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版本

2024-10-09

初中历史教材版本(共9篇)

初中历史教材版本 篇1

初中英语教材牛津版和人教版的阅读对比教学

摘要:作者通过阅读初中英语教材牛津版本和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智发展为角度进行摸索,总结了一些两个版本之间的不同处和各自不同的优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道路。关键词:英语教材,人教版,牛津版

广义上的教材指的是课堂内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不一定是装订成册的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生者增长知识,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以称为教材。狭义的教材指的是就是教科书,它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材料,一般要分级编写,分册编写。一个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通常包括在一册书中,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这语言三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交际功能,也就是听,说,读,写等技能。就目前而言,教科书出了学生用书以外还有教师用书,还有配套的小练习册,活动册,课外读物,音像产品等,作者要分析对比的是后者,狭义的教材。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日益进程背景下,教材不断地在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编者努力根据现代语言学理论成果,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制的中学英语教材,上海市教育局从1995年初期着手编写适合上海地区高中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后来又引进香港的OXFORD English,出版了《牛津英语》。目前许多教材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大纲和内容型教学大纲,这两种大纲强调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有很多任务型的学习活动,体现了时代的需求。本文主要对比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和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

1.容量不同。牛津版教材容量比人教版大,相比之下,能提供更多机会给学生学习英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英语教学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大量语篇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息摄入量,为学生他日信息输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作用则恰恰相反,他可能造成更大的负担和压力,学习积极性也容易受挫,日子久了,两极分化严重。

2.内容不同。首先,题型的安排不同。人教版教材为了增加阅读训练,还提供了阅读训练材料,学生往往通过这些额外的练习题能掌握一些固定搭配,一些语言表达模式。但是人教版教材被专家学者研究的太过透彻,每一章节每一个part的内容都被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样的模式下,教师就成了讲解书本的机器,非常具有局限性,扼杀了许多灵活的思维,封闭性的教学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成就感,课堂变得索然无味。牛津版教材下,学生可以在课文后的reading strategy中做到练习阅读理解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在课堂中便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且在该阅读题型中,相关的词汇被融入的非常自然,这样下来,不但扩展了学生的构词能力,词汇量,又能让学生轻松完成阅读理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其次,题材的选择不同。两套教材的选材范畴都非常广泛,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贴近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阶段。不但指导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更给了学生人际交往以及健康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心智的成熟发展,也有利于学生脱离书本而回归生活实际。两套教材都提供了与职业相关的话题,为幼小的心灵指导了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学习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从娃娃抓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择业观,防微杜渐,所谓百丈高楼平地起正是如此。

3.阅读材料上的对比。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听说读写谁也离不开它。它旨在让学生获取信息,理解意义和掌握学习一门语言的正确方法。近些年来,越来越可以感受到考点往阅读方向的侧重,要求在明显提高,文章篇幅加大,词汇量增多,题型多样化。不管是任何区域任何版本的教材,阅读的分值在试卷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的甚至于跟写作平行。通过每一章的标题我们发现,人教版通常以一个问句或者陈述句来作为一章的标题,这样做可以达到一目了然的作用,但是不免过于冗长。牛津版的教材每一章标题只用一个词组表达,十分简洁明了。标题岁是如此,但是在教材中间,牛津版的阅读量比人教版的阅读量要更大,词汇的重复率更高,有科学家研究过,肌肉也是有记忆的,以千次为记忆单位。牛津版不但有较长篇幅的阅读,甚至有缩小版的额外的reading2等,配套练习等,这等于是变相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阅读的机会。阅读练习这方面,人教版的题目传统,且局限于学生对文字表面上的理解。但是语言的学习不光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生活技能的传授,教师应该教授的是让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正确理解作者宗旨的一种能力。人教版往往在reading部分设置稍许问题在文章前面,其他相关练习都放到课后作业完成。一个问题是不足以挖出文章中的亮点信息的,牛津版则直接排在文章的后面,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类似于我们试卷上的排版,教师是不是随时随地可以当做沙场练兵一般授课?

总的来说,牛津版教材选择范围广且贴近生活,图片多,活动多,趣味性强,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而人教版教材重点突出,规划十分有规律,每课单词和语法都单独列出,阅读的编写紧紧围绕文章标题,围绕单词和语法,学习目的性十分强,非常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功底。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高凌飘,张庭恺.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黄显华、霍炳坤.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李嘉瑶.教材学概要[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初中历史教材版本 篇2

即将做出修订, 甚至可能退出舞台的现思想品德教材都有哪些版本, 这些版本的教材都有哪些特点, 这些版本的教材对于今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又有何启示?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多版本教材进行深入而理性的分析。

一、现有主要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版本的基本情况

从版本上看, 现有教材主要有 (版本不齐, 只作重点说明, 排名不分先后)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下简称人教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简称北师版)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下简称陕教版) 、广东教育出版社 (以下简称粤教版) 、人民出版社 (以下简称人民版) 、江苏人民出版社 (以下简称苏人版) 、山东人民出版社 (以下简称鲁人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 (以下简称教科版)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简称都师版)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简称湘师版) 等不同的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虽然都依据同一个课标编写, 但又各不相同, 异彩纷呈。

从结构编排上看, 不同版本教材各具特色。例如:十套主要版本教材单元平均数是22单元, 课的平均数接近65课, 单元数最多的是教科版, 最少的是陕教版, 课数最多的是都师版, 最少的是陕教版;粤教版、湘师版等版本教材每单元课数数量相等;苏人版七、八年级上下学期单元数相等, 课数相等, 但是单元之间的课数不等, 最少的三课, 最多有六课;教科版、都师版教材每册书的单元数不等, 每单元课数也是不等 (教科版两课、三课或者四课, 京师版三课或者四课) 。另外, 都师版五册书的名称不同于其他版本教材, 其他版本教材称为“七年级上册 (或者七年级上学期使用, 下同) ”、“七年级下册”等, 都师版教材称为“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湘师版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一个“单元活动设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鲁人版的教材有两套, 一套5本是用于六三制学校的;还有一套7本是用于五四制学校的, 两套教材在总课数上是相同的, 内容也基本相同, 只是根据学段的不同, 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编排。

二、各版教材的主要特点

1. 依据课程标准, 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这几套教材都依据2003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修订稿) 》编写, 比如, 教材的内容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各版本教材虽然在编排结构上有所不同, 但内容都严格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和“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安排章节。在内容的编排上也大多将“成长的我” (包括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和学法用法的内容) 放在了七年级, 将“我与他人的关系” (包括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放在了八年级, 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包括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的内容) 放在了九年级全一册。

各版本编著者在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的同时, 也不失灵活性和个性。例如:十个版本的教材大多将学法用法的内容放在了八年级的下册, 但也有三个版本的教材将这一内容放在了七年级的下册, 还有一个版本的教材将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放在了七年级上册。

2. 取材乡土资源, 彰显浓郁的地域性。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一方文化影响一方人、造就一方情。在我国, 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传承至今, 具有特定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表现。苏人版、粤教版、湘教版、陕教版、山东版等版本的教材都能利用本地区的地域文化, 取材乡土资源, 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感。

例如:北师大版在九年级第3单元第9课《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各抒己见”栏目中就举了京剧的例子;湘师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与友同行》“善交益友”的内容就选用了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 结交蔡和森、向警予等十几个益友的事例, 还在事例的旁边配上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插图照片。苏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行为与后果》第二目《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 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知识点时就列举了“有情有义的徐州人”——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王集村农民工小张认为自己感染“非典”, 主动隔离的事迹。粤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人生多彩》的“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使用了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南山院士的工作照片。

3. 突出育人功能, 凸显鲜明的德育性。

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德育课程, 而承载这门德育课程的重要载体的就是思想品德教材。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 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每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注重对学生进行自觉纪律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理想教育等德育内容的教育。可以说, 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凸显了鲜明的德育性, 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例如:人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第三课《我的自律宣言》明显是在对学生进行自觉纪律教育。湘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树立团队精神》、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利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三课时“创建新集体”、苏人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善于交往》第九课“众人划桨开大船”、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第三课“融入新集体”、鲁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第四课《我与集体共发展》等都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苏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立自强》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中“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就包括“勤于劳动的习惯”。同时, 各个版本的教材就用大量的篇幅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传承、法治意识的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德育教育。

4. 注重创新再造, 力求个性的差异性。

虽然各版本的教材都依据一个课程标准编写, 但是任教过多版本教材的教师会惊喜地发现, 编著者可以编写出这么多异彩纷呈的不同版本教材出来, 让人眼前一亮, 心里一喜。每一个版本的编写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 各版本教材各具特色。各版本教材在内容安排、单元设计、课数安排, 活动设计等方面亮点纷呈。

例如:湘师版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一个“单元活动设计”, 初中三年共有25个“单元活动设计”, 每个“单元活动设计”里一般又设计了三至五个活动供学生选择完成。“单元活动设计”里的活动有撰写“进入中学”主题小论文、中学生活适应情况调查、“夸夸我同学”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寻找成才故事、采访成功人士、制定意志锻炼计划、收集名人名言、讲述伟人明星艰辛历程、介绍好朋友、周日我当家、采访老师、辩论大擂台、查找法律资料、调查乡规民俗、给心理老师写信、庆祝爸妈生日、谈谈看法、写诚信日记、观赏诚信影片、建立诚信档案、演讲比赛、集体讨论、写观察记录、格言创造、时政沙龙、手抄本评比、写科幻小说、参观科技博物馆、设置梦想瓶、听报告会等形式,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德育效果的实效性。

5. 贴近学生生活, 蕴含明显的人文性。

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不论哪个版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就从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出发, 做到以学生为本。各个版本的教材都选用了大量的人文素材作为教材的资源, 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 选取的素材都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 有的版本的教材在某个教材上直接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这些事例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教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在分数的背后》第十四课《分数之外的收获》在列举“在考试与分数之外, 我们有广阔的生活空间, 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时运用了八张照片作为例证。这八张照片有整理房间、踢足球、滑雪、插秧、工厂参观、街头清洁、开学军训和推轮椅车老人过马路等。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事例, 有些图片能引起学生共鸣, 使其倍感亲切, 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值得一提的是, 编著者在选图的时候既考虑到了男生 (如踢足球) 又考虑到了女生 (如整理房间) ;既考虑到了北方的实践活动 (如滑雪) 又考虑到了南方的实践活动 (如插秧) ;既考虑到了城市生活的学生 (如推坐轮椅车的老人过马路) 又考虑到农村生活的学生 (如插秧) 等。可以说, 图片的编排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三、对现有版本教材的使用感悟

1. 做一名“知者”, 认真研读课标。

首先,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出来的。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材的使用和把握, 都不得不研读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 版》已经发布一年多了, 此版课程标准较上版课程标准而言, 更加符合现在的教学, 更加注重探究, 更加符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叙写方式, 但是是否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老师都仔细研读过, 是否每一位思想品德老师都已经将2011版课程标准与2003版实验稿课程标准进行了比对, 是否每一位思想品德老师都对2011版课标较之与实验稿课标在哪些方面作了调整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其次, “教材编写要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更新教育观念”。因此, 除了课标之外, 每位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著者和使用者都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地了解, 以便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再次,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指出, 排在2013年各项工作之首的是“要深入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十八大精神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首先就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 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因此, 无论是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著者还是使用者, 都要认真学习了解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灵魂的十八大精神, 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2. 做一名“智者”, 学会善用教材。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 应该学会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通过各个不同版本教材的介绍, 老师们可以发现, “唯教材是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教师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 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要学会利用教材而不是被教材利用, 更要学会善于活用教材。

有的教师在熟悉了某一版本的教材后, 对于新任教的“新”版本教材有很大的不适应。感觉自己在上一版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和教学经验好像再无用武之地, 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本领恐慌”, 不知该如何进行教学。其实, 这完全是个误会。

例如:对于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内容, 各版本教材是这样安排的。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中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粤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中的第三课《维护消费权》;人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的第八课《做合格的消费者》;苏人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的第十六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鲁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中的第三课的第三课时的《做个聪明的消费者》;都师版教材第四册 (八年级下学期用) 第二单元《法律维护权益 (上) 中的第六课《消费者的权益》;湘师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注经济生活》中的第三节《做理智的消费者》。由此可以看出, 除陕教版和教科版等版本教材没有编排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内容之外, 其他版本教材都在相应章节编排了这个内容。在教材版本更换时, 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完全可以将原来任教的版本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加工, 甚至进行再创造, 可以说是已经“有备而来”。笔者在教消费者权益的内容时, 喜欢将教材的课时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般将这部分内容放在3月15号前后学习, 效果相当不错。

3. 做一名“执者”, 善于搜集素材。

教材上的素材也许在编写进去的时候是最新最近发生的时事, 但是教材里的素材毕竟要经过编写、印刷、分发等程序, 最终到达使用者手中, 也许这时, 教材里的素材已经变成了旧闻, 不再是时事了, 甚至已经不再适合放在教材里使用。一个执着于把书教好的教师, 会用心地去搜集和书本有关的材料。

例如:笔者任教初中思想品德多年, 养成了喜欢搜集素材的好习惯。在电脑不普及的年代, 看到了对思想品德教学有利的素材, 往往喜欢剪贴, 甚至用手抄的方式将有关于教学的素材记录下来。有了电脑以后, 特意在电脑中设置了专门的文件夹, 用于存放搜集来的教学资料。在全国一些同行的热情帮助下, 有幸收藏阅读了人教版、粤教版、陕教版、人民版、苏人版、鲁人版、教科版、京师版、湘师版等多版本教材。在阅读的同时, 将这些版本教材中的素材进行了归并整理, 分类存档。对于还能够继续使用的素材进行了梳理, 这给我任教现在的版本教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4. 做一名“织者”, 擅长编织教材。

更换教材版本的时候常听到有教师抱怨说, 这套教材教了几年了, 教惯了原来版本的教材, 现在换了别的版本的教材, “新”版本的教材不会教了!随着2011版新课标的发布, 这种声音似乎又开始在初中思想品德老师中冒出。近期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深入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要求给了我们教材要据十八大精神修订的信息, 不少教师对修订后的教材充满了期待, 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新教材有了“不会教”的担心。其实, 大可不必担心。教材虽然版本不同, 只要大家能够吃透教材, 学会“编织”教材, 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使用教材的教学虽然依据于教材, 但又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许多信息表明现有版本教材即将进行或已经在进行修订。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 有的版本教材也许会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 虽然很难有机会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去, 但我们是直接的教材使用者, 我们在使用这些版本教材所积累的经验将继续伴随我们的教学前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 又是实施教材的指南。

每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注重对学生进行自觉纪律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理想教育等德育内容的教育。

除了课标之外, 每位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著者和使用者都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地了解, 以便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

初中历史教材版本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40-01

1 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的简单比较

在中国大陆以及香港的中学历史教材都不断进行改革,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大陆于1999年开始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并在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准将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为历史(I)、历史(II)、历史(III)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内容。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共发行了四个版本的教材,分别是岳麓版、人民版、人教版、大象版(后改为北师大版)。另外在在大陆还有一版是上海版但由于一些原因被中央教育部叫停。香港同样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近的是香港教育统筹局于2007年颁布课程指引:《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及《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中国史必修分为甲部和乙部课程以通史体例,从"纵向"介绍中国历代治乱兴衰的整体历史选修为制度、经济、交通、思想及宗教史,以专题形式,从"横向"扼要而又有系统地研习各专题的传统,历史课程也是以同样方式介绍世界历史部分。也就是在体例上大陆教材一律采取专题模块式,而香港则采取通史家专题的方式。受全球史观的的影响,大陆在处理教材是有意将中国史和世界史进行整合,这既是对中外分述传统教材的突破也是对变通史为专题史的尝试。

在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探究合作式学习备受追捧,各个版本历史教材都体现出对探究式学习模式的重视。因此为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具体到教材结构和内容上不同版本教材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大陆的四套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可以说丰富了很多:①每个专题前都有导语;②课文中配有大量清晰彩色照片,其中人教版教材中还有很多表格;③学习思考、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以不同方式展示史料或扩展相关知识;④在课后的测评中以探究学习总结、解析与探究材料与度与思考等不同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训练从史料中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自己或合作解决问题的的能力;⑤问题研讨、活动探究、探究活动课的设置提出具体开展活动探究的学习的要求。香港教材在结构设置上比大陆版的更为丰富每一单元都有概要、时间尺、导言、学习重点、课文、探究前哨站、资料延伸、资料速读、探究重点、思考点、地图学习、思维训练、观点多角度、本课总结、阶段性评估、总结性评估、校本评核、延伸学习19个板块构成,另外配有大量图片和表格,而且全部为油印版装帧漂亮。在吸引中学生的兴趣上,香港高中历史教材确实做得比大陆做得好,他更适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更重要的一点香港教材明显体现了时代性,与时代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但是,不管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其缺陷,这也是必然的。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已有很多人做过详细研究,这也为出版更为完善更能充分发挥历史课程价值的高中历史教材提供了宝贵意见。

2 对如何编写高中教材进行的思考

历史课程对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质量。在编写高中历史教材前,我认为应该先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谈到"教育"历史上有很多教育家都给出定义,但综合起来也就是我们现在认可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社会化,而一个人的社会化是要全面的,所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历史课程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课程,不管我们如何编写历史教材都不能偏离这一主题。我认为高中历史教材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里表兼备",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不仅需要适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丰富的课程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和语言表述要有可读性和探究性。在丰富的形式如果内容枯燥平庸,也都成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历史课程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有其自身的学术语言。如何既尊重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又增强高中历史教材的可读性对教材编写者来说很重要。其次是要与时俱进,高中历史教材不仅包括人类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及重要事件、人物等,更重要的要有时代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受教育者社会化,这个社会首先是我们生存的现代社会然后才是廣义概念上的社会。因此受教育者通过历史课程能够认识人类社会、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还要能适应这个社会发展、从历史的借鉴中解决生活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历史教材中体现时代性,能真正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另外,历史教材还要有深刻性。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开始占有优势,辩证思维也有了迅速发展,针对高中生的这些思维特点高中历史教材就应当能具有深刻性,以此来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仔细对比香港教材与大陆教材会发现,香港教材在设置情景、思考问题上比大陆教材处理的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比如在讲到汉武帝的统治政策和措施时,通过设置"历史法庭"让学生分为控方与辩方进行辩论的方式批判思考其"儒表法里"的文化政策。为什么推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则是通过学生阅读分析两段史料抒发自己的意见,并给出思考问题的思路,在训练分析史料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小平,试论建构主义与历史新课程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05(1).

[4] 张利娟.当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6

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 篇4

首先是教学方法与技能的认识。

这一点在课堂形式上充分表现,老师们应用导学、导教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创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摒弃先前的满堂灌、搪塞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然后就是对教材有了更全新的认识。

★ 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

★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新教材

★ 企业基层管理培训心得感受

★ 精选骨干教师培训感受

★ 优选国际儿童节心得感受

★ 实习医生心得感受

★ 新课程新教材

★ 培训心得

★ 培训心得范文

初中历史教材整合的思考与方法 篇5

1教材整合的思考

1.1明确课程标准,理清学科体系是教材整合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对初中历史学科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抛开教材原有的体系和结构。常用的做法就是选择和划分一些重要的领域,或者以地域、国家为依据,依据时间顺序,将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网罗进来,形成一种与教材编排不同的认知结构。

1.2教学要体现主题是教材整合的原则。

教师能否提炼出覆盖教材核心内容、体现鲜明的主题,是有效整合知识关键所在。因此课堂用鲜明的主题来贯穿、归纳、组合历史材料。

如: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经济结构:近代工业兴起。②能源消费结构:煤炭逐步成为主要能源。(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经济结构:重工业成为主导。②能源消费结构:电能、石油、天然气成为新的重要的能源。(3)第三次科技革命:①经济结构: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②能源消费结构:以核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广泛发展。

1.3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教材整合的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整和教学内容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提炼教材精髓,充实课堂容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材整合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教材整合,精心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了机会,实现了有效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下面我就谈几点关于自己教材整合的方法。

2.1课内整合。

将本课学习的内容按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重新建构,使其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实现对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及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串接整合。如:字目顺序调整,字目间的整合,以人物、时间等为线索整合全课。就如:初二上册民族经济的发展,可以打破常规,先讲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然后讲张謇实业救国,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2.2单元内整合。

理解教材中整个单元与各课之间的联系,大胆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以一条主线进行全局的设计,是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如:人物事件等为线索同和单元内容或整合单元各课内容,解决问题。就如辛亥革命这一课的教材而言,由于缺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使得学生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为实现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一方面,适当补充中华民国政府临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将第 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和第 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一部分内容与本课进行整合。通过这些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3单元间整合。

按时序整合各单元内容,或按中外历史整合。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之中,进行中外历史的整合,既能时刻了解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又凸显“世界史”的真正含义,以弥补过去教材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对分裂的不足,使学习历史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体现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发展历史的尊重和认同。例如:在教学《文化大革命》时,学生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下一单元的内容《民主法治建设》提前来讲,这样学生就很好的掌握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2.4学科间的整合。

历史学科综合性强,包容了其他学科的历史发展,特别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教材内容跨越学科的界限,最大限度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学科间的整合是很有必要的。就像在教学历史的过程中可以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一课时,学生们学习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三人的先进事迹后总结出了先进人物的精神: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这是教师随机出示问题。在你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先进人物?作为新一代的你们你将怎样做?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光举出了身边的人物事迹,还举出了一些国家级、市级、县级的先进妇女代表、先进个人等。这样就很好的将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了,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1 篇6

2018年9月30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部颁新编初中历史有关九年级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初探的培训。听了韩老师的讲解,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培训让我受益非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韩老师首先讲解了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故事的引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不但了解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同时也知晓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及课堂的重要意义,理解了课堂革命让核心素养落地。而后又讲了有关教材的解读与策略初探,单元教学解读与教学建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新课标的教育宗旨及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等内容。

通过主编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1.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 “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问题思考”、“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做到课文旁设充分用,课文后设课内用。引导学生依托课本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准确理解当代的政治特点。历史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3.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初中历史教材版本 篇7

一、如何处理教材

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实验中, 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基本准则, 在能够完成可能标准目标的前提下把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上、情感上、人生价值观上得到培养和提高的材料, 同时又不同于局限于教材内容, 着眼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从而彻底改变过去以教材为中心, 教师讲教材, 学生背教材的现象。比如:教材第二科《原始的农耕生活》 (七年级上册《历史》, 人民出版社, 2001年6月第一版) 。教材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情况, 简要介绍了大汶口文化。在处理这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先从教材中了解河姆渡遗迹、半坡遗迹的基本情况, 让学生以协作方式讨论并归纳两个遗迹的共同特点。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点拨, 并给学生叙述我国这一时期农业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然后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想象原始人一天的生活, 想象原始人居住的房屋并用语言和文字进行描述, 让他们在描述的过程中注意体现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这样, 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得到足够的时间提高学习能力, 又能在教师引导下和少量的讲述中了解中华民族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树立民族自豪感, 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如何组织教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些用语言所难以讲清的东西, 很形象的讲清楚。比如:以前讲“虎门销烟”, 很难用自己的语言和学生将清楚, 林则徐销毁的鸦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跟今天公安机关销毁的毒品是不是一回事?对于类似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一是可以通过让学生上网查询, 二是可以通过教师展示鸦片的图片可以非常现象而简洁的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达到优化教学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重点、难点, 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 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 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 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 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 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视觉感觉, 做到视听并用, 从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 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学习。如世界近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 》这一课, 事件头绪多, 容量大, 地图多, 时空跨度大, 变化大, 学生难掌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一个课件, 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起来,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 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 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 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到的事物化虚为实, 化繁为简, 使历史的时空性, 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 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 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如何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同化了人的个性, 往往以统一的目标来要求学生, 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教师可以通过纪律或训斥的方式把学生“拴”在课堂, 但不等于学生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正如西彦所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 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这种学习过程, 只能压抑学生的能动反映机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

开放性教学的内涵具有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 要求管理民主、师生平等、教学相长。这种教学环境, 对学生的心智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法国有位教育家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 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 把荷马变成诗人, 把拉斐尔变成画家。”实践证明:要创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自由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为其心智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 让学生在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 获取信息;在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让学生逐步具有利用多种方式, 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掌握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在课堂上, 学生参与面应该尽可能大, 不管学生对知识或学习方式的体会如何,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是首要的。只有通过学生的“动”, 才能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方式的正误, 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习方法的积累状况。换言之, 课堂教学的好坏首先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信息媒体技术, 通过大量的地图、图片、表格以及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 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 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 再现历史场面, 增强现实感, 让学生身临其境, 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 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 通过内心体验, 引起了情感共鸣, 自觉地接受熏陶。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教学中巧用乡土历史教材 篇8

关键词:乡土历史教学;“三三制”教法;育人价值

一、问题提出的根源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是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九课的内容,也是我代表本校小班参加县卓越课堂历史课大赛的课题。在为赛课准备的过程中,我校历史教研组的同仁们确立了课堂要围绕“体现小班课堂特色,体现历史课堂本色”这一中心。通过教学研讨,我们教研组提出了“四段三步式”历史课堂教学法,成功解决“体现小班课堂特色”这一难题,而“体现历史课堂本色”这一难题却悬而未决。

在对教材不断地研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课是以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两个历史人物为主线展开的历史,但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历史,在川教版的七下历史教材中却是空白。衔接这两个历史人物之间的重要人物,就是蒙古大汗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的哥哥。这个人物在川教版的历史教材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但却屡次出现在历史中考的试卷上,原因何在?因为这个人物在乡土历史教材《重庆历史》中有重点介绍。讨论到这里,我们终于恍然大悟,如何体现历史课堂的本色?如何补充本课空白的历史而不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乡土历史教材《重庆历史》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二、乡土历史教材的重要性

所谓乡土历史,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身边的历史。教育部制订的中学历史新课标规定乡土历史教学应纳入教学计划。重庆地区现行的初中乡土教材《重庆历史》一书,不仅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也注重适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思维特征。

重视乡土史教材与教法研究,对于推动中学历史教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历史,以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二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整体文物价值和现状,以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三是使学生能真正认识家乡的历史与祖国历史之间的血脉关系,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乡土历史教材的现状

1.传统历史课程体系制约了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历史教材一直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历史教育被长期封闭在教科书中。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乡土历史无法真正走进历史教育的视野,这也正是传统历史课程体系的弊端所在。

2.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使教材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在我国历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学时间约8课时。但老师很少结合中国历史课讲授这方面的内容,原因何在?主要源于乡土教材在中考中所占的有限分值和试题类型。总分为50分的重庆历史中考试卷中,乡土历史的分值仅有5分,而且多是以简单的选择题类型出现。两本《重庆历史》乡土教材共13章,中考所涉及的内容不超过4章。这直接导致在乡土历史的挖掘上,历史教师只是浅尝辄止,仅仅是以中考所涉及的几章内容为主的知识勾画。

四、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教学中出现的误区,以及为了体现本次赛课“卓越课堂”的宗旨,本组同仁们在不断地磨课、反思、整合过程中,采用了“三三制”的教学法,即把一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统编教材,二是地方史教材,三是补充说明部分。教学中先按大纲要求理顺教材,把握主线,确定教学重点;然后再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补充地方史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科学系统地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必须注意的是“三三制”并非机械地把一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等份,而是要根据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来处理中国历史和重庆历史的衔接融合,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中不至于出现混乱和本末倒置的后果。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和重庆历史一书不单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乡土教材中《宋蒙在重庆的争夺》一目着重介绍了蒙古大汗蒙哥攻打重庆合川钓鱼城,以及钓鱼城保卫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历史。这段历史其实是整个元朝建立过程中的一步,如果脱离中国历史的大范围而单一地给学生讲述这段历史,学生是无法理解这段重庆历史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所占的地位;而脱离了这段重庆历史的元朝建立史,就会出现零散、空洞的局面。所以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这段元朝的建立史才是英雄辈出、风起云涌的血泪史,才是我们身边的可触摸的历史。因此,本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将中国历史与重庆历史进行衔接:

1.在预习环节布置实地考察任务,引发学习的兴趣

重庆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史料、文物遗址。合川钓鱼城遗址就是学习本课内容最好的实地考察基地。庄严肃穆的钓鱼城,在近千年的风雨中默默述说着抗蒙的艰辛和最后免遭屠城之祸的喜悦。你可以登上挺拔雄峻的古钓鱼城城台,领略抗蒙英雄们的忠烈风范和古战场的腥风血雨。这样的预习作业,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导入环节凸显《重庆历史》相关内容,引发学习的探究性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通过视频《合川钓鱼城保卫战》简单介绍钓鱼城长达36年的抗蒙历史,给学生一个熟悉亲切的开始。然后教师提问:“你去过钓鱼城吗?”因为预习环节有实地考察的任务,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再提问:“这里上演过怎样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探究根源的积极性,将这段重庆历史自然地带入整个元朝的建立史中。

3.在补充史料中插入重庆历史,引发学习的生动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补充是对课本重难点知识的有趣解释和深入拓展。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处补充史料中插入重庆历史:

一是在教师讲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汗国时,补充史料“蒙古汗国疆域及四大汗国的形成”。在这段讲述中,教师实际上就是通过介绍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引出蒙哥其人,既点明了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三者的关系,又明确了元朝的建立过程。

二是教师介绍忽必烈生平时,补充一段忽必烈选封地的趣闻。

这样故事性的衔接,不仅能自然地由重庆历史过渡到本课的重点内容“忽必烈的汉法措施”,而且轻易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本目的学习中,还解决了“为什么忽必烈要学习汉法进行改革”这一疑难问题,可谓一举数得。

4.在情感升华中插入重庆历史,引发学习的思想性

在讲本课“文天祥抗元”一目时,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升华的机会。我在这个环节进行了这样的设问:“在元灭南宋的过程中,遭到了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重庆钓鱼城作为抗蒙的前沿阵地,涌现出余玠、张珏、王立等抗蒙英雄。在南宋的抗蒙英雄中,有人写了这样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知道他是谁吗?”以重庆历史中涌现出的抗蒙英雄切入文天祥,将这些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英雄提到与耳熟能详的文天祥同等的高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激发学生作为重庆人的自豪感,这些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有条件收集到。但是这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资料进行整合开发,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去发现、去感悟生养我们的这块土地积淀的厚重的历史内涵,真正使历史课在人文主义培养上不至于成为空谈,也才能真正发挥人文主义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魏巍.预习,目标教学的前提与保证.职业教育,1999(S1).

[2]李仁琼.教师主导,精讲多练.辅导员,2011(09).

[3]谢明俊.用图示比较法突破教学难点.江西教育,2000(09).

[4]周军玲.深化与拓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巧用.河南教育,2006(02).

[5]朱家鼎.历史学科问题教学设计.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11).

初中历史教材版本 篇9

一、新版考试大纲和用书与旧版的区别

新版考试大纲和新版考试用书与旧版相比较,部分内容的结构顺序有所调整,并修订了以前版本中的一些错误和过时的内容,增加了部分新的内容。在新版考试用书中,全书的内容不再区分掌握、熟悉和了解,对此,考生应正确对待考试用书中的各部分内容。除此之外,2014版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的内容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1.“1L410000通信与广电工程技术”部分

“1L411010通信网”:此目内容与原书内容相比,变化不大。删除了原“L411014 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内容。

“1L411020光传输系统”:此部分内容变化不大,只新增了“1L411024 PTN特点及应用”内容。

“1L411030微波和卫星传输系统”:此部分内容的正文没有变化,只是修订了1L411033的名称,改成了 “卫星通网络结构和工作特点”,内容没有变化。“1L411040移动通信系统”:此部分内容新增了 “1L411045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特点”一条内容,其他部分内容没有变化。

“1L411050交换系统”“1L411060其他通信网”、“1L411070通信电源系统”、、“1L411080光(电)缆特点及应用”等内容均没有变化。

“1L411090广播电视系统”、“1L411100广播电视中心关键技术”、“1L411110广播电视传输和监测系统”三目广电的内容与前一版本相比较,修订了部分过时和错误的内容。

“1L412010机房设备及天馈线安装要求”、“1L412020传输和交换系统的测试”、“1L412030移动通信系统的测试和优化”、“1L412040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系统调测”、“1L412050电源施工技术”、“1L412060通信线路施工技术”、“1L412070通信管道施工技术”,这7目内容与上一版内容没有大的变化,仅在“1L412021传输系统的测试”中增加了PTN设备测试的内容,其他内容没有变化。

“1L412080广播电视专业工程施工技术”:此目内容与前一版本相比较,卫 星传输工程传输施工技术和有线传输工程传输施工技术的次序作了调整,并修改了旧版考试用书中错误和过时的内容。

2.“1L420000 通信与广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部分

“1L420010通信工程建设程序”:此目正文的内容没有变化,只是删除了案例1L420011-2。

对旧版“1L420020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1L420030通信工程施工准备”的顺序做了调整,并进一步完善了施工准备的内容,按照格式要求调整了内容结构,删除了其中啰嗦和描述不准确的内容,并新增了工作分解和资源配置两条内容。在施工组织设计一目中,删除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结构一条,并完善了设备工程和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内容,删除了与施工准备一目中重复的内容。

“1L420040通信与广电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此部分内容对前一版本中的个别内容作了调整,并补充了顺序作业和平行作业的内容,删除了与施工准备中重复的内容,总体来说,此目内容变化不大。

“1L420050通信与广电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此部分内容修订了前一版本中的一些描述不准确的内容,在“1L420053施工成本预算的编制”中,新增了成本科目设置的内容,并简化了案例1L420053的内容。

“1L420060通信与广电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在此部分内容中,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费”的管理要求,其他内容没有变化。

“1L420070通信与广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此部分内容进一步完善了线路工程的工序顺序,删除了上一版中“11420077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其他内容没有变化。

“1L420080 通信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此部分内容没有变化。

“1L420090通信与广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在此部分内容中,进一步完善了上一版的内容,没有太大调整。

“1L420100通信与广电工程合同管理”和”1L420110通信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与前一版本相比没有变化。

“1L420120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有关管理规定”:此部分内容与前一版本相比变化不大,仅对前一版本中表述欠妥的内容作了修订。

“1L420130通信工程建设市场管理”:在此部分内容中,删除了上一版中“1L420131熟悉通信工程建设市场管理”的内容,并按照新的文件要求完善了“1L420131通信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内容。

“1L420140通信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1L420150通信工程质量监督” 和 “1L420160通信工程建设监理”,三部分内容没有变化。

3.“1L430000通信与广电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部分

“1L431010通信设施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1L431020通信建设工程有关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中与当事人有关的内容,两部分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标明了各部分内容的出处。

“1L431030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管理规定”:此部分删除了上一版中的“1L431031掌握国家《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中有关工程建设的规定”和“1L431034熟悉广播电视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审规定”两部分内容,并对其余部分的内容按照新的文件作了修订。

“1L431040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和试运行阶段环境保护规定”:在此部分内容中,按照新的国标要求修订了噪声控制要求的内容,其余内容没有变化。

“1L432000通信与广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此节内容注明了各部分内容的出处,补充了部分新的内容,并按照心得规范修订了上一版中的部分过时的内容,调整了广电工程部分的内容顺序,新增了“1L432025广电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要求”内容。

“1L433000 —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工程)注册执业管理规定及相关要求”: 此节内容新增加了一级建造师执业工程的类别介绍,其他内容没有变化。

二、考试用书的复习方法

1.《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与综合科目《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

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关系如何?如何对照学习?

本科目专业技术、专业施工技术、管理实务及强制性标准等内容充分体 现了通信专业的工程特点。工程技术部分介绍了目前常见的工程技术要求; 管理实务强调了通信工程的施工管理要求;法规部分强调了适用于本专业的法规和部分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条文。

本科目与三个综合科目之间关联较多的当属“检验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章,它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的延伸与运用,强调的是运用项目管理和工程经济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解决通信与广电工程中的问题。本章的学习应在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2.如何复习专业技术内容?

在掌握专业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对专业内容进行梳理,理解并掌握各专业的特点,熟悉各专业的原理,必要时可参考有关的资料。

3.如何复习管理实务内容?

在掌握综合科目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经验,掌握本书相关内容,结合相关条目的案例加深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书中的案例第三部分是“分析与答案”,个别案例属于思考过程的内容较多,应试时应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4.如何复习专业法规及相关知识?

对相关条文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强制性标准部分还应结合专业背景学习。

5.学习本书知识的难点是什么?

通信与广电工程专业众多,各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施工特点,施工人员所从事的施工专业又非常有局限性,往往是工作多年仅从事某一专业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这给学习本书知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应该是学习本书的一个重要难点。

6.如何克服对相关专业不了解给学习本书带来的困难?

要想克服相关专业不熟悉的问题,一方而应加强工程实践,找机会参加

相关专业的工程施工,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机会参加到其他专业工程的实践中去,遇到问题也可以翻阅相关书籍,或请本单位的师傅介绍、讲解。

7.本专业案例有什么特点?

本专业案例大部分取材于实际工程中发生过的情况。案例内容涉及通信与广电工程的各个专业,对案例的分析与解答涉及所在条目的内容要求。掌握案例的内容,有助于掌握所在条目的重点要求,对学习、记忆所在条目的内容会有所帮助,对掌握所在条目内容与要求的应用也会有所帮助。

8.本科目考试的难点有哪些?

本科目的难点应属“检验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部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一方面,其参考内容涉及《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二章)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两本书;另一方面,它所涉及的工程专业会比较多,各个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专业的案例都有可能涉及;再一方面,检验的题目可能会涉及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境等各个方面。

9.如何把握本科目的重点?

在《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中,由于“检验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例很大,因此它也应该属于重点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涉及《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的第二章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两部分,其中的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无论在工程管理还是应试方面,都属于重点内容。

10.怎样才能记住考试用书中的重点内容?

上一篇:试讲和说课的区别下一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