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答题卷

2024-10-03

初中历史答题卷(精选9篇)

初中历史答题卷 篇1

号室试 密 号 座 封 线 内 名 姓 不 要 答 号 考 题 级班 惠州一中2012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科答题卷

17.(共26分)(1)(14分)

第1问(4分):

第2问(10分):(2)(6分)

(3)(6分)18.(共26分)(1)(16分)

第一问(12分): 第2问(4分):

(2)(4分)

(3)(6分)

初中历史答题卷 篇2

一、微写作答题缘起

(一) 新课标全国卷选考题特点:一是高分值的问答题 (6 分、6 分、8 分) , 二是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如何面对高分值的全国卷微写作答题。

(二) 学生答题情况

(4)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2014 课标卷《古渡头》)

某生答案:首尾呼应, 总结全文。表明了渡夫只能通过高歌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点明了主题。留下空白, 引起读者思考。

学生的答案, 基本上是套用术语, 若把文章换成另一篇, 这样的答案也能符合。答案毫无针对性, 脱离文本, 言之无物, 直接反映学生思维不严密, 学生答题随意。

答题不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术语, 笼统的概念。现在不少学生只记术语, 如见到“结尾”二字, 就答“首尾呼应, 总结全文”, 以为是万能的。从学生答题存在问题的角度, 看备考思维的重要程度。如何进行思维过程训练微写作答题。

二、微写作答题语体

微写作答题语体特征为论述语体。论述语体通俗说就是观点+ 论证, 把答案当作一篇小小的议论文来写, 即微写作答题。学生答题时, 往往缺少论据, 缺少分析, 忽视题干中“分析”或“理由”二字。微写作答题把答案写得有观点有论据, 符合逻辑, 不是自己在胡扯。

三、微写作答题方法

微写作答题, 立足“三定” (定向+ 定性+ 定量) 原则, 定出好答案。在微写作思路下答题, 有次序、有逻辑, 分点清晰, 在快速阅卷之下, 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下面结合高考题谈谈具体做法。

(一) 定向

定向的语句:紧扣题干, 是回答问题的入口, 回答问题的角度。紧扣问题来答, 是替人着想, 让阅卷者看着方便。例如:

(2)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 分) (2014 年课标卷)

【参考答案】 (1) 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 这样的故事有生活气息; (2) 以鞋为线索, 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3) 鞋是情感的寄托物, 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学生面对“参考答案”, 还是不能理清答题思路, 答题能力得不到提升。经过科学分析, 教师对参考答案进行补充, 给学生提供严密的思维逻辑答案,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特点, 帮学生找到答题入口, 即微写作答题中的定向的语句。此题定向的语句分别是: (环境) 从叙事的时代角度; (情节) 从叙事的情节推动角度; (人物) 从写人的内心角度。

【备考答案】 (1) 从叙事的时代角度, 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 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 又有时代特点; (2) 从叙事的情节推动角度, 以鞋为线索, 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3) 从写人的内心角度, 鞋是情感的寄托物, 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定向的语句, 根据文体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如小说答题主要从“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方面, 其次从“结构、语言、手法”方面作为答题入口。小说常用的定向语句:从情节上看、从人物形象上看、从主题上看, 从表达技巧上看……传记答题常用的定向的语句:从成员上看、从内容上看、从影响上看、从主观上看、从客观上看……

如果微写作答题已熟练, “定向”可以省略, 但心中要有“定向”思路。

(二) 定性

定性分析的语句:确定“性质”, 要求准确、专业, 一语中的, 这就是得分点。多为二言或四言表达, 如表达技巧定性语句“衬托”、“情景交融”。人物性格定性语句“坦诚”、“乐于助人”、“朴实善良”等。学生没有读懂题干时, 容易遗漏定性分析的语句。请看这个例子:

(4) 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 分) (2014 年课标卷)

某生答案: (1) “后记”写得有特色, 符合情节的发展, 点出主题, 写了人物性格。 (2) “后记”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回味无穷。 (3) 激发了读者兴趣, 读了还想读。 (4) 点出主题, 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学生答题, 没有观点, 套话多, 答案空洞, 没有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等, 这答案最多得2分。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分值, 学生却没有高得。学生致命性的错误是没有亮出观点, 应先阐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后记”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或我认为“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只写其中一种观点) 也就是说答案缺少定性分析的语句。

给学生提供的“备考答案”立足“三定”原则。

【备考答案】我认为“后记”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1) 从情节上看, 小说的情节和“后记”有相似之处; (2) 从人物上看, 小说中的“那个人”和“后记”中的“我”情况也很相似, 小说中的不少地方暗示女主人公守明的遭遇和“后记”中“那个姑娘”的情况很相像; (3) 从情感上看, 小说流露出的感情和“后记”中我的感情一致, 我内心充满愧疚。 (4) 从主题上看, “后记”中的自我审视, 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 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

有时“定性语句”在题干上已有明确的表示, 这类题目的重点是让你从文本中找出“证据”, 即“定量分析”。例如:

(2) 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6分) (2014 课标卷实用类阅读)

题干中“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就是定性分析的语句, 因此, 答题时重点写出定性分析的语句。

【备考答案】 (1) 从成员上看, 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 (2) 从内容上看, 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3) 从影响上看, 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

(三) 定量

定量分析的语句:定量即具体分析。它决定了答案的逻辑性和丰富性。题干往往要求“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让你从文本中找出“证据”。例如:

(3)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 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分) (2015 课标卷《马兰花》)

题干中已经明确答题方向为人物性格, 那么该题答案定向语句不用写。

【备考答案】 (1) 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 不时发呆, 并及时到医院探视。这可以看出她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朴实。 (2) 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 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 她尽量忍让。这可以看出她为他人着想, 善于理解他人心思。 (3) 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 但不为钱伤害情谊;丈夫言行过分, 她会据理力争。这可以看出她做事立足原则。

马兰花性格之一, 定性语句为:朴实善良。那么就要从《马兰花》一文找出论据分析即定量分析的语句:马兰花听说麻婶的不幸后, 不时发呆, 并及时到医院探视。这可以看出她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朴实。

好的答案语言具有层次性、逻辑性、文体特征。比较下面这个答案:

例如, 小说阅读《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 质朴善良, 乐于助人, 有平常心, 有生活情趣。

【备考答案】

1、他是位匠人:“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 “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 雕刻十分精致”, 可以看出他技艺精湛。

2、他是位善人: (1) “董师傅忙灭了烟, 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 可以看出他善良, 乐于助人。 (2) “董师傅叮嘱小翠, 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 可以看出他爱护环境, 讲究公德。

3、他是位诗人: (1) “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 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 可以看出他喜欢欣赏美景, 有生活情趣。 (2) “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 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 可以看出他鉴赏园林的水平高, 富有审美情趣。

4、他是位哲人:“挣的钱足够用了, 日子过得很平静”, 可以看出他知足本分。

“备考答案”由匠人→善人→诗人→哲人, 体现了层次性:文本的层次;渐进的层次;认知的层次。逻辑性:论证语言准确严密。文体特征:小说人物都具有丰富性, 对于一个人的评价, 可以从职业、品行、审美、生活态度等角度来看。

高考备考, 教师和学生不能以“参考答案”为终极目标, “参考答案”只是供阅卷评分时使用的一种“参考”, 有些“参考答案”并不正确, 甚至有严重缺陷。面对“参考答案”, 教师要果断校正、补充、甚至推翻, 提供给学生具有严密思维逻辑的规范的“备考答案”。“备考答案”承担的任务, 不仅只是某一道题目的得分, 还是学生备考过程中某一类能力的提高。

初中历史答题卷 篇3

选择题的基本特点是考点覆盖面广、题型多、命题受限相对也较少。另外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学科素养,包括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是单选题,往往对学生来说是有两个答案难以确定,不好区分,失分现象也比较严重,从某种程度上说选择题也决定着考试最终的成败。下面就选择题的考查方法和答题技巧方面做一点探讨,望能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近几年的历史高考全国试卷的选择题出题方面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学生需要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信息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另外一大类则是要求考生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而通过现象引发现象发生原因、条件、目的、本质或实质、产生结果、影响、意义和评价或者是相对应的史实等。这实际是在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

对于第一类试题,在看准设问的基础上,就需要学生信奉“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则,认真分析材料,注意材料的时间、推断材料作者的立场,抓句子主干,明白材料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材料体现的思想有可能符合主流思想,也可能失之偏颇,甚至是错误的。对于一些看似复杂的材料,有时找到一个关键词就是找到了题眼,可能会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当然也通过这种形式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

对于第二类试题,学生就需要在第一类试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延伸性思考,特别要注意看清材料,在把握材料的主旨的前提下看清设问的角度到底是在問什么,是否是在问材料信息的原因、背景、条件、目的、本质或实质、产生结果、影响、意义和评价或者是相对应的史实等。

也会出现一些逆向性设问,如材料的这一说法违背了什么,以下的表述恰当与否等,对于这些设问,一定要看清楚,否则,极易出错,也正是基于此,才要强调“看准设问”这一原则。这类试题对知识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如果没有相关知识,是很难做出来的,这便凸显出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符合高考试题的考查目标,这两年出题的频率也在增加。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看清相互的因果关系。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由于一些普遍性原因如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不足以及一些个人因素如紧张或政治地理历史三科时间分配不太妥当等造成失分,主要表现有审题不清,注意不到题干所给时间(时期)、空间限制,也看不清设问,特别是设问的角度。其次是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能力有所欠缺,可能只注意到材料的部分意思,不能全面把握材料的主旨。再就是对于所给备选答案不能很好理解,往往会把自己的已有认识强加于备选答案,存在错解的现象。其实深层次的问题还是由于历史基础史实掌握得不太牢固,对于一些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阶段性特征掌握得不全面,知识的比较和迁移能力欠缺,逻辑顺序混乱,史观了解不全面等造成的。所以,学生需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了解学界基本史观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基本技巧,尽可能地多得分,并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在读懂材料、把握材料主旨、看清设问的基础上就需要正确区分备选答案。有的备选答案本身说法是错误的能很快排除,有的备选答案本身是正确的但与材料距离太远也要排除,往往有两个备选答案很难排除,那么怎么区分呢?在排除时要运用好如下原则。

一是就近原则,也就是备选答案与材料信息的时间最为接近,有可能是正确答案。二是非绝对原则,看到一些绝对化表述需要慎重,因为这种表达极有可能是错误的,而一些柔和的表述可能是正确的。三是全面原则,一些备选答案局部表述或分析材料,尽管符合材料主旨,但如果有更全面的表述,那么就选更全面的答案。如果没有更全面的答案,那也可以选局部的答案。对于备选答案,往往可以在材料基础上扩大材料主旨的范围,一般不可以缩小。四是对称原则,如果材料是就两个历史现象加以比较分析,那么,答案也应该是比较性答案,与上面的全面原则结合起来。五是注意材料当中转折性词语原则,一些材料看似复杂,但有一个转折性词语,转折性词语后面的内容才是作者要强调的内容,备选答案与它对应分析。另外一个原则是相似原则,也就是四个备选答案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材料,看起来都好像是正确的,那么有可能都是错误的。

总之,新课标历史高考全国试卷的选择题分值大,对于学生极为重要,平时学生在备考时首先要加强学习,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掌握历史的阶段性特征,理解历史学习的目的,培养起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再掌握一些技巧,得分率会提升进而顺利完成高考这一成长之路。

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式 篇4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强盛,社会稳定。

经济:小农经济繁荣,工商业不断发展。

思想: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的传统道德。

对外:对外交往频繁,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科技:四大发明领先于世界。

古代不好的事的原因

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腐化。

②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③思想文化上:科学技术出现停滞趋势;传统思想禁锢人的思想。政府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禁锢人的思想。

④对外关系:由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近代好事的原因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内忧外患,中国人逐渐觉醒。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

近代坏事的原因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政府腐败。

经济: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

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思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50-70年代新中国有利建设的因素

内部:

政治: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经济: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1960年八字方针对经济进行调整。

思想:双百方针的提出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对外:50年代一边倒有利于巩固政权,利用苏联援助。60年代加强与第三世界的联系,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缓和,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外部:

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60年代第三世界对中国的支持。

70年代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减轻了对中国的敌视。多极化趋势影响。

50-70年代新中国不利建设的因素

内部:

政治:民主法治不健全,左倾错误不断;。

经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急于求成;计划经济体制僵化。

对外:对国际形势判断失误,中国与美苏关系在60年代恶化。

外部:

冷战,两大阵营对立,国际关系紧张。60年代苏联美国对中国敌视。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利因素

内部:

政治:民主法治不断健全,社会稳定。

经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外交:实行不结盟外交,开展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外部:

政治:冷战结束,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经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利因素

内部:

政治:腐败现象的存在

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外部:

政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的存在。

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旧有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民主政治不断进步的原因

经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政治:党中央和政府不断推进民主政治改革进程。

思想文化: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参政意识增强。

欧洲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表现在(16-19世纪)

内部:

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社会环境宽松稳定。

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海外贸易发展以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宣传西方人文精神,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打击了封建神学和专制思想。

科技上:欧洲是近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外部: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掠夺,两次工业革命后最终确立了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殖民体系。

美国(西方国家)近代以来好的原因

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社会环境宽松稳定。

经济上:海外贸易发展以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上:启蒙运动宣传西方人文精神,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二战后美国领先世界的原因

内部:

政治上:完善民主政治,社会稳定。

经济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经济政策适应经济发展。

科技上:美国率先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

★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

★ 事业单位 范文

★ 高中历史考试主观题解题技巧总结

★ 事业单位面试范文

★ 事业单位合同制

初中历史答题卷 篇5

(全卷共二个大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一、请你选择(第13-24小题为历史学科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请用2B铅笔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字母位置内。)13.毕节黔西县观音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与大约距今70万~20万年之间的北京周口店古人类文化遗址齐名。下列能反映黔西观音洞和北京周口店古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特征的是()

A.使用较粗糙的石器为工具B.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C.懂得人工取火D.懂得种植水稻

14.循环经济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人类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发展模式在下列哪位人物的创新中能得到体现()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蔡伦

15.元朝时的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列属于清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重大举措是()

A、设宣政院B、设驻藏大臣C、设乌里雅苏台将军D、设伊犁将军

16.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启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7.历史照片是真实见证历史、保存历史信息的载体。从下面的照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冈村宁次的代表在南京向何应钦(左)递交投降书

A、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历史-试卷-第1页C、八路军总部发动的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D、1945年8月中国军队对日寇发动全面反击

18.近代以来人民的社会生活习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下列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情景,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乘火车轮船去旅游B、西装革履打扮时髦

C、看《申报》知天下事D、结伴赴京参加科举考试

19.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当时毕节海子街农民张某分到了两亩土地,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既是《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又是1980年国家首批设立经济特区城市是()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

21.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领域成就突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下列两幅图片反映 的是这一时期的什么重大外交成就()

A、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出席国际会议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建立外加关系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22.有人说拿破仑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魔鬼;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也有人说他是专横跋扈的暴君„下列对拿破仑的评价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多次发动对外战争,维护了法国的革命成果B、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C、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D、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宣告法国独立 23.从2013年起每年的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3天被确定为“全国低碳日”,倡导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相对环保的能源是()

A、煤炭B、石油C、电力D、原子能

24.《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领土及行政完整,实质上是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是哪次国际会议的产物()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D、波茨坦会议

历史-试卷-第2页

第Ⅱ卷 历史(共计36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道小题;第25小题16分,第26小题8分,第27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下面。)

25.(16分)材料一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与外界的交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27.(12分)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曾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面貌。

加强连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当时先进的经济文化对世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船队成为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使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1840年以前,清政府跟外国的商务交涉,都由广东十三行商一手包揽。乾隆皇帝给英王的信函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对外开放式是我国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既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也是加快外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①张骞通西域后,形成了著名的;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2分)

②唐政府设置,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唐朝时陆路交通中心和最大的外贸港口分别是和。(3分)③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和。(2分)

(2)材料二表明清朝前期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危害?(3分)

(3)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列举1985年开放的三个经济开放区。(4分)(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2分)

26.(8分)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和国家不断富强。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是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是指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中“社会变革”是指什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4分)

(3)面对这场“社会变革”,想想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做?(2分)

历史-试卷-第3页

材料二

战争与和平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让我们反思战争带来的灾难,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分别是什么?(2分)

(2)“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什么战役?“二战”中既是苏德战争转折点,又是“二战” 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2分)

(3)列举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明和使用的新式武器个一例。(2分)

(4)“一战”中交战双方分别是指哪两大军事集团?“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4分)

(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请你结合材料二中两幅图片的寓意设计一条呼唤和平为主题 的宣传语。(2分,20字以内)

初中历史答题卷 篇6

(一)历 史 试 题 卷

(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含29个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根据相关考证,我国境内最早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山顶洞人

B.元谋人、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D.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 2.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情况: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秦朝

3.古代中西交通的一条重要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最终把丝和丝织品运往:

A.西亚

B.非洲

C.欧洲

D.美洲

4.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下列历史名词与他无关的是:

A.西域

B.匈奴

C.汉武帝

D.灵渠 5.下列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相关联的是: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6.下列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英商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拆毁大沽炮台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鸦片战争

8.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中华民国哪一年:

A.中华民国12年

B.中华民国13年

C.中华民国14年

D.中华民国15年 9.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最突出的精神是: A.国际主义精神

B.科学创新精神

C.民主法制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1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的诗句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战役的场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范旭东的大久精盐公司等一批民族企业。从行业上看,他们主要集中在: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军事工业 1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3.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我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14.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1954年9月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你经历的活动是: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B.通过《共同纲领》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 15.亚非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下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

A.金字塔

B.种姓制度

C.《汉谟拉比法典》

D.四大发明 16.“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是:

A.伯里克利

B.查理·马特

C.屋大维

D.亚历山大

17.人们常常把工作、学习中取得重大突破称之为“发现了新大陆”。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是今天的: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大洋洲

18.美国某纪念塔内有一块中国人赠送的石碑,上写“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请判断石碑上的话是对哪位美国总统的评价: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19.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理论依据源自: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20.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成立了巴黎公社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标志着苏联建立 21.二战期间,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一位德国军官手指《格尔尼卡》问道:“这是你的杰作吗?”毕加索回答道:“不,这是你们的杰作。”与这幅作品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B.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C.纳粹德国地毯式轰炸西班牙城镇

D.纳粹德国大量屠杀犹太人 22.我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诞生

C.土地革命

D.中华民国诞生 23.罪恶的“三角贸易”航程路线是:

A.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B.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C.非洲—美洲—欧洲—非洲

D.非洲—欧洲—美洲—非洲

24.“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这句话反映 了哪一历史事件:

A.俄国1861年改革

B.明治维新

C.大化改新

D.戊戌变法 2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度

B.新中国的成立 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有4题,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中的人物曾经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请问他是哪个朝代的哪一个历史人物?(2分)他为“海波平”做了什么贡献?(1分)

(2)“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是图二中的人物写下的诗句,请问他是谁?(1分)他为光复祖先的基业做了什么事情?(1分)

(3)图三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块浮雕虎门销烟,请回答:建立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1分)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1分)为什么要把虎门销烟作为第一块浮雕?(1分)

(4)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分)

27.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潜伏着战争。2016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1周年,让我们反思战争带来的灾难,维护世界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下列图示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已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1)写出图一所示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这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后通过哪两个会议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3分)

(2)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1分)面对反动势力法西斯的疯狂进攻,1942年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1分)这一举措有什么作用?(2分)

(3)图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1分)图中所示的这种格局的名称是什么?(1分)其开始及结束的标志是哪一事件?(2分)

(4)当今的世界格局正朝着什么方向发展?(1分)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当今世界格局?(2分)

28.回首60多年来新中国走过的艰辛岁月,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更有英明的决策。让我们以“回首往事,携手共进”为题,共同探究一下共和国67年来的风雨历程。(12分)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1分)并举出这一举措在工业上的两项成就?(2分)

材料二: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之后,党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因此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从此也在党内出现了一种左倾错误的思想,这一错误思想的渗透,使党和国家后来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2)1958年以后,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急于求成,党在经济建设中错误地发动了哪两次重大的运动?(2分)

看下图回答(3)(4)(5)小题

图一:小岗村18户农民按手印

图二:一夜崛起之城

图三:浦东开发区

图四: 上海APEC会议(3)图一的这十八个红手印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私下里订立的一份生产契约。这一事件之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1分)

(4)图二是指我国的哪一著名的城市?(1分)中国农村的体制创新、图二所示城市的崛起,图三所示浦东的开发均得益于党在1978年哪一次会议的重大决策?(1分)

(5)图四是2001年在上海举办的APEC会议,中国成功的举办上海APEC会议说明了什么?(2分)

(6)转瞬之间,共和国已走过6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你怎样的认识?(2分)

29.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开幕。上海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世博科技成果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某学校组织了主题为“世博展示世界,中国追赶科技”的课外活动,请你参加。(12分)

(1)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办,法国巴黎也于1900年举办过世界博览会。请你列举在这两届世博会上可以展出的当时科技革命在交通领域中的最新成就。(3分)

(2)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1分)

(3)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请问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1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1分)

(4)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先后领导了哪两次政治运动?(2分)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863”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两项在航天方面的成就?(2分)

初中历史答题卷 篇7

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I第22题第(1)小题:

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 900Hz 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 1 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竖直位移(或↑↓)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衰减钮或Y增益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扫描范围钮置于1k位置,然后调节扫描微调钮。

试题及答题失误分析:

本小题考生得分普遍较低(平均得分约2~3分),得满分的考生非常少。原因是大部分考生对示波器不了解,特别是对“衰减”“扫描”“外X”等功能的认识不够清晰。作为电学测量仪器,示波器的原理复杂,使用要求高,该仪器的使用在新课标中已不作要求,在历年高考(除2003年江苏卷)中也一直没有出现过。

在答题过程中很多考生将“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这句话理解成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都超出了屏幕的范围,这样就需要同时调节两个钮,比如“衰减”和“扫描范围”,而题目要求只调节一个钮。

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2题第(2)小题:

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小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 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①P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M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N点是(在实验的第二步中)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OP=v10 t,OM=v1t,ON=v2 t,v20=0,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e=■=■。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 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试题及答题失误分析:

考生对本实验中恢复系数的概念较为陌生,恢复系数的大小是由碰撞时两个物体的材料所决定的。有关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时的恢复系数可用已学过的碰撞知识进行推导。

根据动量守恒有:m1v10+m2v20=m1v1+m2v2,

根据动能关系有:■m1■+■m2■≥■m1■+■m2■,

由上述两式可得: v10+v1≥v2+v20或v2-v1≤v10-v20。

由恢复系数定义得:e=■≤1,即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

本小题考生平均得分约为5分,主要存在以下错误。

1. 将落点P和N所对应的小球位置对调了。这是由于考生对实验不熟悉,没有用理论来分析落点的位置,误以为球1单独抛出时一定飞得最远。

2. 不懂得什么叫实验原理,把平抛运动的规律或教材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结论误作为本实验的原理。

3. 对恢复系数的定义不理解,推导表达式时,将该表达式的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对调了。

4. 缺乏用物理语言表达现象的能力。如很多考生将小球1和小球2描述成小球A和小球B,与题目情景不符。

高考全国卷语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篇8

(10分钟,阅读4分钟,做题6分钟)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_’的说明”“不能表明‘_’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

(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

怎么提高高中语文成绩

语文重在积累,无论是字词、古诗词或者古文等都需要平时的记忆背诵。(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可以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

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记忆、归纳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强化。可以练习《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来激发右脑潜能,提高对语文等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

关于写作能力,在掌握了速读记忆的基础上,素材、知识的积累就不是问题了,问题在于多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提高高中语文成绩的窍门

1、学好高中语文首先就得勤背书

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学习语文少不了背书,主要要背的东西有,古诗词、文言文以及其他要求背的。

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默写题就相当于是送分的,只考察学生的记忆情况,不需要动脑筋思考。背古诗词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字的写法,如果写错一个字那就的不了分了。

2、做好笔记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须记好笔记。因为高中语文知识点比较零散、繁多,如果不记笔记的话等到考前复习的时候就会很浪费时间,而且也不知道要复习什么。高中生在上语文课、课外学习语文的时候都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把重点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复习。

3、课外阅读

初中历史答题卷 篇9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4分,共24分)1.发展性课程评价功能: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包括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2.教师评价的目的:

一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倡导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三是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四是激励教师主动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3.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包括复习导入、教师讲解、课堂总结三个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基本上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建构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是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一要注重目标取向评价与主体取向评价相结合;二要注重师生互动评价策略的运用与实际效果;三要注重评价标准的相对稳定与不断完善。5.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应把自我评价看作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采用一系列检查表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等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对自己历史学习的特长及不足等状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以此加深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认识学习目标以及控制学习进程,增强历史学习的责任感,形成对学习和活动的评价能力。6.创造性作业评价:

作业的评价活动并非只有书面批改一种,我们完全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作业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或许还可以从学生情感迸发中得到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发。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1.在具体实施教学目标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领域,不可有所偏废。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具体实施教学目标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处理的原则和科学高效的原则。2.在设计作业和练习时,应如何体现目的性和针对性的互相结合?

答: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在练习设计中,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而不应该平均使用题量和篇幅。其次,还应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使学生加深对那些难懂概念的理解,准确地掌握知识。3.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应如何体现学科内容的生活化?

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历史和社会的知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表演、推理、交流等活动。通过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氛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4.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如何体现主体性原则?

答:主体性原则是指被评价者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已形成了一种定向的习惯思维:评价,就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价;教师评价,就是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学生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此,则无视了被评价者的客观存在。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 评价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三、辨析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教师的自我评价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而学校教师的自我评价只是流于形式。

答:不对。教师的自我评价是一种教师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发展和提高能力的内在机制,也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它对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强调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是培养教师本身自我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的自我评价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始终,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也离不开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核心,只有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进而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自我评价在培养教师创新精神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任务。自我评价作为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自身观念更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无论是领导评价,还是同行评价,或是学生、家长评价,它们对教师的行为是否产生作用,最后都要经过教师自我评价和内化,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所以,学校必须做好教师自我评价教育,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念,只有通过诚信的自我评价,才能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自我评价中,教师必须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工作依据,详细分析工作成效与设想、意图之间的矛盾,对自己的努力状况加以分析,进而增加评估信息的广泛性、真实性、效用性,从而提高评价质量。同时学校也要注重教师的自评结果,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分析问题,改进工作,提高水平。

2.评价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评价的客观和公正性无法体现。

答:这里首先要强调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发展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既然学生的个体有差异,评价就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发展性评价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所以,发展性评价了解学生现在的状态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或是给学生排队,而是用于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发展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载体,创造性地呈现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请您谈谈教师创造性地呈现教材的基本策略。

答:第一,教材内容生活化。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表演、推理、交流等活动。第二,静态知识过程化。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引导性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第三,教学内容弹性化。教材内容的呈现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第四,学习材料多样化。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材,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把抽象的学科概念和历史规律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总之,要通过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和形象化,从而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 2 学的转变。

2.请谈谈发展性学生评价中作业评价的策略。

答:第一,分项评价。一篇完成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为了便于使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点和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改策略,主要看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是否清晰简捷,是否具有正确性和独创性等。第二,激励评价。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造成一部分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使学困生改变学习现状,取得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评价策略,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第三,跟踪评价。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解,因题而异,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评价策略。第四,延迟评价。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时,为了避免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的批改评价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的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第五,协商评价。作业中有时会出现令教师疑惑不解的情况。有时基础差的学生做得好;基础好的学生反而做得差。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为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当面了解情况、协商批改的评价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1.一次开放性的考试和批改

阅读案例:

我那读初一又在我教的班上的女儿,有一次居然帮我做了一个精美的课件《干旱的宝地------新疆》,由此,我产生了一个灵感。元旦放长假时让学生完成一次开放性考试,即每人任选一框内容,做一个课件,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这学期的课外实践考试内容。返校后30多张磁盘交了上来。我仔细欣赏后上了一节课件展示课。一边让全体学生当评委,从课件内容、结构、播放效果等方面对每个课件进行等级评定和主要优缺点评价。一位姓徐的男生制作的《西部大开发》,第一张就出示一个内容提纲:(1)西部开发的意义;(2)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3)西部风光。然后对上述三大内容一一作了文字与图片的展示。可见他不仅具有了一定的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能建构知识体系。一位姓胡的女生制作的《新航路的开辟》,先用表格对从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率领船队航海从时间、到达海域、主要成就等方面加以比较,然后用麦哲伦环球航海路线图,好望角景观图与我国的郑和下西洋进行了对比。但令我意外的是,好几位学生由于感觉自己的课件相形见拙,迫切要求老师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下周回家后重新再做。在教师赞赏和期望的眼神中,他们拿走了各自的磁盘。第二周学生返校后,航海路线图,郑和人物像、人物简介等大量图像及文字材料拓展了课文内容。„„许多课件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连连叫好。每欣赏完一个学生们就囔:“下面看×××的。” 当然也有几个课件略显简单,显然是应付了事。下课后,我看到许多被展出课件的小作者们一脸得意,一些精心加工后的作品又送到了老师的办公桌上。一些老师惊喜地发现许多学生的课件并不比自己的逊色!在后来的集体批改中,他们的考试成绩等第自然上了新台阶。回答问题:

(1)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如何体现考试形式的开放性?(2)您认为上述案例体现了哪些新的学生考试评价理念?

答:(1)在考试评价中要力求体现三个开放,一是考试形式的开放。可以口试、笔试和操作相结合,教师出题与学生出题相结合,水平考试与等级考试相结合,扣分考试与加分考试相结合,教师与自评、生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等。二是考试内容的开放。可以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知识综合、试题多答、智情融合等。三是考试时空的开放。可以课内学习知识与课外学习知识考试相结合,整体考试与部分考试相结合,考场考试与现场考试相结合,教后考试与教前考试相结合等。而考试评价则应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发展进步为目的。

3(2)该案例反映的主题是让学生从做中学,从做中考,使考试成为学生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价反馈、学生主体评价、多次评价等,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里 “开放性”的考试评价,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查”,更是为了“改进与激励”,其关注的不仅是学习的结果,而且关注学习的过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的过程要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考试评价的过程应该成为促进提高的过程,成为师生发展与智慧绽放的过程。案例2.走近中山陵 阅读案例:

在《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位老师,他首先提供了一些教学片段:先用多媒体出示南京中山陵的一组照片,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照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产生了怎样的历史联想?结尾——再现中山陵的图片,老师深情地倾诉:当我们步入南京中山陵那长长的甬道,抬头抑望,只见一层层台阶,象征着革命道路坎坷艰辛。登顶俯视,又见到另一番景象,一个个平台意味着战胜困难、取得革命的胜利之后将是一片坦途。站在庄严的孙中山纪念堂前,当我们面对中山先生时,我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下对历史的感悟。在老师的引导和深情的激励下,同学们有感而发,既受到了心灵的震憾和内心的感动,也留下了一段激情的回忆。当讨论到“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的时候,老师对同学们回答的每一个原因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忽然听到有一位同学小声说“孙中山真傻”。老师听到后立即请他大声说,并请他讲出自己的理由。然后老师从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以及南京临时政府所处的形势展开了分析,说明了孙中山辞职的缘由。他总结说:这位同学的想法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旧时代最后一位统治者(宣统皇帝)和新时代的开创者(孙中山)都同时离开了,何其匆匆!又包括了多大的历史巨变与不变的真实和复杂呢?他又说,这位同学虽然是小声说的,但是,很好,以后大胆些,其他同学也要有话就说。当然是历史的话语,而不是为了上课的需要而随意讲话。班上的同学都会心地笑了。回答问题:

(1)您认为评课时应运用哪些基本方法?(2)成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1)一是要制定高水平的评价标准。听课者的专业水平,对教学活动规律的把握,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趋势的了解,对新理念的掌握,以及对学科、课型等方面的整体理解是评课的重要条件。二是要明确本次听课的目的。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常规是听课不可忽视的评课指标,有时也要根据每次听课的重点来确定听课评课的侧重点。比如,某次听课主要是围绕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为侧重点的话,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即教师教学目标是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是否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民主氛围,教师是否提出了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教师是否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效果如何等。评课者就要把这些问题转化为本次听课观察的重要指标,或在原有通用评价表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设计。三是要尽可能地对所听课、评课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把这些背景条件作为评课的基础和依据。

(2)我们应该能够看到教学中的机智和创生,激励和师生之间的合作,这也是教学艺术。总之,认真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一堂好课的三个基本要素。

《新课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评价》试题卷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4分,共24分)1.量化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两类范式包括量化课程评价和质性课程评价。量化课程评价就是力求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该范示如果使用恰当,将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2.教师评价特征:

第一,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第二,具有发展的自主性和超前性。第三,具有独特的发展个性和风格。第四,具有评价结果的多元认同性。第五,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3.建立新的教学结构:

要达到新的育人目标,必然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新的教学结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能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观点,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以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以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获取知识,从学会转向会学,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4.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指标应侧重于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目标入手,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实行等级评价。因此,要注重体现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操作性原则。5.测验法:

测验法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使用、广大师生最为关注的评价方法。测验法可以评价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分为标准测验和非标准测验两类,以笔试为主要形式。6.考试评价:

一是考试形式的开放。可以口试、笔试和操作相结合,水平考试与等级考试相结合,师评与自评、生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等。二是考试内容的开放。做到题材丰富、类型多样。三是考试时空的开放。可以采取课内学习知识与课外学习知识考试相结合,教后考试与教前考试相结合等形式。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1.历史与社会新教材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新教材形式新颖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新教材在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克服了“繁”和“难”的弊病。第三,新教材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避免了“偏”的弊病。第四,新教材加强对多学科与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的研究,富有时代感,克服了“旧”的弊病。第五,新教材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克服了“知识为中心”的片面倾向。第六,新教材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第七,新教材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从而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了充分的发展空间。第八,新教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从而克服了“书本为中心”的倾向。第九,新教材首次以课题制形式采用行动研究的模式。第十,新教材在创新的前提下继承了我国五十年教材建设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

2.如何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因其角度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和定义。如果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手段来分,可分为以语言教授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方法、以实际训练达到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五种。在实际的教学中,选择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决定一堂课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实践证明,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加以组合,就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境地。

3.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应如何体现静态知识的过程化?

答: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设计、安排 和组织教学环节时,都应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引导性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适时帮助和点拨,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加以解决,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4.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如何体现全面性原则?

答:教师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动态系统,是一个由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评价应力求真实准确的反映教师工作全貌。因此,教师评价的标准一定全面,切忌单一;教师评价过程一定要全面,不可片面。当然,在全面性原则之下,可将评价要素分出主次,分出重点与非重点,当然也不能为追求全面而将各项指标的数量进行简单叠加。

三、辨析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有一位同学平时表现不错,但在期终考试中成绩并不理想,您认为这是一位差学生吗?

答: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势必导致教师简单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名次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创造灵感以及实践能力的评价,导致了学生走上片面追求考分的歧途。传统的学业成绩评价一般采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内容和尺度都是统一的,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在多方面的学习潜能,也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不能因为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抹杀他们其他方面的潜能和闪光点。

2.有的老师认为,如果从教学常规来看,新的教学评价指标与传统的评价指标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您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这种看法不够全面。首先,新的教学评价指标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实施有效教学,强调利用多种手段构建教学情景,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在制定的学习评价指标中,主张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参与程度。在学习的内容上也提出内容要充实,教学要有梯度,并注重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其次,确定了创新评价指标,要求教师要多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认真地观察和积极地思考来进行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有新思路和新观点。制定的教师基本功的评价指标中,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力,表达要清晰、准确、生动、流畅,要富于启发性。板书的设计和书写要科学、合理、工整和美观,并恰当地使用各种教具,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手段紧密结合。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课程是教学的支柱,没有良好的课程资源来支持,再好的教育改革设想也很难取得预计的效果。比起老教材,您认为新教材有哪些方面的改进?

答:第一,新教材立足于素质教育,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新教材从内容上选取了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有益的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教材的内容还着重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二,新教材注意体现时代精神。一方面新教材的编写注意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探究式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第三,新教材注意体现初中的特点。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第四,新教材特别注意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以适应各地不同程度的学校和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第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教材的突出特色。新教材里特别增设活动课,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学生学到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能。

2.请您谈谈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采取哪些策略?

答:第一,适当运用即时评价。既时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是学生最感兴趣和最易接受的,也最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如今,即时评价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第二,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新课程学生评价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目的由单一的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完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设计过程性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另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第三,要注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学业成绩即根据各科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健康和审美与表现的评价。第四,注重评价的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并给予学生反馈和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评价必须同时关注评价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提高评价的实效。第五,实行多主体评价。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五、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1.我校这样评价教师 阅读案例:

期末临近,学校对教师要做一个全面的评价。采取的方法是,在教师对德、能、勤、绩各项具体指标进行自我量化评价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学生问卷。问卷的内容和方式很简单,全体学生参与,要求他们对本班所有课任教师做一个定性评价,即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栏中选择一个项目打钩。然后发动教师考核组的成员进行统计,校长室汇总后,以书面形式单独反馈给每位教师。然后进行教师互评。在学期结束前的教师大会上,校长室准备好各类互评表,让不同群体的教师参与评议。年级组、教研组的评议表由多个指标组成,每位教师在互评时要分项打分,进行定量评定。此外还进行了任课教师评议班主任、班主任评议副班主任、教研组成员评议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各学段教师评议教导处、德育处等中层干部。通过这些定性评议,分出优、良、中、差几个等第。同时,还由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管理者对各位教师进行评定,然后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综合后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实绩的重要方面。另外,现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师业务竞赛很多,教师们参加教学案例设计、优质课评比、基本功竞赛、教学论文评比、教学大比武等比赛的名次、获奖级别自然也成了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依据,最终由专门的教师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确定各个教师的学年考核等第。回答问题:

(1)您认为该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否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2)您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以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答:(1)该校对教师的评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下的教师评价新理念。首先是实施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互动化,让教师本人、同事、教学管理者、学生都充分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与多元,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发展。其次是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从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德育工作、教学实绩、业务竞赛、科研成果、合作精神等多角度评价教师。再次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而且通过评价的反馈,使教师能及时获得教育过程、教学效果的信息,使教师能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进程,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但我们也可以发现,该校的教师评价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光是一个满意度不能全面反映教师在学生眼中的教学情况,还应该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另外,从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角度而言,学校应利用掌握的大量有效信息,对教师做更全面深入的反馈,更有针对性地肯定教师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案例2.热情地鼓励学生 阅读案例:

我校有一位历史老师在进行综合探究七《我是社会主人》的教学时,设计了一个话题:“当你看到发生在身边的环境污染时,你会怎样做?”然后先让学生讨论。学生A站起来说:“我会向环保局举报,还我蓝天碧水,还要求厂家进行赔偿。”老师说:“这位同学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可称得上律师了。”学生B说:“我要打电话给电视台,请媒体曝光。”老师说“这位同学具有很强的监督意识,将来会是个好记者。”男同学C大声地说:“何必这么麻烦呢,还是我们自己动手把这些废弃物、垃圾收拾了不是更好吗。”其他同学都笑了。这时老师微笑着说:“这说明我们这位同学动手能力很强,并有一种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从自己做起,将来会是一名很出色的绿色环保志愿者。”班里有一个平时内向、胆小的女同学憋了半天,怯生生地举起手说:“我没想好,我想与我爸爸商量商量,想让他帮忙,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同学们哄堂大笑。但老师说:“你的想法也不错!当自己力所不及的时候,想到发挥别人的作用,你具备了高明的领导素质、才能和韬略。”同学们热烈鼓掌。„„接下去的课堂讨论越来越热烈,同学们的发言也更加踊跃。回答问题:

(1)您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2)尊重学生会使老师丧失威信吗?

答:(1)这位老师的一个小小的临场发挥,可能成就了一个学生,学生也体面地坐了下来,自尊心、自信心都没有受到伤害。恰恰是这位老师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了主动参与的信心,促使大家愉快、高涨的情绪产生,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种评价改变了传统的完全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的做法,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关注,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上一篇:为失败者喝采--为高考落榜生打气下一篇:罗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