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技术(通用7篇)
细节管理技术 篇1
老子说:天下事必做于细。在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就是如此, 只有做好小事, 才能成就大事。那么, 如何注意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细节问题, 打造高品质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呢?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课堂管理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而并不局限于一节课的某段时间里, 其过程大致可分为课前管理、课中管理以及课后管理三个阶段。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 谈一谈如何关注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细节问题, 从而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品质。
●●课前管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前严格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课前管理要考虑课的类型和课堂的基本环境。信息技术课在机房进行, 机房空间大, 学生流动性也大, 根据这些特点, 我在课前管理中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问题。
1. 学生出勤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出勤状况, 很容易出现教学事故, 所以课前核对出勤很重要。班长要交给教师一张学生出勤记录单, 记录单上写明哪些学生病假、事假, 还有当天的日期和班主任签字。只有做好学生交接工作, 才能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
2. 备齐教材
教材是学生上课的重要辅助工具, 可是经常会发生学生忘带教材的情况, 这时光是批评教育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教师可以准备几本教材, 学生忘带了就借给学生, 同时叮嘱他下不为例, 这样学生既感激教师, 听课效果又好, 一举两得, 更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3.学生机控制
通常学生进入机房后, 教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维持纪律, 影响正常授课。教师要管理好这一阶段, 除了要在平时做好学生的纪律管理, 还要控制好学生机。上课初期, 教师要控制学生机, 可以统一播放一首学生喜爱的歌曲, 也可放映一段Flash动画, 用这种外部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而言之, 要让学生习惯进入机房后很快进入上课状态。
●●课中管理
课程进行中的管理是三个环节中最重要的, 教师在课堂中对细节的管理大体分为四个方面:制度管理、座位管理、团队管理、评价管理。
1.制度管理:不依规矩, 不成方圆
开学第一节课,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规, 让学生明白什么允许做和什么不允许做。例如, 进机房要穿上干净的鞋套;不准带零食、饮料进机房;要轻声慢步;要爱护学校财产, 不损坏设备, 否则要照价赔偿, 并追究相应责任等。教师把规则提前讲明白,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遵守纪律, 也可以减少以后批评学生时学生的逆反情绪。
2. 座位管理:隐性管理好处多
做好座位管理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保证计算机时时有负责人, 二是可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谈第一点意义, 开学初, 科代表登记了学生座位表, 每名学生都有固定的座位, 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抢机器, 也避免了机器损坏无法查找责任人。每节课上课之前学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有问题, 有问题马上向教师汇报, 如果是硬件损坏, 找上一节课的责任人;如果是软件问题, 教师可适当调整学生座位。下课的时候组长再次检查本组机器是否损坏, 如果发现有耳麦、鼠标、键盘损坏等现象, 要马上找到责任人赔偿。这样通过自查、他查, 可以保证机房机器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的正常进行。再谈第二点意义, 信息技术课的两大问题就是学生课上玩游戏, 上课随便讲话。这些让教师苦恼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座来控制。排坐时教师要安排一男一女学生挨着坐, 这样学生之间不容易说话, 而且一般男生的计算机水平高一些, 可以帮助女生。还要注意把一些调皮的男生调到离自己很近的位置, 而且他的显示器一定要对着教师机的位置, 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监督管理。
3. 团队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课堂上, 教师可利用团队更好地管理学生。首先, 组建团队。教师根据机房座位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把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民主选出小组长, 也可轮换当小组长, 这样管理有一定的灵活性。小组长负责检查机器、作业等。期末要评出两个优秀小组, 评定依据是全体组员的平时成绩累加结果。其次, 团队同荣共耻。意思就是把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捆绑在一起进行评定。比如, 如果有学生违反纪律, 他的平时成绩扣两分, 与他同组的成员也要扣一分。这样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管理, 可以保证学生的听课纪律。再比如, 每个月各班要搞一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抽测比赛, 每次各组抽一名组员来考试, 一学年每名学生都会被抽到一次。试卷满分为10分, 考完后各组成员的平时成绩都加上团队代表的得分, 因为每回被抽到的学生都代表着全组的利益, 所以学生对平时的基础知识学得非常用心,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评价管理:激励个性发展
教师评价学生应根据所得到的多种信息全面分析, 激励其个性发展。我在课堂管理中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1) 巧用“星星”来评价。信息技术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认为是“副科”, 学生并不重视这门课程。但是, 教师要有自己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正确的认识。开学初, 教师告诉学生每节课按时完成作业, 就可以得一个红星;作业特别出色、有创意的可以得到两个红星;每次考试, 如果成绩优秀加2个红星, 良好加1个红星, 合格不加红星, 不合格扣一个红星。各组的组长记录本汇总组员的得星数。期末根据红星数、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来评定“信息技术优秀学生”。
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惩罚也是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 如果学生课堂上大声喧哗, 扰乱课堂秩序, 损坏设备, 违反座位管理制度, 无故旷课, 拷贝别人的作业就记黑星, 得了黑星的学生本节课作业翻倍。教师要注意及时妥善处理黑星问题, 时间要短, 不要占用其他学生的宝贵时间。
红星和黑星是调动学生的手段, 教师要做到积极管理为主, 消极管理为辅。
(2) “美言美语”送学生。在古代, 状元是很难得到的称号, 可在我的课堂上, 我对第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就封为“状元”, 第二名是“榜眼”, 第三名是“探花”。得到称号的三名学生可以去当“小先生”帮助其他同学。可千万别小瞧这个称号, 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 每名得到称号的学生心里都乐开了花, 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其他学生也受到激励, 希望下节课也能得到称号。例如, 有位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用Flash画了一幅画, 画得很不错, 我给的评语是“当代毕加索”, 这名学生听了以后喜形于色, 在以后的课堂上听课态度明显认真了很多。
●●课后管理
课后管理主要包含两部分, 一是教师的课后反思, 二是机房的收尾工作。做好课后管理可以为以后上课打好基础, 做好准备。
课后反思是促进有效课堂管理健康循环的关键, 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有不断的进步。教师可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本节课的亮点及不足之处, 积少成多。写反思不能懒、不能拖, 要坚持才有收获。
机房的收尾工作。每节课下课解散之前, 计算机的各项设备要恢复原样。培养学生自动自发的习惯。这段时间教师还可以简单地和学生交流一下本班的学习情况, 了解一些教师没发现的问题。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细节是手段, 完美是结果, 教师只有关注了教学管理的细节, 才会得到完美的结局。
规模化猪场产房细节管理技术 篇2
1 母猪生产细节管理技术
1.1 母猪产前管理
母猪在产前, 饲养者应特别对其饲料进行调理, 营养合理搭配, 全面补充蛋白、维生素、脂肪、微量元素、消化能, 调整精粗料比例, 增强母猪体质, 促进胎儿发育, 并定期做好全面的检查检疫, 提高母猪抵抗能力, 并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母猪临产前, 应对产房、产床、保温箱、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 并对母猪进行清洗, 刷去污物、粪便, 特别是阴道四周、下腹、乳房等地, 用碘酒冲洗消毒, 以减少病菌源, 从而避免仔猪拉稀、患皮肤病等, 同时要注意水温。调整产房保温、通风设备, 备足干净水, 做好登记记录[1]。在将母猪驱赶至产房的过程中动作要轻, 不要对其造成伤害, 了解生产习性。入产房后要将母猪喂养的饲料调整为易消化的食物, 以防治便秘、炎症和无乳等问题。产房内确保温度在18~22℃, 每天协助母猪做适量运动, 以方便生产、减少嗜睡并及早发现问题[2]。
1.2 母猪分娩时的管理
母猪临产时乳房膨大、乳头胀大潮红、挤时有乳汁流出, 阴户松驰且频繁排尿, 产前1 h会分泌黄色黏稠物, 还会出现阵痛造成母猪活动和叫声异常。此时饲养员应采取助产措施, 用高锰酸钾擦洗净阴户和乳头, 减少病菌。母猪在产仔时第1~2头生产的时间较长, 有时会在2 h左右, 在此期间可补充营养, 添输鱼腥草20 m L+地塞米松15 mg+阿莫西林3 g+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 L, 以恢复母猪体力。后面的几胎生产会在10~15 min完成, 在这期间应时刻观察母猪是否出现难产, 并使用催产素等药物进行助产。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母猪和仔猪易受到病原侵染, 应适量补充药物增强抵抗力。分娩后要对母猪全身消毒, 然后结扎脐带。
1.3 母猪产后护理
母猪产后的采食会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以及吃奶情况, 由于分娩过程中母猪营养消耗和体能损失过大, 免疫力下降, 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抗生素、维生素等。可少量饲喂湿拌料, 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 逐渐增加饲料, 控制在6 kg以上, 以增强分泌母乳的能力。产后7 d需要时刻观察恶露、体温、食量、泌乳情况, 并定期用高锰酸钾水清洗子宫, 以避免母猪患子宫炎等疾病。为了促进母猪身体恢复, 还应鼓励其站立。产房的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 注意保持产房内的空气流通及环境清洁干燥。在母猪断奶前3 d应减少喂料, 可有效避免乳腺炎。断奶后应尽快恢复母猪体膘, 控制在8成左右, 使母猪可正常发情, 增加排卵数。
2 仔猪的护理细节管理技术
仔猪出生后应剪牙、断尾、断脐、擦净羊水、和口内粘液, 并马上放在保温箱内, 温度控制在35℃, 随着日龄的增加可每天下降1~2℃, 到了7~30日龄时保持在20℃即可。此期间应加强人工护理, 对弱小的仔猪进行并窝护理,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刚出生的仔猪一般都紧挨母猪躺卧, 容易被母猪压死, 因此要在产后的前3 d使仔猪习惯母猪的生活习性, 防止仔猪被压、冻、踩死等现象发生[3]。因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免疫球蛋白等, 可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 仔猪应尽早吃初乳, 一般在出生后1 h内。仔猪吃初乳之前, 饲养员要挤掉第1滴奶水。为使仔猪均匀生长, 提高存活率, 应协助固定乳头, 弱仔应固定在前面的乳头, 强仔固定在后面的乳头, 每小时哺乳1次, 持续7 d后可自由吃奶。2~3日龄开始补铁, 每天需要量为7 mg。产后l~3 d要进行断尾, 公猪到睾丸中间, 母猪到阴户下端, 断尾钳在使用前应达到一定的温度, 以防止出血。7~10日龄时给小猪去势, 去势过程中要保证舍内、器具消毒干净, 有腹股沟阴囊疝和腹泻的仔猪暂时不去势。为了使仔猪在断奶后能尽快适应无母乳喂养, 应在仔猪5~7 d开始诱食补饲, 补料要保证适口性好, 易消化, 避免断奶后导致仔猪腹泻、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仔猪日龄达到14~17 d后应及早断奶, 以防止仔猪水肿病, 同时还可节省饲养成本, 提高母猪再孕次数和质量。在仔猪30日龄后, 应肌肉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1 m L或口服疫苗1 m L, 还要采取超前免疫或20日龄、60日龄时各进行1次猪温疫苗免疫防疫灭病工作, 以增强免疫能力[4]。60日龄时, 要对仔猪进行体内、外驱虫, 可选用1%敌百虫片剂和左旋咪唑注射液驱虫。
参考文献
[1]刘志辉.规模化猪场产房的精细化管理[J].猪业科学, 2012 (8) :32-34.
[2]张欣, 赵仁增.规模化猪场产房细节管理[J].猪业科学, 2009 (8) :94-95.
[3]李中兴.如何饲养哺乳仔猪[J].今日畜牧兽医, 2013 (2) :10-11.
细节管理技术 篇3
一、信息技术课前准备细节化
信息技术课程现代化气息浓厚,声色影音灵动新鲜,大部分学生比较喜爱这门课程。因此,每当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鱼贯而入微机室,然而有的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学生都整齐坐在座位上了,教师还在收拾教案,合上电闸,打开软件等慢悠悠地进行一系列操作,这些应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前准备妥当。教师的课前准备让学生的兴奋情绪在一进门就体验的持续中更为高涨,从而为接下来的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上课铃响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地起立,然后互相问候,坐下之后,教师很自然地将学生机操控过来,并进行主导型课堂。这样的润物无声,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情绪,从而一节课在合理有序、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信息技术课堂语言细节化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专业术语较多,概念性很强,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去记、去学,更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到语言运用的重要性,不仅仅需要规范化,更需要细节化。在现实授课当中,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并不在意这些规矩,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这门副科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一般都敷衍应付,机械化地指导学生练习,语言不规范化和不细节化,最终造成不科学传授的后果,让学生不能准确认知。比如把“单击鼠标”说成“点一下鼠标”,把“滚动条”说成是“拉动条”,把“输入”说成是“打字到”……这些被生活化的语言虽让学生看似容易理解,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造成专业化的阻碍。再比如一些快捷方式的选择,需要教师多点拨、多说,学生才能记住。若一味简化,让学生进行一般操作,便会耽误许多时间,对快捷方式的掌握也越来越不熟悉。这些细节性问题,需要教师在日常就形成语言细节化的良好习惯,进而感染学生,让学生完成专业化的学习。
三、信息技术课堂操作细节化
操作演示为的是让学生有更好的形象化体验,在视觉刺激下理解并记住所学知识。信息技术本就是以操作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师准确到位的演示会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有些教师对于操作演示过程缺乏严谨的态度,示范演示时比较随意,不尊重教材,也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更不顾及一个操作完成的实效性。比如在讲授“Power Point”时,如何设定自定义动画的环节,教师一味自己熟练操作,缺乏细节化的讲解,然后就让学生去独自操作,学生一知半解地进行自主探索,中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再进行询问,不仅耽误时间,还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大打折扣。再如在讲解“细节表格数据图形化”时,教师在何处建立图形、建立何种图形、如何设定,都要详细地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无论是从信息技术课程管理,还是视觉欣赏角度来看都应规范细化,不可敷衍,努力让学生熟练掌握新知。在讲授“电子邮箱的建立”时,邮箱地址随意起个数字作为名字,又不善于记忆,最后在建立的各个邮箱当中“游荡”好久才找到想找到的内容,这些都属于专业素养不过关的问题。若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最终只能让学生也手忙脚乱收场。因此,教师对于操作演示环节应提前进行精心准备,讲求速度,认真讲解示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操作中获取一次次成功的体验。
四、信息技术课堂任务细节化
任务型教学一直是素质教育提倡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兴趣激发,是高效课堂的一种催化剂,不仅让他们在实践演练中获取能力,更让他们在科学积极化的氛围中完成任务。教师对任务的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水平,科学合理地给予一定的情景,操作性要强,让学生在愉悦渴求的状态下进行任务操作。任务设定要环环相扣,要求具体,步步为营,尽量不一步成棋。任务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具体设定,不可不顾他们的认知水平来擅自定任务,难易度把握不准,会让学生对任务不重视或打击其积极性,可以对学生进行时间上的要求,发挥任务真正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对社会和青少年的影响”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分组任务:“现实生活当中你知道信息技术对社会和青少年的影响有哪些?”组内进行合理分工,有收集资料的,有整理校对的,有总结核实的,最后有形成材料的,这样的任务细化性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都能积极团结地为本组出一份力,最终任务完成得高效而富有实际性。
五、信息技术课堂机智细节化
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并不重视,在课上总是弄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课堂意外,让教师措手不及,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教师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乱发脾气,这样只能体现教师自身的修养不足,对实际问题并没有任何解决效果。首先教师要有耐心、爱心和恒心,对学生的作为要从容应对,运用教育智慧,在脑中快速想出解决方法与应对语言,杜绝简单粗暴。高中学生自尊心强,教师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对他们轻易定罪,应首先持着相信他们的态度去处理、沟通,要善于在言语中拨乱反正,将问题在润物无声中化大为小,化小为无,这样的教师才会是受人尊重的教师。比如教师在布置操作任务,让学生自由实践时,发现有个学生在玩游戏,这时教师可故意向他走去,他察觉到会主动关掉,然后目光碰上教师责备但信任的目光,他会在心里有所触动,便会下决心以后不再贪玩走神了,这样比一场狂风骤雨的效果要好得多。用暗示语言、眼神、态势语等来化解师生之间本可以避免的冲撞,从而达到和谐、愉悦、融洽、高效课堂的目的。
六、信息技术课后延伸细节化
学生退出机房时的细节习惯教师也要注意。教师可用一个笔记本来记录每日收尾情况,并进行反思精进,日积月累,教师以后的工作会越来越顺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也越来越习惯化。这样,达到了高效的信息技术学习与教学工作。信息技术课堂毕竟受时间限制,有时候一些任务不能在课上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的细节化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要求一些操作能力稍差的学生在课后完成作品。在将半成品上交之后,利用移动U盘进行保存,在课后继续操作,直至完成,然后利用邮箱发给教师,最后教师在下节课的时候提醒自己记得对这些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以保证课堂实施的完整性。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是高中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但由于部分教师在细节化课堂上不能做到位,进而让学生形成对本课程的不重视态度。细节决定高效,细节应贯穿整个课堂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在日常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能发现细节、注重细节、利用细节,最终在细节中获得高效率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学习阶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其尽情展现生命活力,让课堂内容传授精彩纷呈,让课堂习得高效优化,一切,决定于细节!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高效,从一朵花里可以看到天堂,从一粒沙里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细节不容忽视,细节可以成就大业绩,可以起到大作用。教学中的细节更是不可小觑,它考验着一个教师的用心程度和睿智习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是应在细节处入手,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实际操作来体现这门课程的专业性与综合性,以身作则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苗木培育技术细节探讨 篇4
1 种子与下种量
良种壮苗, 要想苗木长得快, 长得好, 种子是关键。由于苗木市场的兴旺带动了种子的需求, 造成种子价格高或有价无货。为了能多采种多挣钱, 不少人不到采种季节就开始采种, 采青现象严重, 造成种子质量较差, 用这样的种子育苗易造成育苗失败或生长势弱。其次, 采种应选择壮年母树中上部进行采种, 但在现实中, 人们为了方便, 往往选择较低幼树的中下部采种, 亦是造成种子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由于树木结实常有大小年现象, 有的缺乏保存条件, 卖的是陈年的种子。因此, 购买种子时要详细了解种子的采种时间、母树情况、采种年份等才能保证种子的质量。育苗面积较少的, 能够自己采种的最好自己采种, 这样可以确保质量。
部分种子的卖方市场地位决定了种子的质量难以保证, 这些种子空瘪种子较多, 用户买回去后觉得价格较高, 舍不得选种, 想着能多出一苗是一苗, 结果全部种到了地里。殊不知, 空瘪种子不出苗或者苗弱, 反而易腐烂, 容易造成立枯病的发生, 最后想省钱反而损失更大。
为了追求苗木产量, 现在育苗户普遍下种量较大, 条播时种子铺了几层, 出苗量是大了, 但一是由于挤在一起, 营养竞争大, 苗弱, 出圃时一级苗数量少;二是一旦发生立枯病, 由于苗木根系很近, 病害传播很快。因此, 合适的下种量是关键, 一般精选的种子, 条播时下一层就行, 种子与种子之间要保留一定的空隙。
2 催芽
催芽主要是通过人工创造条件, 促使种子提前生长, 减少出土时间。在实践中, 笔者发现, 主要存在问题是温度不匀, 易积水。一般人采取把种子装在袋子中, 放在外边让太阳晒, 定时翻动, 撒水, 由于放在地上, 容易造成下边种子排水不利, 积水;由于春天地温较气温低, 下部的种子温度比上部的种子温度低, 翻动的次数少了, 容易造成温度不均匀, 积水部分的种子易腐烂。最好在室内加温, 保持室温在30℃左右, 种子放在排水方便的木板上, 木板与地面保持10cm~15cm距离, 勤翻动, 用温水淋种子, 催芽一般会又快又好。
3 覆土厚度问题
覆土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护水分不被蒸发, 而且有防止风吹种子和鸟兽危害的作用。为了使幼苗出土早、出土齐、出土均匀, 要求覆土厚度适宜而且均匀。一般来说, 覆土厚度应为种长的2.0倍~2.5倍。覆土的厚度与管理措施有很大关系, 经营集约度高的覆土厚度宜薄。采用喷灌、遮阴措施的地块, 由于地表湿度有保证, 种子出土容易, 覆土可以薄些, 反之, 大田育苗, 由于水份易散失, 覆土易厚些。在实践中, 要因地制宜, 科学操作, 不可照搬教条。笔者曾经见到一位农户培育白皮松苗木时, 采用了喷灌遮阳措施, 但覆土厚度达到了4.0cm厚, 结果苗木出得零零散散, 几近无苗。
4 修根
大田繁育的苗木根系一般较长, 栽植时应根据栽植深度进行修剪。利用营养杯繁育的苗木, 特别是在杯中生长年限较长的苗木, 容易造成根系缠绕, 在栽植时要把缠绕的细根修剪一下, 否则对苗木后期生长不利。大树移植时, 一般是用镢头或铁锹斩断的, 茬口较粗糙, 不利于伤口愈合, 栽植时应用锯或剪刀修剪, 有利于伤口愈合形成新根促进成活。
5 海拔高度
不同树种在自然界有着不同的分布范围, 有其适宜的海拔高度。在苗木培育过程中, 如果忽略了这个问题, 就有可能造成苗木生长不良。比如, 云杉一般生长在海拨1 500m以上的地带, 现在有人弄到海拨500m~600m的地方进行培育或栽植, 年年见出新芽, 就是树不见变样。就是同一种树, 在其自然的分布范围种植也要考虑海拔问题。比如侧柏, 全国自然分布海拔250m~2 600m都有, 但低海拔的侧柏栽植到高海拔地区时, 在春天常出现生理干旱现象。海拔再高时, 每年出现冻害, 树干裂缝。因此, 应考虑当地采种当地繁育。
6 外来树种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的原因, 树种相对南方地区来说种类较少, 生长较慢, 因此南树北移比较多, 但北方气温较低, 越冬问题是外来树种绕不过的坎。特别是树木生长周期长, 短时间看不出来, 一旦遇到极端气候条件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引进外来树种时要格外慎重考虑。比如栾树, 在河南省以南地区主要生长的是黄山栾, 生长速度快, 树形美观, 因此北方地区的不少城市盲目引种, 人为地往北移植。比如引种到临汾市, 越冬死亡率就比较高了;再往北到太原市, 就很难越冬了。而生长在本地的栾树 (也有叫北京栾) , 越冬就没有问题, 生长得很好, 只是生长速度比黄山栾慢了些。桧柏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某地多年栽植的北京桧和河南桧都生长很好, 但有一年冬天出现极端低温的时候, 河南桧70%以上都冻死了, 而北京桧死亡不超过20%。
摘要:结合生产实践探讨了苗木培育过程中种子与下种量、催芽、覆土厚度、修根、海拨、外来树种等不易注意的技术细节问题, 对苗木培育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细节走向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5
形成上机规范, 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
良好的纪律是顺利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关注教学内容传授的同时, 更要提高自身对课堂纪律的控制能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地点一般多在机房, 学生往往容易被计算机吸引, 再加上本身对于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不高, 很难集中注意力, 因此, 在课堂纪律上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上课前闹哄哄地找座位, 坐下后还继续嬉笑打闹, 对上课铃声充耳不闻;上课过程交头接耳, 甚至还会随意走动;教师控制电脑以后, 有些学生还是会忍不住悄悄地点击鼠标、敲击键盘, 不愿意认真听教师讲课;更有一些学生在得到电脑的操作权后无视课堂任务偷偷上网玩游戏, 或者进行其他与授课内容无关的活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首先,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行为规范, 完善奖惩措施, 并且严格执行。其次, 加强教学任务设计, 使之符合学生兴趣, 并且根据学生学习状况, 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再次,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一个严、慈并施的教师, 主动与学生沟通, 师生关系融洽了, 才能实现良好的课堂纪律。
重视教材使用,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重视技能操作, 但综观信息技术课堂, 很多教师在整节课中从来就没有指示学生打开课本, 甚至有些教师还发出这样的质疑:信息技术课需要教材吗?上课的关键不是只需要学生掌握技能吗?笔者认为这是对于信息技术课目标的片面理解,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纯粹的技能掌握单一而没有延续性。信息技术教学承载的任务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这样的教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材 (教科书) 除了传递种种信息并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结构化之外, 还必须教授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或是做学问的方法。教材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 还有思想, 它不仅是学习的方向, 更是学生求助的工具。通过对教材的阅读, 学生可以从自我需求出发去理解教材, 获取与众不同的、个性鲜明的体验。如学生自主学习, 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 对其中的关键词句仔细推敲, 之后尝试独立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辅以教师的点拨, 课堂效率才能明显提高。如此一来,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不仅搜集到了一定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掌握了提取信息的方法, 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 在课堂中要根据教学内容, 适时指导学生使用教材, 让学生的眼睛、思想、行动三者合而为一, 这将比单纯的技术操作更有意义。
避免“哑巴”演示, 寻求技能和语言的双赢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 教师的教学手段及教学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变革, 但语言作为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取代的。美国心理学家伯特·赫拉别恩经过实验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这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 语言在课堂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生动精彩的语言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信息技术教学演示过程中, 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正确的操作流程, 还必须配合言语的说明。首先, 教师的语言必须严谨规范, 避免出现术语混用的情况。其次, 语言要精炼, 避免出现过多的口头禅。再次, 语言要生动, 将幽默与机智相结合。好的语言表达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的和谐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学习。同样, 鉴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 课堂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语言表达。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常用到的方法, 学生上台操作本身具有很多好处:知识的记忆、技能的巩固、成功的体验、自信的提升、榜样的树立、语言的表达。但是, 在此过程中极其容易发生“哑巴”演示状况, 学生只顾自己操作, 忽视讲解。试想:如果学生“沉默是金”, 演示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因此, 信息技术课堂不仅仅需要教师语言的交流, 更需要学生积极大胆的表达。
如在教学《美化文章》一课时, 笔者特别注意使用了学生上台演示的方法,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个学生自信满满地上台以极快的速度操作了一遍, 当他自信满满地下去时, 其他学生一脸茫然地看着他。原来, 上台操作的学生忽视了台下的学生而独自完成任务, 台下的学生完全没有得到信息传输的信号, 台上和台下的衔接不顺, 进而导致效果一般。第二次, 笔者提出要求“小老师”必须用讲故事般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这一次上台演示的学生使用了极具个性的介绍:“同学们, 今天就由我来揭示一下在插入‘艺术字’过程中发现的小秘密, 请同学们睁大眼睛注意看!”台下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高度集中, 齐刷刷地把目光锁定在自己的显示器上, 期待台上同伴的精彩表现。演示者继续描述着:“当使用‘文字环绕’后, 艺术字四周的黑色小方块变成了小圆圈, 拖动四周的小圆圈可以改变艺术字的大小, 拖动黄色菱形方块可以改变艺术字的样式, 拖动绿色小圆圈可以旋转艺术字。插入的艺术字, 哪儿美观就拖动到哪儿, 哪种出现方式美观就采用哪种方式。”所有学生的眼球就跟着演示者鼠标而动, 此时演示者的语言、动作完全调动了听者的视觉、听觉、思维, 这种全方位感官的刺激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唤醒了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当学生演示完毕, 全班学生情不自禁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 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使其他学生更能明白其操作过程及道理。
提倡自我评价, 形成自我发展意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要鼓励学生创新, 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科学的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起着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新课改强调了评价方式应该向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变革, 注重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目前, 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已经得到了广大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对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作品, 很多教师一般仅关注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反馈, 却忽视了学生本人对创作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对人的自我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学生个人如何认识自己、理解自己, 都是在自我评价中发展成熟起来的。通过自评, 学生可以在自我反思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检查与回顾, 形成自我发展意识。同样, 只有善于自评, 学生才能根据他人的评价来反思自己, 努力争取他人对自己更高的评价。只有正确认识自己, 才能勇于面对问题, 不断寻求改正自己缺点的好方法, 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总体能力, 促进自我不断向上发展。因此, 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可以采用学生先自评——谈谈是如何设计的,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这样设计后自我感觉如何, 有什么地方是特别得意之处, 有什么地方是差强人意之处……学生通过评价过程的全程参与, 获得了自信并期待自己做得更好, 提高了评价的效率。
关注基础训练, 夯实技能基础
说到信息技术基础, 最应该引起教师重视的当属学生的键盘操作水平, 可以说这项基本技能渗透于信息技术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其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拥有正确的电脑坐姿和键盘打字指法, 才能养成良好的打字习惯, 提高文字输入水平。当前,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只在教授打字课时才注意提醒学生的打字习惯, 在随后的教学中就忽视了这项基本技能的训练。键盘指法的练习应当常抓不懈, 它等同于小学生练习写字, 是需要多练习、反复督促才能养成习惯的。因此, 这些基础训练要坚持不懈地落实到每节课, 这样学生才会循序渐进, 有层次地提高, 为每节课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如课堂开始的5分钟开展丰富多彩的打字训练活动, 可以是打字比赛, 可以是边听写边打字, 可以是打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用的内容等, 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形式让看似枯燥无聊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同时, 还可以将法则编写成有趣的儿歌、顺口溜让学生反复朗读, 加深记忆。
管理细节关乎成败 篇6
打不开的弹药箱
二战时期在中非, 意大利军队总计500多人奉命防守一个野战机场。他们拥有坚固的混凝土工事, 充足的弹药, 甚至还得到了两门德国人支援的威力巨大的重炮。而进攻方英军只有400多人, 而且连一件像样的重武器都没有。
英国指挥官本来对这次战斗不抱任何希望, 甚至已经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奇怪的是, 进攻战刚刚打响, 意大利人就迅速放弃了抵抗, 乖乖地打出了白旗。
当英国指挥官询问意大利军官为什么投降时, 对方竟然气愤地说:“我们没有撬棍, 没有办法打开那些该死的弹药箱!”
哲理:做不到的, 往往根源在于看不到的。一个组织的竞争力, 看似表现为那些看得见的硬功夫, 实则真正起决定性的, 是背后看不见的软实力。一个组织日常管理设计的严谨程度, 就好比封闭的弹药箱就应配备开箱的器具;一个组织日常管理执行的精细程度, 就好比战前不断检查武器的完备程度;一个组织面临异常管理时的意志力和创造力, 就好比弹药箱打不开时, 有没有不服输、不慌乱的勇气和士气, 以及非常规迅速打开弹药箱的智慧。
九方皋相马
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相马能手, 他的相马技能天下闻名。
在伯乐暮年之时, 有一回秦国国君秦穆公在召见他时问他说:“您的年纪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后辈人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里马的能力呢?”伯乐回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 它的特征很明显, 可以从其外表上、筋骨上观察得出来。而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呀, 看起来与一般的好马差不多, 论其特征, 也是很难捉摸, 好像是若有若无。不过, 千里马奔跑起来, 又轻又快, 却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 寻不着它奔跑的蹄印儿。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 对于好马的特征, 我可以告诉他们;对于千里马的特征, 那只能意会, 不可言传, 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不过, 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 他的相马技术很高, 不在我之下, 请大王召见他吧。”于是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 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九方皋到各处寻找了三个月后, 回来报告说:“我好不容易为大王您寻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不过, 那匹千里马眼下正在沙丘。”秦穆公问:“那是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一匹黄色的母马。”于是秦穆公派人去取, 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地把伯乐叫来说:“他太不中用啊!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 又怎么能认识出千里马呢?”
伯乐长叹一声说道:“想不到他识别马的技术竟然高到这种地步!这是我不能比的。他看马时, 眼里只看到了马的特征而不看马的皮毛, 注重它的本质, 去掉它的现象。九方皋相马的价值, 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 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地方啊!”
哲理:看问题时抓住问题的核心, 要有所舍弃才能有所专注。同时要将获得的感性材料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这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而善于选人、用人的人, 则会求其大节, 不苛责小事。
隐居者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行者, 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 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衣服, 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要洗衣服的时候, 想到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 于是他就下山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 毫不考虑就给了他一块布, 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 他发现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 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 因此他不愿意伤害那只老鼠, 他向村民要了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猫之后, 他又想到了:“猫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 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奶牛, 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奶牛生活。
但是, 后来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头奶牛, 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 找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 帮他照顾奶牛。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后, 他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 我需要一个太太。”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 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 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这个故事就这样演变下去。半年以后, 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哲理:做好任何事都要明确目标, 并基于目标看待眼前的问题。万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 去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 最终南辕北辙。为此, 决策者必须时刻谨记目标, 并学会通过二次决策, 来保证一次决策的质量。
鞋子中的沙子
在一次长跑运动会中, 一个运动员觉得自己鞋子有些不太舒服, 但是因为比赛已经开始, 不能再停下来。但是跑的越长, 却发现自己的脚越痛, 到最后一圈不得不停下来。脱下鞋子一看原来是一粒沙子, 这粒沙子把脚都磨破了, 无法再进行比赛。就这样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与奖牌擦肩而过。
细节管理决定学校食堂管理成败 篇7
学院在校生一万人左右, 师生经常在食堂吃饭, 学院食堂是一个信息化食堂, 学生用餐卡消费。虽然人员众多, 但管理井然有序, 是一个干净现代化食堂, 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一、学院食堂要抓学生自律管理
由于在食堂吃饭的人数众多, 就会出现很多弊端。食堂卫生脏乱差, 学生吃饭不排队, 出现打闹现象, 影响其他学生。吃完饭后, 餐具乱摆放。学生吃饭铺张浪费, 浪费粮食。学校针对这些情况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
1. 倡导学生自觉排队就餐, 不大声喧闹, 养成排队习惯。
2.设立了餐盘餐具存放处, 学生吃完饭后自觉把餐盘餐具摆放在存放处, 服务人员及时清理垃圾, 餐具及时消毒。桌椅经常擦试, 保持环境卫生。
3. 倡导师生节约消费, 不浪费粮食, 学生浪费粮食大大减少。
二、学院食堂要抓岗位管理
学院要建立健全食堂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 才能做到人尽其责, 物尽其用, 高效率的管理好食堂工作。
1. 采购员岗位责任制
2. 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3. 保管员责任制
4. 班长岗位责任制
5. 食堂负责人责任制
6. 会计责任制
7. 微机员责任制
三、学院食堂要抓健全食堂食品知识制度
1. 食堂食品卫生知识
(1)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食品从业人员每天与食品加工、运输销售, 食品原料, 半成品, 及直接入口的食品接触频繁, 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患有病毒性肝炎病, 或其它带菌者, 就可能将病菌污染食品传染给健康人, 其危险性就比一般患者大。因此, 食品从业人员注意个人卫生, 对于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食品从业人员的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根据《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患以下疾病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1) 痢疾 (2) 伤寒 (3) 病毒性肝炎 (4) 活动性肺炎 (5) 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
(2)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新参加食品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 从业人员要懂得卫生知识, 遵守各项卫生制度是防止食品污染, 提高食品卫生的重要保证。
(3)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食品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防止食品污染, 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非常重要的。首先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坚持做到“四勤”, 即要勤洗手和剪指甲, 勤洗澡和理发, 勤洗衣服和被褥, 勤换工作服。食品从业人员在工作中, 必须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不带首饰, 不留长指甲、染指甲, 还要做到工作前上厕所后要按规程洗手, 勤用肥皂洗手, 洗手洗到手腕以上。在食品工作中应注意操作间内不吃东西, 不抽烟, 不随地吐痰, 不用菜勺尝味, 不把个人物品带入操作间内。
2. 环境卫生与除害
搞好环境卫生, 保持食品加工销售场所内外环境清洁整齐, 做到无蝇、无鼠、无蟑螂, 对防止食品污染, 保证食品卫生质量起重要的作用。搞好环境卫生, 要采取“日定办法;即定人定物定财务定质量, 划片分工, 包干负责, 这样不仅对职工有利而且对师生都有利身体健康。
(1) 环境卫生对食品的影响。环境卫生对食品的影响分为外环境与内环境两个方面, 外环境对食品的污染, 往往企业自身难以解决, 因此在选址上要远离有害的物质的工厂、垃圾等污染源。内环境包括采光、通风、防尘、污水污物处理等。尘埃通常叫灰尘, 室内空气中尘埃同外环境的尘埃一样是微生物, 寄生虫卵以及汞、铅等有害金属元素和苯并 (a) 芘等致癌物质的载体。食堂操作间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地方, 入群教为集中, 所以食品为防尘设备, 扫地要湿式清扫, 防止污染食物。
(2) 除害。高校食堂中的苍蝇、老鼠、蟑螂及一些甲虫等动物和昆虫是造成食品污染, 传播疾病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媒介, 对食堂食品卫生是个严重的威胁, 应采取严厉的防范与杀灭措施。
a.灭蝇
苍蝇是携带细菌最多的动物。是肠道染病寄生虫卵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食堂操作必须有防蝇设备。苍蝇孳生地要经常用苍蝇拍捕杀, 还要用一些药物灭蝇。
b.灭鼠
老鼠不仅盗吃粮食、还传播鼠疫、伤寒等传染病。要破坏它的生活环境, 使他无藏身之地, 必须经常打扫卫生。堵死通道和洞口, 水沟上一律加金属盒或水泥盖板。定期设专人投放毒饵, 毒饵应放在鼠盒里, 禁止在食品生产经营场所暴露投放。限定投放时间、地点、数量, 要检查毒饵缺的数量及死鼠的情况。
(3) 食品用工具、设备的消毒。食堂离不开餐具, 炊事工具。生产中还需较大型的设备, 对这些餐具、炊具、设备, 若不注意卫生, 不及时清洗消毒, 即可因微生物的繁殖至产品不合格, 我们要十分重视。
消毒方法:
人们习惯把消毒方法分为两类, 即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物理消毒系指用湿热、干热、紫外线等物理因素作用达到清毒目的的方法, 化学化学药物指用化学药物实施消毒目的的方法, 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
四、学院食堂要抓食品安全管理
食堂管理是贯彻食品卫生法的重要环节, 防止食品污染。防止食物被投毒, 设立监控体系, 保证了食品质量, 保证了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