电梯控制算法

2024-09-21

电梯控制算法(精选7篇)

电梯控制算法 篇1

0 引言

面对日益壮大的电梯市场,其逐年增加的巨大能耗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为了节能减排,减少电梯对电网依赖,国内外的主要电梯制造企业和一些节能技术研究机构已陆续开展混合能源电梯的相关研究工作。在满足电梯运行的基本需求下,对超级电容、蓄电池、太阳能等多种不同的供能设备进行系统优化控制,减少电梯对电网的耗电量,已成为越来越多专家研究的目标。Teleke[2]针对光伏发电能量输出间歇性问题,通过优化控制电池能量存储系统进行弥补。Baumann[3]对安装了储能设备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能量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规则对储能设备充放电以及系统与电网电力的混合能源进行控制管理。针对由超级电容器存储的电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储在蓄电池的电能以及电网电能等混合能源组成的基于混合能源的电梯集成控制节能装置进行能量优化管理。

在电梯的混合能源模型中,其变量有离散的变量如电梯的运行时间和类似0-1的变量如超级电容与变频器的DC/DC控制变量开关α以及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的DC/DC控制变量开关β等非连续的变量,其混合能源管理优化过程是非线性变参数优化问题,难以用普通的解析方法进行计算。非线性变参数优化问题,混沌粒子群算法保持了群体多样性,增强了PSO算法(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提高了算法的计算精度,改善了收敛性和鲁棒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算法停滞现象的发生。针对电梯混合能源管理的优化是非线性变参数优化问题的特点[4],本文采用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对电梯混合能源管理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对某电梯的测试,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1 目标优化函数

根据电梯的运行特点,在满足电梯所需能量的前提下,使得电网所需的耗电量最小:

式中:EW(t)为电网消耗的各个时间段内消耗的能量;EL(t)为各时间段内大楼内的势能;EG(t)为各时间段内收集的太阳能;EX(t)为蓄电池的各时间段内提供的能量;EC(t)为超级电容的各时间段内的能量。ED(t)为电梯在各时间段内所需消耗的能量。

α表示蓄电池和超级电容间的DC/DC开关变量,其值如下:

β表示超级电容和电梯变频器的DC/DC开关变量,其值如下:

2 粒子编码与解码

在优化过程中,种群的一个粒子对应工程问题的一个解。具体到所要解决的混合能源的管理优化,一个粒子对应的是选择一种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变量开关的选择。采用一个n维的向量表示一个粒子。即:

其中,xi(i=1,2...,n)只能够取-1,0,1三个整数。此时x可解码为:p1x1=1,p1x2=-1,........,pixi=0,pixn=1,表示第i个时刻,蓄电池和超级的电容的开关选择,即一个粒子表示了混合能源一个时刻内的能源管理策略。例如,在第1个时刻,蓄电池的开关选择为1,表明由蓄电池的能量提供给电梯所需,而超级电容此时的开关变量选择为-1,表明此时需要给超级电容充电。在文中由于只有2个变量,n取2。因此x=[αβ]。

3 约束处理

在粒子群中的混合能源优化算法中,其根据速度更新位置的粒子出现不满足约束条件的分量,需进行调整。

a)电池充放电功率即蓄电池的开关变量α的调整

由于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会损耗电池的寿命,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需要进行连续充放电,即电池需充电到θCxQB,U上后才能够进行放电,放电到θDxQB,U后再进行充电。同时,电池充放电功率以及储能容量也存在上限。粒子中α的编码部分,对不满足连续充放电,最大充放电功率以及电池储能上下界约束的位置αPB(T),可按照充电和放电2种情况进行调整,其调整策略如下:

1)在蓄电池的提供功率的前一段时间电池处于充电状态且储能未达到能够进行放电阈值,即:

此时,αPB(T)的调整策略为:

2)如果前一时刻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且储能未达到能够进行充电阈值,即:

此时αPB(k)的调整策略为:

b)超级电容的开关变量β的调整

考虑到超级电容的容量限制,当超级电容中的存储电量大于其所允许的最大充电量时,即其电量超过其上限值EC(T)>Q时,采用下列调整方法,将k时段前超级电容的开关变量β调整为0,即停止向超级电容充电直到EC(k)≤Q。

4 优化迭代过程

由于在PSO中,存在求解质量不稳定、算法收敛速度受粒子初始化的影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5,6],在对PSO算法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PSO算法做了进一步改进,本文采用一种混沌粒子群算法[7,8]。

a)PSO算法的改进思路

本文的改进思路主要是在PSO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表征PSO算法是否陷入局部最优的测量变量PJ以及优秀粒子保留策略和混沌思想。

1)测量变量PJ

设目标搜索空间为D维空间,首先随机初始化N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记第i(i=1,2,…,n)个粒子的位置表示为xi=(xi1,xi2,…,xi D),相应的飞行速度表示为vi=(vi1,vi2,…,vi D)。然后通过求得待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适应值寻找最优位置,最优位置有2个,一个是个体极值最优位置pi,另一个是全局最优位置pg。最后,种群中每个粒子第t(t≥2)次位置更新都按照下述公式进行:

式中:i=1,2,…,N;

w—惯性权重系数,随着迭代次数线性减小;

c1,c2—学习因子,一般c1=c2=2;

wmax—最大惯性权重系数;

wmax—最小惯性权重系数;

t—实际循环次数;

M—最大迭代次数;

r1,r2—取值在c(7183)=[0.8,0.9]之间的随机数。

测量变量,表示种群中全部粒子的平均适应度和目前搜寻到的全局最优值之差的绝对值。因为当标准PSO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时,种群中的粒子会趋向于目前搜索到的全局最优位置pg,粒子群位置的更新也局限于pg附近。那么此时粒子xi的适应度值与全局最优位置pg的适应度值相差也很小,当PJ小于一个足够小的正实数δ时,可以认为这一代种群进化过程已经进入了停滞阶段,此时的种群便失去了多样性。因此,算法中引入PJ就相当于算法具有了自我监控能力,当标准PSO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增加种群粒子的多样性,进而增强粒子在解空间中的全局搜索能力。

2)优秀粒子保留策略

所谓优秀粒子保留策略就是在确定算法找到的局部最优值和全局最优值之前,首先计算该代种群中全部粒子适应度值的平均值favg,保留适应度值优于favg的粒子,非优秀粒子用随机生成的新粒子替换。其优点是能够保留每一代种群中的精英粒子,有利于群体向更优位置方向靠近。

3)混沌思想

混沌是一种无规则的运动形式,它是由确定性非线性系统产生的并且对初始条件有敏感依赖性的往复稳态非周期运动。确定性系统中呈现混沌状态的变量称为混沌变量。Logistic方程是一种典型的可产生混沌变量的发生器,在优化算法中普遍被采用。其迭代方程为:

其中,μ为控制参数,一般取μ=4,xk为变量。则上述混沌序列发生器可表示成:

其中,cxj为第j个混沌变量,k为迭代步数。

4)PSO具体操作步骤

在工程实践中,人们往往利用混沌现象的遍历性增强粒子在解空间的全局搜寻能力,从而获得最优解或符合误差要求的解。因此,本文把这种混沌思想引入到标准PSO算法。在标准PSO算法中嵌入混沌局部搜索策略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在利用式(2)-式(4)对粒子进行位置更新之前,首先计算PJ,检查种群进化是否进入停滞阶段。如果种群已经进入停滞阶段,则对于满足f(xi)-f(pg)<δ(i=1,2,…,N)的粒子,首先令x=xjk,然后用式(7)决策变量映射成混沌变量。

其次,设置混沌局部搜索迭代次数k,利用式(6)对混沌变量cxjk(j=1,2,…,n)进行混沌迭代,得到k个迭代序列。若优化问题每一维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min,jxmax,j],把上述k个迭代序列的混沌变量按式(8)转化为决策变量。

最后计算搜索到的所有新粒子的适应度,找出最优秀的粒子,并用该粒子代替当前粒子,实现粒子更新。

b)实现混沌粒子群算法的步骤(图1)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T0决策时刻,对未来T∈[T0,T0+t]的时域中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进行能量管理决策优化。设计的混沌粒子群算法的步骤如下:

1)初始化:设定粒子种群规模为N,在本优化过程中取10,每个粒子中包含超级电容和蓄电池中2个重要开关变量,所以其维数D=2,并在2个开关变量所能取得的范围内随机选取一组粒子,并将每个粒子的初始位置作为当前个体最优位置pi,计算全部粒子的适应度值,把所有粒子中具有最优适应度值的粒子位置标为全局最优位置pg。

2)令t=1,考虑到超级电容的容量及蓄电池因使用寿命对充放电的特殊需求,可确定约束位置向量和速度向量中各个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并计算各个粒子适应度值f(xi)和这一代种群的平均适应度值favg。

3)以favg为阈值,将种群中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与favg进行比较,如果f(xi)<favg,剔除该不良粒子并且及时补充一颗新的随机粒子,然后再计算新粒子的适应度值。

4)将每个粒子xi的适应度值f(xi)与pi的适应度值f(pi)进行比较,如果f(xi)>f(pi),则令pi=xi,然后再把xi的适应度值f(xi)与pg的适应度值f(pg)进行比较,如果当前xi的适应度值较优,则令pg=xi。

5)计算PJ。若PJ≤δ(δ为一足够小正数),则说明该粒子的进化过程进入了停滞阶段。此时,设置混沌迭代次数k的取值,然后按照混沌局部搜索策略的具体操作步骤执行。否则,仍然按照式(2)-式(4)更新该粒子位置。

6)令t←t+1,如果t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则停止计算,输出最优解pg。否则,转向执行Step 2继续进行计算。这里的最优解表示在时刻下,经优化后的蓄电池与超级电容间的DC/DC开关变量α和最优解和超级电容和电梯变频器的DC/DC开关变量β能够使得T∈[T0,T0+t],电梯运行对电网的耗电量最小。

各个T0的决策时刻,混合能源的管理模型以消耗最少电网的电量为目标,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求解出在各个时域中蓄电池与超级电容间的DC/DC开关变量α和最优解和超级电容和电梯变频器的DC/DC开关变量β的值,通过这种控制策略,在满足电梯运行能量需求的同时,能够减少电梯对电网能量的需求。

5 优化结果

采用Matlab优化工具箱编写程序,对在电梯运行的各个时域中分别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进行能量管理决策进行优化。图2为经优化后蓄电池与超级电容间的DC/DC开关变量α的最优解,图3为超级电容和电梯变频器的DC/DC开关变量β的优化结果。图中表示各个时刻,蓄电池、超级电容、电网以及电梯之间的能量交互过程。从图2和图3中可知,在当电梯处于充电状态时如空载上行,图2和图3的纵坐标此时α和β开关状态变值为-1时,蓄电池和超级电容把多余的能量存储起来,为储能状态,等到电梯处于放电状态时如满载下行时,图2和图3的纵坐标α和β开关状态值为1时,电梯优先使用超级电容的能量,再使用蓄电池的能量,为释放能量,此时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的电量就提供给电梯使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了验证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混合能源优化策略的节能效果,分2种情况进行对比:直接采用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直接对电梯进行供电;采用本优化算法的控制策略对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变量开关进行优化后电网的耗电量进行对比,其图如4和图5所示,其横坐标表示时刻,纵坐标表示该时刻下的电网耗电量。

通过图4和图5很明显可以看出,经优化后不同时刻下所需电网的耗电量得到了明显减少,纵坐标的数量级少了一级,通过计算可知使用该优化结果可节约80%的电能。

6 结语

提出了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求解电梯混合能源管理模型,将电梯混合能源管理中的非线性变量进行粒子编码,对超级电容及蓄电池的约束处理问题进行了处理。通过验证分析可知,采用了混沌粒子群算法对蓄电池与超级电容间的DC/DC开关变量α和最优解和超级电容和电梯变频器的DC/DC开关变量β的能量管理决策进行优化,在满足电梯运行的能量的前提下,能够较大程度的较少电网的能量,节约了电能,也验证了粒子群算法求解电梯混合能源管理模型的有效性。

摘要:电梯混合能源控制优化是对电梯、太阳能、蓄电池、超级电容等设备间的能量交换进行控制优化。根据电梯系统的特点,在满足电梯所需能量的前提下,以电网所需的耗电量最小为优化指标,建立电梯的混合能源优化目标函数。其中目标优化函数中的变量如0-1等非连续的开关变量,其混合能源管理优化过程是非线性变参数优化问题,难以用普通的解析方法进行计算。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的智能求解策略,通过对某电梯的仿真,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梯,优化函数,能源管理,混沌粒子群算法

参考文献

[1]刘文,刘艳斌,张星.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电梯动态设计与优化[J].图学学报,2012,33(6):82-88.

[2]Teleke S,Baran M E,Bhattacharya S,et al.Rule-Based Control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for Dispatching Intermittent Renewable Sources[J].Sustainable Energy,2010,1(3):117-124.

[3]Baumann L,Boggasch E,Rylatt M,et al.Energy flow management of a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with hydrogen[C]//Proc IEEE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and Reliable Electricity Supply(CITRES 2010).Waltham,MA,UK:IEEE Press,2010:78-85.

[4]段晓东,王村睿,刘向东.粒子群算法及调度算法[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5]van den Bergh F,Engelbrecht A P.A Cooperative approach to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J].Evolutionary Computation,2004,8(3):225-239.

[6]Kennedy J,Eberhart R.A discrete binary version of the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C]//Pro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Washington,DC,USA:IEEE Press,1997:4104-4108.

[7]高鹰,谢胜利.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J].计算机科学,2004,31(8):13-15.

[8]莫愿斌,陈德钊,胡上序.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混沌粒子群算法及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2007,24(4):505-508.

基于滚动优化算法的电梯群控设计 篇2

电梯群控系统是在现代楼宇中控制3部或3部以上电梯并实现优化调度,从而有效地运送乘客,改善服务质量的控制系统。电梯制造商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出了各种高性能的电梯群控系统,通过对多台电梯的优化控制,使电梯系统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现在采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等实现的电梯群控系统相继出现,从而使电梯群控系统已经成为电梯界研究的热门。

因此,对电梯群控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减少候梯时间、改善服务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滚动优化调度算法,从而达到电梯群整体协调优化的目的。

2 电梯群控结构

当多台电梯实施群控时,各主控制器的CAN总线厅门接口与群控制器的群控接口组成CAN总线,厅门控制器与群控制器的CAN总线厅门接口相连。群控制器接收外呼信号后,根据各主控制器控制的当前电梯状态进行调度,确定将呼梯信号发送给哪一台电梯执行。其控制结构如图1所示[1]。

总体方案由群控主机PC完成整个系统的厅外呼梯信号,并做相应的判断,进行整个电梯的统一调配。系统采用专家系统的规则库方式,对模糊条件及确定条件进行辨别、分析,并确定运行方式,使每个电梯的整体控制性能最佳[2]。

3 呼梯分配方法

传统的电梯群控方法——呼梯分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和数据处理功能。该方法根据需要构造评价函数,当出现一个新的层站呼梯信号时,计算评价函数的值来选择1台可供分配的电梯,并登记呼梯信号,目前电梯群控系统普遍采用了该方法。由于电梯客流交通的变化大,并且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呼梯分配方法在处理复杂的、具有离散动态随机性的电梯群控问题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当厅内召唤被分配给某个电梯后,分配关系就确定了,以后新的召唤产生时,以前的厅内召唤被当作已知条件而不会被改变。但随着新的厅内召唤和轿内召唤的不断产生,且由于上下乘客人数的随机性或轿门被乘客较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等意外因素,原来的优化条件就可能被破坏。

2)即使在每次都把当前未响应的厅内召唤重新用呼梯分配方法计算一遍,仍不能得到一个优化解,因为呼梯分配方法的本质是从N个任选项中确定一个解答的问题,它未能考虑全部电梯和全部厅内召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得到最优解。

4 滚动优化算法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智能动态滚动优化方法,该方法是在优化条件打破时,根据新的电梯状态,重新把厅内召唤信号进行优化分配给各台电梯,从而保证对梯群控制一直是最优的。电梯群控系统滚动优化的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当某个厅内召唤发生时,首先根据最优化指标计算将该召唤分配给各梯相应的评价函数,以求得函数值最小的电梯。这里的评价函数指标是指电梯从当前位置行驶到召唤目的层的时间,包括电梯不停靠直接全速驶向目的层的时间、电梯需要停靠时的加减速时间、停靠时的开关门时间和人员进出电梯的时间。

评价函数指标的计算如下:

J(·)=Min[J(1),J(2),…,J(n)]

J(i)=KTd(i)+Tr(i)+KTs(i)

Td=Tde[1+WPIR(i)]+Tf

式中:J(i)为各梯的评价指标,i=1,2,…,n;Td为停站所需上下客人时间的预测;Tde为开关门一次所需时间;PIR(i)是当前轿内人数与指令数之比,由数据特征化处理计算,预测上下乘客的持续时间,考虑到乘客如果多,人员进出电梯的时间相对来说花费也多;W为调整因子;Tf为进客的平均时间;Ts为电梯完成一次停站所需额外的减速和加速时间;Tr为电梯从当前位置全速驶向本次召唤目的层所需的时间;K为电梯轿内指令数。

以上计算出的是电梯响应召唤的绝对时间,根据以上结果来调度电梯只是一个孤立的优化结果,因为从服务和效率的观点来看,如果两个电梯的评价指标相差不大,那么将召唤分配给人数较少的电梯则使梯群付出的代价较小。例如:一台电梯只能载客10人,如果一台电梯有2个人,而另一台有6个人,并且评价指标相差不大,很显然,选择梯内只有2个人的电梯是比较合理的。所以,将J(i) 中计算出的评价函数取m个(m≤3),重新求解J(·) 中的指标:

J(·)=Min[f(1)·J(1),f(2)·J(2),…,

f(m)·J(m)]

f(i)=1+r C(i)

式中:C(i)为i梯的拥挤度,即实际人数与额定乘员比;r为调整因子。

解析算法的结果用智能算法进一步约束,从而达到整体协调优化的目的。如具有最优J(i)的电梯内已有与召唤同层的指令,则该梯作为该召唤的预响应梯。否则,根据整体时间、效率和节能的优化原则,用以下规则进行约束:

if {j梯有该层外呼的同层内指令

(j! =i)

and

(J(j)-J(i)≤2Te)

and

(C(j)≤C(i),or C(j)≤0.55)

}

Then j 梯作为该召唤的预响应梯

程序中,Te为电梯全速通过一层楼的时间。

这是一个松散型约束,主要是考虑当j梯中已有该厅召唤的同层内指令,且j梯响应该召唤的评价值与i梯相当时,以减少i梯的运行代价,达到保证整体优化。

近期要执行的召唤分配给各梯,远期要执行的结果暂不分配给电梯,由控制机暂存以作动态优化。以上结果仅是该厅召唤发生时的优化结果,但电梯是一个状态时变的对象,由于新的厅内召唤和轿内指令不断产生,原来对开关门时间的预测Td(i)与该梯实际停靠后发生的开关门时间不一致,使原来的优化条件被破坏,所以必须在停站后重新关门启动时,梯群恰好完成上一次的优化结果,在新的条件下重新进行优化。优化的时刻应该选择在任何一电梯停站时,计算由控制机暂存的前次结果,滚动优化过程如图3所示[3]。

5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M/T测速方式,单片机利用脉冲来获知电梯运行速度、运行距离等,本层传感器的信号用于自学习校正。系统软件流程框图如图4所示。

群控部分采用监控专家系统,对M台电梯的运行状况不断观察,并与其应当有的特性进行比较,若发现异常情况,发出报警。否则解释当前情况,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诊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原因,不断修正规则库,并控制下位机按计划执行。

6 结束语

电梯群控采用智能滚动优化调度法可大大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缩短平均候梯时间及乘梯时间,电耗较常规电梯模糊控制降低了18%以上。该算法在南昌洪城广场楼宇群控电梯中已得到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1]陈虹.楼宇自动化技术引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贾宇辉,游林儒.电梯楼层及CAN总线通讯设计[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4,26(2):43-44.

电梯控制算法 篇3

关键词:滑动频率偏移法,孤岛检测,能量反馈,主动移相式算法

近年来,随着国家四万亿计划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房地产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给电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电梯超过160万台,每部电梯的用电量每天在50°~150°之间。由此看来,电梯每天消耗的电能将是一个很庞大的数量。如何做好电梯节能的研究也成为当前迫切的工作。而电梯节能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电梯在下降的这一部分能量,让它高效的转化成电能。当前,很多电梯系统都让这部分能量消耗在大功率电阻中,这造成电能的巨大浪费。采用逆变器可将这部分电能回送到电网,但在能量反馈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孤岛效应[1,2,3,4]。孤岛现象会危害电力维修人员,破坏电力设备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孤岛检测也成为能量回馈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检测孤岛,在能量回馈控制系统中通常利用的检测方法是——主动方式的移相孤岛检测[5],该检测方法的原理是,控制逆变器,使它的相位、频率、或输出功率存在一定的扰动,该方法检测精度高、非检测区域小、电流畸变小。但是主动移相式孤岛检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6,7,8,9,10,11],如需添加复杂的小量和逻辑判断,延长了检测时间,因此,本文在主动式移相算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达到缩短检测时间的目的。

1 主动移相式算法的工作原理

滑动频率偏移法(Slip-Mode Frequency Shift,SMS)[1,2]和文献[6,8]中所提到的自动移相法(Automatic Phase Shift,APS)是主动移相式孤岛检测算法的典型代表,它能有效地检测出孤岛,现在以SMS为例,来说明主动孤岛检测。电梯中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的控制信号,是按周期给出的,其检测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输出的电流频率为上周期的公共点电压频率,公共点电压过零上升时刻为起始时刻,SMS算法决定初始相位,其大小可以通过式(1)得出:

式中:θm为最大相移角;fm为θm对应的频率;f为公共点频率;fg为电网频率。

图2为电流控制下的逆变器等效模型,其中负载相位角和SMS算法都会影响ipv与vpcc的相位差[2],当条件满足式(2)时,PLL检测到的电压周期将变短,下一周期的电流频率增大;当条件满足式(3)时,PLL检测到的结果与满足式(2)时的检测检测结果相反,即电压周期变长,在下一周期的电流频率减小。所以,在电网断电之后,若想使公共点的频率连续向一个方向变化,必须满足式(4)成立,这样就可以保证公共点电压相位始终超前(落后)于电流相位,其结果就是,频率发生偏移,从而检测出孤岛。

式中:θ为电流移相角;∠G(jω)为负载移相角。

2 算法改进

通常负载参数和电网参数会在某个范围内变化,所以对于移相算法的设计就必须在该范围内。但是,若移相算法能够满足负载群的孤岛检测要求,孤岛检测算法就能起作用。在实际中,可以用RLC负载来等效电网中的负载在孤岛检测中的效应。为了更好地研究孤岛检测与负载之间的关系,对负载参数作如下定义[8]:

式中:Qf0为品质因数;ω0为电网角频率;R,L,C分别为并联谐振负载的电阻、电感和电容值。

由滑动频率偏移法的原理可知,移相角与频率偏差之间是一种正弦函数的关系,该方法在检测过程中,逻辑判断复杂,检测速度慢。从孤岛检测原理可以得到,频率偏差与移相角之间有很多种关系,如果能够保证频率变化时会加剧对相位角扰动,且偏差越大,扰动就越大。那么,就可以使得使扰动与频率偏差间呈一种线性关系,这也就是本文所要提出的新算法,

式中k为主动移相算法的反馈系数。

孤岛检测时,若频率发生微小变化,相位角变化不明显,这就会出现检测盲区,孤岛也就无法成功检测到。这就需要通过修改反馈系数,从式(9)很容易发现,只要反馈系数大于某个确定的值,就能保证孤岛检测成功,因此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确定一个合适的反馈系数。

图3为断电情况下,运用主动移相孤岛成功被检测的示意图,图中曲线1、曲线2、曲线3分别为负载呈电阻性、感性和容性下的相位角和角频率的关系曲线,曲线4为θ=0.2Δf的移相角频率和频率之间关系曲线,曲线5、曲线6、曲线7为RLC三类负载的θ+∠G(jω)频率特性曲线。当θ+∠G(jω)在水平轴上面,且式(2)成立时,在电流控制作用下,公共点的频率有变大的趋势;当θ+∠G(jω)在于水平线下面,公共点频率有减小的趋势。

图3中电容值变化时,随频率变化引起负载相位角变化的情况,以及电网失压后公共点频率的变化曲线,描述如下:

曲线1:Qf0=2.5,ΔCnorm=0

曲线2:Qf0=2.5,ΔCnorm=-0.04

曲线3:Qf0=2.5,ΔCnorm=0.04

曲线4:θ=0.2Δf

曲线5:Qf0=2.5,ΔCnorm=0,θ=0.2Δf

曲线6:Qf0=2.5,ΔCnorm=-0.04,θ=0.2Δf

曲线7:Qf0=2.5,ΔCnorm=0.04,θ=0.2Δf

从上述分析可得,孤岛检测成功的充分条件为,当θ+∠G(jω)曲线穿过坐标横轴时的切线斜率要为正数,也就是式(10)恒成立。

式中

将式(5)~式(8)代入式(10),可得:

现将几组不同的参数代入式(11),可以得到负载不同时,孤岛检测成功的条件,见表1。

3 仿真验证

用Matlab/Simulink对5 kW的电梯能量反馈系统仿真验证,系统中采用恒流控制下的逆变器,在逆变器输出端和电网之间加装一个LC滤波器。负载选择与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相平衡的RLC负载,ΔCnorm=0,Qf0=2.0,在0.06 s后与电网断开,此时的电网频率50 Hz,电压为220 V。如图4,图5所示。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负载品质因数相同的情况下,改进后的算法,在0.74 s时检测出孤岛,而利用移相角与频率偏差之间的正弦关系,则在0.8 s才能做出判断。由此可以证明改进后的算法能够更快速对孤岛现象做出判断。

4 结语

电梯控制策略研究 篇4

电梯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或升降设备,是高层大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常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通常根据使用用途而有不同的设计,针对不同建筑物里的不同电梯,有多种电梯控制策略。目前城市较高的楼层都会使用电梯,它是输送人员或货物的垂直提升的主要设备。

1989 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梯被发明出来,电梯技术日益发展,电梯种类越来越多,电梯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如今得到了很大改善,设备的体积大大缩小,功能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高,维护更加方便。电梯逐渐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及“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地推进,我国基础建设将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14 年年底,我国在用电梯数量为350 万台以上,未来20 年内,随着土地高效利用的趋势和城市化的发展,民用与商用高层建筑逐渐增加,电梯行业将保持每年10%~15%的增长趋势,对电梯的依赖也会越来越高。

智能化电梯的主要表现是其系统控制与系统信息共享、系统架构等方面的高度智能,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这为高楼大厦的智能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电梯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绿色化,降低电梯能耗是电梯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主要从方法与控制、电梯系统等方向来研究和解决,主要手段为提升驱动系统效率、能量反馈、改进电梯构造等。电梯作为高层大厦的主要交通工具,不同的控制策略会带来不同的系统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二者的提高对建筑的形象和性能发挥至关重要。

2 电梯控制策略

电梯控制策略的作用是提升电梯工作效率增加使用者舒适程度[2],先进的电梯控制策略可以收集不同环境的数据,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选择自身合适的行为[3-4]。由于电梯的长期发展,电梯有多种策略对自身行为进行选择和控制[5],本文将针对2 种常见的电梯控制策略即最小等待时间原则与最短距离调度原则进行比较和分析,优选最佳控制策略。最小等待原则是在最短时间把顾客送上电梯,该方法是判断电梯响应各层所产生的呼梯信号的时间,选择最小等待原则可以最大限度缩短候梯时间的电梯去响应呼梯的信号。最短距离调度原则与最小等待原则不同,是根据轿厢所在楼层与呼梯层站的相对距离,选择距离最近的电梯去响应呼梯信号。

3 仿真实验

仿真模拟实验抑制被广泛应用电梯控制策略选择,在电梯调度方法的选择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果将所有的调度方法都进行实际测试虽然能比较出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但这样做显然代价太高,不仅会影响到该大厦中使用该电梯系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而且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故从电梯系统的特性出发,考虑其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成本,进行控制策略选择时,采用计算机建立仿真模型来模拟产生数据的方法[6]。参照文献,对2 种电梯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研究[7-8],对比不同情况的两种电梯控制策略,2 种不同的仿真对象及参数见表1。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平均等待时间、最长等待时间、长时间等待率、平均旅行时间、总运行次数5 种较为常见的仿真指标,具体指标见表2。通过对以上指标进行仿真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对比2 种电梯控制策略,得出最终结论。

通过对最小等待原则与最短距离调度原则进行多次仿真试验, 得出统计平均值,结果如表3 与表4所示。由表3 与表4 仿真实验结果可看出,方案一中最小等待时间原则的平均等待时间、最大等待时间、长时间等待率、平均旅行时间均少于最短距离调度原则,这说明方案一中最小等待时间原则由于最短距离原则。方案二中最小等待时间原则的平均等待时间、最大等待时间、长时间等待率、平均旅行时间同样均少于最短距离调度原则,这说明方案二中最小等待时间原则同样优于最小等待时间原则。在处理方案一和方案二两种情况时,最小等待时间原则均优于最短距离调度原则。这是因为最短距离调度原则在处理呼梯信号时,忽略了厢内人数及方向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9-10]。

通过对现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调度策略进行了仿真模拟与比较,得出了比较结果,为后期智能电梯调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4 结语

随着大楼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电梯行业逐渐由装备行业向服务业发展,电梯控制策略在于给乘梯人乘梯时间给大楼提供更加节能的使用方案,解决更好地服务和进一步节能的矛盾。电梯地控制不仅取决于电梯本身的配置、性能,同时与建筑物的客流交通特点和性质有密切关系,某一特定调度方法只可用于特定模式和特定的用途,换了不同的建筑,差异可能非常巨大。电梯发展到现在,“乘客等候时间最短”已不是唯一目标,而是采用模糊理论、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方法,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提供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Q Wang,Z Luo,Research o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J].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2009.

[2]Hong Sun Lim.Delta GEE Motors,LLC,Blacksburg,Krishnan,R.,Lobo,N.S.,Design and Control of a Linear Propulsion System for an Elevator Using Linear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s[J].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Transactions on,2008(2):534-542.

[3]J Jamaludin,NA Rahim,WP Hew.Development of a self-tuning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or intelligent control of elevator systems[J].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9(8):1167-1178.

[4]Shunji Tanaka,Yukihiro Uraguchi,Mituhiko Araki,Dynamic optimiz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single-car elevator systems with destination hall call registration:Part I.Formulation and simul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4(2):550-573.

[5]HS Lim,R Krishnan,NS Lobo.Design and Control of a Linear Propulsion System for an Elevator Using Linear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08(2):534-542.

[6]卿晓霞,王波,段军.考虑等待时间的电梯运行模拟测试与节能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31):232-235.

[7]T Beielstein,CP Ewald,S Markon.Optimal elevator group control by evolution strategies[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3(2724):1963-1974.

[8]Berna Bolat,Pablo Cortés,Ersun Yal in Optimal Car Dispatching For Elevator Group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J].Intelligent Automation&Soft Computing,2010(1):89-99.

[9]Liting Cao,Elevator Group Dynamic Dispatching System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t Theory[J].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ICICTA),2008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08(1):183-186.

智能电梯控制系统 篇5

智能电梯作为当今电梯的发展趋势,其技术发展水平及智能化程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智能电梯与普通电梯的区别在于其溶入了更多的智能化因素,能给乘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应用范围以及更高的效率等等。目前,国内外智能电梯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智能电梯控制的数据采集、群控、权限设置[1,2],对电梯智能化理论方向的研究[3,4],采用ARM、FPGA、DSP等控制器件进行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5,6],工业界方面国内智能电梯的企业也推出了智能电梯[7,8]。但是以上的研究和智能电梯产品仍没有脱离传统电梯的控制体系。随着用户对于智能电梯功能的要求不断地提升,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复杂,系统庞大导致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改变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而只进行功能的优化来提高智能电梯的性能将越来越困难。

针对以上不足,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和一种新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提高了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通用性和扩展性。

1 体系结构设计

传统电梯的控制系统一般使用PLC等控制芯片将所有的设计功能集于一身。电梯控制系统的这种体系结构要求系统设计前需要进行反复的论证,确定该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哪些方面的控制,一旦设计确定下来将很难进行更改。并且由于用户对于智能电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逻辑关系变得非常复杂,使得PLC的编程量很大,错误率较高。同时,电梯的扩展性较差,系统更新升级复杂,效率较低。由于这种体系结构的限制,智能电梯的功能受到限制,智能化和人性化水平较低。

本研究所提出的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具有与传统电梯不同的体系结构,采用通用控制器(UniversalController,UC)与特殊功能控制器(SpecialFunctionController,SFC)分离的方式,如图1所示。通用控制器通过若干的接口与特殊功能控制器相互通信,协同完成控制功能。通用控制器仅需要完成一般电梯所具有的基本的控制功能和处理特殊功能控制器传送的信号即可,不需要包含所有的控制功能,这样就简化了通用控制器的设计难度。特殊功能控制器与通用控制器的分离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发出不同的特殊功能控制器,这样同一种电梯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应用场所采用不同的特殊功能控制器并嵌入到通用控制器中,从而扩展了智能电梯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智能电梯的通用性。

2 系统验证设计

为了验证智能电梯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了一套模拟系统。FPGA模拟电梯的通用控制器,MCU模拟特殊功能控制器。模拟通用控制器采用Altera公司CycloneII系列EP2C 5T144C 8芯片[9]作为核心中央控制芯片,通过Verilog编程在FPGA芯片中构建信号存储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和信号的输出显示模块,以实现模拟电梯功能[10,11]。特殊功能控制器主要实现了减少无效开门、满载检测、自动节能、低速自救等智能化功能,包括红外检测模块、满载检测模块、自动节能模块和低速自救模块。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

2.1 红外检测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减少无效开门次数。采用红外传感器,对有外部请求信号的楼层进行扫描,检测电梯门前是否有乘客,并将结果通过接口电路传送给通用控制器。如果在电梯到达目的楼层之前已经检测到请求者离开指定区域,则取消在该楼层的停止命令,电梯继续上下行而不响应停止命令,即智能取消此种无效开门命令。此方法不仅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同时减少了因电梯无效停留开门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2.2 满载检测模块

智能控制系统接收压力传感器传过来的载重信息,通过软件的编程在MCU中设定算法确定阈值,给定重量的可能接受区域,通过运算判定是否可以再次载人,若达到阈值则通知FPGA不再响应轿外的需求。同时将得到的结果通过设置在电梯轿外的液晶屏显示出来可乘坐的人数,提醒电梯外乘客,使得用户可以实时了解轿内的情况,避免不必要的等待,提高智能电梯的人性化水平。

2.3 自动节能模块

通过调研预先设定的时间段,比如在学校中的上课时间段、休息时间段、放假等,当电梯进入此时间段并且没有外部需求时,通用控制器控制电梯内照明设施、空调、显示屏等一些辅助设备及通用控制器本身进入休眠状态,仅留特殊功能控制器工作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休眠状态时特殊控制器实时检测外界需求,当又有人对电梯发出需求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唤醒通用控制器恢复原来状态,以减少功耗,节能环保。

2.4 低速自救模块

在通用控制器中设置正常工作指针,特殊功能控制器实时检测该指针。当电梯由于某些原因产生故障时,即通用控制器处于不确定状态,特殊功能控制器中存储在特定位置的控制程序接管电梯,在离故障点最近的层自动低速靠近,并打开门,让乘客安全撤离,实施自救,减少因电梯故障造成人员的伤亡和心理恐慌,提高智能电梯安全性。

3 仿真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采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II软件进行信号仿真,部分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FloorIn为电梯轿内请求信号,FloorOut为轿外请求信号,Sensor为红外传感器信号,Stop为电梯停止信号。仿真结果表明,当电梯位于5层,响应内部下行到1层的请求,同时3层有请求,3层的红外传感器开始检测,人没有离开,3层执行开门响应;当电梯位于1层,响应内部上行到5层的请求,同时4层有请求,4层的红外传感器开始检测,在电梯运行到4层前检测到人已经离开,取消开门响应。

4 结束语

该电梯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传统电梯普遍采用的控制系统体系完全不同,这种新方案的提出将促进智能电梯控制领域研究的深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无效开门次数过多等智能电梯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本研究仅通过了模拟仿真的方式验证了该体系结构,并没有在实际的电梯中进行验证。不过有理由相信,随着本控制系统研究的深入及推广应用,智能电梯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陶鑫,李浩,粘来霞.智能电梯模型系统[J].机电工程技术,2005,34(10):32-34.

[2]张浩天.智能电梯信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07.

[3]ZHOU Jin,YULu,MABUS,et al.Astudy of double-deckelevator systems using genetic network programming with re-inforcement learning[J].Journal of Advanced Computa-tioanl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cs,2009,13(1):35-36.

[4]郭祥,唱江华,李伯权.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智能电梯联想学习功能设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30-32.

[5]邱春玲,张广明,吴振翔,等.基于DSP和FPGA的电梯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7):1577-1579.

[6]高迎慧,侯忠霞,杨成林.基于FPGA的自动升降电梯控制器设计[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26(2):242-244.

[7]武汉智能电梯有限公司.创新,性能与魅力并存—智能乘客电梯[EB/OL].[2010-11-05].http://www.intelligence.com.cn/passeger01.html.

[8]南阳中原智能电梯有限公司.乘客电梯[EB/OL].[2010-11-05].http://www.zyzndt.com/chengke.htm.

[9]Altera Corporation.CycloneⅡDevice Handbook,Volume 1[EB/OL].[2007-02-01].http://www.altera.com.cn/lit-erature/lit-cyc2.jsp.

[10]HARRIS D M,HARRIS S L.Digital Design and ComputerArchitecture[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9.

电梯门控制系统设计 篇6

电梯门控系统是电梯控制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相对于整个电梯控制系统来说,由于它的动作最频繁并且直接面对乘客,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一个运行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的电梯门控制系统来为乘客服务。乘客对电梯门运行的一般要求是门在开或关的开始阶段要求速度快,在开或关的结束阶段要求门速慢。老式电梯门的控制及运行大多采用直流电机配以继电器、限位开关及电阻等器件来实现开、关门的控制,门在运行中依靠安装在轿门上的开关打板依次撞击装在轿顶上的各换速行程开关,逐渐短接分压电阻,从而改变直流电机电枢绕组两端的电压来实现调速,这种方法实现电梯开、关门的缺点是平稳性较差、调试较为困难、易受外界干扰、故障点多且故障率较高,已无法满足新型电梯的技术要求。[1]本文采用了PLC和变频器作为控制器来控制电梯门的开、关动作。

1 控制器选取

1.1 系统控制核心选取

系统控制核心选用西门子S7-200PLC,该PLC的优点是工作可靠性高、功耗小、功能强大、程序设计方便灵活、价格便宜且体积小,可以方便的安装在轿门上方。[2]

1.2 调速装置选取

变频器应用于交流调速拖动系统中有易于实现的优良控制特性,并且变频器具有完备的保护功能,在条件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所以本设计的调速装置选用西门子MM420变频器,该变频器与PLC配套使用,具有调速范围广、转速精度高、耐高温且运行可靠等特点。[3]

2 电梯门运行特点分析

电梯门在运行过程中,为了使电梯门开、关时间尽量短且门在开、关过程中撞击程度尽量小,电梯在开、关门时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2.1 开门过程:

电梯门在打开时,一般有三级变速。开始以某一高速开门;开门达到70%左右时,换速成某一低速;当开门达到90%左右时,以一更低的速度爬行;当碰触终点限位开关时,开门电路断开,开门过程结束。

2.2 关门过程:

电梯门在关闭时,一般有四级变速。开始以某一高速关门;关门达到60%左右时,换速成某一低速;当关门达到80%左右时,以一更低的速度运行;当关门达到90%左右时,以比前段更低的速度爬行;当碰触终点限位开关时,关门电路断开,关门过程结束。

电梯开、关门速度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3 电路、控制程序及变频器相关参数设计

3.1 电路设计

电梯开门信号(手动开门按钮、防撞击信号)、关门信号(手动关门按钮、延时关门触点)及开、关门终点限位开关作为PLC的输入信号,利用PLC的三个输出端子Q00、Q0.1和Q0.2分别与MM420变频器的数字端子5、6和7点连接,当PLC的控制程序使Q0.0、Q0.1和Q0.2三个输出点通、断状态发生变化时,使变频器的5、6及7点的通、断也随即发生变化。电梯开、关门电路设计如图2所示。

3.2 控制程序设计

3.2.1 开门控制程序设计如图3所示。

3.2.2 关门控制程序设计如图4所示。

3.2.3 变频器相关参数设置方法

(1) 西门子MM420变频器重点参数简介

P700:选择命令源,当设置成2时,表示命令源由端子排输入决定。

P1000:频率设定值的选择,当设置成3时,表示固定频率设定。

P1001~P1007:固定频率1~7的设定值。

P701~P703:该三个参数设置成17时,表示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BCD码)对应频率选择+ON命令,具体解释如表1所示。

(2) 变频器参数设置

本系统中变频器调速采用外表端子控制多频率选择方式,西门子MM420变频器最多可选择7段速度运行,前3段速度控制开门运行,后4段速度控制关门运行。假设开门运行时,电机开始以25Hz频率正转运行,延时一段时间后以10Hz频率正转运行,再延时一段时间后以5Hz频率正转运行;关门时,电机开始以25Hz频率反转运行,延时一段时间后以15Hz频率反转运行,再延时一段时间后以10Hz频率反转运行,继续延时一段时间后以5Hz频率反转运行;根据上述要求,变频器相关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

4 运行过程分析

开门:开门信号给定时,通过PLC控制程序控制Q0.0接通,运行开门第一段速度;运行延时后Q0.1接通,运行开门第二段速度;运行再延时后Q0.0、Q0.1同时接通,运行开门第三段速度。

关门:关门信号给定时,通过PLC控制程序控制Q0.2接通,运行关门第一段速度;运行延时后Q0.0、Q0.2接通,运行关门第二段速度;运行再延时后Q0.1、Q0.2同时接通,运行关门第三段速度;关门即将结束前,Q0.0、Q0.1、Q0.2同时接通,运行关门第四段速度。

5 结语

利用变频器与PLC配合来控制电梯门的开和关,此方法在实现开、关门时可靠性高、平稳性较好,调试起来也较为简单、不易受外界干扰且故障率较低;将此方法应用于电梯门开、关控制实验台中,经过现场实测验证,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

摘要:为了使电梯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本文利用PLC和变频器配合使用来控制电梯门的开和关。本文设计了PLC和变频器控制电梯门的电路和控制程序, 列出了变频器的控制参数设置表。经过试验验证, 该方法应用在电梯门的开、关控制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PLC,变频器,电梯门

参考文献

[1]郎东革, 姜润峰.DSP控制的自适应电梯门机系统[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2007, 3 (3) :279.

[2]罗恒年.PLC控制的步进电机门系统[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3) :50.

电梯安装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篇7

电梯产品在工厂生产完毕后, 通过物流渠道运输到达安装现场, 根据作业指导书和安装标准规范在现场进行组装工作, 通过验收完成产品实现, 最后移交客户使用, 这本身可看做一个复杂的大过程。根据现场安装的特点和性质, 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过程, 但是小过程越多, 越复杂, 就越容易出问题。根据实际情况, 有必要对一些过程进行简化, 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简单的小过程, 或者将不必要的取消和合并。电梯安装按照施工先后可分为:施工组织准备—设备验收清点—安全措施检查设备—电气控制安全回路安装—电梯调试—试运行、自检—技监局检验—安装完工等方面, 其每个过程中是由若干字过程组成。各子过程的质量水平决定了安装结束整体项目的质量水平。

2 电梯安装过程质量控制

2.1 输入过程质量控制

输入过程是项目实施前的准备过程, 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和完善, 直接影响以后的安装工作, 是电梯安装质量控制的关键过程。主要工作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组织准备和现场准备。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通过检查、检验、检测等手段对各项准备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 使其满足项目实施的要求。技术准备指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有关资料、图纸;调查分析项目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确定计量方法和质量检测技术等。

2.2 实施过程质量控制

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形成的重要过程, 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保证和提高项目质量的关键。

1) 设置电梯安装质量控制点。电梯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保证电梯安装过程质量的有力措施。按电梯安装工艺文件的规定, 安装过程一般可分为十七个子安装过程, 每个子安装过程都设专检或自检, 建立若干安装质量控制点, 由安装班组自检。其次, 在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点中, 确立5个关键安装过程质量控制点, 即质量控制停止点, 由公司专职检验员专检。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 电梯安装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点包括井道样板及放线、导轨支架制作安装、轨道安装、轿箱安装和运行调试。每一个工序未经公司专检合格不得转入下一道工序的安装。身为电梯安装公司的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质量系统的网路分析, 抓住关键的质量控制点, 确保安装质量。

2) 严格按照关键过程作业指导书进行安装工作, 控制关键过程质量, 这是确保电梯安装质量的重要环节。五个关键过程的控制具体如下:关键过程1:电梯井道样板作业及放线;关键过程2:导轨支架制作安装;关键过程3:轨道的安装;关键过程4:轿箱的安装;关键过程5:运行调试

2.3 过程产出品质量控制

项目施工阶段的产出品指子项目或子过程完成形成的成品或半成品。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是合格控制, 即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评定, 判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是否达到了顾客的要求, 对不合格项目提出处理办法, 以保证项目产品符合设计质量要求。该阶段实现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就是质量检收, 依据质量计划中的要求, 遵循相关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项目的质量进行质量认可评定和办理验收手续。电梯安装项目完成后, 其产出品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质量控制点的检查和完成相应的检查报告书, 形成文档, 供以后维修检查所用。1) 电梯安装完成后检查质量控制点。a.电梯安装完成后, 必须进行试运行, 其中包括:空、满、超载运行, 组织调整和试验试车, 其中特别是3000次无故障连续运行试验。b.电梯运行舒适感的调试。对于业主而言, “电梯运行舒适感”的好与坏是最敏感的问题, 必要时还应该采用仪器测试的数据, 将模糊的感官感觉, 用量化的检测数据来检定电梯的运行质量。当然, 乘客在轿厢内感觉抖动和晃动比较明显的原因很多, 如电梯导轨安装超差, 导轨的润滑不良;导滑器调整松紧不当;龙门架的扭曲, 导轨顶面间间隙偏小;钢丝绳扭曲, 或张力不均匀;主机定位偏离中心位置, 以及主机减震橡胶安装位置不正确等等, 在自检验收时均应一一予以调试。c.所有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的复查与动作试验。要在电梯自检验收中, 必须认真做好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紧急断电制停试验、门保护系统及开关门试验、平衡系数的测定与调整、超载装置的调整与试验、停电照明、警铃及到站钟的复查与动作试验等等。d.严格控制终验和调试作业。电梯竣工验收报验前的最终自检工作是在慢车调试、快车调试和整机性能调试之后, 由质检部执行, 并撰写“电梯安装自检报告书。2) 完成电梯安装完成检查报告书。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 对以上这些过程还需进一步的分解细化, 对照使用作业指导书, 详述如何完成每个过程具体的作业和任务, 完成一份完整的检查报告书。

3 结论

总之, 电梯安装质量控制中, 除了以上所分析到的输入过程、实施过程和产出品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 从管理者角度来看, 整个电梯安装过程质量控制还应遵循以下控制要求:1) 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电/扶梯标准施工, 执行电/扶梯安装工艺及技术交底资料内容。2) 建立项目负责制, 由现场负责人处理协调工地的一切事务, 与甲方监理等单位联系, 将情况及时报告公司管理人员。3) 公司管理人员负责与甲方的函件联系, 负责安装过程中较大变更事项的协调、技术支援、配件支援、安全巡查、调试验收的协调安排及时支援现场安装。4) 现场负责人负责现场工地的工程事务、安装进度、人员安排等。监督现场人员保质保量地安全文明施工, 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协助公司管理人员、检验员进行工地巡查和土建检查。每周向公司管理人员汇报工程施工进度。5) 检验员负责中间过程检查、完工检查和抽查。6) 安全员负责进场前的员工安全教育、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教育。检查安全设施和个人安全用品的正确使用, 检查现场的防火防盗等工作, 贯彻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和安全管理检查制度, 杜绝安全事故。7) 调试员负责电/扶梯的调试, 严格执行公司内部指标和电/扶梯国家标准。 (电梯GB10060-93、GB7588-2003、GB/T10058-1997、GB/T10059-1997等;扶梯GB16899-1997等) , 记录电/扶梯运行的有关试验参数。8) 调试技术支援负责电/扶梯调试过程中的技术支援, 包括书面资料和必要的现场指导和直接调试。9) 从进场安装到安装完毕, 进行自检、互检最后通过技术监督局 (建委) 检验, 全过程始终要对电/扶梯产品的质量负责, 使用全套电梯安装工地文件表格, 数据记录和签字齐全。10) 公司安全担当负责对工地的FPA (重大事故预防) 检查, 并现场对施工员工进行FPA培训。

摘要:本文在识别电梯安装过程的基础上, 根据过程质量控制理论, 对电梯安装过程质量控制分为输入过程质量控制, 实施过程质量控制和产出品质量控制三个方面, 并分别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电梯安装,质量控制,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高瞻.浅析过程质量控制[J].梅山科技, 2003.

上一篇: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下一篇:生活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