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抗原125

2024-08-13

癌抗原125(精选5篇)

癌抗原125 篇1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 严重威胁妇女生命与健康安全[1]。癌抗原125是由卵巢或宫颈上皮、胎儿及成人支气管上皮分泌的, 用于卵巢癌、宫颈癌及其它妇科肿瘤鉴别诊断糖蛋白[2,3], 研究已较为成熟。癌抗原199在妇科肿瘤性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也已显现出重要检测价值[4], 但对于诊断宫颈癌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分别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癌抗原199、癌抗原125、癌抗原199+癌抗原125水平, 探讨肿瘤标记物癌抗原199联合癌抗原125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6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宫颈癌住院治疗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 (宫颈癌组) , 年龄32~71岁, 平均 (49.3±15.2) 岁;据国际妇产科学联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 分期标准:宫颈癌Ⅰ期+Ⅱ期19例, Ⅲ期+Ⅳ期21例。另收集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女性40例为对照组, 年龄34~65岁, 平均 (50.5±16.7) 岁。本研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测方法

宫颈癌患者入院后均于治疗前非月经期采集静脉血5 ml, 不抗凝, 离心, 分离得到血清, 保存于-20℃冰箱中。检测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设备:1010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瑞士罗氏公司生产) ;检测所用仪器与反应杯均由罗氏公司配套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阳性诊断标准:血清癌抗原125≥35 U/ml, 癌抗原199≥35 U/ml。

1.3 统计学处理

原始数据录入Excel进行整理, SPSS 17.0统计学软件作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检测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宫颈癌组患者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t=23.031、18.243, 均P<0.05) 。宫颈癌Ⅲ期+Ⅳ期、Ⅰ期+Ⅱ期患者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检测值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0.05) 。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从对照组、宫颈癌Ⅰ期+Ⅱ组到宫颈癌Ⅲ期+Ⅳ期均呈明显增加趋势, 且两者呈正相关 (r=0.7658, P<0.05) , 详见表1。

2.2 癌抗原125、癌抗原199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 (均P<0.05) , 详见表2。

%

*与癌抗原125或癌抗原199比较, P<0.05

3 讨论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寻找特异性高的指标较难, 单一标志物检测效率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多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灵敏度, 降低漏诊、误诊率[5]。癌抗原125是由卵巢及宫颈上皮、胎儿及成人支气管上皮分泌的, 用于卵巢癌、宫颈癌及其它妇科良性肿瘤鉴别诊断糖蛋白, 分子量200 k Da, 血清内正常值<35 U/ml[6]。郎景和[7]报道血清癌抗原125对卵巢非黏液性上皮癌诊断灵敏度达80%以上, 在宫颈癌中也有表达。研究报道, 宫颈癌复发或病情加重后, 血清癌抗原125升高[8]。癌抗原199是一种由消化道肿瘤细胞分泌的唾液酸化的乳-N-岩藻戊糖Ⅱ[9], 为一种类黏蛋白的糖蛋白成分, 血清正常值<35 U/ml[10]。癌抗原199在上皮性卵巢癌, 特别是卵巢黏液性囊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 与癌抗原125表达范围互补。但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尚未有文献报道。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宫颈癌组患者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 (P<0.05) 。宫颈癌Ⅲ期+Ⅳ期、Ⅰ期+Ⅱ期患者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检测值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0.05) , 提示癌抗原199与癌抗原125一样, 也能用于宫颈癌的诊断。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从对照组、宫颈癌Ⅰ期+Ⅱ组到宫颈癌Ⅲ期+Ⅳ期均呈明显增加趋势, 且两者呈正相关 (P<0.05) , 表明癌抗原125、癌抗原199与宫颈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 (均P<0.05) , 表明两者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灵敏度。

综上所述, 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99与癌抗原125在宫颈癌的辅助诊断中均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也可作为宫颈癌临床分期的辅助指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 尚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后续研究将与血清肿瘤因子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血清蛋白类标记物铁蛋白等宫颈癌肿瘤标记物作对比分析, 以期能为宫颈癌的辅助诊断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持。

摘要:目的:研究癌抗原125联合癌抗原199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0例 (宫颈癌Ⅰ期+Ⅱ期19例, Ⅲ期+Ⅳ期21例) 、健康体检妇女 (对照组) 4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结果: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从对照组、宫颈癌Ⅰ期+Ⅱ组到宫颈癌Ⅲ期+Ⅳ期呈明显增加趋势 (r=0.7658, P<0.05) ;血清癌抗原125、癌抗原199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 (均P<0.05) 。结论:癌抗原199及癌抗原125均能用于宫颈癌辅助诊断, 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灵敏度。

关键词:癌抗原125,癌抗原199,宫颈癌,诊断价值,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霞, 刘萍, 郭海荣.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的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4) :144-146.

[2]Burnett T L, Pearlman M D.The effect of 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device placement on serum CA-125 levels in healthy premenopausal women[J].Int J Gynaecol Obstet, 2014, 124 (2) :179-180.

[3]Antonsen S L, Høgdall E, Christensen I J, et al.HE4 and CA125levels in th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 patients: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ENDOMET) [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13, 92 (11) :1313-1322.

[4]Ikeda S, Yoshimura K, Onda T, et al.Combination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ntige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nd carbohydrate antigen19-9 predicts positive pelvic lymph nodes and parametrial involvement in early stag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J].J Obstet Gynaecol Res, 2012, 38 (10) :1260-1265.

[5]康一青, 欧阳新华, 何丹, 等.宫颈细胞DNA超早期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9) :134-135.

[6]Fader A N, Java J, Krivak T C, et al.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re-and post-treatment CA-125 in grade 1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Gynecol Oncol, 2014, 132 (3) :560-565.

[7]郎景和.妇科肿瘤标志物及其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60) :323-324.

[8]沈智君, 余剑敏, 万雄萍.血清CA125、CA199在妇科盆腔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0, 10 (6) :717-718.

[9]Wang X F, Wu Y H, Wang M S, et al.CEA, AFP, CA125, CA153 and CA199 i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 predict the cause[J].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4, 15 (1) :363-368.

[10]Polat E, Duman U, Duman M, 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preoperative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nd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in colorectal cancer[J].Curr Oncol, 2014, 21 (1) :1-7.

癌抗原125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09 年1 月30 日-2012 年4 月1 日在遵义医学院附院妇科病房住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宫颈鳞癌患者60 例为研究组,年龄32~65岁,平均(45.00±3.28)岁。按照2009 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 stetrics,FIGO)分期,其中ⅠA2期10 例,ⅠB1期13 例,ⅠB2期15 例,ⅡA期22 例。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妇科门诊和/ 或病房诊治后经病理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60 例为对照组1,慢性宫颈炎60 例为对照组2。所有入选患者均排除支气管囊肿、妊娠、牛皮癣、肺结核、湿疹及盆腔炎症。各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5)。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 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SCCAg和Cath-D水平,试剂由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荷兰Wellscan MK2 酶标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 水平,仪器为Immulite 2000,试剂由西门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结果判断标准

选择体检健康女性60 例(均行妇科检查及宫颈刮片检测),检测SCCAg、Cath-D和CA125 水平确定参考值。取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SCCAg为0.1 ~0.7 ng/ml,≥0.7 ng/ml为阳性;Cath-D为4.3~7.5 ng/L,≥7.5 ng/L为阳性;CA125 为2.1~8.9 u/ml,≥8.9 u/ml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用LSD法,检验水准为0.05。检测结果以敏感性为纵轴,以误诊率为横轴,绘制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标准误,ROC曲线下面积<0.70 表示准确性较低,0.70~0.90 为中等,>0.90 为较高。其中联合检测结果变量即预测概率由Logistic回归产生,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SCCAg、Cath-D和CA125 水平比较

宫颈鳞癌组SCCAg、Cath-D和CA125 水平升高。方差分析表明,各组间SCCAg、Cath-D和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宫颈鳞癌组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SCCAg:宫颈鳞癌组vs CIN组,t =22.286,P =0.003;慢性宫颈炎组vs宫颈鳞癌组,t =20.333,P =0.005;②CathD:宫颈鳞癌组vs CIN组,t =17.385,P =0.000;慢性宫颈炎组vs宫颈鳞癌组,t =16.333,P =0.000;③CA125:宫颈鳞癌组vs CIN组t =16.887,P =0.000;慢性宫颈炎组vs宫颈鳞癌组,t =17.815,P =0.000);CIN组SCCAg、Cath-D、CA125 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952、1.052 和0.927,P =0.144、0.289 和0.493)。

2.2 SCCAg、Cath-D、CA125 与不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宫颈鳞癌组血清SCCAg、Cath-D水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肿瘤体积、阴道残端浸润、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不同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125 水平变化与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3。

2.3 宫颈鳞癌诊断、预测转移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应用ROC曲线,依据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最大化原则,计算出血清SCCAg、Cath-D和CA125 诊断宫颈鳞癌的临界值分别为1.03 ng/ml、13.58 ng/L和8.16u/ml,预测转移临界值分别为3.21 ng/ml、21.20ng/L和12.45 u/ml。敏感性:Cath-D>SCCAg>CA125;特异性:SCCAg>Cath-D>CA125。3 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性(0.99)和特异性(0.98)均显著提高。见表4。

2.4 ROC曲线面积预测宫颈鳞癌转移

计算SCCAg、Cath-D和CA125 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905 和0.718,从单项独立指标分析看出,预测宫颈鳞癌转移的准确性:SCCAg>Cath-D>CA125;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增加到0.977,明显提高预测宫颈鳞癌转移的准确性。见表5。

(n=60,ng/ml,±s)

(±s)

(±s)

3 讨论

宫颈鳞癌的进展是一个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再到浸润癌的循序渐进过程[6],病因尚不完全明确[7],可能与多基因共同作用有关,系相关致癌因子激活原发基因使细胞增殖和凋亡紊乱所致。目前对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转移尚无统一和规范的肿瘤标志物,韦羽梅等[8]研究显示,宫颈癌治疗效果与是否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寻找早期诊断和预测转移的指标是提高宫颈鳞癌诊疗效果的关键所在。SCCAg存在于鳞状细胞的胞浆内,是肿瘤相关抗原TA-4 的亚单位,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与各种器官的鳞状细胞癌相关[9],当鳞状细胞异常增生时,就会被动表达SCCAg并释放到人体外周血中,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活性,激发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10];Cath-D是一种52 k D的含天冬氨酸的糖蛋白,属于木瓜蛋白酶家族,存在于细胞内溶酶体,有分解细胞内蛋白、激活细胞内酶原和激素的作用,当肿瘤组织细胞代谢加强时,随着肿瘤的发展,Cath-D也会明显升高[11]。有研究显示多种肿瘤患者体内均有Cath-D高表达[12];CA125 属于糖蛋白中的一种,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曾有报道[13],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

本文研究血清SCCAg、Cath-D和CA125 及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诊断及预测转移的价值,结果显示,宫颈鳞癌组SCCAg、Cath-D和CA125 水平显著高于CIN组及慢性宫颈炎组,表明宫颈鳞癌与3 项指标密切相关,对宫颈鳞癌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赵倩颖[14]报道一致。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瘤体大小、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独立预测转移的良好指标,与Gadducci等[15]报道一致。通过CA125 诊断宫颈鳞癌浸润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通过研究结果分析SCCAg、Cath-D和CA125与宫颈鳞癌发病的原因,机制如下:①宫颈鳞癌侵犯鳞状细胞基底层,SCCAg通过血管、淋巴管进入外周血导致水平升高;②癌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途径,使机体相关细胞的自杀机制产生抵抗[16],肿瘤细胞恶性生长,鳞状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失常,受到浸润生长及分化程度的影响,参与凋亡调控的细胞高表达SCCAg;③Cath-D水平升高,可能是宫颈鳞癌周围组织代谢加强,抑制自噬体的活性,使得Cath-D的表达随着肿瘤进展而不断增强[17],同时Cath-D刺激癌细胞的生长,降解基底膜和结缔组织[18],破坏宿主细胞外基质天然屏障,有利于肿瘤细胞侵袭[19];④Cath-D可诱导u PA介导肿瘤相关蛋白溶解的级联效应,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局部扩散[20],特别是在肿瘤浸润和转移的过程中蛋白水解酶发挥重要的作用[6];⑤Cath-D纤溶酶原的水解片段还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在缺氧条件下导致环氧化酶2 表达,血管密度增加[21],促使肿瘤的形成;⑥CA125 与宫颈鳞癌的间质浸润深度有直接关系,可能是因为肿瘤细胞的浸润,破坏正常组织细胞的基底膜,淋巴管侵袭导致CA125 水平升高。

应用ROC曲线计算SCCAg、Cath-D和CA125诊断宫颈鳞癌及预测其转移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SCCAg和Cath-D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分化、侵袭、转移等过程中具有相互调控、诱导或信息传递的协同作用,既可单独成为宫颈鳞癌诊断和预测转移的指标,也可以联合使用;SCCAg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而Cath-D有很好的敏感性。如将几项指标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宫颈鳞癌的诊断和预测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宫颈鳞癌早期诊断、预测转移、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组织蛋白酶D(Cath-D)、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诊断及预测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和CathD水平,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收集2009年1月30日-2012年4月1日宫颈鳞癌患者(ⅠA2~ⅡA期)60例为研究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60例为对照组1;慢性宫颈炎组60例为对照组2。研究组在术前检测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分析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转移及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手术前的SCCAg、Cath-D和CA125水平分别为(1.41±0.26)ng/ml、(19.14±1.52)ng/L和(17.42±0.90)u/ml,明显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5、0.000、0.000、0.000和0.000);SCCAg、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宫旁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不同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水平变化与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应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CCAg、Cath-D和CA125诊断宫颈鳞癌的临界值分别为1.03 ng/ml、13.58 ng/L和8.16 u/ml,预测转移临界值分别为3.21 ng/ml、21.20 ng/L和12.45 u/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4、0.905和0.718。结论 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对宫颈鳞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判复发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SCCAg、Cath-D和CA125 3项指标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预测宫颈鳞癌转移的临床价值。

癌抗原125 篇3

关键词: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肺癌,诊断

肺癌即为肺部恶性肿瘤, 早期确诊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1]。但肺癌患者早期不易发觉, 未采取有效的检查措施, 很容易当作一般病症治疗, 待发现后, 很多患者都已经发展成晚期肺癌, 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随着近年吸烟率、环境污染率显著升高, 肺癌发生率也开始增加, 居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生率之首。采取有效的检验措施, 能够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是减少肺癌死亡率的关键。目前癌症患者的早期确诊备受学界关注, 采取合理的检测方法, 可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检出率, 从而减少肺癌死亡率, 为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本次研究使用糖类抗原 (CA) 125、癌胚抗原 (CEA) 对患者进行检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1例肺部疾病患者, 其中75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 76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1例, 女34例, 年龄34~78岁, 平均 (52.10±3.84) 岁。其中鳞癌38例, 腺癌29例, 细胞未分化癌8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癌症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男54例, 女22例, 年龄42~75岁, 平均 (52.34±6.54) 岁。其中肺结核15例, 肺炎21例, 炎性假瘤14例, 支气管炎16例, 支气管扩张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空腹清晨取静脉血3 ml, 检验前摇匀, 使用离心法分离血清, 此项检验必须要在5 h检验完成。行常规血清检验基础上, 着重对血清中的CA125、CEA检验, 判断血清中CA125、CEA含量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CA125、C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肺癌为原发性恶性肿瘤, 近几年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 吸烟人口增多, 长期处于空气质量较差环境中工作, 电离辐射、遗传因素等, 使得肺癌发病率也随之提高, 死亡率增加, 为降低肺癌死亡率, 早期确诊、治疗是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方法[2]。目前, 早期肺癌检出率较低, 大多患者忽视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采取有效的早期检查方式, 可有效减少肺癌患者痛苦, 目前检查方法主要是取标志物检验。

肿瘤标志物会在病变过程中, 不断的脱落、分泌, 融于患者的体液中, 形成抗原。对患者体液进行检验, 是目前有效早期对肺癌患者确诊的方法[3]。在本次研究中, 对患者血清中的CA125、CEA进行检验, 从结果中显示, 癌症患者体内的CA125、CEA含量均比良性肺部疾病患者高, 这也可以成为肺癌确诊的依据之一。

中医认为, 肺癌为痰凝毒聚、正气内虚之症, 根据不同的癌症类型, 其病理类型也各有不同, 究其根源, 则为气虚之证。癌症患者阴阳失调、痰凝毒聚, 皆为气虚之兆。肺癌早期症状较为复杂, 中医诊断, 一般根据患者病症判断, 早期症状主要为久咳不止, 且有咯血、气急、胸闷之症。

肺癌是常见原发性恶性肿瘤, 早期发现、诊断、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解决, 采取肿瘤标志物做检验, 是早期发展肿瘤, 并对恶性肿瘤进行确诊的主要手段[5]。肿瘤标志物是肿瘤增值过程中, 肿瘤经细胞合成、分泌后存在在体液、组织中, 是一种生物活性抗原, 是患者身体的肿瘤反应之一, 可在体液、肿瘤组织中检出。做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 是非侵袭性肿瘤的检验手段, 在检验过程中, 简单、便捷、无创[6]。近几年已经成为肿瘤早期最有效的检测手段, 可利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监测, 做患者预后评估事宜[7]。肺癌组织较为复杂, 在组织癌变中的参与基因较多, 在肿瘤抗原表达中, 会存在特异性, 就算是肺部为良性疾病, 其检测结果也会出现变化, 以单项肿瘤标志物作肿瘤监测, 会出现特异性弱、阳性率低等显著缺点[8]。为提高在肺癌诊断中检测率, 以及检查准确率, 多采用数种标志物行联合检测, 从而提高其检出正确率。肺癌临床表现可分为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肺外症状[9]。咳嗽是常见的肺癌患者症状之一, 咳嗽为大部分患者首发症状。肺癌所导致的咳嗽症状并发症有关, 如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胸膜侵犯等, 产生异物刺激感, 引发患者激烈的咳嗽, 其典型症状为干咳, 采取一般止咳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咯血也是肺癌常见症状, 因肺部肿瘤质地脆, 且供血丰富, 在剧烈咳嗽时, 易导致肺部血管破裂、出血, 易导致肿瘤出现局部坏死, 引发血管炎。大部分患者为少量出血、或间歇性咯血, 若咯血至大血管破裂, 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咯血症状。大多患者表现为不规则钝痛、隐痛, 周围性肺癌, 会引发断续、尖锐的胸膜疼痛, 持续会演变成钻痛。发热症状、消瘦、是肺癌患者的全身性症状, 多为炎性发热, 阻塞段开口, 引发肺叶、肺段出现阻塞性发热症状, 但一般患者发热症状多为37.5℃~38.5℃。患者因肺部感染, 出现食欲下降, 体内TNF细胞因子增多, 导致身体引发炎症的贫血、消瘦。肺源性骨关节增生症、异位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异位腺激素综合征等都是肺癌患者的肺外症状。因肺部恶性肿瘤, 导致肺部出现特殊活性物质, 患者可出现较多肺外症状, 跟随肿瘤而出现, 肺源性关节增生为临床常见症状。

随着近年来肺癌患者的增多, 传统的检查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患者的需求。在相关研究中显示, 上世纪末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为1%左右。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 肺癌发病率已经达到3%左右。出现如此现象可能与空气质量变差, 吸烟人数增多所知, 肺部长期吸入无法代谢物质, 导致负荷加重, 产生癌变的几率也会随之增高。采取CA125、CEA做肺癌检验, 是目前有效的检验方式之一, 可帮助患者提高早期检出率, 从而减少肺癌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减轻患者痛苦。

目前, 使用CA125、CEA对肺癌患者进行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 其病理机制与中医诊断相同, 但以CA125、CEA进行诊断, 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并可在病症早期确诊, 可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CEA为糖蛋白的种类, 在人处于胚胎发育阶段时产生, 在出生后, 会被抑制, 血清检验中难以检验。当恶性肿瘤存在时, CEA便不得抑制, 开始大量存在与血清中, 对肿瘤有极为灵敏感应性, 其特异性较低, 多数恶性肿瘤的产生, 都会致使体内CEA提高。CA125为糖蛋白抗原, 在许多癌症的早期诊断中, 都被广泛应用。而经近几年研究证明, CA125在肺癌患者的血清中也会明显提高。从本研究中表明, 观察组肺癌患者血清中CA125、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A125、CEA可在检测中互补, 大大提高肺癌检出率, 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深.联合检测CEA、CA125、CYF21-1和NSE用于肺癌诊断[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9) :2261-2262.

[2]姜晓明, 陈爽, 杜晓艳, 等.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3, 34 (2) :81-84.

[3]郝崇华, 刘建红.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 2012, 39 (20) :92-93.

[4]吕红博, 徐怡, 庞作良, 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8) :1-3.

[5]李红梅.ADA联合CEA、CA125、FT检测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 :62-63.

[6]李连生, 陶素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 (10) :181-182.

[7]贺安吉.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 :45-46.

[8]韦兰强.周围型小肺癌X线与CT诊断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6) :84-85.

癌抗原125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试剂

正常对照组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6~60岁,均系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正常人员,否认自己及直系亲属中有心力衰竭、肿瘤病史。心力衰竭组65例。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32~63岁,均为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心血管病治疗中心近2年的住院患者,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其中,心功能Ⅱ级12例,心功能Ⅲ级25例,心功能Ⅳ级28例,并除外肺、肝、肾及风湿、肿瘤性疾患。病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肺源性心脏病。试剂购买于美国雅培公司的实验室诊断试剂盒。

1.2 仪器与设备

采用美国雅培公司提供的AXSYM系统检测仪,严格按程序操作,每批做好质量控制。

1.3 试验方法

标本采集:清晨空腹静脉采血,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应用血浆检测,而CA125应用血清检测,当天测定每份标本。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CA125和BNP测定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把心力衰竭组和正常组的CA125、BNP值进行t检验分析,并将CA125与BN P、心功能进行相关性检验。

2 结果

2.1 正常组和心力衰竭组CA125及BNP的测定

注:1)CA125与正常组比较,t=5.8008,P<0.01;2)BNP与正常组比较,t=3.5518,P<0.01

由表1可见,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CA125、BNP浓度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

2.2 心力衰竭治疗前后CA125及BNP的测定

由表2可见,心力衰竭治疗前组患者血清CA125、BNP浓度均较心力衰竭治疗后组明显增高(P<0.01)。

注:1)CA125与心力衰竭治疗后组比较,t=5.7011,P<0.01;2)BNP与心力衰竭治疗前组比较,t=7.8710,P<0.01

2.3 CA125与心功能、BNP的相关性分析

将CA125浓度与心功能分级间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存在正相关性(r=0.5629,P<0.01)。将CA125与BNP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CA125与BNP亦呈正相关性(r=0.5137,P<0.01)。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的一种复杂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心力衰竭本身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以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而且,心力衰竭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3],对人类是一种严重的威胁。故此,对心力衰竭的研究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重要方向,而寻找能够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心力衰竭标志物亦越来越得到重视。

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机制中,神经内分泌异常(包括BNP合成及分泌升高)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心脏方面的循环激素,BNP的合成及分泌主要在心室的心肌细胞,其功能包括利尿、利钠;扩张血管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及交感神经的过度反应;参与调节血压、血容量及盐平衡。最近有研究显示,BNP还可抑制心肌纤维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以及抗冠状动脉痉挛等作用。BNP在健康人静脉血中浓度很低,其半衰期仅约20 min。心力衰竭时,心室容量、压力负荷和室壁张力增加,心肌受到牵张刺激而分泌和释放BNP,使血中浓度升高。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BNP有助于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判断。心力衰竭包括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患者血浆BNP水平均可升高。国外一项心力衰竭研究证实,BNP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84%、97%和70%。血浆BNP可用于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BNP正常的呼吸困难,基本可除外心源性。血浆高水平BNP预示严重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的发生[4,5]。国内则已把BNP列入到常规的心力衰竭评估指标之一,目前在临床诊断中,BNP是评价及反映心功能级别较好的临床生化指标之一[3]。本研究发现,65例心力衰竭患者BNP明显高于正常组,且随着心功能好转,BNP也随之下降,说明BNP是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CA125作为肿瘤标志物,对妇科肿瘤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检测价值。CA125是诊断卵巢癌的标志性抗原,由单克隆抗体OC125识别,其结构是一种糖蛋白,与Muller管分化有关,存在于体腔上皮起源的各种组织以及这些组织发生的肿瘤中。在浆液性卵巢癌中,CA125阳性率可达82%[6]。但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发现有约1%的阳性率。国外已有文献报道,CA125升高同样见于多种良性疾病,如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异位妊娠、子宫纤维瘤、良性卵巢囊肿、盆腔炎症及结核,还有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恶性腹水及心力衰竭等[7,8,9]。

本研究发现,65例心力衰竭患者血CA125明显高于正常人,即CA125升高同样见于心力衰竭患者中。而且,CA125升高程度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并且发现CA125变化与BNP浓度间存在呈高度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CA125亦可作为反映心功能恶化的一项指标,此结论亦与NAGELE等的报告一致[7]。NAGELE等认为,CA125水平升高反映了心功能的恶化。

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发现肿瘤标志物可在恶性和良性疾病中出现[10]。90年代开始,人们又发现了CA125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1993年,SEO等发现心包积液患者血CA125明显升高,且其升高程度和心包积液量相关[11]。随后,NAGELE等发现,心力衰竭患者CA125水平伴随神经激素如去甲肾上腺素、心房利钠肽等的升高而升高,而心功能改善及心脏移植术后,血CA125水平明显下降[7]。最近又发现,CA125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也随治疗效果而变化,可被用于心力衰竭疗效的评价及反映近期预后[12]。此结果与笔者发现的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的CA125变化相似,说明CA125能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

对于CA125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升高的机制,NAGELE等认为其升高与神经、内分泌激活有关。神经、内分泌系统可通过激活炎症反应来使CA125升高。目前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本身是一种强大的促炎症因子,可以激活循环中的白细胞参与炎症反应[13]。另外,醛固酮一样可导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激活,诱导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14]。DESWAL等发现,参与心力衰竭的细胞因子可以归结为炎症介导性细胞因子[即促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及白介素-6(IL-6)等]和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即抗炎症细胞因子)两类。在心力衰竭时,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而致炎症性细胞因子活性升高[15]。这些细胞因子是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因子,可通过介导左心室重构、降低心肌收缩力以及使β肾上腺素受体失耦联等作用,引发和加重心力衰竭[16]。有人发现,在心功能不全时血浆中IL-6、TNF-α均明显升高,并明显促进CA125分泌细胞增生[17,18]。

DUMAN等认为,CA125升高的机制与组织缺血、静脉充血和PM激活或信号肽增加有关[19]。此作用可能是由于器官组织的缺血甚至坏死导致这些部位的苗勒上皮细胞分泌CA125增加,也可能是由于胸膜或心包膜受到刺激后,促进了这些部位的间皮细胞分泌CA125,进而引起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心脏往往扩大,而心脏扩大是心脏重构的重要表现。有证据表明,慢性心力衰竭能再次激活存在于心脏的胚胎生长因子,使心肌细胞表型发生变化,造成心肌细胞由成熟型转化为胚胎型[20],导致CA125分泌增加使血清中浓度增高。目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脏重构的重要表现为心肌细胞由成熟型转变成胚胎型。在此过程中,原癌基因的超常表达对细胞增殖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21]。血清CA125的水平是否能反映局部组织原癌基因表达情况,以及它与心脏扩大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然而,CA125的升高反映了来源于中胚层的某种细胞增殖异常活跃,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癌抗原125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卵巢癌患者120例, 均经过病理确诊为卵巢癌, 其中恶性肿瘤组80例, 年龄在28~79岁;良性肿瘤组40例, 年龄26~75岁;再将我院健康的女性职工 (含退休) 40例定为对照组, 年龄27~76岁。三组在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在清晨时患者空腹的状态下, 抽取3mL静脉血, 然后分离出血清, 放置到-20℃的冰箱里储存备用。其中, 对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 的检测要采用美国LIFEKEY公司的产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 然后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对血清CA125和癌胚抗原 (CEA) 的检测使用用由罗氏公司生产的电化学自动免疫分析仪来测定, 同时使用罗氏公司的配套试剂, 同样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TPS、CA125以及CEA水平比较

卵巢恶性肿瘤组的TPS、CA125以及CEA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 而且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对照组在TPS、CA125以及CEA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2.2 效能指标比较

根据只要TPS、CA125以及CEA中有一项为阳性即判定为阳性的原则, 发现将三者进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效能指标, 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卵巢癌具有起病隐匿、诊断时期较晚, 而病灶身在盆腔, 并且易于早期转移等特点, 大多数的卵巢癌患者初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了[2]。另外, 这种疾病对化疗比较敏感, 而且极易复发, 因此一直困扰着众多患者。因此, 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从而把握最佳治疗期对于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然而在临床上的治疗监控方法还很缺乏。近年来, 学界一直在寻求一种比较可靠的而且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来实现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目前对卵巢癌的诊断, 多采用单独检测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或者是血清CA125的方法, 然而其诊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尝试联合检测多肽特异性抗原TPS、血清CA125和癌胚抗原CAE来诊断卵巢癌[3]。TPS是一种酸性蛋白, 具有可溶性, 位于细胞角蛋白18C的末端, 它在肿瘤瞎报增殖活跃期间具有高表达, 是一种上皮类肿瘤分子标志;而血清CA125是一种在出生后会消失, 而随着卵巢恶性肿瘤的发展又会出现的一种糖类抗原, 是业界公认的卵巢恶性肿瘤敏感标志物之一;至于CEA是一种往往存在于恶性组织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它对妇科生殖系统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4]。

本文通过回顾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80例、良性肿瘤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 并且对比我院健康女性职工的体检资料, 探究一下联合检测TPS、CA125以及CAE来诊断卵巢癌的效果。通过对比, 发现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组的TPS、CA125以及CAE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的水平, 这说明TPS、CA125以及CAE的水平可以作为卵巢癌的诊断指标;同时对比还发现, 联合检测TPS、CA125以及CAE (原则:只要TPS、CA125以及CEA中有一项为阳性即判定为阳性) 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优于单独检测三个指标。

综上所述, TPS、CA125以及CAE均是敏感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 同时联合检测三者, 可以显著提高对卵巢癌诊断的准确率, 对于实现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安晓华, 黄敏, 徐维家.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和癌抗原12-5联合检测卵巢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8, 31 (10) :1165-1168.

[2]安晓华.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 , 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临床应用价值[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 2006.

[3]刘桂艳, 廖琪, 周学武.CA125和TPS在卵巢上皮性肿瘤诊疗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 12 (3) :67-68.

上一篇:模糊滑模变结构下一篇:绿色会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