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课心得(精选7篇)
初中历史复习课心得 篇1
复习课是毕业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复习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考成绩, 因此复习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 在复习过程中, 往往存在诸如知识掌握不牢固、遗忘率高, 理解、迁移、应用能力较差, 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内容多而时间少等困惑;要解决这些困惑, 就必须使复习教学变得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时效性高。一句话, 就是要讲究复习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就此, 笔者谈谈自己的经验与做法。
一、依据考纲, 夯实基础
对照考纲讲透知识要点, 对教材逐个模块、逐个主题、逐个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 每个知识点都要落实, 贯彻到位。在历史第一轮复习中,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丢分比较多的是中等以上难度的题目, 所以常常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而一味地让学生做一些高难度的材料题目。这种做法不妥, 中考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7∶2∶1, 形成合理的区分度, 把握好基础题才第一轮复习的关键。
复习时要注意区分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只要求识记的知识点不要花精力去理解, 只要求理解的也不要尝试去运用。复习时, 《历史考纲》和课本不要分离, 最好在《历史考纲》和课本上“双向同时标注”, 具体做法是用彩笔在课本醒目地标上《历史考纲》中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层次要求, 识记层次标上A, 理解层次标上B, 运用层次标上C, 同样在《历史考纲》中的考试内容与要求部分标上所要考查在课本上的具体页码。这个做法非常有用, 复习时很容易做到心中有数, 减少盲目性, 同时也利于历史知识点、线、面的结合, 易于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主题 (单元) 归类复习, 注重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落实
在教学实践中, 不仅要更多地关注教材, 更要依据教材重新整合进行专题或主题复习, 注重同类知识的归纳比较, 并从中总结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问题引领, 加强历史思维的训练过程, 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显著提高。
这一阶段是进行综合复习, 突出重点知识, 既要有一定的跨度, 注意同类知识的纵向及横向联系, 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要抓住中心, 以点带面。基本思路是既抓纵向线索, 又抓横向联系, 分门别类, 在同中找异, 异中求同, 具有即时、轻松、快捷、有效、系统、深化的优点。
(1) 理清基本线索。如,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 又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碰撞交融的历史, 以及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又如世界史主要理清美国由“蚂蚁变大象”的过程,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美国的历史梳理成以下一条线索:独立的美国—统一的美国—创新的美国—战斗的美国—危机的美国—冷战的美国—“一超多强”的美国, 从而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美国的发展历史, 明晰历史发展的特点。
(2) 重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基本线索, 了解不同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根据阶段特征记忆历史知识, 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阅读、释读图表和文字材料的方法, 再进行归纳、概括以及理解、分析、应用。
(3) 实现知识整合。中国古代史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五个方面整合。中国近代史可以整合为:侵略:五次侵略战争。探索:①四大阶级的探索: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②三条救国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走苏俄式道路、走自己的路。
三、关注时政热点和重大周年纪念, 小专题针对性复习
为了把教材学活、用活, 还需要打破体系, 比较对照, 古今联系, 进行一些小专题的复习。为了强化学生的复习效果, 我们动手编制了中国史和世界史思想解放、民主法治建设、中国共产党党史, 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侵略与反侵略等十一个小专题复习材料。
近年中考试题均涉及时政热点问题和边疆问题的考查。因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 要以教材为根本, 以学生为主体, 狠抓知识的落实。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要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读书, 做到“五看五抓五性”, 即看目录、看标题、看正文、看图表、看材料;抓基础、抓线索、抓主干、抓重点、抓落实;启发性、互动性、整体性、针对性、计划性。知识不可不记, 但也不能全部叫学生死记硬背, 而要融会贯通, 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历史, 必须要让“死”去的知识变得“活”过来, 考试时才能更快更好地把握记住的知识并灵活运用, 这就是所谓的“死”去“活”来。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反复训练, 惟其如此, 方能教有所获, 学有所得, 使学生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总之,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相同的复习内容会有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 只有在不断的探究和反思中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讲求方法, 提高实效, 合理分配时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信在中考中会取得最佳成绩。
初中历史复习课心得 篇2
初中历史教学能提升和复习培训心得体会
其一、这次培训得到教育局领导和师训教研中心老师大力支持,为我们历史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我才有机会参加了这次学习。
其二、此次培训不仅使我领悟了新课程理念下对历史教师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面临课改,历史教师如何落实高效课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县师训中心教研员赵玉萍老师做了《新要求、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讲座,他从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出发,对我县初中历史教师从专业素养、教学思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追梦及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鼓励教师要博览群书、脚踏实地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
其三、三位教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让我领略到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他(她)们的这几节课各有特点,课堂容量之大、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题、导入课设计新颖、课件和导学案的设计等等,都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重点思考的内容。
其四、听了几位省级教学能手的个人成长经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他们其中也有学历低,更不说是科班出身了,他们靠的是什么取得荣誉的,四个字,勤奋拼搏,()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尝过失败的滋味,也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们是一步步脚踏实地通过自己不懈的追求,加之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才换来今天的这份收获的。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 《历史与社会》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32-01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文科类综合课程,教材编写与难易程度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集历史、人文、思想品德、社会和地理等内容于一体的课程。人教版的《历史与社会》教材将内容划分为:七年级学生主要学习地理部分内容;八年级学生以历史部分的学习为主,更是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介绍到现代;而九年级要求学生了解近现当代历史状况。因此,在对该课程进行复习时,要着重抓住每个阶段的教材特点。
一、传授系统知识
人文类科学要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虽然《历史与社会》是初中课程,难度尚浅,但也要符合人文类科学的要求,注意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1]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掌握教材内容,避免碎片化的知识传授,在复习课上,要着重建构知识体系,尤其是历史阶段,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掌握知识。
1、强化目录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目录,在教会学生使用、查找目录上定要下一番功夫,因为强化目录的作用是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在目录中发现每一个章节的内在联系,便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八年级课程的第三、四、五单元的知识,分三个章节介绍了“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三单元主要讲秦汉两朝的创始、发展、灭亡和政治文化,第四单元讲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这每个朝代的更迭、壮大、交替,第五单元讲明清两代的历史及其灭亡。从目录上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对目录充满兴趣。因为是复习课,教材中内容已经学习过,所以对于目录的掌握应该是更加得心应手的。
2、精读导语
每个章节前面都编有导语,统领整个章节内容,既是章节提纲,也可作为复习的切入点。[2]教师要充分利用导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如第六单元中,导语中就明显地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工业革命”、“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等关键词汇,学生应该根据导语内容,大概了解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二、夯实基础知识
1、充分利用板书
虽然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下,很多教师都喜欢利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板书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的作用是PPT课件不能替代的。教师应该会写板书、会用板书,将主干知识脉络边讲边写在黑板上,可以使用表格、大括号等格式,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整体脉络和具体知识间的联系,对于夯实基础知识意义重大,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体的知识内容。
2、抓住重点句子
教材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编者、专家斟酌出来的,也就是说,教材中的重点句子就一定是能够统领全文或概括整段的。学生课业负担繁重,不可能逐字逐句地记住《历史与社会》中的每一句话,因此,若想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夯实基础知识,就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重点句子。而重点句在复习课上的意义更加重大,可以帮助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多的教学活动,帮助教师完成复习课上高频率教学任务,并让学生在复习课上体验充实的,但不繁重的教学量。教材中很多句子都可以作为重点句,例如:“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仅短短一句话就已经说明了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及作用,学生应该整体掌握。
3、及时检查复习情况
为使复习教学在质量和效率方面都能够得到提升,及时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也只有复习课严格要求,才能保证学生取得好成绩。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上课时务必学会利用教材,将教师教授的重点内容在书上明显地标记出来;其次,要求学生扩充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并尽量字迹工整、标记清晰;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背诵重点知识,才能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做到对知识理解又会用,实现融会贯通。此外,教师还可以不定期抽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利用好课间、课前五分钟等有效时间段,让学生内心适当紧张,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意随堂考试
随堂考试属于形成型教学评价方法,通过测验但不排名、不计分的考试形式,让学生能够重视《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内容,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学习水平,有助于下一阶段学习方法的调整。
随堂考试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兼顾不同题型,主客观题型交替,训练学生不同的能力;第二,注意出“新”题,帮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尤其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尤为适用;第三,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因材施教,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掌握知识困难的学生要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对于记忆力好的学生要增加难度、拓展知识面。[3]
四、结束语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素质教育被着重重视,不能再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标准来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应该帮助学生上好课、出效果,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在反思中总结,结合学生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情境,注意因材施教,保证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葛敏明. “说”得好才能“做”得好——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进行学生说题教学的尝试[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02:59-62.
[2]王金花. 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策略初探[J]. 中国教师,2014,04:57-59.
初中历史复习课心得 篇4
如皋市区域推进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为了将这一模式向纵深推进, 2014年我们尝试“三步简易导学法”在初中历史新授课中的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三步简易导学法”, 就是在运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活动教学”“均衡、全面发展”等基本理念的基础上, 将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划分为“自主学习—重难点突破—巩固检测”等三大步骤, 因教学思路、操作流程、导学内容等相对简单容易而将这一模式称为“三步简易导学法”。
2.“ 三 步 简易导 学 法 ”在 初 中 历史 复 习课 中的应用
(1) 自主学习。复习课教学的第一部分应是学生自主学习。在复习课中, 教师导入复习课题后, 要引导学生运用表格、知识树、问题等形式,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 高效自主地复习旧知识, 并引导学生加强对旧知识的自主过关和活动小组内同伴过关, 以检查复习的效果, 及时反馈, 查漏补缺。
(2) 重难点突破。在复习课中, 学生完成自主复习活动后, 教师要使用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充分创设历史情境, 让学生自由选择重大历史人物、会议、成就等历史情境要素进行自主讲述。学生在讲述中, 一方面从目录、课题、提示、课文入手, 按单元横向梳理知识要点, 进一步挖掘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体把握建构历史框架体系。另一方面以专题为线索纵向归纳知识要点, 寻找发现历史规律。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后, 教师可让学生针对重点难点知识联系历史与现实思考相关的问题, 加强对重要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理解与运用, 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真正学活知识、掌握技巧、增强能力, 激活思维潜能。
(3) 巩固检测。首先,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当场巩固, 两两过关。为有效监管少数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或过关后需要通过提问、默写等方式抽查相关学生的过关情况。其次, 学生过关结束之后, 对导学单所呈现的练习要当场独立、限时练做。再次, 教师对练习要进行针对性的评讲。
复习课中的检测要选择一些考查点多、具有一定综合性、运用性和迁移性的试题;对于综合程度比较高的试题不宜在新授课中练习, 可放在单元复习时使用;对于新授课中学生错得比较多的试题, 单元复习时要注意对相关类型的试题进行有意识的回练。但是复习课中的试题选择要尽量避免两种试题极端, 一是选择覆盖范围单一、难度特别容易的试题;二是选择综合性特别强、难度特别大甚至是考查高中学生的试题。这样才能真实反馈出复习效果。
3. “三 步 简易导学 法 ”在 初中 历史 复 习课 中 应注意的问题
(1) 自主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一开始才有的学习任务, 后面重点难点突破环节也必须要求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思考力求自我解决, 同时记录下自己独立思考解决过程中的困惑和体会, 留待小组集体探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巡回、观察、了解学习情况, 但是要避免随意插话、打断学生思维。
(2) 复习课一定要区别于新授课。新授课侧重于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渗透, 容量不宜太大;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心理的疏导、缺憾的弥补等目标的实现, 教学容量一般为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这提醒我们不要将复习课当作新授课进行, 在新授课的基础上, 复习课的教学容量要适当, 综合性要加强, 活动目标要多元。在操作时要防止复习课的陈旧感和枯燥性带来低效的课堂。
初中历史复习课心得 篇5
时间:2014年3月10日-11日(星期
一、星期二)地点:佛山市惠景中学 主办方:省中语会
会议在广东省语文教研员主持下开始,冯老师一开场就给与会者十六字赠言:“尊重常识,遵守常规,以读为本,回归文本”。并强调,会议不会谈到任何备考信息,只能说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所听四节课从不同板块选择,分别有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作文升格、名著阅读。对于今年中考的新题型没有涉及,有点遗憾。
对所听的四节课,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一、重视学情分析。
复习课不同新授课,学生对所复习知识有所掌握,只是掌握程度不同而已。教师可以通过平时测试或课前练习,对学生每小题得分进行统计,了解学生的具体得分情况;还可以对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分析,发现学生的得分点与失分点,并对失分点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几类问题,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复习目标、复习重点与难点。
一切授课的开始都是在学生练习或测试后才进行,而非靠经验来决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与难点。
二、复习目标设置要恰当。
复习目标设置应以中等生能达到为最佳。不能以满分作为目标,因为除了每班五六位优生外真正达到考点要求的学生不多。例如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讲“立意的深刻”,其实真正达到这个要求的学生不多。作文教学应该以写作达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为主要训练目标。
复习目标的设置最好是适度,学生跳跳就能摘到苹果为宜。
三、语文学习以读为本,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
要让学生阅读取得高分,复习课也是课,同新授课一样有着必要的要求:要有清晰的复习目标;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能单一的试卷练习代替;要有明确的活动任务;确保学生每节课的学习成功率。
二、要深入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2014年考纲与2013年考纲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要进行对比,了解变化的具体内容,以便准确地备考。
2014年考纲与2013年考纲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删去了:
[基础]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并能进行清楚、连贯的阐述。[实用类文本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
[名著]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调换的有:
删去了《名人传》,换上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三、要培养学生规范答题习惯,将口头语、罗嗦话变为概括性的语言。
四、平时模拟测试命题要以考纲为依据,不要随意提高难度。
如果模拟测试题难度高过中考考题难度,学生得分低,这样容易剥夺学生阅读的快感,况且难的题目并不能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只能让学生产生对阅读的畏惧感。
五、要研究试题,发现规律。
对于往年的广东中考试题和省外各地试题要注意收集、分类,了解出题规律和规范答题的方法。
六、命题原则介绍。
如何上好历史复习课 篇6
关键词:明确目标;精选试题;综合归纳;活学历史
前段时间去小塘初中听了一节南海区初三历史复习课,课题是《近代化的探索》,课堂上教师首先简要交代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接着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然后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有目的地巡视辅导,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小结与讲评,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提高能力,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无疑,这节复习课是成功的,赢得了教研室李老师和听课老师的赞许。听课回来后,我也在思索:究竟怎样才能上好历史复习课,有效地提高中考效率呢?琢磨之后,得出以下几点反思。
一、确定复习目标,有的放矢
历史学科在初三中考的分数比重决定了这一学科的微妙地位,学校给我们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每一节复习课对我们来说都非常珍贵,我们必须明确每一节复习课所要达到的复习目标。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周详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二、注意知识点的时空联系
巫老师常常跟我们说:一定要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不要把知识点孤立开来。上复习课时,应少讲“点上”的知识,多讲“线上”和“面上”的知识。这“线”和“面”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备课准备,把该线、面上的部分或全部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让学生充满凌乱感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理顺它们的关系。
三、注意精选试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学生的总体感觉是:作业堆成堆,试卷满天飞。学生累了,教师疲了,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复习课对于练习题的选择与布置需要精心加以准备。我们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编拟试题进行因材施教。
四、依纲靠本,紧扣教材
自从2010年中考出了赵州桥那道选择题后,很多历史教师都深深意识到了课本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可谓“一题点醒梦中人”。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如,2013年桂城街道科研试出了这样一道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清国之海军有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个水师,各以十余只军舰编成舰队……广东水师虽有数十只编制,概为木造脆弱之军舰,其速度无有超过六海里者……福建水师,概以福州制造之军舰编制而成,被法国海军击破之后,未能整顿,故而,清国可试行与外国海军战斗者,唯有南北两洋之军舰。
——《征讨清国策案》(1887年2月)
材料二:1894年8月,余联沅指责李鸿章:“该都(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余联沅《疆臣贻误大局沥陈危急情形折》
——《甲午海战记事》
材料三:清国将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又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台湾通史》
材料四:中国赔偿金总计约34725万日元,用途分配简表如下:
——《中国历史》
(1)材料一对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有何价值?
(2)根据材料二,余联沅指责李鸿章“贻误大局之一”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该承担什么责任?
(3)造成材料三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中国巨额赔款对中日两国产生的影响。
如果复习时能抓住课本,利用好书中的小字,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及《马关条约》对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有一个正确认识的话,得分率就会大大提高。
五、抓好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
初三学生作业多,时间紧,对历史的重视度又不高,课后很少花时间复习历史,甚至考前都不愿多匀出时间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并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六、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活学历史
不要把历史讲死。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历史观点也在变,那些绝对的、颂扬式的观点也变得更客观、更人性。以往历史教科书中都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共产党领导的,近几年的历史教科书则认为:国共两党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作战。这两个战场既是统一的,又是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的,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在教学中绝不能以老观点去教学生,也不能带着个人感情色彩去影响学生、误导学生的思维。
如何讲好历史复习课 篇7
关键词:高考 历史复习课 业务学习 学生指导
高考在即,我们历史备课组开展复习课听评课活动力争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复课效率。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老师,教法单一,常常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参与性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复习效果也不理想。我觉得复习课大有学问,技巧多多,更能反映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和素质。一堂好的复习课一定不是枯燥乏味的!历史复习课面对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在这里谈谈我的一点粗浅认识,愿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加强考试说明的研究和教师业务的提高。
高考历史考查范围广,内容繁杂,时间紧迫,加之学生畏难情绪较大,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短暂的时间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我认为: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复习课的吸引力。为此必须以考纲为纲,重点突出。
(一)明确考点范围,把准考点。
《高考考试大纲·历史》是高三毕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体现了教材的主干知识。不管考试千变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各地历年的高考题均不超越考标。所以要按照考标规定的范围组织高考复习,考标没有罗列到的知识点可以忽略, 罗列出来的要一个不漏。当然与考点有联系但考标没列出的内容,讲解考点时作必要的简练串讲,但不要求学生掌握。复习课讲述注意线索清楚,重点突出,引导学生将考标要求的各类知识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归类与细化,立足于基礎知识,并辅以条理化系统性强的板书,让学生明确其中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准确解读考标能力层次要求。考标将考点的能力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复习时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要求。对识记的考点就要求学生识记,不必再加深难度;对于理解、运用要求的知识点,则结合考试命题趋势,设计一些灵活、联系实际的问题,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能力训练坚持适度的原则, 有梯度,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从考标中找到题眼,有的放矢训练复习,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从能力立意看,都是考察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所以要依据考点的主干知识,从考标中找到题眼,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和引用一些能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新题型、活题型对进行训练。这样复习教学与毕业考试紧密相连,更能引起学生的思想重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二、加强学法指导,消除学生复习的畏难心
当今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仅是知识技能训练,老师还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激发学生复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复习的过程要授以学生读书、听课、记忆、审题及答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觉得历史并不是十分难学,而是有法可循的,日积月累还会生出对历史的兴趣。
(一)传授读书之法。“读”是复习的基础。引导学生对照《考标》要求通读教材,将课本“由厚读薄”,以及“由薄读厚”,并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理解上还存在的障碍,同时学会作读书记号和写批注。如在每个子目、知识点上标记清楚,分层次划框框,圈点点,做笔记,使学生对考点范围和要求都心中有数。教以学生考前“快速阅读”法,在课堂上做“闪视”练习、计时读、跳读等,学生往往积极响应。
(二)听复习课的方法。常会见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确实很努力,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下来死记硬背,但不会整理知识,找不到精髓,不会思维方法,最终成绩上不去。这就要教学生学会听:如何整理重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如何掌握历史知识要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要将自己归纳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积极思维,将学习引向深入。
(三)审题、答题的方法。近年的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已从单纯的记忆型向研究型、开放型转变。但在评卷中发现,有些学生不会阅读,不会审题,语言表达能力差,失分较多。因此,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通过练习和讲评典型试题,包括近年的一些高考题,让学生熟悉题型,学会解题、答题:如抓住“题干”和题中的关键字,读懂题意,理清题目考查的是哪一阶段的知识点。
(四)记忆的策略和方法。高考历史复习的效果如何,还得看学生知识巩固的程度。学生对历史知识反映最大的就是难记易忘,因此历史教师要研究记忆的规律、方法。告诉学生:1、有效记忆的条件①目的明确②注意集中:适当的环境、适度的紧迫感、善于控制自己、有坚强的意志等等③观察仔细④积极思维⑤信心策略⑥复习及时;2、记忆的策略:次数、顺序及时间间隔与其它学科的合理的搭配等;3、记忆历史年代、内容、意义的各种方法:如特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口诀诗歌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巧合记忆法等不胜枚举;4、读记的目标:重点记忆,准确无误;理解记忆,左右逢源;联想记忆,举一反三。除此,还要经常有意识地进行记忆力的训练和竞赛,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快速持久的记忆。
复习课学法指导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并做到教法和学法的统一;第二,注意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依据,使每个学生在学法指导中都能有所收益,有时还需个别指导;第三,须积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发现学习规律,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及时自我反馈,调整好自己的学习,使复习更富有成效。鼓励学生集思广益,交流学习体会,有的来自学生创造的学习经验,更能为同龄的学生所接受,对巩固知识有时更能奏效。
【初中历史复习课心得】推荐阅读:
山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评选学习心得11-08
初中历史教学能提升和复习培训心得体会06-25
2011初中历史专题复习07-04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新探10-09
初中历史中考如何进行有效复习07-02
2017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08-23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教学论文07-01
初中历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6-17
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