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

2024-08-13

绿色会计(共12篇)

绿色会计 篇1

一、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 也称为环境会计, 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 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 运用一定的方法,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 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 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

二、绿色会计核算的意义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绿色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反映的完整性。它不仅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 而且还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 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 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 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此外, 绿色会计完善了传统会计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计量。在传统会计中, 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东西才有价格, 才能以货币进行计量, 才能在企业的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算的内容, 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企业的经营成本, 这不仅使企业的成本虚减, 利润虚增, 更为严重的是, 这种“默许”无疑可以视为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而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 必须赋之以价值和价格, 并对其损耗予以补偿, 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 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 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 针对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 其与传统会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不同。

传统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 而绿色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政府, 政府有关部门, 特别是环境保护管理部门, 通过企业提供的绿色会计信息, 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取得的环保成绩, 综合起来作为进行宏观环保决策和对企业进行环保考核与奖惩的依据。企业的外部投资者也需要了解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状况, 判断企业由此获得的发展机会和前景, 决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

2. 信息披露的形式不同。

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主要是以财务报表为主, 以报表附注、文字说明为辅, 而绿色会计计量确认的非数量化信息较多, 需要采取较多的附注和文字说明并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进行改革, 增加反映环境信息的报表, 如“环境成本明细表”或编制单独的绿色会计报告进行反映。

3. 计量方法不同。

传统会计采用货币计量方法, 绿色会计则不能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方法, 而应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法。采取两种方法结合的原因在于, 环境资源是由自然界长期积累形成的, 其中没有凝结人类劳动, 无法按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确定其价值, 而且自然资源的再生期有很大的差别, 难以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 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法, 两种方法相互补充, 可以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

4. 绿色会计理论和实践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绿色会计应在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 反映企业经营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价值转移过程。可以说,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绿色会计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和基础。绿色会计正是基于企业与环境长期互利和共存关系, 着眼于企业在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经营。失去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经营难以延续, 绿色会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基础。

四、绿色会计主体与客体

1. 绿色会计的主体。

绿色会计的主体问题实际上是绿色会计的定位问题, 即如何理解绿色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的关系。关于这一点, 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1) 绿色会计是一门与现行财务会计并立的独立学科。 (2) 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 (3) 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与环境科学等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由此, 对绿色会计的主体就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政府, 属于宏观层面;二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企业, 为微观概念;三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既涉及企业又涉及政府。绿色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主体不能仅限于企业, 还应包括政府, 即从宏观层次进行核算。按核算内容的不同, 可以将绿色会计主体划分为不同层次:从国家角度划分, 称为宏观绿色会计主体;从区域的角度划分, 称为中观绿色会计主体;以各个微观经济组织划分, 称为微观绿色会计主体。这样就将会计主体置于环境系统中, 从而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与补偿纳入绿色会计核算系统, 体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划分规定了绿色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空间界限, 即绿色会计只核算本会计主体内部的环境事项以及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环境事项;同时考虑本会计主体内上、下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寻求不同代人之间的环境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这体现出各个会计主体在同一时间、空间中共同占有地球的环境资源, 共同对资源的使用与保护负责。

2. 绿色会计的客体。

绿色会计的客体 (核算对象) 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 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因此, 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必然包括自然环境, 具体说来, 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资源损耗是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 以及企业生产、储运、销售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超定额消耗。环境资源的补偿是指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 以及以排污费、罚款和赔偿等形式上缴国家或付给他人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由于绿色会计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 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 对于其核算对象主要有以下观点: (1) “三要素论”, 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 (2) “四要素论”, 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支出、绿色收益、绿色资产和绿色负债。 (3) “六要素论”, 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绿色收入、绿色费用和绿色利润。其中, 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入、环境污染收入、资源环境保护收入等;绿色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五、绿色会计的核算方法

1. 微观核算体系。

由于企业与环境资源关系复杂, 在具体反映企业个体的微观核算时, 要最大限度地考虑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密切联系。基于目前的技术方法, 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资源损耗。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消耗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损失。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环境污染与破坏损失, 即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损失。如对农田、山林及水资源由于污染或破坏而造成的损失, 其损失大小可按复原法或避免成本法核算, 即根据环境污染或破坏后, 恢复或事前预防损害所需成本来合理估计。二是自然资源消耗, 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耗用或使用的成本。

(2) 环境保护支出。反映企业对环境保护所付出的代价, 包括“三废”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美化社会环境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企业为减少和防治环境污染及恢复环境而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 如环保投资、补救措施费用等。二是企业设置的环保机构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支出, 如环保人员工资、环保行政与规划费用、环境研究、开发费用等。三是企业定期向国家交纳的排污费及环境保护税, 以及可能发生的环境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支出。

(3) 环境资源收益。这是反映企业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以及从环保中所得到的收益, 是衡量企业环境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及对这些产品减免税收所取得的收益。二是环保业绩卓著的企业收到国家发放的奖金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信誉收益与股票价格上升收益。三是其他单位或个人缴来的环境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收入。四是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效益或机会收益。对于上述收益中难以计量的隐性收益, 可适当估计测算。

(4) 环境资源效益。主要核算企业由于依靠环境资源所获取的净收益, 其计算公式为:环境资源效益=环境资源收益-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损耗, 综合反映了企业依靠环境资源获得超额收益的一种经营能力。

2. 宏观预算体系。

从宏观角度出发, 在国家和社会范围内应建立宏观预算体系。这是与加强环境保护、开发及利用相一致的, 有助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和环境效益的全面发挥。在国家预算会计中设置专门化的环境预算体系, 综合反映国民经济预算中关于环境的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 从环保资金来源与运用两方面反映:

(1) 合理回笼环保资金, 确保来源渠道畅通。环保资金主要有以下来源渠道:一部分来自国家财政预算拨款, 一部分来自环保部门征收的环保费用 (如排污费等) 及环境保护税, 还有一部分来自企业统筹的社会环保基金。

(2) 合理运用环保资金, 做到有的放矢。环保资金作为国家的专用资金, 主要用于环境保护。环保资金的开支运用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一是环境维护、治理支出;二是社会环境福利工程支出;三是发放给环保业绩卓著企业的奖金;四是国家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

开展环境预算活动, 必须密切关注环保资金的来源与运用情况及其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并在此预算基础上健全环境立法, 采取各种经济手段和法律措施鼓励企业广泛开展绿色会计核算, 可采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增加污染环境罪和盗窃国家资源罪等方式具体调节。

六、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

鉴于单独编制绿色会计报告难度较大, 企业可在原有财务报表上加入有关绿色会计的核算资料。此外, 还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列明企业对环境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 包括该会计期间耗用自然资源数量;消耗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损失;企业控制污染措施及效果;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的补助金运用情况;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但有时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 环境信息报告资料的详略程度应有所不同, 有时对特定使用者编制特定的环境信息报告。

摘要:在当代经济生活中, 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往往过度开发和污染自然资源, 致使环境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最近一个时期以来, 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热潮的掀起, 许多国家的会计界也积极投身于环保运动和绿色革命的进程, 深入探讨会计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如何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发展。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 要求我们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将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会计 篇2

关键词:绿色会计 核算 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被掠夺式的消耗和浪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引发的问题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披露的给社会环境造成的效益与损失等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详尽,绿色会计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绿色会计概述

1.绿色会计的含义。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最早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是为了促进企业的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加强社会监督而对会计提出的新的要求。

所谓的绿色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多元化的信息披露方式和手段,以相关的环境和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利用的成本费用,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进行确认,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2.绿色会计的特点。

绿色会计把环境因素纳入核算体系,而环境问题的复杂多样,使得绿色会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特点是周期难以计量。

经济周期有规律性,比较单纯,但是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则有很大不同,其周期比较复杂,不易计量。

3.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不同。

作为传统会计一个分支的绿色会计,具有传统会计的特点和原则,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内容。

特别是在我国,传统会计不考察环境资源,认为资源无价,只是计量具有交换价值的产品,而绿色会计则摒弃传统观念,把环境资源纳入核算体系,把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样做,实际建立了一些新的项目,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和环境利润等,这些科目的设立,完善了传统会计在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计量上的缺陷,使企业的成本利润核算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对企业的监督也更加完整。

二、绿色会计的现状

1971年比蒙斯撰写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的发表,标志着环境会计理论的出现,绿色会计的研究拉开序幕。

但之后问题一直未得到重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绿色会计问题越来越多的被提及,1995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十三届会议把绿色会计作为中心议题。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把环境资源纳入会计核算,比如荷兰规定与环保有关的费用,可以在应税收益中扣除,在美国,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应公示其有关环境的负债等等。

我国的绿色会计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葛家澎教授将环境会计理论首次引入中国。

3月,我国成立“绿色会计委员会”,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活跃期。

及至两会,节能环保多次被提及,从全国看,节能环保举足轻重,绿色会计势在必行。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会计存在很大差距,绿色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绿色会计的核算

企业与环境资源关系复杂,在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时应分析几部分内容:

1.环境资源损耗。

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中,会消耗自然资源,甚至在消耗资源时造成环境的损失。

单纯消耗可以直接计入成本,而对于造成环境的损失则需要通过复原法对损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估计,计入成本。

2.环境资源收益。

企业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时所获得的收益,即为环境资源收益。

既包括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税收减免获得的收益,也包括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所带来的隐性社会效益,后者需要估算价值,计入收益。

3.环境保护支出。

企业为了保护环境所付出的代价。

包括企业为减少污染恢复环境花费的成本费用,企业缴纳的排污费和环境保护税等。

4.环境资源效益。

核算企业在环境资源运用中所获得的净效益。

以上是企业在利用环境资源生产经营中运用绿色会计核算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其中环境资源收益是衡量企业环境经营收益的重要指标,环境资源效益的最终值取决于前三者,即环境资源效益=环境资源收益-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

四、在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追求的经济快速增长是以资源的过度损耗,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绿色会计作为手段,两者的实现目标实际是一致的。

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效果,全面考核企业经营的业绩,施行绿色会计也是必须的。

1.建立健全绿色会计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约束机制。

我国尽管制定了一些有关环保的规章制度,但是完整地绿色会计法律还未有,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立法工作,尽可能完善《会计法》,使绿色会计在应用中有法可依,并在实施中加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进行考核,不断完善。

2.循序渐进,加强绿色会计宣传,进行试点工作。

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实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它与传统会计在核算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大多数企业来讲是成本的增加,而且在核算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无法直接计量的因素,因此,让企业遵循实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需要在加强环保宣传的基础上,适当选取部分行业做试点,待取得成功、获取经验后进一步推广。

3.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指导中国实践。

绿色会计发展探析 篇3

摘 要 经济发展过程中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是企业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何对其进行计量和核算呢?作为会计学一个重要分支的绿色会计便应运而生。只有加快我国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才能实现核算主体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使环境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绿色会计 必要性 现状 对策

一、绿色会计的概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改善环境资源、生态环境现状需要发展绿色会计作为理论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源的利用都认为是免费使用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发展绿色会计正是通过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并赋予资源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控制污染,净化空气质量,强化环境保护需要发展绿色会计作为内在推动力。美国杜邦公司有句名言“:尽量不要在地球上留下脚印”,以少用不可再生资源,将排放物减少到最低为企业发展理念。我国多数企业自律意识薄弱,对其社会责任感漠视,只注重实现自身经济利益,造就了很多污染源,破坏了很多生态环境,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破坏了我们的生态家园。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绿色会计是人类爱护自然、维护健康生存环境等的内在推动力。

3.世界新经济运行体系的形成需要发展绿色会计作为有力保障。长久以来,人类的基本活动都是在地球上进行的,地球是世界经济的基本平台,世界未来的发展也将依赖于地球。在这个意义上,世界经济是以整个人类为主体、以地球资源环境为背景的经济发展体系。由于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日益严重,同时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和大量耗用或污染引起的资源匮乏等问题,已成为世界新经济运行体系形成的制约因素。人类面对全球资源、环境等的共同挑战,必须共同作出全球性决策,必须加强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

三、绿色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

1.企业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是为企业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服务,将社会效益和自身的非经济效益排除在外。而绿色会计是为了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高度重视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将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进而改善社会资源环境,增加社会总效益。

2.绿色会计的推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要求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的相关人员都能了解企业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成本效益。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是与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相联系的利益相关者,关注的只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传统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是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而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则有别于传统资金运动的范畴,它所考虑的是自然资源耗费、生态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价值。因此,绿色会计将自然环境的内容纳入其中,将会计实务与环境科学相结合,对涉及自然环境的经济业务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决策者进行经济及环境决策提供大量有用信息。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形成一系列财务指标,用以考察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传统会计所反映的只是单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而绿色会计主要核算的是自然环境的开发、维护及使用成本,以及环境资源的收益和价值补偿,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状况,具有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

四、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同国外相比,我国对环境的关注程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比如澳大利亚就有很多的节能措施:宾馆的厕所都分半冲和全冲,水箱结构稍加改造,节水不少;街头树下都用木屑覆盖,雨后积水,刮风不起沙。他们国家制定的环保法规居民会很自觉执行。形成差距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环保意识还没有形成,而社会普遍的忽视给了企业投机的机会。

2.理论研究不深入,相关的制度不健全,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我国开始接触绿色会计已经到上世纪 90 年代,因此在研究的深度上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也缺少对绿色会计系统性的研究,因此经过多年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大部分仍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先进成果。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距离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很远,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地方局部发展与全局环境保护在利益上有冲突,造成了相关法律执行不严格,使原本有效的法律变得无力。然而我国对破坏环境的企业的惩罚显得过轻,企业牺牲环境得到的收益在弥补企业受到的处罚之后还绰绰有余,这也是破坏环境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尽管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但未形成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要求。

3.企业设立的相关科目少,披露信息不规范。企业对已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会计反映明显不足。绿色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与环境成本和负债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但我国在环境因素的确认与计量方面仍没有完全的定论,尚处于进一步探讨的阶段,这相当于还没有为我国真正的在企业间执行绿色会计打好基础。很多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的或有事项仍存在侥幸。

五、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对绿色会计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实施绿色会计师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增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使广大人民和干部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和监督生态环境建设,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2.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绿色会计的建立,如果没有国家法律的引导和强制,企业很难披露关于环境方面真实而公开的会计信息,更难让这些不同方法、不同核算内容的信息在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因此,进一步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必须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有关的控制和约束制度,对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计量方法、信息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实行统一规范,才能保证绿色会计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对于相关的会计政策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可将绿色会计纳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中,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它的地位,使对其的核算具有强制性。也为核算的统一性、制度性、规范性提供保障。做到用法律来约束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行为,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

3.通过建立绿色会计准则和制度,统一规范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报告形式。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规定,考虑到绿色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加进会计要素,重新命名为绿色会计科目,把会计账户设置中与经济因素有关的科目分离出来,以便于会计报表的环境信息披露;加强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使企业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考虑环境、资源成本,从而避免企业行为的短期性;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会计人员的迅速掌握与实际操作。与此同时,政府为了考核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还须开展绿色审计,即国家审计机关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对企业绿色会计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促使企业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强化国家宏观调控。

4.加快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应用学科,不仅要具备绿色会计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还要具备与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必须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使其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严格执行有关绿色会计的环境政策,绿色会计实务工作才能正确开展。

参考文献:

[1]方巧玲.绿色会计理论体系初探.经营管理者.2009(13).

[2]郭艳敏.绿色会计新理念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05).

[3]王红芳.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会计.经济论坛.2009(05).

绿色会计初探 篇4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关系,并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1]绿色会计的理论是在修复与批判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逐步产生与演进的。传统的会计理论只着重于经济活动,仅仅反映与监督企业资本的运作及变动,依据权责发生制、复式记账与历史成本这三大会计基本方法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载与报告,环境问题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绿色会计则认为:人类的活动与全部生态环境紧密相关,自然资源耗费如何补偿的问题是其研究的核心,认真对环境管理中每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做出判别、计量与报告,从根源上颠覆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同传统会计相比较,二者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是对企业的定位不同。会计是企业的经济财务情况的客观反映。对企业性质的不同定位对会计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传统财务会计把企业定位为 “经济人”,这种定位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了降低成本,大量的使用自然资源,排放各种污染物。绿色会计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企业当作 “社会生态经济人”,提出现代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在经济活动中实现三者的有机协调,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

二是成本核算内容不同。传统财务会计的成本仅囿于企业经济活动中市场交易所出现的经济成本,具体来讲,就是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人力成本、物质成本与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没有反映因经济活动而出现的环境成本与自然资源成本。而绿色会计的成本内容是依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认定,它不但包含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也囊括了经济活动所出现的非经济成本。这样社会总成本由和经济活动相关的物人力成本、物质成本、自然资源成本及环境污染成本构成,全面的计量与反映了企业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为企业规制正确的政策提供了完整信息。

2 绿色会计发展的现状考量

我国绿色会计研究与实践操作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实践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2.1 社会各界对绿色会计的重视不足

绿色会计作为宏观经济发展新理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开展综合评估,其实质是以环境保护为基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单单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其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环境保护,当前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来自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是以能源大量消耗与环境严重污染为代价的。长期以来,政府及企业并没有真正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仅仅紧盯经济的高效增长而轻视环境保护。绿色会计更看重环境效益,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必须要推动政府与企业支出额外的资金,这是企业与政府不愿实际运作的,二者并没有真正地将绿色会计使用到经济发展轨道上,对其重视度不高。

2.2 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绿色会计的发展仍不乐观,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其发展的障碍之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绿色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其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它与传统的企业会计有很大的不同,这对我国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绿色会计因其实施的效应需在很长的时期内才能外显,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通过资源大量耗费与环境污染为代价获取经济收益,相当多的企业并没有真正推行绿色会计的计量和评估,这给相关法律法规的实践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最后,经济总量还是当前权衡我国各级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常常忽略绿色会计的作用,只追求经济增长,其规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内生动力较小。

2.3 绿色会计的实践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

我国当前对绿色会计的研究落后于先进国家,在相关制度建构与实施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不足,这使在日常的会计实践中对绿色会计的要素没有相关规划,相关制度和准则还不到位,其落实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企业的会计行为具有不完整性,没有对外披露完整的会计实务,这就很难对其行为进行制约与指引;其次,当前相关性的法律法规仍处在酝酿期,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绿色会计的落实,保障力度不大,也是其难以全面推行的重要原因;最后,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很多企业往往忽视环境效益而只追求经济利润,其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与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也给绿色会计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

2.4 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监管缺位

对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实施严格的监督是确保其顺利落实的重要方法,但是当前我国相关的监督机制很不完善,企业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开展行会计信息的披露时缺少真实性与科学性。加之我国企业财务会计还没有强制性的信息披露规定,致使大部分企业没有主动地披露绿色会计信息,更不愿主动地披露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信息。[3]由于信息不完整,普通民众与政府部门很难对其披露的信息开展效监督,导致很多企业隐瞒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掌控空间,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监管的失灵,致使绿色会计的发展不畅。

3 推动绿色会计发展的多维理论

3.1 强化绿色会计的宣传与执法力度

绿色会计是新兴科学,没有在社会中被广泛地采纳,其执行力度较小。在实施绿色会计的进程中必须要强化宣传与执法力度。一方面,政府与企业要对普通大众进行绿色会计知识的宣讲,使其意识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绿色会计落实之后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综合效益,使全社会对绿色会计认可度增加;另一方面,在既有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下,要强化绿色会计执行力度,以严格的法律保证其顺利推行,对于没有推行绿色会计核算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使其认识到推行绿色会计的重要性。唯有从宣传与执法两个方面共同出发,才会使绿色会计得以快速的实施。

3.2 健全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是保障绿色会计顺畅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全面推动绿色会计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部门要协调合作,把绿色会计的监督与核算归入 《会计法》之中,以法律的形式来建构与提高绿色会计的作用,凸显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进一步制定与实行绿色会计准则及法律制度, “明文规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确保环境会计信息的揭示有统一的标准,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3.3 逐步统一绿色会计的实施规则

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很大,各企业在生产中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指数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使我国推行绿色会计核算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其实施规则的规制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要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逐步统一绿色会计的实施规则,在全国各地各企业推行统一的绿色会计实施规则,例如,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展分析时,要制定统一的标准,遵循统一的原则,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引领与保证下逐渐全面开展绿色会计,以保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有序进行。

3.4 强化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企业的目标为赢利,如其对外界公开的会计信息常常不全面或失真,则不能全面展示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对社会公众来讲,他们要求企业公开的信息真实、全面。要经过国家会计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对企业进行专门的环境审计与计量,提高绿色会计监管职能,引导企业发展要全面衡量环境效益,开展绿色会计,促使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日益完善,保障公众对绿色会计的知情权,促使企业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国莲.绿色会计理论与制度建构[J].西部财会,2011(1).

[2]任慧慧.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会计研究[J].知识经济,2015(1).

绿色会计计量的论文 篇5

由于世界性生态环保热潮的发展,诸多国家的财务会计工作者也纷纷投身于绿色革命之中。以下是“绿色会计计量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通过深入研究会计工作怎样参与到生态环保事业之中,怎样实现环境和经济间的深度融合,也就直接推动了绿色会计的创建和发展。所谓绿色会计,主要是指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以及环境效益等要素为主要内容的专业会计类别。在企业中落实绿色会计,是当前我国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对其开展全面探究,能够帮助我国企业更好地控制自身成本,准确认识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核算分析

环境资产主要是指特定的个体从已知事项之中得到或者进行控制,能够运用货币计量和预期有可能产生良好经济利益之环境资源、环境资产一定是被企业所有或者加以控制、环境资产均具备稀缺性等特征。政府应运用价格管制以降低非排他性自然资源之过度化应用。政府可使用如下定价模型:P=αC1+βC2,其中C1为环境控制成本,C2为环境故障成本,α和β为系数,取值为(0,1),α+β=1,系数之大小能调整各家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以这一定价模型为基础,产生企业环境上的负债进而入账。如果两家企业的环境成本是一样的,但环境控制成本与环境保障成本并不一致之时,对企业所造成的环境负债自然也不相同。在一样的环境成本状况之下,环境控制的成本愈高的话,社会的效益也就愈好,反之亦然。在一样的环境成本之下,环境的收益愈高,则社会效益愈好,反之亦然。比如,甲、乙两家企业,其环境成本均为10万,其中甲公司C1为8万,C2为2万;乙公司C1为3万,C2为7万,取α等于0.2,β等于0.8,那么甲公司的环境负债值是0.2×8+0.8×2=3.2,乙公司的环境负债值是0.2×3+0.8×7=7.2。因此,运用这一模型,不仅能提升该类型资源之成效,而且还可提升企业环保方面的责任,落实末端治理的新理念。

二、绿色会计计量的主要方法

(一)机会成本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没有市场价格的状况下,资源所用成本使用所牺牲替代资源之收入来进行估算。比如,严禁砍伐树木之价值,不是直接用保护资源所得到的效益来衡量,而是用于为保护资源而牺牲掉的替代资源之价值加以考量。

(二)影子价格法

就经济学含义而言,影子价格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价格,而是某一资源投入而且每增加一个单位之后造成的一种追加效益。影子价格事实上是一种资源投入之后所产生的潜在性的边际效益。影子价格体现出产品供求状况以及资源稀缺度。某种资源一旦愈丰富,其影子价格也就变得愈低。

(三)模糊数学法

模糊数学主要是指运用模糊思维创建起来的.数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环境资源所具有的价值体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是自然、经济以及社会等彼此影响和结合而组合起来的系统。一旦系统复杂性有所加大之时,其精确性就会不断地降低。当达到相应程度之后,复杂性就会与精确性彼此进行排斥,这就需要运用模糊概念以求解决绿色会计计量之中的相关问题。

(四)直接市场法

主要是指度量被评价的环境质量所产生的变动,其后再直接应用货币价格对该变动条件或者结果加以测算,其中涵盖了市场价值、生产率法以及重置成本法等。该法所用的属于相关商品与劳务之市场价,而不是消费者情愿支付或者受偿的意愿,这就导致这一方法无法体现难以体现消费者群体的实际情况,因为环境质量容易跟不上标准,故而难以全面体现出环境的实际质量。

(五)替代性市场法

在生活实践之中,部分商品与劳务价格仅仅只是间接地体现出人们对于环境质量不符合环境标准之评价,运用该类商品和劳务价格以判断衡量环境价值等形式,被称之为替代性市场法。该方法所用之信息通常都体现出了各类因素的后果,但是环境因素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体现出来的一样仅仅是相关商品与劳务在市场上的价格,而不是消费者所具有的支付意愿或者接收赔偿之意愿,所以也就难以全面展现出环境质量的总体价值。

(六)积分计量法

在核算资产价值对于环境的影响时,可引入积分计量方法,以资产价值实施转移之时间为核心,以资产转移的价值量为其半径,在相应的会计期中,其计算公式为:V(x)=∫aπf2(x)dx。其中,V(x)为资产价值转移对于环境之影响值,f(x)是资产价值的变动函数,π为圆周率。如果某公司在5月购入一套无需安装的机器设备,就成本视角而言,其环境控制的成本是16万元,环境故障的成本是8万元,此时的环境控制系数α为0.5,环境故障系数β则是0.5,顾及这一设备的使用年限是。自从这一设备购入后的一年之中,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值可代入到公式中加以计算:V(x)=∫0π[(aC1+bC2)/n]2dx=∫0π[(0.5×16+0.5×8)×10000÷10]2dx=452160000(元)如果環境自吸收达到99%,那么剩下部分就是人类使用这一设备生产时对周边环境产生的环境负债:452160000×(1-99%)=4521600(元)。

三、结束语

关于绿色会计问题的探究 篇6

关键词:绿色会计理论;问题; 建议

一、序言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推行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利用,高效率的生产原则,尽量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生态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在传统会计中,忽视了环境、资源、生态等资源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没有科学地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没有全面的反应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决策的经济社会生态信息,促使投资者作出了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决策,使社会遭受了更大的资源浪费。本文论述了我国绿色会计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是围绕“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这一问题展开的会计研究深讨,它是以会计学、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以货币或实物为主要计量单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认记录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耗环境成本费用,分析确认环境绩效,反映、报告和考核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三、环境会计理论的现状

以下我们从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角度,探讨绿色会计理论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绿色会计要素确认

绿色会计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它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传统会计有所不同,它是在传统会计确认的基础上,要结合环境学,可持续发展等学科,所以绿色会计在确认方面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能过反应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与传统会计相比较而言,环境会计扩大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范围,如对空气、海洋等等进行确认,反应在财务报表中。

(1)环境资产

企业所拥 有的有利于企业发展,能让企业受益的环境要素,只要其能够可靠计量也应该列入企业环境资产的核算范围,主要包括改善环境的设备和费用、保护环境的专利技术、气候资源、海洋资源、地表水资源等等。而现在我们国家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并不是很完善,有些政策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宣传不到位,致使每个企业对环境保护及污染标准的理解不同,进而对环境资产的确认标准也不同。在会计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做一下分录:

借;环境资产——海洋资源等等

贷: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

(2)环境负债

环境负债也是负债的一类,理应满足传统会计负债的确认标准。环境负债确认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企业过去因某事而发生的;第二,在企业以后发展中,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三,与以后企业承担的环境有关的义务。例如,环境修复的义务,要根据专业团队的测量,但其支出的具体时间却是不确定的;在企业实际确认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3)环境收益

确认环境收益的两个标准:一是收益要能够实现;二是收益能够可靠的计量。在衡量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时,会使收益货币化的确认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例如,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后所带来的社会、生态效益如何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货币化,也是环境会计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企业实际确认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其它业务收入

(4)环境费用

总而言之,环境费用的确认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即,一是费用的可计量性,该项支出要能够以货币来进行计量;二是一项支出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效益,如果不能带来未来的效益,则该项支出应该归结为企业的一项费用。在环境费用确认过程中,一些费用能够用传统的费用来进行计量,但一些费用却不能利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确认计量,而且一些损失在一时之间还不能确认(一些对环境的破坏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不能测出的情况下,需要等以后发展中,逐步发现),这样成本的确认,就必须与环境保护专业人员等等共同决定。

(二)绿色会计基本假设假设

在传统基本假设中,货币计量假设,即会计要素要能够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其列入资产负债表,显然这种计量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在环境会计中,会计处要素的计量缺乏科学的计量模式和可以在实际中操作的具体的衡量标准,特别是环境收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难以将其货币化,因而要将计量方式以货币为主,转化为以货币和实物为主的计量方式。例如,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研发能力,显然不能够用货币来衡量,但是也是为了体现企业的环境保护能力,就必须要用实物、图表或文字来衡量。

(三)绿色会计的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会采用历史成本,但也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在环境会计中,许多的会计要素无法明确地知道其价格,即其价格在活跃的市场中没有定价,如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和三废排放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损失,不能由市场来定价,它应结合环境学中的理论,数据模型,由专业的团队来测量。因而在环境会计中,会计要素的计量我们可以明确地规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或重置成本,这样可以避免环境资产的高估,环境负债的低估,保证财务报表的正确性。

(四)绿色会计的核算

会计核算时是会计要素货币化的核心环节,传统会计核算范围总的来说有六大类,这显然没有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等要素的核算,为了克服传统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不足,就要建立绿色会计核算体系。绿色会计研究除了运用传统会计学所采用的经济学、数学计量模型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涉及环境学、生态学等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方法论,样就进一步加大了绿色会计实行的难度。

四、环境会计财务报告的披露

传统会计遵循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系列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指标都是从经济效益出发的,都是经济指标, 基本不将环境有关的指标列入财务报告。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推入,公众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会不断加强,企业必须报告或披露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等会计要素。(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旭锋.浅谈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J].企业导刊,2012(13).

[2]殷爱贞 胡婧.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构建及应用思考[J].财会通讯, 2012-8(上).

[3]原先杰 于兆河.基于低碳经济的环境会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2-5(上).

[4]夏孟余 王依军.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J].商业研究,2012(3).

初探绿色会计 篇7

1.1 绿色会计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 其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实现良性循环。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 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因此有必要强制企业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与披露, 并以制度加强管理、监督;在全球环保潮流和污染日趋严重的双重压力下, 传统会计无法满足企业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对于成本、产品价格的信息需求, 因此, 绿色会计在企业中的运行尤为重要。

1.2 绿色会计是“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十七大报告指出,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对“绿色”发展路线———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强调, 将有利于着力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资源利用的效率依然十分低下。据统计, 中国的GDP占全球4%, 而煤、铁、铝等的消耗占世界的30%以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而作为衡量、核算、控制经济活动手段之一的会计更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实行绿色会计非常必要。

1.3 绿色会计是经济危机催生出的产物

自2007年下半年起,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 随后迅速升级为金融危机, 又由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地经济的紧密相连, 以及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 金融危机开始愈演愈烈, 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带来了财富缩水与大量失业的同时, 也引发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 绿色会计在保护环境资源、让现代会计人承担起监督和核算资源消耗情况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 趁着全球经济大换血的契机, 大力提倡绿色会计的理念, 平稳建立起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对于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 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 也称为环境会计, 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

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 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 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运用一定的方法, 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对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绿色会计的实质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 即在生产成本中, 要将废物处置费用计算在内, 避免将这一笔本应由企业承担的隐蔽而沉重的费用转嫁给社会, 以减少公共费用的开支。

3 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存在的问题

3.1 绿色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没有起到强有力的监督作用, 这里指的是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等方面的监督。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的过程中, 缺乏更加完善的审核标准, 导致一些企业有机可乘。

3.2 与绿色会计相关的会计法规不够完善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可以为绿色会计的推行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 但真正专门针对绿色会计实务的相关规定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而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积累才能形成, 会计法规的不完善成为推行绿色会计必须解决的问题。

3.3 绿色会计相关理论研究不深入

绿色会计的概念传入到我国的时间比较晚, 因此在研究的前瞻性、可行性、深度、广度等方面还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 同时我国也缺少对绿色会计系统性的研究, 因此经过多年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大部分仍处在理论初级阶段。

3.4 绿色会计所需的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专业学者进行的, 由于没有开设绿色会计的相关培训, 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 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障碍, 而高校中的会计专业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也很稀缺, 出现了专业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尴尬局面。

3.5 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企业若要投资于环境维护、改善环境并从中取得效益, 则必须有长远发展的打算。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否则企业花了很大力气所进行的风险投资, 结果不到一年半载就被兼并或破产清算掉, 那么每个企业都不情愿这样做。

4 对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几点建议

4.1 确立和完善绿色考核和奖惩制度

主要包括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编制应将生态环境成本的存量消耗与折旧及其保护与损失的费用纳入经济绩效的考核之中, 从而体现出经济主体真实的经济绩效.这将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运行。

4.2 加强国民对绿色会计的关注和认识

绿色会计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社会公众高度的环保意识, 为促进其实施, 应加大开展社会宣传力度, 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 为政府和企业接受绿色会计做好思想保障。

4.3 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

从某种程度上说, 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 同时也不利于绿色会计的计量。

4.4 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水平

一是组建机构, 理论研究。着手实施绿色会计的各项准备, 当务之急是成立机构, 研究理论, 确定准则。否则在此领域将形成混乱、无序的状态;二是我国应积极与先进国家的学者进行深入学术交流, 并组织学者专家展开研究;三是在部分地区设立绿色会计试点, 小范围进行试验, 从而推广到广大企业中。

4.5 加强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大中专院校增设绿色会计、绿色审计专业课, 除了对全民进行环境意识宣传外, 更应该对现有的企业的决策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绿色会计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 特别是要对企业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培训。

纵观全球社会经济所依赖的资源基础、生态环境, 已呈现资源入不敷出的景况, 我们进入了“正在靠向未来借债而生活”的时代,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将更为突出和尖锐, 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的浪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 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迫切需要绿色会计理论的完善与实施。因此, 建立绿色会计制度, 构建切实可行的核算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在我国不断完善的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下, 绿色会计的进程一定会不断推进, 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孙兴华, 孙莹.中国绿色会计、审计研究思考倡议[J].会计之友, 2008 (5) .

[2]于和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绿色会计[J].会计之友, 2008 (32) .

[3]李永森, 盛宝柱.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绿色会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5) .

[4]陈东南.浅析绿色会计.商场现代化, 2006 (15) .

[5]刘洁卉.建立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措施[J].审计与理财, 2005, (4) .

绿色会计研究 篇8

一、我国绿色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 各个企业都高度重视利润增长率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许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成长中的环境问题, 采取破坏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从长远来看, 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 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自然环境不仅会降低产品的质量, 还会给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必须正视自身带来的环境问题;其次, 一些企业对于绿色会计的认识不够全面。许多管理层人士认为普通的财务会计已经能够满足自身财务管理的需要, 没有必要再设置绿色会计的岗位, 而且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正是这些错误的发展观念导致了大多数企业对于环境保护和绿色会计的认识不够全面, 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大局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 在2011年世界奢侈品品牌之一古奇、彪马的母公司就宣布将创造集团内的环保损益表, 并开启声势浩大的绿色会计项目。

(二) 绿色会计体系不完善。

首先, 一些企业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开设了绿色会计岗位, 虽然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做支撑, 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着许多缺点和漏洞, 这样使得绿色会计岗位很难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其次, 一些企业的绿色会计只从本企业的利益出发来看待问题, 核算的数据和提出的建议只为本企业服务, 忽视掉了整个社会和自然的需求, 其实也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之一;再次, 我国缺乏实际可行的绿色会计准则, 整个行业缺乏有效的规则可循, 这样既不利于绿色会计工作的展开, 也不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壮大。

二、完善我国绿色会计体系的措施

(一) 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

虽然,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绿色会计体系, 但是对于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却少之又少, 导致绿色会计的发展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撑。首先, 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建立起适合我国的绿色会计工作方法, 用以指导日常的实践工作;其次, 必须从立法层面完善国家对于绿色会计的监督体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更何况绿色会计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环保事业, 必须从法律角度规定具体的责任和权利, 以保障绿色会计的合法权益并约束其工作内容;再次, 国家应加大对于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保障企业内部的绿色会计人员都受到专业知识培训, 足以胜任自己岗位的工作。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可以定期组织绿色会计人员参加一些专项培训, 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

(二) 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

根据实践经验来看, 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披露自身发展给地方环境造成的影响, 也不愿意增设绿色会计岗位来进行环保式的发展, 这也是造成地方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首先, 政府应当加强对于各个企业的监督, 不定期考察各个企业的环保设施, 并向社会大众披露各个企业的环保指标, 让企业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其次, 政府应当推动企业设置绿色会计岗位, 不仅可以促使企业正视环境问题, 也可以帮助企业开发环保新产品;再次, 我国应当加大对于绿色会计行业的监督。绿色会计不同于传统的会计, 在掌握会计知识和环保知识的同时要具有更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所以更应当接受更为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以保证自身能胜任工作内容并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例如, 2015年1月, 山东省临沂市环保局加大了对于各个企业的环保情况监督, 并发现临沂华龙热电有限公司外排废气二氧化硫连续超标, 责令整改后仍超标排放, 遂依法对其实施按日连续计罚, 罚款共计100万元, 打响了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山东按日计罚的第一枪。

三、结论

目前, 我国的绿色会计体系还很不完善, 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还很多,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 我国要加快建立完善的绿色会计实施体系和监督体系, 并从法律法规的角度确定绿色会计的任职资格和法律责任。在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上, 我们应当既要经济效益也要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周鸣.新时期绿色会计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J].价值工程, 2013.21.

绿色会计核算研究 篇9

传统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通过记帐、算帐、报帐、用帐和查帐等手段,按照特定的规则和程序连续系统,全面地记载、反映资金变化情况,借以了解和监督再生产过程,考核经济效果的一种科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国家把发展经济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自然资源被过度地开采,地球资源稀缺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严重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作为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计量、反映和控制职能的会计,其所使用的手段、包含的内容、具有的职能随着形势的发展势必发生变化,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从20世纪70年开始,世界各国的会计界、环保界对绿色会计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索,但几十年来绿色会计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上,目前的绿色会计理论还很难用于实践中,我国近年来加强了绿色GDP的研究,但若要达到广泛运用,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资源核算很困难,本文总结了多年的绿色经济学研究成果和会计实际践经验,提出了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核算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科学、适用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以期推动绿色会计的发展。

2 绿色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

通常的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商品的价值是其交换的基础,人们之所以购买商品是其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要)[1],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但资源的价值不能以普通商品的价值观对待,而进行绿色会计核算首先要建立资源价值理论,资源价值理论的具体运用是绿色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源价值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综合体。

这一观点是对资源进行科学认识的重大理论问题,只有认识到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综合性,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调配、使用、保护和核算,资源的价值不能简单地以“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劳动”而论,因为许多的自然资源具有天然存在性,应从资源的“稀有性”、“易失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资源的价值往往通过其影子价格、竞拍价格、专家核价、恢复投资、保护投资或“无价”等形式间接反映出来,如对一些资源的价值可通过专家的估价进行核算,某些极其珍贵稀有的资源可以“无价”的价格进行核算。

(2)人类活动的资源占有(损耗)理论。

人类的任何一项活动,除了应按目前普通会计的要求进行直接的成本、效益核算外,还应核算其占有、损耗或破坏的资源,从而核算出可持续意义上的综合成本、综合效益[2]。

3 构建我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3.1 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

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需求的膨胀,加剧了我国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可以监督和引导企业自觉地保护资源,自觉维护生态环境。

3.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其中较低文化素质的人口和贫困人口比例较大;我国自然资源基础薄弱,人均占有的资源十分贫乏,土地、水和重要矿物资源的可供量很少,环境容量相对狭小;而我国科学技术基础薄弱和国民文化素质与环境意识不高的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特别是我国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部分区域的环境问题已日趋严重,根据环境库兹涅茨理论[3],发展的内在需求会反过来迫使我们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经济活动,构建一种能反映可持续发展测度需要的可持续发展核算方法[4]。绿色会计就是这样一种无论在宏观方面还是在微观方面对经济活动(包括所有的开发活动)具有计量、反映和控制职能的可持续性策略。

3.3 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利益;经济的发展除了考虑当代人的发展速度外,更重要的是确保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绿色会计不仅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及企业和生态环境、社会的关系等进行系统地反映与控制,不仅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它是一种同时服务于微观和宏观的“微观——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5],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助于会计改革的发展。

3.4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将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经济发展,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下,政府可以通过绿色会计这一特殊经济管理手段,指导和管理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确保在当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

4 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

4.1 自然资源价值核算

自然资源既具有现实社会价值,又具有潜在社会价值。西方国家对于矿藏、森林、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在会计上估价入帐分期摊入成本,从而得到合理补偿。我国应尽快对重要的自然资源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清资核算”,估算其价值,摸清家底,将其作为国家资产登记在册,实行有偿使用制。对于那些无价的自然资源或目前科技水平下难以估价的环境资源(例不可再生的或我国唯一的资源等)可用“无价”或相当大的数字进行估价入帐。

4.2 自然资源损耗核算

(1)环境污染损失。

由于资源消耗失控,发生重大事故及三废排放等引起的农田污染、鱼塘及淡水污染、自然景观破坏和居民生活区污染等所而造成的损失,可按复原或避免的成本计价核算,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污染和生态破坏引起的损失的评估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产生的损失的计算积累了较丰富的方法和经验。

(2)自然资源消耗。

主要指经济活动中自然资源消耗部分,可按历史成本计价。对于某些无价资源的破坏或损耗,亦可用一个相当大的成本冲抵其当期或一定时期经济活动带来的“正效益”,或者就这一方面估算该企业相当大的“负”无形资产。

4.3 环境保护支出核算

反映企业对环保所作的贡献。如处理、控制“三废”,补偿或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美化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各项支出等,可通过以下帐户来核算:包括资本投资、业务费用、研究与开发费用、环保投资与规划费用、补救措施费用、复原或回收费用等。

4.4 环境保护收益核算

反映企业从环保中所取得的收益。通过核算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环保支出的收益情况,从而鼓励与鞭策企业改善环境。收益主要包括: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及对这些产品减免税过程所得到的收益;国家对保护环境有成绩的企业发放的奖金;其他企业赔偿的污染损失;企业减轻污染后,投资者乐意选择该企业投资,消费者乐意消费该企业的产品,以及股票价格由此上升而带来的收益;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后带来的系列社会效益等,例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前三项可按具体数额入帐,后二项收益是隐性的,可适当测算估计。

4.5 环境影响类核算

目前绿色会计除了前述四类相对容易核算的对象外,对于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亦可以通过“准”货币化进行核算。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对环境的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形的影响,有些是间接的、累计的无形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自身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断深入,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不断吸收科技新成果。人类活动过程中直接占有和消耗的自然资源及具体的环境保护支出和收益可以通过绿色会计通常的货币化准则进行核算,而对于一些社会影响、大部分的生态环境影响等无形影响类,可以运用专家判断法和会计货币化核算相结合的绿色会计的特殊核算方法进行核算。例如某项经济活动破坏了我国少有的生态环境或某项经济活动在对周围影响极大的区域开展(例如水泥厂建在人口稠密处)等。可以先请专家对这类影响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在“无形资产”或“支出”等科目中进行货币化核算。

5 绿色会计和现行会计的融合

目前我国还没有有关绿色会计方面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我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绿色会计的有效运行,本文认为它应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国家角度核算全国的自然资源的价值以及自然资源的损耗,这一核算体制可设“资产——自然资源”和“支出——自然资源损耗”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用以计量、反映和监控全国自然资源资产的存量、损耗等情况。第二层次是将绿色会计融合到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并对其进行变革,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资产科目中增设“自然资产”支科目;在“无形资产”支科目中下设“环境影响”分支科目;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应付环境损害费”等支科目;在所有者权权益科目中增设“自然资本”科目;在“收入”类科目中增设“绿色收入”等支科目;在“支出”类科目中增设“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活动费用”、“环境损害费”等会计科目,对环境资源的价值及损耗、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计量、反映和监控。

绿色会计和现行会计融合后,形成一套适应可待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的综合会计体制。在财务报告中应按各会计科目反映的核算结果,披露企业有关环境资源方面的信息。

6 发展绿色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6.1 社会性原则

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企业能使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标准。

6.2 科学性原则

绿色会计主要以自然资源作为核算对象,而自然资源的估价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有些自然资源的价值难以“货币化”,这无疑增加了绿色会计实施的技术难度。因此任何一种核算技术的出台,以其科学性为基础,必须经过系统的科学研究。

6.3 灵活性原则

由于绿色会计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且在不同的环境及历史条件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而绿色会计的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可先采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或附注的形式。然而逐步过渡到货币量化、正规报表。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自身的客观情况逐步提升坡露水平。

6.4 实践性原则

如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一样,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适用的会计准则和核算方法的出台等亦需要在实践中一边探索,一边总结,才能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绿色会计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学模.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宋旭光.可持续发展核算的环境经济契合机制研究[J].环境保护,2003(4):42~45.

[3]冯兰刚,赵国.环境库兹涅茨理论解释机理的再考量[J].管理现代化,2011(1):35~37.

[4]徐瑜青.环境成本计算的有效方法-作业成本法[J].环境保护,2003(6):35~37.

绿色会计问题探讨 篇10

关键词: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低碳经济

1 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实践

1.1 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现实必要性

(1) 改善我国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

绿色会计把优化生态环境以及解决其他资源生存问题当做反映和控制的对象, 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并维护生态平衡, 从而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 我国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把环境资源的核算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 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与环境息息相关, 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通过绿色会计核算, 使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相协调成为可能。此外, 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多元化, 也需要企业转变传统的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和废弃物排放量多的粗放型模式, 转变过去单纯对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追求。

(3) 正确衡量收入与成本的需要。

绿色收入的产生是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过程, 需要人为的划分各个会计期间, 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绿色收入的核算。只有将绿色会计的理念融入到收入和成本的细节性工作中, 才能有效衡量建立在环境问题考量基础上的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我国绿色会计应用现状

(1) 与绿色会计核算相配套的核算体系尚未建立。

就我国目前而言, 系统的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尚未建立, 仅能在少部分弃置费用科目中发现环境会计相应准则的运用。此外, 与企业内部相配套的以及与环境成本核算相关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

(2) 绿色会计披露体系松散。

现阶段, 由于没有统一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范围和方式缺乏统一的规范。由此导致绿色会计披露的信息缺乏可比性和利用价值, 且各自差异极大。

管理部门缺乏强制披露准则的条例制定, 多数企业都不愿披露相关信息。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在我国还未真正普遍实施, 报表使用者无法及时获得相关的环境信息, 造成信息不对称, 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1.3 绿色会计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绿色会计通过核实有关自然资源的损耗及补偿, 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而使社会经济主体能够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

2.1 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

(1) 经济效益信息。

即与环境有关的财务方面的信息。环境污染、破坏以及环境保护活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应地, 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因此绿色会计披露的经济效益信息应该着眼于环境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如因污染环境而支付的罚款和赔偿、企业质量环境的相关设备投入以及企业生产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2) 生态效益信息。

从全局和社会的角度出发, 绿色会计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生态效应。为了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 为了信息使用者关注企业对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更为了鼓励企业长期以最经济的模式生产, 对企业为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而付出的环境损失代价进行披露是非常重要的。

(3) 社会效益信息。

整个经济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绿色会计应着眼于全局和社会。根据广泛性原则, 企业在权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 更应该将社会效益考虑在内。只有这样, 企业和社会才能达到整体的同步发展。

(4) 其他效益信息。

除了以上信息外, 还需要对绿色会计处理以及财务信息补充说明的信息进行披露——主要是针对会计政策方面信息的披露, 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与绿色资产和绿色负债及其收支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信息;②或有负债的说明以及绿色成本方法;③重要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事项;④未来绿色环境发展趋势的信息。

2.2 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

(1)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两大难题。

对于环境信息披露方式的选择和设计, 会计上面临两大难题:其一是环境信息与财务信息是否合并报送;其二是基本的环境信息和特殊的环境信息能否使用统一的报送和披露方式。对于第一个问题, 目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应采取在财务报表中附加环境信息或者利用描述性的叙述方式对有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方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独立报送环境信息。

(2) 绿色会计信息的具体披露方式。

基于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理解和考虑, 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上, 可应用下述具体方式:

第一, 选择合适的报送和披露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为了避免将环境信息和财务信息合并报送时引起对财务信息错误理解的混乱, 也为了保持环境信息的重要性, 采取独立报送的方式显得更为合理;二是为了达到“双赢”的目标, 即同时降低信息的处理成本并满足大多数环境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采用通用的报告模式对基本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三是基于对特殊环境信息用户的单一性以及信息公用性较差的考虑, 采用专用报告模式对特殊环境信息进行披露。

第二, 具体披露方式。其主要方式包括:一是环境资产负债表。采用统计式的方法, 对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进行分项反映。二是环境成本报表。说明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支出情况。三是环境影响报表。反映企业废弃物排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损失。第四, 环境交易报告。针对特定的环境信息需要者报送, 如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

2.3 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原则

(1) 渐进性。

严重的环境问题要求绿色会计对生态和环境信息加以揭示。自然资源是特殊的会计核算对象, 必须将多种方式和手段结合起来。当自然资源的计价问题被攻克以后, 采用价值形式法必然会代替现阶段采用的价值形式与指标体系法。

(2) 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

按照“谁受益, 谁负担”的原则, 企业应对所耗费的资源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只有政府会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对企业最低限度的信息披露作出明确和强制性的规定, 多数企业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而自觉增加环保支出, 并且积极地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尽可能多的环境资源信息。

(3) 社会性。

充分揭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是绿色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社会性原则要求以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配而取得的社会利润作为企业评价的标准, 并且能够以社会为出发点, 全方位地考虑企业的业绩。

3 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会计的未来发展

3.1 低碳经济问题的提出

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必须将低碳经济活动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 通过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减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 以此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 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2 低碳经济对绿色会计的要求

(1) 明确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的环境责任。

资源稀缺性形成的环境责任。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 是企业创造财富的起点和前提。环境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 具有稀缺性, 而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企业社会责任所形成的环境责任。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 企业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维护生态环境和加强环境治理的社会责任。

(2) 会计核算内容的拓展。

低碳会计是在传统会计边际上的拓新。低碳会计将企业的低碳经济活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的增减变化加以描述, 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

实施“绿色核算”。其范围包括:其一, 宏观层面, 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将治理环境、恢复生态所付的费用扣除;其二, 微观层面, 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核算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绿色核算应从预先评估方面消除不经济行为的发生。

(3) 会计信息披露的变化。

低碳会计报告要通过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和附注中增加低碳会计信息, 或提供单独报告, 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信息。不论采用何种形式, 企业都需要提供诸如能源消耗强度等非财务信息, 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碳足迹。

3.3 低碳经济下对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的思考

(1) 提高环保意识, 让“高碳”降温, 构建环保型的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企业实施低碳经济的强大动力。企业要构建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首先要营造浓厚的环保型企业文化氛围, 培育员工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经济发展观念。

(2) 加快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给“低碳”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低碳”问题的研究对环境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会计的理论研究还是实务操作, 都要结合我国国情, 深入调查我国企业现状, 找出制约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的阻碍因素,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同时, 还要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不断充实本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

(3) 政府出台更加完善的执行和监管机制, 是维持“低碳”的定心剂。

修订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 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加进会计要素, 并且必须在报表中披露, 使企业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环境资源成本, 从而避免企业行为的短视性。进一步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 并加强监督环节的执行力度。

浅谈对绿色会计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绿色会计 可行性 研究现状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又名环境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换言之,是指主要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绿色会计是环境学科、社会学、会计学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交叉性学科,主要反映、报道及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自然资源损耗成本,二是环境污染成本,三是企业资源利用率和产生的环境代价的评估。

在我国构建绿色会计是改善生态环境现状的需要;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强化我国环保意识的需要;是加入WTO对外开放格局的需要。

一、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

1.绿色会计是环境学等相关学科与会计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这些相关学科在我国发展已经较成熟,能够适应绿色会计建立的需要。

2.我国会计的基础规范工作日渐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推行,使绿色会计可以鉴戒一些理论和方法,上市公司治理职员对环保观念的认同形成良好的试点工作基础

相关法律的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府的监视和推动作用,形成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外部政策性基础。

广大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进步,对绿色会计的推行形成良好的监视。

企业熟悉到绿色会计推行带来产品国际竞争上风、吸引更多的投资、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等,会主动实施绿色会计,自愿表露绿色会计信息。

国际对绿色会计的不断推动,发达国家绿色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我们更多的理论经验鉴戒和实务学习案例。

二、我国绿色会计的现状

1. 绿色会计可操作性的体系建设落后

所谓绿色GDP,指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经过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对于绿色GDP的关注已有数年历史,2004年国内有过关于绿色GDP的讨论,国家统计局、环保总局在推行绿色GDP方面做了不懈努力,2005年初,有关城市也开始了绿色GDP试点。但是,受本身指标设定与测量困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绿色GDP究竟效果如何还需要实践检验。從全世界的角度来看,绿色GDP尚处于探索的阶段,还没有哪个国家设计出一套标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系。

2.思想观念的陈旧滞后

目前“绿色GDP”的最大阻力还是思想观念的陈旧滞后,对GDP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各地疯狂追求GDP增长,而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几乎已到了极限,应该说,对“绿色GDP寄予的希望”再高也不为过。实际上,目前的现状是,许多地方的官员仍然难以割舍的GDP情结,片面追求GDP速度,“绿色GDP”意识或许还尚未启蒙,根本谈不上寄予希望。

3.绿色会计难以操作

绿色GDP的核心在于将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成本纳入到GDP中,以期通过实施绿色GDP达到保护资源与环境的作用。绿色GDP主要是从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讲的,而对于经济发展中至少需要同样予以关注的就业、收入、教育与“三农”等其它重大问题未予涉及,而且其本身对于资源与环境究竟能保护到何种地步也需要认真研究。 虽然,我们可以将绿色GDP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但对于究竟以何种手段切实保护资源与环境,绿色GDP本身并不能解决,其本身并不存在一种真正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内在机制。在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尚不完备、资源考量较为困难且有较大伸缩余地的情况下,绿色GDP能否真正起到约束地方政府的作用尚是未知数。

4.绿色会计建设基础薄弱

由于缺乏完整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我国绿色GDP究竟效果如何尚是未知数。正如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所指出的,绿色GDP虽然是个方向,大家期望值也很高,但是现在只是处于摸索阶段,把主要污染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搞清楚很不容易,目前还没有拿出绿色GDP的数字。而推行绿色会计,相关人力资源的准备工作只有意向,没有进行实质性准备。据分析估计,几乎所有企业都没有合格的绿色会计人才。

5.地方官员作梗

现实中,追求非绿色GDP力量远远大于追求绿色GDP的力量,前者甚至正在淹没后者。在某些地区,现在的结果是:绿色GDP渐渐成为一种名义、一种摆设,一种新的“政绩工程”。

三、绿色会计在我国企业推行的对策研究

1.加大绿色会计宣传教育的力度

目前绿色会计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公众和社会各方面对绿色会计尚不太了解。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宣传,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从而加快绿色会计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 大学中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加强在职会计职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创办中国绿色会计刊物。增强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自律意识,自觉保护环境可以为绿色会计的实施创造良好主观环境。进行企业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受关注的环境题目在某些地区或行业作为试点内容,最后推广、普及。

2.加强绿色会计理论专题研究

发展绿色会计.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相对明确、简单和易于了解的绿色会计核算科目人手,在部分地区、部门试行。对不同的产业、产品.选择不同的核算内容和标准。将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和探索性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并行推行,在取得经验后,再进一步深人研究和推广实施。

3.加速绿色会计准则和制度建立

建立健全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建立和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单纯的会计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为此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紧制定绿色会计的规范标准,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可以将环境的内容加进会计要素,并且要求企业在报表中披露,由独立的第三方对该报告进行审计。从而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同时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企业会计人员能够迅速掌握并进行实际操作。

5.完善法律体系 加强监督 赏罚分明 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一旦推行绿色会计制度,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强制性规定企业对环境资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通过奖惩制度将中小企业的自觉性和政府的强制性结合起来。 重办污染破坏环境行为,奖励实施绿色会计、治理污染的企业和职员。

6.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绿色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科学交叉渗透而成,因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人员及能胜任的,要培养专业的、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绿色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严格执行有关绿色会计的环境政策。

绿色会计实务探讨 篇12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 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 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 试图将会计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一、绿色会计功能

绿色会计可分为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

(一) 外部功能

企业对外提供环境保护活动信息, 透过对各种环境保护成本结构及趋势变化分析, 可增进外部利害关系人 (例如政府、股东、环保团体、消费者等) 对企业环境保护活动及其效益的了解, 不仅促使企业履行所应负的责任, 同时让外部利害关系人了解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努力与成果, 有助于外部利害关系人对企业环境保护活动适当评价, 进而估计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及营运风险。

另外, 企业披露环保信息可加强政策法规的有效性, 使政府了解各污染项目的投入及效益, 有利于政府精确有效的制定各项环境保护政策。

(二) 内部功能

绿色会计信息可做为内部管理工具:

1. 降低风险:

由于环境成本日趋复杂, 代价日益庞大, 环境成本已被纳入企业经营考量的范围之内。通过绿色会计能就来自于环境的意外、纠纷及所造成的损害做出正确的估算, 并及早作出适当的对策。

2. 削减成本:

掌握环境成本及其效果的同时, 可降低企业在环境上所支出的成本, 例如操作或库存设备的改良, 更改环保的制程或产品的投资, 甚至制程或产品的重新设计等。

3. 增加收益:

准确掌握与环境相关的技术后, 可改善产品设计、制程及包装, 降低对环境的冲击, 增加竞争力, 改善企业长期的获利能力。

4. 精确计算成本:

理解产品与制程的环境成本与环境绩效后, 将更能为产品、制程成本计算及价格决定作更正确计算。

5. 提供决策信息:

提供记录完整及明确充分的环境保护活动财务信息, 支持企业经营决策, 如为改善企业营运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冲击所进行各项活动的成本与效益。

6. 创造更多机会:

企业未来在环境上的风险越低, 更能就有关环境的工程、产品及服务的设计上创造更多的机会。

7. 改善环境绩效:

有效掌握环境成本效益, 改善企业整体环境绩效。

二、绿色会计基本理念

(一) 绿色会计理念与实践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建立与发展的理念前提与基础。绿色会计的对象包含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 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 它考虑了除资金以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及生态循环价值。绿色会计的目标是为了评估生态资源的质量和污染状况的量化。

(二) 绿色会计的假设与原则:

绿色会计的假设包含环境可持续发展、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多元计量。绿色会计的拟定是将涉及环境的经济发展作为主要因素并加以正式记录, 并列入会计报表的办理与拟定过程, 包含环境资产、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环境利润的认定。绿色会计的计量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也可以采用实物指标或指数来反映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 或者能利用文字说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与取得的成绩。传统会计主要是以财务报表为主, 以报表附注、文字说明为辅, 而绿色会计计量拟定的非数量化信息较多, 需要采取较多的附注与文字说明并对财务报表的格式与内容进行改革, 增加反映环境信息的报表, 编制绿色会计报告有关企业环境数据。

三、绿色会计计量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会计计量内容及科目的设置上。

(一) 绿色会计计量内容应包含企业对自然资源消耗的计量与企业对环境污染与治理的计量。

1. 当企业排放污染物质造成某种资源损失, 如稻田或养殖渔类减产时, 可采用市场价值法计算企业应承担的费用。

2. 当某种自然资源被损坏造成的损失, 如森林、草原的破坏所造成的木材上涨, 旅游资源丧失用机会成本法来核算。

3. 当某种自然资源受到破坏或污染, 为使其功能恢复而付出的修复费用, 可以用工程费用法来核算, 此时的资源价值可参考修复工程的全部费用。

4. 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在环境遭到污染, 则只能用其它方式来恢复受到损害的环境达到环境标准的要求。将环境恢复到标准状况所需要的费用就是恢复费用 (重置成本) 。

5. 有些工厂的废水、废渣、废气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这种环境污染造成人体健康被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 可以用人力资本法核算其直接损失, 即大众患病乃至死亡的医疗与丧葬费用。

6. 防范费用法:当某种活动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时, 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或治理环境污染, 用采取上述措施所需费用来评估环境价值的方法就是防范费用法。防范费用的负担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它可以采取由污染者负责和按装环保设备自行消除污染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建立专业污染物处理机构集中处理污染物, 而由污染者支付处理费用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受害者自行负责相应设备, 而由污染者给予相应补偿的方式。

(二) 绿色会计科目的制定:

在绿色会计进行计量时, 可以在现行会计体系下设置以下绿色会计科目:

1. 资产类科目:

运用资源资产 (计量各种资源的原始价值的增减及残值状况) 、资源耗用 (反映各类资源资产的使用而累计损耗价值) 科目充分反映。

2. 负债类科目:

运用应付环保费用 (计量应支付的企业排污费、个人排污费、包装排污费) 、应付环保统筹基金等充分反映。

3. 成本费用类科目:

运用环境消耗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补偿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发展成本等充分反映。

4. 损益类科目:

运用环境损失 (反映企业污染或破坏环境而被勒令停工造成损失) 、环境收益 (反映企业再改善环境资源与自然资源时所取得的收益) 、环境利润 (反映计量环境收益扣除环保费用、环保损失、环保税金的后的净额) 充分反映。

四、绿色会计实务中应注意问题

绿色会计不仅是会计问题, 更是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在实务中首先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 企业经营管理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面对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 会计上理应予以列入计算、纪录与报告;包含将企业所拥有的环境资源列为资产、应承担的环保责任列为负债、消耗的资源成本列为费用、环保收益列为收入等。

(二) 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与相应的生态环境都反映到绿色会计模式中。

(三) 双重计量体系, 一方面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环境资源效益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另一方面在国家与社会建立环境成本计量体系, 建立环保基金, 以供企业合理回馈与运用。

(四) 辨识环境成本:找出和辨认产品、制程或工厂的环境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绩效的费用, 对现在、未来及潜在的环境成本加以注意。

上一篇:癌抗原125下一篇: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