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运动会

2024-06-06

大学生运动会(通用11篇)

大学生运动会 篇1

大学生是国家与社会的宝贵财富, 也是最具活力的人群。大学体育不仅在体育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也是发展竞技运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个人而言, 大学体育是其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最终阶段, 它必须完成青少年的体育习惯养成、体育兴趣形成、运动技能习得、终身体育概念确立的任务, 大学体育是从强制性的体育教育向自觉体育过渡的重要时期;对国家竞技事业而言, 大学体育是从中小学的业余运动员向专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过渡的中间地带。因此, 无论是体育教育、全民健身、国民体质, 还是高水平竞技运动都对大学体育寄予厚望。从某种意义上讲, 可以将大学体育看作是一把衡量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水平和兴亡程度的一把标尺。

在2013年喀山大学生运动会闭幕之时,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俄罗斯运动员在喀山的巨大成功十分赞赏, 认为是“精心准备, 责任心强”的结果, 还说“我期望的, 我们发展高校体育的努力终获成效。我们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理应在某个时间节点取得突破, 我希望此刻正应验了这一点”。这是应该引起我们特别关注的一句话, 因为俄罗斯体育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后来他们集中精力抓住了大学体育这个重点环节, 现在初步实现了翻身。

一、竞技运动中大学生的角色缺位如何形成

在20世纪50年代, 中国参加的奥运会 (赫尔辛基) 和准备参加的奥运会 (墨尔本) 都是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的人员, 后来因为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停办教育, 大学退出了中国竞技运动的舞台。于是, 形成了由体育行政部门一家独管、独办竞技运动的“举国体制”。80年代后, 大学体育逐渐恢复, 虽然提出学校也要培养运动人才的任务, 但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教育与体育两个部门貌合神离, 体育部门拒绝大学生进入全运会, 而在历次教育改革中也都有人提出“竞技不是体育”、要“把竞技运动从学校赶出去”, 可见双方对立之严重。

在国家的运动竞赛体制上, 出现了分散主义的倾向。多数国家培养选拔运动员都建立了一座结构完整、输送道路清晰的金字塔, 但是在我国却有两座泾渭分明的金字塔, 一座是体育部门经营的“高、精、尖”的金字塔, 一座是教育部门经营的学生与运动员混杂在一起却无法承担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责任的金字塔。这种现象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 更何况我们是“举国体制”的国家。

在运动训练领域出现了精英竞技化的倾向。通过行政力量把竞技运动从广义的体育中剥离出来, 使之成为只有少数精英可以参与的体育中的最强势部分。精英竞技不以人为本, 而以运动成绩为本, 惟以金牌论英雄, 导致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它忽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 只提供观赏, 追求精英竞技的经济和政治等效益;它强调选材, 准入门槛极高, 社会包容度低, 是一种小众运动;它不实行运动人才的层层选拔制, 而实行长期的运动员集训制, 这种人才结构不是正常的金字塔, 而是柱型的、甚或是倒金字塔型的。

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长期脱离教育, 中国的运动人才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自我循环和自我复制的“近亲繁殖”状态之中。体育人的基本素质未因运动水平的提高而得到相应提升。“体教结合”虽然提出多年, 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二、大学办高水平竞技运动的优势何在

高等学校是社会总人口中素质较高人群的集合地, 也是信息集中、科技力量集中的地方。对发展国家的竞技体育具有种种优势。

1. 人的优势。

我国大学在校学生有近三千万人, 是各级专业体工队人数的上千倍, 具有良好的选材基础。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在18岁到28岁之间, 是多数运动项目出成绩的黄金年龄段。从理论上讲, 他们都接受过完整的中小学体育教育, 形成了良好的体育价值观, 并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我国大学里有数十万体育教师, 他们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工作经验。中国大学体育教师的管理是体育管理中最成熟的一部分, 并且相当一部分人具有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追求。

2. 科研优势。

在综合性大学里, 无论自然科学、人体科学, 还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大学中无论是传统文化积淀, 还是对外文化交流, 都有无可比拟的良好条件。特别在医学、生物工程、物理、化学和心理等学科上都有体育科学为之艳羡的优势。

3. 设施优势。

近十年来, 各地大学迅速扩张, 相应的体育场馆设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很多大学室内室外场馆都大大超过了专业队基地的现有水平。有的场馆甚至超过了国家队的水平, 如清华大学跳水馆。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调查的结果显示, 我国现有的80多万个体育场地中, 教育系统占总数的65.6%, 体育系统只占2.2%。

4. 体制优势。

大学与中小学存在着天然衔接的体制优势, 大学对竞技运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 可以通过招生手段的调节拉动中学, 中学又会向下延伸拉动小学, 这样就可以自然形成一张上下衔接的业余训练网, 就可以将教育部门兴办竞技运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运动健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也是当前应该提倡的。

三、要实现“运动员大学生”到“大学生运动员”的历史转变

近年来, 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想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问题, 但收效并不大。体育与教育本是手心手背的关系, 但是由于体制层面的睽隔, 中国运动员再次进入社会的时候, 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问题。运动员不是终身职业, 即使是职业运动员在结束运动生涯的时候也要经历“第二次社会化”的过程, 一个负责任的竞技运动体制必须为运动员终身服务, 既要主动地去和义务教育接轨, 也要完成成人教育阶段的就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大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但当今竞技运动管理体制基本停留在人的工具本位上, 即所谓成王败寇, 甚至获取银牌的运动员都受到冷遇。在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不能很好解决, 无论是“体教结合”, 还是“训教一体化”都不能真正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而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始终是一道难题, 少数人“赛而优则仕”, 多数人没有习得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 难以在社会上平等地与他人竞争以致无法较为理想地取得就业机会, 个别人的悲惨境遇令人扼腕, 如邹春兰、张尚武等一批人都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我国运动员的这种处境, 不仅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诟病, 也使运动员家庭寒心, 很多家长拒绝将有运动天赋的孩子送到运动队去,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条件下, 运动员的选材来源将逐步枯竭。在当前的城镇化过程中, 曾作为选拔运动员重点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正在迅速改变社会结构, 将会加大运动人才后备力量匮乏的困境。

一个人离开体育, 只是失去了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机会;而一个人远离教育, 就丧失了安身立命之本。一个人退役后再去读大学, 对他未来的发展有很多局限;而当他在读大学时既完成了学业又得到高水平的体育训练, 那么就比他人更具备了多种选择的机会。因此,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 实现“运动员大学生”到“大学生运动员”的历史性转变已势在必行。

教育和竞技运动盘根错节, 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未来现代化社会里, 它们在建造人的身体、精神、智力、情感和社会关系等诸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对建立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生活方式无疑都是卓有功效的。中国教育与竞技运动分离的状态必须尽早结束, 让竞技运动植根于文化教育才会可持续发展。

四、大学生体协进入全运会是体育改革的敲门砖

始于1959年的全运会是在中国处在被封闭于国际竞技体育大家庭之外的一种自我救助式的国内竞赛制度。经过50多年、历经12届的变迁, 全运会已成为中国运动竞赛制度的核心部分和标识性的传统赛事, 但也是社会争议最大、诟病最多的一个综合性运动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过度的功利追求、假球假摔、冒名顶替、窜改年龄、贿赂裁判、分配金牌、违禁药物等事件层出不穷。于是有人提出取消全运会。但从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 全运会体制在短期内不可能放弃;在历史上,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痕迹保留下来, 就是靠这些与民族礼仪盛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于是, 对全运会的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让大学生以自己的身份和本来面目进入全运会。

在世界各国大学生都是竞技体育的主体, 唯有我国将他们排斥在选拔竞技体育人才的门外, 由大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运动员来源、出路、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长期棘手的问题, 也可以冲破竞技体育高度封闭的现状。当全运会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被保留下来时, 若其中缺乏焕发着青春活力的、有学识的大学生群体的身影, 这将会成为后人的笑柄。

笔者呼吁大学生体协进入全运会已有20余年。一个号称“举国体制”的系统, 在全运会上不准大学生群体入内, 将大学生出现在全运会上视为洪水猛兽, 是体育系统自我封闭、自我保护的心态在作怪, 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只是为了防止运动员流向高等学校, 防止大学到高水平竞技运动中来分一杯羹, 防止各级体工队的长期集训受到冲击……这是以牺牲运动员的利益和国家发展体育运动的利益作为代价的行为, 既是短视的也是不可取的。

当前中国竞技运动事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继续探索阶段。卓越的竞技成绩与运动员文化知识缺失、运动员出口不畅、后备人才力量不足等问题形成鲜明对照。如何立足现状与问题, 从北京奥运会的分水岭上平稳走下来, 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并最终实现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是后奥运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体协进入全运会, 不仅可以转变各级政府的职能, 实现体制改革, 而且可以促进教育和体育两部门的通力协作, 为繁荣全运会文化作出贡献。这是一块打通体育体制改革之路的“敲门砖”, 不管是为了全运会的可持续发展, 还是文化教育的发展, 都需要大学生这个社会角色的加入。

在喀山大学生运动会上, 中国大学生代表团金牌数量的锐减, 基本反映出了当今中国大学竞技运动的真实状态。如不能正视中俄两国金牌数量差距背后的本质, 即体制上的差别, 我们终将会把大学竞技的差距演化为国家竞技水平的差距。

重新认识高等学校体育的价值, 重新设定大学体育的社会位置, 让大学生回归运动角色,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如高水平教练进入大学、运动训练经费等问题, 这都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做出决策。此外, 还要完成运动员大学生向大学生运动员转化的体制与机制建设;恢复中小学业余训练, 建立训练网络, 搞活大学体育源头;在全国运动竞赛体系中为大学生开辟入口, 停止各单项比赛对大学生体协的封杀;各省市自治区运动会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 凡此种种都需要体育与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只要我们不抱残守缺, 不因循守旧, 一定可以建立一种健康的、干净的、人性化的、有活力的新型体育体制。

大学生运动会 篇2

时间匆匆,短短两天的运动会也成功的拉下了帷幕。这次活动也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校园大型体育运动活动。我也积极的加入活动中,虽未作出什么成果,但自己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自己也有所心得体会!工作安排:1。代表外国语学院出席方队

2。代表外国语学院出席太极拳方队 3。代表外国语学院表演舞蹈 4.社团联合会后勤工作

工作体会:太极方队小苹果,从早上六点训练到晚上九点,再加上每天紧张的课程,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挑战!身体虽累,但却值得!当我代表外国语学院出席那么多项目,我自己的心情也是十分激动,不觉得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学生部门是一个很能锻炼人的地方吧!不过社联的工作做得并不到位,主席自己忙来忙去,我们确实一片茫然。通过这次运动会,我自己需要学习,需要提高,需要改变,需要纠正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未来打算;如果将来能成为学生会正式的副部,希望能与学姐学长们多多交流,分享一些经验,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然自己慢慢变成憧憬的人!在部门内踏踏实实,努力做好自己的事!锻炼能力!

大学生运动会 篇3

关键词 大运会 志愿者 激励

一、志愿者激励的必要性

(一)激励是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奥运会志愿者被纳入了奥运会的人力资源计划中,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志愿者,包括了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和激励等环节。据调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对激励的满意程度与自身总体的满意程度呈显著相关。因此,促进体育志愿者事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建立正确、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发扬志愿者服务精神。

(二)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能够改变志愿者的行为

人类产生行为的动机源自内心存在的某种需求。天津大运会与北京奥运会、深圳世界大运会相比,赛事规模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赛事志愿者全部由在校大学生担任。由于大学生志愿者面对现实的赛事服务工作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参与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大运会志愿者组织管理者有必要通过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为大运会志愿者组织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

(三)建立天津市高校志愿者队伍,更需要有效的激励

近些年,天津市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等一些大型社会活动,派出了优秀的志愿者队伍。2012年第九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天津举行,这为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由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和热情不尽相同,所以,对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更需要有效的、灵活的激励手段,从而促进天津市高校志愿者队伍的建立。

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激励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分析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以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相关志愿者激励情况,结合天津市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把握

“了解需求,制定任务”是激励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动机,把握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需求,才能以此为基本材料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因此,对于成功选拔进入大运会的志愿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方式,了解其参与动机和需求。这样,就可以根据其需求,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激励措施。

(二)对志愿者自我激励重视不够

对于志愿者的激励,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志愿者管理机构都采取了多样的,积极的外部激励措施。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大多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来自自身的满足感。所以,在重复、枯燥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提高志愿者自身的成就感,激发其内心的精神需求,可以保障志愿者激励手段的有效实施。

(三)没有将激励贯穿整个志愿者管理过程

在以往的大型赛事或者大型活动中,对于志愿者的激励都以志愿服务为关键环节,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可以依靠服务时间或是服务内容获得徽章或者证书等。但是,在整个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评估等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忽略了必要的激励,那么就对志愿者参与志愿工作的态度和热情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激励必须贯穿整个志愿者的管理过程和志愿者的工作过程。

三、第九届全国大运会志愿者激励对策建议

(一)外部激励

外部激励是物质激励理论的主要形式,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根本的激励方法。然而志愿者的行为是不计报酬、不图回报的。所以,对于志愿者的外部激励只能通过一定的物质保障和支持来进行,从而调动其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要的物质支持与保障。在给予大运会志愿者必要的交通、饮食等方面物质保障的同时,适当给予大运会志愿者必要的休息场所、通讯以及观看比赛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第二,统一的志愿者服装及标识。这是建立大运会志愿者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大运会志愿者组织应当为赛会志愿者提供包括水壶、腰包、运动服装等在内的统一制服。第三,合理的纪念品。适时的为参与赛会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发放具有志愿服务纪念价值的纪念品,

(二)内部激励

内部激励源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大运会志愿服务的满足感,属于对志愿者的精神激励,是志愿者激励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运动会积极性统计调查分析 篇4

1.1 目的及意义

深入了解大学生运动会积极性的现状及改进方向, 给高校开展运动会提供参考, 提高高校运动会的吸引性与观赏性。专题研究从一定意义上有利于高校营造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充分诠释体育提升校园文明程度, 促进校园和谐的功能。

1.2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及实施步骤

本次专题调查的对象是桂林理工大学2009~2011级 (即大一至大三) 的部分大学生, 在实施调查前, 初步确定调查144人, 一到三年级分别都为48人。问卷调查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抽样方法, 一个年级为一层, 分层后再运用整群的抽样思想, 每个年级男、女各随机抽查一栋宿舍楼, 每栋宿舍楼随机向4个宿舍投放问卷, 对4个宿舍的24位同学都要进行调查。因为小组成员在实施过程中, 力求谨慎、小心、无遗漏, 在收集问卷时, 查找未填写的地方, 及时补充, 所以最终收回来的144张问卷全为有效的卷子。

1.3 工具

大学生运动会积极性调查问卷, 共11道题目, 前5题从参与角色、参与次数、目的、对他人积极性的总体评价、影响因素等不同方面反应积极性程度, 7~10题给出运动会改进方向及建议, 第11题积极性打分, 分四个等级:60~70刚好积极;70~80积极;80~90积极性较强;90以上非常积极。问卷简便易行, 有一定针对性。

2 调查的问题、结果与统计分析

2.1 积极性程度分析 (表1)

根据积极性程度评价标准, 积极性高为第1~4题的拉拉队、运动员人数, 每次都参与、大部分参与人数, 感兴趣而参与、为班上同学加油的人数, 对他人做正面评价人数的总和占调查总人数 (48×4) 的比例, 从汇总结果上看, 2011级积极性显著最高, 表明大一新生对校运会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积极性一般为第1~4题的观众人数, 偶尔参与人数, 为了加分而参与人数, 对他人评价一般的人数的总和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 结果显示, 随着年级的增长同学们对校运会的积极性在逐渐降低, 由开始的新奇和兴趣渐渐变为无味的应付, 这也间接显现出如今的校运会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余下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则为各年级积极性低的结果, 此结果对前2种陈述加以了验证。

针对每个年级积极性程度、各因素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问题, 本文用了多因素方差分析, 首先我们设3个年级为3个水平, 每个水平对应4个影响积极性的不同因素, 通过Spss操作得出以下结果。 (表2)

由主体间效应检验表可以看出Sig=0.002<0.05, 各年级对于积极性的影响是显著的, 联合实际来看, 符合情况, 因为3个年级经历运动会的次数不一样, 心态不一样, 对于运动会的期望与要求也呈现多化性, 其中大三是最为突出的, 前两次运动会的经历, 让他们对于更高、更科学、更刺激的体育盛事有了更高的追求, 同时也是受客观条件影响最大的群体, 轻易不会为了主观上的一些妥协而去妥协。另外, 各因素对于积极性的影响亦是显著的, 每个年级在各个因素的人数比例呈现不同的分布。 (表3)

由因素分析表可以看出, 第二个因素是主要影响积极性的, 即节目过于单调, 此答案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因为节目的多与少, 直接关系到一个体育盛事规模的大小、投入的多少问题, 大规模、多投入的运动会意味着多元化, 意味着更长、更刺激的享受, 所以此项在4个因素中占据最大的比例, 合理。

(1) 作者简介:何毅 (1988-) , 广西玉林人, 广西桂林理工大学统计学本科生。唐诗茵 (1990-) , 广西桂林人, 广西桂林理工大学统计学本科生。解晓娟 (1988-) , 内蒙古赤峰市人, 广西桂林理工大学统计学本科生。蒋远营 (1980-) , 河南信阳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应用统计与金融统计。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2012GXNSFAA053010) 。

2.2 运动会改进方向分析 (表4)

关于校运会间隔的时间长还是短做了调查, 同学们对校运会间隔时间长短的总体评价如下。

结合上表, 大部分同学 (7 7.1%) 认为我校校运会的间隔刚刚好, 这符合人的心理需求, 一个良好的时间间隔循环, 更能挖掘人心里对某个事物的渴望程度, 频繁接触反而让人滋生厌恶感。学校在这方面除去传统的因素, 显然是秉着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

对于多长时间举办一次校运会为宜, 70.15%以上的同学赞同学校间隔一年举办一次校运会, 这与上题 (间隔长短) 觉得一年刚好的同学比例大体一致, 起到了相互验证的作用。

本文对3个年级的144个同学进行了调查, 52.78%的同学认为校运会在周一到周五任3天举行比较合适, 其次, 35.42%的同学认为校运会在周五跟周末总共三天举行比较合适。第二个选项支持率之所以达到50%以上, 我们分析这是同学们的心理需求在起作用, 周末刚过, 不管下周的周一至周五任3天用来举办校运会, 都可以逃过上课的高峰期, 他们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劳逸结合。而第三个选项的支持者也不在少数, 其中原因可能是:选择周末举行校运会的同学认为, 周末也没什么事做, 举行校运会可以让周末充实一些。

对于校运会应该增加哪些项目这个问题,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乒乓球、桌球、武术, 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 0.2 6%, 23.25%, 21.93%。同学们希望增加的这些项目对于传统的校运会项目来说, 是比较新颖的, 增加这样新颖的项目, 可以有效地提高同学们参加校运会的兴趣。

2.3 积极性打分整群分析 (表5)

通过等概率整群抽样, 本文算出大一积极性打分的置信区间为, 处在70~80积极范围之内, 贴合实际来看, 合情合理。因为大一的学生初来大学, 对于大学的运动盛事都抱有一定程度的憧憬和向往, 他们想体验不一样的刺激, 所以分析的结果处在积极区间里面有一定的说服力, 如果处在积极性较强的范围内效果更好。此外, 根据整群抽样效率分析可知, 整群的估计量主要依赖于群间的变异性, 故如果整群抽样中 (即群间方差与群内方差之比) 较大, 则整群抽样就会损失精度。而本文分析的结果比值都在精度允许范围之内, 整个运算过程如下:

(其中, n为每个年级抽查的宿舍个数;M为每个宿舍的调查人数;N为每个年级抽查的男女生两栋宿舍楼的宿舍个数;f=n/N, 抽样比;y为总体均值;v (y) 为总体均值方差;s (y) 为总体均值标准差;sb为群间方差;sb为群内方差)

已知N=156, n=8, M=6, f=n/N=0.05, 于是置信度为9 5%的置信区间为:[75.1-1.503×1.96, 75.1+1.503×1.96]=[72.2, 78.04]。

跟大一同样的等概率整群抽样, 算出了大二积极性打分区间为[72.86, 77.8], 贴合实际情况考虑, 也有一定的说服力。因为大二的学生第二次参与大学运动会这种校园盛事, 第一次经历的意犹未尽, 使他们对运动会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同时他们有些人也希望弥补第一次未能参与或者遗漏某些精彩过程的遗憾, 找回跟第一次不同的感觉, 所以分析结果处在积极区间里面, 合情合理。

大三整群抽样算出的结果为[64.5, 71.1], 我们拿分析结果联合实际去考虑, 亦有一定的说服力, 原因是大三的学生已经经历过两次校园运动会, 内心的渴望性与新鲜感早不如从前, 他们有着比大二更高的要求, 希望学校能举办一个犹如广东冬日大学生运动会这样的体育盛事, 即使不能也希望是一个节目丰富、可观性强、够刺激的运动会, 这样的群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 同时有些主观意识也非常强, 所以波动较大, 积极性区间处在了刚好积极与积极之间, 合情合理。

3 结果分析和建议

经过对本次专题调查数据表的分析, 大概了解到桂林理工大学大一至大三3个群体对运动会积极性的情况, 同时也对运动会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过程中我们分别使用了分层、整群抽样, 多因素方差分析和比例、图形分析方法等, 每一种方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中有3个部分比较突出, 分别是整群抽样求积极性区间;多因素方差分析找出影响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比例与图形分析运动会改进的方向。从多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知道, 影响大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会的主要因素是节目过于单调, 这间接地揭示了现在高校的体育实践与锻炼存在明显不足!运动会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成分, 有着丰富校园文化、提升文明程度、强健体魄等诸多好处, 作为学生, 应该积极参与, 而作为其操办者, 高校也应该当以高度重视的态度, 强化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从另一种方法整群抽样分析结果, 也可以知道, 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构成对象是大一和大二的全体学生, 学校应该利用好这样的群体, 以更吸引、更科学、更刺激、高水平的操办手段, 巩固校园的体育文化基础,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塑造校园文明的盛事当中。本文还要提到的最后一种方法是比例图形分析, 设计问卷的时候,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希望可以给运动会注入新鲜的血液, 给学校在改进方面提一些意见。图表显示结果:接力赛、1 0 0米、跳高以及跨栏这四个项目是有最多人希望参与的, 共占总体比例的63%。同学们都希望新增加的项目是乒乓球和武术, 其次是桌球, 从热衷的节目可以看出, 同学们都比较倾向于观看节奏比较紧张、刺激的项目, 学校应与保留和完善。从改进的节目可以看出:同学们更热切于能动性较强、传统和新颖相结合的项目, 学校应该贴合自身实际, 以全校师生的喜爱、利益、学校的发展为前提, 以更科学的手段, 为学校营造一个德育体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

摘要:鉴于大学生运动会积极性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本文就研究对象做了相关的专题调查和分析, 采用问卷、个别访问等形式, 收集到了大学生对运动会积极性及改进方面的资料, 经过使用比例、多因素方差、整群等分析方法, 结合实际, 对大学生运动会的积极性现状及改进方向作初步的描述。

大学生运动会 篇5

关键词: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编排;完成

在现行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难度动作是整个套路的重点,其完成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成绩。运动员在参赛时,也特别注意难度动作的选择、完成的质量,并且力求合理地把它们布局在全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成功与否,关联着动作质量、演练水平的发挥以及扣分,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为此,本文对我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大学生部武术套路甲A组和丙组运动员难度动作的编排与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旨在为高校武术套路的训练与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参加 2014 年福建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大学生部武术比赛的甲A组(本科高校、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丙组(高职高专院校)共169名男、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甲B组(本科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和乙组(普通高校中体育学院或系及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各项目的参赛人数很少,多为1-3人,特别是甲B组,一个项目就1人参赛,做为参赛运动员的样本数太少,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本文未将甲B组和乙组列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2)》和《福建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大学生部)武术(套路)竞赛规程》,以及相关对比赛分析的文献资料和关于武术难度动作的文献资料。

(2) 现场观察法 笔者直接参与整个比赛过程,记录各运动员的难度动作编排、完成及难度得分情况,收集运动员相关难度动作的现场裁判评判数据。

(3)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集和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相关概念的说明

1.编规分率 动作难度编规分率=实际动作难度编排分/规则规定动作难度分(1.4)×100%,连接难度编规分率=实际连接难度编排分/规则规定连接难度分(0.6)×100%。用以反映运动员的难度训练水平。

2.得编分率 动作难度得编分率=实际动作难度得分/动作难度编排分×100%,连接难度得编分率=实际连接难度得分/连接难度编排分*100%。用以反映运动员比赛的临场难度发挥水平。

3.得规分率 动作难度得规分率=实际动作难度得分/规则规定动作难度分(1.4)×100%、连接难度得规分率=实际连接难度得分/规则规定连接难度分(0.6)×100%。用以反映运动员的难度竞技水平。

三、結果与分析

1.难度动作编排情况分析

(1) 各项目难度动作编排分数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甲A组(见表1、2):男子运动员在长拳、太极拳项目中的动作难度编排平均分、难度动作编规分率及总分均稍低于女子运动员,南拳项目则高于女子运动员;而在连接难度平均分上男子又高于女子;三个项目中,男子在太极拳中的平均分较低,只有1.01分,编规分率为72.14%,而女子则为南拳项目的平均分值较低,为0.96分,编规分率为68.57%。丙组(见表3、4):三个项目中,除长拳的动作难度分稍低于女子外,男子运动员的动作难度编排平均分、难度动作编规分率均高于女子运动员;男子的最低分是太极拳为0.62分,编规分率为44.28%,女子的最低分是南拳为0.53分,编规分率为37.85%。而甲A组的各项数据总体明显高于丙组的各项数据。从难度动作编规分率平均分看,甲A组男子女子分别为82.37%、81.42%,丙组男子女子分别为58.33%、51.90%;从连接难度编规分率平均分看,甲A组分别为36.10%、30%,丙组分别为22.77%、17.21%。难度动作编排分数是反映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难度动作完成能力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男子难度训练水平高于女子,甲A组高于丙组。

(2) 各项目难度动作编排的构成情况分析

除规则规定外,本届比赛规程还规定甲A组、丙组限选做A级难度,运动员套路中使用B、C、D级难度只按A级难度加分。两个组别六个项目中,只有7.12%的人选做B级动作难度。在平衡类别难度中,较多人选择的难度动作有:153A(21人次)、163A(12人次);在动+静连接难度中,较多人选择的有:324A+7(43人次)、323A+1(40人次)、312A+6(32人次)、333A+6(32人次)、244A+6(12人次)。在动+动连接难度中,有20人次选择312A+335A动作难度。编排难度时,占90%的甲A组教练员会在动作难度后面加连接难度,而丙组只有57.15%。在完成套路中,丙组教练员还出现以下几种编排上的失误:(1)编排运动员能力以外的更高一级难度动作。运动员没有能力完成更高一级难度时,会连带出现其他错误动作,动作难度分不但拿不到,反而会丢失动作质量分,甚至还会影响裁判员降低演练水平分的评判。(2)没有申报运动员在演练中有出现,且能轻松完成的难度动作及连接难度。(3)重复完成,甚至多次重复完成同一动作难度,导致动作质量分多次被扣分。可见,教练员比赛经验不足,难度动作申报不清楚,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难度申报规则,导致运动员无谓的丢分,高职高专组院校教练员尤为明显。

2.难度动作完成情况分析

(1) 各项目难度动作完成分数情况分析

难度动作完成分是反映运动员在比赛中临场发挥水平的重要指标。调查结果显示:

甲A组(见表5、6、7):从难度动作完成情况看,三个项目中,男子运动员动作难度完成分最高的是长拳1.06分,最低分是太极拳,仅为0.87分;女子运动员最高的也是长拳1.05分,最低分也是太极拳0.74分。连接难度分方面,男女运动员最高都是长拳,分别为0.17分、0.16分;最低都是南拳,分别为0.12分、0.08分。在长拳项目中,男子运动员与女子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完成分在三个项目中是最高的,说明男女运动员在完成长拳项目的难度动作较为成熟,太极拳和南拳两个项目较为薄弱。从得编分率上看,男女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得编分率平均分分别为83.42%、75.93%,大部分的运动员能够较好地完成所编排的难度动作;而男女运动员的连接难度得编分率就相对较低,分别为65.93%、59.48%,在完成所编排的连接难度的能力相对较差。从得规分率上看,男女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得规分率平均分分别为68.56%、61.66%;而连接难度得规分率平均分则更低,分别为23.88%、18.86%;说明男女运动员的难度竞技水平比较低。

丙组(见表8、9、10):从难度动作完成的总体情况来看,不论是动作难度分、连接难度分还是总分,男女运动员在长拳项目上的得分都比太极拳和南拳高,说明男女运动员在长拳项目上的得分能力比较高,长拳项目的训练比较成熟。从得编分率上看,男女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得编分率平均分分别为76.47%、56.06%;男子最高的是长拳80.58%,最低的是太极拳72.58%,男子运动员长拳的临场发挥比其他两项好,在太极拳项目的临场发挥较弱;女子最高的是太极拳66.66%,最低的是南拳37.73%,南拳的临场发挥较差。男女运动员的连接难度得编分率平均分分别为61.19%、22.02%;女子的南拳项目甚至为0分。得规分率上看,男女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得规分率分分别为44.99%、33.80%;连接难度得规分率分别为13.88%、4.44%;反映男女运动员的难度竞技水平很低。男子运动员的得编分率和得规分率都比女子运动员高,男子運动员的临场发挥比女子运动员好,难度竞技水平也比女子高。

从访谈得知,本科院校运动员平常的武术训练时间比较有保障,而高职高专院校运动员大都是临时组队,基础薄弱,训练时间短。因此,专项能力较差,动作质量一般,临场经验不足,这些都是导致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甲A组与丙组对比,甲A组的难度动作完成情况、得编分率、得规分率都比丙组高,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甲A组的技术积累比丙组高,训练方面等都比较有保障。

由此可见,长拳项目的训练较为成熟,男女运动员在长拳项目的得分能力比太极拳、南拳项目高,但男女运动员的难度竞技水平都比较低。男子运动员较弱的是太极拳项目,而女子运动员的弱项是南拳。甲A组的难度训练水平、临场难度发挥水平及难度竞技水平均比丙组高。

(2) 各项目难度动作完成失误情况分析

运动员在比赛中难度动作失误的具体情况表现为:跳跃难度动作失误的主要原因为转体度数不足,有申报没有做,完成难度动作顺序颠倒。完成动+静连接难度动作时,连接难度失误主要为两脚依次落地、移动、跳动、附加支撑、动作难度未完成、提膝腿脚触地、坐盘散开等。完成动+动连接难度动作时,主要是动作难度没完成。比赛中只出现一个动动连难度,即312A+335A,失误主要是做侧空翻难度时手撑地。甲A组难度失误原因中,转体度数不足,有申报没有做的情况较多,而丙组还出现完成难度动作顺序颠倒的情况,这也反映出教练员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难度申报规则,以致运动员白白丢分。

四、结语

1.福建省大学生甲A组和丙组武术套路运动员三个参赛项目的难度动作编排分数水平,反映男子难度训练水平高于女子,甲A组高于丙组。

2.福建省大学生甲A组和丙组武术套路运动员长拳项目的训练较为成熟,男女运动员在长拳项目的得分能力比太极拳、南拳项目高,但男女运动员的难度竞技水平都比较低。男子运动员较弱的是太极拳项目,而女子运动员的弱项是南拳。甲A组的难度训练水平、临场难度发挥水平及难度竞技水平均比丙组高。

3.福建省高校教练员比赛经验不足,难度动作申报不清楚,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难度申报规则,导致运动员无谓的丢分,特别是高职高专组院校教练员尤为明显。

五、建议

1.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改进训练手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保证技术积累,加强赛前心理训练,努力提高福建省大学生甲A组和丙组运动员武术套路的竞技水平。

2.定期举办福建省高校武术套路教师、教练员培训班,加强对难度动作编排、申报和训练水平的培训。避免出现因难度申报不符合规定,或是申报的难度不能反映运动员的实际水平,从而影响运动员难度的得分。此举不仅为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而且有利于高校教师了解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教师教练员的专业技术及训练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武术项目在福建高校中的深入普及与推广。

3.增加省内高校武术比赛次数,促进高校武术竞技难度的提高。多组织省级大学生武术比赛、交流活动,或校际间的武术比赛,搭建运动员和武术爱好者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不仅促进运动员提高专项技能,积累比赛经验,而且还可以增进各高校间的友谊,促进高校武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梅,袁安发,陆盛华,刘卫华,舒颜开,龙佩林.2012 年湖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难度动作编排与完成情况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3,6(3):124-130.

[2]中国武术协会审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2)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大学生运动会 篇6

自信心是对自己能力的确信,是自我价值的表达。自信心作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人格结构中起驱动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作为一个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指人们在特定背景中是否自信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其中包含着对其行为结果及自我能力的推测和判断。运动自信是指对成功的渴望和自己能力的相信和认可程度。自信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最佳的自信意味着你将坚持不懈地完成你的目标。瑜伽的终极目标则是达到身心健康,身心健康中的自信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运动自信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最能预测生活变化与情感的个性变量。运动自信就是个体对自我满意或是不满意感。运动自信能预测人们锻炼的心理效益,瑜伽运动则能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提升自信。

1.1 瑜伽对提升自信的作用

瑜伽运动从整体上完善“身、心、灵”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养生教育。它不仅能够增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更能缓解其心理压力,从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瑜伽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增强协调性,提高身体机能,培养运动自信。瑜伽运动通过其独特精神体系,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合一。先前研究发现,通过减少焦虑、抑郁和压力,瑜伽具有直接的积极的心理影响。瑜伽在交感神经系统和身体对压力反应方面具有即刻镇定作用。压力和焦虑会影响认知能力,经过瑜伽干预会通过减轻压力,提高锻炼参与者的表现。瑜伽中的呼吸练习可以帮助你控制大脑,达到平和安宁,提升人的注意力和清晰的思维。练瑜伽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很有规律,能够提高效率。自信心是成功的起点,瑜伽运动还能培养人平和的心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瑜伽训练,能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拥有有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念,还有一定的抗挫折、抗打击能力。

2 研究方法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参与测试者为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2013级学生,共计70人进行了测试,其中男生26人,女生38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教学试验法

实验时间:2013年10月14日—11月26日,课程为32学时,分为16次教学,上课时间均为每周两次,每次为90 min。2013年10月14日进行运动自信前测,对其发放《运动自信量表》当场填写;2013年11月26日进行运动自信后测。实验过程中始终为同一名教师授课,教学场地恒定为吉林体育学院临河校区瑜伽馆,实验参与者均为此前并未学习过瑜伽的学生。

2.2.2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目的,查阅相关专业论文、书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文献资料,获取近年来与此相关的研究结果,并对这些成果加以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借鉴了相关瑜伽教育工作者有建设性意义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论证。

2.2.3 心理测量法

将个人情况调查表、运动自信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量表装订成册。由研究者主持测试并填写问卷,测试时间约为30~45 min。量表均为可接受的真实回答。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实施数据统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运动自信心的整体变化

该研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方式,对实验前后大学生整体运动自信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表1显示,对于大学生整体而言,为期8周的瑜伽学习对大学生的运动自信产生影响,即实验结束后较之前的运动自信显著提高。

3.2 瑜伽对大学生运动自信影响的性别差异

该研究探讨瑜伽对大学生运动自信影响的性别差异,对样本总体实验前后运动自信量表总分进行配对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表2显示,在对男生与女生的运动自信调查上,后测平均分均高于前测,且呈显著差异,说明瑜伽对男女学生的运动自信均有显著提高。但是测试结果表明,在提高程度上,男、女学生在状态自信、自信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71>0.05)。

3.3 运动自信提高的专业差异

对样本总体实验前后运动自信量表总分进行配对独立样本t检验,针对不同运动经历实验参与者前测与后测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探究其前后变化,结果见表3。表3显示,体育类和非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在运动自信上并无显著差异(p=0.239>0.05)。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自信心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表现。瑜伽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很重要。瑜伽运动要求身体、意识、心灵的整体放松,放松练习不仅能消除肌肉张力,放松身心。消除大脑的紧张情绪,使自己思维清晰、意识清醒,注意力集中,放松心灵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放松,能让心态平和,建立自信。通过瑜伽训练,学生心理自我调控能力增强,幸福感得到提升、不断建立自信等。瑜伽运动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是大学生健康机体和完善心理的身体艺术。通过瑜伽练习的干预,被试者在运动自信的维度中都有显著性差异,这与瑜伽运动的自身特点有关。瑜伽能改善运动自信的总体水平,锻炼者比不锻炼者有更高的的运动自信。锻炼后比锻炼前有更高的运动自信。由此可见,瑜伽运动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但在提高程度上并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

4.2 建议

(1)瑜伽注重身心合一,是一种明显存在生理、心理交互影响的运动,通过体位法、呼吸训练及意识冥想等,改善健康水平,同时对神经系统、内分泌、消化、心肺与免疫等诸多系统均有积极效用。在瑜伽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利用冥想等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自信心教育,建立自信心教育的系统,从而达到减压养心、释放身心、全身舒畅、心绪平静、冷静思考、修心养性的目的。必须结合学生自信心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全面探索学生自信心差异的根源,并通过采取具体的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瑜伽运动训练中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瑜伽方式,如音乐瑜伽、高温瑜珈、户外瑜伽等科学定位、客观分析个体差距等措施提升大学生自信心。

(2)该研究对自信心的维度划分,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认识,因而编制出不同量表,应将该量表与其它同类问卷相比较,建立本量表的外在关联效度指标。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郭臻琦.运动动机与特征性自信心的相关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2):12-13.

[3]卢昌亚,曹可强.大学体育[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王茹.运动自信心来源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四川体育科学,2009(1):24-26.

[5]彭福宝.浅论新课标下体育课程中学生运动自信心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31):26-27.

大学生运动会 篇7

1 湖南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简况

湖南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 由湖南省学生体育协会和湖南省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 于2014年11月22~25日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此次全省有42所高校参加了比赛, 其中大学组有9所, 共计158名运动员, 学院组有14所, 共计246名运动员, 高职专科组有19所, 共计217名运动员。

参赛院校较往年有所增加, 与上届相比增加了9所, 但与全省122所高校相比, 还相对较少, 仅占高校总数量的34%。与第九届省大运会相比, 此次比赛取消了以往比赛中的规定动作的比拼, 取消了竞技六人操和技巧啦啦操比赛, 增设了男子五人操、女子五人操和混合五人操比赛项目;另外, 比赛分设大学组、学院组、高职专科组3个组别。

2 湖南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结果与分析

2.1 团体奖牌榜情况分析

从统计结果来看, 此次比赛获得大学组团体前三名的队伍是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学院组团体前三名的队伍是第一师范学院、怀化学院、长沙师范学院;高职专科组团体前三名的队伍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医药学院。同时, 各单项得分差距较大, 特别明显的是高职专科组, 第一名和第三名相差44分。此外, 参赛组别之间得分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这表明健美操运动在湖南省各高校的发展水平还不平衡。

2.2 各单项决赛得分分差分析

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 最高分和最底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单人竞技项目方面, 最高分为19.40分, 最低分为7分, 最大分差为12.10分, 同级最大分差为12.10分;集体竞技项目方面, 最高分为19.91分, 最低分为9.85分, 最大分差为10.06分, 同级最大分差为8.61分;器械健身操方面, 最高分为8.91分, 最低分为5.37分, 最大分差为3.18分, 同级最大分差为3.18分;啦啦操方面, 最高分为92.57分, 最低分为58.14分, 最大分差为34.43分, 同级最大分差为30.36分。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竞技水平差距明显;究其原因, 运动员竞技状态、教练员训练水平、单位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裁判员评判水平等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2.3 各参赛队伍成套动作编排分析

竞技套路成套动作得分主要分为难度得分、艺术得分、完成得分3个部分。难度评判标准:跳跃动作的高度、开度, 转体度数, 跳跃成俯撑或劈叉质量, 身体松懈, 支撑类停顿时间, 柔韧类的开度方面;艺术性评判标准:动作的多样化, 动作连接的流畅性, 场地空间的充分利用, 音乐风格韵律的鲜明性, 运动员的配合等;完成评判标准:动作整齐划一的能力以及音乐与动作节拍一致的能力。

此次比赛湖南师范大学男子三人操的难度分最高达到5.7分, 他们的成套动作不仅难度组级较高而且完成质量也较高, 难度最低为湖南信息学院男子三人操的1分, 作为构成比赛成绩的要素之一, 难度动作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比赛成绩, 同时也体现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从男子单人项目与男子三人项目的艺术得分和完成得分来看, 各队差距不是很明显, 可以说明湖南省健美操教练员队伍训练水平与动作编排能力差距不大。

2.4 裁判员评判主观因素分析

以大学组六人轻器械预赛的评分为例分析裁判员评分极差, 从统计结果看出, 裁判员评分的极差在0.6~1.4之间波动, 最高达到了1.4, 说明湖南省健美操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存在极大差异。健美操裁判员是依据竞赛规则对运动员赛场表现进行客观的主观性评价, 评分结果存在误差是因为裁判员在审美观念和对竞赛规则的理解运用等方面存在差异。湖南省大部分裁判员都来自各高校, 部分裁判员只通过短期的培训和考核, 缺乏实践经验, 对评分尺度把握不准确。

3 湖南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所存在的问题

3.1 比赛奖项设置问题

此次比赛设置10个单项。以大学组为例, 参赛队伍一共有9支, 湖南师范大学就总揽了10块金牌, 吉首大学获得了10块银牌, 其他组很多队伍此次比赛没有获得任何名次, 参赛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打击, 持续下去, 将不利于健美操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3.2 运动队的经费来源单一

据了解, 湖南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的经费紧缺, 来源单一, 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教育经费支出。有些学校的运动员训练无补助或补助极少, 学生的营养跟不上训练的要求, 对健美操比赛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3.3 健美操教练员与裁判员队伍沟通不够全面

只有将高水平的裁判员充实到各院校中去, 健美操运动才有可能迅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 湖南省高校体协会和健美操协会应该行使职责, 尽可能多组织对教练员与裁判员统一规范的业务培训, 建立多种沟通渠道,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才能使湖南省健美操运动取得长足发展。

4 结论

(1) 此次比赛全省有42所高校参加, 与上届相比增加了9所, 占全省高校总数量的34%, 与全省122所高校相比, 还相对较少, 参与不够全面。

(2) 各单项冠亚军集中在各组别的两三所高校, 各学校运动员竞技水平差距太大, 裁判员主观评判尺度不准确等因素影响湖南省健美操运动的长足发展。

(3) 各高校运动队经费不足, 比赛奖项设置不合理, 教练队伍与裁判队伍沟通渠道的不健全等成为此次比赛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停停, 曹司雨, 孙耀.近三版FIG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7 (3) :117-124.

[2]车艳艳.FIG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历史演变与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互动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11.

大学生运动会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深圳大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教练员、代表团随行人员、大运会奥林匹克理事会成员、国际和国内要人和嘉宾、注册媒体和赞助商、大运会工作人员等 (以下简称涉大人员) 。

1.2 监测点

深圳大运会涉及的70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 43个接待酒店、6个定点医院。

1.3 监测时间

2011年7月29日-2011年8月26日。

1.4 监测内容

具有发热、皮疹、腹泻、结膜红肿和黄疸任一症状, 到场馆/酒店医疗点或定点医院就诊的涉大人员。症状病例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ID号码、国籍、身份、参赛项目、抵达时间、发病时间、就诊时间、主要症状、密切接触人员、联系电话、住址和调查人员信息等。

1.5 监测症状定义

发热:腋下体温≥38℃;皮疹:颜面、颈部、躯干、四肢皮肤出现多个斑疹、丘疹、玫瑰疹、斑丘疹、水疱等异常;腹泻:腹泻次数≥3次/天, 粪便的性状异常;结膜红肿:单眼或双眼眼睑内方及眼球正面的薄膜血管充血发红、浮肿等异常;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聚集性症状:同一个团队内部, 或者同一个场馆1天内有3例, 或者连续3天内有5例相同症状。

1.6 质量控制

监测点信息报告人员为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合格的公共卫生或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分析组每2小时浏览症状监测系统, 并于每日下午17:00前核实分析当日全市各驻点团队的监测数据。

2.1统计分析方法

对每日报送的涉大人员症状监测病例进

2 结果

2.1 涉大人员症状监测结果

7月29日-8月26日, 累计报告症状监测病例171例, 累计症状数176人次, 双症状5例。其中腹泻113例 (64.2%) 、发热37例 (21.0%) 、皮疹13例 (7.4%) 、结膜红肿12例 (6.8%) , 黄疸1例 (0.6%) 。双症状为发热伴腹泻4例, 发热伴皮疹1例。

报告症状病例中男性116例, 女性55例, 性别比为2.1:1;年龄主要介乎15~35岁之间 (77.2%) ;病例主要集中于龙岗区 (大运村、大体中心所在区) 和南山区 (开闭幕式所在区) (69.0%、16.4%) ;外籍人员发病较少, 主要为中国国籍 (91.8%) ;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发病较少 (7.6%) , 主要为媒体工作者 (15.2%) 、志愿者 (14.6%) 和其他涉大人员 (50.9%) 。

症状监测病例主要集中于赛时阶段 (8月12日-8月23日, 占79.6%) 。8月6日运动员村开村, 运动员和媒体工作者等陆续抵达, 症状数小幅度上升。8月12至8月23日为正式比赛阶段, 症状数明显上升, 14日达到高峰16例。8月24至8月26日, 随着深圳大运会闭幕, 症状数明显下降 (表1, 图1) 。症状监测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共发现法定传染病3例, 分别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例,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例, 慢性乙型肝炎复发1例。

注:共171例症状病例, 其中5例为双症状, 故176个症状数。

2.2 聚集性疫情监测结果

7月29日-8月26日, 对171例症状监测病例通过“第26届大运会疾病控制信息系统”进行时空分析, 病例较分散, 无明显聚集性。所有涉大场所均无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报告。

2.3 症状监测系统敏感性分析

在报告的涉大人员症状监测病例中, 通过场馆报告111例 (64.9%) , 定点医院报告34例 (19.9%) , 接待酒店报告26例 (15.2%) 。所有报告病例从症状发生到报告最短的0.18小时, 最长的44.5小时, 中位数为7.0小时。经核对症状监测病例的临床初步诊断, 报告一致率为100%。

3 讨论

深圳大运会的症状监测系统是借鉴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经验而建立, 症状监测方案中五大症状联合可探测到法定传染病37种, 占总数39种的94.9%[2、3]。通过对症状监测系统的病例发现方式、就诊至录入报告时间和报告一致率分析, 深圳大运会期间建立的症状监测系统覆盖面广和敏感性高, 能及时发现和诊断传染病病例。70个场馆、43个接待酒店和6个定点医院累计监测171例症状病例, 3例传染病病例, 均无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报告, 与国内外大型综合赛事的症状监测结果相比较[2、4、5], 疾病防控成效显著。比赛期间, 症状监测主要为腹泻和发热, 可能与深圳持续高温, 运动员和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和饮用大量冷饮降温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6、7], 应注意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相鉴别。另深圳大运会只报告1例黄疸症状病例, 北京奥运会[4]、广州亚运会[2]则无黄疸病例, 对于开展黄疸症状监测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为使症状监测系统更具灵敏性和代表性, 应根据举办项目和规模的不同, 举办地的气候和文化特点, 以及当地近期和以往同期的疾病监测规律, 筛选合适的症状进行监测[8]。

通过对深圳大运会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评价, 基于场馆、接待酒店和定点医院建立的五大症状监测模式是可行有效的, 能有效减少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的疾病控制保障中。

参考文献

[1]Agis T, Panos E.Mass gatherings and public health:the experience ofAthens 2004 Olympic Games[R].WHO/EURO, 2007.

[2]肖新才, 陈纯, 李意兰, 等.广州亚运会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评价.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 12 (11) :932-936.

[3]谢学勤, 高建华, 杨晓英, 等当前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J].首都公共卫生杂志, 2007, 1 (5) :205-206.

[4]黎新宇, 高婷, 杨鹏, 等.奥运食品ATP检测与人员症状监测结果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38 (4) :735-736.

[5]L R Jorm, S V Thackway, T R Churches, M W Hills.Watching theGames: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for the Sydney 2000 Olympic Games[J].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3;57:102-108.

[6]K.E.Enock, J.Jacobs.The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2012: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logistical planning and operational challenges forpublic health[J].Public Health (2008) 122, 1229-1238.

[7]Hill MD.Sizzling special events.Does air temperature affect patientencounters at mass gatherings Emerg Med Serv 2000;29:74-76.

大学生运动会 篇9

1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进10年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与文献报道, 与本研究有关的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著作。 (2) 调查访谈法:对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赛的参赛队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天水师范学院、西北民族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等各学院的排球教练员和相关研究排球方向的各位专家进行咨询访谈, 同时也和部分参赛运动员进行交流, 对他们的训练、学习、竞赛的一些想法进行调查访谈。 (3) 归纳总结法:对调查访问的资料, 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2 体能的相关概念

1984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词典》中认为体能是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技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 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和支撑等两部分构成。

葛春林等《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这样定义体能训练的:体能训练是通过科学的施加专门的训练刺激, 使运动员有机体在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方面都产生良性训练适应的训练过程。

杨世勇等《体能训练学》一书中这样认为, 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结合专项需要并且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 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 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充分发展身体素质, 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的过程, 在体育界体能训练在竞技能力有重要作用。

3 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分析

3.1.1 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年限进行划分

调查显示, 训练年限在两年以下的达到156人, 占到了总人数的48.5%;有51.5%排球运动员训练年限在3~4年, 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至关重要, 在这段时间内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年限太短, 他们的体能没有很好的提高。

3.1.2 对排球运动员的训练的持续时间进行分析

调查显示, 排球运动员一周中对排球技战术训练每天都进行, 在体能方面的训练一周进行2次左右, 在进行体能训练中对训练时间进行调查和分析可知, 每次体能训练持续时间在2小时以上34.2%。在体能训练中持续时间在3小时及3小时以上的占到54.2%。对于排球运动员技战术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周中至少有两次以上的体能训练才能保证排球运动员基本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如表1)

3.1.3 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场馆进行分析

排球运动员一般情况都不是在排球馆和体能训练室进行训练。场馆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影响特别大, 原因是在西北地区甘肃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夏天太热, 冬天太冷, 而且风特别大, 所以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影响非同一般。调查显示, 在田径场训练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占到56.2%, 在排球馆和体能训练室进行训练占到20.6%, 其余的就是没有正规的场地进行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排球运动员体能提高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场地, 拥有高层次训练体能的场地设施, 场地设施对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有重要的影响。总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甘肃省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场馆远远不能满足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要求, 这也反映甘肃省排球运动员体能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3.1.4 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器械进行分析

通过对体育界专家和学者进行访谈了解到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征主要表现在整体力量、弹跳力、专项速度、运动耐力, 一致认为在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以动力性训练中的加长性练习效果最佳, 这项训练要通过杠铃的训练来提高, 但杠铃只是其中的一种, 需要的体育器械还有跳绳、哑铃、组合器械等这些体育器械都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而在目前甘肃省很多高校都没有运动员体能训练提高所需要的体育器械。

3.2 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态度分析

通过对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运动员调查访谈中发现, 排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态度等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一半以上的排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认识不够认真, 有一部分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态度是消极, 有一小部分的排球运动员对体能的训练在训练占有小部分的作用, 很大一部分排球运动员在排球训练中体能训练对排球运动作用不大。

3.3 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教练员对运动员体能训练分析

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教练员的统计情况如下:具有高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教练占多数, 大多数教练员都是高校体育专业任课教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有丰富的执教经验。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较好的对排球运动员的技战术, 比赛作风, 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教练员的访谈, 教练员的角色受到学校、同事社会的期望, 运动员的成绩受到学校、同学、家庭的期望。但是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运动员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训练计划的制定与训练计划的实施有严重脱节现象, 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和实施按照自己的专业水平去制定, 没有认真的去考虑学生的身体水平, 这样缺乏交谈沟通, 便形成了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沟通不够, 另外目前甘肃省女排运动员缺乏吃苦精神, 在这种情况下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产生一定的矛盾, 这样不利于运动员运动技能的提高, 更不利于运动员体能的提高。

4 对策

4.1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排球场馆的建设

修建具有适合排球运动员进行训练、竞赛的多功能场馆, 为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打下基础, 这将为甘肃省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购置符合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体育器械、具有科学含量的体育器械, 以满足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4.2 加强排球运动员思想教育、制定符合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训练计划

在每次的体能训练前要对排球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 要以运动员为主体, 制定符合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训练计划, 要实行因材施教对不同的运动员制定不同的体能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的制定有注意性别、组别, 按照不同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差别制定实施有效的体能训练计划, 科学的促进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素质的提高。

4.3 向排球运动员普及体能训练知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专家的讲座向运动员传授体能训练的相关知识, 从而使排球运动员能够认认真真的参加体能训练, 从而使排球运动员体能有进一步的加强。

4.4 排球教练员应该加强学习新知识、不断的提高执教能力

排球教练员对排球技战术方面的执教能力较高, 但是对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能不能满足现有的竞技需求, 排球教练员应积极掌握和吸收先进的体能训练知识, 要组织一些体育学科内的有关体能训练的交流学术会, 使教练员在执教能力在广度和深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兴.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的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3 (2) .

[2]连道明, 黄双喜, 苏建武.对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体能测试项目设置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3]李颖川.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及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J].中国体育科技, 1993 (4) .

[4]王建明.实行新规则制后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规律[J].体育学刊, 2003 (4) .

[5]余初孺.安徽省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调查分析[D].苏州大学, 2010.

[6]李先润.体育词典[M].体育出版社和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

别纠结于大学运动会长跑项目 篇10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习惯把学校运动会当作竞技体育比赛来办,实质上办的不是运动会,而是体育比赛,不仅异化了运动会的功能,也异化了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竞技体育是以成绩为目的、以训练为手段的身体项目;学校体育则是以增强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以教育教学为手段的教育项目。结果,异化了的大学运动会,变成了以田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变成了少数几个体育特长生的表演舞台。长跑这种项目更是如此,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蓬勃向上、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的发扬。

时代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也变了。如今的长跑项目,已不再是过去那个“重在参与”的项目了,也不再是那个团结协作鼓励参与者坚持到底的项目了。在这种背景下,取消运动会的长跑项目,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运动会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一方面,不少高校已不再举办统一的综合性运动会,而是由院系结合学生特点举办自己的特色运动会;另一方面,吸纳欧美高校的“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观念,抛弃了重口味的传统竞技项目,而开展射箭、射击、保龄球、沙狐球、袋鼠跳接力、齐心协力、趣味跳绳和定点跑等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比赛项目,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好成绩的可能性,以人为本,通过适度运动,促进身体心理健康。

大学生运动会 篇11

关键词:省运会,大学生组,现状,趋势

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首次增设了大学生组的比赛。本文通过对此次比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分析制约大学生组比赛发展的因素,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全面发展和河南省省运会大学生组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参赛的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的参赛学生、领队教练和部分赛事承办学校的场地设施和组织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期刊、光盘、网络等检索和查阅了有关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及省内外大型赛事增设大学生组的发展趋势及现状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

2.2问卷调查法

依据问卷设计原则, 经专家指导设计, 对河南省五所高校的参赛学生、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22份, 学生150份, 教师50份, 共收回问卷191份, 其中参赛学生145, 有效问卷141;教练员47份, 有效问卷46份。

2.3访谈法

对承办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比赛暨“华光”体育活动第九届排球锦标赛的河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 部分参赛院校主管体育的领导、专家、教授和参赛学生、教练员进行访谈调查。

二、现状与分析

1、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现状

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高校体协负责承办, 开展了10个大项5个组别的比赛, 85个高校报名参赛, 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及工作人员共计6000余人, 分别由10个高校承办, 并设置了本科组甲、乙、丙, 专科甲、乙等五个组别。

2、师生对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增设大学生组的支持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 97.87%的教师对省运会增设大学生组的举措表示支持;78.66%的参赛学生表示如未毕业还会参加。

3、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赛事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赛事运作商业化意识不强

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组织机构, 其中组委会机构下设大学生组执行委员会由承办的10所高校负责设立相应的工作办事机构负责各组别的竞赛组织、医疗保障、场馆设施、宣传安保、市场开发等事宜。84.71%的高校没有类似的市场部;89.41%的高校参赛队完全依靠本校提供的经费;9.41%的高校参赛队获得部分商业赞助。调查结果表明, 河南省多数高校在赛事的市场开发上意识不强, 各项赛事承办高校和参赛高校在赛事组织机构上不够完善。

3.2赛事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赛事网络平台建设上欠缺

自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开幕以来, 笔者一直关注其官方网站动态, 但其官网上所涉及大学生组的信息少之又少, 且网站建设上并未对大学生组设专栏报道等, 大学生组的奖牌榜以及总分榜等统计表也未在网上公布, 涉及大学生组的新闻多以参赛院校主页为主, 缺少省级以上媒体的相关报道。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首次增设大学生组, 在政府方面, 落实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在高校方面, 推动了承办高校的体育场馆与设施的建设, 促进了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在学生方面, 参赛学生可在比赛过程中实践技战术理论知识、弥补自身技术的不足和结交良师益友等;在社会方面, 有利于人民群众在大学阶段养成终身体育的健身习惯, 推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其今后发展趋势应向项目布局多元化, 赛事运作商业化等方向发展, 就其现状看, 目前还存在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 商业化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足, 网络平台欠缺;体育场馆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建议

2.1在项目布局上全局化

河南省高校应在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上把握全局, 重点突出地域优势项目;大力开展潜在优势项目;要防止优势项目萎缩。

2.2在赛事运作上商业化

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大学生组承办高校可利用赞助招商、特许经营、社会捐赠、发行纪念币等模式将赛事运作商业化, 一方面使更多的企业商家关注大学生发展, 另一方面也可扩大赛事的宣传效应, 同时解决部分经费问题。

2.3在场馆建设上多元化

今后应建立起以学校自筹、政府投入、政策补贴、社会捐资和校友捐赠等多渠道、多元化机制。加大政府投入, 大力吸引社会捐资, 利用校友捐赠资源。

参考文献

[1]李杰.彭德胜:把省运会办成人民喜欢的“体育嘉年华”

[2]刘海元.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樊智军主编.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年

上一篇:高校党建绩效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