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

2024-10-26

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共5篇)

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 篇1

本刊讯 (记者申海鹏) 由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主办, 中国经济网、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和中国意大利商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意大利食品安全对话”, 于7月8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勇和意大利驻华大使白达宁亲临开幕式并致辞。当天下午还举行了“乳制品专场讨论”。

张勇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 食品安全没有国界。在国际贸易日益活跃,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彰显的大形势下, 食品安全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加强合作, 协同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风险。张勇表示:“我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方面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希望与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各个国家, 互相学习借鉴先进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措施, 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品。”

白达宁表示,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 意大利可能是欧洲立法最为先进, 对农业食品生产的质量监管最为严格的国家。白达宁说:“我们相信, 意大利的产品将越来越受到追求卓越和品质的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 中意两国多名政府部门领导、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负责人参加本届活动并做演讲。本届活动还邀请了中意两国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学者、产业界和新闻界的朋友, 有200多位相关人士到场聆听中意双方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报告。

意大利与葡萄酒 篇2

意大利的葡萄酒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而其各地的葡萄酒也各有特色。2005年4月出台了一个新规定,沿袭以原产地名称来管制葡萄酒的做法,把葡萄酒的质量分为四个等级:最低级别的是“VDT”,即日常餐酒,指那些没有产地说明的普通餐酒。对于那些没有沿用传统葡萄或不按规定酿制的优质葡萄酒也只能属于这个级别。按规定,这种酒可用来自不同地区的葡萄酒勾兑而成,但它须是来自欧盟准许的地区。更高一级的是“IGT”,这是一种要特别说明产地的餐酒,它要求使用特定地区采摘的葡萄比例至少达到85%,并要标明葡萄的品种和该酒的颜色。再高一级的是“DOC”,即属于法定产区的葡萄酒,是在指定地区并按照严格标准和量化要求生产出的酒,从生产周期到装瓶等一系列程序都必须符合规定。对于这一类产品的商标,意大利有统一的规定,在该等级酒的瓶颈上印有“DOC”的标记并写有号码。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DOC”酒都是上乘的,看一看制造商的名字才是最有把握的。有意思的是最近“DOC”被运用到了完全不同的领域,比如说“DOC比萨饼”,“DOC意大利人/意大利语”,“DOC友谊”等等,其意思是“真正的X”或“纯正的X”,换句话说,“DOC”衍生出了“高品质的”修饰意义。最高一级的是“DOCG”,是保证为法定产区的酒,它在葡萄品种、采摘、酿造、陈年的时间等诸方面都有严格的管制,甚至有的还对葡萄藤的生长年龄做出规定,且要有专人进行试饮。已经被批准为该类的酒须在瓶颈上加一条带有“DOCG”质量认证的粉红色标签,恰恩第地区生产的一种葡萄酒除了有这种标签之外,还会加上黑色公鸡的标签。其实,等级也不能完全代表优劣,有不少物美价廉的葡萄酒,其口感并不差。

意大利的葡萄酒丰富多彩而又各有特色,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从东北部、西北部、中部、南部和撒丁岛以及西西里岛都布满了葡萄酒的产区,提供着不同颜色、味道和风格搭配的葡萄酒:炎热干燥的北意大利生产闻名世界的品质优良的浓厚的红葡萄酒;杉木林立的中部,在低缓的丘陵上遍布着葡萄园,这里的葡萄可以制成柔和而富有生气的康提葡萄酒;充分享受阳关沐浴的南意大利则生产酒精含量高的烈性的葡萄酒。位于西北部的皮埃蒙特和中北部的托斯卡纳这两个大区是意大利最重要的产酒区。产于中部和南部的上好葡萄酒大多是红酒,南部的酒要稍稍便宜一些。有些地方出产的白葡萄酒因为储存时间较长而会变成淡黄色,因此,与其称之为白葡萄酒还不如说黄葡萄酒来得更为贴切。

购买葡萄酒除了看生产商的名字、标签、产地、储藏时间等项目之外,还要注意酒的类型:“AMABILE”是甜型,“ABBOCCATO”是半甜型,“SECCO”为干型,“FRIZZANTE” 和“SPUMANTE”是用制作香槟酒的方法酿造而成的汽酒,“BIANCO”是白葡萄酒,“ROSSO”是红葡萄酒,“ROSATO”为玫瑰色酒,“DAPASTO”是佐餐酒,“RISERVA”是可以放在桶里长期保存的酒等。享有盛名的品牌有:恰恩第、巴尔贝拉、布鲁内罗、兰布鲁斯科、马萨拉、维那齐亚、拉克里马·克里斯蒂等等。

喝葡萄酒也是很有讲究的。在意大利,人们进餐的时候喝葡萄酒,不喝酒的人则喝瓶装水,一般不喝啤酒,不喝可乐,也不喝卡布奇诺。一般来讲,吃鱼和其它白肉时须配喝白葡萄酒,吃红肉时则须配喝红葡萄酒或粉红色葡萄酒;红葡萄酒不能放在冰箱里,甜酒只能配点心,祝酒的时候用汽酒,有碰杯的动作并伴有“CINCIN”(干杯的意思)的言辞。另外,要想更好地品味陈年好酒,至少要在吃饭之前两小时拨掉酒塞子,如果现点现拔的话,叫作“迪康蒂逊”,即把葡萄酒倒入餐桌上的玻璃容器中,以让昏睡多年的酒睁开眼睛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儿来。当然,喝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往往要配备不同的酒杯,喝红葡萄酒要用高腰郁金香形酒杯,而喝白葡萄酒则要用低腰半球形酒杯。有意思的是,在和意大利的大学生一起开PARTY的时候,我见到他们干脆用大瓷盆装满红葡萄酒,里面放上舀酒勺,任由你喝个够,那个酣畅淋漓劲儿也着实让人觉得超级爽。

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 篇3

我国是种植葡萄 (1) 较早的地区之一, 葡萄文化在中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 葡萄是人们普遍喜爱的果品, 其色香味俱佳, 并含有丰富的营养, 有很高的保健价值。葡萄是现今普通常见的水果, 而葡萄酒也是人们生活中很熟悉的一种酒。在对早期中西交流这门课程作业选题的时候, 我认为葡萄必然有其特殊历史交流地位和人文价值, 一方面是其见证早期中西交流, 另一方面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即葡萄文化的历史价值。我通过阅读材料, 作了一些梳理总结, 并简单阐述葡萄文化渗入中国文化及其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葡萄是地中海东岸和小亚、中亚地区最早经过人工培植的植物之一。随着葡萄的广泛种植, 酿造葡萄酒的技术也被那里的人民最先掌握。我国开始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是从中亚细亚经新疆传入内地的, 这在汉文历史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古代西方各族劳动人民辛勤栽培的葡萄, 以及葡萄酿酒技术传入我国, 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

二、葡萄何时引入

对于葡萄的引入时间, 史学家们做了许多的考证,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从先秦开始引入西域, 秦代引入中原地区;二是西汉张骞通西域 (2) 后开始传入。我比较认同, 较多人也认同的是第一种说法。胡澍《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一文对此作了严密的考证, 我认为其考证有理有据, 论证严密, 所以葡萄是在秦代引入内地, 汉武帝开西域, 从大宛引进葡萄良种, 广为栽种。

中国古代史籍中也曾提到中国本土生长的葡萄。李时珍记载葡萄生长在陇西、五原、敦煌和黑龙江地区也都生长葡萄, 他认为葡萄在汉朝以前就已经有了。但是这些葡萄是野生 (3) 的。根据《蒙泉杂言》卷113中对此的记载得出结论:从大宛来的那种葡萄与中国本土的葡萄确是不同。

三、广泛认识葡萄

上文说到, 早在先秦时代葡萄已传入西域, 秦代内地与西域已经交流频繁, 于是葡萄开始传入内地。但是据史料记载最早却到《史记·大宛列传》:“ (大) 宛左右以蒲陶为酒, 富人藏酒至万余石, 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 马嗜苜宿。汉使取其实来, 于是天子始种苜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 外国使来众, 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宿极望。”但是, 在胡澍《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一文中我们可知, 从秦至汉景帝, 人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葡萄的价值。葡萄只是作为皇宫后院的点缀品被王公贵族们欣赏。因此, 其影响甚微, 以至于文人诗赋中仅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稍有露头。到了汉武帝开西域后, 葡萄才广泛栽种。《史记·大宛列传》载当时不仅“离宫别馆旁尽种葡陶”, 而且扩展到“肥饶地”, 葡萄成为人们所熟知的佳果。

四、葡萄文化渗入中国文化及其发展

1. 葡萄的引入同时带来的葡萄酒推动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葡萄文化的传播首先是在地中海周围地区。公元前11—前9世纪的腓尼基各城邦就以本地产的葡萄酒换回黎巴嫩的雪松、塞浦路斯的铜、非洲的黄金和象牙、巴比伦的青铜器皿。而中国自西汉广泛栽种葡萄后, 引进葡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从汉武帝时起, 中国开始有了葡萄酒。据司马彪《续汉书》记载, 在三国时代, 中国西北地区开始酿造一些葡萄酒。大约在东汉末, 中原地区可能已有自酿葡萄酒了。《太平御览》卷927引《续汉书》云:“扶风孟他以葡萄酒一斛遗张让, 即以为凉州刺史。”孟他送张让的葡萄酒不外乎两个来源:中原自产的, 即随着葡萄酒的传入, 葡萄酿酒术也随之东来, 被中原人民所掌握;或是来自西域。在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下, 把葡萄酒千里迢迢从西域运到长安, 定是十分艰辛万苦, 价格昂贵的。那也只能是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了。

葡萄酿酒业繁荣发展时期是唐代。《册府元龟》卷970载:“及破高昌, 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 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 造酒成, 凡八色, 芳辛酷烈, 味兼堤盎。既颁赐群臣, 京师始识其味。”这是史书第一次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兄弟民族的方法酿造葡萄酒。看来, 马乳葡萄及其酿酒术的传入是和侯君集有密切关系。马乳葡萄粒大饱满, 肉质坚脆, 味极甜美, 是鲜食的佳品, 酿酒的好原料。所以, 侯君集把它们都带回了长安。唐太宗不单是把马乳葡萄栽培在御苑里, 还亲自过问了用马乳葡萄酿酒一事, 并用酿成的酒赏赐群臣。这件事对唐代葡萄和葡萄酒的发展无疑是有影响的。

2. 葡萄的引进除了推进葡萄酒的酿造, 也发展了古代农业栽培技术等。

在长时期的种植实践中, 内地劳动人民在葡萄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 历史上的许多农学家对此都曾作过科学的总结。北魏时期的著名农学家贾思舞在《齐民要术》中就系统地总结了葡萄栽培法、摘葡萄法、凉葡萄干法和贮存葡萄的方法等。这些科学的总结, 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也是内地和西域经济交流的结果。元代的《农桑衣食撮要》、明代的《农政全书》、《便民图纂》等农书中对此有详尽的论述。

3. 葡萄酒文化繁荣给文人骚客带来创作的新灵感, 葡萄大量进入诗文中。

历史上很多有名的诗人词人都喜欢饮酒, 酒后创作更有一番滋味。葡萄酒繁荣发展的唐代, 亦是伟大诗人层出不穷的时代。当时, 长安西市及城东之曲江一带已有胡姬侍酒之肆。店中除卖酒外, 还有擅长歌舞、“貌如花”的胡姬做陪。著名诗人王绩 (4) 、张祜、李白等都喜欢这些外国酒家。 (5) 许多文人学士相聚在一起, 也往往是边饮葡萄酒边议论经史。 (6) 葡萄和葡萄酒还是文学家写诗作赋的一种题材。如王绩在《过酒家》诗中有“葡萄带曲红”, 所说的“酒家”当是指卖酒的人家。王翰在著名的《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也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发醅。”

4. 葡萄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

葡萄传入内地后, 不仅被用于鲜食、酿酒, 其美丽生动的形态还是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画工们把它画在画面上, 工匠们把它铸在铜镜上, 纺织工把葡萄纹织在锦缎上。汉代出现的海兽葡萄纹铜镜就是用海兽和葡萄作装饰图案的, 到了唐代这种铜镜已很流行。敦煌唐代洞窟里的壁画也往往以葡萄纹为边饰。以葡萄为纹饰在西亚流行较早, 到七八世纪也成了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编织纹样。吐鲁番唐代墓葬里出土的锦、绢、罗等丝织品中, 有不少就是以葡萄作图案的。

葡萄文化与我国传统雕塑等民间工艺的融合, 反映了葡萄文化深入民间和人心。古往今来, 人们视葡萄为吉祥、美满和幸福, 因此无论石雕、玉雕和工艺品, 有不少作品都采用葡萄图案和纹饰。这些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

5. 葡萄文化也体现在民风民俗上。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乞巧节的传说都与葡萄有关。人们赞美牛郎织女纯真的爱情, 戏称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情人节”。据说在夜阑更静的七夕之夜, 姑娘们只要悄悄地跑到古井边或者葡萄架下屏息凝神静听, 若能听到牛郎织女的泣涕声, 就是得了巧。 (7)

五、结语

1. 葡萄在先秦传入西域, 秦代与西域交流较频繁, 于是传入了内地。

但是当时只是达官贵人的奢侈品, 很多人都不了解葡萄的价值。直到汉武帝通西域, 从大宛引入良种葡萄才广泛栽种。

2. 葡萄引进的同时也带来了酿酒师, 于是葡萄酒技术丰富了我国的酿酒业。

同时, 由于长期种植葡萄, 对葡萄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能等都有广泛研究, 也有很大的造诣。

3. 葡萄的引进在文化层面的影响主要在诗词、艺术品上体现。

葡萄酒伴随着许多文人的创作过程, 而葡萄本身也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题材。

4. 葡萄文化丰富了我国文化史, 见证了古代中西交流, 其价值是非常大的。

因为作为中西交流的媒介, 它带来了其他文化领域的交流, 如工艺品、丝织品、葡萄酒、栽培加工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石云涛.早期中西交流史稿.

[2]苏振兴.论古代中西交流中的葡萄文化.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5, Vol6, (2) .

[3]张玉忠.葡萄及葡萄酒的东传.

[4]胡澍.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新疆社会科学, 1986, (5) .

[5]太平御览.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浓缩的精华:意大利风干葡萄酒 篇4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就葡萄酒产量而言,意大利与法国在伯仲之间。实际上,人们始终也搞不清楚二者究竟谁排第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他国家只有争老三的份了。

笔者对意大利葡萄酒情有独钟,每年都会到意大利拜访酒庄,也因此走遍了其所有产区。托斯卡纳的阳光、地中海沿岸的美食、热情好客的人们,实在有太多的理由让人流连忘返。

相较法国葡萄酒,国人对意大利酒了解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意大利葡萄酒出口量较小,在国内市场不太常见—意大利人太能喝了,自己都不够喝,怎么会热衷于出口呢?

意大利葡萄酒最大的特点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葡萄品种,可以用来酿酒的葡萄品种将近1000种,而且每个产区都有自己特有的葡萄品种,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这跟意大利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在1861年统一之前,意大利国内公国与诸侯林立,各自为政,互不买账,即使后来合并成立共和国,各地的人们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马赛克文化”。表现在酒上面,就是意大利具备了各种各样具有自己特色的葡萄酒,风格与品种之繁多,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

如果说法国人是将有限的几十种葡萄品种越做越精细、越复杂,将葡萄酒推到极致的话,那么意大利葡萄酒就如同一个琳琅瑰丽的百宝箱,虽然每一种都未必达到法国葡萄酒的极致,却胜在总能源源不绝地给人全新的惊喜与不同的感受。本文将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种,意大利葡萄酒的一朵奇葩:风干葡萄酒。

Passito:风干葡萄酒

意大利葡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于具体有多长,现在已经无从考据。许多葡萄酒史学家都认为,葡萄酒是从中东传到希腊,再由希腊从西西里岛进入意大利,然后经由罗马帝国的扩张而传遍整个欧洲。

可是,意大利人有自己的看法。根据希腊人的记载,公元前2000年,腓尼基人从波斯来到意大利南部的阿普利亚区(Apulia),发现该地区已经种植并酿造葡萄酒了,古希腊人于是称意大利为enotria,意即种葡萄之地。故此,意大利人很有可能在希腊将葡萄酒技术传到西西里之前,已经开始酿造葡萄酒了。

而以风干的葡萄来酿酒,史料的记载至少也可追溯至公元800年前,当时希腊诗人赫西奥德就有描述。有据可查的罗马人记录也显示,约在公元1世纪时,他们称这种葡萄酒为Passum,现在意大利语中风干葡萄酒的“Passito”一词,就是由此演变过来的。

酿造风干葡萄酒,首先要将葡萄晾晒成为葡萄干。这通常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具体视葡萄品种及天气环境而定,然后将葡萄干压榨成汁。由于在晾干的过程中,葡萄的重量会减少40%以上,因此,由这样的葡萄干压榨出来的葡萄汁浓稠度可想而知,糖分也比普通的葡萄汁高很多。所以,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必然酒精度高(我见过最高达17度的),风味也极浓郁。这种酿造风干葡萄酒的工艺被称为Appassimento。

Amarone:阿玛罗尼

就红葡萄酒而言,只要提到风干葡萄酒,首屈一指的肯定是阿玛罗尼。不仅仅是意大利人如此认为,其他国家的爱好者也不会有反对的意见。

阿玛罗尼来自意大利瓦波利切拉村(Valpolicella),这个村庄位于上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千古绝唱的维罗纳小城北边山坡上。据当地的酒商说,当年法国前总统萨科奇在此度蜜月时,喝的正是阿玛罗尼。事实上,在维罗纳,每次盛宴的高潮就是主人端上阿玛罗尼。

阿玛罗尼由三种葡萄混酿而成,分别是科维纳(Corvina)、莫林纳拉(Molinara)与龙提内拉(Rondinella)。它们都种植在高海拔的南向山坡上,由人工作业。每年9-10月葡萄成熟的时候,有经验的工人就会挑选品质较好的葡萄串,放在竹垫或者木条箱上,一层一层地叠放在通风条件很好的仓库或者棚屋里面,慢慢阴干。这期间有相当的风险,如若遇到潮湿的天气,葡萄容易滋生霉菌,且迅速传播,情况严重时,有可能颗粒无收。故此,酒农必须密切监控,及时清除被感染的葡萄串。而为防止霉菌的滋生,现在酒农多会使用电风扇保证空气的流通。这样一直等到第二年的1月底至2月初,也就是说经过3-4个月的时间,葡萄水分散发,浓缩成干果。随后,把由这些葡萄干压榨出来的汁液进行发酵,并移入橡木桶中长时间熟成,普通的2-3年,也有多至5年的。

阿玛罗尼香气浓郁,酒体醇厚,果味饱满,酒精度在14-17度之间,装瓶10年以上才有可能逐渐地体现其独特而迷人的风味。

说到阿玛罗尼,不能不提今年初刚刚离世的一代宗师朱塞佩·昆塔勒里(Giuseppe Quintarelli),以他本人命名的阿玛罗尼可以说是难以超越的极致。作为本产区的传奇,以及被公认的整个意大利酿酒界的导师,他的一段话被酿酒师奉为圭臬:“The secret of my wine? I follow my rules, I don’t run behind the fashions.You must have rules, but also update without abandoning traditions。”(我酿酒的决窍在于,遵循自己的法则,而不追随潮流。树立标准,与时俱进,又不舍弃传统。)

耐心、勤勉,不跟随潮流,坚守传统,又能做到不断超越。伟大的人,酿出伟大的酒。

大约3年前,笔者购入6瓶1998年份的Quintarelli Amarone Classico,每瓶大约合1300元,每次拿出来和价格高数倍的其他名庄酒PK,从未落败。201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的葡萄酒大卖场,其标价已经是380欧元/瓶,而且全场只有1瓶—酒标古朴,黄底黑字,以草体字母分行书写。这款酒平均年产仅15000瓶,酒精达16.5%,在桶中熟成7年,香气幽雅沉郁,樱桃、甘草、烟丝及黑巧克力香气尤其明显,口感醇厚圆润,浆果及甘草味主导,中等酸度,酒体强劲,回韵有香草的丝丝甘甜。

nlc202309020312

昆塔勒里有四个女儿,现在酒庄由其外孙管理。今后所产葡萄酒的品质如何,不得而知。读者如果有机会收藏到10年前的出品,存放20年后再喝,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除此之外,顶级的阿玛罗尼还有Allegrini、Dal Forno、Bertani和Le Ragose,产量很小,追求者多,故此在市面上都很难买到。整体而言,阿玛罗尼的价格中等,即使是名庄,在国外的价格也基本上不会超过1000元,这也是笔者喜欢它的一大原因:性价比高。只是国内由于知道的人不多,销售比较困难,所以愿意经营推广的酒商极少,零售价格就当别论了。

Sforzato:福扎托

每年去意大利都会有新的惊喜,今年的当属福扎托。如果说阿玛罗尼产量极小,那么福扎托的产量更甚,小到几乎没有出口到其他国家。

意大利的北方地区比南方富有,而最富有的伦巴第地区,也是银行家聚集地。因此,这个产区的葡萄酒相比其他地方也要昂贵些。就红葡萄酒而言,瓦尔泰利纳(Valtellina)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是意大利除皮埃蒙特外唯一种植奈比奥罗葡萄品种的产区,只是产量更小,许多酒庄一年的产量都不足1000瓶。

奈比奥罗葡萄,在意大利语中是雾葡萄的意思,缘由是这种葡萄实在是太晚熟了,基本上都要等到10月以后才能采摘,连绵的山丘这时常常会起雾,也就是说这种葡萄自古以来都是在雾中成熟的。当地的酒农认为雾气会给葡萄披上一层薄薄的白衣,并赋予葡萄独一无二的风土气息:高单宁、高酸度、高酒精度,桀骜难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橡木桶熟成才能让其温顺,装瓶后更需要耐心的等候才能品尝。

福扎托就是在瓦尔泰利纳地区仅选取内比奥罗葡萄,然后采用与阿玛罗尼同样的工艺酿造出的红葡萄酒。换作专业术语,就是以Appassimento工序做的内比奥罗Passito。

瓦尔泰利纳的内比奥罗自有其独特之处。

一是最佳的葡萄园都位于山坡北面。要知道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南向才是种植葡萄的好方位,例如与伦巴第相邻的皮尔蒙特,法律甚至规定只有种植在南向山坡上、特定村落的内比奥罗才能用来酿造酒王巴罗洛(Barolo),北向山坡种植的葡萄,无论质量如何好,都只能用来酿造低一级的产品。但是,在瓦尔泰利纳,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只有北向才能出产完全成熟的葡萄。

二是所有的葡萄园都是依凭陡峭的山势,以梯田的方式进行种植,不仅所有作业需靠人手来完成,而且工作环境严酷,其成本也可想而知了。而好的葡萄园则必须选择在山腰的位置,因为山顶温度太低而不利于葡萄成熟,山脚温度高且肥沃,葡萄会太早熟而缺少风味。

就是这么陡峭的一段山坡,往往从上到下,标注着好几家人的名字,有的甚至只有小小的一两块田,与其说是酒庄,不如说是农户合适些,收成也仅够酿出一两桶的葡萄酒,灌装出来也就是几百瓶。

由于鲜为外人所知,且当地的酒庄也没有似阿玛罗尼般培养出国际知名品牌或者酿酒师,所以价格方面,最贵的福扎托并不及阿玛罗尼的名庄贵。但是,由于产量更小,种植更艰难,加上又在富人区,其最低价则要远远高于阿玛罗尼。

笔者在今年8月拜访了该产区,当地协会主席安排了17家酒庄的庄主或酿酒师跟我们交流,每家酒庄都带来了两三款自家的佳酿讲解并品尝。对比这几十款当地葡萄酒,福扎托总的特点是:酒色深浓、香气馥郁、口感醇厚,均为干型,重酒体、高酸度、高单宁,酒精度至少在14.5%以上,且都经过长时间的橡木桶熟成,风味复杂,平衡感都不错,回味也悠长。

自饮、收藏两相宜

葡萄酒是舶来品,中国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从销售的现状来看,呈现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不超过200元的低档酒便宜好卖,高端的如拉菲等名庄酒也容易被收藏或品尝,而中间200-1000元价位的葡萄酒,不高不低,业内销售举步维艰。酒商在进货时往往会少做或者不做这个价格段的葡萄酒,市场上当然就较少见了,风干型葡萄酒的价位恰恰就处于其中,故此,在国内市场非常少见。读者朋友如果有机会在国外选择葡萄酒,不妨记住这两个名字:Amarone和Sforzato,如果是跟老外一起用餐,他们会对你刮目相看,如果是带回国内,又是难得的收藏品。

“伪意大利”在中国 篇5

为了验明StellaLuna的正身,安东尼想到了求助意大利在华的官方机构,他找到了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戴胜乔。戴胜乔对安东尼的遭遇感到非常意外,这也是他后来坚持“打假”的原因之一。

到截稿为止,戴胜乔先生所供职的这家意大利政府机构先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三批共90个“伪意大利”品牌,涉及箱包皮具、服装家纺、汽车用品和家具建材等多个行业,其中包括我们过去熟知的服装品牌“老人头”和厨卫品牌“博西尼”、“萨博”等。

“我们本是无心插柳”

“我们是意大利的官方机构,为在华的意大利商人提供咨询服务,并不是专门来打假的,”戴胜乔对《世界博览》记者说。

戴胜乔是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ICE)的知识产权部(IPR DESL)负责人,他平日的工作就是对意大利商人提供中国知识产权法方面的免费帮助。除了等人上门求助,他也会走访一些企业,参加一些商会,主动提供咨询。随着对中国市场的日渐了解,一个令意大利人颇为不解的现象慢慢浮现了。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些中国企业明明和意大利没有任何关系,却自称有着意大利血统,给自己起了个“意式”名字,产地也标出了意大利的地址,甚至还有电话。

安东尼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被未婚妻数落了一番之后,他将情况反映给厂家,却没有得到任何反馈信息。安东尼对自己老家的“民族品牌”一向信任有加,这样的质量和服务让他产生了疑惑。他开始在网络上搜索厂家信息,发现这双鞋竟然来自一家台湾企业在广东的生产厂,和意大利仿佛没有半点关系。

类似的还有名为“以赛亚”的床垫,由于号称是产于意大利,一个普通的床垫就卖到3.4万人民币。戴胜乔的同事给广告上所谓的“意大利总部”打了电话,结果发现那是一间普通的意大利民宅,“一个老太太被我们在早晨六点叫醒了”。后来经过资料搜集,他们确定这是一家台湾公司设在东莞的子公司,其法人代表也是一个中国人。

“我们发现这样的厂家越来越多,便想到了整理和上报,”戴胜乔说,开始,他们只是上报给意大利的官方机构,后来觉得应该让中国的政府部门知道这件事,毕竟这些都是中国的公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陆续汇编了3本小册子,每本揪出30家“伪意大利”企业。

在汇编过程中,他和同事发现除了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等的字样,意大利的标志性建筑和地图也出现在了这些假意大利品牌的商标上,让戴胜乔印象特别深的还有一家名叫“博西尼”的家具商。当然,“博西尼”是他的马甲,厂商的真身是“法迪尼”公司。让戴胜乔又好气又好笑的是博西尼给自己的商标加了个英文名——“BOSNIA“(即波斯尼亚,波黑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俗称)。“这是一个国家的名字,在世界任何国家名都不可能被注册为商标。”

伪意大利品牌伤害了谁?

安东尼在接受采访时,除了表达对虚假宣传信息的愤怒外,还表示:“这些信息都是完全公开的。消费者自己没做好调查,才会误信。我们应该做好功课。”

在戴胜乔看来,想避免上当受骗,真的只是举手之劳。“其实做这件事很简单,我们就是利用了中意两国的商标信息库。这些信息库是完全开放且免费的,任何人都查得到。”

对戴胜乔来说,这类事件最大的危害是破坏了意大利的国家形象。一直以来,“意大利出品”都是古典、艺术、高贵的代名词。“源自意大利”意味着尊贵的血统、经典的设计、精致的做工。比如意大利的高端品牌菲拉格慕的皮鞋,就是纯手工制作、用料考究,而且是最先按照人体工程学来设计鞋底的。

“一些厂商很诚实地告诉我们,只有这样做广告,才能卖得好、卖得贵。”戴胜乔说:“但是他们没有达到意大利产品的质量,就像安东尼买的那双鞋。穿几天就坏了,竟然连‘三包’都没有。这会让消费者对意大利的产品标准产生疑问。”

以往,外国品牌商家抱怨的是,来自中国的“假冒伪劣”货品漂洋过海、冲击了他国正宗品牌的市场,比如地摊儿都随处可见的LV、Gucci;可这次意大利政府机构投诉的是,中国的不法商人在中国市场卖自创的“意大利”品牌。甚至有的伪意大利品牌售价比真意大利名牌还贵几倍甚至几十倍!很多网友颇为愤慨,称:这些伪造商人不仅胆大妄为,还利令智昏,应当受到制裁和惩罚!不过国人的崇洋思想才是可悲的始作俑者,让自己不知不觉当了冤大头!

而在更多业界人士看来,中国企业喜欢虚构海外血统、山寨国际名人的普遍行为,明显折射出了中国企业品牌文化的危机。比如红酒,人人都想拥有“拉菲”的法国血统,但若从长远看来,消费者在乎的更是品牌的真实信息。“达芬奇闹剧”之后,不管后来它解释自己有多少成分的“意大利血统”,这个家具品牌可以说已经彻底丧失信誉了。

遗憾的是,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仅在去年10月收到过国家工商总局对他们递交的第一批资料的处理意见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已经驳回了“尼诺·费雷(意大利)(NinoFerlettiItaly)”、“BestibelliMilan”两个品牌的商标注册申请;但就涉嫌虚假宣传及误导消费者的情况,称需由有管辖权的工商机关依法调查后予以认定处理。

之后,他们发出的汇编就再也没收到过回复。

上一篇:英语语言知识下一篇:新闻报道采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