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类教材建设

2024-08-16

电气类教材建设(共8篇)

电气类教材建设 篇1

1. 引言

在当前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的工程教育过程中, 两个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 工科生在取得学位前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 年轻的工程师必须具备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系统的专业技能, 使他们能在工程应用和实际生产中发扬团队精神并发挥个人作用。[1]然而, 我国传统工科教育中存在重视理论教学, 轻视实际应用的问题, 过度强调知识学习过程, 对专业技能和学生素质重视不够。

受到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影响, 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往往是为了验证相关理论知识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均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计划, 学习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手段。这使得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和实际创新能力难以提高。为了使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 该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为解决以上问题, 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工科学生必须建立起新的工程教学教育模式。近年来, 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倡导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包括产品构思、产品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操作四个过程。[2]为了提高工科生在基本技能和实际运用中的创造性意识, 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CDIO教育理念, 探讨了CDIO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 CDIO教育模式

作为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的最新成果, CDIO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高等学校经过几年的探索提出的对工程教学教育模式进行改进的新型教育理念。电气工程师可以根据CDIO模式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电力行业中的实际问题。CDIO是一种新的工程教学教育模式, 它以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为依据, 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 了解专业课程之间的本质联系, 掌握实际工程应用的原理和技能。[3]CDIO主要培养工科生的学习、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多人合作研发和成员沟通水平也是CDIO的教育内容。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只进行项目工作协调和技术指点, 通过CDIO模式激励学生的研习乐趣, 提高创新实力。CDIO的教学模式契合欧美发达国家对工科教育的要求, 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框架和教育思想, 并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国际工程教育模式。

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工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现代电气工程师, 能够参与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操作的各个阶段。[4]构思阶段包括客户需求、相关技术、法规、企业战略和商业计划。设计阶段的重点是创新的设计内容, 包括项目计划、项目图纸和具体实现方法。实施阶段是指设计到产品的转换, 包括硬件设计、软件编码、系统测试和产品验证。实施阶段, 为产品或系统提供预期价值, 包括系统维护、产品升级、可循环利用和产品报废等。通过采用主动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参与CDIO训练的工科生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知, 且具有批判意识。CDIO训练还能够吸引和激励工科生, 使工科生具备创造力和领导力, 并具有成就感。工科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CDIO训练, 更适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事业上可以获得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 了解CDIO工程教学教育的企业更愿意雇佣那些具有CDIO训练背景的工科毕业生。

3. CDIO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电气信息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和目标, 建立了CDIO实践教学框架, 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和设计。课程实验贯穿于整个学期, 与课程的理论学习相结合。短期的课程设计是为了评估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第一环节重点强调对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环节是科研训练。通过科研项目的训练, 学生的电路分析和系统设计能力大大提高。第二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环节包括在电气相关企业的工程实践和论文设计。重点锻炼工科生在工程实际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另外, 在教学实践的改革中, 可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积极地指导工科生申报校级、省级或者国家级相关的研究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 教师通过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确保项目的最终完成, 鼓励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 勤于总结, 发表研究论文并申请专利。

在详细的实行过程当中, 首先, 按照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 进行管理体系以及运行制度的深入完善和改进, 增强专业课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开放硬件实验室, 并配备相应的软件支持, 如Matlab、Or CAD、Protel以及CCS等, 作为学生参加各种课程实验和设计以及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次, 根据不同的科学研究方向, 各教师均应建立专门的研究室, 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教师的研究方向中, 还可以成立不同的研究小组。这些研究室主要用来帮助工科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组中进行科学研究。教师则主要负责指定具体的科研方向和研究任务的分工, 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点, 从而提高工科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和研发水平;再次, 带领学生去电气相关部门进行参观和实习, 聘请专业人士来校讲座, 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各种级别的电子设计大赛等, 创建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平台;最后, 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 学生可以到相关电气企业实习, 从而在实习过程中了解项目开发过程和做事方法,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培养深层次的团队合作精神, 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结论

本文以CDIO实践教育体系为基础, 对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研究。通过不断地探索, 该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就业形势明显好转。总之, 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满足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探寻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之路——“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纪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06) :43—47.

[2]顾佩华, 沈民奋, 李升平.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01) :12—20.

[3]Ian Yellowley, Peihua Gu.Design Directed Engineering Educ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Canadian Enginneering Educatiao Association, 2011 (09) .

[4]陶勇芳, 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1) :81—83.

电气类教材建设 篇2

求职信范文与格式 万能的求职信模板 优秀毕业生求职信模板 求职信如何设计? 求职信

中专毕业生个人简历  
简历编号: 个人求职自荐书 更新日期: 如何写个人简历样本 无照片
姓 名: 大学生简历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天河区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茂名 身材: 165 cm?48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4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工业/产品设计:结构工程师、动画/3D设计:设计员、工程/机械绘图员:助理工程师
工作年限: 3 职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8-08 ~ -09广州佳事达有机玻璃制品厂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广告
担任职务: 结构工程师
工作描述: 负责产品结构设计,绘制产品效果图、工程图(钣金开料图)、以及编写物料单。出菲林等等。
离职原因: 换环境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7-09 ~ 2008-06深圳柯摩电子厂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程助理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8-08 ~ -09广州佳事达有机玻璃制品厂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广告
担任职务: 结构工程师
工作描述: 负责产品结构设计,绘制产品效果图、工程图(钣金开料图)、以及编写物料单。出菲林等等。
离职原因: 换环境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7-09 ~ 2008-06深圳柯摩电子厂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程助理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07-07-01
所学专业一: 机电一体化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7-07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 大专 1016082006301392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7-07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 大专 1016082006301392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用Pro/e绘制产品效果图、装配图、零件图、制造分模、钣金开料图、工艺生产工程图(组件爆炸图和物料单)与及产品安装说明书。熟练用CAD绘制2D图出图纸排版等,熟练用Core1DRAW进行排版,绘制简单的平面设计图,做简单的菲林文件。熟练用Core1DRAW在激光机里进行平面雕刻,熟练Word、Excel的.操作,精通文段排版、电子表格的编制,打字50字/分以上。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性格开朗,有责任感,工作态度认真,有团队合作精神,今日事今日毕。做事有条理,认真,应变能力好,懂得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自信只要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好,适应能力强。
 

求职信应该怎么写 求职信的基本内容 应届教师求职信写作范文 求职信的正确写法

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研究 篇3

摘要:针对目前各高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的热点培养模式,以某校电气信息大类招生为例,从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两大方面浅谈河南理工大学电气信息类大类培养的模式和一些经验。根据查阅相关文献指出目前高等学校大类招生的现状、利弊,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现状;利弊

作者简介:朱军(1984-),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上官璇峰(1965-),男,河南渑池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17-02

电气信息类专业是指以电气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主干学科。依据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注重文理交叉的原则,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三方面兼顾的电气、自动化、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为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完成本大类开设的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以及大类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年或第三年根据人才需求、学习成绩和个人志愿情况分流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不同专业进行培养的方式。

一、大类招生现状

大类招生培养是高等学校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制度改革的新举措。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正在不断地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现阶段部分高校已逐渐按照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培养,让学生通过一到两年的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学生的志愿、兴趣爱好、就业方向和学习成绩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实施中期专业分流培养,从而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1]

按大类招生培养学生的模式,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这种培养模式既能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又能加强其对学校学科专业以及社会专业人才需求的明确了解。同时,高校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以满足社会生产和学生志愿需求。[2]

二、具体情况

河南理工大学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始建于1938年,原名电机工程学系,历经机电工程系(1958年)、电气工程系(1986 年),2005年更名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并于2010年秋季以电气信息类进行本科生一本大类招生,有效提升学生生源的整体质量。

目前,我院分设6个系室、10个研究所,电气信息大类共开设5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

现拥有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三电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控制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学院现有教学办公用房16000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00多万元,建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电气信息实验中心,实验用房9000多平方米。以上合理的系室专业设置和优越的实验条件为电气信息类本科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从2010年开始以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入学前三学期进行全校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培养,从第四个学期分流于以下五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我院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培养方案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确定了“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整体优化;紧密结合电气信息类行业和煤炭工业的发展及科技进步,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优秀课程、精品课程,达到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目的的优质课程体系,结合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新时期电气信息大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在教学方法上,从单向性、封闭性向互动性、开放性转变,采取讨论式、研讨式和报告式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采取以下一系列教学方式:[3]

(1)先进的教学理念。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观念,突出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坚持“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学术报告”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实践和学术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2)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以课本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出并实行“教学与科研互补”、“教师与学生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互帮”的教学模式,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方法,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3)课内外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搭建开放的实验硬件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获得虚拟、仿真和模拟结果,课内外实验,科技制作与竞赛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研究创新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学期伊始,为促进我院2010级大类招生学生专业分流的顺利开展,我院结合学生专业分流培养分配情况,对2010级男生宿舍进行统一调整。此次学生宿舍的调整是学院针对电气信息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次成功尝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日常交流和专业学习,有助于统一学生作息时间。因此,此次我院2010级学生宿舍搬迁工作的圆满完成为学院在电气信息大类招生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做好大类招生学生的专业分流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大类招生的优缺点

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培养的教学模式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相应的不利方面。多数学生认为其有利于学生自主理性地按照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但是一部分学生也认为加强基础教育的大类学习削弱了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因此,大类招生培养对专业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在加强基础教育而减少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专业教育质量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

1.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培养的有利方面

(1)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培养有利于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可以使优秀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大类基础课实行合班授课,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先进教学设施的优越性,使更多学生可以得到优秀教师的教诲,享受优越教学设施的便利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积极性,从而达到资源优化共享、提高办学水平的目的。

(2)有利于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人才。按大类招生能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宽学生就业的专业口径,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扎实的“通才教育”和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电气信息类入学按大类招生、后期实施不同专业的分流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竞争性,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4]

2.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培养的不利方面

(1)强化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大类培养加强基础教育的模式使专业知识的授课学时受到紧缩,不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便会出现泛而不精的现象。

(2)学生所选专业的不确定性和学院专业设置相对稳定性的矛盾。虽然按照大类培养招生时,大类内的专业已经确定,但是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学生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不定性,同时会受到当时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对大类内已有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性。

(3)大类内专业“冷、热”不均衡,导致专业间不平衡的矛盾较突出。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多数学生存在随大流的心理,造成对个别专业太“热”的现象。例如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量学生都想分流于该专业,使其与其他四个专业造成冷热不均的现象。因此,学院必须加大专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向学生介绍专业内容及专业发展方向,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各专业的具体情况。[5]

四、总结

大类招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发展口径,但是不能够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按大类招生培养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自愿选择专业,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得招生培养和就业能够有机结合。但是大类培养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专业和社会需求的不平衡性。

电气信息类按大类招生的子专业方向不宜设置太多,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不能过度淡化专业教育。大类招生强化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并提高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结构,为后期专业深造奠定基础。但是,在强化基础的同时必然会挤占专业教育的学时,一定程度上会淡化专业教育。

做好专业分流引导工作,防止学生随大流而造成专业方向冷热不均的现象。大类招生前两年主要学习的是大类基础课,而专业知识学习不足,进行专业分流选择时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就要求大类招生培养的学院必须加强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意向并把握市场和社会需求信息,对就业形势做出准确评估,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

参考文献:

[1]宋万干,朱昌杰.我校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7):85-88.

[2]冯开甫.高校按大类招生的冷静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87.

[3]李端,王晓丹,艾永乐.建设电类专业立体化 “三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7):94-96.

[3]王海骊,刘贺平,夏建刚.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和培养现状[J].中国冶金教育,2009,(5):78-79.

[4]李孟歆,李界家,周悦,等.研究:高校大类招生体制下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29-130.

电气类教材建设 篇4

电气控制类专业人才是我国新型工业化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而三本院校毕业生就业大多是以直接从事操作工作为主, 所以传统的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这类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对于新兴的三本院校来说, 完善培养模式、深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这方面, 国外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 他们有着自己的知识传播模式。例如, 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的工学结合模式等等, 而我国三本院校的教育模式还在探索阶段。

要想培养工作在电气、机械、建筑等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在学校需要得到系统且完善的学习和训练, 必须具备实用的设备管理、操作能力, 获得综合实践能力、分析、安装、调试设备控制系统的能力。而这需要在培养过程中, 合理地搭配理论和工程实践, 使学生对电气控制类的学习不感到抽象和枯燥, 做到很容易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的内容而且还不易忘记, 对实际工程中同类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不会陌生, 同时感到本课程的实际应用就在自己的身边, 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复杂。需要使学生明确理论与实际是有区别的, 且实际和理论的表达方式是有差距的, 从而通过实践的引导消除所谓理论枯燥的恐惧感, 并对理论的学习由衷地产生兴趣。

1“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针对这一系列的需求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后, 本项目总结出三本院校电气控制类课程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

1.1 第一维:理论教学与课内实验

1.1.1 理论教学

传统的电气控制类的理论教学方法是用板书或者是PPT演示。实际的教学实验显示, 学生更乐于使用板书教学, 板书教学思维清晰, 但是教学效率低;PPT教学效率高, 但是学生易走神。综合这些情况拟进行以下改进:

(1) 采取板书教学占主体, 配合使用PPT演示。理论内容用板书讲解, PPT仅用于演示必要的图片、板书所无法体现的整体、原理性的动画内容, 灵活教学、生动教学。

(2) 采取分组学习制。通过将班级学生课下分组讨论, 促进课上回答问题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协作性, 提高课堂注意力。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3) 将课本的部分理论知识尽可能的用实践内容取代, 在实践中习得理论知识, 选取适合三本院校学生的对实际操作有用的部分重点讲, 细致讲。

1.1.2 课内实验

综合以往教学大纲的设计, 发现课内实验中硬件实验设备和软件实验设备的使用相对独立, 这样导致学生不能体会两部分实验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进而使学生不能理解各个环节的用途和原理, 拟进行以下改进:

这两部分课内实验的内容要尽量和谐统一, 选取的实验题目要有一定的联系与呼应, 例如交通灯实验是软件实验设备中的内容, 但并不适合当前的硬件实验设备, 可以将此内容改为硬件、软件设备都适用的车床控制等。

1.2 第二维:专业课程实训

三本院校的生源大多数是普通高中毕业生, 他们基本上无本专业的工作经历, 同时他们的整体基础相对较差, 平常很少关注或了解电气控制类的工程应用于何处。根据以往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 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抽象, 如果单纯通过课内实验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的应用远不够深入, 而专业课程实训是一种很实用很有效的方法。

(1) 在理论课进行过程中, 结合图片和动画演示, 需要更进一步的分阶段进工厂做实地参观, 对应课堂内容有切实的实物印象, 提高兴趣。

(2) 配合课内实验的硬件软件部分, 选取配套的系统的实训内容。

(3) 可以采用“设故障”教学法, 针对难点和重点事先在项目中设置故障, 让学生加深印象,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第三维:工程实践

大部分三本院校的工程实践体现在参观实习, 学生实质性的动手操作较少, 甚至没有, 所以多流于形式, 为了使学生能将电气控制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际, 拟对此实践环节进行以下改进:

(1) 实践内容:与课内实验及课程实训的内容相辅相成, 有机结合, 体现本课程的连贯性。在此基础上提高难度, 强调标准化、规范化。

(2) 组织形式:合适岗位的联系及人数的控制, 确保每个人都有实际操作的机会, 争取每个人都有成果。

(3) 考核方式:增加本环节所占本课程中成绩的比例, 提高学生对本环节的重视程度;采用现场操作与实践报告相结合的评分方式。

(4) 增加联网功能, 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升级。

综合上述的内容, 而且将此“三维”打破以往时间和空间分离的局面, 全面糅合为“一体”, 而且每一维都为了更好的结合而做出相应的变动, 才是真正的“三维一体”模式。

2“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以单片机课程为例, 在分析单片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详细阐明这种教学模式下具体的教学方案实施规划。

根据单片机的课程特点, 规划单片机教学内容以“从一个芯片到一块开发板”的制作过程展开,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使学生在学会一项产品的制作后, 就可学会所需要掌握的全部知识点。

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数据的显示输出、数据的键盘输入、传感器的使用、数据的采集、接口的使用、数据的控制等, 最终以一个实际问题作为综合, 在每个情境下又按知识点由不同的子情境贯穿其中。将不同的项目与知识模块相结合, 打破常见的以知识体系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安排, 按每个项目中所需的知识点重新组织教学。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 需要我们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1) 明确教学任务。将分解出来的知识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别放在各部分中进行讲解, 由简单到复杂地贯穿于教学内容的全部。将课程中所需要的, 前导课程的知识融入教学中,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实现“第一维”理论教学的有效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行动为导向,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增加模拟行业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每个学习任务以任务单的形式下发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如同在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一样。

(2) 以“三维一体”为教学模式, 打破原有各教学方式相对独立的格局。教学模式应整合“第一维”课堂理论教学和“第二维”实验室实训、“第三维”实践教学, 使之一体化;并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将原先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合为一体, 让学生当堂完成理论知识和对应的实际应用。在一间教室中就完成所有内容的教学, 突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实现真正的“三维一体”。

(3) 制定计划。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深入,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不断更新。适时构建新的实践化课程内容体系, 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由此可见, 我们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采用投影仪、计算机、仿真软件、操作台等多种设备并用的方式, 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完成学习。具体教学实施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proteus软件仿真教学;实物现场制作教学, 糅合“三维一体”。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精心设计每一次教学过程的课时, 必须打破等课时周期性教学, 一定要促使学生当堂完成知识吸收。

(4) 课程的考核方法。

取消试卷考试的方式, 结业考核按所学实例自选的方式实现,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实例制作到软件调试全过程。考核内容包括硬件制作、软件调试、功能扩展三项内容。

3 结束语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 其适用面非常广泛, “三维一体”方案切合三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势必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起适合我们的知识传递模式。

本方案可以在民办高校和三本院校中推广使用, 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调整, 使其更加成熟, 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并可作为其它同类课程的教学方案的参考, 为实践化课程的改革进程提供有力的支撑。

摘要:详细阐述了项目研究过程中针对电气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方案中存在的课程结构横向协同性与纵向衔接性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以单片机课程为例, 对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的整体优化的探讨, 构建了“理论课 (含课内实验) 、实训课、工程实践”的“三维一体”课程体系, 实践化教学内容, 建立并完善了“三结合”——真正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 篇5

信息时代“排头兵”——信息工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已将信息技术列为21世纪发展战略计划的首位,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就是针对信息技术的开发所设立的。

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厚基础是指它的基础课(数学、物理和英语)扎实;宽口径是指它覆盖了原电子信息类多数专业及光电信息工程、遥感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内容,涵盖了电磁场与电波传播、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知识。信息工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中比较基础的专业,像电气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都是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衍生物。看来,把信息工程比作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排头兵”绝不为过。

信息工程专业融合了计算机、通信、网络、数学、信息论等学科,具有多学科的兼容性。毕业生可从事通信理论、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及信息工程相关专业的设计、制造、运营和管理工作,就业单位包括航空航天、电信部门、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广播电视系统、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等,涉及面非常广。

院校星座:国内开设信息工程专业较早的院校有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其他院校中,华南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实力较为突出。华南理工大学的该专业按“信息工程”实行宽口径招生,涵盖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网络空间“操盘手”——网络工程

网上炒股、购物、看电影、观看赛事直播„„身处e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这股热潮中,网络工程悄然步入热门专业行列。

网络工程专业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它所开设的课程都比较新潮,有信号与系统、数据通信系统、汇编语言、微波技术与天线、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信息网络新技术等。想让自己成为网络IT专家?网络工程专业还真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别看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称一个比一个光鲜,可其中一半以上的知识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需要同学们动手操作才能掌握。学习本专业需要同学们把课本知识与上机实验相结合,同时还可参与校园网的建设和维护,以积累更多的专业实践经验。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从事网络开发、维护等工作的IT人才,同学们毕业后可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等工作,比如为某个企业搭建简单的网络业务平台等。除了网络公司外,金融机构、外资企业等也离不开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院校星座:目前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院校有一百多所,如北京邮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一般来说,计算机学科实力较强的院校在网络工程方面的研究基础都很雄厚。

信息狂潮“冲浪者”——光电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工程是近年来新兴的交叉专业,集光电子技术、图像分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融合技术、计算机科学及控制技术于一身。简单来说,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是把光学、机械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四门科学合而为一。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以光电信息的转换、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和应用为研究对象,将成果应用于光学工程、光通信、图像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同学们学好本专业的标准是既有扎实的光学、电子学与信息处理方面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具备软硬件设计能力和光电系统集成能力,对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光电信息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通信、航空、医疗等工程领域,如卫星发射、卫星遥感、气象观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等;广播电视系统的图像传输、光通信、医学诊断等也与光电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同学们毕业后若想在本专业领域发展,光电仪器、精密仪器的设计、制造,光学零件的加工、镀膜等都可列入从业范畴。光电信息技术是当前发展较为迅速的技术领域,国内已形成潜力巨大的光电信息产业,不少企业都需要相关专业人才。

院校星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院校开设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南京理工大学的本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对应的“光学工程”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信息门里“生力军”——电气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两门科学的完美“邂逅”,成就了电气信息工程这门专业。电气工程、信息工程、电子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知识都是本专业同学要学习的。

电气信息工程专业以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控制理论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电气工程领域进行监控、分析和管理。数据采集及监控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传动与控制等学科交叉、知识面宽的专业知识,以及数字电力系统、高速列车及其控制、电动汽车等反映新技术发展的知识,都是帮助同学们成长为电气信息工程师所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本专业同学将被打造成具有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学科交叉优势的工程技术人才,在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电气工程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电网运营、信息产业、电子等企业是本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方向,在这些企业中,从事与电气信息技术有关的系统运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实验分析等工作,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绝佳践行。当然,考研也是不错的选择,本专业属于交叉学科,而且是宽口径,深造方向可谓多多。

院校星座:北京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院校设有电气信息工程专业。北京理工大学是按电气信息类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大三时同学们自行选择学习方向。

无形世界“联络员”——通信工程

以前个头硕大的移动电话“大哥大”早已变得纤细轻巧、色彩缤纷,飞入寻常百姓之手;以前靠数月飞鸿传书才能联系上的亲友,现在可用方便快捷的“飞信”互致问候,甚至还可装上摄像头来个视频聊天,这一切都归功于通信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

通信工程横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修课程兼具两者特点,需要同学们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及较强的动手能力。本专业课程范围较宽,像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属于计算机类课程,另一些如信号处理、高频电路、电路原理等属于电子类课程,还有基础的通信原理等课程。学习本专业需要同学们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分析。

既然是热门专业,就业自然有保障。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发展最迅猛的领域。国际上上升势头强劲的公司如Cisco、3Com等都将通信技术作为其发展的主体。在我国,不仅连老牌IT厂商如联想提供了大量的网络服务,有“巨大中华”之称的通信产业四大企业(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业绩也十分惊人,良好的发展前景、宽松的发展环境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它们成为本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单位。

院校星座: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实力较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本专业建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科研场所。

医学领域“工程师”——生物医学工程

你一定见过X光、全身CT吧!你听说过人造机械心脏吗?你见过在地上推着走的带四个轮子的心脏吗?现代医学和医疗器械的发展把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它们都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产物。如今医学十分发达,医疗器械也在更新换代,而要研制出更为先进的医疗器械,就离不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在电子学、微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高分子化学、力学、光学、射线技术、精密机械和近代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综合工程学、医学和生物学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医学临床,对人体信息进行无损或微损的提取和处理,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种变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对同学们的要求可不低,除了要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还要积累扎实的生物、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更要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多在医学研究机构、医药院校、医院等,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医药科学实际问题,或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及科研工作。由于本专业技术性较强,毕业生可拥有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医药科学等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继续深造或就业时可选择的方向有很多。

由于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课程中有电路和信号系统,毕业生多从事生物医学信息的检测与处理工作,因此本专业有专业限制,色盲、色弱、重听的同学不宜报考。

浅谈电气类元器件的质量控制方法 篇6

摘 要:电气元件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推进工业自动化进程,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电气元件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故障发生几率较大,导致企业在电气元件出现故障后就采取简单更换的方式,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本文主要对电气类元件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介绍。

关键词:电气元件;质量控制;二次筛选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类元器件的应用领域飞速扩展,企业在进行电气元件的购买、安装、调试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及业务能力,导致不能较好的进行事前控制,而是出现故障后只能采取简单更换的处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质量事故隐患,使客户对公司的产品质量产生质疑,影响产品的后续销售及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其他无形资产的損失。电气类元件在安装前后,应进行专业的检测和调试,以便能及早发现问题,对企业的后续生产起到良好的辨识和预防作用,消除质量隐患,保障企业生产产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持续性。

2 电气类元件的质量控制

2.1 使用前的质量控制

电气类元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一旦进入整机,将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因此加强对电气类元件的质量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整机环节,十分必要。

首先,购买渠道方面控制。当前企业在采购物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资价格的影响,认为低价格就是低成本,这一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价格低、质量无保证的产品进入整机,影响公司产品的质量,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购买高品质、价格高电器元件的差价。企业应购买具有良好信用、质量合格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并与供应商建立以双赢为基础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电气类元件来源的可靠性。

其次,电器元件的存放。若购买质量合格的产品,但由于在存放期间疏于管理,则可能会损害电器件的使用性能。电气元件对于温度、湿度等因素较为敏感,因此在存放过程中,应保存在干燥、低温的环境下,并防止异物或者灰尘进入,影响元件的正常运行。

最后,加强产品的调试及检验。电气元件在进入整机之前,应进行调试和检验环节,我们称之为筛选试验。筛选试验是对产品进行的全数检验的非破坏性试验,通过对产品施加环境应力,查看产品潜在的设计和制造缺陷,以便及时剔除失效产品,降低失效率。电子器件在出厂前进行的筛选为第一次筛选,生产企业为满足整机系统对电子器件的性能要求进行的可靠性和合格性筛选,称为二次筛选。二次筛选虽然无法提高产品固有的可靠性,但可提高电子器件使用的可靠性。

以减速电机的检测为例,一般采用空载测试的方法,对其基本的性能进行检测。具体方法如下:减速电机在不带负荷的三相平衡的额定电压下试运行1h,运行过程中,检测人员应对电极的运转情况进行仔细监测,看是否有异常声响、电机是否存在过热现象、轴承温度变化情况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测量三相电流和转速。若三相电流间的差值低于5%,则说明电机正常;若超过5%或空载电流过大,则可能发生绕组接线故障、短路、铁心烧损、定子与转子间隙不达标、轴承中润滑脂过多等原因造成的。

2.2 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电气类元件种类较多,不同元件具有的功能不同,在安装及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采取的措施存在差异。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例,该元件的常见问题为指示灯异常。电源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指示灯显示为绿色,当指示灯颜色发生变化、闪烁或者熄灭时,表明电源系统出现异常情况。BATT变色灯是后备电源指示灯,当显示为绿色表明状况良好,黄色表明电量低,红色表明电源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应针对不同的故障表现,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提高电子器件的利用率,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的消耗。

设备的运行状况及使用寿命除与设备自身的质量有关外,还与后期的养护及管理具有密切的联系。电气元件在使用过程中,常与其他元件或者系统配合使用,这就增加了电气元件故障发生的几率,不同设备之间的连带影响,可能影响电器元件的运行性能。企业应制定科学的养护及管理制度,对常用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日常巡检,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引起其他设备发生重大故障,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3 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管理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领导高度重视,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在动态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企业自身而言,应从领导及管理阶层开始,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得到企业决策者支持后,可为相关的质量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全体员工参与是指管理层和基层工作人员,如产品采购人员、管理人员、测试人员、安装人员、售后维保人员等均具有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的权利,确保电气类元件在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可靠的质量保证。

2.4 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实行责任问责制

电气类元件故障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设备自身的质量或者性能与生产标准不符、运输或装卸过程中造成的损害、安装工艺不合格、设备安装前检测或者安装后未经调试投入使用、售后维保工作未能有效进行。电器元件的购买、运输、安装、调试、维保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专业的工作人员,应在各个环节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及具体实施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并制定相应的执行标准。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各个交接环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对各项技术要求及相关事项进行详细记录,防止出现故障无人负责的现象。

3 结束语

电气元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元件在购买、运输、存放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由于产品自身的原因及外界因素的影响,电气设备故障发生频率较高。利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积极调动企业全体职工的创造力和责任意识,提高员工的质量检测水平和维修水平,可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几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建安.浅谈电气安装及调试处理技术[J].电子世界,2014(13):41.

[2]邓朝国.企业PLC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116.

电气信息类专业通识教育内容探讨 篇7

我国2015年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共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每个门类下设若干个二级类, 其中工学门类包括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等31个二级类。在2012年以前的分类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均属电气信息类。电气信息类专业绝大部分教材或是专门介绍强电知识, 或是专门介绍弱电知识, 或是专门介绍某种技术, 大多为“专精”知识, 而非“博通”知识。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电气、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现代人享受着它们带来的各种便利, 但绝大多数人对这些技术发展的历史缺乏系统的了解。本文以电磁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历史为例, 探讨了电气信息类专业通识教育内容的选取依据。

一、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电气信息类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磁学理论作支撑, 而现有教材甚少介绍它们的起源。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3000年前希腊人记载的一种神秘现象, 即琥珀被布摩擦后便可使头发竖起, 也可吸起轻的羽绒和麦屑, 这就是静电现象。对磁的认识要追溯到约2600年前希腊人发现的一种能够吸引含有铁质石屑的石头, 即“磁铁”。静电及磁力跟其他很多自然现象一样, 但是当时人们无法解释其基本原理。以亚里士多德为首的希腊学者崇尚用哲学的理性推论来解释这些现象, 轻视实践, 故对自然科学的探讨始终徘徊在知识的门外。后来天主教兴起, 教会对自然科学的探讨严格地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以致在接下来的2000多年里, 人类对电及磁的认识相比古希腊时代并没有多少进步。在古代中国同样如此。公元前220年, 古人第一次发现了磁石的方向性, 即“司南”。古人虽然在指南针的制造技术上有所贡献, 但1000多年来对磁的原理的研究基本上无人问津。古代中国的儒家治学态度跟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推论很相似, 社会上的有才之士把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科举求仕、吟诗作对上, 甚少关注自然科学。是什么促使了电与磁理论的发展呢?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 西方社会出现了“文艺复兴”, 这是一场解放思想的杜会革命, 最重要的是发展了一种新的方法———科学方法。“科学”在当时是指研究方法。用科学方法研究自然现象时, 首先要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 然后演变成一个假说, 再用实验证明该假说能否成立, 而且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这种方法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推论大不相同。电和磁现象神秘又复杂, 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渗入玄虚的伪科学, 但是借助于科学方法, 西方国家的电磁科学与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中国虽有“格物致知”理论, 和西方的科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贯彻执行, 这也阻碍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通识教育中, 学生若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内容, 有助于他们解决实际的科研问题, 并坚持唯物论的观点。

二、科学家的楷模作用

从伏特1800年发明电池到1888年赫兹发现无线电波, 无数科学家在电磁理论和实验上都做出了贡献, 更有法拉第和麦克斯韦这种奇才, 承先启后, 奠定了整个电磁学的科学基础, 使得各种电磁技术难题的解决有了理论依据。伟大的科学家如何取得令人叹服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以法拉第为例, 他生于伦敦的一个贫苦家庭, 年少时便对当时比较尖端的电、磁及化学等科学感兴趣。1821年, 法拉第在英国皇家研究院通过一个简单而充满创意的实验, 第一次向人们直接展示了电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动能。当法拉第把实验结果发表后, 皇家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戴维对他甚是不满, 因为法拉第认为戴维没有介入实验, 对论文没有贡献, 所以没有把他列为论文的作者。这也导致了戴维与法拉第的隔阂, 以后十年中他都没让法拉第再涉足电与动能的实验。法拉第趁机做了电化学研究, 建立了电池和电镀等应用化学理论, 还发现了“苯环”。戴维逝世后, 法拉第成了皇家研究院的主持人, 又开始研究电磁和动能。1831年, 法拉第通过实验验证了动能也可以转化成电能。法拉第不懂数学, 但直觉超凡, 勤奋刻苦, 实验能力无人能及, 一生做了将近600个实验, 大多数是失败的, 但在实验中却发现了电磁感应、抗磁性、顺磁性、磁光效应等重要现象。法拉第一生从未申请过专利权, 他所发现的一切知识都为人类共同拥有。他的名言是“工作, 完成, 发表”, 完全体现了科学研究者的精神。他热衷于教育, 尤其对青少年更是关怀。他每年为皇家研究院圣诞节演讲的讲词被《大英百科全书》列为历史上最可读的文章系列之一。与法拉第相比, 麦克斯韦1831年出生在苏格兰一个显耀的家族, 是个数学天才, 善于用数学语言来简洁精确地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麦克斯韦28岁就到顶尖的剑桥大学当了助教, 在全心投入电磁研究之前, 已在控制理论、统计力学、热力学和光学物理等方面具有独特见解, 甚至印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1862年, 英国皇家学院委托31岁的麦克斯韦把电磁学里各种单位统一起来。当时, 法拉第对麦克斯韦寄予厚望, 希望他用超凡的数学能力和对自然现象深刻的认识, 把电磁学发扬光大。麦克斯韦综合了法拉第、安培、高斯、汤姆生 (克耳文爵士) 等科学家的想法, 苦研多年后, 于1873年发表了《Treatise on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用4个微分方程式 (原有20个方程, 后由黑维塞简化成4个) 概括了所有的电和磁现象, 这是19世纪科学发展的登峰之作。更为震撼的是, 这些方程式的答案中预测了一种电磁波的存在, 而且这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计算出来竟是光速。法拉第的直觉———光是一种电磁波因此得到证明。1888年, 赫兹验证了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存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应以这些伟大的电磁科学家为榜样, 学习他们深厚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 开发、挖掘自身的潜质与精神气质, 这也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

三、新工业发展的启迪作用

早期电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一些新工业, 如电报、电话、无线电报、电灯与电气化等的出现。了解这些新工业的发展历程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还能引导他们全面分析问题, 树立恰当的人生目标。以电报技术为例, 推动电报诞生的有两位主要人物, 一位是美国的摩斯, 另一位是英国的柯克。摩斯的方法全球通用, 创造了第一个以电为基础的新工业。1832年, 绘画专业的四十一岁的摩斯偶尔听说欧洲有人正在研究以电流来进行通讯, 于是他便很快研制了一架简陋的电报机, 并精心策划了专利申请, 同时还组成了团队共同研发新技术。摩斯带着他的发明到各地示范, 寻求投资者, 结果虽获好评, 但技术太新, 难以为大众所接受。摩斯的执着最终换来了由华盛顿到巴尔的摩两个城市间电报通讯示范工程的成功, 这也成为电报发展的转折点。随后摩斯与肯道注册成立了公司, 集资建造从纽约通往美国东部各大城市的电报系统;摩斯又接受了肯道的建议, 将他的专利同时授权给多家公司, 让他们在全美各地发展电报, 他坐收授权费。从1844年开始, 很多公司投入了电报行业, 但大多数并不理会摩斯的专利, 而拿了专利权限的公司也以各种理由不缴费用。摩斯在1849年控告这些公司侵权, 而这些公司也联合起来挑战摩斯专利权的合法性。他们指出摩斯的很多技术是抄袭他人的发明。1854年, 法院裁定摩斯是电报的发明人, 判决书中声明摩斯虽采用了一些他人的知识, 但他是第一个把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成功应用到通讯技术上的人。这个判决奠定了摩斯在历史上的地位, 也带给了他财富。1865年, 世界上20个国家一起开会成立了国际电信联盟, 来统一规范全世界电报的应用和技术。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技术组织。

从1844年摩斯第一次示范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通讯, 到1865年第二条大西洋电缆开始服务, 短短21年间, 电报覆盖了全世界。电报不仅为人类通讯的需求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同时也推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技术革新, 一直延伸到今天。在电报发展的过程中摩斯的坚持, 专利权的纷争, 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新行业的衍生等都能够给学生很多人生启迪。

四、结语

电气类教材建设 篇8

【关键词】高校  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  实践教学  完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2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对技术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高校的教育也要大大提高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而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也就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这一类课程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学会安装设备、维护器械等操作。

1.高校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现状

1.1 教学模式过于保守

我国高校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一直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采用口述,学生笔记的教学方法。这种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枯燥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并无益处。教师单方面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用笔记代替大脑的思考,这样的课堂看似井然有序,实则对学生的学习百害无利。因为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的课堂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全无保障。淡薄的教育观念也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的发展

1.2 教学课时安排不当

在我国普遍存在真高校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课时安排不当的情况。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拥有大量的学习内容却安排了较少的课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挑取相对重要的内容讲解,很多知识被一带而过,学生也只好囫囵吞枣。这样使得基础差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抱怨情绪。要想学好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少不了大量实验室教学。但是实验教学是高校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的一块软肋。大量的实验课程,实验室就需要大量功能不同的机械设备。由于仪器构造精密,操作方法相对复杂,学生们对操作过程并不熟悉,当实验过程出现错误,学生不能很好地分辨是自己操作不当还是机器部件出现了问题。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实验教学中,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高校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改善措施

2.1 教学内容合理化

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化和学时安排的混乱,严重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的发展。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要如何使教学内容合理化呢?积极进行教育改革,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应以教学材料为基础,建立一个适合学校自身教学环境的体系,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有序进行。教师可以将教学课件设计成为PPT,用鲜艳的文字颜色来标注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用数字公式使解课程更加简单明了;用大量的图片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不但能节约课堂时间,还能使课程内容结构更加简洁清晰。同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梳理好重点难点,并对下次课程提出要求,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2.2教学模式人性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者主导者的角色,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共同主导课堂,不但增加了师生互动,加深师生情谊,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更具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实践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课前教师调动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可以采用查找资料,下载相关数据等方式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内容先做了解;课堂上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互相解决彼此疑问。课下,学生们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并将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反馈给教师。新式的教学模式,更具人性化,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未知的可能,如学生就一个电气自动化控制类问题的突发奇想,这在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对教师能力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就被很好的激发出来。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的发展。

2.3 实验教学科学化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实践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要,实验操作也十分重要。学生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也要加强实践操作训练。要想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实践教学,高校就要为这类课程开设专门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们就能更好的学习电气自动化控制类的专业知识。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为了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实践教学,教师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打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们的认真程度,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得意锻炼。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先进设备,进一步完善实验设施。学校还可以适当划分出专门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实践教学的经费,来帮助学生开发属于自己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设备。

2.4 专业教学整合化

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如电气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等都存在共同点。分析相关数据后发现,我们可以将其进行整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整合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手段,不仅使电气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等的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也满足了教学大纲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要标注出学生们适合学习的范围和疑难点的要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使课堂更加活跃,还能加深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总结

上一篇:卫星IP网络下一篇:呼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