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的发展对策(共9篇)
绿色会计的发展对策 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社会经济所依赖的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已进入“透支”的时代, 高速发展的中国也不能维持如此高昂的代价。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 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必须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改变过去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采用“绿色国民生产总值”指标, 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成本的计量。绿色会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我国绿色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绿色会计 (GREEN ACCOUNTING) , 也称为环境会计, 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 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 运用一定的方法,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 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 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可操作性的绿色会计制度和准则, 企业的环境责任道德理念还没有形成, 对绿色信息公开化还缺乏认识。归纳而言, 主要有三:
(一) 理论研究不深入, 绿色会计制度和准则不健全
我国开始接触绿色会计是在20世纪90年代, 对绿色会计的研究起步晚、发展慢, 因此在研究的深度上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也缺少对绿色会计系统性的研究, 既没有绿色会计法律制度, 也没有实践操作规范, 经过多年的发展还是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大部分仍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先进成果。我国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 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但距离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绿色会计准则是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一个制度平台。从这样一个制度方面来看, 我国目前仍不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厦门大学的肖华、李建发的调查显示:企业没有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绿色会计信息, 也没有计划在未来3年内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绿色会计信息。这表明, 企业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绿色会计信息系统。同时, 由于没有现成的绿色会计准则可依据和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规定, 企业在近期内不会主动披露绿色会计信息。
(二) 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 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 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 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 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 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 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之手。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低, 业务水平差, 技术不过硬, 责任心不强, 导致会计核算错误, 信息失真。
此外,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专业学者进行的, 没有在审计人员中开展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 没有普及绿色会计和绿色GDP核算方面的基础知识, 没有将绿色经济、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知识列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 没有培养审计人员的环境监督意识, 导致企业中缺乏懂得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监督的人才, 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障碍。
(三) 企业披露信息随意性大
绿色会计必须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 成为绿色会计财务报告必须披露的内容。绿色会计财务报告应具体披露的事项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企业关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案、企业自定的环境排放指标以及企业如何对待这些指标、根据政府法律规定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按照政府要求达到的程度等。另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可揭示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 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内容。而目前我国在环境因素的确认与计量方面仍没有完全的定论, 尚处于进一步探讨的阶段, 这相当于还没有为我国真正的在企业间执行绿色会计打好基础。
二、我国绿色会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绿色会计目标不明确
绿色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目标: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 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二是具体目标: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收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 为政府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规划等有关资料。绿色会计提供会计信息的最终目标是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优化, 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但环境问题涉及面广, 需要社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予以优化, 如鼓励替代能源、改革管理体制、发挥市场功能等, 单凭会计这一手段是很难奏效的。因此, 绿色会计目标定位偏高, 可操作性较差, 不利于绿色会计理论框架的建立和实务工作的开展。
(二) 绿色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不迫切,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与国外相比, 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比较低, 国民缺乏自觉执行国家制定的环保法规的意识, 尤其是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和会计工作者。同时, 企业也没有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 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环境资源效益没有作出相应的会计记录, 而社会普遍的忽视给企业以投机的机会, 虚增企业的短期效益, 导致企业缺乏长期发展的竞争优势, 面临随时被兼并或破产清算的局面。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 环境资料信息的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部门。他们利用这些信息, 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法律、税收等规定, 以改善环境。但只靠法律力量作为全面公布环境资料的关键因素, 并不能形成推动企业公布环境信息的强大动力。真正可能有助于环境资料公布方面取得进展的因素, 应是公众对环境问题日益增强的关切, 公众压力应是企业公布环境资料的重要动因之一。而作为绿色会计信息主体的企业, 它并未感觉到公布环境信息对自身有何益处。
(三) 政府对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监管松散, 缺乏规范
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 像环保局、证监会等都没有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环境信息, 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公司都是环境敏感行业, 也没有主动做这些事。他们在北美上市, 英文报告中还会加一段关于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的话题, 但是中文报告里却涉及很少。《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的出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要靠政府部门的监管。
由于缺乏绿色会计行为规范标准, 无法统一规范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 致使绿色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另外, 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 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 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 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 影响披露效果。
三、促进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的对策
促进我国绿色会计实施, 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 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办法, 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 推行绿色会计实施, 发展节约经济、循环经济, 努力做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一) 组建机构, 加大理论研究力度与深度
着手实施绿色会计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务之急是成立机构, 研究理论, 确定准则。绿色会计涉及多门学科交叉。因此需要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 对绿色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企业行为规律、产品市场规律、价格体系变动、会计核算项目、法律体系变动等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并深入研究宏观绿色会计与企业绿色会计的协调。建议由财政部牵头, 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 尽快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轨, 并形成统一的绿色会计计量标准, 开创中国绿色会计研究的新局面。
(二) 建立和健全绿色会计制度、准则体系
绿色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包含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从理论到实践, 从企业到社会, 从资源到环境, 从宣传到立法等, 方方面面都要系统研究。绿色会计制度体系的核心是要完善绿色会计准则, 建立绿色会计制度, 使绿色会计规范成配套。绿色会计制度依据绿色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 对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计量方法、信息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实行统一规范, 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建设绿色会计制度, 就要建设与绿色会计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体系。因为, 一旦全面推行绿色会计制度, 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强制性规定企业对环境资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考虑到企业的运行模式差异, 建议可将上市公司列为绿色会计实施的先行者和主体。通过试点解剖, 在完善绿色会计制度之时, 摸索其他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至少有环保审核制度、传统会计信息与绿色会计信息的融合与协调制度、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绿色会计人员在岗教育制度、绿色会计奖惩制度等等需要建设。
(三) 加强绿色会计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专业人才素质
将绿色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宣传教育, 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建立并实施绿色会计制度, 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也是一个跨世纪的系统工程, 因此, 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建议国家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在培养公民的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时, 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在大中专院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 除了对全民进行环境意识宣传外, 更应该对现有的企业的决策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绿色会计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 特别是要对企业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培训。
(四) 规范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 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 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 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如何突破计量障碍, 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与披露信息的多元性所造成的信息不可比, 是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主要还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
国外广泛开展绿色会计核算与绿色信息披露工作, 企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有详细的规定, 可以把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归纳为:1、与公司有关的环境法规的简要介绍;2、指出公司现在和未来要负担的环境义务与责任;3、提供与环境事故有关的详尽信息;4、阐述公司解决环境问题的计划或策略;5、说明履行环境义务或责任所发生的成本支出和结构;6、指出与已揭示环境事故有关的保险赔偿;7、说明环境责任对公司财务状况可能带来的影响;8、说明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原材料等在各个环节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9、讨论公司在废品回收、利用和能源节约方面的政策, 以及它们在企业内部的执行情况;10、说明公司在环境方面已得到的认可或受到的奖励, 如得到环境保护方面的奖励等。
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起步较晚, 相关的研究还很不成熟。由于涉及到许多具体的自然和社会问题, 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实行, 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办法, 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有选择地在大家较为关心的行业进行试点, 循序渐进, 逐步推行。发展绿色会计, 就要支持、鼓励企业自动地披露自身的信息, 这是绿色会计能否正确、迅速发展的关键。而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 注重经济产值的增长速度, 忽略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使产值上升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得的, 即自然资源的减少、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 总产值的增加部分还低不上原有资源的消耗部分。因此, 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核算系统, 发展为保护绿色资源的绿色会计。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绿色会计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
【2】王洪霞对“绿色会计”概念的初步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7 (6)
【3】刘荣章等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概述[J]福建农业学报2005 (2)
【4】熊亚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会计初探[J]会计之友2005 (3)
【5】袁建国等关于循环经济与绿色会计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5 (9)
【6】张玉华谈我国绿色会计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江苏商论2005 (8)
【7】靳伟建立绿色GDP必要性的初探[J]经济论谈2005 (16)
【8】侯文宣关于绿色会计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7 (3)
【9】赵月绿色会计初探[J]河北交通科技2007 (2)
【10】郭敬利浅谈绿色会计[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7 (4)
【11】王玉浅析绿色会计[J]财税科技2007 (15)
绿色会计的发展对策 篇2
[摘 要]:绿色物流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绿色物流要求企业在物流的全过程中降
低能耗,提高效率和产品回收率,以及合理处理废、旧物等。目前,绿色物流在我国刚
刚兴起。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体制政策、基础设施、信息标准、人才培
养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发展障碍,本文阐述绿色物流的概念、分析绿色物流的运作模式
和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物流现状问题对策
绿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
内部化理论以及物流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物流的新的发展观。目前,我国物流领
域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绿色物流管理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在绿色物流的理念、政策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其理论与实践都尚处于摸索阶段。
一、绿色物流发展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发展与之联系越来越密切。物流活动的频繁以及物流管理 的变革,会增加燃油消耗、加重空气污染和废弃物污染、浪费资源、引起城市交通堵 塞
等,因此,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在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的基础 上。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
下一代环境的维护以及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采
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型发展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绿色物流的特征
第一,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传统物流为“正向物流”。
第二,绿色物流是共生型物流。绿色物流则注重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求得坏境与经济发展共存。
第三,绿色物流是资源节约型物流。
三、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比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物流的相关政策、措施等成就方面,很明显的发现我国国内在发展绿
色物流方面有较多的不足;而且,我国国内现代物流的起步晚,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意识更是薄弱。
(一)观念陈旧,体制僵化
一方面,一些地方的领导和政府传统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规划物流的发展和监督物流活动的实施,由于对物流的发展缺乏科学、前瞻性的思考,因而不少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放任自流的现象。
另一方面,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观念几乎为零,对其中重要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更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二)政策不完善,缺乏权威性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
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做各的规划,各搞各的设计,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
虽然中央政府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执法机关,但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制约了这些政策的实施,一些地方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置国家法规于不顾,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重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利益,这成了制约绿色物流发展和实施的瓶颈。
(三)基础薄弱,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的配套及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都比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另外,我国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物流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服务,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人才短缺,研究滞后
一方面,由于我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物流企业缺乏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我国在物流教育和研究方面也相当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物流教育缺乏规范有效的人才培育途径。
二、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应完善绿色物流的管理
1、制定政策法规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完善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控制物流污染
发生源方面,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车辆的废气排放,推广使用绿色交通运输工具等。在限制交通量方面,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2、提高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绿化物流渠道
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严重阻碍物流绿色化的发展。要发展绿色物流事业,进行绿色改造,就必须正视我国物流现状,在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全面规划、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计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和网络构筑,应将全球定位系统引入物流活动中,结合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信息,合理安排物流的车辆和路线,实现物流的快速、准确运行。
3、加强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作为新生的绿色物流产业,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只有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才能为绿色物流产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只有这样,现代物流才能在绿色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企业应加强绿色物流的管理
1、大力推行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商决策,在采购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通过降低材料使用成本、末端处理成本、保护资源和提高企业声誉等方式提高企业绩效。
2、进行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的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它是出于环保考虑的无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总和。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的领域。
3、加强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在产品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既能经济地满足包装的功能要求,同时又不污染生态环境,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可以回收和再利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标准化的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4、推行绿色运输管理
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具体方式包括开展共同配送、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等。
5、实行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重视环境保护,强调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及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绿色营销的主要内容是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及开展绿色促销等。因此,尽快的发展绿色物流是我国在世界市场上赢得空间和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沿着这个途径推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绿色会计的发展对策 篇3
关键词:绿色会计,环境因素,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会计的涵义
绿色会计又称为环境会计, 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在考虑我国现实状况的基础上, 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绿色会计的发展问题, 得出结论—绿色会计在企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起到助推的桥梁作用业。绿色会计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和有限的生态环境资源出发, 围绕着应如何弥补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耗费这一主题, 力求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级的职责履行状况作出确认、计量和报告。绿色会计解决了传统会计理论所无法解决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 这显然是会计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绿色会计核算时考虑到了环境因素, 因而拥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1) 核算对象不再具有确定性。资源环境系统的自然属性决定了环境问题的各种各样, 资源利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由于自然现象的不确定性, 核算其成本价值的绿色会计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2) 核算周期无规律可循。由于环境问题种类和深度复杂多变, 环境经济业务的核算周期无法准确计量、得不到固定的周期。
(3) 核算内容涵盖广泛。核算对象如环境成本、环境收入、绿色会计收益等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无法准确跟踪, 使得需要核算的内容变得广泛多变。
(4) 核算方法不再单一。绿色会计不仅仅使用经济与数学的方法进行核算还涉及到资源、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评价, 货币不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地等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产, 没有明确的归属, 不单属于一个个体, 此时绿色会计就不能使用货币这种确切的计量单位, 而是要采用价格替代、支付意愿等特殊计量方式。
二、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
1. 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开始较西方国家晚, 且在实务中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 使得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存在盲点。
如果不能准确评估企业的环境绩效就不能估计企业环境活动对其财务成果的影响, 很多企业缺乏监管逃避相关环境及社会责任。
2.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全面、完整。
我国披露绿色会计的企业所占比例不高, 只有少数企业会公布环境报告。即使是污染严重的企业, 也没有明确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的信息要素不完全, 不能满足相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那些不能使用货币计量进行披露的企业, 涉及到环境因素的会计信息, 也没有很好的在财务报表中反应说明。
3. 企业缺乏对绿色会计确认、计量的认识。
大部分的企业没有绿色会计确认、计量、核算方面的明确意识, 也没有明确需要计量的绿色会计要素。此外, 环境资源的计量方式并不唯一, 计量方法也千变万化, 有时候会收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因此企业常常忽略它对决策的重要影响。
三、推进绿色会计发展的关键点
1. 应形成系统并考虑多方面因素:
绿色会计是具有系统性的核算, 它涉及资源、环境、经济及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因素, 因此其成本核算应形成系统性。理论联系实践, 企业延伸到社会资源、环境等, 短期长期全面衡量, 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实施, 形成一体化的系统, 统筹研究绿色会计理论。
2. 做好长期奋战的打算, 逐步推进。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绿色会计发展缓慢, 起步较晚, 要形成完整体系尚需时日, 我们应做好长期奋战的心理准备, 在取得短期成果的基础上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从基础做起, 先建立涵盖环境、经济、资源法律等相关因素的结构体系, 进而丰富研究内容, 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成本、企业行为认识、市场价格体系规律、会计核算要素、法律体系保护等相关问题。先在污染较严重, 急需环境会计理论指导的地方进行试点, 从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 完善体系内容, 使之适应变化的环境下各类型企业对理论的要求。由点及面、广泛开展企业及社会的宣传调查, 提高公众意识, 并利用相关法律条文约束, 使得绿色会计理论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对企业未来决策起到关键性指导作用。
3. 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
一项新制度的推行要想得到普遍接受, 首先需要一定的法律制约, 其次要具有充分说服力, 考虑到现实的因素。
宣传环境意识, 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起到督促带头作用, 特别是对污染严重的企业, 要制定最低要求, 强制执行, 对于其他需要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 加强监管, 对其讲述环境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力, 使其接受披露信息的必要性。
四、实施绿色会计的建议
1. 培育保护企业。
我国加入WTO以后, 许多企业公司为向国外出口产品和投资, 都在努力主动的设立环境治理体系, 让绿色会计信息公开透明, 虽然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但是相信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一些市场经济手段的实施, 我国企业实施的动力必然加强。
2. 普及绿色会计的理念。
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以及环境责任意识的加强是推行绿色会计的基础, 为了增强这个基础, 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实施与宣传教育、监督的力度, 将绿色会计的实施当作一项社会工程, 一项系统的工程, 还可以考虑筹办专门的中国的绿色会计刊物, 举办奖罚分明的环保执法等活动来扩大绿色会计的影响力, 让普通市民知道绿色会计这一伟大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陈志宏.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会计本质的新思考[J].会计之友, 2008 (7) [1]陈志宏.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会计本质的新思考[J].会计之友, 2008 (7)
绿色会计的发展对策 篇4
关键词: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1999年产品总数1360个,2000年产品总数为1831个,2007年达到15238个,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5740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1523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8300万吨,出口创汇21.4亿美元。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7.24%,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如运城市的胃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珊瑚红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相当一部分已成功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了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2、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完整认识,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市场的拓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资料表明: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数量比重分别为: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类占59.4%、畜禽肉类占11.4%、水产类6.2%,饮品类占15.3%,其他产品占7.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在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由于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知尚浅,因而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造成有效需求不足。2006年某市统计局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称,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有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在买过绿色食品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绿颜色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2.2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销脱节问题严重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据统计,1999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近70%分布农村,有的甚至是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的山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大,造成绿色食品供货困难,产供销脱节,导致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缺乏较强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过分依赖政府,这些都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
2.3 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滞缓,市场机制不规范,影响了人们购买的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滞缓,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8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所了解,其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但购买时必须非常方便,价格合理。当前绿色食品商业流通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绿色食品专门零售商店,其他的地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混售,不便于消费者选购。
绿色食品商标必须经过注册,才得以保护。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有的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绿色食品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
3、加快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的方式和途径
3.1 严把产品质量关,组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扩大专业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关键。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它们有共同的优势:一是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品的生产基地、质量、市场占有率有保证;二是不断发展扩大,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向规模化经营迈进。随着我国人均收人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比90年代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但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暴利,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等,绿色食品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严格检疫程序,建立市场营销网络,规范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
3.2 有组织地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建立绿色食品专业销售网点;一定规模绿色食品的连锁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促进销售等特点。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设计,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配套好市场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建立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现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3.3 加强宣传,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开展多层次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启动绿色食品消费者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宣传消费绿色食品,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群众的消费观念,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绿色食品市场的完整发展,有利于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形象,实现开发绿色食品的价值;有利于引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利用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有利于疏通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实现绿色食品的附加值,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建立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建立认证制度、质量控制、环境监测、产品监测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
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关于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思考 篇5
1 绿色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绿色会计 (GreenAccounting) 又称环境会计, 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世界范围内的绿色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其后西方各国会计理论界将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相结合, 着手研究绿色会计和环境报告, 并形成了初步的理论框架, 尤其是1990年RobGrang的报告《会计工作的绿化》, 作为绿色会计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引起了全球学术界对绿色会计的高度关注。
我国开展绿色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绿色会计理论。90年代, 我国逐步开展了对“绿色GDP”的研究, 进而延伸至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1994年我国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 从而在客观上要求我国建立绿色会计体系, 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001年3月我国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 同年6月, 经财政部批准,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绿色会计专业委员会, 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2 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2.1 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它的实现必然推动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同时, 绿色会计又是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应用, 也必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的, 缺少任何一方, 则另一方都不能顺利健康的发展。所以, 绿色会计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2.2 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 (GDP) 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在衡量国民生产总值 (GDP) 时, 未将社会环境资源作为一种资产列入资产核算, 从而使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 在某种程度上虚增国家富有程度, 夸大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在衡量企业成本时, 传统会计只计算实际成本往往忽视不能计价的“自然资本”, 使企业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获取“私利”, 虚增其利润。采用“绿色GDP”能真实反映我国国民财富的量与质, 是据以采取措施防止资源过度消耗与生态环境恶化的迫切需求。绿色会计的建立和运用, 无疑可以为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 (GDP) 和企业生产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是加强我国环保意识的需要
从绿色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 绿色会计是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 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的。环境状况的恶化对经济活动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目前, 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各国的环境问题又共同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各国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 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以解决治理环境的国际协调问题。
2.4 是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发达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成为了新的国际热门话题。绿色会计在国际上起步较早, 目前已经进入了较深的研究阶段, 包括制定绿色会计准则等。我国要想和世界接轨, 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而会计作为企业之间交流的语言首先应该具有国际化的水准。所以在国际趋势向绿色会计转变的时候, 我国应该加快进行绿色会计的研究与实践。
2.5 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 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 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 只有增大环保投入, 重视绿色会计, 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6 是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经济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 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 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 而且要兼顾社会利益。绿色会计不仅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成本信息, 而且要对与企业有关联的资源环境及与生态环境等进行反映和控制, 其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有经济性信息而且有社会性信息, 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它是一种微观自主、宏观顾及的“微观—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 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有助于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
3 当前我国绿色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还很不完善
我国现行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和报告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 包括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 这些法规、制度和相应的企业会计与报告实务对于环境问题基本上涉及很少。而在实务中, 多数企业在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方面混乱, 对公布环境资料持低姿态, 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
3.2 研究成果尚欠实践指导性
从目前有关绿色会计的研究内容上看, 多数学者较为注重研究理论性较强的绿色会计理论, 诸如绿色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 而对绿色会计实践的操作性问题则缺乏具体的研究。此外, 有关绿色会计制度规则方面的研究也显得比较薄弱, 使得绿色会计的实践没有规范可循, 阻碍了绿色会计的开展。
3.3 缺乏整体意识及对宏观绿色会计核算的研究, 不利于绿色会计体系的建立
目前会计界对绿色会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 将绿色会计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 而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这种研究现状的缺陷有两个方面:首先, 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其次, 没有认识到环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 对环境的有效控制需要一个宏观与微观衔接的核算体系, 不利于在会计体系中实现宏观环境核算与微观环境核算的衔接。
3.4 制度不完善, 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
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绿色会计的重要性, 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 但遗憾的是, 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绿色会计准则。使绿色会计的实践没有规范可循, 阻碍了绿色会计的开展。
3.5 社会各方面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社会大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还缺乏比较完善的绿色监管措施, 而且社会普遍存在对环保的忽视, 只注重企业的经济利益, 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甚至在实际生产中, 发生局部与全局在环境保护利益上的冲突, 再加之社会各方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还不够迫切, 致使社会和企业还没有实行绿色会计的迫切需求。
4 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主要措施
建立绿色会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建立绿色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4.1 加强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发达国家的绿色会计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 并在实践中有所尝试。而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可以说是刚刚起步, 且实践上是一片空白。因此为了尽快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水平, 促使绿色会计早日与实践相结合, 应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大力加强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 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会计实施办法, 以指导实践工作。
4.2 建立绿色会计的规范标准
一是修改《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最高层次的规范, 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 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 也是将会计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二是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 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 将有效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三是建立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 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4.3 建立绿色税收
从世界经济学界着手研究“绿色环保经济”问题开始, 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也赋予了新的职责。为了从根本上使自然资源、环境得到长远的保障, 增加民众环保意识, 建立“绿色”生态税收制度是我国当前绿色会计实施的当务之急。由于我国对环境污染者不是征收环境税而是收取排污费, 在税收差别和税收减免方面, 虽然我国现行税制中已包含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措施, 但这些政策措施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议在原税收基础上增开环境税, 将其作为独立的税种, 其法律地位与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是等同的。在其下面还可以分为污染物税、环境能源税、环境资源税、环境关税等相关税种。
4.4 完善社会责任考核体系并加强监督
绿色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 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不能全面、如实的进行揭示, 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加强监督检查, 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 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 强化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 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以取信于社会公众, 强化国家宏观调控。
4.5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绿色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科学交叉渗透而成。复杂的、多元化的产权关系, 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因此, 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 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知识, 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严格执行, 绿色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
5 结束语
目前绿色会计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由于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 我国距离真正实施绿色会计还需要一段路。但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保护法律的相继出台以及我国的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 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完善制度、组织研究、扩大宣传等途径加快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绿色会计是在环境治理中产生的由多种学科交叉渗透的一门边缘性应用科学, 其实施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通过对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具体措施, 以期能够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全面实施和发展。
关键词:绿色会计,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罗熠.我国建立绿色会计研究[J].生态经济, 2005 (7) .
[2]侯文宣.关于绿色会计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 2007 (2) .
[3]李颖.我国绿色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会计, 2007 (6) .
辽宁发展绿色会计的应用建议 篇6
一、目前绿色会计应用现状
目前,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绿色会计的实际应用更是少之又少。现以辽宁省发展绿色会计为例, 具体分析一下绿色会计的应用现状。
(一) 只是理论的初级研究
目前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只是简单的理论研究, 并处于初级阶段的研究。而对绿色会计的实际应用是少之又少。当前我国学者对绿色会计的研究只是从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着手, 对于实质性的应用证明可以用匮乏二字形容。从而导致在核算过程中, 计量标准不一致。而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 在我国并没有发展起来。这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力度, 鼓励企业做好绿色会计的学习和认识。
(二) 政府缺乏对绿色会计的重视
目前我国政府在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环境的好坏不容忽视, 这都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绿色会计的保障制度。目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环境的实践应用中, 绿色会计并未真正得到推动和发展。另外, 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税种, 阻碍了财政对环境的调控和发展。如果绿色会计的实施, 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环境效益, 而这样政府和企业必将产生额外的资金花费, 增加企业的成本。企业和政府不愿意面对和处理这样的现实。因此政府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绿色会计的发展, 在具体应用中认真实施。
(三) 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绿色会计人才
企业为了更大力度的最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所以更注重经济效益的变化。因此, 在对会计人员的招聘到培训过程中, 对会计人员的重视力度不够, 更不用说对绿色会计的专门培训了。由于企业一味的追求利润, 所以更注重员工的经济素质和头脑, 而在日常工作中, 由于会计人员缺乏对绿色会计专业的培训, 致使绿色会计的专业素质难以得到较好的提升。又由于企业缺乏较好的激励制度, 使得会计人员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中, 从而制约了绿色会计的实施。
二、绿色会计的应用建议
在当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政策”的指引下, 企业将逐步实现“绿色经营”, 促进绿色会计的发展。“绿色经营”这一理念将促进企业改善环境、避免污染, 再生长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排放和环境的破坏程度, 这必将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共赢, 有效促进国家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提出绿色会计在实施中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
绿色会计要想实施无障碍, 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 提高企业的环境资源保护, 把这种意识应用到实践中。而绿色会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促进和督促企业对整个环境的保护。这是一把双刃剑, 企业环境保护的越好, 企业的效益也就越高, 市场的竞争力也就越强。所以, 我们要想让绿色会计应用的好, 则必须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 同时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的培训和教育力度。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加速绿色会计体系的建立。
(二) 政府完善政策保护体系
目前, 我国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形成, 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计划和方案。因此, 我们更需建立健全有关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议财政部和环保部携手会计机构共同建立标准的“绿色会计准则”, 规范好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和计量标准, 以及相关的财务报告, 这些核算要求要在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 同时环境成本必须在财务报告中加以披露, 增强绿色会计的实务的可操作性。
(三) 加强绿色会计人才培养
针对当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 我国企业必须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专业知识的培养, 以此推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比如, 我们在人才招聘时, 可以深入高校招聘专业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而对于企业的在职会计人员, 企业可以聘请绿色会计方面的专家定期地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以此更好的提升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专业素质。企业在对员工考核时, 可以将会计人员的绩效与环保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 进一步地推动我国企业绿色经济的发展。总之, 在企业的发展中, 加强对绿色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结论
绿色会计是当前会计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 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绿色会计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的同时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可持续发展”方针下, 绿色会计顺应了时代发展、加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发展目标, 只有加快绿色会计工作, 才能促成企业与环境的双赢局面。
摘要:在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中, 由于受到环境因素和会计自身因素的影响, 致使企业绿色经济的发展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 本文针对辽宁省绿色会计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希望我国政府和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措施来促进绿色会计的发展, 以便可以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可以提升我国环境保护的效率。
关键词:绿色会计,环境保护,辽宁经济
参考文献
[1]贾丽娟.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会计推行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6.4.
[2]王司宇.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16.4.
绿色会计的发展对策 篇7
1. 绿色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 蒙特斯和马林发表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污染的会计问题》揭开了绿色会计研究的序幕。此后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等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绿色会计问题。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等保护世界生态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 将世界绿色会计的研究推向高潮, 绿色会计理论得以快速发展。
我国绿色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但当时会计学界并不重视。到了90年代, 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及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绿色会计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2001年3月我国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 2001年6月, 经财政部批准,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 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
2. 绿色会计的含义。
绿色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运用专门的方法, 对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和对环境保护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 以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 绿色会计代表时代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后, 随着全球化的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使用传统GDP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因为通常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消耗得越多, 其GDP增长也就越快, 因此, 应从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 即“绿色GDP”。世界各国都以“绿色GDP”代替了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时代。近年来, 我国已经开展了绿色GDP统计工作, 绿色GDP试点工作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绿色GDP必然离不开绿色会计, 因此绿色会计代表时代的要求。
2. 绿色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绿色会计从空间上把会计主体放到其周围环境中考虑, 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纳入会计核算之中, 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是否给社会、环境带来经济影响, 是否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环境、社会效益, 而不是从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发进行决策, 从时间上防止透支未来, 滥用自然资源, 破坏环境。因此, 只有在绿色会计下, 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会计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3. 绿色会计是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从本质上说, 现代企业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 企业要实现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 必须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 把传统企业发展模式转变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建立效益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等相统一的绿色企业。绿色会计就是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纳入企业的计核算对象, 使自然资本和社会效益通过会计工作清楚明了地反映出来, 以便于评估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社会及环境代价, 从而有效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 绿色会计的实施, 是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4. 绿色会计是合理“引进来”的需要。
目前, 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因而许多发达国家不断把环境污染严重和破坏掠夺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 把发展中国家当成自己的“污染避难所”,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大量外资“引进来”时, 我们需要建立绿色会计方面的准则, 需要依靠绿色会计合理核算和评价外资企业对我国环境造成的影响和采取的环保措施, 我国只有建立了自己的绿色会计体系, 要求外资企业公开、披露其绿色会计信息, 才能免遭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 以期合理“引进来”。
5. 绿色会计是正确“走出去”的需要。
在大量“引进来”的同时, 我们也开始了越来越多的“走出去”, 如今, 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投资。然而, 以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 绿色贸易壁垒开始正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 我们应该培养企业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能力, 自觉地公开, 披露其环境信息, 使其适应投资所在国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外经济合作更持久, 更具效益, 因此建立绿色会计体系可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 正确的“走出去”。
6. 绿色会计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循环经济下, 企业要谋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和最优化, 会计核算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综合反映和控制资源环境、废弃物及生态环境。这是传统会计所不能及的, 只有绿色会计才能把会计主体置于生态环境之中, 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 来计量和揭示企业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 因此绿色会计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我国绿色会计实施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由于绿色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 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阻碍因素
1. 企业的环境责任理念尚未真正形成。
据调查, 公众对企业在2008年环保满意度得分为72.47分, 比2007年的46.93分大幅提高了25.54分, 说明企业在环保管理理念上有了新的突破, 由传统观念上的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但国内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远远落后于国外企业和合资企业, 国有企业的得票和2007年相比大幅下降了32个百分点, 尤其是目前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如苏丹红、三鹿奶粉等事件, 这说明目前很多企业的环境责任理念尚未真正形成, 还只在企业范围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 缺乏环境社会责任意识, 忽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影响了绿色会计的实施和推行。
2.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缺少可操作的绿色会计准则。
我国目前规范会计行为的《会计法》和会计制度中并没有与环境相关的核算、监督、披露及处罚等相关绿色会计内容, 也没有对绿色会计信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虽然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绿色会计的重要性, 也有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动机, 但绿色会计研究还停留在学者们的书斋里, 还未形成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 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要求, 绿色会计工作不规范, 绿色会计的实施存在很大困难。
3. 绿色会计实务缺乏理论指导。
一方面由于绿色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 其研究起步较晚;另一方面由于绿色会计核算对象的复杂化, 使得目前我国绿色会计还未形成统一、完善的理论体系, 在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等基本理论尤其是计量环节上尚未突破, 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 因此绿色会计实务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不利于绿色会计的实施和推行。
4. 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绿色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科学交叉渗透而成, 它要求运用者不仅要具备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还要具备与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知识, 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开设的与绿色会计相关的专业及其培训较少, 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 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障碍。
四、进一步有效实施绿色会计的对策
1. 提升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 为绿色会计的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企业的责任意识不强, 影响了我国绿色会计的实施, 因此应提升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一方面应加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树立企业、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三赢”理念, 教育我国企业积极转变观念, 认识到合理承担环境责任可以促使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和环境、社会利益最大化, 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外企优秀的环保理念和经验, 自觉提升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另一方面, 应加强舆论监督和处罚, 对反面典型曝光, 让政府和社会知悉其环境行为, 对破坏环境、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危害的企业严厉处罚, 促使企业增强环境责任意识, 为我国绿色会计有效实
2. 加快建立绿色会计的法律规范标准, 为绿色会计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我们应吸收、借鉴西方会计界、企业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制定有关绿色会计准则及制度。首先将绿色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 从法律上保障绿色会计的实施;其次将与环境相关的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列入会计准则, 并使其成为企业必须披露的内容, 同时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加以规范, 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最后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 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为我国有效实施绿色会计提供法律保障。
3. 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 加强理论研究, 为绿色会计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发达国家会计职业团体在建立和实施绿色会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们也应该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 发挥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委员会等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 在财政部牵头下, 对绿色会计这门新兴学科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加快绿色会计专业标准的建设, 力求解决诸如确认、计量和报告等基本理论问题, 突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阻碍, 对绿色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的本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形成完整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 为有效实施绿色会计提供理论支撑。
4. 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
绿色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但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不能全面、如实的进行揭示,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 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 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全面审查与监督, 以促使企业正确地进行绿色会计核算, 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5.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 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 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要完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要具体披露企业本期发生应记入本期损益的环境支出和与环境相关的资本性支出、企业执行的环境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长期目标等;另一方面要完善资源计价的方法, 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另外, 对环境因素在报表中的披露方式应予以统一规范, 增加企业间的横向可比性, 避免披露方式不统一而造成的企业环境责任不清和报表阅读者的不便。
6. 加快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
绿色会计的发展对策 篇8
(一)我国当前现状需要建立绿色会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些年来我国逐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手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行工程减排,在现有工程量基础上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进行结构减排,东北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污染行业相对较多,其中一些小型企业由于生产设备落后往往会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关闭化工、味精、酿造和造纸企业1200多家,从源头对污染排放进行控制;三是进行减排管理,自2007年以来,我国累计投资60亿元,建造污染监控机构306个,对近14000家企业执行重点监管,全面实施环境监测控制。
传统核算中,企业并未将环境损耗计入企业成本,也没有以数字的形式体现环境污染程度。但资源是有限的,随着多年的开采,资源总量正在不断下降。因此,我国引进并实施绿色会计刻不容缓。
(二)绿色会计利于计算我国“绿色GDP”
传统GDP计算仅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未考虑由于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消耗。“绿色DGP”是国家在考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影响的基础上的最终结果,即将经济增长中消耗的资源从GDP中扣除。由于我国实施“绿色GDP”的迫切需要,国家统计局、环保局于2004年正式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同时,环境会计是“绿色GDP”得以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将环境和自然因素考虑到经济核算体系中也是绿色会计的目标。所以,建立绿色会计是实现“绿色GDP”的前提保障。
二、对策
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限制,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绿色会计实施存在障碍的问题。
(一)完善中国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绿色会计核算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但在现有会计准则中均未对绿色会计有较深研究。我国应在现有会计准则中添加绿色会计科目与要素,规范要素计量,使之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我国现有体制对环境信息披露无具体规范,企业无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应对披露信息的格式、内容、信息完整程度进行明确规定。其次,要不断完善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审计是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衡量企业的社会和经济利益,量化企业指标,通过自身审计职能监督投资实施的可行性,为投资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应同时建设绿色会计准则和绿色审计规范,促进绿色会计的实施
(二)扩大资源税的征收力度及范围
中国资源税实行原则是“普遍征收,级差调节”,即境内开发的一切资源产品均需缴纳资源税,在征收时实行差别税额标准征收标准。因此,我国应加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并提高商品的税额标准。为保护有限资源,改善中国出口结构,应鼓励出口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同时,还应对消耗大量资源的原料、半成品和初级产品征收环境附加税或资源出口税;对环保材料的出口应给予低关税,鼓励该类产品的发展。所以,税收是控制环境污染、维护国民健康的必要手段。
(三)实施奖惩相结合策略
实施奖惩结合制度,增加企业不披露信息的机会成本。首先,国家应鼓励信息披露,对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给与一定的税收减免;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对不披露环境信息及污染环境的企业实施严厉打击,加大惩罚力度,让承受的损失远大于进行环境预防环境污染的成本,从根源上消灭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及不披露信息的侥幸心理。其次,国家应根据企业环境保护数据建立数据库,将企业依照环保工作力度进行分级。同时,银行应改变原有观念——仅以经济利益为衡量指标进行贷款。应纳入环境效益作为衡量指标,对环境友好型企业实行相应优惠,并限制环境破坏型企业的融资活动。
(四)注重学科交叉,提高理论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可增加与先进地区的学术研讨,增加研究机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局部地区开设绿色会计试点,在小范围内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渐将绿色会计过度到中国全部企业中来。
(五)健全我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资源计价依旧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健全披露制度势在必行。应对环境因素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做统一规范,增加信息的可比性与及时性,加强信息的横向可比与纵向可比,避免出现因规范不一致而造成使用者的理解问题。
(六)加强会计人员绿色会计培训力度
传统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会计核算技能。但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企业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加强绿色会计知识的宣传,使会计人员意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增强其学习需求,了解提升素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其次,企业应转变原始观念,企业通常认为员工培训费应作为企业的“成本”来核算,应将培训费看做企业的“投资”。随着经济与绿色会计的发展,企业使用绿色会计已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短期培训费会答复提升员工技能、工作效率和单位工作量,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和工资成本等。最后,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入新兴前沿学科,帮助学生提升相关行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全方位人才,为企业节省培训支出,增加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经济发展伴随着环境的污染,当今污染现象已受到国家重视,污染已直接影响到国家、企业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绿色会计已成为国家会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应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将传统思维转变为投资思维。同时,应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速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力度,实行奖惩结合制度并适当扩大资源税征收的范围与力度,为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实施清除障碍,完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宪生.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0-06-04)[2010-12-1].http://www.chinanews.com.cn/cj/news/2010/06-04/2323925.shtml.
[2]邵芳.绿色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企业导报,2010(9):180.
[3]路国莲.绿色会计理论与制度建构[J].西部财会,2011(1):22-25.
绿色会计的发展对策 篇9
绿色会计是企业发展到高科技时代而产生的企业责任问题。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投入较高而产出较低, 严重的污物污染和较低的效益产出必然造成严重滞后的生态环境补偿能力, 使企业自身发展成为瓶颈。就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 绿色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应用绿色会计来核算社会资源成本, 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 从而促使企业保护自然资源, 维护生态环境, 而不再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长期来看, 企业最好的发展战略是增大环保投入力度, 重视环境报部工程, 走绿色会计核算之路, 方可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经济发展的需要, 迫使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 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因此, 推行色会计能帮助我国企业顺应国际潮流, 增强自身竞争力, 应对“绿色壁垒”, 更充分地参与国际竞争。
1 我国工业企业应用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1.1 方针政策引导不到位, 法律法规有缺陷
我国绿色会计应用起步较晚, 理论不够成熟, 实践基本属于空白, 借鉴西方研究成果较多, 造成与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不符。因此我国的绿色会计无论是理论上或实践上都还没有一套自己的指导方针政策, 这就使企业在实行绿色会计的时候犹豫彷徨。因为国家三令五申鼓励企业推行绿色会计, 可没有切合实际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引导, 企业自然不敢付诸实施, 一旦强制执行, 不仅使企业成本增大, 而且执行中既没有可行的绿色会计准则和制度为前提指引, 也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这些都无疑阻碍了绿色会计的发展和应用。
1.2 对绿色会计不够重视
我国工业企业对绿色会计应用普遍重视不够。实施绿色会计包括广泛的内涵:要求企业高管层、中层乃至员工等自上而下具有高度的环保知识和意识、领悟资源节约理念。同时还要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也纳入考核中去, 而不只是用报表中的利润指标考核企业。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把这些绿色内涵宣传到位、执行到位, 因而推进绿色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还缺乏动力。很多工业企业只盯住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无视环境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更不会花心思去追究环境污染源和研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采用短线操作, 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影响可持续发展。
1.3 绿色会计的理论缺乏对实践应用的指导作用
绿色会计理论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 从理论层面上说借鉴国外的多, 原创的少, 在指导我国企业采用绿色会计实战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可行性指导, 如对绿色会计要素的具体量化标准, 我国企业的和国外企业的标准不同, 绝对不能照搬照抄。现实实践中很少有企业采用绿色会计核算, 这在丰富和发展我国绿色会计理论方面是缺憾。传统会计对实体经济活动只采用财务指标进行评价, 但绿色会计对实体经济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包括财务评价指标, 而且还要包括环境评价指标在内的综合指标。环境评价的难点就在于是否能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和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指标体系, 对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与绿色收益等信息进行综合的定量评价。因此, 我国绿色会计推行的关键问题就是缺乏能够指导绿色会计实务操作的应用指南。
1.4 绿色会计应用中缺乏专业人才
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综合了环境科学、会计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 在具体应用中要运用到多种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现在企业会计部门所用的核算人员多是传统会计计量和核算人员, 缺少专门从事绿色会计的人才, 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的情况下企业不会主动花费高额的成本培养专门人才。目前在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理论和核算研究主要是在理论界进行的, 截至目前为止, 国家基本上没有开设绿色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企业高管和各层次员工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基本没有, 这种状况也阻碍了我国企业绿色会计的实行和推进。现有的财务人员中因思想理念、知识结构、计量技能等的制约, 难以恰当处理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以及环境绩效评价问题。国家也没有专门定期的培养绿色会计人才的计划, 这大大制约了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脚步。
1.5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披露信息的标准不规范
绿色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比较特殊, 决定了与传统会计的核算方法不尽相同, 需要用货币单位和物理单位来计量。由于目前我国没有统一计量标准, 因此在对企业拥有的绿色资产、承担的绿色负债、最终的绿色利润绩效等要素的确认, 计量和核算缺乏可比性。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掩盖环境污染的事实, 企业又尽量将披露的资料模糊化, 以达到给社会和公众绿色环保企业的印象。但是这仅仅解决某些企业的部分绿色信息披露问题, 距离企业披露完善的绿色会计信息还有一定距离。此外, 大多数企业甚至利用准则缺失、监管不力等空子不主动披露确认、计量的绿色会计信息。就算个别企业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在会计报告中蜻蜓点水似地披露了与绿色会计相关的信息, 其确切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满足社会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 绿色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差。
2 推进工业企业应用绿色会计的措施
2.1 进一步完善与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会计制度
我国工业企业注重内涵性发展必须重视绿色会计制度建设。财政部可以拟出台关于企业绿色会计核算计量的相关准则和制度, 完善现有的《环境保护法》《会计法》《税法》等法律内容, 把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写进去, 为工业企业绿色会计核算寻找准则、法律依据, 并且成立专门机构监督工业企业绿色会计计量的落实和规章制度的实施。比如, 在《会计法》中增加强制绿色会计实施的内容, 把对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列入会计法, 可以用法律的形式确保绿色会计在企业的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实施绿色会计的根本法律保障, 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试想假定法律规定因企业污染等原因使社会公众受到伤害, 企业必须对受侵害的人群给予相应赔偿, 这势必使企业遭受谴责和利益损失, 影响声誉和道德, 这就迫使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 将企业的环境行为后果纳入会计核算系统, 就能通过财务报告真实反映企业环境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公允性。再如, 绿色会计制度建立完善了, 政府部门在推行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制度时, 强制性规定企业必须明确披露环境资源信息, 制定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 将政府的强制性和企业的自觉性紧密结合起来, 环境执法力度势必会大大加强。
2.2 加大绿色会计在工业企业的宣传教育力度
绿色会计是一项重大的国家工程, 做得好对社会环境保护、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 要加强对绿色会计理论、意义和实施策略的宣传教育, 将绿色会计的理念通过各种媒体普及到社会中去。建议在大专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绿色会计的专业课程, 以便从源头上加强对有关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 还要在企业开展绿色会计理念、理论培训, 特别要强制企业派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接受绿色会计定期培训, 这既便于为我国实行绿色会计做好人才储备, 又可以给绿色会计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 建议将绿色会计宣传、培训列到《全国环境初级教育行动纲要》中, 以引起全民重视, 加快绿色会计推进步伐, 最终达到不论是企业还是民众都能自觉、自发地保护自然环境, 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耗损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 才能更快地推动绿色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提高, 加快绿色会计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
2.3 以绿色会计实务研究为重点, 丰富我国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涵
首先, 我国的会计学者在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工作经验的同时, 不能盲目地照搬, 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和会计体系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必要时进驻企业调研, 建立适合我们国情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 更好地指导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会计核算和计量。其次, 发展绿色会计, 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的在部分地区、部门试行。对不同的产业、产品选择不同的核算内容和标准, 将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和探索性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并行推行,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然后进行总结, 以增加绿色会计实务操作的研究案例。在取得经验后, 再进一步推广、普及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准则, 并在各企业中进行广泛实施, 从而推动绿色会计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推广。
2.4以工业企业会计人员为重点培训对象, 不断提高工业企业财会人员素质
绿色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工业企业会计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要求会计人员在牢固掌握传统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方法的基础上, 充分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熟悉两者在理论、方法和计量上的交叉学科知识, 掌握绿色会计的核算和披露方法, 在熟练掌握会计技能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 要了解一定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知识, 确保环境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具体方法如下:首先, 加强学校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教育, 在我国的财经类高校建立相关专业, 增设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学等专业课程, 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其次, 还要加强社会在职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的培训和继续再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以利于绿色会计在实践中能顺利实施。
2.5 明确绿色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标准
为了避免绿色会计在核算和信息披露时的多元性, 便于社会和政府的监督, 要统一规范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计量单位、披露信息项目、绿色会计指标等。为了加速绿色会计的实施, 可以依照重要性原则, 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标准。另外, 统一资源计价的标准和方法, 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增加企业间的横向可比性, 对环境因素在报表中的披露方式应该予以统一规范, 以免造成企业环境责任不清晰、报表阅读者需要的信息不完善、不对称等问题。同时, 明确工业企业应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数据, 便于绿色会计核算。为方便工业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 应明确规定工业企业需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数据。如废水披露指标应包括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标量, 主要污染物及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量;废气披露指标应包括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消烟除尘量、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净化处理量等。
参考文献
[1]韦秀华.我国中小企业对绿色会计的应用[J].财经界, 2010 (4) .
[2]路国莲.绿色会计的理论与制度建构[J].中国工会财会, 2011 (2) .
[3]刘江燕.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审计与理财, 2011 (2) .
【绿色会计的发展对策】推荐阅读:
绿色会计发展05-13
绿色会计的目标09-17
绿色会计计量的论文09-23
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10-28
低碳环境下的绿色会计08-09
绿色会计08-13
企业绿色会计05-15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07-26
绿色会计核算研究06-07
绿色会计实务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