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专业

2024-10-18

广播电视学专业(精选9篇)

广播电视学专业 篇1

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尤其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 实践教学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 确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作为实践教学的起始环节, 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将指导教学内容的设置, 并有利于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最终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的目标[1]。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大纲, 形成一个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落实到每一门专业课程及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的实践、每一次实训项目的安排、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都要在总体目标的统领下制定出相应具体的教学目标, 并将此目标作为评估课程质量、考核学生和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2 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目标体系的实现需要内容体系的支撑, 广播电视学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践教学内容必然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其多样化的形式包括课程实训、小学期集中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与毕业实习等。围绕实践教学目标, 构建了广播电视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2.1 课程 (课内) 实训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安排实训环节, 技术类的课程实训课时比例占到总学时的一半, 如电视新闻摄像、电视新闻编辑、广播新闻节目制作等课程;创作类的课程实训课时比例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如电视采访与写作、记者职业口语、纪录片创作等课程, 从时间上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保障。内容方面, 实训环节涵盖每门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保证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并完成相应的实践操作或创作。[2]如《电视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实训内容就包括:事件性采访、人物专访, 消息写作、人物专题节目制作、事件性专题节目制作等, 学生通过课内实训, 可以掌握采访策划、采访准备、采访提纲拟定、随机采访、人物专访等采访必备的技能, 以及消息分类写作、人物专题写作、调查报道等新闻写作知识与能力。

2.2 小学期集中实训

大二、大三暑期开学后为期两周的小学期集中实训, 主要是针对过去一学年所学专业核心课程, 设置一个 (或几个) 实训项目, 让学生利用暑假完成一部分, 并在开学两周内集中实训或讲评。如大一暑假的摄影集中实训、社会实践调查, 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了新闻图片摄影、电视新闻摄像课程后, 利用暑假时间, 按要求完成一组新闻图片的拍摄, 开学后安排专业教师集中讲评, 并安排讲座等, 使学生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这些都是以后进行新闻采访必备的技能。[3]

2.3 校内、校外实训

校内实训包括大一的专业认知、大二的实地采访、大三的联合创作等。大一学生主要是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明确未来就业方向。结合媒体参观、记者节活动等, 加深学生的专业认知, 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 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大二结合学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安排学生到基层采写新闻, 进行新闻采访的“实战演练”。大三根据学校进行联合创作的总体安排, 结合纪录片创作课程和新闻写作课程,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联合创作申报。

2.4 创新训练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包括微电影大赛、大学生电影节 (纪录片单元) 等。

作为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要途径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专业鼓励学生积极申报, 教师给予全程指导。

通过这些活动, 尽可能让学生走出去, 开阔视野, 与其他院校学生面对面交流, 取长补短, 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同时对教师也是一种促进, 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促使教师进一步思考实践教学改革,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 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规章制度等, 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起到调控和信息反馈的作用, 从而规范实践教学。

3.1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根据学校实践教学的总体管理思路及管理制度, 结合广播电视学专业特点, 制定详尽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严格实践环节质量监督, 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3.2 严格执行、适时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 讨论、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 严格遵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执行课程教学计划, 对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实训项目、完成时间、考核内容、考核方法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并严格执行。根据社会发展及行业需求, 在严格遵守有关审批程序的前提下, 适时对教学计划、实践大纲进行修订, 以满足行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

3.3 严格教学过程的管理

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严格、规范的过程管理, 以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3.1 课程实训管理

首先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 要求每位教师新学期开始一周内, 根据教学大纲上报本学期实训大纲;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督促教师严格执行。对核心课程的实训成果在专业范围内或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 这也是对教师指导学生的态度、水平、质量的一个检验。其次是教师对学生实践的管理, 教师按照课程实训大纲, 分实训项目对学生严格管理, 包括选题申报、提纲撰写、拍摄、编辑等, 并严格规定完成作品时限。

如《电视采访与写作》课的“人物专访”实训, 在学期开始就由三位教师商定系列选题, 并分配到三个班, 规定时间让学生分阶段完成上报选题、完善采访提纲、预约采访对象、拍摄、编辑与后期修改等具体任务, 并严格按“截稿时限”收缴作业。作业完成后三个班级集中讲评。这种方式可以督促学生按时、保质完成实训作业, 也可以督促教师认真指导。

3.3.2 小学期实训管理

小学期集中实训作为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训环节, 每次放假前进行周密安排, 布置需要学生在暑期完成的作业, 开学后安排教师检查、讲评、进行成绩评定。

3.3.3 联合创作

联合创作作为山西传媒学院一个富有特色的实训环节, 学校一直很重视,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申报选题, 对于立项的选题安排专门的教师全程指导。

3.3.4 毕业实习管理

在学生离校前制定严格的实习要求, 包括实习时间、实习作品的提交、实习期间的汇报、实习总结等。要求学生必须到相关新闻媒体实习, 并在进入实习10天后汇报实习情况, 各班汇总实习情况汇报给专业老师。对实习作品的提交也给出严格、具体、可执行的规定。

3.4 注意教学资料的收集、管理

为便于查阅、执行, 对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周历与实训安排等一系列教学文件进行整理, 并利用电子文档科学归类存储。对实践教学成果, 如课程实训作品、学生参赛获奖证书、小学期实训成果等分门别类, 按照成果的形式以光盘、书籍、电子稿等形式留存。

4 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对实践教学条件的评估、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及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考核等。通过改革并重新构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调控, 促进实践教学改革。评价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对实践教学进行监督管理。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具体可分为对实践教学条件的评价、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依据社会需求和行业要求, 对实践教学条件进行科学评估, 可以促使加大对其投入的力度, 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科学评价教学过程, 有利于落实各项工作, 发现问题, 促进实践教学管理, 保证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对实践教学完成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总结成绩, 看到优势, 发现不足。

5 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师资队伍、实践设备、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利用学校的设备优势, 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与校内外媒体的联系, 建立实习基地;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措施, 加强和行业联系, 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围绕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到目前为止广播电视学专业共选派5位教师到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实践, 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报业集团选派3位高级编辑、记者来山西传媒学院承担教学和研究工作, 举办学术讲座;在共同培养人才方面, 2013年9月, 专业选拔安排了50名同学到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为期15天的实习;在共建教学资源、共享学术资源、共同开展研究等方面还将有进一步的举措。

在实践教学中, 广播电视学继续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理念创新,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应用型广播电视新闻人才。

摘要:广播电视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综合化程度高、技术业务发展快等特点, 能否为行业一线培养出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本文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探索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广播电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陈支武, 张德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8) .

[2]胡蔚涛.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安顺学院学报, 2010 (4) .

[3]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 .

广播电视学专业 篇2

中国传媒在未来数十年内将继续呈蓬勃发展之势,电视与报刊、广播等媒体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传统媒体虽然受到因特网的强劲挑战,但未来的传媒业不可能让某一模式独占鳌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充分依托和整合学院优势资源,拥有一批具有广电新闻和网络新闻从业经验、高学历的师资力量;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

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生必须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广播电视新闻业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传媒在未来数十年内将继续呈蓬勃发展之势,其中,电视较之报刊、广播等媒体仍然优势明显,虽然即将迎来因特网的强劲挑战,但未来的传媒业,不可能让某一模式独占鳌头。受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基本能力的专门人才将大受欢迎。

广播电视学专业 篇3

“广播电视”是广播电视学科研究的主体对象和核心内容。如何为“广播电视”下定义,既是这门学科研究的起点,也是统摄整个理论构架的大思路。1990年版《中国广播电视学》提出:“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特定范围播送音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这个定义精炼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广播电视基本传输手段及其功能的认知和判断。但24年间,传统广播电视的形态与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IPTV等新业态、新终端应运而生,传统的单一形态的信息传播向图文、音视频和多媒体方向演变,传媒服务由提供信息向提供平台转变,传播手段逐步在向移动终端延伸。新型广播电视不但可以提供信息娱乐服务,还能够完成实时互动、网上购物、订票、缴费等生活所需;在与物联网充分融合后,远程办公、医疗、智能管家等将化为现实。据此,《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提出:“广播电视是指以各种电子通信技术与设备为介质,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广泛传播,通过多种终端为受众提供视听类服务的大众传播媒体。”新定义体现了当代通信技术不断融入广播电视领域的现状,符合传统广播电视向新型广播电视整体转型的战略布局,反映了人们日常接触广播电视由“听、看”到“用、玩”功用的演进,也折射出广播电视挖掘自身优势和借助新媒体,深度融入社会生活所拥有的广泛发展前景。由新定义出发,下一代广播电视将“无处不在”,并引领广播电视理论整体升级。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国内传播环境变化、通讯技术升级,导致传播理念嬗变,对广播电视实施有效传播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传媒新生态条件下对中国广播电视理论和实践改革发展进行准确的学术关照,成为当代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张君昌文,摘自2014年第5期《电视研究》)

广播电视学专业 篇4

高校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占据重要位置。许多教师习惯了理论教学, 认为实际操作是新闻单位的职责, 这种认知给实践教学带来误导, 也给学生造成了认识偏差。实际上, 锻炼的平台就在我们眼前。在课堂中根据课程性质采用适当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是探索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永恒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又影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1]文章就主要从广播电视学专业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实践性教学方法进行说明。

一、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培养学生新闻业务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2]对于广播电视学专业而言, 情景教学就是通过对新闻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和再现, 让学生身临其境, 理解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栏目策划》等课程都适用于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将模拟新闻发布会、模拟主持等情景教学引入广播电视学专业课堂, 能够切实锻炼学生的业务能力。

以《新闻采访》课程为例, 采访是新闻实务的第一步, 可以充分利用模拟情景教学方式来模拟采访场景。根据当前新闻热点或校园生活, 使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模拟再现新闻采访现场。鼓励学生借助教室的一切资源, 包括多媒体、课桌、观众 (同学们) 等为自己的采访活动服务。在这一过程中, 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知识, 用新闻的视角审视社会, 策划出有新意、有深度的采访活动。这样的情境模拟教学方式, 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掌控能力等。同时, 在《新闻采访》课程中, 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克服心理障碍去采访陌生人, 写下采访计划、采访中的心理活动、对方的外貌及所处环境、对方的经历或事迹及自己采访中的不足等。这种方法可以着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问技巧、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二、运用案例分析法, 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案例教学指的是围绕一定教学目标, 把实际问题引入课堂, 师生一起参与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等, 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分析案例, 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把社会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

案例分析法适用于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新闻评论》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课程。《新闻评论》是一门对学生的判断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 要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借助案例教学能更好地使学生形成这种逻辑思维。在《新闻评论》的课堂上, 每节课都选取时下热门的新闻事件作为案例, 鼓励学生对新闻事实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课堂上形成讨论小组。特别是一些比较重大、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 可以在课堂上以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论证。这种教学方法实际操作性强, 能有效促使学生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形成新闻评论的能力。《媒介经营与管理》是一门新兴课程, 其中涉及大量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这种情况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媒介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讲解, 会使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提供案例, 引发学生兴趣, 然后提供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自行结合案例分析原因并进行总结,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三、进行课堂实练实训,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采、写、编、评、播”是现代传媒业对记者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具有这种全方位的职业能力, 要对他们进行大规模强化实训。课堂, 就是强化训练的重要场所, 要系统地对课堂实训进行布置安排, 将其贯穿于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中。

针对《新闻写作》课程, 要在课程中后期每堂课向学生提供新闻素材, 高密度组织新闻写作训练, 学生在课堂上当场写作成稿。这种方式可以切实锻炼学生快速成稿的能力, 保证新闻时效性。《新闻编辑学》课程同样需要进行实训, 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报纸编辑知识, 以小组形式做一份正规报纸, 训练学生对版面和稿件字数的掌握情况。从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到报道策划、选题、改稿、电子排版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 每人至少负责一个版面。通过这种训练方式, 可以提升学生独立编辑的能力。同时, 要对学生在实验室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广播电视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编导剪辑等基本专业技能, 《摄影与摄像》、《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此项技能。根据课程性质, 利用非线编实验室及演播室各种实验设施,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与操作。在课程中后期,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独立进行修片及剪辑操作, 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摘要:实践教学是广播电视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从课堂教学方法出发进行思考, 以广播电视学专业核心课程为例, 从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课堂实训等方面探讨广播电视学专业课堂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课堂实践,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课堂实训

注释

1[1]杨增和.新建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法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 (10) .

广播电视学专业 篇5

本部分题目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准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请将你认为准确的答案填入题目后的括号内。)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C)。

A 历史渊源B 理论渊源 C 形式渊源 D 效力渊源

2、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D)。

A 法律万能 B法律可有可无 C 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法律有局限性

3、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A)

A 授权性规范 B 义务性规范C 委托性规范 D 准用性规范

4、某日,陈某因生活琐事将肖某打伤。当地公安局询问了双方和现场目击者并做了笔录,但未做处理。两年后,该公安局对陈某做出了拘留10日的处罚。陈某申述,上一级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陈某提起诉讼。法官甲认为该公安局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关于对公民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的规定,因此应当撤销其处罚决定。法官乙认为,如果因公安局的迟延处理而撤销其处罚,就丧失了对陈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再处理的可能,因此不应当撤销。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哪些选项是准确的?(BC)

A 陈某与该公安局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B 法官甲的观点说明法律具有程序性的特征

C 法官甲的推理属于形式推理D 法官乙的观点属于司法解释

5、孙某将自己的住房一套借给同事吴某居住,后单位分给吴某住房,当时孙某出差去外地,吴某将孙某的住房出租给自己的朋友赵某,月租金1000元。孙某出差回来后,吴某将此情况告知孙某,孙某虽然很不快乐,但表示同意将住房出租给赵某,孙某表示同意的行为行使的是什么权利?()

A支配权 B形成权 C哀求权 D抗辩权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A)。

A 私法 B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C 民事基本法D 狭义的民法

7、下列情况不属于不当得利的是(BC)。

A 在路上拾到别人丢失的手表 B养子女给其亲父母赡养费

C 一方因赌博给另一方钱财 D合同约定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8、下列情形中,那些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D)

A 甲工程队架设的脚手架倒塌,砸伤过路的行人

B 乙消费的电视机发生爆炸,炸死炸伤多人

C 公安人员戊在追捕逃犯时,失手打伤在场的行人乙

D 13岁的庚随父亲在辛家做客时,砸碎了辛的古花瓶

9、对罪刑相顺应原则的准确表述是(A)。

A 罪刑相顺应原则从根本上讲从属于罪刑法定原则

B 强调刑罚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顺应

C 既注意刑罚与犯罪行为相顺应,又注意刑罚与犯罪者个人情况相顺应

D 罪刑相顺应原则应当考虑刑罚个别化问题

10、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准确的?(C)

A 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 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特别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 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 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2小时之后必死无疑。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医院。20分钟后,高某驾驶卡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致李某当场死亡。丁的行为和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1、某甲与某乙素来不和,一日某甲向某乙食物中投毒后离开,不多时某甲又产生后悔之心,便返回欲给某乙服解毒药,此时某乙已被他人相救脱险,依据刑法相关理论,某甲的行为属于(A)。

A 犯罪即遂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准备

12、下列强制方法中哪些属于刑罚(A)。

A 管制B 拘留C 罚款D 逮捕

13、已满16周岁的甲出钱叫未满16周岁的乙替他把 2千克海洛因从境外非法带到境内。甲的行为(AB)。

A 是走私毒品罪的间接施行犯

B 与乙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C 是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 与乙的行为共同构成走私鲜花罪

14、李某在工作中因公殉职,被单位申报为革命烈士,某晚报对李某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李某生前和王某曾闹过矛盾,王某出于报复心理,四处散布言论贬损李某。对王某的行为,可以向法院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主体是?(D)

A 李某生前的工作单位B 批准李某为烈士的某省政府C 宣传李某事迹的某报社D 李某的子女

15、依法必须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是(BCD)。

A 离婚案件 B 触及商业秘密的案件C 触及国家机密的案件D 触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16、王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判决李某返还借款本金3万元。法院通过审理,对借款现实予以认定,同时,法院还查明李某逾期履行还款义务近一年,法院遂根据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息,判决李某还王某借款本金3万元,利息600元。关于法院对该案判决的评论,下列哪一选项是准确的?(D)

A 该判决违反了民事诉讼的平等原则,不符合法律规定

B 该判决脚踏实地地全面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符合法律规定

C 该判决违反了民事诉讼的辩论原则,不符合法律规定

D 该判决违反了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不符合法律规定

17、下述诉讼中,施行“被告就原告”原则确定管辖的是(AD)。

A 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B 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诉讼

C 对离开住所一年以上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D 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18、用以证明房屋修建年代的刻有修建工夫的墙砖,属于(A)。

A书证 B 物证C 既是书证也是物证 D既非书证,也非物证

19、在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死刑案件中,下列人员可以旁听案件审理的是(B)。

A 晚报的记者B 看押被告人的法警C 尚未作证的证人D 已经作证的证人

20、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ABCD)。

A 不起诉的申述权B 参加法庭调查权 C 请求重新鉴定权D 请求回避权

21、公安司法机关对于立案的材料来源,准确的做法有(BC)。

A 本着先后有序的原则,谁接到谁立案

B 先接受,然后按照管辖范围进行检查

C 确定管辖范围后受理或者移送给主管机关

D 直接告知报案人等应当前往哪个机关

22、人民检察院在对一起贪污案件的正式侦查过程中,发现犯罪已过追诉时效,这时人民检察院应当(C)。

A 撤销案件B 不立案C 不起诉D 宣告无罪

23、在审理一起自诉案件中,自诉人甲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应(B)。A延期审理B按自诉人撤诉处理C开庭审理,缺席判决D依法拘传自诉人

24、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ABCD)。

A请求通知新的证人到庭B请求重新勘检C请求调取新的物证D请求重新鉴定

2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AC)。

A 行政合理性原则B 行政民主原则C 行政合法性原则D 行政公开原则

26、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AB)。

A 国务院 B 国务院组成部门C 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 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27、不能请求复议的行政行为有(C)。

A 行政处罚 B 行政不作为C 内部行政行为 D 国家行为

28、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ABC)。

A 详细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B 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C 不适用调解原则

D 检查详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

2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明白作出详细行政行为之日起(D)个月内提出。

A 1B 2 C 6 D 330、县政府依田某请求作出复议决定,撤销某县公安局对田某车辆的错误登记,责令在30日内重新登记,但某县公安局拒绝进行重新登记。田某可以采取下列哪项措施?(D)

A 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B 对某县公安局的行为请求行政复议

C 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电视娱乐节目中文学意味的创造 篇6

关键词:娱乐节目 文学意味 大众审美

当今是一个审美大众化的时代,一方面是传统的严肃文学、精英文学、纯文学神圣地位的没落,另一方面是符号与图像的泛滥,文学意味在各种媒体形式中的分化与蔓延。电视作为现代社会非常普及的一种传播媒体,画面和声音是其传播的主要媒介,因而可以提供观众比文字阅读更直观形象的信息,也更多地接近通俗文化和流行艺术,娱乐性是其重要的特征。英国学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在其《电视与社会》一书中说:“电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1]说明娱乐性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特征。但是我认为,优秀的电视节目不仅要满足观众娱乐放松的要求,还要同时带给人们心灵提升的空间和精神成长的动力。达到不仅扩大收视率,还能提升大众审美力和对生活感悟能力的目的,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娱乐节目应富有文学意味。

何谓文学“意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志:意也,从心之声。”中国古典诗论历来有“诗言志”之说,认为文学作品中应表达作者的一种理性精神,抒发一种社会怀抱。并且还要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长久回味,得到一种审美享受。唐代诗人追求以“味”论诗。钟嵘的“滋味说”,司空图的“辨味”说,无不是强调诗人与读者心中应有一个可回味的审美想象空间。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也曾说过:“一切艺术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2]也是在强调文学艺术应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悠长的韵味。

文学意味来自于创作者独特的审美情感和生存经验,以及对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提纯净化的理性精神,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此外,文学作品还应表现出具有人类普遍经验的情感,体现出终极意义上的“超我”关怀的“普遍意味”。我国当前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电视节目提供给观众的娱乐审美正逐渐被感官的体验快感所代替,缺乏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因而很快被观众厌倦和淡忘。也有一些优秀的电视娱乐节目却让观众在身心放松、精神愉悦中得到了美的享受、精神力量和人生的启迪。总结这些电视娱乐节目的做法,是因为编导们巧妙地在节目编排中借鉴了文学手法,使之具有了文学意味。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抒情言志,寓教于乐;2、曲折生动的叙事方式;3、努力营造美的意境;

一.抒情言志,寓教于乐

“情”与“志”在文学中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诗大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文心雕龙》中说“必以情志为神明”,“志”为思想,“情”即情感,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会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存和命运的关怀,在对人的生存和命运表现中,展示人性的善恶,打动人的情感,沟通人们的心灵,净化和改善人性,使人性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塑造美好健全的灵魂。娱乐节目固然要以娱乐为特色,但如果我们完全把审美、娱乐简单地等同于感官的刺激的满足和排遣寂寞的渠道,既无动人之“情”更无砺人之“志”,也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著名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在谈到自己拍片时的感受时说:“与其说我想拍别人,倒不如说我想拍自己,想拍自己的心。”真正能打动观众的节目正是那些能表达编导思想感情、传达出特定情感韵味的作品。

湖南卫视的《奇妙的朋友》是一档以明星与动物之间情感互动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片中展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在制作者的镜头中,小老虎、猴子、天鹅、黑猩猩不再是被人类俯视的征服物,它们是有情感和灵性的、能对人类的善意和温情进行回应的奇妙朋友。特别是在表现明星与动物及饲养员面临分别情景时,对小动物细腻的镜头刻画、情感的渲染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冲击。在这个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商业时代,人们很少去以平等的姿态亲近野生动物。《奇妙的朋友》则将人类与动物相处的温馨情景展现在观众眼前,唤醒了现代人对野生动物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电视娱乐节目还应承担起正面价值导向作用,以服务于大众的社会生存与发展为旨归,传达出健康向上的生活之“志”,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央视的大型励志真人秀节目《出彩中国人》打造了一个普通人“追梦”的平台,来自各行各业、身怀绝技的出彩候选人,通过精彩的表演诠释了“出彩中国人,有梦就精彩”的积极向上精神。在这个舞台上观众既可看到追梦者渴望成功的眼神,更了解了他们背后艰辛的付出。湖南卫视国防教育特别节目《真正男子汉》里,让六位年龄跨度很大、性格不同的明星嘉宾深入部队,在军队里体验4次5天4晚的训练生活。节目中记录了艺人们与年轻战士们一起生活训练的生活点滴,也表现了军营战士不言放弃、坚忍不拔的精神,使观众通过镜头见证了一个个真正男子汉的成长过程。这些节目的成功正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表达情感与现代观众的内心感受的契合,其提倡的精神能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采取曲折生动的叙事方式

叙事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行为之一,也是人类的认识世界、传达生活经验的基本方式。罗兰·巴特说过:“世界上叙事作品之多,不计其数,种类浩繁,题材各异。对人类来说,似乎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是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是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3]正因为如此,心理学家认为叙事构成我们理解、传达生活意义的基本方式。文学的叙事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敏锐感和具体生动的审美特性,以多样的方式构建一个意蕴深厚的世界。而在电视娱乐节目中巧妙地借鉴和运用一些文学的叙述方式可以使节目显示新意、营造出特殊的气氛。

1.设置悬念

“悬念”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4]。对于节目制作者而言,如何使观众对即将进行的节目保持着一种期待、兴奋的状态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悬念的设置颇为关键。没有悬念的过程就会流于平淡,抓不住观众的欣赏兴趣和期待心理。一般而言,悬念多被运用于文学写作与电影戏剧的叙事之中,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电视节目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叙事,是一种以画面、镜头与蒙太奇为叙述语言的叙事。在电视节目进行中设置悬念可使观众在期待心理短暂受挫中更加期待获得完整的信息,渴望收看下面的节目;也可以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避免单调,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传统的综艺节目多用延缓答案公布时间或预告节目精彩片断的形式来吸引观众继续观看。如今,娱乐节目中悬念设置方式更为灵活多样。譬如在比赛结果最终揭晓之前插入广告或在节目中不断强化某个意象等方式来达到促发观众好奇心和吸引注意力的目的;或利用字幕抛出问题设置悬念;或利用音乐、灯光、镜头等音画营造氛围等。譬如在一些知识问答类娱乐节目中,常用慢镜头来延长嘉宾的选择时间,极大地增强了悬念感,再配上其他嘉宾各种面部表情的镜头,营造出令人期待的紧张气氛,从而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意识。另外在节目中恰当地运用悬念,可以带给观众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之感,叙事的起承转合得到完整的展现,从而达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效果。当然这里的悬念设置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应以服务节目内容为宗旨,不能故弄玄虚、喧宾夺主,更不能以低俗的内容、离奇的素材来满足观众猎奇的心理。

2.构建冲突

冲突是两种或多种力量的对抗,是对本来和谐情况的破坏。在戏剧文学中,冲突构成了故事情境展开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具有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凸显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渲染力的作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交织在一起的多种矛盾冲突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内涵。而在电视娱乐节目的叙事结构中设置一些紧张激烈的冲突,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观众的兴趣、增强节目内容的张力。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冲突通常在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规则之间展开。

在当下流行的“真人秀”节目中,编导常为嘉宾设置一个不同于他们日常生活的陌生环境中,以展现明星嘉宾的性格特征。在突发的种种挑战中,使嘉宾进入到一个紧张兴奋的状态。一般来说,人在非生活常态的环境中会更容易展现真实的自我。湖南卫视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就是让五位明星父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生活72个小时,孩子由父亲全程照顾并要完成规定任务。由于父亲在家庭生活照顾孩子方面往往处于从属位置,因此这种非常规的节目设计一方面可以展示社会角色与特定任务之间的冲突矛盾,引发人们对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及育儿理念的思考;另一方面,让五位父亲带领孩子离开城市,来到生存环境相对较差的乡村生活,也会很容易出现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的想象与传统农村生活的日常呈现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此带给我们更多的关于城乡生存环境与自身生存状况的反思。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戏剧冲突,也是戏剧文学中经常创造的一个情节结构,因为戏剧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构成的。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也是戏剧出现高潮最关键的因素。有的电视编导就巧妙地利用参与嘉宾不同个性碰撞来构建冲突。例如《中国好声音》节目在选择导师时,就考虑到导师们不同文化背景和个性特征的配合。杨坤的感性,庚澄庆的幽默,刘欢的专业,那英的直率开朗,为节目冲突的设置埋下了伏笔。在其后导师争抢选手阶段,四位导师颇具个性的表现相映成趣,各放异彩,大大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而在游戏竞技类节目中,一些特殊规则的设定也往往会引发现场冲突的产生,从而增强节目娱乐性和紧张感。

3.锤炼语言

文学语言是为构建一个特殊的审美世界而服务的语言符号系统,因而在完成日常语言传达信息的功能之外还要能刻画形象、抒发感情、创造意境,富有美感和独创性。以愉悦观众、传递快乐为宗旨的电视娱乐节目的语言固然以通俗明白、轻松诙谐为主要特色,但如若节目主持人以及参与嘉宾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底和良好的语言素养,即兴发挥、出口成章,或简练流畅、或优美得体、或机智幽默、或文采斐然,必然会提高节目的艺术性和文化品位,也能加深节目的思想内涵。再以《出彩中国人》为例,在年度总决赛中,四位评委对洛杉矶华人女孩与郑州聋哑小伙们合作的舞蹈《黄河儿女》的分别进行了即兴评点。范冰冰:“天衣无缝,我觉得堪称完美。”蔡国庆:“这是真正的中国之舞,我们就是要让世界人民看到,这是我们最可爱,最美丽的中华儿女。”周立波:“给我感觉一气呵成,白浪飞天,绿水潺潺。看似中西合璧,实乃一脉相传。”陈凯歌:“看到他们的舞蹈让我想起一件事情,所有创造过伟大文明的民族都有一条深深依赖的河流,象埃及有尼罗河,俄罗斯有伏尔加河,美国有密西西比河,中国就是黄河,他们的组合我并不认为是最强的一组,但是融入了我们所有人对我们国家、对这条我们称之为母亲河的河流的爱……”四位评委的评点语言都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对节目的感受,但又独具个性。这样富于艺术美感的点评语言也给节目增色不少。

三.着力营造美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代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蒲震元教授认为:“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5]我国文学艺术历来有“主情”的传统,对“意境”的追求成为各门艺术共同的美学追求和最高的评判标准。电视娱乐节目作为大众消费文化的一种形式,大多时候追求明快节奏和热烈的场面,但是对情境的创造也应是电视娱乐节目创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这对于加深节目思想内涵,引导观众的审美水平以及体现传统文化的美学特色都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精彩的电视娱乐节目总是广泛吸纳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耳目一新之感,使观众能很快地融入精美生动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体会编导们在其中寄托的深厚意蕴。譬如湖南卫视《奇妙的朋友》的最后一期中在明星们放飞受伤大雁之后,画面上两个空镜头:一群大雁呈“人”字队列在蓝天白云之下向前高飞,燃烧的晚霞下几只大雁展翅翱翔。让观众瞬间进入到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从中领悟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总之,身处这样一个全球化、多元化、游戏化的时代,电视娱乐节目既不能毫无原则地一味迎合大众的趣味,也不能抱残守缺地固守既有的传统,而应该在实现电视娱乐节目外在形式美和趣味多元化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注入文学意味,提高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让观众在娱乐中发现人类“游戏”本质之“真”,营造人情之“善”,追求精神之“美”。

注 释

[1]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和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页。

[2][英]克莱夫﹒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第67页.

[3][法]罗兰·巴特著,张寅德编选:《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叙事学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页。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426页。

[5]蒲震元著:《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页。

广播电视学专业 篇7

彝语言文化学院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是培养具有彝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及与新闻、文学艺术、翻译学、民族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 能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翻译、新闻媒体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业技能素质的专门人才。为了给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汉彝双语影视的创作、翻译、配音策划、拍摄、编导等就业、创业训练平台, 提高彝族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和实践创新能力, 彝语言文化学院2011年3月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州电视台彝语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如下:

彝语言文化学院每年安排10名学生到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州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 进行创作、翻译、配音、策划、拍摄、编导等工作, 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州电视台彝语中心负责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完成各项工作, 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 双方一起培养品行好、身体好, 而且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合作企业基本情况

(一) 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

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是经六届州委常委会第76次会议研究同意成立的。中心隶属于州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主管, 属事业单位, 经费财政差额拨款。中心主要职能是负责电影彝语译制。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 总面积6.01万平方公里, 辖17个县 (市) 、616个乡镇, 总人口435.63万, 其中彝族197.45万, 占总人口45.3%, 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加上凉山周边语言相通地区的彝族群众, 彝语电影译制服务对象达300余万人。彝语电影译制不仅是为凉山彝族群众服务, 还辐射云、贵、川其他彝乡。资源共享, 是彝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民族语电影译制与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连, 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中占有特殊地位, 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增进民族团结, 对外反渗透、反分裂方面有巨大作用。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成立30年来, 不但接待了不少国内语言、文字、影视界专家学者的参观访问, 还接待了印度、英国等国外语言、文字、影视界专家学者的参观访问。2007年开始全州开展数字电影放映, 彝语电影每年要求放映6000余场, 至今全州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6198场。单位下设农村电影部、数字化电影部、彝语电影译制部、办公室, 单位职工人数40人, 其中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人员10人, 管理人员12人, 译配人员18人。

(二) 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

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自2009年1月1日开播以来, 以《彝语新闻》、《彝乡风》、《致富经》、《彝学访谈》、《彝语电影》、《彝州艺苑》、《天气预报》、《每周一歌》等栏目为核心, 从7:30开机, 一直持续到凌晨00:30结束。该频道的开播解决了部分彝族同胞看电视听不懂内容的问题, 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彝族群众看电视的需求, 深受广大彝族群众的喜爱。彝语中心丰富了覆盖节目信号的西昌城区彝族同胞的文化生活, 没有覆盖节目信号的各县彝族同胞纷纷给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打来电话, 希望早日开通彝语频道。

自频道开通以来,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 收到各地各界来信来电3400多个, 网络留言13000多条。舆论认为, 频道的开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彝族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对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地方社会经济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对广大彝族民众了解当地政策、获取脱贫致富的信息有积极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合作, 一起实施教学活动, 既能发挥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合作的各自优势, 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使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双赢共进。

(一)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彝语言文化学院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开设了《翻译理论与实践》、《彝汉英翻译对比教程》、《彝文写作与实践》、《新闻采访与实践》等课程, 学生在课堂式获得理论知识, 学生在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 撰写新闻稿、翻译影视作品, 配音等等工作, 学生们将学到的书本知识有机地与实际结合起来, 充分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学生增加社会阅历, 积累工作经验。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业场中的决定因素, 但这些因素是校园里学不到的,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才能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 在校外实践中日积月累, 把体验融入自己的知识, 通过实践的检验, 最终升华为自身的阅历和经验。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合作,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电影译制中心、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活动中, 学生需要翻译不同的作品, 为不同的角色配音, 撰写各种新闻稿等工作, 会遇到大大小小许多的实际问题。学生要互相讨论研究, 向老师请教, 在课内、外书本中探问究竟、查找答案等。学生通过一次次成功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磨炼意志、发展个性、锻炼能力,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成为“学历、素质、技能”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实践中与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工作人员同劳动、同生活, 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单位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 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岗位的技术要求, 提高职业能力, 为毕业与就业接轨,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 帮助大学生树立市场意识, 端正就业态度。

电影彝语译制中心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数字译制方法, 译制节目采用数字压缩技术, 利用国家广电总局数字节目中心平台, 面向全国发行数字彝语电影。学生在实践基地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训练氛围, 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 端正就业态度。学生通过实践认知社会中的优胜劣汰, 培养竞争意识, 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要求, 端正就业态度, 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从而真正做到量能定位和量力就业。实践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立业观, 适应市场, 顺利就业。通过校外实践, 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认知自我、准确定位, 树立正确的立业观和择业观, 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 有利于软硬资源共享。

彝语言文化学院为了给学生提供彝汉双语影视的创作、策划、拍摄、编导、翻译、配音的创业训练平台, 建立了音视频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但是彝语言文化学院教师中没有音视频非线性编辑相关专业的教师, 不能给学生专业的指导。学院与电影译制中心、电视台合作后, 每年电视台彝语中心的老师、电影译制中心的老师都主动到学校给学生作专业指导。同时,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完成电视台、电影译制中心的部分工作, 达到双方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双赢共进的目的。

三、合作成效显著

彝语言文化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让学生在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和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 进一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深化教学改革, 使培养的学生基础更扎实, 知识愈加拓展, 实践得到强化, 技能得到培养, 素质得到提高, 质量得到保证。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民族译制中心、电视台彝语中心的合作是成功的, 成果是显著的。

在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的学生, 承担了《彝语新闻》、《彝乡风》、《致富经》、《彝学访谈》、《彝语电影》、《彝州艺苑》等栏目的编辑、撰稿、采访、翻译、制作等实践, 节目深受广大彝族群众的喜爱, 同时学生的能力也深受电视台彝语中心的工作人员的认可, 每年都有学生被电视台彝语中心择优录用。2009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长期在凉山电视台实践, 积累丰富的经验, 在2013年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室招聘时, 脱颖而出, 被顺利录用。

在凉山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实践的学生, 每年参与译制故事片26部以上, 科教片10部以上, 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影视制作的兴趣。2011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申报了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彝族影视资源开发的创业训练》, 2012年初拍摄首部大学生母语作品《彝文之恋》。《彝文之恋》是一部呼唤彝人学习彝文的感人生活励志片。通过男主角追寻学习彝文之路的艰辛历程, 表现了其热爱彝族文化的执著与奋斗, 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彝文专业学生的自我觉醒———彝族的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彝族青年学子更有责任和义务掌握彝族的语言和文字, 传承彝族的历史和文化。

2013年拍摄了一部时长60多分钟的首部彝族题材爱情悲情喜剧电影《一瞬间》, 既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电影, 又是一部催泪感人的悲情电影, 还是一部反映人性本真、极具教育意义的电影, 更是一部形象艺术的禁毒宣传电影。

2014年拍摄了彝族母语电影《邛海记忆》, 2014年4月29日在西昌学院南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首映, 师生反映很好。与此同时, 将在5月初把《一瞬间》电影的DVD、VCD光盘制品发行广大彝族地区。

总之, 彝语言文化学院和凉山电影译制中心、电视台彝语中心的合作, 给发展中的彝语言文化学院带来勃勃生机, 双方的成功合作将形成“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企合作新局面。今后, 我们将继续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环节的改革与探索, 加强和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 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这一校外的课堂,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质, 为凉山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摘要:目前流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 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本文以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校企合作为例, 论述了高等院校彝学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与成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意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 2005.04.

[2]周莉亚.浅谈对“校企合作”意义与作用的认识[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广播电视学专业 篇8

一、新疆电大导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 导学教师的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新疆电大三年导学工作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以导学教师研究为出发点, 提出开放教育导学团队的必要性。导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在于, 它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团队所有导学教师成员的集体智慧, 提升团队成员的集体凝聚力, 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一起思考, 集合团队成员间的优秀点子, 取长补短, 通过集体的努力来完成同一个目标, 达到优化的目的。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 开放教育导学教师是指在开放教育条件下按照开放教育办学要求, 为远程学习者提供全面、系统、完整、科学的学习支持服务和管理的助学、导学人员, 加强新疆电大导学团队的建设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二、新疆电大导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近几年来新疆电大导学教师团队日益壮大, 新进的年轻教师也比较多, 通过调查的151名导学教师发现, 副教授48人、中级职称71人, 有32人是年轻教师。初级、中级以及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导学教师同时担任着课程导学教师的角色, 且其工作任务也高度趋同。年轻的导学教师的优势是精力充沛, 工作热情高, 思维活跃, 但是在导学策略和导学技巧方面相比高级职称的教师稍弱。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范围, 结合远程学习者导学需求和课程的特点, 在导学策略上多与高级职称教师沟通, 这样较好地贯彻执行导学中“以老带新”、“一对一指导”的工作思路, 使年轻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提高青年教师导学水平, 壮大了导学教师队伍。但是我们也看到了问题的存在。

(一) 当下导学教师存在的问题。

1.导学教师队伍中专职教师人数比例偏小。“双肩挑”是指同时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两类岗位上任职的人员。“双肩挑”多是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又兼任管理岗位职务, 既要做好管理工作还要做好教学工作是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而双肩挑的结果只能是顾此失彼;这样在导学时间和工作精力上势必影响导学效果。通过调查可知, 导学教师中专职教师占38.41%, 其余为管理教师或“双肩挑”教师, 专职教师人员比例偏少。

2.导学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互联网+”时代来临,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兴起, 导学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对于年龄稍大的教师而言, 一是不愿意学习这些新技术, 二是对自己的灵活程度失去信心, 所以这些新技术很难较好掌握, 而且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较快、基础技术薄弱等原因, 导学教师也只能勉强掌握基本技术, 很难较好完成与远程学习者之间的互动, 包括答疑解惑、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等, 制约了导学课程的导学效果。

3.多数导学教师未参加导学业务培训。导学业务培训, 是指新疆电大或者本单位为开放教育导学教师从事导学工作而提供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目前BBS论坛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 导学教师必须要接受有针对性的、专业的培训才能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胜任导学工作。通过调查可知, 53%的导学教师都因各种原因未参加过导学培训工作, 降低了导学效率。

4.导学教师思想观念更新不及时。导学团队是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分支, 但有的导学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管理观念转变不够到位、导学组织管理理论研究进展缓慢等问题。因此, 导学教师应当认真分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征和管理规律, 尽快转变管理观念, 加快导学团队建设的步伐, 以适应灵活开放的导学团队管理制度, 以更好地适应开放教育办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二) 导学团队的优势。新疆电大是一个系统办学单位, 有着庞大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可谓人才济济。如何利用好这支队伍, 如何有效发挥系统教师的优势, 就要创建导学团队。建设导学团队是提高竞争力与综合能力的必经之路, 也是促进远程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处于地州市或县级的不同级别的导学教师对自己领域的了解, 有着不同的内涵, 通过三级教师的交流, 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导学团队之间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推进导学工作的进步。资源共享使团队成员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体现了开放教育的特点, 拉近了导学教师之间的联系。通过资源共享可以让团队成员释放出更多的潜能。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切磋、彼此学习, 从而获得不断提高导学技能、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帮助。

(三) 导学团队建设的可行性。远程开放教育导学团队建设, 把导学团队变成一个整体, 单元化管理, 教学信息实现一站式直接传递, 大大降低了信息逐级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和丢失;有助于高度集中、直接调动教师、技术、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力量;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缩减了不必要的沟通和协调环节。导学教师作为团队成员直接面对学生服务, 课程教学过程和管理实现扁平化。团队资源为全系统共享, 实现了对系统的全覆盖和互补性, 真正提高了课程教学的系统管理效率。良好的导学团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导学效果, 促进导学经验交流, 推进导学工作的传、帮、带作用。因此, 必须重视和加强导学教师的团队建设。

三、促进新疆电大导学团队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电大导学团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与电大传统的教学组织相比有许多优势, 但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电大团队的管理机制。导学团队建设和管理在导学过程中一定要有具体的措施。

(一) 扩大专职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单位的关键人物, 是教学工作的首要保障。那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因为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只有充分利用这个主力军, 学校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新疆电大也不例外。各级地州市县电大加大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优秀的专职教师, 加快吸收新鲜血液, 壮大导学队伍。

(二) 多渠道学习计算机技术培训。加强对导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使用的新知识、新手段的培训, 努力使导学教师适应现代远程教育最需要的综合信息技术知识。导学教师中, 计算机技术参差不齐, 团队合作的一大显著优势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轻松解决个人制作课件或者网上导学中存在的基本技术问题。同时, 在导学策略上, 可以实现集众人所长, 提升导学效果、发挥团队作用。

(三) 加大导学教师培训力度。新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倡导“以远程学习者为中心”, 改变了导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使教师由“教学”转变为“导学”, 导学教师的角色是:讨论的组织者、学习的指导者、情感的支持者、信息的咨询者以及学生意见的反馈者。根据学校导学教师的实际情况, 提出网络导学教师的培训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远程教育知识、导学教师角色解析、导学平台操作方法以及网上导学活动策略等。这些基本技术作为考核、评选优秀导学教师的主要依据。近几年, 新疆电大在导学教师培训方面可以说下了很大的力度。由校本部的各专业责任教师带头协同地州电大的老师组建导学团队, 每年都要进行实地培训或利用云教室进行网上培训。比如:巴州电大、博州电大等对新疆电大统设必修课导学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 对导学教师如何上传更新资源、修订补充资源、维护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培训, 使导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同时组织导学教师交流导学经验等;这些都属于导学教师的培训范畴。导学教师的培训跟上了, 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也就跟上了, 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保障团队的持续发展。探索建立新疆电大导学教师荣誉制度, 作好导学教师的表彰工作。虽然新疆电大开展“百名优秀导学教师”评选活动, 促进了导学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 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有更大的鼓励作用。但是团队管理, 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团队的各种激励机制, 制定有利于导学团队高效运行的激励机制, 比如把导学教师的业绩考核与本单位的业绩挂钩等。

(五) 开展导学反思活动, 提高导学技能。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每学期导学活动结束, 由教务处牵头, 开展导学反思活动, 对导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教学答疑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积极反思, 以期促进今后的网上教学活动, 不断提升网络导学能力。

四、结语

导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有合理和谐的导学团队组成结构, 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 明确的教学改革任务要求, 最佳的教学业绩效果等。通过研究, 发现导学团队的建设存在多媒体技术水平不高、专职教师人员有限、培训力度不大等问题, 提出了需要扩大专职教师队伍、开展多种渠道学习计算机技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保障团队的持续发展。总之, 构建优秀的导学团队, 是开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也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长期战略。

参考文献

[1]孙福万.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三个症结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1

[2]康妮芝.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1

[3]尹志英.提升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水平[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1

[4]蔡玲霞, 吉淑芳.浅谈全网教学给数学教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6

[5]吾布力·皮大依;帕塔木·巴拉提.西部特色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开发研究——基于新疆电大的实践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9

[6]李飞.关于网络课程在电大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9

[7]祖维.关于网络课程建设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1

[8]徐南利.网络课程建设应防止“三重三轻”[J].商场现代化, 2012, 6

《电视编辑学》教学内容设计研究 篇9

第一部分:电视编辑软件教学。主要在Edius和Pro里面任选一个剪辑软件进行教学实践,以edius为例,主要讲解软件的界面、基本的剪辑技巧、视频转场、视频特效、音频特效、运动视频、字幕创建和渲染输出等。

第二部分:电视片素材采集。用摄像机工具拍摄影片所需要的素材。

第三部分:电视片剪辑实践。学生们根据自己拍摄素材,利用自己所学剪辑知识对自己的影片进行剪辑实践。

第四部分:电视片评析。

2《电视编辑学》教学内容重新设计

第一部分,影视剧赏析。以往教学课程内容设计中,由于忽视了该环节的教学,造成了创作题材的局限。通过欣赏各类题材影片,一方面有利于同学们打开思路,开拓视野、积极主动创作出各类题材的影视剧本,另一方面通过实例讲解镜头画面和镜头衔接内容,讲解这些镜头画面是怎样为自己的影片主题和影片内容服务的,使学生们根据自己剧本和主题需要选择相应的选项和画面。镜头画面涉及的内容有拍摄高度、角度、方向,镜头画面的内部构成,镜头画面的光线和色彩组合,镜头的平衡与和谐等。镜头的衔接包括镜头的并列与序列、镜头的匹配、镜头的动作衔接、镜头的视线及镜头的轴线与跨越等。为影视剧本创作和影视剪辑实践做好理论准备。

第二部分:影视剧本创作。通过影视剧本实例讲解剧本创作写作的内容和方式,重点讲解影视剧本和文学剧本在写作方式和创作方式上的异同,并以一组影视剧本为例在课堂上做示范。

第三部分:影视剧脚本创作。首先,随意拿出一个影视剧本在课堂上进行影视剧本的创作,重点讲解剧本创作的格式和要求、影视剧本创作的技巧及影视剧本创作过程中的误区。接着让学生们仔细阅读每一组同学的分镜头脚本,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对每一组剧本创作做出点评和修改意见,任课教师再相应补充。最后,要求学生们根据教师和同学的修改意见进行仔细修改。每一组修改完毕以后再交给相关任课教师做出评析,直至任课教师找不到问题为止,这种教学课堂的设计提高了课堂活跃度,使同学们在相互批判与借鉴中巩固了本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

第四部分:电视编辑软件教学。每人选择一款编辑软件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经常用到的剪辑选项和剪辑技巧,如素材导入与管理、常用到的视频特效、渐变音效、字幕创建和输出等。剩下的在学生剪辑实践过程中用到时再分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习效率,把用不到的教学内容去掉,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剪辑软件技术其实不复杂的意识。

第五部分:电视片剪辑实践。根据前面拍摄素材和分镜头剧本创作内容,利用自己所学的影视剪辑基础知识,进行影片的剪辑实践,任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对同学们的剪辑过程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监督过程中重点监督学生剪辑过程中镜头画面是否匹配、恰当,镜头画面与镜头画面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

第六部分:电视片点评与修改。选出一组作品,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对该影片仔细观看两遍,接着让他们对每一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说出自己的观点,再由任课教师做出补充,最后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慢放、分段播放等方式对影片的修改之处全部指点到位。最后再将修改完毕的影片再次拿到课堂上播放,同样经过相同的过程,直至大家都提不出意见为止。每一组作品都有同样的点评和修改过程。这种教学课堂的设计提高了课堂活跃度,使学生们在相互批判与借鉴中巩固了本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

3《电视编辑学》课程内容重新设计后的教学效果分析

电视编辑学具体研究电视编辑所运用的文学、影像语言,声音效果的语法规律和操作技巧,还研究电视节目的心态、编排和组织技能[1]。其教学方式应按照将影视后期制作的实际情况与影视传播理论相结合,再利用编辑规律来指导实践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任课教师指导下自由组合,适当分工,完成电视节目的拍摄。学生按照任课教师指定的拍摄题材,制定拍摄方案,并撰写剧本和分镜头脚本,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实施拍摄。从开机拍摄到后期成片剪辑,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去展示自己才能和群体智慧。这样既挖掘了学生自由学习潜力、加强了人才培养质量,又充分发挥了教学资源优势,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形象礼仪教育下一篇:水利工程造价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