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筹划

2024-09-04

涉税筹划(精选8篇)

涉税筹划 篇1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常发生与运费有关的业务。购进货物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运费,销售货物行为中同样产生运费,在其他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也会有运费业务发生。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言,各种运费相关业务是自己运输还是委托第三方运输,都会产生不同的涉税效果。如何对运费进行纳税筹划也就显得意义重大。

一、企业生产经营中运费相关业务处理依据

1.《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 号)第六条规定: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销售额以人民币计算。纳税人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额的,应当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2.《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第十二条规定:条例第六条第一款所称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一)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二)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代垫运输费用:1承运部门的运输费用发票开具给购买方的;2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买方的。

3.《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财会[2006]3号)第六条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二、企业生产经营中运费业务的会计处理

2013 年度我们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做了更详尽的政策指引。其中: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其中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增值税税率为1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的通知》(税总发[2013]125号)规定,从2014 年1 月1 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至此,发生运费相关业务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都可以开具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的内容、规格、样式详见《关于启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74号)之规定。

举例说明:甲钢铁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1 月10 日从乙企业购入生产用铁矿石4 000 吨,单价2 500元(不含税价),增值税税率为17%,合同中规定每吨铁矿石运费111 元(价税合计),另外单独向承运方支付(谁负担运费分不同的情况),款项未付,材料已到达入库。上述业务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结果用万元表示。

1. 假设上述运输业务为第三方丙运输公司负责运输的涉税处理。

第一种情况:运费由甲企业承担,则运费中的11%计算进项税额,剩余的89%按准则规定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在购进货物活动中,甲企业作为购货方的会计处理:

第二种情况,运费由乙企业承担,则运费中的11%还是计算进项税额,剩余的89%按准则规定计入销售费用处理。故乙企业在销售货物活动作为销售方的会计处理:

2. 假设上述运输业务分别由购销双方负责运输情形的涉税处理。

第一种情况,购货方甲企业用本公司的车自己运输,其发生的费用除了人工费用和固定资产消耗,发生的油料费和维修费等可抵扣费用,如果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可以按17%的税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其余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种情况,销售方乙企业用本公司的车队送货上门。这样要么提高销售价格,要么另外收取一部分运费。此种情况下,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都作为价外费用,并入销售额适用销售货物税率一并计征增值税处理。

除了购销经营活动中发生运费业务,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业务发生的运费,取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处理为以运费的11%计算进项税额,以其89%计入当其损益处理。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或购进免税货物、用于集体福利、非增值税项目等业务发生的运费,按规定不准抵扣进项税额。

三、企业生产经营中运费业务的纳税筹划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在购进环节或销售环节,还是经营管理环节发生运输业务,通常按承运人不同,可以分为自己运输和委托第三方运输两种情况。

自己运输即需自己拥有车辆或车队,企业需要购置固定资产和支付人员工资薪酬、相应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还要支付相应的办公费用等支出。除了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时可以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平常的可抵扣支出主要是车用油、车辆维修费及其他费用。这些支出容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计算抵扣其支出额的17%。

委托第三方运输,企业先前不必花费一定数额的支出购置固定资产,同时也不会支付车辆相关人员的工资薪酬。但需要支付给第三方运输费用,其费用实质包括第三方的车用油、车辆平均摊销支出、第三方人员的劳务成本和第三方企业的财务利润。企业取得第三方运输企业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计算抵扣其支出的11%。

两种运输方式下,设运输成本为y,运货量为x,则:

自己运输成本(y1)=固定成本(y0)+ax

第三方运输成本(y2)=bx

y1、y2相等时,会有一个运货量的临界点x0。

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在运货量为x0时,两者运输成本相等。随着运货量增大,自己运输的成本利益优势越明显,即平均成本越低。所以我们在进行运费纳税筹划时要综合考虑,不单单是考虑税收利益,更应重视综合经济利益。

自己运输可以抵扣支出金额的17%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委托第三方运输,可以按运费的11%计算抵扣增值税。因此两种方式下计算抵扣的增值税额会存在一个税额相等的临界点。这个扣税临界点的应用前提就是运输成本总金额相等,如上图在x0处比较税额抵扣才有实际意义。否则,综合成本的影响可能会远大于税额的影响,纳税筹划有可能会失去效益优势。

1. 利用税额相等的临界点进行税收筹划。自己运输,可以按可抵扣支出金额的17%计算抵扣增值税额;而委托第三方运输,可以按不含税运费的11%计算抵扣增值税。两种方式税收利益比较的前提就是运费总成本相等。假设运费总额均为F,自己运输可抵扣支出金额为K,则:自己运输可抵扣增值税额=K×17%;委托第三方运输可抵扣增值税额=F/(1+11%)×11%。

可抵扣税额相等时,则:K×17%=F/(1+11%)×11%,结构百分比(K/F)为58.29%。即当总运输成本相同的前提下,自己运输成本中可抵扣支出金额的结构百分比为58.29%时,与委托第三方运输计算的可抵扣增值税额相同;当可抵扣支出金额占运输总成本的结构百分比大于58.29%时,自己运输可抵扣增值税额较大,税负较轻;当结构百分比小于58.29%时,则委托第三方运输可抵扣增值税额较大,税负较轻。

换句话说,采用哪种运输方式纳税筹划效果更好,要看临界点上可抵扣支出金额占运输总成本的结构百分比。当这个百分比大于58.29%时,自己运输税收利益大;否则委托第三方运输税收利益大。当然这个前提是在总运输成本相等的前提之下,实际中可以把这个临界点作为评价节税方案的一个重要参考。

2. 企业内设机构分立,寻求税收筹划方案。企业自己拥有车辆或车队,需要有配套的资产和人员投入,对应的管理成本也会增加。如果把车辆或车队资产和人员整体与企业剥离,分立成一个独立运输法人单位,可能更有利于贯彻现代管理理论的责权利原则,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纳税筹划角度讲,也可能有更好的税收利益。

成立运输单位单独法人,可按不含税运费的11%计算抵扣增值税,本企业同样也可以按此数计算抵扣。购进货物环节,税收利益与委托第三方运输方式相同。但销售货物环节,额外收取的运费不再作为价外费用并入销售额按17%交纳增值税。而不含税运费的11%本企业可以计算抵扣,剩余的89%作为销售费用。独立运输单位也会按不含税运费的11%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剩余的89%作为营业收入。从整体企业角度来看,独立运输法人单位运输成本总额中可抵扣支出金额的税收影响和没有分立时影响相同。所以如果企业销售商品送货上门业务较多时,可以采用将车辆或车队分立成一个独立运输法人单位,企业整体税负会有所下降。否则单独成立运输法人单位,会因为额外支付其他附加税费,使得税负有所增加。

当然,有关运费的纳税筹划,是选择自己运输还是委托第三方运输,主要还是看运货量是否足够大。如果运货量超过临界点x0的量越多,自己运输成本会相对越低,财务利益就会越大。而在两种方式下,纳税筹划的关键还是要看运输成本中可抵扣支出的结构百分比,在运输总额相等的前提下,在临界点之上,自己运输税收利益大,相反则利益小。究竟是分立成运输法人单位还是自己运输,主要还是看销售货物行为中运费金额和业务量的大小。如果金额和业务量都足够大,可以分立,否则没必要分立。实际生产经营中,自己运输和委托第三方运输运输总额真正相等的情况相对较少,有没有筹划节税的利益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涉税筹划 篇2

我公司是一家以工程机械、农业装备、车辆为主体业务的大型产业装备制造企业,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工程技术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主导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近年来,公司在“内涵增长、结构调整、全球化”经营方针指引下,积极搭建基于未来国际化发展的业务管理和运行平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42亿元。雷沃品牌价值以113.87亿元,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64位。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蕴藏在经营管理风险中的涉税风险问题也随之凸显。为此,公司构筑了“三维”立体监控体系,来防范企业的涉税风险。

一维、“税企联姻”,搭建风险控制平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加强企业的涉税风险管理,公司首先建立了风险控制环境。并在确立的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中明确规定:“在涉税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照章纳税;积极争取和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公司及所属各子分公司的财务部门须设置税务管理科并配备相关专职人员,进行日常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税务管理部门必须参与到企业的各种决策活动中,从涉税角度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为决策层最终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

同时,公司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涉税风险、财务人员的税收知识 “短板”、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适用不到位等问题,主动与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联系、沟通与交流,促成“税企联姻”,筑起诚信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由税务机关负责相关税法、税收政策的及时输送与解读,并且定期带课题到企业对全体财务人员进

行税收知识培训,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了税收政策的内涵。

风险控制平台的搭建,为企业进行涉税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维、咨询机构定期“体检”,规避涉税风险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涉税事务贯穿了企业的投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环节。相关的风险产生又与国家的税收政策、企业的财务政策、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企业各个环节的业务操作流程、生产安排等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因而,对涉税风险的规避与防范,并非只依靠财务部门做做账和进行相应调整、处理就能控制的。而是不仅需要跨部门的团队协作和配合,更需要外部咨询机构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纳税行为得以规范,真正做到依法纳税、诚信纳税,才能促进企业更加健康成长。

因此,企业与国内某知名咨询机构建立起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就企业最优纳税方案设计、投资项目的税收政策论证、涉税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体系会诊及设计和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有效的合作。咨询机构定期到企业就风险领域进行“体检”、“诊断” 和“疏通”。不仅排除了涉税隐患和阻塞,强化了涉税经济事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了企业的健康度,而且提升了企业的涉税管理水平。

三维、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涉税管理能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为加强涉税风险的管理,提高企业防范涉税风险的能力,维护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提升涉税事项管理工作效率,建立了“事前预测、事中管理、生产经营全过程监控”的“小三维”管理模式。

事前:评估涉税风险,筹划控制措施。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在咨询机构的协助下,就整个企业的投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以及涉及的收入、成本、费用、资产的折旧和处理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涉税风险梳理、评估和分析。确定了“关键控制点”,理清涉税行为,筹划控制措施,明确相关责任人及其

责任,构筑起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事中:增强自身素质,注重细节操作。税务管理科在日常涉税事务管理过程中,按照“把握宏观调控,注重细节操作”原则,在强化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与各“关键控制点”和相关责任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注重细节操作。并充分发挥财务内部稽核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与抽查,促使其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据税收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正确地处理有关涉税事项,密切配合以完善有关经济业务流程,规避或化解涉税风险,从而确保既定制度与防范措施得到有效遵守与执行。

当前房产税的涉税筹划探讨 篇3

关键词:房产税纳税,筹划租赁,房产转租房产

一、房产投资的纳税筹划

税法依据:国税函发[1993J368号文规定, 对技资联营的房产, 在计征房产税时应区别对待。对于以房产投资联营, 投资者参与投资利润分红、共担风险的, 按房产余值作为计税基础计征房产税;对以房产投资, 收取固定收入、不承担联营风险的, 实际是以联营名义取得房产租金, 应由出租方按租金收人计征房产税。

财税[2002J191号文规定, 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人股, 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 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 不征收营业税。投资后转让其股权也不征收营业税。

筹划思路:以上两种投资方式下的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都是不同的, 通过比较两种计税方式下房产税税负与其他税负合计额的大小, 最终选择税负较低的方案。

案例分析:2013年2月1日, 甲公司将其自有的房屋用于投资联营, 该房产原账面价值是200万元。现有两套对外投资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收取固定收入, 不承担风险, 当年取得的固定收入共计为15万元。方案二:投资者参与投资利润分红, 共担风险, 当年取得分红为15万元。当地房产原值减除比例为30%。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收取固定收入, 不承担风险。2013年1月计征的房产税=200× (1-30%) ×1一12×1.2%=0.14 (万元) , 2013年2-12月计征的房产税=15×12%=1.8 (万元) , 应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15×5%× (1+7%+3%) =0.825 (万元) , 2013年全年应纳税合计=0.14+1.8+0.825=2.765 (万元) 。

方案二:投资者参与投资利润分红, 共担风险。2013年计征的房产税=200× (1-30%) ×1.2%=1.68 (万元) , 应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O (万元) 。

由此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税款合计1.0 8 5万元 (2.765-1.68) ,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筹划点评:虽然投资者参与投资利润分红、共担风险的投资方式有可能会节省税负, 但是却不如收取固定的投资收益更为稳妥。

二、租赁房产的纳税筹划

税法依据:财税[2010]121号文规定, 对于出租房产, 租赁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约定有免收租金期限的, 免收租金期间由产权所有人按照房产原值缴纳房产税。对一次收取租金的, 应以实际收到的现金作为计税依据, 不可分期申报缴纳房产税。

筹划思路:企业应当测算不同租赁方式下房产税负现值及收入现值之间的大小, 选择税负现值小而租金收入现值大的方案或选择租金收入现值与税负现值之差大的方案。

案例分析:2013年1月甲企业将自有的一栋房屋出租给乙企业, 该房产的原值为120万元, 每年年初收取租金收入为24000元。乙企业打算租赁6年, 现有两种租赁方式可供选择。方案一:合同约定租赁满6年则免1年房租, 但必须2013年初一次性支付5年的租金共计120000元 (24000×5) j方案二:每年签订一次合同, 前三年每年年初支付租金36000元, 后三年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2000元。假设当地房产原值减除比例为30%, 折现率为10%。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合同约定租赁满6年则免1年房租, 但必须2013年年初一次性支付5年的租金。2013-2017年房产税税负合计额 (全部于2013年年初缴纳, 即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现值) =2.4×5×12%=1.44 (万元) 02018年为免收租金期间, 由产权所有人按房产原值缴纳房产税, 则2018年折合到2013年的房产税现值=120×-30%) ×1.2%× (P/F, 10%, 5) =1.008×0.6209=0.626 (万元) 。6年房产税现值合计=1.44+0.626=2.066 (万元) , 房产租金收入 (即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现值) =2.4×5=12 (万元) 。

方案二:每年签订一次合同, 前三年每年年初支付租金36000元, 后三年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2000元。2013年应计征的房产税 (即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现值) =3.6×12%=0.432 (万元) , 2014-2018年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房产税现值=3.6×12%× (PIA, 10%, 2) +1.2×12%×[ (PIA, 10%, 5) 一 (P/A, 10%, 2) J=0.432×1.7355+0.144×2.0553=1.05 (万元) , 6年房产税现值合计=0.432+1.05=1.482 (万元) 。2013年收到的房产租金收入 (即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现值) =3.6 (万元) , 2014-2018年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房产租金收入现值=3.6× (P/A, 1O%, 2) +1.2×[ (P/A, 10%, 5) - (PIA, 10%, 2) J=3.6×1.7355+1.2×2.0553=8.71 (万元) 06年房产租金收人现值合计=3.6+8.71=12.31 (万元) 。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房产税现值少0.584万元= (2.066-1.482) ;方案二比方案一租金收入现值多0.31万元= (12.31-12) ,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

筹划点评:涉及不止一年的纳税筹划方案选择时, 不能仅仅比较税负合计额或净收益合计额的大小, 而应当对其进行折现, 通过比较其现值的大小来选择出最优方案。

三、转租房产的纳税筹划

税法依据:国发[1986]90号文第二条规定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但各地对于转租行为是否缴纳房产税意见不一:对于转租行为不征收房产税。

筹划思路:由于税法上规定产权所有人为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 而转租方不是产权所有人, 因此通常认为转租行为不再缴纳房产税, 因此, 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 (山东、吉林除外) 可以通过变正常出租为转租来降低房产税税负。

案例分析:甲公司为湖北省的一家企业, 2013年1月将自有写字楼对外出租, 一年租金为110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甲公司直接对外出租。甲公司应纳房产税=1100×12%=132 (万元) , 甲公司应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1100×5%× (1+7%+3%) =60.5 (万元) , 应纳税合计=132+60.5=192.5 (万元) 。

方案二:甲公司先将写字楼以700万元的价格出租给其下属的乙公司, 然后再由乙公司以1100万元的价格对外出租。甲公司应纳房产税=700×12%=84 (万元) , 甲公司应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700×5%× (1+7%+3%) =38.5 (万元) , 乙公司应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1100×5%× (1+7%+3%) =60.5 (万元) , 两公司应纳税合计=84+38.5+60.5=183 (万元) 。

由此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应纳税合计少9.5万元= (192.5-183) ,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

筹划点评:一方面, 转租行为降低了房产税税负, 但另一方面, 由于增加了一道流转环节, 因此增加了一道营业税, 从而增加了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负担。企业应当通过测算总体税负来选择合理的方案。具体测算如下:设原租金收人为a, 出租给关联方的租金收入为b, 则以12%+b×5%× (1+7%+3%) +a×5%× (1+7%+3%) 白×12%+a×5%× (1+7%+3%) , 推算出bl乐68.57%。也就是说当出租给关联方的租金低于原租金收入的68.57%时, 会获得节税利益, 但同时应当注意到将出租给关联方的租金降低至原租金收入的68.57%以下, 又会面临被税务机关纳税调整的风险, 有可能会得不偿失。

四、修理房屋的纳税筹划

税法依据:国税函[2004J839号文规定, 纳税人因房屋大修导致连续停用半年以上的, 在房屋大修理期间免征房产税, 免征额由纳税人在申报缴纳房产税时自行计算扣除, 并在申报表附表或备注栏中作相应说明。纳税人对原有房屋进行改建、扩建的, 要相应增加房屋的原值。

筹划思路:纳税人对房屋的修理, 应尽量使房屋停用半年以上, 这样可以获取大修理期间免征房产税的税收优惠。

参考文献

[1]葛长银.节税筹划案例与实操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涉税筹划 篇4

1 供电企业税收筹划策略

1. 1 税收策划层次策略

从层次与水平角度分析,税收策划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避免额外税负的最低层次策划; 借助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纳税方案的策划; 善于运用税收政策,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便利的最高层次策划。

在进行税收策划的时候,如果企业实际支付款项比税法计税金额多,就需要承担一些额外税负,进而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在税收策划中,这是需要予以规避的重要方面。从最底层次策划来看,要想实现涉税零风险,就要确保账目清晰,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纳税,以免因为自身错误而出现多缴税款的现象。与此同时,尽可能避免无意中出现的偷税漏税现象,以减少企业财务处罚与名誉损失。此外,要想有效避免额外税负,就要确保企业准确掌握税法政策,对企业应缴税款金额予以准确核算,避免税务主管部门进行非规范征收,以此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涉税损失。

优化纳税方案的税收策划指的就是借助税收法规优惠政策,在允许范围内对企业经营活动展开事前筹划,尽量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在此过程中,需要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解,并且对不同纳税方法、收益等内容进行研究,以此根据企业所在区域、投资方式及组织形式,不断改进与完善纳税方案。针对供电企业来说,在进行税收策划的时候,主要就是对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的策划。为此,在投资、决策之前,必须结合企业经营情况,对不同决策方案的税收政策予以充分考虑,根据纳税方案预期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较,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

在进行税收策划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其长远效益,使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实现最高层次的税收策划。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逐步加深,财务税收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在供电企业中,一定要明确企业发展目标,进而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并得到最大的支持。同时,供电企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型产业,在利用优惠政策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因为缺乏领导的重视,导致税收策划中缺乏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充分利用,导致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无法全面展开。

1. 2 经营阶段策略

在税收策划中,除了层次差异之外,其经营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多角度的分析税收策划。在企业成立之初,其投资形式需要和当地税收核算要求保持一致,这是确保税收筹划工作全面落实的重点内容。从投资角度分析,供电企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充分理解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自身投资方向予以合理调整。在清算与重组企业资产的时候,产权支付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致使企业实际税负也不相同,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及企业的真实情况明确资产增值的部分。

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税收策划关键在于经营阶段。一般而言,税收筹划工作主要包括两点,即筹资安排、核算方法。对于筹资安排来说,其中涉及的纳税因素决定了筹资渠道及方式,也是产生不同税负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针对供电企业这种资金密集型企业来说,在选择财务核算方法的时候,需要尽量推延纳税时间,有效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率,加强对免税期的利用,以此实现节税目的。

2 供电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与应对措施

2. 1 涉税风险

企业涉税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与企业内部。在企业外部或者内部因素的干扰下,影响了财税关系的处理,导致偷税漏税行为频发,出现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不仅对企业声誉有着一定的影响,还可能需要承担一些法律责任。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政策的不断颁布,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下,政府对税收政策的调整,使得企业必须对税务工作予以合理改进,以此避免涉税风险。在刚刚出台新的税收政策时,通常很难予以贯彻落实。对于供电企业而言,税收政策的改变可能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税务工作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理解与掌握,进而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容易出现一些涉税风险,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供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不到位,也是出现涉税风险。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加强组织设置与提高内审机制有效性,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不利行为的出现。供电企业的轻管理、重生产思想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内部税务风险,导致内控机制缺陷较多,提高了企业涉税风险发生率,严重阻碍了供电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针对供电企业来说,在税收政策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一定要加强对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关注。倘若没有对所得税符合条件及优惠政策予以了解,就会使财务核算无法达到相关要求,从而不利于税收政策的利用; 而在增值税转型改革过程中,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然而在实际运用,非常容易在抵扣范围、抵扣时期等方面出现风险,从而影响企业发展。

2. 2 应对措施

2. 2. 1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在供电企业税收筹划工作中,必须加大财务基础工作的开展力度,对会计核算工作予以规范,保证相关工作能够全面落实。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强化财税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利用,结合企业的真实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税收筹划体系及管理机制,为企业纳税做好管理与监督工作,确保企业财务账目清晰。

2. 2. 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供电企业大部分均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想对税收进行有效策划及管理,在依赖税务机构的同时,也要在企业内部设置独立部门,培养一些税务人才,确保税收策划与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在完善税务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财务核算监督工作的开展,加强财务部门与税务部门的相互监督,实现工作上的互相制约,以此有效控制与规避企业涉税风险。

2. 2. 3 强化风险评估

在处理涉税风险的时候,一定要采用适合的方式有效评估风险,正确认识已经存在的风险,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加强工作经验与数据的积累,预测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制定合理、科学的防范策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为企业迎接新的风险挑战提供可靠保障。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供电企业生产经营中,开展良好的税收筹划工作,不仅可以在企业纳税方面获取更加有利的条件,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整个行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在税收筹划工作中,一定要不断改进与完善,实现合法纳税,规避涉税风险,为企业的长远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翟梦菲.企业如何实现“节税”与“避险”的平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9):170.

[2]王进.企业职工福利费税收筹划空间及风险探析[A].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企业依法纳税平安经营与高校税收专业社会实践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330-336.

[3]孙欣.对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具体防范建议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217-218.

[4]谭琼.浅析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的涉税风险与规避方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9):52-52,53.

[5]黄丽.试论企业涉税岗位税收筹划风险及防范[J].商业会计,2012(24):59.

[6]薛洪峰.我国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2(5).

浅议分公司变更为子公司涉税筹划 篇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功的企业重组活动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随着我国企业重组相关税收政策、法规的制订和完善纳税筹划与企业重组的结合使企业重组的运作更具效益。这种有机结合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纳税筹划真不是企业临时性措施,而是事关企业重组过程和重组后企业的整体决策,必然有助于提高企业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并加以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表现在企业通过纳税筹划充分地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降低重组成本.降低企业重组运作风险,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本经营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重组活动中,既有股权重组,也有债务重组,还有变更组织形式,如将分公司变更为子公司,或将子公司变更为分公司。下面举例说明企业将分公司变更为子公司涉税问题筹划方案。

例:某生产企业(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异地有一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分公司自建厂房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公允值为1200万元;购买土地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公允值为700万元;存货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公允值为1300万元:设备账面价值为3000万元,公允值为2700万元。其中2009年购入设备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已抵扣),公允价值为450万元。假设无其它资产。现企业拟将此分公司变更为全资子公司。有以下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以土地及房产作价投资入股,共担风险

1.契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资子公司承受母公司资产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国税函[2008]514号)规定:公司制企业在重组过程中,以名下土地、房屋权属对其全资子公司进行增资,属同一投资主体内部资产划转,对全资子公司承受母公司土地、房屋权属的行为,不征收契税。

2.增值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第四项: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

(一)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二)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三)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母公司:

(1)存货应缴增值税为:1300×17%=221(万元);

(2)设备应缴增值税为:(2700-450)÷(1+4%)×4%×50%+45 0×17%=43.27+76.50=119.77(万元)。

子公司:

子公司取得上述存货,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221万元;取得2009年购入的设备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76.50万元。

从集团公司整体来看,共缴纳增值税为:221+119.77-221-76.50=43.27(万元)。

3.营业税

根据《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文件规定:

一、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二、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4.土地增值税

根据《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规定,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暂免征土地增值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第五条,关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征免税问题:对于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凡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均不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第一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

从上述可知,由于贵单位不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缴纳土地增值税。

5.印花税

母子公司共计缴纳印花税:

(1200+700)×0.5‰×2+(1300+221+2700+119.77)×0.3‰×2=4.50(万元)。

6.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为:43.27×(7%+3%+1%)=4.76(万元)。

7.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1200-1000+700-500+1300-1000+2700-3000-4.50/2-4.76=392.99(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392.99×25%=98.25(万元)。

方案一使整个集团公司共缴纳税金4.50+4.76+98.25=107.51(万元)。

方案二:母公司采用分立程序,将分公司的所有资产及债务整体从母公司剥离,成立一独立的法人单位

1.契税

根据《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第四条规定:分立企业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主体相同的企业,对派生方、新设方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不征收契税。

2.增值税

根据《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420号)文件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是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因此,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涉及的应税货物的转让,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增值税。

3.营业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65号)文件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为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行为。转让企业产权是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其转让价格不仅仅是由资产价值决定的,与企业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的行为完全不同。因此,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应征收营业税。

4.土地增值税

企业整体资产转让原则上应在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全部资产和进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也就是说,整体资产转让对转出方来讲也算是一种投资行为。根据方案一第四条,暂不缴纳土地增值税。

5.印花税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企业整体转让属于企业全部财产的所有权转让,应根据产权转让所立书据依万分之五计算缴纳印花税。假设产权转让所立书据为3000万元,应缴纳印花税:3000×0.5‰×2=3(万元)。

6.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由于不缴纳增值税及营业税,则不需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7.企业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第六条第(五)项:企业分立,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分立企业和被分立企业均不改变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且被分立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分立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分立企业接受被分立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分立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2)被分立企业已分立出去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项由分立企业承继。

(3)被分立企业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额可按分立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由分立企业继续弥补。

(4)被分立企业的股东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新股”),如需部分或全部放弃原持有的被分立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旧股”),“新股”的计税基础应以放弃“旧股”的计税基础确定。如不需放弃“旧股”,则其取得“新股”的计税基础可从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确定:直接将“新股”的计税基础确定为零;或者以被分立企业分立出去的净资产占被分立企业全部净资产的比例先调减原持有的“旧股”的计税基础,再将调减的计税基础平均分配到“新股”上。

(六)重组交易各方按本条(一)至(五)项规定对交易中股权支付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的,其非股权支付仍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

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一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

即当股权支付额达到交易总额的85%,且不改变实质经营活动,则股权支付额暂不确认转让所得或损失,

非股权支付额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为:(1200-1000+700-500++1300-1000+2700-3000)×(1-85%)=60(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60-3/2)×25%=14.63(万元)。

方案二使整个集团公司共计交纳税金为:14.63+3=17.63(万元)。

方案三:将房产和土地无偿转入子公司,用其它资产作为投资

1.契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第七条规定,企业改制重组过程种,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无偿划转,包括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自然人与其设立的个人独自企业、一人有限公司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无偿划转、不征收契税。

2.增值税

增值税的处理见方案一第1条,共缴纳增值税为43.27万元。

3.营业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2号)第五条: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发生应税行为:

(一)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二)单位或者个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其所发生的自建行为;

(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另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文件第三条第(二十)款规定: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其购置的不动产或受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的购置或受让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抵债所得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的,以全部收入减去抵债时该项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母公司应缴纳营业税为:1200×(5%+3%)+(700-500)×5%=106(万元)。

4.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条例第二条所称的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是指以出售或者其他方式有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1995]48号)指出,细则所称的“赠与”是指如下情况:(1)房产所有人、土地使用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赠与直系亲属或承担直接赡养义务人的。(2)房产所有人、土地使用权所有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将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赠与教育、民政和其他社会福利、公益事业的。因此,母公司将其厂房无偿划拨给子公司的行为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故应缴纳土地增值税。假设该厂房的成新率为80%,则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增值额为:1200-1200×80%-+700-500-106(1+7%+3%+1%)=322.34(万元),增值率为:322.34/[1200×80%+500+106(1+7%+3%+1%)]=2 0.4 3%,应交土地增值税为:333.34>×30%=96.70(万元)。

5.印花税

(1300+221+2700+119.77)×0.3‰×2=2.60(万元)。

6.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母公司应缴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为:(221+119.77+106)×(7%+3%+1%)=49.47(万元)

7.企业所得税

母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

(1)应纳税所得额为:(1200-1000)+(700-500)+(1300-1000)+(2700-3000)-2.6/2-106-49.47-43.27-96.70=103.26(万元);

(2)应纳企业所得税:103.26×25%=25.82(万元)。

方案三集团公司整体税负为:43.27+106+96.7+2.60+4 9.47+25.82=323.86(万元)。

结论:从上述三个方案可看出,方案二最优,方案一次之,方案三缴税最多。

涉税筹划 篇6

关键词:涉税零风,纳税筹划,企业资金,会计核算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法制社会较为健全, 伴随着法制社会存在的就是企业各项设施的完善, 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各项制度不断健全。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税负的缴纳方面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执行, 甚至会出现偷税漏税这种违法的行为, 国家在进行企业税负检查的过程中, 加强这一方面的策略和方针, 逐步的完善法治化的进程, 使得企业在节税方面的方法逐渐的缩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进行避税的方式减少, 企业如果需要不断地提升税负的效率, 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考察。以“涉税零风险”为目标, 建立纳税筹划管理自检体系, 涵盖相关税种、基金以及发票管理等涉税业务各方面, 在财务月结和年结等关键环节定期梳理, 防范纳税风险。

一、“涉税零风险”纳税筹划概述

纳税筹划主要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许可的范围通过自身的方法进行一定的经营投资和合理的经济活动安排, 使得税费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在不妨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达到税负的最小化, 出于减轻税收负担和“涉税零风险”的目的。纳税筹划是一个财务管理的范畴,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企业的生产和和生活可以起到合理规划的作用。纳税是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 在进行纳税活动的过程中, 如果相关的企业和个人不能按照法律的规范进行纳税活动, 进行偷税漏税的行为, 是违反法律的规定的, 对国家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然, 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缴纳的税费越少越符合个人和企业的期望, 因此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是较为重要的。纳税筹划是进行税费合理安排的技术总称, 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自身的合法收益。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 需要从组织、经营的多方面进行合理的分配。

纳税筹划是合理合法的过程, 和偷税漏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偷税漏税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政府一旦发现偷税漏税的行为需要进行一定的严惩, 偷税漏税的行为造成国家税收出现问题, 对国家基础设置的建设和基本生活条件的提供带来阻碍, 因此一旦发现偷税漏税的行为, 国家将要进行严惩。而纳税筹划并不是违法行为, 相反国家在经济生活中鼓励纳税筹划, 让企业通过合理规划自身的销售和成本进行税费的合理分配, 不断的满足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 企业的自主经营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 在纳税的均衡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 从而逐渐的减轻税费, 将自身的效益进行延伸, 增加企业的利润和效益。

二、企业中税收成本与非税成本的内在表现——税收筹划

在税收筹划中, 税收成本与非税成本是相生的。假定某公司进行研发支出, 计划支出10万元, 按照新所得税法规定, 收益按25%课税, 假设该公司的边际税率为30%, 进一步假定研发支出可享受10%的税收抵免。此研发成功与否概率均为50%, 成功会带来26万元的收入, 失败的收入为0。

研发支出的预期税后收益率=3* (1-25%) /10* (1-0.3) * (1-10%) =2.25/6.3*35.71%

按照所得税法规定, 税收累计损失允许向后结转5年。若企业当年无盈利, 则向后递延的收益率见表1。

计算看出, 税后收益率随结转期递延而下降。若该企业为一般单一性经营企业, 会产生不利的税收待遇——税后收益率的下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可通过优化组织形式, 一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 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 减按15%的优惠税率课税;二是成为集团公司的分公司, 研发支出的损失可抵减集团公司的盈利, 提高其税后收益率。

信息不对称意味着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的代价是增加非税成本。比如, 降低负债融资的道德风险成本是扩大信贷利差, 资产剥离的逆向选择使市场无法辨别待剥离资产价值的高低, 必会增加其交易成本。这些非税成本的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的税前收益, 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和非税收成本的这种相生性, 要求企业在进行有效税收筹划时, 要在税收成本和非税成本之间进行选择。

三、纳税筹划在资金方面的合理运用

(一) 利用成本进行筹划

企业在进行税费筹划中, 成本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从成本的角度分析, 利用成本的减项可以进行企业的税负的减少。例如就企业所得税而言, 企业在进行纳税的过程中, 其纳税的金额是根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主要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经营所得进行征收, 即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所得, 但是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税费是作为营业成本来进行划分的, 因此减少税费的开支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成本的减少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而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 减少资金的流出, 使得资金的使用可以更加的积极有效, 促进经济的合理发展。

(二) 利用固定资产进行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是进行纳税筹划另一个重要的方法, 对税费的缴纳具有纳税挡板的作用。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 固定资产要进行一定的折旧, 固定资产在折旧中较常使用的方法是平均年限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在进行不同折旧方法的运用中, 企业所需要做的折旧是不一样的, 分摊的费用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而折旧对企业税费的缴纳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是收入的减项, 直接的影响企业的收入情况, 因此在进行纳税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利用折旧进行税费的筹划, 通过不同折旧方法的计提, 对营业收入进行一定的冲减, 间接地对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影响税费的缴纳。

(三) 进行代理销售

代理销售主要是进行委托形式的销售, 在进行销售的过程中, 主要的途径有两种视同买断的方式和收取中间费用的方式。在现阶段的增值税纳税的估算中, 对将货物进行其他单位代销的情况和销售代销货物的企业收取增值税, 因此代销的情况也需要缴纳增值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货物进行代销行为, 可以为企业减轻一定的税负负担, 并且代理方在委托销售的过程中, 其手续费的收取是按照服务的行为进行的, 即在进行税费核算中按照服务业的税费进行收取, 需要缴纳的税费是5%, 这样对交易较大的企业来讲节省了较多的费用, 可以将资金的使用更加的合理规范, 对资金的控制更加的合理。

四、结束语

税收已经成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不断关注的问题,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 在日常的生活中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纳税活动, 因此怎样进行税费的合理规划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进行税费的规划中, 企业的税费利润和税额是互为增减的关系, 在进行纳税的筹划中需要关注纳税支付的资金净流出, 对资金进行合理的控制, 并不断的进行完善。因此, 在企业的职能完善中, 需要更多的关注企业的纳税筹划, 税收无论其内在的好处如何, 从企业的根本利益来讲都是一种丧失, 纳税筹划是企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会计核算中应该充分的运用纳税筹划, 减少企业的纳税金额, 充分的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 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

参考文献

[1]邢强.纳税筹划在企业资金会计核算管理方面的运用[J].民营科技, 2012, 06:97.

[2]黄竹梅.营改增背景下的物流企业税收筹划[J].物流技术, 2015, 22:85-88.

涉税筹划 篇7

一、房地产企业经济合同涉税风险的规避

1. 保障合同内发票条款的合理性, 规范发票风险

(1) 明确承包商出具发票的标准时间;我们通常会通过诸多的结算方式来购买和销售货物, 房地产企业采购过程中, 应切实结合自身实况, 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指出匹配于自己的结算方式, 同时还要加以考证承包商出具发票的时间。由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充分的强调, 房地产企业严格验收已竣工的工程后, 要根据双方合同内提出的约定, 科学合理的扣除一部分安装施工单位的工程款, 从而作为工程开发项目的质量保证金, 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 只要是安装施工单位一直围绕质量保证金而提供发票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 应切实按照发票上的具体金额数量来实施相应的扣除。因此, 以房地产企业为出发点, 在与建筑方签订合同过程中, 要清楚的指出工程竣工结算时必须提供全额发票。

(2) 明确承包商提供发票的类型;各个税种之间的税率都有所不同, 对于同一类型的税种会涉及到各类税目, 而在大量的税目间均会发生显著的税率差。承包商在出具发票过程中, 为了进一步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 通常出具税率较低的发票, 或者出具的发票不符合实际业务。双方进行交易合同签订时, 房地产企业必须详细的明确发票的开具要求与发票类型。简单举例说明, 在电梯工程发包过程中, 双方签订建筑合同时应充分了解与掌握承包商提供的电梯货物销售发票、安装工程专业发票的条款, 而且工程项目场地内的税务机关应提供真实的安装工程发票, 以保证实际出具的发票适应于当地税务部门提出的要求。

2. 准确划分税务责任, 规避财务风险

根据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类型, 签订合同过程中准确划分各自的职责与义务, 防止日后发生经济纠纷问题。比如, 双方在租赁合同签订时, 要明确指出出租方担负承租方承租使用房屋的房产税和物业占地土地使用税。在签订采购合同时, 必须清楚的强调购货方在未整体结清货款之前, 供货方具备货物所有权, 计算运输费过程中, 应涉及以下内容:服务运输中产生的人工费、设备维修中产生的费用、保险费等。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措施

1. 明确理想的纳税方案

房地产企业实际经营时, 应根据同一经营目标中使用的各类经营手段与经营方式开展纳税评估和测算工作, 选择纳税问题少、且纳税之后能够实现较高利润的优质方案。比如, 房地产企业使用的促销方式不同, 即使其存在一样的利润数额, 所承受的纳税负担也各异。

2. 采用代建方式来实施税收筹划

工程项目立项过程中可采用代建方式来实施税收筹划工作, 以将税收筹划领域进一步拓宽。所谓代建方式, 其实就是由房地产企业出面代表客户负责房地产开发事项, 并且由客户支付代建费给房地产企业。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 虽然实际实现了一定的收入, 但房地产权属没有发生任何的转移, 其实际所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报酬, 从营业税的征税范畴中可以看出, 不在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畴内。尽管房地产企业通过代建方式可以减轻自身税负, 但要求要在工程开发阶段确立最终用户, 编制并签订代建房合同, 以真正做到税收负担的降低。与此同时, 适当的节约代建房地产的劳务费, 将实际节省的税款提供给客户, 当客户得利后就会主动的配合协作。

3. 加强项目建设阶段的税收筹划

可以利用增加扣除项目的方式来实施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筹划工作;我们都知道, 在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是土地增值税, 在建设普通标准房屋增值率为20%以下的, 可以不用征收土地增值税, 房地产企业应利用增加扣除项目来降低房地产增值率, 使其保持在20%, 从而免征土地增值税。另外, 从相关规定中看到, 针对财务费用内的利息支出, 如果能按照转让房地产项目进行计算、分摊以及有相关金融机构证明的, 可以根据实况实施相应的扣除, 但需要注意的是, 禁止比商业银行中相同类型、时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大;如果无法按照转让房地产项目进行计算、分摊利息支出以及不具备相关金融机构证明的, 那么就要求房地产开发费用结合自身享有的土地使用权实际支出的额数与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 (百分之十以内) 做相关的计算及扣除。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 在房地产企业签订的经济合同内共存在纳税义务风险、纳税时间风险、税收成本风险及税收发票风险, 为了彻底规避经济合同内的所有涉税风险, 必须对合同内的发票条款予以全面规范, 消除发票风险;确立各自应当承担的税务职责, 规避财务风险等。虽然房地产企业有很多的节税方式, 但实际使用时必须保证满足国家出具相关税收政策, 禁止出现违纪违法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妍.房地产销售中的纳税筹划刍议[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16) :256-257.

[2]张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探讨[J].商业会计, 2011, (8Z) :38-39.

涉税筹划 篇8

一、房地产企业开发过程的三个阶段

1. 开工准备阶段。

在房地产开发中, 土地的取得是最基本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由计委对房地产项目进行立项审批, 规委对项目进行规划审批, 进行设计施工, 土地出让或转让等。此阶段主要工作是取得项目开工建设的一系列许可证 (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 和取得项目建设用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现阶段, 土地的取得有两种方式:划拨和出让。划拨是指国家无偿将土地划拨给使用人使用, 划拨转让的土地由于未向国家交纳土地出让金, 不允许作为开发使用。出让是指与国家签订土地出让合同, 交纳土地出让金获得过有土地使用权的方式。目前的房地产开发除经济适用房外, 都属于这种方式。同样, 如果要在划拨土地上进行开发, 也要交纳土地出让金, 将划拨土地转为出让土地。

2. 组织施工阶段。

根据前期审批的规划图纸和文件, 通过正式的招标程序, 组织施工企业进场施工, 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的主要承包方式有包工包料和包工不包料两种。建筑施工阶段是开发商托建筑公司进行项目建设的阶段。该阶段是房地产开发的重要阶段。

3. 销售阶段。

销售阶段是开发商出售商品房, 回收资金实现盈利的阶段。销售分为预售和现房销售两个阶段, 预售即通常所说的期房销售, 是指开发商在建设工程竣工之前进行销售, 现房销售即开发商在取得《竣工证》或竣工验收合格文件之后进行销售。由于预售可以提前回收资金, 目前开发商大多采用此类销售方式。

二、各环节的涉税信息

1. 开工准备阶段。

经审批取得土地时, 需要由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颁发土地使用证。本阶段主要涉及契税、印花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按购置土地付出的经济利益的3%至5%缴纳;印花税按合同所载金额万分之五贴花, 土地使用权证按件贴花5元;城镇土地使用税俺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和单位税额计算税额。

2. 开发建设环节涉及印花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印花税按工程施工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勘探设计合同按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五贴花;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样按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和单位税额计算税额。

3. 商品销售阶段。

该阶段是房地产企业纳税义务产生的主体阶段。涉及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其中营业税按销售收入及预售帐款金额的5%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俺“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税额的7%缴纳;教育费附加按“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税额的3%缴纳;地方教育费附加按“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税额的2%缴纳;土地增值税按销售收入及预售帐款金额预征, 预征率由各市地税机关确定;印花税按商品销售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五缴纳;房产税按房产计税余值的1.2%缴纳, 按房屋出租租金收入的12%缴纳;企业所得税按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 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 (或月) 计算出预计毛利额, 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待开发产品完工后, 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与其对应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 计入年度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年度纳税申报时, 需将差异调整情况报告税务机关。

三、各环节的税收筹划思路

1. 开工准备阶段。

在立项做项目规划及向有关部门报批时, 。由于不同类型的房产, 增值率和对应的税负会有所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立项时, 就应提早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影响, 通过合理搭配选择一个较优的方案立项来适当降低企业的潜在税负。另外, 由于对于企业未在约定的期限内进行土地开发而支付的土地闲置费, 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 土地闲置费能否扣除,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未对此作相关规定。因此, 取得土地后, 应尽量在约定的期限内进行开发;若的确需延期, 应提早与相关政府部门协商, 争取减免土地闲置费, 并及时与税务机关确认相关税务处理方法。

2. 开发建设环节。

拆迁安置时, 拆迁费用支付凭证一般为被拆迁人签署的收据或白条。这些不属于《发票管理办法》规定的可以财务报销的凭证。房地产开发企业最好委托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拆迁, 并向其索取合法有效的凭证。在工程建设环中,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审核目前集团内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 改善不合理的地方, 并以此制定合理的收费, 同时根据税务规定准备相关证明文件。

3. 商品销售阶段。

对预售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将样板房的装修费用作为开发成本核算, 全部税前扣除, 同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土地增值税的处理方法。以替业主支付一定的物业管理费作为报酬的,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及时向物业管理公司索取发票和代负有纳税义务的业主扣缴相关的个人所得税, 以保证该所得税税前扣除。由于人防工程不可出售, 有的企业将人防工程作为车位供业主使用时, 可签订租赁合同而非出售合同, 以便分期确认为收入降低本年企业所得税税负。另外, 而作为租金收入确认, 也不需缴纳土地增值税。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行业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房地产行业的开发过程、涉税问题等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是从从房地产行业的开发流程方面着眼, 就各环节的涉税信息和税收筹划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商业地产企业,开发过程,涉税

参考文献

[1]袁红.试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中国科技信息, 2006年第21期.

[2]庄惠平.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探讨.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年第08期.

[3]刘巧梅.浅析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筹划.时代经贸, 2008年第03期.

上一篇:布点分析论文下一篇:学术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