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通用12篇)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篇1
摘要:通过对绿色建筑起源的追溯, 阐述了绿色建筑之基本内涵、理论原则及实践方法, 并对中国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环境
0 引言
20世纪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整个世界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而且全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致使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以至于思想观念, 都将在这次变革面前经受考验。人类也正面临着一系列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实践证明, 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及环境相互协调,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能满足其不断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 绿色建筑的缘起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必须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时空框架内发展社会与经济, 同时按照自然资源所赋与的条件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 从而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确立了“以环境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80年代开始在全球兴起的“绿色运动”和“绿色革命”, 正是人类面临困境时为获得持续生存的自救政策, 是探索人类自我生存和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思想的出发点是保护自然资源, 调整人类行为。满足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 保证人类生存的安全。在经济方面, 它提倡的单纯消费性经济, 追求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 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 建立一种既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 又不至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保护性经济。在社会方面, 它主张控制人口, 提倡计划生育, 协调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的人们, 创造和谐的生活, 享受劳动的快乐, 维护世界和平。在环境方面, 它认为自然和人类共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领域, 自然组织和人类组织的交互作用和平衡发展, 才能使人类自身生存下去。在技术方面, 它倡导推广使用那些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技术抛弃目前。面对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这一全球性课题以及日益蓬勃发展的绿色运动, 在建筑这一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领域, “绿色建筑”开始日益受到关注。
2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原则
伴随着“绿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寂静的春天》、《设计结合自然》等专著相继问世, 生态世界观开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准则。与此同时, 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不断向建筑学领域扩展, 促使人们对传统建筑观念进行反思。“绿色建筑学”的产生是建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学方面的具体体现, 它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建筑在生态系统中的角度和功能, 使人们对于建筑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绿色建筑为达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需采用符合生态原则的设计方法, 其目的在于把我们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至最低程度, 并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居所。所谓绿色建筑, 就是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 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 创造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其核心———“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 无废无污、高效和谐, 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绿色建筑观为建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框架, 传统建筑设计主要从建筑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来考虑建筑。然而, 绿色建筑设计则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建筑。这意味着人工建筑环境不能仅仅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 而应把它看作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即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同时也是“生产者”, 并遵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原则。
绿色建筑在研究上, 将自然、人以及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的发展规律, 研究自然、人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 它追求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 他主张“设计结合自然”。在技术上, 它提倡应由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不污染环境, 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3 绿色建筑在西方的实践
绿色建筑的时间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低技短线穹隆、软湿土砖层、太阳能住宅等, 主要集中在建筑技术探索, 着眼点是建筑节能, 研究侧重于新型建筑材料研制、建筑构造改变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80年代中期, 绿色建筑实验在一些国家开展, 新能源技术、绿色种植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循环再生技术被综合运用到单体建筑。进入90年代, “绿色”思想开始为人们普遍接受, 在发达国家, 绿色建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建筑师突破专业局限, 与其他学科专家广泛合作, 通过多部门合作和综合设计使绿色建筑研究从单体上升到体系, 如英国的“生命圈2号”示范区研究及瑞典的“生物循环城”计划等, 这些研究和实践对于改变发达国家的能源和自然资源消费结构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在绿色建筑的实践方面, 各国建筑师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已进行了多种探讨:
3.1 关注自然研究, 创造与环境融合一体的有机生命建筑这类
建筑大多受莱特“有机建筑”的启发, 在外观、结构、材质、色彩方面, 强调整体概念的重要性, 并且不只注重表面肌理组织关系的和谐, 更追求通过结构本身的处理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目前, 以中国窑洞为原型的覆土建筑已从住宅转向了公共建筑。英国著名的覆土建筑师阿瑟·夸比通过大量实践, 认为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而且可以使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统一起来, 具有节能和保持资源的双重效应。
3.2 绿色节能技术的探索可持续发展要求最优化使用自然资
源、实现自然资源消耗和再生的平衡。人们开始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提出“零能耗”建筑的观念, 即建筑从场地获取能源, 由传统的能源消耗者变成生产者, 节约能源的基本途径是利用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等, 从而降低能耗。因此, 绿色建筑更加注重自然驱动和动力驱动并重开发, 对能源进行高效利用。
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 长期致力于高层建筑生物气候学的研究与实践, 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高层建筑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在高层建筑中设置空中绿园、凹入过渡空间、屋顶遮阳隔片等方法, 创造了新的艺术形象, 从而节省了40%的运转能耗。
绿色节能建筑著名的范例有杨经文设计的IBM大厦和门拉·梅辛奇大厦 (源自:世界建筑) 以及福斯特设计的世纪塔办公楼和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源自:世界建筑) 。其中,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是本世纪办公楼节能技术中最具创造性的, 并且探索了高层建筑内部丰富的空间秩序和宜人的环境, 显示出高层公共建筑已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3.3 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探索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效应和社会
经济效应, 遵循3R原则———减少使用 (Reduce) , 重复使用 (Reuse) 和循环使用 (Recycle) ———选择和开发材料, 并尽量使用低能耗材料, 避免有毒污染材料。按广义生命周期的观点, 建材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物营运、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建筑物的拆除解体、建材再利用等方面。其中建材的正确选用, 对节约资源, 减少能耗意义重大。
3.4 建筑的再利用结合实际, 改造利用旧建筑, 节省人、财资
源, 在对环境冲击最小的状态下创造出最佳效用。保持原有建筑的特征, 对其进行客观分析, 综合考虑设计, 使其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使建筑进入新的良性循环。对于自然资源来讲, 进行再利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新的投资、资源能耗以及由于建造新建筑和拆除旧建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近20年欧美发达国家完成了“建筑再利用”的观念转变, 并且在此基础上, 视其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机会, 为此作了大量切实有益的实践, 并出现不少优秀的建筑再利用作品。
3.5 净化室内空气, 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具体实现途径有三:一
是建筑设计要保证良好的通风。目前, 许多高层建筑因受高层强风影响, 一般采用封闭式中央空调, 由此产生了能源消耗大以及空调病等问题。中庭空间的引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庭作为缓冲空间, 可解决高层建筑的自然采光和通风问题, 还可净化室内空气, 调节气温并改善空间质量。二是杜绝放射性、腐蚀性及其他一切污染性材料侵入室内, 实现无害施工。如日本已成功设计了无化学污染的住宅, 用天然植物来解决家具的防腐防蛀问题。三是借助植物和水体的合理配置, 更新空气, 改善气候, 结合视觉和听觉的巧妙设计, 还能给人以精神享受。例如, 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进行立体绿化, 或将水墙、流渠等引入室内。总之, 绿色建筑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是一种动态的、综合的设计, 涉及的面很广, 非传统建筑所能实现, 需要多部门合作, 进行综合、协调设计, 并具有足够的弹性, 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4 中国的绿色建筑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建设规模加大, 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增大, 生产生活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 致使相当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居于良性循环的临界点之下。因此,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绿色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的必然选择。
鉴于中国目前的现状和人口素质所限定的对资源平衡、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 在中国推广绿色建筑须有以下先决条件:
4.1 建筑环境问题立法化推广绿色建筑单靠科技工作者的呼
吁和一部分人的自发实践是不够的, 更需要的是政策作引导, 国家法律作保障。例如由政府和有关部门确定一系列制度, 使采用节能的技术、材料和措施成为设计中必须执行的任务。而且在政策上向绿色建筑倾斜, 并修正和完善具体规定。
4.2 建筑师和业主观念的转变要推广绿色建筑, 建筑师在设计
中必须摆脱以往追求形式或风格流派的旧观念, 从关心形式到关心环境, 从关心流派到关心资源消耗和具体的节能措施, 树立将建筑、环境、社会利益紧密联系的观念。
4.3 生态教育普及化绿色建筑意识的成长应有丰富的土壤, 需
要全社会较高的环境意识来积极配合, 应在全民中建立起较强的经济生态意识。
其实, “绿色”在中国传统思想和传统居民中早已富有契机与创造。早在2000多年前, 老子朴治主义思想, 以朴质无文的自然方式治理人与环境, 这恰与现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产生共鸣。中国古代所谓的风水对建筑基址的选择遵循负阴包阳、背山面水的基本格局, 以及遍布各地风格迥异的民居, 都充分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对环境的尊重。
近年来, 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 在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建筑研究方面发展很快, 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进行的“黄土高原绿色居住区模式”研究, 旨在“首先从地区性绿色住宅研究着手, 寻找突破点, 为更大的全方位的战略部署提供理性依据和思维方式”。上海现代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 成功地研制了以秸杆、稻草为原材料的绿色建材—稻草板, 并在上海市青浦县推广使用, 与传统粘土砖、钢筋混凝土比较, 不仅具有色彩丰富、重量轻、体积小、保温、隔热、隔音等多项优良性能, 并能自然降解, 停止使用后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创造了一种崭新、健康、富于生气的办公建筑模式,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热缓冲中庭、防晒墙与架空屋顶、遮阳板系统、太阳能利用、整体节能等一系列绿色技术策略。这些实践都表明, 中国绿色建筑有了良好的开端。
尽管国外绿色建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方法, 但由于社会结构、经济状况、人口素质以及生态环境的起点差异很大, 我们不应盲目照搬那些以高投入、高技术为代价的绿色经验。中国绿色建筑必须立足本土地具体条件, 充分发掘传统建筑中深蕴着的绿色思想和文化, 对技术的研究应侧重于对应自然环境的低技术和方法的扩展性考虑, 重新开发基于基础物理中有关空气运动、光反射和材料适用性等方面最基本、最珍贵的特征知识的应用, 优先进行被动式太阳能利用设计。
总之, 我国正面临大规模建筑现代化, 同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 带有一般性的绿色建筑, 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同时这也是利用我国“后发”优势, 避免走西方现代建筑弯路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5 小结
总之, 在建筑领域里, 我们呼吁与环境共呼吸的建筑设计观, 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 发展生态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 而且有助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
绿色建筑关系着人类的生存, 是各国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竞争中的重要战略, 用绿色发展观重新思考我们的建筑设计, 不仅是人类发展的需求, 也是建筑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向深层次发展的需求。绿色建筑有利于促使人造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有利于形成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 有利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学代表着现代建筑学科的发展方向, 正如《北京宪章》所指出的那样,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以新的观念对待21世纪建筑学的发展, 这将带来又一个新的建筑运动……”。我们将立足于本国国情, 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 寻找我们自己的模式, 我们将努力建立中国本土的绿色建筑体系。
*来稿需知:
1、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请作者自留底稿, 恕不退稿。
2、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 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 赠当期杂志一册,
征以供用途。
3、本刊常年征稿, 所有文稿均在一周左右时间做出处理。
稿
启联系。
事
*投稿方式:
1、投稿专用邮箱:GL-KJ@163.COM
杂志社地址:石家庄市师范街138号
4、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 (区、县) ××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邮编、邮箱及QQ。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
*本刊为旬刊, 欢迎有一定组稿能力者为本刊组织稿件, 有意者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经审核合格者, 可设为当地工作站负责人 (需寄申请书) , 欢迎广大经济界、管理界、科技界、理论界工作者推荐、自荐。
2、本刊网站投稿:WWW.GL-KJ.COM
电话:0311-83993949
参考文献
[1]克·埃布尔.生态文化·展与建筑.世界建筑.
[2]林京.杨经文及其生物气候学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世界建筑.
[3]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作品专集.世界建筑导报.
[4]陈晓雯.关于中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的思考.新建筑.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篇2
4.1.1制定建筑节能长期规划
在我国长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中,必须要制定出严格的建筑节能长期规划,明确建筑节能的目标和方向,执行更高水平的节能技术标准,并在城市之间展开评比与竞争,鼓励规划和建设零消耗社区,达到能源的合理化使用。
4.1.2实行绿色建筑推广计划
我国地域面积广大,虽然近年来城乡差距化越来越小,但是因为各地的规划及建设目标不同,对于绿色建筑的目标管理机制也不一样,所以要督促各地落实绿色建筑发展与推广计划,将绿色建筑纳入整个的施工过程当中,实现全过程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不仅要让旧城区改造达到绿色环保的标准,而且还要提高新城区建设的资源利用率,达到节能降耗,绿色节能的目的。
4.1.3建立合理的建筑使用布局
对于土地的合理使用一定要当作一项重要问题去解决,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土地混合利用、紧凑开发的用地布局。尤其对于一些公路、铁路等等交通建设,更要达到地块的合理开发,做好建设中的“三废”处理,达到建筑使用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2挖掘潜力,节能减排
4.2.1推进城乡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改造工程
对于前期所建造的资源浪费现象要进行有效的整改,尤其对于大面积的居民小区,要进行采暖方面的节能改造工程,并且可以推行试点,展开城乡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改造工程的全面铺开,深入挖掘潜力,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2.2实现建筑能源消费对比
通过建筑节能技术方面的对比,来对重点区域进行能源消费方面的监测,可以利用现代化互联网的巨大平台,来使用大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和资源共享,倡导全民绿色消费模式,达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4.3做好能源结构的调整
4.3.1再生能源的推广和使用
再生能源是一种可以反复使用的能源,所以在建筑节能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再生能源来替代一次性能源的使用,而作为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再生能源的勘察工作,制定合理的应用计划,可以把太阳能等运用到绿色建筑施工当中。
4.3.2对供暖系统进行调整
尤其是对于长江流域之前的一些非采暖区,一定要推广空气源、污水源热泵技术的使用,可以建立以小区为单位的供暖系统或者建立集中供暖模式,合理利用江水和海水,因地制宜的进行调整。
4.3.3建立再生能源应用系统
要想达到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一次性资源的浪费,就必须要在各个地区、城市建立再生能源分布式应用系统。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互补,可以建立再生能源的网络应用体系,实现智能调度与分布式能源的有机结合。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造成我国能源的大量浪费,为了实现我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管理及创新体制,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达到建筑界的绿色、节能、环保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宇.绿色建筑节能新材料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1):269-270.
[2]刘光洲,唐胜策.浅谈关于绿色建筑节能新材料的发展趋势[J].科学之友,,(10):6-7.
[3]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J].城市发展研究,,(05):1-7+11.
浅谈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篇3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强大的经济背后是一系列的能源利用过程,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经济的发展不能一味的依靠高能耗、高污染、高排量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应该尽快转变发展模式,向精简、节约、高效的方式迈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建筑使用能耗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28%。如果计入建造能耗,建筑能耗将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以上[1]。面对建筑业目前的行业特点:能耗最大,可持续发展性较低的状态,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提出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探讨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一、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高度程度的关注,国外对绿色建筑的研究深度以及实践时间都比国内要提前。国外对绿色建筑的概念渗透到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各个环节进行资源的节约与再循环利用的开发。比如,美国生态房、加拿大健康住宅、荷兰环保屋、丹麦和瑞典的健康建筑等新概念建筑,都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成果[3]。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经历了理论形成阶段、发展阶段以及项目实践阶段,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
瓶颈。
二、绿色建筑发展瓶颈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进而影响绿色建筑的良性发展。其主要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色建筑政策缺陷
“绿色建筑”的概念尚未被群众正确认识,其中包括很多建筑企业。公众对绿色建筑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开发商进行营利的一种手段;建筑企业出于成本、绿色意识缺乏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启动绿色建筑项目,一直沿用低成本、高耗能的发展方式,应从转变群众观念、激励与监督企业转型的角度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缺陷
第一,评价体系都是一个动态控制的过程,建筑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比较快,相比而言,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不能很好地适应技术的进步;第二,指标的定量化以及指标的适用性欠佳,建筑工程包括各类建筑,工程类型非常多,如果所有的建筑都统一采用同一种标准,那么指标的适合程度就很难掌控。因此,就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5]。
(三)绿色建筑技术缺陷
绿色建筑的实现离不开精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技术,相对于一般建筑,绿色建筑属于较为繁琐复杂的建筑项目,需要多专业、多技术、多层次的融合,多方配合并且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对项目进展的要求,如何针对特有的环境,建立适合的绿色施工与管理模式,是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问题。
三、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完善出台绿色建筑政策
1. 强制性政策
国家的法律法规应分别从这四方面对建筑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保证在法律范围内规范绿色建筑标准。另外,绿色建筑实现需要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检测、运行标准等各方面标准的工作,但是,我国目前的节能标准主要是涉及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因此需要进一步补充其他方面的标准[6]。再者,建筑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疑虑或与建筑常规规范的矛盾[7],关于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人,应保持与建筑业设计人的经常性沟通。
在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的同时,应该进行绿色建筑体系的实施的监控,不断强化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的监督与检查力度,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的行为进行批评、制裁。
2. 激励性政策
绿色建筑观念的实施与开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性措施,提高企业与群众的积极性。第一,为绿色建筑设立专项资金,保证绿色建筑实现过程的成本问题,以免因为成本提高阻碍绿色建筑观念实现的步伐;第二,对于绿色建筑的税收实行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减免提高建筑企业进行绿色建筑开发的积极性;第三,从政府角度,应进行绿色建筑实现的促进,对绿色建筑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保证绿色建筑的顺利实现。
(二)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一步一步完善。那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建筑工程的适用性,建筑工程根据工程的用途不同划分成很多类,不同的建筑工程种类应适用不同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工程类型,探究与其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其次,评价指标体系的定量化管理,评价指标的建立应在保证评价指标适用性的同时进行定量化处理,通过指标的量化实现评价结果的可比性。最后,体系中指标应突出针对性,指标体系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应不断检查其适用性,过于繁琐的指标体系导致评价的低效率,从指标中优中选优,高效地进行绿色评价。
(三)形成建筑企业绿色意识
建筑企业是绿色建筑实现的直接操作者,建筑企业的“绿色意识”对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建筑业绿色意识的建立,可以从企业文化与施工技术两大方面进行开展。
1.构建“绿色建筑”企业文化
首先,建筑企业应将“绿色建筑意识”形成一种企业无形意识,使企业从决策层到一线员工都有绿色建筑的意识,正确理解与定义绿色建筑。其次,在企业内部形成规章制度,比如:原材料的绿色采购、堆放、保管等制度;施工过程的绿色质量认证制度;企业员工的绿色绩效考评制度以及绿色激励制度等等。最后,打造企业的绿色品牌,建筑企业可以在工地现场的布置、驻地建设、材料堆码、机械施工现场上,绿色标识鲜明、文明整洁,形成具有本企业鲜明特征的独特风景[2]。
2.使用与开发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的实现最终体现在绿色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关于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是绿色施工技术应进行宣传和培训,强化企业员工绿色施工意识;二是通过新增与修订对绿色施工管理体制进行完善,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三是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与劳动分工,改进建筑行业结构、提升行业
水平。
绿色建筑发展概述 篇4
因此, 人类需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建筑需要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占用与消耗, 最大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在这当前国家大力推进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同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 显得尤为重要。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是在建筑领域通过“节流”实现能源、资源长期利用的有效措施。
绿色建筑倡导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 可实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是我国建筑业由传统高资源能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向节能高效生态绿色型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建筑的总体发展趋势, 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当前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 由于地域、观念、技术等方面的差异, 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尚无一致的意见, 但各国对绿色建筑的定义都具备与自然和谐共生、消耗资源最少、破坏环境最小、与大自然最贴近等的共性特征。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 中定义绿色建筑为“在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一定义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重视在“全生命周期”的时间维度里, 实现建筑的“四节一环保”, 同时突出“适用高效”, 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营造和谐社会的总体指导思想。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概念开始引入中国以来,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浅绿”“深绿”和“泛绿”三个绿色阶段。
2004年至2008年属于我国绿色建筑的萌芽期和探索期, 由于设计人员对绿色建筑理念理解模糊或粗浅等原因, 这一阶段的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单一产品和技术的应用上, 尚不能深入到整个建筑的整体环节中, 没有成套技术的概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绿色建筑的单个试点, 可称之为“浅绿”阶段。这阶段, 我国第一部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于2006年颁布实施, 为绿色建筑发展转入下一阶段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008年至2012年, 由于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大力推动和建筑工程人员研究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绿色理念开始深入到建筑的策划、设计、建设、运行、产品等各个环节,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绿色建筑的小区连片示范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 称为“深绿”阶段。
2013年至今属于“泛绿”阶段, 在这个阶段, 绿色理念获得了广泛发展和认同, 从事绿色建筑工作的技术人员达成共识, 承认“绿色”理念的内涵并勇于实践, 与此同时全社会也普遍接受了绿色理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从绿色建筑走向绿色城市和低碳生态城区的建设与实践。同时, 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建设实践经验的不断增多, 完成了对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编工作, 新修编的国家标准于2014年4月15日发布, 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态势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 各地政府部门纷纷加大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步伐, 使得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规模始终保持大幅增长的态势。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 全国共评出2538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总建筑面积达到2.9亿平方米, 其中, 设计标识项目2379项, 占总数的93.7%, 建筑面积为27111.8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159项, 占总数的6.3%, 建筑面积为1954.7万平方米。
广西绿色建筑发展态势
广西的绿色建筑发展步伐虽然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相对缓慢, 整体来看, 广西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工程项目数量在全国处于中等地位。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相继落地, 广西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 也使广西绿色建筑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数量与2013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截止到2015年10月底, 广西共评审12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总建筑面积达到1380多万平方米, 其中, 居建项目57项, 占总数的46.7%, 建筑面积为850多万平方米;公建项目65项, 占总数的53.3%, 建筑面积为520多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特征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人所理解的建筑立体绿化、屋顶花园以及建筑周边或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等的绿色装饰, 而是代表一种理念, 是指与自然和谐共生、消耗资源最少、破坏环境最小、与大自然最贴近的建筑。根据2014年修编的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 绿色建筑必须满足七个方面的要求, 这也是绿色建筑区别于普通建筑的七大特征, 即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以及运营管理, 同时为鼓励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性能提高和创新, 在各环节和阶段采用先进、适用、经济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方式, 还设立了“提高和创新”的新要求。要实现绿色建筑的这些要求, 就需要从以下各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绿色设计
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特点, 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 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污染减少,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规划设计
在规划阶段, 绿色建筑应首先结合项目地形地貌等现状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 保护原有生态环境, 同时保证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同时规划好场地内的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与便利的公共服务等。
建筑设计
设计阶段应合理控制建筑规模、容积率、绿地率等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室外声、光、热、风环境, 同时要做好场地的雨水规划设计并合理选择绿化方式, 改善场地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计算机模拟工具, 对建筑体型、朝向、楼距、窗墙比、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采光性能、采暖空调系统等进行综合优化设计, 减少建筑采暖空调负荷, 提高系统效率, 节约建筑能耗。
通过采用高效的用能设备, 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科学选用变频、照明节能控制、电梯节能控制、排风能量回收、蓄冷蓄热、余热废热利用等节能技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 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 避免管网漏损, 保证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的现象, 设置好用水的计量装置并统计用水量。采用高效卫生器具、节水灌溉、空调节水冷却技术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 通过利用市政再生水或收集处理场地内优质杂排水, 可作为室内冲厕、室外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洗车用水、景观补水等用途。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 应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造进行优化, 合理选择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 (墙) , 工业化生产预制构件, 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等措施节约建筑材料的使用, 并尽可能减少装修垃圾等废弃物的排放。此外, 应尽可能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高强及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 合理提高可循环、可再生材料的使用量, 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
通过采用隔声性能好的围护结构, 合理设计建筑间距、房间布局, 采用可调节遮阳、可独立调节的空调末端, 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 合理设计气流组织, 采用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等一系列措施, 有效改善室内声光热环境,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一轴四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和文化中心, 统称为“一轴四馆”, 其总建筑面积达78万平方米。
据介绍, “一轴四馆”集中应用的“绿色成果”包括太阳能、LED照明、冰蓄冷、地源热泵、屋面雨水收集利用、江水源循环冷却降温、气动垃圾回收、绿地节水灌溉等多项节能、环保与生态技术。
“一轴四馆”邻近黄浦江, 应用了江水源循环降温提高空调系统效率, 大大节约了电能;再如, 在这些永久性建筑的大空间会议厅采用了玻璃顶采光系统引入自然光, 起到自然光照明、隔热等作用, 也降低了能耗。
右图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中心。
广东科学中心
广东科学中心位于广州市大学城 (番禺区小谷围岛西端) , 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3.75万平方米。建筑采用了多项节能技术, 包括自然采光、中庭自然通风与遮阳技术、围护结构节能、空调系统节能、照明系统节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太阳能风帆、光电幕墙技术、雨水回渗与屋面集水系统等。相比节能标准实施前实现了60%的总体节能率目标, 是我国“绿色建筑”代表工程、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下图为广东科学中心。
绿色产品
高品质建筑的建设是基于精细化的设计选材与大量使用各类材料和产品经过良好的施工过程建造而得, 而建筑的运行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设备和设施, 因此建筑的建造和运行都离不开建筑产品, 绿色建筑更是如此。
绿色建材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 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 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的生产围绕原材料选用、产品制造、使用和废弃物处理4个环节, 以实现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目标, 达到“健康、环保、安全及质量优良”的目的。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等。
判断某种建筑材料是否属于绿色建材, 需要通过认证机构进行认证, 并获得绿色建材产品证书。目前, 我国已开发的绿色建材有纤维强化石膏板、陶瓷、玻璃、管材、复合地板、地毯、涂料、壁纸等。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大力推进绿色建材的星级评价工作, 并于2015年出台了《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 (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会有一大批获得认证的绿色建材产品可供绿色建筑的建设使用。
绿色照明
中国绿色照明是我国能源领域一项跨世纪的节能工程, 1996年由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国家13个部委共同发起。绿色照明内涵包含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4项指标。目前, 我国照明用电约占社会总用电量的12%, 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传统的低效照明产品可节电60%~80%, 绿色照明大有可为。在绿色建筑建设中要选用优质可靠的绿色照明产品。
其他绿色产品
我国于1993年5月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并实行绿色标志认证制度。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对符合要求的绿色产品进行认证, 并在绿色产品上贴有绿色产品标志, 目前我国的绿色环保产品标志为绿色十环标志。
绿色施工
2014年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 对绿色施工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是相比2006版国家标准新增的内容, 目的就是要确保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施工管理的内容,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标识评价时为不参评。为确保绿色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绿色化, 要求项目建设方和技术支持单位高度重视对施工环节的管理把控, 建立绿色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 落实相关责任人, 制定好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现场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等, 并应对设计文件中要求的绿色建筑重点技术内容进行专项会审。
在施工阶段, 应注重场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严格控制施工产生的灰尘、噪声, 并实施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计划。制定施工过程的节能和用能方案、节水和用水方案、减少预拌混凝土和钢筋的损耗、使用工具式定型模板等措施, 节约资源。
注重在施工用水、用能、材料选择、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贯彻实施节能、节水和节约材料的思想,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人员安全与健康的保障。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开展施工并做好相关管理, 保证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质量, 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建筑的耐久性, 尽可能实现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 并在竣工验收前, 进行机电系统的综合调试和试运行。
国家环保总局履约中心业务用房
国家环保总局履约中心业务用房项目 (以下简称“履约中心业务用房”) , 位于北京市西直门与新街口豁口之间 (北二环西路路南) 与北草厂路交口处, 西城区桃园危改小区H3地块, 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办公用房, 是利用国际无偿援助资金建设的项目。履约中心业务用房以可持续理念为基础, 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在建筑材料、围护结构、空气调节、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突出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特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环保材料及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了多项环保节能的新技术。
南宁市规划展览馆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位于青秀区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东南面, 桂花路东面、凤岭南路北侧。建筑整体造型采用“热带雨林”的空间概念, 以时间为轴线, 全面展示南宁市城市建设发展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大型多功能综合性展馆。建筑施工中采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以“四节一环保”为准则构建一个人工绿色生态体系。建筑屋顶绿化处理, 与后方山体加强了联系的同时又可以起到遮阳、降温、导风的作用;玻璃幕墙采用双层LOW-e中空玻璃, 减少能耗;屋面采用虹吸雨水回收技术, 充分利用雨水, 节约水资源。
绿色运营
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 需要依靠良好的建筑运营管理作为保障, 并在运营过程中得到体现。绿色建筑建设质量的好坏, 也只有在建筑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得到具体反映, 在运营管理中获得的相关能耗、水耗等数据, 是评价绿色建筑质量的基础和关键。由于运营管理的相关内容在设计阶段不参评, 而且, 通常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工作相对来说存在脱节现场, 这就要求在绿色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 就应对后续的运营管理提出相关的预要求, 这样才能保证绿色建筑对运营管理的要求得到落实。
在运营阶段, 应建立和完善运行管理制度, 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具有较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制定好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等相关管理制度, 实施能源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和建立绿色教育宣传机制, 通过良好的管理制度降低运营成本。
实施公共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空调系统清洗、非传统水源水质管理、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信息化物业管理等措施。
采用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对栽种和移植的树木, 合理设置好垃圾收集站及垃圾处理措施, 保护好环境。
绿色生活
建筑是人类的主要活动场所, 人类的大量活动要在建筑中进行, 需要不断地消耗能量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人类生活方式的绿色与否将直接导致建筑用能的高低, 因此绿色建筑更应倡导人们实行绿色的生活方式。
通过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 倡导民众参与绿色志愿服务, 引导民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 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让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 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的方法, 实现广大人民按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篇5
摘要:随着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环境的污染也愈加严重,绿色发展和节能的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遵循着绿色节能的观点和基础,而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由工业以及建筑行业导致,所以,对工业以及建筑行业的绿色节能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则着重从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和确切的绿色节能实践方案等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发展趋势;实践方案
1引言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建筑是最突出的标志,建筑也是人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载体,一个城市是否繁华,从其建筑物的多少可以看出,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于建筑来说,人们也在建筑的形式外观以及应用等多方面有更高要求,同时能源的有限性也驱使建筑业必需要走节能路线,以绿色建筑作为基础观念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绿色建筑发展优势
生活在新时代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承载生活环境的载体,人们对建筑抱以更多的要求以及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建筑需要保留传统的文化内涵,也要符合绿色环保的现代理念,当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并且被设计师运用到实际中必定会引起广泛的推崇,从我国以往的建筑来看,耗费大量的能源。与我国一直秉持的环保节能的理念背道而驰,对于节能减排环保工作来说,建筑上的环保将是关键的一环,当绿色建筑受到国家的支持与推广,也将会受到人们的热爱。
3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3.1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
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说,目前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对绿色建筑也还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有部分人认为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采用昂贵的高科技的东西来建设建筑物,不仅成本过高,而且也没有什么实用性,从而不太愿意接受绿色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对绿色建筑没有进行实质的推广,市民对绿色建筑没有详细的了解,设计师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也只是片面的、一知半解的,所以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绿色建筑的理念,更没有体现出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的作用。
3.2针对绿色建筑的.法律还不够完善
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发展,我国虽已发展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绿色建筑,但在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上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很多制度也都还不健全,对于国家的建设部门来说,也还没有明确推出合理推广的手段和宣传理念,就算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对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但在法律法规上也还没有跟进的保障措施进行维护,所以说,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3.3相关的技术支持相对薄弱
对于绿色建筑行业来说,整个基础发展都还相对薄弱,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持,科技发展的程度也比较低,而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一是觉悟不高,二是对相关理念的认识不够透彻。
3.4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够科学,还存在片面性,指标设置也不具备合理性,对于绿色建筑来说,涵盖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科都有不同的标准,再者,效果评价标准是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标准,但工程中的不同活动组成部分的评价标准却与技术标准不相统一,直接导致在工程标准中少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从而对绿色建筑的相关工作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4对于绿色建筑的节能实践方案
4.1明确绿色建筑理念
要想大力推广绿色建筑,首先必须要明确绿色建筑的理念,不管是政府还是建筑部门,还是市民都应该要正确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正确认识绿色建筑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此外,绿色建筑的理念应当得到广泛宣传,让市民都充分了解到绿色建筑的具体含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无疑是对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最好的催化剂,对于建筑商来说,也应该充分采取符合要求的绿色建筑材料,绿色材料真正运用到实际建筑物中,使绿色理念真正变成事实。
4.2健全关于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
为了能让绿色建筑得到充分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城市的规划管理力度,将绿色建筑的理念充分融入到建筑物的设计当中。而这一切的前提基础保障就是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促进绿色建筑在整个工程项目中能够有充分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使建筑物的建设都能够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
4.3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进行推广
要充分推广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那么成立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发展研究项目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还要有充分的资金作为研究经费,此外,无论是在绿色建筑的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充分把高校利用起来,进行专门的人才培养,以技术和人才的结合作为整个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力保障。
4.4开展绿色建筑实验点
开展绿色建筑实验点,首先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且确定相应的管理机制,以此管理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体系,其次要制定一系列的污染物以及废水的处理规定,以此确保在供水,道路,绿化等多方面的设施都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的效果,实验点不仅要在城市乡镇,也要扩大到农村等地区,建立起以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循环使用能源等新型的能源供应,在试点范围内,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当然首先要确保居民能够消费的起,同时在绿色建筑方面,要提高公共建筑的覆盖概率,公共建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从而也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5综述
我国的建筑行业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而绿色建筑行业更是需要不断地扶持和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着很多的考验,但既是考验也是机遇,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崇,绿色建筑也逐渐取代传统的建筑模式。然而这都是为了缓解环境的污染问题,若是绿色建筑占据整个建筑行业,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还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健康。让人、建筑、自然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但就目前来说,绿色建筑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个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J].城市发展研究,,19(5):1-7,11.
[2]吕明金.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J].城市建筑,,(9):164.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引 言
当代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观。
1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1 讲求节约能源
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1.2 讲究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1.3 科学设计,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不以人为本的、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1.4 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其建筑设计应讲究地域性特点,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1.5 强调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2 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点
2.1 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照抄。例如,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西方多是独立式小建筑,建筑密度小,分布范围广。而我国则以密集型多层或高层居住小区为主。对于前者而言,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热水、供暖等基本满足当地的能耗要求,而对于我国高层居住小区来说,就是将建筑物所有楼层的外表面都装上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也不足以提供该栋楼所需的能耗。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大相径庭。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的绿色建筑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建筑,而不是原来的优秀的绿色建筑。
2.2 尊重基地环境
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2.3 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2.4 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
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以及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留有发展余地。
3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策略
下面着重对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进行分析,并给出其实现策略:
(1)能源系统设计的实现。绿色生态建筑能源利用的实现,不但要对常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要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将建筑节能放在首位。绿色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师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提高建筑的设计水平。②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3)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当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绿色能源,如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
(2)声光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在绿色生态建筑平面设计时,针对光环境设计来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内应尽量采用自然光,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耗。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3)水热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关键是节水,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
热环境的实现更为重要。建筑物所提供的热系统应满足居民的供热舒适度的要求,以及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譬如: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供暖的居住空间室内温度宜在16℃,夏季空调的居住空间室内温度宜为26℃。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智能系统设计的实现。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因此,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也需要推进智能化的发展,进行智能系统设计。
4 结束语
21世纪绿色生态建筑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营造绿色生态建筑将是致力于人类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把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生活建筑,有机地结合到自然中去,逐步摆脱建筑行业对非再生能源和资源的过分依赖,形成合理、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的良性局面,保证人类社会的各环节协调发展,这也是我们建筑师要面临的艰巨任务。
參考文献
[1]陈自新.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浅议过量的“以草代木”的倾向[J].中国园林,1997(6):6~8.
[2]林宪德.绿建筑设计技术汇编[M].台北:内政部建筑研究所,2000.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 篇7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极度索取,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资源过度消耗、全球性的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 人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了重新审视, 开始采取“绿色”的行为保护地球、保护自己。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什么是绿色建筑, 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就是说, 从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到使用、拆除的全过程, 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可再生资源、节约资源,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创造出舒适空间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 它的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简而言之, 它的目标就是节能、减排。
2 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
2.1 节约资源
据统计, 全球能量的50%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并由此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 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式转化, 依靠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 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 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
2.2 利用可再生能源
大量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非常规、可再生并且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发展的趋势, 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例如, 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 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等技术。
2.3 材料的循环再生利用
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注重能源的节约, 尽可能做到废物利用。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可以设想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可将废水、废液、废渣再利用。
2.4 “零”减排
尽量减少或避免向外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在建设及施工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情况, 考察建筑物的废弃物排放, 绿色建筑力求通过污染物“零”排放, 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例如, 在东北地区的轻钢草砖住宅的推广使用。
3 绿色建筑设计
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 绿色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再生能源, 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阳。为改善小气候多采用多种绿化手段;为增强空间适应性可采用大跨度轻体结构, 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与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因此, 生态绿色建筑需要结构、设备、园林、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物理、建筑化学、建筑材料、工程造价和环卫等人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
新型的绿色建筑应该满足“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一切有机体在生态圈与环境诸因素联系交流的基础。根据比利时科学家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只有开放的系统才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才能实现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循环, 开放性是系统进化的外部条件。
新型绿色建筑应该是一种开放性建筑——建筑对外部环境的开放,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物内部与外界环境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达到建筑与环境的生态平衡。
绿色建筑设计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绿色建筑提倡使用自然方式照明、通风和制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根据当地气候特征, 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 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 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 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 使得建筑在设计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绿色技术
4.1 绿色技术的特点
绿色建筑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首先, 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需的, 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 提出技术改良和更新措施, 使之符合环保节能要求。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实现绿色建筑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这些高新技术。
其次, 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尤其是外层材料, 其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性更加明显。而且,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建筑行业将更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 更好的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技术应用于绿色建筑中, 它不是独立于传统建筑技术的全新技术, 而是用“绿色”的眼光对传统建筑技术的重新审视, 是传统建筑技术和新的相关学科的交叉和组合, 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建筑技术。
4.2 绿色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4.2.1 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耗能包括生产耗能与使用耗能, 因此, 建筑节能技术包括设计节能技术、施工节能技术和使用节能技术。
4.2.2 绿色建筑材料技术
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健康建材。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卫生的生产技术, 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 大量采用工农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生产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性, 有利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材相比绿色建筑材料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使用3R环保建筑材料 (节约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生产Recycle) 。3R材料是指可减量使用, 能重复使用和可再生使用的建筑环保材料。生产所用原料尽量少用天然资源, 大量使用尾矿、废渣或废液、垃圾等废弃物。
2) 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环境污染的清洁卫生生产技术。
3) 在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 产品不含汞及其化合物, 不使用含铅、镉、铬及其化合物制成的颜料和添加剂。
4) 产品的设计宗旨是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 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 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阻燃、隔热保温、防火、调温、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功能。
5) 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 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4.2.3 雨水收集及中水回用系统技术
该技术是指建筑物屋面雨水和地面雨水、建筑物内部杂排水收集、处理后, 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可做非饮用水重复利用, 如用于灌溉、景观用水等。
4.2.4 生态园林技术
在建筑小区生态系统中, 园林绿化系统具有环境自净功能, 对改善建筑小区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园林主要指以生态学原理所建设的园林绿化系统。生态小区园林的主要特点在于:充分利用绿色植物, 调节小气候, 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 降低噪声, 调节生态平衡。
5 结语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 必须发展绿色建筑, 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 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孔样娟, 张峰.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建设科技, 2008 (12) :5-8.
[2]顾国维.绿色技术及其应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5.
[3]仇保兴.推行绿色建筑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N].中国建设报, 2009-10-12.
[4]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0 (1) :43-46.
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 篇8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绿色建筑到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以建筑工业化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以消耗能源和资源为代价,应以优化格局、提高质量、营造和谐人居环境,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发展目标,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绿色生态城市是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三分之一。建筑工业化作为一种集约集成、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新型建筑方式,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必然选择,对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 篇9
目前,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这一数据不包括在建材生产和建筑施工能耗。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只有推行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应从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入手。具体来讲, 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 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要根据地理条件, 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 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要强调绿色建筑与周边外部环境相融合, 和谐一致、动静互补、资源互补, 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1.1 绿色建筑市场不完善, 推广形势严峻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 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地区差异性较大, 存在东西之间的明显区别, 推行的难度比较大;绿色建筑的民用化发展缓慢, 由于绿色建筑相关材料成本相对较高, 这对绿色建筑技术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节能建筑的经济产业链还不完善, 行业内部的素质还千差万别, 使得节能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受阻。由于我国地域广阔, 各个地区之间发展不协调, 在很多经济相对差的地方还不具备推广绿色建筑的条件, 更无法将绿色建筑相关的理念与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等有机结合。绿色建筑需要不同部门及各级人员, 就是从决策者到使用者要充分认识并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和意识, 只有充分认识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绿色建筑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大部分房屋使用者环保观念意识不强, 在选择房屋时对环保及绿色建筑的关注较少, 加上相关绿色建筑的规范标准宣传不到位。由于现有的绿色建筑信息的不对称, 使得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消费需求很少, 综合以上几点导致绿色建筑推广形势相当严峻。
1.2 政府支持有限, 投资者缺乏主动性
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和政府支持有很大关系, 由于绿色建筑固有的特点及成本高的局限性使得绿色建筑在离开政府调控与支持下很难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生存。通过调查发现, 对于推广绿色建筑应用与消费的激励体制、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同时由于建筑市场由开发商、建设单位及消费者组成, 与传统的建筑对比, 绿色建筑的短期经济效益低, 开发商就对此缺乏积极主动性, 因此单独依靠建筑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是不够的, 无法实现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
1.3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不健全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不健全, 技术运用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经验不足。无论是硬件设施, 还是软件配套方面都不是很健全, 尤其是绿色建筑评价机制片面的将注意力放在设计和实践工作上, 使得评价体系缺乏整体可靠性。再则在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 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外观设计和节能系统的先进化上, 使得建筑整体的经济效益难以得以体现, 不利于绿色效应的最大化发挥。
2 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2.1 积极倡导绿色建筑的概念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建设, 另一方面也对绿色建筑发展与节能减排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绿色智能建筑已经成为当前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是建设两型社会重要基础。节能减排以及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发展经济与一切行为的重要吃撑。相关政策的提出为此增多。绿色建筑发展所倡导的主要是一种低碳质量生活, 通过这种需求能够进一步的扩大内需, 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绿色建筑发展更像是一次创新技术革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中国梦”当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社会环境更加已经进入到了实现这个“美梦”的关键性阶段。绿色建筑发展, 不仅是对现世的一种社会需要, 更加是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保障。政策所体现出的是社会发展方向, 我国在建设绿色建筑方面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此, 应充分认知建筑节能以及绿色建筑概念的推广。
2.2 健全规章制度体系
在破除落后建筑基础上进行相关标准内容制定, 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出力, 加大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的范围,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科学性的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内容, 以此满足对绿色建筑发展相关需要。这和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示范的方式, 形成一批示范性项目, 从而更好的完成相关工作。例如, 我国在进行绿色建筑发展方面, 需要首先对大型公共建筑方面的绿色化给予高度重视, 并要求绿色建筑标准要首先在大型公共建筑方面改革试点, 以期达到示范推广作用。已颁布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已经明确了大型公共建筑的这个"使命"。《规划》指出, 在2011~2015年这个期间内, 在全国挑选一批有潜力的城市, 其规划确定的新建区域的建设项目将率先执行国家颁布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 本着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的思想进行规划建设。这个过程中, 我国从2014年的时候, 就形成了一批政府工程项目作为头阵, 成为了发展绿色节能减排建筑的示范性工程项目。为此, 一些商住项目就能够在这种具有示范性的项目带领下开始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这更是推广绿色建筑项目长足发展的重要一步。
2.3 加强绿色建筑技术开发
2.3.1 大力开发利用再生能源
(1) 太阳能发电技术, 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白天给蓄电池充电, 晚上使用蓄电池供电, 如图1所示。LED太阳能路灯照明管线铺设简单, 安全节能无污染, 工作稳定可靠, 省电费免维护。应普遍用于街道、小区内。在商业、办公楼等区域应采用屋面、幕墙太阳能板发电技术作为照明和储备电源, 利于能源节约。 (2) 我国北方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可在建筑中利用风能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节能技术, 采用外形新颖、别致的风车形式。这样, 既节能环保又美化环境。 (3) 我国大部地区分布着地热资源 (主要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区) , 这些地区1000~3000m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后期可以开展温室种植、水产养殖、农业灌溉、工业利用等;也可以在建筑工程配套的室内采暖设计上采用地暖管安装方式, 以利节能。
2.3.2 加大节水技术设计开发和投入
(1) 我国现在很多城镇的排水系统基本是采用末端截污的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如图2所示。传统排水系统不但传染疾病细菌、污染河湖, 而且增加污水处理成本, 因此必须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如将雨水和污水分开, 各用一条管道输送, 雨水可以直接排到河道, 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 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再排到河道里。这样既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 又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 (2) 我国北方大部地区缺雨少水, 水资源利用也是绿色建筑节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考虑在水利用系统配套工程中室内供水管道采用净水、中水双管道设计。同时应进行雨水回收配套系统设计。雨水回收系统是利用设置的雨水回收集口, 将场地、路面、屋面的雨水回收输送至地下设置的蓄水池中 (可直接提供小区绿化用水) 。条件允许情况下, 可以在建筑物顶部设置过滤池、沉淀池、净水池与水管相连向住户提供冲洗用水。该系统既可作为雨污分流系统的一部分, 也可作为独立节水系统。
2.3.3 建筑节地设计技巧应用
(1) 规划设计阶段应严格建筑节地理念, 从居住区角度合理确定日照标准, 适当布置东西向住宅, 楼座适当偏角、零星用地或日照空隙安排高层塔式住宅;在城市干道或公建南侧布置高层, 以避免日照阴影对住宅的影响。在保证日照充足、通风、环境优美的前提下接近规划部门给定的容积率上限, 充分利用土地。 (2) 建筑设计阶段应在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技巧等方面考虑优化节地方案, 如采用提高建筑层数 (采用多盖小高层, 少盖多层住宅) , 加大房屋进深;采用轻质隔墙等方式, 减少用地面积增加空地绿化率。设置地下室、多层地下停车库或多高层停车楼等也是很好的节地措施。
3 结束语
推广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是今后全球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其前期投入大, 较长时间才能见效, 加之一些技术还是初级阶段, 开发商、业主还不能接受较多投资, 因此绿色建筑发展较为缓慢。这就要求政府和各级部门必须加大绿色建筑宣传, 加紧开发利用建筑节能技术, 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从点到面逐步采用和推广, 最终达到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遵白, 吴贵生.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研究[J].現代管理科学, 2011 (5) :3~5.
[2]张晓婧.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14) :78.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篇10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快,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也在迅速上升, 能源资源消耗巨大。
2012年中国一次新能源结构消费比例为煤炭比例占资源消耗比重的65.9%, 天然气占3%, 石油占20%, 核能只占1%, 因此, 我国仍旧处于一个富煤, 少油, 贫气的境况。13年, 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7.5亿t标准煤, 比上年增长3.7%。煤炭消费量增长3.7%;原油消费量增长3.4%;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3.0%;电力消费量增长7.5%。同时期下, 国外的能源消耗比例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以美国为例, 《自然-气候变化》 (Nature Climate Change) 和《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杂志曾经发表报告称2012年, 美国的碳排放量下降了1.8%, 其煤电比例由2008年的50%跌至37%, 新能源例如, 核电的运用已经达到了20%左右, 这些变化使得美国逐步并且快速地走向清洁能源社会。众多的数据充分证明, 节约能源资源, 发展低能耗产业, 是我国向环保经济型社会转变的主要途径之一。
建筑行业的绿色环保是我国在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国是建筑大国之一, 建筑耗能在温室气体排放的比例中占将近38%的比重, 其中居民房屋占20%, 而商业建筑占18%。《2013年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指出》, 我国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8995亿元, 比上年增长9.5%, 但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 也就是说每建成1m2的房屋, 碳排放量就有0.8t, 并且2013年碳排放量比12年增加了近10%。而在新增的1×109m2建筑中, 只有15%符合环保节能标准, 规模巨大的建筑群是我国建筑能耗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发展建筑行业的绿色经济, 推广绿色建筑的概念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
2 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
建筑是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产业之一, 因此, 绿色建筑正是为改善全球环境问题, 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建筑理念。近年来, 各国学者围绕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理念, 认为, 绿色建筑必须是以维护和促进地球和生态圈稳定繁荣为基础的一种建筑, 因此, “天人和谐”应该是绿色建筑的主要理念之一。
大卫和鲁希尔·帕卡德基金会曾经对绿色建筑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定义:“任何一座建筑, 如果其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小于传统的建筑, 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为绿色建筑”。这是人们对于绿色建筑初步的定义, 认为, 绿色建筑就是不会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污染破坏的建筑。
我国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建设部、科技部在2005年10月印发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 将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一概念中, 可以看出, 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 是这种建筑是处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之中的, 即在建筑之初的设计, 到建造, 运营, 直至拆除阶段中都要充分的考虑并合理运用环境因素, 确保设计阶段融入绿色理念, 施工过程将污染减少到最低, 运营过程中为人们提供健康, 舒适, 低耗的生活环境, 拆除过程将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 并且能够使拆除材料循环利用;二是绿色建筑要实现节能、节水、节能、节地的要求, 使建筑的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三是强调绿色建筑要实现建筑与人, 自然的和谐共生, 既能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 高效的居住环境。
3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为使绿色建筑的概念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 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研究并推行适应不同国家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通过定量的描述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性能等指标, 为决策者和设计者提供理论依据。
以美国为例, 美国的绿色建筑在全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早, 发展较快。1960年, 随着世界环保运动的兴起, 美国政府开始对环境进行关注, 美国的绿色建筑进入了起步阶段, 绿色建筑运动在美国开始萌发。美国早期绿色建筑始于1973年阿以战争爆发而引起的阿拉伯石油禁运能源危机。为了应对该能源危机, 美国政府1975年制订了能源政策和节能法案 (EPCA) , 用于削减能耗, 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在减少能耗的同时, 美国政府也开始思考如何减少建筑的能耗。20世纪80年代初, 伴随着世界自然保护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口号, 节能建筑体系开始步入人们的视线, 美国整个建筑行业开始向节能型建筑转型。20世纪90年代后, 美国绿色建筑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 1993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 , 为新兴的绿色建筑模式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强大动力。LEED是以建筑生命周期的观点来探讨绿色建筑的评估系统, 其目的在于明确绿色建筑对能源资源, 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该标准是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体系, 其特点是强调设计过程中的节能控制, 从而提高建筑环境和经济特性。从LEED推出至今, 美国政府一直都大力推行并采用LEED认证标准, 并为之配套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美国还制定了“能源之星”标识。针对取得“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和建筑物, 进行节能补贴或减免税收。一些贷款机构为获得“能源之星”认证的建筑物提供低息抵押贷款和现金返还。自该项制度实施以来, 建筑业主的能源费用从原来的11~33美元/m2, 减少到6.5~16美元/m2。各种激励优惠政策使得美国的绿色建筑在20世纪末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也使其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 美国的绿色建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4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起, 建筑能耗、土地占用、资源消耗以及相关环境问题成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 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和行业的共识, 绿色建筑概念开始在中国萌发, 相应的探索性研究逐渐活跃, 政府资助和国际合作的研究项目将国外绿色建筑技术和研究成果借鉴于工程实际, 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为了推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法规文件, 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方面, 从2001年开始, 专家们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目前已发布第三版, 用于“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的指导和评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根据建筑指标体系对建筑物评价并进行信息性标识, 最后确定该建筑是否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这六类指标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 包含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阶段的评定指标的子系统, 它是我国第一个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 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国家标准评估体系。
2005-2006年我国相继推出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 , 并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2007年又出台了《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也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
2008年北京在举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背景下,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GOBAS) 面世, 其力图通过建立严格的、可操作的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 落实到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来实现奥运建筑的绿色化。
总体来说, 绿色建筑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还处于试点和发展阶段, 但伴随着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结合, 我国的绿色建筑产业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5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七彩宾馆试点范例
伴随着国家出台的绿色建筑标准, 各省市也开始制定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并且开始对绿色建筑进行试点研究。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合自身特点, 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和应用实践, 一系列示范建筑、节能生态示范小区陆续建成, 例如: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 上海市生态建筑示范楼, 并且深圳的泰格公寓也于2005年通过美国LEED银级认证。这些先行的示范工程, 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确切和积极的数据实例。
2011年5月住建部发布的《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 评审权限下放并向内地及西部推广。由于西部、华北、和东北地区均属于我国严寒, 寒冷的建筑气候分区, 并且以采暖为主要耗能指标, 使得这些地区的能源消耗比例巨大, 发展低能耗产业势在必行。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的重要省份之一, 由于气候条件, 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可以充分地满足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并且甘肃省尚无集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能源运行与管理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绿色建筑标准, 因此, 融入绿色建筑概念, 进行绿色建筑试点迫在眉睫。
2012年甘建科印发的《关于印发<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中指出绿色建筑要成为甘肃省近短时间的主要建筑发展目标, 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并且大力支持甘肃省内的绿色建筑试点活动。
基于政策的支持, 2014年7月, 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向甘肃省申报了一个绿色科研项目试点建筑, 即甘肃省临泽县七彩宾馆。申报目的是使该建筑项目达到国家二星级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示。据了解, 在张掖市, 甚至是甘肃省, 类似临泽七彩宾馆这种集成多种绿色节能技术的项目很少, 临泽七彩宾馆的建成和运营, 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5.1 项目概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位于北纬39.00°、东经100.00°, 属于我国严寒地区。七彩宾馆位于临泽县城丹霞广场北侧地段, 西临丹霞湖景区, 南侧近丹霞湖广场, 景观怡人, 交通便利。该宾馆属于一级高层建筑,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5.2 项目亮点
本项目为临泽县七彩宾馆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四星级宾馆, 共建客房289间。总投资约11086.33万元。其中用地面积17088m2, 建筑高度48.90m。
由于该项目属于绿色建筑, 该建筑总面积通过节能计算为34456.75m2, 其中, 地上为27300.00m2, 地下为7164.80m2。建筑总能耗为96114.48MJ/a, 单位面积能耗10.50k Wh/m2a, 可循环材料利用率达到11.00%, 项目设计达到节能55%。并且, 建筑的平面设计有利于在冬季获得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 夏季进行自然通风。
该建筑有以下几个显著的节能亮点:
1) 体形系数。所谓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其公式为:S=F0/V0
式中:S———建筑体形系数, F0———建筑的外表面积。V0———建筑体积。
如果想要评价一个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范畴,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该建筑的体形系数是否小于《公共建筑节能标准》中所规定的节能系数。根据七彩宾馆的具体数据计算, 见表1, 该建筑的整体体形系数为0.14, 小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1.2条规定中体形系数≤0.45的要求, 因此, 该建筑符合节能标准。
于此同时, 该项目在节能、节材、运营管理等方面也突出了节能的特点。
2) 节能与能源利用。所谓节能与能源利用, 是指建筑在设计阶段融入了相关节能理念, 在照明系统中使用高效节能灯具, 并且充分应用可再生能源。在七彩宾馆实例中, 建筑的幕墙系统采用断热桥铝合金推拉窗和Low-E中空玻璃, 不会产生光反射和眩光, 减少了室外环境的光污染。并且可以使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GB/T15225规定的3级, 并且外墙传热系数≤0.42 (标准≤0.5) , 外窗传热系数≤0.7 (标准≤2.6或≤3.2) , 架空楼板传热系数≤0.45 (标准≤0.5) , 这些数据均小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1.2条的规定, 从而达到节能环保标准。
七彩宾馆的采暖系统采用分户热计量系统, 户内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即运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采暖。由于地热能是一种无污染并且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这种采暖系统可以使采暖节能率达到20%。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进行能耗计算, 七彩宾馆的全年采暖能耗为4.9k Wh/m2, 满足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用电设备选用低损耗、节能、高效的电机和电器。并且在保证设计照度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 选用价格较便宜的高效T5、T8三基色稀土节能灯具和光源, 减少白炽灯的使用。
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所谓节材, 即是对建筑的整个结构体系进行节材设计, 使用高性能的混凝土, 或者对建筑材料进行再循环使用等。
七彩宾馆在建筑结构体系中采用了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该结构可以是宾馆的结构布局, 空间自由灵活, 并且具有足够的刚度来支撑建筑。宾馆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如分布筋采用HPB300级钢筋, 基础结构采用HPB400级钢筋。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 该宾馆也优先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性能, 将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进行再利用, 据计算, 七彩宾馆全部建材重量为2180.00t, 其中可循环利用材料重量为239.80t, 可循环材料重量占全建材重量11%。
4) 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包括了采暖、通风、日照等一些因素。前文曾提到, 七彩宾馆的建筑幕墙系统采用断热桥铝合金推拉窗和Low-E中空玻璃, 因此, 保证了建筑满足室内自然采光需求, 并且减少了室内噪音。同时, 由于临泽县具有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的特点, 外窗采用断热桥铝合金推拉窗, 玻璃为低辐射中空玻璃, 降低综合遮阳系数, 有效降低总辐射热量。同时, 房间多为大开间的空间, 有利于自然通风。
本项目空调风系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 风机盘管设三速开关, 通过室温控制器控制制冷回水管上的电动二通阀, 以控制进入风机盘管的冷 (热) 水流量, 室内温度调节方便, 人员舒适性得到了保证。
5) 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方面, 宾馆选聘了优秀的物业管理公司, 为全体用户提供了规范的物业服务。物业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宾馆内自动化控制系统, 做好各项节能与环保工作。并且, 物业管理公司将配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及维修技能, 节约日常空调及照明能耗。定期对宾馆内的各种设施及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延长设施及设备的使用寿命, 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
该项目于2014年2月立项, 2014年8月动工, 2014年12月完工, 总工期为半年, 开发周期为1年。其经济效益为5年的静态回收期, 3年的动态回收期。初投资成本为785万, 建筑建成并投入使用后, 全年节约能耗为10.8k Wh/m2, 可节约的运行费用为135123.60元/年。
临泽县七彩宾馆是当前能够体现建筑绿色环保的主要范例之一, 它为甘肃省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实践基础。
6 我国绿色建筑仍存在的问题
虽然绿色建筑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 成为了支持绿色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是其发展仍然存在着不足。
1)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目前, 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多数还停留在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国外先进绿色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 缺乏大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具体实例数据。从全国范围来看, 绿色建筑相关的工程实践及示范工程仅有数百个, 而真正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工程实践少之又少, 这样会导致理论研究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
2) 对绿色建筑缺乏完整的认识。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环境, 合理组织安排建筑物与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使建筑与周边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但在相关行业中仍存在许多不正确的思想, 过分地看中对建筑的物质性能, 而忽略了它的生态意义。比如, 片面地认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能耗稍有减少就是绿色建筑。如果公众, 市场和政府都无法对绿色建筑有着深入的了解, 那么绿色建筑的推广将会困难重重。
3) 相关激励措施较少。由于我国接触绿色建筑概念的时期较晚, 并且公众对于绿色建筑较为陌生, 从而需求欲望不强。这些都会对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产生阻碍, 政府对于该建筑领域的经济扶持或激励政策并不多。因此, 针对这些问题, 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当地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等特征来制定相关的奖励激励政策、增加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扶持新兴绿色产业等, 从而来调动该产业中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并且在社会中大量宣传绿色建筑的概念, 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及绿色经济的认知和关注度, 从而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群众基础。只有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 绿色建筑才能够更好的在我国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发展绿色建筑成为了我国向绿色环保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采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七彩宾馆绿色建筑实例, 浅析了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政策,七彩宾馆
参考文献
[1]孙大明、冯大斌.中国最新绿色建筑一百案例[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7) :15-16.
[2]临泽七彩宾馆绿色建筑设计申报书[R].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 2014 (7) :20.
[3]李辉.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建筑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4.
[4]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国家统计局, 2014 (2) :24.
[5]刘晓娟, 王建廷.国内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比较研究[J].绿色建筑, 2013, 65 (4) :65-68.
[6]Bengtsson, M.Weighting in practice:implications for the use of life-cycle assessment in decision making[J].Jour 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01, 4 (4) :47-60.
[7]David, L, Kelly&Charles, D, Kolstad.Integrated Assess ment Models For Climate Change Control[J].2001.
[8]BEST PRACTICE POLICIES FOR LOW CARBON&EN ERGY BUILDINGS (BASED ON SCENARIO ANAL YSIS) [R].Global Building Performance Network, 2012 (5) 25-26.
[9]Fitzpatrick, J.Arizona finishes 12th in national ranking on energy-efficiency policies[EB/OL].CRONKITENEWS, 2013 (11) :6.
绿色建筑发展与实践思考 篇11
一、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 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代表了一种概念或象征,着重于建筑产生至消亡全过程中消耗更少的能源,产生更少的污染,并与自然生态保持平衡。犹如自然界中的植物,利用阳光雨露生长,而最后回归土壤,此谓之生态。建筑借用“绿色”这一词语,凸显自身环保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受当前技术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建筑要做到完全无污染、零排放还比较困难,不过这应该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理论的产生、发展已有时日,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的关注,并藉此得到一定发展。然而,该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在我看来,乃是一种被动之举。能源危机、生物灭绝等各种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迫使各个利益主体在建筑节能环保上被动前行——建筑已经日渐成为能源消耗大户,而现有能源终将耗尽,环境日趋恶化,也是不争事实。倡导绿色建筑,用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这个问题,长期坚持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才能使这一运动的效果得以体现。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节能环保思想广为流传,这为绿色建筑长足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使绿色建筑的理论与实践更容易被建筑专业以外的人们接受。各项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且从整体上联合运作、统筹管理,使得绿色建筑体现出综合、复杂、高效等特点;同时,伴随着传统技术、材料的现代化改革,积极地研究本土的建筑材料和工程做法,使得建筑更生态且契合当地的环境。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在绿色建筑发展的道路上也不甘落后。2009年底深圳建科院主办“绿色建筑发展与实践”论坛,组织参观了招商地产中心大厦、深圳建科大楼等,并举办了相关论题的研讨会。研讨会上节能专家和建筑师就绿色建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带动了在场的年轻建筑师参与和实践绿色建筑的积极性。
二、深圳建科大厦——运用绿色理念设计建造
绿色新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可能与措施,并使之与建筑方案创意紧密结合,为不同功能空间量身定做适用经济的节能措施,因势导利,将在后续的建造与使用中获得事半功倍的节能效果: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还有利于创造更舒适丰富的建筑空间,同时使建筑与节能技术更锲合,使其作用最大发挥。所以,努力推进新建筑设计过程中节能控制有着非常的意义。
建科大楼建筑设计针对深圳地区(夏热冬暖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至始至终遵循“本土、低耗、精细化”的绿色设计理念,打造了一栋高效节能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同时,4000余元的单方成本,让这座建筑区别于国际上价格昂贵的“技术表现型”绿色建筑,也不同于国内一些重在技术展示的实验建筑,而是以较低成本实现的功能优越的办公楼。这也正是这座大楼建设的初衷:立足于中国国情建设绿色的建筑,实现更为广泛的意义。
大楼运用了约40项技术措施:屋顶上的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外墙的遮阳板、光伏幕墙以及多处的空中花园、节水节电设备的使用、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等等,一系列的“绿色符号”让建筑有着明显的概念标识。
这栋建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室内走廊,取而代之的是,每层都有一个兼具交通、会谈、休闲功能的半室外平台;利用“凹”型的建筑平面,将东南风引入空间内部,同时也使自然采光更充分。并且,底层开放的大堂适应深圳的气候,阴凉,不设空调;疏散楼梯也对外开敞,景观视线不受阻碍,创造了较为舒适的步行空间,减少临近楼层电梯的使用;吸烟区位于开敞的下风向;每层的打印、复印等重污染区也从办公空间中独立出来,安置在平台一侧,有着良好的通风条件,众多措施不胜枚举。总的说来,不仅提供了功能优越、舒适度高的办公空间,也为绿色建筑的实践活动增加了一抹亮色。
建科大厦荣获美国LEED金级认证(国际标准:LEED认证:绿色建筑国际认证体系)和中国绿色三星级认证,最为关键的是,这栋大楼非常舒适,并且相当节能环保。在我国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下,对建筑节能指标实行严格控制,达不到标准不允许开工。这极大约束了新设计的建筑,必须符合节能相关标准。建科大厦的实例不仅说明新建筑在节能上面的难度不在技术;也颠覆了绿色建筑就是高价高成本的错误概念。由以往相关工程的经验来看,新建筑的节能最难在于执行标准的力度,缺乏不折不扣执行标准的人。
绿色建筑并不局限于新建筑,虽然一段时期内,可能新建建筑的比例较大,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展开,城区旧建筑节能改造的项目逐渐增多,难度也比设计建造绿色新建筑要大。改造建筑受现有结构以及新功能需要的建筑设备的限制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相关节能措施的要求更为严格:既要适用,又要保证成效方面不打折扣。但是,旧建筑经过一系列改造焕发新的活力,于陌生中带着熟悉的味道,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绿色建筑并不局限于新建筑,也不局限于厂房,全国有大量的建筑面临节能改造,可谓任重而道远。
三、招商地产中心——旧建筑改造过程中的绿色环保
(一)为什么选择改造
一幢建筑的变迁反应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一幢建筑的历史折射的是一座城市的历史。
“三洋厂房片区”位于南山区蛇口太子路,由六栋四层工业厂房构成,占地面积44125平米,总建筑面积95815平米,每栋建筑面积15969平米。三洋厂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三来一补”厂房之一,二十多年来先后有近百家不同性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其中时间最长,最著名的是日本三洋株式会社,因此,人们习惯上通称之为“三洋厂区”。在反映改革开放和深圳特区建设的纪录片中,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宣传牌为背景的三洋厂区滚滚的上班人流,如同一副象征改革开放朝气和生机的画卷,深深地印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三洋厂区见证了蛇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源地的传奇历史。
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工业厂房落后于时代,仅深圳特区内,就有超过500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并且大部分都未到设计使用年限;在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同样面临着旧厂房的去留问题。全部拆除将是很大的浪费,也必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充分考虑建筑的可延续性,为旧建筑注入新生命,不但保留和延续一些对城市发展过程的重要记忆,也对环保做出莫大贡献。招商三洋厂房的改造为旧厂房的改造提供了示范性的案例。
(二)如何改造
改造过程中对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方面都做了很多尝试,最终奠定了绿色生态建筑的基调。设计屋面热压拔风烟囱,使过渡季节实现自然通风;加大自然采光面,设计采光中庭和采光前庭充分利用自然光;拆除部分建筑垃圾回填地坪;室内、屋顶、立面多种方式绿化,并且绿化用水均为雨水和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并采用绿化滴灌系统;屋顶太阳能光伏电发电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雨污水处理与回用等。
四、总结
深圳的太阳能资源资源丰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即可运用相应太阳能集热、光伏发电、雨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提供自身部分能耗;经济发展的优势,使得有条件在温湿度舒适性空调、保温隔热系统、节能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等方面保持先进。但是,之前也说过,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并不仅是高价和高成本的代名词。不同区域、城市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诚然,先实践的绿色建筑,有盈实的经济来支撑,但是,以往的事实证明,中国式的绿色建筑大发展,必然要求技术适用、经济合理。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篇12
“天人合一”常常被认为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焦点,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生态节能体现是中国特有的,即使在绿色建筑发展较早并且较为完善的国家地区也很难有先例可循,所以也是急需挖掘的。
要绿色建筑达到好的效果,必须从建筑规划、建筑师的培训开始。相比在建筑设计后期再考虑添加节能设备相比,前期的规划对建筑的节能减排将起到更加决定性的作用。这点在传统民居中也有深刻体现。湖北境内群山连绵,湖泊星罗密布,所以民居大多背山面水,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季南来的凉风,朝阳可以争取良好的日照,近水可以就近获得生产生活用水,并且交通便捷。这些分布在湖北各个地区的传统民居是人类在自然界求生存,在生产中求发展,在共处中求和谐,在实践中不断与周边环境融洽的产物,是生于自然,融于自然的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的绿色建筑先驱。而在城市环境中,绿色建筑同样需要紧密结合周围环境的进行研究,只是从自然环境换成了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例如若能从城市交通体系考虑将场地选择在重要交通枢纽地段,这样大部分建筑使用者使用城市现有公共交通系统甚至步行到达,这将对整个城市的碳排量的减少做出贡献。再比如,新建办公建筑如果和周围住宅建筑公用停车场,这样刚好错过各自高峰期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并且缓解日趋严重的“停车难”现象。建筑提供的远不止人们所需的功能使用空间,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行为选择,建筑规划将对绿色建筑产生深远影响,这也需要成为建筑师培训的重要方面。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推荐阅读: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09-19
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05-12
绿色建筑发展相关问题05-26
绿色建筑的发展论文08-30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08-20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06-10
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展望07-16
绿色建筑的发展与研究05-16
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轨06-04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