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移动通信基站

2024-06-01

3G移动通信基站(精选10篇)

3G移动通信基站 篇1

1 建设的背景

随着3G牌照的发放和公司3G通信网络的大规模建设, 3G业务在2009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3G的应急通信手段亟待配置, 以满足突发业务的需求, 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提升, 大型展会、运动会、娱乐演唱会等大型集会活动日益增多, 现场通信网络很难满足这些突发话务高峰的需求, 需通过应急通信手段弥补网络局部容量不足问题。一方面满足局部突发业务需求, 另一方面也为公司全方位的展示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促进公司形象的宣传, 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地震、洪灾、冰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 移动通信网往往也会受到一定破坏, 也需要通过应急通信系统在抢险救灾过程中进行通信保障, 应急通信保障手段的建设, 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应急通信还可以作为战时状态通信保障的备用手段, 为党政军领导机关提供通信保障的功能, 在战时战备中体现关键的作用。

2 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2.1 应急通信作为“处突维稳”的重要手段, 能有效缓解局部网络能力不足, 是网络保障必备的前提条件之一。

2.2 抢险救灾、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需要。

2.3 满足战时战备应急通信需求, 为党政军领导机关实施指挥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综上所述, 为保证公司网络的正常运行, 打造精品网络, 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在战时及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保障通信的畅通, 提升公司在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必须对应急通信系统进行建设。

3 市场及业务需求分析

3.1 市场分析

应急通信系统在保障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同时, 对提升公司形象、促进市场发展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大型会展、运动会和国际活动中, 由于突发的业务需求很大, 现网的容量往往不能满足通信的需要, 而应急通信系统则可快速灵活的提升网络的局部容量, 有效的解决突发的容量需求。同时, 在上述重要大型活动中保障网络正常运行, 减少网络拥塞对于提升用户感受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 大型应急通信车的出现和展示, 也是树立公司形象的一个良好手段。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 应急通信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网络容灾手段, 能够提供通信有力的保障, 对提升公司在国家和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应急通信系统对公司的宣传和对市场的促进作用, 能够有助于公司更好开展业务, 拓展市场。

3.2 业务需求分析

随着网络的建设和业务开展, 移动网中数据业务种类和业务量快速增加。伴随近年展会经济的发展, 区域性突发数据业务需求日益增多, 网络应急通信保障需求迫切。

4 建设方案及规模

4.1 应急通信车分类比较

根据采用的车型、装备的通信设备我们将应急通信车分为三大类:大型、中型和小型应急通信车, 如表1所示。

各种类型的应急通信车覆盖能力、容量能力和使用定位也是各不相同的, 如表2所示:

Á4.2建设规模与设备配置建议

各电信运营商可结合公共突发应急配置原则和网络保障应急配置原则, 考虑地域中心因素和大型聚集性活动的频繁程度, 可配置大型、大中型和小型应急基站系统。

5 社会效益分析

随着企业3G网络建设的发展和3G网络的成熟运营, 3G网络投入运营将大大增强公司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打造公司的精品网络, 必要的应急通信手段建设是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业务开展和推广的重要保障。

应急通信系统能有效的缓解局部突发业务需求时的容量需求, 弥补网络局部短时间的能力不足问题, 在大型的会展、运动会和国际活动以及突发事件中, 现网的容量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通过应急通信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拥塞问题, 提供全方位的业务能力, 提高用户感受, 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 进而树立公司的形象和地位。

在国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 可以通过应急通信系统保障在抢险救灾中的通信需求, 有效的支持国家在抢险救灾中各项政策的有效下达和实施。其政治和社会影响巨大, 能够提升公司社会影响力。

6 风险评估及经济评价

6.1 风险因素分析

6.1.1 设备选型风险

设备选型风险是指由于行业竞争和公司网络的发展, 某些厂家的设备在公司通信网中的比例可能会逐步减少, 甚至是完全退出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在此情况下, 如果应急通信车采用这些厂家的设备就会带来后期设备维护升级的困难, 甚至存在进行设备替换的风险。

因此在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设备选型方面的风险, 尽量降低和避免此类风险。

车辆底盘也应选择成熟度高、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安全度高、售后服务完善的产品, 尽量避免给日后的使用、维护带来隐患。

6.1.2 工程建设风险

应急通信车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车辆的采购和改造、设备的集成与安装等方面,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进度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工程进度能否满足要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6.2 风险应对措施

首先在设备选型方面要考虑目前主流厂家的设备, 结合市场份额和设备布局进行采购, 降低将来要对设备进行替换的风险。

针对工程建设风险, 工程建设上要尽量充分利用主流设备提供商、车辆集成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工程实施经验, 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 保证项目按时完工;并通过与设备提供商、车辆集成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风险责任, 有效转移工程实施风险。同时, 应考虑利用集团优势, 通过集团公司协调相关厂家合理安排其软硬件设备的供货和集成进度。

6.3 经济评价

车载应急基站系统建设项目属无收入支撑项目, 该项目的的建设对于业务开展和推广, 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保障抢险救灾中的通信需求, 有效缓解局部突发业务需求, 弥补网络局部短时间的能力不足问题, 在大型的会展、运动会和国际活动以及突发事件中, 通过应急通信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拥塞问题, 提高用户的感受, 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业务, 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 展现公司的形象和地位等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在用户基础、业务资源、技术保证、传输配套资源落实、建设条件具备、资金落实、投入产出能力等方面具备可行性。

3G移动通信基站 篇2

关键词IP回程网承载方案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

1引言

目前3G移动基站的承载主要采用MSTP/SDH技术,该技术本质上是纯物理层时隙交换技术,没有统计复用功能,不能适应大带宽的数据洪水冲击。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下一代移动回程网提出了诸多需求,包括:带宽容量、安全可靠、多业务承载、服务质量、时钟同步、操作维护等。IPRAN新型回程网技术以灵活的承载方案解决了传统回程网的多个问题。

2IPRAN承载3G基站的适配性分析

为适应大带宽数据流量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核心网部分逐渐向分组化10GE/40GE迁移。新建3G基站多以FE/GE接口为主,便于向LTE阶段演进。 基站分组化,核心网分组化后,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满足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从目前现状看,无线回程网形成了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瓶颈。长远来看,回程网带宽容量将向GE/10G/40G甚至100G发展。

IP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以IP分组为传送单位,承载移动回程网,兼容VoIP、二三层大客户等业务的综合传送技术。

IPRAN提供大容量带宽,具备强大的统计复用能力和IP/MPLS路由能力,在传统数据网络保护技术的基础上,通过BFD及OAM技术提高可靠性IPRAN具有完善的差分服务QOS能力,满足多业务承载需求,可使用同步以太和1588V2技术精确时钟同步能力,完全适合承载3G无线业务。

33G基站承载方案分析

现网中,3G基站承载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Native IP到边缘,L2 VPN到边缘和L3 VPN到边缘,针对三种方案我们分别从原理、保护和特点进行分析。

3.1Native IP到边缘(如图1所示)

承载原理:

IP基站出FE接口,基站网关设定在ACC设备;ACC到汇聚部署主备IP路径;在AGG或SR上开启L3 VPN进行承载;CE/SR通过GE连接BSC,并形成主备。

保护机制:

(1)接入层采用BFD+IP FRR,保证50ms切换时间。

(2)L3 VPN可采用LDP FRR, TE FRR, TE Hot-standby,VPN FRR 进行保护。

(3)BSC/RNC若支持L3路由,则BSC到CE/SR采用IP FRR;若仅为L2,则CE/SR上开BFD+VRRP。

方案特点

组网及其简单,易于配置,非常适合数据专业运维人员维护;L3 网络到边缘,网络更灵活,承载业务更加多样化;L3到边缘,更适合于组播业务的开展。

3.2L2 VPN到边缘(如图2所示)

承载原理:

IP基站出FE接口,基站网关设定在SR或AGG设备;ACC到SR或AGG采用VLL/TE隧道进行承载,分别建立主用、备用PW;在AGG或SR上开启L3 VPN,并将L2 VPN桥接进VRF承载;CE/SR通过GE连接BSC,并形成主备关系。

保护机制:

(1)接入层采用BFD+TE FRR/PW FRR,保证50ms切换时间。

(2)基站网关,采用BFD+VRRP保护。

(3)L3 VPN可采用LDP FRR,TE FRR, TE Hot-

standby,VPN FRR 进行保护。

(4)BSC/RNC若支持L3路由,则BSC到CE/SR采用IP FRR;若仅为L2,则CE/SR上开BFD+VRRP。

方案特点

接入ACC设备开启VLL/TE隧道即可,仅对基站报文进行透传;采用网管配置时,仅需建立端到端PW、隧道,不涉及到业务IP、VLAN、Metric等规划问题;L2 VPN 网络到边缘,多业务接入可采用不同的L2 VPN封装,隔离效果好;和Native IP到边缘相比,配置复杂。

3.3L3 VPN到边缘(如图3所示)

承载原理:

IP基站出FE接口,基站网关设定在ACC设备;ACC到AGG建立接入层L3 VPN over TE Hot-standby ;AGG到CE/SR建立核心层L3 VPN over LDP。

保护机制:

(1)接入层L3 VPN采用BFD+TE FRR保护TE隧道,采用VPN FRR保护节点,保证50ms~200ms切换时间。

(2)核心层L3 VPN可采用LDP FRR, TE FRR, TE Hot-standby,VPN FRR 进行保护。

(3)BSC/RNC若支持L3路由,则BSC到CE/SR采用IP FRR;若仅为L2,则CE/ SR上开BFD+VRRP。

方案特点

接入设备直接开启L3 VPN,使得业务部署和区分更加灵活。同Native IP到边缘相比,此模式省去了M-VRF和VLAN in的配置。同其他方案相比更节省IP地址,且省去PW,VLL或TE隧道的配置。此模式,对ACC设备要求较高;AGG或SR进行接入层L3 VPN和核心层L3 VPN的对接,需要同厂家设备建网。

4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IPRAN技术的移动回程网具有很高的组网灵活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Native IP到边缘方案组网及其简单,易于配置;L2 VPN到边缘方案不涉及到业务规划问题,隔离效果好;L3 VPN到边缘方案业务部署和区分更加灵活。现网中,可根据需求灵活采用承载方案。

3G移动通信基站 篇3

1 国内3G移动基站的建设状况分析

基站主要是指移动通信基站, 其建设是目前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重要投资部分。移动通信网络是有效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和3G业务的不断拓展, 基站的建设越来越被运营商所重视。但是随着基站建设的不断增加, 3G基站也出现了重复建设、设备被盗等一些严重问题。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于通信信息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G移动基站的建设也应该朝着低成本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 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目前传统的移动基站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缺陷, 主要表现在投资审批的难度较大、防盗措施不够到位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就会对3G移动基站的建设造成一定的危机。

2 目前3G移动基站建设中的主要危机探讨

2.1 关于3G移动基站的法律建设还不够完善

关于移动基站的立法, 现在还不够明确。虽然一些法律中间有对于移动基站的相关法律表述, 但是缺少十分清晰明确的表达, 这很容易导致移动基站的建设过程中缺少法律依据。在建站的选址上运营商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为了能够得到一个比较有利的站址, 运营商往往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3G移动基站建设过程中法律的不健全很有可能导致基站建设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出租方为了自身利益又使得站址的价格不断推高, 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够得到比较好的遏制, 很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站址业主进行效仿, 进而产生连锁反应, 使得经济危机不断滋生, 因此有必要出台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

2.2 技术日新月异使得3G移动基站的发展潜伏着一定的危机

目前, 国内的3G技术还没有完全推广, 而国外已经开始进行4G技术的宣传了, 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研究5G技术。从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 留给3G技术发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此3G基站的建设要不断地加快进度以便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同时还要朝着扁平化和多模化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 能源的短缺是目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能源的大量消耗也会造成环境的过度污染。基站机房的设备在进行运转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能, 数量庞大的基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目前的能源危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要求3G基站的建设一定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这样才能够确保基站建设的顺利进行。

2.3 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资源的浪费

在通信运营商被重组之后, 重复建设的现象并没有消失反而在持续的加重。重复建设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 同时也很容易激发运营商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合作竞争关系的发展。另外, 一些地区的业主抓住运营商发展过程中急于进行基站建设的心理, 借机抬升站址的使用费用, 使得运营商支出更大的成本。运营商之间过度的竞争必然会导致资源浪费的进一步加深。

运营商重复的基站建设, 除了造成资金方面的浪费之外, 还会严重影响到土地资源的使用, 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运营商的实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3G移动基站建设的过程中, 如果以上所提及的危机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将会使得运营商的企业形象越来越差,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最终会导致企业亏损和用户的流失。

3 3G移动基站建设过程中的对策探讨

社会的不断进步, 使得通信技术在快速地发展, 但是目前3G移动基站的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通过开展较为有效的管理, 能够使得潜在的危险很地转化为发展的机遇。

3.1 对各方的利益进行协调

通信企业在进行基站建设的过程中, 不仅仅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另外还要协调好企业与外部其他组织的各种关系。

政府对于运营商有着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和义务, 政府掌握着更多的公共资源, 所以对于运营商来讲是最为有利的支持者。而3G技术的发展和基站的建设也能够对经济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因此运营商要和政府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基站建设的顺利进行。

运营商和业主之间存在着交易关系, 因此要在共赢的基础之上寻求互惠。运营商要和业主进行谈判, 以更好地实现共赢。同时要通过努力, 使得基站的建设能够纳入到城市规划之中, 这样能够很好地减少运营商和业主之间的矛盾。

3.2 采取环保型的基站发展模式

目前来讲, 3G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建设一定数量的3G移动基站是全面提供3G业务最为重要的保障。对于运营商来讲, 谁先布局好基站, 先赢得用户, 谁就能够占有先机, 同时在基站的建设过程中, 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向着环保型的基站建设模式发展是重要趋势。

传统的基站建设模式在视觉上对于公众有着很大的冲击, 难以使得基站和周边的景观协调, 因此从目前来看, 经过美化处理的景观式基站是日后发展的重要趋势。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是未来解决基站耗能过大, 污染严重最为重要的方向。使用风力发电或者是太阳能发电对基站进行供电, 能够较为明显地提升经济效益。

3.3 加强信息沟通, 做好必要的防盗工作

基站的防盗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盗窃分子专业化、有组织和流动作案的一些特点, 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可以通过设备加固和安装视频监控等一些手段来提升基站自身的防盗能力。视频监控是效果最好的一种防盗手段, 但是相应的费用和成本也比较高, 目前在一些沿海地区应用得比较普遍。另外要适当的安排人员进行巡防, 针对盗窃目标主要为铜芯等一些贵金属的特点, 采取新型的基站材料, 使得盗窃者无利可图, 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盗窃行为的产生。

4 结语

3G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移动建设要能够跟上步伐, 受到环境的影响和运营商在基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基站建设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运营商应当未雨绸缪, 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管理知识和技术手段将危机变为机遇, 使得基站建设能够为3G技术的发展铺平道路。

摘要:随着3G用户的不断增加, 3G移动基站的建设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基站建设中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经济纠纷等危机。文章通过分析基站危机产生的原因, 探讨应用景观环保型的基站建设模式, 平衡各方的利益, 以期待能够更好地促进3G网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3G移动基站建设,危机,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朱彦.生态城市中移动通讯技术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A], Proceedings of the2007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Volume1/2) [C], 2007

[2]李良进.电磁环境评价中的电磁场计算[D].北京工业大学, 2008

[3]王剑敏, 廖振鹏, 徐青, 廖为宏.ERP项目中高层管理支持对用户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4]林鸣, 沈玲, 马士华, 陈健华.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项目成功标准的系统思考[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5 (1)

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法律问题探析 篇4

从现状来看,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更多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但是从应然层面来看,由于基站所具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利益属性,又适宜作为《城乡规划法》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所说的公共基础设施来看待。

在基站设置使用和日常管理中,始终存在两个维度的法律关系:首先是政府职能部门应对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设置使用需要加强组织规划和日常管理,即政府和运营商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其次是电信业务经营者在民用建筑上设置基站,必然涉及公民的物权、租赁权、相邻权、物业管理权等法律关系,即运营商和居民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但由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服务属于公共服务领域,其服务的对象包括社会不特定的公众群体,所以其法律关系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

在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行政法律关系中,目前主要通过行政审批来实现对基站的监管,从相应的布局规划引领、年度计划实施、具体站址认定直到台站执照核发等一系列行政管理手段比较完备,基本实现了对基站设置使用等行为的有效监管;而存在争议较多、矛盾较为突出的则是来源于运营商和居民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纠纷。本文将重点探讨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基站通信机房法律属性、基站辐射的损害赔偿认定以及基站租赁合同纠纷等。

通信机房的法律属性

传统意义上居民对于基站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电磁辐射影响,但是在《物权法》出台后,公众对于物权保护意识的新一轮升温,从基站通信机房改变房屋住宅性质的角度提出的信访相对增多。

通信机房的法律属性如何认定?由于架设楼顶基站的同时需要设置通信机房,为楼顶基站配套提供电源供给、软件配套等,而从方便管理和运维的角度出发,此类通信机房大都通过租借或收买商品房的方式在居民楼内取得。故此,居民往往以违反经营性改造的限制条款,按照《物权法》第77条“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为由,要求拆除通信基站。鉴别一处房产是否改变了使用性质,主要是看它的产权证上是如何规定的(住宅或非住宅)。如果产权证上规定的是住宅,而实际上是用作非住宅使用,那么即为改变房屋使用性质,是违规的,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有权予以制止。从这个角度看,无论移动通信的公共利益性如何,运营商辩解通信机房不属于经营性用房是于法无据的。运营商解决纠纷的唯一出路就是除了保证机房的运行环境安全可靠,不产生辐射,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外,还需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通信机房产权纠葛是主要成因。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产权问题的不清晰,往往是造成外部性(尤其是外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具体到基站建设,在其过程中就具有很明显的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基站的外部经济无疑提升了移动通信质量,保障了移动通信发展;而基站的外部不经济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因设站导致社会矛盾或纠纷等。由于公共通信设施的寄居性,基站往往是依附于城市建筑物及大型项目公共配套设施的一部分,建设投资方、使用方及建筑物业主之间的权责不明确,产权不清晰,往往是造成运营商与居民间纠纷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基站建设模式多种多样,运营商可能采取了购买商品房、购买房屋使用权、租赁基站用房,或者委托房屋中介公司落实房源等几种方法。而且由于运营商在设站过程中始终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往往一落实房源就给予付款,期冀以此来确认法律事实,最终结果却往往疏忽了对于房屋产权的界定,导致基站建成之后引发许多潜在风险。

例如在租赁机房时没有进行资质调查,未弄清谁是产权人、谁是使用人、使用人是否具有产权人赋予的转租权;在基站通信机房购买过程中,基站机房的购置款虽已付清,但未履行必要的产权办理和过户手续,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日后对基站用房的合法性产生争议。运营商往往在基站建设过程中忙于应付各类个案情况,以“建成并启动”为最高目标,而忽略了日后产生纠纷的可能性。一方面产权关系不清或者复杂,确定合法的出租人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容易导致出租人不具备主体资格而使整个租赁合同无效;另一方面,出租人收取租金后,可能会因产权关系不清或者复杂而导致收益分配不均,纠纷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即使法律上有对电信运营企业保护的规定,但是处理诉讼或者纠纷同样会消耗电信运营企业的管理成本。综上所述,明确通信机房的产权法律属性,是减少基站设置法律风险、预防纠纷的重要前提。

基站辐射损害的举证责任及司法认定

随着基站辐射导致的投诉事件逐渐增多,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应对市民关于基站辐射的投诉或咨询。从其投诉性质看,虽然可能有部分确属运营商未依法依规进行建设,但是相当部分是源于市民对于电磁辐射的认识存在偏差。

通过对于电磁辐射危害性的剖析可以看出:所谓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信号发射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1996年启动课题研究,包括中国在内有60多个国家参与该项研究,2006年得出的结论显示:“过量的电磁辐射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微弱,儿童白血病及癌症、神经性疾病等与电磁辐射没有因果关系。但儿童对辐射缺乏防御能力,建议幼儿园、学校远离电磁辐射源头。”一般情况下,基站天线安装在离地面15米至50米的建筑物或发射塔上,天线发射出的射频主要向水平方向扩展,很少向垂直方向传输,距水平方向10米至20米处辐射最强,人只有长时间在此范围内才有可能受到辐射影响。

nlc202309041147

事实上,我国对电磁辐射有着严格的技术限值标准。为了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国家环保、卫生等部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制定颁发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等7部法规和国家标准,防护标准比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及中国香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还严格。但即便如此,目前公众对电磁辐射问题仍然存在一定误区,很多媒体也常将电磁辐射视为空中无形杀手,与雷达、输变电工频电磁场等混为一谈,当基站建造在学校、医院、幼儿园、居民区等地方时,更容易导致敏感问题的出现。实际上,移动通信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在天线附近,只要基站建设天线架设满足保护距离的要求,公众是大可放心的。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将电磁辐射污染等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归于特殊侵权行列,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但是“损害事实”这一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却仍由受害人(原告)来举证,否则,权利得不到维护。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不同,电磁辐射污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且对人体危害潜伏期很长,短期内的损害结果可能不明显,除发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外,电磁辐射污染的损害后果是长期、渐进、累积的。因此,电磁辐射损害的过程虽在持续,但在损害结果出来之前,受害人(原告)是无法举证的。

也就是说,面对电磁辐射的危害在损害结果显露之前,受害人即使诉讼维权也基本很难胜诉,对于这种正在发生的持续性的损害但损害结果尚未明确显露出来之前,法律目前是无法有效保护受害人的。在实际的案例中,合法基站的拆除往往是基于民生问题的考虑后,政府、运营商与居民达成的妥协,赔偿也仅是针对租赁费用纠纷而形成的一致意见,真正因基站造成电磁辐射而成功获得赔偿的情况几乎为零。

实际上,《环境保护法》第24条明确规定了电磁波辐射是一种污染源,因此对于电磁波辐射的举证和认定还可以按照《环境保护法》来执行,适用该法规定的原则、制度,可以考虑专门编制具有操作性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建立专门针对有害电磁辐射的标准体系和认定机制。

基站租赁合同

一个基站的建成,主要通过在楼顶设置天线及租借房屋作为通信机房以提供天线所需的技术配套及电源等,直接投资成本巨大,如需搬迁则成本更加可观。而正是因为基站搬迁成本巨大,在实际的合同谈判尤其是续租谈判时,出租方往往恶意要价,大大提升建站成本,也提高了电信基础网络铺设的总成本。假使运营商无法提价租赁,则基站被迫拆除,也影响了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整体效果。故笔者认为,出于移动通信基站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及公共利益性的考虑,不可将基站租赁完全等同于市场上的一般房屋租赁。

首先,应当关注基站租赁合同解除通知期。因为基站的投资成本巨大和全程全网的工作特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基站租赁的合同解除是由出租方提出的。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要求,基站租赁合同的解除权的形成以议定条件或者“因不可抗力”等法定条件为基础,《合同法》第96条还规定了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事实上,在一般的房屋租赁中,出租方都会给予承租人一定的准备时间,这是出于社会公德的考虑,而这个合理的通知期限,因为时间不长,租赁双方往往一般不会对此产生异议。但是就基站设置来说,基站通信机房的租赁不同于一般的住户租赁,一个基站的拆除需要进行整体搬迁的统筹,不仅搬迁本身工程浩大,还涉及对原先覆盖区域在基站搬迁后通信盲点的补足,所以它需要的通知期比一般住户需要的通知期更长。如果没有通过合同条款设定明确的通知期限,那么一旦由于市政搬迁等问题形成纠纷,出租方擅自断电等行为将直接影响基站正常工作,形成覆盖盲区。

其次,应当关注基站租赁合同双方的特殊义务。在一般的房屋租赁合同中,都会明确承租人对房屋的基本维护、不影响邻里、未经同意不得转租等。但是从基站租赁实际来看,双方都需要面临几个较为特殊的义务:从承租方的角度出发,由于基站通信机房并非住宅之用,而是长期存放工作状态下的电机设备等,其产生的噪声、热量、辐射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违反了合同法217条关于“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出租人的周边邻里处于弱势群体且无法基于合同提出异议,如果没有针对此类情况的合同规定,运营商很难自觉地行使对通信机房环境维护的审慎义务,可能会造成扰民情况的发生。而由于移动通信专业性较强,如果不是业内人士,也很难在租赁合同签订中想到并提出对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要求。

而从出租方的角度出发,随着共建共享工作的深化推进,相关运营商将不可避免地交叉借用楼顶和通信机房,可能出现合同中出租人只与一家运营商发生权利义务关系,而实际上出租人却与若干运营商都发生了租赁法律事实,如果出租人不同意承租人转租且不愿意出租给后进的运营商,也将导致基站共建共享工作推进困难。因此在合同拟定时,就需要从保障基站共建共享的思路考虑,明确合同成立后遇到此类情况的解决方式。

总之,希望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吸纳相关管理监督部门、执法部门、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用户代表,组成一个有权威、有公信力的协调组织,统一、及时地化解因通信基站而发生的矛盾,在政府部门、电信企业、行业组织和居民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互动反馈关系,使移动通信基站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3G基站供电解决方案 篇5

关键词:3G基站,应用模式,供电方案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数据量的不断攀升, 业务承载能力较低的传统通信网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建设第三代宽带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钟声随之敲响。

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最基本的业务承载体, 是移动网络覆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对3G基站的应用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并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下文将在简要介绍3G宏基站、分布式基站及室内覆盖等多种应用模式的基础上, 对多场景3G基站供电解决方案做详细论述。

2 宏基站应用模式及其供电方案

宏基站是目前应用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基站类型之一, 适合设置于话务密度高、数据业务量较大、对容量需求较高的场合。

2.1 室内型宏基站供电方案

室内型宏基站由独立的机房以及内部安置的主设备、通信电源及蓄电池组、机房空调等部分构成。在已有2G基站机房中以共站理念铺设3G网络的模式将得到大规模应用, 因此必须尽快提出对既有供电平台进行共站改造的可行方案。随着共站模式的推行及新建基站数量的不断上升, 机房空间有限、新址选取困难、租用成本大幅增加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有效控制网络运营综合成本, 控制基站设备体积、减小机房占地面积或选用低成本替代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 普遍使用具有节能功能的通信及动力设备已成必然。

对既有2G基站通信电源进行共站扩容改造, 仅仅在技术层面上, 就存在通信电源供电制式、系统既有容量、扩容后总容量、机房面积、设备体积、是否对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等诸多因素需要考虑。

图1展示了一种2G基站通信电源共站扩容改造方案。该基站使用-48V通信电源供电, 当添置Node B设备后, 整个基站的供电总容量必然增加。当既有电源系统可实现的总输出容量满足基站主设备改造后的供电要求时, 则可以继续使用原有通信电源系统, 仅增加电源的输出容量并进行必要的配电改造即可。

而对于已有电源扩容能力不足的站点, 可以通过新增电源的方式进行共站改造。如图2所示, 该方案仅需根据新增Node B设备的实际情况配置合适的电源系统及蓄电池组即可。

在原2G基站站址无法满足3G业务覆盖的需要, 或既有电源不具备共站扩容改造条件时, 新建基站将成为3G网络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图3中可以看出, 新建站点的供电方案较易实现, 但在新基站选址难度不断增加、综合运营成本大幅上升的背景下, 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柜体尺寸小重量轻、节能高效稳定等优点的通信电源系统无疑是最佳选择。

2.2 室外型宏基站供电方案

室外型宏基站主要由户外3G设备及户外通信电源构成。满足通信设备供电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 优秀的户外电源系统不仅应该具有容量大、可靠性高、节能等室内电源的优良性能, 更要拥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 依托于系统IP55防护等级, 有效抵御风雨尘土的侵袭, 保证在户外环境下长期稳定高效地工作。

同时, 户外电源系统可以灵活选择楼道、楼顶天台、H型架平台 (图4) 以及铁塔平台等多种安装方式, 特别适宜在站址选择困难的密集城区、风景区及公路沿线等区域, 以较低的建设成本快速大规模建站组网。

集选址灵活、安装便捷、成本低廉、稳定可靠、适宜快速建站组网等多种优点于一体的室外基站方案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3 分布式基站应用模式及其供电方案

分布式基站基于射频拉远技术, 在将传统基站基带部分与射频部分分离的基础上, 将射频拉远模块RRU置于天线端, 处理基站覆盖范围之内的无线信号。而RRU则通过光纤将信号传输至独立的基带单元BBU并进行基带信号的处理。这种BBU与RRU分离的模块化设计, 使分布式基站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站点布放灵活、扩容方便等众多优点, 十分适用于站点选址困难却又迫切需要大容量通信业务覆盖的区域。

BBU与RRU分离的设计模式在带来众多优势的同时, 也对设备的供电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分布式基站的应用特点, 提出了RRU直流远供、交流远供两种方案。

3.1 RRU直流远距离供电方案

在分布式基站中, BBU与RRU为分离安装。BBU由-48V通信电源提供直流供电, 当应用场景条件适宜时, 该通信电源可同时为远端分布安装的RRU提供-48V直流电, 即为RRU直流远距离供电方案。

当基站无独立机房时, 则可以使用户外建站的方案。如图5所示, 该方案使用户外电源系统作为通信设备的动力平台。户外电源机柜可提供足够的用户空间, 用以将BBU等设备内置其中, 以此实现通信电源及BBU设备的一体化安装方案。

RRU直流远距供电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但与交流供电相比, 在负载容量相同的条件下, 由于直流供电电压较低, 因此其传输的电流值相对较大, 需要配置线径更大的电缆, 布线的工程量及成本也随之上升。与此同时, 当供电距离较长时, 母线上也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压降及母线损耗问题。

3.2 RRU交流远距离供电方案

由上文叙述可见, 当BBU与RRU距离较远时, 更适宜采用交流远距离供电方案。

当基站没有独立机房时, 同样可使用户外建站的方案。如图6所示, EPC户外电源用户空间中内置BBU及逆变器。BBU采用直流供电, 而远端RRU单元则使用由逆变器提供的220V交流供电。

交流远供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远距离供电条件下母线压降与线路损耗问题。但是由于交流电是由逆变器提供的, 而逆变器无法提供不间断供电功能, 一旦逆变器出现故障, RRU将随供电的中断而停止工作。因此与直流供电方案相比, 交流供电方案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会有一定程度降低, 同时直接影响基站退服率这一关键指标, 因此应用交流远供方案前同样应做细致的调研及评估。

4 结束语

本文在对3G网络各类型基站应用模式进行介绍的基础上, 对各场景下基站供电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3G基站的应用场景及相应的供电方案体现出了明显的多样化特点, 如应用环境有室内与户外之分, 供电制式上直流与交流并存, 供电理念上集中与分散同在, 而对于基站设置也同时存在新建基站和既有基站扩容改造两种不同模式。值得注意的是, 供电方案的多样化及差异化特点是与3G网络的多业务需求相适应的, 每一种方案都适用于某一特定场景, 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基站供电方案的选择不能仅仅从某一角度出发, 而是要对网络的应用场景、综合性能、覆盖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研讨, 在此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实现3G网络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PTN技术承载3G基站回传 篇6

3G接入网IP化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规模发展,移动网络需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创新。移动网GSM/UMTS采用了相同的体系结构,分为核心网(CN)和接入网(2G称为BSS,3G称为RAN,本文统一称为RAN)。CN又分为电路域(CS)和分组域(PS),CS主要是话音业务,UMTS的核心网引入软交换机制,由MSCServer和MGW组成。2G的核心网CS由MSC组成,目前正向软交换架构演进,逐步实现2G/3G共用核心网。PS域主要是移动数据业务,主要网元是SGSN和GGSN。2G的接入网由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BTS组成,UMTS接入网由基站控制器RNC和基站NodeB组成。GSM/UMTS主要网络功能单元和架构如图1所示。

目前RAN接口的承载主要基于SDH,3GPPR4引入了ATM承载模式,但是随着IP技术的发展,它已逐步成为未来RAN接口承载的方向。虽然3GPP在R5阶段才提出了IP RAN,但是由于目前IP化的进程发展迅速,GSM和3GR4 RAN的IP化已经提前,商用已经开始出现。RAN网络的IP化使得承载和传送层面面临业务类型由TDM为主向以IP/ETH分组为主转变、业务接口由E1向FE变化、业务粒度由2Mbit/s向10Mbit/s至100Mbit/s发展等挑战。IP化的业务呈现出带宽突发性、很高的峰均值比等特点,传统基于电路交换的MSTP传送网以刚性管道为特点,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分组业务的传送需求,MSTP的分组处理或IP化程度不够彻底,其IP化主要体现在业务接口IP化,内核却仍然是电路交换。这就使得MSTP在承载IP分组业务时效率较低,并且无法适应以大量数据业务为主的3G和全业务时代的需要。随着TDM业务的相对萎缩及全IP环境的逐渐成熟,传送设备需要由现有“以TDM电路交换为内核”向“以IP分组交换为内核”演进。目前,业界提出的分组传送网络(PTN)可以很好地解决移动网络由2G向3G演进背景下,由TDM业务向IP业务的逐步过渡,满足2G/3G基站回传业务的统一接入和传送,被认为是下一代城域传送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PTN技术特性

分组传送网在垂直网络协议中位于一层的物理层和三层的IP层之间,能够对分组业务提供高效统计复用传送,网络结构支持分层分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提供可靠的网络保护及OAM管理功能,具备完善的QoS功能,兼容传统TDM、ATM、FR等业务的综合传送网技术,支持分组的时间及时钟同步,分组传送网需要具备多种功能来实现上述业务的传送,这其中既有继承的原来SDH传送网的功能需求,也有针对分组业务提出的新的功能需求。目前,T-MPLS/MPLS-TP和PBT (PBB-TE)技术是分组传送网的代表技术,可以较好地满足分组传送网的功能要求。T-MPLS/MPLS-TP和PBT的技术功能特性主要有6个方面。

多业务承载特性

MPLS-TP采用PWE3的电路仿真技术来适配所有类型的客户业务,包括以太网、TDM和ATM等,采用VPWS支持以太网专线业务(包括EP-Line和EVP-Line),采用VPLS支持以太网专网业务(包括EP-LAN和EVP-LAN);而PBB-TE目前主要支持以太网专线业务,采用PBB技术来支持以太网专网业务;对于TDM和ATM等业务,PBB-TE也可采用PW来承载,基于以太网的电路仿真技术还在开发中。目前,两种PTN技术对E-Tree业务的实现机制还有待完善。

网络可扩展性

T-MPLS继承了传送网的分层和分域架构,支持TMC (PW)、TMP (LSP)和TMS (段层,可选)三层,不同域之间通过NNI接口互连,PW的20bit标签支持的业务数量多达104万(220-17),MPLS-TP的分层架构尚未确定,但至少有LSP和PW两层;PBB-TE是基于PBB的分层网络架构,支持用户业务和运营商网络的安全隔离,用于标识业务的I-SID为24bit,多达1677万(224-1)。PTN的数据转发都是基于标签进行,但两者采用的标签和转发机制有所区别。

保护功能

在MPLS-TP保护方面,ITU-T的T-MPLS支持1+1和1:1线性保护(G.8131)以及Wrapping和Steering环网保护(G.8132),IETF倾向于采用MPLS的FRR完成1:N线性和环网保护。目前IF TF和ITU-T的JWT专家正在讨论MPLS-TP的环网保护需求,而目前PBB-TE支持1:1线性保护,由于其标签全局性带来的限制,不支持子网保护和基于连接的环网保护,可采用G.8032的以太环网保护。

OAM功能

PTN的OAM主要包括故障管理(故障检测、定位和通告)和性能管理功能。PPB-TE的OAM是基于IEEE802.lag的连接故障管理(CFM)或Y.1731的以太网OAM机制。T-MPLS的OAM是基于G.8114,与Y.1731的OAM消息功能非常相似,不同之处是T-MPLS的OAM支持分层:TMP/TMC/TMS (可选)。标准制定组织正在讨论MPLS-TP的OAM,修改了OAM报文格式,引入ACH来实现与PWVCCV兼容,PW的CC可能会利用VCCV-BFD实现,同时引入CV、AIS、APS等OAM功能。

QoS功能

PTN的QoS主要包括流分类、流量管理、优先级标记、流量整形、队列调度和拥塞控制等。MPLS-TP主要采用E-LSP方式,即利用EXP字段的3bit作为优先级标记,支持8个优先级;MPLS-TP的QoS通常分为3层:客户层、PW层和LSP层,可基于每层进行流量管理和调度。PBB-TE主要采用B-VLAN的VLANPRI (3bit)作为优先级标记,支持8个优先级;PBB-TE的QoS可分为客户层、业务层(I-SID)和隧道层(Trunk)。

时钟特性

在PTN中,对于同步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承载TDM业务以及与PSTN网络进行互通,要求分组传送网在TDM业务入口和出口提供同步功能,实现业务时钟的恢复;其二,实现对时间和频率同步信号的传送,满足承载2G/3G基站业务对高精度的时间同步需求。分组传送网的时钟和同步实现技术主要有两种,IEEE 1588协议和同步以太网技术。同步以太网只能支持频率信号的传送,不支持时间信号的传送。支持同步以太网的时钟称之为EEC,其时钟性能和功能需满足ITU-TG.8262的要求。IEEE 1588技术采用主从时钟方案,对时间进行编码传送,时戳的产生由靠近物理层的协议层完成,利用网络链路的对称性和延时测量技术,实现主从时钟的频率、相位和绝对时间的同步。

PTN技术发展现状

T-MPLS技术标准最初由ITU-T于2005年5月开始开发,到2007年底已发布和制定了T-MPLS框架G.8110.1、T-MPLS网络接口G.8112、T-MPLS设备功能G.8121、T-MPLS线性保护G.8131和环网保护G.8132、T-MPLSOAMG.8114等系列标准。2008年2月,ITU-T和IETF成立联合工作组(JWT)来共同讨论T-MPLS和MPLS标准的融合问题,扩展现有MPLS技术为MPLS-TP。今后由IETF和ITU-T的JWT共同开发MPLS-TP标准,并保证T-MPLS标准与MPLS-TP一致。

PBB-TE技术由IEEE的802.1Qay任务组负责开发,是在IEEE802.lah规范的PBB (运营商骨千桥接,即MACinMAC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增加了业务的流量工程和1:1的50ms快速保护等面向连接的传送特性。IEEE802.lQay任务组的目标是在2009年第2季度进行IEEE802赞助者投票,预计在2009年第4季度成为IEEE标准。

虽然PTN技术的标准化工作还未完成,但由于国内外移动运营商的无线回传市场需求迫切,目前业内已有一系列分别基于T-MPLS和PBT的PTN产品相继面世,但目前都不够成熟,部分厂商设备进入试验网测试阶段,部分基于PBT的技术设备被应用为电信级以太网。

PTN技术引入策略

PTN技术是IP/MPLS、以太网和传送网三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面向连接和电信级可靠性的特征,适用于承载电信运营商的无线基站回传网络、以太网专线、L2VPN等高品质数据业务。互联网业务的宽带接入是尽力而为的,而基站业务的电信级传送对时延、抖动和丢包率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它们在业务特性和网络功能方面存在着本质差异,直接导致基站回传与互联网业务接入在质量保证和网络性能方面相去甚远,很难统一承载。虽然城域网内业务将全部面向分组的IP化发展,但在现网中引入PTN技术后,城域网在长期内将仍然呈现出多网并存局面,宽带业务及普通集团客户宽带接入将主要由宽带接入网及IP城域网进行承载,而无线基站回传、以太网专线等对可靠性及网络安全要求较高的业务将由新建的分组传送网(PTN)进行承载。

由于PTN标准及产业链尚未成熟,虽然有部分厂商已经推出相关产品,但目前国内商用案例较少,部分设备进入试验网测试阶段。此外,国内各大运营商3G网络建设已经开始,目前3G基站接口主要为ATM IMA格式,尚未引入IP化接口,所以各运营商在传输承载技术选择方面仍然以MSTP为主。PTN技术的规模商用主要受以上两个条件约束,预计PTN技术将先于基站IP化达到成熟商用水平,但其规模商用将与基站实施IP化相辅相成。待PTN技术成熟以后,2G/3G基站接入承载网将停止MSTP网络建设,转而逐步引入PTN技术。虽然PTN技术具有多业务适应性,但引入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保护现网投资,平稳过渡,平滑演进,因为现网中针对3G基站的MSTP承载网络建设时间不长。传送网技术过渡期间,基站业务承载的基本原则是:对于E1、ATM IMA接口基站尽量采用已有的MSTP网络进行承载,对于IP化接口基站采用PTN网络进行承载,因为MSTP即将退网,继续扩容数据板卡意义不大,同样,对于PTN网络,将来面向的业务以分组业务为主,也要尽量避免配置E1、ATM等支路板及处理板。PTN技术的引入将是一个逐步实施的过程,首先将在汇聚层引入,然后逐步向汇聚及接入进行渗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3个阶段来进行。

阶段一:首先在汇聚层进行PTN网络的搭建,城域传送网在汇聚及接入层呈现出PTN及MSTP两网并存局面,新增基站利用PTN网络承载,原有基站利用MSTP网络承载。

阶段二:PTN技术在汇聚层实现对MSTP技术的替代,接入层仍保留部分MSTP设备,各种类型的基站在接入层接入后,都统一通过PTN汇聚层实现到RNC的汇聚回传。

3G移动通信基站 篇7

PC3008是PC30xx器件系列的首款产品,它可同时支持8个符合3GPP版本7 HSPA+ (21 Mb/s下行链路, 5 Mb/s上行链路) 规范的用户。这是继2006年定义了家用基站市场的PC202芯片和建立行业标准的PC3xx系列之后,Picochip推出的第三代器件。与前两代产品一样,PC3008采用了Picochip经过现场验证的稳健的基带 (PHY) ,该基带已在全球100多万个基站上实现成功部署。

这款新型SoC采用40 nm工艺技术制造,并带有一个支持TrustZone誖的高速 (950 MHz) ARM11处理器。PC3008将一个3G家用基站的关键元件集成到一个仅为12 mm (0.5英寸) 长宽的aQFN封装里,从而确保OEM厂商能够生产出更加小型化和更高性价比的家用基站。片上特性包括增强的安全功能和更高的集成度,这降低了外部元件数量以及BOM成本。该器件还为支持下一代低成本和低功耗的家用基站射频而进行了优化。

分布式基站:3G建设中大显身手 篇8

运营业:分布式基站保证可持续发展

当前, 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无线用户规模增加的同时, ARPU却在走低, 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除了挖掘3G新业务作为盈利增长点之外, 运营商也越来越关注建网成本。建设低TCO的网络, 提供高品质且丰富多彩的业务, 是运营商获取利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而在整个3G网络中, 基站是数量最多、成本最高的设备。分布式基站能够大大节省运营商建网成本与运维成本, 完全满足灵活、快速建网需求。因此, 分布式基站的组网模式已经成为基站部署的重要选择。比如中国电信制定了3年1亿户的客户发展以及800亿元的网络总投资计划, 在其前期的81个CDMA本地网招标中基站投资约70亿元, 而从降低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节约站址资源等方面来看, 分布式基站成为最主要的选择。

市场发展选择了分布式基站。站址资源稀缺是当前建设3G网络的一个重大障碍, 比如根据中国移动TD-SCD?鄄MA一期建网的基站数目和每平方公里基站数来推算, TD二期覆盖的28个城市区域基站的数量将达到40余万个, 超过了全国2G基站的总量。不仅数量庞大, 还由于共站址等方面的约束, 我国3G站址的选择和获取难度之大超出想象。有关资料显示, 中国移动在其TD-SCDMA网络的建设中80%采用了分布式基站, 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这一尖锐矛盾。有专家指出:“射频拉远、基带池正在这些新型产品中得到普遍使用, 这也大大促进了分布式基站的发展速度, 而分布式基站也已经成为TD组网的必选项。”

不仅是站址资源, 我国的3G建设还面临很多困难, 比如网络制式多、融合组网困难、2G网络的规模庞大还需要兼顾两者的协调、3G自身的平滑演进、顺应节能减排的绿色潮流、激烈竞争需要快速运营等问题。现在分布式基站已经从最初的主要考虑布线、组网方式发展到了综合考虑各项成本和网络性能的阶段,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运营商的要求。因此, 不管是华为的第四代基站, 还是中兴的“超级基站”, 或是阿尔卡特朗讯的多载波基站, 都迅速进入到全球各运营商的新建网络。

制造业:依托“分布式”, 中国通信业挑战世界

近几年来, 中国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通信企业在世界上攻城略地, 进入到世界电信市场的最前列。仔细分析我们的优势, 不难看出, 正是在移动基站特别是近几年日渐成为主流的分布式基站上的成功, 真正实现了中国通信设备厂商从跟随到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在全球的快速普及, 运营商亟待提升网络的容量和覆盖, 同时又面临站点获取困难、部署成本提高等问题。为解决运营商网络部署难题, 早在五六年前, 华为、中兴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分布式基站理念, 将基站的射频单元部分和基带单元部分分离, 射频单元不再受限于机房, 可通过抱杆、挂墙等方式灵活安装, 实现“零机房”建网, 使得网络建设成本降低至少30%, 网络部署时间大大缩短。这一理念的提出完全改变了传统无线建设模式, 带来了一场移动网络建设模式和无线基站设计的革命。随后, Vodafone、Telefonica等全球知名的移动运营商对分布式基站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 中国设备商提出的分布式基站解决方案无论是在人力及配套资源节省还是覆盖质量等方面, 相对传统宏基站都具有明显优势, 可帮助运营商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 中国企业开始逐步进入到世界顶尖移动运营商的采购名单中, 实现了转折性的发展。

3G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 运营商对网络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而且在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 对成本控制的压紧使得中国企业的基站创新能力、成本优势显得更具竞争力。根据实际建网的需要, 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陆续将分布式基站引入到了WCDMA、CDMA2000、GSM、TD-SCDMA、WiMAX不同制式的网络, 实现了产品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 中国的企业也在不断创新, 引来业界极大的关注。中兴通讯基于软件无线电SDR技术的分布式基站融合了各种制式, 并且全面追求设备小型化、低能耗, 在与巴西电信 (BrT) 合作的项目中, 由于全网采用分布式基站建网, 中兴仅用3个半月时间即完成了传统方式下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量, 分布式基站建网优势明显;而截至去年底, 华为GSM、WCD-MA、TD-SCDMA、CDMA、WiMAX分布式基站出货累计超过60万载频, 广泛应用于中国和亚太、欧洲、北美、拉美等地区的主流运营商, 其分布式基站解决方案还获得了2008年度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为2008年度中国移动通信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

面向未来, 在移动技术演进向LTE全面统一的情况下, LTE分布式基站的研发在快速推进, 中国的通信制造业要想突出重围, 扩大自己的话语权, 移动分布式基站将成为最重要的砝码。我们也相信, 以分布式基站的技术优势和中国人的创新精神, 中国的通信制造业市场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标准不统一是美中不足

虽然分布式基站代表着新技术的走向, 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接口没有完全开放, 标准统一还有待时日。

也许正是由于分布式基站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所以和3G标准一样, 它存在不同的接口标准。现存的接口标准主要有CPRI和OBSAI, 不同的厂家选择了不同的标准。但是以上两个标准在接口的开放性上做得都不够深入, 导致不同阵营厂商间的产品无法互联互通, 在无形中提高了分布式基站的成本。因此, 如果能统一标准, 提供开放的接口, 将有利于更多的厂商进入, 使他们的RRU设备能和主流厂商的BBU互联互通, 这对于降低运营商的采购成本、繁荣产业链将大有裨益。值得庆幸的是, 现在各方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我国的标准化协会也专门针对TDD的分布式基站进行了一系列标准化工作, 在向着完全统一、开放的接口方向努力。

3G移动通信基站 篇9

近年来,移动通信产业飞速发展、技术不断提升、应用层出不穷。高覆盖、大容量的移动通信网络为公众提供了更为高速、便捷的通信服务。

公用移动通信基站作为通信网络的承载,其数量呈逐年增长之势。作为无线电台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较其他类型的无线电台站管理有其特殊性。根据《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2010—2020)》等管理要求,需办理年度设置计划、选址认定及无线电台执照。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大量数据信息,同时需满足规划点并有地理信息的显示与比对,因此亟需地图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保障。

平台结构

管理平台系统由一个城建基础GIS库,一个统一基站数据库,以及四个应用子系统组成,覆盖全市固定基站。

基础GIS库:基础GIS是平台的根基。为了与规划等部门同步,采用城建坐标体系,即上海市本地坐标系。

中心数据库:基站管理是平台的核心,因此,基站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存储是平台的基本任务。中心数据库主要实时管理并存储基站数据、规划数据、动态定位信息、审批流程信息等。从数据类型上,分为基础业务信息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分层、分级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空间对象采用Oracle Spatial的空间特征类来构造:通过建立空间实体之间的时间变化关系表,解决空间实体历史数据的保存问题:建立元数据和数据字典。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基站专题数据等。数据都存贮于Oracle数据库中。

空间计算性能是数据库存储设计时要重要考虑的问题。为实现该目标,利用LBS空间缓存技术,采用事先处理、根据访问智能累加的空间缓存机制对数据库实施高性能缓存机制。

非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主要是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其内容涉及基础业务及各部门业务管理信息的方方面面。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即数据库数据模式的设计,是对数据库数据逻辑定义的过程。除了需要对业务管理应用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数据库表的设计,还需要为系统管理功能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库表。

架构设计是平台的根基。根据需求,平台面向管理者,必须方便、可视化、易操作。当前流行B/S和C/S两种架构,当平台架构推荐采用三层B/S架构,B/S架构支持良好的可扩展及司调用性。

设计要求

开放性。平台需要与许多应用互联,实现信息的发布。因此,在总体设计时既要考虑工作的特殊性,又要考虑平台的未来发展,使平台具有开放性,并向相关委办、区县科委、运营商提供接口。

集成性和可扩展性。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个子平台的集成和信息共享,保证整个平台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使平台可以随着无线电管理业务的发展变化及技术的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安全性。在信息时代,平台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基站定位的原始信息等相关信息关乎国家安全,而且平台存在多个接入其他专用信息平台的接口,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楞家有关规定,对整个平台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和建设,确保平台的安全性。

稳定性。平台的稳定可靠,是其可用性的保障,开台应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以及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必须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传递和处理功能,并确保数据资源的川靠性和健壮性,最终能确保整个平台运行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功能实现

通过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专项规划管理、选址认定审批、电台执照核发、区县预审管理、机场净空保护区预判、集约共建协调等功能。

专项规划管理模块。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2010-2020)》中有关要求,将全市10775个规划站点纳入地理信息系统,在基站设置申请前,对地理位置信息与规划信息进行预判,确保其符合规划要求。

选址认定审批模块。基站站址是基站管理的核心,为了适应大批量基站选址认定的审批要求,在信息平台中加入了快速审核的模块。在系统中预制了规划点距离、规划点引用情况、周边环境、基站投诉点等相关信息条件,对基站选址的位置进行预判。

电台执照核发模块。依据基站分类管理的有关原则,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室外宏基站、室外分布系统(直放站和小区覆盖)和室内分布系统等各类基站的管理,实现了数据存贮、统计分析、地图显示等各种功能。

机场净空保护区模块。为落实对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的管理,确保上海机场飞行安全,需要对位于净空区基站的建设高度进行严格控制。信息平台提供净空区自动备注功能,对站址认定、年度计划审批中有关净空区的申请进行自动备注,提醒审批人员与净空办进行协调。

集约共建协调模块。基站“集约共建”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站设备资源,对站址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减少重复建设,避免资源垄断和浪费,达到高效建设。站址审批要求附近没有规划点,或者在规划点已被使用的情况下,新建基站必须靠近已建基站或者与已建站共享,这就要求移动运营商充分利用现有(或统一新增)的基站站址、基站的公共设施,减少基站重复建设,以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环境,促进移动通信的健康发展。

移动通信基站防盗方法探析 篇10

移动基站防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公司财产, 避免因基站被盗引起的经济损失。从运营商侧来看, 完善移动基站底端监控采集设备, 优化监控平台告警呈现, 提升监控人员责任心, 及时发现告警, 及时通知维护人员, 是减少基站被盗的有效措施。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旨在于探求移动基站防盗的有效方法, 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一、基站底端监控采集设备的维护、补点

(1) 室内宏站监控设备现状分析:现网, 每个室内宏站都安装了动力环境监控设备。在移动通信网络中, 区分交换、传输、无线、数据、线路、网管、优化等多个专业, 每个专业都有相关指标, 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公司的绩效挂钩。唯独动环监控专业不涉及考核, 这就造成了维护人员对监控设备不够重视。监控设备中断多天, 不能得到及时处理的现象比较常见。建议每个公司将监控设备的完好情况纳入考核, 就可以保障设备的完好性, 从而为基站环境数据的采集提供根本的保障。 (2) 室外站监控情况分析:室外站就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 塔下没有板房, 设备放置在室外机柜的情况。因为室外站无法安装空调, 所以一般不必采集温度、湿度等环境量, 也就不安装环境监控设备。而恰恰这些室外站是窃贼经常“光顾”的对象。针对室外站没有环境监控设备, 即使被盗了, 上端也没有任何手段监控的情况。建议室外站安装电池柜门禁。一旦电池柜被撬开, 上端就可以发现电池柜门禁告警。

底端监控采集设备完好, 监控数据及时上传给监控平台, 才能为告警的及时发现提供保障。

二、监控平台告警呈现方式的优化分析

(1) 原有告警呈现模式分析:电池被盗的过程中, 一般会产生电池柜门禁、门禁、红外等三种告警。原有的告警呈现模式下, 按照告警级别来激活声音告警。电池柜门禁告警为二级告警, 如果将二级告警设为有声告警, 必须同时将一级告警也设为有声告警。一般来说, 一个地级市平均每天会发生一级、二级告警合计2000次左右。告警的数量较大, 即使将二级告警设置为有声告警, 也无法起到及时提示值班人员发现告警的作用。一般地级市设1名值班人员, 这1个人要同时关注传输网、无线网、数据网、视频监控等多个网管, 还需要进行电话通知、故障记录、工单转派, 无法把过多精力投入到动环系统中门磁类告警的查看上。 (2) 告警优先呈现调整建议:建议调整声音告警激活模式, 使电池被盗可能产生的告警用声音提示值班人员。为了在夜间, 第一时间提示值班人员, 及早发现告警进行通知, 建议其他一级、二级告警的声音提醒取消, 仅将门禁、电池柜门禁、红外类告警设置为有声告警。现网基站防盗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即使现有平台不提供上述功能, 与监控厂家协商开发, 该功能可以实现。

三、监控值班人员的定位和激励

(1) 监控值班人员现状分析:监控人员处于移动通信网络中发现网络异常, 及时通知, 协调调度的重要位置。监控人员的责任重大, 但通过对现网一些地市监控人员的情况了解发现, 监控人员存在年龄偏大, 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 而且由于涉及专业较杂, 发展技术的前景渺茫, 导致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监控专业成为一个“好人”不愿干, “坏人”干不了的专业。 (2) 监控值班人员激励:一方面是基站电池被盗的损失“触目惊心”, 一方面是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好。只有通过适当的激励来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质量, 实现告警的及时通知。激励方式分为如下三方面: (1) 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 对于平台已经上报的告警, 值班人员没能及时通知的, 考核奖金; (2) 对于每次上报告警及时通知的人员, 给予现金奖励; (3) 管理者对于值班人员在日常工作中, 表现积极的方面, 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技术与无线网络通信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移动通信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之相对应的是移动通信过程中潜在安全隐患。如何通过完善监控手段, 优化平台, 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确保通信安全与通信可靠, 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有关移动基站设备防盗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 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有氧运动锻炼下一篇:室内装修中瓷砖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