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策略新探

2024-10-09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新探(精选9篇)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新探 篇1

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历史学习基本能力, 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让复习真正建立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互动, 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

1. 紧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的复习过程, 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复习。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 掌握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方法, 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复习进程中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让每一次复习都能够环环相扣, 跟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精选习题, 拔高学生创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在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时候, 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的本章教学内容,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展示出来。 (下转第182页) (上接第181页) 在知识树的构建中, 教师要让学生整合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研讨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内容的基础上, 确定教学重点。

2.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涉及面广, 时间紧迫, 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并不容易。教师在确定复习策略的时候要将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历史的中考是开卷考试, 越是开卷考试的科目学生学习能力的运用就需要的更多, 教师要把握学生能力的提升策略, 精选习题, 抓好学生反馈, 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 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 让学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进行复习, 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 让学生首先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 在这个基础上, 让学生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历史学习能力相比较, 确定自己的上升空间。教师要整合不同层次的历史能力的不同, 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讨, 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研讨过程中, 思考自身复习策略。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参与度, 让学生在明考点、夯基础、突主干、成系统的复习专题教学模式中进行复习。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 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1. 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的优势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 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系统了解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参与教学,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 历史教研组要抓好集体备课, 搞好集体教研, 凸显团队合作, 由集体共同研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要夯实历史复习重点。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复习过程中, 教研组要做好组内教研, 加强复习专题研讨, 将历史专题复习运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学习专题进行高水平、深研究, 然后再将研究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 教师要研究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识点, 并学会运用已经具备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

2. 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让学生展示复习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体系的研讨中来, 让学生讨论在答题时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遗漏点, 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 教师在学生需要拷贝多媒体课件的时候, 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多媒体课件拷贝到家中进行自主复习, 更好地完成对历史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的掌握。

三、重视教材, 重视基础, 以教材为基础, 以时政为依托

1. 重视教材, 重视基础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复习经验交流, 研讨命题经验。教师要重视教材知识体系, 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 从知识点、考点思考复习重点, 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复习资料做好复习, 如何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解答历史问题。教师要摒弃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的观点, 要让学生懂得历史命题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 要将能力放在首位, 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复习, 针对学生的识图、读表、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提升向学生出示复习重点。

2. 以教材为基础, 以时政为依托

教师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时候, 要关注中考历史命题的角度, 解读各届中考历史命题特点, 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 不断以时政为依托, 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角度去分析时政热点。从命题看复习, 可以让学生远离题海, 回归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教材为本, 选好复习指导用书, 做好知识移栽。在课堂复习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课本的提纲和要领, 对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新知识点, 要记录在教材的醒目位置, 便于考场上能够随时翻看到。在不同的复习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整理历史线索, 在这个基础上背诵基本知识点, 然后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 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 教师要精讲多练,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运用历史学习能力做各类历史问题的练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 教师要做好纵横比较, 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 以单元复习为主, 采用构建知识树的形式, 以点带面, 侧重历史细节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思考。

四、合作学习, 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1. 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 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复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复习中, 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复习的薄弱环节, 而团队合作交流,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熟悉中考题型, 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尽可能地减少失分现象。同时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 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合作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小组的指导,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的薄弱环节, 学“活”历史, “活”学历史, 加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的时候, 可以同时复习“中国近代史”, 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 加强对世界历史事件的认识, 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2. 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在材料题的复习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学生先分析问题, 再阅读材料, 同时紧密结合教材所学内容, 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

总之,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教师要以生为本, 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 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历史的中考。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教师要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 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还要重视教材, 重视基础, 以教材为基础, 以时政为依托,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葛春华.论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作业[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 (10) .

[2]冯亚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华章, 2010 (28) .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新探 篇2

复习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容多而时间少等困惑。要化解这些困惑,就必须使复习教学变得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方向明确、抠准区位。一句话,就是要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一、挖掘试题内涵,探寻命题特征

总复习应该有新任务,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冷饭重炒”。研究教学大纲(包括课程改革)与中考导向,是必做的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认真研究这些考题,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以便结合实际指导复习。

试题类型分为单项选择题、辨析说理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具有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课改精神等特点。考查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严格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命题。考查的能力要求,侧重考查识记和理解,而运用能力也占——定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考查,也随着课改的推进而逐步加强了。如试题渗透了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思想的考查,重视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的考查,重视科技史和改革史的考查,让学生从中体会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而发展又是普遍联系的和多样的,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有积极的作用,改革创新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试题还反映出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关于慕尼黑阴谋及“二战”的爆发等就是例证。

另外,试题覆盖面广,涵盖了思想文化史、军事科技史、改革史、外交史、战争史、经济史、政治史、宗教史等内容,体现时代性,加强了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尤其是设计的开放性题目,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对初中历史教学朝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多元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的方向发展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综观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以上特征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这就要求总复习要有相应的策略,应该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挖掘试题内涵、探寻命题特征的目的,正在于为历史复习提供经验,明确复习方向,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教学的质量。

二、全面系统复习,注意知识连贯

初中历史的范围广、内容多,复习要尽量做到全面系统,关键要注意古今联系、中外联系。

一是注意整体把握。历史知识是一个知识网络,孤立地掌握零碎的知识,难记也难理解,无法学好历史。复习时必须注意知识的,点、线、面、体,注重整体把握。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7月发表的《独立宣言》;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康华利投降;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线,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时,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进行教学:一是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二是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革命等“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三是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等“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的“面”。又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即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也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初中历史学习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就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在初三上复习课时,就是要围绕这些体、面、线点来展开,以便系统全面、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二是注意纵横联系。没有纵横联系与比较,历史则不成体系,是一堆乱麻。复习时必须通过纵横联系,用多样的比较视角,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了解人类历史全貌。

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如由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发展等。纵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可以古今联系,为的是鉴古察今、学史明理。如在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稳定则兴,**则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分析关联点,以便多角度解读历史。如复习便将危及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方位顺序展开联想:东北——日本须臾朝鲜和东北;西北——英国和沙俄企图侵略新疆;西南——法国嘹望两广云南;西藏---英国派兵侵略东南——美日侵略台湾。在时间上找出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废除科举制、《定军山》、京张铁路开工建设等;通过这样的归纳与复习,既能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深化教材内容的关联,又能启发学生比较与联想思维,提高迁移与运用能力。

应该指出,中外比较,是纵横联系最重要的一个视角,最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学习内容的深化,因为对比分析,求同找异,既可强化记忆,更可加深认识。如复习戊戌变法,引导学生联系对比、日本明治维新;复习1860年俄国改革时,引导学生联系美国内战和中国洋务运动,讨论这些事件是否符合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等。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思路,就能加强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是大有好处的。

这样的历史复习有利于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学生由此增强的不止是应考能力。

三、科学命题训练,力求实际成效。

训练可以把上面所讲的一切落在实处。但训练的效果,同时又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与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进一步探研考纲,明确复习方向。所设计的训练题应该反映新的方向,以便把新精神及时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当然考纲及其说明中的样题是值得参考的,因为这或多或少使我们明确了大体的命题方向与难易程度。

2.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中考命题涉及两册《中国历史》和两册《世界历史》的内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因此,命制的模拟试题,必须依据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考试知识点及其能力目标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一是便于减轻学生负担,二是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而对三个不同层次知识的明确定位,显然可以帮助学生抓主干知识,在回答问题时也就心中有数了。

3.立足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目标。不同学校的学生和同校的学生在素质上是有一定差异的,总复习中教师应明确这些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对优秀生应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运用能力要求;对中等生应在重点内容上下工夫,提高迁移能力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立足学科基础,提高知识掌握要求。具体到模拟题的命制与训练,就是必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来组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4.加强训练,夯实基础。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考纲,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四、关注每个学生,重视全员提升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始终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着力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初中历史学科被视为“副科”,教与学普遍不受重视,学不到位、教不到位是常有的事,师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影响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故此,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历史复习有序、高效的前提。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关心全体学生,舍得对每位学生进行感情投入,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予足够的温暖、鼓励,挖掘每一位学生最大的潜能;尊重学生,虚心诚恳的向学生学习,及时听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尽力贴近学生实际。

二是增强学生“分分”必得的意识。由于中学的历史学科长期被视为“副科”,学生不重视也已习以为常,而总复习要涉及六本书的内容,量大时间紧,更使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对此,必须加强学生“分分”必争、“分分”必得的意识,克服麻痹、无所谓、患得患失的思想。要对学

生进行教育与引导,说明历史素养与历史学科成绩也是决定考场胜败的重要砝码之一,甚至是决定下一步学习环境的重要砝码之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重新认识历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72-01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应采取哪些复习策略,做上好初中历史复习呢?这是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理清脉络

每一学期结束时,我并不急着复习,而是让学生自己把这册的内容列个纲要出来。学生都觉得奇怪,别的老师都积极地给学生复习,我却给时间上他们整理,但他们也很高兴,因为这样不用受老师的管束,可以自由地复习。给他们三节课时间自由复习后,我再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其实,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他们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认真地总结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青少年的心理是你越信任他,他就会做得更好,而不是放任自己。认真总结后,列出纲要,就相当于把本册的内容先粗略地学复习了一遍,对整册的内容有了一个全盘的把握。在后面的历史复习中,他们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对教材的重难点和前后知识的联系也有所了解,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效果也就更好。

二、纵横联系

历史学科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每一桩历史事件都和上、下、左、右的其他历史事件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处理教材时,就要相应地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紧紧抓住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依存关系,讲清他们的前因后果、发展规律。如复习中国近代史第六节时,可以让学生想想中国对外的几次战争给国家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让学生明白正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步一步将中国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不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其发展都有纵、横两大坐标。纵为社会制度的交替和时代的变迁,呈现出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横为不同的国家、地区以及社会历史的各个侧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呈现出同一时代横断面。如初三讲世界史时,讲到封建国家可以将欧洲的封建国家和亚洲的封建国家联系在一起,看他们有什么异同,从而总结出封建国家的特点。此外,广义上的“横”还包括要将历史同政治、语文、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渗透,相互迁移。这些学科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类知识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整体。因此,应把国别史、断代史、专题史以及跨学科综合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基本内容,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三、利用图表

图表是人类社会一种古老独特的表达方式,它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和直观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历史教材中几乎没有一篇课文没有图表,有的甚至占整个课文内容的一半左右,历史教材中的图表也比较多,如果我们利用得好,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更好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框架,还可加深记忆,便于学生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卷考试的试卷中也离不开图表,如2012年新疆中考历史试卷中就有关于圆明园、工业时代发展标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图。试卷根据一幅图而引出跟它相关的知识点,考查学生是否灵活掌握。在复习时,我们必须让学生把书本中的图表所含的知识点做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才能具有一双“火眼金睛”,哪怕它七十二变,也能看清楚抓住它的本质。

四、关心时事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希望“通过历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历史课不能只注重课本中历史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今天世界上所发生的一些大事。比如,利比亚战争、朝鲜的核武器研究、日本的首相选举、中东战局等等,我们要学会分析时事。

五、教给方法

这里的方法是指的解题方法。我们在历史复习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做若干整体的归纳和分析,构建知识网络,理清基本线索、把握阶段特征,认识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要教给学生解题方法,使他们能够从容应对。

开卷考试的题型无外乎二种:一是选择题、二是材料分析题。对于选择题,我们只要读清题目的要求,弄清知识点就可以了。这里需要重点指导的是材料分析题,我们做这类题时可分三步进行:

1、认真读——解题的基础。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2、仔细找——解题的关键。学生读的同时,实际上也是思考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大致了解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判断这个信息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历史内容有关,这就是所谓的读懂材料,为下面的解题做准备。然而。要读懂材料,这要求平时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对教材非常的熟悉才能过关。

3、完整答——解题的落脚点。前两本落实了,答题的思路有了,就剩最后一步写答案了。在写答案时要注意:(1)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不要脱离材料,答非所问。(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新探 篇4

教师要给学生物理学习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清楚知识分为几个大块,每个知识点下面又有几个知识点,这样在学生做题目的时候才能将知识调动出来,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二、精心选择练习

1. 教师要精心选择练习的题目

教师不能让学生陷入到学习的题海中,教师要检验学生的做题能力,要精心选择题目.教师要仔细研究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卷,关注涉及的面,关注媒体报道和科学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中考试卷,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给学生练习.

2. 教师要重视基础的练习

一些学生将物理复习的主要精力放在解题上是不对的,尤其一些学生喜欢钻研难题,其实,应该重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这些内容牢固掌握了才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千万不可基础题目理解不好,解答不好,概念混淆不清楚.所以,适当的做题是需要的,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做题目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做错了题目要努力去分析做错的原因,尝试带领学生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分类,教会学生理解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办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避免学生稀里糊涂做题目,更不能在复习中只做繁琐和复杂的题目,清楚基础的练习.

三、弄清楚解题的思路

1. 弄清楚解题的思路

教师在复习的时候不能盲目让学生做题目,要让学生理解清楚做题目的思路,每做一道题目就想一道题目,例如,审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怎样选择物理的规律,这样来弄清楚解题的思路,提高答题的速度.

2. 要重视理解和分析

一些学生在物理总复习的过程中,不管是物理概念还是实验,规律等都要理解记忆,不能死记硬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带领学生理清楚思路,那种靠死记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的程式化的试题,学生很难看到,学生经常看到的是具有特色的,注重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目,所以更要加强理解和分析.

四、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题目

在最后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整理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听课的笔记,整理试卷中做错的题目,归纳整理在审题等情况下容易犯的错,并保证不再出现错误.

五、实现学生联想解题

学生在整理复习思路的时候要重视联想和比较.学生在解决新的问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联想和该问题相关的规律,解决这个类似的问题应该用的常用的方法,联想过去类似的情景,进行比较,看看新旧情景之间有没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总结出基本的解题的思路.

六、保证学生严格规范

1. 学生在物理学习的时候要符合规范

学生在计量单位上要规范,实验操作上要规范,学科用语上要规范,解题格式上要规范.如果不注意规范,就会失去分数.审题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规范审题.教师要重视推演题、证明题的解答,要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物理概念,并学会准确表达,叙述有逻辑性和条理性,重视物理符号的意义.

2. 要重视解题的规范

其实很多时候,中考物理试卷学生反映试卷很容易,可是不难的试卷,却没有考出理想的满意的分数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平时的训练解题中不规范.例如,教师要教育学生在解答计算题目的时候书写必要的物理公式,不能只写公式不代入必要的数据,直接写出答案,不能计算单位不统一,漏写物理的量单位等,或者做作图题的时候,不标出力的方向,不取力的标度,或者应该用虚线的画成实线,简单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应该怎样使用物理学科的语言来表达,或者只说结果不说原因.很多学生平时怕麻烦,回答问题很简单,其实这些问题,在学生平时训练的时候就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了.

七、抓好物理实验

在物理中考中,学生最怕设计型的实验.设计型实验尽管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教材中所没有的新的实验,但是原理和方法和器材都是来自于平时的学生实验.教师要带领学生弄清楚每个学生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等,并拓展到课堂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对书本上的每个实验都很了解,设计型实验就不再是难题了.

八、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1. 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和模拟的成绩,为自己确定一个可以达到的分数的目标

教师要带领学生制定物理考试分数的目标,并将这个目标落实在每个题型中.教师要巩固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争取考试的时候不会丢掉分数,对于没有把握的弱的题目,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放弃,节省时间,分析出学生的长处和弱点,带领学生针对性地复习.

2. 勤奋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

人们都知道,懒惰是学习成功的大敌.教师要改变学生怕苦怕累的学习心理,拨开阻挡学生学习成功的绊脚石.教师要带领学生保证学习这种艰苦的学习劳动中,付出勤奋的代价.勤奋出天才,有耕耘才有收获.教师要引领学生依靠顽强的学习毅力和懒惰思想作斗争,引领学生学好物理.

3. 教师要重视学生心态的调整

学生遇到考试容易紧张,甚至头脑中一片空白,手心出汗等,这个时候容易连最熟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定律也记不清楚,一走出考场一切又能恢复.教师怎样克服学生这种怯场的状态呢?教师要让学生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就进入相应的学习状态,将平时的每一次考试当成中考.教师要带领学生正视自己,信任自己,给自己的学习一个恰当的评价,调整好心态,轻松上阵,考出真实的水平.

4.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学习压力很大,学生学习上容易出现疲劳综合症,教师要创造一些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九、重视学生课堂学习

1. 指导学生明白课堂听讲重于做习题

现在书店的复习资料很多,但是不少都是习题集,教师要指导学生购买.一些学生不加选择地购买,对教师上复习课没有认真听过,头脑中就难以形成系统的物理学习的知识网络.其实,很多中考的题目都是来自于课本改动的试题,在填空题、部分选择题和作图题、实验题上,很多题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影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堂上一定要认真听讲,重视打好物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并适当做一些针对性强的物理习题.

2. 听好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高课堂听课的专注度,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在学生听讲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握好这样几个环节:知识是怎样引出来的?知识的内容是什么?所学知识概念应该怎样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怎样的应用?这样来保证学生听课的效率.教师要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时刻保持学生处在学习的最佳状态中.

3. 重视物理知识体系的建立

每个章节学生学习以后,教师都应该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按知识的条块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网络,将平时所学习的细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实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从点到面到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就能实现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也能提升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也能实现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要群策群力,发挥智慧的力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罗博涵.高三有机化学复习策略探究[J].才智,2015(30):179.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新探 篇5

复习课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容多而时间少等困惑。要解决这些困惑,就必须使复习教学变得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方向明确、时效性高。一句话,就是要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就此,我谈谈自己的经验与做法。

初三历史复习课的教学应该有规划、系统地进行,复习课的质量必须全面提高。既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但不论历史中考怎么考,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日常教学要有思想、灵魂,复习指导要有方法和策略。大致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做到讲练结合。鉴于初

一、初二师资力量缺乏,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甚少,到初三保留在脑海中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在这个复习阶段更要依据课本逐册、逐课、逐节全面复习,但要注意不要搞成上新课,重点内容一节课仍上两三节课,还要精心设计板书,提炼重难点和考点,然后当堂就让学生进行记忆,当堂消化落实,尽量做到讲练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记忆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了。非重点内容则上到哪里就停在哪里,下节课再当堂就让学生进行记忆接着上。上课要最大限度地

提高课堂效率,要盯紧学生,随时检查学生在书上勾划批注或者做听课笔记和课后练习及知识的巩固情况。也可以制定课后辅导计划,检查滑线生的记忆和掌握情况,决不能让滑线生落下,或学夹生了。

第二阶段,主题(单元)归类复习,注重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落实。

这一阶段的复习,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突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跨度,注意同类知识的纵向及横向联系,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要么以单元为单位定期自出试卷,通过练题、讲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要么将重点知识具体化,分主题(单元)让学生熟读、记忆,逐人、逐题落实;还要帮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理清复习线索,让同学结合老师自编资料跟着一起复习一遍,主要是已考过、经常考、以后还可能会考的基础知识还挺有用的。在教学中不要怕学生错,不要处处不放心,老是抱着、扶着学生走;要给学生思维冲击,在出试题时有意设计点小陷阱,诱发出学生易犯的错误,不要在练习前忙着去指导、提示或暗示,而是要在练习后的讲评环节中让学生去分析和认识各种错误的原因。把学生的错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实际上就等于显露了学生学习中的缺陷、误区,再通过讲评纠正,让学生结合自身复习情况查漏补缺,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更扎实了。

第三阶段,关注焦点、时政热点和重大周年纪念,小专题、针对性复习。

为了把教材学活、用活,还需要打破体系,比较对照,古今联

系,进行一些小专题的复习。为了强化学生的复习效果,我们全体初三历史老师还动手编制了中国史和世界史思想解放、民主法治建设、中国共产党党史,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侵略与反侵略等十一个小专题复习材料。

当然历史又是为现实服务的,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现世问题,近年中考试题均涉及时政热点问题和边疆问题的考查。因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狠抓知识的落实是关键。强调朗读的重要性,要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读书,做到“五看五抓五性”,即看目录、看标题、看正文、看图表、看材料;抓基础、抓线索、抓主干、抓重点、抓落实;启发性、互动性、整体性、针对性、计划性。知识不可不记,也不能全部叫学生死记硬背,而要融会贯通,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历史,必须要让“死”去的知识变得“活”过来。但像事件、内容、历史意义等这些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毫无捷径可走。考试时,才能更快更好地把记住的知识灵活运用,这就是所谓的“死”去“活”来,“翻饼烙饼”。学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如此,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惟其如此,方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学生们在今后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阶段,挖掘试题内涵,探寻命题特征。

总复习应该有新任务,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冷饭重炒”。研究教

学大纲(包括课程改革)与中考导向,是必做的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认真研究这些考题,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以便结合实际指导复习。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类型分为单项选择题、看图学史题、材料解析题和简述问答题,具有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课改精神等特点。考查的内容,更突出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考查,也随着课改的推进而逐步加强了。如试题渗透了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等爱国思想的考查,重视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的考查,重视科技史和改革史的考查,让学生从中体会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有积极的作用,改革创新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试题还反映出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如2010年中考试题第13题读图学史中的第二就考查了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以及引发的一战;第三问则考查了二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等就是例证。另外,试题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涵盖了思想文化史、科技革命史、改革变法史、民族外交史、战争和平史、政治制度史、宗教史等内容,体现时代性和开放性,加强了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体验的联系,尤其是设计的开放性题目,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对初中历史教学朝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多元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的方向发展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新探 篇6

一、凤头———激情导入, 夺人心弦

影视剧中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观众, 让观众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而逐渐引人入胜。一节好的历史课也是如此。如果教学一开始就平铺直叙, 毫无精彩可言, 那么结果只能是使人昏昏欲睡。因此, 教师必须要讲究课程导入的艺术, 要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而针对不同章节、内容导入的设计也是不同的, 或以优美的历史故事, 或以当下的时政要闻, 或以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优美诗句, 或以步步紧逼的提问。具体如何导入, 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讲“楚汉之争”时, 我高歌一曲《霸王别姬》, 通过音乐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突现出项羽的英勇与豪迈, 学生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又如, 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 我激情澎湃地朗读了毛泽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词, 配合播放红军吃野草、树根、皮带的片段。看着屏幕上红军历尽千辛万苦艰难作战的场面, 学生的情感完全被感染了。总而言之, 无论哪种导入都要做到激情导入, 夺人心弦。

二、猪肚———丰满圆润, 有史有论

仅有激情导入, 是远远不够的, 导入以后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继续抓住学生的心, 让他们津津有味地听完课, 这就是猪肚, 要丰满圆润。历史讲究的是史实、史论, 讲清史实, 总结史论, 以史为鉴, 指导当今, 这才是根本。具体说来要做到:

1. 语言运用讲求艺术性。

讲课, 顾名思义是要讲, 要讲究语言的感染力和优美感。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种享受, 是一种精神盛宴。如在讲《鸦片战争》一文时, 我用铿锵激昂的声调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 并不时加以赞颂, 以激发学生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而在讲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时, 我则以“义愤填膺、深恶痛绝”的语气对清政府加以痛斥, 并表现出“痛心疾首、拍案而起”之愤怒。这样学生自然受到了感染, 激发了民族责任感以及一腔爱国之情。

2. 内容讲解要史实全面, 讲清来龙去脉。

学习历史, 首先要明白历史事实, 然后才可以反思, 才可以以史为鉴, 才可以指导未来。因此, 教师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关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如在讲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时, 就必须讲到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历史过程、相关事件、责任认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等相关问题。在讲解的基础上, 我给学生播放了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 学生对这一历史史实完全清楚, 印象加深, 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3. 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教会学生以什么样的方法、角度去看待分析问题, 自主学习能力则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因此, 教师要在初中历史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简单来说,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横向联系, 并不断给予渗透, 这样能使学生把重大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 明确事件的前因后果, 进而进行纵向对比和联系;培养学生将中外历史相关知识联系比较的能力, 要使学生明确“世界历史是中国历史的大舞台,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背景因素, 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这一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还应利用历史上的一些未解之谜、不同的学术观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等, 设计各种开放性探究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参观等方式去研究,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发其无限潜能。

三、豹尾———总结升华, 画龙点睛

一节课讲到这儿基本上快要结束了,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教师讲得激情澎湃、慷慨激昂, 但又好像意犹未尽, 那么要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他们感觉回味无穷, 期盼下次的课, 就要做到豹尾, 有力而干净利落的总结升华。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归纳总结。

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结构、主线进行归纳总结, 要尽力突出主题, 条理清晰, 使学生能紧密把握重点, 理解难点, 牢固记忆。

2. 延伸拓展。

在学生理解学习新授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于联想, 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能举一反三, 从而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 设疑回应。

在导入新课时, 适当设置疑问;在课程结束时, 围绕新学内容解答课初提出的疑问, 与导言相呼应, 必要时可再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设置悬念, 让学生在课下完成, 下次课堂上再解答。

4. 画龙点睛。

一些课程或章节内容在讲授时需要详细推导, 尽情铺陈。若能在课堂结尾时用二、三句简洁的话点明重点、要旨, 则更显生动有神, 有画龙点睛之效。学生也会有所顿觉, 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

摘要:文史不分家, 文学写作讲究的凤头、猪肚、豹尾同样可以运用于历史课的课堂讲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永杰.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西北职教.

[2]马婕.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新.宁夏教育科研, 2010.

[3]徐伟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培养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初中化学记忆策略新探 篇7

一、理解记忆法

大量实践和研究证明,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机械化的记忆往往记得慢, 忘得快。因此, 我们在记忆化学知识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把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性记忆,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记忆的效果。那么, 怎样才能够做到理解记忆呢?一是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化学学科是一门逻辑严密, 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 我们可以发挥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 在记忆知识的过程中把握知识内在的纵横联系。例如, 我们可以把沸点、熔点、气体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也可以把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连接在一起进行记忆等等, 总之, 就是要把握知识内部之间的联系, 记住其中一个, 自然连带记住另外一个, 并且是在理解这些知识之间相关联系的基础上的记忆, 因而对于知识的记忆会更加牢固可靠。二是要善于抓住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抓住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理解相关知识, 并轻松地记住他们。例如, 我们掌握了元素周期规律以后, 就能够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直接推导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而无需死记硬背, 而我们在弄清楚了四种基本的反应类型的变化规律以后, 自然而然也就记住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之, 只要能够对知识做到充分的理解, 就能够记得快、记得牢。

二、分解记忆法

在化学学科中, 一些概念、规律的文字内容往往较多、层次较为复杂, 面对这些知识, 很多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总是错漏百出、丢三落四。为此, 我们可以采取分解记忆的方式帮助学生记住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规律。例如, 在记忆燃烧的概念时, 我们就可以把概念分解成四部分, 一是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 二是燃烧的现象是发光、放热, 三是燃烧的程度是剧烈, 四是燃烧的实质是氧化反应。这样, 把一个概念分成四个部分, 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对燃烧概念形成了四个部分的印象, 这样在记忆的过程中既不容易少记内容, 也不容易错记内容, 从而有效提高记忆的效果。除了便于记忆以外, 这种分解记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分解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比喻记忆法

我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 一些形象的比喻往往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印象, 因此, 我们在记忆知识的时候, 也可以配合着采取一些比喻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较为直观的印象, 进而加深记忆。例如,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较多, 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较多”, 很多学生在记忆这一规律的时候总是会把其中的内容记颠倒。为了帮助学生记忆, 笔者在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地球比喻成原子核, 把能量高的电子比喻成飞行能力较强的老鹰, 把能量低的电子比喻成飞行能力较弱的小鸟, 这样, 按照常规思维, 在正常情况下, 老鹰在高空飞行的机会往往比较多, 而小鸟更多的是在较低的天空飞行。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 使得学生很快就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记住了, 并且再也不容易发生颠倒混淆。

四、顺口溜记忆法

在化学学科中, 对一些容量较大、经常用到且零散的知识, 我们往往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的特征把他们编成一些顺口溜来进行记忆。例如, 在记忆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联系时, 我们就可以按照“一排顺序二标价, 绝对价数来交叉, 偶然角码要约简, 写好式子要检查”的顺口溜来进行记忆。在编撰口诀的过程中, 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常规常识, 只要编出来的口诀容易记就可以了。

五、不间断地重复记忆

事实上, 我们记忆化学知识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在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而遗忘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忽略的自然规律, 虽然我们不能消除它,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方式延缓遗忘的速度。根据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 遗忘往往是按照先快后慢的规律进行的, 因此, 我们要想尽量避免遗忘, 就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经常性的复习。例如, 我们可以每天抽五分钟的时间在课前把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在头脑中过一遍, 也就是说要进行不间断地重复记忆, 并且, 在复习的过程中, 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巩固记忆的成果, 这样, 之前利用各种方式记住的知识才能够持续地留在我们的头脑中。

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新探 篇8

教师要更新教学的观念,积极转化学生的学习观念.教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为中心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要从传授学生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学生的个性品质结合,教师要转变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沟通的过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更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师和学生要相互促进,教学要得法,学生学习要主动.教师要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更加充满动力和斗志.教师教学的时候也要生动活泼,不能简单枯燥,要发挥教学的多重功能.总之,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增强教学的效果.

二、直接进入主题,开门见山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清楚学生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理解并不是所有的数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开始.数学化本身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初中数学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要运用好课堂45分钟的时间,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思考怎样运用好这45分钟的时间.初中很多数学教学内容有着好的生活背景,例如负数、数轴等,也可以运用情境教学引进教学,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的内容,例如代数式、公式等,这些都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这样可以让数学教学活动不在外围摇曳,还可以直接到达问题的核心,重视主要的矛盾,重视节约时间,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开门见山的学生学习的形式,这样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因为学生学习主要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特征,这样可以明确教学的主题,明确教学的主要矛盾,为解决矛盾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三、教学要多采取行动,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学习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并不是教师教学,学生简单吸收的,而是学生根据已经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对数学的学习过程的感悟和思考.教师要重视讲解,提出问题,重视小结方法,总结步骤,把握规律,感悟方法等.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讲的过程,教会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样可以展示学生的思维经过.教师要重视在学生操作和实践中重视感悟和体验,进行问题的交流和把握,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以练促学.教师应该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练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记忆过程,巩固知识形成,提高能力,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练习过程,掌握好教学的练习的度,重视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师也不能带领学生陷入题海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沉入到练习中.教师要促进学生模仿到记忆的过程,加快学生认知平台的搭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做”和“说”的过程,让学生练习中提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实现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含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应用的能力,外在的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速度的训练.教师要科学安排好课堂教学的内容,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速度,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讲解完新课以后,可以安排书中的练习作为速算的题目,也可以精妙构思,编写一些概念性强的,覆盖面广的,有一定的灵活性的判断题或者选择题或者简答题等进行专项的训练,提升学生快速答题的才能.

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质量的训练.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质量的训练,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课余时间开展解题思路的讨论.讨论各种解题的办法,创造解题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题的时候采用一题多解或者多题一解的解题形式.

教师还要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反过来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开拓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创造浓郁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教学,带领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教师要创造融洽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宽松、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建立学生的信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释放,形成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

六、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把握学生学习的契机

精彩的课堂开头,能带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思维更加兴奋,让学生将学习当成自我实现的需要,自然学生进入学习的新知识、新境界中,教师可以运用实验开路、故事引导、悬念引导等教学方法.

七、创造活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要创造学生动手操作,运用眼睛进行观察的能力,动脑筋思考,动口表达的能力,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将课堂当作是学生的活动场,将学生的教学过程当作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师要创造好这些教学的活动点.

八、重视把握问题的关键,提升学生创新的能力

讨论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的讨论,教育学生运用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激励,发挥学生的学习智慧,实现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学习效果.教师还要重视讨论的问题的设计.

九、设计悬念,引导学生释放学习空间

创造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全面的优秀的学习品质.教师要努力创造学生学习行为上的空白的情境,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研究活动,养成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也要创造学生思维的空白情境,让学生静心学习,搜集学习资料,带领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的结尾的时候,可以留给学生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产生创造的欲望.教师也可以在布置学生作业的时候,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才能.

十、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体验学生的成功

学生如果产生一次成功的经历,就会有无数次成功的意念和信心.教师要让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信心,收获学习的欢乐.教师也要让学生在逆境中接受挫折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把握好成功点,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得到升华.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塑造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参与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努力创造教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虽然学生的操作活动很多,但是,教师仍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活动来设计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抓好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直接进入主题,开门见山的教学方法,教学要多采取行动,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创造浓郁的教学氛围,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把握学生学习的契机,也可以创造活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夏慧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新探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成为教师追求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教师就需要利用新课程改革理念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 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 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而“活水之源”正是我们教师自己。那么, 怎样优化课堂教学, 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呢?

一、优化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授知识只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不是全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主动积极地思考, 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如在上“摩擦力”这一课时, 我让全班学生分别选出力气最大和力气最小的两名抢接力棒, 其中一端抹上油让力气大的同学握, 另一端让力气小的学生握, 二人同时抢棒, 结果被力气小的学生抢去了, 全班学生先是“愤愤不平”, 继而感到蹊跷, 进而拉开了探究摩擦力的序幕, 激起了求知欲望。又如为了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探究, 我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煮熟的水饺漂在上面而不下沉”的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系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系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系吗?这样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气氛活跃了, 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二、优化教学策略, 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一) 优化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实现相互理解和尊重, 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会变得生动, 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有了这个伙伴的促进, 学生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因此, 教师要重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我们要用真情打动学生, 以尊重感染学生, 进而优化师生关系, 让学生从课堂上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二) 以实验为切入点, 发挥实验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 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所以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实验一定要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 使学生通过实验来实现问题的探究, 进而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并在实验中形成主动探索的品质。因此,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 不仅要做到直观、准确、安全, 还要注意操作过程的规范、严谨、科学, 并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如在“测小灯泡的功率”一节实验教学中, 可让学生分组,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而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实验, 才能对实验原理、各部分器材的作用, 特别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较深的理解, 通过多组数据得出结论, 减少误差, 巩固所学知识, , 使动手能力得到训练。

三、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有效学习的生成

新课程标 准指出 : 教学是师 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景, 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 发展过程 , 不断改进 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一) 转变学法, 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热情程度及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情绪, 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课堂上, 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独自获取知识, 即“学会”和“会学”, 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法指导包括五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课堂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记笔记的习惯等;二是指导学生掌握规律性学习方法, 如怎样听课、怎样做作业、怎样对待考试等;三是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如如何与同学合作交流, 如何开展讨论, 怎样分析与思考等。四是指导学生掌握传统的学习方法, 如学练结合, 手脑并用等;五是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如发现法、质疑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等。

(二) 实施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 结合教材的特点, 采用多种方式有效落实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如在教学“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 教师可提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如果改变其中的电流或改变线圈的匝数, 磁性强弱是否会变等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实验需要解决: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怎样改变和测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怎样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教师可加强与学生互动, 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得出结论。

四、优化教学反馈评价, 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动手、自主、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收集、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出评价, 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教师要改变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 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 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 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创设一种充满激情的学习环境, 优化课堂教学,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数字化营销下一篇:跨文化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