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ket的词汇搭配

2024-11-29

racket的词汇搭配(精选6篇)

racket的词汇搭配 篇1

语言迁移 (language transfer) 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 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外语是一致的, 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有积极的影响, 这被称为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则是指, 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 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Odlin (1989) 在其《语言迁移》这部专著里给语言迁移下了简明而精确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 (或没有完全习得的) 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根据他的定义, 迁移不仅仅是传统的迁移研究中所指的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 还可以指学习者已经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的知识对于新语言习得的影响。

学者们通过对于语言迁移现象的分析, 得出汉语对于英语学习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的, 特别是对于一些词汇使用的错误分析指出在词汇学习和应用过程中词汇信息不对称问题, 也会给学习者带来障碍.再受到汉语的负面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就会造成表意不清, 搭配不当语法错误等情况, 从而无法完成正常的准确的交流。

英汉两种语言是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的因此造成这两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在音系句法语义等多方面存在差异, 由于词汇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基本构成。所以研究英汉语言词汇在语言迁移中的现象十分重要。

2. 词汇搭配

搭配是限制词语如何同时使用的规则, 来自本族语讲话者不断重复的表达经验, 具有共现性、制约性、因循性和无规则性等属性。词汇搭配是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的绝大多数场合, 人们通过正确的词汇组合, 恰当合理的语言表达, 从而完整地表达主体思想, 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然而, 一些英语学习者, 虽然有很大的词汇量, 却不能恰当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口语和写作中, 词汇的误用也属常见。词汇搭配问题仍然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最棘手的问题。

词汇习得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词汇习得有它自己的特点, 词语搭配知识是词汇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 是外语学习者最频繁出错的地方。很大一部分的词语搭配错误都源于母语的负迁移。想要学好外语, 学好词语搭配, 就要克服母语干扰。

Firth认为, 理解一个词要看它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联系, 意义存在于语言环境中, “意义取决于搭配是组合平面上的一种抽象, 它和‘概念’上或‘思维’上分析词义的方法不是直接相关的。”汪榕培 (2002) 认为, 搭配是语言中一个词与其他的词的习惯上的连用。词汇搭配能力是语言综合能力的表现, 关系到二语习得的成败。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 词汇的搭配组合习惯往往各不相同, 因而在英语的词汇学习中, 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着很多搭配问题。

具体的搭配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2.1 及物与非及物混乱

英语和汉语之间很多的一个差异就是英语在动词的及物与非及物之间是泾渭分明的, 而中文动词时没有明显的及物与非及物的差距, 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会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个动词在使用时需要分清及物与非及物, 一概当成非及物, 导致动词与介词搭配错误, 如:

I lacked experience. (错)

I lacked in experienced. (对)

I majored in management. (错)

I majored in management. (对)

以上的错误其实就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因为在自己的母语语法体系当中没有储备及物与非及物的概念, 所以在写作时想当然地没有意识到英语的动词lack与major都是非及物动词, 后加宾语得有介词。这类错误在中国学生当中是相当多的。

2.2对于动词+doing与动词+to do习惯搭配掌握欠缺

这类也是中国学生难以从母语中借鉴的, 如

I remember returning the dictionary.

I remember to return dictionary before next morning.

这个例子当中remember的习惯搭配是句子的重点, remember加动名词表示记得已经做过, 而加to do表示记得要做, 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又如:

I appreciate getting your supports.

I promise to borrow a tool to her.

在英语语法结构当中, 有些动词后面只能加to do而有些后面只能加doing, 这些只能靠学生平时一点一点地积累。

2.3 副词和动词的合理搭配和运用

英语中副词的用法也和中文的有差距的, 例如hard和hardly, 都可以做副词可是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I worked hard in my high school.

I hardly pass the exams.

这里hard表示努力、刻苦, 而hardly则表示几乎不。又如:

It rained heavily last night.这里heavily是用来形容下大雨, 不是重的意思。

2.4 动词和宾语搭配

中式英语体现得较为明显的地方。请看下例:

We are eager to raise our English knowledge.

这句话要改为:We are eager to raise level of our English.

I am sorry to ruin her feelings. (错)

I am sorry hurt her feelings. (对)

英语当中有很多近义词, 这些词是有搭配差异的, 随意地用只会导致搭配错误。

结语

搭配在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 是有效、流畅交际的关键。如果学生掌握大量搭配, 他们在语言交中就能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写作当中。学生在学习写作时所遇到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要弄清所用的搭配特性。遗憾的是, 由于很多词受搭配的限制, 不能自由组合, 所以学习者在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组合时往往让很多学生写下不合理的句子。所以教师在教学上不能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被词汇, 还要对所教授的词汇进行造句讲解, 尤其是词性以及用法, 这是学生使用该词会词组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Firth.J.R.Papers in Lingu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Odlin 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陈传礼.英语搭配微探[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陈翊.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搭配错误浅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沈萍, 邹漫云, 穆迎露.英语词汇搭配研究探析 (I)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6]孙建华.典型性英语词汇搭配和有效交际[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7]汪榕培.英语搭配新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8]王延香.词汇搭配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 2012.

[9]张勇.英语学习中词语搭配问题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racket的词汇搭配 篇2

32、back up 支持,援助;后退

33、bear/keep in mind 记住

34、begin with 从...开始

35、believe in 相信,信任

36、belong to (在所有权关系等方面)属于

37、benefit from 受益,获益

38、blame for/on 责备;因...而受到责备

39、boast of/about 自夸,夸耀,吹牛

40、build up 积累,堵塞;树立

41、burn out 烧光,烧毁;烧起来

42、burst out + n. 爆发,突然发作

43、burst out + v-ing 爆发,突然发作

44、care for 照顾,照料;喜欢;宠爱

45、catch up with 赶上

46、check in 办理登记手续

47、check out 记账后离开;检验,核查

48、cheer up 高兴,振作

49、clear away 把...清除掉,收拾

50、clear up 使变清;放晴;清理

51、combine with 结合,联合,化合

52、comment on 评论

53、communicate with 与...通讯;交流

54、compare to 比较,对比;把...比作

55、compensate for 补偿,赔偿

56、complain about/of 抱怨,申诉

57、compy with 照做,遵照,应允

58、conceive of 想像,设想

59、concentrate on 集中,专心

60、(be) concerned with 关心,挂念,从事于

racket的词汇搭配 篇3

而对于这一要求就会涉及到了托福语言中的用词准确性和多样化。能够达到词词准确,又使用到不同的词句来表达相同、相似的意思,从语言角度来说已经符合托福考试的高分要求。比如这样一个句子:My writing ability increased by reading many books.粗看起来整句内容没什么问题。但是,细看用词上面,就不难发现,ability和increase是不搭配的。

也曾经有人将托福写作的用词必做是我们平时的穿衣搭配,词汇虽然简单朴实,但是只要合理搭配并且在文章适当的位置,便依然能让简单词汇在文章大放异彩。也就像我们平时的穿衣一样,亮不在于单品是如何大牌如何昂贵,而在于款式质地的和谐和效果。

在托福的写作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提及大家需要有文字的多样性。原因很简单,也许大家在备考过程习惯于看模板或是范文,有些大众化的短语会在几个学生的作文中同时出现。比如:“more and more”这个词。当然,这个简单的词汇在使用上并不会出现很多错误,但是,过于频繁的使用也会令考官感到,词汇贫乏是你的一个弱点所在。

托福写作素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素材段落

Consumer motiv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According to his theory, motivational forces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importance. The most common needs are physiological needs (including food and shelter) and safety needs, both of which are tightly connected to basic survival. Higher-level needs include social needs (including relationships and love), esteem needs (including recognition and status) and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also known as the needs to fulfill oneself). In Maslow’s view, individuals must meet their lower-level needs before being motivated to fulfill their higher-level needs.

单词和词组

be associated with 与…相联系

=be connected to

Criteria for the judgment of purchasing different product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elements, particularly personal preferences and specific functions.

fulfill 实现、满足=accomplish

fulfill a work program

fulfill one’s responsibility

句型结构

…, both of which … 这两者都,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结构

Chess encourages personality and mental development, both of which are very important in a child’s early years.

适用考题

People often buy products not because they really need them, but because other people have them. (.11.2/.5.11)

The main purpose for people to have jobs is to earn money rather than gain public recognition. (.5.20)

认知策略与词汇搭配 篇4

一、搭配的定义及类型

传统上搭配是词汇学的概念,它是指“单个词汇之间习惯性的共现”。随着语言学的发展,搭配成为语言教学、词典学,尤其是语料库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不同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搭配作出了界定,习惯上人们将搭配分为广义的搭配和狭义的搭配,广义的搭配认为词的共现即形成搭配,搭配是语料中两个或更多词汇在短距离之内的共现。狭义的搭配强调语法的限制作用和词语的决定作用,其核心意义是“以等同形式超过一次重现,并且构成良好语法关系的词汇序列”。本文中的搭配问题是指狭义的搭配。

搭配的种类也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搭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归类,根据搭配的选择限制条件,可以将其分为固定搭配、常规搭配和破格搭配。固定搭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习语或成语,指那些经过长期使用已经固定下来一起出现的词项。常规搭配,即虽不是固定不变但常一起出现的词项,这种搭配在英语中大量存在,因为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是有联系的,这就很自然地会在语言中得到反映。破格搭配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修辞目的,有意冲破搭配限制而创造出新的非常规搭配关系。根据搭配词的词性,搭配又分为: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名词与动词的搭配、副词与形容词的搭配、动词与副词的搭配、单位名词与名词的搭配。

二、搭配的难点及错误表现

搭配之所以是二语学习的难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的社会性、民族性。不同语言的对等词很少有完全相同的搭配。一方面,根据认知语言学家的观点,全人类具有基本相同的客观外界,有着大致相同的思维,因而不同的语言可以互译和理解。另一方面,特定的社会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因素,如风俗、文化、思维习惯、语言心理等,这些因素导致不同语言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这就为外语习得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对本族语使用者来说,一些搭配是可以预见的,而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大多搭配语的语义是不容易从构成搭配的各个词的词义中推测出来的,所以经常表现为过度概括(动词的无用与滥用),近义词代用,惯用法失误,等等。

三、认知策略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犹如一缕清风,使语言学界为之一爽,长期以来,人们接受了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认为词、词的搭配及句式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是独立的、约定俗成的,认知主义认为,概念、词语、句子及任何层次的语言结构意义都不是抽象的,而不同程度地源于我们的经验、亲身感受到的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经验或经历和学习者的主动加工。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引起更多学习的反省思维和分析思维。尽管每个学习者都有关于记忆、注意、学习及思维的一些策略,但一些人所拥有的策略似乎比另一些人更好,如何促进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改善,能够使每位学习者发挥其潜能,乃是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给现代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新挑战。认知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习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几个经典理论的综合运用,旨在提高学生的词语搭配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

(一)象似性

相似性又称拟象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使得一部分词的搭配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词语都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动作、状态、事件的模拟投射。

象似性包括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等,数量象似性的认知基础是:语符数量一多,就会更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心智加工也就较为复杂,自然就传递了较多的信息。

(二)概念范畴化

范畴化是一个把相似事物概括为概念的过程。认知能力之一就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人们在认识和了解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碰到从未进入过自身认知体系或自己并不熟悉的概念或事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于运用原有的概念与语言符号体系去了解和把握新的事物或概念。

概念范畴化是任何语言的词语搭配的基础。范畴化是人类的重要认知能力之一。拉博夫说:“如果语言学还有一点用途,那就是它研究范畴。”人类认识世界,人类的思维活动始于概念。范畴化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莱考夫给范畴的作用以更高的定位:“没有范畴化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以及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

四、学习搭配对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来帮助学生提高词语搭配能力。

1.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师应做到更多地鼓励学生提高搭配意识,帮助学生找到更有利的学习策略。

2.在传统的词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多地关注词汇的发音、词型和词义,而词汇的深层知识往往被忽略了,所以学生在表达中常犯的错误是语法合乎规则而搭配却非常怪异。在今后的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词汇的深层知识。

3.更好地收集和利用真实性材料来提高英语输入的质量,真实性材料中的搭配与教科书上的搭配相比更自然、更生动、更接近生活,也更有利于学生使用认知策略。

racket的词汇搭配 篇5

词汇搭配指的是词之间的结伴关系。各语言单位按一定顺序共现构成更大的单位,这些重复出现的组合或(半)预置的词组通常被称为搭配(王瑞2014)。中国学习者使用英语词汇搭配时,易犯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错误是将汉语词组按字面意义“硬译”成英语词组,如satisfy one’s needs(应为meet one’s needs),crowded traffic(应为heavy traffic),enlarge one’s sights(应为broaden one’s horizons)。傅慧英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的统计分析表明,母语负迁移本身导致的词语搭配错误占比高达43%,其中“直译”又是主要问题,是语际错误中最多的现象(傅慧英2013)。

一、概念迁移和语义迁移

概念迁移是母语迁移研究的新方向。母语迁移的研究经过了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对比分析法(Contrast Analysis),主张母语和二语在结构上的差异构成了二语学习者的主要障碍。因此,对母语和二语进行结构对比分析,就可以确定二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李锡江、刘永兵2013)。20世纪70年代以来,行为主义的式微和心灵认知主义的兴起产生了标记理论视角下的标记差异假说(Markedness Differential Hypothesis),主张目标语中与母语相异且标记性强于母语的范畴较难习得;与母语相异且标记性强于母语的目标语范畴,其习得的困难程度与其标记程度一致;目标语中与母语相异但标记性并未强于母语的范畴不存在习得困难(Eckman 1977)。它与同期盛行的普遍语法可及性及中介语初始状态研究都把学习者本身的认知心理作为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加以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概念迁移假说逐渐被接受,它克服了对比分析法和标记差异假说都没有充分重视学习者认知心理和二语之间主客体互动的缺陷,采纳了社会认知主义取向,强调学习者和语言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李锡江、刘永兵2013)。

概念迁移假说强调对母语迁移的研究重点应该从表面的语言形式转移到深层的概念系统。语言表层结构受制于底层概念结构,外在的语言行为受制于内在的心理概念过程。表层的语言形式是对底层的概念系统的组织,底层概念结构是表层形式结构存在的基本理据。不同于只操母语者,二语学习者拥有一套复合概念表征系统,由基于母语的概念、共享的概念和基于二语的概念共同构成。当学习者在产出二语时,如果有大量的“基于母语的概念”和“共享的概念”参与概念过程,其结果就会使学习者的二语产出受到母语的影响,从而发生“母语>二语”(L 1>L 2)方向的迁移现象。但是,在学习者的复合概念表征系统中共存的这三种概念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学习者二语经验的丰富,更多基于二语的概念映射到前两种概念上,使整个系统不断整合、重组。一方面,学习者将对原有的母语概念进行充分修正、扩充,使共享概念能容纳二语经验的要求;另一方面,学习者将产生许多新的、为二语独有的概念。其结果是二语概念(包括经过充分重组后的共享概念和二语独有的概念)参与概念活动的可及性大大提高,学习者对母语概念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从而使母语迁移发生的几率大大降低(姜孟2010),而学习者基于该系统的中介语能力也随之逐渐提高,并趋近二语本族语者的水平。

语义迁移是概念迁移在词汇层面的体现。语义迁移通常是指母语可以在词汇语义层面影响学习者对二语词汇的学习、领悟与使用。它涵盖的内容与概念迁移部分交叉。概念迁移不仅关注概念与词语(concepts and words)的关系,而且关注概念与语法(concepts and grammars)、概念与时态(concepts and tense)等之间的关系。而语义迁移虽然包括概念与词语(words and concepts)的关系,但主要还是词语与其他词语(words and other words)的关系(高立伟2014)。考查词汇搭配中的概念迁移主要落实在语义迁移上,即母语词汇与二语对应词汇的关系。

二、语义迁移和词汇搭配“硬译”

语义迁移具体表现为母语中与二语对应词汇的核心义项被翻译过来,进入二语,与该二语词汇直接建立联系。

词是由音、形、义结合,在句法的规范下参与表达的单位。二语词汇表征模式包括四要素:词义和句法组成词义(lemma);词形和语音组成词位(lexeme)。该动态表征模式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有母语基础的成人二语学习者的二语词汇发展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语词汇的词位与母语建立关联,即学习者识记二语词汇的语音和词形,并在母语中找对应的词义;第二阶段,母语词汇的词义通过翻译进入二语,与二语词汇的词位建立关联,这时学习者通过识记二语词汇的音和形,再关联母语对应的词义,达到了词汇错位的音、形、义的统一;第三阶段,随着二语经验的丰富,母语词义与二语词位的关联减弱,二语词义取代了母语词义,纠正了第二阶段中词汇的二语词位关联母语词义的错位,从而使二语词汇的词位、词义一体化,音、形、义在二语语境下完成了统一过程,从而达到词汇的完全习得(Jiang 2000)。

要达到第三阶段———实现二语词义取代母语词义,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二语经验足够丰富,而这一条件的满足受学习者自身认知、语言环境和二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性导致的学习难度等因素的制约。语言环境和二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对中国学习者来说尤其不利。我国学习者没有生活在一个需要频繁使用英语的环境中,加上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语系,和法语等与英语属同一语系的语言相比,汉语跟英语相差较大,这两者都在客观上增加了我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难度。因此,相当多的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词汇习得停滞在第二阶段,即英语词汇的音、形与对应汉语词汇义项错位关联的阶段。这些学习者的二语经验较贫乏,他们有限的词汇习得水平经常集中表现为对二语词汇义项的掌握仅限于从母语翻译几个义项,简单而粗略,却往往忽略了该词各义项中的非核心义项甚至个别核心义项,更不要说建立该词整个义项体系中各义项间的联系。当二语词义的核心义项以母语翻译的形式迁移,或以二语本意的形式进入二语对应的词义区(lemma)时,由于二语词汇的非核心义项受学习者的二语经验所限,在学习者的词汇表征模式中的频率、凸显度不足,无法进入该区域时,翻译过来的母语核心义项就会占据该模式中的全部词义区,排挤掉非核心义项,使学习者不能习得这些非核心义项;另外,即使核心义项被翻译过来了,也会由于未考虑母语和二语文化、历史、政治等因素不同导致的概念体系的差异,使得该词汇从母语翻译过来的零星义项本身的意义往往和二语中的该词汇的词义并非完全对等,因此,学习者对核心义项的掌握有限。这些都势必阻碍词汇的完全习得,使学习者的二语词汇表征模式残缺不全,从而限制了学习者的词汇应用水平,尤其对学习者把相应汉语词汇“硬译”过来凑成相应的英语词汇“搭配”这种典型错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习者要搭配二语词汇时,如果在他们自己不完备的二语词汇表征模式中提取不到正确义项,就只能转而求助于母语中意义对应的词汇搭配,再逐词“硬译”,从而产生不地道的二语搭配(赵予2011)。

以“满足需求”这一搭配为例,大多数学习者一般都已掌握“需求”(needs)一词,并能在自己的英语中介语词汇里正确提取;但要找“满足”一词时,很多人由于英语经验太贫乏,不足以让他们在自己的中介语词汇里提取到正确的词语meet,因为他们仅掌握了meet的核心义项“碰见,结识”,而没掌握meet“满足(要求)”的义项。权宜之计,这些人只能把汉语“满足”一词“硬译”过来,到英语中提取字面意义相近的satisfy(使……满足)进行搭配,而不知表达“满足需求”时,英语有更地道的搭配。只有少数英语经验丰富的学习者会使用更准确的搭配词meet。

三、解决方法

相当多犯“硬译”错误的学习者由于英语经验所限,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错误的,更无从提起改正的意愿;反之,他们认为这是种简单有效的英语表达方法,并继续用其完成英语造句和作文,还有个别学习者已经到了通篇文章都是此种错误的程度。对于这些有相当数量的没有意识到“硬译”错误的学习者,包括已经在犯和有可能犯这种错误的学习者,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采取措施,先从意识上进行纠正。

首先,教师应培养学习者对词汇搭配的规约性意识,让学习者认识到二语词汇搭配并不是母语的逐词翻译,而是应遵循二语的规约,且这种规约体系跟母语不能简单等同。教师应利用讲解具体词汇搭配的机会,插入有可能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常见“硬译”搭配,引导学习者进行纠正,对比正确搭配以强化规约意识。此外,教师还应该从宏观出发,注重词汇层面以上概念体系的对比,以课堂讲解内容为契机,从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入手,对比母语和二语所依赖的文化环境的差异,让学习者意识到学习外语是母语和外语所体现的两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从而培养学习者对二语的敏感性。

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学习者的二语经验,培养学习者基于二语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等媒体,以学习者群体二语平均水平为参考,下载学习者群体水平力所能及的音频、视频资料,供课内外延伸学习使用,让学习者多接触地道的英语语料,让他们置身于目的语环境中。在词汇教学上,教师要避免频繁采用以汉语词汇解释英语词义这种简单粗略却很常见的方法,转而带动学习者研究词汇的英文释义,让他们在对比中英文释义的过程中意识到英文释义更加精准,更符合英语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从而让学习者重视英文释义,逐步降低对汉语释义的依赖,避免在二语输入时受到母语语义负迁移的干扰,减少由此产生的对二语词汇的片面理解(王瑞2015)。除了强化对英文释义的重视程度外,最关键的是要依靠显性教学,打好词汇知识的基础,再掌握相关搭配。一些高频词的搭配“硬译”错误归根结底是因为学习者没有全面掌握该词,而只基于母语翻译了零星片面的核心义项,从而让母语的语义迁移干扰了非核心义项的习得,甚至有时也干扰了核心义项的掌握。词汇知识掌握得不全面,那么,学习者要使用与该词相关的搭配时,就会犯“硬译”的错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仅仅通过读、听等手段大量输入二语语料,让学习者从语境中推测、核实词汇意义这种词汇附带学习法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我国学生在课堂以外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少,因此,教师在认识到这种不利因素后要主动采取措施,利用课堂集中教学的优势,以词汇显性教学来引导学习者,从根本上预防“硬译”的产生。

最后,建立词汇的语义网络。根据Anderson的语义网络理论,所有学习者个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体现在由节点和路径(nodes and paths)构成的网络中,新的知识点(propositions)会引起学习者对早期相关知识的检索(retrieval),从而促使这些知识点通过构建新的路径依附在学习过程中被激活的早期相关知识周围,进而被储存在相关的知识网络中。学习者通过推理、引伸、举证、图示或其他将新信息与旧信息相连接的方式学习或产生信息的过程被称为“添加”(Anderson 1983;1990)。词汇习得的巩固提高就是添加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课堂上教授词汇时,可以先把该词的核心意义直接提供给学习者,再启发学习者推测,得出其衍射意义,每个义项都辅以例句、图示等强化手段,帮助学习者把这些意义融会贯通,认识到多义词的不同意义之间的关联,从而让学习者构建词汇知识的网络,这样,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效率就会得到有效提高(赵群、罗炜东2005),就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词汇的各个义项。在此基础上,再选取语料库中以该词为节点词构成典型搭配的例句讲解,也可以参照专门的搭配词典,将该词各义项,包括核心义项和非核心义项与其常见搭配的结合讲解,把词汇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后,直接展示给学习者,供他们记忆、运用。这比起教师只让学生用附带学习法推测、核实单词在单个语境中的词义,而不重视对一词多义的网络构建,对常用搭配不积极介绍甚至不要求学生掌握,偶然发现学习者的中介语中有了“硬译”错误后才来纠正,要主动得多。

结束语

在英语词汇搭配时“硬译”汉语词组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的较普遍的错误,其深层原因是词汇层面上的概念迁移。学习者的底层概念结构是由基于母语、二语和二者共享的三类概念综合而来的复合概念表征系统,这三者共同参与学习者二语表达的概念过程,从而决定了其中介语的表层形式结构产出必然受母语结构迁移的影响;但随着学习者二语经验的丰富,更多基于二语的概念映射到基于母语的和共享的概念上,其复合概念表征系统就会不断整合、重组,二语概念参与概念活动的可及性也会提高,同时,学习者对母语概念的依赖性就逐渐减弱,使母语迁移发生的几率降低,中介语能力也会随之逐渐提高,趋近于二语本族语者的水平。这点在词汇层面上表现为学习者先将二语词汇的词位与母语关联,通过翻译使母语词义与二语词位关联,再随着二语经验的丰富,最后达到二语词义与词位关联,使词汇知识脱离对母语的依赖,从而完全习得词汇;但因为语言环境、二语学习难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习者往往停滞在对二语词汇的释义依靠母语相应词汇的零星简单翻译的阶段,二语词汇表征模式残缺不全,致使搭配时提取不到二语正确的词汇,只能求助于母语“硬译”。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据语义网络理论,教师应重视课堂显性教学,先主动提供词汇核心意义,然后“添加”衍射意义,综合各种手法融会贯通各义项,帮助学习者构建词义网络,再结合各义项常用搭配进行讲解,以促进词汇及相关搭配知识的完全习得。

参考文献

傅慧英.201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母语对英语词汇搭配的负迁移现象---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研究[J].考试周刊,(31):62-63.

高立伟.2014.浅析概念迁移与语义迁移的关系[J].新校园,(7).

姜孟.2010.概念迁移:语言迁移研究的新进展[J].宁夏大学学报,(3):167-169.

李锡江,刘永兵.2013.从对比分析到概念迁移---语言迁移研究理论的嬗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王瑞.2014.理论反思与构拟---概念迁移视域中学习者动名词搭配错误系列分析之一[J].外语学刊,(6).

王瑞.2015.基于语料库的实证分析--概念迁移视域中学习者动名词搭配错误系列分析之二[J].外语学刊,(3):123-124.

赵群,罗炜东.2005.关注词汇的核心义项---多义词习得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11).

赵予.2011.语义迁移假设下的高频词非核心义项习得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9):105-106.

Anderson,J.R.1983.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08.

Anderson,J.R.1990.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M](.3rd ed).New York:Erlbaum,7.

Eckman,F.1977.Markedness an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J].Language Learning,(27).

积极型英汉词典词汇搭配处理研究 篇6

关键词:中国学习者,积极型英汉词典,词汇搭配,处理

早在1933年英语教学先驱H.E.Parmer就提出了搭配 (collocation) 这一概念[1], 之后语言学的很多领域都借用了这一提法, 在各个研究领域搭配的概念也不甚相同。该文所研究的是词汇搭配 (lexical collocation) , 简单来说, 就是相对固定并且经常在一起使用的一组词, 词汇搭配中的主要构成成分是实词。该文所指的搭配不包括语法搭配 (grammatical collocation) , 即传统教学法中的“句型”, 如“动词+不定式”, “动词+从句”和“形容词+介词”等。词汇搭配是语言学习的难点。Channell指出不少学习者知道了一个词的基本意义, 却不知道它如何跟别的词汇搭配使用[2];Howarth指出在词汇搭配中, 词汇组合中的成分不能随意更换[3], 比如“blow a fuse” (保险丝烧了) , 换掉其中的动词或名词都不可以, 所以词汇搭配在二语习得中是较难掌握和容易出错的部分。

积极型 (active) 英汉词典属于教学型 (pedagogical) 即学习型 (learner) 词典, 是指不仅帮助读者“解码 (decode) ”, 即查单词的意思, 并且有助于读者“编码 (encode) ”, 即用查到的词汇遣词造句的词典。目前的积极型英汉词典对词汇搭配的处理还有很多不足。根据雍和明对195名调查对象所做的统计, 高达56%的词典使用者是为了获取搭配信息, 说明读者对词典中的词汇搭配信息有迫切要求[4];另一方面, 吴文舜对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学生的一项英语词汇搭配能力测试表明, 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词汇的搭配项时都有一定的困难, 甚至在查阅了某些词典之后仍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说明某些词典在处理词汇搭配方面非常薄弱, 不但编排混乱不易查找, 在“编码”功能方面更是不足[5]。

目前我国在积极型英汉词典的编纂理论上已有不少研究和论述, 但实践成果基本为零, 没有任何一部国产积极型英汉词典形成了品牌效应并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追捧。国内市场主要由引进版词典统治, 然而引进版词典缺乏对中国学习者难点的针对性, 某些问题只能由国人自编的词典才能解决, 目前亟需这样的词典出现。

1中国学生词汇搭配难点分析

词典编纂实践应该从中国学习者的难点和需求出发。该文用桂诗春等人建立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 (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 (其中收录了语料100万词) [6]和文秋芳等人建立的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 (其中收录了口语语料100余万词, 笔语语料120万词) [7]为对象, 对其中的词汇搭配进行检索, 并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以上两个语料库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中国学习者语料库, 给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充足的真实样本。据初步观察, 中国学生在词汇搭配方面的错误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1) 母语干扰, 例如汉语经常说“学习知识”, 而英文绝对不能说“learn knowledge”或“study knowledge”, 但语料库检索结果显示有近80%的学生选择了上述两个错误的搭配词。2) 过度概括。由于缺乏对英语惯用法的了解, 不少学习者从“strong tea”和“strong coffee”这样的正确搭配推断出了诸如“strong soup”之类的错误搭配。3) 混淆近义词。例如英语中有多个词表示各种各样的“群”, 而语料库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只知道用“group”一个词, 而很多英语习惯搭配中却并不用“group”。如英语会说;“a shoal of fish”、“a flock of birds”和“a pack of wolves”等。4) 用词单调。如表达“解决问题”这一搭配, 在上述语料库中超过90%的学生只知道用“solve”一词, 几乎没有人使用诸如“resolve”、“settle”等可替换词。

进行词汇搭配错误分析研究, 从中找出中国学生的学习难点和易犯的错误, 给我们的词典编纂提供了依据。错误词汇搭配的反例, 包括其正确形式都应该被收录到词典当中, 并且作为处理的重点。

2词汇搭配在词典中的呈现

2.1突出积极型词典的“编码”功能

一个词在词典中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对词目词 (entry word) 来说这不成问题, 因为只需要按字母顺序排列就可以了, 但是对词汇搭配来说, 放在哪个词目下面却体现了其“编码”或“解码”的不同功能。词汇搭配是依附于词目词的, 由于词汇搭配由多个词构成, 究竟该放在那个词目词下面, 各个词典并无统一标准。词汇搭配由“中心词 (base) ”和“搭配词 (collocator) ”构成, 中心词是词汇搭配的语义中心, 如在“动词+名词”搭配中, 名词是中心词, 动词是搭配词;在“形容词+副词”搭配中, 形容词是中心词, 副词是搭配词。Benson指出把搭配放在搭配词词条下, 体现了词典的“解码”功能, 而把搭配放在中心词词条下, 则体现了词典的“编码”功能[8]。比如一个中国学生想知道“deal cards (发牌) ”这一搭配的意思, 一般来说会到第一个实词“deal” (搭配词) 下去查寻, 这就是一个“解码”过程;反之如果他想知道“发牌”用英语怎么说, 他只可能去“card” (中心词) 词条下寻找答案, 因为“发 (deal) ”对他来说是未知的, 这体现了词典的“编码”功能。根据初步调查, 目前常见的词典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并无一定标准或标准混乱, 特别是“编码”功能不足。

国内市场基本被国际公认的“四大学习词典”所垄断, 即:《牛津高阶学习词典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第7版)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第4版) 》、《剑桥高阶学习词典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第3版) 》和《柯林斯COBUILD高阶学习词典 (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 》。这些词典固然内容权威、质量上乘,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 即:它们是为全世界的英语学习者而设计的, 并非针对中国学生。比如有些搭配对于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用法, 如:“draw a gun (拔出手枪) ”和“deal cards (发纸牌) ”, 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 如果无人告知, 几乎不可能知道用上述两个动词。本研究随机选取了50个常用词汇搭配, 将这些搭配在上文提到的“四大学习词典”中检索, 发现有80%左右的搭配可以检索到 (收录在“中心词”和“搭配词”条目下的都算) , 也就是说有20%左右的搭配并没有被收录。在这被收录的80%的词汇搭配中, 其中只有大约30%的搭配出现在了“中心词”词条下,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搭配只被收录在了“搭配词”词条下, 根据Benson的理论, 说明这些词典词汇搭配的“编码”功能严重不足。

在积极型英汉词典的编纂过程中, 我们不仅应该提供传统语文词典的“解码”功能, 更应该突出积极型词典的“编码”功能。对于一些容易造成困扰的搭配, 不仅仅要把它们收录在“搭配词 (collocator) ”词条下以实现词典基本的“解码”功能, 更要把它们收录在“中心词 (base) ”词条下以体现积极型词典的“编码”功能。当然, 为了避免重复和节省空间, 我们可以使用“参见”等方式处理此类情况。

2.2词汇搭配在词条内部的呈现

根据词典规模的大小, 可以从词条内部的不同方面提供词汇搭配信息。1) 通过词目词的释义。如:address:if you address an envelope, package etc, you write on it the name and address of the person you are sending it to.通过上述释义我们可以知道“address”一词可以跟“envelope”和“package”之类的词搭配。2) 通过例句, 并且在例句中可以对词汇搭配给予加粗或斜体等方式表示强调。3) 把重要的搭配单独列为义项。4) 单独提供搭配栏目, 把重要搭配单独做特殊排版处理。5) 提供错误提示, 把中国学生易犯的错误列出作为警示。如不少中国学生会把“take medicine (吃药) ”说成“eat medicine”, 这对母语为英语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固定用法, 对于中国学习者却是易犯错误。此类搭配错误应该在词典中主动提示。

3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 英语词汇搭配本身的特点使其成为学习的难点, 而汉语母语的负迁移使中国学生在学习时容易犯某些错误。我们在编纂词典时要特别留心收录此类搭配, 并且借鉴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成果, 把中国学生的常见错误加以总结, 在词典中以各种方式提醒读者不要犯类似错误。传统语文词典只强调“解码”功能, 给读者提供词义即可。而积极型英汉词典要兼顾“编码”和“解码”功能。

参考文献

[1]Palmer H E.Second Interim Report on English Collocations, Submitted to the T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English Teach-ers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g-lish Teaching[M].Tokyo: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glishTeaching, 1933.

[2]Channell J.Applying Semantic Theory to Language Teaching[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1981, 35:115-122.

[3]Howarth P.Phraseology in English Academic Writing:Some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Dictionary Making[M].Tubingen:Niemeyer, 1996.

[4]雍和明.交际词典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Wu W S.Lexical Collocations:One Way to Make Passive Vo-cabulary Active[C]//Papers from the Eleventh Conference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pei:The Crane Publishing Co.Ltd, 1996:461-480.

[6]桂世春, 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7]文秋芳, 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超感人的爱情浪漫故事下一篇:实习阶段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