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

2024-05-12

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精选10篇)

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 篇1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绿色建筑到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以建筑工业化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以消耗能源和资源为代价,应以优化格局、提高质量、营造和谐人居环境,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发展目标,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绿色生态城市是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三分之一。建筑工业化作为一种集约集成、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新型建筑方式,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必然选择,对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材料;发展趋势

建筑作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就我国当前建筑行业来看,建筑行业有着浪费大、污染重,严重违背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十一世纪的当下,“绿色”已成为人们对现代生活的主要追求。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在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加大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有着长大意义。

1 发展绿色建筑材料的必要性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那种无公害、无污染。对人体身体健康有利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筑材料有着低消耗、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特点,绿色建筑材料符合了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作为一大能耗行业,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性能的优劣、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整体性能;同时也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安全,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绿色、环保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对于建筑材料,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十分必要。在现代社会里,绿色建筑是当代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而绿色建筑的核心就是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中应用绿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

2 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材料作为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绿色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以及绿色装饰材料等,这些绿色建筑材料的出现给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1 生态水泥

水泥是建筑不可少的一种材料,同时水泥也是非常浪费矿物资源,并在生产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针对水泥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生态水泥也被研制成功,生态水泥最大的特点就是节能,它以城市垃圾焚烧灰和下水道污泥作为主要原料,经过烧成粉磨形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生态水泥能够与环境相容,不会成为固体废弃物,与传统水泥相比,生态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30%~40%,节能可达25%以上。

2.2 绿色真空玻璃

与传统玻璃相比,绿色真空玻璃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传统玻璃隔热保温效果差,紫外线灯有害光线透射率比较高。而绿色真空玻璃使用寿命长、隔音保温效果好,在建筑物中应用绿色真空玻璃可以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2.3 绿色墙体材料

墙体是建筑的一个重要结构,绿色墙体可以采用粉煤灰、矿渣灰以及混凝土空心砌块作为原料。绿色墙体材料有着自重轻、隔音效果好、经济适用的效果。

2.4 绿色装饰材料

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 篇3

摘 要 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建筑业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日益加深,绿色建筑概念的产生,建设项目的全面造价管理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论文重点分析绿色建筑的概念及与一般建筑的区别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经济,阐明了其实施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途径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经济 意义 发展趋势

在尽量降低项目对环境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优目标。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不应该仅仅站在项目自身的角度,只考虑项目自身的财务效益,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一、绿色建筑的概述

1.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由于时间、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总之,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应用了资源、环境、经济、健康的集成思想,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2.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一般建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易出现不同城市建筑雷同,绿色建筑强调建筑与地域资源、气候差异,因而能够体现建筑文化。一般建筑和绿色建筑都以追求经济性为核心,但绿色建筑强调经济与环境的结构平衡,不是一味只追求经济。 一般建筑的生产、使用忽视能耗影响。绿色建筑则以低能耗满足使用的功能、提高舒适度。一般建筑忽视与环境的沟通。绿色建筑更多关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一般建筑运行结束固体废料可回收利用的较少,绿色建筑则在设计时就考虑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分析的重要性

1.绿色建筑的经济分析

绿色建筑是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环境代价,取得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对绿色建筑的地域性、亲近自然、经济性方面的考虑较浅、较少。尤其是绿色建筑不能以经济性资料加以说明,也正是阻碍绿色建筑在国内发展缓慢的原因。目前,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开始从经济的角度对绿色建筑进行一些研究。如运用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方法等方法,但是经济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很多,如在信息不对称对绿色建筑供给的影响,环境价值理论的经济角度考虑较少。

本文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对绿色建筑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绿色建筑的推广所能带来的社会福利,结合信息经济学、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论证绿色建筑推广的意义,消除开发商关于绿色建筑投资回报的问题,用科学资料说明投资回收的可能性。从经济、政策、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开发商在能够获得相对充分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在看得到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会从被动到主动的绿色建筑行为变化。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推广绿色建筑,有效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受开发商广告轰击下错位的概念,使得消费者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开发商则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增加投资,并不产生的收益,或者仅为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而打出“绿色”广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政府、地产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货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綠色建筑推广仅靠政府一些强制政策和社会道德力量是不够的。

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1.绿色建筑发展的科学化进程

因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建筑技术的局限;发展要符合国情,不能一味追求建筑的“绿色”,忽略建筑的经济效益、开发商的经济承受能力。初期推广阶段,应该在成本与利益的权衡的基础上,分期分批、有规划地进行。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墨西哥绿色建筑协会组织专场演讲会上强调,“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中国提出了建筑节能发展的两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从2005年到 2010 年通过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城镇建筑达到节能 50%的设计标准,其中各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 65%的标准;开展城市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 25%,中等城市完成 15%,小城市完成 10%。第二阶段:从 2010 年到 2020 年,实现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东部地区实现节能 75%,中部和西部地区争取实现节能 65%。”

2.规划设计合理

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室内通风气流与小区内气流相环接。从而使环境气流、小区气流和建筑换气气流合理组织,避免局部蜗旋或滞流区造成空气质量恶劣和夏季热量滞积。对夏季夜间气流,强化夜间通风,利用室外冷空气降温,可节约空调运行能耗。这里没有做这方面的测算,就不再进行分析。建筑物南北朝向、南北间距宽阔,有利于自然采光和冬季日照,对居住者的眼睛和身体都很有好处。小区内建筑东西紧靠:利于相互遮阳。小区建筑间绿化树林,是阻挡冬季风屏障。屋面蓄水覆土种植。除了能够降温、节能、提高顶层房屋价值,屋面的利用还能给居住者带来美的视觉、小范围的空气净化等作用。小区的山墙、阳台绿化。能够使得建筑室内温度的降低,同样可以改善小范围空气质量。

四、结语

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绿色建筑是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环境代价,取得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本文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时,并不是单纯对绿色建筑自身考虑的,将绿色建筑市场供给和绿色建筑政策导向也作为绿色建筑外部问题的一部分,对其经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总之,绿色建筑的生产和使用是达到对涉及各方共赢的效果,其经济效益是可以看得到,并能够为各方受用的。

参考文献:

[1]宋建明.绿色楼顶全球很时髦.文摘周报.2007(8).

[2]曹海瑛.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前景探索.小区智能家居.2006(7).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4

一、绿色建筑技术的概念

绿色建筑就是指依照国家颁布的相关建筑方面法规, 运用相应的科学技术, 同时实地考察来根据当地各种自然环境特征, 使得竣工后的建筑与周边的人文环境能够有机协调融为一体, 达到建筑与环境和谐存在而不发生污染现象, 此外, 绿色建筑本身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环境调节能力, 面对环境变化时也能够满足建筑物内大部分人群的正常工作、生活和一般需求。最好的情况是建筑、人、环境三者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不管是在节水、节电、节能方面都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做到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较小, 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大致可分为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和主动式节能技术。最初, 人们在被动技术上做了很多突破, 但现在, 随着技术的进步, 在两个方面目前都具有极大的发展和成果。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 具体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它主要涉及到建筑规划 (选址、朝向、绿化、体型) 、材料 (如结构、墙体、门窗、屋顶与地面等) 、建筑设计 (自然通风、采光、日照、遮阳、立体绿化等) 。维护结构的更新换代是其中一个重点。

(1) 墙体材料:各种新型的自保温墙体, 如无机复合烧结页岩砖、各种发泡混凝土保温砌块。2009年, 英国工程师甚至发明了一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水泥, 虽然存在很多质疑, 无法作为大体量建筑现实的替代品, 但仍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与绿色环保建筑的发展方向。

(2) 外保温板材:裸板和复合板材。除传统的难燃性EPS、XPS、酚醛、聚氨酯板、岩棉板外, 还有二氧化硅微粉真空隔热板等新型板材及相应的复合板材。这些新型板材大幅度降低传热系数, 给建筑穿上了一件保暖隔热的“外衣”, 同时, 在防火和外装饰上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3) 门窗玻璃:从传统的中空、热反射、LOW-E镀膜, 到真空玻璃、中空暖边、阳光控制镀膜、百叶中空等等。

2. 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主动式技术指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主动式节能技术则指在主动式技术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实现节能的技术。

(1) 光电幕墙。可以在屋面使用光电板遮阳屋顶, 墙面使用光电板幕墙。采用“光电幕墙”技术, 既可以节省传统建筑材料, 又可以产生能源, 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还有着不需燃料, 没有废气, 无余热, 无废渣, 无噪音污染等优点。这就是“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

(2) 建筑设备节能: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湖水源热泵、冰蓄能、LED照明。

(3) 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热系统等。

(4) 水资源利用:雨水收集回用、中水回用和使用相应的节水器具。

(5) 室内环境控制:高舒适度, 低能耗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6) 低温辐射技术:如楼板、墙体供冷技术以及新风地下预热、预冷体系。

三、结语

建筑节能工程是以整合设计 (IDP) 为基础, 以被动式节能技术为主导, 主动式节能技术为辅助, 优化适当采用可再生能源, 通过成体系有针对地应用科技, 获得高舒适与低能耗, 进而达到节能减排、低碳营造生态社会的目标。绿色建筑技术是一项值得在庞大的建筑工程事业中长期发展与坚持的任务。虽然现阶段,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在中国依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 技术上的要求还是赶不上西方的先进科技, 但是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潜力是空前巨大的。在今后的建筑事业发展过程中, 中国应不断的吸取外部先进的技术, 再结合自身的特点, 为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毛贤君.张天宏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江苏建材, 2009 (3) .

[2]贾明, 朱海潮, 魏晨辉, 潘盛德.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陕西建筑, 2009 (5) .

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 篇5

关键词:新常态;建筑装饰;设计;发展趋势

[本文系2016年宿迁市社科研究立项课题“宿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16-52)阶段性成果。]

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可以这样理解:“新”就是“有别于旧式”;“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要改变以往相对稳定的旧状态。这是宏观经济的综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提质增效就是它的本质。

一、建筑及装饰产业发展迅速

2015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迟缓的一年,无论是人们的消费能力与投资热情都陷入迷茫的局面。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业还是紧跟党中央的步伐,深入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建筑产业的现代化稳步推进,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企业内外部改革有序进行,遇到很多问题都能一一发现和克服,整体发展形势在全体建筑人的努力下稳中有进。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0757.47亿元,增长2.29%。

中国建筑业的有序发展,必然伴随建筑装饰设计的快速前进,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规模化兴建及配套的装饰装修应运而生。城市公共建筑的集群化兴建、私人拥有住宅的比例提高及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是装饰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2015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4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2300亿元,增长幅度为7%,虽然增长速度比2014年回落了2.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24.7%,但还是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7%基本持平。

二、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现状及问题

建筑装饰行业的飞速发展,诞生了诸如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建筑装饰等多种多样的称呼相形而生。虽然称呼向世界靠拢,但整体水平距离世界顶尖设计师和企业差距甚远。综合而看,因为我们的装饰设计发展较晚,所以要走向世界、达到或超越世界一流水平的设计和施工,任重而道远。我们的的设计思想与创意、科技发展与技术还比较落后,更要大幅度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而要改变这些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行业不规范

装饰设计行业的大发展,使一切无装饰资质和水平的人员从事建筑装饰行业,有的人根本不懂什么是设计,无专业知识,不懂管理,无施工技能,加之国家对这一行业疏于管理,行业不规范也就在所难免。

(二)报价恶性竞争

项目招标出现施工企业控标现象,或施工企业串标现象,导致造价越招越高,而低价中标施工企业,因为中标后薄利又想方设法变更设计方案、用材不标准、变更预算、偷工减料,最终造成项目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业主方直接受损,施工方间接受损。

(三)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中的水电瓦木油工多数来自农村,虽然他们精力充沛、吃苦耐劳,但他们的知识和文化水平有限,在设计、识图和施工规范理解方面就很差,所以增加他们的专业和文化水平就是当务之急。

(四)免费设计让设计成为空谈

一些设计与施工并重的企业,为了承揽工程,频频打出“免费设计”的招牌,这些可能是利于接单的需要,但殊不知这大大削弱了公司和设计师的既得利益,让精心设计成为空话,同样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设计价值的尊重。

(五)设计行业体制不健全

中国装饰设计行业体制的缺乏,必然带来设计师队伍的不稳定。室内设计师,在欧美分为室内建筑设计师、室内装饰设计师及室内陈设设计师,他们和工程师、医师、律师一样成为一种职业;而在中国,除建造师是国家明确定位职业外,其他身份都比较含糊或自称之。

(六)转包工程施工质量有待提高

大部分的装饰企业在承接好项目后,会提取固定比例的费用,然后转包给项目经理,有的大项目还会出现层层转包,再加上装饰企业在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不够,或者不重视,就造成项目的施工质量最终也会明显下降,劣质工程在所难免,甚至有的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七)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亟待完善

目前有些装饰企业虽然设置售后服务部门和电话,但是服务工作往往做不到位,刚准备签订合同时,客户所问的所提的条件什么都可以答应,而真正准备施工,要进入到工程开工阶段,就出现最常见的工作交接问题和施工中诸多令业主不满意的地方,而到工程结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变成售后了,问题就显现了很多。因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很大,在保修期内可能工程部管理员及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已经不在本企业工作,这也给售后服务工作带来影响。以上这些问题,急需提高对建筑装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和售前、售中、售后的长效管理。

三、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尽管出现一些问题,但是目前中国的建筑装饰设计行业还是稳步健康发展的,可以说在新常态下,当中国装饰设计在向国外优秀装饰设计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设计风格流派纷呈,各种创新设计也是如雨后春笋,环保、绿色、生态等设计理念逐渐植根于设计师的脑海之中,使他们在创建人类理想生存空间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建筑装饰设计未来必然向这几个重要的趋势发展:

(一)绿色设计理念始终贯穿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高消耗、费资源也是建筑装饰行业的代名词,但是这个行业在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体系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这个行业的每个企业必须从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环保装修、文明施工、有序发展等各个方面去不断努力,提供给目前整个社会人们期望的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环境。为了使这个要求和期望标准化和具体化,中国建筑装饰组织编纂了行业技术标准《绿色建筑装饰装修标准》,从而提高了行业从业者对绿色生态发展的行业认识,把节约理念、生态建设、环保装修、拒絕污染、热爱生命、绿色发展深深的印在每一位从业人员的脑海中。

(二)环保为先、环境整体发展的趋势

工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的大发展,在中国这几十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室外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已经污染着我们的空气、水源、土地;雾霾、污水、废地严重侵袭着我们的室外环境;甲醛、氨、苯、石材辐射、TVOC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室内环境,不管是宏观环境,如太空、大气、山川、森林还是中观环境,如社区、街坊、建筑群体及单体公园,或者是微观环境,如各类建筑物的内部环境……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哪一环节出问题,都会给我们的生存、生活带来破坏性的打击。只有使室内外的环境达到有机统一和呼应,才能保持整个环境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所以,环保为先,必须看到建筑装饰设计室内外大环境中的自然组成部分,我们的设计师不仅要从室内出发,更要融合室外,使整体的建筑环境、景观环境、室内环境相互协调、相互利用、有机相生、互为发展,才能创造出富有整体和环保的生活空间。

(三)科技大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它带来的结果就是新思想、新创意、新设计、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科技带动机器化大生产的今天,设计师必然会努力把最新的工业技术运用于建筑装饰设计中。

在室内设计领域,计算机技术和设计软件的不断更新,带来了真实设计环境的视觉化,新机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快速进步,为设计师更好的运用它们提供了有力保障。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就可以创造出良好、秩序、快速、高效的设计物理环境。总而言之,新技术对室内外设计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它的趋势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新材料, 保护森林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把浪费环境资源的木材替换成科技合成的生態木成为主流;二是新构件,安全、快捷、稳固的新型轻钢材料,代替木料、工业塑料之类的新构件大量使用;三是生态技术应用,譬如双层甚至三至四层中空玻璃、太阳能技术、地源热泵技术、智能化通风等技术。四是智能建筑定义,即将设计、结构、系统、服务相互联系并全面整合,以达到最佳的组合程度,使建筑具备高效率、高功能和舒适性。

(四)尊重历史和民族传统、走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历史文脉这一概念被设计界推上了舞台,尊重历史,尊重历史文脉成了人们开始倡导和思考的主题,以此来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同时,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建筑发展史和装饰设计发展史,并在世界的设计史上续写着辉煌。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尊重历史和民族传统,尊重历史的设计思想,主张在进行设计时,要尽量把历史感和历史文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民族传统和民族化的设计风格发扬起来,并且尽量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赋予古老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努力把时代精神和历史文脉有机地结合,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直至今天,这一趋势越来越受到受到人们的重视。再提高、再发展、再创新,让我们就带有自己历史和民族特色的设计永远屹立于世界设计山峰最高点。

(五)以人为本、多元统一的发展趋势

人为本源是当代室内设计运动兴起的社会基础。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科学先进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在这种丰富的社会生活活动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从物为本源的核心价值观转变成以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性转变,改变了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方向。

以人为本的思想,会使我们世界的变化都围绕人在其中一切便利、舒适的思想,我们的万物都是为人类的进步发展提供自己的载体,建筑功能和建筑外部形象会使人们视觉愉悦,但是建筑内部形态与结构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二者结合,才能达到我们要求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相辅相成的境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装饰设计不管在中国还是世界,已经进入了创新阶段。所以说,在新常态下,作为人们生活中最亲近的体系——建筑装饰设计,面对的课题越来越复杂,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带给设计师的是一种能力、一种创新精神、一种审视室内外环境空间的观念和方法。把环保、绿色、生态设计注入到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现实中,这不仅能反映新时代的精神需求和物质生活的硬性需要,更能使其成为设计新常态,造就设计发展的新历史。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室内建筑师培训考试教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辛艺峰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系列课程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06).

[3]周浩明.生态室内环境设计——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03).

[4]冉仕芬.现代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5).

作者单位:

对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 篇6

1 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

1.1 节能环保, 高效利用新能源

绿色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节能环保, 高效利用新能源。绿色建筑的初衷在于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可以说, 绿色建筑是为了保护环境而被开发的, 因此, 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将“节能环保”理念贯彻落实其中。这类特点的典型建筑是位于印度孟买的蛋形办公楼 (图1) , 办公楼由太阳能电池板和屋顶的风力涡轮机提供能量, 它甚至能够独立收集水分进行绿植的灌溉。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来提供能量, 这样不仅节约能源, 也可以减少传统能源所造成的污染。

1.2 环境舒适, 建筑安全环保

绿色建筑无论是资源利用还是建筑材料的选择上, 都尽可能减少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 使用的材料更加安全环保, 不会出现传统新建筑的困扰, 比如甲醛等;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 除了考虑建筑采光及吸收太阳能外, 为了保证居住舒适度, 也会做好散热、通风设计, 以确保室内凉爽, 环境宜人。与此同时,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 绿色建筑往往运用高科技和建筑材料, 使用的材料非常坚固耐用, 高科技的安防系统及智能家居系统等使建筑的防盗性能好, 更加科技化和智能化, 通过提高使用寿命来实现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

1.3 经济成本低与绿色理念相统一

谈及绿色建筑, 人们往往想到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的冬暖夏凉就是绿色建筑的一种, 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 其造价并不高;我国西北的甘肃及新疆等地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 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 保温性及透气性很高, 再加上就地取材的屋顶,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 (图2) 其单方造价只有800元, 可谓价廉物美[2], 并且后期节省下的水电成本也能够使得经济成本降低。

2 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

2.1 绿色建筑发展将与节约土地紧密结合

我国目前城市用地紧张, 国家重视降低建筑密度, 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常见的直接体现就是采用多层、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及屋顶花园等形势, 这些都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式。目前国家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 中, “提高绿地率, 节约建设用地”也已成为绿色建筑的的主要评价标准之一。

2.2 绿色建筑设计愈发科学严谨化

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设计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科学严谨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也会成为未来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依据。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 中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 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 并对其做出了科学和详细的规定。

2.3 绿色建筑设计逐渐系统化

城市的建设并不是相对孤立而是相互关联的。然而,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建筑均各自独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导致了目前各种城市病的产生, 如交通拥堵, 环境恶化等。因此, 单纯追求节能减排、保护资源的绿色建筑还远远不够, 除了这些外在因素, 更应该关注绿色建筑的人文社会意义及所在地的经济文化特点等。因此, 构建一个连贯的、相互关联的建筑组群将成为绿色建筑的新要求。

3 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所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法

绿色建筑代表着环保、健康、舒适、和谐等, 其不仅能做到节能环保, 也能形成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健康环境。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也符合当今时代主题。但是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发展仍然存在很多困难。下面侧重阐述推动绿色建筑设计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社会各个群体可行的建议。

3.1 市场需求小, 绿色建筑难以在住宅及中小型建筑中推行

由于对绿色建筑存在的误解, 认为绿色建筑等同于高成本, 以及对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优点意识不足, 普通民众对绿色建筑的消费需求不足, 从而导致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小, 绿色建筑更多的见于国家大型建筑, 住宅及中小型建筑运用绿色建筑理念少。因此, 政府可以大力宣传, 消除民营建筑企业和居民对绿色建筑的错误观点, 扩大绿色建筑的市场, 从经济方面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促使居民成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3.2 建筑商资金及技术水平不足, 无法全面承担绿色建筑的推行角色

绿色建筑需要高科技来新能源的利用及回收等, 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 对于民营建筑企业而言都存在较大挑战, 尤其是技术方面。这需要民营企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利用政府职能, 通过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引导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 政府也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帮助, 通过有效的资金扶持来保证绿色建筑的建设, 也可以通过政府和民营建筑企业相互合作等多种形式来尽最大可能的为民营建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 民营建筑企业也要自主通过多途径提高企业建筑团队的技术水平, 为今后建设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持。

4 小结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发展的未来趋势, 对我国应对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经济发展转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 绿色建筑有利于实现建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有利于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摘要:随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提出, 人们关于环境保护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意识越来越强, “绿色建筑”随之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就绿色建筑的相关问题展开调查, 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绿色建筑, 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保护环境。

关键词:绿色建筑,特点,趋势,困境,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轨[J].居业, 2015.

对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 篇7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求”和对需要的“限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建筑是人类改变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开发行为, 建筑行为包含了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改变和转化自然资源的过程, 显然这些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也将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也吸引着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始研究和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是可以减轻这种负面影响的。例如研究表明, 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关注建筑节能, 把建筑作为整体系统设计, 并注重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可以比一般建筑节省50%~70%的能量。

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 流行着一些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 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等, 这些概念中多少都蕴涵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概念正逐渐被建筑师、特别是业主所接受。与以往的传统建筑相比较,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 考虑如何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 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 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都严重不足, 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 资源利用效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m2, 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m2如果仍维持现在的发展模式, 资源和环境的瓶颈作用将使得建筑业的发展难以为继, 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 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的任务。

2 绿色建筑的内涵

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 中,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 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的定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2.1 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 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 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 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高效、无害的空间, 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要有一个全时间段的估算, 建筑初期投入可能很便宜, 但是运营成本可能会很贵。例如:选用能效比低的用能设备可能会节省设备的初投资, 但日后运行过程能耗的增加会造成运行费的增加, 而且对环境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引入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绿色建筑应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局限在建筑存在的时间段里,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还应在上述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延伸, 往前到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生产过程, 往后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这个周期的拉长意味着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考虑原材料的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应尽量选用当地生产的材料, 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当然在生产过程中也涉及到能耗和环境的问题, 需要改进和淘汰耗能大、严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另外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 应考虑建筑寿命终结时拆除废弃物的出处问题, 应选用可再利用、可再循环、可在短期自然降解的建材。

综上所述, 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在建筑的前期策划过程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2.2 强调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建设部提出了“四节一环保”的要求, 即着重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 这也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资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关键, “少费多用”做好了必然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2.3 满足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

保证使用者的健康是最基本的要求, 节约不能以牺牲使用者的健康为代价。“适用”强调的是适度消费的概念, 决不能提倡奢侈与浪费。高效使用资源需要加大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 比如智能建筑, 通过采用智能的手段使建筑在系统、功能、使用上提高效率。

2.4 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筑业再也不能延续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建筑发展模式, 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才能适应现代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然, 将会在建筑领域再次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危及后代子孙的生存。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3 绿色建筑目标的确定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 对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评估体系等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绿色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 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 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 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 各国绿色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 即绿色建筑要根据具体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 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 其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3.1 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推动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 我国在2006年3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0378-2006) (以下简称《标准》) , 这是我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标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 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六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标准的条文按上述六大指标展开, 其中住宅建筑的分项指标共76项, 公共建筑的分项指标共83项。

3.2 绿色建筑的评定

《标准》中每类指标下的具体分项指标可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项, 其中优选项是指实现难度较大、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绿色建筑应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全部控制项要求, 且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 将其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3 绿色建筑的目标

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 是开发商和设计师们面临的首要环节, 是实现绿色建筑的第一步。绿色建筑并没有一个绝对一致的标准要求。绿色建筑相对普通建筑而言,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更加关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不同绿色建筑之间可以存在差异, 并不苛求所有绿色建筑都达到一致的标准, 根据绿色建筑的“绿色度”, 可以使用《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分级。因此不同的绿色建筑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确定绿色建筑目标。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建设绿色建筑时, 应注重地域性特点,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般而言, 开发商和设计师可以对照《标准》中各条款的要求, 确定绿色建筑目标, 而当《标准》中某些条文的要求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 这些要求可以不列入目标。

3.3.1 基础目标

《标准》中的控制项是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 是必须满足的目标, 因此可以将控制项作为绿色建筑的基础目标。

3.3.2 定级目标

《标准》根据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满足程度, 对绿色建筑进行等级划分, 如表1所示。开发商项目的定位对绿色建筑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 设计师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 选择有可能满足的一般项和优选项, 作为定级目标。

3.3.3 目标的筛选

初选目标 (包括基础目标和定级目标) 形成后, 设计师应与开发商一起, 充分研讨各个目标的内涵, 了解目标对项目的影响, 综合分析项目的情况, 进行目标的筛选。筛选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应尽量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开展确定项目绿色建筑目标的工作, 以避免对项目投资定位的影响和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二是确定的实施目标应留有一定的余地, 保证在实施过程中避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三是基础目标是必须满足的, 因此应确保基础目标的实现, 而定级目标可以随着工作的开展, 进行比选, 以确定性价比最好的目标组合。

3.3.4 目标的技术路线

研究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 就是从技术的角度, 来确定项目目标是否可行的过程。可按以下步骤来确立绿色建筑目标的技术路线:

(1) 提出目标;

(2) 针对目标提出设计思路 (应提出一个以上的设计思路) ;

(3) 区分设计思路的优先次序;

(4) 确定目标实施的技术路线。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上述步骤来确定目标, 例如:

(1) 第一阶段, 目标之一是“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

(2) 第二阶段, 针对这一目标, 设计思路有如下内容:

a) 采用市政再生水水厂集中供应的再生水;

b) 采用建筑自身的优质杂排水, 处理后用作住宅冲厕;

c) 采用建筑自身的优质杂排水, 处理后用作绿化和景观用水;

d) 采用雨水收集, 处理后用作绿化和景观用水;

e) 采用雨水收集, 处理后用作住宅冲厕。

(3) 第三阶段, 区分设计思路的优先次序:a) >b) >c) >d) >e) ;

(4) 最后阶段,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 按次序进行排比。如建筑处于市政再生水管网的覆盖范围内, 选择a) , 即优先采用市政再生水, 从技术上而言, 再生水的水质和水量都更有保障;如果建筑所处城市无市政再生水管网, 则选择b) , 该技术路线用水量和中水量的平衡全年都有保障, 但水质的保障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实现;若选择c) , 仅绿化和景观用水采用中水, 可节省一套中水供水管网, 但不利于水量的平衡;若项目所在地区雨水量少且不均匀, 选择d) 和e) 是不合理的。

因此,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的目标,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 可以优先通过“采用市政再生水”这一技术路线来实现。

3.3.5 目标的经济技术分析

如果在项目的前期引入绿色建筑的理念, 建造绿色建筑并不一定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当然确实有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增加投资, 但有些目标的实现并不会带来成本的变化, 甚至可能还会降低成本。如“建筑造型要素简约, 无大量装饰性构建”的要求, 需要设计师和开发商在注重美观的同时, 关注“资源节约”的理念, 并不需要增加投资, 处理得当时还有可能降低成本。

在关注绿色建筑的成本时, 不能只看一次投资, 还应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 考虑建筑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运营成本。某些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增加一次投资, 但会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如节能的目标, 虽然会造成建造费用的增加, 但会使得运营成本大大减少。

当然对于开发商来说, 一次投资的控制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环节, 因此初投资增量成本的计算, 是最终确定绿色建筑目标的关键环节。目标的经济技术分析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对目标的技术路线进行方案设计;

(2) 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 估算项目的增量成本;

(3) 根据增量成本估算的结果, 和项目投资定位情况, 确定项目的实施目标。

4 绿色建筑策划的工作模式

4.1 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特点

绿色建筑的设计不是简单的某种技术的运用或某几种技术的迭加, 绿色建筑需要各专业之间综合考虑、整体协调才能得以实现。

4.2 团队的建立

绿色建筑的策划需要采取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 通过组建“绿色团队”确立项目目标, 是实现绿色建筑最基础的步骤之一。“绿色团队”的组成可包括业主、建筑师、工程师、咨询顾问、承包商等。传统的设计流程, 是由每个成员完成他们的职责然后传递给下一家, 而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焦点应从分阶段、划区块工作模式, 转换到多学科融合的工作模式。“绿色团队”成员要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 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整实现。

4.3 团队的工作要点

“绿色团队”的成员应尽可能地将利益相关者结合进设计过程中。首先, 利用现有的大量的文献和参考资料, 培训参与者了解综合团队设计的工作特点和益处;其次, 通过团队协作的方法, 仔细研究每个项目的潜在特性, 从环境效益到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估, 从项目的全过程和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考虑建筑方案对外界的影响, 确定所有与项目利益相关的人或组织, 了解真实的开发成本, 包括开发对社会和项目全寿命周期方面的影响, 如果可能的话, 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工具。

5 结 论

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 篇8

绿色建筑是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其主要内涵包括在建筑选址、设计、施工、使用运营、管理及报废的过程中, 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 充分利用资源, 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 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这种建筑要求更低限度的损害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生活质量,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环境资源进行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者的生活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的存续的生命周期, 包括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回收等每一环节。总的说来绿色建筑主要是: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

一些重要的经济理论都直接的推动了许多发达国家实现消费型社会的历史转型。这些经济理论包括: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以及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等等, 当然像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及其经济理论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多举;这些经济理论对发达国家有着重要影响, 同样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减排任务的不断落实, 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正逐步由理论走向现实操作实践。

2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经济低迷时期, 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振兴美国经济, 仍然把建立绿色建筑产业做为美国经济振兴的重点举措之一, 而且美国政府公开指出期望绿色建筑产业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 能够使美国经济再次强大起来, 由此可见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社会价值, 然而我国拥有的绿色建筑产业市场要比美国大得多的多, 我们就仅举一例来说明一下, 我们就以我们人民比较关心的供热管理市场为例来阐述, 我们就以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 我国有将近70亿平方米的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 而通过计算, 我们得出目前我国集中供暖的平均耗能按标准煤折合大约为20公斤/平方米1年, 假如, 我国实行供暖计量改革, 采用分户供暖制, 那么我们将近7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每年大约可以节省采暖用煤亿吨以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减少过亿吨, 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的方法, 那么我们每年就可以节省过千亿的费用, 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应该彻底改造中国原有的供热系统, 据估算大约投入1万个亿左右。由此说明绿色建筑的生产也是一种经济活动,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就中国建筑现有的实际状况而言, 使用节能材料的非常少, 而原因是开发商、建筑商考虑到成本问题而不愿用新材料。假如政府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推广这些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 例如:隔热新材料、通风系统的新风系统、新型防水材料、隔音降噪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粘黏性质的建筑材料、恒温保温调节技术、干湿度调节技术、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废水处理再利用技术、雨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和太阳能发电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都可以带动我国城市、城镇房屋分批分次的升级转型为世界先进的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 假如以上做法会使现有建筑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增加20%~50%, 但是我认为这个成本增加的幅度是可以在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中整合出来的。

3 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

3.1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国际环境

目前全球面临着碳排放量大幅度激增、气候变暖的恶劣环境, 所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现在, 在欧美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低碳革命”, 而次革命的核心就是高能效、低排放, 欧美发达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下大力度发展低碳技术, 并且对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如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等。由此可以看出,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的选择。所以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 必须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我国以后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这样做对我国来说既是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机遇, 同时也是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3.2 绿色建筑产业的国内环境

绿色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就目前来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整体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经济从高耗能向低碳型经济转变最大的制约就是技术能力有限。我国目前经济的主体是工业, 也就是说能耗的主体就是工业, 而我国目前的工业水平还比较落后, 经济增长点往往在一些高耗能产业上, 这是我国工业目前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正在谋求如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的步伐, 在此阶段, 能源需求必然会快速增长, 但同时, 我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又不可能不上, 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贫困落后的时期, 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人民一直以来的愿望, 所以改善和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水平, 就必然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高耗能、高排放的特征更显突出, 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因此如何既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又不走欧美发达国家用环境换发展的老路, 是我国党和政府必须正面对待的发展现实。

3.3 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在价值

将我国新建和在建房屋改造为绿色建筑, 将造就中国最有前景的产业, 推动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也是打开中国内需的战略大通道。2010年起, 通过发展绿色建筑, 中国每年有1~2万亿左右的消费市场, 并利用中国现有的生产体系对称性生产出这个新增规模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由此可以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研究并推进跨越式产业的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大战略, 造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目前所有的产业之中, 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量最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拉动GDP增长最有效的产业, 就是中国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绿色建筑创新转换传统建筑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建筑发展方式的转变, 抓住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环节, 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

4 结束语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是建筑业也是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业, 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也是极其巨大的, 是典型的立足于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产业, 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冲击。随着建筑业“绿色建筑”的转型, 现目前建筑经济面临新的机遇, 也是新的挑战。在分析走向绿色的决策时, 业主考虑的不仅仅是内部效果, 而应该是建筑投资的总体回报, 最好把它看作是一种预期净现值或者资产使用期的内部回报率, 绿色建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经济责任, 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 (34) .[1]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 (34) .

[2]张春.暖通空调、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中华建设.2011 (03) .[2]张春.暖通空调、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中华建设.2011 (03) .

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 篇9

1 绿色建筑经济的内涵及发展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低耗能的居住或经营活动的建筑空间, 同时在建筑物生命周期 (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利用等) 中实现充分利用建筑资源 (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等) 、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其主要内涵包括在建筑选址、设计、施工、使用运营、管理及报废的过程中, 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 充分利用资源, 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 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这种建筑要求更低限度的损害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生活质量,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环境资源进行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者的生活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的存续的生命周期, 包括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回收等每一环节。总的说来绿色建筑主要是: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

综合实力比我们强大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经济体系之所以比我们在国际分工中拥有更为优越的地位, 全球化、技术创新、市场经济和先发力量都是关键推手, 但是以先进的经济学说构型的消费经济互动体系, 则如同其心脏。其中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美国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的消费理论、美国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和美国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等等, 都直接推动了发达国家实现消费社会的历史转型。同样, 这些理论对中国实现现代化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减排任务的不断落实, 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正逐步由理论走向现实操作实践。

2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基础和可行性

2009年1月25日, 美国白宫最新发布的《经济振兴计划进度报告》强调:近年内要对200万所美国住宅和75%的联邦建筑物进行翻新, 提高其节能水平。在经济低迷时期, 美国仍将绿色建筑产业变革择选为美国经济复兴的重心之一, 明确希望这个产业焕发历史的爆发力, 成为再造美国的龙头产业, 由此可见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社会价值, 然而中国拥有一个比美国大得多的绿色建筑革命的市场, 仅以供热管理市场为例, 截止到2008年底, 中国目前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近70亿平方米, 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大约为20公斤/平方米·年, 如果推进分户供暖计量新制, 每年预计可节省采暖用煤亿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过亿吨, 每年可直接节省费用过千亿, 如果投入1万亿元以上资本, 彻底改建节能化的中国供热系统, 由此说明绿色建筑的生产也是一种经济活动,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就中国建筑项目的实际运转而言, 倘若现有建筑每平方米增加20%~50%的建筑成本, 通过强制性推广节能膜、断热材料、新风系统、防水材料、防湿材料、防音材料、遮音材料、外壁材料、建筑金属技术、黏接性建筑材料、恒温调节、湿度调节、污水处理、废水处理、雨水处理和太阳能发电等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 可以带动中国城镇房屋优先梯次分布升级转型为世界先进的节能和环保建筑, 而且这个增建成本是在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中可以整合出来的。

3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然性

3.1 国际环境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 着力发展低碳技术, 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2007年l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 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具有里程碑意义。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 发展低碳经济, 既是责任, 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3.2 国内发展环境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 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 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 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 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 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 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 “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 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 是中国必须面对的发展现实。

3.3 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在价值

村镇房屋建筑面积已经达到560多亿平方米, 村镇房屋建筑面积350多亿平方米左右, 其中村镇住宅280平方米左右;城镇房屋建筑面积近200亿平方米。将我国新建和在建房屋改造为绿色建筑, 将造就中国最有前景的产业, 推动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也是打开中国内需的战略大通道。2010年起, 通过发展绿色建筑, 中国每年有1~2万亿左右的消费市场, 并利用中国现有的生产体系对称性生产出这个新增规模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由此可以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研究并推进跨越式产业的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大战略, 造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目前所有的产业之中, 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量最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拉动GDP增长最有效的产业, 就是中国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绿色建筑创新转换传统建筑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建筑发展方式的转变, 抓住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环节, 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

4 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绿色建筑”的转型, 现目前建筑经济面临新的机遇, 也是新的挑战。在分析走向绿色的决策时, 业主考虑的不仅仅是内部效果, 而应该是建筑投资的总体回报, 最好把它看作是一种预期净现值或者资产使用期的内部回报率, 绿色建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经济责任, 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发展节能绿色建筑推进住宅产业健康发展—2005年中国绿色建筑生态住宅与房地产循环经济论坛大会的发言

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 篇10

(一) 人员的意识落后

我国在绿色建筑智能化发展阶段有很多缺乏的东西, 不管是人才的培养还是相对资源贮备都存在问题, 这使我国的智能化绿色建筑发展与其他国家拉下很大差距。想要在绿色建筑发展领域上占据一席之地, 首先要培养这一行业的人才, 有了人才的支撑管理发展才有希望。提高这一行业从业人员的绿色建筑的正确科学的观念和理念, 提供专业的训练和考核选拔, 给真正能够带来智能化绿色建筑发展的人才参与管理工作的机会, 进一步树立榜样作用, 激发员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很多从事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内部人员都认为绿色建筑一定会带来高造价高成本, 要有足够大的绿色面积, 要配合采光、采暖甚至对于通风设施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些定位概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 北京四合院是房子包围院子的建筑模式, 这种建造方式配合了当地冬寒夏热的气候, 不仅能给居住的人带来冬暖夏凉的居住效果还可以减少冷空气的侵害。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 但不可否认造价并没有很高。绿色建筑之所以要求智能化正是在尽可能的减少损耗, 无论是物质资源成本还是人力操作成本都在要求合理科学。

(二) 管理体制不科学

对智能化绿色建筑概念上认识的局限性和不足致使在管理上也形成一定的难度, 观念深入人心员工才能心服口服的参与智能化的绿色建筑的建造。在企业施工建造期间, 管理上也要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 最大限度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利用管理人员进行企业员工的培训和阶段性考核, 同时对管理阶层员工提出相对要求, 首先提高管理阶层人员的智能化绿色建筑观念, 从上至下的对员工引导和贯彻正确理念。智能化绿色建筑不是高成本高投入做奢侈的高档耐用品, 而是更加顺其自然的把气候人文地理考虑在建筑中, 用最小的成本带来居住上的最大效益。真正的不是去追求绝对化的层次高端, 而是满足给用户最基本的健康要求和环保要求, 以至于构建社会的文明发展。减少环境的污染, 提高人们的环保绿色观念, 不是在简单的造福某一个人, 而是在谋求全人类全民族的福祉。

二、智能化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和意义

(一) 绿色建筑中的智能化运用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追求可持续性发展, 对于绿色建筑也是一样, 寻求使用材料上的可降解可回收, 大大的减轻生态环境压力, 建筑从材料选择的可持续性上就可以到达最终建筑完成的可持续性。不仅是在为环境污染这一问题最为基本有效的解决措施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大量能源, 不必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损失, 是一举多得的正确绿色发展之路。在建筑中利用集成办法, 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化的控制技术以及各种多媒体技术极大限度的运用于绿色建筑上, 并通过建筑内部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遮阳板控制系统、空调通风采暖智能系统及信息集成系统等多个高效的智能化系统, 实现对现代化的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有效监察和管理, 既减轻人员工作的劳力负担又使绿色建筑的发展更走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追求最大利用最小消耗, 同样的对于设计方式的选择上, 技术的合理运用上也相应的提出一定要求。不仅仅是建筑上的技术要求在能源上的开发利用上的操作创新也在要求更大的进步空间。比如变色玻璃、太阳能反射能力、在建筑上的零能耗技术、空气对流设计、高智能化设计等等绿色创新高效率的技术。建筑中融入高智能化的技术结合建筑设计中的各种设施配备以及系统管理服务进行组合式的建筑和管理, 营造更加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 智能化运用于绿色建筑中的重要发展意义

目前国内智能化技术在的吸收借鉴国外的高科技, 不断的发展进步中, 网络技术、新能源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以及新材料处理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是绿色建筑的首要前提, 高智能化的技术可以通过加强节能设施的监控与“智能电网”形成互动有效的调控新能源消耗节省资源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通过使用RFLD与“物联网”互动, 能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充分利用RFLD以达到社会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的传输与“三网融合”进行互动配合, 能更好的输送运行所需要的媒体信息。

智能化绿色建筑也是绿色发展理念中的一项重要发展设想, 主要目的还是为节能减排, 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智能化绿色建筑发展的提出在改变人们的居住的同时更在向人们普及绿色的发展观念, 在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上都带给人们高质量的文明生活方式。建筑代表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施工质量建筑美感模式化生产, 真正被需求的恰恰是传统建筑上的先哲智慧, 美感的产生更被附加在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和建筑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统一。从建筑上讲,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更要参考自然气候环境的适宜, 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获得建筑上的节能减排;从居住上讲, 在追求建筑的外在高端这种物质需要之外, 更开始对自然环境身心健康精神舒适的一种要求。建筑在朝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前进, 这其中大量运用的智能化的高科技手段, 使付出更具有条理性和科学性, 每一份成效也尤为显著, 时代的进步造就了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带给绿色建筑的全新发展活力。

三、结束语:

智能化绿色建筑的提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 是未来建筑的必然要求。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提高, 建筑也不能只要求安全外观美这些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节能环保的建筑规划设计不仅是对现代建筑理念的贯彻实行, 也是在对智能化高新技术提出的时代要求。不管是建筑还是人们的观念都在随物质资料的不断发展完善上升至更为高的层次, 在发展这一硬道理面前对发展提出可持续性的关键性要求。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金融租赁企业下一篇:本科院校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