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女装品牌

2024-07-24

武汉女装品牌(共8篇)

武汉女装品牌 篇1

在农业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大背景下, 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也是制胜之路。相对其它产业, 我国农业发展才刚刚迈出品牌竞争阶段第一步, 尚处于品牌成长初期。在这场艰苦的农业品牌创业战斗中, 一些品牌也在努力寻求“突围”, 在曲折的品牌发展道路上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现主要结合武汉“精武鸭脖”品牌操作, 浅谈一下打造我国农业强势品牌的发展策略。

一、粗放式经营抑制品牌成长

纵观目前国内农产品, 仍然是一种有“量”无“质”的粗放式的品牌经营, 不利于品牌健康成长, 有生命力、竞争力的品牌寥寥可数。具体表现有:

1. 盲目求大, 后劲不足

“纵向”的求大--区域发展。特别是一些区域性的农业品牌, 在一定区域有一定的品牌优势, 并取得一定成绩, 在农业品牌“心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 没有进行长远的科学规划, 没有考虑进驻大区域的企业资源支持力度, 盲目跨区域“大跃进”, 耗尽自身优势, 不但容易丧失原有的优势区域, 还使自己陷入苦战, 腹背受敌。对刚发展起来的品牌有害无益。“横向”的求大--产业链发展。在一个行业里, 一些农业品牌有一定成绩, 但他们却没有苦修内功, 而是寻求在产业链上急剧扩张, 甚至寻求跨行业发展。譬如:有些刚建立的火腿肠品牌, 品牌还没有焐热, 就开始衍生到做生肉销售, 办养殖场, 再发展到其他食品上, 甚至是跨行业发展。以为多元开花, 就可以全胜, 结果却满盘皆输。

这些都是品牌浮躁的表现, 步步为营, 稳健才是农业品牌发展的根本所在。武汉精武鸭脖品牌在武汉区域一直本着强化本土, 伺机以武汉为核心适时跨区域发展的策略。并且仅在精武鸭脖销售火爆, 原料 (鸭子) 采购有难度, 采购成本上涨时, 才在武汉郊区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场。在产品链上也做得很好, 一直以“鸭”为主打, 鸭掌、鸭头、鸭肠等, 利用原料身上一切, 做足“鸭”的文章, 充分考虑到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

2. 简单克隆照搬其他成熟产业品牌发展模式, 滥用整合传播

农业品牌在我国发展刚起步, 相对其它产业发展较慢。其他产业品牌的发展其实也经历了我国农业品牌发展的艰难过程, 现在他们的发展到了一定的成熟阶段, 在品牌推广方面有相当经验, 特别是利用整合营销传播方面远远走在农业品牌的前沿。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兴于美国, 从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 内涵是以利害关系者为核心, 重组企业和市场行为, 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 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 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 实现与利害关系者的双向沟通, 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利害关系者心目中的定位, 建立产品品牌与利害关系者长期密切的关系, 更有效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他主张把一切营销和传播活动进行一元化整合, 增强品牌的完整一致性。

以上可以看出, 整合营销传播涉及面广, 动用企业的一切资源, 耗用许多财力、人力、物力, 因此农业品牌企业在运用整合传播时, 一定要对品牌进行科学地分析, 考虑品牌的特性以及企业的实力, 不可生硬套搬, 只有这样才不影响企业良性发展。

3. 农业品牌推广和终端拦截上配合默契度欠缺

现代营销理念的缺乏, 导致农业品牌推广和终端拦截上“叫”“卖”严重脱节, 不同步, 不协调。表现在:强品牌弱终端或弱品牌强终端二方面。要么是品牌推广非常到位, 非常强势, 可是在终端渠道上鲜见身影, 没有布点, 没有销售网络覆盖或淹没在其他竞争品牌有诱惑力的广告诉求下;要么是在终端上下足功夫, 无论是硬终端上, 还是软终端上都具优势, 可对其起支撑工作的品牌线的推广却显力单。特别是二三线品牌, 为节约品牌线推广费用, 下大力气做足渠道终端上的工作, 却由于品牌核心价值不高, 没有品牌文化, 后劲乏力, 导致功败。这些多是缺少现代营销理念的表现。

尤其是农业企业, 其经营者有阅历有想法, 却缺少现代销售理念武装头脑, 在农业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全部暴露出来。在品牌推广和终端拦截上协调同步, 武汉“精武鸭脖”发展步伐值得借鉴:先行核心地段自营专卖店建设, 其次连锁加盟店建设, 再百货超市终端进驻, 之中穿插品牌的系列推广, 统一Logo、统一专卖店颜色、明星代言、品牌公关、制定行业标准等系列活动。品牌推广和终端销售有机结合, “叫”“卖”统一协调, 故品牌才能稳健发展。

二、将现代品牌理念注入农业经营策略

鉴于我国农业品牌总体还十分脆弱, 在品牌成长初期, 就不能简单跃进, 急功近利, 而必须步步为营, 精心呵护。

1. 树立现代品牌战略意识

意识指导行动。要大力培养尊重品牌, 维护品牌, 发展品牌的意识理念。我们许多农业品牌在创业之初, 多为粗放经营, 经营者也无品牌概念, 没有品牌的主张, 更无品牌推广的计划。有很多教训, 再拿武汉“精武鸭脖”说事:为什么武汉的鸭脖经营户的店名都不直接叫“精武鸭脖”, 而是“汉口精武”的名字, 以至于总有“到底谁是正宗精武”的疑问。其实这很无奈, 武汉鸭脖子经营户2003年才申请注册“精武鸭脖”商标 (产品商标) , 不料发现已经被天津一家公司注册。虽然武汉做鸭脖子比天津早了近10年, 但之前大家只顾低头做生意, 没人想到要注册商标, 这就是农业品牌发展中, 缺乏品牌意识的教训, 但武汉“精武”马上改进, 要求武汉市政府协调, 进行品牌公关, 以后他们将有望统一打上“精武路鸭脖”商标。

2. 品牌的冰山理论要求农业品牌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

品牌的冰山理论大致内容是:一个品牌就好像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座冰山, 显露在“水上部分”是一个品牌带给消费者最直观的印象与感受, “水上部分”主要指品牌概念、品牌价值、品牌个性、品牌表现 (概念、诉求、创意、表现、媒介) , 具体表现在品牌命名、标志、广告语、广告创意等上, 是消费者对品牌最直观的印象与理解。深藏在“水下部分”是支撑一个品牌的深厚根基, “水下部分”则指品牌质量、品牌服务等, 关键是品牌的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品牌的实质其实是品质, 品质的背后是技术, “冰山”下面产品核心本质才是品牌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就要求所有的农业品牌经营者, 加大企业产品核心“卖点”开发。我们农产品大多打着“无公害、绿色”的通用标签, 卖点无差异化, 因而不具有产品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苦修内功, 这是支撑农业品牌发展的根基。武汉“精武鸭脖”, 制定行业标准, 这就是行业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体现, 其他市场跟随者须为马首是瞻。

当然, 我们也不是忽视“冰山”的上半部分, 作为品牌营销中以企业为主体的物质层面和以消费者为主体的心理层面的两方面的内容, 也是农业品牌建设不可轻视的部分。

3. 提高传播在品牌经营中的地位

我国许多品牌在市场中的表象是:重销售, 轻传播。传播在本土品牌中, 只代表广告, 由此很难树立品牌形象。农业品牌更是如此, 在品牌形象系列传播过程中, 经营业者对农业品牌的形象朝令夕改, 或者对品牌的传播方式, 无论证、无科学规划, 随潮流, 今天看见其他品牌请明星代言, 明天我随意跟随, 很难想象, 这样怎样建立饱满的农业品牌形象。

提高传播在品牌经营中的地位, 有选择的有差异的进行立体性的传播, 利用传播学系列理论, 对农业品牌进行全方位的包装, 只有这样才能够树立农业品牌的饱满形象, 彰显农业品牌的差异个性, 牢固消费者对品牌的紧密地位。

4. 以现代营销理念武装农业品牌经营者的头脑

正如前述所指, 我们的经营业者惯于重销售, 轻传播。但重销售并不等于重营销, 等同于经营业者具有现代营销的理论。目前农业品牌经营中有一个误区, 即品牌推广和终端拦截上配合默契度欠缺, 导致农业品牌推广和终端拦截上“叫”“卖”脱节, 这正是缺乏现代营销理念的表现。

品牌推广就是“叫”, 终端销售就是“卖”, 如果两者分离, 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 那么我们的产品销售就要以失败告终。品牌营销是营销的最高层次, 严重脱节营销网络而建立的品牌就好似空中楼阁, 水中月亮。现代营销讲究:渠道为王, 终端制胜。这也是要求“欲要决胜市场, 必先赢得终端;而要赢得终端, 必须拥有渠道 (经销商) ”。因此, 农业品牌经营者要精耕终端和渠道, 把握市场动态, 以现代营销理念武装自己, 做好农业品牌经营, 整体提升我国农业品牌的品牌形象。

品牌专家余明阳教授在分析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时指出:“农业时代竞争土地, 工业时代竞争机器, 信息时代竞争品牌”。经营者只有从根本上树立现代品牌理念并付诸实践, 才能实现农产品由弱势品牌变为极富竞争力的强势品牌, 才能在海量信息流中脱颖而出, 实现从商品的生产到销售的“惊险一跃”, 并强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丹尼·舒尔茨等.整合营销传播[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

[2]“精武鸭脖”地方标准下月实施[N].湖北日报, 2007-11-23:3

[3]武汉鸭脖申请商标定为"精武路鸭脖"[OL].http://www.cppun.com/Html/hangyedongtai/pinpaigushi/81097.html, 2007-11-20

武汉女装品牌 篇2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东部,湖北省省会,交通发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华中重镇,历来都有“九省通衢”之称,一直号称中国第四大城市,市区人口达到800多万,辖区内有江汉、江岸、乔口、青山、武昌等七城区及黄皮、江下等七郊区,市内有八大建材市场及6大建材超市,尤其近几年,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和向周边发展建筑面积,建材需求量也随之加大。

二、市场特性:

由于武汉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各大品牌竞争十分激烈,市场内八大建材市场,其中:青风路是做大型批发积散地(主要以流通为主),但也是低档货物集散地,同时有大量假冒产品,所以一般不被品牌产品看好但青风路对全省及周边省市辐射能力很强,有很大影响力;汉西建材市场主要是做板材、陶瓷、卫浴交易批发;最为重要的就属汉口顺道街建材市场和武昌小东门建材市场,其中品牌批发大部分集中在此两处,各厂家在此两处的竞争也达到白热化,所以此两处商家实力雄厚,网络宽,但是对厂家要求高。有很多厂家办事处都设在这两处。

三、市场现状分析:(万元)

TCL飞雕奇胜鸿雁福田豪意利尔高500强400100中8006004003005010050低300强300200100100总额1300900800700250200150

注;①各产品销售量仅经过商家和水电工口述

②飞雕在湖北属于销量第一,但武汉市场次于TCL

在此简单介绍一个几个品牌在武汉市场的情况:

TCL: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高、渗透力强,而且与设计院、装饰公司关系好,工程量大,而且营销渠道控制到位,价格体系控制十分好,能保证商家利润,也受到商家的欢迎,属于电工行业创造标准的企业。

飞雕:知名度大,广告投放量大,价位低廉,质量保证,118产品外型漂亮,深受武汉广大消费者喜欢,但是由于做品牌初期,急功近利,市场的渠道、价格体系控制不到位,现在整体市场体系较乱,商家之间互相杀价,商家利润很低,严重挫伤各商家积极性,现在开始走下坡路。所以飞雕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奇胜:在行业内品牌知名度高,质量可靠,美誉度好,而且系列齐全,对做工程一块很独到的方法,但是在渠道方面缺乏,不重视开发网络,所以一直坚持走工程路线。

鸿雁:在行业内属于最早的电工品牌之一,而且系列齐全,是电工行业唯一一个中国驰名商标,质量可靠深受消费者喜欢但厂家在市场维护上和产品美誉度上把握不够,

福田:价格十分低廉,质量保证,而且市场运作十分灵活,深受商家的喜欢,也深得消费者喜欢。由其今年以来,开始向品牌化道路发展,开始在中央3台投放广告,但是厂家对市场的整体营销运作不到位,而且没有突出产品,在大型工程上运用不上,得不到行政部门认可,也得不到大型工程商等认可。

豪意:属于湖南产品,到湖北已有四年多时间,曾经在市场开拓期为了市场开拓,曾在中央台投放广告,所以招商做得比较成功,所以现在整体网络健全,而且豪意产品系列十分齐全,很好便于商家整体进入工程,价格也比较低。

利尔:利尔电器进入湖北,开始时,一直采取自然销售的方式,也就是铺货,经过两年时间把网络做开,而且现在在湖北设立仓库,方式比较灵活,加上一直在中央台投放一定量广告,发展算比较快的品牌。

四、我们的现状:

某电工从今年一月份到武汉市场进行市场的前期开拓工作,由于在一月份之前公司便派人到达武汉市场,由于当时对市场的了解不够,采取的方式比较盲目而且急功近利,导致价格体系透明,公司政策没有了保密性,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理商很难选好。但是某电工在武汉市场的价格体系随处可见,没有前期好的基础工作代理商很难选,而且有实力、有思想的商家短期内也不接受新品牌,持观望态度,导致以后找到的两个商家,都属于没有网络、实力的商家,而且,对市场的把握度和推广度思路都跟不上公司要求,因为武汉作为一个有8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市场容量和难度都相当的大,十分难把握,如果不具备强有力的经济实力,营销思路及市场控制能力的商家是很难在短期内把市场做大、做强的,还有前期公司的产品(真心、称心、慧心)也是很难在市场中抢占制高点的,所以我到武汉市场后经过详细考察决定:武汉市场缓后一步,着重开发下面地、州市,经过努力,终于定下黄冈、宜昌,荆州,由于一个长久的市场必须做到基础工作扎实、做强、做大,能够经历市场的考验和风浪,所以必须从长远的角度着手,不能看短期成绩,而且一个产品的成功,终就是人的成功,人才是关键,由于人力资源的有限(能力强能独立开拓维护局部市场的人),所以没有很迅速地开发新的区域,经过试点局部开发黄冈市场并维护取得一定的成功(在短短两个月做到黄冈第一品牌,而且市场基础极其稳定),营销大师陈安之老师曾讲过“一个成功可以带来许多的成功”,从黄冈市场取得一定经验后,经过具体思考总结,根据具体情况在宜昌推广,也取得了局部的成绩。一个省,如果省会城市做不好,最终市场算是没有做完善,而且会很快形成负面影响,影响整体市场的成熟,所以决定开拓武汉市场。

武汉女装品牌 篇3

1 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的优势(Strengths)

1.1 区域经济优势

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特大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地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中国三大增长极的中心点上,具有交通和流通的比较优势,是中国最理想的物流基地,最适合成为商品和要素的集散地,其地理区位优势在全国比较明显,武汉到达全国各地的平均距离比广州、杭州等物流中心要短。武汉城市圈位于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地带,北靠河南,南接湖南,东邻安徽,其中心武汉市承东启西,迎南送北,自古就是重要的物流和客流中心,有“九省通衢”的美称。一是公路快捷顺畅。连接武汉城市圈的8条高速出口路,实现城市圈“1小时交通”。阳逻长江大桥通车,与京珠、沪蓉高速串联,武汉“四环十三射”(快速出口路)的城市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武汉成为全国公路主枢纽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二是水运充满活力。阳逻新港一期工程和汉阳杨泗港货物吞吐量已达40万标箱。已启动的阳逻新港二期工程和杨泗港二期改扩建工程,将使两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50万标箱。启动汉江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使汉川至蔡甸42公里航道由4级升为3级。沌口商品汽车滚装码头投入运行。鄂州五丈港码头与武钢球团厂铁路专用线形成水、铁联运。同时将加快整合武汉、鄂州港,建设黄石、阳新、黄州、武穴、嘉鱼等港口码头,打造武汉航运中心;三是铁路呼啸前行。投资6亿元改造的新武昌火车站已投入运营;武汉火车站已于2009年建成;武(汉)广(州)客运、合(肥)武(汉)客运铁路专线正在建设之中;铁道部还将在汉投资修建全国最大编组站、集装箱货运站、武汉动车段——武汉将成为全国铁路客货枢纽中心;四是航空展翅翱翔。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主体工程竣工,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300万人次。2008年开建的第三航站楼及第二跑道,并加强与货运航空公司的合作,开通了国际、国内全货机航班,实现全货机航班“零”的突破。天河机场由此成为全国航空中心之一。目前,武汉城市圈全力打造的三维立体交通已逐渐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1.2 历史文化优势

人文环境是由人类各种文化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境况,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及其派生物的综合。按照人类文化活动及其形成的活动成果的不同,人文环境分为人文物质环境、人文行为环境、人文精神环境三个部分。人文物质环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叠加人文特质而形成的人文环境,包括人文景观环境和人文生活环境。人文行为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外显的行为,包括两个方面,公民个体行为和地区及民族群体行为。人文精神环境是在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理念、价值观、地区或民族精神、公民素质等,是地区及民族意识形态的总和。人文精神环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境,在整个人文环境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通过人文行为环境和人文物质环境对旅游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人文环境是城市竞争的“软实力”,是一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武汉3000年的城市史,500年的商业史,对各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必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1.3 物流基础优势

武汉城市圈物流业的环境近年来也得到极大的改善:DHL、UPS、FedEx、TNT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纷纷落户城市圈;物流基础设施快速建设,一批重大铁路、公路、机场、港口项目相继开工、落成,区域物流中心初具规模:天河机场二航站楼、天兴洲桥等已建成投入使用,国家级铁路集装箱转运中心、城市圈高速公路、武汉新港等抓紧建设,阳逻、天河等5大物流园区,丹水池、汉西等7大物流中心,日用品、汽车零部件、机电等9大类物流配送中心正在顺利推进;高桥现代物流园高桥已崛起保税物流、口岸物流、汽车零配件物流的三大物流业集群;物流业骨干企业稳步增长,物流业中,国有、民营企业各领风骚。其中,5A企业九州通医药物流在民营企业中位列第一,连续五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中远物流、长航凤凰、普洛斯等企业已开始参与国际合作,吴家山物流配送中心2003年竣工投入使用,以“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的方式,在武汉市洪山区建设一个华中地区唯一的物流信息化平台等,经过几年的积累,武汉物流业已经开始从量变到质变。2006年前,武汉城市圈尚没有一家4A级物流企业。而到今年8月,全市物流企业有1500余家,5A级物流企业3家,4A级物流企业8家,3A级15家。这些都是武汉城市圈靓丽的物流名片,使武汉有潜力成为现代物流中心,对带动武汉城市圈物流业的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城市圈物流业企业品牌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

1.4 科教资源优势

湖北是一个融科技与教育基础优势的科教大省,科教实力大大领先于中部地区其他五省。武汉市科教实力雄厚,高等院校和在校大学生人数仅排在北京、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类研发机构均居全国前列。在武汉城市圈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这样全国知名的大学,拥有大量可供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科教资源,能够为武汉城市圈的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支持和装备技术支持;也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等40余所高职院校培养物流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深受企业欢迎的物流人才。武汉城市圈具有强大的科教资源优势,有利于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

2 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的劣势(weaknensses)

2.1 品牌意识差

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最缺的还是观念,品牌意识相对较差,这与在新的世纪里,企业始终都需要让品牌不断更新,更贴近市场和消费者,品牌要表达出自身新的追求和价值观,让品牌随着新的节拍舞动,使它保持更为持久的张力与活力的时代要求相比,显得不合时宜。

2.2 企业实力弱

企业的品牌价值必须依靠企业的自身实力来体现和发展,因此品牌建设的一个最关键内容就是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目前,武汉市城市圈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已经达到3000家左右,这些物流企业中中小企业多,规模小,竞争力弱,而且比较分散,如在汉正街市场中往往一个门面一个牌子也是物流公司。即使是中远物流武汉分公司、武汉世通物流公司、捷龙物流公司、长江智能物流公司等专业物流公司,其规模在全国而言也不过是中等水平。品牌的影响力与企业自身的实力是密切相关的,规模小,就无法形成物流业经营所需要的规模优势,不利于物流企业品牌的建设。

2.3 信息程度低

物流业的发展高度依靠网络化、信息化,物流企业的做大做强,网络建设、信息平台是关键。武汉城市圈虽然物流供给方面的资源相对丰富,但物流业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差,武汉城市圈中物流需求被传统产业分割,并还存在着大量的企业内部物流,而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普遍存在着“小、散、弱”现象,严重制约了武汉城市圈物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其品牌建设。

2.4 管理协作乱

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大多还没有通过ISO9000、ISO40000等体系认证,缺乏质量管理系统,企业的货损、货差率无法科学控制,使得物流管理还处于粗放式经营状态,质量管理完全靠经验,而不是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中缺乏专业人才,大多数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还只是停留在传统交通运输企业的水平,缺乏进行物流策划的能力,管理协作乱,很难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品牌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建设。

3 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的机遇(Opportunities)

3.1 “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机遇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城市圈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竞争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互动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增强武汉城市圈的综合实力和对全省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消除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如随着武汉城市圈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圈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在鄂洲率先实施并逐步推行武汉城市圈内拟开通城际列车; “1+8”城市圈电信资费改革将在武汉-鄂州率先试点。 “1+8”城市圈内所有城市的通话优惠方案将出台;城际间轻轨:半小时到武汉,武汉城市圈会给城市圈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会使武汉与周边城市将形成“半小时出行圈”;随着武汉阳逻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连通武汉城市圈的7条城市高速出口公路基本建成,武汉与城市圈8个城市形成“一小时交通圈”等等,而且,武汉城市圈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还赋予了先行试验、率先突破的权利。这实际上是给了武汉城市圈发展物流业一个很大的政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政策,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形成一个一个很好的综合平台(或金字招牌)。必然会吸引国内外的目光,可以形成新体制新机制的优势,国内外物流业的资本、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必然会向武汉城市圈的物流业集聚,有利于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

3.2 物流业调整与振兴

国务院于2009年3月10号颁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将物流业列入了十大调整振兴产业之一,我国物流业迎来了一次大发展的契机;2009年9月武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武汉市15个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动漫产业等确立为重点发长的新兴产业,物流业振兴目标是:力争到2011年,全市物流总额达17035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成为我国中部物流区域对接东、西物流区域的重要支撑平台,长江物流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和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水陆空三大物流通道,建设阳逻、高桥、常福、郑店、天河等五大物流园,建设汉口北、西汉正街、沌口、武汉化工、白沙洲、关山六大物流中心。采取的振兴政策:一是完善物流配送车辆管理办法,保障重点物流企业配送车辆快速通行和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二是每年由财政部门在市级预算中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对列入全市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物流项目给予补助和贴息、国债项目配套补助等,这无疑给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此机遇也正是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振兴品牌的大好机遇。

3.3 “千亿产业”战略

当前,物流产业是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制约一个国家、城市和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企业发展中的“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及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湖北省、武汉市相继提出了《湖北省“十一五”物流发展规划》和《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武汉现代物流打造千亿元的产业;2009年5月31日武汉市出台了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八大重点产业振兴方案(《长江日报》2009年6月1日第1版和第3版);武汉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争取早日成为立足华中、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物流中心枢纽城市。湖北省及武汉市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也拟将物流发展列入重点支持等,在此背景下,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的物流企业又迎来了一次大好的发展机遇,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崛起在即。

3.4 武汉城市圈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机遇

2007年12月80万吨乙烯工程落户武汉,中石化将建成以武汉为中心,联合长江沿线炼化企业的沿江石化产业集群,这将为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流量;2008年6月6日,湖北核电有限公司在武汉揭牌,湖北省与广东核电集团联手开发的咸宁大畈核电站开始动工。该项目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核电站,将分两期建设,总投资500亿元人民币,首期投资250亿元。装机容量将超过1 000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发电800亿千瓦时,这也为武汉城市圈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富士康公司武汉项目,首期投资10亿美元,项目涉及电脑、数码相机、液晶显示器和精密模具等,整个项目建成后,年产电脑1 500万台、数码相机3 000万部、液晶显示器1 500万台,软件园占地2 500亩,将聚集2万余国内外软件人才。围绕富士康项目配套跟进的各类企业将超过百家。整个富士康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 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再造一个东湖高新区,并将提供15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带动光电子、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同时也为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等。以上机遇对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来说正是宏图大展之际,也是品牌建设之时。

4 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的挑战(Threats)

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也面临来自中部其他地区物流品牌的挑战:

4.1 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挑战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战略地位,其物流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物流企业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品牌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武汉城市圈物流行业尚于起步发展阶段,高速发展的国内物流行业,吸引着国外物流品牌积极拓展中国市场,他们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成熟的品牌战略都极具优势,先进的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信息化软、硬件体系)的优势最终体现在品牌形象的影响力,如DHL、UPS、FedEX、EXEL、TNT等品牌,对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加之国内中外运、中远物流和中海物流、中邮物流,以及新兴的宝供物流等国内正在崛起,对武汉城市圈“本土”物流企业品牌建设而言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4.2 中部其他地区(河南、湖南、安徽、江西等)物流企业的挑战

在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下,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六省对中部崛起战略非常拥护,并报有很高期望,提出战略目标,希望在中部“率先崛起”。湖北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把湖北建设成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武汉城市圈起着领跑“中部崛起”的作用,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的重中之重。作为湖北省会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是中国中部、长江中下游的特大城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其地位可想而知。目前,武汉城市圈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同时国务院将武汉定位为中部龙头城市,但是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发展也面临来自中部其他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挑战,其品牌建设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尤其是铁路运输比武汉城市圈更发达。其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以郑州为大的中心,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中心物流枢纽,以郑州的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带动全省,逐步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紧密圈”,发挥重要区域物流枢纽的传导作用;二是湖南省发展现代物流的重点是按照泛珠经济圈有关协议,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能源原材料输送网络,以促进湖南省农副产品的快速、低成本流动,确保能源的正常供应,以及钢材、矿产品等大宗商品的大进大出。湖南经济的快速提升为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湖南“三”化进程加快,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所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为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湖南在区位上更靠近珠三角,可以通过积极融入泛珠三角,提高其物流业发展的速度;三是安徽省已初步规划建设以合肥、芜湖为重点,蚌埠、阜阳、安庆等为补充的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如合肥现代物流园、芜湖港物流园区、安庆市光彩大市场物流中心等。安徽省以合肥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布局和结构特点,加之合肥处在上海—南京向湖北、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区辐射的中继点上,无论从省域物流组织,还是区域物流组织,交通运输枢纽的地位均不容质疑,在功能和作用方面的特点表明,合肥物流园区将成为区域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四是江西省在中部六省中是唯一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的省份,最有条件接受沿海经济辐射,成为沿海的腹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需求的拉动,江西一批物流企业已经应运而生。物流业已经成了江西不少市县的支柱产业。南昌、九江等城市,依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商贸物流业已有较快的发展。目前,南昌已基本形成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支撑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成为江西省各地市连接海内外的重要货运客运中转枢纽,为发展物流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S].国发[2009]8号,2009,3,10.

[2]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鄂办发[2004]26号).

[3]汪灏.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

[4]周艳军.试论我国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J].商业研究,2007,(9).

[5]林丽金.中国物流品牌发展状况及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07,(6).

[6]张红丽.快速发展期我国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7).

[7]武汉城市圈,http://www.whcsq.gov.cn/[EB10L]

[8]中国物流学会,http://csl.chinawuliu.com.cn/CSLDisplay/[EB10L]

[9]中国品牌网,http://www.chinapp.com/[EB10L]

武汉女装品牌 篇4

武政〔2007〕6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商标是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能够与他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相区别的可视性标志;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进入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标志;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文化理念等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商标品牌更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名片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核心竞争力的代表。近年来,我市商标品牌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目前为止,我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近3万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湖北省著名商标68件。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注册商标、驰著名商标的拥有量偏少,商标品牌知名度偏低,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目标要求差距较大。为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市商标品牌的竞争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驰名、著名商标,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实现我市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经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商标品牌培育工作,努力增加注册商标总量,优化注册商标结构。中心城区和经济开发区要重点引导扶持高新科技企业、现代服务企业、先进制造企业申请注册商标;远城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引导和推动涉农企业及农村相关组织申请注册涉农商品商标,积极申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鼓励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对按照《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议》一次在5个(含本数)以上国家成功注册商标的企业,按每件注册商标1000元给予奖励(奖励办法另行制订,下同)。要以引导扶持中小企业申请注册商标作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争取在5年内,全市商标申请注册量年增长20%,其中,高新科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涉农等商标所占比例有明显提高,以商标形式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实现零的突破。

二、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要按照“全面引导、重点跟踪、择优扶强”的原则,做好宣传、引导和跟踪服务,指导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争取在5年内认定武汉市著名商标300件以上,推荐认定湖北省著名商标200件以上,争取中国驰名商标的拥有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使总数量达到20件以上。要采取有效措施将武汉老字号纳入商标法律保护体系,引导老字号企业申请注册商标,正确使用、依法许可和转让商标,鼓励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做大做强老字号品牌。

三、制定《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启动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工作。通过制定《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明确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的机构、条件、程序以及保护措施等,以尽快形成我市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争创地区著名商标,实施商标战略层级化发展的工作格局。

四、建立商标品牌培育发展激励机制。对我市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的企业,由市人民政府分别一次性给予企业10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专项奖励;对以集体商标或者证明商标形式成功注册地理标志的组织一次性奖励20万元。同时获得上述两项以上奖励的按最高级别予以奖励,不累计奖励。

五、鼓励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积极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或者与科研单位建立联盟体系,对利用新技术成功开发出新产品并形成生产能力的驰名、著名商标企业要优先给予奖励;在政府的科技扶持计划中,优先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驰名、著名商标企业使用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金。

六、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所需的进出口配额,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优先予以安排;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申请广交会、中博会及其他国内外交易会摊位,优先予以安排并给予适当的摊位费补贴;对在目标市场投放广告、设立境外营销或者服务

机构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给予优先安排。

七、制定出台企业投资、融资优惠政策。鼓励我市企业以商标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投资,允许企业以驰名、著名商标的商标权作为非货币出资,按不超过注册资本40%的比例予以核准登记。鼓励武汉地区金融机构为我市驰名、著名商标企业提供以商标知识产权为担保的信贷融资业务,使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商标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八、鼓励采购本市驰名、著名商标商品。政府采购部门应当将我市驰名、著名商标商品纳入政府采购重点产品目录,政府采购活动中,在质量、性能、服务、价格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采购本市驰名、著名商标商品。

九、加强对商标品牌的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假冒商标、商标侵权等商标违法行为;继续加大对商标侵权违法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

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升我市驰名、著名商标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新闻、网络及其他媒体的作用,为我市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和商品提供优质的宣传服务;利用现有户外广告资源,集中宣传展示我市商标品牌形象;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及其他大型活动,积极开展商标法律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增强社会各界的商标品牌意识。

十一、建立市商标品牌协会组织。成立市商标品牌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提高企业商标品牌意识、增强企业商标使用的自律行为、促进企业商标品牌建设经验交流、推动企业商标维权工作以及盘活全市商标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十二、各司其责,市区联动。各区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实施区级商标品牌战略,并将推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纳入区级绩效目标管理。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制定具体的落实意见,共同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三、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组织机制。建立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各有关职能部门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事机构设在市工商局,具体负责我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武汉女装品牌 篇5

一、武汉市城市品牌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武汉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发展领先的城市, 但现在落后了。为提高城市竞争力、加快发展, 武汉较早的提出了城市品牌建设的理念, 开展了城市品牌建设。但是, 武汉市的城市品牌建设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出现了许多有待我们思考的问题。

何谓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概念是从商品品牌、企业品牌延伸出来的。在《战略品牌管理》中美国的Kevin.Lane.Keller教授指出, 如同产品一样, 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品牌名可以被相对固化在一处地理名称上。城市品牌化就是要让人们把城市与某种形象与联想联系在一起, 让城市的每一座建筑都融入品牌的力量。

许多城市都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城市经营、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城市品牌的概念其实早就有了。例如, 即使在我国清朝, 当人们提到北京的时候, 大家头脑内会浮现出对皇权、政治中心的翩翩联想。因此, 城市品牌是不以城市品牌概念的提出而存在的, 只不过现在大家会有意识的去建设城市品牌。

武汉在历史上, 在城市品牌发展的过程中, 和其相联系的有中国的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 有因武汉的特殊地理位置而被冠以的九省通衢的称号, 还有打响推翻清王朝及二千年封建统治第一枪的武昌起义, 这些丰富绚丽的内容早已被沉浸在武汉市这一地理空间范围之内了。在新中国建成后的新历史条件下, 在计划经济时代武汉曾经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和科教基地, 在改革之初, 武汉的城市品牌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的, 那时闻名遐迩的汉正街名满全国, 武汉市一度拥有着全国市场经济萌芽地的称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武汉市围绕品牌建设又相继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武汉光谷等等一系列品牌建设规划, 现在则致力于打造现代制造基地的城市品牌建设。不过, 以前所提的这些规划没能得以实现, 我们认为武汉市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城市品牌定位。

在城市竞争中, 城市的定位和形象的形成, 有些是历史的结果, 有些就需要人为的去营造和经营。城市品牌的定位直接影响到城市品牌建设的成败。定位不准是导致品牌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 定位不准通常有两大类型。一种是定位过低, 过低的定位会降低城市发展目标, 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与水平, 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另一种则是定位过高, 武汉市以前便出现了这一问题。定位过高一般是因为:第一, 人们普遍追求美好目标的心理会使自身将目标定位过高;第二, 地方行政官员的升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地方的建设水平, 因而, 地方政府有动力将城市品牌定位得很高。

武汉市一度将城市品牌定位于国际化的大都市。这是一个宏伟又极具吸引力的目标, 可是这一城市品牌定位与当时武汉市的城市发展水平相距太过遥远。那时的武汉市国际化程度本来就不高, 又没有纷至沓来的外资企业及其带来的资金、技术、人员, 也没有广泛的国际政治、文化、社会等国际交往。因此, 这些建设规划没有能够实现就不足为奇了。

二、城市品牌选择战略分析

城市品牌的选择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 意义重大。一个城市往往在多个方向上具有发展潜力, 到底应该选择哪个方向的来进行城市品牌建设使许多城市感到困惑。武汉市在改革初期, 社会发展自发的选择了“小商品集散地”这一品牌,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拥有这一品牌的城市不是武汉而是义乌。武汉市在后来的城市发展中放弃了对这一城市品牌的建设, 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造成这一失误的因素很多, 例如, 政府缺乏长远的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 政府管理水平低下等等。

一般而言, 常见的城市品牌分为五类:1.产品品牌。城市所拥有的名优产品形成了城市品牌的一部分。一个城市拥有的知名产品、名牌企业越多, 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越高。2.产业品牌。以城市名优产品和名牌企业为基础所形成的城市支柱产业, 对城市品牌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把城市支柱产业作为一个重要城市产品来培育和经营, 建立起与城市品牌相适应的优势产业群, 塑造出具有城市品牌个性的特色产业。如青岛市自改革开放以来, 致力于通过培育和建立自己的支柱产业, 实现了从地方名牌到全国驰名商标的转变, 从中小企业为主到大企业集团为主的转变, 塑造了青岛的城市品牌。3.建筑品牌。道路、桥梁、生活小区以及人造景观等设施, 通过科学设计能显现独特的城市风格, 形成城市品牌。4.自然品牌。自然风光是城市品牌的有形要素。5.其他品牌。包括文化宗教品牌、政治品牌等, 这种品牌往往具有对特定人群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有这么多的选择摆在面前, 选择一种适合的城市品牌来进行建设实在不易, 尤其对于武汉这样一个相对而言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优势, 但又不太明显的城市实在是太难了。在这里, 根据对武汉市城市品牌建设的思考, 我们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法及途径。

城市品牌存在的价值是它在市场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个性。品牌定位的实质就是使城市在目标受众心目中有独一无二的位置, 由此而形成城市的品牌个性。目前国内的城市之所以缺乏个性, 大多数未能从战略定位的角度来考虑城市的全盘发展, 只是基于市容美化、地产规划和招商引资等单一因素考虑, 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城市品牌定位要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展开, 首先, 要考虑自己的资源优势, 明确城市的竞争优势;另外, 要考虑社会公众对定位的认同;再次, 要根据投资者甚至国际社会的认同来确定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在国际化潮流不可阻挡的今天, 城市形象的国际化更需要国际社会的认可。

以香港为例, 其活力与创新的“亚洲国际都会”的城市品牌定位是经国际讨论小组测试评核才最终确定的, 它展现了香港已有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和拥有强大国际化的服务业、及拥有的专门技术的人才的优势。

三、武汉市城市品牌建设策略

国内许多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但因为城市定位不当, 导致它们的城市形象模糊。因此, 城市品牌定位时必须和其历史文化气质结合起来, 赋予其文化品格和文化内涵。只有汲取其历史和文化精髓, 城市才会具有真正的魅力。城市定位要求把功能和文化两个方面融合起来, 形成特色, 这样形成的定位才有生命力。城市定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它包括主题定位、目标定位、形象定位、个性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等许多方面, 这比单一的产品定位复杂。

对于城市品牌建设的其他问题, 在解决城市品牌的定位后, 多数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因为, 一旦城市品牌的定位清晰准确, 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对城市的发展战略做了科学的规划, 后面的城市运营和城市营销就有了依据。一般而言, 只要能够根据定位和战略规划来进行城市运营和城市营销, 城市品牌建设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我们认为, 武汉市目前确立的在“十一五”时期进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城市品牌相对于以前所定位的城市品牌而言, 定位更加准确。就目前来看, 武汉市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还是相一致的, 是得到了国内一定程度的认可的。我们相信未来通过有效的武汉市城市品牌建设, 武汉的城市经济发展会得到极大的推动。

参考文献

[1]江根源, 季靖.刍议城市品牌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4 (4) .[1]江根源, 季靖.刍议城市品牌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4 (4) .

[2]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10.[2]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10.

[3]乔远生.中国城市品牌化的道路[DB].全球品牌网.[3]乔远生.中国城市品牌化的道路[DB].全球品牌网.

[4]陈晔.我国城市品牌建设的战略思维与策略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 2010 (8) :96-98.[4]陈晔.我国城市品牌建设的战略思维与策略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 2010 (8) :96-98.

武汉女装品牌 篇6

1城市品牌的概念

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凯文·凯勒教授在其被誉为“品牌圣经”的著作《战略品牌管理》中指出:品牌化的普遍性使得除了产品, 越来越多的东西, 诸如个人、组织、区域甚至是注意力都可以被品牌化, 其品牌化的力量在于让人们能够识别它, 并且在地理位置和某种理性化的象征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因此, 城市也可以进行品牌化。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 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 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城市品牌具有形式和内核双重涵义。从形式上看, 城市品牌需要有特定的有特色的具有差异性的名称、标识、符号或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 这些是城市品牌的外在形式, 是其直接物质载体。从内核上看, 城市品牌代表城市的某些优质属性, 能为城市的目标群体带来特定的利益和价值, 代表了城市对其目标群体的品牌承诺, 承载特定的城市文化, 且具有鲜明的个性。打造城市品牌目的在于创造能够识别的具有差异性的名称、符号、标识、文字或图像等, 使之与其他竞争城市相区分;巩固目标群体与城市的情感联系;提高目标群体的满足程度。

2关于武汉城市品牌的调查

2.1武汉城市品牌营销的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情况

针对武汉城市品牌形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第一手原始资料与数据, 问卷的结构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样本的基本特征,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第二部分是对武汉城市品牌现状的调查, 主要包括武汉城市交通状况、自然景观、地理位置、环境卫生状况、娱乐休闲氛围、高校文化氛围、商业氛围、市民素质以及城市未来发展前景等。旨在了解受访者对武汉的自然条件、人居环境、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等的印象和评价。第三部分是对武汉城市品牌定位的调查, 主要包括对标志性建筑、最突出的文化特色、代表性景点以及对武汉精神、武汉城市口号的认可程度的调查。旨在了解武汉城市品牌特色, 对目前城市品牌定位的认可度, 为城市未来品牌定位奠定基础。第四部分是对武汉城市品牌推广的调查, 包括了解的媒体渠道、节会活动等。

在样本选择上, 主要选取在武汉学习、工作、生活等对武汉城市有一定了解的受众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302份, 收回270份, 回收率为89.40%, 剔除部分漏答及答案前后有较大偏差者共有有效问卷255份, 有效率为84.44%。

2.2武汉城市品牌营销调查结果

(1) 样本的基本特征统计。

本次调查中男性占49.02%, 女性占50.98%, 比例基本相当;年龄层次以中青年为主, 其中20-40岁之间占89.02%, 20岁及以下占5.48%, 40岁以上占5.50%, 力图以较年轻群体获取武汉变化发展中的新形象;文化程度以大专层次以上为主, 其中大专占58.43%, 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占36.08%, 高中及以下占5.49%;职业分布面较广, 包括学生、教师、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企业单位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个体经营者等。

(2) 武汉城市品牌现状调查结果。

对武汉市内交通状况的评价中, 认为不好的占39.09%, 认为非常不好占23.18%, 合计62.27%, 认为一般的占31.82%, 认为较好和非常好的仅占5.91%, 说明最近几年武汉通过修建地铁、轻轨、过江隧道等措施改善武汉的交通状况, 但是武汉的交通状况仍然不够理想。

对武汉治安状况的评价中, 认为非常好的仅占2.29%, 较好的占22.48%, 一般的占57.80%, 认为不好的占14.68%, 非常不好的占2.75%, 这说明武汉的治安状况还有待改善。对武汉卫生环境的评价中, 44.64%的人认为一般, 32.14%的人认为不好, 认为非常不好的人占8.93%, 说明武汉的卫生环境仍然是个大问题, 没有改变人们心中认为武汉较脏乱差的心理认知。对武汉的地理位置的评价中, 受访者认为非常好的占30.41%, 认为较好的占45.62%, 合计76.03%, 这说明受访者对武汉的地理位置还是很认可的, 武汉无愧九省通衢的称号。

对武汉娱乐休闲氛围、文化氛围、商业氛围的调查上, 受访者的普遍认可度较高。如对武汉娱乐休闲氛围上, 5.36%的人认为非常好, 39.29%的人认为较好, 48.21%的人认为一般, 只有7.14%的人认为不好或非常不好;而在高校文化氛围上的认可度更高, 55.45%的人认为较好, 20%的人认为非常好, 合计75.45%, 这也说明高校云集对武汉文化氛围的塑造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武汉的商业氛围调查项中, 54.71%的人认为较好, 8.52%的人认为很好, 曾经的汉阳制造、大汉口为武汉提供了商业氛围的良好渊源, 而光谷高新技术开发区、沌口经济开发区等新型开发区的设立, 众多大企业的落户又加强了武汉当前的浓厚商业氛围。

在对武汉市市民素质的调查项上, 对行为表现进行了5项描述, 以此来询问对这5项描述受访者的认可程度。在“武汉人脾气暴躁”描述上, 50%的人比较同意, 非常同意的也占到28.18%, 合计78.18%;在“武汉人说话不文明”描述上, 50.45%的人比较同意, 19.82%的非常同意, 这说明武汉人火爆性格, 经典的汉骂形象仍然深入人心, 武汉人本身素质仍然是影响武汉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

在“武汉人乐于助人, 古道热肠”描述上, 虽然有33.03%的人比较不同意, 但是仍然有32.58%的人比较同意, 有4.98%的人非常同意;在“武汉人热情好客”描述上也有31.96%的人较同意和8.22%的人非常同意, 这些说明武汉人除了表面的火爆脾气, 经典的汉骂显得不太文明, 其内在的热心肠、好客是有可取之处的, 本质上是好的, 也得到了一部分对武汉人有一定了解的人的认可。

在对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调查中, 黄鹤楼以遥遥领先的绝对优势比例89.41%占据第一位, 说明黄鹤楼在全国的知名度以及黄鹤楼对武汉的代表性程度。在对武汉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调查中 (该项调查为多选) , 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黄鹤楼 (69.02%) 、武汉长江大桥 (36.08%) 、东湖 (49.02%) 。在对武汉最突出的文化特色选项上 (多选) , 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饮食文化 (46.67%) 、楚文化 (43.14%) 、黄鹤文化 (25.88%) 、首义文化 (24.31%) 。

在最适合描绘武汉的词汇中 (该选项设置的为多选) , 48.63%的人选择了“江城”, 40.78%的人选择了“大武汉”, 选择“九省通衢”、“九头鸟”、“名校云集之城”分别占到36.47%、30.21%、30.20%。

(3) 武汉城市品牌定位调查结果。

在是否认同目前海选中居首位的武汉城市口号“大江大湖大武汉”调查中, 43.39%的人较认同, 12.40%的人非常认同, 这说明即将出炉的“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口号认可度较高, 该口号也符合前项对最适合武汉的词汇调查中排名最靠前的两个词汇:大武汉, 江城。

3武汉市城市品牌定位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品牌定位需要建立在对城市品牌现状, 各种资源的充分了解上, 进而挖掘城市品牌特色, 在成功定位基础上进行品牌推广, 才能更好进行城市品牌营销。在本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笔者对武汉今后的品牌定位提出一些想法与建议。

3.1增强认可度

在是否认同目前的武汉精神的概括“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上, 60.67%的人认为一般, 11.24%的人较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的占6.18%。谢苏结合武清海的《荆楚文化与湖北人文精神》在其文《略论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中指出武汉人的人文精神其中有两点:“敢为人先”的“九头鸟”精神;标新立异、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这说明当前的武汉精神“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是有理论依据的, 而且该精神的概况也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 但是受访者对当前的武汉精神的概况认可度并不够, 这说明武汉市需加强对武汉精神的解释与说明, 加大宣传力度, 真正提高对该精神的认可度。

3.2提高市民参与度

增强认可度的方法之一是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对于武汉市的城市口号, 此次采取了网上海选的形式, 得票最高的是:大江大湖大武汉。在是否认同目前海选中居首位的武汉城市口号“大江大湖大武汉”调查中, 43.39%的人较认同, 12.40%的人非常认同, 这说明即将出炉的“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口号认可度较高。该口号简明易记, 也突出了武汉的优势资源:依托长江, 闻名的长江大桥;百湖之市, 湖泊众多, 尤其知名的东湖;具有历史渊源的“大”武汉。在调查中该口号的认可度较高, 说明在确定城市口号时要注重市民的参与性。

3.3突出特色

武汉市的优势资源、特色较杂, 不易定位。笔者认为应选取最具有代表性最有知名度的特色来定位, 然后结合一定的节事活动等宣传其他次特色, 进行准确定位后要加强宣传, 并长期坚持下去, 不能经常性变动。在调查中“大江大湖大武汉”口号的认可度较高, 笔者认为该口号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武汉, 简明易记, 但稍欠缺文化意义, 可以在大型的节事活动上宣传武汉的文化特色, 比如2003年武汉市旅游节主题: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 就充分宣传了武汉的首义文化;而2004年武汉市旅游节主题“白云黄鹤、知音江城”, 又很好切合了武汉的黄鹤文化、知音文化。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通过对在武汉求学、工作、生活等对武汉有一定了解的255个样本进行调查, 获取第一手资料。根据受访者对武汉城市品牌现状、城市品牌定位两大方面的感知认可度, 指出目前武汉城市品牌营销形象定位中存在的不足, 并尝试性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武汉,城市品牌,形象定位

参考文献

[1]杜博.大连与青岛城市营销比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0 (4) :42-44.

[2]郭广东.西方Cit ymarketing理论及实践[J].国外城市规划, 2006, (02) :44-47.

[3]纪峰.城市品牌营销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2) :50-51.

[4]庞力萍, 高静.杭州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策略——基于游客感知角度[J].北方经贸, 2011, (11) :113-115.

[5]谢苏.略论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3) :96-98.

[6]张军, 彭娟.关于构建武汉市“两型社会”城市旅游形象的设想[J].学习与实践, 2009, (4) :136-139.

武汉女装品牌 篇7

一、藏龙岛九凤街的九头凤鸟文化内涵的挖掘

藏龙岛九凤街南起藏龙大道, 东至杨湖大道, 全长4500米, 宽60米。呈东南偏东北走向, 地域特点、旅游资源及文化色彩显著。

(一) 九凤街的“九凤台”景观介绍

在九凤街的中端, 也就是凤凰大道与九凤大道的交汇处, 有主题景观“九凤台”, 它是不仅是藏龙岛旅游的一大环境创新景观, 而且也是武汉市唯一的一个以九头鸟物化形象为主题的旅游景观。

“九凤台”景点建筑始于2002年7月, 占地面积达70亩, 投资金额507万元, 由广场和凤凰台两部分构成。广场前方五彩鹅卵石的小径围着一弯清池, 现代灯光喷泉, 喷射出颜色鲜艳的水柱, 以数码变色灯、水下灯、射灯、地灯来烘托喷泉、树木和假山。周围是造型各异, 形式多样的绿化树和草坪相环。广场中央是一座褐红色的假山, 怪石相依, 厚重敦实;凤凰台总高30米, 其中台高12米, 立凤高18米。台分三层, 每一层都用汉白玉砌成围栏, 栏上鸟兽图案, 工艺精湛, 栩栩如生。三层平台上是立凤。底座是各具形态的虎的浮雕。凤立于虎座之上表明楚人以凤为尊, 傲视群伦。两根大理石柱上一座用十几吨红铜铸造而成、造价128万元的“九头鸟”雕塑, 昂然立于其间。大理石立柱的下方有一侧门, 可进入地道式的楼梯。拾级而上, 登至最高处, 可极目远眺。

(二) “九凤台”的九头凤鸟文化内涵

“九凤台”景观不仅旅游形象优美, 而且人文文化底蕴深厚, 整个景观取意有三, 一于望凤台、凤凰山的传说, 据传一个龙伢与凤伢相爱的故事, 因为逼婚不从凤伢变成了凤凰山, 龙伢就从汤孙湖畔拾来蚌壳螺丝筑成高台, 朝朝暮暮登台凝望凤凰山, 当地老百姓就给这个高台取名为望凤台;二则与藏龙八景之一的巨龙塑型景观呼应, 显龙凤呈祥之意;三则所谓“九凤”即“九头鸟”, 其原型乃是《山海经·大荒北经》所载的“有神九首, 人首鸟身, 名曰九凤”。此九头凤鸟, 当然是特别富有生命力之神鸟, 但魏晋后, “九头鸟”却成为一种妖鸟, 且“荆州弥多”《荆楚岁时记》。其原因, 据欧阳修《鬼车诗》所述, 似与楚自称王北抗周有关。近人己多有辨正, 应正本清源, 恢复原有九头凤鸟的光辉形象。因此这里的神鸟九头, 不仅显示出湖北人民的聪明与才干, 而且九凤合呜也更显示出藏龙岛人步调一致、团结协作、合力出效益的寓意。

二、藏龙岛九凤街的旅游文化开发现状及问题

(一) “九凤台”景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九头凤鸟”的旅游人文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和开发不够, 缺乏广度和深度, 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

作为武汉市唯一的一个以九头鸟物化形象来比喻湖北人的“九凤台”整体景观, 严重缺乏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深挖, 整体景观没有一处对“九凤台”景点建造、来历的介绍和说明, 也没有从分利用九头鸟文化来进行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这里成为一个有文化的物像, 却无文化内涵的景点,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 “九凤台”旅游景点单一, 周边能够参与的旅游文化项目不足, “可玩性”比较差

在整个藏龙岛九凤街都没有一个与地方特色文化开发、节日习俗文化开发、民间娱乐活动开发等的项目。游客在这里只能“看”, 却不能“玩”, 属于典型的“到此一游”的景观。加之“九凤台”景点的旅游文化环境和整体形象较差, 广场前一弯清池处于无水状态, 凤凰台的多处破损也没有修缮, 这都大大影响了“九凤台”景观的旅游文化形象和整体形象并使得这里旅游吸引力很弱。

(三) 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观念较弱

在整个九凤街没有一家经营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商店或者从事与旅游产品销售相关的旅游文化企业, 同时大众对于参与旅游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认知度和积极性也不高, 这对于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和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四) 旅游文化宣传、促销力度不大, 整体品牌形象模糊

藏龙岛在“九凤台”景点旅游文化的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 缺乏灵活多样;宣传投入不足, 因此导致大众的知晓度不高, 许多人包括武汉本地人都很少知道藏龙岛九凤街的来历, 以及以九头鸟物化形象来形容湖北人的“九凤台”城市塑像景观和景点的神话、故事和典故。

(五) 旅游文化线路尚未形成

藏龙岛有藏龙八景等众多的旅游文化资源, 但由于缺乏有力的旅游规划和文化资源开发, 加之没有进行很好的包装和品位提升, 因此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文化线路, 这也使得藏龙岛的“九凤台”景点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六) 旅游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不足

藏龙岛不仅是九凤台的景观, 而且所有的景观都有一个现象, 就是没有具体和详细的旅游文化事业管理体制, 在整个景观处, 无一个专职的景点管理人员和景观介绍人员, 这都不利于景点的文化建设和管理。管理的缺失, 加之许多游人素质的不高, 对于景观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很大的, 这都对于“九凤街”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造成一定的难度。

三、利用文化, 塑造藏龙岛九凤街旅游品牌形象的思考

(一) 挖掘九凤街旅游文化资源对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意义

一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来自其旅游资源的特色, 而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九凤台”景观历史文化底蕴浓厚, 民族文化、人文文化旅游资源也丰富而有特色。华夏文化应是龙凤文化。据《礼记·礼运》奉龙、凤为民族的象征, 为中国人民所共同尊崇的吉祥物, 并赋予其超人格的力量, 成为真善美的象征。其中古人更是把凤凰作为一种神鸟推出, 更多地赋予以瑞祥的征兆。在古人的心目中, 凤作为一种抽象化艺术化的形态, 其文化意蕴, 可概括为爱国恋乡的文化、崇尚科学的文化和追求真善美的文化。楚人认为凤是楚人先祖祝融的化身, 对凤的钟爱, 也就是对自己的先祖和族国的热爱。故楚人一直把凤作为至真至善至美的形象来描绘, 也均以凤比喻有才德之人。“九头凤鸟”名曰九凤, 是极富有生命力的神鸟, 凤原本就是鸟, 九首之凤的“九凤鸟”实际上也可称“九头鸟”。凤文化是一种真善美的文化。“九头鸟”当然就是正义形象, 它应该象征著湖北人的一股正气的人格力量, 自励自强、奋发有为、求变创新精神, 不畏强暴、无私奉献品质。因此进一步挖掘九凤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不仅可以证明荆楚儿女历来是以凤比德比才的, 又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大力推崇凤文化高洁清廉的品格和追求超越的心性及品洁行芳精神;三是着力高扬凤文化鸣则惊人、飞则冲天的奋发图强、求变创新精神;四是热情颂扬凤文化矢志不渝、涅、再生的奉献精神;五是深入倡导“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的“和合”精神。

(二) 旅游品牌形象难以形成的原因

1. 人文文化的匮乏, 使得旅游产品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旅游产品的品牌反应的是旅游产品内在的文化潜质。纵观藏龙岛九凤街的客体旅游资源及开发, 总的看是有特点并且独特但人文文化的气息不足, 无论是资源本身的神话故事, 还是景观的地域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都是开发不足的, 具体表现为:有景观景点但没文化没故事, 很难引起游客的游览欲望和兴趣, 形成不了规模旅游人群。

2. 对旅游文化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片面认识也会影响旅游品牌的塑造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 属于文化产业范畴。依托资源, 开发旅游项目和组织旅游活动, 展示客体资源深邃的旅游文化内涵并被游客所接受, 以此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从而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和娱乐等服务业, 在获得旅游收入的同时增加就业, 从而形成了旅游经济。

3. 旅游文化形象宣传推广不力, 不能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形象

虽然藏龙岛已经建立了许多旅游景观景点, 但是由于对外的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却缺乏整体合力, 打不出能够代表自己形象鲜明、富有吸引力和诱惑力的旗帜和品牌, 因此在湖北省、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旅游的标志不明朗, 特色不突出。

(三) 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途径

1. 挖掘藏龙岛“九头凤鸟文化” (也称九头鸟文化) 旅游文化内涵, 提高旅游产品内在品质, 打造旅游文化核心产品

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 实质就是映射文化在旅游产品中的“科技”含量。挖掘九头鸟文化, 最重要的是用现实手法去整理九头鸟文化, 从中提取旅游开发所需要的营养。比如采取搜集整理民间故事传说、复原历史文化、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生产等方式展示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特质, 以旅游文化精髓指导旅游产品开发, 使我们的旅游产品饱含浓重的文化色彩, 充分展现旅游产品的灵魂, 从而提高旅游产品的内在品质, 打造九头鸟文化旅游核心产品。

2. 整合旅游文化资源, 开发旅游文化线路, 增强旅游市场核心竞争力

藏龙岛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旅游文化线路, 建议将现有的藏龙岛八景及潜在的旅游文化资源方面进行整合, 打造一条精品旅游文化线路, 生产出一个旅游文化的核心产品, 以此来塑造魅力藏龙岛的旅游品牌形象。

3. 以人文文化项目为载体, 彰显旅游文化个性, 增加旅游文化产品开发项目, 提高旅游产品品牌质量

生产旅游品牌产品, 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人流和财流。有利于形成旅游文化产品核心竞争力。建议在景点周围增加体验性、展示性、情景性等文化项目, 用文化丰富旅游, 以旅游展示文化, 强化旅游者的感受, 提升九凤街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如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文化项目:开发民俗文化风情游、开展地方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开展群众性演艺活动、传统民间故事情景化表演等。

4. 挖掘展示九头鸟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特色, 创新文化表现方式, 着力营销推介九凤街旅游文化产品

积极挖掘湖北藏龙岛地方特色文化和人文文化特色, 让游客通过体验、参与, 增强旅游的互动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并用创新文化表现方式, 用文化营销旅游。如可利用市民营销、主题形象口号营销等手段, 全力营销推介九凤街旅游文化产品。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 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 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国外的旅游研究表明,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 如何将九头鸟文化与藏龙岛九凤街的旅游资源有效整合, 既凸现资源优势, 又形成文化业和旅游业互动共进的良性循环, 对于藏龙岛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及科学合理开辟旅游路线而言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同时, 要使藏龙岛九凤街旅游更好地发展, 关键是要树立与维持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此, 挖掘藏龙岛独特的九头鸟文化资源, 把九头鸟文化优势放到旅游市场加以发挥, 并把广阔的旅游市场作为发展九头凤鸟文化事业和九头凤鸟文化旅游产业的平台, 是塑造藏龙岛九凤街旅游品牌形象的关键。

参考文献

武汉女装品牌 篇8

1 运动队成绩及品牌的创建

随着湖北省大学生运动竞赛及全国高职运动竞赛的开展, 武职运动队成立了如男女子篮球队、男子足球队、男女子排球队、女子拉拉操队、男女子体育舞蹈队、男女子羽毛球队、田径队、创编项目运动队、长跑队等诸多的运动队。这些运动队为武职赢得了众多的荣誉, 其主要成绩见表1。

武职运动队先后取得了高职院校拉拉操队冠军与亚军、排球男子高职组四连冠、首届高职篮球联赛冠军、五人制足球比赛高职组冠军等诸多荣誉, 受到了社会以及同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先后有多所学校及领导观摩和学习。提高了武职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创建了有武职特色的运动队品牌。

2 运动队取得优异成绩及品牌创建的成功因素分析

2.1 经费得到支持

见图1, 开展运动竞赛需要经费作为支持, 学院体育节竞赛以及体育俱乐部大赛的经费投入, 单项经费投入2500元左右, 包括组织教师劳务费、学生获得名次奖励费、奖杯证书费用等。8个大项目投入5万多元, 校外体育竞赛全国每个单项比赛经费5万元投入, 其他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单项比赛共16个项目投入5万多元, 仅这两大项竞赛就10多万元的投入。学校经费的投入极大解决了体育竞赛开展的经费开展不足的问题, 在学校拨款的同时运动队竞赛曾经吸纳过CHINAGO网站的赞助、学院后勤集团赞助。但今后随着学生的增多, 体育竞赛项目的增加, 仍需要多方位吸纳资金保证师生体育竞赛的全面开展, 与企业及社会的资金融合问题是后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运动人才得到培养

高职运动队品牌化的重要条件是运动队需要有良好的运动成绩, 而运动成绩的保证需要高水平的运动员与教练员。在教练员方面武职拥有国家级裁判1名, 国家一级裁判7名, 健将级运动员1名, 国家级运动员1名, 国家一级运动员3名。丰富的技术及比赛经验为武职运动队取得成绩提供有力支持。以校内体育竞赛为载体, 体育课程、体育俱乐部竞赛为辅助, 全方位对武职运动竞赛以及运动队竞赛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如表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竞赛活动每年包括上半年的校内体育文化节各项竞赛, 从表2的体育竞赛可以反映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文化的丰富程度, 人数的参与也达到可观的数量。

武职下半年的体育俱乐部大赛涵盖了目前学生的体育选修课内容, 下半年的新生田径运动会、全校田径运动会、全年的校外及全国的大学生体育竞赛与教师体育竞赛。据2009年、2010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外体育竞赛数据统计, 2010年全年计划参加校外17项体育竞赛, 师生最终参加了16个项目的比赛并获得名次。武职能做到天天有活动, 周周有项目, 月月有比赛。体育竞赛活动做到了课内外一体化, 将学生的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互相进步、发展与提高, 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得到提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特别重视体育竞赛, 校内外比赛必亲临比赛现场,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工作部口号是让每位武职人享受到体育的快乐!本着体育只有增加思想、教育、科学、人文等文化的含量, 才能不断取得佳绩的思想, 学院领导参加了湖北省每届“校长杯”乒乓球赛, 并取得不错成绩。学院每年举办教工的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趣味运动会、舞蹈等体育竞赛, 先后成立了教工足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汽车协会、篮球协会等, 加强了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体育竞赛的交流, 众多协会的成立极大丰富了教师的体育文化生活, 繁荣了学院的业余体育竞赛氛围, 响应了“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

在学院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上, 学院报纸对体育竞赛等活动的描写, 体育工作部网站的突出跟踪报道, 学院行政大楼对校内外体育竞赛获奖情况的滚动播报, 以及体育馆体育宣传栏与学院各个体育宣传栏的传播, 学院广播台平时对体育竞赛的广播构成了立体多方位的宣传播报, 让体育竞赛与体育文化深入人心, 成为师生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已经进行十届的武职体育文化节、省高校“校长杯”乒乓球比赛等体育竞赛以及各个单项体育竞赛已经成为品牌, 植入到该职院人的心中。

3 创建高职运动队品牌的措施

3.1 资金及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体育馆、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天然草皮足球场, 学院对体育的投入是十分重视的, 投资约3000万元的体育场馆不仅满足了日常教学的需求也提高了学院承担一些对外的赛事的需要, 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见图2, 绝大多数的场地、场馆都是开放的这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赛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 而且对于某些健身、室内羽毛球等收费项目师生都享有较大优惠或免费, 极大鼓舞了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

3.2 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武职重视“职业特色”高职学院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构建, 让体育教材内容具备多样性、针对性、灵活性、健身性和实用性。武职选择了一些难度适中, 学生容易掌握, 同时又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 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散打、武术、体育舞蹈、形体训练、瑜伽、游泳、定向越野等, 使学生掌握运动健身的方法和达到增强体质的体育目的, 并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运动技能。武职体育部通过学习发展“双师型”教师15名, 学习型团队的构建为教学与训练提供发展和提高的空间。

3.3 完善的体育规章制度与社团建设

完善的体育竞赛管理体制, 健全的体育规章制度是保证师生体育竞赛活动顺利开展与进行的保证, 学院体育工作部网站对于各项比赛的竞赛规程、比赛办法、奖励与惩罚办法都有一一细则, 对于场地则有田径场管理公约、体育馆管理公约、体能中心管理公约、羽毛球馆管理公约等;对于俱乐部教学则有武职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办法、对于学生的各个协会则制定武汉职院学生体育单项协会社团管理办法;对于运动队的竞赛则制定有2005年就制定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运动竞赛奖励办法》, 做到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 体育规章制度建设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 对他们的情感、智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另外, 完善的校园体育制度, 可以使学校体育工作更有预见性、计划性, 从而避免因过分盲目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学生在开展体育竞赛的同时成立了多达11个体育协会, 有影响的协会如舞蹈协会、足球协会、双节棍协会、轮滑协会、自由行单车协会、羽毛球协会等。如DN舞蹈协会每周四、周五学校的业余舞会的开展, 为学生提供练习、交流与提高的机会, 单车协会的詹润森、杨凡、曾杰等8名同学骑车历时1个多月历经3600多公里长途跋涉从武汉到西藏, 要想骑自行车到拉萨没有强健的体魄是不可能办到的, 为此他们每天坚持锻炼, 从学校骑车到磨山往返练习, 正是艰苦的锻炼才能给他们身体的保障, “川藏之行能成功, 一是坚持到底不放弃, 二是团队意识”队长詹润森这样解释他的成功。川藏之行回来的展示给高职学子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激励他们珍惜生命, 重视锻炼, 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这些协会提供了更多的与外校体育竞赛交流的机会, 增加了与社会更多接触的机会, 使他们得到历练与提高。

3.4 注重运动队建设

(1) 武职采取教练员自荐与聘任相结合的制度。运动队基本上采用的是赛前集训机制, 赛前2个月左右进行集训。每周7天, 周一至周五下午5点至7点半日常训练, 周末比赛。多年来各运动队教练组或教练员认真制订了科学的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及周和课时训练计划等;训练中做到严格要求, 严格考勤, 并认真完成每节课的训练任务;在比赛中和比赛后各队认真做好比赛记录和赛后总结、赛后技术分析报告、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技术分析报告。

(2) 对武职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和比赛是采用课程式的学分制管理。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设置相应的学分进行管理。《武职院2004[81]号教学管理条例》规定专业竞赛可视作教学活动的延伸, 那么参照武职教学管理条例学生“因请假缺训累计超过全年训练总学时三分之一者, 不给予该学年的学分”。

《武职院2004[81]号教学管理条例》规定参加国家级、省 (部) 级竞赛, 学校给每位参赛学生记2学分, 给每位获奖学生记5学分。学生参加竞赛所获得的学分, 等同于相应课程的学分或任选课的学分。《武职院2004[81]号教学管理条例》规定本科院校组团体前4名, 主力队员分别是100元每人, 替补队员分别是50元每人, 5~8名50元每人;高职高专组团体前3名主力80元每人, 替补30元每人, 4~8名主力50元每人, 替补每人20元每人。该奖励主要针对省级或市级教育部门或单项协会组织的全省性或全市性比赛。全国性的比赛如:全国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全国竞标赛等, 奖励增加两倍。全国大学生各个单项协会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比赛, 奖励加倍。临时性的比赛奖励, 可单独报请学校, 一次性奖励。获团体名次的队员同时获得个人名次, 各项奖励不累加, 就高不就低。主力与非主力队员的界定, 由教练员负责, 报体育部审核。

(3) 武职运动队员的招生联系、选材确认、录取入学是在学校招办统一领导下进行的。体育工作部负责确定当年招收高校运动员的等级、人数, 上报计划, 教练员具体物色联系、考察确认, 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定, 由学生处招生办具体落实招生录取。具有一定运动基础及身体素质的同学进校后经过培养成为武职各运动队主力队员, 学院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俱乐部大赛、体育节各项运动竞赛以及田径运动会、新生田径运动会发掘和培养一部分同学充实到学院的各项运动队中。为学院梯队补充新鲜血液。

4 运动队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高校还应制定各种筹融资策略, 拓宽筹融资渠道

从校企合作部门获得经费支持;从各种体育非营利组织中获得帮助;企业的冠名权和赞助;社会募捐等这些均能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募集资金。

4.2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定期举行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为学校增加宣传力与相互进一步了解的机会, 通过体育文化媒介增加学生实习与实训的兴趣, 多方位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可以通过与学院的体育文化交流发现体育特长的学生, 为企业挖掘有体育特长的员工, 丰富企业体育活动的开展, 提高企业的体育文化氛围。同时企业可以利用高职学院体育场馆与教师的资源, 定期为企业开展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开展体育竞赛, 同时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宣传企业的产品、技术、科研等让学生对企业有相关了解, 为企业储备人才。实现双赢的目的。

4.3 发展传承体育精神

发展如排球、拉拉操、羽毛球等运动项目与运动队作为载体展示和宣传传播校园文化的平台与窗口, 将这些运动项目及运动队打造成品牌, 形成有自身文化的特色的竞赛坚持并发展下去, 将以此带来的体育文化精神进行传承与沉淀。用体育竞赛的氛围去感染、熏陶师生, 并内化成信念、觉悟、习惯从而带上校园文化的烙印。将“让每位某某职院人享受到体育的快乐!”等类似口号贯彻到每个高职学院师生的心中, 通过体育竞赛对学生的竞争精神、意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遵纪守法精神与创新进取精神进行培养, 深化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

5 结论

本文期望通过高职运动队品牌的具体分析和研究给相关高职院校提出建议与对策, 但目前高职院校由于其特殊的工学结合以及实训教学模式给高职品牌运动队建设以及运动员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难题, 如何将现有优秀运动员以及品牌运动队的培养模式合理继承, 发展形成有高职特色的运动人才与品牌运动队培养模式。因此建构更加完整、有效的培养模式来适应未来高职学院运动队品牌发展的需要是笔者试图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方向。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运动队竞赛的开展以及校园体育竞赛的开展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高职运动队品牌创建的途径是:重视资金及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注重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注重运动队建设。同时提出运动队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运动队,可持续发展,品牌创建

参考文献

[1]品牌.百度百科[EB/OL].[2011-5-11].http://baike.baidu.com/view/9013.htm.

[2]孙麒麟, 张建新, 毛丽娟.“校企体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4 (4) 65-68.

[3]卢洋.高职运动队参加体育运动的思考——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42) :107-109.

上一篇:安全课德育的渗透下一篇:驱动CAN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