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学习与操练

2024-05-24

有意义学习与操练(精选12篇)

有意义学习与操练 篇1

背景:我市、区教研室常开展“同课异构”的主题活动,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常迥然不同,课后展开的大讨论常令授课、听课教师获益匪浅。以下为我听两节《Flash动画制作初步》“同课异构”课的感悟,与同仁交流。

教学过程简叙:

教师1语言生动,讲解细致,在遇到学生难理解的“专业术语”时采用打比方的方法,让学生轻松理解。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个知识点都采取细致讲解、步步演示的方法,事先将许多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一一列举,并给出解决的方法。学生由于被打了充分的“预防针”,在实际制作动画的过程中,给人感觉比较顺利。

教师2运用一个网页形式的学案贯穿课堂,主题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学案上设计了课堂的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并针对难点,给予了适当提示。在学生探究一个“运用引导层的知识让对象a做出空中翻腾的特效,紧接着又贴着运动中的对象b一起按共同的路径运动”任务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存在问题,即随机应变地给予了演示讲解。

感悟:两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和“探究式学习方式”。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根据教材和学情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融合探究式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

一、去糟粕,取精华———建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前人发现、创造、积累的人类的社会经验。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也分机械的和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选择、整合、内化,通过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它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建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比如说教师2由“对象的‘直线运动’如何转为‘曲线运动’”来引出“引导层”知识时,采用了讲授法和对比法,由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直线运动)建构新知(曲线运动)。这部分内容由于形象化程度较高,学生能轻松理解,体现了有意义接受学习方式的优势。

二、时刻警惕走回老路上———避免机械式的接受学习

在实际课堂中,我们虽然知道机械式的接受学习的缺点,但是由于习惯的力量,走着走着又回到老路上了———“满堂灌”或“半堂灌”。

比如说教师1:在讲解“图片”和“影片剪辑”两个元件概念时,将“图片”比喻成初级演员,而将“影片剪辑”比喻成资深演员。同时,将“‘图片’制作一段帧动画转变成‘影片剪辑’的过程”比喻成“初级演员向资深演员的转型”,让学生轻松领悟“专业术语”。在整个动画制作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步步演示、滴滴讲解的方式,并且将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事先展示并自问自答地给出解决方法,使学生少了“犯错—探索—纠错—感悟”的学习过程。虽然学生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但在以后的学习中,若没有教师陪伴左右,他们又将如何面对困难?

三、探究是一种天生的本能

人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生命就没有停止过探究,探究是一种天生的本能。“一个小孩想知道蚯蚓如何在地下生活”和“一组科学家探究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从本质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不过由于已有经验与基础知识的差异,探究的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教师的责任与作用:促使儿童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促使儿童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学的探究。

四、学案穿针引线———巧妙融合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有意义接受学习具有知识容量大、结构好、效率高,以及易调控等优点;而自主探究学习具有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强化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优点。如何让两者巧妙融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2展示了她的尝试———让学案来做桥梁。

“学案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在写好自己教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编写出一份学案,供学生预习、探究和巩固拓展。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在探索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疑惑与未能完全理解的内容进行重点的讲解评析,从而使学生达到对知识意义的理解,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由于学案的引导,给足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学中先自己尝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在学案的启发下去探求知识背后的规律和方法。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操作性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多、学习过程以‘任务型’为主”,这为尝试进行“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便利。

教师2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个网页形式的学案“如何让Flash动起来”,学案中包含三大块:第一块内容是关于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的介绍;第二块内容是课堂基本任务: (1) 对象的直线运动 (2) 对象的曲线运动 (3) 对象的圆形运动;第三块内容是课堂的拓展延伸任务,创意“上海世博会宣传动画”。学案中展示的学习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而教师在学案中提供的疑难点知识链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探究搭建了脚手架。学案中的“拓展延伸”栏目,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时的学习又是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但是,由于教师是在异校开课,事先对学情掌握不到位,导致探究遇挫。所以在学案的设计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及学生的基础去制定适宜的探究任务,选择有一定难度、新颖的问题,使探究具有价值和可行性。同时,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常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时我们应该根据课堂情况实时生成恰当的解决方法,往往能有意外的收获。当然,这些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靠教师平时经验的积累、课后的反思,以及课堂的实践才能练就。

五、结语

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知识的导航者”,切实地落实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成为独立的思考者、自主的学习者。

摘要:新课改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能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巧用学案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融合一体, 来切实提高课堂的质效, 落实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案,有意义接受学习,探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社, 2002.

[2]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和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3]张文芝.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云南教育, 2007.

[4]刘衍玲, 吴明霞主编.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有意义学习与操练 篇2

2. 唯独喜欢一个和说话有关的词:倾诉。没有倾诉,所以的语言都如同被弃绝和荒废。如同谎言。

3. 这世上最大的冒险,就是爱上一个人。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最终会换来什么。

4. 若爱情是信仰,你总会找到理由继续爱他。

5. 看清了很多人,却不能随意拆穿;讨厌着很多人,却又不能轻易翻脸。有时候,生活就是要逼自己变得逆来顺受,宠辱不惊。

6. 如约而至是个多么美好的词,等的辛苦,却从不辜负。

7. 人和人间的信任,就像是一张纸片,一旦有了破损,就不会再回到原来的样子。

8. 你的人生不会辜负你的。所有那些转错的弯,那些流下的泪水,那些滴下的汗水,全都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9. 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求助,可以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深入,拉近彼此的感情。

10. 衣服丢了纽扣,才知道什么叫依赖;锁头丢了钥匙,才明白什么是离不开。等,等我们有安排,时间不是安排出来的,而是留出来的;等,等我们的将来,将来若是没有现在,也只是一片空白。

11. 人是不能闲的,一闲就会想得太多,一闲就会感情泛滥,所谓矫情屁事多,空虚寂寞冷,都是因为懒散堕落闲。

12. 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13. 我不一定会胜利,但定会真诚行事。我不一定会成功,但会抱持一贯的信念。我会和任何正直持平等观念的人并肩而立。

14.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觉得寒冷;人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过活。

15. 当你觉得孤独无助时,想一想还有几十万亿的细胞只为了你一个人而活。这是我今天看到最温暖的话,突然被自己感动了。

16. 做人两样东西不能丢:一个良心,一个梦想。

17. 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命运不会亏欠谁,看开了,谁的头顶都有一汪蓝天;看淡了,谁的心中都有一片花海。

18. 所有的玩笑里,都藏着认真的话,而那些看似没有听懂的回应,大概就是再委婉不过的拒绝。

19. 使我们不快乐的,都是一些芝麻小事,我们可以躲闪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

浅谈学生有意义学习 篇3

关键词:兴趣;自信;有意义学习;自我效能感

有趣,有效,有用,构成有意义学习的稳定结构,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三个学习元素。学生在感兴趣状态下,会积极地进行有意义学习。它使得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在学习中处理和提取信息时,对那些感兴趣的内容会更为敏感,从而更容易发现、注意和深入加工这些学习材料。学习的有效性可以细分为三个具体方面:富有效率、具有实际效用及自我效能感。学习的效率可以通过正确地运用学习策略而提高,学习的实际效用则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而有效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则可以引发学习者对自己能力和绩效的积极认知,增强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比如必修1 module 1 第一个活动就是掌握学生所学课程名称,首先我让学生把刚发的新书全搬到桌面上,学生莫名其妙,兴趣来了,很想知道老师要做什么,然后我让学生把各科英文名称写在新书封面上,接下来做游戏,老师随意读出英文课程名称,学生挑出正确的课本,看谁又快又准,在游戏中学生毫不费力地记住了英语单词,而且,当天的作业是做一份英文课程表,看的出,学生很乐意做这个家庭作业。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既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相联系的课堂能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觉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设计有梯度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创设鲜活而有效的课堂。一节课学生以duty report开始,这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话题的一个绝佳机会。Duty report 除了每天学生必报的日期,天气,人数外,学生会报告自己身边的新闻和他们认为有意义的新闻。这时,教师要认真听取,看是否有抓住机会切入自己当堂课必要的知识点。比如必修1module4 中语法是现在完成时,这一周有很多科目都进行了测验,学生对自己刚上高中,难度加大,考试成绩不怎么理想很疑惑,我适时引入“What have you done these day?”学生会饶有兴趣的想做过的事,然后告诉他们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认真反复复习。在这一周中每堂英语课开始都可引入这个问题,既练习了英语口语,又复习了现在完成时,并且充实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活动中选取合适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可以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谈话的内容上,而不是语法上,当学生积极的参与用目的语法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语言也就被掌握了,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可能出现错误语言,但不用着急担心,随着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小错误会自行得到学生自己的纠正,说得多了就掌握了语言。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分类指导,分类提出要求,让层次高的学生学得足,层次一般的学生学的够,层次低的学生学得了,让所有学生都会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对课堂有兴趣,有表达的信心,这让学生感到通过学习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强英语能力。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对于每一节课,教师很有必要认真备课,把要呈现的知识点以何种方式向学生展示太重要了,这有关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果。作为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技术手段,优化多媒体技术和英语学科的整合,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外语。在我们山区高中,多媒体教学不是十分方便,教师应当积极使用多媒体,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具有直观的,图文并茂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活动,使得课堂既省时又高效率。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自我评价等方式获取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培养英语知识结构,提高英语运用水平。

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学校坚持请外教教学口语,并使用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这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觉得学英语是又大有用处,而且与外教及英语老师一起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可以通过增设绘画课,建立英语角,组织英语晚会,开展英语演讲比赛,举办英语故事会和辯论会等多种途径进行口语训练,给学生充分展现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英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加上老师足够重视与指导,使这些活动切实有效地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意义学习。

给予学生及时合理的评价是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学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无论他或她又多老或多年幼,恰当而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对学生很重要,它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把胜利的喜悦化为积极进取的巨大的学习动力。在每节课开课时进行的duty report 环节中,对那些英语口语流利,内容创新的报告要及时进行表扬,甚至学生听到优秀的报告会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掌声是他们最好奖励。

教师的教书生涯中,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应放在首位,使我们的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在实际有效的使用语言中获取知识,信心百倍的学习英语,使学生有意义学习会给教师带来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水平,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春英.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J].文教资料.2006年05期

[2]宋秀玲.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J]. 考试周刊.2011年59期

有意义学习与操练 篇4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特点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一种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思维与直觉等的和谐统一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心投入。学生能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知识所包含的逻辑结构。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对教育设备、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知识的发现,实际是再发现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发现学习顺应新课改的潮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以往政治课枯燥乏味、抽象空洞的缺陷。但是发现学习模式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较高,它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和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这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尤其是那些基础相对较薄弱、思维相对迟缓的学生。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分析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全盘否定接受学习、过分夸大发现学习的倾向。其实,意义接受学习的要素,如激发学习动机、重视已有知识经验等,始终是我国教育家们所提倡的,现代西方学习理论也不排斥有意义接受学习,并有所继承和发展。确切地说,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二者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指导的发现学习有机结合、有效融合起来,合理运用到政治课堂中。

二、政治课教学要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

意义接受学习是发现学习的基础,发现学习是促进意义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政治课中,大部分学习内容不一定需要亲身实践和独立发现,通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就可以掌握。

从总体上来看,政治课教学更应该以意义接受学习为主。教师要坚持政治课意义接受学习的可接受性原则、激发学习内驱力原则和情感性原则,努力改进填压式、机械性的教学方法。对新知识的“适合性”作出判断调整,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注意学习内容呈现的渐进性和内在逻辑性,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经验背景、观念结构和认知水平。课堂上恰当引用例证,注重进行师生互动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明晰哪些是重难点、哪些是易混淆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和讲解策略,使讲授法对学生习得知识、模仿方法更有意义。在例题、作业和检测讲评中重视学生审题、做题的规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其能够更好地领悟命题者的立意和意图。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无法给予学生的,需要学生通过发现学习获得。发现学习适应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的要求,注重与社会实践联系。综合考虑发现学习的优势与局限性,政治课教学应以发现学习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各学习小组(4-6人为宜)围绕教师设计的或学生预习中提出的典型问题,充分思考,大胆创新,主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个体发现和小组合作发现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动手,同时尊重、理解、宽容他人,真正把教学过程当成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过程,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使学生获得发展。

三、课堂教学中一般先进行有意义接受学习

学习的本质就是一种接受,有接受才会有积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发现”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一般先进行有意义接受学习。进行有意义接受学习时,教师要集思广益,运用各种素材、媒介和手法去激活认识,建立意义联系,实现知识的意义转化。教师不妨创新教学手段,如,适当地把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给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关注时事与政治,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二孩政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精准扶贫、中英开启黄金周时代、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改革等;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拉近课本与生活的距离,营造课堂的沸点,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不断提升。

发现学习对接受学习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发现学习会使接受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和理解。因此,等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适当进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一般安排在学生梳理课本、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尚未解决问题的小组合作攻关上,或者个人对变式巩固练习题进行沉思与破解上。例如,在复习“哲学”第四、五课后,笔者呈现探究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请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为什么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根据这一探究问题,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学生很快自行展开讨论,相互补充,认真记下思维的结晶——答案的关键词。性格外向的学生还送给老师看,请老师评价。在热烈的展讲环节,师生顺理成章地统一了观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牢固树立并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才能把握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在学生独立或合作研究、剖析的过程中,教师积极支持学生自主探索,精讲学生经过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研学后仍未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在知识框架上的缺陷或认知技能上的不足,从而实现探究的目标。

四、根据具体条件决定采取哪种学习方式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优势往往是发现学习所缺乏的,而其弊端又是发现学习可弥补的。因此,在政治课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模块、不同教学环节等具体条件决定采取哪种学习方式,力求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根据每一框题中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引入探究方法,在发现过程中融进有意义接受学习,从而使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现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消费及其类型”时,关于“影响消费的因素”,笔者采用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方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很快懂得了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价格即物价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而在学习“消费类型”时,笔者采用发现性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围绕我的“家计簿”辩论,让学生借助文本拐杖和自身生活阅历自主探究、体验并回味。根据交易方式进行划分,消费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根据消费目的进行划分,消费又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两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形成优势互补,学生既掌握了系统的知识,也锻炼了能力。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学习可加大发现学习的比重,帮助学生归纳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些模块知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加之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够做到初高中很好的衔接。其主要流程是:第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情境分析或探究,学习新知。即教师设疑布障、引导启发,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切磋,进行合作探究,把体验、感悟转化为知识。第三,情境回归,运用新知。即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增强学习的乐趣。这一过程充分显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除此之外,我们在听常态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基于简约理念,在经济与政治生活教学中先在课本上梳理知识,要求学生把重要概念和核心知识在课本上圈划出来,适当分析,并注明内在的逻辑关系。这其实正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样可以为后续的例题示范教学和巩固练习的探究打下良好的伏笔,做好铺垫。

例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解析:从设问到背景材料缓慢地分析,从容地板书出审题步骤和要领。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并认真记笔记,努力消化,这即是在进行意义接受学习。随后的巩固练习题或达标检测题,教师留足时间、创设良好的空间让学生个体进行发现学习,从而准确捕捉信息、转化信息,提炼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复习联系观时笔者设计了巩固习题“全面二孩政策大家谈”,引导学生独立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看全面二孩政策,让学生成为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使知识迁移更加灵活、快捷。

[案例]巩固练习题:“全面二孩政策大家谈”

一个独生子女的自白:那些年,他们说我很幸福。过些年,我要赡养四个父母,抚养两个孩子,还要再帮俩孩子带那四个小孩子。二孩政策让我欢喜让我忧!

雪中送蜜糖:以前想要二孩政策不准,现在能要了怀孕困难……二孩啊,恐怕今生与你难有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这项政策对抑制中国人口过度膨胀,推动人口转变,减少对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带来的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合相关材料,运用“联系的特点”的知识谈谈你对此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的看法。

有意义的学习(写写帮整理) 篇5

请老师谈一谈对于有意义的学习的理解,并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举例说明。

答:我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用的学习;一是指完善自我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指所学的知识或技能是有用处的,不会让人学而无用。完善自我的学习就是指学习使学习者本人达到了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比如在学习“盐的水解”时提出:“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会呈什么性?”这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当学生用实验探索过3种不同类型的盐呈现的酸碱性后,再进一步提出:“为什么有的盐呈酸性,有的盐呈碱性,有的盐却呈中性?这和盐的组成是否有联系?和平衡移动是否有联系?”这样就能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顷向。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问题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原认知水平上,如学生经常面临挫折和失败,也就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顷向。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篇6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学习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从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分为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发现学习难以成为一种有效的、首要的学习手段,绝大多数的知识仍然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式学习来掌握。

二、学科教学现状

(一)学习的盲目性

目前高校对专业知识的教学途径是:学生在对专业几乎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直接就一门课接一门课地学习专业知识。注重的是单科课程的学习,忽视了对本学科的整体认识。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在所学专业领域中所处的地位、位置认识不够,对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老师只注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人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过程的分析、研究,忽视了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学生不能形成一个稳定、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学科知识迷航

当前人类知识的总体系已经非常庞大,各种知识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即使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学科,一个人也很难摸到它的边际、很难看清它的全貌。随着人类信息量、知识量的迅猛增长。我们学习愈来愈感到力不从心,以至于对信息和知识产生恐惧感。这种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和学习上缺乏引导而产生的困惑称为“学科知识迷航”。学习者不能站在一个能俯视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高度去认识学科、认识自我。是“学科知识迷航”的主要原因。

(三)知识结构单一

很多学生单科成绩很好,但不明白各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综合性问题。即使经过几年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也仅是针对个人学过的知识而言的。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只是小范围的、仅局限于个人的、封闭的知识结构,相对于整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来说犹如沧海一粟。知识结构单一,致使进一步的学习困难。

(四)学不能致用

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人们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似乎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很少,而工作中用到的东西几乎还得重新学起。学不能致用,学生对学校所教授的东西产生怀疑,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课堂上听到学生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学、用相互脱离,学生不知道每前进一步都能做些什么,体会不到知识的价值,看不到希望。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五)应试教育思想仍然顽固

应试教育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教育体制。凡是有可能考到的知识都是重点,考不到的就是非重点。应试教育指导下的学习方式是以“知识点”作为学习对象的,只要将考试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都掌握,就能考出好成绩。“知识点”是应试教育制度下对知识的一种认识。它忽略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知识分散化、孤立化,从而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不系统、不完整的。

三、有意义接受学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方式和手段

(一)学习方式

对于一个发展到一定规模,相对较成熟的学科来说,在学习者头脑中搭建学科整体知识框架很重要。学科知识框架反映了学科的知识结构、大致内容组成、知识的来龙去脉、层次关系、关联关系等,对它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学科领域中所处的位置。明白距离自己所期望的认知目标还有多远,应从何处着手,沿着怎样的认知途径学起。其学习方式可以描述为,当学习者进入某个学科领域的时候,首先对该学科知识体系结构进行一下宏观认识,确定自己原有的知识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何处定位,并根据自我需求、兴趣、能力等确定认知目标和认知途径,然后开始具体的学习。学习过程中随着新知识的纳入,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在不断变化。定位一学习一知识结构变化一定位……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循环中实现了知识的积累和建构。这种学习模式使学习者能始终认清位置、认清方向,并能引导学习者及时纠正偏差,保证学习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展。

(二)学习手段

怎么在才能在学生头脑中搭建学科知识框架呢?显然单靠老师课堂上讲解是不够的。如果可以借助于现代知识管理、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构化地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现,将整个学科领域知识的内容、联系及层次关系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以此来辅助传统教学,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学习,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犹如黑暗中出现了一点光,迷路中看到了一座灯塔。知识地图的概念最早是由布鲁克斯(B.C.Brooks)提出的。他提出的知识地图的概念主要是指人类的客观知识,他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可以绘制成各个单元概念为节点的学科认识图,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获取途径,以帮助用户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知识的管理工具。信息时代的知识地图有它特定的含义,是一种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DBMS)与因特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知识管理技术。教育中学校所传授的都是成熟、稳定、有着完整体系的知识,如果教学中能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借助于知识地图来表示,将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由粗到细地展示,能够直观、清晰地表示出学科内部各种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的联系及层次关系,将会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该学科领域内的学习,大大有助于学生知识框架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知识地图是实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一个很好辅助工具。知识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下:(1)可以有效地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21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3)引导学习者学习;(4)对学习者知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新诚.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导航及其实现[J].中国远程教育,2001,(8).

浅谈学生有意义学习 篇7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 设计有梯度的任务, 激发学生的兴趣, 努力创设鲜活而有效的课堂。一节课学生以duty report开始, 这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话题的一个绝佳机会。Duty report除了每天学生必报的日期, 天气, 人数外, 学生会报告自己身边的新闻和他们认为有意义的新闻。这时, 教师要认真听取, 看是否有抓住机会切入自己当堂课必要的知识点。比如必修1module4中语法是现在完成时, 这一周有很多科目都进行了测验, 学生对自己刚上高中, 难度加大, 考试成绩不怎么理想很疑惑, 我适时引入“What have you done these day?”学生会饶有兴趣的想做过的事, 然后告诉他们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认真反复复习。在这一周中每堂英语课开始都可引入这个问题, 既练习了英语口语, 又复习了现在完成时, 并且充实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活动中选取合适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可以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谈话的内容上, 而不是语法上, 当学生积极的参与用目的语法进行交际的过程中, 语言也就被掌握了, 在这个过程中, 一部分学生可能出现错误语言, 但不用着急担心, 随着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小错误会自行得到学生自己的纠正, 说得多了就掌握了语言。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 分类指导, 分类提出要求, 让层次高的学生学得足, 层次一般的学生学的够, 层次低的学生学得了, 让所有学生都会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使学生对课堂有兴趣, 有表达的信心, 这让学生感到通过学习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增强英语能力。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我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对于每一节课, 教师很有必要认真备课, 把要呈现的知识点以何种方式向学生展示太重要了, 这有关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果。作为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技术手段, 优化多媒体技术和英语学科的整合, 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 以不同形式接触, 学习和使用外语。在我们山区高中, 多媒体教学不是十分方便, 教师应当积极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 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 具有直观的, 图文并茂的感官刺激, 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 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活动, 使得课堂既省时又高效率。通过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和自我评价等方式获取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培养英语知识结构, 提高英语运用水平。

教学中, 教师要坚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寓教于乐,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学校坚持请外教教学口语, 并使用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 这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觉得学英语是又大有用处, 而且与外教及英语老师一起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和内容, 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发展智力。可以通过增设绘画课, 建立英语角, 组织英语晚会, 开展英语演讲比赛, 举办英语故事会和辩论会等多种途径进行口语训练, 给学生充分展现才能的机会,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英语, 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加上老师足够重视与指导, 使这些活动切实有效地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意义学习。

给予学生及时合理的评价是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学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 无论他或她又多老或多年幼, 恰当而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对学生很重要, 它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的同时, 把胜利的喜悦化为积极进取的巨大的学习动力。在每节课开课时进行的duty report环节中, 对那些英语口语流利, 内容创新的报告要及时进行表扬, 甚至学生听到优秀的报告会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掌声是他们最好奖励。

教师的教书生涯中, 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应放在首位, 使我们的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 在实际有效的使用语言中获取知识, 信心百倍的学习英语, 使学生有意义学习会给教师带来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热情, 从而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水平,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英.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J].文教资料.2006年05期

基于人脑的有意义的学习 篇8

美国学者凯恩夫妇从基于脑的角度阐释了对大脑的学习能力的理解。在《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 (Making Connections:Teaching and Human Brain, 1991) 一书中, 凯恩夫妇明确地阐明了脑所具有的无穷学习能力, 能力之一就是“探寻模式和做出估测的能力”。在基于脑的发现的基础上, 他们强调, 学习应当是通过对模式的探究而发生的, 这是一种对事物内部意义的探寻。他们强调, 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这样的学习, 核心在于探究事物的内部意义。发现事物间“意义”的过程, 涉及大脑对一个特定模式的领悟。深层意义则涉及一种本能、激情, 是人们生存所追求的, 根据脑科学的观点, 这种本能包含潜在于爬行脑中的所有本能———生存、领土性、营巢与聚集等, 它是个体内在动机的真正来源。当信息、感觉到的意义和深层领悟聚合在一起时, 就产生了真正的有意义知识, 这样的知识既与大脑中的已有知识具备整体上的契合, 同时也与学习者的兴趣或深层意义相联系, 即是高度个人相关的, 高度个体化的。

这样的学习与表层学习有着根本的不同。表层学习, 只是我说你听、你写我看这个过程, 它只能让学习者对表层知识产生机械的识记, 这些知识是死的, 没有与学习者的既有经验产生意义联结, 它只是暂时存放在孩子的记忆系统中而已。有意义的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是教者即使知道答案, 也要让学生一点一点通过自己思考、自己找到答案的过程。以小学生为例, 让他直接背会1+2=3, 他知道这个等式, 却不一定知道个中缘由。如果让他经历过多种实际物体的操作, 他从实际经验中抽取出来1+2=3, 这于他来说是有意义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自己发现规律,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探究事物的模式”, 运用规律。发现规律的途径就是对比, 找出事物相同与不同, 找出内在联系。他发现内在联系时, 会触动他们平时曾有过的零星的一些思考, 这一刻一下子贯通了, 他会有一种“啊哈”的喜悦。

比方说, 大人跟孩子绕石柱跑, 同一个方向, 大人追孩子, 假装追不上, 孩子特别高兴。然后大人突然转个方向, 孩子跟大人迎面撞上, 孩子又吃惊又快乐, 转身跑走后, 很快他也会中途突然转身, 也为自己成功地难为了大人而高兴。这个过程, 孩子就进行了一次“学习”, 他迅速地发现了大人的“向前跑时突然向后转”的新行为模式, 然后他模仿, 模仿完了创新, 他可能在大人未来得及逆转的时候, 先转过身去了, 跟大人迎面撞上, 大人反而被吓一大跳。这就是在掌握了大人的模式之后, 他能推测出大人下一步的行为了。

这是一个学习过程, 是大脑先天具备的“探寻模式和做出估测的能力”。

人脑是在运用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聪明, 思维越来越活跃。如果他有了这样的习惯, 学习是一种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 让人欣喜。这就引发了由内部动机支配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过程持久、自主。相反, 被要求、被命令去记一些自己不明白到底有什么用的东西, 他当然没心思, 于是就拖、偷懒, 等等。那么,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 要为学习者编排类似生活的、丰富的、合适的经验, “把信息从书页和黑板中移开, 并在学生的心中把它带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 使学习者浸润其中, 进而保证学生以“抽取意义”的方式对经验进行加工。适当的引导与启发, 则在于促进学生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结最大化、更为深刻地完成。帮助学生寻求更深层意义, 使探究的效益达到高效且深入。

整合课程、主题教学、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 都是基于脑的学习观的具体体现。这种基于脑的对学习的研究, 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等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领域的对学习的一系列看法。

摘要:人脑具有“探寻模式和做出估测的能力”, 基于脑的能力进行学习是“基于人脑的学习”。其实质是对事物之间内在意义的探寻,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教育者应当在教育条件准备、教学支持上为基于脑的有意义学习做充分准备。

关键词:基于人脑的学习,探寻模式,有意义学习

参考文献

[1]雷纳特·N·凯恩, 杰弗里·凯恩.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M].吕林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数形结合,让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篇9

一、数形结合, 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形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具体运算为主, 逐步向形式运算过渡, 这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发展过程。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大多具有简洁、抽象的特点, 为了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 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学, 借助数形结合, 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 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例如, 在教学“10以内的数”时, 通过数一数实物有几个, 逐步建立起“几个物体”与“数字几”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头脑里形成数的表象, 再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的概念。在教学“十几”时, 通过摆小棒认识到“1捆加几根”就是“十几”, 并能逐步形成表象, 最后帮助学生抽象出“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的概念。认识“分数”时, 借助直观操作与对比分析, 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是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在数的概念的教学中, 通过化数为形的方法, 使抽象的数变得更直观、更丰富, 便于学生把握其实质。在推导有关数学公式的过程中, 借助图形可以充分理解公式的含义, 使公式形象化、直观化。如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长+宽+长+宽;长×2+宽×2; (长+宽) ×2。相对于前两种方法, 学生在理解第三种方法时有些困难。教学时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宽”指的是哪两条线段的长?再理解“×2”得出的又是什么?通过具体演示与比较概括, 学生理解了第三种计算周长的方法, 并能正确运用。在图形面积、体积等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 无一不需要借助直观形象化的操作与演示, 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表象形成→抽象概括”的学习过程。

二、数形结合, 融通算理与算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大量的内容是计算问题, 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形成算法。算理就是计算的道理, 唯有对计算的道理明白清晰, 方能正确建构算法, 并能熟练计算。因此,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算理, 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形成算法, 使学生“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例如, 教学“3+2=5”时, 通过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 使学生明白“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 知道“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摆小棒、数实物等方法有利于他们获得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并能逐渐建构正确算法。当然, 算法的形成需要经历“直观形象→表象中介→抽象概括”的过程。又如, 学习分数加减法时, 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长方形图分一分、涂一涂, 理解“3个1/8加上2个1/8是5个1/8”的本质内涵, 继而发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像这样, 把抽象的算式及时形象化, 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 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 更加深刻地感悟算理、形成算法, 真正理解运算的意义。

三、数形结合, 理清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材依据算用结合的原则, 结合计算教学编排了大量的实际问题, 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数量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 借助于数形结合的方式, 能将一些抽象或隐蔽的数量关系变得更具体、直观,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 丰富的转化过程也能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连乘实际问题”:“桃树有48棵, 梨树的棵数是桃数的3倍, 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苹果树有多少棵?”题中涉及三种树的棵数, 三种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较为复杂。借助线段图可以直观地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学生可以清楚地找出三种树之间的关系:桃树的棵数×3=梨树的棵数, 梨树的棵数×2=苹果树的棵数。同时, 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能发现苹果树与桃树之间的倍数关系:3×2=6, 即把苹果树的每一份又平均分成3份, 这样就把“苹果树的棵数”转化成“桃树的6倍”。中间数量“梨树的棵数”起到了桥梁中介的作用。通过这样的直观图示, 学生清晰地理解了苹果树和桃树之间的倍数关系, 也为学生解答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拓宽了思路。

又如, “小明看一本书, 第一天看了全书的一半, 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 还剩30页。这本书有多少页?”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这里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 对两次“一半”的意义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因此, 可以借助图形或线段图帮助理解:把整本书看成一个整体, 第一天、第二天看的页数可以清晰地在图上表示出来 (如图2) 。

从图中可以看出, 第二天看的和剩下的30页是一样多的, 2个30页相加的和又和第一天看的页数是同样多的, 所以整本书的页数是:30×2=60 (页) , 60×2=120 (页) ;或者30×4=120 (页) 。正因为有了直观图示的辅助, 使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清晰简单, 便于学生分析与解答。借助图形或线段图的方法在和差、和倍、盈亏、找规律等问题中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四、数形结合, 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在小学阶段渗透的函数思想方法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具体事例与直观形象发现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着, 同时也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 从中能发现事物的变化趋势和运动的规律, 也能为中学学习函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 “确定位置”中, 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平面图形中点的位置, 同时也能根据数对确定点在平面图中的位置。根据平面图形中点的位置形象地寻找各点之间的关系, 并在点的平移、变化中发现数对的变化。在点与数对的对应或变化中, 学生能更清楚地理解数与形的意义。

又如, 在教学“正比例”时, 教师不仅利用统计表来研究数量之间所体现的规律, 还利用动态的方式将函数图像形成的过程展示出来, 借助图像来研究正比例函数。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从统计表中学生能初步体会到“随着时间的变化, 路程也在变化, 但速度保持不变”;从直角坐标图中也可以发现这一规律, 并能从这条直线中发现变化的规律。在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数据之间的一一对应和连续性, 在“正比例的关系式”与坐标图中的“一条直线”之间建立起联系, 而且还能在动态的过程中形成了对正比例函数直观的认识, 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数量间的变化规律, 使学生由具体形象的静态认识提高到在运动、变化中去概括, 形成正确的表象信息, 真正深化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有意义学习与操练 篇10

奥苏贝尔认为, 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可见, 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有意义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建议教师借助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 赋予学习以意义。

一、组织化策略

所谓组织化策略, 就是按照信息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 对学习材料进行一定的归类、组织, 以便于学习、理解的一种基本学习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学习材料。组织化策略的实质是利用新信息本身的顺序和联系, 发现要记忆项目的共同特征或特质, 从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

可以借助图表、图示等模式将相关信息组成有意义的模型, 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我们在讲述《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中, 可以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进行归类比较进而形成深层次的认识。

在组织化策略的运用中教师除了可以借助图表和模型图, 将大量信息组成有意义的模型, 利用层级结构来表达新信息内部或新旧信息的关系等, 还可以发挥每一章每一节中导语的作用, 对有关知识做一概述, 利用知识概要来统领章节知识。

二、精致化策略

所谓精致化策略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刚学的新知识形成额外的联系, 从而赋予复杂知识以意义的过程。也就是说, 与原来的旧知识建立联系, 有所扩展, 形成更大的、更细致的知识网络。

首先, 可以借助新信息向外发散,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推论, 形成知识网络。其次, 建立与之前已学内容的联系, 形成更大的知识网络。由于精致化策略是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刚学的新知识形成额外的联系, 所以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忆先前的上课内容, 或者帮助学生对新信息进行自我推论, 以增强信息的意义, 或者提供或帮助学生自己形成类比, 比较不同观念的异同。

三、活动策略

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认知, 强调教学活动必须具有目的性, 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并进行深加工, 我们将这种教师组织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加工的过程称之为活动策略。主动学习能够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在活动策略运用时应该注意, 问题解决的形式不仅仅是记忆知识, 最主要用来理解、掌握知识;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要求学生去分析, 而不仅仅是回忆相关信息;对学生得出的结论提供有力的证据, 而不仅仅是得出结论等等。

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意义学习的策略还有很多, 只要能够真正理解有意义教学的内涵,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才能真正地理解, 而不是机械记忆。

参考文献

让订正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篇11

一、学生订正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1. 为订而订,不理解批改作用。

作业批改是实现学习优化的重要媒介,学生通过教师对自己作业的批阅,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明确自身知识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学习方法,以提高解题正确率。这是就教师而言最希望得到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很难做到,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学生对订正环节的轻视很常见,真正能理解批改的作用的学生少之又少。

2. 为做而做,教师引导行为错误。

“题海战”的教学方法经久不衰,教师与家长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多练就一定能提高成绩。试问教师,能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理解订正中的深意吗?因为教师无暇顾及学生是理解后操作,还是抄的、看的、听来的,学生只在乎的是“我订正完了,老师给我打上等级了”,至于懂不懂则不重要。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实施的构想

合作“究错”,此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交流错题的解题思路,再进行订正分析。若组内成员都有疑难的问题,可以与其他组进行探讨,也可将题目呈现给教师,由教师参与组内或班内共同解决。在合作“究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在思维的交流中分析出错的原因,在研究中提升元认知能力,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尽可能避免犯同类错误,提高学习效率。在整个合作“究错”实施的过程中,让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培养学生分析、交流、概括、质疑、运用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二)实施的策略

1. 组织性策略——构建团队,创造合作机会。

笔者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了数个合作“究错”小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平衡分配,其余学生随机分组,组里选举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负责组织组内同学的小组合作,引导帮助组内同学进行数学活动。组内异质为成员间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保证了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教师在构建小组时应注意:要为那些后进生、性格特殊的学生寻找合适的位置。例如,有点小心眼的、脾气不好的学生要与宽容大度的学生安排在一起,性格内向的要和外向张扬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等,这些情况都要考虑到,尽可能保证组员间关系融洽。

2. 资源性策略——搜集错误,形成错题汇。

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能体现他们对于知识掌握的缺失。因此,教师平时批改作业时要注意收集学生的错题范例,并对其进行错因分析。让教师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教学行为。同时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错题摘录本,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典型小错误提供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3. 突破性策略——研究错误,让错误对学习有利。

要想保证一项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必须要有活动方案和明确的分工。首先由学生自己分析记錄错误原因,写出订正的过程,然后由组内成员一起帮助分析,在组内共同交流。组长除了和组员有这些共同任务和责任外,还要合理分配组员的工作、记录组员发言情况、评价组员表现等。只有合理分工才能友好合作,提高合作成效。

采取了合作“究错”后,学生们不再应付式地订正作业了,而是小组4人围坐在一起对错题进行观察、交流、分析,想一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正确解题思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应该怎么办?在碰到对题目存疑时可以进行组间交流或请教教师。最后有个集体反馈的环节,由组内派代表(每次的人选都要不一样)反馈组内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或者有存在解决困难的题目,重在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语言的表达要规范,举例来说:①下面由我代表我们组跟大家汇报,我们对本题是这样理解的,因为……所以……②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提示我们……③我们组成员做错的原因是……因此,这题大家要注意的地方是……集体反馈完毕,由本组负责人负责检查组员订正的作业并一同上交教师。

(三)实施的保障——有效评价,激发研究欲望

1. 批语式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言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鼓励评价,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就感,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不断地反思与调整自己的学习。

2. 奖励式评价。

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对于这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笔者以奖励的形式发放的“作业免做卡”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天学生的表现都会根据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进行加星,每天表现好的加一颗星,这是学生对彼此努力的肯定,每集满15颗星就可以换一张“作业免做卡”,这张通过自己努力换来的“免做卡”是对他们努力学习的奖励,可申请免做某一天的数学家庭作业。

3. 捆绑式评价。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评价的方式不能仅限于个人的评价,还要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让每个成员都觉得自己是小组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团体中的一分子,不能因为个人的表现影响到整个小组。

有意义学习与操练 篇12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条件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以下前提条件。一是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 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二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储备, 这是理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或者同化作用的重要基础;三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性。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这种相互作用越是充分越有利于掌握新知识。简单地说, 学生必须想要通过理解, 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去获得这些知识而不只是死记硬背。这一点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特征

要使高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有意义学习, 我们必需要了解高职学生的一些学习特征。首先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中阶段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课程, 部分同学及家庭也配备了个人电脑, 这对他们理解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其次, 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较差, 不爱学习, 尤其是坐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相对来说他们更喜欢操作性、实践性、技能型知识的学习。第三,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的计算机维护与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 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与使用技能。

三、构建高职信息技术学习的有意义学习策略

1. 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在正式呈现新材料之前, 先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 通过它的先导作用, 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去同化新材料, 把新材料恰当的归入到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关连的一定概念中去。例如, 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时, 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见到的计算机的组成部件, 并简要说出它们的功能与作用。在同学们进行回答及相互补充之后, 教师可以引入本次课堂的讲课内容, 并能根据同学们回答的情况来确定本次课程的重难点。

2. 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促进有意义学习心向的形成

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有意义学习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只有长期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并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例如,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课程由多媒体教室安排到机房进行上课, 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 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的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应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给学生多一些肯定与表扬,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3.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有意义学习应该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自由主动地学习状态, 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有意义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意义学习不能光靠教师的督促与监督, 更重要的是学习者本身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精神上感到学习的乐趣。如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模式,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 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通过必要的竞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也可以在布置任务后, 让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教师通过引入具体工作和生活中的例子, 让学生体验到对将来工作的憧憬,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 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物流公司专门的物品归整案例, 让学生利用EXCEL做出物品分析报表, 来提高他们他的EXCEL操作水平。

4. 采用多种测评方法

科学合理的测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及时的测评结果能影响学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每次看到自己的努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时就会不断努力, 而且, 持续的努力必然会促进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的提高, 而能力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进而增强学习动机。

教师应采取多样及时的测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避免千篇一律的期末一卷定成绩的传统测评方法, 使测评对学习动机起到积极的激发与保持作用。对于信息技术课程, 可以采用案例测评、作品展示、模块测试等多种方式,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作才能, 激发他们的学习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

有意义学习是学习者追求的一种理想学习状态, 有意义学习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外部条件, 更重要的是学习者本身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性。对于教师而言, 就是要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构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和测评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来帮助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宝敏, 面向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 (12) .

[2]龚红梅, 基于有意义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 (010) .

[3]宋善炎, 丁向阳, 有意义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经历[J], 科学教育研究, 2010 (3) .

上一篇:LTE工程建设下一篇:金属基质蛋白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