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消防车(精选12篇)
超高层消防车 篇1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投资建设高楼大厦的热潮在各地持续升温。建筑物向着高层、大规模、综合性方向发展己成为世界性趋势, 超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国际上对高层建筑的分类在是1972年8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专门讨论确定的, 大致按照高度分为四类。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 (高度到50m) ;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 (高度到75m) ;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 (最高到100m) ;第四类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 (高度100m以上) 。在我国, 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1]。
由于超高层建筑物层数多、空间大, 且多是融办公、商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 公众人员密集, 一旦发生火灾, 情况错综复杂, 扑救难度大, 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因此, 其消防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主要表现为:功能复杂, 起火因素多;火势蔓延快;火势蔓延途径多、危害大;疏散人员多、路径长等[2~3]。消防探测与报警系统用于尽早探测初期火灾并发出报警[4],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例如疏散人员、呼叫消防队、操作防排烟设备、启动灭火系统等) , 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 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2 消防探测报警技术发展现状
火灾探测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在火灾发生的早期, 准确地判断火警、预报火警, 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自18世纪末, 人们就开始了火灾探测方面的研究工作。1890年, 英国利用金属受热膨胀原理发明了感温火灾探测器, 并且作为一种主要的火灾探测报警器件在一些场所应用。20世纪中期, 瑞士研发出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 人类首次实现了对阴燃火灾的早期探测报警。20世纪70年代, 我国第一个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问世;80年代末,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结构开始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 从多线制系统连接过渡到了总线制数据传输, 进而逐步完善和成熟起来。90年代中后期, 单片机技术的日臻完善及低成本化, 使火灾探测器具有了火灾判断算法程序, 并使系统数字通讯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 初步形成了智能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入21世纪,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与信息技术等在火灾自动报警技术领域广泛应用, 火灾探测与自动报警技术、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技术、建筑消防设施远程监控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逐步形成了以火灾自动探测与报警为基本内容、以计算机协调控制和管理各类消防设备为基本手段、具有较强火灾识别能力的智能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8]。
3 现有的火灾探测报警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的使用
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遵循“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 立足自防自救, 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 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指出[1], 当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250m时, 建筑设计防火应对特殊的防火措施进行专题研究, 并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超高层建筑一般是包括商业、酒店、办公等多种使用功能的综合体。业主往往从运营管理角度出发, 提出了不同使用功能区域由不同的物业管理公司独立管理的需求。在此前提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控制室的设置应满足运营管理的需要, 其控制形式可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即在不同的功能区域内设置消防分控室和功能相对独立的报警系统;同时为了确保整体功能的完善, 确定某一个消防分控室作为控制中心, 通过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火灾报警系统与其他区域设置的火灾报警系统互联, 构成统一的技术平台, 能够集中显示、监视和记录各类报警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其中, 消防联动系统的设置应根据消防灭火设备的划分情况来确定, 当各类消防灭火设施能够按照不同使用区域分开时, 其相关区域的消防联动系统可设置于各消防分控室内。当不能划分时, 应由消防控制中心统一设置。超高层建筑在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设计人员应掌握易发生火灾的因素及地点、火灾蔓延途径, 了解安全疏散路径、其他消防设施 (如消火栓和灭火器) 布置地点等情况。应熟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知识、有关报警设备的性能、使用条件与使用方法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保护对象的特点, 结合消防总体设计对报警系统的要求, 综合考虑, 确定总体方案。
2) 系统设计应严格执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火灾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以及一些专用建筑的防火规范如《人民防空工程防火设计规范》、《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规定。
3) 在满足系统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应做到“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经济合理”。必须保证系统本身是安全可靠的, 能有效发挥其对超高层建筑的保护作用。系统应便于管理人员控制、操作、维护, 提高系统可靠性。应采用科学设计计算方法及行之有效的技术和设备。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力求简单实用, 节省投资。
4) 设计过程自始至终要和当地消防监督机构密切协商, 从实际出发, 正确、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
4 火灾探测报警与火灾预警技术
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 在火灾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对于火灾防控 (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控) 工作来说, 仅局限于针对火灾发生后进行探测报警的技术手段是不够的, 迫切需要在火灾的孕育期即实现对火灾的预警。火灾预警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探测表征火灾孕育阶段的物理量, 来实现对火灾孕育阶段的报警。它与火灾探测报警的最大区别是在火灾成灾前报警, 以及报警后的处置方式。它是对火灾形成过程中尚未成灾时的探测报警, 能够在成灾前提供几秒、几分甚至几小时的宝贵时间, 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处置, 避免火灾的发生, 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因此, 与火灾预警相对应的有效处置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火灾预警与传统火灾探测报警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火灾探测报警及火灾预警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并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电气火灾原因调查与防范关键技术研究》和《基于物联网的火灾征兆探测与消防设施综合信息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科研项目为平台, 在火灾预警实用技术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5 适用于超高层建筑消防探测报警的新技术
5.1 电气火灾预防技术
电气火灾预防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领域, 尤其是电弧型和过热型电气火灾故障预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一直受到国际上消防和低压电器领域的普遍关注。目前, 许多国家都在组织制订相应标准, 积极开发新型防护产品, 并把它作为当前低压电器防火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国, 供电和电气产品特点的故障模式及特征量的基础研究数据缺乏, 防护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故障早期识别和预警技术与智能型防护产品欠缺, 检验与评价技术指标不健全, 部分种类产品的检验与评价技术不完善, 没有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火灾预防工程应用方法等;因此, 亟需完善我国的电气电弧故障火灾模式和特征量数据, 研制开发适合我国特点的、针对电气电弧火灾、过电流、接触不良等电气火灾的智能型预警产品, 并通过完善产品检验与工程适用性验证, 解决电气火灾预警技术与产品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 有效遏制电气火灾的上升势头。为此, 沈阳消防研究所正在就此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电网波动、电气设备正常电弧和各种故障电弧方面, 通过大量实验, 建立了几十万个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库 (因电弧的重复率低) , 引领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弧型和过热型电气火灾故障预防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在产品检测技术方面, 开发了串联、并联短路实验装置和电弧故障特性模拟发生装置。也在该类产品的检验标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5.2 风管火灾探测技术
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的风管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管道系统, 主要用于将调制后的适宜空气按设计流量高效率地输送和分配, 但在火灾发生的时候, 火灾烟雾、有毒气体和火焰由于空调系统的气流影响, 极有可能沿着风管蔓延, 从而使火势扩大, 引发更大的火灾。因此, 对暖通空调风管系统中火灾的有效探测和报警,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方面, 沈阳消防研究所自主研发出了风管火灾探测器。风管感烟火灾探测的基本原理:风管中的气流由于压差通过采样孔经总压管进入盒体, 在盒体内流过感烟探测单元, 由静压管 (即排气管) 重新排出到风管中。如果气流中有烟雾, 就会触发探测器报警, 并按预设逻辑联动相关设备 (风机、阀等) 动作。由于探测器安装在风管外部, 因而具有使用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 是目前风管火灾探测器的主流产品。
5.3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长期运行效果性能分析定量测试技术
空气中悬浮的粉尘是引发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误报警的一个主要因素。火灾探测器性能受粉尘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火灾探测器用于没有特殊扬尘过程的场所 (如宾馆客房、办公室、实验室、仓储室等) , 在此环境条件下, 主要是低密度浮尘通过扩散、静电吸附在光学探测腔内, 长期累积对火灾探测器的性能造成影响;另一种是火灾探测器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门厅、走廊、车间、古建筑等开敞或半开敞空间场所, 由开放的自然环境 (如开窗) 或者人为扰动 (如清扫、空调造成的空气循环等) , 引发粉尘对火灾探测器产生时间干扰。粉尘在探测器的探测腔中长时间沉积, 会导致探测器工作点发生漂移, 而工作点的漂移则有可能发生漏报警或频繁误报警。沈阳消防研究所依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基于物联网的火灾征兆探测与消防设施综合信息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通过火灾探测典型环境下干扰气溶胶浓度与粒子尺寸分布的数据获取与分析, 建立干扰气溶胶再悬浮试验装置, 结合火灾探测器干扰物长期沉积效果的模拟分析, 研发出点型火灾探测器长期运行效果性能分析与瞬态误报干扰的定量性能测试技术手段。
6 超高层建筑消防探测报警技术发展展望
当前超高层建筑消防探测报警问题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 其消防探测报警不仅仅是对传统的消防探测报警手段进行直接的扩展, 而且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如: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扑救难度大, 需要进一步将火灾防控的关口前移;受消防部门灭火设备性能的限制, 发生火灾时从外部对超高层建筑予以支援的难度较普通建筑大, 对自身消防系统的要求更高;消防设施电气化程度更高, 管理维护更加复杂等。因此, 加强超高层建筑消防探测报警技术的研究, 提高我国超高层建筑消防技术水平,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 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加强超高层建筑中的消防探测报警技术研究。
6.1 加强火灾预警技术研究
为提高超高层建筑火灾的防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必须做到火情或火灾隐患的及早发现, 为遏制火灾的发生发展、人员疏散逃生及火灾的及时扑救争取时间, 实现火灾防控关口前移。为此, 我们应该加强火灾预警技术的研究, 在火灾隐患成灾前, 对可能引发火灾的危险和隐患进行预警并处理。
6.2 加强火灾联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在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工作中存在一系列困难, 如:使用单位较多, 人员集中且流量大;存在大量的竖向通道, 它们会形成巨大的“烟囱”效应, 使得火灾迅速蔓延;疏散距离长, 疏散极度困难;由于建筑高度高, 消防水池和水箱的储水量难以满足高载荷火灾延续时间内的使用等。因此, 超高层建筑火灾联动控制应根据自身消防特点设定, 目前, 我们在此方面的基础理论、实用技术研究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应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加强。
6.3 加强物联网技术在火灾探测报警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各种信息, 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 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 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在超高层建筑中, 一旦建筑消防设施出现故障、瘫痪以及擅自关停, 在火灾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 应加强物联网技术在火灾探测报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技术, 为提高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提供实用的技术手段。
7 结束语
本文通过回顾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发展历程, 阐述超高层建筑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应用现状, 介绍超高层消防探测报警新技术, 展望超高层建筑消防探测报警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应该重点加强火灾预警技术、火灾联动控制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在火灾探测报警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的学术理念。
参考文献
[1]GB 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2]蒋永琨.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5.
[3]曹秀平.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D].东北大学, 2008.
[4]潘刚.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发展趋势[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 1 (2) :29-30.
[5]王军, 马青波, 隋虎林, 赵辉.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3 (12) :8-10.
[6]王殊, 厉剑.高灵敏度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分析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1995 (10) :5-8.
[7]徐恩生, 翁立坚.智能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两大构成要素[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2 (01) :55-57.
[8]潘刚, 马骝.火灾探测传感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4, 23 (01) :66-68.
超高层消防车 篇2
2017年6月14日,英国伦敦一高层公寓发生大火,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令人震惊,教训极为深刻。要预防高层建筑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加强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提升物业服务工作人员组织人员疏散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火灾发生时,物业应当做什么?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应本着“救人第一”的原则,按照以下程序组织人员疏散: 1 启动设施
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要确保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同时拨打“119”报警。广播引导
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利用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最大音量不间断播报火灾发生楼层、火势蔓延情况,引导人员疏散。
组织疏散
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应佩戴防烟面具,携带手电筒、救生绳、湿毛巾等自救和救生设备,按照“着火层—着火层以上—着火层以下”的顺序,通过疏散楼梯、楼顶平台、室外连廊,组织人员疏散。
协助救援
疏散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逐层排查、营救被困人员,清点疏散人数,对一时无法疏散的被困人员,要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安抚,防止盲目跳楼,并积极协助到场消防队员组织营救。
物业应当如何
日常管理消防设施?要自备必要消防器材
物业服务企业应在物业管理办公室,门卫、治安岗亭等场所,集中配备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水枪、消火栓扳手、救生绳、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通讯器材等必要的消防器材装备,以备不时之需。
要确保疏散设施完整好用
火灾事故广播是引导人员疏散的核心设备,在安全疏散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要定期进行检测、维保,确保完整好用,同时强化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等设施管理。要严格落实高层建筑“三禁” 开展防火巡查,严禁楼道存放杂物、严禁楼道停放电动车、严禁管道井堆放杂物,确保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
要加强日常消防宣传
超高层消防车 篇3
关键词:复合式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策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中在城市各个住宅区以及商业区的建筑大都呈现出高层化、大型化以及多元化的特点,这些高层的建筑结构一般较为复杂对于消防设备的提供以及开展都比一般的中低型建筑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于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做好日常的安全管理的检查,本文就对如何提高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表现了提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层建筑出现的火灾具有的特征
(一)火势迅猛,蔓延速度快
一般,高层建筑内的楼道间、各种管道井、电缆井以及排气管竖向的管井一般很多,这些管道会形成“烟囱”效应,如果火灾一旦发生蔓延的速度就会增快;还有一方面,一般超高层的建筑内的装修具有豪华性的特征,而且建筑内的这些装修材料都是可燃或是易燃的装修材料;这些材料在燃烧后就会散发出含有有毒物质的气体。并且火势的蔓延的方向是朝上的,会使建筑顶层的材料起火,火势并会沿着建筑的墙壁蔓延,火势还会随着空气的对流越来越严重,而火势如果烧到了建筑的房顶或是门窗会出现向建筑外蔓延的态势。
(二)对于人员的疏散较为困难
很多的高层建筑如果发生了火灾,高层的人员疏散就显得尤为困难,由此对于人员的救援就显得很困难,因此,人员出现的伤亡就会很严重。一般,人员输送相对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楼层的结构复杂,建筑物高度过大,进行垂直疏散的距离较远,造成了疏散的时间过长;其次是因为建筑内的人员较为集中,进行疏散的设备较少,此为,电梯出现的井拨烟火较强,一般会增大火势,使疏散的难度加大,而且高层的建筑容纳人数很多,救援人员要想在短时期内将人员全部撤出是非常困难的,并且在人员拥挤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踩踏或挤伤事件。
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的设施利用率低
当今,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消防的设施配备也出现了相对不完善的特点,也正因为此为消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因为长期的不适用一些消防设备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损问题,主要的表现是:用于消防的照明故障放生的几率高、防火的闭门器会有一定的损坏问题、而且水枪的水带缺水问题严重,此外,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够灵敏,而且对于损坏的元件不能进行及时的修理和更换,有很多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因为长时间的不用已经被关闭。建筑的自动喷火装置和防烟的系统时常会发生一些故障。对于一些存在时间过长的高层建筑,因为长时间没有得到修建,常常会出现管道破裂的问题,并会随时使消防的水源关闭。
(二)防火的管理人员权责不明确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的过程中,防火的管理人员自身肩负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防火管理人员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对于防火的对象或是防火的场所的管理有一定的责任,对于共同的防火人员要有监管的责任,主要监管的对象是多处的防火对象,以及防火对象内的管理人员,要对这些监管的对象以及管理人员进行有机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使防火管理部门的各项事宜顺利的开展。如果建筑大楼中有1/3的楼层没有进行过消防的演练,就要对其责任人进行问询并实施处理,因为这样违反了消防安全规定,防火管理人员要自愿的参与到制定消防演练以及防护的计划当中,使演练的编排更加的制度化和合理化,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有约17.5%的高层建筑存在共同防火的机制,而且对于现场的统一指挥非常有利。而依然存在大约4.8%的高层建筑这种制度只是流于表面工程,对于共同开展防火的演练以及一些相关的制度实施的不完善,因此,要想使高层建筑中的人员能够更安全的生活和工作,就要不断加强共同防火管理人的制度的建立,还要加强现场统一指挥的责任,不断与消防单位进行合作,对于各自的权责要划分明确,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现场指挥责任。
(三)对于防火管理人员的编制不足
因为高层的建筑楼层一般都很高,并且纵深很长,建筑内的结构相对复杂,消防安全的设备也很多,为日常的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仅仅依靠防火的管理人员进行对设备的维修和检查是很困难的,还有一反面,防火的管理人员具有的防火知识有限,一般都不是专业的、经过考核确定下来的人员,因此最终造成了消防安全设备的管理以及维修保养落实的不及时,为此使高层的建筑和消防设备的功能大大降低。
三、超高层建筑的防火措施
(一)加强建筑消防的建审工作
在开展高层建筑的施工当中,一定要对消防设计的建设和审查提高重视,对于施工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控制,只有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才能在建筑的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并会为以后的高层居住安全提供保障,一般对于消防设计的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建筑的耐火的等级、楼道的疏散空间以及消防设备的审查进行审查,以使消防的设计更加的规范合理。此外,高程的建筑工程一定要严格的参照消防的法律规范的要求进行,在施工中要有公安消防监管机构的验收结果,如果合格了才能进行其他工序的施工。
(二)提高日常的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工作
因为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实际上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管理技术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很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管理工作,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消防管理涉及到的部门主要有:消防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小区物业部门等,并且还需要这些部门的有效配合,要加强对这些部门的干部以及职工消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要加强各个单位有关部门、各单位在日常消防中的协调组织管理;做好对各类工作人员消防责任制的制定和落实工作;有关部门要做好对建筑内消防设施的使用、维护以及保养工作等。因此,对于消防工作的人员来说责任也是很大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消防业务能力及管理能力,可见,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消防管理制度就很难开展一些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所以,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化的消防管理制度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三)强化防火意识,不断提高消防管理水平
一般,消防管理的确立是实现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的标志,要依据法律开展工作,依据法律进行管理,能够使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得以克服,对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的增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可以使消防工作不断加强。此外,对于相关的防火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充分结合消防工作的具体情况,遵循的原则有: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各项消防法规的要求,要能够顺应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消防章程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处理好安全和经营的关系。才能充分的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本文主要对复合式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提高安全消防管理的措施进行了论述,表现了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以及提高消防意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俊刚.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安防科技,2010(10).
[2]刘庆新.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9).
[3]刘鸿艳,尤胜战.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J].武警学院学报,2014,30(4).
[4]张武林.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J].管理学家,2013(16).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要求研究 篇4
2014年11月,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申报的《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要求研究》(编号: 2014XFGG01)项目列入2014年度公安部消防局科研计划。该项目计划通过对“上海中心”等典型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效能及火灾事故危害与火灾风险防范技术策略的研究,确定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演化特点,以及现行消防规范规定的各项火灾防范措施对于250 m以上超高层建筑的有效性,提出针对以“上海中心”为代表的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治技术策略和消防设计要求,为相关规范的制修订提供技术依据,降低超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提高超高层建筑火灾防范技术水平。櫒2014年11月,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申报的《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要求研究》(编号: 2014XFGG01)项目列入2014年度公安部消防局科研计划。该项目计划通过对“上海中心”等典型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效能及火灾事故危害与火灾风险防范技术策略的研究,确定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演化特点,以及现行消防规范规定的各项火灾防范措施对于250 m以上超高层建筑的有效性,提出针对以“上海中心”为代表的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治技术策略和消防设计要求,为相关规范的制修订提供技术依据,降低超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提高超高层建筑火灾防范技术水平。
高层住宅消防物业管理论文 篇5
高层居住建筑疏散、扑救以及灾后处理难度大。
因此,对高层住宅物业消防管理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高层建筑 疏散 扑救
1 火灾危险性特点
高层居住建筑既具有高层建筑火灾蔓延快、疏散时间长、扑救难度大的特点。
1.1 火势以垂直蔓延为主
一旦高层居住建筑发生火灾,烟气极易通过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气井等竖向管井向上蔓延。
采用落地窗、飘窗的居住建筑,缩短了窗间墙、窗槛墙的距离,使火灾更容易突破外窗,沿建筑外立面向上蔓延;出于节能、保温的需要,大量居住建筑使用可燃材料制作的外墙保温材料,加剧了火势蔓延;出于外立面美观的考虑,高层居住建筑在外立面上设置竖向的空调机井,使得火灾蔓延速度加快。
1.2 人员疏散困难
一是特定的疏散对象自救能力差。
空居老人、留守儿童对火灾相应迟钝,自身疏散能力较差,加上恐惧、有毒烟气、照明缺乏而不能快速疏散至安全区域。
二是组织疏散的人员缺乏,聘请物业管理的小区,由于服务重点侧重公共卫生、环境保持等方面,工作时间集中在白天,且楼面管理人员流动快,导致在火灾初期很难有效组织被困居民有序疏散。
未聘请物业管理的小区则更难有效组织居民有序疏散。
三是邻里关系生疏,绝大多数的业主由于工作单位、工作性质、籍贯等不同,且特别注重个人、家庭隐私保护,彼此之间沟通很少,火灾发生后邻里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处置、疏散、救援力量,同时也很难为搜救人员提供有用的人员信息。
四是用于疏散逃生的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低。
用于自然排烟的排烟窗标示不清,正压送风风口打不开、机械排烟口无法正常工作、排烟道堵塞、排烟机电气控制设备故障,应急照明灯具缺损、安全通道锁闭等进一步加剧疏散难度。
五是用于探测火灾的建筑消防设施警报信息传递不畅通。
火灾探测器一般设置在电梯前室、楼梯问等公用部位,由于防盗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即使探测到火灾,由于警报装置设置在公共部位,很难将警报信息发送到每个家庭。
1.3 火灾扑救难度大
首先是防盗型户门破拆困难,由于火灾大都发生在室内,在缺乏机动链锯、无齿锯等特种消防装备的情况下,紧闭的防盗型户门很难打开,这势必导致消防射流难以到达火点。
其次是无序停放的私家车、遍地种植的树木、花草和有意布置的坡地景观、各种路障使得消防车很难接近起火建筑,即使能接近,由于缺乏必要的登高操作面及场地,也严重阻碍特种消防车功能的发挥。
再次消火栓系统灭火设备组件缺损、消防水源缺水、消防供水设施停用等致使居民和消防队员不能使用它们来快速处置火灾。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各责任主体消防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
物业管理单位承担着公共部位的消防设施管理、维护,对于安装在居民家庭内的消防设施(火灾探测器、喷头等)由于工作时间错时、人户困难等原因,很难按时进行有效维护;街道、社区居委会由于缺乏消防专业人员,较少开展防火检查、检查时也很难发现火灾隐患;作为居住小区消防监督管理机构的公安派出所,从职责、警力等方面很难对涉及改变消防设施使用功能的室内装修进行监管。
2.2 消防管理行为不规范
物业管理单位对公共消防设施的管理大都停留在“防盗”的层面。
有的物业管理单位为减少消防设施日常运行开支,随意关停消防设备。
有的物业管理单位为增加服务收入,在消防车道上设置车位并出租给业主使用、将地下室分隔成封闭的隔问出租给业主作仓库等、将避难层、避难间改造为公共娱乐场所等。
2.3 业王消防安全意识及维权意识低
由于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许多业主使用大量可燃材料进行室内装修,装修过程中,普遍存在电气线路及设备安装不规范;私自改装燃气管线及设备等不安全行为;随意拆除、封堵、遮蔽消防设施。
大部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诉求停留在环境卫生打扫、公共照明保障、电梯服务、绿化养护等方面,而对消防设施的管理很少关注,不关心自身消防安全方面的权益。
2.4 物业管理单位消防服务质量监管存在盲区
服务质量的好坏,居民关注的重点集中在环境卫生是否脏乱差、失窃事件是否高发、治安事件是否频发等方面,基本不关注消防设施是否完好。
作为监管单位的公安派出所也主要从治安、防盗等方面考量物业管理单位管理水平。
2.5 消防物业收费困难
按照《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缴纳专项维修资金的居住小区,如遇到消防设施的`大修、中修和更新、改造,其费用可通过专项维修资金予以列支,而一些未设立专项维修资金的物业,其共用消防设施、器材维修经费就难以落实。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把好消防行政许可源头关
一些高层建筑未经消防设计、审核许可投入施工,存在很多先天隐患,开发商违法卖给业主,让业主承担整改火灾隐患的法律后果。
因此,必须要加大建筑工程消防许可的查处力度,杜绝未经消防审核、验收的工程擅自投入使用。
并日常监督管理中要严格将竖井、管道、屋面等隐蔽工程中的可燃物进行清理,严密封堵竖井、管道等纵向的部位,堵塞火灾蔓延的渠道。
3.2 规范物业管理单位消防管理行为
物业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准入、等级评比时应增加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要求和人员数量要求,明确物业服务单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应承担的责任: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对共用消防设施、器材、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进行维护管理。
3.3 加强消防监督管理
公安派出所对物业服务单位履行消防管理的职责应加强监督。
依法定期督促物业服务单位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对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小区,在房产交付时,督促房产开发商、物业服务单位向业主发放装修消防安全须知;帮助居民成立多种形式的互助组织,帮助制定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社区居民开展逃生自救演练等。
3.4 通过立法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护、改造费用
在地方性法规、规章中明确建筑消防设施正常运行、维护以及因中修、大修、改造、更新等经费的收取、管理、使用、审计,做到高层居住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改造经费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 周广连,梁云红.建筑消防设施[M].江苏教育出版社,.
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研究 篇6
摘要: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更为复杂,具有空间跨度大、功能复杂特点,这样就决定了其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后果影响严重。基于此在工程建设时,就需要重点做好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和施工,确保其基础功能可以有效发挥,提高建筑工程消防可靠性能。本文就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施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给水;消防施工
高层民用建筑工程由于火灾蔓延迅速,扑救难度大火灾隐患多,事故后严重等原因,因而有较大的危险性,必须设置有效的灭火系统。水作为火灾扑救过程中的主要灭火剂,其供应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灭火成效,而消防给水是灭火系统的心脏,只有心脏安全可靠水灭火系统才能可靠。因此为提高建筑工程运营安全性,需要重点做好消防系统研究,必须设置性能良好的消防给水设施。在对消防给水系统施工前,应分析系统施工要点,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一、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分析
1.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是城镇、居住区、建构筑物最基本的消防设置,其主要作用是供给室内外消防设备用水的水源。消防用水可由城市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利用天然水源时,其保证率不应小于97%,且应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
2.室内消防系统
消防栓系统是消防队员和建筑物内人员进行灭火的重要消防设施,与其他自动灭火系统相比,虽然它不能自动进行灭火,但是系统设计简单,且施工成本低,仍然是高层建筑灭火系统中承担主要任务,是高层民用建筑最基本的灭火设备。系统组成主要由消防泵房、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设备以及报警控制设备等。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极系统在高层建筑消防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在发生火灾后,系统检测到火灾信号后自动喷水灭火,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在火灾扑救前期具有重要意义。系统主要包括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此种灭火系统实施效率高,适合应用于人员集中、疏散困难且自主逃生困难的高层建筑工程。
二、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施工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
1.消防给水管网问题
1.1管网试压冲洗严密性试验
消防给水管网施工完成后,未按照专业规范要求进行强度试验.冲洗和严密性试验,便直接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并不能保证施工质量。对于消防给水管道,在施工完成后首先需要进行强度试验,对系统管网的整体结构,所有接口管道支吊架基础支墩等进行超负荷试验。压力管道水压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严格按照《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12.4.2执行。管网冲洗应在试压合格后分段进行冲洗顺序应先室外,后室内;先地下后地上:室内部分的冲洗应按给水干管,水平管和立管的顺序进行。强度试验和冲洗宜用生活用水,不得采用海水或有腐蚀性的水。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稳压24h应无泄漏为合格。在管网施工完好进行上述试验操作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顺序进行,否则达不到所要求的效果。
1.2管材质量
所选管材是否合格也是影响消防给水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部分工程选用塑料消防管施工,或者是选择塑料给水管与消防给水管连接,如果建筑工程内发生火灾,塑料管道受热后强度会下降,很容易被损坏产生泄漏,进而不能满足消防系统给水压力与流量需求,达不到消防用水要求。因此在施工前,需要结合工程建设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给水管道,保证所选管材受火灾影响小,提高消防给水系统性能,一般室内消防管道使用镀锌钢管或无缝钢管。
2.消防给水系统水锤问题
高层建筑工程消防給水系统在运行时,受水压迭加影响管道内会出现水锤现象,水流在消防管道内流动速度快,存在较大的惯性,如果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泵或者关阀,管道内水流动能发生巨大变化,便会导致管道内部压力发生大幅度波动。通过分析可以确定,给水管水流速度、管材与管道长度均是影响水锤问题的主要因素,导致管道破裂,降低系统给水效果。为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可以采取如下措施:A;在管道上安装压力安全阀,在压力一定情况下,可以自动打开放水对管道内压力进行调节。B;在消防水泵出水管上安装水锤消除器。C;适当缩短管线长度,不但可以缩短水流传播周期,同时也可以提高管道刚性。在消防施工时必须考虑水锤的影响,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3.消防栓压力分布不当
部分高层建筑工程,内部空间面积大,且结构设计复杂程度高,在进行消防栓设计施工时,忽略了各不利因素对消火栓水压的啊哟球。另外,采取暗敷施工技术,将消防栓箱洞口设置在将墙砖内,上部未设置过梁,在受到荷载作用时,会导致箱体变形,而影响箱门的正常启闭。对于消防栓的施工,部分施工人员技术实施规范性差,随意更改消防栓箱底预留孔位置,使得栓口出水方向与消防栓墙面夹角变动,不能维持90°,造成水带弯折影响出水量。为提高其消防性能,在施工时要保证最不利点消防栓水压要求外,还应考虑次不利点消防栓水压要求,提高消防给水系统运行可靠性。另外,在对消防栓箱进行安装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严禁随意更改预留孔洞位置,保证预留孔位置与栓口位置合适。且消防栓箱顶要设置过梁,减少荷载的影响。
结束语
消防给水系统是保证高层建筑工程后期运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建筑发生火灾后,能够有效进行扑救,需要重点分析给水系统施工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发生原因,选择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提高系统施工综合效果,充分保证消防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韩秀玲.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探讨[J].煤,2010,03:63-65.
[2] 孟冬花.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应用技术[D].郑州大学,2012.
上接第435页
四、水力平衡调试实例
以下是一栋住宅小区供暖系统的水力平衡调试实例。总计30层,1-17层为低区供暖,18-30层为高区供暖。以下以高区供暖水力平衡调试为例,高区共有八个立管,立管编号为I、Ⅱ、Ⅲ、IV、Ⅴ、Ⅵ、Ⅶ、Ⅷ。高区主立管上水力平衡阀编号为G1~G8。立管I从18到30层的水力平衡阀分别V18,V19,V20……V30。调试步骤如下:(1)对比图1中的并联阀组V1~V3对V18~V30进行水力平衡调节。(2)根据步骤(1)的高区,对其余的立管Ⅱ、Ⅲ、IV……Ⅷ上的并联阀组分别进行调节,以使每个垂直管道平行阀水力平衡阀的流量系数相等。(3)对立管水力平衡调节阀组G1~G8进行调节,使G1~G8流量系数相等。(4)调节系统主阀,使其实际的流量等于设计流量。此时,对高区其余立管阀组进行调节。(5)检查调试结果:a.对立管阀组平行阀水力平衡调节。b.对立管阀组进行水力平衡调节的校验。
五、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暖通空调水系统中,水力平衡阀正确的安装和系统的正确校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水力特性,使系统接近或达到水力平衡,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同时节约能源,使系统经济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潘亚长.浅谈暖通空调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J].工程技术,2009(04)
超高层生活及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篇7
案例:广州洲头咀住宅项目中的A5~A7栋。含3栋超高层住宅建筑,1栋超高层办公楼,1栋高层酒店及一栋多层幼儿园,并含中央地下车库共地下三层。其中地上最高栋为A5~A7栋,A5~A7栋为塔式住宅共A5、A6、A7、三个单元。A5栋地上51层,总建筑高度166.85米;A6栋地上45层,总建筑高度147.95米;A7栋地上39层,总建筑高度129.5米。A5~A7栋1~3层为商业,4层为架空层,5层以上为住宅,其中30层为避难层(楼层标高97.55m)。
1.给水系统
水源由市政管网提供,引入管为两条DN200,市政水压约0.30MPa。
1.1系统选择
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5-2003 (2009版)第3.3.3.1条:“应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和(或)水量不足时,应根据卫生、安全经济节能的原则选用贮水调节和加压供水方案。”及第3.3.6条:“建筑高度超过100的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当地供水部门对用水性质不同的收费分类。
该项目其1~3层为商业,属于商业用水;5层以上为住宅,属于居民用水,故生活给水系统应分设。考虑市政引入管为两条DN200,市政水压约0.30MPa。能满足地上4层用水水量及压力要求,故1~4层采用市政直接供水。
重力供水最安全可靠,但是卫生、节能上较变频供水差。5~51层综合水压、建筑物情况等原因采用变频加水箱重力联合供水。
1.2分区
1.2.1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5-2003 (2009版)第3.3.3.1条规定:“卫生间器具给水配件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60MPa。”假定本项目最不利层户内支管压力0.15MPa考虑,系统分区高差宜小于45米。本项目层高约为3米,即一个分区的最大层数不宜大于15层。
1.2.2考虑总建筑高度达166.85米,如直接由地下室生活泵房由变频供水,水泵扬程较高,设别不普遍,且设备、管材、阀门耐压等级高,系统安全性低。故100米以上区域考虑采用串联加压供水。超高层中避难层是作为转输水泵房较合适的场地。本项目住宅项目规范考虑对防噪、防震的措施,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5-2003 (2009版)3.8.11条:“民用建筑物内设置的生活水泵房不应毗邻居住用房或其上层或下层。”故本项目转输水泵房设于A7栋屋顶(楼层标高134.7m)。
1.2.3本项目分区情况:1~4层为Ⅰ区;2~11层为Ⅱ区;12~20层为Ⅲ区;21~29层的为Ⅳ区;31~35层为Ⅴ-A区,36~51层为Ⅴ-B区。Ⅰ区由市政直接供给,Ⅱ~Ⅳ区均由设于地下三层生活泵房变频泵组加压供水。Ⅴ-A、Ⅴ-B区由地下三层生活水泵房生活给水转输泵组输送至A7栋屋顶(楼层标高134.7m处)转输水箱内再重力或变频泵组加压供水,其中Ⅴ-A区(楼层标高为100.7m~113.3m)为重力供水区。Ⅴ-B区经转输后再变频供水。
1.2.4给水系统各层支管的水压超过0.25MPa,均设支管减压阀。
2. 室内消火栓系统
国内未对消防水泵的扬程上限做规定,参考美国NFPA14-2007中规定:“系统任何一点的压力在任何时间都不能超过2.41MPa。”而咨询国内水泵生产厂家,民用消防水泵扬程多小于2.0MPa。
2.1 系统
本项目消防水泵房设于地下3层,至A5栋屋顶约180米,如采用地下三层消防水泵直接供水,水泵扬程及管材层压要求均稍超上限。考虑安全性,并以A7栋高度为界限,40层以下楼层采用地下三层消防水泵直接供水。40层及以上楼层采用地下三层消防水泵加中间接力消防泵串联供水。
此外,参考广州某超高层案例,600立方消防水池设于屋顶,室内消防系统采用重力供水,最高局部几层采用临时高压供水。笔者认为此系统安全性较高,是解决超高层消防系统安全问题的一个值得参考借鉴方法。本项目受建筑外形及结构条件限制,故未能采用。
2.2 分区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版)第7.4.6.5条规定:“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当大于1.00MPa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本项目以此为根据把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分三个区,-3层至14层为Ⅰ区;15层~39层为Ⅱ区;40层~屋顶层为Ⅲ区。Ⅰ、Ⅱ区消火栓系统的加压泵从-3层消防水池吸水,采用高低扬程组合消防泵加压直接供各消火栓。Ⅰ区供水压力为1.00Mpa,Ⅱ区消火栓泵供水压力为1.80Mpa。Ⅲ区消火栓系统由转输泵从-3层消防水池吸水,供到30层消防转输水箱,再经消防接力加压泵供到消火栓环网,供水压力为1.07Mpa。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版)第7.6.1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建筑高度超高100m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除游泳池、溜冰场、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卫生间、不设集中空调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的住宅户内用房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项目4层以上均为住宅,且不设中央空调,户内建议设喷淋系统,户内无条件设喷淋系统则户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3.1 系统
系统设置根据、原则同室内消火栓系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自动喷洒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2005版)第10.4.2条规定:“当水泵结合器的供水能力不能满足最不力点处作用面积的流量和压力要求时,应采取增压设施。”条文解释为“根据某省市消防局的经验,规定在当地消防车供水能力的极限部位,设置接力供水设施。”故本项目于30层避难层(楼层标高97.55m)设有喷淋系统水泵结合器接力水泵。
3.2 分区
以《自动喷洒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2005版)第8.0.1:“配水管道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M P”;第6.2.3条规定:“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应符合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不宜超过800只”;第6.2.3条规定:“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与最低位置喷头,其高程差不宜大于50m”。三条规定为原则,并考虑避难层设备间水力报警阀的位置划分,该项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竖向共分五个区:地下3层至地下1层为Ⅰ区;1层至14层为Ⅱ区;15层~29层为Ⅲ区;30层~39层屋顶层为Ⅳ区;40层~51层屋顶层为Ⅴ区。Ⅰ~Ⅳ区喷淋的加压泵从地下三层消防水池吸水,采用高低扬程组合消防泵加压直接供各报警阀。Ⅰ~Ⅱ区供水压力为1.00Mpa,Ⅲ~Ⅳ区供水压力为1.75Mpa。Ⅴ区消火栓系统由转输泵从-3层消防水池吸水,供到30层消防转输水箱,再经消防接力加压泵供到报警阀,供水压力为1.00Mpa。
4. 结语
超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方式分析 篇8
一、超高层建筑消防的给水方式
超高层建筑通常的消防给水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串联加压给水方式
串联加压的给水方式的做法是在地下室设置相关设施, 比如说消防水池以及传输泵。在不考虑火灾发生时可以进行补充水分的情况, 地下消防水池一般情况下需要储存足够一次消防用水的用水量。一般情况下传输水箱要储存15分钟到3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 而且有效的容积不能小于60m3。消防给水的时候可以把建筑分为两个区, 一方面是低区的重力供水区, 另一方面是高区的加压供水区。屋顶的消防水箱则负责提供高区火灾的初期消防用水。现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以消防栓系统为例。在低区发生火灾的时候, 使用着火楼层的消防栓来灭火, 这个系统由中间层传输水箱重力供水, 同时由地下室消防传输水泵网中间传输水箱供水。当高区发生火灾的时候, 利用着火楼层消防栓来灭火, 初期由高位消防水箱供水, 而且由启动中间层消防泵往高区消防栓官网供水, 同时联通地下水泵往中间水箱供水。
2一次加压减压 (减压阀) 给水方式
这种供水方式就有很高的水泵水压的要求, 因为只有达到了供水的压力才能满足整个建筑的供水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消防给水, 在灾难来临之时或者是之前进行相关的措施, 而且在给建筑进行分区的时候, 每一个区域都是由给水主管通过设置不同的减压值来控制减压阀给水。在屋顶的设置上, 消防水箱还是和原来一样, 还是同样提供火灾初级阶段, 也就是初期的消防用水。
3高位水箱重力给水方式
这种给水方式要求有很大的水池和很强有力的消防泵。一是因为消防水池要大, 要满足一次消防的总的用水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消防的及时和准确, 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有效容积要在500m3以上。整栋楼的消防给水系统也是分了几个区, 供水方式也有明显的不同。因为考虑到异常火灾的特殊用水情况, 即用水量远远超过预计的水量, 需要消防车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来提供消防用水, 因此要设置中间传输水管以及传输泵。
在真正的工程中, 很多高层建筑设计了多重的保障, 有的设置了消防的地下水池还有消防泵等等。就是考虑到火灾发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以这种方式实现万无一失。通过消防泵传输到中间水箱, 在由传输泵为屋顶的消防水池供水, 提供了很多保障。
二、分析给水方式的特点
1串联加压给水方式
串联加压给水方式采用的是常规的水泵, 消防地下水池、消防传输泵以及由中间传输水箱供水低区自喷系统报警阀门前的供水管道与消防栓系统的管道公用, 因此整个消防系统管道比较少。高区两个系统的管道独立设置, 而且分别由屋顶稳压设备进行稳压。
2一次加压减压 (减压阀) 给水方式
对于一次加压减压 (减压阀) 给水方式而言, 需要很多特别的设备来保证给水方式的顺利正常实施, 因为需要很多特别的阀门和管道, 进行自喷系统和消火栓系统的主供水泵和管道都是独立的。这样能更好的实现给水工作。效率也更高一些。
3高位水箱重力给水方式
高位水箱重力给水方式, 除了最高几层的消火栓系统和自喷系统分别由屋顶的加压稳压设备供水外, 其他的楼层的两个系统的管道和水泵都是共用的。比如说主供水管道、消防加压泵、中间传输水箱、消防传输泵、减压水箱等。
4注意事项
消防系统的作用时间可以说是不同的, 需要注意的就是要进行分区域消防给水, 彼此配合, 相互协调, 做到全方位高效率。而且应该能在自喷系统失去作用的时候及时自动停止供水。每一个环节的接合器都要有相应的水箱和接力泵。室内的消火栓系统需要在消防车的供水范围内给水, 而且要设置消防泵的接合器。接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总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失误。
三、三种消防给水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串联加压给水方式是“高规”推荐的消防给水方式, 是一种较常用的针对于超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水方式。低区水压稳定, 发生火灾可以直接由地下消防水泵往传输水箱补水。在发生火灾的时候, 可以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往低区的消防系统直接供水。这样的效率很高, 而且对于高区而言, 火灾初期由屋顶的水箱直接供水, 然后中间层启动, 加压供水。串联加压的给水方式的每个区的供水压力都不高, 可以采用最常规的水泵、管道以及阀门。系统相对比较安全, 占用上部的使用面积也比较少, 所以经济效益更高。
一次加压减压 (减压阀) 给水方式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 被人们称为是经济性最高的一种给水方式, 但是这种给水方式需要比较耐高压的管道和阀门。适合用于中间不设置避难层的超高层建筑。这种给水方式可以说是占用较多中间设备层的面积, 增加了很大的重量, 给整个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但是优点就是给水系统的可靠性最高。在消防方面可靠性是一个很好的标准。我们做消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有一个保证。
结语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消防给水的方式不是绝对的, 更不是唯一的, 通过我们的经验和研究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建筑采用不同的给水方式, 总之, 我们消防给水的目的是为了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及时的采取措施,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相信通过我们一些人的努力后, 我们会研究出更好的消防给水方式, 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消息。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05.
某超高层高大中庭的消防安全设计 篇9
1中庭建筑特点
研究的中庭位于超高层建筑内,该建筑集办公、高档酒店、商业及地下车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建筑,建筑总体建筑效果,如图1所示。项目的上部为酒店,在酒店中部设有一大型中庭。中庭总高约81m,跨越16个楼层,中庭底部为酒店的入口大堂,顶部楼层为一向中庭开敞的休息平台。中庭顶部为一弧形天光板,用以反射外部光线至中庭。
图2~图5为中庭剖面及各典型楼层的平面示意图。在中庭的底部楼层,如果沿中庭设置卷帘,会导致有人被圈在卷帘内部的区域无法逃生,且当中庭底层着火时,很高的中庭空间可以提供烟气蓄积的功能,减缓烟气在底部聚集的程度,为底部楼层提供更好的疏散条件。因此, 中庭底部楼层与中庭之间不采取防火分隔。
在酒店的各客房楼层,由于中庭的边界为弧线型,且层层缩进,逐层下卷帘并不理想,且过多的卷帘分隔,其可靠性会降低。因此,根据规范的规定,对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等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中庭每层回廊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即沿酒店客房及核心筒与酒店中庭的分隔墙,将楼层分成两个防火分区,一是酒店功能区,二是回廊及中庭区。由于酒店客房的人员逃生需经过中庭区的回廊,将通过火灾风险分析及控制以实现中庭的环境适合于人员逃生。
中庭的顶部楼层为一个对中庭开敞的休息平台,其上部为顶部反光板,无法设置防火卷帘。因此,顶部楼层也设计为对中庭开敞,在反光板上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并通过加强排烟保证顶部楼层的人员疏散安全。
2规范适用性分析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 区允许的 最大建筑 面积不应 超过2 000 m2。酒店中庭综合考虑其建筑特点及烟气的流动性等因素,将中庭底部、客房回廊及中庭顶部楼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该防火分区面积超出规范要求。该空间属于高大空间,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对其进行全尺寸数值模拟,以验证酒店中庭消防安全设计的可靠性。
3中庭消防安全设计
3.1烟气控制策略
对中庭采取机械排烟和机械补风的烟气控制策略。 由于中庭底部楼层为酒店入口大堂,其火灾风险相对较高,为了尽量避免底部楼层发生火灾时对上部楼层造成影响,在底部楼层上方沿中庭周边设置1.5m高挡烟垂壁,将中庭划分为两个防烟分区:底部楼层分区和中庭防烟分区。沿中庭高度布置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分为三套: 在中庭底部楼层的楼板下方均匀布置4个排烟口,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为3.6m3/s;在酒店客房楼层,每层的走廊处设两个排烟口,兼作酒店回廊的排烟及中庭的排烟, 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为1.5m3/s;在顶层,设4个排烟口均匀分布于反光板,每个排烟口排烟量为7.5m3/s。三套排烟系统的总排烟量为83.23m3/s,符合规范要求的4次/h换气的要求。在中庭底部楼层上方的机电层绕中庭的房间隔墙侧壁上均匀设置4个机械补风口,补风量不低于50%排烟量。
图6为中庭烟气控制策略示意图。
3.2自动灭火系统
该酒店中庭位于距离地面超过200m的高空中,一旦发生火灾,很难依赖外部救援,必须加强其内部消防自救系统。为此,对该酒店中庭设计了全方位的消防灭火保护系统,如图7所示。
由于中庭下方的空间高度超过12m,在机电层面向中庭的一侧沿中庭4个角布置了4个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基本设计参数为:标准喷水流量5L/s, 标准喷水强度2.5L/(min·m2),喷头安装高度距离地面不超过20m,标准工作压力0.6 MPa,单个保护 半径20m。中庭的正中间部位能同时被4组水炮覆盖。每个灭火装置均设电磁阀及独立探测器 ,每个探测器控制1个喷头。消防用水量可保证4个水炮同时开启1h。
其他非中庭区域,包括中庭底层位于楼板下方的区域以及上部酒店的客房、走廊和顶部休息平台,均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中,净空高度 <8m的场所按中危II级考虑,设计喷水 强度8L/(min·m2),作用面积160m2;净空高度8~12m的中庭按高大净空中危险级考虑,设计喷水强度6L/(min·m2),作用面积260m2。
3.3其他消防安全系统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均按规范要求设置, 所有出口指示灯、安全疏散指示灯和用于安全疏散的应急照明灯具均采用分布式集中控制型供电方式,其蓄电池的持续供电时间不少于120min。在中庭底部楼层以及各客房楼层回 廊按规范 的要求设 置了智能 感烟探测 器,可以实现正常的感烟探测及报警的功能。在中庭区域设置了双鉴红外探测器以及早期吸入式火灾探测器, 其中双鉴红外探测器设置于中庭靠下的位置,早期吸入式火灾探测器设置在顶部反光板上。在酒店客房的回廊层同样布置了智能感烟探测器,在酒店客房层发生火灾时,可以实现正常的感烟探测及报警的功能。
4中庭火灾数值模拟分析
数值模拟针对中庭以及与中庭连通的酒店相关功能部分,分析该区域在不同的火灾场景下的烟气蔓延情况, 论证中庭机械排烟策略的有效性及人员疏散的安全性。
4.1火灾场景设计
在消防安全设计中,通常利用火灾场景来说明建筑内潜在的火灾过程和火灾危险。由于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规模及火源的类型有无限多个,设计火灾场景应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特性选择“可信的最不利情况”,即同时考虑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在针对酒店中庭区域进行火灾场景设计时,综合考虑了区域的使用功能、发生火灾位置、发生几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因素。
(1)火灾场景1———中庭底部火灾。假设酒店中庭底部中间发生火灾,在此高大空间区域内无法设置喷淋系统,按无喷淋中庭火灾设计。考虑到酒店大堂特殊节日时的火灾危险性增加,采取5 MW的圣诞树火灾规模,火灾烟气直接向中庭上部蔓延,形成轴对称型烟羽流。
(2)火灾场景2———中庭底部火灾。酒店中庭底部楼板下方发生火灾时,火灾烟气将在楼板下方蔓延。按喷淋控制设计火灾规模大小,火灾类型为t2火。计算得到喷头响应时间为141s,对应的热释放率为2.3MW,考虑喷头启动的延迟等因素,保守地考虑设计火灾规模为3.5 MW。
(3)火灾场景3———中庭顶部火灾。酒店中庭顶部楼层为一公共休息平台,在此区域会有沙发类的火灾荷载, 按喷淋控制设计火灾规模大小,火灾类型为t2火。计算得到喷头响应时间为135s,对应的热释放率为2.1MW。 在计算得到的响应 时间之外 考虑喷头 启动的延 迟等因素,保守地考虑设计火灾规模为3.2 MW。
(4)火灾场景4———中庭回廊火灾。在酒店客房走廊区域会有垃圾桶之类的火灾荷载,按喷淋控制设计火灾规模大小,火灾类型为t2火。计算得到喷头响应时间为68s,对应的热释放率为0.6 MW。在计算得到的响应时间之外考虑喷头启动的延迟等因素,保守地考虑设计火灾规模为0.9 MW。
酒店中庭不同火灾场景位置,如图8所示。
4.2火灾场景模拟结果分析
4.2.1火灾场景1模拟结果
酒店中庭底部中间5 MW无喷淋控制火灾场景模拟结果显示,火灾发生时,烟气直接向中庭上部区域蔓延, 形成轴对称烟羽流。机械排烟系统和机械补风系统在火灾发生后150s时启动,烟气开始排出室外。随着燃烧持续,烟气层开始沉降。在模拟的30 min时间内,烟气层始终在中庭底部楼板上方2.6m高度以上。
在模拟的30min时间内,除火源羽 流区域外,清晰层温度不超过60 ℃,能见度保持在10m范围内,均在人体耐受极限内。因此,酒店中庭机械排烟系统设计方案能够保证酒店中庭底部中间5 MW无喷淋控制火灾时可提供不小于30min的人体耐受时间,这段时间内人员可以安全疏 散 。在模拟的12min时间内 ,烟气层不 会对各客房层的走廊及顶层休息平台的疏散造成影响,在此时间内人员可以安全疏散
4.2.2火灾场景2模拟结果
酒店中庭底部楼板下方3.5 MW喷淋控制火灾场景模拟结果显示,火灾发生时,烟气到达上方天花板后向四周扩散,在中庭下方1.5m挡烟垂壁的作用下,烟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蔓延到中庭。机械排烟系统和机械补风系统在火灾发生后141s时启动,烟气开始 排出室外。随着燃烧持续,烟气层开 始沉降,在模拟的30 min时间内,烟气层始终在2.6m高度以上。
在模拟30min时间内,除火源羽流区域及火源附近的墙体区域外,清晰层温度不超过60 ℃,能见度保持在10m范围内,均在人体耐受极限内。因此,酒店中庭 机械排烟系统设计方案能够保证在楼板下方3.5 MW喷淋控制火灾时可提供不小于30min的人体耐受时间,这段时间内人员可以安全疏散。在模拟的30min时间内,烟气层不会对各客房层的走廊及顶层休息平台的疏散造成影响,在此时间内酒店各层人员可以安全疏散。
4.2.3火灾场景3模拟结果
酒店中庭火灾场景3模拟位于中庭顶部酒店休息平台发生火灾,烟气到达上方圆弧形天花板后向四周扩散。 机械排烟系统和机械补风系统在火灾发生后135s时启动,烟气开始排出室外。随着燃烧的持续,烟气层开始沉降,在模拟的30min时间内,该楼层的能见度维持在10 m以上,只有火源及顶棚下方附近区域的能见度在8 m左右,对人员安全疏散不会造成影响。对于酒店休息平台楼板上方2.4 m位置处的 温度,在整个模 拟时间30 min内,除火源区域超过了60 ℃ 外,其他区域基本 都低于60 ℃,在人体的可接受范围内。因此,排烟系统依然可以提供30min的人体可耐受时间,在此时间内人员可以安全疏散。
4.2.4火灾场景4模拟结果
酒店中庭火灾场景4模拟位于酒店客房走廊处发生火灾,烟气到达上方楼板后向四周及中庭扩散,并通过中庭扩散到相邻上方楼层。机械排烟系统和机械补风系统在火灾发生后68s时启动,烟气开始排出室外。在模拟的10min时间内,客房层在清晰层高度处的能见度可以维持在5m以上,只有火源附近区域的能见度在5m以下,整个清晰层高度处的温度除火源区域附近外都低于60 ℃,对人员安全疏散不会造成影响。
4.3火灾模拟结果总结
根据以上火灾场景模拟结果,酒店中庭在各设计火灾场景下可提供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总结汇总, 如表1所示。
5中庭人员疏散模拟
采用计算机模拟软件STEPS模拟中庭区域人员疏散过程。分析的范围包括所有其疏散路径可能受到大中庭烟气影响的楼层及人员,包括中庭跨越的各楼层区域。 疏散目的地为本楼层楼梯间,当人员进入楼梯间即视为已到达安全区域。酒店中庭各典型层人员全部疏散至楼梯间的疏散时间汇总,如表2所示。
6结论
对超高层建筑中位于高空的大型中庭进行了综合消防安全分析和设计,考虑到超高层建筑需要主要依靠消防自救的特点,重点设计了火灾探测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烟气控制系统。考虑到中庭可能发生的典型火灾风险,进行了烟气模拟和人员疏散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可以分别得到酒店中庭的ASET和RSET,二者的对比如表3所示。
超高层城市综合体消防系统设计 篇10
本工程由A、B、C、D四个区块组成, 总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A区, 酒店式公寓, 53层, 建筑高度237.60米。B区, 商业, 5层, 建筑高度26.40米。C区, 办公、商业, 23层, 建筑高度99.10米。D区, 商业, 10层, 建筑高度50.10米。四区块地下室连为一体, 共三层, 由精品商业、大型超市、餐饮、停车、设备等区域组成。
2 消防系统
2.1 系统定案
本工程建筑面积小于50万平方米, 按1次火灾设计消防系统。A区建筑高度超过200米, 选择消防安全性高于临时高压系统的重力水箱消防给水系统。从技术角度讲, 本工程地下室为一整体, 消防管网环环相扣, 整个区域可采用一套重力水箱消防给水系统。但由于业主明确该项目分期建设, A区塔楼建设滞后于BCD区, 意味着BCD区投入使用时, A区仍在建。因此, BCD区必须设计可相对独立运行的消防系统。由于BCD区均为建筑高度100米以下的高层, 在此范围内, 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是成熟可靠的。综合以上原因, 最终设计方案为, ABCD区共用消防水池;泵组及管网独立设计;A区采用重力水箱消防给水系统;B, C, D区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2.2 消防用水标准、一次消防用水量
基地一次消防用水量按照同时使用的消防系统最大用水量之和计算, 消防用水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见表1。
本工程消防水源为市政自来水。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 室内消防用水由建筑内部消防水池供给。消防水池设在B区-3F, 计算消防用水量为1087.2T, 设计消防贮水量为1100T, 另消防水池还贮存空调补水量350T, 水池总贮水量为1450T。
2.3 室外消火栓系统
2.3.1 水源
基地西侧现有DN600的市政供水管, 南侧现有DN600的市政供水管, 市政水压0.25MPa, 市政管网为环网, 满足两路进水条件。因此:基地室外消防采用低压消防系统, 消防水源为市政自来水。
2.3.2 管网
基地内消防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从周边两条市政道路各引一条DN350的进水管和基地消防、生活合用环状管网连接。引入管上设置水表计量、管道倒流防止器等附件, 管道倒流防止器高出地面安装并保温。
2.4 室内消防系统定案
2.4.1 水源
基地统一考虑室内消防水源, 地下三层设一座消防水池, 作为基地室内消防系统供水水源, 消防水池由市政自来水补水。
2.4.2 室内消防用水量
各建筑物的室内消防用水量见表2, 3。
2.4.3 室内消防供水系统
A区为超高层建筑, A区室内系统采用重力水箱消防给水系统, B, C, D区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2.5 超高层A区重力水箱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2.5.1供水措施及设备选用
在B区-3F设消防转输泵 (消火栓、喷淋共用) ;31F (避难层) 、建筑标高234.00 (设备层) 设重力供水水箱 (2*100m3, 按30分钟总用水量计算水箱容积且大于等于2*100m3) , 51F及以下采用重力分区减压供水, 52F-顶楼设置稳高压给水设备供水。每个重力供水水箱均设置溢流管, 溢流接入下部重力水箱, 最后回流至B3层消防水池, 防止消防水量流失, 造成火灾延续时间内消防水量不足。
2.5.2 具体分区和供水情况详见表4、5。
2.6 综合体BCD区临时高压消防系统设计
2.6.1 室内消火栓系统
2.6.1.1供水措施及设备选用。B区-3F消防泵房内设消火栓供水泵2台 (一用一备) , 性能参数:Q=40L/S, H=1.40MPa。在C楼顶层设置有效容积18m3高位消防水箱, 水箱间设消防增压稳压设备一套, Q=5L/s, H=10m, 300升稳压罐1台。
2.6.1. 2 各楼室内消火栓系统分区详见表6。
2.6.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6.2. 1 供水措施及设备选用
在B区地下-3F水泵房设自动喷水供水泵3台 (2用1备) , 性能参数:Q=50L/s, H=160m。在C楼顶层设置有效容积18m3高位消防水箱, 水箱间设消防增压稳压设备一套, Q=1L/s, H=10m, 150升稳压罐1台。
2.6.2. 2 B、C、D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临时高压系统, 系统竖向不分区。
3 设计难点及解决
虽然前期定案时, 充分考虑了分期建设的影响, A区及BCD区消防系统相对独立设计, 但分期建设还是给设计方案造成了不可预见的修改。原计划地下室整体施工, 仅A区塔楼施工滞后。设计时, 考虑A区超高层消防的重要性, 消防泵房设置在A区-3F。实际操作时, A区地下室也滞后开工, 与此同时, B区业已完成结构施工, 业主要求B区先期投入使用。
经院内商议, 原A区消防泵房移至B区, 考虑后期仍要服务超高层, 所以该泵房位置临近A区。同时, B区需设置独立的生活水泵房, 为节省空间, 该泵房与区域消防泵房合建。
经和建筑、结构等相关专业协商, 泵房最终定于B区紧邻A区的位置。鉴于B区土建施工已完成, 在现有的空间基础上, 增设一个消防泵房, 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作为泵房使用的房间形状很不规整, 同时, 考虑防水, 结构做了双层的墙体, 这些限制条件对设备布置, 水池的有效容积等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为保证消防水量, 设计采用双管路市政补水, 并采取措施保证消防用水1100T不被动用。同时, B区屋顶增设有效容积18m3临时高位消防水箱, 水箱间设消防增压稳压设备, 待C区屋顶消防水箱建成后, B区屋顶消防水箱取消。通过这些措施, 最终顺利保证了项目分期建设、使用的需求。
注:栓口处静水压≥0.50MPa时, 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减压稳压消火栓使用不堵塞且符合规范规定的型号。
注:最不利点喷洒头工作压力0.1MPa。
4 结论
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 设计和施工周期较长, 很多情况下, 各区块分期建设, 业主会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对建筑业态进行修改、调整。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这种影响因素, 尽量搭建可灵活拆分组合的系统框架, 使其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摘要:对某超高层城市综合体消防系统设计进行介绍, 并就项目分期建设对设计方案的影响、后期消防泵房移位造成的设计难点进行了思考及总结。
关键词:超高层城市综合体,重力水箱消防给水系统,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分期建设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 .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2005年版) .
浅谈高层办公楼消防设计 篇11
关键词:高层办公楼;消防;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高层建筑高度越高,其火灾危害性就越大,容易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所以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充分认识到消防设计在整个高层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某高层办公楼的具体情况,对高层办公楼的消防设计进行探讨。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高231 米,为超高层建筑,按一类建筑和耐火等级一级设计。①总平面:建筑物四面邻路,形成建筑在四面均有消防作业的条件。塔楼西侧及北侧主楼面落地,有充足的登高作业区,便于消防扑救。建筑与周边其它建筑的间距均大于消防规范要求。②建筑防火分区:整幢建筑采用自动喷淋、自动报警措施。地下车库按小于4,000m2 划分防火分区;地下餐厅按小于2,000m2 划分防火分区;地上商场每层小于4,000m2,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塔楼按每层划分一个防火分区(标准层面积1309m2)。商场中庭周围按回廊设计,设自动喷淋报警及防火卷帘。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为600m2。③避难层:在9 层、13 层设避难层。避难区与设备区分开设置,面积满足规范要求。④消防疏散:本工程每个防火分区设3 个安全出口。主楼设2 个防烟疏散楼梯。办公楼标准层设环形走道,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不超过40 米。公寓层客房区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最远疏散距离不超过30 米,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不超过15 米。商场设三个防烟疏散楼梯。商场内商铺开门处,最远疏散距离控制在30 米以内。⑤消防电梯:主楼设一台货梯兼做消防电梯;裙楼由两台货梯兼做消防电梯。⑥消防控制中心设在裙楼底层北侧,有直通室外的门。
2 该办公楼的消防给水设计
2.1 设计依据①《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 97;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 2001;③《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95(2005 年版);
2.2 供水水源本工程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设计拟从市政给水管道引入两根DN200 进水管作为本楼生活、消防用水水源。二路进水总管在区域内连成环状,确保本建筑消防,生活供水安全。
2.3 消火栓给水系统
2.3.1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外给水采用生活,消防给水合一的给水系统,沿道路与市政给水管道布置成DN200 的生活,消防环状给水管网,室外适当位置布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各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
2.3.2 室內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考虑在建筑内设置串联消防给水泵室内消火栓分区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其中十八层以下建筑为低区消火栓给水系统。十八层及以上为高区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拟在地下车库入口通道下设有能独立使用的消防贮水池两座,其单座有效容积为300m3,总容积为600m3,在地下二层和十八层避难层内各设消防水泵房一座。供本建筑消防用水需要。在地下车库消防水泵房内设消火栓给水泵四台。其中两台供低区建筑消火栓用水需要,另外两台与十八层水泵房内的两台消火栓给水泵联锁,供高区建筑消火栓用水需要。同时在建筑物最高部位设18T 屋顶高位消防水箱一座,以满足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初期用水量之需要和本建筑内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初期用水量之需要。设计在消防电梯前室等适当位置均设室内单栓单出口消火栓,屋顶设试验用单阀单出口消火栓。消火栓均设在明显易取用处,其布置保证同层任何一点均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消火栓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0m,流量不小于5L/S。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采用热镀锌加厚无缝钢管,热镀锌二次安装。
2.4 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建筑内设有室内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地下部分按中危险Ⅱ 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S226m2,作用面积160m2,作用时间按1h 计。地上部位按中危险I 级设计,喷水强度6L/min&S226m2,作用面积160m2,作用时间按1h 计。设计考虑在建筑内设置垂直串联室内喷淋分区给水系统。室内喷淋给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其中十八层以下建筑为低区喷淋给水系统。十八层及以上为高区喷淋给水系统。在地下车库消防水泵房内设消火栓给水泵四台。其中两台供低区建筑喷头用水需要,另外两台与十八层水泵房内的两台喷淋给水泵联锁,供高区建筑喷头用水需要。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设置相应的湿式报警阀组,每套湿式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不得超过800 个。每个放火分区起端均设有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阀组的最不利点设末端试水装置,其试水接头出水口的流量系数K为80,餐厅、厨房采用79 度湿式闭式喷头,其它地方喷头采用68 度湿式闭式喷头。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采用热镀锌加厚无缝钢管,热镀锌二次安装。
2.5 气体灭火系统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对建筑内不宜采用水扑灭火灾的变配电房、发电机房、等室内建筑部位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2.6 灭火器配置在高层建筑电梯间,计量间、办公室等等适当位置均设置贮压型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3 消防排水设计
为使消防电梯在灭火时正常运行,在各消防电梯坑底附近设容积不小于2m3 的消防集水坑,内设消防排水泵各2 台,其中1 台备用,其流量不小于10L/s。
4 该办公楼的暖通设计
4.1 防排烟系统①裙房部分集中设置排烟系统,排烟风机设置于设备层(第六层)。②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每两层设一个常开风口,合用前室每层设多叶送风口。③中庭、无直接自然通风内走道(长>20m)及面积超过100m2,无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设机械排烟系统。④进、出空调机房的送回风管上设70℃熔断的防火调节阀。⑤有可开启外窗房间,满足开启面积和作用距离要求的房间作自然排烟。⑥地下车库设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自然补风。⑦避难层的机械加压送风量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
4.2 防火①通风、空调及防排烟风管均采用不燃材料制作。②通风空调的防火、防烟分区服从于建筑的防火、防烟单元。凡穿越不同防火分区、沉降缝、空调机房等火灾危险性较大房间的隔墙或楼板处的空调和通风管道,均装防火阀。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装防火阀。③空调风管采用不燃离心玻璃棉保温材料。④消防控制中心可在火警发生时向大楼内所有空调通风系统发出指令,停止其运行。
5 消防电气设备设计
5.1 消防报警主机及有关设备的联动控制设备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消防中心内。在办公室、餐厅、门厅、厨房、走道、客房、配电间等场所均设置感烟或感温探测器,在公共部分、走道设置手报按钮、警铃。
5.2 联动控制要求:当火灾发生时,探测器报警,由主机自动开启警铃;关闭非消防用电回路,电梯迫降至底层,启动消防泵。当喷淋系统喷头动作时,水流开关动作,报警至主机,启动喷淋泵。
参考文献:
[1]张立成,孙健,王洪嫔,李景田,张爽.建筑内高大中庭灭火系统技术优化与经济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8.(22):34- 37.
[2]张东见,许笑冰.某高层建筑水消防系统设计案例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5).
超高层消防车 篇12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 建筑用地越来越多, 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 这促使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因而,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重。在城市的生活和经济中心,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超高层建筑。这些超高层建筑因为楼层非常的多。由于建筑高度非常之高, 一旦发生火灾, 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 对超高层建筑一定要做好消防电气系统, 以确保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居民的生命安全。火灾发生后, 如何控制消灭火灾、疏散人员、减少因火灾带来的损失, 我们正常运行消防电气设备对此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 保证它们的可靠运行, 是不能有一丝马虎的日常任务目标。
一、简述手动报警设备的按键设置
在目前的规定中, 无论是哪里的防火区域, 都必须要安装至少一个手动报警设备的按键。并且这个按键离任何防火区的距离, 都应该保证在30 m以内。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场所, 由于人口密集, 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所以一定要将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在其出入口处。比如:一个半径大小为30 m的圆形商业区, 它总共有两个疏散出口, 这在两个疏散出口中有一个属于防火分区。一般在这种情况下, 不少的设计人员都只会在其中心设一个按钮。这虽然也满足手动报警设备按键设置的原则, 但这并不符合设报警按钮的要求。当发生火灾后, 如果按键不在撤退的具体线路上, 就不可能起不到预报的功效, 这就相当于没有进行这个按键设置了。因此在碰到这种情况时, 首先要从实际出发, 然后进行认真的考虑, 最后才能将手动报警设备的按键设置在公共区域进出口的地区。对于“30 m”和“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一个”的原则来说, 不能单单只考虑其中的一个原则, 不然就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了。
二、关于防火卷帘相关的内容
众所周知, 防火卷帘是隔离火灾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所的位置通常是结合需要防火的位置, 设置在车库等重要位置的。通常来讲, 电动防火卷帘的门内和门外两侧各设有一对烟感器和温感器。同时还有一个可以手动进行启停的按钮设立在其内外侧, 其高度大约离地面有1.5 m。
从防火卷帘门工作的方式来区分, 可以分为隔离式和疏散式两种。隔离式的防火卷帘, 一般设立在防火分区边界的出入口处。当火灾发生后, 一旦灾情得到了设备的明确, 防火卷帘门将马上降低至地面。这时, 室内安装的喷淋体系将会主动进行喷水来控制火情。对于疏散式的防火卷帘, 当火灾发生后, 一旦烟感器报警, 防火卷帘会降低至距地1.8 m高处, 供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撤退。广大的群众们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逃生, 因为随着灾情的加重, 室内的温度将会越来越高。当高到一定程度时, 防火卷帘门会再次下降, 这次它会直至降到地面。这个时候如果还没逃出去, 就非常危险了。
三、针对别的电源的断电展开的论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当火灾发生之后, 只要消防控制室一旦确认火灾, 就必须马上对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进行切断。这样做是为了使消防队员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火灾扑救, 对消防设备的用电安全进行有效地保障, 防止消防队员在进行扑救时造成触电事故。同时为了不让电气线路起火,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切断非消防电源, 一定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相关内容解释到, 对非消防用电的有关部位进行切断是指:分别对起火的防火分区和起火的楼层进行切断。在进行切断操作时, 要以实际情况来逐渐的开展, 以免造成危险。在灾情还不明确之前, 不能随便断掉电源, 特别是人数众多的地方。只能等灾情明确了, 才能进行电源的切断。只有这样, 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四、设置报警体系的时候要关注的具体事项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相关内容规定: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横向敷设的方法时, 传输的线路如果采用穿导管布线。那么同一根导管内, 不得穿入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而当采用总线制的系统时, 探测器报警系统的线路布设时, 不会受此限制。即同一根导管内, 在总线制的防火系统下, 可以将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穿入。如果报警体系的总线出现问题, 当火灾发生之后, 总线和体系就会被隔离分区分开来对待, 这样就能让我们清楚的知道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只有问题得到及时地处理, 隔离器才会更有效的工作。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也规定:在32个编址单元之内, 报警回路至少要使用一个隔离模块。综上所述, 不同的防火分区, 报警总线是可以穿管跨越的, 但隔离模块是不能穿管跨越的, 它一定要按具体的情况进行设置。如果总线跨越防火分区时忘记了隔离模块的设置, 当单独的防火取样出现问题的时候, 就会对它的线路造成潜在的影响。只有设备具备了模块, 才能更好地被监控, 才能使体系更快更好的进行运作。
五、关于报警体系智能趋势的论述
与普通的建筑不同, 超高层建筑必须要对智能化的要素进行充分地运用。普通的建筑由于楼层不多, 建筑的高度不是很高。当有火灾发生时, 居民们好逃生, 所以它们大部分采用的是非编码探测器。而超高层建筑由于楼层很多, 建筑的高度太高。一旦有火灾发生, 后果将极其严重。所以, 它们大部分采用的是智能型的地址编码探测器。这样当发生火灾时, 能给居民争取大量的宝贵时间供其逃生, 能大大增加建筑的安全系数。报警体系智能从外在的体系来说, 其具体指的是体系的联动性。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 拥有了智能报警体系不仅能带来很大的政治效益, 还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如果火灾发生后, 扑救不够及时, 那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而当我们使用联动模式, 就能及时的对火灾进行扑救。比如, 我们将火灾报警系统与保安监控系统进行联动。一旦有火灾发生, 值班工作者就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 及时地采取方法, 对火灾进行有效地控制, 以减少损失。此外, 报警体系还能够与广播相联系。一旦有火灾发生, 就能利用广播来有效地疏散人群, 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大大提高了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 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
六、结语
本文首先对电气设计中常遇到的各种不好的现象进行了论述, 之后对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讲述。消防体系不是由一两个要素组成的, 而是综合了很多的要素而得到的, 而且各个要素之间还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只有做好了建筑消防体系, 才能确保建筑有效地运作。
参考文献
[1]张思宇.刍议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广东科技, 2009 (10) .
[2]常永东.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与线路安装要点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