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短跑运动员论文

2024-08-09

400米短跑运动员论文(精选8篇)

400米短跑运动员论文 篇1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短跑是一项典型的速度项目,成绩的高低直接受到速度的影响,因此,有效的提高度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短跑运动水平有所突破,闯过速度障碍关,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有关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400米运动员速度障碍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需要,查阅与学校体育教学、裁判法等方面并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上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相关的资料,将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作为理论依据。

2.2.2 逻辑分析法

通过逻辑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2.2.3 辩证分析法

通过辩证法分析速度障碍产生原因与突破训练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速度障碍产生的原因

3.1.1 造成速度障碍的主观因素

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固定的训练方式,造成训练方法单一、片面,使训练显得枯燥和没有生机;在开展新的训练时,需要一定的过渡期,然而在实际的训练中,教练将过渡期忽略,一味的追求绝对速度的发展,只重视成绩的提高,导致动作时间特征过早的稳定,从而产生速度障碍。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正是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都比较独特,此时,如果受到外界刺激或者承担过程的训练负荷,会给青少年运动员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注意力分散、情绪波动大、自信心差、过分紧张等。

3.1,2造成速度障碍的客观原因

忽视对运动员的规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对身体全面训练不够,专项训练过多过早;力量发展不平衡;偏重下肢力量的训练,忽视躯干上肢的力量训练,这样使大腿肌与小腿肌、上肢肌躯干肌与下肢肌、主动肌与对抗肌难以得到平衡发展。

3.2 防止和克服速度障碍的措施

3.2.1 形成新的技术概念,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

现今,运动场都已经采用塑胶跑道,为了更好的适应塑胶跑道的特点,短跑技术提出了缩地支撑时间的理论,这样一来,新的技术就形成了,所谓缩短支撑时间,是指蹬地迅速前摆、下压、后伸,以使脚速达到最大化,使落脚点较靠近身体重心投影并最大限度减小腿的运动幅度,最终将频率加快。

3.2.2 动员更多的运动神经参与工作,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在大脑皮层中,存在着运动中枢神经,该神经具备兴奋与抑制转换能力,为了在训练中有效的提高这种能力,就需要将原有的速率定型打破,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一般来说,可采取的手段有牵引跑、顺风跑等。

3.2.3 平衡发展力量

短跑需要整个身体的协调配合,而且协调要非常的快速,为了提高身体协调运动的速度,就需要将相关肌肉协同的效率进行有效地提高。根据短跑技术的实际特点,来对运动员力量进行合理训练,就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3.2.4 结合专项发展爆发力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如果运动员的力量能够发挥的更大,那么运动员的步幅和步频将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不过,人体的力量与肌肉运动速度成反比,因此,运动员在学习新技术时,与爆发力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专项技术训练提高爆发力。

3.2.5 提高运动员的柔韧素质

通过柔韧性训练,运动员的肌肉伸展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越长,表现的力量也就越大,通过提高柔韧性,可提高肢体的运动幅度和关节灵活性,加大动作的速度和力量,提高步幅和步频,根据人体肌肉韧带的生理特性和短跑运动的特点,我们必须重视柔韧训练,特别要提高髋关节灵活性,为提高跑速创造条件。

3.2.6 速度训练要掌握好强度、距离、间歇的变化

在速度训练中要经常变换训练强度和距离,这样可以使神经肌肉兴奋与抑制的转换现象获得广泛发展,能形成对各种刺激应答性运动反应的精细分化能力,为提高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创造条件,同时也要注意训练间歇中的变化。美国伯尼尔·戴尔曾提到:在我们所有速度训练中都强调放松,我们也强调短跑训练间歇中的变化,这可帮助避免以同样强度的重复训练有可能产生的一种停滞现象。

3.3 突破速度障碍的训练方法

3.3.1 音响信号法

在训练时,利用宏亮有节奏的加速音响信号,使运动员按信号的节奏努力保持频率,以突破已成定型的动作极限速度。在进行动作重复训练时,要保证运动员的兴奋性始终与最初相一致,一旦出现降低的情况,就要将训练停止。比如,运动员在教练击掌快慢进行原地高抬腿练习。

3.3.2 疾速下坡法

运动员在短跑时具有动作惯性,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其转移到速度上。运动员在下坡跑时,频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从而加快了速度,当切换到平跑时,其频率比正常情况跑时高17%。

3.3.3 极限速度训练法

极限速度训练法属于专项训练中的一种,通过极限强度训练,速度性的运动项目成绩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甚至有时提高的比率为100%。不过为了避免速度障碍的形成,就需要对训练强度进行恰当的变化。

3.3.4 放松训练法

目前,肌肉放松训练一般采用的手段有:惯性跑;中速跑;下坡跑;跑格;弹性跑;加强肩、髋、膝、踝各关节柔韧性练习,这是肌肉放松的基础;心理训练;理疗和药疗等。

3.3.5 牵引训练法

这种训练可给运动员身体重量提供附加速度。它包括两种:

第一,人工牵引。借助人工条件使体能不断增长,打破速度素质稳定在一定程度上的情况,以达到消除速度障碍的目的。实践证明:通过训练,使牵引者发展了力量,被牵引者的速度素质会有一定的提高。

第二,机械牵引。借助摩托车、汽车以及电动牵引装置的牵引作用,使运动员突破最大速度的稳定。

3.3.6 游戏法

在速度训练中,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的方法,通过游戏,运动的情绪可以被有调的调节到最高涨的状态。同时,游戏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动作的变化,可以有效的避免出速度障碍[4][28]。

3.3.7 全面训练方法

训练中应该狠抓全面训练,加强力量、柔韧、耐力等素质训练。根据相关的资料,在避免速度障碍过早出现的措施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便是进行身体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身体训练还可以将运动员的潜能激发出来,有效提高运动成绩。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速度障碍表现为速率和步幅的定型。通过了解速度障定义和速度障碍的实质,速度障碍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训练手段单调、片面、分和过度,恢复不好等,对身体全面训练不够,专项训练过多过早;放松能力差,柔韧性差;训练负荷安排不科学,能形成有效的训练刺激;青少年还未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意志力也比较薄弱,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退缩;当运动员处在敏感期时不注意发展运动员的全面素质发展,过早的进行专项训练,导致出现错误动作。

4.2 建议

综上所述,在训练过程中,针对速度障碍实质、产生原因以及克服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形成新的技术概念,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与运动员更多的运动神经参与工作,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力量发展要平衡和结合专项发展爆发力;掌握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和重视恢复和心理训练;提高柔韧素质,为提高技术和专项训练水平打下基础;强度、距离、间歇的变化都是速度训练的影响因素,因此要良好的掌握,同时,还要注重有氧训练。提高最大速度,相应发展速度耐力;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闻勇.突破速度障碍的途径和方法[J].体育学报,2001(4).

[3]王瑞元.运动生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黄希斌.关于短跑速度障碍问题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

[5]王锦.短跑速度障碍成因及其克服[J].体育论坛,2002(4)

[6]刘超.对于速度障碍的产生,防御与克服的研究[J].体育科研,1997(1).

[7]王志强.对于短跑新技术理论的综述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报,1997(3).

[8]郭小梅,郎振国,王凤玲.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训练法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5).

400米短跑运动员论文 篇2

在我们心里,有你欢快的笑容!

在跑道上,有你的汗水!

1500,是多么的长!

在你看来只是小菜一碟!

我们为你喝彩!为你加油!

YOU are best!

1.运动会广播稿100字:致短跑运动员

2.致短跑运动员的广播稿

3.致短跑运动员广播稿11篇

4.致短跑运动员广播稿(十篇)

5.最新致短跑运动员广播稿

6.运动会广播稿100字:致短跑运动员

7.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会广播稿

8.运动会致短跑运动员的广播稿

9.致短跑运动员广播稿

400米短跑运动员论文 篇3

【关键词】中学生;400m;赛前训练

前言

赛前训练是指赛前6-8周的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所以,赛前训练安排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是赛前训练有效进行的基础,而运动员的主客观反应可以帮助教练员评判他们对训练内容的承受程度,以顺利实施训练计划。笔者结合中学体育教学实践,就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进行研究,以寻求适合中学生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利于他们发挥水平,赛出成绩。这对于体育特长生的运动生涯和求学深造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2001年至2011年从事400m训练的男女运动员,共计23人。其中国家一级运动员3人,国家二级运动员16人,4人接近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2.研究方法:①查阅资料。包括与400m训练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本校历年400m训练的档案资料;②调查与交谈。与运动员的交流、沟通,并及时反馈到训练过程中;③生化指标检测与数据分析。由江阴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检测运动员的生化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

二、结果与分析

1.赛前训练时间的确定

目前,关于专业高水平400m运动员的研究表明,赛前训练时间常定为8周。有采用逐渐增加量和强度,直至赛前一周左右调整的训练方法;也有采用逐渐增加量和强度,直至四周左右降量降强度,最后一周调整的方法。

400米是一项缺氧运动项目,根据美国学者格拉德罗等的研究,其能量来源于:①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分解占30%—35%;②无氧糖酵解过程产生的ATP占55%—60%;③有氧代谢过程产生的ATP占5%—10%。可见,大多数能量来自无氧酵解,这可从400m比赛后,机体发生明显的酸中毒现象得到证实。由于400米跑项目训练的运动强度大,容易产生乳酸堆积,因此对运动员有氧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文献资料显示:当女子400m成绩在50″左右时,其无氧供能和有氧供能的比例为6:1。本研究对象中,男子400m平均成绩为51″19,女子平均为1′03″46,没有研究表明,男子50″左右的成绩及女子1′左右的成绩和以上研究有区别。

与专业高水平的运动员相比,中学生运动员因比赛周期较短,年周期的运动量较小,学习任务繁重,所以其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应既能在比赛中出成绩,又有利于疲劳恢复。笔者认为中学生400m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应是8周。

2.赛前训练时间安排的研究

(1)方式1:前8周逐渐增加强度和训练量,最后一周调整

这是笔者初涉400m训练时的方法。在与运动员的沟通中,发现容易产生疲劳,特别是最后几周的训练,运动员明显出现疲态,精神不易集中,训练强度上不去。比赛成绩与预计的有差距,甚至不理想。运动员没有出现超量恢复的理想表现。

(2)方式2:前4周逐步增加强度和训练量至最大,后三周保持最大训练强度和量,最后一周调整

训练表明,前4周的逐步加量和增强度是可实现的,但要保持最大强度和量三周是较困难的,大多运动员不能承受,以至在比赛中感觉肌肉紧张,最后100m非常吃力。成绩平平,没达到预期效果。从运动员肌肉紧张的结果推测,可能是调整时间不够,因此,在以后的训练中作了调整,恢复时间加长到一周半,但从运动成绩看,与预期相差不多。

(3)方式3:前四周逐步增加强度和量至最大,随后开始逐步减量和降低强度,最后一周调整

在该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进行了基础心率和生化指标的监控。

①基础心率的监测(见表1)。基础心率是衡量人心肺功能的一个指标,也是教练员判断疲劳的基本依据。从心率变化的趋向看,竞技状态越来越好。表中基础心率是每天清晨起床后测得的每周的平均数。

表1:基础心率的变化情况(单位:跳/分)

②血尿素氮的监测(见表2)。血尿素氮能评定运动员的负荷量。若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超过8mmol/L,说明负荷过大。若在训练次日晨测定血尿素浓度,可评定恢复情况。值低,表示恢复适宜,身体机能良好。次日或第三日仍超过正常水平,表明机体对负荷不适应,机能状态较差。表中对照值是前一周测得的数据。表中虽有少数超负荷数据,但整体趋势还是能适应训练的,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是良好的。

表2:血尿素氮的监测结果(单位:mmol/L)

③尿蛋白的监测(见表3)。尿蛋白常用以评定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大小。在运动员承受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身体不适应,尿蛋白增加,继续坚持一个阶段,在强度相同的训练中,尿蛋白的量又逐渐减少,这是身体对运动量的适应性反应。若尿蛋白量只增不减,则疲劳加剧,机能下降。表中显示,随着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及运动量的逐步减少,尿蛋白含量逐步趋于较低的含量,这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

表3:尿蛋白的监测结果(单位:g/L)

④安静时血红蛋白值的监测(见表4)。中跑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为男队员145—172g/L,女队员136—164g/L。持续的激烈运动后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身体对运动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常用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此外,血红蛋白值也反映运动员营养和健康状态的基本指标。

表4:安静时血红蛋白值的监测结果(g/L)

表4中是赛前训练期最后五周,每周一次测得的HB值。对照值是大量大强度超负荷训练后测得的HB值,所以较低。表4显示,各队员的HB值指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第五周是过渡周,有了前期的铺垫,运动员的适应,再加上适量的降低了训练量,因此指标略高于对照值,说明机体适应恢复良好;第六周继续降量降强度,HB值又有升高,第七周中量大强度训练,HB值都处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第八周进行恢复,做一些适量的运动,HB值维持稳定的高值,达到了超量恢复的预期目标。

3.比赛成绩的分析

经筛选,笔者采用方式3作为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方式,现就其中四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见表5)作一比较和分析。其中训练成绩是手计时,以往成绩和比赛成绩均为电计时。从比赛成绩和以往以及预计成绩的比较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信心,状态和结果都是让人满意的。这和生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是一致的。与同年龄组的其他学校的运动员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本校运动员的成绩提高较快。

表5:四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较

结语

1.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时间以8周较合适。

2.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增加和降低应循序渐进,尤其是强度的增减。

3.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先逐步增加负荷,达到最高负荷后逐步降量降强度的方式是比较合适的。但应注意,调整前一周的强度应保持比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锡让 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

[2]茅鹏.满负荷与大运动量[J].体育与科学,1995(6)

[3]茅鹏.成绩水平决定于训练结构[J].体育与科学,1996(4)

400米短跑运动员论文 篇4

关键词:体育,100米,速度,技术,训练

一、前言

近两年来在省、市、区田径比赛中,我校(注:此处指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下文同)高中组男女短跑运动员都赛出了好成绩,多人次超过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在市二十三届学校田径运动会中,我校高中短跑组运动员郑某以10.78秒破市高中组100米最高记录并获第一名,蔡某以12.26秒获高中女子100米第二名,男子又以43.53秒破省高中组4×100米最高记录并获第一名,充分发挥了他们应有的技术水平,引起了体校及其他同行的极大关注,如此成绩,可以说与平时扎实的基础训练是分不开的,现就此谈谈我校高中组短跑运动员在校的100米基础训练情况。

二、分析与探索

1.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100米是一项发展速度素质的运动项目,要求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所规定的距离。要想提高100米运动成绩,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全面改善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从而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校运动员的形态、速度、爆发力等不具备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要求,各项素质都较低(见表1),为此,在训练初期应以身体素质为主,在全面身体训练时突出速度、弹跳、快速力量的训练,如在速度练习时:采用站立式30(50)米冲跑,要求动作放松、自然奔跑,体验加速的感觉;在弹跳练习时:采用单足跳、跨步跳或两者结合等;在力量练习时:考虑到项目及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速度性力量练习为主:如负重半蹲跳、负重直腿跳、利用橡皮筋进行“前摆”、“下扒”练习等,让运动员以中小力量、采用高频率快速收缩的练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身体训练,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见表1),同时也掌握了不少运动技能,为以后的专项技术学习打下了基础。

2. 寻找技术的突破口。

随着对短跑技术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训练手段也应随之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我国学者王保成教授提出,现代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髋关节运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但是,我校高中组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能满足短跑技术要求的,因为他们大部分在初中阶段为了应付比赛而接受不系统的短跑训练,基础差、技术不成型,但从身体形态来看,他们体型匀称、跟腱适中,踝围较小,基本上符合短跑的需求,因此,根据上述这些因素,我们确定了平时基础训练从以下四方面为突破口:

(1)正确的摆臂技术。所采用方法为:两脚前后开立,手持杠铃片(1.25kg),听教练口令速度从慢到快,快慢结合,有节奏完成练习;或手持杠铃片与徒手相结合,用正确的摆臂姿势,重复练习,为最有效的节省体能以及快速奔跑提供保障。

(2)半高抬腿小步跑、下压式高抬腿跑、“扒地式”车轮跑等练习。100米专门性练习是掌握短跑技术训练常用的手段,随着短跑技术的变化及本人对新知识的认识,传统的小步跑、高抬腿存在不足之处,取而代之的是,在每次练习中,做完准备活动立即进行30~40米*4组半高抬腿小步跑、下压式高抬腿跑、“扒地式”车轮跑等练习,坚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同时注意练习过程中的动作要领,这些接近于现代跑的技术结构练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训练效果。

(3)发展髋部核心肌群力量、提高步频和加大步幅。髋关节为人体跑动核心肌群所在、动力源泉,它的灵活性和力量对于提高步频和加大步幅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决定跑速。要想提高短跑速度则必须改善髋部的灵活性,从而提高步频、加大步幅,但现实中很难做到协调发展。高一的学生年龄都在15岁以上,客观上已经失去了发展步频的最佳时期(从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而言),但有些运动员刚参与短跑训练,为此我们在训练时,首先发展髋关节的灵活性,坚持在保持适宜步频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发展步长能力(因人而宜,个别还是强调步频),如利用栏架摆腿(腿绕环)、跨栏走、仰卧挺髋、台阶交换跳(负重)、大幅度的跨步跳、大幅度跑(走)台阶(体会后蹬)、利用橡皮筋拉同伴跑等,从而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及力量,达到提高步长,加快步频的目的。

(4)强调臂与腿的摆动与配合,重视跑动中肌肉放松与协调能力。短跑是上下肢综合运动的一个项目,臂与腿的摆动与配合是短跑技术的核心,摆动技术、摆动力量的发挥与利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高速跑中对抗肌和主动肌之间协调配合。为此,训练时从技术上着手重视摆动与配合,一次训练中以全速的70~80%进行80~100米*5组进行快速跑训练,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跑步速度,防止跑速过快而不能控制动作的现象,更不应该为了追求一时出成绩而不管技术要领只知竭尽全力地跑,运动员要体会到每跑一步都能获得加速的感觉。这样整个动作轻快柔和、自然协调,步幅开阔,向前性好,成绩自然就提高得快。

3. 结合“天时地利”,拓宽训练方法。

除常规田径场训练外,我校门口有约150M长的斜坡水泥路成为上、下坡跑的天然条件:上坡跑80~100M*3*2——3组间歇6分钟,要求上坡折叠抬腿;下坡跑:50M*8*1——2组快速冲刺,且有一定的步频,刺激肌肉的快速缩张,用来发展步幅和加快步频。校内60多层台阶练习:快速跑台阶一步一级台阶并计时,来发展运动员的步频;采用单(双)脚跳,来发展腿部快速力量(弹跳)。还有学校位于山顶,冬季风大,为此顺风跑成为冬训常用的手段,这对于改善快速跑的技术有很大帮助,让运动员体会“轻飘飘”的感觉。这三方面是我校特有的有利条件,很好的丰富了训练手段,对于提高运动员的100米跑成绩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三、总结

总之,两年来,我们在100米跑的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身体素质,抓好人门训练,加强快速力量练习,分析项目特征,对症训练,调动其积极性,挖掘潜力,尽可能地利用有利的条件,抓好基础训练,使运动员的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当然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运动员的主观努力和教练员的指导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写100米短跑的运动会小学作文 篇5

比赛就要开始了,运动场上人山人海,加油声和欢呼声响成一片。当小明出现在赛场时,我们班同学像自己正在比赛似的,紧张得不得了。

只见裁判员右手拿着发令枪,“砰”的一声枪响,运动员像离弦的剑一样,远离了起跑线,拼命地向终点冲去,小明在五名运动员里目前排第三位,这下可把我们拉拉队急坏了,拼命呐喊助威:“三一班加油、三一班加油!”小明听了顿时精神倍增,拼命奔跑,直到超过第一名,马上就要到终点了,只见第二名也拼命追赶,我们班的拉拉队看到了,用震耳欲聋的声音喊:“三一班加油、三一班加油!”啦啦队的欢呼声,好像赋予了他力量,拼命往前跑,但还是跑不过第一名,最后第一名竟然跑不动了,疲惫不堪,累的气喘呼呼,鼻子和嘴抢着出气,小明趁着这个机会拼命地向前跑去,胜利到达终点,我们班的啦啦队大声欢呼着,像不要命似的,裁判拿着话筒说:”三一班的小明赢得第一名。“全班人一起喊道:“小明赢了、小明赢了、小明赢了……”其他班都不高兴的低下了头,这时,裁判说:“没赢的班级也要伤心,比赛场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相信你们下一次一定可以赢。“其他班听了裁判的话,相信下一次一定可以赢。

400米短跑运动员论文 篇6

关键词:中学生;50米短跑;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001-01

根据这几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统计显示,现在中学生体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同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县中考体育成绩满分为30分,已纳入中考总分之中,而50米跑是其中一门必考的科目。在多年的室外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初中生50米短跑成绩一直往下滑,一些女生甚至对50米短跑感到畏惧,我通过调查发现影响中学生50米短跑成绩的因素大致有三个:第一、学生自身因素。第二、家庭因素。第三、学校因素。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发现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有必要探索出一套切实能够提高学生50米短跑成绩的教学方法来。我在十来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进行方法创新,摸索出一套较适合我校学生提高50米短跑成绩的教学方法。

一、让学生掌握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

由于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动作,一但错误动作定型就很难纠正与消除。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是难免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并及时纠正,设法让学生减少错误动作的出现,以达到尽快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而学生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好成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点微小的错误,反复出现,就变成了大问题。假如学生在50米短跑练习中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5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2.5米的优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改进学生的技术动作。例如在50米短跑过程中,坐着跑与后仰跑,这是最常见的途中跑的错误现象,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是髋关节不能充分地前送,还有蹬地用力不足,这是重心在后的原因,远看上去只见全身用力了,实际上是跑不快,改进这种方法最好是要求学生用力蹬地,摆动腿积极前摆,动作协调配合,做到伸展髋、膝、踝这三个,值得注意的是,还要做到后蹬的方向应该是正向后,用力方向与地面夹角要小,再加上上肢的大幅度摆动,为正确的后蹬增加了效果。所以能够使学生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在体育教学中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成绩也就会有所提高。

二、加强学生专项力量练习

专项力量练习是指严格按照专项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肌肉收缩形式和收缩力量等尽可能模仿专项活动的力量练习,其训练的形式是特定的,其效果也是专一的。对于50米短跑的训练,其专项力量训练主要采用爆发式运动形式而不是慢速运动形式,因为采用爆发式的弹性力量训练更有利于速度能力的提高。具体训练的方法可采用:跑楼梯、斜坡等专门训练他们的腿部肌肉;做负重深蹲、负重高抬腿训练他们的爆发力。如学生负重训练教学中,首先进行2-3周的力量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各部肌群,为大强度力量训练做好准备。这种练习一般安排2次左右,负荷强度70%-85%,重复次数1-4次,共3-5组,练习手段每次2-3个手段,练习中负荷强度逐渐增大,练习强度越大,完成次数越少。在50米短跑运动训练中,专项力量的提高能有效促进腿部力量的增长,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决定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专项力量能力的练习。

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在当今课改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应尽最大可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教授50米短跑过程中,可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身体素质的优劣决定着50米短跑技术学习的快慢和成绩的好坏。比如给学生上 “快速跑”这一课时:开始的时候,我说要教他们学习快速跑时,个个都显得无所谓的样子,都说“跑步”谁不会呀!学生们很快就显示出厌学的情绪了。后来我就说,那我教你们一种“逃生”的本领吧,如果出现火灾、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时,你们就可以运用上的。话一说出来,学生们的兴趣马上就来了:老师!是什么样的“逃生”本领呀?趁着学生们兴趣被激发的时候,我就把“快速跑”里面的一些要领统统传授给了他们,那一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非常的高,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试想一下,同样的教学同容,因为不同的引导,就收到不同的效果,前面直接说的是教学生“快速跑”,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后来换了种方法,说教他们一种“逃生”的本领,然后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提高了。采用灵活多变、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这样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接受运动训练的势头。比如可以采用男女混合分组的形式,开展接力跑比赛,路程设置为 200米,分3次接力,每50米设置一次,让每个组的学生都能通过这样一种紧张的运动氛围带动他们速度的提升;在学生体力丰沛、精神状态饱满的时候,适当给予他们刺激,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节奏感,短期内可以提高他们的短跑成绩,这就是课改的好处。

四、注重学生考试的心理素质培养

在具备了娴熟的技术和素质条件下,要测试出最理想的成绩,还得注重学生考试的心理素质培养:一、教师讲清50米短跑的规则,进行模拟测试,及时消除学生身心疲劳,使其在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的前提下投入测试,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二、教师要了解考试的日期、场所,要提前带领考生到考试场地进行模拟测试,使学生熟悉场地,掌握自己的成绩,做到有备于测试,清除学生考试怯场心理,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400米短跑运动员论文 篇7

1 400米运动的供能特征

人体的运动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中能源物质提供能量的能力。这些能源物质有高能磷化物 (如ATP、CP) 、糖、脂肪和蛋白质, 根据它们代谢供能的特点[2], 可分为非乳酸性无氧代谢的、乳酸性无氧代谢的和有氧代谢的能量来源 (见表1) [3]。

400米跑一般需时在45~60秒左右, 强度是极限或接近极限强度。威廉·布莱克 (美国) 研究证明:400米跑时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分解占20~25%, 无氧酵解过程产生三磷酸腺苷占55~65%, 有氧代谢产生三磷酸腺苷占15~25%, 由此不难看出, 400米跑中需要最多的是由糖的无氧酵解所产生的能量, 约占全部代谢过程的三分之二, 比重较大。因此, 其前半程无氧非乳酸系统和后半程糖元酵解系统的供能过程就是发展400跑速度和速度耐力的生理生化依据[4]。

可见, 400m跑, 首先是由磷酸原系统代谢供能, 维持最大强度的运动时间约10s以内, 随后便主要以无氧糖酵解系统代谢供能, 维持最大强度可达到30~90s。 (如表1)

Serresse (1988) , 研究指出:在400米 (45s) 跑中, 总需氧量约为16 L (100%) , 而实际摄氧量仅为2.0L (12.5%) , 因此运动所欠氧债高达14.0L (87.5%) 。而在10s、30s和90s的全力运动中, 无氧糖酵解供能约分别为44%、49%和42%。可以说400米运动属于速度耐力项目, 运动中的能量主要依靠无氧糖酵解系统供能, 生成乳酸的最大能力和机体对它的耐受能力和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研究认为, 血乳酸在12~20mmoL/L是糖最大无氧代谢训练最敏感的范围, 要达到这个要求, 采用一次1min左右的超级量负荷不可能达到这个高水平的血乳酸。霍曼森让5名运动员进行持续1min超级量强度跑, 体息间歇时间为4min, 跑5次后, 血乳酸浓度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最高值为31.1mmol/L, 这一结果说明1min左右的超级量强度间歇运动, 可以使身体获得最大的乳酸刺激, 是提高400m最大乳酸能力的训练方法[3]。

2 400米速度耐力训练的关键段落

从生理学来讲, 300米主要反映运动员在糖酵解供能状况下的速度储备能力[5]。Hirvonen (1992) 研究表明:在400m运动中, 血液乳酸在100~200m和200~300m段落跑中的积累系数逐渐增高, 在200m~300m跑达到最大, 而在300m~400m的肌乳酸积累系数开始下降。对于高水平400m运动员, 单次250~350m高强度跑的时间约在43s以内[6], 而乳酸转换最活跃的时期是在负荷15~35s间[7]。Kuel研究表明, 人体最大强度运动30s~50s糖酵解供能在整个供能中占主导地方, 机体产生的乳酸浓度达最大[8]。可见, 200米以下距离有利于专项速度的提高, 但不利于专项耐力和节奏;400~600米距离以有氧代谢为主, 有利于专项耐力, 但不利于专项速度。因此, 200~350米多次 (组) 间歇跑是专项速度、专项耐力和专项节奏的最佳结合段。

3 400米速度耐力突破训练方法

在400米速度耐力训练中, 常采用运动时间在11~80秒的次极限强度和极限强度的间歇训练法或重复训练法。练习距离应重点选择在200米左右的段落上, 练习强度不宜很大, 但间歇时间要严格控制[9]。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 1 5 0 m×4次×3组。要求:每次组内间歇时间控制在2分钟, 组间间歇约12~15分钟, 强度控制在90%左右。

(2) 2 0 0 m×8次。要求:每次在3 0秒以内完成, 间歇2分钟。

(3) 250m×3次×2组。要求:以85~95%速度, 组内每次间歇10分钟;组间间歇15分钟。

(4) 300m×4次 (次间间歇依次为8min~6min、5min、3min×3组 (组间间歇依次为10min、15min~20min) 专项训练, 随时测脉博用以监控运动强度在80%~95%之间, 用走步或轻松慢跑积极性休息, 控制心率, 让间歇向规定时间迎合靠拢[10]。

(5) (300m+100m) ×3组。要求:前300米以90%速度, 后100米进行全力冲刺;组内间歇1分, 组间间歇12分钟。该训练方法的重点主要放在最后100米的全力冲刺上。

(6) (3 0 0 m+2 0 0 m+1 5 0 m) ×3组。要求:以8 0%左右的速度, 组内间歇2分钟;组间间歇1 5分钟。

(7) (3 5 0 m+5 0 m) ×2组。要求:前3 5 0米以9 0%速度, 后5 0米全力冲, 组内间歇1分, 组间间歇1 2分钟。

(8) (200m+200m) ×3组。要求:强度90%~95%, 组内间歇50秒, 组间间歇12分钟。

4 结论

(1) 400米是以无氧糖酵解代谢功能为主的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 其前半程主要是无氧非乳酸系统, 后半程主要靠糖元酵解系统的供能, 运动员的速度是核心、速度耐力是关键、高强度的有氧能力是基础。

(2) 400米速度耐力训练常采用次极限强度和极限强度的间歇训练法或重复训练法。

(3) 150~350米左右的区间是400米速度耐力训练的关键跑段, 而重点应选择在200米左右的段落, 练习强度不宜很大, 但间歇时间要严格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泷, 祁雪梅, 李志远, 等.影响男子400米跑成绩的因素及训练方法[J].内江科技, 2009 (1) :138~139.

[2]张立新.从能量代谢的供能特点看业余女子400米跑训练的重点及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3) :57~59.

[3]张怀伟, 王士征.对400m专项速度能量代谢特征的研究[J].孝感学院, 2008 (3) :116~118.

[4]杨凡.青少年400米跑的速度和速度耐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1 (3) :53~56.

[5]陈泷, 祁雪梅, 李志远, 等.影响男子400米跑成绩的因素及训练方法[J].内江科技, 2009 (1) :138~139.

[6]李长东.400米速度耐力训练关键段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11 (2) :69~71.

[7]齐荣夫.运动负荷与最什恢复状态一“运动训练供能物质来源与适应性过程”研究续篇[J].体育与科学, 1995 (6) .

[8]kuel JA, do11, E, et.Energy Metabolism of Human Muscles.KargerAG Base1, 1972 (50) .

[9]冯志全.女子400跑的功能特点及训练[J].田径, 2000:11~13.

400米短跑运动员论文 篇8

一、绝对速度的提高

在跑进过程中, 步幅和步频的乘积决定了速度的大小。步幅的大小取决于运动员下肢长度、下肢神经肌肉特点、动作协调性、关节灵活性、蹬伸动作质量等因素;步频的快慢取决于运动员神经过程灵活性、髋关节力量和协调性等因素。除遗传因素之外, 提高绝对速度的方法应主要针对跑的技术、跑的能力、下肢关节柔韧性展开。在实际训练中, 一般采用如下的手段进行练习。

1.30~60米加速跑, 强度100%;一次课的练习总量为300~400米。

2.60~80米加速跑, 强度100%;一次课的练习总量为400~600米。

要求:在上述两种练习中, 在每次跑动中要体会摆臂的动作和大腿前摆下压的动作。

3.30米皮筋阻力跑, 强度100%;一次课的练习总量不宜超过300米。

4.30米上、下坡跑, 强度100%;一次课的练习总量不宜超过300米。

5. 自我测验:30米×1次, 60米×1次, 100米×2次, 要求有足够的间歇时间。

6. 根据项目特点, 关节的柔韧性练习主要采用静力性柔韧练习和动力性柔韧练习。

静力性柔韧练习要求最大限度地完成柔韧性的举腿、伸臂等动作;动力性柔韧练习要求在运动中利用自身重量或器械的重量以惯性的方式完成肢体的伸展动作。柔韧性练习应该在每次训练课的准备部分或专门训练课中持续开展, 时间以20~30分钟 (或45~60分钟) 为宜。

二、速度耐力的提高

从生理学上讲, 速度耐力主要是机体糖原储存能力、肌肉抗乳酸的能力、神经抗5-氢色氨的能力。它表现在跑的放松能力和保持速度的能力方面。对于400米项目而言, 放松能力和保持速度的能力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 在训练中常常把速度耐力作为训练的重点。放松能力和保持速度的能力在实际中一般采用如下的手段进行练习。

1.150~200米跑, 强度95%;一次课的练习总量为800~900米。

2.250~300米跑, 强度90%;一次课的练习总量为1000~1200米。

3.350~400米跑, 强度85%;一次课的练习总量为1200~1500米。

4.450~600米跑, 强度85%;一次课的练习总量为1200~1500米。

要求:大步幅;在每次跑动中体会摆臂的动作、髋部的摆动动作、膝关节以下部位在跑进中的放松动作。

三、力量素质的提高

短跑运动中力量是提高跑速的基础, 技术的运用需要有良好的专项力量作为保障。在力量因素中, 爆发力是速度的决定因素之一。爆发力作为速度项群专项力量, 其大小取决于机体最大力量的能力。因此, 发展专项力量必须以发展最大力量作为保障。力量训练包括一般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发展力量的形式包括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400米项目在实际中一般采用如下的手段进行下肢力量练习。

1. 最大力量

最大力量的增长在训练学中, 有一种说法为“计划到8, 练习到12”, 即制定计划为8R M (R M为规定重量下机体所能重复的次数) 练习, 当能够完成12次练习时, 再增加重量8RM。在训练实践中, 也可以采用不同负荷重量的方式。如:深蹲, 强度80%~85%, (6~8) 次/组×5组。半蹲, 强度85%~90%, (6~8) 次/组×6组;卧推, 强度85%~90%, (5~7) 次/组×6组。半蹲, 强度90%~95%, (3~5) 次/组×6组;卧推, 强度90%~95%, (3~5) 次/组×6组。半蹲, 强度95%~100%, (1~3) 次/组×6组;卧推, 强度95%~100%, (1~3) 次/组×6组。

2. 爆发力练习

快速半蹲, 强度60%~70%, (10~12) 次/组×6组;快速卧推, 强度60%~70%, (10~12) 次/组×6组。快速半蹲, 强度70%~80%, (8~10) 次/组×6组;快速卧推, 强度70%~80%, (8~10) 次/组×6组。

跳的练习包括:30~40米左右单足跳各3组;跨步跳10次×3组;蛙跳10次×3组;壶铃半蹲跳 (10~15) 次× (3~4) 组, (0.5~0.8米) 跳深× (10~15) 次/组×5组。

3. 力量耐力练习

快速半蹲, 强度30%~40%, (20~25) 次/组×6组;快速卧推, 强度25~30%, (20~25) 次/组×6组。快速半蹲, 强度40%~50%, (15~20) 次/组×6组;快速卧推, 强度25%~30%, (15~20) 次/组×6组。快速半蹲, 强度50%~60%, (12~15) 次/组×6组;快速卧推, 强度25%~30%, (12~15) 次/组×6组。

跳的练习包括:跨步跳80~100米, 负荷量400米。

参考文献

[1]王保成.田径运动理论创新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4]文超等.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5]王川等.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练习的设计与选择[J].中国体育科技, 1999, 10:7-8.

[6]李建设.肌肉收缩张力与收缩速度基本关系阐述[J].中国体育科技, 2000, 12:8-9.

[7]李双成.短跑的助力训练和阻力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1:130-131.

[8]骆建等.田径运动项目的动力性力量训练效果转化为专项能力的原理初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43-46.

上一篇:生活是摄影创作的源泉下一篇: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