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标准化

2024-09-24

创新与标准化(精选12篇)

创新与标准化 篇1

1杭州市动漫产业现状

2005年杭州成功获得中国首届国际动漫节的举办权。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杭州已连续14年GDP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城市综合实力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顺应经济的迅猛发展,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和谐创业”的口号 ,倡导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休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举办动漫节,着力打造“中国动漫之都”,让动漫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既是杭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

为推动动画产业发展,浙江已把动画产品列入全省文化精品工程,每年安排专项奖励基金,培育浙江动画品牌。杭州作为浙江省最大的动画制作生产基地,近年来,从事动漫产业的企业不断涌现, 并已逐步成为第三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杭州动漫产业市场表现十分活跃,目前,全市有动漫游戏企业50多家,其中从事影视动画的企业近20余家,游戏研发、运营企业20余家,年产能力达到1,500分钟以上的动画生产制作企业有10家,游戏用户数和消费能力占全国十分之一,已初步形成了动漫产品加工、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逐步从加工国外动漫产品转向自主原创研发。目前杭州市有18部共3,400集近3万分钟的动画原创作品正在开发。由中南卡通公司原创的动画巨片《天眼》第一部50集已经在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投资3,000多万元制作的我国首部系列三维动画卡通片《魔幻仙踪》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目前正在研究开发九年制义务教育外语电子教材, 以填补我国卡通电子教材的空白。同时杭州动漫游戏产业在体制机制上的明显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涉足动漫游戏产业。杭州的动漫企业基本属非国有资本投资,市场意识强,机制灵活,具有很强的活力。广厦集团、横店集团、中南集团都在杭州设立了影视动画制作企业,万向集团投资设立了万向通信,进入了游戏产业,软库香港、创大基金等国际风险投资机构也纷纷看好杭州的动漫产业发展潜力,对杭州的动漫业进行了可观的投资。

2动漫产业如何开展标准化

2.1建立首个动漫产业的地方标准

2012年由杭州动漫企业代表负责起草的《杭州市动漫渲染平台服务规范》,通过了来自浙江省广电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审定。该服务规范不仅填补了杭州市服务标准空白,也填补了动漫产业国内标准的空白,将引领杭州市动漫企业进入规范化管理,为杭州市动漫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2建立首个服务标准化信息平台

在《动漫渲染平台服务规范》的基础上,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软件园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建立了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了专利、知识产权、著作权、渲染、信息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交换付费体系,真正地为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渲染服务标准化一站式服务。企业提交的文件与服务平台接收的文件有了统一的标准,根据标准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责任,减少了因责任不明确造成的纠纷,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提交渲染及检查下载的工作变成了一个人的工作,完全自主控制,在以前这是需要至少两到三人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经过一段的时间积累,该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专业、高效的服务,建立健全了该服务信息平台。

3动漫产业标准化建设的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动漫渲染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动漫产业服务的顾客满意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3.1顾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通过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标准的有效宣贯、实施、监督检查,杭州动漫渲染服务的顾客满意度得到了提升。2014年4月组织的顾客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综合满意度达93%,2013年动漫渲染服务质量投诉率降低9.43%,2014年上半年投诉率降低6.94%。

3.2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工作效率提高:按照原来的渲染方式从提交渲染到完成渲染需要相隔1小时23分29秒,现在只需要4分4秒,缩短了创作人员等候的时间,有利于创作人员快速创作;缩短了流程时间,可以很便捷的计算出需要渲染的时间,有利地控制了时间进度, 对于工作流程安排十分有利。

降低了制作成本:相同的文件,渲染平台与单机渲染的时间比为0.596:1,以往出现的问题是一些公司制作的文件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文件路径错误等,无法将需要渲染的文件提供到渲染平台进行渲染。渲染平台对文件的处理方式是:检查文件是否符合标准——整理文件垃圾——使用HPC高性能平台直接运算——输出文件,因此可以比一般制作机器更加快速地完成渲染,降低了制作成本。

3.3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1)带动企业重视并制定标准。

通过“制定标准 ——平台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标准”的循环体系,建立健全了服务标准体系,带动了一批先进企业重视并着手制定标准。 。 有的企业在现有标准基础上进行扩展,健全标准体系。传播了标准化、知识产权化的思想,让企业开始重视标准化建设。

(2)统一动漫渲染服务标准。

统一了服务体系的接口,为动漫渲染服务平台提供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楚了渲染文件的形式,明确了责任,减少了纠纷,做到了“有标可寻”。

(3)优化企业制作流程。

使一部分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发展中的企业按照标准来改善流程,节省了时间,使企业更快地适应了发展。

(4)提升杭州市动漫企业的服务水平。

组织制定《动漫渲染预约、订单接收服务规范》 《动漫渲染平台作业操作规范》《动漫渲染最终渲染序列取件服务规范》《动漫渲染平台服务满意度测评规范》等规范。全面落实《杭州市动漫渲染平台服务规范》标准,严格管理,科学监督,诚信经营, , 做到规范化、合法化,对杭州市动漫游戏协会及相关公司和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严格执行《杭州市动漫渲染平台服务规范》要求,组建动漫渲染平台服务标准化工作平台,将标准化工作融入技术服务网络,让众多的动漫企业共享和传播。

(5)共享服务标准化信息平台。

杭州市滨江区政府在杭州高新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上开辟了“杭州市动漫渲染服务标准体系文化创意标准化——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专栏, 上传与了DB 3301/T 0002-2012《动漫渲染平台服务规范》《动漫渲染预约、订单接收服务规范》等8个服务提供标准文档。

4结语

标准化的建设,树立了“大动漫观、全产业链” 的发展思路,加强了动漫内容建设和引导,培育了一批充满活力、专业性强的动漫企业,打造了若干具有中国风格和国际影响的动漫品牌;形成了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经济效益显著的动漫产业发展格局; 规范了动漫渲染提供方和渲染需求方之间服务活动,使协同制作和公共服务双方服务标准化。

下一步,杭州市将从规范动漫渲染业务管理、 提升人员素质着手,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规范, 深入推行服务标准化工作。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杭州将以更加科学、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动漫渲染服务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开创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迎接迅猛发展的动漫制作行业的挑战,保持在全国动漫文创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引领国内动漫文创产业的高速发展。

创新与标准化 篇2

首页 | 组情概览 | 教学资源 | 课题研究 | 趣味历史 | 留言本

《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创新教育

《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创新教育

《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你是第622位浏览者 发布日期:2004-6-24 泉州五中分校

执笔:黄钢强

写在前面:

我校承担的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2002年10月申请立项成功,至今已历一年。教育界同行对于2001年7月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给予极大关注,有关理论研讨成果颇丰,在此不多涉猎。本研究课题旨在探索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之路,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教学模式,寻求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素质要求、课内外学习方式等几个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泉州市普教室老师和本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同仁的不懈努力与探索,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总结汇报,以求正于大方。

一、课题的背景

1、知识经济呼唤人才、要求教育创新

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可以说,21世纪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的提出是未来社会,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既对我们是一种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再次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和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因此,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2、历史课程标准呼唤教育创新

这次历史课程改革强调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新时期的历史课程改革为中学历史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没有大胆创新,突破僵局,就没有出路。

3、创新教育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学历史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遏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妨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体制、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如:培养目标过于强调统一、划一与知识教学重视学生考分、考试等定量评价,忽视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培养;教学方式陈旧、单调,教学中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所谓“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强调教育规范统一和要求的共性,忽视对学生主体和个性生存空间,还有历史课程教学不受重视,历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等等。凡此种种弊端,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方式出现严重偏差——为学而学,为考而学,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其负面影响是严重的,泯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可见,传统教学模式是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动大手术,进行重大变革。

4、创新教育是我校推进全面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泉州五中分校诞生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大洪流中,正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在开拓教育思路、改革教学模式中更应义不容辞地走在最前面。五中分校秉承百年五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优越的软件硬件设施,起点高;齐集泉州各路小学精英,学生整体潜质好;教师队伍年轻精干(如本课题组成员均为大学本科毕业),综合素质强;重要的还有始终如一地关心和支持本课题研究的各级领导和学校同仁:泉州市普教室陈木兴老师,学校领导、省级优秀教师、市历史学科带头人魏献策,都是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行家能手,作为本课题组的顾问,他们对课题的研究作了全方位指导,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二、课题的内涵

创新是什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的意思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中学历史创新教学,是指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自主整合教学资源,营造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智慧魅力与生命激情的教学氛围,有效地唤醒、激励学生以创新的姿态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本课题是应用型研究课题,我们在深刻解读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创新理论的探究和实践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终极目标,倡导“三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师素质要求创新、授课方式创新。探究构筑师生互动,平等融合,调动兴趣、启发思考,应用提问、辩论、体验等方式追求实现探究、自主、开放学习的新模式。

三、理论依据

中学历史创新教学作为新时代对教育创新能力的研究探索,是有目标、有追求、有理想和憧憬,但尚无定法,也没有统一规定,不过在探索实践中,我们自觉接受以下五种理论的指导。

1、马克思关于人的叙述: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分析中提出人具有自动型、自主性、社会性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这一论述为充分开发人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

2、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是构建创新教学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若干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我们探索创新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3、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刺激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课内外各种活动手段、促使整个教学机制高效运转,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4、创造力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为创新教学奠定主要理论基础。

5、学生主体理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个性、感情智慧等,必须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1、西方创新教育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80年代的教育改革把创造改革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一系列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和策略。日本从80年代开始,已在各级各类学校引入创新教育,进行普及性实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更把创造力当作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明确把培养创造力的创新教育作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基本方面和根本目标,各国对创造教育、创造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和丰厚的研究成果,给予我们创新教育以极大的启示和借鉴。

2、最早在中国提倡并实践创造教育的是陶行知先生,他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人、人人是创造之人,并提出对儿童眼、手、脑、嘴,时、空的六大解放。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当代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但总体分析,创新教育还处初创阶段,在研究目的、价值取向、研究内容和重点上仍存在很大差异。

3、来自国内和国外、历史和当代关于创造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今天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支持,然而,诞生于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教育必然蕴含时代赋予的新的内涵,承载新的历史使命,创新教育既是对以往研究成果和经验的继承,更是对历史的超越,是一种带有新质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其研究状况更复杂、难度更大、内在价值、意义更深远。

五、课题研究过程回顾

1、研究方法:由于本课题涉及面广、层次较多,研究难度大,为此,我们遵循了以下研究方法与准则:

(1)、分工协作,分散难度:概括课题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教师个

人兴趣和特长,对总课题进行分散思维,精选部分子课题加以研究,如: 主 题 负责人

新课程与新型师生关系 黄钢强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性学习张晓祥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兴趣的激发 林月华

在历史教改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张晓祥

历史教学中自主整合课程资源 黄钢强

如何上好活动课 张晓祥

探究、自主、开放式的历史教学和模式 林月华

历史辩论法教学 林月华

课堂创新之路 黄钢强

(2)、立足本校,加强交流。

A、开发本校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与同组其他年段、与不同学科教师沟通交流,共同提高;充分挖掘本组人文资源优势——年轻教师起点高、有干劲、肯学习、易沟通、接受快。

B、走出去。利用各种机会向普教室老师,兄弟学校同行请教、观摩,取长补短,促优转差。C、请进来。我们学校承担几次有意义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观摩研究会议,如2002年10月召开的泉州市区历史课改研讨会,邀请了省教育学院刘心坦教授以及各级普教室老师经常性开展观摩点评活动,接受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3)

、培养骨干、带动全面。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潜质无限的年轻教师,在可预见的将来,他们将挑起本校历史教学教研的大梁。

2、实施步骤与内容

2002.8——2002.10 启动阶段 教学实例观摩课 黄钢强 2002.10——2003.4 课题阶段性总结 公开课、论文 林月华 2003.4——2003.5 中期总结性论文 论文、研究案例 黄钢强 2003.5——2003.8 课题阶段性总结 论文、示范课 张晓祥 2003.10 课题总结汇报 研究报告 黄钢强

观摩研讨会 郭艳妮张晓祥

六、研究重点

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是本次课题研究的核心,通过教学创新去引导、感化学生,使其逐渐形成提兴趣、爱主动、行自主的新颖实效的现代历史学习方式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的历史学习方式应具有兴趣、自主、探究、综合、合作、科学等特征。

1、观念创新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却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待灌的“知识器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获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成长的多方面需求决定了现代教育必定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程,在教学中对于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司马迁、班超、文成公主等,我们不只是简单的介绍事迹,而是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让其整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或小组中介绍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畅谈英雄身上的优秀品质,以及对当时社会的贡献,对我们今天的为人处世的启发等。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更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熏陶。

(2)、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的转变。传统的以教定学,教师包办代替——“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做法,学生习惯被动学习,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缺乏主动性、创造力。新教学理念倡导的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掌握方法。为此我们的课堂学生是主体,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相信、肯定、鼓励、赏识学生。人人都参与,有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有修正补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3)、由重结果到重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弊端,历史教学如果只强调学习结果,必然走到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去。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兴趣和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凡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这些理论性强的地方,我们关注的是学生怎样从材料中得出结论,对材料怎样进行整理和寻找。

(4)、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有人统计目前的教学教法有 14类72种,你用哪一种?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了几千节课,送走了几代人,要问自己的教学模式的什么,教学特点有哪些,实在说不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通病,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切忌公式化、模式化,要勇于积累、总结、创新、提高;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形成自己特色化、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也是年轻教师成才成器的集中反映。

(5)、由重分数向重能力转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要使学生懂学习、会研究、善创造。与此相适应,学校考试内容和方法也应改革。初中历史学习成绩评价内容三方面——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平时成绩,我们认为应该增加应用能力方面的份量。考察学生历史应用能力的最好方式是开放性考试。开放式考试形式多种多样。如表:

历史材料收集整理 家乡名胜古迹考察

历史题材影相观后感 口试 撰写历史小论文 历史小报编制

历史小制作 历史小话剧演出

2、历史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可能有人要感慨,现代教育改革下做学生不易,当一个合格的教师更难,委实如此。一年来在创新教学领域的探索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点,创新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或者说现代化的教师形象是什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科研型、交流型、特色型“四合一”的新型教师。,这样的创新型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教育思想端正。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

(2)、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超越史学范围的多学科

知识体系。

(3)、创新能力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

能力,尽快实现由“传承型”向“智能创新型”转变。(4)、自主整合课程资源。注意学科内整合和学科间整合。除充实学科内丰富有效材料,捕捉介绍最新信息外,还要注意跨学科沟通,加强历史学科与语文、政治、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以期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知识整体。(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穿越历史时空的直观表现力,这点尤其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

(6)、语言修养、板书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小问题”。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纲目,强调以图表化、要点化、线索化等方式予以体现,直观反映教材内容间的联系与综合。

3、课内外教学方式创新。

课堂授课方式是具体体现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为此国内外教育界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时髦名词如: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开放式学习;启发式、辩论式、体验式;兴趣教学、民主教学、激励教学等等屡见报端,不胜枚举。这既反映教研教改受关注的程度,也可感觉到创新教学就目前而言,是有思路、有方法、无定法。经过一系列大胆而多样化的尝试,我们认为还是可以搭建起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见表:

课堂创新思路

步骤 对象 教育心理学环节 师生互动过程 A 师 启发 揭示目标、确定问题

生 感知 接触、阅读 B 师 引导 关注、补充、点拔

生 内省 自主探究、收集整理材料、思考加工 C 师 评论 师生质疑释疑、检测评价、升华提高

生 外显 范围不等:个人、小组、全班形式多样:书面口头交流

课外创新形式

历史成语比赛 历史辩论会

历史小论文竞赛 历史小报专题评比

仿古小制作 历史小戏剧表演

考察古迹、寻访历史 „„

摆正师生关系地位——打破教师中心论、凸现学生主体、能动性

营造宽松和谐氛围——期待、肯定、赞赏学生、适时启发、点拔、引导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直观表达内容、轻松高效产生效益

课内课外相得益彰——形式多样,互补互益

七、研究成果

1、推动教育教学观念的巨大转变。实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和合理定位。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对此始终予以足够的重视,确实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主轴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一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为中心,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始终贯彻这一新世纪人才培养领域内广泛认同的基本教育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清思路,有备而来,目标明确,方法讲究;

2、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教研工作,青年教师在思想水平和教学水平上均有大幅度提高,树立信心,抛开包袱,轻装上阵,正在逐步成长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果敢有为的世纪接班人。教研也为青年教师扫清道路,指明了方向,使之努力往学者、科研、交流、特色“四合一”型的创新型、全能型教师发展;

3、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动之以情,授之以法,促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死记到活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努力向素质教育根本目标靠拢。师生实现互学互动,共同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一个充满平等和谐、欢乐愉悦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

4、全力配合学校整体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探索一条初中薄弱学科生存发展之路。通过形式多样、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尝试,对于国家教育部出台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领会,我们课题研究的宗旨归根结底就在于寻求在新课程标准下尝试创新教育教学(新课程标准是纲领是根本,创新教学是手段是方法),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实践证明,在长达一年的教育探索中,我们的教学提高了质量,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赞誉。

八、结束语

本课题组克服了时间短,课业重,课题涉及面广,学识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汇聚智慧,虚心求教,向专家学习、向兄弟学校学习、向学生学习,取得了点滴成绩,在创新教学领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我们清醒认识到——本课题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欠缺很多,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创新教育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我们今天肤浅的认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将深感荣幸。

课题结束了,研究工作还将继续进行。

泉州五中分校

《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课题组

二00三年十月

参考资料: 1 2林松钦

3文君

4课题组

5韩飞

6课题组

录一览表:

2002.9.5 2 2002.9.6 3 2002.9.13 4 2002.9.14 5 2002.9.22 6 2002.10.9 2002.10.9 7 2002.10.11 2002.10.21 8 2002.11.22 9 2002.12.5 10 教学》

2003.2.15 12 2003.2.28 13 2003.3.14 14 2003.4.10 15 2003.5.26 16 2003..6.11 17 2003.8、《历史课程标准》、《浅谈新课程中历史教学行为的变化》

厦门一中、《浅谈初中历史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江苏无锡西新中学 戴、《中学历史创新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晋江一中、《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湖北十堰市教学研究室、《学校教育环境与创新能力培养》

四川新都一中 附:泉州五中分校《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序号 时间 主持人 形式 活动内容

张晓祥 画图 原始居民生活想象图

林月华 征文 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 张晓祥 研究讨论兴趣小组 破解彩陶之迷

黄钢强张晓祥林月华 小制作 到劳动基地动手制陶 林月华 演讲 历史成语故事

黄钢强 示范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黄钢强 小制作 都江堰模型

黄钢强张晓祥林月华 外出参观 身边的历史 张晓祥 征文 我看秦始皇 林月华 示范课 昌盛的文化

张晓祥 示范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003元月 林月华 论文 《课程理念下学生兴趣的激发——谈问题式张晓祥 辩论 论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张晓祥 历史短剧 《文成公主入藏》 林月华 调查研究 家乡的节日风俗

黄钢强 讲座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林月华 历史制图 郑和下西洋

张晓祥 画图 设计2008年奥运会圣火传递路线 张晓祥 论文 《历史教改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8 2003.10 张晓祥 观摩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9 2003.10 黄钢强 总结论文 《课题研究报告》

创新与标准化 篇3

关键词:标准化作业 管理与创新运用

石泉县供电分公司,是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在石泉县的供电运营分支机构。法定营业区为石泉县人民政府管辖的县域全境,辖11个乡镇、193个行政村,18个社区居委会;供电营业区面积1525平方公里,供电服务人口18.20万人,用电客户总数5.4992万户。公司拥有总资产1.78亿元。年售电量1.23亿kwh,销售收入0.7848亿元,上缴税收360余万元;截止目前石泉县地方电网运行的35kV变电站6座、主变11台、总容量69.80MVA,其中:国网变2座、主变两台/40MVA,有110kv电源作坚强的支撑;35kV线路7条/119.39公里;10kV线路33条/1261.50公里;0.4(0.22)kV线路总长为4397.30KM,配变台数1231台/102080kVA,并网的小水电站13座,总装机容量3.0105万千瓦;县境域内有两座中型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40.5万kw,330kV线路横贯全境,电力资源十分充足。

1 管理创新实施背景

近几年来,石泉供电分公司担负着电网维护、电能销售、客户服务等工作,并向宁陕县、汉阴县旋涡、汉中佛坪县、西汉高速等地区提供可靠电能;负责辖区内11个乡镇、193个行政村,18个社区居委会的供电任务;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产权归属县级供电分公司;担负主网和配电线路的建设与改造任务。随着省集团公司每年逐步加大对石泉电力基础设施的各项投资,新建、扩建工程不断增多,同时随着政府各项引资项目的注入以及城市框架的不断加大;石泉县供电分公司平常的电力建设工程也在逐年不断攀升,进而对网改、大修、新建的电力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于参与现场作业的员工,极易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安全事故。隐患时有突现;因此,急需用一种实用、简便、容易操作的标准化作业手段去规范和管理电力工程实施人员的现场作业行为。

1.1 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标准化作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规范现场作业人员行为、保证现场作业质量、确保生产安全;

②是对现场作业过程的危险点、关键环节及流程的有效控制,确保现场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③是有利于电力生产工作的现场执行质量与监督;

④是实用、高效便于现场操作执行和考核。

所谓标准化作业就是通过细化、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对电力生产现场的作业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是保证生产现场处于“可控、在控”状态,在施工过程中,纠正偏差和错误,进而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1.2 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标准作业

石泉县供电分公司目前,大部分参加现场电力生产工作的员工都是基层站所的青工和很早聘用的农电工,他们学历参差不齐,人员的整体素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操作水平相对较差,一些习惯性违章表现的十分突出,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抓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启用标准化作业,进行逐级、逐步、逐项去规范、纠正实际工作中的违章习惯,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2 实施的主要内容

2.1 标准化作业的管理

①对于县公司来说,标准化作业归口管理工作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同时负责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内容,以及考核标准等,管理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全过程,并对标准作业卡进行审查。

②标准化作业监督管理工作由县公司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同时负责监督现场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并与生产技术部门协作,共同对标准作业卡进行审查。同时监督本单位生产一线人员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培训和执行质量。

③县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办公室)对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通过分期、分批,分专业进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培训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员工学习培训,并检查落实。

2.2 标准化作业的落实

①针对每项具体工作,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中的各个作业阶段,分解和细化组织、技术、安全等方面的措施。

②控制生产现场作业的全过程,同时管理作业人员的全过程,对危险点进行明确,并对措施进行分析与控制,确保现场监护的针对性。

③将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充分的体现。

④围绕安全和质量,实现综合控制安全与质量,对作业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⑤按照标准卡的相关要求,在作业过程的各个阶段细化危险点和控制措施,同时对各级作业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

⑥体现标准化作业的针对性和唯一性。对于同类设备来说,要结合安装位置和检修重点的实际情况,使用合理的标准卡,在施工现场确保作业标准卡的唯一性。

⑦将安全措施与标准卡的内容进行相互结合,确保安全措施的正确性、完整性。

⑧准备的材料需要与标准卡任务相吻合,确保所需材料的齐全性,同时避免出现浪费。endprint

⑨根据施工现场的位置情况,方式工器具,同时对现场工器具进行定置管理。

⑩作业人员与标准化工作相结合,在技术素质和工作状态方面,确保作业人员胜任工作。

■使用标准卡的过程中,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审核、批准和执行都需要进行签字。

■按照作业对象,根据作业内容,使用适宜的现场作业标准卡。

■标准卡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全面贯彻落实责任考核制度,对于35kV及以上大修项目的标准卡由市公司生产技术部牵头,同时安全监察部门参加审查,市公司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2.3 标准化作业的程序

①施工作业批准工作手续需要在计划工作日期前7天办理。

②工作负责人接受任务后,对于认为有必要现场勘察的检修作业,在计划工作日期前五天,由生产技术部、用电营销部、安全监察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认施工环境、把交叉跨越、危险点详细记录,然后对标准卡的内容进行确定。

③工作负责人接受已签发的工作后,向该级调度所办理停电申请应在计划工作日期前两天办理。

④根据办理的停电手续,对于停电辖区内的重要客户要及时通知,由用电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96789坐席人员在停电前三天至七天内通知重要客户,并录音记录;停电通知书由营销部送达给重要客户,对重要客户进行停电,需要将停电通知书报送同级电力管理部门;96789坐席人员在停电前30分钟,将停电时间再一次通知客户,在通知规定时间方可实施停电。对于普通客户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发出公告;书面通知同时报政府两办。

⑤对于工作负责人办票提供的现场作业标准卡,需要生产技术部、用电营销部、安全监察部进行共同审查。

⑥在计划工作日期前一天工作负责人应填写好工作票,同时交到工作票签发人进行审核,根据工作任务审核工作票签发人填写签发工作票。

⑦工作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召开班前会。

例如:

a本次工作作业条件十分困难、石泉变电站、古堰变电站两处电源、工作场地狭窄,悬挂10kv电缆、更换丝具。通道拥挤;工作负责人必须现场唱票;讲清所有保留带电的部分;落实工作人员的作业内容,危险部位必须落实专人监护。

b拉开古堰变电站124县城馈路2#真空带隔离开关、确定在分的位置、在拉环手柄上悬挂“线路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一块;在县城馈路环东线8号杆小号侧、10号杆大号侧:用合格验电器进行验电、验明却无电压后然后分别在8号杆小号侧、10号杆大号侧悬挂001、002号接地线一组。

c T接点危险点交叉跨越应设专人监护。

d所有的安全措施采取完善后,经工作许可人许可后方可进行线路施工。

⑧依据检修,施工任务及现场情况,在计划工作日期前两天工作负责人编制完成材料计划表,在计划工作日期前一天由材料员准备好材料工器具和备品物资。

⑨对于准备工作情况,在开始施工出发前进行检查。

⑩工作负责人在进入施工、检修工作现场前,需要与工作许可人履行许可工作手续。由工作负责人与调度值班员办理工作票许可手续,在《值班记录》中填写工作任务,计划工作时间,许可人等。在工作现场履行所办理的低压工作票许可工作手续,做好所有安全措施后,工作许可人立即向工作负责人逐项交待所完成的安全措施,在工作票上核对完毕后工作许可人和工作负责人分别进行签名,工作开始日期,时间等都要写明。

■工作经工作许可人许可后,由工作负责人再次召开班前会,同时将工作票内容向工作班成员进行宣读,将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等交待清楚,同时交待标准化作业程序和执行标准。在《班前会记录》中填写会议内容。

■宣读完工作票和现场安全措施后,工作负责人下达开工命令,工作班成员进入现场。按照分工工作班成员布置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履行监护职责,按照分工及“标准卡”的工作程序工作班成员实施工作任务,进行现场标准化作业。

■待全部工作任务完毕后,工作人员清扫,整理现场。工作负责人应检查检修地段的状况,确认在检修地段没有遗留工具、材料等,查明工作人员撤下后,工作负责人命令拆除工作地段所挂接地线。接地线拆除后,所有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点。工作负责人将变动的设备等填写在《线路设备变更记录》中,由站所负责人或安全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结束10kv线路设备上工作后,向县级调度值班员报告工作终结,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终结手续。工作负责人在低压线路设备上工作结束后,当面报告现场工作许可人,接到工作结束的报告后,工作许可人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检查验收任务完成情况,确无缺陷和遗留的物件后,将工作终结时间填写在工作票上,并履行终结签字手续。

■工作任务完成后,工作负责人立即组织召开班后会,对当天的工作和现场安全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在《班后会记录》中填写忽视安全违章作业等不良现象。

例如:

a现场进行了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b按工作票所列内容及标准作业卡的要求现场进行了验电;所有的安全措施按安规规定逐项进行了实施,施工场地安全措施实行了闭环管理;安全措施采取后,经工作许可人许可后才进行了线路施工;

c今天停电面积较大;大家工作中十分认真细心、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借鉴,望大家继续保持。工作全部完成后,工作负责人将工作票和标准卡等资料整理归档。

2.4 标准化作业流程的组织和实施

报主管领导办理批准工作手续

进行现场勘察

办理停电申请

通知客户(96789客户中心)

生产技术部、用电营销部、安全监察部审查现场作业标准卡endprint

根据工作任务单填写签发工作票

召开班前会

准备材料工器具

出发前检查

停电操作与许可工作

宣读工作票(现场)

现场标准化作业

检查验收

工作终结与恢复送电

召开班后会

资料归档

2.5 标准化作业卡作业风险控制

2.5.1 作业风险控制

提高作业风险管理控制水平,做到各类作业月计划、周安排、日控制,杜绝无计划作业,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卡”,落实现场安全预控措施,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确保每项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各类事故;同时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指令要求,县公司全力落实生产管理人员、安监人员到位规定,使用安全标准化作业卡。基本要求如下:

①0.4kV线路、配变台区施工作业,供电所所长、供电所技安员必须到位,供电所长或技安员现场持卡实施安全监督卡。

②10kV单一支线工作,供电所所长、县公司配网专责、技安人员必须到位,供电所长或技安员现场持卡监督。

③10kV馈路检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超过15人的工作,县公司生技部门负责人或配网专责、安监部门负责人或专责、辖区供电所所长、技安人员必须到位,技安员持卡监督。

④35kV线路、变电站检修、多班组联合作业,现场工作人员超过30人的特殊施工,县公司主管生产领导、生技部门负责人、安监部门负责人、主网(变电)专责必须到位,县公司安监部负责人持卡监督。

⑤10kV以上重大检修、施工、事故处理,主管生产领导、生技部门负责人、安监部门负责人、配网(变电)专责、辖区供电所所长、必须到位,县公司安监部人员持卡监督。35kV重大检修、施工、事故处理,分公司主管生产领导、生技部门负责人、安监部门负责人或专责、配网(变电)专责应到位。

2.5.2 作业风险考核

①各类施工生产任务、各类作业未按本规定执行月计划或擅自更改月计划的,扣单位主管领导1000元,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各负责人500元,由督查考核办、办公室、纪检室定期抽查。

②生产运行检修部门不按规定报送周安排计划,擅自变更安排计划,以及不按要求报送施工方案、三措、标准化作业卡的,每次扣站、所长200元。由安全监察部定期抽查并实施到位。

③临时检修作业、临时业扩施工作业未经审批的,每次扣罚相关责任人200元;审批人不认真履行审批责任,审批的安全技术方案有漏洞,每次扣罚200元,造成事故的承担连带责任,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考核且全公司通报批评。

④不组织召开班前、班后会,全面落实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的,每次扣施工检修部门负责人、站所长、工作负责人100元;大型作业、复杂、危险性程度高的作业,不组织召开作业安全风险预控专题分析会,扣生产技术部负责人200元;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考核。

⑤按大、中、小型作业到位监督规定,应到位人员未按安排到位的,每次扣相关人员100元;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考核。

⑥不按本规定公告日作业的,每次扣生产技术部负责人200元,安监部负责人100元;日作业公告流于形式、作业内容与公告内容不符,每次扣生产技术部、安监部负责人各100元。由纪检室、督查考核办公室负责考核。

2.6 标准化作业的创新与应用

标准化作业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场作业程序和方法逐项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高效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虽然如此,标准化作业必须不断创新,创新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能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的法宝,应用则是改善企业管理水平的实践活动,创新从应用中提炼而来,应用在创新上得到升华,二者相辅相成。

近年来,石泉县供电分公司在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的过程中,注重对工作内容细化、量化和固化,从中创新了不少内容。诸如标准化作业中常常应用相关影像、图片和分析数据等,都是在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上提炼而来的。

例如,线路停电更换导线标准化作业时,首先是现场勘查,查阅图纸和相关基础资料,现场勘查时对可能存在的危险点拍摄成图片供班前会讨论分析,并对班前会召开、工器具的准备、材料的准备、安全措施到位、作业分工到人、作业内容及标准明确、工作结束清理等每个步骤的完成时间都进行量化,从而达到按时完成任务的精确性。另外,对于大型、较为复杂的作业现场,都会通过全程录像的方式记录作业全过程,便于班后会查找存在的不足,促使再次作业时进一步优化作业程序。

总体看来,标准化作业的应用必须突出“细”,细化到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中;对作业现场的管控必须全面“屏蔽”,即安全措施全覆盖;总结提高要“实”,针对未涉及到的新问题寻求新方法。标准化作业的创新应从创新形式、创新思路、创新载体上下功夫,确保创新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 实施的效果

3.1 增强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

①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相应的标准,作业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施工操作。通过对各项工作操作的正确方法进行熟悉和掌握,依据标准作业卡,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异常或危险等,现场作业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同时自我检查。在施工现场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熟悉掌握各种避险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不违章、不盲目,并且服从指挥,进一步确保人身安全。

②对于设备故障的检修手续需要进行严格把关。在制定、安排设备故障检修计划的过程中,对于主网、高低压配网停电检修过程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以及用电大客户之间停电的有序配合等通常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相关操作要符合现场作业标准的要求。对于工作票的审批手续,现场工作负责人要严格办理,对于工作票、卡的审查和现场监督工作等,需要生产、用电、安监部门做好,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endprint

③明显改善现场施工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安全思想意识通过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得到提高,改正了习惯性违章动机,消除了自行作业和随意施工现象,对于现场工作人员来说,需要清楚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安全的,同时彻底消除施工现场的“三违”现象。在电力作业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对人身和设备的防范技能大大增强。

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石泉县供电分公司对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的违章和施工随意性进行了有效控制,同时避免了各类电力生产事故。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在标准化作业方面,经过长时间的逐年规范、监督和要求,都已严格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经过不断反复的现场演练和实施,跟踪指导和督查,公司目前严格按照省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认真严格执行着。

3.2 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 实施的效益

4.1 经济效益

多年来,石泉县供电分公司通过标准化作业的管理和创新运用,未发生一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及以上设备、电网事故、五类恶性事故和我方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火灾事故,减少了企业财产损失。

4.2 社会效益

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营造了安全生产环境,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水平,为社会提供了安全优质可靠的电能供应秩序,构筑了公司安全生产常态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5 结束语

通过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与创新运用,增强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防控能力。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供电营业规则.

[2]安康供电分公司作业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暂行).

[3]朱文学.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与创新运用[J].科技创业家,2012(12).endprint

③明显改善现场施工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安全思想意识通过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得到提高,改正了习惯性违章动机,消除了自行作业和随意施工现象,对于现场工作人员来说,需要清楚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安全的,同时彻底消除施工现场的“三违”现象。在电力作业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对人身和设备的防范技能大大增强。

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石泉县供电分公司对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的违章和施工随意性进行了有效控制,同时避免了各类电力生产事故。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在标准化作业方面,经过长时间的逐年规范、监督和要求,都已严格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经过不断反复的现场演练和实施,跟踪指导和督查,公司目前严格按照省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认真严格执行着。

3.2 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 实施的效益

4.1 经济效益

多年来,石泉县供电分公司通过标准化作业的管理和创新运用,未发生一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及以上设备、电网事故、五类恶性事故和我方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火灾事故,减少了企业财产损失。

4.2 社会效益

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营造了安全生产环境,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水平,为社会提供了安全优质可靠的电能供应秩序,构筑了公司安全生产常态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5 结束语

通过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与创新运用,增强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防控能力。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供电营业规则.

[2]安康供电分公司作业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暂行).

[3]朱文学.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与创新运用[J].科技创业家,2012(12).endprint

③明显改善现场施工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安全思想意识通过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得到提高,改正了习惯性违章动机,消除了自行作业和随意施工现象,对于现场工作人员来说,需要清楚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安全的,同时彻底消除施工现场的“三违”现象。在电力作业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对人身和设备的防范技能大大增强。

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石泉县供电分公司对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的违章和施工随意性进行了有效控制,同时避免了各类电力生产事故。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在标准化作业方面,经过长时间的逐年规范、监督和要求,都已严格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经过不断反复的现场演练和实施,跟踪指导和督查,公司目前严格按照省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认真严格执行着。

3.2 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 实施的效益

4.1 经济效益

多年来,石泉县供电分公司通过标准化作业的管理和创新运用,未发生一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及以上设备、电网事故、五类恶性事故和我方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火灾事故,减少了企业财产损失。

4.2 社会效益

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营造了安全生产环境,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水平,为社会提供了安全优质可靠的电能供应秩序,构筑了公司安全生产常态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5 结束语

通过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与创新运用,增强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防控能力。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供电营业规则.

[2]安康供电分公司作业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暂行).

创新与标准化 篇4

关键词:技术标准化,产业创新能力,互动机理

引言

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工具,标准的制定者或主导者往往成为其所在领域的领先者。因此,标准竞争已经上升为发展战略层面,世界各竞争主体越来越注重标准的争夺与控制,技术标准化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竞争联系日益密切。技术标准来源于技术创新,创新也是信息经济时代的主题之一。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要想通过创新推动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需要以中观层面的产业为媒介,推动产业创新,进而提升国家的整体创新水平,产业创新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

1 技术标准化系统运行机理研究

技术标准化系统是一个以企业(企业联盟)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经过市场选择、政府干预引导和标准化组织规范,最终选择能够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的创新技术作为技术标准,具有一定运行规律的有机整体。下面我们结合图1来分析技术标准化系统的运行机理。

标准化技术需要以至少一种创新技术为依托,因此技术标准化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联盟),企业(企业联盟)技术创新是技术标准化的源头。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需求拉动。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需求不断增加,新的市场需求驱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2)科技推动。社会科技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企业对技术资源的利用能力不断增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去开拓新市场,这就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罗森伯格也曾提出“推——拉”综合模型,认为技术创新活动由需求和技术共同决定,需求决定了创新的报酬,技术决定了成功的概率和成本[1]。(3)利益驱动。在企业技术创新及技术标准化过程中利益驱动起着核心作用,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4)竞争迫使。市场竞争已经演变为全球竞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必须拥有新技术的支撑才能避免被竞争淘汰;(5)萧条扳机。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即不仅仅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需要技术创新,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生产过剩,那么企业就要通过开发新产品来刺激消费者需求,因此同样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来刺激消费。在以上动力机制的单独或综合作用下,企业(企业联盟)开始进行技术创新。

接下来企业需要选择一种途径进行技术创新,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主要的创新模式包括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外包引进技术再创新和模仿创新等。企业选择对于创新模式的选择要结合经济环境与自身发展特点。当新的科技成果问世之后,需要将技术产品化,往往还要经过小试和中试,最终将新产品投入市场。但是在某一领域进行技术创新的往往不只一家企业,因此可能有多种新产品同时或者在短时期内相继投入市场,之后就进入技术标准的选择过程。

进入技术标准选择过程后,在市场、政府和标准化组织的共同参与下,形成正式标准或事实标准。事实标准的形成是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机制,即标准并不是通过专门机构颁布的,而是像互联网中各种标准的产生过程一样,通过各提供标准企业间的竞争和消费者的选择,最终形成一个标准主导的结果[2];正式标准形成过程中市场选择占一部分,最终由标准化组织或其他专门机构进行明确规定标准技术从而确定技术标准。至此,整个标准化过程完成,标准化系统进行了一次循环,接下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再次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系统就这样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运行。

2 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机理研究

产业创新系统是在以自然、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多种要素综合构成的社会背景下,以技术创新为起点并依次经过技术产品化、技术扩散、技术产业化,最终实现产业创新,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的有机整体。产业创新要以国家宏观环境为背景,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科技环境、政法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和人口环境。同时,产业创新还受到微观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市场商业环境,政府的干预和引导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的支持,即产学研相结合的能力。

产业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体,因此产业创新系统中单位主体是企业,这与技术标准化系统中的主体是一致的。产业技术创新的起点仍然是企业技术创新,这个过程已经在技术标准化系统运行模式中阐述,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产业创新系统的初始循环过程中,当新产品投入市场之后,并不一定存在形成技术标准这一步骤,但这一步骤是否存在对产业创新的效果和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标准化技术开始没有形成,但是随着系统不断运行,存在着一种自动调节机制,系统会自发的向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的方向靠拢,最终形成技术标准。可见技术标准形成的时间对整个系统运行至关重要。

新技术研发出来之后,首先要经过技术产品化,新技术产品投入市场后经过市场选择,生存下来的产品技术经过技术扩散过程,技术扩散通过技术引进或技术外溢两种途径实现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起源于某单一产业而非所有的产业技术创新齐头并进,因此某单一产业的技术创新在通过传导和扩散后,通过产业创新系统效应最终实现产业创新[3,4]。至此,产业创新系统完成了一次循环,接下来受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行新一轮循环。基于以上对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机理的阐述,构建了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机理模型,具体如图2所示。

3 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互动机理研究

3.1 技术标准化系统与产业创新系统异同分析

研究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深入了解两个系统各自的特点是前提,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够更清晰地剖析两个系统之间的作用机理。下面将分别分析两系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1.1 技术标准化系统与产业创新系统的相同点

(1)两个系统都是一个处于不断循环运行的动态系统,它们运行的起点都是进行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是两个系统共同的参与主体;(2)两个系统的运行过程存在交叉重叠的部分——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企业经济、要素等资源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外在创新环境,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的支持;(3)两系统运行的最终目标相同,即为了通过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两系统的共同点是两系统相互作用的基础。

3.1.2 技术标准化系统与产业创新系统不同点

由于标准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而标准往往具有唯一性的特性,因此技术标准化是从多种创新性技术中选择最优技术,是一个从多到一的集聚过程;而产业创新过程恰恰相反,是一个从一到多的发散过程,通过个别企业的技术创新,并经过技术发散,带动一个产业的技术创新,在相关产业的相互协作支持下实现产业链上所有产业的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产业创新。

下面将以两系统的共同点——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同时将其作为连接两系统的桥梁,并结合“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互动机理模型”来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

3.2 技术标准化对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研究

从积极的角度看,技术标准化间接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动力;并且技术标准的形成减小了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风险系数;同时,技术标准化促使产业创新能力呈螺旋式上升;最后,技术标准化也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但是,事实标准对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而且正式标准对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具有消极作用。从总体上讲,技术标准化对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利大于弊,应该加强对技术标准化的监管来促进我国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3.3 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对技术标准化的作用机理研究

从积极的角度看,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了技术标准化发展的动力;并且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技术标准化提供了保障;同时,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技术标准的加速升级;最后,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了产业间技术标准的相互作用。但是,产业创新的非兼容性会降低技术标准化的效率。

3.4 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的互动机理模型

图3为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互动机理模型图。该图表示了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的相互作用过程,即技术标准化系统与产业创新系统的相互融合运行过程。下面对该模型进行具体阐释。

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的核心目标都是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二者均以企业技术创新为起点,接下来依照箭头指向完成系统运行过程。创新技术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形成新技术产品投入市场,并在创新环境的作用下,形成新的技术标准,接下来进入技术扩散环节。

技术标准形成的一种途径是经过标准化组织或者政府等专门机构引导和规定,形成正式标准,另一种途径是经过企业竞争和市场选择,形成事实标准。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技术产品化之后越过技术标准化环节,直接进入技术扩散环节,即如图中虚尾箭头表示的运行路径所示。但经过上文分析,这种情况下的技术扩散效率低下,难以保证产业创新的效率,最终必然要经过技术标准化才能实现高效率的产业创新。在实现产业创新的过程中,产业创新能力将获得提升,继而连同其他动力因素共同促使企业新一轮技术创新,进而形成新的技术标准。由此实现以“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产业创新”为三大核心要素的良性循环。

图3模型中虚尾箭头的存在,表明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系统运行路径可能存在差异,为了突出表明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互动机理,下面将图3中模型抽象为以下模型,如图4所示。

该模型由3个核心要素构成: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和产业创新,这3个要素分别作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两两之间的联系构成三角形三边。而能否形成三角形这一稳定结构,从而形成高效稳定的社会经济效率,取决于是否能够形成三角形三边,即如何建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图4中字母a与b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路径。首先看路径a,对应图3中的虚尾箭头路径,没有经过技术标准化实现的产业创新,如前文分析,此情况下的产业创新效率低下,技术标准化系统与产业创新系统各自独立运行,此时无法建立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从而导致社会经济效率缺乏稳定的高效性。路径a并非最优路径,因此在外界环境与系统内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会逐渐向最佳路径b演进: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三边,形成系统的良性循环。社会经济需要保持稳定的效率运行,同时又要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体现了社会经济的稳定性与波动性特性。由于经过技术标准化形成的技术标准具有一定稳定性,产业创新具有波动性,因此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的相互联系,为社会经济运行特性提供了保障。

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社会经济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科学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前文所述,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既存在正面关联性(图4中用“+”表示),又存在负面关联性(图4中用“-”表示)。

技术标准化对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正向作用:图4中路径a向路径b的演进,说明经过技术标准化的创新技术能够提升产业创新的效率,由于标准化技术的影响力将使得非标准技术失去生存空间,因此标准化技术的形成可以避免一些企业在标准化技术形成前盲目扩张带来的损失,技术标准化可以降低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风险;标准化技术的形成说明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因此企业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新技术研发,从而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标准的战略性地位已经引起国家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因此国家和企业势必颁布新政策,支持和保障技术创新,国家宏观层面与企业微观层面的大力支持有助于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技术标准化对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负向作用:如果技术标准形成过早,可能使得次优技术成为事实技术标准,造成资源浪费,阻碍技术创新,制约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由于正式标准的滞后性,可能制约技术创新,并且可能带来标准陷阱和标准壁垒等问题,这都会对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生消极影响。

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对技术标准化的正向作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技术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成为技术标准化的动力;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表明企业的经济实力、要素条件、生产能力的提高,并意味着国家会大力支持该产业发展,这为技术标准化提供了保障;随着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消费者需求提高,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会积极打破现有技术标准,这将促进技术标准的加速升级。

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对技术标准化的负向作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加了不同企业主体或者产业主体之间的技术差异,带来技术无法共享和借口无法兼容问题,这会降低技术标准化的效率。

技术标准化具有稳定性,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是具有波动性,因此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动静结合过程,实现了稳定性与波动性的统一。为了进一步揭示这种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建立了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互动机理模型(三),如图5所示。

下图为一个螺旋式结构模型,螺旋结构上的各点分别代表不同的产业创新能力水平,该结构从下到上反映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其中,存在几个相对水平的螺旋圈,在同一层螺旋圈上的点代表的产业创新能力水平基本相同,如图中的c点与d点,m点与n点。图5中1、2、3、4各个水平圈代表了对应的标准化技术阶段。

在第1阶段,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几种创新技术,经过技术标准化形成一种标准化技术,至此形成技术标准化阶段1,经过创新技术标准的扩散,逐渐实现整个产业创新,对应该阶段的产业创新能力形成。由于技术标准的权威性、路径依赖及时滞性等原因,决定了技术标准的稳定性特征,会暂时将产业创新能力稳定在该层面,这一方面可能束缚了技术创新,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现有技术的应用趋于成熟,给予企业足够的时间通过新技术标准提高效益,使得收益高于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各种成本,如转换成本、研发成本、购置成本等,避免由于过快的技术更新造成的资源浪费等。新技术标准设定的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社会经济效率,而并非单纯为了追求高新技术而忽视其经济后果。

当现有技术标准持续一段时间,实现其收益超过成本时,产业创新的波动性会打破技术标准的稳定性,为技术标准化体系注入新能量实现技术突破,形成新的技术标准,此阶段的技术标准将优于第一阶段的技术标准。同理经过标准技术的扩散,逐渐形成新一轮产业创新,此时对应的产业创新能力点m与n形成,必有m(n)>c(d),标准化技术阶段1到技术标准化阶段2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当该阶段技术标准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实现新一轮产业创新,如此往复循环。产业创新的波动性使得标准化技术不断升级,提高技术标准化系统的运行效率。

另外需要对相同标准化技术阶段上代表产业创新能力的各点进行说明,如m点与n点,它们所代表的产业创新能力会略有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在一个标准化技术阶段,可能会存在较小程度或规模的技术创新,不会引起技术标准的更迭,但是会带来产业创新能力的略微提升。但是这与不同标准化阶段上各点所代表的情况不同,例如m点与c点所代表的产业创新能力存在质的差别,而非小幅度变化。

4 结论

标准化建设和党建创新 篇5

年6月,集团公司党委在哈大线召开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公司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讨部署了下一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全公司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运用大反思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贯彻落实好集团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各单位、各部门要抓紧时间,针对《中铁二局项目党建工作标准化手册》进行进一步讨论、修改,使其更加完善,具备可操作性,推进项目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要始终抓好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的结合,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强化项目党建的服务保证作用;积极推行项目重大事项党政会签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参与项目重大决策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民主决策水平,切实发挥好项目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积极推行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帮助指导项目党组织开展好党建工作;要以工程优质、作风优良、干部优秀为目标,坚持将纪检监察工作融入经营管理,加快构建惩防体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进一步坚持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党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考核,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来推动党建工作制度的落实。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和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同时还要全力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做好公安移交、国庆安保等各项工作,确保企业和谐稳定。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二、扎实推进深化项目党建达标创优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党建工作“融入中心、重心下移、提升质量、确保实效”的要求,紧密结合企业中心工作,坚持项目党建“五同五抓五加强”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项目党建达标创优工作。一是扩大项目党组织覆盖面,重点是强化项目架子队党支部建设和海外项目党组织建设,做到“五个100%”,即党组织覆盖率100%,党组织负责人配备率100%,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率100%,党费收缴率100%;发展新党员公示率100%。二是根据项目党建达标内容,积极推进项目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活动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文化建设、群团工作建设和党建基础台帐建设等七个标准化,实现项目党建标准化管理,实现组织健全、制度科学、活动正常、作用突出的目标,实现全局项目党建达标80%以上。三是按照创优的要求,努力创建四好班子、四强组织、四优党员,即创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班子;创建“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的四强组织;创建“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的四优党员。四是坚持项目党建达标创优“四个延伸”的工作重点,即项目部向架子队延伸、党员向群众延伸、正式员工向农民工延伸、单个项目向区域项目延伸,广泛深入持久地推进项目党建达标创优的全面实现。

三、创新党内实践活动,着力打造企业党建工作品牌。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使活动有形式有内容有实效,使党建工作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推动发展,打造企业党建活动品牌。一是紧密围绕保施工生产、保安全质量、保科技创新、保成本效益的“四保”目标,大力开展以“党旗红、当先锋、争第一”为主旋律的主题实践活动,实现项目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率100%。二是实现项目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专题化、手册化、有形化。专题化即开展思想教育、“查隐患、保安全、当先锋”、“党员科技管理创新行动”、“创岗建区”、党员突击队专、“党员先锋工程”等专题活动;手册化即建立活动工作手册;有形化即建立主题实践活动宣传牌、专题实践活动宣传栏等。三是开展创建“红旗项目部”和争当“五先五最”优秀党员的党内“双争”激励活动,激励项目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四是年内局党委将推进项目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对项目党建主题实践活动标准化进行启动和观摩,评选全局第二批企业党建创新成果并召开发布会。

创新与标准化 篇6

关键词:数学思维 创新培养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探究的新课题。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发展创新思维的良好起步器。新课标的人教版教材,对每一个小节的内容,在引入新课题之前,都是经过学生的观察问题来发现一些规律、规则。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发展人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1.在观察之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2.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如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并及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3.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活动中,想象是学生思维探索的翅膀,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支持。

2.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

根据以上几个要素,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如类比、归纳等。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当前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有许多章节内容,都是由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归纳,提出自己的探究结论的方法,这是培养想象力数学课特有的基本方法。

三、注重逆向思维,提倡反思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集中反映了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而这一个基础的关键,则是逆向反思。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我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之任务,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解完一个问题后的延续过程反思的一面,又包括着能否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思考同一问题的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使学生从反思中检验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又可使教师从反思中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进度,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补救自己教学中的一些过失。一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做法:1.加强概念中“互为”关系的理解训练;2.加强概念的反向理解和应用训练;3.加强公式逆向应用的训练;4.加强互逆运算的转化训练;5.加强由果索因的方法训练(分析法训练);6.加强从反面思考训练。

四、注重发展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指向性的不同,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但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集中思维训练。因此,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以及中考命题方向,各年级的数学教学都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积极采用开放性问题。可以把课本上的练习题改造为开放性的问题。这包括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或是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2.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即在解题时不拘泥于会解,而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思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商品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决策方案中的问题等,来构建数学模型给学生解决,都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素材。

3.对于几何中的图形进行发散。如对图形中某些元素,由于点或线的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图形的演变,或是对几何图形进行多角度的研究,还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图案来构建数学问题模型,由图形的特殊位置得到的性质,变换一般图形后这一性质是否还成立,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注意积极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根据思维在思维过程中是否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为标准,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基础,而知觉思维实质上是逻辑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是升华了的逻辑思维的产物。然而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只重逻辑推理分析而轻直觉思维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人教版教材,注重了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发展直觉思维应立足于以下几点:

1.依靠双基,引发直觉。双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知识,直觉思维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的双基,会引发错误的直觉和判断的失误。

直觉思维的具体过程往往是不清楚的,但是,将这简约的过程慢镜头地展示,會发现课堂教学中观察、思考、探求、归纳等过程,都是联想、类比、想象等思维方法的痕迹。因此,我们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入手,是发展直觉思维的关键。

2.鼓励猜想,活跃思维。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发现过程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的问题,很多都要经过几个步骤:猜想→提出解决的办法→推理论证→提出新的猜想,使数学科学时时都充满青春般的活力。《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七年级人教版教材,在许多的课后训练内容上,都设置了拓广探索、观察与猜想的训练。因此,在正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合情推理猜想,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总之,数学创造性思维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数学创造性思维不仅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活动能力,而且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审美等综合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认真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要求,“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仁宝,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

2.徐久虎.《对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与培养途径》

3.张孝达.《革新数学教育》

4.彭书淮.《天才书》

5.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6.张丽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7.罗小伟.《中学数学能力培养》

8.《教师的基本功》.浙江人民出版社

9.《创新能力培育》.海潮出版社

创新与标准化 篇7

在绿色发展理念渐入人心, 以及施工工艺不断提升的当下, 到底有没有一种新的方式方法, 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中国建筑第五局工程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建五局) 北大资源御湾商住区项目经理王晓冬带领其团队就创新了绿色施工的模式, 更创新了施工标准化和工具化, 这不但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而且减少了操作流程, 减少了施工工人的操作难度, 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资源, 降低了施工成本、提升了项目效益, 让施工更安全, 施工现场更趋文明。

更重要的是, 在这种标准化和工具化的基础和前提下, 年轻人纷纷受到重用, 得到锻炼和学习, 不断成长为新的工程师。

绿色生态施工 美化施工环境

走进北大资源御湾商住区施工现场, 首先呈现在笔者面前的是一片菁菁草地, 整齐统一的样板房, 焕发着勃勃生机。

显然, 这与传统的施工现场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王晓冬绿色生态工地的创新理念。

“办公室大面积采用植物绿化, 目的是减少扬尘, 降低外部温度, 美化施工环境。”王晓冬表示, 在场地布置、硬化方面, 尽量增加绿化、石粉覆盖面积。

位于东莞市国际会展中心对面的刚竣工的海德广场也是作为项目经理的王晓冬去建设的。王晓冬举例子说, 海德广场除了主干道硬化外, 周边全部采用植物绿化,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现场扬尘、美化环境, 而且还降低场地内温度, 有效地吸收雨水, 以及减少后期破除。

绿色生态施工显然已成了王晓冬的理念。在王晓冬的建设理念中, 所谓绿色生态工地场地, 除了临时汽车道外, 尽量要采用透水场地;即采用铺设不少于100mm的碎石透水层, 利用碎石间隙进行透水排水和地面蒸腾水分。整个场地不需设排水沟、渠、管道设施, 只需设置雨水回收池来简易地回收地表雨水。

“节约能源, 节约用地, 节约用水, 节约材料。这应该是绿色施工的目的。”王晓冬说, 绿色施工是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其意义在于, 降低施工成本,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施标准化提升整体效益

标准化是中建五局带给建筑界的一大创新。

几乎所有大的或者细微的设施或材料, 如:办公场地、施工场地、保安亭、洗手间, 和办公场地、施工场地、保安亭、洗手间等里面的所有摆设物件, 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很多流程, 在中建五局都实现了标准化。

“你看我这个办公室墙上挂的这几幅效果图和规划图, 还有办公室的装饰等等, 在中建五局所有项目经理办公室都是一个版本的, 只是具体内容不同而已。”王晓冬说, 如果办公室和工人住房都要砌砖, 完了还要抹灰, 有时还要装修使之漂亮些, 这样就造成大浪费了。

王晓冬表示, 标准化实施一段时间后, 效益就慢慢出来了。“我们项目比较多, 这些临建的设施和材料都是由中建五局公司集中制作, 然后再租赁给我们各个项目去用。如果设施和材料全都拆掉扔掉不要的话, 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也会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标准化让我们每年都节约上千万的成本。”

建筑施工标准化创新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怎么把标准化贯彻到日常施工中去, 使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推动文明施工, 提升效率, 推广到其他施工工地上呢?

实际上, 在以前施工企业标准化只停留在概念的层面, 还没有真正去落实。而王晓冬则创新了标准化的建设施工理念。

为了方便管理、提升质量、减少成本, 王晓冬带领其团队把建筑工地上的所有必须使用的产品和施工流程标准化, 然后再转向工具化, 几乎所有的设施、材料和工具都可以周转、循环使用, 所有按照标准去操作的都会操作。

“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那么通过一些创新的举措, 先在我们这里小范围试用, 如果感觉很好, 那么就上报到中建五局, 然后就固化下来成为经验, 成为制度, 推广开来。”王晓冬表示, 在施工实践过程中, 我们会充分发挥工人, 尤其是年轻人的作用。很多年轻人都肯动脑筋, 及时地想办法解决当前的难题, 并把大家好的想法推广开来, 形成标准化。

案例分析 办公区绿化

北大资源御湾办公室大面积采用植物绿化, 减少扬尘, 减低外部温度, 美化环境。

案例分析 标准化空间布置

办公场地、工人住房等

案例分 析钢筋加工棚

钢筋加工棚可以分拆后进行全部调转拼装, 增加周转。

案例分析 二级配电箱

配电箱全部采用方通及钢筋焊制, 安装采用螺栓拼装, 可整体调转或拆除调转, 调转后, 现场无建筑垃圾, 且拼装结构规整美观。

标准化向工具化转变 实现循环利用

在王晓冬看来, 建筑工地上几乎所有临建设施都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

“海德广场和北大资源御湾商住区项目, 现场临建设施全部采用可周转材料, 我们杜绝砖砌。”王晓冬说, 比如:保安亭、洗手间都采用全活动板房拼装, 可以整体调转或拆除调转;调转之后, 现场无建筑垃圾, 减少材料消耗, 降低施工成本, 且拼装结构规整美观。

此外, 在海德广场和北大资源御湾商住区项目, 办公场地、施工场地所有设施也均采用板房、集装箱等可周转材料布设;围墙采用全活动板房拼装, 可拆除调转, 循环利用。

王晓冬称, 施工现场要尽量实现标准化向工具化转变。比如:钢筋堆场全部采用定型槽钢, 用螺丝连接拼装, 可重复周转;拼装完成后, 钢筋堆场现场规整美观;配电箱全部采用方通及钢筋焊制, 安装采用螺栓拼装, 可整体调转或拆除调转;吸烟区做成集成活动拼装结构, 可整体调转。

“电梯防护门、人货电梯门、主通道等实现标准化的工具化, 由公司集中制作, 项目直接租赁使用, 加快周转, 降低成本投入, 节约材料。”王晓冬说, 库房可利用废旧集装箱改造使用, 上面种植绿色作物, 钢筋加工场防护棚采用钢架构, 上面种植藤生植物或瓜棚。集装箱可以整体调转, 调转后, 现场不产生建筑垃圾;钢筋加工棚可以分拆后进行全部调转拼装, 增加周转。

实际上, 一栋建筑完成之后, 工地上会存留着大量的看似没有用的东西。通过标准化工具化这样的一个过程, 就能达到多次循环利用的效果。不光是建筑零件, 而且办公场地、厨房和卫生间, 还有供工人使用的住房等, 都可以达到循环使用, 达到标准化工具化的构建。

此外, 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王晓冬及其团队不断发现新问题, 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如发明了无损耗砖车, 优化了后浇带格构柱支撑体系、大体积砼运用薄壁波纹管循环水系统。

王晓冬表示, 后浇带在梁受力节点搭设格构柱支撑体系, 对后浇带方案进行了优化。“确保了结构施工安全, 后浇带模板、木枋等材料可周转使用, 减少了材料投入, 节约了资源。”

“大体积砼运用薄壁波纹管循环水系统, 降低施工难度, 减少了现场切割、车丝、焊接连接等操作。”王晓冬称, 接触表面积大和散热更快, 降温效果显著;节约材料和人力投入, 大大缩短安装时间, 加快施工进度;与传统使用薄壁钢管降温材料比较成本节约20元/米, 节约了成本。

据悉, 降温采用循环水, 减少了水的使用, 并且管内出来的水温度最高达70℃, 更有效降低大体积砼内外温差, 节约资源的同时更达到了确保质量的效果。此项施工方法获得发明专利一项, 并在QC活动中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不拘一格重用年轻人 培育创新力量

年轻人众多, 是北大资源御湾商住区项目的一大特色, 而且这些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还担当着建筑施工要职。据了解, 在中建五局, 超过八成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无怪乎, 当甲方负责人来造访工程进展时看到遍地都是年轻人时既开玩笑又略带嗔怒地说道:“怎么全都是娃娃兵啊?简直把我这里当做练兵场了!”

对于一般工程项目来说, 大量重用年轻人显然对于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显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 如果重用年轻人是建立在有着一套完整的标准化工具化体系上面的话, 每个刚从学校出来的经验不足的大学生都可以按照标准化和工具化去操作, 那么, 一切都将迎刃而解了。

“去年我们项目招了6个大学生, 今年招了8个。”王晓东说, 年轻人没什么经验, 但是他们有激情, 富于想象, “很多标准化工具化的创新都是年轻人提出来的。”

而且, 对于创新的新鲜的事物, 年轻人较老员工容易吸收, 有些老员工对这些新鲜事物有些抗拒。“比如说钢筋堆场, 以前大家全部都是堆放在地上的, 一团乱, 拼装和定型什么也没有, 现在我们全部采用定型槽钢, 用螺丝连接拼装。”王晓冬表示, “但是老员工不太理解, 他们说:钢筋也要摆放得那么整齐, 要槽钢来定型, 还用螺丝连接拼装, 这不是明显浪费嘛!”

实际上, 王晓冬算了一笔账:定型槽钢和螺丝等设施材料都是可以周转使用的, 周转使用次数多了, 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如果是把钢筋直接堆放在地上, 钢筋很可能会出现生锈等质量问题, 质量没有保证, 安全事故就会频发。况且, “工人看到这么整齐堆放的钢筋之后, 施工起来也就自然舒服了。”王晓冬说。

建筑施工是一个实践性的行业, 标准化工具化的实施对其来说尤为重要。年轻人激情有余, 经验不足;老员工激情不足, 经验有余。那么, 怎么使之完整地结合起来呢?

以前师傅的地位是很高的, 一个人带几个徒弟, 以前都是师傅干的活, 现在都标准化工具化了, 都由徒弟来做了。

可以说, 建立在标准化工具化上的用人制度, 刚好可以解决年轻人激情有余、经验不足的现状。年轻人带着这种激情在实践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 提出新思路, 从而找到用武之地了。

更重要的是, 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适应新的制度。他们不但迅速地适应新的标准化和工具化, 而且还能创造出新的标准化和工具化, 使之成为体系和制度, 不但能很好地为其服务, 更能为企业的未来长远发展服务。

案例分析 无损耗砖车

创新与标准化 篇8

移动通信产业是典型的ICT产业, 移动通信标准则是这一行业的核心。该行业的全球竞争格局主要是发达国家为主导, 他们凭借自身技术和经济优势制定技术标准, 而后进国家则不得不选择采用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 因此, 一个国家只有推动资深产业标准化进程, 才能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水平。

在ICT产业中, 韩国是典型的后进式国家。它通过切入跟进模式, 通过购买专利技术, 培养专业人才, 强化企业合作, 建立起边学边用的方式逐渐消化潜入的知识技术。这种韩国模式的形成, 与韩国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息息相关。韩国政府通过国家确定产业目标, 通过市场保护和倾斜支持政策在关键时候扶持起了韩国本土的ICT产业, 韩国政府的做法, 说明, 政府强烈干预市场的模式是发展中国家不受外国资本控制, 振兴民族产业, 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方法。

1.困窘的1G时代

1G时期的韩国, 无论是系统设备还是终端设备的市场, 大多被欧美企业控制。本国制造商不仅严重缺乏本土市场份额, 更不具备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国际标准组织通过了2G数字移动技术标准后, 韩国通信部 (MOC) 决定突破1G的困局, 摆脱欧美设备制造商对韩国的掣肘。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标准化模式。

2.突破的2G时代

经历了1G时代的困窘, 韩国政府抓住2G的契机, 选择切入吸收创新的模式, 开辟出了韩国的移动通信产业。韩国政府在确立切入吸收战略后, 第一个选择是标准选择。摆在韩国政府面前的是两条路, 第一, 效仿中国, 选择TDMA技术①。其已经在欧洲国家获得了广泛商用。第二, 选择尚处于“新产品”的CDMA技术②。很显然, TDMA技术较尚籍籍无名的CDMA技术更为成熟完善, 但缺点是韩国制造商无法从欧洲设备商那里取得TDMA的核心技术, 相反, 为了主动寻求CDMA技术在韩国的商用, 高通公司向韩国政府开出了优厚的技术许可条件。最终韩国决定使用CDMA技术并大获成功。CDMA技术在韩国的成功应用, 使得韩国成为了国际通信市场上的新秀和佼佼者, 不仅成功保护了本国市场, 更加佐证了韩国政府的战略在国际通信市场的大获成功。

借着CDMA系统在韩国的商用成功的东风, 韩国政府迅速开展战略的第二步———创新。首先, 当时的韩国信息通信部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MIC) 牵头, 累积了来自政府和产业界的大量研发资金, 汇集了国内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ETRI③以及顶尖技术人才, 共同组成的庞大的CDMA项目研发队伍, 协作性地开展学习和研究。1991 年, ETRI与高通签署联合开发协议。通过协议, 韩国厂商完整地获得了CDMA技术和高通工程技术团队在开发阶段的技术支持。并且, 韩国政府要求高通必须将韩国所支付的专利费的20%拿出来提供给ETRI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这种联合开发模式使韩国不仅掌握了CDMA系统技术的精髓, 也促使了韩国的一些自主技术的研发。1995 年, CDMA1 最终被MIC宣布为唯一的2G国家标准。韩国不仅实现了ICT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奠定了韩国企业在本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移动通信技术地位。

最终, 经历了学习吸收再创新后, 韩国政府进入了产业创新的最后一步———培养本土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导向, 韩国政府培育了一批诸如三星 (Samsung) 和LG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韩国通信企业。2003 年, 三星不仅荣登CDMA产品霸主地位, 同时成为第四大GSM终端产品供应商。

3.3G时代

韩国政府在3G时代的战略是强力推动“3G运营带动设备制造出口”, 这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首先, 2G采用的CDMA技术使得韩国人在技术研发CDMA2000④上具有很强实力;并且, 韩国具有三星、LG、现代等跨国厂商, 这些厂商也成为了目前韩国通过发展WCDMA⑤而进一步提升市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基础;同时, 韩国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密切合作程度高;韩国由于国内运营市场相对较小, 但电子设备制造的国际市场非常广大, 并且全球大部分CDMA和CDMA2000 终端由韩国制造。因此, 韩国的3G发展策略主要是运营先行, 带动设备制造。韩国抢占先机发放3G牌照, 拉动相关设备制造的出口, 三星, LG在终端销售量猛升证明了这种策略的成功。

二、韩国与日本标准化战略对比

在欧盟和美国ICT产业迅猛发展, 一路领头的情况下, 同处于后进之辈的日本, 走的却是一条与韩国不尽相同的道路。

为了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韩国政府规定了限制引进、注重消化吸收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与发展本国技术并行, 提高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引进方式上, 鼓励企业有的放矢地引进关键技术、设备, 并限制模仿复制, 严格监督审查技术引进, 并由韩国政府来主导技术引进。同时期的日本, 在2G时代主要采用自己研发的PDC标准⑥。这一结果的产生与日本当时封闭和垄断的电信市场息息相关。日本最大的运营商NTT是日本政府直接控股, 并且它同时也是日本最大的固话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 因此日本的电信设备市场主要采用的就是由NTT⑦自主研发的PDC标准。PDC标准依托NTT强大的科研实力,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本土用户稳定的消费习惯在日本ICT市场上形成垄断。但是当时的PDC标准由于未能走出国门, 同时作为电子电器业领先的日本没能造就日本本土的电信设备巨头, 日本尝试向国外出口的移动设备的策略也鲜有收获。

总体来讲, 日本的通信产业表现为市场主导, 协会引导, 政府参与的标准创新模式;韩国的通信产业表现为政府主导、产业配合的标准创新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中, 韩国选择了开放的模式, 注重对引进标准的消化、吸收与在创新, 其中的过程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 强调产业链内各方的合作创新, 共同受益。而日本则采取了绝对封闭的模式, 让某个领先的运营企业住到某个技术, 造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三、启示

通过对韩国ICT产业标准化战略与创新过程的分析, 可以看出, ICT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标准的制定, 发展中国家如果要加入在电子信息通讯产业的洪流中角逐, 需要以政府作为主导力量, 辅以企业和标准化组织力量, 以保护本国市场、扶持本国产业为出发点,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争夺国际标准主导权, 建立起标准化的系统机制,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与中介机构的作用。同时在学习吸收既有标准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创新, 注重标准创新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 强化产业技术联盟, 积极与国际合作。

摘要:ICT产业是韩国的重点支柱产业。在2G初期选择与美国高通合作, 采用CDMA标准, 并自此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学习大力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成熟的商用系统, 并通过国家政策引导, 建立起了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 并培养了如三星、LG等ICT产业巨头, 成为发展中国家在移动通信领域实现技术能力赶超的典范。本文将分析韩国ICT产业的发展优势, 并将日本的ICT产业发展与韩国进行对比, 分析两条不同路径导致截然相反结果的深层原因, 最后总结韩国ICT产业标准化战略的成功经验所带来的启示。

创新与标准化 篇9

技术能力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基础。 本文认为,技术标准化能力也是技术能力的具体反映。 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共处于企业技术能力系统中,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存在交互耦合关系,能够产生协同放大效应,而两者的协同程度会对企业技术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提出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耦合度测度模型, 为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耦合度评价,可以判断两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 时序动态耦合度的评定,可以展示耦合度的整体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系统、全面、科学地评价和提高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耦合效果提供指导。

一、文献回顾

标准作为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傅家骥等[3]指出,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技术标准。 李新波等[5]认为,标准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通过标准化产生技术积累带动技术创新发展;于欣丽[6]研究发现技术标准化为新技术的诞生提供质量保证, 通过标准化产生技术积累带动技术创新发展,降低了技术创新的风险。 陈春晖等[2]在研究中发现,技术创新速度决定了技术标准更新的速率, 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决定着技术标准化能力,并进而进一步推动技术标准化。 李大平和曾德明[7]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以技术创新扩散为基础,而技术标准作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桥梁,影响着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进程, 影响着企业能否从技术创新中获益。 赓金洲[1]指出,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服务于经济增长,弄清楚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才能为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化水平、 提升经济增长水平,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对策。 张勇[4]研究发现企业在技术创新中, 存在科研开发与标准修订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标准化须密切地以技术创新为引导。 潘海波和金雪军[8]认为,标准化既有可能推动技术创新,也有可能限制技术创新。 李远勤和张祥建[9]指出,实证检验标准化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未来标准化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是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也可能是相互抑制的消极作用。 评价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耦合程度的大小, 有助于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标准化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力,以获得长远利益。

二、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耦合度测度

耦合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相互影响的程度,从协同学看,系统相变的特征和规律取决于系统内部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 而耦合度是对协同作用的度量。 由此,将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系统与技术创新能力系统彼此影响、 相互作用的程度定义为耦合度。 本文所构建的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耦合度测度模型, 包括耦合度评价和耦合协调度评价两部分。

(一)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耦合度测度指标

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标准化能力可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10-13]。 然而,纵观现有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能够很好地测度耦合程度,本文结合众多学者观点,并同时考虑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代表性、层次性和独立性,确定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耦合度测度指标(见表1)。

(二)耦合度评价

耦合度揭示了不同时期两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程度,对判别两者间耦合作用强度、调控两者的互动关系、预警两者发展秩序等具有重要意义。

1.综合评价

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首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接着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定。

(1)确定指标权重

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利用指标所提供信息量的大小确定权重,避免主观确定权重的随意性。 熵权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1计算各指标熵值,xij是第i个系统中的第j项指标的数据(i=1,2,…,n;j=1,2,…,m);

2计算各指标熵权,wj即为第j个指标的熵权。

(2)模糊综合评价

依据评价指标,采用调查问卷法收集专家意见,将指标对上级指标的评价集M设定为 “很高、 高、较高、一般、低”。 如表1所示,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均采取二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其评价步骤为:

1首先对第二层次的每个要素i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依据熵权法得到各要素的权向量Wi,综合评价矩阵为Ri,于是综合评价向量为Bi=Wi莓Ri;

2进行第一层次序参量的评价, 依据熵权法得到各要素的权向量W,综合评价矩阵为R,故综合评价矩阵为B=W°R;

3对评价集进行赋值M=(10,8,6,4,2), 结合评价矩阵R可得综合评价分值,其中u1为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综合评价分值,u2为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综合评价分值。

2 耦合度计算

借鉴耦合度模型, 可得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系统与技术创新能力系统的耦合度函数为:

将模糊综合评价得分代入式(1)即得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耦合度。 依据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强弱(即耦合度C的大小)、相关研究成果及本研究的具体情况, 将耦合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0<C≤0.3为低度耦合阶段;0.3<C≤0.5为磨合阶段;0.5<C≤0.7为中度耦合阶段;0.7<C<1为高度耦合阶段。

(三)耦合协调度评价

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 评判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交互作用的协调程度。 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 可得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为:

式(2)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反映技术标准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整体协同效应的综合调和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 对耦合协调度的划分标准一般为:0<D≤0.4为低度协调耦合;0.4<C≤0.6为中度协调耦合;0.6<C≤0.8为高度协调耦合;0.8<C<1为极度协调耦合。

(四)耦合度测度研究

本文建立的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耦合度测度模型,可应用于以下的研究:

1. 同一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耦合度的时序分析。 以时间维度考察同一企业近几年技术标准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交互耦合作用程度,以及协调程度所处阶段,为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2. 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耦合度的横向分析。 对所处同行业(如航空航天、新能源与新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行业)的企业进行同一时间的耦合度测度,了解差距,对比差异,寻找问题。

3. 不同省份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耦合度分析。 了解企业耦合度随地区的变化,以研究经济发展、地方政策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耦合度作用的差异。

三、结语

坦洋工夫标准的传承与创新 篇10

坦洋工夫是历史名茶,原产于福安坦洋而得名,它以香高味醇,条形细长匀整,汤色红亮的形质兼美而自成一格。随历史的变迁和消费的需求,2009年坦洋工夫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坦洋工夫也从产品向品牌转化,2010年获中国驰名商标荣誉,成为国家级品牌。根据《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GB/T24710-2009标准项目所包含的技术水平、创新性和标准实施后取得的效益,2011年10月,该标准获得省政府标准贡献一等奖。本文通过比较国家标准与省地方标准的“坦洋工夫”,了解其一脉相承,突出标准创新对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

1 不同标准的坦洋工夫

1.1 地方标准坦洋工夫:

从坦洋工夫红茶产区的适制品种的茶树上采摘的芽、嫩叶和嫩茎,采用红茶初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和精制(整形、归类、汰除劣异、复火)的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条形红茶。包括特种坦洋工夫红茶,如坦洋金针、坦洋金峰、坦洋金猴等。产品分特种坦洋工夫红茶和坦洋工夫红茶两类。

1.2 国家标准坦洋工夫Tanyang gongfu tea:

在坦洋工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采自坦洋菜茶和适制红茶的优良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采用工夫红茶初制和精制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特定品质特征的红茶。坦洋工夫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与相应等级的紧压茶。

2 标准制定在传承中体现特色

2.1 突出地域特色。

传统上“坦洋工夫”红茶产区遍及福安、柘荣、周宁、霞浦、寿宁还有与浙江毗邻的周边地区等。坦洋工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坦洋工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意见》(安政文[2006]7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福安市现辖行政区域。为此,福安区域外生产的红茶均不能名坦洋工夫。

2.2 突出品种特色。

坦洋工夫地方标准规定了适用于制作的坦洋工夫红茶的茶树品种有:福鼎大白茶、福云六号、梅占、毛蟹、福云七号、福鼎大毫茶、坦洋菜茶、福安大白茶等8个。国家标准在品种上强调当地种时,更强调当前育成的优新良种,如金观音、黄观音、紫玫瑰、金牡丹、黄玫瑰、丹桂、春兰等茶树良种,品种选择上更加灵活、空间更大。

2.3 突出等级规范。

原有坦洋工夫成品茶有8个等级标准,有特种坦洋工夫、特、一、二、三、四、五、六级。国家标准只有四级,那就是特、一、二、三级和相应等级紧压茶,对茶叶品质提出更高要求,也增加了产品种类。三级以下的就不叫坦洋工夫,突出了产品的高质量。

3 标准推广在宣传中突出应用。

“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标准的制定,可有效保护产品品牌、质量特色,保护无形资产的价值,保护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可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地方经济的综合竞争力。福安市十分重视茶叶标准建设,先后制定省地方标准《绿茶标准综合体》、《工艺花茶》、《坦洋工夫红茶综合体标准》,同时指导制定企业标准10多项。为推广落实坦洋工夫国家标准,在标准颁布伊始,就集中所有授权及申请待批的坦洋工夫生产企业进行培训,对标准条款逐一解释,同时制作标准实物样,企业一经授权就要求配有标准样。另外通过《行业自律》,要求企业自觉遵守标准,产品包装上标签注明所使用的标准。协会把标准使用列入《“坦洋工夫”证明商标许可使用时合同》,强化标准使用,并不时检查,将标准建设贯穿于坦洋工夫品牌建设的始终。

4 标准应用在实践中突出创新

福安市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产量2.75万吨,毛茶产值14.2亿元,茶业商品总值34.04亿元。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前三甲。标准实施以来,坦洋工夫发展尤其迅速,2011年红茶产量7800吨,毛茶产值10亿元,商品总值24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市产量、产值的28.3%、70.5%,实现了茶农增收,企业增效。坦洋工夫国家标准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其关键是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推进了坦洋工夫的跨越发展。

4.1 种植优新品种。

传统的坦洋工夫红茶,其茶树品种主要为坦洋莱茶、福安大白、福鼎大毫等。近年来,为提高茶叶品质,建立坦洋莱茶种质资源圃和品种繁殖园,选择香高味醇的红芽种,进行繁育推广。特别是选用当地培育的高香型新优良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玫瑰、丹桂等十多个品种,推广达9万多亩,极大提高了坦洋工夫红茶花果香、味醇厚、汤色红艳等特点,为坦洋工夫品质提升奠定了品种基础。

4.2 建设生态茶园。

为改善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提高茶叶品质,近年来,福安市利用中央财政项目大力支持和地方财政配套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达10万余亩。在茶园间作或套种爬地兰、白三叶、圆叶决明、三叶猪屎豆、罗顿豆、伞房决明、黄花决明等不同绿肥后,在提高山地茶园覆盖程度、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肥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茶树病虫的生态持续控制,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生产卫生安全、绿色、健康的坦洋工夫红茶,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市有18家企业29个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认证。

4.3 应用高新设备。

为推行茶叶清洁化生产,在加工过程中做到茶叶不落地。全市新建了十多家规模较大的标准化加工厂。同时地方财政拨出专款,扶持改造农村初制厂200多家。推广名优茶加工机械800多台套,引进国外先进的光电拣梗机、静电烘干机、微波提香机30多台。基本形成向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4.4 创新制茶工艺。

在传承坦洋工夫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生产工艺方面,有了突破和创新。有复合式萎凋机、茶叶加温脱水机、成品茶静电去杂机、茶叶提香机等专利10多项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审核,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坦洋工夫的萎凋工艺,以传统的室内自然萎凋为主,也有用热风加温或除湿萎凋,与前期的日光萎凋相配合,同时为了提高香气,在萎凋过程中也采用乌龙茶的做青工艺等,通过复合型萎凋技术使高香型品种的红茶味醇、色亮、香高的品质打下基础。传统以室内加温发酵偏重,现以空调控温和采用轻发酵或变温发酵,使香高味醇,汤色明亮,有效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特有品质。烘焙工序既是对以上工艺的巩固,又可对红茶品质提升起重要作用,通过提香机,使成品茶香气更加浓郁,滋味更为香甜爽口。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标准贡献奖管理办法》,2008.10

[2]陈成基,八大创新助推坦洋工夫红茶跨越发展,闽东日报,2011.11.15

[3]姚信恩等,《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GB/ T24710-2009.2009.11.30

创新与标准化 篇11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创新思维 科学素养 探究精神

引言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杰出人物,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一生当中提出了很多想法和理念,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等。叶圣陶先生的许多论述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许多观点是相吻合的。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真正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创新思想同数学课程标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义务教育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价值

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有一个好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许多家长和老师总是聚焦于孩子的成绩,以成绩为衡量好坏的标杆。长期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抑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对于教育现状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创新思维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标准对于创新思维的重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做题和令老师满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魅力。

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普遍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进,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发生改变。但是,实际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传统教学的影子。如上课依然是老师讲课为主,主导课堂推进,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只需要将知识转化为做题就行,不必真正深入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厌恶,丢失学习兴趣。

(二)缺乏创新思维

数学是逻辑和创新思维兼具的一门学科,需要大量计算和求证推导,理解定理的实际内涵。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理解,才能真正学会数学,理解它的博大精深。但是,在大量走访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充分理解,没有灵活掌握其中内涵,缺乏创新思维方式,使很多人学习如同进入了死胡同,不能实际掌握知识。

三、叶圣陶培养学生创新思想与新课标的契合点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探究精神

叶圣陶先生在《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中曾经说道:如果学生进入这样一种情景,即能够主动学习,自己尝试着去辨别,自己去思考求证,从而自己可以获得正确又深刻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就不需要教了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也说道: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现代化教学提出的一项基本任务和要求,应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得到落实。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存在于义务教育的整个环节中,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思想与《标准》中的“提出和思考问题”、“自主归纳学习的规律,并借助自己的能力加以求证”相符合。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经验的总结等思想,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结合这个重要内容,并且在教学目标中提出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著作中曾说道,少年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于周围环境都有很强的探知意识,这些心理特点使他们容易激发求知、求行、求验证的欲望。教育的目的是不教,本质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当他们掌握这种能力之后,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理念中的教是必要条件,但教不等于直接传授,更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意识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听老师的讲解。这种模式的延续,会固化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环节中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只是被动学习,逐渐形成依赖,自己不思考。从叶圣陶先生的许多论断中会发现,他格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叶圣陶先生的创新思维等提议被采纳进了新课改中,教育改革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传统教育思维理念中,主流意识认为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只有听话是远远不够的,只听话这样的特点,其弊端日益凸显。《标准》中要求学生应该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批判、敢于质疑和提问的优秀学习习惯,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叶圣陶先生强调的批判态度是不过时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是有意义的。批判思维不是胡搅蛮缠,不是一味攻击别人,而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完全依靠课本和老师所讲,自己学习辨析内容的正确性,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东西,客观公正地对待,在学习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在稳步向前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采用的新标准,很大部分和叶圣陶先生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认识极为相似。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份子,老师们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些优秀的教育理念,真正将对学生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工作中,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参考文献:

[1]杨雪特,刘毅.“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认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9).

创新与标准化 篇12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 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发展创新思维的良好起步器。新课标的人教版教材, 对每一个小节的内容, 在引入新课题之前, 都是经过学生的观察问题来发现一些规律、规则。可以说,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 更不能发展人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1.在观察之前, 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2.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如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 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并及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3.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 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活动中, 想象是学生思维探索的翅膀,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 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 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 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 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支持。

2. 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 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

根据以上几个要素, 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 创设想象情境, 提供想象材料, 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 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 如类比、归纳等。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 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当前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有许多章节内容, 都是由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归纳, 提出自己的探究结论的方法, 这是培养想象力数学课特有的基本方法。

三、注重逆向思维, 提倡反思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集中反映了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 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而这一个基础的关键, 则是逆向反思。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 我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之任务, 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解完一个问题后的延续过程反思的一面, 又包括着能否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思考同一问题的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使学生从反思中检验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又可使教师从反思中获得反馈信息, 以便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进度, 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补救自己教学中的一些过失。一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做法:1.加强概念中“互为”关系的理解训练;2.加强概念的反向理解和应用训练;3.加强公式逆向应用的训练;4.加强互逆运算的转化训练;5.加强由果索因的方法训练 (分析法训练) ;6.加强从反面思考训练。

四、注重发展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指向性的不同, 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 (求同思维) 和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 。加强发散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但一直以来, 我们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集中思维训练。因此,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 以及中考命题方向, 各年级的数学教学都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 积极采用开放性问题。

可以把课本上的练习题改造为开放性的问题。这包括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 或是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 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 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 鼓励创优创新。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 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 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

即在解题时不拘泥于会解, 而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思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商品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决策方案中的问题等, 来构建数学模型给学生解决, 都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素材。

3. 对于几何中的图形进行发散。

如对图形中某些元素, 由于点或线的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图形的演变, 或是对几何图形进行多角度的研究, 还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图案来构建数学问题模型, 由图形的特殊位置得到的性质, 变换一般图形后这一性质是否还成立, 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注意积极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根据思维在思维过程中是否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为标准, 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基础, 而知觉思维实质上是逻辑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 是升华了的逻辑思维的产物。然而长期以来, 中学数学教学只重逻辑推理分析而轻直觉思维的训练,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来说是不利的。因此, 《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人教版教材, 注重了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 我们发现发展直觉思维应立足于以下几点:

1. 依靠双基, 引发直觉。

双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知识, 直觉思维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 没有扎实的双基, 会引发错误的直觉和判断的失误。

直觉思维的具体过程往往是不清楚的, 但是, 将这简约的过程慢镜头地展示, 会发现课堂教学中观察、思考、探求、归纳等过程, 都是联想、类比、想象等思维方法的痕迹。因此, 我们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入手, 是发展直觉思维的关键。

2. 鼓励猜想, 活跃思维。

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是数学发现过程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的问题, 很多都要经过几个步骤:猜想→提出解决的办法→推理论证→提出新的猜想, 使数学科学时时都充满青春般的活力。《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七年级人教版教材, 在许多的课后训练内容上, 都设置了拓广探索、观察与猜想的训练。因此, 在正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合情推理猜想, 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总之, 数学创造性思维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 又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数学创造性思维不仅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活动能力, 而且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审美等综合作用。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 让我们认真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要求, “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仁宝, 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

[2].徐久虎.《对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与培养途径》

[3].张孝达.《革新数学教育》

[4].彭书淮.《天才书》

[5].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6].张丽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7].罗小伟.《中学数学能力培养》

[8].《教师的基本功》.浙江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因材施教是成功的关键下一篇:智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