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怎样教(共6篇)
初中历史怎样教 篇1
法国的亨利——伊雷内·马鲁说过:“历史是人类的过去的知识。”我国的历史学家吴晗更是简洁地说出了历史的价值:“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由此可见历史的重要性。然而实际的教学困难重重,因为很多学生对历史没有兴趣。至于怎样教好历史,我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充分利用和历史有关的故事
学生喜欢听故事,甚至高年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上课前先来一段令人捧腹的故事,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调动起来。如讲“1794——1814年的法国”的时候,我利用了一则网上看到的幽默故事:“相传清末某省乡试,题目是《项羽拿破仑论》,有一秀才见题发愣:这项羽我知他是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兵困垓下,最终自刎乌江,那拿破仑何许人何许物也?冥思苦想之后,秀才似有大悟:这‘仑’与‘轮’音同形近,莫非主考使用通假方法,故弄玄虚?‘拿破仑’者,‘拿破轮’也,于是乎他庆幸自己识破机关,得意中欣然命笔:轮难拿,破轮尤难拿,而项羽独能拿!何也?何也?项羽力能举鼎,况破轮乎?”同学们大笑之后,我书归正传说:“我们今天说的这个拿破仑是什么人物呢?拿破仑·波拿巴,公认的战争之神,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身高不过一米六八,科西嘉人,有超人的军事指挥天才。拿破仑戎马一生,驰骋疆场,赫赫威名,令敌军闻风丧胆。他一生中指挥大大小小一共60多场战役,要比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苏沃洛夫,这些名将所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拿破仑成为欧洲不可一世的霸主,成为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如此伟大的拿破仑在1794——1814年的法国历史舞台上做了什么举世瞩目的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历史课程。”这样用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不感到枯燥。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只是引导者,而并不是指挥者,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为学生做好指导和服务。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以后,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压力,学习氛围轻松愉快,其乐融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闪烁生辉,个性的发展畅通无阻。
三、艺术地导入新课
比如说复习导入,这种方法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融合,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如讲授《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通过复习内地与台湾在历史上一直拥有的往来关系(比如在三国时代的卫温到夷洲和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这足以说明台湾一直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后来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自然就是一种侵略,是对中国的挑战,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郑成功驱逐敌寇,收复领土。
李维在《罗马史》中说:“研究研究过去的事,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教益。在历史真相的光芒下,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各种各样的事例,你应当把这些作为借鉴。”所以,历史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历史的价值,喜欢历史课,让学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作为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更理想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更加完善。
初中历史怎样教 篇2
初中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小学的知识相比,是一个较大的跨度。初中学习的内容,不论从知识的容量、难度和要求上,都与小学完全不同。在上初一之前,家长可以找些初一的课本,让孩子提前预习一下,对初中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避免学习上的脱钩。
0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上初一的孩子们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之一,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快速熟悉初中的知识,打好基础,为初二、初三的学习奠定基础。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每天阅读,每天写作,每周总结的一些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
03、归零的心态
有些孩子考入了重点初中,考入了学校的实验班,就觉得万事大吉了,不需要很努力了。但是当这些孩子开学后,就会发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己在小学是尖子生,可是,在初中班级里,比自己优秀的学生有很多,原有的优势体现不出来了。家长们可以告诉孩子,周围的人都很优秀,要学会放低自己,让自己归零,在初一,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努力学习,才能更加扎实的前进。
04、了解学校
进入初中学习,孩子首先会遇到的就是学校生活的变化。家长们可以与孩子一起了解这所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同时,家长们需要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在开学前两个星期,就可以让孩子按照初中的时间来作息,有利于孩子顺利适应初中的生活节奏。
05、树立中考目标
怎样才能教好初中语文 篇3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到底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做到“知己”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着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就像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如夏天,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择。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情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应该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做到“知彼”
学生情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班级环境情况(包括班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情况、学习气氛、团结情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情况(括前任教师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接受情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情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必须了解的。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择教法,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象。我们要了解这些情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择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选择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得的训练和强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保持和同学们的接触,通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其次是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情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判断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可以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三、语文教材对教学方法的制约是不能忽视的
浅谈怎样教好初中数学 篇4
浅谈怎样教好初中数学
作者:孟凡芝 孟祥艳
摘 要:数学关系达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我们的人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科学合理的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39-01无论是在科技领域上还是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这门学科和我们息息相关,它一直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作为一位教师从事数学教学近三十年,深深的感受到这门学科的魅力和带给我的满足感。以下是对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同学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思维。比如说,要讲抛物线这一节,开课时通过日常生活引入,一位小朋友向斜上方抛出一块石块,那么通过测量水平距离,如何得知小石块上升过程中的最大高度。通过本节学习就可以解决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还可以让他们保持好奇心,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寻找答案,更好的把“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学生的兴趣萌发出来了,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二、要学好数学基础知识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而理解又是记忆的先决条件,所谓理解就是把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知道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何关联,又在即将要解决的问题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遗忘规律加以克服,目前最新的说法学习就是记忆,记忆就是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一连串的记忆储存上,记忆本身就是学习的体现,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为解决难题打好基础,要知道所谓难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基础组成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要在遗忘之前再进行巩固,多次巩固之后,记忆的信息就更完整,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数学解题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真正做到把老师所教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去应用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正是许多同学反应的情况:上课是听懂了,可做题时还是不会,所以这就要求做题的数量和质量。
保证数量。就是同学们平时完成教科书上的习题往往是不够的,还要选一本到两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认真练习后,对答案进行批改,并在错题处做好记录,是哪个知识点没弄清楚,题型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千万不要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是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保证质量。就是 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充分理解题意,从已知条件中找出隐含的一些重要信息,解决问题将用到哪些基础知识,完成解题后又从题中得到哪些规律,我建议大家平时多看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因为例题中有严密的逻辑过程,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课后再做一些中等难度的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常规题目实践,效果往往很好。
四、总结相似类型题目
很多同学都认为总结是老师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同学们也要学会总结,把所学的知识和所解的一些类型题分析归类,总结出一些做题规律和技巧,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以上粗浅地谈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浅谈怎样做好初中历史教学 篇5
一、更新教学观念,着眼全面发展
要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新教材的教学就必须从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真正树立素质教育观。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上好历史课的重要意义,克服”小科”思想。切实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上足上好历史课。历史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教材,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要坚决摒弃那种为中考加分而让学生死背硬记历史知识的现象。要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切实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要正确处理好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新教材内容丰富,每一课的份量较大,如果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往往就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十分重要。初中生掌握历史概念,发展学科能力,无异都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获得的。但是,教师教学任务的落实,都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才能实现。没有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感知、思维以及消化的過程。单凭教师的灌输,是无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
二、把握教材特点,注意知识层次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新教材就必须钻研它,熟悉它,把握其特点,分清知识层次,浅化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深入浅出地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首先,任课教师要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有三:
其一,新教材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它遵循了历史学科体系,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突破了编、章、节体例,以课为单位编写,体例新颖,有利于教学课时的完整性。同时,它考虑了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历史教学的目的要求,在纷繁浩瀚的史实中选出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和具有思想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教材成为易教易学的课本。
其二,新教材突出了能力培养的内容。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为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方便。它用图示和表格等多种手法,展现了史实的纵横关系,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它用文物、插图、地图,增加了历史真实感;恰到好处地运用原始资料、诗歌、民谣等,让学生阅读思考,从中体会浓郁的历史味,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新教材还选用了大量的学生阅读材料,训练其阅读能力,设计了具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训练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其三,新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富有弹性,有利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教材大字部分为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小字部分为非基本要求,既可选讲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又可让学生自学。总之,新教材的特点,既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特点,才能上好新教材。
其次,任课教师要区分好新教材的知识层次。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往往使教师难以招架。甚至每节课的任务都很难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分清知识层次进行教学。所谓分清知识层次,就是根据课标的要求,注意知识深浅、难易的程度和繁简的处理,具体讲就是对丰富的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与剪裁的问题。具体做法有三:
一是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教好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即大字部分,要求掌握的图表、原始资料等;
二是,灵活处理小字部分和一般资料,可要求自学,也可干脆甩掉;
三是,大字部分也不宜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重点,解释难点。重点内容,要详细说清论透,一般内容只勾勒出个轮廓,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有的内容甚至寥寥数语,点到为止,留出时间让学生去阅读。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这种传统教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要上好新教材,就必须走教学改革之路。
其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启发学生兴趣。备课不仅要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更重要的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准备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方法是否富有启发性,往往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备课时,如何精心导入,启发兴趣,创设何种隋景、激发思维,如何设问、引导启发等,都要精心设计好。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案,给学生形、声、色的直感,创设学生显露才华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发起学习兴趣。
其二,要优化讲授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所谓优化就是不断克服其弱点,吸取其他教学法的长处,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讲,就是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易于自学的特点,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努力做到重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说,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好习惯。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很重要,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多疑,多思,多问,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如在讲中国近代史的保路运动时,让学生讨论,铁路国有化是体现国家主权,为什么四川人民反对清政府把铁路国有化呢?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清保路运动的实质。当然,教师在讲授中要引导得法,使学生能够尝到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来解决历史问题的甜头,从而培养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思”的学习习惯。
怎样让初中历史教学鲜活和生动 篇6
【关 键 词】 历史;教学困惑;对策
历史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人文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有许多鲜活的事例对学生个人品格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指导作用,历史学科应该是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科。
然而,让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困惑的是这么重要的学科,教师教起来难教,而学生学起来兴趣也不大。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教材内容枯燥,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涵盖面广,但学时不多,故而在内容编排上重事件轻人物,故事性不强,教材跨度大,知识不连贯,往往事件的前因后果衔接不起来,所以很多内容学生听不懂,听不懂就不想听;二是初中历史不属于中考的学科,在今天初中学生一切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当然是学生最不愿学的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历史课属常识课——既然是常识,学也可,不学也罢,根本不把它当回事。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担当起我们的职责,在教学中努力提起学生的兴趣,把远去的历史讲鲜活,让学生学历史、爱历史,主动亲近历史,用历史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未来。下面谈一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循序渐进讲授历史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每一节课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来讲解历史,将学生了解的内容和课本中的内容结合起来,学生能很快地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如讲孔子,学生从电影电视和新闻中都有了解,孔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他们都有知道,而且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初中教材增加了深度和内容,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温习小学的内容,孔子的教育语录:“学而实习之”“温故而知新”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问:孔子的教育思想哪些值得我们继承?之后再学习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在理解的基础上强调这个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由于是较熟悉的内容,学生听起来不是很费力,学起来也有了积极性。
二、加强情感目标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初中学生的认识较多是感性认识,他们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很强的爱国热情,所以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十分感兴趣,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人物十分感崇拜,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在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进行素质教育,这样学生不仅受到思想的洗礼,同时也容易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教师一定要弄清内容的前因后果及事件脉络,把教材中蜻蜓点水式的叙述,变为情节生动的历史故事和真实可感的历史人物,决不能照本宣科用教材中的原话敷衍学生,对历史的评价也不能随随便便将书中的定论硬塞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如学习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课,设计一个问题链: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哪些?四大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还有哪些?我们在为祖国古代成就骄傲的同时,怎样发愤图强振兴中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素质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直观教学是最好的方法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直观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最好方法。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多媒体教学是直观教学最好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教学的实物较难,这时就可通过多媒体进行实物直观教学,如甲骨文、唐三彩、兵马俑等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历史文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了解,同时在教学中可做一些简单的模具,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体会更深刻,如讲授雕版印刷术时可做一个简单的雕版印刷模具,并让学生在上面拓印实践,了解古人怎样进行雕版印刷,同时告诉学生古代的年画、风筝上的图案等等也是用这种方法拓印下来的。在教学中,语言的表述很重要,对初中学生来说,语言一定不能呆板深奥,应直观通俗,学生才容易接受。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只有让教材“活”起来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历史课程的教学生动起来,才能让历史学科焕发盎然生机。
【参考文献】
[1] 刘军.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闫桂琴. 中学历史教学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