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2024-07-11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共12篇)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1

林业工程在我国建国以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设部门之一, 随着时代快速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在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协调、配套不搭、建设结构不合理等等, 使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1 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发展阶段

标准化工程建设制定过程中包括了对建设标准制度的修订、实施、监督、管理。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制定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4种:建国初期, 1953—1960年在当时社会开展林业工程建设工作时需要东北地区提供大量的木材, 国家并建立森林铁路, 并且在1953年颁布了相应的标准[1]。随着时间不断的发展, 我国在施工过程中都制定了对应的设计规程, 使施工工作顺利开展;1960—1970年, 在这10a中, 我国发布了对应的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 由于时代不断的变化, 在一阶段林业工程建筑标准化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73年工作才顺利开展;1980—1990年, 在国家中共十一届会议之后, 我国的标准化制度的正常开展运行, 加以重视。将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度分为了营林、采伐运输、林产工业这3种。我国并建立了对应的专职机构, 成立标准, 方便人们对林夜工程建筑的研究;从1998年到现在,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 原有的不良因素如机构调整、经费短缺、人力不足等问题都进行了改变, 也慢慢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 同时也为林业中的一些问题做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建立了林业工程项目的标准, 从而促进国家发展。

2 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将面临的挑战

2.1 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将工程建设进行角色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将传统的投资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系形成了一些投资主义的多元化、资金来源多种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等全新形式, 而且每一个改革每一次创新都对标准化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在工程建设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项目的投资, 而且项目要具有公共性、带动性。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项目造价定额, 从而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 加强工程标准化制度的实施与管理, 从而保护林业环境。

2.2 全球化统一战略将工程建设标注体制进行调整

一些发达国家通常财通WTO规则进行标准化技术的控制, 其技术方法数量非常有限, 但是使用时会非常的安全、卫生、环保, 但是适用范围较少, 容易协调, 这种方法已经在世界各国通用。同时林业工程建设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间还缺少一定的关联, 在显示过程中出现很大的交叉现象, 从而造成在工作过程中水平较低。但是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3]。

3 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解决对策

3.1 建立全新的林业工程标准体系

标准化体系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工作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还发布了一系列标准总和, 同时这也是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 根据组织制定对应的管理依据, 从而加强人们对林业工程的认识。林业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已经逐渐的走向了森林与湿地中去, 对这些生态环境进行管理保护, 这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内容, 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

3.2 完善林业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制度

标准化工作机制不再是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创新, 而且其主要发展内容。标准化工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标准化工作制度在未来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与效益, 从而决定了我国标准化制度在工作过程中的资金、人力、物力、技术等作用。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我国的标准化制度在不断的创新, 建立明确的管理办法, 从而确定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3.3 加强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 创建文明社会, 这是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人员对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 打破传统工作界限, 保护生态环境, 创建节能环保的林业工程。

本文对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将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并给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希望专业人员加强对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的研究。林业工程建设的出现保护了人们的生态环境, 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家园,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资源标准化制度, 准确道德规范, 提升自身实力, 增加自身利益, 从而提高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小平, 王宏伟, 张志东.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 2014 (1) :3-7.

[2]唐小平, 王宏伟, 张志东.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4 (7) :39-43.

[3]马丽.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5.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2

在实施班组标准化管理之前,工程车检修班和大部分其他班组一样,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管理混沌。由于缺乏具体岗位与制度的支撑,日常班组运作中,生产资料、工器具,纸质设备规程资料以及班组个人物品均存在保管混乱、摆放不整齐以及乱拿乱放等不利于生产任务高速开展的问题。为确保避免上诉问题,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增强组员责任心和职业素养,工程车检修班在班组管理上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第一是组织班组定期集体讨论。在班长组织下利用工作间隙,组员针对近期生产中班组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议,各抒己见,运用集体智慧以期达到运用集体智慧监督、管理,扫除班组管理方面的盲区,不断改进、完善班组管理制度。第二是设立班组标准化管理专员制度。根据班组成员班组在生产中出现的种种有悖于标准化建设要求的问题,班组任命了担负“找问题、堵漏洞、促整改”的班组标准化管理专员,其任务是负责督促班组成员在生产中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每日对生产资料、工器具、规程资料、生产废弃物等进行有效处置,做到“工具归位、资料归档、人走场清、绝无遗漏”。第三是奖惩分明、强班组标准化管理考核力度。对各种违反标准化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以促成班组成员对标准化管理的认知,并对各类能提高班组标准化管理水平的好点子、好建议予以奖励。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3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思考

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灌溉,还具有节水的功能。当前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的匮乏,这样水利工程在其中具有了全新的功能,就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化的调节。从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来看,降水不是非常的均匀,部分地区容易有旱涝现象的发生,这对于农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严重时还能够对人民的生活和生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样来看,建立起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已经非常重要。

一、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进行大范围的水利工程建设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左右,多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都比较少,并且很多具有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都是农民自己修建起来的,没有进行勘查和规划,这样很多水利工程都比较落后,功能也具有极大的欠缺性,和国家要求的标准不相符合。在现阶段,我国很多水利工程质量不是非常高,不能进,张期的使用,对于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多水利工程和农田之间的距离都非常近,并且工程都是在生活区的周围中,这样不仅仅便于农田的灌溉,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很多农田水利都是具有地方性的特点,这样在建设以及使用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就不能避免。水利工程在投入正常的使用以后,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但是维护基本是由农民自己完成的,这样和专业的人士之间有非常大的差距,并且在后期的维护上很多技术还达不到基本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参与人员基本都是农民自己,并且对水利工程也没有非常大的重视性,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士进行监管,这样工程质量存在的隐患就非常多。

(二)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导致的污染问题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企业,这样加上生活废水以及工业污水等等,很多地表水也受到了污染,对农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多的影响。农村中都需要进行开荒,因此大量的植被都会受到破坏,出现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土质出现松软的现象,耕地也不断的减少,如果不能进行更加及时的解决,那么高效的农田水利工程的效果就不是特别的明显。我国的农田水利设计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因为设计上不是特别的明显,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得不到有效的发挥,造成了水利工程的重复性建设,人力物力等等资源被浪费。

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措施分析

(一)明确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

水利农田的建设工程,需要对各地的水利情况进行掌握和分析,这样才能促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有请专家进行现场的指导,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地方水利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也可以结合其其他部分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出符合当地情况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计划,构建起建设指南,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也需要在概念上和内容上进行统—性的规定。在这样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大家都认同的农田水利目标,在量化和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标准值的确定。

(二)建立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整合机制

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建设的投入渠道非常多,其中还要涉及财政、水利以及农业和国土、烟草和扶贫方面的项目建设和项目安排。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思路以及建设的重点都要进行统筹安排,让资金的使用更加集中,提升预期效益。在资金的整合方面还要规范投资的方向,对于高效水利资源的财力进行优化配置,增强农田的水利资金使用效率。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县级以上的项目在资金的整合以及使用上更加紧迫,要求也非常高,成绩比较显著,要学习一些具有成功经验以及成功性的探索实践。这样就建议县级以上政府组织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对造价以及部分设计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不断的协商,以此促进统一性的实现,各个渠道之间不能出现乱用的现象,各种用途也不变,形成一种协调力和合力。除了这些以外,国家在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和投入方面还要进行顶层的整合分析,以此减少更多的整合问题出现,提升基层建设的基本效率。

(三)强化农田水利的技术含量,提升维护队伍的专业素质

水利工程建设中人才是基本的保障,需要建立起—个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才能让高质量的工程建设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让水利工程建设队伍的人才力量更加强大。所有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维护的人员一定要做到有效的管理和操作,提升对水利农田的认识,在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提升队伍专业素质。素质的提升可以进行严格化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并且通过思想和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整个工作的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其中包含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分析,涉及到水利工程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导致的污染问题。第二部分是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措施分析,包含了明确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建立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整合机制、强化农田水利的技术含量,提升维护队伍的专业素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高标准的水利农田建设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4

关键词:工程建设标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

工程建设标准与产品标准均可分为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但这两种标准执行各自不同的标准编写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应按《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的规定编写,而产品标准则按《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的规定编写。如何区分两种标准的编写规定的异同,是工程技术人员在编写标准前需要做的必要工作。

1 工程建设标准与产品标准概述

工程建设标准是对各类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维护、加固、拆除等活动和结果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产品标准是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等所做的技术规定,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约束力的产品技术准则,是产品生产、质量检验、选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洽谈贸易的技术依据。

2 两种标准的编制规定异同分析

2.1 标准的内容构成分析

工程建设标准与产品标准的内容构成对比见表1。

2.2 前言构成分析

工程建设标准的前言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主要技术内容等;当标准中有强制性条文时,还应说明强制性条文管理、解释的负责部门;标准的管理部门、日常管理机构,技术内容解释单位;标准的主编及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等。

产品标准的前言包括结构说明、起草规则;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与国际与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有关专利的说明;标准的归口信息;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等。

2.3 目次构成分析

工程建设标准的目次是必须有的,应从第1章按顺序列出,包括章、节、附录、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等。标准的页码应起始于第1章。而对于产品标准来说则可无目次。

2.4 标准范围界定分析

工程建设标准中第1章总则中应有明确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的条文。在规定的范围中,当有不适用的内容时,应指明标准的不适用范围。范围的界定可采用“本标准适用于……”、“本标准不适用于……”的典型用语。产品标准的范围则单独成章。范围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阐述标准中“有什么”;另一部分阐述标准能“有什么用”。范围的界定可采用“本标准规定了……”的典型用语。

2.5 条文说明与资料性要素分析

为便于使用者正确理解、把握条文的意图,工程建设标准设有条文说明,是对条文的解释。条文说明的内容为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一些上下限的取值条件、相关标准的信息、标准用词用语的涵义、在执行中需注意的事项等。

产品标准中没有条文说明,其内容分为规范性要素和资料性要素。其中资料性要素是标示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附加信息的要素。遵守某一标准,就是要遵守该标准中的所有规范性要素所规定的内容。资料性要素起到了提高标准适用性的作用,使用者无须遵照执行。

2.6 引用标准名录与规范引用文件分析

在工程建设标准中,凡是在正文中出现的引用标准均须列入引用标准名录。引用标准名录排序应先国标、后行标,按照标准号(及行业代码拼音)的顺序,升序排列。

在产品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单独成章,可分为规范性引用和资料性引用。规范性引用可表述为“……应符合……的规定”、“……应按照……的要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中应先国内标准、国内文件后国际标准、国际文件。资料性引用则表述为“……参见……的内容”、“……中给出了进一步的说明”。

2.7 附录分析

工程建设标准中的附录内容与正文具有同等的执行效力。附录内容与正文有关,并被正文中的条文所引用。产品标准中的附录也是和上下左右文紧密联系的,标准中任何一个附录都应在正文中明确提及,其可分为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这两类附录可根据标准的具体条款来确定是否设置。规范性附录为正文的附加或补充条款,附录的内容是标准的组成部分;资料性附录则为理解、使用标准的附加信息。

3 标准的编写形式分析

工程建设标准可按章、节、条、款、项5级层次书写见表2。章和节必须设置标题;条所涉及的内容是一个独立单元,是一个明确的规定;款是条的细分层次;项是款的细分层次。条、款项均不得设置标题。条文规定简明扼要。只列出规定,解释、说明、举例等语句均放入条文说明中。每个条文规定均是一句完整的话,至少应有主语、谓语、宾语和执行程度用词。条文中不得出现含糊不清、无法界定的词汇。

产品标准的层次划分采用章、条、段、列项的形式见表3。章应有章标题;章以下有编号的层次均为“条”,每个第一层次的条最好设置标题;段是章或条中不编号的层次;列项是段的子层次。列项的形式具有其独特性,即列项要由一段后跟冒号的文字引出并列的各项。

4 执行程度用词分析

工程建设标准中,除第1章中的前两条(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和第2章“术语和符号”外,其余每个条文(款)规定中,均应含有下列2类(共8个)执行程度用词之一见表4。

产品标准中,通常使用的执行程度用词有五类,表5中给出了表述不同类型的条款使用的执行程度用词以及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等效表述形式。

5 排版格式分析

工程建设标准与产品标准排版格式不同,产品标准的幅面尺寸210 mm×297 mm比工程建设标准140 mm×203 mm的幅面尺寸大一倍。

6 结语

本文首先对工程建设标准、产品标准作了简要的介绍,随后从标准的内容构成、标准的编写形式、执行程度用词、排版格式四个方面对工程建设标准、产品标准的编写规定作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两种标准编写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工程建设标准、产品标准时参考。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5

1总则

1.0.1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创建整洁文明的施工现场,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的管理。

1.0.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活动的总称。2.0.2 环境卫生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指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环境的卫生,包括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废污处理、卫生防疫等。2.0.3 绿色施工 green construction

是工程建设中实现环境保护的一种手段,在保正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0.4 临时设施tempororyfacilities

施工期间临时搭建、租赁及使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

2.0.5 施工人员 site personnel

在施工现场从事施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包括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参建人员。2.0.6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trash

在新建、扩建、改建各类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3基本规定

3.0.1 建设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与卫生负总责,分包单位应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参建单位及现场人员应有维护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的责任和义务。

3.0.2 建设工程的环境与卫生管理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编制专项方案,应明确环境与卫生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3.0.3 施工现场应建立环境与卫生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应定期检查并记录。

3.0.4 建设工程的参与建设单位应根据法律的规定,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卫生等突发事件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0.5 当施工现场发生有关环境、卫生等突发事件时,应按相关规定及时向施工现场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并应配合调查处置。

3.0.6 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应包括环境与卫生等有关内容。

3.0.7 施工现场临时设施、临时道路的设置应科学合理,并应符合安全、消防、节能、环保等有关规定。施工区、材料加工及存放区应与办公区、生活区划分清楚,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0.8 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管理,并应采用硬质围挡。市区主要路段的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不应低于2.5m,一般路段围挡高度不应低于1.8m,围挡应牢固、稳定、整洁。距离交通路口20m范围内占据道路施工设置的围挡,其0.8m以上部分应采用通透性围挡,并应采取交通疏导和警示措施。

3.0.9 施工现场出入口应标有企业名称或企业标识。主要出入口明显处应设置工程概况牌,施工现场大门内应有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和安全管理、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消防保卫等制度牌和宣传栏。

3.0.10 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参建单位必须为施工人员提供必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 184的规定。

3.0.11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的规定,施工单位应依据有关规定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和培训。

3.0.12 施工单位应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做好施工人员的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防中毒、卫生防疫等工作。

4绿色施工

4.1 节约能源资源

4.1.1 施工总平面布置、临时设施的布置设计及材料选用应科学合理,节约能源。临时用电设备及器具应选用节能型产品。施工现场宜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4.1.2 施工现场宜利用拟建道路路基作为临时道路路基。临时设施应利用既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土方施工应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

4.1.3 施工现场周转材料宜采用金属、化学合成材料等可回收再利用产品代替,并应加强保养维护,提高周转率。

4.1.4 施工现场应合理安排材料进场计划,减少二次搬运,并应实行限额领料。

4.1.5 施工现场办公应利用信息化管理,减少办公用品的使用及消耗。

4.1.6 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用电等资源能源的消耗应实行计量管理。

4.1.7 施工现场应保护地下水资源。采取施工降水是应执行国家及当地有关水资源保护的规定,并应综合利用抽排出的地下水。

4.1.8 施工现场应采用节水器具,并应设置节水标识。

4.1.9 施工现场宜设置废水回收、循环再利用设施、宜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

4.1.10 施工现场应对可回收再利用物资及时分拣、回收、再利用。

4.2 大气污染防治

4.2.1 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要进行硬化处理。裸露的场地和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4.2.2 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主要道路应定期清扫、洒水。

4.2.3 拆除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时,应采用隔离、洒水等降噪、降尘措施,并及时清理废弃物。

4.2.4 土方和建筑垃圾的运输必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施工现场出口处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并应对驶出的车辆进行清洗。

4.2.5 建筑物内垃圾应采用容器或搭设专用封闭式垃圾道的方式清运,严禁凌空抛掷。

4.2.6 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4.2.7 在规定区域内的施工现场应使用预拌制混凝土及预拌砂浆。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或砂浆的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降噪措施。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

4.2.8 当市政道路施工进行铣刨、切割等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扬尘措施。灰土和无机料应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中应洒水降尘。

4.2.9 城镇、旅游景点、重点文物保护区及人口密集区的施工现场应使用清洁能源。

4.2.10 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4.2.11 当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中度及以上的污染时,施工现场应增加洒水频次,加强覆盖措施,减少宜造成大气污染的施工作业。

4.3 水土污染防治

4.3.1 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管及沉淀池,施工污水应经沉淀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3.2 废弃的降水井应及时回填,并应封闭井口,防止污染地下水。

4.3.3 施工现场临时厕所的化粪池应进行防渗漏处理。

4.3.4 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置专用库房,地面应进行防渗漏处理。

4.3.5 施工现场的危险废物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严禁填满。

4.4 施工噪音及光污染防治

4.4.1 施工现场场界噪音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规定。施工现场应对场界噪声排放进行监测、记录和控制,并应采取降低噪音的措施。

4.4.2 施工现场宜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强噪音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并应采用隔声、吸声材料搭设的防护棚或屏障。

4.4.3 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禁止鸣笛。装卸材料应轻拿轻放。

4.4.4 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要求,确需进行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因加强噪声控制,并减少人为噪声。

4.4.5 施工现场应对强光作业和照明灯具采取遮挡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5环境卫生

5.1临时设施

5.1.1 施工现场应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盥洗设施、淋浴房、开水间、文体活动室、职工夜校等临时设施。文体活动室应配备文体活动设施和用品。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严禁设置宿舍。

5.1.2 生活区、办公区的通道、楼梯处应设置应急疏散、逃生指示标识和应急照明灯。宿舍内宜设置烟感报警装置。

5.1.3 施工现场应设置封闭式建筑垃圾站。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应及时清运、消纳。

5.1.4 施工现场应配备常用药及绷带、止血带、担架等急救器材。

5.1.5 宿舍内应保证必要的生活空间,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5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宿舍

2人员人均面积不得小于2.5m,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16人。宿舍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床

头宜设置姓名卡。

5.1.6 施工现场生活区宿舍、休息室必须设置可开启式外窗,床铺不得超过2层,不得使用通铺。

5.1.7 施工现场宜采用集中供暖,使用炉火取暖时应采取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彩钢板活

动房严禁使用炉火或明火取暖。

5.1.8 宿舍内应有防暑降温措施。宿舍应设生活用品专柜、鞋柜或鞋架、垃圾桶等生活设施。生活区应提供晾晒衣物的场所和晾衣架。

5.1.9 宿舍照明电源宜选用安全电压,采用强电照明的宜使用限流器。生活区宜单独设置手机充电柜或充电房间。

5.1.10 食堂应设置在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有污染源的地方。

5.1.11 食堂应设置隔油池,并应定期清理。

5.1.12 食堂应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门扇下方应设不低于0.2m的防鼠挡板。制作间灶台及周边应采取宜清洁、耐擦洗措施,墙面处理高度大于1.5m,地面应做硬化和防滑处理,并保持墙面、地面整洁。

5.1.13 食堂应配备必要的排风和冷藏设施,宜设置通风天窗和油烟净化装置,油烟净化装置应定期清理。

5.1.14 食堂宜使用电炊具。使用燃气的食堂,燃气罐应单独设置存放间并应加装燃气报警装置,存放间应通风良好并严禁存放其他物品。供气单位资质应齐全,气源应有可追溯性。

5.1.15 食堂制作间的炊具宜存放在封闭的的橱柜内,刀、盆、案板等炊具应生熟分开。

5.1.16 食堂制作间、锅炉房、可燃材料库房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应采用单层建筑,应与宿舍和办公用房分别设置,并应按相关规定保持安全距离。临时用房内设置的食堂、库房和会议室应设在首层。

25.1.17 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应使用不燃材料搭建,面积不应超过200m。

5.1.18 施工现场应设置水冲式或移动式厕所,厕所地面应硬化,门窗应齐全并通风良好。侧位宜设置门及隔板,高度不应小于0.9m。

5.1.19 厕所面积应根据施工人员数量设置。厕所应设专人负责,定期清扫、消毒,化粪池应及时清掏。高层建筑施工超过8层时,宜每隔4层设置临时厕所。

5.1.20 淋浴间内应设置满足需要的淋浴喷头,并应设置储衣柜或挂衣架。

5.1.21 施工现场应设置满足施工人员使用的盥洗设施。盥洗设施的下水管口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排水应畅通。

5.1.22 生活区应设置开水炉、点热水器或保温水桶,施工区应配备流动保温水桶。开水炉、电热水器、保温水桶应上锁由专人负责管理。

5.1.23 未经施工总承包单位批准,施工现场和生活区不得使用电热器具。

5.2卫生防疫

5.2.1 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专职或兼职保洁员,并应采取灭鼠、灭蚊蝇、灭蟑螂等措施。

5.2.2 食堂应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并应悬挂在制作间醒目位置。炊事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并持证上岗。

5.2.3 炊事人员上岗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口罩,并应保持个人卫生。非炊事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食堂制作间。

5.2.4 食堂的炊具、餐具和公共饮水器具应及时清洗定期消毒。

5.2.5 施工现场应加强食品、原料的进货管理,建立食品、原料采购台账,保存原始采购单据。严禁购买无照、无证商贩的食品和原料。食堂应按许可范围经营,严禁制售易导致食物中毒食品和变质食品。

5.2.6 生熟食品应分开加工和保管,存放成品或半成品的器皿应有耐擦洗的生熟标识。成品或半成品应遮盖,遮盖物品应有正反面标识。各种佐料和副食应存放在密闭器皿内,并应有标识。

5.2.7 存放食品原料的储藏间或库房应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库房不得兼作他用。粮食存放台距墙和地面应大于0.2m。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6

关键词:项目监理;主要目的;问题;基础工作

中图分类号: U4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71-2

1 项目监理部标准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项目监理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主要目的,一是增加技术储备;二是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防止风险发生;四是继续教育培训等。

①增加技术储备,是指通过项目监理部的标准化建设活动,以及对项目监理部工作标准的宣贯,可以进一步提高监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在同类工程项目得到有效应用。项目监理部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效的技术标准、规范,监理人员需要认真掌握和有效应用,解决工程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积累工作经验,及时总结工作教训,通过同类项目的重复使用,便于更好地处理问题,合理解决矛盾,提升监理人员技术素质。②提高工作效率,是指标准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使得人员工作行为更加规范,进一步做到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避免扯皮现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通过严格遵守、执行工作标准,使得监理人员的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工作程序更加合理、顺畅,岗位公平程度进一步提高,岗位贡献率进一步上升。③防止风险发生,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作行为标准确定后,员工严格遵守、执行,进一步防止违反规章制度现象的发生,并且通过风险识别,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风险的产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风险种类多种多样,风险时刻都有发生的可能。通过风险的识别,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可将风险降到最底。风险识别、风险预防措施需要规范化、程序化,只有这样,风险预防措施的运用,才会更加准确、得当、及时。④继续教育培训,是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在实践中提炼其精髓,以教育训练的手段充实人的思想,通过持续改进,使得建设活动进一步升华。

通过再继续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提高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水平。

2 项目监理部标准化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1 项目运作过程的程序化、指令规范化

我们在通常管理中,运用管理语言进行标准化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多模糊认识。在对机械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对螺丝的紧固,通常用扭矩进行质量控制描述,使得操作性减低,标准化建设中,用对螺丝拧几圈来达到质量要求,增强了工序的可操作性。在管道工程建设中,在对管沟开挖的质量要求中,通常用放坡比来进行技术控制描述,使得对操作层的技术要求增加,降低了操作性。在标准化建设中,我们对管沟开挖的质量要求,用对沟深、沟底宽度、地面宽度的技术控制,现场只需要一把纲卷尺即可。项目标准化建设,就是运用简捷、操作性强、易理解的技术语言,完成对复杂的技术要求的有效控制。

2.2 项目运行过程的针对性

项目运行过程中,提高针对性,使过程控制更加有效。在某项工作中,解决好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就明确了该项工作的标准,然后,按工作程序依次执行,就可得到更好的落实效果。

项目监理部的各项工作指令,通过系列的标准化建设活动,使得针对性更强,有利于贯彻落实,通过制定有效、可行的工作标准,贯彻有效的技术标准,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效果,提高了人员的管理水平。

2.3 项目管理过程的检查

项目监理部的标准化建设活动的好坏,通过监督、检查,得到有效的执行;通过一定形式的评估、总结,得到完善、改进;将成熟经验进一步贯彻,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在工作标准中,明确由谁来检查、什么时间检查、检查什么项目、检查的标准是什么、检查的结果由谁来识别、落实等实际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查效果。通过检查结果分析、分类,可以对工作缺陷进行弥补,对工作失误进行纠正。

2.4 项目负责人素质的提高

做好项目监理部标准化建设工作,要切实解决好负责人的素质问题,提高项目总监(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项目总监(项目经理)的作用异常重要,总监(项目经理)是项目监理部工作的核心,是现场直接指挥者和决策者,负有重大技术责任。

通过实践,我体会到项目总监(项目经理)在项目监理部的工作中,至少要具备三种素质:

①政治素质。作为项目监理部的负责人,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要自强不息,顽强进取,坚持原则,公正管理,善于协调项目各方之间的关系,团结同事,使得监理部全体人员具有向心力。②技术业务素质。总监(项目经理)必须胜任监理部的业务领导工作,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遵守职业道德,具有丰富的技术业务和经验。③管理素质。项目总监(项目经理)应具有项目管理经验,对人员、设备、物质等能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使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总监(项目经理)素质的提高,确保全面完成项目管理工作,是做好项目监理部标准化建设的关键。

3 抓好项目监理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工作

做好项目监理部的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抓好监理部基础工作的落实。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是衡量项目监理部的标准化建设成败的尺子,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才能进一步理解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及时性,才能使标准化建设活动不走过场,深入人心,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长期工作经验,应从三个方面抓起。

3.1 明确岗位职责,落实规章制度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监理人员的分工必须明确,职责要准确,工作程序要通畅,规章制度要合理、全面。在工作中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监督、不用感情代替原则。只有严格遵守岗位纪律,对完成岗位职责进行检查监督,才能更好地执行规章制度,才能把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3.2 严肃劳动纪律,杜绝事故隐患

劳动纪律的有效执行,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遵守规章制度是项目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项目监理部要认真教育员工遵守劳动纪律的自觉性,杜绝项目运行隐患。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识别风险的能力,把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隐患降到最底程度。

3.3 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凝聚力

做好项目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树愿景、立标杆,将传统的工作经验与现实中经验结合起来,使项目监理部运行始终处于满足项目需要的最佳状态;进一步提高项目监理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完成项目监理任务,创建一个和谐的项目监理部的形象。

在项目监理部的标准化建设活动中,宜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深化工作。首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定合理的约束机制,有效控制人的行为规范;②制定营地建设工作标准,创造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③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使监理部的工作有章可循;④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⑤规范基础工作,克服基础工作中的习惯性不足,通过执行严格的制度、标准,使得基础工作的可操作性更强。⑥加强标准化建设中的统计工作,使得标准化活动中不仅定向、定性,而且能定量。没有准确的定量分析。定向、定性就失去了科学的依据。做好统计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我们通过项目监理部标准化建设活动,深深体会到,项目监理部的标准化建设,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需要坚持持续改进的指导方针,需要溶入和谐社会的宗旨要求,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目的,使标准化建设工作更加深入地开展下去。

参 考 文 献

[1] 李全云.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浅谈[J].建设监理,2007(01).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7

1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建设总体思路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重视目标引导,强化过程动态监控和管理,节约公共资源,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动员社会资金和人才积极性,建立科学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和保障油污水处理装备走上快速发展之路,赶超国际同类装备的先进水平。

2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现状与革新

国内外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基本上都经过了3个发展阶段[2]:20世纪60年代以前,属于油污水处理装备起步期,装备主要以自然分隔和分流的管道容器组合为主;60-90 年代为发展阶段,从油污水处理理论到应用范围,再到装备制造工艺和新产品自动控制,都有长足的发展,不同场合和不同种类的油污水处理装备十分丰富,品种繁多;进入21世纪以来,油污水处理装备在油污水处理效果、能耗控制、新材料应用研究以及装备小型化研究等方面,进入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时期,取得丰硕成果。

2.1 世界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现状

国外油田含油污水处理采用的设施主要有沉砂池、API隔油池、斜板隔油池(CPI)、自然除油罐、混凝除油罐、粗粒化罐、压力沉降罐、浮选池(柱)、压力滤罐、单阀滤罐、组合式处理装置、水力旋流分离器和精滤器等。

从油污水处理过程的工作原理看,有物理法、化学法、理化法、生物法等油污水处理装备种类;从油污水处理装备应用场所看,有陆地油田地表油污水处理装备、陆地油田地下密闭式油污水处理装备、海洋固定平台油污水处理装备、水面移动平台油污水处理装备、潜航器油污水处理装备等类别;从装备工作方式和关键处理材料看,又有膜过滤式、压力分离式、沉砂分隔池式、生物降解式、水力旋流式等油污水处理装备种类。

2.2 我国海洋油污水装备开发与应用现状

我国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国内相关高校与研究机构也纷纷展开了油水旋流分离器的研究,如清华大学、石油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大庆石油管理局申请了两锥体结构的油水混合液预分离水力旋流器专利,胜利油田设计院申请了单锥体结构水力旋流器专利,西安交通大学发表了类似三锥体结构的旋流器的研究论文。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中心牵头研制的机械压缩油水处理装置也取得了预期成果[3]。

2.3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与技术革新

目前国内参与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开发与研究的热情较高,参与的涉海单位、科研院所及高校也较多,重复研究、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研究、研究成果的先进性与适用性较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在项目研发管理和产品技术规程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缺少顶层设计,需要对国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进行政策引导、标准设置和规范研究应用体系方面的总体布局,从而引导和促进我国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技术革新。

3 组织机构与顶层设计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置标准化建设,要面向国际油污水处理技术前沿、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面向国家海洋经济主战场,要组织国家层面的海洋油污水处理领域高层次专家,研究制定国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开发与研究的标准化体系,从标准化建设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体系是规划、引导、管理和规范其研发行为的综合体系,使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从社会需求开始,到项目策划、项目方案评估与论证、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和项目成果检验与应用等全过程,纳入标准化体系的制约和引导范围之内,保证各个环节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最终实现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成果的国际先进水平。

4 建立国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体系

建立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标准化体系,首先,需要集中国内行业专家和专门机构的力量,制定好能确切反映油污水处理装备市场需求,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海洋油污水处理需要的产品标准;其次,要建立起以“管理人员、使用设备材料、生产研发方法和流程”三要素为主轴的管理标准体系;最后,充分发挥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体系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使油污水处理装备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跟上时代的节拍,能够随着其相关材料、技术和方法,乃至其相关产业装备的进步或改善而升级更新,保持其总体技术的先进性。

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应该从技术标准的建设和管理标准的形成两个方面开展。

4.1 技术标准

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技术标准要根据当前国际、国内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设置。

4.1.1 油污水处理装备物理形态标准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物理形态,表面上无关乎开发研究的关键技术,似乎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与其他海洋工程装备不同,由于其应用的环境条件,以及当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需求多数在海洋平台、船舶或海洋其他油气开采装置上,其外在形体的大小,往往是决定能否投入生产实践和发挥作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海洋油污水处理装置的物理形态控制标准与其他技术指标和标准同等重要,组织和引导涉及海洋油气开发利用的企事业单位,编制应用于海洋油气平台、海洋船舶、海洋建筑工程、海洋观测装置和海洋能源装置等不同场合和功能的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物理形态标准,作为研发项目立项的控制标准之一,引导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小型化和集约化发展。

4.1.2 材料和工艺标准

在国内技术专家充分研究掌握当前国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制造技术水平,特别是加强对各关键技术环节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新型材料的使用研究,制定国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成品的标准等系列标准,指导并规范国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项目、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实际使用。

4.1.3 装备环保技术标准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是属于海洋环保领域的海洋工程装备,其环保技术标准遵循现有 《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还必须持续推进现有技术标准的修订。

在制定油污水处理装备海洋水质、空气和海洋底质等常规污染防治标准的同时,应该把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声光电等衍生污染纳入控制体系,一并建立相应的综合污染控制标准。

4.1.4 装备能源消耗标准

油污水处理装备的能源消耗指标是重要控制因素,能源消耗是环境保护和节能的间接指标,是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必须重点考核和评估的关键环节。油污水处理装备能源消耗标准应该包括研发过程能耗指标、应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能耗指标、运行寿命期维护保养能源指标,以及技术路线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更新性。

4.1.5 海洋油污水装备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先进性,就必须在标准体系中规定其“与时俱进”的途径和步骤,主要从国际国内主流技术方法、主要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同时也要重视信息技术与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与使用之间的跨界融合,特别是3D打印技术的现代研究成果在油污水处理装备方面的应用能力与未来趋势。

4.2 管理标准

结合国家科学技术管理的特点和现状,以管理流程体系为基础,建立国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标准,是当前国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发展的必由之路。

按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理论,在ARIS平台中实现对制度、标准内容的管理,将制度、标准与流程进行匹配,可实现“三大”标准基于流程的协同[4],从而实现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可推广复制,可持续发展。

4.2.1 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领导下,以国内海洋环保领域相关专家为主,成立油污水处理装备行业管理协会,其职责主要包括跟踪国家油污水处理装备发展水平,引导油污水处理装备发展方向,确认油污水处理装备科技研发工程项目的条件,进行海洋油污水处理装置研发项目和研发产品的综合评估等。

行业协会面向社会涉海高校、企事业单位,面向国际国内顶尖专业人才,形成资源配置和项目建设的建议,实现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4.2.2 国家资源综合调配制度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是海洋公益性需求,需要国家重点扶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技术扶持。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是国家节能环保战略的重要攻坚方向,在市场资源配置条件下,需要政府利用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配合普惠性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市场资源,积极投入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和鼓励海洋油污水装备的关键技术、关键材料,以及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2.3 行业准入制约制度

为防止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建设,同时遏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过度依赖进口,扶持和推动国产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促进新产品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政策,制定油污水处理装备投入生产实践的准入制度。准入制度应该对社会机构、从业人员资质、研发产品与目标等对象,从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建设布局、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并形成进入海洋油污水处理领域的基准条件。

4.2.4 建立质量担保制度

在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标准的体系中,建立质量担保责任制度将是一个全新的有益的尝试。在依法治国、简政放权的大形势下,未来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管理将依赖于行业协会的专家决策和评估团队。强化责任意识,管控科技学术腐败,避免“官员任性”向“专家任性”转移,建立质量担保责任制度将行之有效。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质量担保责任,针对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的参与者、生产者、推广应用者和决策与评估者不履行职责,从而导致项目失败、应用效果低下、社会和国家资源浪费等不良后果而应承担的质量担保义务,并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针对不同环节的参与者,按参与者的职责,分别承担不同的质量担保责任,建立质量担保责任清单或责任承担标准,纳入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标准体系。

4.2.5 建立动态监管与跟踪制度

结合科技部推出的改革方案,在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召集行业专家团队,组织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工作,重点对项目研究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并对成果及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形成标准化管理流程和环节,适时对项目研发进行干预和控制,对项目取得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和应用。

4.2.6 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激励与制约制度

在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与应用领域,应当紧随国家科技管理改革的步伐,同步建立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技术进步的目标,对装备研发与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公开透明的责任专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双重监督。对项目研发集体与个人、项目推荐专家与机构、项目评审专家与单位,同时建立责任追究与成果奖励的“三公”制度,强化责任制度,鼓励和激发社会资金和海内外行业优秀人才投入到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领域,推动行业发展和进步。

4.2.7 建立统一的评估机制

使用国家资金的项目或研发产品示范应用,要引入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机制,进行项目事中监督评估和事后效果评估。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应当是具备相应职能和技术水平的社会机构,根据项目性质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委托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评估的内容应该由行业协会在建立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体系过程中一并确立,在规定评估指标体系的同时,明确评估结果对项目相对人的制约作用,且确保有效。

5 结论

依托国家领域内专家库的技术支持,通过行业协会的组织与协调,建立起包括机构、流程、质量保障、动态监管、激励制约等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建立起包括应用性、操作性、材料与工艺、能源消耗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技术标准体系,形成要素齐备、结构严密、功能完整的海洋油污水装备标准化工作流程,提升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建设能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促进国家海洋战略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Z].

[2]陈李斌.国外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5(3):38-41.

[3]袁惠新,曾艺忠.旋流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化工机械,2002,29:359-362.

[4]张小海.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质量技术及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18(1):20-24.

[5]王文若,高学廷,陈珣.海上固定平台生产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检验[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4(4):68-70.

[6]江永胜.对天津港油污水处理系统完善提高的探讨[J].中国海事,2006(8):56-58.

[7]余兵,马月明.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改进[J].电力科技与环保,2001,17(1):21-24.

[8]王同生.浅论油田水处理设备的现状与展望[J].石油机械,1999,27(7):1-4.

[9]冯叔初.油气集输[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88.

[10]李国珍,肖华,董守平.油水分离技术及其进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1,20(2):7-9.

[11]胡晓林,刘红兵.几种油水分离技术介绍[J].热力发电,2008,37(3):91-92.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8

近年来,众多人们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为了减小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国家开始关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管理,为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一定标准的管理技术实施是必须的。了解分析目前情况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建立新的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2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内容分析

2.1 标准体系的相关分析,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它是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的。按照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的相关理念,可以将该标准划分的更为具体详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水利管理的综合技术分析、水库大坝建设的项目管理、河道堤岸的综合管理和水闸工程的建设。

2.2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水利工程的管理技术的相关标准还是存在有一定的弊端。纵观水利管理技术的标准体系中,技术标准占一百六十三项,其中有十九项的综合技术;一百零二项的技术标准是属于建筑类的;四十二项的技术标准为管理类的,在整个的技术标准中,这三项所占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二、百分之六十二以及百分之二十六。与此同时,在管理技术的标准体系中,较大部分是强制性的,只有一小部分的标准体系属于建议性的。简单来说,就是指在这个体系文件中,强制性的标准体系占据着较大部分,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施工项目都是严格按照标准体系开展的,很少是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施工工作,在相关的建设标准中,质量检测的内容标准有六项,验收方面的内容标准有十四项,这就造成了工程在施工阶段很少会重视施工的过程,也很少会在意整个工程的质量,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项目的验收上了,想方设法的让工程能够通过验收,而不是想办法去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此外,从这十四项的验收内容进行仔细的分解之后我们发现多达十项标准都是关于如何评定的,其他则是验收类的,从整体上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管理技术的标准体系是无法满足现有的水利建设的需求,目前的工作重心是要对该体系进行整体完善。

3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的积极意义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新的发展趋势要求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更加的贴合技术标准,所以体系的监理一定要严格的从世贸组织协议出发,积极的帮助我国的工程建设走向国际化。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对于水库和大坝的建设的标准也是在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旧的标准能够与时俱进更好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

4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措施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们还是应该在构建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中加大力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4.1 健全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体系

合理的招标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借助招标的形式,集合大家的力量,寻找出一条不仅经济实用,而且妥善的综合了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严格审核招标人在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技术应用,最大限度的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在招标时,尽量选择技术水平高的企业,这样才能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有一个整体的保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只有加大了监管的力度才能保证工程项目能够保质保量按时的完成工作,负责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保证较高的职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可以带领着整个团队实现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在加强监理工作的同时,要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尽可能减少工程因为人为原因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或者尽可能的将其可能性降到最小值。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水利工程建设创新能力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人才则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所以相关的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加大基础和水利专业教育的投入,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这样才有可能开发更多的新技术新手段。

4.2 修改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标准

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技术标准之前就存在,但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技术不断的提高,一些不合理的标准规定应该做好修改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的标准修改需要建立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切实可行的加快修改工作的实行。同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相关规定的吻合,不能够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在新修改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标准中需要做好评定监督管理的规定,对于完成之后的工程,在进行验收阶段,也是需要严格要求的。验收是工程投入使用质量保证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为了公平起见,需要将工程验收的人员和监管的人员进行区别开来。同时将现代的新科技应用的标准收纳其中。

4.3 加强强制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标准的改革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实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很大一部分都是强制实行的,只有极少一部分是自行建设的。对于强制进行施工建设的水利工程,都是政府单位认为必须要建设的工程,都是从老百姓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角度来考虑的。因此,强制事项的水利工程建设更应该注重管理工作的实行。为了,国家发布了相关的法律条例,从法律的角度加以规定,能够引起人们(上接160页)足够的重视,不论是施工单位还是质量的监管部门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都负有重要的责任。

对于强制实行的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不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安全提供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将质量和环保作为施工的重要目标,渗透在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技术标准中。对于过去的相关规定,应该要重新的审视,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将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进行重新的汇总和改革。切实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同时还需要以国家法律和相关的规定作为新标准制定的基础。

加快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星标新体系的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属于一项特殊的工程,其存在的意义重大,不但关于众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关乎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工作应该加快实施的步伐,尽早的完善,使得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有据可依,避免自然灾害对人们健康生活的威胁。

5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关乎人民和国家利益的重要项目,需要加强建设施工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应用体现。水利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一定的管理技术标准作为支撑才能够确保施工完成之后的质量。水利工程的顺利完工能够为人们的安定生活提供条件,同时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赞堂.中国水利标准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水利水电技术,2013.(2):85.

[2]薛亚锋,薛占群,黄林泉等.探析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行技术标准体系[J].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2013.(6):142.

[3]朱晓萍.石梁河水库工程管理考核实践与体会[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4]胡磊.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9

关键词:工程质量,法律体系,标准体系,关系

工程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涉及公共利益、影响国计民生的事业。建设工程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不仅需要行政管理,而且需要技术控制,有赖于工程质量法律体系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共同支撑。实践证明,健全和完善工程质量法律体系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对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对保证工程质量,对工程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都起着极大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1 健全和完善工程质量法律体系

1.1 我国工程质量法律体系概况

法律体系通常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1]。工程建设领域调整工程质量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有机统一就构成了工程质量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建筑科技的飞速发展,建设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质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有力地推动了建设领域法制化的进程。以《建筑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质量法律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级明确,包括《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工程质量法律体系的建立为政府监督工程质量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为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建设活动规定了权利和义务,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建设领域健康有序和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日益完善。

1.2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一些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已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影响和制约了科学发展。从源头上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必须从完善工程质量法律体系的制度层面进行综合治理。应按照《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规定的立法原则、程序、权限,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查找制度上的漏洞,把实际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转化为法律制度,及时对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各项制度管得住、行得通、有实效。

1.3 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在我国工程质量法律体系规章以下,还存在着数量庞大的政府及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规范性文件。它们是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操作规程”,是对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规章的细化与补充。行政机关大量行政行为都是直接根据行政规范性文件作出的,因而其在我国行政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相互抵触、缺乏依据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含有加重企业负担、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废止,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 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2.1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概况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标准的定义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和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订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3],建设工程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要经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等各个阶段和环节,其专业性、技术性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国家必须颁布标准对勘察、设计、监理、检测、施工质量验收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定。按照《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形成了强制性与推荐性相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这就从技术控制的角度为建设市场提供了一整套运行规则,为引导和规范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2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体系

在加入WTO后,为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建设领域在原有验收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了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体系。政府监督工程质量实现了由过去的“微观”检查的核验制向“宏观”监督的备案制的转变。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体系由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统领,主要由15项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组成,涵盖了单位工程的10个分部工程,在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中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起“基准”标准的作用。通过“上道工序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对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规范,实现了对施工质量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确保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2.3 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对工程质量的技术控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是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家将涉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就形成了技术法规。但在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按照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制管理还需要有一个法律的准备过程。2000年建设部颁布了《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以部门规章的法律形式对加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在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组织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将落实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提高到贯彻工程建设技术法规的高度来加以严格执行,不执行技术法规就是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与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关系

3.1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与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区别

工程质量法律体系是由工程质量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整体。工程质量法律规范不仅调整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而且还调整建设工程参建各方之间的质量关系,规范其质量责任行为,具有社会规范的属性,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违反法律规定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它在法律规定的质量秩序和质量关系框架下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更重要的是规范工程参建各方的技术行为,规范施工一线人员尊重建设规律,是对建设领域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调整着人与物的关系,本质上是技术规范。

3.2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与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统一

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侧重于从宏观上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规范工程参建单位的市场行为和工程质量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和工程质量管理秩序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确保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侧重于从微观上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规范工程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与技术行为,从技术控制的层面维护工程质量秩序,引导参建责任单位和人员尊重建设规律,严格施工管理和执行施工工艺标准,确保工程实体质量达到国家合格等级的要求。在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内,国家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具有技术法规的性质特点,不执行技术法规就是违法,将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所以,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将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与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共同维护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秩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3.3加强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与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互动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不仅需要行政管理,而且需要技术控制,不仅要有工程质量法律体系的保驾护航,还必须有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技术支撑。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执行工程质量法律规范的过程,同时也是执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过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与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大体系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共同构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应加强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与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互动机制的建设,为保证工程质量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4结语

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与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构建中国特色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工程建设法律和标准体系基础理论的研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为建设领域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18.

[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法律政策指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10

1 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 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2 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 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 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 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 强制性标准106项, 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 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 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 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 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 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 明显较少。同时, 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 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 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3 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1) 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 推荐性标准为辅, 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 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 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 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2) 对于加入WTO后, 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 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不断完善, 我国发布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 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3) 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 , 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 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4) 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发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 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 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 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 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5) 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 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 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 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 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 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 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 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 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 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 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 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 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 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赞堂.中国水利标准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水利水电技术.2002 (02) .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11

关键词:10kv农网;升级改造;标准化建设

农网要进行升级改造,10kv及以下配电网是非常主要的一个部分,因此要对我国的10kv及以下的电网实行标准化建设。在农网的升级改造中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不同的设计人员在理解准则和设计规范时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导致了多种设计方案的产生。

一、重视规划

(一)使用标准化的设计方案

农网的规划方案要有规范性,农配网的设计升级项目的基础就是方案的规划,我们可以从线路绝缘化的改造与新建馈线、台区改造三方面开始,对项目工程的规格、范围与配置等一一进行说明和确定,这样同一台区可以避免多次改造。例如:线路绝缘化的改造要对范围内引线架和台架都要进行改造,改造的同时还要将分段开关等配置的要求考虑在内,每台分段开关一般在5到10台配变。台区改造会根据315kVA的配变标准来对低压线路与台架出线进行合理配置,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配变增容的多次改造。

(二)标准化设计的全面使用

典型的设计方案要被大力推广,对10kv及以下的农网要有标准统一的图纸材料、线路附件配置、接户线的升级改造、设备材料、台区改造设计等,最好附上设计的土里,施工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设计意图。

(三)设计图纸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网的升级改造图纸的设计质量,应该对设计图纸的具体方面进行规范,如图纸的标注和内容、说明等,设计图纸因此避免了多样的理解,也方便他人查看。另外,对设计人员与图纸查看人员的专业培训也是必不可少,这要求很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查看图纸时,为了使10kv及以下农网的设计资料审查过程更加流畅,应该对相关的图审卡进行编写,对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的评价要完整。我们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农网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对农网在供电方面的质量与可靠性进行提高,最大程度上降低全周期的费用,接线模式要进行标准化和长远目标性的规划,注意设计标准有差异和改造工程的模块化问题,这样才能更高效的开展10kv及以下农网改造工程,在技术方案和农网典设的应用方面都得以推广。

(四)设计图纸审查的标准化

10kv及以下的电网升级,设计资料在审查的时候要方便,《农配网工程标准化图审卡》的编写一定程度上使图纸的标准化审查有了依据,农网的升级工程设计的质量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设计资料的完整度、设计内容是否有符合性、技术的合理性等。对设计方案标准化审查可以保证了农网的升级质量。

二、设备材料标准化

10kv及以下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中,规划设计人员在选型时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往往会导致了采购的材料和设备类型众多。例如,低压电缆就有YJLV-1kV-4×25~240等十八种,绝缘导线多达32种。品种繁多型号使采购的难度加大,同时招标与库存的困难也加大,厂家的供货时间延长,一旦升级改造工程变更,这些材料就没办法应用,就形成了积压库存,从而造成了浪费资源和资金。因此,对10kv及以下的农网升级改造要重视材料的型号与设备等问题。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文件来统一设备的选型,如《10kv及以下电网工程表转化设备材料库》,这样可以统一规范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型号和设备,ERP物资编码可以被使用,每个地区的10kv导线与电缆选用的等级不超过三个,0.4kv的导线所选用的等级不超过两个,0.4kv的电缆选用的等级不超过五个,配变的型号不超过四个等级。

设备材料在选型方面要进行严格控制,要对各县电力公司所报送的农网物资材料的型号进行严格审查,根据相关规定开裂材料清单,如果有些特殊的材料则需要在材料库中未列出型号进行批准。

三、标准化的安装工艺

(一)汇总配电线安装的工艺

农网升级的安装工艺要标准化,这是对施工质量的保障,工程施工中的质量要达到“安全、美观、可靠”的要求,因此,就要对施工的安装工艺进行规范标准化。对10kv及以下农网的施工现场要进行实时跟踪,将工艺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对原有方案进行改进,进一步在农网的升级工程中推广应用。农网升级工程的“三架”要被规范,也就是配变台架的规范、开关架的规范、电缆引线的规范。在“三架”被规范的同时,接户线、高低压杆线和设备接点等也要进行安装工艺方面的规范。

将配电线路在施工过程中的安装典型工艺进行总结,编写相关规范案例。10kv及以下的农网配电线路在典型的工艺和杆型等方面的描述最好配有现场的照片,并通过文字加以说明,图文解说的方式更加直观,这样施工的安装工艺就有了量和形的标准。通过这样的文件编写可以是农网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都有了相关培训,对安装工艺等细节更好的掌握,提升专业水平。

(二)标准化的档案资料管理

在农网的升级改造中,档案资料进行标准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将农网升级的工程资料清单等进行统一整理,还有各种档案的格式等统一规范,整个资料的收集都要按照标准化流程走。工程验收制度要进行标准化规范,对于一些隐蔽的工程更是如此,施工的企业要对施工记录进行详尽的填写,记录内容也要符合统一规范。通常是电网升级改造的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并合格后才能签证隐蔽,明确工程验收的主体责任人,项目的建设实施也竣工验收等工作要有行为准则,根据相关文件来行事,不合格的项目工程是不能进行交付的。10kv及以下农网升级的工程项目应使用一个工程一个档案的原则,把工程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档案归档的一些要求来对整个项目进行归档管理。要完整的记录整个工程的过程,从施工准备到实施过程、竣工等一系列。

四、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农网的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在设计方案上秉着更加合理,更加高效,更加全面的原则,激励避免重复的改造,在资金投入方面减少了成本。另外,停电次数也会减少。再者,典型设计的方案可以以图册的方式更加直观的被展示,更加简单易懂。施工人员可以更少的发生错误,提高了工程进度。在设备的材料方面,标准化建设可以在订货的型号上减少很多,提高了厂家供货速度,也使物资招标等环节更加方便。从整体上看,不同的项目之间可以对材料进行调剂,以减少资源浪费。另外,工程的管理人员由于申请ERP的物资编码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工程管理。

结语

近年来,我国对于10kv及以下的农网升级改造的脚步正在加紧,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在保证工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同时,要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农网的标准化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工程的实施。在电网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要对设计方案、审查方案、设备材料、材料选型等方面实施标准化,标准化的实施有利于提升10kv及以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辛伟平.浅谈10kV及以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标准化建设[J].广东科技,2012(07).

[2]王彦甫.浅析10kV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勘测设计[J].科技信息,2012(09).

[3]卢虹宇.智能电能表的检测常见故障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

标准化建设与工程监理论文 篇12

1 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

在目前形势下, 由于我国在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就是集中在节水灌溉以及建设大、小型的水利工程, 建设改造大中型的节水工程等工作。在近几年以来, 由于受到全球气温不断变暖因素的影响, 而降水分布极其不均匀, 因此旱涝等一些灾害就会不断的发生, 这给国家的经济财产就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从而也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步伐, 所以, 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 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力发展, 提高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也是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必经途径, 对此, 加快目前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1) 由于我国非常重视在农田水利方面的发展要求, 所以对于三农问题也是一直影响农业改革和发展最根本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是否可以进行调整, 而国民经济是否可以得到顺利的发展都取决于农业发展的建设程度。对此, 只有加强建设农田水利项目, 才可以保证农业发展的增收, 这也是推动工业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确保使国民经济可以持续增长;

2) 在农业发展当中, 水是有限性和不可取代的, 但是它却可以进行循环的使用, 然而出现不当利用时, 则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生存以及发展, 甚至危害到生命安全等问题。此外, 水资源也是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污染的, 对此, 这些属性以及它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它的合理应用与开发, 这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待我们解决。由于水资源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则是确保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维持资源、人口生存环境的必要基础, 因此, 在适应经济发展的同时, 则必须要着想于未来, 得以水资源可以持续稳定的建设发展;

3) 在农村发展的过程当中, 水利基础建设则是作为一项基础条件, 它也是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关键, 对此, 它必须要利于农业发展, 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不断的增加效益, 提高农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2 在建设中存在的缺陷

由于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 尤其是小型的水利工程一般都是靠着农民的投工投劳修建的, 所以在工程修建交工时, 则会存在质量差、低标准、技术设备较为落后以及配套不全等相关问题。如果要受到长时间运行的话, 部分建设设计都已经进入到了更新和改造的阶段。经过相关部门的一些资料调查我们可以发现, 因为有些工程已经出现老化失修以及报废等相关问题, 所以对于我国的小型水利工程其完好率也只有大概五成左右, 没在达到实际的标准要求。

1) 由于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主要都在农田以及周围的生活区附近, 利于日常生产以及生活等需求。然而, 农村的水利建设一般都是地方性的项目工程, 所以在施工时有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 此外, 在工程修建以后, 一般都是要靠农民日常进行维护的, 所以就很难达到正常的维护要求标准进行。在一般情况下, 施工人员大多数都由农民组成的, 而作为施工企业也没有较强的质量意识, 也没有配备专门的质量监察人员, 所以工程质量就难以达到规定标准;

2)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 由于工业企业会产出大量的废水, 在城镇当中又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等, 所以这就会严重污染到地表水, 给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 甚至威胁到粮食安全。此外, 植被在遭到破坏以后, 也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出现土质的松软, 耕地减少以及产量下降等问题。对此, 就必须要应用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3) 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 由于我国开展的比较早, 然而在整体设计上却比较落后, 所以很多工程项目的都会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并且在一些农田水利工程上都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应政策进行, 所以也就无法发挥出整体效益, 导致出现重复工程建设的问题, 这也就造成了人力以及物力资源的浪费。

3 针对缺陷的主要解决措施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 由于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 所以这就必须要靠广大的人民群众, 农民等力量, 同时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的一面。作为政府应也建立一套良好的激励制度, 并且通过利益诱导, 从而吸引广大农民共同完成水利建设。此外, 还应制定完整的政策机制, 从而确保农村集体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有效的激发农民投资投劳到建设项目当中来, 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投入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 促进投资的多元化发展, 持续发展水利建设;

2) 我们要进一步普及节水灌溉的先进技术, 把节水工程和水利建设相结合。进行旱田灌溉时我们应用的是管道式喷灌, 但是, 一般发挥管式的喷灌应用是较为方便的, 并且投资较少, 对于水压的要求也偏低, 方便管理。对此, 我们要积极的发展微灌以及大棚滴灌等方法。此外, 也应做好河道浆砌防治以及渠道的建设工程, 加强提高利用率。而我们也应进一步研究利于灌溉发展的节水经济政策, 做好计划以及节约用水的制度管理制度方针。也应逐渐的提高用水节水意识, 管理好水利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 一方面要明确资金的使用, 另一方面也应明确实施项目的主体。一般实施项目的主体主要有农户、集体组织以及农民专业合作;

3) 一个优秀的农田水利建设, 必须要有配备高素质的水利工作队伍。因此, 就必须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水利员的技术, 提高他们掌握新理念知识、新科技, 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个条件的基础上也应建立相对健全水利建设队伍和良好的管理制度, 同时也应建立合理的合作组织体系框架。进一步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科学研究, 必须要适应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 农村体制以及适应地区特点的水利建设, 从而更好为农业发展、为农村建设服务。

4 结论

总之, 因为农田水利建设则是确保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所以它是否可以顺利的进行是需要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投入与支持。对此, 要不断的促进农业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 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此外, 也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工程, 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

摘要:当前, 我国对于农田水利进行了高标准的工程建设, 有利于逐渐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 更为有效的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得以长效的安全发展, 从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各个地区都进行了高标准的工程建设, 并且对其实地情况加以调研, 从而准确的也分析出当前阶段下在农田工程建设当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及吸收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进一步提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的发展意见。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谈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 (5) .

[2]任彩玲.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视界, 2012 (14) .

[3]张保华.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6) .

上一篇:信号方案下一篇:航运业在困境中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