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搭配

2024-10-03

词汇搭配(共9篇)

词汇搭配 篇1

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认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词汇问题看作是语言的核心问题,而词语的搭配问题更是制约外语学习的瓶颈问题。如何准确并适当地运用各种词语搭配往往是区分中级和高级学习者的关键。在我国以往的英语词汇教学中,许多老师把英语单词当作一个个独立的词来讲授,认为词汇的搭配知识会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而自然掌握。在国外,近十几年来,语言的搭配知识与习惯运用已逐渐受到了应用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的广泛关注,另外,搭配知识和词汇总体知识的发展并非同步,语言教学中应强调词汇的搭配关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一、搭配的定义及类型

传统上搭配是词汇学的概念,它是指“单个词汇之间习惯性的共现”。随着语言学的发展,搭配成为语言教学、词典学,尤其是语料库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不同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搭配作出了界定,习惯上人们将搭配分为广义的搭配和狭义的搭配,广义的搭配认为词的共现即形成搭配,搭配是语料中两个或更多词汇在短距离之内的共现。狭义的搭配强调语法的限制作用和词语的决定作用,其核心意义是“以等同形式超过一次重现,并且构成良好语法关系的词汇序列”。本文中的搭配问题是指狭义的搭配。

搭配的种类也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搭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归类,根据搭配的选择限制条件,可以将其分为固定搭配、常规搭配和破格搭配。固定搭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习语或成语,指那些经过长期使用已经固定下来一起出现的词项。常规搭配,即虽不是固定不变但常一起出现的词项,这种搭配在英语中大量存在,因为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是有联系的,这就很自然地会在语言中得到反映。破格搭配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修辞目的,有意冲破搭配限制而创造出新的非常规搭配关系。根据搭配词的词性,搭配又分为: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名词与动词的搭配、副词与形容词的搭配、动词与副词的搭配、单位名词与名词的搭配。

二、搭配的难点及错误表现

搭配之所以是二语学习的难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的社会性、民族性。不同语言的对等词很少有完全相同的搭配。一方面,根据认知语言学家的观点,全人类具有基本相同的客观外界,有着大致相同的思维,因而不同的语言可以互译和理解。另一方面,特定的社会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因素,如风俗、文化、思维习惯、语言心理等,这些因素导致不同语言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这就为外语习得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对本族语使用者来说,一些搭配是可以预见的,而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大多搭配语的语义是不容易从构成搭配的各个词的词义中推测出来的,所以经常表现为过度概括(动词的无用与滥用),近义词代用,惯用法失误,等等。

三、认知策略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犹如一缕清风,使语言学界为之一爽,长期以来,人们接受了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认为词、词的搭配及句式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是独立的、约定俗成的,认知主义认为,概念、词语、句子及任何层次的语言结构意义都不是抽象的,而不同程度地源于我们的经验、亲身感受到的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经验或经历和学习者的主动加工。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引起更多学习的反省思维和分析思维。尽管每个学习者都有关于记忆、注意、学习及思维的一些策略,但一些人所拥有的策略似乎比另一些人更好,如何促进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改善,能够使每位学习者发挥其潜能,乃是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给现代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新挑战。认知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习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几个经典理论的综合运用,旨在提高学生的词语搭配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

(一)象似性

相似性又称拟象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使得一部分词的搭配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词语都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动作、状态、事件的模拟投射。

象似性包括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等,数量象似性的认知基础是:语符数量一多,就会更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心智加工也就较为复杂,自然就传递了较多的信息。

(二)概念范畴化

范畴化是一个把相似事物概括为概念的过程。认知能力之一就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人们在认识和了解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碰到从未进入过自身认知体系或自己并不熟悉的概念或事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于运用原有的概念与语言符号体系去了解和把握新的事物或概念。

概念范畴化是任何语言的词语搭配的基础。范畴化是人类的重要认知能力之一。拉博夫说:“如果语言学还有一点用途,那就是它研究范畴。”人类认识世界,人类的思维活动始于概念。范畴化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莱考夫给范畴的作用以更高的定位:“没有范畴化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以及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

四、学习搭配对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来帮助学生提高词语搭配能力。

1.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师应做到更多地鼓励学生提高搭配意识,帮助学生找到更有利的学习策略。

2.在传统的词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多地关注词汇的发音、词型和词义,而词汇的深层知识往往被忽略了,所以学生在表达中常犯的错误是语法合乎规则而搭配却非常怪异。在今后的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词汇的深层知识。

3.更好地收集和利用真实性材料来提高英语输入的质量,真实性材料中的搭配与教科书上的搭配相比更自然、更生动、更接近生活,也更有利于学生使用认知策略。

4.关于词汇搭配的课后练习应更多地提供给学生,只有在练习中才能更快捷地了解学习词汇搭配的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错误,而错误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在今后的使用中也会注意地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

新词语中的偏离搭配与词汇教学 篇2

词语的搭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词(word)或短语(phrase),采取一定的方式,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横向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具有语义的语言单位[1]。词语的搭配可以分为固定搭配、常规搭配、偏离搭配。词语固定搭配和常规搭配是相对于偏离搭配而言,也称作词语的零度搭配。一般而言,词语的零度搭配符合词语的语法、语义搭配规律,符合逻辑常理或言语习惯。偏离搭配就是除了零度搭配以外其他的搭配形式。偏离搭配有正、负偏离搭配之分,本文单指正偏离搭配。

在现有的新词语中,存在着大量语义的偏离搭配。如网络用语中: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这些词(短语)把原本组合成词(短语)的两个或几个字拆开分别解释,然后把它们的意义简单相加,造成语义的异化和突变,与词语本义大相径庭。还有流行语中:被自杀、被离婚等,自杀和离婚本应是主动实施的动作,在这里变成被动,语义上存在矛盾;囧由光明义变成表情符号等。

二是语音上的偏离搭配。由谐音造成的偏离搭配:例如班主、斑竹—版主,大虾—大侠等。还有一种违反汉语拼音规则造成的偏离搭配:如字母词GG—哥哥,这些字母词以汉语拼音声母的缩写实现意义的转指。在汉语语音的声韵母系统中,G和G是无法组合的,而在网络空间中,利用G的读音“Ge”与“哥”的同一,使其获得了交际独立性,G和G依靠再次约定产生新的意義“哥哥”。

三是由违反语法搭配规则造成偏离搭配。例如程度副词+名—很女人,被+名(形)—被小康,形容词+亲属称谓语—淡定哥、犀利姐等。

语言的偏离搭配是故意在一定限度上突破语音、语义、语法或语用的零度搭配规则,造成一种艺术化的变异,给人 “陌生化”的心理效应,营造出新奇的刺激感,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也容易误导学生。

二、 新词语偏离搭配的理据

词语的搭配不单纯是一个语法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它还牵涉到其他非语言的因素,如交际情景、社会文化、民族心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1]。这也就是王希杰先生提出的四个世界——语言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物理世界的影响。影响新词语的偏离搭配的因素同样也包括这四个世界。

语言世界方面。汉字是表义文字,某些汉字我们可以观其形而知其义,就有人利用汉字字形解字,旧词换新义造出新词语。如“囧”字,原是光,明亮的意思。从字形上看,它就像一个人的脸,“八”像眉眼,“口”像一张嘴,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在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在词语搭配上就有了囧人、囧途、囧事等。“槑”古为“梅”字,字形由两个呆字组成,呆上加呆,给人一种呆到极点的意向,被人们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且不管这种新词语的产生是否合乎规则,但是语言学上还有一条重要的规则——约定俗成,随着囧和槑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其合法地位也逐渐得到承认。

心理世界方面。新词语大多数由年轻人创造,并在这一族群中流行。新词语的偏离搭配多是由于年轻人求新求异追求奇特交际效果的心理造成的。有的新词故意违反词语组合,有的反传统语法结构,有的利用声音造词,给人一种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新奇感。如数字词和字母词、键盘符号等大量代替汉字进入交际活动,3Q:谢谢;5376:我生气了。年轻人追新求异的心理又导致了他们能迅速融入新造词的使用中,提高了新词语的再现频率。

文化世界方面。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的。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血缘亲族关系,表现在汉语中亲属称谓语词可谓详尽。在交际中为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常常用亲属称谓语去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这样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也表现突出。在新词语中就有许多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如“xx哥”。这些都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与中国的传统家族观念、宗族观念等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物理世界方面。语言永远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鲜事物不断涌现,原有的词满足不了表达的需要,这样新的词语就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如“微博”一词,微博是在博客的基础上产生的新词,在网站随便一两句话说说正在做的事情或想法都可,因其篇幅小内容少,被称为微博。微博又被人写为“围脖”,因此人们把在网上写微博用了一个动词“织”来形容,“织”本与衣物类搭配,在这里用“织”来形容写微博就非常之形象。

三、 教学中应正确对待新词语的偏离搭配

新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新词语的教学应予以重视。新词语在语义、语音、语法上都存在着偏离搭配,学生在比较现代汉语一般规则后,就会有疑惑,为什么不符合现代汉语规则的新词语不仅能大量存在,而且还广泛应用于报纸杂志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所明示。

相比语义、语音的偏离搭配,语法上的偏离搭配更加普遍引起学生的疑惑。如前面所提到的程度副词很+名词—很女人、很阿Q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在新词语中出现了反例。但是能进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名词都必须具有某些描写性的性状特征的语义成分,这里的性状特征是指通过某些外在特征所获得的典型的性状意义[2] 。“女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形状特征是温柔、细心、娇美等,阿Q表现出来的典型形状特征是自欺欺人。这样的名词才能出现在程度副词后。

而对待新词语在语义、语音上的偏离搭配: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GG—哥哥等,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明确指出,这些新词语只是在网络聊天时使用,在日常生活交际或写作中不宜出现,否则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离。

在语义上还应特别注意一点,许多新词语全部或部分语素(词)意义发生了改变,如前面说到的囧,这是整个词意义的变化。新词语中部分意义改变的如“绿色x”,绿色的意义由原来的“颜色词”引申“健康”,然后又引申为“环保”再到“安全”。还有一些词意义虚化向词缀化发展,如“x吧”—网吧、酒吧等,“吧”是英语bar的音译,泛指某些服务场所,它位置固定,能产性高,意义虚化,向词缀化发展。在教学中,词义的历时变化,如何从实到虚的过程等,也应纳入教学范围。

四、 仿拟在掌握新词语词汇量中的应用

这么多的新词语进入现代汉语词匯,对学生来说,要掌握如此庞大的词汇量,不是一件易事。无论是否产生偏离搭配,新词语中存在着大量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词,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素或词,一起构成了一个新词语词群。词群是指具有某些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组词或短语[3]。新词语以群的面貌出现形成新词语词群,简称新词群。新词群中的词往往是仿拟形成,如艳照门等门事件都是仿拟美国政治丑闻水门事件形成的词。这样,仿拟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批量的新词语。

词语是由潜到显,再由显到潜的相互转化,新词语是一段时间内新产生的词,因此新词语是显词与潜词最明显的交界点。潜词要符合一种语言的构词规律,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根据已有的结构进行仿拟类推。仿拟类推是新词群产生的重要条件,词群的结构整齐,构词模式一致,可以由已有显词推知未知的潜词,由显义推知潜义。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培养学生的仿拟类推思维,学会举一反三,可以使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触类旁通,高效习得成批量新词语词汇。在自主阅读时碰到类似的词,能够识别是否属于同一词群,并由已知词义推知新词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如“x二代”新词群,较早出现的官二代、富二代,随后仿拟产生星二代、文二代、穷二代等,这样凡是xx二代就是表示xx人的后代,学生心理就会存有这样的心理依据,以后再遇到类似词,如农二代、工二代、导二代等就能明白它们的大概意思。

仿拟显词产生潜词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意义的仿造,比如爱觉疲劳仿视觉疲劳,白金档仿黄金档,花花公主仿花花公子;有语音上的仿造,倒食差仿倒时差,股折仿骨折,烧考仿烧烤;还有格式上的仿造,共识不共、空调不调仿专座不专,哥写的不是字是寂寞、哥玩的不是游戏是寂寞都是仿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等等。这样,通过仿拟类推思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依此掌握成群的新词语。

五、 结语

新词语的大量产生,特别是新词语在语义、语音、语法上都存在偏离搭配,与现代汉语一般规则相悖,容易误导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新词语偏离搭配,重点讲解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偏离搭配,怎样理解这种偏离搭配。新词语大量以词群面貌出现,词群的产生多与仿拟类推有关,教师可以利用仿拟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成批量的新词语。

参考文献

[1] 周春林.词语语义语法偏离搭配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2] 任芝锳.“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4).

[3] 刘吉艳.汉语新词群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谈英语词汇搭配教学 篇3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 一般的学生往往受汉语思维影响, 用汉语的思维表达英语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是学习多年外语的人也常常受到汉语表达思维的影响。正是由于汉语的影响, 很多学生在词汇搭配时, 容易把英语和汉语简单、机械地搭配排列。常见的词汇搭配错误, 像“写日记”说成“write a diary”而不是“keep a diary”, “写作业”说成“write homework”而不是“do homework”, 将“浓茶”说成“power-ful tea”而不是“strong tea”, 将“看朋友”说成“look at a friend”而不是“visit a friend/see a friend”。下面是学生表达时应该注意的常用搭配:“获得成功”正确搭配是gain success/achieve success, 错误搭配是get a success;“遇到问题”正确搭配是encounter problems/come across problems, 错误搭配是meet problems;“面对问题”正确搭配是faced with problems, 错误搭配是facing to problems;“抓住机会”正确搭配是take hold of an opportunity/pursue an opportunity, 错误搭配是catch a chance;“轻音乐”正确搭配是light music, 错误搭配是soft music;“创造奇迹”正确搭配是work a wonder, 错误搭配是create a wonder;“接触社会”正确搭配是be exposed to society, 错误搭配是touch the society;“新闻照片”正确搭配是Press photo, 错误搭配是News photo。再看以下的词汇搭配:love child是私生子, open goal是空门, white coffee是加牛奶的咖啡, black sheep是败家子, play the game是公平对待、光明正大, blue blood是名门望族。我们说语义能力的要素之一就是语言词汇的搭配能力。本族人说英语流利的因素是他们的词汇不是简单独立的存储在大脑中指, 而是按“语块”来储存和提取的。在表达的时候这些“语块”可以从记忆中直接提取。语块一般包括搭配、固定和半固定的表达方式及谚语。学生如果要达到语言的有效表达, “语块”的掌握很重要。例如:in the hands of在……手上, 由……来掌控。Be subject to something遭遇某些事情;取决于。另外, 提高学生词汇学习能力离不开语境。学生在英语表达时, 常常出现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问题。他们会用熟悉的常用词搭配。就是简单地用英语汉语形式对等的方式排列。因此, 词汇搭配错误经常出现。为了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搭配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词的搭配按照不同的原则一般可分为若干类型:

例如, 根据搭配的性质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根据搭配中主导次的词性可分为名词搭配、动词搭配等;根据词汇搭配的选择条件可分为自由词组和固定搭配等。固定搭配是是相对固定的, 不能随意更改, 它们的意义要从整体上去理解。如:play the game (公平对待) , heart and soul (全心全意) , a black sheep (败家子) , 等等。

2. 正确使用词汇搭配。

(1) 学习英语词汇不等于背诵单词表。脱离语境是不能掌握单词和其搭配的完整意义的。词汇搭配教学应该贯穿于听、说、写、译过程中。英语词汇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本上的词汇表。大多数词汇表只是呈现简单的英文解释和中文翻译, 这对词汇的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 要多用英英词典。读书破万卷, 查字典也是如此。阅读英文释义和例句的过程就是用英语思考、用英语理解的过程。使用英英词典能够增加语感。学生通过英英词典对词组准确地理解帮助他们用地道的英语表达, 有助于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如:He has a bad heart.他心脏有病。

3. 通过错误分析进行英语词汇搭配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学生写作和口语表达时应该注意学生的词汇搭配错误。我们可以收集学生的搭配错误并加以分类。这样我们可以找到学生搭配的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教师应该具备词汇习得的知识, 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安排词汇搭配的练习。另外,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 要侧重传授词汇搭配的策略。如通过对比记住词汇搭配, a black horse是一匹黑马, a dark horse是实力难测的对手。

4. 词汇搭配教学要贯彻系统原则。

贯彻系统原则是要认识到词汇搭配教学要贯穿于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整个过程。词汇搭配是语言中一个庞大的系统。我们要做到立足词汇搭配系统, 逐步纵横联络以融入语言大世界。

5. 词汇搭配教学要贯彻情景原则。

贯彻情景原则即在具体情景中教授词汇搭配。具体情景指的是实际生活情景、直观教具情景和想象情景等。在具体情景中教授词汇搭配可以帮助学生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所学词汇的搭配。我们要多收集和利用英语词汇搭配的真实性材料。

学生学习英语离不开单词, 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词汇搭配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部分。在教授词汇搭配时, 教师应授之以“渔”, 而非授之以“鱼”。词汇搭配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语义提升到语用的高度了解词汇的文体特征与功能。我们教师应从提高学生素质来认识学习词汇搭配的问题。在教学中、阅读中不断丰富词汇搭配知识, 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2]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汪榕培.英语搭配新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10) :35-38.

[4]钱瑗.对C ollocation的再认识[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 (3) :43-47.

[5]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6.

[6]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王立非, 钱娟.我国学生英语演讲中的语块特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学刊, 2009, (2) .

scenery的词汇搭配 篇4

1、 We stopped on the mountain pass to admire the scenery.

我们在山口停下来欣赏风景。

2、We stopped to admire the scenery.

我们中途停下来欣赏一下风景。

3、 The area is remarkable for its scenery.

这一地区以其优美的景色而引人瞩目。

4、You will find scenery to rival anything you can see in the Alps.

你能看到的景色可与你在阿尔卑斯山所见的任何景色相媲美。

5、We just stood there drinking in the scenery.

浅析俄汉词汇搭配对比 篇5

1 语法规则与词语搭配

词语的搭配首先是依据语法规则进行的。在语法中, 任何一个句法结构都是依据词的性质和功能组成的, 都是由不同性质的词语相互组成的一个词语序列。词语组合要受语法规则的支配。不同词类的词具有不同的搭配能力和方式。例如汉语的介词与俄语的前置词。汉语中能与介词搭配构成介词结构的词为以下几类。首先是体词类。如, 名词:女儿帮妈妈做家务。代词:你给我称三斤樱桃。数词短语:普希金生于1799年。其次是动词和动宾结构。如:他们经过努力取得了好成绩。你对实现理想是否有信心?还有主谓结构。如:通过手机号码定位, 她找到了男友的准确位置。而俄语前置词一般只和名词、代词、数词搭配。名词:идтиспеснями唱着歌走路;代词:купитьподаркидляних给他们买礼物;数词:морозвдвадцатьградусов零下20度的严寒。

2 语义与词汇搭配

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 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概念的反映, 它是制约词汇搭配的主要因素之一。词义与搭配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词义决定搭配, 而搭配又使词义得到实现和反映。然而必须注意, 搭配由词义决定, 却不止是由概念意义决定, 否则概念相同的词 (如汉语里的“票, 证”与俄语里的“билет”)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搭配范围呢?除авиационныйбилет (飞机票) , перронныйбилет (站台票) , военныйбилет (军人证) , профсоюзныйбилет (工会证) 等这些相同的搭配外, 它们又有许多不同的搭配, 即汉语中许多用“票, 证”的地方, 俄语中却不用билет。如:医生证 (дипломврача) , 营业证 (торговоесвидетельство) , 选票 (избирательныйголос) 等。语义决定搭配, 反过来, 搭配也决定语义, 二者相互依赖, 相互决定。俄汉对应词在与其他词搭配时, 其意义既灵活又模糊, 在俄汉互译时, 学生往往按汉语的搭配习惯去套译俄语词语的搭配习惯。这种在母语中养成的语言直觉在另一语言中常会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比如俄汉语中的“玩, 耍” (играть) , 基本义都指玩耍, 例如:“игратьвкуклы” (玩洋娃娃) , “игратьвбильярт” (玩台球) 和“игратьвкарты” (玩扑克牌) ;但“玩”在俄汉语中的派生义却有很大不同:如汉语可以说“耍贫嘴”、“耍手艺”和“耍无赖”, 俄语却不能用“играть”来表达, 须用其它词来表示:болтатьязыком, заниматьсяремеслом, хулиганить;而俄语的“играть”可以说“игратьглавнуюроль”和“игратьнаскрипке”, 这些意义在汉语中则没有, 也不能这样搭配, 译成汉语分别为“扮演主角”和“拉小提琴”。

3 语言习惯与词汇搭配

词组成词组要取决于词的搭配能力与习惯。俄语词的搭配能力与习惯与汉语不尽相同, 不了解这一点便往往把“中式”搭配硬加在俄语身上, 导致费解或误解。我们以чистый一词为例, 这个词的基本含义为“清洁的, 洁净的”如:чистаякомната, чистыйснег (清洁的房间, 洁净的雪) 等, 同时чистый一词还有“清白的, 纯洁的”, 如чистоесердце, чистаялюбовь (诚心, 纯洁的爱情) , 这些搭配与汉语是一致的。但俄语中有чистыйбланк (空白的表格) , чистоелицо (光滑的脸) , 这些搭配则是汉语中没有的;同样, 汉语中可以说“清茶”、“清官”, 而俄语中描写“茶”、“官”时却不使用чистый一词, 而要用зелёный、честный等词。这说明词汇搭配是语言体系内的现象, 它服从每一种语言自身内部的规律, 而不仅仅只受单个词词义的支配。再如, 汉语可以说:“看电影看电视, 看节目, 看书, 看报, 看信……”, 都能用“看”;而俄语则不然, фильм (电影) , телевизор (电视) 及передача (节目) 可以和смотреть (看) 一词连用, 而книга (书) , газета (报) 及письмо (信) 却只能与читать (读) 一词搭配。

4 结语

综上所述, 俄汉词汇的搭配受各自语义、语法和语言习惯的不同而各有特殊的搭配特点, 可以看出, 两种语言的词汇搭配特点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相异之处。其相似之处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思维反映客观物质世界这一规律, 其相异之处揭示了两种语言在语法、语义及语言习惯等方面的特殊规律。对于两种语言词汇搭配的比较研究, 将会加深我们对于这些特点的认识,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使用这两种语言。

参考文献

[1]В.А.Маслова, Лингвокулитурология, [M].M, 2001.

[2]В.В.Морковкин, СочетаемостьсловивопросыобучениярусскомуиностранцевM., РусскийЯзык, 1984.

[3]丛亚平, 谢云才, 杨仕章, 等.俄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6.

[4]周春祥, 王昭铧.俄语实践语法[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

[5]林杏光.汉语句型[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0.

[6]倪波, 顾柏林, 俄语语义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7]卫乃兴.搭配研究50年:概念的演变与方法的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 .

[8]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语言迁移对词汇搭配的影响 篇6

语言迁移 (language transfer) 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 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外语是一致的, 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有积极的影响, 这被称为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则是指, 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 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Odlin (1989) 在其《语言迁移》这部专著里给语言迁移下了简明而精确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 (或没有完全习得的) 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根据他的定义, 迁移不仅仅是传统的迁移研究中所指的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 还可以指学习者已经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的知识对于新语言习得的影响。

学者们通过对于语言迁移现象的分析, 得出汉语对于英语学习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的, 特别是对于一些词汇使用的错误分析指出在词汇学习和应用过程中词汇信息不对称问题, 也会给学习者带来障碍.再受到汉语的负面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就会造成表意不清, 搭配不当语法错误等情况, 从而无法完成正常的准确的交流。

英汉两种语言是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的因此造成这两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在音系句法语义等多方面存在差异, 由于词汇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基本构成。所以研究英汉语言词汇在语言迁移中的现象十分重要。

2. 词汇搭配

搭配是限制词语如何同时使用的规则, 来自本族语讲话者不断重复的表达经验, 具有共现性、制约性、因循性和无规则性等属性。词汇搭配是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的绝大多数场合, 人们通过正确的词汇组合, 恰当合理的语言表达, 从而完整地表达主体思想, 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然而, 一些英语学习者, 虽然有很大的词汇量, 却不能恰当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口语和写作中, 词汇的误用也属常见。词汇搭配问题仍然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最棘手的问题。

词汇习得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词汇习得有它自己的特点, 词语搭配知识是词汇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 是外语学习者最频繁出错的地方。很大一部分的词语搭配错误都源于母语的负迁移。想要学好外语, 学好词语搭配, 就要克服母语干扰。

Firth认为, 理解一个词要看它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联系, 意义存在于语言环境中, “意义取决于搭配是组合平面上的一种抽象, 它和‘概念’上或‘思维’上分析词义的方法不是直接相关的。”汪榕培 (2002) 认为, 搭配是语言中一个词与其他的词的习惯上的连用。词汇搭配能力是语言综合能力的表现, 关系到二语习得的成败。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 词汇的搭配组合习惯往往各不相同, 因而在英语的词汇学习中, 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着很多搭配问题。

具体的搭配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2.1 及物与非及物混乱

英语和汉语之间很多的一个差异就是英语在动词的及物与非及物之间是泾渭分明的, 而中文动词时没有明显的及物与非及物的差距, 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会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个动词在使用时需要分清及物与非及物, 一概当成非及物, 导致动词与介词搭配错误, 如:

I lacked experience. (错)

I lacked in experienced. (对)

I majored in management. (错)

I majored in management. (对)

以上的错误其实就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因为在自己的母语语法体系当中没有储备及物与非及物的概念, 所以在写作时想当然地没有意识到英语的动词lack与major都是非及物动词, 后加宾语得有介词。这类错误在中国学生当中是相当多的。

2.2对于动词+doing与动词+to do习惯搭配掌握欠缺

这类也是中国学生难以从母语中借鉴的, 如

I remember returning the dictionary.

I remember to return dictionary before next morning.

这个例子当中remember的习惯搭配是句子的重点, remember加动名词表示记得已经做过, 而加to do表示记得要做, 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又如:

I appreciate getting your supports.

I promise to borrow a tool to her.

在英语语法结构当中, 有些动词后面只能加to do而有些后面只能加doing, 这些只能靠学生平时一点一点地积累。

2.3 副词和动词的合理搭配和运用

英语中副词的用法也和中文的有差距的, 例如hard和hardly, 都可以做副词可是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I worked hard in my high school.

I hardly pass the exams.

这里hard表示努力、刻苦, 而hardly则表示几乎不。又如:

It rained heavily last night.这里heavily是用来形容下大雨, 不是重的意思。

2.4 动词和宾语搭配

中式英语体现得较为明显的地方。请看下例:

We are eager to raise our English knowledge.

这句话要改为:We are eager to raise level of our English.

I am sorry to ruin her feelings. (错)

I am sorry hurt her feelings. (对)

英语当中有很多近义词, 这些词是有搭配差异的, 随意地用只会导致搭配错误。

结语

搭配在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 是有效、流畅交际的关键。如果学生掌握大量搭配, 他们在语言交中就能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写作当中。学生在学习写作时所遇到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要弄清所用的搭配特性。遗憾的是, 由于很多词受搭配的限制, 不能自由组合, 所以学习者在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组合时往往让很多学生写下不合理的句子。所以教师在教学上不能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被词汇, 还要对所教授的词汇进行造句讲解, 尤其是词性以及用法, 这是学生使用该词会词组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Firth.J.R.Papers in Lingu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Odlin 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陈传礼.英语搭配微探[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陈翊.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搭配错误浅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沈萍, 邹漫云, 穆迎露.英语词汇搭配研究探析 (I)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6]孙建华.典型性英语词汇搭配和有效交际[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7]汪榕培.英语搭配新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8]王延香.词汇搭配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 2012.

[9]张勇.英语学习中词语搭配问题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词汇超常规搭配的语用动因 篇7

词汇之间的搭配不是任意的, 是主要受制于语法、语义与语用三方面的规则。

语法规则规定, 搭配应遵循句法结构搭配规则及词类选择搭配规则, 一旦违反就有可能犯语法错误。同时不难发现, 有些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表达方式并不能被人们接受, 这是因为这些表达忽视了语义的合理选择。

不过有些表达方式不符合语法规则, 或者不符合语义规则, 或者两者皆不符合, 却仍能被人接受, 甚至是广泛使用, 这其中便涉及到语用因素。那么, 导致这些超常搭配出现的动因又有哪些呢?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

2 超常规搭配形成的动因

语言是在运用中产生的, 语用是分析语言时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语用角度进行的分析是动态的分析。语用因素的这一特点必然会导致一系列超常搭配的出现。那么影响它们形成的语用动因到底有哪些呢?

(1) 语境因素

语境影响词语的选择。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语境需要不同的正式程度、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与其相适应;在特殊语境中, 词汇偏离了原意而产生了特殊的含义。其中前两种情况都是由词汇固有的意义所决定的, 我们在此所探讨的是第三种情况, 即词汇在特殊的语境中丢失了自身的意义, 而被用来表达另一个相关的隐含意义, 只有这种情况才会产生超常规搭配。例如:“青蛙王子”违反了词汇搭配的语义规则, 因为在青蛙这一物种里是不可能有王子、公主等身份的。然而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 《青蛙王子》不仅被人们接受, 并且广为流传。童话故事这个特殊的语境使“青蛙王子”被人们接受。所以, 语境不仅使得看似错误的搭配有了合理的解释, 而且赋予了它们深层的含义。

(2) 认知因素

在交流中, 人们要把所想化为言词方可被他人理解。然而, 语言不能尽现人们的思想。这种矛盾呼唤新的表达方式, 于是各种超常规搭配出现了。在此我们将以隐喻为线索探讨人类认知对超常规搭配形成的影响。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 (Ungerer&Schmid, 1996:144) 。隐喻的过程是运用类推机制, 将旧信息投射到新事物的过程, 被称为由始发域到目的域的投射。这就是一些非常规搭配现象可以被理解的原因。比如说, 通感是一种违反常规搭配而产生的修辞手法, 其原理就是通过概念的投射, 将描写某一事物的词用在另一给人相似感觉的事物上。如“甜言蜜语”的形成就是与人类的认知隐喻能力是分不开的。总之, 由于语言的有限性, 人们在通过语言表达认知的过程中, 便出现了隐喻等超常规搭配形式。

(3) 求简动因

生活节奏逐渐加快, 人们做事讲求效率, 在语言的使用上也不免如此。求简的心理促使了语言结构活用的出现。例如:“很个性”这一结构从句法角度进行分析是分析不通的。“很”等字原本是修饰形容词和副词的, “很+名词”是不可行的。然而, 这种说法却越来越大众化。因为这些结构言简意赅, 用最简练的语言形式, 表达了最丰富的语义内涵, 迎合了人们的求简心理。

3 结语

超常结构的形成是众多因素合力的结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原因, 交际需要、求异心理、词义联动、文学表达需要等也对超常规搭配有影响。总的来说, 超常搭配是在语境、认知、交际、求简心理, 和其他各方面动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我们发现, 无论用哪种动因进行分析, 语用都是超常规搭配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因此, 了解超常规搭配形成的语用动因, 才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

摘要:超常规搭配是指词汇项之间非习惯性的共现, 这种搭配方式违反了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 却仍然能够被人们接受。超常规搭配的形成主要归因于语言活动中语用因素的参与。本文主要从语境、认知、求简心理的角度探讨了这种现象的形成, 总结出了超常规搭配形成的主要语用动因。

关键词:超常搭配,动因,语用

参考文献

[1]F, Ungerer&H, 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Shanghai:Foreign Lan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144.

[2]Searle, J.R.Speech Acts[M].Cambridge:Cambridge VP, 1979:110.

积极型英汉词典词汇搭配处理研究 篇8

关键词:中国学习者,积极型英汉词典,词汇搭配,处理

早在1933年英语教学先驱H.E.Parmer就提出了搭配 (collocation) 这一概念[1], 之后语言学的很多领域都借用了这一提法, 在各个研究领域搭配的概念也不甚相同。该文所研究的是词汇搭配 (lexical collocation) , 简单来说, 就是相对固定并且经常在一起使用的一组词, 词汇搭配中的主要构成成分是实词。该文所指的搭配不包括语法搭配 (grammatical collocation) , 即传统教学法中的“句型”, 如“动词+不定式”, “动词+从句”和“形容词+介词”等。词汇搭配是语言学习的难点。Channell指出不少学习者知道了一个词的基本意义, 却不知道它如何跟别的词汇搭配使用[2];Howarth指出在词汇搭配中, 词汇组合中的成分不能随意更换[3], 比如“blow a fuse” (保险丝烧了) , 换掉其中的动词或名词都不可以, 所以词汇搭配在二语习得中是较难掌握和容易出错的部分。

积极型 (active) 英汉词典属于教学型 (pedagogical) 即学习型 (learner) 词典, 是指不仅帮助读者“解码 (decode) ”, 即查单词的意思, 并且有助于读者“编码 (encode) ”, 即用查到的词汇遣词造句的词典。目前的积极型英汉词典对词汇搭配的处理还有很多不足。根据雍和明对195名调查对象所做的统计, 高达56%的词典使用者是为了获取搭配信息, 说明读者对词典中的词汇搭配信息有迫切要求[4];另一方面, 吴文舜对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学生的一项英语词汇搭配能力测试表明, 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词汇的搭配项时都有一定的困难, 甚至在查阅了某些词典之后仍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说明某些词典在处理词汇搭配方面非常薄弱, 不但编排混乱不易查找, 在“编码”功能方面更是不足[5]。

目前我国在积极型英汉词典的编纂理论上已有不少研究和论述, 但实践成果基本为零, 没有任何一部国产积极型英汉词典形成了品牌效应并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追捧。国内市场主要由引进版词典统治, 然而引进版词典缺乏对中国学习者难点的针对性, 某些问题只能由国人自编的词典才能解决, 目前亟需这样的词典出现。

1中国学生词汇搭配难点分析

词典编纂实践应该从中国学习者的难点和需求出发。该文用桂诗春等人建立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 (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 (其中收录了语料100万词) [6]和文秋芳等人建立的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 (其中收录了口语语料100余万词, 笔语语料120万词) [7]为对象, 对其中的词汇搭配进行检索, 并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以上两个语料库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中国学习者语料库, 给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充足的真实样本。据初步观察, 中国学生在词汇搭配方面的错误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1) 母语干扰, 例如汉语经常说“学习知识”, 而英文绝对不能说“learn knowledge”或“study knowledge”, 但语料库检索结果显示有近80%的学生选择了上述两个错误的搭配词。2) 过度概括。由于缺乏对英语惯用法的了解, 不少学习者从“strong tea”和“strong coffee”这样的正确搭配推断出了诸如“strong soup”之类的错误搭配。3) 混淆近义词。例如英语中有多个词表示各种各样的“群”, 而语料库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只知道用“group”一个词, 而很多英语习惯搭配中却并不用“group”。如英语会说;“a shoal of fish”、“a flock of birds”和“a pack of wolves”等。4) 用词单调。如表达“解决问题”这一搭配, 在上述语料库中超过90%的学生只知道用“solve”一词, 几乎没有人使用诸如“resolve”、“settle”等可替换词。

进行词汇搭配错误分析研究, 从中找出中国学生的学习难点和易犯的错误, 给我们的词典编纂提供了依据。错误词汇搭配的反例, 包括其正确形式都应该被收录到词典当中, 并且作为处理的重点。

2词汇搭配在词典中的呈现

2.1突出积极型词典的“编码”功能

一个词在词典中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对词目词 (entry word) 来说这不成问题, 因为只需要按字母顺序排列就可以了, 但是对词汇搭配来说, 放在哪个词目下面却体现了其“编码”或“解码”的不同功能。词汇搭配是依附于词目词的, 由于词汇搭配由多个词构成, 究竟该放在那个词目词下面, 各个词典并无统一标准。词汇搭配由“中心词 (base) ”和“搭配词 (collocator) ”构成, 中心词是词汇搭配的语义中心, 如在“动词+名词”搭配中, 名词是中心词, 动词是搭配词;在“形容词+副词”搭配中, 形容词是中心词, 副词是搭配词。Benson指出把搭配放在搭配词词条下, 体现了词典的“解码”功能, 而把搭配放在中心词词条下, 则体现了词典的“编码”功能[8]。比如一个中国学生想知道“deal cards (发牌) ”这一搭配的意思, 一般来说会到第一个实词“deal” (搭配词) 下去查寻, 这就是一个“解码”过程;反之如果他想知道“发牌”用英语怎么说, 他只可能去“card” (中心词) 词条下寻找答案, 因为“发 (deal) ”对他来说是未知的, 这体现了词典的“编码”功能。根据初步调查, 目前常见的词典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并无一定标准或标准混乱, 特别是“编码”功能不足。

国内市场基本被国际公认的“四大学习词典”所垄断, 即:《牛津高阶学习词典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第7版)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第4版) 》、《剑桥高阶学习词典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第3版) 》和《柯林斯COBUILD高阶学习词典 (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 》。这些词典固然内容权威、质量上乘,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 即:它们是为全世界的英语学习者而设计的, 并非针对中国学生。比如有些搭配对于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用法, 如:“draw a gun (拔出手枪) ”和“deal cards (发纸牌) ”, 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 如果无人告知, 几乎不可能知道用上述两个动词。本研究随机选取了50个常用词汇搭配, 将这些搭配在上文提到的“四大学习词典”中检索, 发现有80%左右的搭配可以检索到 (收录在“中心词”和“搭配词”条目下的都算) , 也就是说有20%左右的搭配并没有被收录。在这被收录的80%的词汇搭配中, 其中只有大约30%的搭配出现在了“中心词”词条下,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搭配只被收录在了“搭配词”词条下, 根据Benson的理论, 说明这些词典词汇搭配的“编码”功能严重不足。

在积极型英汉词典的编纂过程中, 我们不仅应该提供传统语文词典的“解码”功能, 更应该突出积极型词典的“编码”功能。对于一些容易造成困扰的搭配, 不仅仅要把它们收录在“搭配词 (collocator) ”词条下以实现词典基本的“解码”功能, 更要把它们收录在“中心词 (base) ”词条下以体现积极型词典的“编码”功能。当然, 为了避免重复和节省空间, 我们可以使用“参见”等方式处理此类情况。

2.2词汇搭配在词条内部的呈现

根据词典规模的大小, 可以从词条内部的不同方面提供词汇搭配信息。1) 通过词目词的释义。如:address:if you address an envelope, package etc, you write on it the name and address of the person you are sending it to.通过上述释义我们可以知道“address”一词可以跟“envelope”和“package”之类的词搭配。2) 通过例句, 并且在例句中可以对词汇搭配给予加粗或斜体等方式表示强调。3) 把重要的搭配单独列为义项。4) 单独提供搭配栏目, 把重要搭配单独做特殊排版处理。5) 提供错误提示, 把中国学生易犯的错误列出作为警示。如不少中国学生会把“take medicine (吃药) ”说成“eat medicine”, 这对母语为英语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固定用法, 对于中国学习者却是易犯错误。此类搭配错误应该在词典中主动提示。

3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 英语词汇搭配本身的特点使其成为学习的难点, 而汉语母语的负迁移使中国学生在学习时容易犯某些错误。我们在编纂词典时要特别留心收录此类搭配, 并且借鉴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成果, 把中国学生的常见错误加以总结, 在词典中以各种方式提醒读者不要犯类似错误。传统语文词典只强调“解码”功能, 给读者提供词义即可。而积极型英汉词典要兼顾“编码”和“解码”功能。

参考文献

[1]Palmer H E.Second Interim Report on English Collocations, Submitted to the T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English Teach-ers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g-lish Teaching[M].Tokyo: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glishTeaching, 1933.

[2]Channell J.Applying Semantic Theory to Language Teaching[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1981, 35:115-122.

[3]Howarth P.Phraseology in English Academic Writing:Some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Dictionary Making[M].Tubingen:Niemeyer, 1996.

[4]雍和明.交际词典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Wu W S.Lexical Collocations:One Way to Make Passive Vo-cabulary Active[C]//Papers from the Eleventh Conference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pei:The Crane Publishing Co.Ltd, 1996:461-480.

[6]桂世春, 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7]文秋芳, 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文化差异对俄语词汇搭配的影响 篇9

关键词:文化,差异,词汇,搭配

“文化有许多属性,就横向而言,民族性是最重要的,只要民族没有灭亡,民族性就是文化的根本特性。”由于文化有民族性,所以不同民族就会有不同的文化,那么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就会避免不了的体现在语言中。俄罗斯语言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也是俄罗斯民族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政治生活经验的概括。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文化差异对俄语词汇搭配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一、民族语言文化对俄语词汇搭配的影响

词汇搭配的首要规范是语义协调律,即词汇的组合必须符合语义成素相互协调一致的原则。如果说词的语义搭配关系的中心问题是词的组合必须符合语义一致律的话,那么词的搭配关系的中心问题则是词的搭配必须符合语言习惯。不同的语言所服务的文化对象各有特色,这就使得某种语言中符合语义一致律的词汇搭配在操其他语言的人看来可能是违反搭配规范的。

例如,有些中国学生时常把“做实验”翻译成делатьэксперимент,把“提出要求”说成задатьтребовательность,而俄语的正确表达是проводитьэксперимент和предъявитьтребования。

又如,глубокийстарик(年迈的老人),глубокаястарость(极高的年龄),большойдруг(好朋友),круглыйгод(一整年),крепкийсон(睡得很沉),крепкийчай(浓茶),нослодки(船头),мореболезней(许多疾病),рекаприказов(一大堆指示),лесвоспоминаний(无尽的回忆)等等。这些搭配与其他搭配不同,因为他们通常表示跨语言的概念,搭配中的词也只用于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无关的普通意义。但是这样的搭配也是俄语中特有的,是受俄语语言体系本身纯语言规律至于而形成的。

二、民族历史文化对俄语词汇搭配的影响

如果说就文化的横向而言民族性是主要的属性的话,那么,就文化的纵向而言,时代性是它的最重要的特征。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社会产生而产生,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记载了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切,同样也反映在词汇搭配上。

例如,кровавоевоскресенье(“流血的星期天”)就是记载着俄国二十世纪初沙皇反动面目的一个搭配。这个搭配反映的是作为1905-1907年革命开始的那个事件。在那一天(1905年1月9日),14万人走向冬宫,要求得到沙皇的保护,寻求真理,改善生活,但是结果1千多人被打死,4千多人被打伤。这一天在俄国的历史上被称为кровавоевоскресенье。在如,берёзовыймесяц(白桦的月份),берёзовыйновыйгод(白桦新年)反映了俄罗斯人过去的新年习俗。古时候(14世纪中叶以前),俄罗斯人的新年不是从一月开始的,而是从四月,那时候过年的装饰不是枞树,而是白桦树。所以新的一年往往称作берёзовыйновыйгод。又如,цифирнаяшкола(算数学校,指彼得大帝时期的国立小学)指的是当时根据沙皇彼得一世的命令专为农民以外的各显贵阶层人士的子女们创办的一种初级学校,教识字和算术等。волчийбилет(黑籍证,指旧俄时代发给革命志士的证书,持此证书者无法在入学或在机关服务),казённыекрестьяне(俄国18-19世纪的国家农奴),гулящиелюди(“流浪人”,指16-18世纪俄国不属于任何社会阶层的人)等。再如,сборнаяизба(旧俄农村举行米尔大会的集会屋),Потешныевойска(彼得一世的“少年游戏兵团”)等等。

三、民族心理对俄语词汇搭配的影响

文化学家认为,全部的文化学问题,可以归结为心理学问题。而俄罗斯的传统的心理结构很复杂,顺从、群体意识与共同性、心灵深处的罪孽意识、强烈的宗教感等等,都是它的突出特征。俄罗斯民族心理特点在词语搭配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尤其是俄罗斯人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对生活中各事物的独特的观察,往往在词的搭配中表现得更为具体形象。

如:вытьволком(“像狼一样叫”,形容“叫苦连天”),медвежьяуслужливость(“熊的帮助”,指“帮倒忙”),журавлинаяпоходка(“鹤的步伐”形容“从容不迫的步伐,方步”),главныйкит(“重要的鲸鱼”指,“大台柱,重要人物”),ехатьзайцем(“像兔子一样坐车”,指“无票坐车”),петьсоловьём(“像夜莺一样歌唱”指“说得天花乱坠”),,злойкаксобака(像狗一样恶毒),девичьяпамять(“少女的记性”形容“记忆力差”),бабьисказки(“女人讲故事”,形容“无稽之谈”),розовыйдень(“玫瑰色的一天”,指“晴朗的一天”)прозажизни(“家庭舞台”指“家里两口子吵架”),золотойглаз(“金眼睛”,指“看事物看得准,眼力好”)等。从这独特的搭配中我们可以分析俄罗斯人对动物、人物、色彩及其他的特有评价和认识。

当然,俄语中表达心理特点的搭配在一些其他民族语言中也能遇到,这种搭配就是跨语言搭配了,золотоесердце(金子般的心),кашавголове(脑子乱成一片),глупыйкакосёл(蠢得像头驴)等等。这说明,尽管各民族的文化千差万别,但是人类的思维是有共同性的。

四、当代生活与社会发展对俄语词汇搭配的影响

在语言中, 词汇最能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社会语言学表明,一种语言中没有或是很少的词汇就是这个社会生活中没有或少见的现象。反之,则证明这个民族在这个方面很发达或是某些文化内容较为独特。东农业生产:如зерноочистительнаятехника(种子清洗技术),динамикароста(动态生长)等;文化教育:如неполнаяшкола(不完全中学),трудовойсеместр(大学生暑期劳动)等;文学艺术:如заслуженныйартист(功勋演员),абонементвтеатр(长期戏票),утреннийспектакль(早场戏剧)等;日常生活:如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екнижечка(自动售票机),ёлочныйбазар(枞树的市场),службабыта(生活服务站)等;经济:如открытыйаукцион(公开拍卖),шоковаятерапия(休克疗法),приватизационныечеки(私有化证劵)等;政治:如ФедеральноеСобрание(联邦会议),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Дума(国家杜马),избирательныйучасток(选区)等;饮食:如салатизсвеклы(甜菜色拉),чёрныйхлеб(黑面包)рыбныйсалат(鱼肉色拉)等。

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它的大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有对文化的反应,而词的搭配是其中最重要的反面之一。观察表明,俄语中词的搭配可谓是当代俄罗斯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的代言物,是民族心理的传声筒,是研究俄罗斯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参考文献

[1]、吴国华, 杨喜昌:文化语义学, 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0年版。

[2]、谭林:俄语语言国情学,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3]、刘光准, 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上一篇:水电工程统计分析下一篇:通信单管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