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影响

2024-09-24

智能影响(精选11篇)

智能影响 篇1

1 研究对象

以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为研究对象,本研究课题以扬州大学2012级公共体育二年级健美操选项班为实验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检索和电子检索,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图书馆、体育学院资料室,查阅了大量有关专题的硕士博士论文、期刊文献资料以及大量的网络信息。

2.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140份。实验班70份,对照班70份,现场回收问卷14份,回收率100%。

2.3 教学实验法

实验设计:本研究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健美操教学中,设计出多元化的健美操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运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智能能力。

2.4 数理统计法

实验结束后运用Excel和SPSS 17.0统计软件对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和有效问卷进行处理,并将得到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 1 对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依据学生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学习实践所学的运动技能和技术动作的表现,设计“增强协调能力”和“增强身体灵活性”这两个指标来测定对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效果。

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在增强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活性方面均集中于完全同意和同意之间。由此可知,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的健美操教学和传统的健美操教学都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活性,进而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肢体——动觉智能。

3.2 对学生乐感协调能力的影响

依据学生在教学实验过程中理解音乐程度和把握节奏的表现情况,设计“提高动作节奏感”和“提高学生选配音乐吻合度的能力”这两个指标来测定对学生乐感协调能力的影响效果。

通过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动作掌握的规律性和节奏感以及音乐选配情况,发现两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相对于传统健美操教学,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的健美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动作节奏感和学生选配音乐吻合度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乐感协调能力,进而反映出多元智能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3 . 3 对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影响

依据学生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和自我批评改正的表现情况用“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这三个指标来测定对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影响效果。

在增强学生自信心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的健美操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以往的教学方法,均能展现学生的自我认知力。但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的健美操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优势和效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4 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健美操教学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乐感协调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建议多元智能理论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推广使用,这对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校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强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智能影响 篇2

设计艺术学院石头201271140126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PC渗透进入了人们娱乐、生活的各个方面。从2011年开始,我们的生活开始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上班间隙、地铁上、公交车里,到处可见人手一部手机,在不停的刷新。“我的微博又涨了10个粉丝”,“今天早上天气真棒,赶紧拍下来分享到朋友圈„”,有人说,我们的生活现在成了“双微时代”,微博和微信已经霸占了大多数年轻人的社交圈子。而作为他们的载体——智能手机,时至今日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

手机从过去单一的通话功能,到今天集通话、短信、摄影、上网、购物、听歌、视频、电子书于一身,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通讯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有不少文章介绍了手机在现代人生活里的一面:手机全天开着,一没电就心慌;揣在怀里,即使没有新信息也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屏幕;不管是躺在床上还是走在路上,都在“辛勤”地更新微博,“认真”地埋头看小说电影…….每月不少的微信使人们在缩短生活的距离、方便沟通的同时无意间扩大了人们在情感上的距离,使得表情统一化,口语迟钝化。

极大的便捷感:

科技发展到今天,不得不说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的确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前面已经提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想购物,打开手机客户端,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一览无余,我们想要什么,选中加入购物车,然后支付宝付款,就等着快递上门了;想出门旅行,打开地图应用,出门的路线,以及各个景点的评分都呈现在眼前;外出看见美丽的风景,马上拍下来,经过图像编辑软件的优化,一张意境十足的纪念相片就生成了。相比之下,传统的购物方式就稍显落后了,想要购买商品还要货比三家,然后来来往往的令人头疼的交通,的确是不能够和电子商务相比拟的。

社交心理需求:

“我又涨粉丝了”,“我的朋友圈又收到了5条回复”,“这篇分享不错,我来点个赞„”,我们时常可以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无话不谈,什么都聊得来。但是到了现实之中,却往往语塞,陷入尴尬的状态。我想这与网络世界提供的虚拟环境是分不开的,在手机的另一端,只是手机,没人知道正在滑动屏幕的是谁?或者是什么生物。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而生的从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到开心网、人人网这些虚拟社区网站,再到近几年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正在将这种状态发挥到极致。人们似乎拥有了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以及愈发自由的人际脉络,无论幼儿园时的同桌,抑或擦肩而过的路人,都可以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平台连接到一起。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充满无限魅力的网络从霸占人们坐在电脑前的时间,一直延展到了只要手机在身边的分分秒秒。以增进沟通为目的而发明的桥梁,却渐渐成了隔阂在彼此之间的一道砖墙,让我们不再愿意、甚至没有能力与身边的人交流,而是倾心于素未谋面、潜伏在网络另一端的“朋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今年年初,各大移动APP的“抢红包”活动在除夕一夜爆红,很多时尚的朋友都在使用微信发红包。趣味恒生的设计界面,科技感十足的方式,的确俘获了不少年轻朋友的心。在各个场合,一旦有空闲时间,总能看到人们掏出手机,刷新着各个社交软件。每天人们都在忙着应付各种工作,只有在各种社交网络中寻找自己的“归属感”,管理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也分析的很明显,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这种需求被放大了。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虚拟的环境里没有顾虑地直抒胸臆,却在熟悉的人面前瞻前顾后、欲言又止一个半新不旧的游戏在微博上被转了无数次,规则是:把大家的通讯工具暂时没收,谁的手机铃声先响,或者谁先去碰了手机就算输,要为当天的活动埋单。真事也好,玩笑也罢,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机或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中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正如电子书的出现对于传统出版社带来巨大冲击所引起的广泛争论一样,网络虚拟平台所构筑的空间,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与交流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在未来发展趋势尚不明确的今天,可以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虚拟的环境里没有顾虑地直抒胸臆,却在熟悉的人面前瞻前顾后、欲言又止,在不知不觉间疏远了身边的朋友。正如微博上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坐在你的对面,你却在给我发邮件”。

信息更新及时:

信息需求是每个社会人的天然需求。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拥有群体性需求,孤立,信息不畅,是非社会性的特征。信息能够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传播学中有一种“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报纸、广播、电视媒体每天报道大量的时事新闻,使人们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能够消除人们信息的不确定性。手机上网,将信息整合使人们随身携带的手机成了互联网的终端机,手机与电脑相比,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便宜等优点,而且手机上网相比有着移动性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使用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从而能够迅速、及时得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手机信息载体比报纸、广播、电视信息载体在信息传递上更方便、直接、快速。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当智能手机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标配时,其背后自然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使得我们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门槛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我们仅需一台电脑、一台服务器,写好自己的应用,发布到服务器上。如果产品做得足够好,自然可以吸引巨大的下载量,这样就算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了。其中,不乏许多移动互联网时期典型的成功案例,2011年,“小米手机”一经发布便迅速走红,其病毒式的传播和营销理念以及超高的性价比,吸引了不少年轻朋友的喜爱。由于智能手机的盛行,带动了IT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传统行业的巨大变革,苏宁、国美等纷纷布局移动电商。CPU、内存、GPU、显示屏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强。NFC技术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过去我们或许会认为刷卡很方便,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商铺与公交车开始接受带有NFC功能的刷手机支付。

手机辐射令健康问题担忧:

虽然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它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缺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整天手机不离身,而因手机带来的健康困扰不得不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屏幕从最初的单色到现在的彩屏,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从“听”逐渐转变为“看”。长时间使用手机、屏幕亮度差异也造成眼睛疲劳的现象。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现在的手机越做越小,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低头去看,而学生尤其喜欢在上课时使用手机,颈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很可能造成颈部劳损。手机会产生辐射,而内脏长时间暴露在辐射底下,也可能出现“疲劳感”。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手机放在腰际或挂于胸前,辐射通过手机传入人们体内,情况严重时很可能会使器官发热,对人的血液、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很多使用手机的人们,都容易患上所谓的手机综合症。隔几分钟就会想要

去看看手机是否有新信息或新电话,别人的手机响了,就会急忙去看看自己的手机。人变得异常敏感、焦虑,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演变成轻度的神经衰弱,不仅对身体造成危害,还对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了影响,身心俱疲。

诈骗信息泛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诈骗信息活跃在人们的正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收到过类似“汇款转账”、“房子转让”等等消息,这样一来,我们在一收到这类信息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认为它是诈骗短信,而有时候确是真实情况的时候,也不敢相信,真实叫人哭笑不得。而且老年人对此类诈骗短信和电话的防范能力较差,很容易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功能误用:

众所周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拨打电话、收发短信,再到后来的音乐、视频播放与录制,上网功能,都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功能却被过度使用,手机是一种交流工具,信息接收工具。它的工具特性决定了他是把“双刃剑”,本身无好坏之分。主要看使用它的人是如何利用它的积极作用为自己服务。现实中不乏有同学无限扩大手机QQ聊天功能,上网功能,游戏功能,MP3功能,也有同学上课发短信不认真听讲,沉迷在手机的娱乐功能里。以至考试不及格学业受到影响。有些同学还利用手机短信作弊,这种行为使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考场正常秩序。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手机的各种功能,发挥它的正面作用。还有许多非法拍照、非法录像等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

填补时间碎片:

手机让人们的垃圾时间正在消失。实际上,人类社会越强调时间和效率,越多的地理位置变动就会出现越零碎的时间。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诸如,上下班的高峰时间,旅行候机、排队、餐厅等菜,甚至无聊的会议中和厕所时间,通常被看做是无聊的垃圾时间。现在,新的手机应用则正在让这些垃圾时间变得更加有意义,按照“长尾理论”,人们与家人、朋友以及外界社会的交流再也不需要现实的空间和整块的时间,他们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随机完成,而这些大多处于移动、短暂停留甚至私密的地理空间的碎片时间,正在重构“黄金时段”。

颠覆传统行业: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对许多传统行业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现在一般手机的像素都达到了至少800W像素的级别,有些甚至达到了5200W像素的级别,而且像苹果、三星、LG、HTC等国际厂商都采用了最优秀的传感器,从最初的CMOS过渡到BSI背照式、再到堆栈式,手机拍出来的相片已经不输一般的相机了,正因为此,柯达公司因经营萧条,终于在2011年申请破产保护。因为智能手机的流行,全球PC出货量连续下滑,传统PC时代的Intel + Windows地位已逐渐被IOS+Android+ Snapdragon所撼动。

智能影响 篇3

【关键词】手机 对人们生活影响 隔离了感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PC渗透进入了人们娱乐、生活的各个方面。手机从过去单一的通话功能,到今天集通话、短信、摄影、上网、听歌、电子书于一身,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通讯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方便沟通的同时也使人们缩短了生活的距离、无意间扩大了人们情感上的距离,使得表情统一化,口语迟钝化。

一、便捷了生活

1.极大的便捷感

科技发展到今天,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的确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想购物,打开手机客户端,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一览无余,我们想要什么,选中加入购物车,然后支付宝付款,就等着快递上门了;想出门旅行,打开地图应用,出门的路线,以及各个景点的评分都呈现在眼前;外出看见美丽的风景,马上拍下来,经过图像编辑软件的优化,一张意境十足的纪念相片就生成了。相比之下,传统的购物方式就稍显落后了,想要购买商品还要货比三家,然后来来往往的令人头疼的交通,的确是不能够和电子商务相比拟的。

2.社交心理需求

“我又涨粉丝了”,“我的朋友圈又收到了5条回复”,“这篇分享不错,我来点个赞…”,我们时常可以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无话不谈,什么都聊得来。但是到了现实之中,却往往语塞,陷入尴尬的状态。我想这与网络世界提供的虚拟环境是分不开的,在手机的另一端,只是手机,没人知道正在滑动屏幕的是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而生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正在将这种状态发挥到极致。逢年过节,各大移动APP的“抢红包”活动一夜爆红,很多时尚的朋友都在使用微信发红包。趣味横生的设计界面,科技感十足的方式,的确俘获了不少年轻朋友的心。在各个场合,一旦有空闲时间,总能看到人们掏出手机,刷新着各个社交软件。人们每天都在忙着应付各种工作,只有在各种社交网络中寻找自己的“归属感”,管理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也分析的很明显,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这种需求被放大了。

3.信息更新及时

信息需求是每个社会人的天然需求。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拥有群体性需求,孤立、信息不畅是非社会性的特征。信息能够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传播学中有一种“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报纸、广播、电视媒体每天报道大量的时事新闻,使人们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能够消除人们信息的不确定性。手机信息载体比报纸、广播、电视信息载体在信息传递上更方便、直接、快速。

二、手机带来的弊端

1.手机辐射困扰健康

虽然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它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缺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整天手机不离身,而因手机带来的健康困扰不得不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屏幕从最初的单色到现在的彩屏,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从“听”逐渐转变为“看”。长时间使用手机、屏幕亮度差异造成眼睛疲劳的现象。由于人们习惯于低头看手机,学生尤其喜欢在上课时玩手机,颈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很可能造成颈部劳损。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手机放在腰际或挂于胸前,辐射通过手机传入人们体内,情况严重时很可能会使器官发热,对人的血液、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很多使用手机的人们,都容易患上所谓的手机综合症,常常隔几分钟就会想看看手机是否有新信息或新电话,别人的手机响了,就会急忙去看自己的手机这也使得人变得异常敏感、焦虑,久而久之就可能演变成轻度的神经衰弱,不仅对身体造成危害,还对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了影响,身心俱疲。

2.诈骗信息泛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诈骗信息活跃在人们的正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收到过类似“汇款转账”、“房子转让”等消息,其中难免有些是诈骗短信,而老年人对此类诈骗短信和电话的防范能力较差,很容易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功能误用

众所周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拨打电话、收发短信,再到后来的音乐、视频播放与录制,上网功能,都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它的工具特性决定了他是把“双刃剑”。现实中不乏有同学无限扩大手机QQ聊天功能,上网功能,游戏功能,MP3功能,也有同学上课发短信不认真听讲,沉迷在手机的娱乐功能里。以至考试不及格学业受到影响。有些同学还利用手机短信作弊,这种行为使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考场正常秩序。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手机的各种功能,发挥它的正面作用。还有许多非法拍照、非法录像等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

4.亲情的冷落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功能已经由原来的接打电话、发短信变成刷微博、玩游戏甚至购物,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人机交流”逐渐取代“人际交流”这就导致了亲情冷落。

三、小结

手机固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同样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在恒却运用手机,不要被手机给束缚住,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适当放开手机,为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给他们多一点关怀,莫等到花謝方知珍惜。

参考文献:

[1] 王薇.手机成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2.

[2] 熊婕,涂勤建,周宗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2

智能影响 篇4

一、2015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互联网”

3 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三个字, 包括“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二、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吹响智能制造号角

5 月,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并下发通知, 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发展路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近日在京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中国制造2025 与德国工业4.0 异曲同工。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认为, 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 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工信部官方解读: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 就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推动我国制造模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三、工信部开展2015 年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试点

7 月, 工信部公布2015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46 个示范项目入围, 包括伊利股份申报的乳品生产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天地科技申报的智能煤炭综采装备试点示范、康缘药业申报的中药生产智能工厂试点示范、赛轮金宇申报的轮胎智能工厂试点示范。

四、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初稿拟定

7 月,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初稿。《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工信部将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在轮胎、陶瓷等原材料行业, 民爆等危险作业行业, 锻造铸造等金属工业行业以及国防军工领域的推广应用;《规划》也对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家庭辅助类机器人以更高的性价比解放人类双手, 保守估计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简称《规划》) 已经完成初稿, 正处于修改完善阶段, 有望在年底前发布。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中国机器人保有量与市场需求间存在较大缺口, 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五、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 (2015— 2017) 发布

10 月,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发布《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 (2015— 2017) 》, 将加快制定和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专项规划。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标准化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该行动计划特别提到, 要聚焦沿线国家共同的重点关切, 在电力、铁路、海洋、航空航天等基础设施领域,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交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

六、中共中央发布“十三五规划建议”智能制造成实施重点

10 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1 月正式向外进行了发布。《建议》中提到,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 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 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同时, 《建议》明确: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构建新型制造体系, 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七、18 行业基本完成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年度任务

11 月, 工信部、能源局表示, 18 行业均完成去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任务。按省份看, 安徽省钢铁行业、江西省煤炭和稀土行业、山东省煤炭行业未完成2014 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任务, 其余地区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全国共淘汰电力产能486 万千瓦、煤炭2.3 亿吨、炼铁2823 万吨、炼钢3113 万吨、焦炭1853 万吨、铁合金262 万吨、电石194 万吨、电解铝51 万吨、铜冶炼76 万吨、铅冶炼36 万吨、水泥 (熟料及粉磨能力) 8773 万吨、平板玻璃3760 万重量箱、造纸547 万吨、制革622 万标张、印染20.9 亿米、化纤11 万吨、铅蓄电池 (极板及组装) 3020 万千伏安时、稀土11.4 万吨。

八、工信部出台“互联网+”三年行动规划

12 月, 工信部网站发布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 (2015 - 2018 年) 的通知。该行动计划以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实施“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为重点, 以高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 从技术路线、产业模式、政策保证等全方位细化生态体系建设, 致力于打造新形势下产业竞争新优势。

九、2016 年将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12 月, 2016 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开幕。会议提出2016 年工业信息领域重点工作任务、主要预期目标、八方面具体工作内容。此外, 工信部正在制定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 (2016— 2020 年) 。

2016 年具体任务提出, 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支持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五大关键装备创新应用。继续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 确定60 个以上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深化“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发展, 指导编制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路线图。深入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研制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和路线图。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下一步, 工信部要积极向国开行推荐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项目, 申请专项建设基金。鼓励建立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各类智能制造发展基金, 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 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智能制造发展方向以及企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方式。

十、两部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12 月, 为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 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 日前,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5年版) 》。

智能影响 篇5

关键词:压电材料;智能机械;发展;影响

随着我国智能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寻求一种适应智能机械设备运行的材料是智能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压电材料是智能机械传感器和制动器的重要原料,压电材料的应用对提高智能机械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尤其是压电效应的压力发电功能,对实现智能操作、降低电磁干扰以及实现设备自动化操作具有显著的作用。

一、压电材料的概述及分类

压电材料是实现机械能与电能转换的功能材料,随着压电效应被人们所认识,压电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工业制造领域中。基于压电材料的类型可以分为:压电晶体。石英晶体是压电效应应用最早的材料,虽然其性能比较稳定,但是造价比较高,因此其主要应用于精度要求比较高的传感器中;PT系压电材料。其主要是在高频高压电陶瓷元件的制作中得到应用的,目前该材料在换能、超声以及工业无损检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压电陶瓷。此种材料属于人工制造的压电材料,尤其是纳米压电陶瓷材料的研发为智能机械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压电材料在智能机械中的应用体现

(1)传感元件。基于压电材料所具有的正压电效应可以将压电材料作为传感器元件使用,压电效应就是当压电材料在受到一定方向的外力作用下会出现变形,而压电材料内部会同时发生激化,也就是在晶体的相对方向出现正负电荷。一般压电效应分为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将压电材料应用到智能机械的传感器中就相当于测量装置,其主要是对外界的环境变化等进行测量,根据外界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并且将其转化为识别电信号进行传输。(2)驱动元件。将压电材料作为驱动元件就是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实现。在压电材料的外部实施电场,此时压电材料因为受到电场影响而出现机械变形,进而产生逆压电效应,此时就可以通过对输入电信号的大小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者达到某种特定的状态。(3)控制系统。由于智能机械设备需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基于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机械控制器具有一定的在线学习功能和一定的智能性,同时控制系统还需要不断地接受传感器的信号传递,并且通过内部控制算法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驱动元件,以此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

三、压电材料对智能机械发展的影响

由于压电材料在智能机械中占据重要的影响地位,使得对智能机械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是提高智能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基于传统机械机械动能的影响,机械设备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很大的噪音,而且其容易出现损坏、破坏等病害,而通过应用压电材料则实现了智能机械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机械使用寿命。我们以机械梁为例,由于机械动力主要集中在设备大梁上,受到外界冲击力以及自身运动力的影响,机械设备的稳定会出现缺陷,影响工作效率,而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则可以解决该问题。压电材料可以粘贴到机械设备的结构内部,通过与控制器相连接,根据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及时将相应的信息传递到控制器中,从而将机械变形能转变为电能等,以此提高智能机械操作的性能;二是压电材料有助于智能机械的节能目的。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发展智能机械的重要目的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因此通过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可以为智能机械提供广泛的动能,在智能机械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压电效应将传感器接收到的动能等转化为光能、电能等,以此应用到智能机械中,解决了智能机械的能源问题。

虽然将压电材料应用到智能机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压电材料的研究时间还不长,二者的融合应用还存在缺陷:一是关于二者融合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由于在现有环境下,关于压电材料与智能机械融合的研究时间还不长,因此对于人才的要求会更好,而目前我国关于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尤其是缺乏高端的人才;二是智能机械制作精密,连接机械繁多,设备复杂对智能机械的维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是智能机械一旦出现问题,压电材料和智能机械所需配件在国内外没有配套的公司生产,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其发展,二者完美有机的结合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的合作,需要很多衍生的相关产业配套。

总之,智能材料和智能机械相辅相成,在资源利用率,环境保护上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压电材料的研究力度,将压电材料广泛地应用到智能机械制造中,以此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实现我国机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建筑智能化四大方面影响分析 篇6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四大方面,影响

1 简述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实施运用的产物,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在建筑内以综合布线为基本传输媒质, 以计算机网络 (主要是局域网, 包括硬件和软件) 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 对各类子系统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进行综合配置和综合管理, 形成一个设备和网络、硬件和软件、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有机综合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环境。在我国, 建筑智能化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90~1995。随着国际智能建筑技术引入我国, 智能建筑这一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但该阶段建筑智能化的对象主要是宾馆酒店和商务楼, 各子系统独立, 实现智能化的水平不高。智能建筑广泛运用的前景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厂商等极大关注和支持, 为适应智能建筑发展, 主管部门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

2 建筑智能化四大方面的影响分析

在当前我国现阶段建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 主要涉及到了系统运行监控、电气系统的保护、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以及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发展, 在这四个方面的发展应用也就较好的提升了其应用的效果和价值。

2.1 监控系统运行

对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来说, 其相应的系统运行是最为核心的一个方面, 只有保障其整个系统能够较好的运行, 才能够提升其建筑智能化发展的价值, 而要想切实保障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除了要针对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恰当合理的设计之外, 还应该重点针对系统运行的监控系统进行充分的构建, 这种监控系统的构建就能够较好的实现其对于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监控效果, 进而也就能够更为高效具体的针对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应的防治, 并且最为及时的采取一些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解决, 避免这些问题恶化, 进而也就相当于减少了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不良影响, 而对于这种监控系统的使用来说, 其在较大程度上就是依托于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因为其不可能完全依赖于人力资源来针对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的监督, 只有提升其监控的自动化水平, 才能够更为便捷、更为有效的提升其监控的效果, 这也是自动控制在建筑智能化应用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所在。

2.2 保护电气系统

自动控制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还表现在了电气系统的保护过程中, 我们都知道, 对于整个的智能化建筑来说, 电气系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其发挥作用最为典型的一个方面, 因此, 切实保障电气系统能够较好的运转, 才能够提升其整个智能化建筑的应用效果, 基于这一点来看, 加强对于电气系统的保护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般来说, 这种电气系统的保护主要就是针对自动化保护装置的使用来进行控制, 只有切实做好了自动化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安装, 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其应用的效果和价值, 这也就需要相应的自动控制技术来发挥相应的作用和价值, 具体分析来看, 这种自动控制装置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是表现在很多方面的,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关键的变电站保护以及接地保护等环节, 更是具备着极强的应用效果。

2.3 办公自动化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也涉及到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 这种办公自动化对于提升整个办公建筑物的应用效率具备着极强的效果和价值, 尤其是对于相应办公人员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方面, 更是具备着极强的应用效果, 针对当前我国现阶段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来看, 其主要就是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把这种办公的自动化程度进行最大程度的突显, 尤其是在相应的共享方面更是具备着极强的应用价值, 这也是今后办公方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对于这种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来看, 其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式办公来说, 提升效果和价值是极为突出的, 尤其是OA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更是给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4 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今后建筑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于这种楼宇自动化系统来说, 其主要就是把整个建筑物内部设计到的一些系统结构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进而促使这些结构和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具体来说, 这种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涉及到了空调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等。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 针对目前我国现阶段建筑智能化中来说, 所涉及到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 特别是在系统运行监控、电气系统的保护、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以及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等四个方面, 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建筑智能化发展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立飞.智能建筑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 2013, 11 (7) :48~50.

[2]田志勇.试论建筑智能化的自动控制实现[J].中国建筑工程, 2014, 20 (14) :186~188.

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影响 篇7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发展,影响

根据智能化变电站对一次设备如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各断路器、刀闸的接口要求, 各间隔的户外一次设备都需要增加户外就地柜, 这个户外就地柜是常规变电站所没有的, 变电站建设规模越大, 则户外就地柜的数量也会越多。由于智能化变电站全站构建了基于网络, 大量的测量信息、控制命令、保护动作信息都是依靠网络传输, 特别是变电站内数量巨大的过程层设备需要接入网络, 势必导致交换机数量的大量上升, 这些过程层交换机的设备费用也比常规变电站要多[1]。其他一些诸如故障录波、GPS对时系统、直流电源系统、UPS电源系统、电能计量系统的费用与常规变电站基本相同, 在此就没有详细列出该部分设备的经济比较。

1 智能电网的概述

资讯也能透过通讯功能, 即时回传至电力公司, 使电力公司利用远端监控系统, 了解各地的用电状况, 并进行电量调配。用户端也能随时掌握自己的用电情形, 并进一步调节用电量, 达到省电效果。而根据电力系统发展趋势, 未来电价将不只是单一费率, 而会随着时间的不同有所差。所以用户透过上网查看家里的用电状况, 并依据各时段的电费选择适宜的费率时段, 有助于节省电费支出。

智能电网整合发电、输电、配电及用户用电的先进电网系统, 其兼具自动化及资讯化的优势, 具备自我检视、诊断及修复等功能, 提供高可靠度、高品质与高效率之电力, 可提升社会对供电可靠度与供电品质的要求。电力系统可分成发电、输配电与终端用户等三大部份。输配电部份是电力系统之高速公路, 将电力透过由庞大基础建设如电线杆、缆线、开关、设备与软体等由发电端送至终端用户。智能电网是将数位技术应用电力之输配电, 也就是利用资通讯、电力电子与先进材料等进行电力基础建设的现代化与最佳化。

2 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影响

随着能量消耗的议题日趋受到重视, 智能电网已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被应用。然而在现今智能电网的建设中, 却缺乏通用的管理机制, 也致使不同厂商所开发的智能电网设备无法互相通讯。饱和时间是指自短路开始到铁芯开始饱和所需的时间。这一时间与互感器结构、二次负荷、剩磁、非周期分量比例等因素有关。如果故障电流在饱和发生以前切除, 则电流互感器的变换误差将大为减小, 从而对继电保护的不利影响也就大为减小[3]。

但是在目前的电力通信系统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模型, 没有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 各生产厂家采用内部专用协议, 这种方式造成各设备或系统间信息交换的困难, 使得电力系统内大量建成的自动化系统成为信息孤岛, 并且所使用的大部分通信规约在快速性和可靠性方面往往难以满足更高的要求。在通信层也采用一般的点到点通信模式和传统的局域网通信技术, 无法保证广域同步信息传输的快速性和可靠性[4]。

按有关规程规定, 在要求保证测量精确度的短路电流情况下, 变比误差不应超过10%, 角度误差不应超过70。这里所指的“要求保证测量精确度的短路电流”是由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所带的保护装置的性质和测量要求决定的。例如, 对于电流速断保护, 当短路电流刚好达到电流继电器动作电流值时, 电流互感器的变化误差不应超过10%;在离保护安装处比较近的地点短路时, 较大短路电流引起的误差即使超过10%也无关紧要, 因为短路电流已处在继电器动作条件之内了, 较大的误差也不会使继电器不动作。上述规定所反应的一个最低要求, 在现代继电保护中, 为保证较高的测量和动作精度, 往往会对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提出更苛刻的要求。

3 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发展的对策

智能发电环节建设中, 应注意解决新能源的接人和控制问题;注意提升网厂协调水平。智能输电环节建设中, 应注意特高压骨干网架与各级电网的衔接;注意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装置的优化配置和协调控制;注意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的统一性和实用性;注意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和运行可靠性, 合理确定设备监测的范围、参数和监测装置的型式。当已被配置的保证时槽不需要时, 保证时槽会被解除配置。保证时槽的解除配置可以由协调者或装置起始, 若由协调者起始时, 协调者会将解除配置之信息置于讯标讯框之保证时槽描述资讯中, 当该讯标讯框传送后, 协调者便认定该保证时槽已被解除配置[5]。当解除配置由装置起始时, 装置会传送保证时槽要求命令给协调者, 并于该命令中纪录被解除配置时槽的相关资讯, 当该命令被传送后, 装置即认定该保证时槽已被解除配置。装置在保留周期开始时将切换为接收状态, 在保留周期中的第一个单位退后周期时, 判断网路协调者是否正在进行广播动作, 若正在进行广播时, 将等待网路协调者广播完毕。当广播完毕或无广播动作时, 装置判断伫列中是否存在等级-讯框, 且剩余保留周期是否能将等级-讯框传送完毕, 若存在等级-讯框, 并能在此次保留周期传送完毕时, 将使用CSMA/CA机制传送等级-讯框;若伫列中无等级-讯框或此次保留周期无法传送完毕时, 则等待保留周期结束。

4 结论

由于广域保护系统功能的不同, 对通信系统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 例如对继电保护通信系统的快速性和可靠性有严格要求, 而对动作延时要求稍低的某些控制功能, 相应的对通信系统要求稍低。这样就需要构建一个能满足多种功能要求的通信系统为各种信息的交换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贾啸波.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系统的相关探讨[J].电子制作, 2014, 8:253-254.

[2]江盈文.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 6:49-50+54.

[3]薛迎才.论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构建[J].科技与企业, 2014, 14:373-375.

[4]李峥.浅谈智能电网继电保护[J].通讯世界, 2014, 1:365-366.

商业模式对智能电网发展的影响 篇8

一、美国商业运作模式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

好的商业模式可有效促进科技发展是众所周知的, 要理解美国的经济模式, 我们要了解他们形成的思想基础, 正如要了解中国, 就要懂得儒家思想。美国的商业模式根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弱化政府职能, 依靠市场调节, “看不见的手”在美国高科技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的经济模式, 是消费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又被称为“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强调以“无形的手”支配的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通过立法, 限制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特点是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较高, 政府调控也往往有利于消费者, 较少从生产者角度出发。在这种高度自由的经济模式下, 创新的力量被充分激发, 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充分竞争的市场, 使得企业不断的优胜劣汰, 资源不断的优化整合, 以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2. 美国智能电网发展受到其经济模式的有力推动

发展智能电网, 助推低碳经济是美国当前低碳法律政策的核心转向。独立与安全的国家能源战略、能源法律制度结构的低碳化趋势和低碳电力的商业瓶颈反映了美国智能电网的制度变革需求。以政策为实体引导、法律为程序保障的美国智能电网制度供给模式的启示是:立法是前提, 政府的产业监管是核心, 商业模式创新是基础。

可以说, 美国的智能电网发展是它固有经济模式的必然选择, 受到政府、企业、市场、消费者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首先,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智能电网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 有利于应对能源危机、发展清洁能源和应对金融危机。其次, 从企业和市场的角度来看, 智能电网将推动产业升级, 拉动上下游工业产业的发展, 例如通讯、信息、芯片、电子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设备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也将带动物联网家用电器、电动汽车、充电电池、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发展, 符合产业发展升级的需要。最后,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最大的好处莫过于直接享受智能电网带来的便利, 根据实时电费价格的变化, 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供电方案和电价从而节省开支;消费者既可以是电力客户, 也可能成为风能、太阳能、氢电池、生物沼气灯小型电力供应商。所以, 美国的经济模式促进了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 其速度与前景可想而知。

3. 对美国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的探索

据了解, 美国正在复制互联网成功模式发展智能电网。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期, NSF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对其大力扶持, 由民间组织IETF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将新技术进行标准化, 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参与, 促成了其爆炸式的发展, 短短几年时间, 影响力扩大到了全世界范围, 如今更是形成了全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 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由此可见, 政府扶植、民间组织经营、技术标准化、吸引高端成员参与加速形成市场是四点主要原因。而如今, 美国智能电网项目也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首先, 美国政府大力扶持。09年2月, 奥巴马政府通过《ARRA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 》, 投入45亿美元专项资金, 用于智能电网的开发研究。出台了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系统、建筑节能改造等减免税或补贴政策。同时, 在基础研究方面, NREL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和俄亥俄州的巴特尔研究院等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大规模智能电网研发项目。第二, 技术的标准化。美国商务部下属NIST (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 正在主导智能电网互操作性与网络安全等一系列技术标准, 共提出75项, 2010年公布了《网络安全指南》, 标准化工作正在快速推进。第三, 新成员的参与。高科技企业和IT企业纷纷加入智能电网市场, 加速着市场的快速形成。

由此可见, 美国智能电网的主力军表面上是电力公司。但实际上, 真正的主导者其实是, 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和国际化大型IT企业。美国IBM公司卓立打造“智慧地球”品牌, 在世界各大城市提供智能城市咨询服务, 日本IBM参与了日本北九州市的智能城市项目。埃森哲公司承接了美国科罗拉多州, 博尔德“智能电网城市”和日本横滨智能城市项目。高科技企业美国银泉网络公司, 广泛为电力企业提供AMI (高级电表架构) 搭建及运用等。

综上所述, 美国的智能电网发展的大体模式是, 政府大力支持, 中央机构统筹规范技术标准, IT、高科技企业积极参与, 加速市场形成和技术创新, 共同配合电力企业推动智能电网高速发展。

二、中国经济模式下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的探讨

和美国相比,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央集权主导经济发展方向, 政府行为较多的干预市场。其优点是有利于集中力量干大事, 其缺点是限制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技创新的动力。

1. 中国经济模式下智能电网发展的现状

在中国模式下, 智能电网战略的核心仍然是依托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体制, 营建特高压电网基础上的电网现代化, 其电力中枢系统仍然没有摆脱大煤电、大水电, 从而实现电网骨架更大体系的统一目标。由于市场调配机制的限制,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推动力仍来自于电网企业自身, 而来自于政府、行业、市场、消费者的推动力较弱, 社会合力仍未形成。比如, 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电网发展战略, 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 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

2. 借鉴先进商业模式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

一是, 电网企业要和行业内外其他企业充分合作, 通过市场引领智能电网发展。智能电网的发展绝非电网企业一家的事。单就关键技术而言:发电方面, 主要是分布式发电及储能技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输、变、配电方面, 主要是自动控制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故障分析技术、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技术、智能调度技术等。用电方面, 主要是物联网家庭自动化技术和高级量测技术。此外, 还有上、下游行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这些关键技术还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所以,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市场, 和行业内企业充分合作, 加速技术自主创新, 尽快形成市场, 加速智能电网的大规模推广。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应逐步建立起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模式。从我国智能电网的规划来看, 以政府和电网企业为主导, 是一种“生产者主权”的模式, 消费者往往处于被动位置, 接受市场供应和价格。但智能电网的最大特点是, 供电方和用户方有着很强的互动性, 消费者充分参与并拥有充分的选择。规划的成功并不代表能够获得理想的盈利, 需要建立起一个很好的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模式, 就像互联网的发展, 需求创造供给, 引导供给, 最终过渡到“消费者主权”的模式。

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 篇9

在当代社会,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性质的公共问题, 能源严重缺乏, 环境问题等多方面问题接连出现, 使人们不得不启动资源严重短缺的预警信息。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电力系统的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而, 智能电网的创想被人们提出。所谓智能电网, 就是在资源不可持续的条件下诞生的以新型能源的实时、平均分布供给为主的智能化电力供应网络平台。过去维持电力系统的平衡是以发电设备的调节及对电力负荷的监测为主要手段。但是这不适应于目前的可持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日后的电力稳定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用户的主动意识以及电源的分布来实现。智能电网的出现和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变革, 促使新型能源的更新换代。

地球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差异使每个地区能源都有着自身的特点, 同时国情的不同、体制的不同也使得电网的发展各自为营。每个国家的智能电网概念、智能化指标和规划都不完全一样, 但是所有的智能化电网发展相关方案都体现出相同的信息, 那就是以通电设施及电网的输配的信息化、科技化以及切合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来达到电网的本质表现, 使国家的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智能电网的提出后, 电网系统的结构、运行改革最先席卷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网市场, 然后又从东南沿海城市首先登录, 继而推向中国内陆更广阔的市场, 它将彻底改变世界的电力运营, 将电力发展推向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本文就目前世界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对智能电网的影响力进行总结表述:

1 改变能源的配置方式

随着智能电网的推广以及对新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将使石油化工类不可持续发展能源逐渐淡出世界舞台, 以智能网络完成能源的输送到户。由此预言, 以储存能源和“即插即用”的成熟技术为基础, 在智能电网对各类新型能源整合配置的基础上, 将实现终端用户对能源的有效获取, 其中部分用户可通过自给自足满足能源需求。

2 改变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供需关系

智能电网为分布式发电和用户向电网送电提供了物理平台, 也改变了公用电厂发电、用户用电的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智能电网采用集成“双向通信”和“双向电力传送”技术, 从技术上解决了普通电力用户参与市场的问题。用户通过储能设备在满足自身电力需求并有剩余电力的情况下, 向电网送电, 这不仅改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也改变了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电力市场的实时价格将为供需关系的协调提供不可或缺的激励信号。另外, 分布式发电大量涌现后, 电网中会出现一种新的运行方式———孤岛运行模式, 智能电网由许许多多、有大有小的孤岛组成, 将就地的可再生能源电源和负荷结合起来进行协调控制, 使可再生能源的电量就地消纳, 多余电量上网远距离输送或存储, 从而缓解电网调峰压力, 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 促进实时电力市场建设与完善, 提高电力市场效率

电力市场的实时性是智能化的基本条件, 智能电网能够为电力市场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 必定能够促进电力市场日趋完善。除此之外, 智能电网将运用超导、自动控制等相关技术, 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网损耗, 还可以大大的提升电网运行的敏捷程度, 从而也减少了阻碍的成本和其它有关性成本;发电商和客户能够及时的获取所需电力市场有用信息, 时效性也得到了相应的加强, 电力市场的透明度更加高, 其运行效率也将不断提升。

4 电力调度与市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更加智能化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将为提高电网调度和市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奠定基础, 进而在电力输出实时变化的情况下不但保持电网稳定, 简化了人机交互过程, 减轻了调度运行和市场交易人员的信息处理负担, 而且能纳入更多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无论是从实时调度还是从实时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角度, 运行管理都更加繁杂, 必须有高度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和自动监控系统作为技术支撑。

5 激励需求响应, 吸引更多的电力市场参与者, 分散市场风险, 促

进电力市场的良性发展。智能电网通过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更广泛的能源群体 (包括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供应者、传统的发电商和需求侧的广大电力用户, 以及集供应与消费为一体的群体) 紧密连接在一起, 使得电力生产、输配、销售和使用等环节的效率更高、更公平;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分担市场风险, 并共同推动电力市场的发展。

6 智能电网的“双向通信”不仅为需求侧响应提供了技术实现的手

段, 也改变了电力市场的价格形成路径, 提高了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效率, 为需求侧响应提供了经济激励信号。智能电网广泛采用并完全集成“双向通信”技术, 使得发电企业、输配电公司/供电商和电力用户之间信息互动, 三方均可以对信息作出快速和准确的反应, 因此, 改变了以往单向的信息流路径、供应链结构及其价格形成路径, 同时, 动态的信息互动使得信息能快速反映到价格上, 提高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效率。

7 增加市场竞争程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电力市场效率和资源配

置效率智能电网将为中小电力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进而参与实时电力平衡提高基础平台, 使电力市场竞争主体增加, 竞争激烈程度增加, 从而降低各环节的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市场运行效率。

8 结语

电力市场要早产生于智能电网, 其各自的职能虽然有些不同, 但是其所用的能源、环境等相关因素也与其紧密相联, 相互影响, 并逐渐靠近相结合, 相互携手共同促进发展。和以前的电力市场相比较而言, 在智能电网的电力市场广泛的可再生资源并网以及供求方面的鼓励机制, 职能电网为这方面提供了技术的支持。智能电网将来的发展走势必然会影响将来的电力市场的发展模式, 并促进其多元化和交易的种类金融化的发展走势, 必将突出市场需求的不可缺少性, 增强经济效益, 进而实现其能源和环境资源的整体优化, 从而让不断的使经济和能源以及环境相互协调的进行发展

摘要:二十一世纪科学水平向前不断的进步, 各种现代化产品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的迈进, 智能化成为了人们向前发展的目标。在电力方面也是如此, 智能电网的实现, 必将引领电力市场的潮流, 智能电网将来的发展走势, 必然会影响将来的电力市场的发展模式, 在智能电网的根本出发, 究其特点, 整体的了解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的重要促进作用, 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智能电网的出世意味着又是一场电力市场经济形势的革新, 会对将来的电力市场起到深远的影响作用, 也预示着将来电力市场所进行发展的模式, 并促进其多元化和交易的种类金融化的发展走势, 必将突出市场需求的不可缺少性, 增强经济效益, 进而实现其能源和环境资源的整体优化, 从而不断的使经济和能源以及环境相互协调的进行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市场,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微电网

参考文献

智能影响 篇10

【摘要】智能手机因其快捷高效的信息传播与应用等实用功能,逐渐成为大学生尽情展现自我和表达自身意见的方便快捷的一种重要载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也在逐年上升。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思想行为还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智能手机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

【关键词】智能手机 大学生 思想行为 对策研究

引言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型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日用品。智能手机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其思想行为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本文针对智能手机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找到解决消极影响的对策,从而让大学生正确对待手机,在不需要手机的时候放下手机,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奋斗。

一、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帶来的积极影响

1、智能手机给的便利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智能手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智能手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打电话、发短信。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开发,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对大学生来说,智能手机可以听音乐,舒缓心情;可以网上购物,节约出行时间;可以拍照,捕捉美好的瞬间;可以设置闹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等等。

2、智能手机对学习的影响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大学生可以利用一些学习软件自主学习。例如遇到陌生的英文单词,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字典进行查询而不再需要再随身带一本字典。当大学生遇到一些问题难以解决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搜索引擎进行查询,不再需要通过去图书馆或者从茫茫书本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3、智能手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如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已经不局限于电话和短信,QQ、微信、飞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通过这些社交软件认识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朋友,扩大了社交面;通过这些软件,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以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也能及时向老师反映一些问题;节假日的互相祝福也增进了朋友间的感情;同学之间一些无法面对面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些社交软件及时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与误会。

二、智能手机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1、对大学生的生理影响

智能手机的普及虽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生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长期对着手机,对眼睛又没有保护意识,得近视眼的学生越来越多,得了近视眼的度数越来越深,出现颈椎病的人群年龄越来越低龄化。而过度沉迷手机也会影响睡眠质量,造成生物钟紊乱等。

2、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虽然政府对网络的监管越来越重视,但是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向大学生传播一些不良思想,诈骗信息让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不信任,同时一些黄色信息对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严重污染了社会环境。

3、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智能手机虽然一方面能让大学生扩大交友面,但随着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的逐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虚拟化,很多大学生在社交软件中能侃侃而谈,但见面却无话可说。我们发现,聚餐时不再像以前一样有说有笑,而是各自捧着手机,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现实中的交往能力。

三、研究对策

1、大学生

①学会自我约束,在上课或者自习期间关闭手机专心学习。②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避免对手机造成依赖③多增加一些实际交流,不要过度依赖社交软件。

2、学校

①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利用手机更好地学习。②举办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为将来踏上社会做准备。③充分利用心理咨询机构,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

3、政府及手机开发商

①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及时清理一些不良信息。②开发一些绿色的软件,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③给手机配备能够过滤不良信息的软件,给手机营造一个健康的运营环境。

四、结束语

生活需要手机却不能被它左右,我们需要成长就要懂得取舍,经历万水千山,方得今日生活,若言沉迷于此,便得铅淫浮华。

参考文献:

[1]刘洁;智能手机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

[2]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学理论;2011(32)

[3]王小运;伍安春;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潘嘉楠;王悦;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3(19)

[5]陈明;智能手机的使用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3)

[6]朱永涛;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分析【M】;苏州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2010(7)

[7]万国平;聂慧芬;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8(2)

[8]周挥辉;沈波涛;蒋永红;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影响【J】;中国青年教育研究方法;2011(10)

[9]韩永强;刘莉莉;王宏;智能手机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8)

论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篇11

根据加德纳的智能理论, 人类至少拥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 (verbal/linguistic) , 数理、逻辑智能 (mathematical/logical) ,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 身体、运动智能 (body/kinesthetic) , 音乐、节奏智能 (musical/rhythmic) , 人际交往智能 (interpersonal) , 以及自我认识的智能 (intrapersonal) , 自然观察者 (naturalist) 智能和存在 (existential) 智能。这九种基本智能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各种智能由不同的核心能力所组成, 并以不同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发挥。每个正常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这九种智能, 只是每种智能发挥的程度不同或者各种智能之间的组合不同, 使得每个人的学习兴趣, 思考问题的方式, 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简要评价

目前, 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研究不断涌现。这项理论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要求, 扩展了智能的概念, 为我们提供了多维的看待智力问题的方法。它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人道的评估体系, 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利于营造一种激活个人潜能的文化环境, 如创造一个视觉化的学习环境、适当改变座位安排, 以激活学生空间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开放性、兼容性很强的体系, 提出的九种智能只是已经确证的, 但并没有穷尽人类所有的智能, 其理论研究的动态性和发展性使得它具有更大的生命力。

当然, 多元智能理论也遭到了批评, 有其不足之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充分的实证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加德纳混淆了才能 (talent) 、能力 (ability) 和智能 (intelligence) 等概念, 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质疑, 包括多元智能理论当前及未来的理论价值、研究方向等;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于实践易产生忽视基础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表面化、评价难以操作等问题。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尽管多元智能理论还只是一个理论框架或构想, 但这一理论的问世, 的确引起了全世界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对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 转变了人们对教育功能和发展目标的看法, 更新了人们的教育观念, 为制定课程改革、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

1. 树立自信乐观的学生观。

传统智力观认为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别, 从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结构, 教育应从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出发, 选择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智能领域, 全体学生都是各具智能特点的人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彻底抛弃单纯注重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价值取向, 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 相信、尊重每一位学生, 善于、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强项。多元智能理论不只是判断学生的短处和弱势智能领域, 更重要的是确认学生的长处和优势智能领域, 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最大限度的发展, 并把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 使其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弥补, 以便形成强弱互补, 协调发展。

2. 树立多样化的教学观。

我们的学校教育, 往往忽视甚至视而不见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往往采取“教师教, 学生学”的一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 本来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活动变得枯燥乏味, 学生厌学、逃学也就不难解释了。然而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虽然每个个体都同时拥有多种智能, 但是这些智能在个体身上却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在一起, 因而个体之间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困难是由于没有有效运用学习策略所致;还有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 他们拥有学习策略的知识, 只是没有被激活而在学习中实际使用而已。既然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类型、不同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等, 创设形式多样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

3. 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我们以往的学校教育, 单纯依靠标准化的纸笔测验测量来考察教学效果, 评价只注重学业智力, 特别是语文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两种, 对其他智力诸如社交智力、实际生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等等均有所忽略。这种评价实际上是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 否定了其它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 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其结果是, 所培养的学生的智能是残缺不全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能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核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智能的测验必须通过多元渠道, 采取多元形式, 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 对学习者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给教育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启示。它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的科学论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教育的观点和做法, 为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和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也促使教师认识并尝试扩展其他的教学策略或技巧, 提供并建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适应不同智能的学生学习, 以引导其天赋的潜能获得最佳发展的机会, 有利学生日后的继续学习。

参考文献

[1]田友谊.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高等函授学报.2005, 18 (1) :47-51.

[2]孙小利, 孙枫梅.多元智能理论综述.科教文汇.2009, 7-8.

[3]赵兵.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基于“因材施教”的一些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8, 9 (121) :69-70.

[4]张祖民.多元智能理论差异教学观及其实施策略.石油教育.2007, (3) :53-56.

[5]赵淑玲.多元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中国科技信息.2005, (22) :66-68.

上一篇:创新与标准化下一篇:咳嗽变异型哮喘舒利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