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施工(精选12篇)
超高层建筑施工 篇1
摘要:从全球高层钢结构发展的历程来看, 建筑钢结构发展已成为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形式。钢结构具有强度高, 可重复利用, 工业化程度高的天然优势, 结合国家目前提倡去产能, 绿色施工即建筑工业化政策, 是未来一段时期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钢结构施工存在大量起重吊装, 高空作业, 焊接作业及危险性作业, 做好一线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为实现建筑钢结构安全发展, 通过对一线施工安全工作研究, 提出了一些创新的钢结构施工管理模式。希望借此为超高层施工安全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施工,安全管理,超高层
1、研究背景
在钢结构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超高层钢结构建设难度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 钢结构施工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进度、质量、安全、环保”, 是钢结构施工的核心问题, 按照国家“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施工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因此, 如何保障钢结构的施工安全, 从而实现超高层施工和谐快速地发展, 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相对于传统土建施工而言, 钢结构施工, 吊装、焊接、高处作业、临边作业等危险性较大作业多, 建设难度大。由于施工条件和环境差, 安全矛盾更加突出。
2、目的和意义
安全管理是施工一线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施工一线安全管理就是对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 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过程管理。为有效的将生产因素的状态控制好, 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 必须正确处理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人、物、环境分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人、物、环境根源解决安全问题, 保证安全施工。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施工顺利, 保障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只有保证施工一线安全管理, 才能实现钢结构跨越式发展。
3、钢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由于中国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有着迫切的需求, 建筑行业片面追求规模发展, 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施工进度, 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 时有安全事故发生。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1、重进度轻安全意识仍然有待改变。2、安全投入未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3、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4、人员安全操作技能水平低下, 安全意识薄弱
钢结构施工是将在工厂加工制作的构件运至现场, 通过塔吊或者其他提升机械将构件按照一定的次序, 吊装、拼装到图纸中空间坐标位置, 然后进行测量校正、焊接固定或者栓接固定, 逐件逐单元地集成并最终形成结构体系的过程, 其安装工艺方法根据结构类型以及施工现场决定。钢结构施工即有传统施工特点又较传统施工危险性增加。随着超高层钢结构建设规模, 施工难度和施工危险性相对增多。钢结构因为它的特性, 施工中发生事故主要类型: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物体打击、火灾、触电、爆炸等。
4、导致事故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 生产过程中事故隐患主要来源于人—机—环境3个方面,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人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不重视安全,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等。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会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或直接对钢结构施工人员带来危害。物的因素主要包含钢结构施工作业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工具、材料、构件、防护用品等, 这些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了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是指钢结构施工涉及的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密闭环境作业、恶劣气象环境等等这类操作现场的环境。软环境是指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安全文化环境。项目管理混乱、施工人员不重视安全都会产生事故。
1、人
事故的发生不是单独事件, 事故的发展过程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 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 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说明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预防伤亡事故的关键。人 (操作员工、管理人员、其他有关人员) 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主要包括: (1) 未经许可进行操作, 忽视安全, 忽视警告; (动火作业未经审批, 动火作业下方存在易燃物;危险场所吊装, 无警戒措施, 恶劣天气从事作业) (2) 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 (不带安全帽作业, 登高作业无安全带, 无证从事特种作业) (3) 人为地破坏设备安全装置或者人为破坏安全防护; (因为操作方便关闭塔吊保护装置, 未经同意拆除电箱漏保装置) (4) 使用不安全设备, 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 (使用不安全起重设备, 焊机带病作业) (5) 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 (钢梁堆放过高, 安装的钢梁临时固定措施不到位) (6) 作业姿势等不按照安全操作规范; (临边作业重心朝外, 吊装作业在吊装物体下方指挥) (7) 具有危险的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进行作业; (起重设备带病作业) (8) 注意力分散, 嬉闹、恐吓等。 (高处作业过程中打闹)
2、物
统计数据显示国外有96%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因为它的投入比较大, 工艺、设备上较为过关, 国内80%事故是人的行为造成的, 表示国内需要提高安全投入, 改善物的安全状态, 提高安全技术水平。物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
(1) 临边的物品, 气瓶、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工具、成品、设备、半成品、动力、等。 (2) 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 材料强度不够, 零部件磨损和老化; (3) 安全防护不到位 (安装过程安全网封闭不到位, 外挑封闭没有及时, 临边封闭不到位)
(4) 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 (丙烷、气瓶) (5) 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他缺陷; (密闭空间焊接) (6) 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电箱漏保失灵) (7) 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防护用具存在缺陷; (安全带、安全帽、工装未到达国家从事相关作业的安全要求) (8) 构件堆放、整理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 (9) 施工技术不合理, 作业方法不安全。 (采用施工技术未到达国家安全硬性要求)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 就不可能发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 当它满足一定条件时, 就会转化为事故。
3、环境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钢结构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安装工艺方法决定了工人的工作环境: (1) 高空作业、高处作业、临边作业。 (2) 露天作业。 (3) 施工作业工种复杂, 交叉施工作业多。 (4) 操作空间有限, 作业区域狭小。 (5) 施工作业位置多变, 施工现场通行不便。 (6) 施工现场临时构件场地堆放有限, 临时材料多, 堆放集中。 (7) 大风、暴雨、高温等恶劣气象环境。 (8) 施工作业面夜间光线灰暗能见度低。 (9) 施工作业面易导体环境。 (10) 接触易燃易爆材料 (丙烷、乙炔、氧气、油漆等) 环境, 接触高温热辐射 (焊接、切割) 的环境。 (如图4-1、4-2)
安全环境因素不但包括生产环境还包括工作软环境。安全环境差, 工人及领导普遍不重视安全, 管理人员施工过程未把“安全第一”放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引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5、控制导致安全事故因素, 加强施工管理
众所周知, 生产过程中事故隐患主要来源于人—机—环境3个方面,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施工一线通过安全生产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生产管理就是在一线生产过程中, 发现安全问题, 通过运用有效的资源, 从技术、决策、计划、组织等解决安全问题, 实现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和谐, 达到安全生产目标。所以控制导致安全事故因素, 重在管理。
1、人员管理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要消除不安全行为, 必须从人自身出发, 从以下3方面着手, 从根源上消除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1) 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及操作知识水平。 (2) 建立有效的安全培训与教育。 (3) 对特种作业人员要经过培训和考核, 合格后持证上岗, 对无证的或有证失效的, 不允许从事岗位工作; (4) 利用行政手段根据人的状态合理调整工作。 (5)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6) 强化检查, 监督是有力保证。 (7) 采用经济手段, 加强现场安全行为的管理。 (8) 提高人员动火作业安全意识。
上述的几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 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过程工作, 需要施工一线人员一起努力, 持之以恒。总之, 控制人的安全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增强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自觉性, 提高其操作的精确度, 有效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从而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实现项目的平稳安全发展。
2、物的管理
(1) 机械设备的正确选用与保养。杜绝老旧设备进场。特种设备必须安全检测。不合格机械设备必须清退出场。对那些已经超过使用期限而且又无法检测合格的机械设备强制报废。
(2) 危化品管理。建立危化品管理制度, 安排专业团队管理、巡查危化品存放和使用情况。
(3) 施工机具管理。安排专人管理现场施工小型机械和工具, 严控存在安全隐患的小型工具, 临边工具加设防高坠措施。
(4) 材料管理。现场材料按要求堆放, 施工现场提前策划布置, 重视文明施工。
(5) 防护标准化管理。洞口水平封闭紧跟工作面, 临边安全绳跟随构件一起吊装, 临边悬挑防护满足坠落半径, 通道覆盖整个施工工作面。
3、环境管理
改善施工环境, 提高施工一线文明施工管理, 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1) 采光照明问题。施工作业面的照明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因素。
(2) 警示标志问题。色彩标志可提高人的辨别能力, 不同的标示可以控制人的心理, 通过色差, 可以减少工作差错和作业人员疲劳。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采用不同的色彩标志, 可以调节人的心理, 提高施工人员危险区域警惕性。
(3) 环境温度问题。钢结构基本属于露天作业, 根据高温、寒冷环境温度合理调节安排施工时间。
(4) 现场环境问题。恶劣的生产环境会影响人在工作中的情绪;恶劣地作业环境还会导致职业性伤害。安全生产是一套人、机、环境系统。合理布置环境系统, 能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消除事故, 做到本质安全。如何营造一个良好地作业环境, 消除职业危害, 是作业环境管理的核心。在现场管理过程中, 要及时发现、分析、消除作业环境中的各项事故隐患, 努力提高现场生产条件, 切实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促进生产力发展。
(5) 项目软环境问题:每个人重视安全, 每个人在生产过程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根本途径。解析项目安全文化现象的底蕴和深层次因由, 分析现有文化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和作用;分析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状况和特点;分析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管理经验;分析各级管理层和工人现阶段思想行为、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及优良的安全文化传统;明确项目自身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在现有安全文化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磁场, 并利用一切有效的视觉效果营造项目安全环境氛围, 形成强大的安全文化磁场。安全文化磁场越强大, 对人的约束力越强, 安全越有保障。因此, 建设项目安全文化是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根本途径。
4、小结
安全是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也是钢结构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所在。随着建筑钢结构不断发展, 钢结构施工过程越趋于科学。通过管理, 合理匹配资源, 实现“机宜人、人适机、人机匹配”的工作环境, 减少事故发生, 从而推动钢结构发展以及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发展。我们通过对钢结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提出的钢结构施工管理模式, 希望为钢结构施工及超高层施工安全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治国.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科技风》.2014 (06)
[2]王继红.钢结构施工现场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现代职业安全》-2008-03-01
[3]王继红.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现代焊接》-2008-06-05
[4]2013年度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5]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统计资料
超高层建筑施工 篇2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讨
作者:董世贤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正在建设或已经屹立于大众眼前;同时,还有部分更高、更为先进的高层建筑正在规划与兴建中,我们能够想象,我国的高层建筑将会以一种飞快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因为高层建筑具有层数相对较多,施工工作量大的特点,其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于是,探讨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措施十分的必要和有价值。文章在阐述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特点后,从不同的角度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简述,最后提出了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做到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将事故发生率进一步减少,让超高层施工的安全管理能够更进一步。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弊病;施工现场;措施引言
建筑施工行为可以说是伤亡事故发生率最多的行业之一,因而早已经受到政府各个部门的重视,同时还针该这行业颁布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法规。作为施工企业首先要贯切和落实好“建筑生产、安全第一”的口号。与此同时,施工安全的管理以及技术工作同样是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对历年来发生的事故与教训进行不断总结、分析以及研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针对普通的土建施工已经掌握了不少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安全施工措施。
而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为现代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相关安全技术和规程用于施工过程的各个部分,然而超高层由于其建筑特点让其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因而在进行超高层建筑施工工作中,除了要遵循常规的工业以及与民用建筑有关的相关施工安全规程以外,还需要严格执行适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的系列安全措施。2 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特点
由于超高层建筑工程具有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结构关系复杂等特点,导致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里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因而让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出现率更高。现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安全事故类型有触电事故、物体打击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起重机械伤害事故、坍塌事故等五个方面。而在具体分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日常所发生安全事故的特点以及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后,将某些次要因素删除,最终可以确定超高层建筑中安全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安全管理、设备设施、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环境等几个内容。3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弊病
3.1 安全管理方面的弊病
在超高层建筑中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隐患。如现阶段存在的主要弊病有:对于新进场的工人未能严格落实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尽管项目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但真正落实起来却是举步为艰;必需的安全资金投入不够,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的防护设施在质和量上出现问题,部分甚至未能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承包建筑单位的不合理低价中标。
3.2 施工工艺方面的弊病
对于引进的新材料、新工艺等在进行施工时并无具体的指导性方案和措施,只是一股蛮干和瞎干,这便容易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未做好隔离防护措施,物体的打击事故时有发生;对于部分具有安全引患的国家明令已淘汰工艺,在施工的实际过程中仍然在使用。
3.3 工人操作方面的弊病
在施工过程中,某些特殊工种无证上岗情况频发;在新工艺引进和实施过程中,喜欢按
老方法进行,这些操作方面的不健全让建筑施工现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进行作业之前无安全技术交底,工人无指导蛮干现象严重。
3.4 机械设备方面的弊病
对塔式起重机的安装和拆卸,没有专项的方案和指导,尽管部分有方案,也相当简陋;或是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按照方案进行实施,而且超载现象频繁;对于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不重视,管理不善,部分机械设备已经到了甚至是超过了报废年限依然在使用,这些均为机械设备的安全事故发生埋下重要的隐患。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技术管理措施
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弊病,必须要探讨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才能尽可能的将安全事故避免。
4.1 对设备、设施缺陷进行有效管理
4.1.1 施工现场所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均需要通过工程安全管理部门的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同时,确保各机械操作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并且经过相关的培训已经熟悉本工种的具体操作规程,严禁出现违章作业现象。
4.1.2 对于现场施工的机械设备必须做到确保清洁、润滑油处于良好状态,而作为操作人员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避免出现人为原因而致使的设备损坏。
4.1.3 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机械以及电器设备,不能出现带病运转以及超负荷作业情况,一旦发现不正常情况应该做到马上停机并检查,不能在机械进行运转的中修理仪表、管道以及设备而进行试运转;而应该做到按照单项安全技术规定严格进行,机械进行运转过程中,不得出现擦洗和修理等情况,严禁将头或是手伸入至机械行程范围内。
4.1.4 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安全带、安全帽以及安全网等的劳动保护用品必须是具有具体的出厂合格证以及由国家指定部门的监督检验部门的批量检验证书,以确保质量的过关和安全。
4.2 针对明火、易燃易爆性物质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要制定出具体的消防管理制度以及相对的应急消防措施。同时,根据施工作业的具体情况和环境配置出相应的消防灭火器材,而在施工现场的施工和办公区域的四角以及总配电箱均需要配置合格的干粉、泡沫灭火器、消防砂以及消防专用工具等器材。而对于易燃易爆的有毒物品要做到保持通风、单独存放,在用电方面要做到符合防火规定,而一些化学类的易燃品以及压缩性的可燃性气体容器等等,则应该根据其具体性质设置专门的库房进行分类存放,使用这些易燃易爆物品时,必须严格做好防火措施,同时指定具体的防火负责人和配备具体的灭火器材,以确保现场施工的全面安全。
在施工现场建立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在电工和焊工进行电气设备安装以及电、气焊的切割作业时,必须要有用火证和操作证。在动火之前,要做好附近易燃品的清除工作,同时配备协助的看火人员和灭火用具。而所持的用火证仅能当天有效,若动火地点需要变更,还需要重新的办理用火证。
4.3 建立“平安卡”管理制度
这里说到的“平安卡”指的是一张内含有芯片的卡片,它的外形就跟我们的银行卡差不多。芯片里面能够将建筑施工人员的具体信息如基本信息、所参与的培训以及安全教育内容等等都能涵盖。因而,凡是从事一线作业的现场人员(如建筑工作、施工工作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等),都应该经过岗前教育和培训合格后取得相应的平安卡,并且需要凭平安卡进行施工现场。同时,严格要求建筑企业和监理企业不得聘用未取得平安卡的人员上岗工作。结束语
越来越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单单仅有制度和要求而没有监督是不行的。近
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和稳定发展,超高层建筑已经覆盖着各大小城市,在大批量的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以及大型的机械设备进入到施工的现场,而新工艺、新技术也不断出现,这些因素都给施工现场带来多种的安全隐患。所以,探讨加强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而要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各级安全管理队伍从每一个细节着眼,认真负责,多检查,多找隐患,多整改,才能建筑更高更稳如泰山的建筑。
参考文献
试析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工艺 篇3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深基坑;土建工程
一、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法
超高层建筑的深基坑工程对于建筑的质量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支护方式的选择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十分关键,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建筑施工单位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具体支护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一)喷锚网式的支护方式
喷锚网式的支护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工程中,例如跨度较大的地下工程,干岩土土质或是高边坡等。喷锚网支护方式是现代建筑施工中较为先进的支护技术,其成本不高,节省材料,施工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一种十分值得推广的支护方式。
(二)桩锚类支护方式
桩锚类支护方式是一种以桩体为防护结构的支护方式,它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作为相应的拌桩止水帷幕,同时,为了使它更加稳定和牢固,通常会采用用土层锚杆来增加围护。土层锚杆除了能维持桩锚支护的稳固之外,还能有效的防止支护结构位移,还能使得挡墙上的水和土压力保持平衡。在平面尺寸较大的深基坑工程中采用这种支护方式具有极大的优势,且这种支护方式施工简单,造价较低,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成本。但它的不足在于它对于场地的环境要求较高,需要稳定的土层和较好的地质条件。
(三)加固类支护方式
加固类支护方式是一种运用水泥土挡墙和基底加固的形式。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增加基坑边坡深层的滑动和抗隆的作用,施工操作简单,耗时短 ,成本低。但它也有一定的缺点,它在施工时会给环境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并且难以保证施工质量,若施工过程控不当,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
(四)土钉墙类支护方式
土钉墙类支护方式是基坑开挖后,将较密集排列的细长杆件土钉与天然土体就地结合并与砼面板结合,以此来抵挡土对墙的压力。这种支护方式能有效的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且施工设备简单,施工时间短,施工成本较低,且不需要单独占用场地,因此,非常适用于那些具有相邻建筑物且场地狭小的空间。
(五)复合土钉墙类支护方式
复合土钉墙支护是指一种将土钉墙与其他支护技术相结合的支护体系,它适用于不超过15厘米的基坑,它能形成一道防渗帷帐,解决整体结构之间的粘结问题。因此,它可以用于一些粘性土、人工填土以及弱胶砂土的基坑或边坡。这种支护方式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若选用这种支护结构,就要保证混凝土、水泥、钢筋等原材料的质量。这种支护方式操作简单,结构性能较好。
(六)悬臂桩类支护方式
悬臂桩类支护结构适用于深度比较小且土质较好的基坑,其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成本较高,施工工期长,难度大。在选择这种支护方式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它的局限性,合理选择。
二、深基坑施工
(一)参数指标
基坑施工必须以参数指标为依据,在正式进行施工之前,要详细了解各方面的资料,认真参考设计方案,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设计方案制定合理的程序,提供准确的施工参数,以便工程合理有序的进行。施工参数主要包括深基坑的支撑形式、规模、几何尺寸等数据。为了防止基坑开挖后出现异常情况,必须调整好基坑内部的结构状况,因此,在开挖时必须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控制好开挖的层数和每层歼挖深度,对于那些面积大又不规则的基坑,开挖时要在基坑挡墙被动区土体建立支撑结构,再确定土堤断面的尺寸的结构形式。
某工程建筑深基坑施工剖面图
(二)基坑支护施工工序
1、平整场地、放线
2、护壁人工挖孔桩
3、冠梁施工
4、搅拌桩施工
5、土方开挖
6、第一层锚杆施工
7、第二层锚杆施工
8、施工至基坑设计要求的深度
深基坑施支护施工决定支护的质量,对基坑支护施工的每一个程序和环节都必须把握得当,才能有效的提高超高建筑深基坑施工的质量和水平。
三、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一)施工前期准备
在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要派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抽样调查,掌握工地周边环境信息、土壤条件等资料,综合考察和分析各种因素,并根据调查所得的结果来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对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开挖面积、设备设施等相关因素做好规划。认真分析和修改设计方案,使施工与设计相互配合,避免在施工开始之后再调整施工或是修改方案,延长工期,拖慢工程进度,增加成本。在施工开始之前做好规划则有利于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制定好方案之后,要合理调度人力资源,将职责明确到每个员工,避免施工开始后人员分配不合理,影响工程质量。
(二)基坑开挖前
①在基坑开挖前,要确定基坑开挖的方法。基坑开挖方法主要有逆作法、放坡挖土法、盆式挖土法等。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式。
②为了控制基坑的变形量,有时要采用降水的方法来提高坑内土体的水平抗力,要控制好降水的速度,保持速度均衡,并同时严格检测附近的建筑物、地表沉降以及地下管线等是否存在问题,设置回灌设施,保持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
③先排水,再挖土,保证井点降水正常。
④根据工期及基坑尺寸安排相应的挖掘机和运输车,并时刻关注施工现场的进度,以便及时调整机械数量。
(三)清除荷载及防水止水
①边坡失稳会导致基坑坍塌,必须清除基坑边堆土等荷载,避免基坑荷载超标。
②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防水处理。必须弄清基坑中水的来源方向。一般来时主要是雨水、管道渗漏、上层滞水以承压水等,其来源较为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防水方式。防水止水的方法一般遵循“堵为主,抽为辅”的原则,二者有机结合,进而达到止水的效果。
(四)分层开挖
①基坑开挖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开挖的原则,不可违背和颠倒顺序,并且各项操作必须持续进行。
②根据相关标准,控制好开挖长度,不得超出标准范围之内,如果基坑挖长度超出设计标准,可以采用浇筑垫层混凝土的方法进行补救,将基坑的变形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五)选择拱圈墙方案。
在选择拱圈墙方案时必须运用水平分缝以及垂直分缝的逆作拱墙方法。这样有利于保障开挖工作的顺畅。
四、结语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十分高的施工项目,对于施工方法、工程技术、以及自然条件等均有很高的要求。施工单位要做好设计规划与勘测调查,派遣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较高的施工人员,做好施工前的实地考察,工程设计,并根据相关规范严格把关好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使施工成果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为工程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徐长发.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3(09)
[2]刘晓熹.浅谈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J].江西建材,2013(04)
[3]明志忠.建筑深基坑挖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措施研究[J].门窗,2013(10)
[4]王丽芳.高层建筑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5)
超高层建筑施工 篇4
人民需要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在开始的时候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产业革命及人口的增长加剧了城市化, 为了在有限的城区面积中提供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开始向高空发展, 我们有许多理由相信, 摩天大厦将是都市未来的基本要素, 都市结构与现代高楼两者密不可分。
今天, 超过100米的建筑已是数不胜数。在100米的高度, 其实建筑物不论从结构还是设备及施工方面均无明显质的变化, 对超高层建筑高度的界定, 当然也不能简单地按新《高规》所提到的250米为界, 所以对于高层与超高层的分界, 今后会含糊些。从高层建筑的技术构成上分析, 随着建筑高度的持续增加, 并结合房屋的具体形状, 其设计概念将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合理性的考验。
今天对于由高层到超高层的理解, 已不仅只限于高度上的、美学上的、安全及使用功能上的, 还应包括效益、能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
1 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质量是建筑的生命, 也是建筑事业的生命, 质量重于泰山。各级建设系统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对后代高度负责的思想, 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今后建设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建筑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血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性质恶劣、损失巨大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屡出现。
1.1 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认证, 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施工详图, 任意设计, 不按图纸方程式;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 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 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降患, 如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1.2 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全面, 结构不合理, 计算简图不正确, 计算荷载取值过小, 内力分析有误, 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搞倾扭验算等, 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1.3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 钻孔间距太大, 不能全面反映土地基地实际情况, 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 土层厚薄相关亦甚大, 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 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 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1.4 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土、充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 均是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征, 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 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1.5 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温度、温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施工中应特别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1.6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物受力不当, 亦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 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1.7 建筑材料成品及半成品不合格。
如:钢筋的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 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 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 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 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 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 支承锚固长度不足, 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 钢筋漏放、错位, 板面开裂等, 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1.8 施工和管理问题。
工程质量问题时常由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例如图纸不熟悉, 盲目施工, 未经图纸会审, 仓促施工或不按图施工。不按有关规范及规定施工。
2 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2.1 工程图纸设计。
一个项目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择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 同时还要计划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人才市场竞争激烈, 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 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 故增加材料用量或有关系的材料加以设计从而提高工程造价, 所以必然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 防止工程还没建, 就从根里带来许多问题。
2.2 选择施工队伍。
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个项目工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 必然经过招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 具体方法:一是听, 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 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三是查, 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 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 征求使用单位对工程队伍的评价, 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 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 综合比较绝不能靠关系, 走后门, 特别要防止通过关系指定施工队伍。
2.3 施工合同签订。
施工队伍确认后, 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合同 (或协议) , 将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写下来, 合同内容必然严密, 条款详尽、责任明确、奖罚分明、要求合理、手续完备、查核布据。合同签订前有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 全责签订后, 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存在法律监督。
2.4 工程质量监督。
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 使工程质量真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 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为了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尤其现场监理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2.5 质量控制措施
2.5.1 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 必然实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 要依据变化后的实际情况, 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 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 以确保工程质量。
2.5.2 严把材料质量关。
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含环保标准) 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 因此, 必然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 事实上要克服质量通病, 搞好细部处理, 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等, 要有新创新、新工艺。抓好关键部位施工。
超高层建筑施工 篇5
(北京富力广场与青年交流中心38层爬模架施工技术)
朱宏林
(江苏中兴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
泰兴)
[摘要]北京富力广场与青年交流中心B1、B2座办公楼(B1座)核心筒施工中,采用JFYM50型爬模架,根据本工程的特殊性,制定可行性方案,取得了高速(三天一层)、保质、保安全、节约成本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脚手架工程;JFYM50型爬模架技术;高层建筑;施工
1、概况:
北京富力广场与青年交流中心B1、B2座办公楼(B1座)38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北侧,紧临东三环,处于CBD核心商圈,总建筑面积158222m2(B1座地上面积79781m2),层高:1~3层为4.5m,4~22层为3.9m,23~36层为4.1m,37层为4.2m,屋顶层为5.95m ,总高度为155.25m,中筒为19.5m ×18m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以外为钢框架结构,中筒采用JFYM50型爬模架。本项目地下四层于2006年9月五日出±0.000,根据业主要求必须于2007年春节前封顶,如采用传统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六个月封顶是不可能的,需要投入大量的钢管,要做大量的分层卸荷措施,费时费工,难以满足施工进度和成本要求,而且在高空装拆数以万计的脚手架构件,由于垂直交叉作业比较多:钢结构及钢筋砼楼面施工、核心筒楼面、墙、楼梯钢筋砼施工、二次结构等装修安装施工,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经过科学分析采用JFYM50型爬模架作为核心筒施工脚手架,爬模架采用全封闭独立作业,满足主体结构施工防护要求。
2、脚手架构造
2.1总体方案:核心筒南侧外墙爬模架带除角模外墙体外侧大模板一起爬升,主平台宽度为2.25米;电梯井爬模架带除角模外安装附墙装置的一侧大模板一起爬升,主平台宽度为2.35米;核心筒北侧物料平台带所布置机位的筒内除角模外的所有大模板一起爬升,平台覆盖相应的筒内空间;爬模架有完整的支模体系,模板可直接在架体上进行清理,模板最大退出距离为离墙700mm(物料平台上没有布置机位的两面墙体模板需要使用手动葫芦钩挂在物料平台的工字钢上)。结构施工完毕,拆除爬模架。
2.2机位设置:核心筒布置56个附墙机位,其中外墙爬模架28个附墙机位,电梯井爬模架12个附墙机位,物料平台爬模架16个附墙机位,计12组爬模架,可实现8点同步提升——参见爬模平面布置图。
2.3平台设置:爬模架总高度16.6米,覆盖4个层高,架体共有7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三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三层平台绑扎钢筋;中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两层为拆卸清理维护平台。当墙体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后,可进行模板清理工作,同时进行绑扎外墙体钢筋的施工,混凝土强度大于10MPa时既可爬升爬模架,并合模。参见附图-外墙爬模架立面示意图、实物图、电梯井爬模立面示意图、物料平台立面示意
3、本工程爬模架技术难点及解决问题
墙体厚度发生变化,外墙厚度:900 mm、750 mm、600 mm、400 mm,墙面最大向内收缩200mm,从架体自身构造上,当截面变化小于50mm时,通过调节导轨的防倾装置(调节支腿),导轨及架体均能顺利爬升至上一层,在跨变截面(变化大于50mm)处爬升架体时,使用变截面附墙座垫板,先将导轨斜向爬升入附墙装置中,再借助导轨的导向,将架体爬升入位,由于每次墙体截面变化为150mm,因此在爬升时需要使用两层变截面垫板,使每次爬升时截面变化为50mm,在完成变截面爬升作业后,架体就恢复为正常爬升状态。
4、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1施工方法
1)架体安装:四层采用爬模架,当核心筒3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时,将已有的脚手架向下拆除至距3层顶板下返4米的位置即可进行安装。安装工艺流程:墙体预埋、附墙装置的安装 → 地面组装、整体吊装 → 铺脚手板、挂护网、安装液压装置(1)墙体预埋、附墙装置的安装:
根据此楼外墙的结构特点(各附墙点布置在剪力墙上),在帮扎墙体或梁钢筋时在墙体上预埋Φ60的套管(参见套管预埋示意图)。
附墙装置图
套管预埋示意图
(2)组装及吊装:
A、在绑扎墙体梁钢筋的同时预埋爬模架所需的预埋套管,当打完混凝土拆模后,在预埋套管处安装附墙装置。B、在出厂前将主承力架、导轨及上下爬升箱组装一起,现场用塔吊吊至附墙装置内,并插上防倾插板。C、当主承力架都组装完毕后,组装两主承力架之间的连接侧片,用M12×35的螺栓连接两附墙点间的侧片。D、铺主平台脚手板。E、在地面将模板支撑体系组装完毕,整体对其进行吊装。F、铺上两层绑扎钢筋用平台的脚手板。G、在地面将爬模架挂架体系组装完毕,整体对其进行吊装。H、铺爬模架下两层平台的脚手板。I、挂安全网,安装液压爬升系统。
计算机仿真装配过程
2)爬模架爬升
1)提升条件:当上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时,由项目部生产部门开据爬升通知单,爬模架技术指导与项目部安全员共同对架体系统(包括架体上的杂物,各连接部位的连接,及液压控制系统等)进行检查并填写爬升前检查记录表,清理架体杂物,符合要求后方可爬升。爬升时现场项目部在相应楼层准备临时用电。
2)爬模架的爬升工艺:设备安装 → 拆模、合模
→ 爬升,(1)正常的爬升工序:A、拆外墙模板与导轨的爬升:当4层的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脱模要求后,可将外墙模板支承架后移或吊走模板,此时可安排浇注顶板混凝土,并在预埋孔处安装穿墙螺栓和附墙装置,操作液压升降装置,将导轨爬升到上一个楼层位置。B、架体的爬升:当导轨爬升到位后,再操作液压升降装置将架体爬升到上一个楼层位置,然后再移动支承架将外墙模板安装就位,并浇注墙体混凝土。C、架体的防护:架体爬升到位后,对相邻两架体100mm的空隙用翻板进行封闭。重复正常工艺流程直至结构封顶。
(2)变截面位置的爬升:A、安装上一层附墙装置(截面变化大于50mm时需在上一层附墙装置处增加变截面垫板);B、操作电控液压系统提升导轨,同时调节控制导轨倾斜度的调节支架,使导轨向内倾斜穿过上层附墙装置,爬升到位;C、操作电控液压系统沿着导轨爬升架体,完成变截面位置的爬升。
3)设备的维护、检修:检查架体系统的连接部位和防护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及时整改,对液压控制系统要定期调试,及时更换易损件。
4)爬模架设备的拆除(1)拆除顺序:按机位编号,顺时针方向依次拆除。(2)拆除步骤:A、清理架体杂物,拆除架体上的脚手板和踢脚板,将架体分割为2-4个机位的独立单元,将两独立单元间机位架体的连接解除。B、用塔吊吊住支模体系,拔出调节支腿和高低调节螺栓上的销轴,将支模体系吊离主承力架至地面分解。C、用液压油缸将导轨提升出来,然后用塔吊吊离作业面。D、拆除上、下爬升箱、液压电控系统和爬模架下两层附墙座并吊离作业面。E、将主承力架及挂架体系整体吊至地面进行分解。F、以上拆除的爬模架各零部件要统一堆放,统一管理。4.2施工各阶段的技术措施
1)架体安装的技术措施:(1)墙体预埋、附墙装置的安装:预埋套管是爬模架安装及爬升的关键所在,要严格控制预埋套管的预埋,预埋套管为2寸的钢管,预埋时要与墙体钢筋焊接固定,预埋件的预埋要靠在模板相应的位置开孔来定位,预埋套管和预埋件的孔位预埋偏差要严格控制在前后±5mm,左右±5mm内,上下±5mm。(2)地面组装、整体吊装: A、准确预埋好爬模架预埋套管的预埋位置,是确保顺利爬升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控制预埋套管垂直于墙体外表面。B、正常情况下,当结构-1层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要求后,即可在预埋孔处安装爬模架的附墙装置;用力拧紧螺母达到60~80N.m的扭矩。C、爬模架上所有零部件的连接螺栓、销轴、锁紧钩及楔板必须拧紧和锁定到位,并用弹簧垫圈、弹簧销或开口销定位保险;经常插、拔的零件要用细钢丝栓牢。D、架体支承跨度的布置,不能超过液压油缸的顶升能力;两附墙点直线布置不应大于5m,折线或曲线布置不能大于4m。E、架体的悬挑长度,整体式爬模架不得大于1/2水平支承跨度或3米,单片式架体不应大于1/4水平支承跨度。F、水平梁架及竖向主承力架在两相邻附着支承装置处的高差应不大于20mm。G、竖向主主承力架及框架和防倾导向装置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5‰或30mm。
2)架体提升技术措施:(1)安装完成的架体在结构施工中的使用,当4层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后,即可进行内、外墙模板的安装就位,检查合格后浇注墙体混凝土。拆模、合模:爬模架作为提升模板的工具,有严格的合模、拆模工艺,在合模、拆模过程中,必须按以下施工工艺进行操作:A、合模时,先用调节支腿将模板调直,然后移动行走小车,将模板底端靠紧墙体,插上小车锁定板。B、拆模时,先调节调节支腿,使模板向后倾斜,再移动行走小车,将模板推出,模板最大可退出700mm,此时可利用模板与墙体间的空隙清理模板。
1、竖向支撑架
2、附加横背楞
3、调节丝杠
4、高低调节装置
5、架体主梁
模板的支模系统
(2)爬升A、爬模架在爬升开始前,应对爬模架系统作全面检查,拆除所有障碍物,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爬升。B、爬模架专职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爬模架爬升作业的操作程序规定和技术要求。C、施工期间应确保爬模架的防坠、防倾装置必须灵敏、可靠、有效,电控液压爬升系统应操作平稳、安全可靠,超载保护和爬升同步的功能。D、爬升导轨时,必须将主承力架及框架插挂在附墙装置上,通过操作液压爬升装置将导轨爬升到上一层的附墙装置上。E、爬升架体时,应拔出主承力架与附墙装置的防倾插板,用液压爬升装置将架体爬升到上一层的附墙装置上,再将主承力架插挂在附墙装置上。3)拆除过程中的技术措施:A、爬模架的拆卸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操作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B、遇五级(含五级)以上大风和雨雪天气、浓雾和雷雨天气时,禁止进行架体的拆除工作,并预先对架体的模板支撑体系采取加固措施(与墙体进行刚性拉接)。C、拆除工作因故不连续时,应对未拆除部分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D、严禁架子工在夜间进行架子拆除工作。
5、总结:采用“JFYM50型爬模架技术”获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爬模架与传统的落地式钢管架相比,充分体现出安全、快速、节约成本等优点,自使用爬架100多天以来,未发生过一起爬架滑坠或施工材料穿出脚手架落下而伤人的事故。5.1安全
(1)采用封闭平台作业,减少了高空危险作业的工作量;(2)采用先进的防倾防坠装置,保证了爬模架的正常使用;
(3)液压爬升系统操作简单,最大顶升能力保证了爬模架在爬升过程中的安全;(4)架体间采用侧片连接,螺栓固定,保证了架体的整体性;
(5)爬模架附墙点靠预埋装置和附墙直接与墙体连接固定,确保了爬模架使用的安全;(6)采用翻板封堵脚手架与结构间的空隙,保证杂物不会从这个空隙掉下;采用满铺脚手板、钉多层板封闭平台,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和彩条布围立面,彻底杜绝钢筋、钢管、对拉螺栓、木方、砼等穿破脚手架坠落的危险;
(7)四步架体搭设完毕后就不再重复搭设,从根源上避免了搭设脚手架时不慎掉下脚手架配件的危险; 5.2快速
(1)搭设:主承力架、导轨及上下爬升箱在厂里可安组装,现场用塔吊吊至附墙装置内,并插上防倾插板,解决了现场拼装场地小以及费时的问题。模板支撑体系及爬模架挂架体系即可在地上组装,从整个安装到投入使用上用5天时间,一次性搭设成功后中途只需检修;(2)爬升:每层爬模架提升时间约6个小时,节省人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塔吊吊次,缩短工程工期,为施工管理带来综合效益。如采用传统脚手架搭设一层脚手要两天时间,效率提高近五倍;
(3)拆除:四步架体,大部分配件采用螺栓连接易拆除,支撑体系可吊至地面分解,所以拆除速度很快; 5.3经济
采用“JFYM50型爬模架技术”缩短了工期,由以往7天一层核心筒主体结构(1~3层)缩短为3天一层的速度,缩短了工期,降低了人、材、机等各项工程成本。四步架体一次性搭设覆盖了整个楼层,还不到总层次的1/8,和传统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相比,可节约大量的脚手架材料及人工,与其它爬模架相比,具有架体跨度大、投入少,需要现场配备资源少、安装及拆除方便,爬升速度快,占用场地小、快速、现场整洁等优点。
总的来说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同时由于速度创下了“三天一层”的结构记录,受到了建设方的好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立足北京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层高层高层高7
爬模架施工实物图
(一)爬模架施工实物图
超高层建筑施工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
钢结构在大型的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较为明显,这种结构主要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其建筑质量。其中吊装技术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钢结构的优势在高层建筑中体现的较为全面,其中包括造价低,工期短以及强度高等。对于钢结构吊装来说,其综合性能较强,施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使用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要实现高层建筑施工的综合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需要对吊装施工技术进行有效地掌握和了解。
0.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属于商住两用的形式,采用框支剪力墙的结构,总建筑面积达到18万㎡。整个建筑包括塔楼、裙楼以及地下室三个部分,其中地下室主要是三层,每层都在1万㎡左右。其中在地上五层和地下三层中安置有钢管柱,其钢管柱的厚度和长度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另外,还有混凝土柱在其中,其数量都相对较多,可见这一高层建筑主要采用了钢结构吊装的技术,其规模较大。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受到施工的现场一些条件的限制,需要对钢结构吊装技术进行高度重视。
1.高层建筑的钢结构安装
流水段划分(立面施工流水)由于高层钢结构制作和吊装的需要,对整个建筑从高度方向须划分若干个节,一般以钢柱的分段作为节的划分依据。
它既具有总体设计的各项结构上的要求,又有其固有的单体特征。在吊装时,除须保证单节框架本身的刚度外,还须保证自升式塔式起重机(特别是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在爬升过程中的框架稳定,因此立面施工流水划分必须注意下列条件:(1)塔式起重机的起重性能(起重量、起重半径、起吊高度)应满足流水段内的最重物件的吊装要求。(2)塔式起重机爬升高度能满足下一节流水段的构件起吊高度。(3)每一节流水段内柱的长度应能满足构件制造厂的制作条件和运输堆放条件。
2.钢结构吊装施工准备工作
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将钢结构吊装进行划分,主要分为转换层、裙楼底层到四层、地下室三层到首层三个施工阶段。可以看出,这是一项较庞大的工程。其中钢结构的构件长度和重量都在规定的范围内,每一层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在尺寸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吊装方式主要采用塔楼核心筒布置形式,在进行准备工作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强度要和设计的方案相吻合,要保证基础轴线的高度,要对基础构建的位置进行明确规定,另外基础的夯实工作要到位,要设置一定的基础件预埋件,要对螺纹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要对钢结构基础构建的数量和型号进行严格要求,保证其外形和相应的尺寸。
3.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吊装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钢柱吊装和钢梁吊装。对于吊装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地探讨,不仅可以增强钢结构的稳定程度,同时也会消除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在进行吊装施工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来进行。对于案例工程來说,主要是完成了A1、A4栋部分吊装,然后进行A2、A3栋吊装的设置,使其达到前者的水平,然后对吊装区间进行转化,主要采取的施工方式主要是交错施工。
3.1钢柱吊装
对于一般的吊装施工来说,钢柱吊装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施工技术。在进行钢柱吊装安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钢管柱在柱脚的部位要设置相应数量和尺寸的环箍,混凝土材料的环梁和钢管柱进行连接的时候也要设置一定的环箍,要在钢管柱的内壁刷好水泥浆,要对钢柱吊装的关键环节加强重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节安装。主要采用的连接方式是端承式,主要针对的是钢管柱的基础部位和柱脚。即:桩面放出螺栓位置与柱轴线→植8Φ32钢筋,具体采用植筋方法,以定位调节螺栓→安装预埋钢板,具体采用定位调节调平螺栓与轴线→电焊固定。
(2)钢管柱吊运。钢管柱起吊具体采用两点捆绑垂直起吊的方法,注意起吊前必须用垫木把钢管柱根部垫至要求高度,同时把调整好的缆风绳、吊装索具、溜绳固定到钢管柱的适当位置,以防钢管柱根部发生变形。钢管柱起吊过程,起重机的起钩与起重臂的回转必须同步,直至钢管柱吊直方才停止回转,此外钢管柱的上端口必须包封,以防杂物进入管内。钢管柱现场对接前对接区域必须进行除锈处理,同时必须定出柱轴线及做好水平标高标记。
(3)钢管柱垂直度校正。钢管柱现场对接前,对接位置必须设有调节螺杆与限位板,其中调节螺杆用来校正钢管柱的垂直度,此外纵横轴方向应分别架设一台经纬仪,以便对柱底偏差进行测量、对调节螺杆进行调整,并最终确保柱底十字线与柱顶标记重合。
(4)现场焊接。钢管柱现场焊接具体采用水平焊的焊接方式,注意对接位置应设附加衬管,具体宽20mm、厚10mm及与管内壁间隙宽0.5mm,以确保对接位置的焊接质量达标。钢管柱焊接环焊缝具体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分段分向的焊接方式,注意分段施焊必须对称,以防焊接变形。
3.2钢梁吊装
根据该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的具体情况,钢梁安装必须遵循下列要求:若钢梁宽度≥1200mm,腹板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进行连接,具体采用全熔透坡口的焊接方式;若钢梁宽度<1200mm,那么腹板采用依然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进行连接,此外上下翼缘板具体采用全熔透坡口进行焊接。钢梁吊装的关键工序包括:钢梁吊运、现场焊接。
(1)钢梁吊运。钢梁的吊运必须特别注意下列事项,即起吊前必须对钢梁的节点板方向与位置及几何尺寸进行检查,同时把摩擦面的污物与浮锈清除干净;起吊前钢梁必须设焊吊码,注意安装完毕后必须割除干净;针对某些过重的钢梁,必须分段进行吊运,同时进行接驳。
(2)现场焊接。针对转换层框架而言,钢梁与钢管柱的刚性接头必须采用“先中间、后两边”的焊接方式,其中钢梁焊接顺序:顶层梁、下层梁、中间层;相同节点的焊接顺序:下翼缘、上翼缘,注意钢梁两端不许同步焊接。除此以外,钢梁与钢管柱采用相隔一道梁的焊接方式,以免发生梁、柱变形。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并非易事,具体施工过程必定存有诸多控制要点与难点,因此施工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尤其要重视吊装设备、施工技术及吊装方法的选择,以确保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达标。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分析了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施工方还要对钢结构吊装施工的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进行综合考虑,以此实现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及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玉荣.浅谈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要点[J].华章,2011,(20):299.
[2]吴现.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235-235.
超高层建筑施工 篇7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
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贯穿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各环节的组织生产和控制管理过程中, 包括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安全、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等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2011年全年发生的建筑安全事故导致400余人死亡, 500余人受伤, 同时还存在一些瞒报和未报数据。建筑业是一个危险系数较高、安全事件和事故易发行业, 是我国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尤其是在我国进入到WTO后, 建筑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激励,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有限的建设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稳定之地, 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 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施工安全控制的有效监控、施工进度的有效保证、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已成为其在有限且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环境中, 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2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威胁因素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 是一个涉及内容较多、复杂多变的人-机-环境和管理系统, 通常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环境、以及项目施工建设管理各过程中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安全事件或安全事故发生。也就是说, 人、机、环境、管理四个要素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威胁的主要因素。
2.1 人的不安全行为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环境较为恶劣, 很难吸收和稳定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均较高的施工人员, 长期安心在同一施工企业工作, 人才流动较为频率, 人员流动性较高。目前, 从事建筑施工的作业人员主要由农民工、合同工、临时工等组成。由于这些施工人员总体知识文化及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 安全施工意识较为薄弱。建筑施工队伍很难形成较好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这个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已成为超高层建筑施工事故中一个多发诱因。
2.2 物的不安全状态
施工作业现场所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辅助材料、辅助机械等的安全状态水平, 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现场是否具有较高的施工安全水平。各种施工硬件设施及安全防护设施, 如:脚手架、模板、起重机械设备等, 其安全状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长期使用, 加上日常检修维护措施的不到位, 普遍存在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等存在安全缺陷问题, 以及施工机械设备设施形式较多、操作较为复杂, 给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2.3 施工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超高层建筑作业环境, 尤其是多种工种同时交叉反复作业环境、夜间作业环境、噪声振动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以及由于夏冬季气象变化造成的恶劣天气环境等, 不但易于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长期处于高噪声、大污染环境中施工, 还易于导致职业病的发生。另外,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还存在一些偶然性多发事故发生 (如“四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电击伤害、机械伤害) 等安全生产事故, 给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在精神上带来很大压抑感, 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发生。
2.4 施工现场管理因素
管理是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管理是管理者的核心手段, 是机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的重要监控措施, 同时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监督人员。因此, 管理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起非常主导作用, 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监控的重要措施。
3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测管理技术要点
3.1 抓施工企业各部门主体责任, 实现安全监测管理程序标准化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 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严格按照《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 (建质[2011]111号) 有关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制度体系的编制, 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深入到施工现场直接指导相关安全生产[1]。应要求建筑工程项目企业负责人每月到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和技术指导时间不得少于施工建设工作日的25%;要求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其每月带班直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时间应在本月施工时间的80%以上。要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 对不按相关规定带班的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 应给予严厉的惩罚, 有效提高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和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现场安全施工管理的意识, 多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工作检查, 有利于及时发现作业面上的安全隐患, 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及时进行解决, 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到项目管理人员思想深处, 作用到施工现场各作业点面中。
3.2 全面实行施工信息化管理, 健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现场监管体系
全面实行提高施工信息化管理, 有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完善性、动态性、准确性。项目管理人员在集控中心, 能够通过浏览施工作业重点部位的动态监控视频, 能够技术掌握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等水平, 便于其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3.3 强抓施工安全组织体系, 有效防范施工现场风险威胁产生
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 有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完善性进行认真审查复核, 要检查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器材、劳动保护等是否设置完善齐备, 安全生产专项方案体系应该内容详细、全面、图文并茂的表达, 针对安全工程中的特殊部分应按照专项工程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相应安全防护体系制度的详细编制。在工程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并加大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综合排查治理力度, 有效防范施工现场风险威胁的产生。
3.4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有效提高施工现场整体安全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让其在实际施工生产安全管理中, 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 从实际行动中有效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 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作业业务素质和安全防护能力。
3.5 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2], 提高安全事故处理效率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经验, 组织专人查找安全生产事故形成主要原因, 并根据事故原因补充安全生产应急处理预案中的相关内容和制度措施, 确保应急预案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并有效解决问题。
摘要:在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后, 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威胁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 结合自我多年实践工作经验, 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测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超高层建筑临时用电施工技术 篇8
北京绿地中心627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大望京 (望京中环路北侧) , 总建筑面积172 734 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8 849 m2, 地下建筑面积53 885 m2。4号楼及5号楼两栋商务办公楼组成, 地下共5层。4号楼主要为商业及办公用房, 建筑高度260 m, 建筑层数55层。其中首层为办公及服务式公寓大堂;2~43层为办公、设备层及避难层;44~55层为服务式公寓。5号楼建筑高度22.9 m, 建筑层数4层。其中地下5层、地下4层为人防、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3层为车库及设备房 (部分为立体车库) ;地下2层为商业、餐饮、设备及后勤用房;地下1层至地上4层为商业、餐饮用房。
2 用电方案选择
现场勘测工作应以减少投资和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为目的。调查测绘现场的地形、地貌, 就工程施工规模、生产环境和施工进度, 给排水等地上、地下管线和管沟的位置, 建筑材料、器具堆放位置, 生产、生活临时搭设的建筑物位置;用电设备装设位置以及现场周围环境等进行现场勘测, 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
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两个楼地下室连通, 基坑开挖面积大。现场面积大, 在现有场地空间布置有钢筋加工场、钢筋原材料堆放区、大模板区、木工棚和水电棚等, 根据现场勘测情况, 建设方提供3台500 k VA变压器, 安装在施工现场的东北侧。
2.1 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是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内容和工作, 主要目的是为合理选择建筑施工现场供配电系统中的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各种开关电器等提供科学依据, 减少电流节点所造成的电压降, 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用电负荷计算有多种方法, 如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等。由于施工现场一般设备较多, 因此施工中常采用需要系数法。本工程施工中所需主要机械设备见表1。
总设备容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备用系数K1=1.05, cosφ=0.75~0.85, 照明系数K2=1.1, 电动机需要系数K3=0.5, 电焊机需要系数K4=0.6, 用系数K1可取1.05~1.1, 照明系数K2为动力的10%, 电动机与电焊机的需要系数K3, K4取值。
总电流计量Ij=S/ (30.5V)
根据以上计算, 建设方提供3台500k VA变压器, 满足施工用电要求。为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应合理安排大型机械设备运行时段, 保证正常施工用电安全可靠, 从而使施工顺利进行。
2.2 配电线路设计
配电线路设计主要是选择和确定线路走向、配电方式、敷设要求、导线排列、配线型号、规格和周围的防护设施等。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 V/380 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以及二级漏电保护系统。因此配电线路设计须和变电系统的基本防护方式相结合, 统筹考虑零线的敷设和接地装置。不仅要与变电所设计相衔接, 还应与配电箱设计相衔接。
本工程根据施工现场地形特点、临时设施的布置, 考虑到设备较多, 用电负荷分散, 分区域相对集中, 在施工的不同阶段 (基础、主体、装修) 现场布置变化较大。为满足所有负荷的使用要求, 各配电线路故障互不影响, 同时又考虑供电的可靠性和维修方便, 本工程临时用电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多路主干线送至各用电相对集中区域及8号, 9号塔式起重机, 8号, 9号塔式起重机专供4号超高层商业办公楼施工使用。
二级箱进线均从一级配电柜直接引入, 并在配电柜及二级配电箱处采用重复接地的方式。为兼顾施工基础、主体、装修阶段, 可根据现场的变化需要调整临时用电布置, 生活区、办公区用电由其他项目生活区引入, 此施工现场共设A级配电箱4个, B级配电箱6个。其中4号变压器一路专供8号塔式起重机电源, 另一路供A6总箱电源为钢结构施工供电;5号变压器一路专供9号塔式起重机电源, 另一路供A7总箱电源为外用电梯及爬模机供电;3号变压器一路供A8总箱电源为6号塔式起重机及电焊机等施工机具供电, 另一路为A9总箱电源为7号塔式起重机及外用电梯和其他施工机具供电。在主体施工阶段, 各移动式三级配电箱随结构施工需要向上拉设, 4号楼设消防泵, 每组2台, 一用一备。消防泵每90 m做一次接力, 即地面上一组, 90 m一组, 180 m一组。确保4号楼全楼均在消防泵覆盖保护范围之内。供电电源为专用线路, 如线路过长可借用附近A箱备用闸具 (闸具电源由该A箱总断路器上口接入) 供电。
2.3 导线截面积和电器类型、规格的选择
2.3.1 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8号, 9号塔式起重机的额定功率均为300 k W, A6总箱为钢结构施工用电, 由钢结构分包单位自行进行负荷分配。其他总箱按均衡分配负荷的原则, 可得:A7总箱393k W, A8总箱193.5k W, A9总箱313.5k W。
按照供电区域负荷容量, 并考虑可能出现的机动用电, 配线选择应从满足机械强度、允许电流和允许电压降三个方面的条件进行考虑, 所选用的电缆以三个中最大者为准。本工程考虑到施工现场条件差、临时性强、变化大等因素, 所有电缆针对使用环境及工况从YC型中选用。根据以上负荷计算, 各总配电箱电源侧电缆按导线允许载流量选择导线截面YC—3×185+2×70, 各分配电箱经过上述方法计算后, 选择导线截面YC—3×70+2×`35, 按允许电压降校核, 经查表与计算结果对比, 橡胶软电缆符合要求。
2.3.2 配电装置电器的类型、规格的选择
根据JGJ 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总配电箱的电器应具备电源隔离, 正常接通与分断电路, 以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电器设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 当总路设置总漏电保护器时, 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当所设总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 可不设总断路器或总熔断器。
(2) 当各分路设置分路漏电保护器时, 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当分路所设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 可不设分路断路器或分路熔断器。
(3) 隔离开关应设置于电源进线端, 应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 并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电器。如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的断路器, 可不另设隔离开关。
(4) 熔断器应选用具有可靠灭弧分断功能的产品。
(5) 总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应与分路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
因此, 本工程临时用电各总配电箱内设DZ20Y-400A/3300可见分断点的空气开关作为总隔离开关, 各分路开关选用DZ20Y-250A/3300可见分断点空气开关作为各分路隔离开关。各分配箱内的总开关应选用可见分断点的空气开关作为隔离开关, 各分路开关选用DZ25L-4901/F的漏电开关, 其漏电电流不大于50 m A, 动作时间不大于0.1 s。开关箱内装设隔离开关断路器、熔断器, 以及漏电开关, 其漏电电流不大于30 m A, 动作时间不大于0.1 s。配电箱、开关箱内的所有开关电器的选型、安装使用均符合JGJ 46—2005规范中的要求。
2.4 接地与接地装置设计
接地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和防止人身直接或间接触电的基本保护措施。接地与接地装置的设计主要是根据配电系统工作和基本保护方式的需要确定接地类别及接地电阻值, 并根据接地电阻值的要求选择及确定自然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对于人工接地体还应根据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设计接地的结构、尺寸和埋深以及相应的土壤处理, 并选择接地材料。接地装置的设计还包括接地线的选用和确定接地装置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要求等。
本工程施工现场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供电 (图1) , 图1中L1、L2、L3为相线;N为工作零线;PE为保护零线;DK为总电源隔离开关;RCD为总漏电保护器 (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器) ;T为变压器。1为工作接地;2为PE线重复接地;3为电气设备金属外壳 (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
本工程除在变配电室做重复接地外, 还在现场配电系统末端 (A箱及B箱) 做重复接地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 塔式起重机的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总箱处零排、地排环接。总箱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接地装置采用长2.5 m, 19镀锌圆钢, 垂直打入地下3 m深, 每组打3根, 并用扁钢将3根接地体连接起来。接地引线采用多股软铜线, 线径不小于电源相线截面的1/2。
2.5 防雷设计
防雷设计包括防雷装置装设位置的确定、型号的选择以及其他相关防雷接地的确定。防雷设计应保证所设置的防雷装置能对雷电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并能覆盖整个施工现场。
本工程由于施工现场最高的构筑物为塔式起重机, 而且现场都在塔式起重机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以无须再另做防雷接地。利用底板桩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体, 将每台塔式起重机的基础与底板桩内的钢筋焊接, 具体做法如图2。
2.6 设计临时用电施工图
临时供电施工图是临时用电设计的具体体现, 主要包括供电平面图和系统图。供电平面图应与施工总平面图中的各个用电中心及土建设计统筹考虑, 在总平面图中要标出变压器的位置、型号、各干线走向。并用国标符号标示出各条干线的编号、导线型号、导线根数及截面, 各配电箱位置和主要照明设备的位置及箱与箱之间的电气关系。明确工作接地、重复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的位置及接地装置的材料做法等。临时供电系统图采用图形与表格相结合的方法表示, 便于看清系统图中各个器件的型号规格、数量, 层次分明, 很容易分清进线到配电线路、起动控制设备、各种保护设备、测量仪表和受电设备等。在配电线路较多时, 建议集中标注各线路的型号规格, 再用细实线指向各条线路。
3 施工难点及防护措施
3.1 线路敷设
本工程由于现场面积大, 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阶段用电区域相对稳定, 根据施工规范要求, 为了现场美观和用电线路的安全, 施工现场的干线电缆均埋地敷设, 穿过现场道路时穿SC100焊接钢管保护。埋设深度大于0.7 m, 电缆敷设前在电缆壕沟底部铺不小于50 mm厚的细砂或软土, 上面铺砂盖砖, 以防止机械或人为破坏。电缆敷设前检查型号、电压等级、截面、电缆的绝缘电阻用1 000 V兆欧表检测大于10 MΩ。为保证电缆埋地敷设安全, 敷设时不能将电缆绷得太直, 而应预留S形弯, 并铺砂盖砖保护。直埋电缆敷设完后在紧邻电缆上、左、右侧均匀敷设50 mm厚的细砂或软土。直埋电缆经验收合格后回填土, 回填土分层夯实。直埋电缆上设电缆标桩, 标明电缆走向。电缆进入盘柜、穿入管子时, 出入口应封闭, 管口应密封, 电缆终端须用鸭嘴鼻压接, 涮锡, 中间接头用铜套管压接绝缘, 等级不低于原电缆等级。装修阶段层箱进线电缆明敷。钢筋加工场、木工加工场各支线电缆穿钢管保护敷设, 不能明露, 防止钢筋戳破绝缘层和电气着火。
3.2 配电箱安装
总配电箱尽可能设置在用电负荷中心。分配电箱设置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 m。开关箱和所控制的固定电气设备相距不得超过3 m。本工程固定式配电柜、开关箱的基础均按施工规范要求高出室外地面不小于20 cm, 配电柜基座高80 cm, 地面上20 cm, 地面下60 cm, 长度120 cm, 宽55 cm。挖土方后, 做10 mm厚混凝土垫层, 预埋6根 (100 cm长) 100铁套管, 再砌24 cm厚砖挡墙, 砖上部用混凝土圈梁, 在四角埋设4块10 cm×10 cm铁板埋件, 内做防水处理。
3.3 防护措施
(1) 严禁在外电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施工现场开挖沟槽边缘与外电埋地电缆沟槽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 m。
(2) 电气设备设置场所应能避免物体打击和机械损伤, 电气设备现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染源和腐蚀介质, 否则应予以清除或做防护处置, 其防护等级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3) 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 所连接的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 同台机械电设备的重复接地和机械的防雷接地可共用接地体, 但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4)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 m, 并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 mm厚的细砂, 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在建工程内的电缆线路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 严禁穿越脚手架引入。电缆垂直敷设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 并宜靠近用电负荷中心, 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宜沿墙或门口刚性固定, 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 m。
(5) 每台用电设备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 严禁用同一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 (含插座) 。现场内配电箱或变电站应有围栏, 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示牌。配电箱、开关箱应有防雨、防砸措施并加锁管理, 并设负责人。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进出线中的N线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6) 室外220 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 m, 室内220 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5 m。普通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300 mm;聚光灯、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500 mm, 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 达不到规定安全距离时, 应采取隔热措施。
(7) 认真贯彻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用电的其他有关规定及技术规程, 确保施工用电安全。
4 结束语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是保证工程正常施工和安全施工的基础, 尤其在超高层工程施工中更为重要。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高、线路长、设备多的特点, 只有合理分配用电量, 减少电流节点, 保证用电设备的电压正常值, 正确选择漏电开关的动作值及开关的额定值, 才能确保施工现场安全供用电。为保证施工现场用电安全, 防止触电和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须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 对其他工程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S].
超高层建筑施工 篇9
1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
超高层建筑是指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目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建设大量超高层建筑来节省土地, 增加城市土地利用率, 尤其是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和地区。例如, 世界知名的超高层建筑有:迪拜塔、台北101、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厦、纽约帝国大厦等。尽管超高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土地问题, 但是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比较难, 无论是结构, 还是施工方面要求都比较严格。因此, 必须要解决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其相应的技术措施。
2 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建筑的生命是质量, 也是建筑事业的生命, 质量重于泰山。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 在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 以下问题是重要的施工控制点, 是超高层建筑质量控制的关键。
2.1 建设程序及设计计算问题
超高层建筑不经过可行性认证, 不进行调查分析就立项, 还没有对建筑用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搞清楚就匆忙动工, 没有相关证件、没有施工详细图纸、不按照设计图纸方案进行施工;工程竣工后, 不进行试运行, 不经过验收就允许使用方进驻等这些都是违背了建设程序, 都会使建筑存在严重隐患, 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超高层建筑的设计问题也是重要的环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诱发超高层建筑物发生质量问题的因素:设计时考虑得不全面、结构不合理, 错误地进行简图计算, 建筑内力分析错误, 荷载计算时取值过小, 伸缩缝、沉降缝的不当设置, 悬挑结构没有进行必要的验算等。
2.2 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没有认真对工程所在地进行地质勘察, 提供错误的地质数据、资料;在勘察地质过程中, 土地地基的实际情况在钻孔间距很大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反映出来, 如当基岩地面有较大的起伏变化时, 土层厚度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地质勘查时钻孔的深度达不到要求, 没有查清底层构造, 如孔洞、墓穴、滑坡、软土层等;由于不准确、不详细的地质勘察报告, 导致错误的基础方案被采用, 最终导致地基失稳, 出现不均匀沉降, 使建筑物墙体开裂、破坏, 最终倒塌。
2.3 地基问题
不均匀地基如熔岩、土洞、杂填土、软土、岩层出露、充填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 没有进行加固处理或者处理不当, 这些都是使建筑物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一定要根据建筑用地的地基、具体工程特点,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要结合上部结构, 综合多方面, 如结构措施、地基处理、施工措施、防水措施等考虑。
2.4 建筑原料问题
建筑用原料质量不合格, 如水泥受潮结块、过期、安定性不好;钢筋的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混凝土配合比错误;砂石级配不合理、含有过多的有害物质;外加剂的性能、掺量不能满足要求等都会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易性、抗渗性及强度产生影响, 导致混凝土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 如裂缝、蜂窝、渗漏、露筋等;预制构件支撑锚固长度不够, 断面尺寸不准确, 预应力值没有可靠建立, 钢筋的错位、漏放、板面开裂等都会使建筑物出现裂缝, 发生倒塌等事故。
2.5 自然条件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期长、露天施工项目多等都会使建筑物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露天施工会由于暴雨、大雨、日照、温度、大风、雷电等自然条件而使建筑物质量产生影响, 施工中要加以重视, 通过有效措施的采用对其进行预防。
2.6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质量问题也会受到建筑物的不当受力而出现, 如不经过核对、验算, 随意在原有的建筑物上加盖房屋;使用荷载超过设计时所允许的荷载;任意打洞、开槽、将承重结构的截面削弱等。
2.7 施工和管理问题
施工和管理不当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如不熟悉图纸就盲目施工, 没有会审图纸就匆忙开工, 或者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施工时不符合相关规范和规定等。
3 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措施
3.1 工程图纸的设计
设计施工图纸是一个项目工程建设的首要步骤, 工程整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受设计的影响。所以, 一定要选择有较高资质的设计单位, 还要很好的对设计经费进行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竞争很激烈, 要选择具有一定经验、资质的人才, 防止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要把好设计关, 避免工程还没有开工就埋下质量隐患。
3.2 施工队伍的选择
工程质量的好坏还受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影响。一个项目工程建设立项并获得批准后, 要通过招投标进行施工队伍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要认真听取施工队关于资金、设备、技术力量、对工程所采取措施等的介绍;对施工队在建或已经交付使用的项目工程的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对施工单位进行考察, 了解其技术力量、设备、资格证书、企业等级等;对施工方已经交付的工程使用用户进行走访, 对工程队伍的信誉进行了解。根据了解的材料, 综合信誉、素质、工期、标价等进行比较, 避免通过关系对施工队伍进行决定的情况出现。
3.3 监督工程质量
要将工程的监督执法透明度提高, 建立一套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制度, 使工程质量能够在服务性、预见性的质量监督模式上, 使执法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了使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得到保证, 要不断对监督队伍进行培训, 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3.4 质量控制
分段控制、动态控制是保证工期目标所采用的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按照实际情况, 在不对建筑工程总计划进度产生影响的前提下, 及时调整、修正进度计划。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要及时做好供应材料和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工作。
要严把质量关。建筑物所使用材料首先要符合国家对相关建筑材料的标准和设计要求, 材料验收制度要严格执行。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受主体结构的质量影响, 同时也关系着每个职工的人身安全, 所以, 一定要保证主题结构的质量。
3.5 工程竣工
建设工程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 它是检查总结工程设计、质量的重点。工程竣工后, 施工单位要在验收之前做好质量检查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验收规范标准进行验收。建设单位要将工程验收时间、地点、验收机构组织人员名单等汇报给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验收合格后, 建设单位要做好相应的备案手续。
结语: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避免超高层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 要设计好图纸, 选用符合标准的材料和有资质的施工队伍, 为了杜绝安全事故, 要成立安全监督小组, 设置专门的安全员, 建立周密的安全生产条例, 严格进行管理, 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 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做好工程竣工后的后续工作, 相信在做好这些工作后,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能够有效的避免, 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国立主编.高层建筑施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7) .
[2]刘书玲主编.高层建筑施工细节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4) .
[3]范跃虹, 黄宗襄, 林振声.超高层和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施工与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7) .
超高层建筑施工 篇10
玻璃幕墙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双重优势, 玻璃幕墙在超高层、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玻璃幕墙的施工工作本身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因此, 对玻璃幕墙的施工管理和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目前的玻璃幕墙施工技术已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 但仍然存在很多的关键性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超高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施工管理技术及在施工管理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深入的探讨。
1 超高层和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施工特点
建筑幕墙是建筑的围护结构, 其施工与其他建筑的施工有很大差别。尤其在超高层、高层的玻璃幕墙施工中, 均采用高空作业和露天作业的形式完成。在玻璃幕墙的施工中需要借助吊篮、脚手架等专用工具进行操作, 施工现场及环境形式较为复杂[1]。并且由于玻璃幕墙在超高层、高层建筑的很多地方均能应用到, 导致其施工地点极为多变, 施工现场相对分散, 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因此, 玻璃幕墙的施工具有地区性和流动性强, 工作性质属于高空作业及露天作业的特点, 在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下, 无疑对玻璃幕墙的施工管理技术提和了更高的要求。
2 超高层和高层建筑玻璃幕施工管理技术
在超高层、高层建筑中, 玻璃幕墙种类很多, 形式多样。对玻璃幕墙的施工要求也大不相同, 下面将对安装隐框玻璃幕墙、显框玻璃幕墙及单体玻璃幕墙的管理技术进行分别阐述。
2.1 显框玻璃幕墙的施工管理技术
显框玻璃幕墙在铝框内, 是玻璃幕墙中最传统的形式, 应用广泛, 工作性能可靠。因此, 对于安装显框玻璃幕墙的要求高, 相对于隐框玻璃幕墙, 更能工程的需求。在安装显框玻璃幕墙时, 为了提高玻璃幕墙的密封性能, 应在两块中空玻璃之间填充泡沫条及耐候胶。在《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 显框玻璃幕墙的拼缝宽度应大于或等于15mm[2]。并且显框玻璃幕墙的构件应连接牢固, 接缝处应使用密封材料使连接部分密封, 可有效防止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导致玻璃幕墙变形的情况发生。此外, 超高层、高层建筑的防火能力比低层建筑的防火能力要求更加严格。因此, 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和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形成防火隔层, 从而达到保证建筑物的防火能力要求。
2.2 隐框玻璃幕墙的施工管理技术
隐形玻璃幕墙没有用于支撑并承重的铝合金外框, 而是完全依靠结构胶将热反射镀膜玻璃粘合在玻璃材框架上, 铝框全部隐蔽在玻璃后面, 形成大面积全玻璃镜面的效果。此外, 由于在隐框玻璃幕墙中使用的玻璃板块分格较大,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靠人工进行搬运和安装, 这无形中加大了施工的工作难度, 减缓了施工的速度。因此, 在实际的管理中, 应严格按照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预埋件处理→连接角码安装→立柱安装→横梁安装→结构玻璃装配组建安装→清洗检查→竣工验收的步骤进行。由于玻璃与铝框之间完全靠结构胶的粘合, 由此可见, 结构胶是安装隐框玻璃幕墙的关键环节。因此, 在使用结构胶之前要严格核对品种、生产日期和牌号, 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之处。
2.3 单体玻璃幕墙的施工管理技术
超高层、高层建筑的单体玻璃幕墙施工原则是从上到下从一个方向连续安装。在安装之前, 先将玻璃由电梯搬运至每个需要安装的楼层和地点, 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避免在安装之前发生不必要的破损。在安装过程中应先将内侧橡胶条嵌在铝框格槽内, 嵌胶条时应先采用分点的方式将玻璃嵌在铝框内, 再进行分边嵌塞, 以保证嵌入的最佳效果[3]。同时在向铝框内安装玻璃时, 要确保玻璃表面的清洁, 并注意正确判断内外面。当玻璃安装到铝框内后, 要保证嵌入深度一致, 最后再平整密实的嵌入外密封橡胶条, 达到固定好玻璃的作用。
3 玻璃幕墙施工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3.1 玻璃幕墙的材料管理注意事项
玻璃幕墙使用的材料基本为:骨架、玻璃、填充材料和粘结材料四大部分, 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超高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完成质量。因此, 在材料选择上应符合规定标准, 进行严格筛选。玻璃幕墙的材料选择应特别注意要符合国标《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中规定的高精级别要求。严格按照规范采用防火等级较高的耐火材料, 如果不了解材料的耐火等级, 可先进行抽样检测, 确定等级后再进行使用[4]。玻璃幕墙材料选择的另一重点是在填缝材料方面, 填缝材料是用于玻璃幕墙装配及块与块之间的缝隙处理, 一般包括常用填充材料、密封材料、防火材料三种。如果填缝材料的选择不能符合规定的标准, 将极大影响到玻璃幕墙的整体质量, 因此, 在施工安装前应严格检查出厂日期, 并检查该产品是否有国家认证的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 做到从根本上把好玻璃幕墙材料质量关。
3.2 龙骨安装管理的注意事项
玻璃幕墙中的龙骨安装包括主龙骨的安装和次龙骨的安装, 是玻璃幕墙施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安装主龙骨时, 应多注意并检查细节方面, 例如, 注意调平和拧紧螺丝, 在两侧连接件的接触面上粘贴防腐垫片等。在完成了竖骨料的安装后, 还要进行整体调平, 从而进一步确保万无一失。在次龙骨安装的实际操作中, 应先从安装横梁开始。在对横梁进行安装时要注意保持平整和拧紧螺丝, 同时在骨架安装过程中还要进行防雷的连接以及防腐处理等工作。另外, 在安装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检验记录, 在完成每一层的安装后再一次进行调整、校正及加固。确保每一道程序的质量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工作[5]。
3.3 玻璃安装管理的注意事项
在超高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施工中, 本身是由玻璃为饰面材料来包盖建筑物的墙面。因此, 应做好玻璃的安装管理工作。在安装玻璃前应先做好钢构、立柱、避雷和保温防锈等部位的检查, 确保合格后再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相应规格的玻璃材料[6]。在安装过程中采用拉线的方式保证相邻两个玻璃面之间的平整度, 确保每道工序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克服高空作业和露天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保障好安装的质量。
4 结语
在超高层、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玻璃幕墙应用较为广泛, 超高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安装形式多种多样且精度要求较高, 无形中增加了安装难度。而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对玻璃幕墙的施工技术运作还不够成熟, 因此, 在日后的超高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施工中, 我们应该加强对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和控制, 以提高超高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施长进.建筑施工中玻璃幕墙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展望, 2015 (2) .
[2]董蒙召.新型幕墙施工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J].门窗, 2015 (4) .
[3]孔伟, 邢涛.建筑幕墙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质控办法[J].山西建筑, 2015 (32) .
[4]吴彦超, 史宏杰.浅析建筑施工中幕墙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5 (8) .
[5]刘新宇.浅谈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7) .
超高层建筑施工 篇11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0.前言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及其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只有结合具体工程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相关法规、条例的要求,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满足人们对外形美观、结构合理、布局自然、安全性高和低成本高环保的建筑要求。
1.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施工特点:
(1)民用建筑中采用钢结构的建筑做法与传统结构形式区别较大,施工中可借鉴的经验不多,须做好前期细部设计,尤其是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的结合。加工精度要求高,要加强构件加工工序质量控制及安装顺序的合理安排。焊接工作量较大,焊接质量要求严,对特殊工种人员的劳力组织及专业技能要求高。由于钢结构高空作业防护难度大,施工中安全管理要引起高度重视。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全员安全意识。
(2)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10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3)高层建筑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 20m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
(4)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5)施工技术要求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构成,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其次是装饰、消防、防水、设备等要求较高。平面类型的多样化、立面造型的个性化、立面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消防设施要求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甚至管道冷凝水的处理,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 高层建筑的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1)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
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 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
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 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 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3)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 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 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 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 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3.结语
通过施工中对施工技术进行了摸索总结并进行了科研开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建筑及其施工技术的科技水平,尤其是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已逐步形成一系列的成熟工艺,并得到广泛应用。 [科]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超高层建筑及其施工技术路线概述 篇12
超高层建筑是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也是发展中国家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志。我国超高层建筑研究及工程应用起步比较晚, 但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世界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中, 我国占有6座排名靠前, 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超高层建筑建造大国。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投资大, 工期长, 成本高
超高层建筑体量巨大, 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 所需投资往往达数十亿元, 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 业主的资金压力非常大。资金压力体现在工期成本高, 工程延期往往显著提高投资成本, 降低投资收益。
2、高度大, 结构施工难度高
超高层建筑较其他建筑最为显著的区别是高度大。目前超高层建筑高度已经突破500m大关, 我国大陆超高层建筑高度也已经逼近500m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m) 。有些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并不突出, 但是为了产生独特的建筑效果, 造型非常奇特, 如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大厦。高度的不断增加和造型的奇特都会增加结构施工难度:混凝土超高程泵送、安全高效的模板体系、重型钢结构吊装、结构施工控制等。
3、基础深埋置, 混凝土基础底板厚
为了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 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都比较深, 如有的工程桩基础长达80余米, 无论采用现浇还是预制打入, 桩基础施工难度都非常高,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桩基础沉降和提高桩基础承载力。同时为了改善上部结构的受力, 基础底板的厚度都比较大, 混凝土的强度高, 如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大厦的基础底板厚度达7.5m, 电梯井部位基础底板更是厚达13.35m, 底板混凝土标号达C40, 水化热大, 温差控制难度高。这些都给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组织和裂缝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4、作业空间狭小, 施工组织难度高
超高层建筑是垂直向上发展的建筑, 这一特点决定了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只能逐层向上进行, 作业空间非常狭小, 施工组织的难度非常高, 对有效地利用作业时间和空间带来了难度。
5、场地狭小, 平面布置困难
超高层建筑多建于繁华地段, 交通繁忙, 施工场地狭小, 环境保护要求高, 这些给施工平面布置带来困难。
三、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路线
超高层建筑施工前必须首先深人分析工程特点, 明确项目的施工技术要点, 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技术路线:突出主楼、流水作业、机械化施工、总承包管理。
1、突出主楼
超高层建筑的显著特点是:投资大、工期长、工期成本高。因此业主非常关心项目建设的工期, 工期长短在业主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突出工期保证措施, 采取有力措施缩短工期。在整个工程中, 主楼的工期无疑起着控制作用, 缩短工期关键是缩短主楼的工期, 尽量将主楼的施工提前进行。缩短工期难免增加投人, 因此要统筹规划, 提高效益。缩短建设工期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但是无疑缩短工期应重在施工前期。施工前期以结构施工为主, 牵涉面小, 投人少, 缩短工期相对影响面比较小, 成本比较低。因此在施工组织中必须突出主楼, 将主楼施工摆在突出位置, 即使这样做会增加部分直接成本也在所不惜。
2、流水作业
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业面狭小, 必须自下而上逐层施工, 这是其不利一面, 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优点, 即可以利用垂直向上的特点, 充分利用每一个楼层空间, 通过有序组织, 使各工种紧密衔接, 实现空间立体流水作业。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施工速度, 缩短建设工期。
3、机械化施工
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业面狭小、高空作业条件差, 施工进度要求高, 因此必须有效利用当今科技进步成果, 采用机械化施工。采用机械化施工可以减少现场作业量, 特别是高空作业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快施工速度, 缩短施工工期;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工厂预制的积极作用, 提高施工质量。
4、总承包管理
超高层建筑功能多, 系统复杂, 参与承建的单位多且来自五湖四海, 只有强化总承包管理才能将他们有序组织起来, 实现对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确保业主的项目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 总承包管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进人施工中后期, 各个分包队伍都进入施工状态, 各种矛盾都陆续暴露, 需要总承包及时协调解决, 协调工作量非常巨大, 因此必须强化总承包管理,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 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叙述, 我们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路线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尽管目前世界上超高层建筑在建筑时间、地点和环境等方面各异, 但是遵循的技术路线非常相近, 施工中都把主楼作为关键予以重点突出, 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在以后的超高层建筑中加以借鉴。
摘要:本文叙述了我国及世界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的特点, 并总结了其施工技术路线, 希望通过文章的探讨能够使读者对超高层建筑有总体上的把握, 并对其有正确的认知。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建筑路线,特点,概述
参考文献
[1]于德江、杨金星:“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 《施工技术》.2009 (S1) 。
【超高层建筑施工】推荐阅读:
超高层建筑06-13
超高层建筑06-02
异形超高层建筑11-08
临海超高层建筑11-19
超高层建筑结构05-14
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05-17
超高层民用建筑11-24
超高层建筑工程12-10
超高层建筑的综合布线06-21
超高层建筑供配电浅述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