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低碳生活

2024-09-08

践行低碳生活(共10篇)

践行低碳生活 篇1

摘要: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对低碳生活、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展开了论述, 指出了发展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生活将成为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 从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细节深入探讨了践行低碳生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低碳生活,生态文明,资源,环境,途径

1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极大地推动了物质文明的进步, 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短缺的危机。面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一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列入规划;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为中国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建设生态文明, 根本在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要实现这一文明转型, 就要切实地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 探索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 其中, 发展低碳经济, 践行低碳生活, 将成为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

2 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2.1 低碳生活

低碳, 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为主) 排放, 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主张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 减少全球温室气体 (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 的排放的一种理念。低碳生活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生活中的节能减排, 二是低碳能源利用, 三是生态碳汇建设。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 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 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 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 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2.2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过程中, 自觉遵守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 不断调整、改善进而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产业结构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达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共进, 取得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广义的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狭义的生态文明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 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的, 并与之相并列的一种文明形式 。建设生态文明, 在价值观念上, 强调给自然以平等态度和人文关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实践途径上, 体现为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在社会关系上, 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2.3 低碳生活和生态文明的关系

(1) 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 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在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中, 始终贯穿着人类与环境这一基本矛盾。大工业生产方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在更深的层次上作出反思和批判, 要求创新发展模式, 破解发展难题。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 通过个人适度减低碳排放量来达到集体碳排放总和的减少, 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目的和归属。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的生活模式, 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 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 改变这种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 以保护地球家园, 达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我国目前虽未制定明确的“低碳生活”的法规、条例, 但种种社会发展理念却在实实在在地践行着“低碳”原则。比如说科学发展观, 可以说是立足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 针对发展实践中的一系列新课题, 全面分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新矛盾而提出来的, 它内在包含了“低碳”原则, 更包含了生态文明的要求。

3 践行低碳生活的主要途径

低碳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 更是一种责任。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 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生活主要应从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细节去践行。

3.1 衣

(1) 少买衣。

即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 都在排放二氧化碳, 并对环境造成影响。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 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节约2.5kg标准煤, 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kg。如果全国每年有2 500万人做到这一点, 就可以节约6.25万t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16万t。

(2) 多穿棉。

即多选择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排碳量也少的棉、麻类“低碳”材质的衣服, 尽量避免选择化纤质地的衣服。资料显示:一条约400g重的涤纶裤“一生”要排放47kg二氧化碳, 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在面料的选择上, 大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有关研究表明, 大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

(3) 勤手洗。

提倡手洗衣服, 少用洗衣机。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每月有一次用手洗代替机洗, 每台洗衣机每年可节能约1.4kg标准煤, 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kg。全国有1.9亿台洗衣机, 那么每年可节约26万t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68.4万t。此外, 洗衣时用温水, 而不用热水, 也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3.2 食

(1) 少吃肉, 多吃素。

多吃本地的果蔬及应季果蔬。数据显示, 全球肉制品加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18%, 而生产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肉类的1/9。如果一个人从现在起转做一名素食主义者, 每年的二氧化碳排量将减少约1.5t。另外本地的果蔬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选择应季蔬菜水果, 每千克减排二氧化碳400g。

(2) 不浪费粮食。

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常常出现, 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1kg, 每年可节约48万t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122万t。尤其在餐厅就餐时, 要根据人数适量点菜, 以免造成浪费。

(3) 倡导清淡烹调。

我国饮食文化讲究煎、炒、烹、炸, 而这些烹调方式可产生大量油烟, 排放的油烟长时间游离在城市上空, 直接威胁居民的健康。采用电磁炉烹调则可做到无烟、无气味、无明火和废弃污染。

(4) 煮饭提前淘米。

米浸泡10min后再煮, 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 节电约10%。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 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 减排二氧化碳78万t。

(5) 少喝瓶装水。

生产瓶装水要比生产自来水所消耗的能源高1万倍, 而那些瓶装水留下的聚酯瓶, 无法自行降解, 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如今欧美一些国家正在掀起少喝瓶装水的倡议, 好莱坞明星们也正兴起“自带水杯, 喝健康温水”的小行动。此外, 低碳饮食还包括戒酒或适量喝酒, 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kg酒, 可减排二氧化碳1kg。

3.3 住

(1) 选择小户型。

根据家庭人口数量选择合适户型, 既可减排二氧化碳又节约开支。大房子建造中会增加碳的排放量, 还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加热和制冷。资料显示, 减少1kg装修用钢材, 可减排二氧化碳1.9kg;少用0.1m3装修用木材, 可减排二氧化碳64.3kg。

(2) 不过度装修。

室内装修设计应以简约、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 减少使用风扇、空调及电灯的几率, 而不应过度装修。在单位空间内, 科学控制板材、油漆、石材用量, 室内照明光源不盲目使用射灯, 都可减排二氧化碳。

(3) 使用节能门窗。

根据统计, 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 约50%是在门窗上的能量损失。中空玻璃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 还能隔绝噪音, 大大降低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因此, 挑选住房时尽量选择有保温层、双层玻璃、防风装置的减碳型住房。

(4) 利用自然能源采暖和制冷。

选用太阳能热水器既省电又省气, 若每个家庭安装2m2的太阳能热水器, 就可以满足全年70%的生活热水需要。此外, 可通过采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屋顶获得能源, 如新建成的武汉火车站, 其太阳能房顶项目铺设面积1.7万m2, 年发电量可达200万kW·h。

3.4 行

(1) 少开车。

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根据估算, 如果每月少开1天车, 则我国平均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L, 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kg。如果全国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这一点, 每年可节油约9亿L, 减排二氧化碳197万t。

(2) 开小车。

开小排量的车, 既节能又时尚, 而在停车位紧张的大都市, 小巧灵活的小型车更是占尽优势。如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 每辆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00kg。同时, 巧妙使用驾车技术, 如保持合理车速、避免冷车启动、尽量避免突然变速、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开窗等等, 也可省油减排。还应大力开发或选择太阳能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低油耗、环保型的汽车。

(3) 多乘公交车。

乘公交车不但能避免拥堵, 而且节能效果相当明显。按照在市区同样运送100名乘客计算, 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小轿车相比, 油耗约为后者的1/6, 排放的有害气体更可低至后者的1/16。据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 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L天然气, 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t二氧化碳排放量。

(4) 多骑自行车。

最“绿色”的出行方式是骑自行车, 健身、环保一举两得。如果有1/3的人骑自行车替代开车出行, 那么全国每年将节省汽油消耗约1 280万t, 相当于一家超大型石化公司全年的汽油产量。据《武汉市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显示, 拟在主城区形成总长800km四通八达的自行车廊总体布局网络, 方便市民骑自行车出行。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举办地哥本哈根就被称作自行车之城, 每天有60多万名市民 (哥本哈根地区居民总数约170万人) 骑车出行, 与坐汽车相比, 共减少排放10万t以上的二氧化碳。目前, 哥本哈根人市内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是:37%骑自行车, 28%乘公交车和火车, 31%自己开车, 4%步行。作为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骑车上下班将重新流行起来。

(5) 多步行。

健康之道足下行。多走路, 少坐车, 上下楼尽量爬楼梯。尤其对于常年“蜗居”在办公楼里的人们, 既可锻炼身体, 也有利于低碳。资料显示, 5层以下, 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 每次平均可减排二氧化碳600g。

3.5 用

(1) 节约用电。

节电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的数据显示, 每节约1kW·h电, 就可以减排1kg二氧化碳。

(2) 使用节能家用电器。

如果全国的家庭都使用节能空调, 每年可以节约用电33亿kW·h, 相当于少建一个60万kW的火力发电厂, 还能减排温室气体330万t。适当调高空调制冷的温度也可减排。有数据显示, 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每调高1℃, 就能节电7%, 每台每天可以减少排放175g二氧化碳。普通冰箱可通过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将冷冻室内需冷冻的食物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 每台冰箱每年也能省20kW·h电。电视机的屏幕调暗一点, 节能、护眼又延长使用寿命。中国目前有3亿台电视, 仅调暗亮度这一个小动作, 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kW·h。一支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 顶得上一支60W的普通灯泡, 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支节能灯, 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日本和欧盟已经全面禁用白炽灯了, 以欧盟为例, 家家户户使用节能灯后将减排3 200万t二氧化碳。

(3) 及时切断电源。

统计数据显示, 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每天耗电60~250W。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h, 其他时间关闭, 那么每年能节省约500元人民币, 且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有的家用电器尽量不使用“声控、光控、遥控”等作为控制开关, 可节电10%~15%。如果人人坚持用完电器拔插头, 全国每年能省电180亿kW·h, 相当于3座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的总和。

(4) 节约用水。

家里的淘米水、洗菜水、洗衣水和从鱼缸换出来的水可暂时储存起来, 用来浇花, 用不了的水冲厕所。

(5) 节约用纸。

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不耗费纸张的通讯工具, 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单面纸要重复利用; 在网上进行银行业务和账单操作等。

(6)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塑料袋、方便筷这两种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 形象地展现了地球“发烧”的历程:人们大量使用塑料袋耗费石油资源, 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次性纸巾和卫生筷的大量使用, 增加了树木的砍伐, 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研究证实, 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g。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5 000亿个塑料袋, 其中只有不到3%可回收。塑料袋都由聚乙烯制成, 掩埋后需上千年时间实现生物递降分解, 期间还要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如果全国减少30%的一次性木筷使用量, 那么每年可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万t。 低碳生活应拒绝“一次性”用品。外出购物携带环保购物袋, 尽量使用棉布质地的购物袋;出门用餐可自带餐具, 既环保, 又卫生。

4 结语

低碳生活是对现有生活方式、发展模式的新变革, 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 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 推动人类迈向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 2009 (14) :61~62.

[2]王玉玲.生态文明的背景、内涵及实现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9) :39~40.

[3]黄海东.谈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意义[J].商业时代, 2009 (1) :107~108.

[4]傅德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N].杭州日报, 2009-05-29 (6) .

[5]周以侠.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9, 23 (11) :27~28.

[6]焦金雷.生态文明:现代文明的基本样式[J].江苏社会科学, 2006 (1) :56~57.

践行低碳生活 篇2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节水,从点滴做起。如果我们再不注重环保,那地球上的所有的生态环境会遭受重大的破环。举个例子来说:黄河。大家都知道缓和是我们的母亲,但是现在,看看现在的黄河,我们的中华母亲,那条蜿蜒九曲的黄河,干枯了,她再也不能哺乳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了。难道我们要袖手旁观吗?难道我们要坐视不管吗?难道我们要继续下去破坏我们美好的家园吗?

大气层已经遭受到破坏,全球气温变暖,使冰川比之前的速度更快融化,水,将会淹没我们的城市,地球上的陆地本来就少,难道我们要毁了人类自己的将来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提出倡议:

1、少伐木,保护森林。

2、减少土地开发,以防有灾难多次发生。

3、不要捕杀野生动物,保护好它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4、对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得以满足,减少塑料袋的制作,注重循环利用。

5、减少汽车的制作,汽车排放废气的污染可是很严重的。

践行低碳生活 篇3

在低碳概念扑面袭来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新课改的实践者,反思我们的教育,同样也是高能耗、低效益的教育。所谓高能耗,是因为我们的师生均以牺牲大量宝贵的时间甚至身体健康为代价,书山题海,拼的是时间和汗水,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所谓低效益,是因为我们培养的所谓“人才”中,有的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提倡“低碳教育”。

今天,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顺利推开,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生成的生本教育,我认为正符合“低碳教育”的要求:简约、高效。

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最高的教育境界就是让教育可以简简单单地去做,使学生学出无限的精彩。其基本原则是把教师“事无巨细的交代,细致入微的安排”转化为学生的思考、研究和自己的决定。生本教育认为:教育的最大资源是孩子本身。把学习还给学生,把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只是牧者,把学生领进草原,让他们选择自己的方式去吃草;教师只是帮学,只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而不是自己教。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由此可见,生本教育正是“低碳教育”,生本课堂才是“低碳课堂”。那么,如何真正地走进生本、关注生本,打造“低碳课堂”呢?

一、追求简约课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 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古人云:“大道至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的确,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教学也要追求简约求实的艺术境界。

所谓简约课堂,就是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高度概括性的课堂,这种概括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亦即内容的言简意赅、文约义丰,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教学时间紧张,到最后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课件繁华,大容量,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扫描般地观看,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空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教学结构散乱,各环节教学的重点不清晰,缺乏应有的层次和教学节奏;教学的方法花哨、不经济,学生与文本对话少;结果饱满、臃肿的教学中显现出肤浅、低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因此,学会有选择地放弃,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以简约求丰富,形成省时、省力、省资源的简约化课堂教学风格,应该是政治教师的不懈追求。为此,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简明。

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每堂课学习都要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但这并不是要求将三者简单地叠加,而是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其实,一堂课要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2. 教学内容简约。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每课时教材容量相当大,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毕竟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需要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3. 教学环节简化。

学习的过程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 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更没有必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化,追求简捷流畅的学习路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松弛有度、收放自如。

二、提倡有效教学

理想的课堂教学可以用“有效”两个字来概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效,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 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新课程改革要求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即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内容安排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活动选材时要注意应用于生活,课堂练习也要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提炼观点。

2.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思考方法。

3. 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育重在育人,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要培养真正的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而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更注重智力的培养,忽视了心灵和人格的塑造,使得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越来越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丰满的生命,所以,要培养真正的人,在教育身后留下动人的痕迹,就需要教育者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站在人性的角度,把激情和智慧奉献给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践行低碳生活 篇4

随着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在愈演愈烈, 以及一些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的出现, 中国开始寻求企业社会责任的健全和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低碳经济, 制度为保障, 政府为主导, 企业是主体。

“十一五”期间, 楚源高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顺应企业发展对践行低碳经济, 实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通过采用新原料、引进新技术、研发新工艺、实施新项目、改造和摒弃传统产业等系列措施, 清洁工艺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废”治理等低碳经济的实施走到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公司被湖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联合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十二五”期间, 为抓住重要战略发展机遇, 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公司将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放在首位, 按照低碳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 积极转变增长方式, 注重节约能源, 降低消耗, 提高资源综合治理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清洁生产技术, 大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推动产业共生互动和谐发展, 将楚源集团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的绿色化工企业集团。

二、“十一五”期间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楚源高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处中国内陆城市石首市, 公司1997年被确定为中国化工产品出口生产基地, 2004年2月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百强企业”、“湖北省大型重点骨干企业”, 同年还建立了“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0年再次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十一五”期间, 为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公司新建或改建的十几个项目, 为公司循环经济的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H酸、对位酯是公司的两个拳头产品, 公司围绕H酸和对位酯的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革新、“三废”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以H酸、对位酯、“三废”治理及回用工程、节能降耗为例论述公司在循环经济方面的发展现状。

(一) H酸的生产

1. 原有生产工艺及存在问题

H酸是染料工业的重要中间体, 此工艺存在如下缺点:a、采用发烟硫酸阶段性磺化需耗用大量硫酸, 因而产生大量废酸, 带来的大量酸性废水难以生化处理, 环境污染严重, 且磺化反应速度较慢, 特定磺化产物收得率不高, 影响整个工序的收得率及产品质量。另外, 对反应污染物的后处理不够, 未能做到对反应污染物的循环利用, 实现清洁磺化。b、采用低压碱熔, 反应物粘度大, 碱熔产物异构体多, 产物中变色酸、T酸、ω酸等杂质含量均不同程度超标。c、采用铁粉还原后会产生大量的铁泥废渣 (含大量铁的氧化物) , 铁泥废渣直接外卖制水泥, 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另一方面铁泥中的有效成份得不到回收利用, 原材料浪费严重。d、SO2、SO3、氮的氧化物等废气回收不彻底, 造成大气污染严重。

2. 针对传统H酸生产工艺的诸多缺陷, 楚源集团公司在原材料选择及工艺方面作了如下改进

(1) 采用SO3替代发烟硫酸进行磺化, 这样, 在降低成本 (转化率同时提高2-3%) 的同时, 减少了“三废”排放量。

(2) 针对传统H酸碱熔工序, 反应物粘度大, 收率低, 质量达不到要求这一缺点, 重点攻关采用溶剂法高压碱熔, 设备采用特殊材质, 使反应釜内压力达到2.5-3.0Mpa, 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约8-10%, 同时副产物明显降低, H酸品质也得到了改善, 产品质量达到高品质H酸的要求。

(3) 建立了3万吨每年氧化铁红生产装置, 处理H酸还原过程中产生的废铁泥, 彻底解决铁泥污染问题, 在砖窑中铁红煅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全部吸收制成硫酸, 既解决了环保问题, 又回收得到了硫酸。

(4) 投资600多万元, 回收H酸生产中产生的SO2, 建成1万吨/年焦亚硫酸钠生产装置, 生产的焦亚硫酸钠用于对位酯生产;投资300多万元建成1000吨/年亚硝酸钠装置, 回收H酸生产中产生的氮氧化物。

(5) 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1万吨/年硫化钠回收装置:回收H酸废水中的硫酸钠, 利用回收的硫酸钠与白煤焙烧生产硫化钠, 硫化钠再部分用于“四醚”的生产;投资800多万元, 建成1万吨/年H酸生产过程中的硫铵废水回收装置。

(二) 对位酯的生产

1. 原有生产工艺及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生产对位酯是以乙酰苯胺为原料, 采用氯乙醇做缩合剂, 炒酯法酯化生产工艺, 且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液均未得到完全回用及治理。同时该法还存在以下缺点:a、用氯乙醇做缩合剂需80℃以上较高温度反应, 副产物多, 收率较低。b、干炒法酯化受热不均, 未酯化物和焦化物含量高等因素造成收率低及产品质量低。

2. 针对传统对位酯生产工艺的诸多缺陷, 楚源集团公司在原材料选择及工艺方面作了如下改进

(1) 以苯胺和冰醋酸为原料, 采用优化氯磺化的反应条件, 用氯化亚砜替代部分氯磺酸, 提高收率和质量; (2) 缩合剂改氯乙醇为环氧乙烷, 反应温度低, 副产少, 收率高, 缩合物质量高, 制得的产品外观为乳白色, 氨基值98.0%, 酯值96.9%, 两值差1.1%, 以苯胺计总收率69.42%。 (3) 采用液相法酯化合成对位酯:此工艺反应条件温和, 产品质量好, 设备简单, 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4) 新型高效酯化设备的开发:重点设备酯化锅由以前立式小型酯化锅 (反应效果欠佳、操作烦琐) 改为卧式大型酯化锅, 反应效果好, 提高反应均匀性及分步收率, 同时增加投料量, 提高生产效率。

(三) “三废”治理及回用工程

精细化工行业中使用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 毒性较强, 受化学反应和分离技术的限制, 三废排放量大, 污染品种多, 排放量和浓度波动大, 不易治理, 因此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一直是精细化工行业必须面对的重点和难点。对此, 公司领导层历来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 对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及废水、废气、废渣进行了循环利用, 已形成了车间内的小循环 (即车间内母液水之间的套用) 及车间与车间之间的大循环 (即某一车间产品的“三废”经过处理后作为另一车间产品的原料) 两种循环并举的方式, 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方面下足了功夫, 力争从源头预防污染, 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实施“三废”回用工程。在废水治理方面, 公司投资建立了日处理7500吨污水处理厂, 采用生化法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经单独预处理后的废水全部汇总后进行理化-生化处理。处理工艺为内电解+石灰调节絮凝沉淀+厌氧+好氧。综合废水COD在2000mg/L左右, 经内电解和絮凝沉淀处理后COD降到1500mg/L左右, 在厌氧阶段加两倍稀释水, COD降至500mg/L, 进行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四) 节能降耗现状

据有关资料介绍, 化学工业的耗能大约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0%左右, 化学工业每年电耗约占全国用电的17%左右。楚源集团是一个高耗能化工企业, 以前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 2008年底将链条小锅炉改为2×14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大锅炉, 配1×25MW抽背式汽轮发电机组, 热效率达90%, 一部分供汽, 一部分发电。项目年发电1.5亿度, 产生蒸汽110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70吨/年, 节约标煤4万吨/年。很好地践行了节能项目在低碳经济中的应用。让低碳经济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及项目建设中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目前公司的生产技术和资源利用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但仍具有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潜力。楚源集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之所以能快速的发展,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以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 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 节能降耗, 控制成本, 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十二五”期间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随着国家治理长江、黄河等几大河流的政策出台, 环保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环保问题不解决, 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对楚源公司来说, 解决环保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发展低碳经济。

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是发展低碳经济强有力的保证。在“十二五”期间, 楚源集团将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量化”为核心, 加强企业管理, 努力建设成为一个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主要消耗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废气、废水、废渣、废热等能够充分回收利用、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具备明显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大型企业集团。

公司低碳经济的具体目标为: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降低0.5-1%, 万元产值能耗降低25%;废气、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废渣全部再生利用 (煤灰用于生产水泥) 。目前公司正下大力气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对现有主要产品H酸、对位酯等进行技术改造, 对现有污水处理工程进行增效扩容, 提高工艺水平, 提高废水处理力度, 大力推行清洁工艺, 严格控制“三废”排放, 同时加强节能降耗研究, 使现有产品水、电、汽及原辅材料消耗大大降低。“十二五”期间, 公司拟重点实施如下循环经济项目:

(一) 精品H酸项目

精品H酸是我公司的拳头产品, 目前H酸总产量2.6万吨/年, 占世界市场的50%强, 公司所采用的工艺已属国内领先水平。但为进一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提高自动化水平, 增强操作安全性, 减少生产成本, 降低污水处理难度及处理成本, 从而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公司拟在“十一五”期间引进德国最新装置, 采用连续硝化、络合萃取等世界先进工艺, 废水采用高压湿式氧化法处理, 新建一条10000吨/年生产线, 并将原有2.6万吨/年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拟采用的H酸新工艺在原来生产工艺基础上重点进行如下改变:第一、硝化反应由间歇式改为连续硝化, 提高硝化单元反应效率, 提高生产的安全性。第二、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络合萃取工艺, 采用该工艺减少了T酸离析步骤, 仅此一步便能提高收率7-8%, 并降低了离析工艺的废水排放。第三、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引进德国全套先进的“高压湿式氧化法”处理H酸的废水装置, 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真正能有效解决H酸废水处理的装置, 该装置关键设备全部是衬钛, 能有效处理H酸生产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COD除去率达97%以上。第四、设备材质好, 装置自动化程度高。该装置设备制造先进、材质优良, 应用衬钛、衬镍等多种复合不锈钢, 满足不同物料的抗腐要求。

(二) 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工程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 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 从而使人类面临着更加紧迫的水质型和水量型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 污水是宝贵的资源, 为实现污水的全部潜在价值, 污水回用将成为首选。化工企业是工业用水的大户, 废水中含有大量难以处理的复杂成分, 处理后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 研究开发先进的综合处理技术, 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使出水可以部分甚至全部回收利用, 真正实现污水的资源化。研究开发经济实用的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采用污水回用的方式减少新鲜水的取水量, 对于楚源公司这样的大型用水企业, 将具有极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也是楚源公司“十二五”期间重点考虑建设的工程项目之一。

四、结语

践行低碳生活 篇5

“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更环保更节能的生活。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接触的是新的知识,树立着新的理念,我们的理念、行为、生活将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就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践行低碳生活,以老师的带动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共同构建一个美好而绿色的校园。

——题记

高校是培养具有技能型的人才,是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而我国的在校学生人数之多,将来对社会影响力也强。我们应该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来用他推动学校和整个社会进步。

那么“低碳生活”具体是什么?主要是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以环保的生活方式更好的生活,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它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要做好低碳校园的建设,学校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那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建低碳生活的校园氛围

学校应充分利用老师举办的讲座,学生会举办的知识竞赛、辩论赛,校园的广播、学生刊物等,来大力宣传什么是低碳、环保,具体应该怎么做,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意无意间的影响会对广大的学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相信通

过引导学生们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让学生们全面认识低碳,形成低碳意识,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积少成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碳的排放。

(2)做好校园的低碳环保。

学校在必须在基础设施上的进行些改进,对学校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不但有益于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环境,而且在低碳行动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从这些方面影响广大的学生。在校园的走廊、道路旁装置声控节能灯;在用水设备出装上节水装置;在校园内多安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做好资源的再利用,因为很多的垃圾是有利用价值的,随意丢弃是一种浪费,分类以后就能真正做到低碳绿色校园。相信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碳的排放以及资源的浪费,从源头上做到环保。

(3)学生低碳学习,老师低碳工作。例如:学生书写的纸可以做到两面都使用,对于不用的本子可以撕下没用过的纸,继续书写;对于一些用不到的书,可以通过学校的图书二次利用给一些需要看的低年级同学阅读;老师们避免无必要的电脑长时间运行,必要时可以选择“待机”,;避免错误、重复打印,努力做好打印纸的双面使用、废纸回收处理;

(4)全校共同行动,开展低碳生活。学生们作为消费一族,应该处处做到环保,不仅是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也能节约钱。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少用或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在同学生日是,所送的礼物应该包装简易,避免包装材料上的浪费,尽量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的理念。少用一次性木筷、纸杯、纸巾等,间

接地减少了森林的减少,间接支持了环境的保护。不要光图省事而去买饮料,这样会造成浪费塑料瓶。

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低碳生活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校园环境更优美,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大家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只要学生们能树立低碳理念并且自觉的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那么将会在校园内树立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相信低碳校园建设一定可以顺利开展,我们一定能共同的建设我们的绿色校园。

践行低碳生活 篇6

首提生态文明建设

比较往年宣传内容可以发现, 生态文明建设今年首次被纳入全国节能宣传周宣传范围。文件要求:宣传节能低碳, 树立和普及生态文明理念, 而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举办生态文明建设和节约粮食专题报告会、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等具体要求, 更是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今年节能宣传周的“明星”。

其实,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可见一斑。2012年11月,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 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 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 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 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十八大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中国, 赫然在望。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之于山西, 有着更为重要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意义。

煤炭、电力、焦化、冶金、化工、建材是山西的六大传统产业, 对这六大传统产业的改造是山西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重点。2012年下半年, 在山西省下发的《山西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中, 明确提出了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目标与利用途径。其中, “十二五”末, 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将达到68%, 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达20 428万吨, 利用率达到72%。同时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企业, 争取在2015年底新增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200余家。除了加强传统产业的综合利用率, 山西省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按照规划, “十二五”期间, 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达到了1 000亿元, 年增长率不低于15%, 占全省GDP总量5%。

除此之外, 近日, 山西省还公布了《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明确了将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山西从高碳产业向低碳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西”的基本路径。规划除了明确到2015年, 山西传统产业循环率将达90%外, 还提出多项涉及民生的循环经济新政策陆续实施。例如, 山西政府采购将向“绿色”倾斜;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可循环使用产品、再生产品以及节能、节水、无污染绿色产品的比例。从规划中可以看到, 煤矸石、粉煤灰、钢铁冶炼渣、脱硫石膏、赤泥、镁渣、电石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将华丽转身, 通过发电、水泥、填筑、充填、纸面石膏板、陶粒、新型建材以及高端利用等途径实现综合利用。根据规划, 山西省将建立健全绿色产品研制、开发与生产激励机制, 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参与节能、节水、无污染产品以及再生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另外, 山西明确将积极构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重点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 逐步禁用一次性塑料袋。循环经济, 任重道远。

设立首个低碳日

全球变暖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遇到的最大难题,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如煤、石油等) 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因。如何能够减少碳排放, 降低全球变暖的速度,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个主要国家都在陆续为此做出计划。据了解, 中国计划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10年7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 根据地方申报情况, 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除此之外, 2013年中国将有七个省市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

“低碳”, 继降耗之后成为节能方面的又一主题。

在今年发布的《通知》中, 国务院决定, 自2013年起设立“全国低碳日”, 时间为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第3天, 今年6月17日成为第1个全国低碳日。《通知》要求, 要高度重视低碳日活动组织安排, 以全国首个低碳日为契机, 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 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意识, 在低碳日掀起节能减碳活动高潮。各低碳试点省市要从自身低碳发展实际出发, 在低碳日前后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经验宣传与交流活动, 引导公众广泛参与, 选择重点行业推选低碳先进典型代表, 在全社会形成低碳行动热潮。另外,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传播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理念, 组织实施“绿色低碳交通伴我行”主题宣传活动, 广泛宣传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成效与经验, 积极推广先进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 培育绿色交通文化,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使绿色低碳成为交通输运行业和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

减碳发展, 刻不容缓。

“践行”节能从我做起

与201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相比, 今年主题中多了“践行”二字, 身体力行实践节能与低碳, 成为今年节能宣传周的另一个新亮点。文件中, 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 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使用, 倡导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努力建设美丽家园等一系列的宣传重点, 都让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地成为节能低碳的主角。

这其中, 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勤俭节约、节能低碳的绿色生活理念也成为关键词。文件要求,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运用互联网、手机、动漫等青少年喜爱的手段和载体, 扩大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宣传力度。创作儿歌、童谣、动漫等艺术作品宣传节能环保低碳知识, 引导青少年充分认识节能减排低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除此之外, 文件还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 大力宣传推广适用农村的节能减排技术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 引导农民选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妇联充分利用妇联系统所属媒体和城乡“妇女之家”平台, 制作主题宣传画在公共交通媒体、社区宣传栏发布等方式, 加大对各项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 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理念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深入人心。军队各级也要加大资源节约宣传教育力度, 广泛开展“八节一压”、“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伙食保障节约能手”、“节油标兵”评比、创建“健康军营”、“生态营区”和评定“红旗车分队、红旗车驾驶员”等活动, 以及各类节约技能竞赛, 大力营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浓厚氛围。

由此可见, 将低碳环保由不同的群体广为宣传, 力争让每一个个体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一分自己的力量, 在低碳环保的前进道路上显得尤为重要。

践行十二五规划建低碳明日之家 篇7

本届住博会以“践行十二五规划建低碳明日之家”为主题, 围绕建设低碳住宅的核心技术, 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 推广低碳、节能、节地、节水的相关技术和产品, 带动低碳住宅的发展和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通过推进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的转型, 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未来五年, 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 使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为配合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本届住博会启动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 推出了“2011·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优秀设计方案图片展, 这对于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促进产业化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践行低碳生活 篇8

1 赤道原则之起:金融机构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之需求

赤道原则是金融机构管理项目融资环境风险的国际标准, 是金融机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赤道原则是金融机构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一套系统性工具, 它的产生, 首先是来源于金融机构对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内生需求, 其次才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手段。只有揭示了赤道原则产生的内在动力, 我国的金融机构才能更加理解实施赤道原则的必要性。

1.1 基础:国际金融公司制定的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指南

20世纪初, 项目融资在整个国际社会悄然兴起, 由此所带来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受其影响最为深远的银行业, 为挽回其所遭受的经济与声誉的双重损失, 迫切需要一系列规范以缓释或避免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由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联合召集的银行业会议于2002年在英国伦敦召开, 这次会议共有9家大型银行参加, 议题主要围绕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问题而展开。会议中讨论了由参会银行提供的项目融资案例所导致的环境与社会风险, 并总结造成贷款银行声誉和环境损失的成因。会上, 花旗银行提出建立项目融资中环境与社会风险规避体系的提议, 得到与会银行的一致同意。9大行组成的工作组随之成立, 其主要任务就是拟定一份适用于整个银行系统的项目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框架。此后工作组举行了多次电话会议, 商讨该风险管理系统。通过电话会议在各大银行之间的交流, 花旗银行、荷兰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巴克莱银行赞同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基础上, 创建一套银行业项目融资中关于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指南。这个指南就是赤道原则 (the Equator Principles, 简称EPs) 。

赤道原则作为一个行业基准, 其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金融机构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 其对制造业、化工、能源、基础设施等62个行业在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与解决途径做出了规范。践行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 必须对其所投资项目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负责, 按照统一的标准评估此类风险以决定其投资行为, 从而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各类环保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分类上明确地区分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价, 更加强调项目的社会风险和影响;承诺定期进行信息披露以增加项目的透明度。

1.2 核心:将环境与社会责任融入贷款政策、贷款制度和贷款管理之中

赤道原则是一种没有国家参与的“自我规制型”规范[2], 其核心是将环境与社会责任融入贷款政策、贷款制度和贷款管理之中。赤道原则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统一的范本, 使即将或正在进行的各类融资项目符合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赤道原则金融机构[以前称赤道银行, 后来由于出口信贷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接受赤道原则, 因此, 在新修订的赤道原则中, 把赤道银行更名为赤道原则金融机构 (EPFI) 。] (实行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 EPFI) , 承诺只向符合赤道原则相关标准的项目提供融资。项目融资的借款人在提出贷款请求的同时, 必须出示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出具的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估报告, 并由EPFI对该评估报告进行审慎性审查。对于赤道原则明令禁止的项目, 以及国际金融公司 (IFC) 提出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政策和绩效标准及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 (EHS) 体系限制类的项目, 赤道原则金融机构均逐步限制新增项目贷款, 并压缩其现有信贷投入规模。赤道原则将项目融资中可能出现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提前予以缓释或者规避, 确保融资项目向利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方向演变, 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 实行赤道原则的大型跨国银行已有40余家, 赤道原则已成为推进国际项目融资的首要评估标准。现有赤道原则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花旗、渣打、汇丰等, 成员中有25%是发展中国家的银行, 兴业银行是亚洲区内唯一一个非日本银行。赤道原则在具体实施中比较看重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 世界银行、欧盟和美国的进出口银行等已将环境作为投资贷款、风险评估等的考虑因素之一, 另外,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开始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环保问题。

2 赤道原则之承:金融机构与低碳农业发展互利共赢的交点

赤道原则虽不具备法律条文的效力, 但却成为金融机构不得不遵守的行业准则, 中国不能成为赤道原则“缺席者”。赤道原则不但可以发挥向低碳农业可持续融资的功能性作用, 更代表了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方向。与农业生态环境互动下的系列金融体系, 将在金融领域打破旧体系, 迎来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我国与其他国家一样, 尚处在农业生态环境与金融互动创新的起跑线上, 以赤道原则为范本开展低碳农业金融支持是实现低碳农业与金融机构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2.1 降低融资项目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 提升低碳农业项目质量

赤道原则严格的责任机制将帮助低碳农业贷款人和项目主体完善内部管理流程, 提升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能力, 履行好社会和环境责任, 能够缓释我国金融机构在开展低碳农业融资业务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例如兴业银行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 主要是该行对借款人发放的, 用于节能减排项目的人民币贷款。该项贷款产品期限较长, 可以着力解决中小低碳农业企业中长期贷款难的问题, 采用灵活的担保方式, 同时根据项目现金流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来选择还款期限, 较好地缓解企业还款压力。无论是自身进行低碳农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专业节能服务公司、节能减排设备生产企业, 还是公用事业服务商, 以及专业从事开发和实施清洁能源机制项目以出售核证减排量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企业, 都可以申请该项贷款产品。赤道原则建立了涵盖环境风险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贷后管理在内的项目融资管理制度, 并运用与之向匹配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客户及其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可能存在的社会和环境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和控制。

赤道原则的审慎审核制度在降低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同时, 对急需融资的低碳农业项目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一个低碳农业项目存在较大的环境与社会风险, 其实施不仅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反而可能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负担。现阶段, 大量农业生产经营者打着低碳的旗号, 寻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低碳农业项目遍地开花, 反观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实效, 却并没有与低碳农业项目的数量成正比, 量变而未实现质变。为此, 赤道原则对金融机构而言, 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 筛检出真正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低碳农业项目。发展低碳农业的目的, 在于实现“两高三低”, 即高效益、高碳汇、低排放、低污染以及低能耗。低碳农业项目更应以“两高三低”为标准, 才能提高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2.2 引导金融资源的绿色配置, 强化低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内部管理

赤道原则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引导资金和贷款流入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企业和机构, 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适当抽离, 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在配置与调控资源上具有独特作用, 通过金融业有意识的引导资金流向, 避免盲目追求数量型扩张、严重依赖资源和消耗资源型项目或企业得到大力发展, 促使金融资源流向那些有良好低碳表现的企业或项目。采用赤道原则, 实施绿色信贷, 不仅可以扩大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 增加利润, 吸引更多的客户, 提升品牌形象, 增加环保意识和经营收益等, 有利于摆脱过去造成困扰的贷款“呆账”、“死账”的阴影。同时, 推行绿色信贷亦是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目前, 实施绿色信贷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支农的金融机构以及农村金融机构都能以相同的环评标准作为信贷投放的条件, 可避免其他银行因环评不达标拒贷的贷款, 从而带来信贷风险。

毋庸置疑, 金融资源是有限的。要让有限的金融资源流向低碳农业生产经营者, 以推动其低碳农业发展, 这类生产经营者本身就应当完善其内部管理。因为, 内部管理是低碳型企业的生命之所在, 是保证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资金管理又是其重中之重。资金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等活动过程中的最基本要素, 是保障企业顺利运转的核心,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经济效益往往取决于其资金流转的顺畅与否, 只有保障低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内部资金管理, 才能充分实现其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不仅是低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追求目的之一, 更是金融机构进行低碳农业项目融资的关注焦点。只有高效益的企业才能吸引金融机构更多的资金, 以充分发展其低碳农业。2.3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 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目前, 赤道原则已经具备了一系列的社会、环境风险管理设备,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金融机构科学地筛选出优质可靠的项目, 还能帮助它们监督有关项目的实施, 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实践证明, 高碳发展不仅直接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甚至可能危及整个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3]。若不加强其环境风险管理, 一旦发放给高碳排放量的农业企业贷款, 不但影响其社会形象, 而且将造成其信贷风险。采纳赤道原则后, 金融机构就可以减轻甚至避免贷款项目对生态造成的损害, 政府、民众、非政府组织对此的非议也会减少, 金融机构会重新树立一个推进低碳农业积极发展的良好形象, 从而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 提高自己的评级和品牌竞争力。

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以促进低碳农业发展, 是充分发挥经济的杠杆作用、在低碳农业领域引入市场机制的重要表现。好的低碳农业项目, 是经济效益、节能减排以及宣传教育三重目标的有机结合。虽然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三农”问题, 且每年对低碳农业的发展策略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 但是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 这与发展低碳农业过渡依赖国家财政扶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是一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 以赤道原则为基准, 金融机构投资低碳农业充分发挥市场的自由竞争效应, 契合现阶段低碳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国家财政是引导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基础, 市场是低碳农业发展的核心。

3 赤道原则之转:金融机构助推低碳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但是自然资源稀缺与人口众多的矛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掣肘, 制约着我国农业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为解决这一矛盾, 我们寄希望于发展低碳农业。现阶段低碳农业的发展同样受制于金融支持的不足。赤道原则作为弥合低碳农业发展与金融机构营利需求的规范, 在我国的践行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 面临着诸多瓶颈约束。

3.1低碳金融制度保障匮乏, 制度供给滞后于低碳农业的发展要求

低碳金融是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投融资活动, 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4]。低碳农业继承了农业的弱质性特质, 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制度与政策保障其发展。自1974年12月,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发出 (74) 国环办字1号文件《国务院环境保护机构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范围和工作要点》提到:“组织制定污水灌溉和渔业用水的水质标准”、“组织制定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以来[5], 我国践行低碳农业的制度与政策仍然停留在略有涉及层面。低碳农业发展需要制度与政策保障, 为其提供金融支持的金融机构更需要制度与政策保障其合法地位与基本权益。

此外, 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也还处于酝酿和探索阶段。从国际发展趋势看, 积极运用环境经济政策是环境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从环境与发展的国际进展情况看, 市场手段在降低环境保护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政府补贴和扩大财政收入诸多方面, 具有行政命令手段所不具备的显著优点。正是由于环境经济政策的优点, 环境经济政策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得到广泛应用, 也有了较为成功的经验。目前的中国低碳工作中, 经济手段已有不少应用, 但它们仍然只是法规制度和行政命令的补充, 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 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在全面完善市场经济的形势下, 低碳农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3.2 内外部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金融机构支持低碳农业发展动力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的股东、投资者、员工低碳和社会责任意识尚不强。且该种金融机构内部在公司治理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与低碳农业贷款业务配套的制度, 也缺乏符合绿色金融发展需要的约束激励机制。相关金融机构内部的低碳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很容易被繁重的经营考核压力和诱人的经济效益冲淡, 使得本就惨淡的低碳农业金融支持业务更显萧条。图1列出了2012年国内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工商银行的5000亿贷款占全部项目贷款的比例仅为6.74%。从外部来看, 地方政府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对相关金融机构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业务的激励机制[6]。低碳农业追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 以“生态效益”作为其发展目标, 故其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特征[7]。人们在购买公共物品时, 出于自利的心理, 总会希望公共物品的涵盖范围能够广一些, 从而能够不付费或少付费地获得更多的福利。基于我国低碳农业的公共物品特性, 政府的激励是金融机构向低碳农业项目发放贷款的动力。

我国低碳农业经营主体“绿色消费”意愿不够强烈, 对相关支农的金融机构的监督不足;且某些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也是高利润、高收入的行业, 商业银行自身利益和地方政府的保护很难大幅度地缩减对这些行业的信贷规模。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拒绝提供污染企业名单, 农村金融机构出于银地关系和谐的考虑, 会根据地方政府的一些贷款批示向污染企业提供贷款。所以说, 实行绿色信贷,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银行的利益和企业的风险结合起来。但目前的情况是, 污染企业并没有完全承担污染风险, 风险还被一些地方政府承担着, 而由地方政府承担风险等于没有风险, 最终导致绿色信贷新政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以及兴业银行2012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整理计算所得。

3.3 金融业服务低碳农业的信息共享渠道不畅, 低碳信息交互性低

根据现有的制度设计, 低碳信息的共享主体为金融机构和环保部门, 环保部门为信息发布主体, 金融机构为接收主体。环保部门发布的低碳信息是金融机构进行审慎审核的基础。低碳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低碳的判断需要拥有专门的技术, 环保部门囿于其自身的侧重点以及技术水平, 所发布信息并不能完全体现低碳信息的专业性与针对性。有时甚至会根据上级政府部门的相关指示, 将某些不利信息予以屏蔽。低碳信息在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交流是一个单项的过程, 环保部门仅将所收集的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 能否适用则不在环保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

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执行不力等现象在低碳农业领域比较普遍, 低碳信息也不透明。虽然, 我国已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但在具体领域、具体项目、具体企业, 低碳政策的实施还不是非常顺利。同时我国对低碳违规信息还缺乏完善的发布机制, 金融机构不仅缺乏低碳专业知识, 也面临信息获取的高成本问题。金融机构对大多数不属于国家监控范围的企业、项目的低碳违规情况, 只能通过实地调查或媒体报道获得, 有的甚至难以获得, 信息极不对称。赤道原则的适用需要完善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 否则不能发挥金融机构审慎审核的作用。这样不仅不能降低和缓释金融机构在融资项目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 还影响我国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业务效果, 同时降低低碳农业的发展质量。

3.4 金融机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针对性的低碳标准缺乏

项目融资中, 融资方出具相应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是保障赤道原则金融机构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评估报告还应当由融资方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缓解措施, 赤道原则金融机构则根据该评估报告出具相应的评估意见。践行赤道原则, 应根据其一整套行业标准予以执行, 如IFC的绩效标准和EHS指南 (1) 。赤道原则同时还规定, 如果东道国的法规与EHS指南中所述的绩效水平和衡量标准不一致, 项目应采用其中较为严格的标准。相比于赤道原则金融机构注重融资项目的环境与社会风险, 我国金融机构则更多的考虑其本身的经济效益, 忌惮的是低碳农业项目的经济风险。较之赤道原则金融机构, 我国金融机构对于环境风险评估项目主要进行的是形式审查, 而非实质审查, 且缺乏对环境社会评估报告的强制性要求。现有的风险评估体系依赖性极强不具有独立性, 其评估数据主要源自环保部门。

金融机构对低碳农业项目的审慎性审查离不开科学而规范的低碳标准, 即以何种标准确定一项低碳农业项目是低碳的, 并且能够量化为具体的数值。在财政和金融的大量资金涌向低碳农业领域的同时, 我国的低碳标准体系却始终未能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低碳标准的缺乏, 必然会造成低碳农业项目评估的不统一。这必然会导致某些低碳化程度高、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的项目由于资金的缺乏而受到搁置;那些高碳项目源于评价标准的不一致而被评定为低碳从而大力发展, 却没有真正实现低碳的目标。

4 赤道原则之合:低碳农业绿色信贷法律制度之因应性变革

赤道原则鼓励金融机构要审慎地检查项目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制定了环境和社会最低标准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 并成为各国金融机构运作的行动指南。资本是维持并不断促进低碳农业发展与增长所必须的金融基础, 金融力量可能成为撬动低碳农业规模性发展的杠杆[2]。金融机构以赤道原则为环境责任基准, 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遵守行为[8], 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农业绿色信贷体系的关键。

4.1 以赤道原则为蓝本完善相关法律与政策, 为低碳农业国际融资创造条件

赤道原则的自愿参与性决定了其并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效力, 实施赤道原则与否主要基于金融机构的自愿选择。但是由于其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惯例。金融机构只有在环境和社会问题上与主流观点保持一致, 才有机会开拓其国际市场。赤道原则规定, 借款人必须在环境评估报告中注明已遵守东道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国际条约和协议。由于大量的外资赤道原则金融机构纷纷为中国的重大农业项目提供资金, 中国应有相关的法律, 以备中国借款人、外资赤道原则金融机构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参考。随着低碳农业的纵深发展, 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深化, 在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时, 应充分考虑低碳农业的特殊性, 并制定相关的针对性规范, 增强金融业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 要结合实际制定环境、低碳、节能减排等信贷政策, 编制环境、低碳、节能减排等风险管理方案, 用以指导信贷业务, 规范低碳农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 发展低碳农业, 倡导农业节能减排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与义务。金融机构在追求金融逐利性的同时, 更应当考虑环境道义因素[9]。赤道原则下的项目融资, 则应当将发展低碳农业纳入其规制范畴。低碳农业项目多为中长期项目, 且所需资金数额大, 在国内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其需求的情况下, 应当将视线投向外资赤道原则金融机构。因为全世界范围内都会受到金融机构的环境与社会责任的影响, 低碳农业所产生的效益是世界的效益, 应对的是全球气候变化。

4.2以县域绿色信贷激励制度为核心, 建立甄别企业和项目贷款的环评体系

县域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的对象有两个:银行和低碳农业生产经营者。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 是银行和低碳农业生产经营者在接受赤道原则时“有利可图”。在激励机制的引导下, 银行、低碳农业生产经营者才会自发地遵守赤道原则, 并践行绿色信贷业务。如日本瑞穗银行接受赤道原则后业务量的提升;而低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应用环保技术, 提高清洁生产能力的时候能够得到实际的好处, 如优先获得信贷或者减轻借贷成本、延长借贷期限等。同时, 县域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的构建更加强调因地制宜, 将激励机制的适用范围限制在县域一级, 有利于促使不同的地域开展更适宜于本区域低碳农业发展的绿色信贷业务。因此, 应鼓励相应的激励措施, 一方面对于低碳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县域低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鼓励性经济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大对践行绿色信贷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予以财政支持, 如实行所得税的适当减收, 向低碳项目实行贴息, 建立县域低碳减排奖励基金等。

赤道原则的调整对象仅限于项目融资, 而发展低碳农业除了项目贷款外, 还应当包括对低碳生产经营者的企业贷款。企业贷款的环境风险评估, 应当着重于企业自身的社会和环境风险及其风险防控能力;项目贷款则应侧重项目的环境友好度。由于项目贷款和企业贷款环境风险评估的侧重点不同, 应对两者予以区分, 设计出更适应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绿色信贷体系。前者的环评设计应从我国实际出发, 后者则可以更多的借鉴赤道原则的相关规定。例如, 加拿大各商业银行实施赤道原则时, 形成了较为通用的环境评估决策机制 (图2) 。

4.3 严格贷款人应有的义务, 发挥NGOs的积极作用

在修改《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时, 应强调贷款人向项目提供资金时要对项目有关的环境与社会问题进行审慎性审核, 否则, 贷款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就要承担包括刑事责任在内的法律责任[10]。将低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环境责任长期停留在道德层面, 依靠自身道德水准的提高来保障, 是极不稳定的。项目融资的贷款人无论出于金融风险, 还是从低碳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责任考虑, 都应该知道有关项目的社会与环境风险。因此, 贷款人应该对它提供的资金用途负责, 只有将服务于低碳农业的环境责任法定化, 用法治取代伦理, 才能建立一种有效的利益制衡机制, 这与赤道原则的要求是一致的。

NGOs在低碳农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绿色信贷体系的完善NGOs更应发挥其中立性, 发挥其积极作用。赤道原则项目融资的社会与环境风险评估由融资方提供, 是由融资方聘请独立的第三方专家出具的。我国绿色信贷金融机构亦应当将环境风险评估交由拥有专业技能的NGOs完成, 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公众的社会参与机制, 还能保证评估报告的公正性与评判标准的一致性, 更是践行赤道原则第三方专家独立审查原则体现 (2) 。此外, NGOs还应当承当对绿色信贷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4.4 搭建金融业服务低碳农业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 统一农业低碳标准

低碳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不能仅局限于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从政府职能角度看, 掌握低碳信息最多的应是环保部门, 这些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很难覆盖的职能, 但也是在绿色信贷业务中不可缺少的信息, 银行仅凭自身力量无法完成这些基础性工作, 因而会使低碳农业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的数量和质量大打折扣。赤道原则的奠基者并不想创造一个银行集团或一个封闭式的俱乐部, 而是想建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尽可能宽广的教堂”[10]银行应从总行与部委、省行与厅局、基层行与市行等层次展开全方位合作, 签订合作协议, 加大信息交流, 建立交互式数据平台, 共同研发绿色信贷产品, 实时监控贷款主体的低碳信息。支农金融机构要将环保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将企业低碳发展情况作为授信审查条件。

制定统一的低碳标准, 能够提高共享信息的有效性和兼容性。统一的标准必然会带来同质的信息和数据, 便于金融业内部的协调统一。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应共同或聘请有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第三方, 制定切合实际的农业低碳技术标准。对化肥、农药、农膜使用的减量化以及适用低碳技术等, 以特定的数据标明其节能减排量。只有量化为特定数值的标准, 才能直观且统一的标明某一低碳农业项目的节能减排潜力, 以及该项目的适用优势与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中国地下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32-49.

[2]刘志云.赤道原则的生成路径——国际金融软法产生的一种典型形式[J].当代法学, 2013 (1) :137-144.

[3]RobertF.LawrenceandWilliamL.Thomas, TheEquatorPrinciplesand Project Finance:Sustainability in Practice?[J].Natural Resources&Environment, 2004 (19) :20-26.

[4]唐绪兵.赤道原则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的影响和启示[J].生态经济, 2010 (10) :45-50.

[5]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大事记[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44-57.

[6]王璠.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33 (4) :397-401.

[7]张健, 张再生, 陈宏毅.低碳经济与政府作用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3 (1) :40-43.

[8]赵俊英.低碳农业发展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路径研究——基于碳金融视角[J].生态经济, 2012, (5) :68-71.

[9]张燕, 庞标丹, 陈胜.面向低碳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环境责任之探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34 (1) :83-88.

打造生态课堂 践行生活语文 篇9

一、紧密结合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布鲁姆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抓手,只有利用好教材的教学才是实的教学。教材中的文本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挖掘生活元素可以让学生体验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如对文言文教学中通常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对照书本,重点讲解字词的翻译。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若活化文言文教学,把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则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优化教学质量。文言文蕴含当时历史背景的思想和文化,对当今的影响仍源远流长。例如:在教学贾谊《过秦论》时,除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外,教师还应当在课堂上告诫学生以史为鉴,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联系到我国当前状态,虽快速发展,跻身强国之列,但仍需巩固加强,不断进步,切莫向秦国那样不可一世,而最终自食恶果。从小的方面来讲,可以联系到我们每一个学生,提醒他们应该时刻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这样,就把文中的立意与我们的生活常识联系到一起。因此,语文的学习不仅要有教师的悉心指导,更要让学生积极动脑,指引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思考,领悟语文的生活意义。通过这样的挖掘与引伸,使学生明白了朴素的人生哲理。

二、创新教学模式,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认为,和谐的氛围是学习效果的保证。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课堂模式常常呈现这样的情形: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课,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而学生在下面奋笔疾书,抄着黑板上的笔记,看似很认真,实则不然。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并没有真正融入课堂,认为学习是一件被动、枯燥的事。因此,教师应当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基础,改革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活跃课堂,提升效率。例如:在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时,就开展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前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获得教养途径的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获得教养途径辩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教养对一个人生存的重要性,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很难理解当时朱自清写下这篇文章的心境。于是,就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并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亲身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是散文的创作源泉。

三、再现生活情境,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文学作品是生活体验的浓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背景再现出来,就一定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内化。生活化的环境下学习,老师和同学能够轻松愉悦地交流、合作,这也是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创设的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戏剧《雷雨》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这一节课改为话剧表演。然后教师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每一组都选取一个组长,并要求每一组的组长根据组员的能力安排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正式上课时,每一组依次上台表演话剧,教师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在塑造人物时虽有不足之处,但整体表现非常出色,体现出了他们的精诚合作与努力。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话剧《雷雨》中最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与体验,并从中学习话剧表演的方法。这种充满趣味和生活气息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学生更丰富、直观的生活经验,语文课程成为了新知识延伸和拓展的载体,使得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再现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加强学科融合,努力构建生态语文课堂

语文学科的实用性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职场对人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旨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应当意识到语文课堂并不能只是传播理论知识的沉闷课堂,而应更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课堂延伸到各个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如把语文教学与其他各学科联系到一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与新知识有关的课件,要求课件制作简洁、美观、突出重点,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又如在语文口语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结合音乐、美术、体育相关理论向同学介绍艺术作品,并注意说话的态度和礼仪。同时,为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体验这个真实的社会。这样,可以不断的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以致用。通过模拟各种情境媒介开展教学,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构建生态语文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因此,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创设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语文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邱凯祥.践行生活化教育,打造品德生态课堂[J].教师,2015(34)

践行低碳生活 篇10

我们马集中学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以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施“以小组合作作为主的五步三查”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便是一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改变了以往的课桌椅排放方式, 把全班学生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组合, 每小组6人, 力求是每个小组的水平保持相对均衡, 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由优生当小组长, 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 在课堂上组织组员讨论、回答问题, 进行对话表演, 在课后督促组员背诵课文、听写单词, 并帮助解决组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共同进步。结果显示, 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组内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困生也因为掌握了知识而获得了成就感。那么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出了要践行“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哪些途径呢?

一、巧“活动”

英语教学活动多, 一节课, 教师不妨将对子活动、小组活动与全班活动科学安排巧搭配, 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实现自主、合作式学习、轻松愉快的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人民版【英语新目标】学生用书八年级下册Unit5的内容时, 我再教授这一课时就设计做What`s she/he doing?的游戏, 请一组学生根据其他的组同学的提问, 猜测教师所出示的图片中人物的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巧“幽默性语言”

在课堂上学生不免出现错误, 这时候以幽默的方式去纠正学生的错误, 效果反而奇佳。当学生勿将soup念成soap时, 我说:“Do you want having soap if I treat?”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yes”。当我揭示soap的意思时, 全班哄堂大笑。幽默是可以有的, 但是要适度, 注意把握分寸。例如当一个学生说“I am full”时候, 不要会所”You are really a fool.”但不妨可以这样说:”You are no fool.You mean, you`re fool.”

三、巧“评论”

首先, 在评价内容上,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能力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 给他们学的勇气和信心, 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另外, 老师还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宽容对待, 再让他们知道自己错的同时还要让他们保留自己的尊严, 让他们从心里决定以后要避免这样的错误。

此外, 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合作成绩进行量化。量化内容包括小组合作的组织情况、每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合作的成效。如果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 教师可在黑板右下角制定一张小组评价表格, 每次课堂小组合作的成果都以分值的形式当堂展示, 这样能使小组合作热情高涨。课后, 再由科代表下课后把结果记录在专门的记事本上。如果是课后的小组合作, 比如听写、默写、背课文、考试等等, 则由老师记录在每个组员的成长记录袋里, 同时纳入小组评价体系。每个月老师和科代表一起对每个小组进行总结评估, 对优秀的合作小组和进步最大的小组进行表扬,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利于提高组内合作积极性和小组长工作的开展。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英语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社会是学习英语的大课堂。正所谓“学校小社会, 社会大学校”。社会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教师应有意识的开发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如果条件允许,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出校园, 面向社会学习英语。美术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外出写生, 音乐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社区表演, 我们英语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社会上接触英语, 让他们学会观察, 以便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和技能。

英语不能脱离生活。如今大街小巷上到处可见英语标识, 如英语标语、广告牌等, 仿佛就是一个大课堂。英语电视节目也日渐丰富, 它包括许多易于理解的英语动画片。我们应该结合这些因素进行英语教学。

如今在初中阶段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英语运用到生活中, 而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 是中学英语教师需要深思的课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虽然不是针对英语教学提出的, 但通过实际教学过程的运用, 这是英语教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陈莹[学习陶行知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习周刊;2011年15期

上一篇:办学品质提升下一篇:中国化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