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的省略方式

2024-09-23

词汇的省略方式(共8篇)

词汇的省略方式 篇1

传统方式下, 在讲解词汇时, 教师总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挑出本单元的重点单词, 一个一个按顺序地讲一节课。这样的词汇课既体现不到学生对本科的学习兴趣, 又不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因而, 依据2009年《高中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 我们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 把学生学习策略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提出了建立语感和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智能的培养。《课标》“以人为本”,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 关注学生情感, 提高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发展。

下面我以Book 3 Unit 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单元为例。根据《课标》要求, 黑体单词为本单元重点词汇和短语, 因此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施步骤。

一、挑出本单元的黑体单词

bring up, scene, permit, go ahead, by accident, stare at, spot, account for, seek, on the contrary, take a chance, in rags, indeed, as for。

二、编造一个故事情景

经过仔细研究, 我把重点词编成一篇与百万富翁相关的短文, 其中穿插着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A girl, who was brought up by her aunt, passed an accident spot.

On the scene, she, by accident, saw a beggar, who was in rags, staring at her.She went ahead, seeking answers but failed.So she decided to take a chance to ask him.

Later, she found his father was once a millionaire.As for him, he was lazy, indeed.On the contrary, he became a failure.The whole matter accounted for her being late for school.)

无论学生是否预习了单词, 他们都可以通过图片文字了解词语的简单用法, 而这一短文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这就是在学生中进行的情感教育。

三、方法多样

1.环环相扣法

学生会发现划线词语正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然后这些词语就以一种潜在的联系出现了。以第一个词bring up开始。展示一位爷爷独养孙子的图片, 既教育孩子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 不可辜负家长们的期望, 又学到了本词组的另外词义。一句“Remember some phrases related to‘bring’?”让学生发散思维, 回想过去所学内容, 引出下文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 既有了合作的精神, 又确立了自信心。例句也都是精挑细选的, 如:The sale of the house brings in a lot of money.此句旁边还有一幅动态的女孩数钱的图片, 这样课堂就不会过于沉闷。然后大家就可以发表感慨:“What an exciting scene it will be when counting money!”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出scene这个词语的用法。再通过一些小词组和例句让学生了解该词用法, 然后一个问题出现了“Have you noticed which wordhas the similar meaning to‘scene’?”是“spot” (抢答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然后在spot例句中“Luckily, the enemy planes were spotted early.”学生看到过去式spotted, 要双写。这时, 又一问题出现了:“本单元哪个词语的用法也是如此?”学生齐说“permit”, 所以又引出permit。从所给例句“We don’t permit smoking.”, 问:“那么如何说‘他在找个可以抽烟的地方。’?”通过学生所说例句“He is looking for/seeking a place where he can smoke.”进一步引出seek。随着例句“The new graduates are taking the chance to seek jobs.”从而引出最后一单词chance。而此时的例句情景又让学生了解未来就业压力, 更让他们知道上大学的必要性, 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念。

这样由bring in—scene—spot—permit—seek—chance一个链条引出本单元主要的6个单词就讲解完毕。我想, 这样环环相扣的设计肯定能让学生加深印象, 而且也更容易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

2.猜词法

Find the correct word for each following meaning.

___mistake

___to allow sth.to happen...

3.连线法

4.选词填空

A.We shouldn’t___, or we’ll fail.

B.Every student should____at school, or they will regret sooner or later.

C.I came across him on the street_____.

5) 看图填空。

e.g.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_____.

6) 巩固小测 (consolidation)

e.g.—Could I ask you a rather personal question?—____+.

A.Yes, don’t worry B.Of course, go ahead

C.Yes, help yourself D.Of course, why not...

多姿多彩的习题呈现方式, 使得英语课堂不再是一味地灌输生词的意思, 让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掌握英语知识, 最后配以相应习题得以检验。这样, 本来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就变成了一个一个活泼的小精灵, 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所以我们仍然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 我们一直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我校英语教学的首位, 将教授知识和学生学习方法结合在一起, 找到最佳结合点;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通过例句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最终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智能的培养。把“以人为本”的目标贯穿始终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生自信心、关注学生情感, 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中新课改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科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词汇的省略方式 篇2

零存整取是很多储户愿意选择的储蓄方式,每月固定存额,可集零成整,具有计划性、约束性、积累性。平时定期定量储存,可能每次数额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天会发现积少成多,不知不觉你已经收获了很多。其实,我们说,考研英语词汇的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

英语词汇的积累是考研英语学习的基础,是重中之重,如果词汇基础没有打好,像是阅读翻译写作等等上层建筑很难建立起来,所以说,要想考研英语成绩好,词汇基础必须要打好。道理都懂,但是依然很多同学坚持不下来,或者说找不到好方法来记忆词汇。

这里,我们借用大家都知道的“零存整取”的储蓄方式来和大家探讨考研英语词汇的记忆。大部分同学背诵词汇都是买本词语手册或者干脆拿字典来背,开始的时候尽头十足,恨不得一口吃撑个胖子,但是过不了多久,就开始慢慢的懈怠,最终放弃,这样失败的教训太多。因为这种按字母排列的方式,而且如此集中密集的强度,很容易让大脑产生倦怠,心理滋生排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半途而废,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那么“零存整取”呢,真的就可以摆脱“魔咒”?零存整取讲求的是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提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定时定量,保证质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们还是需要一定计划来约束自己的。给自己制定个切实可行的背诵计划,要实际,要保证自己能够坚持做到的`。不然,虽然制定了计划,可是根本实行不了或者不去执行,那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英语水平制定一个计划,不要宏观的那种说我一个月要多少多少,要细致,细化到每天,最好能够定时定量。这样一来比较容易实行,二来有紧迫感,不会很快产生厌倦,而且很容易养成习惯。一旦成为习惯,所有的事情就变得理所当然,当然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二,随时记忆,积少成多。

除了有计划的进行背诵之外,平时生活中或者学习中我们也总会碰到很多生词,比如说去西餐厅吃饭啊,浏览一些网站啊,听些英文歌曲啊,或者英语报纸,原文书籍等,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词汇实在也是不少,而且都是一些常用词汇。如果有心,能够将它们记忆,整理,不需要天长日久,只一个月就会让你有不小的惊喜。

以上两种记忆方式就是我们说的典型的零存整取,也许在“零存”的过程中,你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有一天,用到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它们怎么突然就成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基于呈现方式的英语词汇教学探微 篇3

一、直观法呈现

1、用实物介绍词汇。

一般包括一些人物、事物名称的词语, 如:boy, window, key等。再如:在呈现purse (钱包) 一词时, 教师:Do you have a purse?A purse, OK?Well, this is my purse――look (指着自己的钱包) 。笔者认为, 在讲解基本词汇, 特别是名词时, 教师可以适当的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呈现出课本上没有的相关动词或形容词, 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语用概念, 使他们能够在完整的句子中运用所学的词汇, 使其真正变成积极词汇。

2、用图片及简笔画介绍词汇。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书中已有的图片, 把他们放大, 利用投影或幻灯设备在课堂上展示, 帮助引出新词汇, 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积累材料, 为以后某一话题的引出做好准备。简笔画要抓住所画内容的最重要特征, 要画的快, 否则学生便失去兴趣;画画时不要背对学生, 要边画边和学生交流, 如school、bike、bus都可以用简笔画引出, 这种方法使学生不仅能看懂画, 而且能把新词汇与画的内容联系起来。

3、用示范介绍词汇。

示范是指教师用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来介绍所要学习的词语。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模拟、示范作用。如许多情感词 (sad、happy、cry、laugh) , 和许多动作词 (walk、eat、run、sit) 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引出。笔者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在同一情景中可以连续介绍出几个词语。在初始阶段, 笔者认为应尽量采用直观法呈现词汇, 既生动活泼, 容易引出学生的兴趣, 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易忘记。

二、举例法呈现

举例的目的是通过创设一种情景, 使词义变得明了, 同时也展示该词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如:在讲解lazy (懒惰) 一词时, 教师可以这样举例:I have a brother.He is very lazy.He gets up late, and then he does nothing all day.一个好的例子应该能使学生清楚、准确地领会目标词语的意思, 而在学生似乎明白目标词汇的含义时, 笔者认为教师最好让学生说出其汉语意思, 确保他们真正了解目标词汇的含义及用法。

三、启发诱导联想法呈现

1、利用关联词群。

关联词群又称联想词群, 指意义上或形式上有关联的一组词语。意义关联词, 如由tree联想到branch、leaf、green、yellow、color等。形式关联词, 如walking、running、laughing.还有类属关联词, 如在学习Earth一词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联想来扩展学生的词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Can you name the animals or plants on the earth?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学生来说, 笔者认为这种启发诱导联想法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和需要, 又成功地扩展了学生的词汇,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还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联想寻找语言本身的规律。

2、利用同音词、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同义词都是相对的, 比如nice在不同的上下文中, 它的同义词可能是pleasant (令人愉快的) , kind (亲切的) , fine (好的) ……如:The weather is nice today.和The weather is fine today.这两个句子中, nice和fine就是同义词, 可以相互代替。在英语中表示相对的概念的词汇经常可以遇见。如学过big以后, 当学到small时, 可以指出Small means not big.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small的意思了。又如在介绍borrow (借入) 时, 可以引出lend (借出) 。教师:X borrowed a book from Y.That means Y lent a book to X.而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解释法进行操练。词意相对词, 即X的存在就意味着Y的存在, 又如husband-wife, bring-take等, 像这种互补词的相互解释, 既有利于学生理解, 又能轻松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此外还能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尽量发掘词与词之间的任何可能的联系, 以便能更多地运用解释法, 有利于学生积极词汇的掌握。

综上所述, 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孤立地展开某一词汇, 而是要在情景中呈现目标词汇。此外, 教师在一堂课中尽量不要单纯运用某一种词汇呈现方式, 最佳模式是综合运用各种方式,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视觉、听觉加上动脑动手, 有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无定法, 教学有法, 贵在得法”, 要求教师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各种方法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努力实现最佳的词汇教学效果。

摘要:词汇学习可以说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言的词汇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呈现新词汇。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己的词汇教学介绍了三种词汇呈现方式, 分别是:直观法;举例法;启发诱导联想法。

关键词:呈现方式,词汇教学,词汇学习

参考文献

词汇的省略方式 篇4

符号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种历史衔接;符号学 (Semiotics) 是研究符号指意系统的一门科学。符号学一词源自希腊语, seme (记号) , 如semi-otikos, 意思是对记号的解释。符号学即为对记号的解释或研究记号体系的功能。 正如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对符号的看法:“自有社会以来, 对实物的任何使用都会变为这种使用的符号。”由此, 我们便可以将网络语言分为:符号表情、词形变化、词义变化、公式化词语表达人物群体或社会事件的现象, 我们可以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对网络外来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一、符号表情

符号表情是一系列在网络为媒介交流中通用的代码符号, 通常根据形象类比利用键盘中的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构成, 显示网络用户当时的情绪。Emoticon (符号表情) 由emotion ( 情绪) 和icon (图像, 图标) 合成, 是由标点符号组合拼接而成的, 用以有效而直观地表达情感的符号, 常出现在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以及手机短信中。此类符号的能指 (signifier) 与所指 ( signified) 之间不是完全任意的, 具有一定的理据性。在QQ、MSN等即时聊天软件所提供的各种动画表情符号则更是现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动画版翻版。因此用美国逻辑学家、符号学之父皮尔士运用三分法中的像似性 (i-conicity) 来解释, 即像似符通过写实或者模仿来表现所指物, 所指与能指之间是通过像似的特质连接起来, 是有理据而非任意的。皮尔士又将像似符细分成了三小类:影像符、拟像符和喻像符。“影像符指符号与所指对象单纯是外形属性上的相似, 拟像符指的是符号的各组成部分与对象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似, 如地图, 喻像符指隐喻, 是一种通过此物与彼物的平行性反映所指无特征的符号。”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网络语言中的键盘符属于拟像符, 这些与实际物品、表情构成形态上的像似, 这些键盘图形符号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绪。

网络语言因其依托的网络媒介具有传播高效的特点, 已经引起了国家语言委员会的注意和统计, 2006 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布的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显示的“网语”使用频率排行榜中“顶 (ddd支持) ”位居第一位, 第二是55555 (呜呜呜……) 、DD (弟弟) 、mm/ MM (妹妹) 、L Z (楼主) 。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语言为了将打字交流的速度提升到与口语交流达到同一水平的速度, 运用了阿拉伯数字、英语字母、汉字谐音、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和词语意义范围扩大等方式, 将简单符号的含义不断扩大。我们在意识到符号表情作为最能传情达意的语言符号在网络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 也不能忽略其他网络语言出现所具有的规律性。

二、词形变化

词形变异可分为五小类, 主要应用了数字文字等的谐音法。在现阶段广泛流传的网络交流中的词形变化是一种与所传递的信息之间无任何联系的, 仅是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在皮尔士的符号学分类中类属规约符号。这一类符号通过词音和词形的变化顺利由官方通用语言切换成网络通用语, 并通过网络快速传播, 由于使用便捷, 在网络聊天室和手机短信中广泛使用。

三、词义变异

词汇不仅在形式上会发生变异, 在语义上也会发生变异。词义的变异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新生事物引发的词义转换及适用范围拓展。词义变异一般来源于谐音带来的一些特定词语替代谐音词成为网络流行语, 和直观理解词语导致的原本曲解了原词引发的网络语。比如刚刚浮出水面的“囧”, 原本指光明, 但由于它的字形像一张无奈的人脸, 在网络表情中被赋予“无奈”、“郁闷”的含义;“槑”原本是相当于“梅”的非常用字, 但由于有两个“呆”组成, 在网络中被赋予了“傻”的含义。

四、公式化词语

公式化词语是通过动词短语或简短名词加以固定词缀构成的用以形容一个特定人群或一个社会事件的词语。“门”在近年来多出现于网络新闻媒体, 在1972 年尼克松“水门事件”发生后, “门”字逐渐演化为政治丑闻的代表性词缀, 并在1999年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中再度登场, 被定名为“拉链门”。2006 年“铜须门”事件发生后, “门”就成为了网络媒体报道社会丑闻的代表性标题。近些年来几个类词缀“~族、~门、~奴、~男、~女、~客、~控、~二代”等使用率居高不下呈现了一种羊群效应。正是这种原因, 近几年来, 每年都会形成几个比较大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新“词语群”。

语言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 即有新词大量涌现的同时也会有一些词汇被淘汰, 网络语言同书面语和口头语不同的是, 它发展变化的速度更加迅猛。网络语言是网络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网络文化的载体和依托, 网络文化的丰富有待于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增加。符号学方法理论的指导, 能够让我们了解网络语言发展规律, 从而正确看待网络语言。语言和文字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 不仅具备横向和纵向的传递 (所谓纵向, 即传承, 是语言从古沿用至今的传递方式;所谓横向, 即传播, 是在特定时代中, 在相对封闭的语言环境下的语言传递,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语言学习) , 更具备着以语言自身为主导的借鉴和交流。相对于濒危语言而言, 汉语是一种具备活跃生命力的实用语言, 我们不妨将汉语界定为一个有学习、交流能力, 与其他语言有亲缘关系的生命体, 构成汉语语言的文字、语法和句法是其骨骼结构, 而我们每一个使用汉语的个体都是这个语言的活跃细胞, 作为语言的细胞不仅要承担起横向传递的作用, 更要了解语言的深层涵义, 正确运用语言中的所指与指代, 正确引导语言的成长, 共同促成汉语语言的繁荣。同时, 我们必须了解到语言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自发性, 无论是语言中的借词现象还是为了丰富语言应用的再创造行为, 都有可能将并不适宜横向和纵向传递的语言符号创造出来, 然而对于这种词和表达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在日常生活中不使用它们, 将它们排除在语言体系之外, 确保汉语能够健康向上地发展, 使汉语更好地履行中国文化传承者的作用, 立足本国, 走向世界。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语言作为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 是一套符号系统, 它的表现形式要受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的制约与影响, 成为它所赖以存在的文化的传播载体。我们研究语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可以运用符号学方法理论作为指导, 了解网络语言发展规律, 从而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并使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英语词汇,汉语新生词,语言,符号学,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7.

[2]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M].北京:书海出版社, 1996.

[3]杨平.词汇的社会文化特征[J].外语教学, 1994 (4) :35.

[4]李幼蒸.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北京:三联书店, 1987:41-45.

浅析英语商标词汇形成方式 篇5

早期的商标词汇几乎都是由产品发明人, 企业创始人, 以及商品产地名来命名的。1 9世纪西方的工业革命促使了手工业和机器大生产的发展, 然而由于生产力仍然处于低级状态, 资本主义仍处于原始积累时期, 那时的企业一般很小, 多是作坊式的手工业。这时商标多采用创始人姓氏为商标词目的在于宣扬业主, 重在强调其社会意义。今天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的商标词既是人名, 因为这些著名企业大都是在1 9世纪诞生的。

一般意义的人名商标词主要有六个来源。

1. 来源于创始人的姓氏

如下例:

Chanel (香水商标) ——来源于创始人名字G.Chanel

Chrysler (汽车商标) ——来源于创始人名字Walt Persey Chrysler

Ford (汽车商标) ——来源于创始人名字Henry Ford

Goodyear (轮胎商标) ——来源于创始人名字Charles Goodyear

Nestle (食品商标) ——来源于创始人名字Henri Nestle

2. 来源于整个人名

如下例:

Calvin Klein (香水商标)

Max Factor (化妆品商标)

上述商标名来源于公司所有者或创立者的名字, 主要是强调商标的社会影响力。同时, 一些商标名也可以使人感受到一种美感。比如Nestle是公司创始人Henri Nestle的姓, 同时也有“把 (人) 安顿 (在舒适温暖的地方) ”或“容纳 (人/物使之温暖, 舒适, 如在巢中) ”的意思, 所以人们提到Nestle这个商标名, 就会联想到这个词的引申义, 给人以一种温暖, 舒适的感觉。

3. 由两个或多个姓氏组成

如下例:

Rolls-Royce (汽车商标) ——来源于人名Charles Rolls and Henry Royce

HP (电脑公司商标) ——来源于人名Bill Hewlett and David Packard

Banda (复印机商标) ——来源于人名Block and Anderson

4. 由人名和标示商品特点的词缀构成

如下例:

Leica (相机商标) ——Leitz Gesellschaft+camera

Palitoy (玩具商标) ——A.E.Pellett+toy

Oldsmobile (汽车商标) ——R.E.Olds+automobile

5. 人名+“s”

在人名后加”s”是为了强调公司创始人或所有者的重要性, 相当于汉语商标词中的“王记”, “李记”, “李锦记”等, 如下例:

Mc Donald’s (快餐商标)

Bud’s (冷饮商标)

Hunt’s (家具商标)

6. 人名被删减或缩略

一些商标名是将人名删减或者缩略, 目的是使商标更加显著。如下例:

Adidas (体育用品商标) ——来源于人名Adolph Dassler

Trebor (糖果商标) ——来源于人名Robert

Harpic (洁具商标) ——来源于Harry Pickup

除上述一般意思的人名商标词外, 还有一些商标词来源于特殊意义的商标词, 这里的特殊意义是指人名主要是神话传说中的人名, 如Baccus (酒商标名) 在希腊神话中是酒神Dionysus的别称;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人名, 如Hamlet (雪茄商标) 是莎士比亚作品中著名的人物形象名;或者是历史名人和贵族封号, 如Cadillac (汽车商标) 是为了纪念美国汽车城的创始人Antonio Cadillac。专有词汇商标词也可以来源于地名, 如Avon (化妆品商标) 来源于Avon River——莎士比亚的故乡Atrartfort-on-Avon的所在地;Longines (手表商标) 来源于瑞士制表名城Longines City。

二、普通词汇阶段

进入2 0世纪初期, 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有限责任制的出现使企业更加庞大, 以一个家族的力量难以创立大型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代替了以个人为主的作坊式的工厂。这一时期的商标词多采用现成的英语词汇。由于商标设计者从英语普通词汇中选择商标, 使他们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也就意味着这类商标较吸引人, 也更能起到产品促销的作用。

普通词汇商标可以按照词性分为形容词商标词, 名词商标词, 动词商标词, 数词商标词等。如下例:

Delicious (食品商标名) ——形容词商标词

Digital (电脑商标名) ——形容词商标词

Diamond (手表商标名) ——名词商标词

Olympus (照相机商标名) ——名词商标词

Safeguard (香皂商标名) ——动词商标词

Smile (化妆品商标名) ——动词商标词

Chanel No.5 (香水商标名) ——数词商标词

除上述普通词汇商标词之外, 还有一些商标词以动物或植物的名字为商标, 如Apple (电脑商标名) , Camel (香烟商标名) Beetle (汽车商标名) 。

三、臆造词汇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科学技术有了极大提高, 商品日益丰富, 商标词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营销学的创立发展, 商品名称和商标对产品成败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科学的商标命名方法和商标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于是商标设计开始转向另一种构成方法——臆造商标词, 即:根据商品的特点, 性能, 用途, 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理据, 结合语言, 文化, 心理, 市场, 美学等学科的原理来创造出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词。这类商标词集中体现了语言, 文化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绝大部分臆造词是根据英语构词法而形成的, 如缩略, 组合, 拼缀, 变移拼写, 词缀等。因此完全可以用英语词汇学的理论去分析其构成。

1. 缩略法

缩略法是现代英语的一种主要构词方法, 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原来完整的词进行加工, 缩略其中一部分字母构成新词, 这种新词叫做缩短词, 一种是将词组中主要词的首字母联成一词, 这种词叫做首字母缩略词。这种构词法可以用在商标词构词中, 如:

Fanta (汽水商标名) ——来自于单词Fantasie

Intel (电脑商标名) ——来自于单词International

Agfa (胶卷商标名) ——来自于德语Aktiengesellschaft fiir Anilinfabrikation

FIAT (汽车商标名) ——来自于Fabrica Italiana Automobile Fabrieken

2. 组合法

组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不加变化的按一定顺序排列成新词。商标词可以由组合法构成, 一般由两个能说明商品特点, 性能的词组合而成, 如:

Blue Ribbon (啤酒商标名)

Land Rover (汽车商标名)

Taster’s Choice (咖啡商标名)

3. 拼缀法

拼缀法是对原有的两个词进行剪裁, 取舍其中的首部, 中部或尾部, 然后组成一个新词, 由拼缀法构成的词叫做拼缀词, 由这种方法构成的商标词如下:

Duraacell (电池商标名) ——来自于单词durable和cell

Standex (文具商标名) ——来自于单词standard和excellent

4. 变移拼写

商标词具有强烈的描绘性, 因而商标词最好是直接采用能描绘产品的词汇, 但这样做又会违反商标法的规定, 同时这种商标词不具有显著性, 因为普通词汇是人们日常所见, 过于大众化,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 商标设计师在采用直接描绘性词汇的同时又对它做一番拼写上的变移, 这类商标词的例子如下:

Kilm (奶制品商标名) ——来自于单词milk的逆向拼写

Beeb (啤酒商标名) ——来自于单词beer的改写

PUT-U-UP (沙发商标名) ——来自于PUT-YOU-UP的改写

5. 词缀法

词缀法是将前缀或后缀加在词根上, 许多商标词都是由词缀法构成的。在词缀商标词中, 前缀可以用来描绘商品的质量或产品的内容等, 而后缀可以用来说明产品的卓越性能或者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 这类词的例子如下:

Accugraph (CAD系统商标名) ——前缀accu-意思是“精确的, 准确的”

Aqualibra (海洋食品商标名) ——前缀aqua-意思是“与水相关的, 液体的”

Aristech (化学品公司商标名) ——后缀-tech意思是“科技”

Danex (敌百虫-农药商标) ——后缀-ex意思是“消灭, 消除”, 常用于药品或农产品名字中

本文集中探讨了英语商标词的主要形成方式, 除了文中介绍的商标词汇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不同的商标构成方法外, 在构成商标词的过程中, 人们也要考虑商标词的心理接受, 市场营销, 社会影响, 文化差异等其他因素, 而商标词的构成理据也因考虑因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通过对商标词汇形成方式的研究, 可以遵循规律创造商标词, 为商品的开发, 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成涛:商标设计使用与管理[M].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6

词汇的省略方式 篇6

1 中国文化词汇翻译的特点

1) 体裁多样:描写、记叙、说明兼而有之。

2) 功能多重: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祁使功能。

3) 内涵丰富:中国文化词汇承载大量文化信息, 具有明显的语言特征。

4) 文学性强:文学丰富多彩, 生动形象, 类似文学作品语言。有关名胜古迹的诗词曲赋、佳句楹联、传说掌故、散文游记等数不胜数。

2 在翻译中国文化词汇时应该注意语言差异

中国人喜欢抒发感情, 尤其是描绘自然景色, 往往佐以人的联想。这种把人的情感植入语言描述中的手法产生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在语言描绘中, 常常运用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读者能产生具体的影象。

如:莲花池畔, 杨柳依依, 呈现一种宁静、幽深的意境。

The bank of the lotus pond is lined with willows thus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peace and seclusion.

3 归化和异化翻译

归化翻译要求用地道的目的语来再现源语的内容, 在翻译实践中, 笔者发现在这种方法在词汇冲突翻译上有很好的应用。例如:1) 在汉语中“红眼”是指喜欢嫉妒的人, 而英语中的“red eyes”则不表示嫉妒而是表示哭红的眼睛或红肿的眼睛, 英语中“green-eyed”表示的是眼红嫉妒的意思, 这时我们就应该采取选择目的语中恰当的地道词来翻译。2) “死胡同”应该译成“a blind alley”而不应该译成“a dead alley”否则英美国家的人就会感到困惑“alley”是没有生命的, 为何说“dead”?3)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围头一人, 头戴武巾, 身穿团花战袍, 白净面皮, 三闾髭须, 真是龙凤之表.”“The leader of theband wore a military cap and flowered silk costume.He had a clear complexion, his heard was fine, and he looked every inch a king” (杨宪益、戴乃迭译) 在汉语中“龙”是富贵, 威武的象征, 是帝王的代名词, 而在英语中“dragon” (龙) 是喷火的怪物是凶恶的象征, 如果将“龙凤之表”译成“every inch a dragon and phoenix”, 会在英语文化读者的头脑中产生截然不同的联想, 因此译成了king准确的表达了源语的意境。

异化翻译要求忠实于原文, 保留源语文化, 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这种手法在增加外来词解决词汇空缺有很好的补缺作用。音译、音译加注解或直译加注解是异化的突出表现手法。例如: (1) 豆腐译为“tofu”; (2) 油条, 有人用“cruller”来指油条, 但它指的是英美国家中的一种油炸的食品, 与油条不同, 不能互指, 最好还是采用异化译成“youtiao, fried sticks made of dough” (3) “端午节那天, 人们都要吃粽子”译成“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it is a common practice to eat Zongzi---a rice pudding wrapped up with weed leaves.” (4) 曹雪芹《红楼梦》中“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译为“She had more chambers in her heart than the martyred BiGan;and suffered a tithe more pain in it than the beautiful Xi Shi” (Hawkes译) 译文中对“端午节”、“粽子”、“比干”、“西子”的翻译就采用了注音加注解的异化来翻译, 这样既保留了汉语文化的民族性又可以准确的表达出源语的意思。

4 中国文化词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经常表现在语言文字这一文化载体上, 更是经常表现在中国文化词汇的翻译之中, 要处理好中国文化词汇中大量的文化信息, 应遵循这一原则: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

4.1 增添法

如秦始皇可译为“Qin Shihuang, the first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 who unified China in 221 BC.”在译朝代名时, 需要补充该朝代的公元年份, 以避免不谙中国朝代的外国人“望洋兴叹”。如“明宣德二年”应增译为“thesecond year of XuanDe (1427AD.) , Ming Dynasty.”

4.2 删减法

汉语资料的撰写者们往往在描述一个景点时, 喜欢旁征博引。如尚书禹贡:“漆住沮既从, 沣水攸同”, 诗经大雅:“沣水东注, 维禹之绩”, 所引的汉语文字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难以明白, 更何况外国人?纵然译者费九牛二虎之力将引文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在英语中交代清楚, 效果又会如何?不如省些力气, 作如下处理, 求得功能上的对等, 则可把那句译为:Records about this rivercan be found even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classics, which provethat the Feng River has been well 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

4.3 转译法 (包括类比、借用)

如:女娲想给世间带来生趣, 使之更美。于是用黄土捏泥人, 照着她的样子做人。译:The Almighty Goddess Nuwa want-ed to add life and beauty to the world.She set about making man with clay.

在这里用了The Almighty Goddess使西方读者很自然地想到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女娲这个人物的特点更容易被人接受。

4.4 改写法

本文重点介绍对诗文的改写。

如:水映山容, 使山容益添秀媚, 山清水秀, 使水能更显柔情, 有诗云:岸上湖中各自奇, 山觞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舫浑如画, 身在画中原不知。

The hills overshadow the lake, and the lake reflects the hills.They are in perfect harmony, andmore beautiful than a picture.

摘要:该文谈谈根据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特点探讨中国文化转换成英文的基本原则和通常采用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中国文化,语言特点,文化差异,翻译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申小龙.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8:35.

词汇的省略方式 篇7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1 (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 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新课标就是强调通过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 (杨丽华2007:43) , 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强化其学习动机, 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长久性。数据驱动学习的基本原理是指引学生利用海量的语料库数据, 观察、概括和归纳语言使用现象, 自我发现语法规则、意义表达及语用特征。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学习 (蒋婷、杨梅2006:115) , 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鉴于语料库在词汇教学方面的优势, 结合语料库在中学课堂深入度不高、积木块思维的新颖性等特点, 本文以高一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 借助广州某中学英语教师为实验实施者, 将语料库和积木块式思维引入其词汇教学课堂, 进行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积木块式词汇教学实验研究, 以期探讨其教学效果。

二、文献综述

Tim Johns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数据驱动学习” (data-driven learning, 简称DDL) 是新的基于语料库数据学习外语的方法, 挑战了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的传统外语教学。语料库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能给数据驱动学习带来新的生机 (潘瓃、雷小川2005:159) ;而随着语料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 DDL方法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甄凤超2005:19) 。语料库在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梁红梅、何安平2011:44) , 把数据驱动学习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不仅将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 还可引发教学活动中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材料等方面的变化, 为有效解决外语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积木词块英语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美学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的词汇教学理念 (刘东方、何安平2011:32) , 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对词汇教学的改进也有一定启示。

积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课堂英语词汇教学口语化而设计并提出的;它能配合各种教材使用, 深化教学内容, 可在预习、复习阶段使用或者独立使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发挥积木式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 依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从理想效果来看, 积木式教学模式最终应该在教学中为有限的课堂多设计有效的、有趣的、有侧重点的练习, 使学习者能很好地吸收新知识, 培养能力, 发展潜力。词汇语法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师想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语料库以其海量的真实语料为基础, 借助快速高效、功能日渐完善的检索软件, 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尤其在词汇教学领域有极大的潜力 (刘小平2009:174) 。

目前国内学者对语料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或者规律等方面, 而对于如何将语料库应用于教学实验的研究甚少, 尤其是在词汇教学方面, 只有少数文献探讨了语料库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实证研究, 而更多的只是从定性角度分析了语料库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的前景和意义等;至今, 国内对于语料库如何应用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尚处空白。近十年来对语料库和数据驱动的研究增多, 很多是利用语料数据来讨论研究结果, 对于利用数据驱动学习的实践性研究来分析语料库的应用研究仍较少, 将积木块与数据驱动学习结合的实证性研究尚未涉及。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学习重在为将来的运用做准备 (张正东、杜培奉1999:3) , 因此, 本文以广州市某中学高一英语教学为平台, 以高一学生为实验对象、其英语教师为实验实施者, 将语料库和积木块式思维引入高中词汇教学课堂进行积木块式词汇教学实验 (即利用积木块思维方法讲授词汇语法知识) , 由此来验证该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词汇的促进效果。

三、实验研究

(一) 实验内容

在本实验中, 教师利用人教版高一教材 (课本) 1和教材语料库等语料库作为课堂语料素材的主要来源, 通过设计基于语料库的积木块式词汇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笔者作为听课者进行课堂、课后观察, 然后对包括英语教师和受试学生在内的人员进行访谈;同时, 收集每月一次的阶段性听写成绩和实验前后测验成绩;最后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 从而实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本研究中对照班和实验班各有57名学生, 两个班的学生总体水平接近, 年龄基本一致, 性别比例分配接近, 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类似;而且学生们对教学实验的进行并不知情。

教学实验中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在两个班中有所区别。在对照班中, 教师通常直接将词汇展示、示范带读后进行操练, 上课素材只有教材和配套练习, 课堂依旧进行传统的词汇教学, 严格按照该学校英语教师原本的教学方式进行。而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为:课前准备, 利用KWIC索引和使用关键词检索语料库, 进行数据驱动学习的准备工作, 教师结合整本教材的词汇表以及教材语料库词汇等相关素材, 针对课堂需要挑选整理出所需要的语料, 进行排版整理, 利用数据驱动学习模式、结合积木块制作课件用于课堂展示;课堂上, 教师在课件中利用积木块三维立体形象来展示例句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 (如在讲解重点词汇语法点时在课件中用多个不同积木块替换等方式) ,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操练, 同时将重点讲解对象通过积木块转换、替换展示给学生, 提供可供学生进行替换的练习等活动, 尽量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增加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课后, 教师布置类似的词汇语法练习的作业。

(二) 实验结果分析

1. 访谈及课堂、课后观察

访谈及课堂、课后观察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对英语教师及受试学生的访谈来了解其对实验教学的想法, 另一方面通过课堂课后观察来了解受试学生实验前后的课堂表现异同。

从访谈结果可知, 受试学生较喜欢这一学期的英语课, 不少学生表示自己现在会慢慢发现规律, 自学能力有所提高;有些学生感觉自己现在可以更快、更形象、更牢固地掌握词汇知识;少数学生甚至感到自己对英语开始有语感, 而且学习更自然。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本学期的词汇掌握得比较牢固, 且遗忘率比以前低。同时, 与教学实验前的访谈形成反差的是, 笔者观察发现当学生们谈及这学期的词汇学习时心情轻松愉快。由此可总结出利用语料库的词汇教学有益于边远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 这主要表现在其英语词汇学习、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学习效果持久性的提高上。英语教师也明确肯定了本实验教学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气氛, 还能让教师在教学有更大的成就感。

从课堂、课后观察结果可知, 虽然一开始有些受试学生抱怨说这样会浪费时间, 但是后来大部分学生接受并且慢慢喜欢这种词汇学习方式, 因而上课时表现更加活跃。

2. 阶段性单词听写及阶段性测验结果分析

为证实教学实验的有效性, 本研究收集了阶段性课前单词听写的成绩和阶段性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

1) 阶段性课前单词听写

对于阶段性课前单词听写成绩, 笔者让实习教师在教学实验开始前、实验开始后每隔一个月都对两个班进行课前听写。每次听写范围为“听写前所有已学过的单词” (听写难度随着时间而递增) ;听写的词汇量为20个英语单词和4个固定短语, 听写中每个单词4分, 每个短语5分, 总分100分, 缺考按0分算。笔者通过实习教师收集每次的听写成绩, 作为分析实验班的教学实验有效性的分析数据。本教学实验是针对英语词汇进行的, 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的阶段性单词听写成绩可作为教学实验有效性的证据之一。笔者预期, 如果教学实验有效, 那么实验班的阶段性单词听写成绩在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应该会比对照班高。

学生对本实验并不知情, 因此本实验数据的信度可得到保证。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1和表2。

从听写成绩看, 实验前两个班成绩对比的t检验结果说明其词汇得分差异不明显 (p>0.05) ;教学实验后, 两个班的平均得分均比实验前得分有提升, 而且实验班的进步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 (p<0.05) 。

对实验班来说, 实验后三次听写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实验前, 分别提高1.50分、5.30分和10.10分;且实验前两个班t检验统计上不显著, 说明其词汇得分差异不明显 (p>0.05) ;教学实验后, 两个班的平均得分均比实验前得分有提升, 而且实验班的进步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 (p<0.05) 。这说明, 随着教学实验的深入, 实验班学生从新的教学模式中受益越发明显, 其总体词汇积累和掌握牢固度都得到显著提升。

就对照班而言, 尽管其教学模式并未改变, 但一学期的词汇积累也有所进步, 只是这种进步并不明显 (p>0.05) 。从其听写成绩来看, 他们在实验后三次听写的平均分跟实验前相比分别提高0.40、3.30和1.60, 从总体上说几乎没有多大提升;根据t检验结果可知, 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共四次听写成绩的平均分提高不显著, 因此对照班在词汇学习方面进步甚微。

从两个班在实验前后四次听写的得分均值差来看, 实验班的词汇听写成绩提升程度和持续性显著大于对照班。随着教学实验的推进, 这种提升差异程度相比实验前在不断加大, 而且提升差异也呈现出持续性;最后一次听写的提升幅度却有所下降, 显示出一定的边际递减效应。为进一步证实实验的有效性,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累积收集的听写稿, 发现实验班学生的重复犯错率远低于对照班学生, 而且实验班学生在听写稿中的语义错误率越来越低、而对照班的语义错误率则出现时高时低、多有重复的现象, 这进一步证实本实验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

2) 阶段性测验

对于阶段性测验数据, 笔者收集两个班的实验前统考、实验后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班原英语水平接近, 各有57名学生, 每次测验满分100分, 缺考按0分算。由于英语成绩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 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而且仅加强词汇学习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总成绩, 所以本研究收集的测验成绩仅作为佐证。笔者预期, 在对照班英语学习也在进步的同时, 若教学实验有效, 实验班的英语成绩在实验后不会比对照班成绩差。

基于这三次考试的重要性, 学生都会认真对待, 且学生对本实验不知情, 因此本实验数据的信度可得到保证。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3和表4。

实验前两个班的平均分的统计结果说明, 两个班的得分差异不明显 (p>0.05) ;开始教学实验后, 从期中和期末考试情况来看, 两个班的平均得分均比实验前有显著提升, 而且实验班的进步幅度高于对照班。

对实验班来说, 实验后的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平均得分要显著高于实验前统考的平均得分, 分别提高3.30分和14.00分;同时, 实验班的期末考平均分也比期中考平均分高10.70分;教学实验后, 实验班的进步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 (p<0.05) 。这说明, 随着教学实验的深入, 实验班学生从新的教学模式中受益越发明显, 学生总体的英语知识积累和应用技能都得到显著提升。

对于对照班来说, 尽管教学模式并未改变, 但一学期后英语知识积累和应用技能也有一定进步。他们的期中考平均分虽然比实验前统考的平均分下降2.20分, 但期末考成绩比实验前统考提高5.10分;根据t检验结果, 虽然期中考比实验前情况提高不显著, 但是期末考比期中考和实验前统考有进步。因此对照班在这学期的学习中也有所进步。但相比实验班, 对照班的提升程度不太显著, 而且中间进步的情况显示出不大稳定的迹象。

从两个班三次统考的得分均值差来看, 尽管都有所提高, 但实验班的提升程度和持续性要显著大于对照班。随着教学实验的推进, 这种提升差异程度相比实验前在不断加大, 但提升的幅度却有所下降, 显示出一定的边际递减效应。同时, 从得分标准差来看, 对照班得分的标准差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 期中考的分数较分散, 而在期末考又恢复到原先的集中度;而实验班的得分标准差在实验前后连续出现下降趋势, 证明实验班学生的成绩集中度越来越高。这进一步证实本实验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研究结论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知, 实验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 利用积木块式的语料库进行词汇课堂教学,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随着新教学模式的推进, 实验班的课前单词听写情况明显好转, 其教学效果出现边际递减效果。从本实验中, 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课堂引入语料库和积木块式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 主要表现为, 他们的词汇学习更加持久有效;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贴近《新课标》的要求;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教学实验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同时在大量班级中进行较大样本的实验 (例如整个学校或者整个年级的所有班级) , 以全面确切地证实教学实验的有效性。笔者已尽量从多个角度分析、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来尽量确保研究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本文是将积木块式的DDL应用到中学英语词汇教学课堂的初步尝试, 若能在更多班级中同时开展本教学实验, 并将教学实验和考核升华到词汇的深层语义中, 将能获得更为充分的分析数据, 有利于提高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蒋婷, 杨梅.2006.数据驱动学习与专业英语写作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115-120.

梁红梅, 何安平.2011.让语料库走进日常教学——第九届教学与语料库国际研讨会综述[J].英语教师 (9) :44-52.

刘东方, 何安平.2011.积木词块英语教学模式的创设与应用[J].中国外语教育 (3) :32-38.

刘小平.2009.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174-176.

潘璠, 雷小川.2005.基于语料库的数据驱动学习模式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 (10) :159-160.

杨丽华.2007.浅谈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7) :43, 34.

张正东, 杜培俸.1999.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

词汇的省略方式 篇8

1.1 拓展词汇量的重要性

词汇在语言能力 (听说读写译) 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有一句名言:没有语法, 我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 我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西方语言学家Laufer[1]也曾指出:外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就在于他们所掌握的词汇数量的差异。Laufer曾就阅读理解和词汇之间的关系作过调查研究, 他发现, 外语学习者如拥有5000词汇量, 阅读正确率可达56%, 拥有6400词汇量, 阅读正确率可达63%, 5000词汇量是阅读所需词汇量的下限。而我们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未达此要求。词汇是语言根本, 没有一定词汇量的积累, 英语的一切技能的发展都只能是空谈。因此, 测试学生的词汇量是评估其词汇能力的重要方面。

1.2 词汇量的测试与评估

我国关于大学生英语词汇量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1982、1983年,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设计组对全国进行的大学新生英语词汇量的调查, 确定了大学新生入学词汇量为1, 600词。桂诗春[2,4] (1983、1985、1997) 对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分别做了词汇量调查方法的研究, 为我国英语词汇量的调查奠定了科学基础。之后, 国内学者也开始注重学习者词汇量的研究, 但更多从教与学的角度探讨扩大词汇量的方法策略, 很少涉及学习者词汇量的测试评估。

通过对调查学生词汇量相关文献 (刘英凯 (1993) [5];邓昭春、曾中平 (1998) [6];周大军, 文渤燕, 陈莉, 李春荣 (1999) [7];周大军, 文渤燕 (2000) [8];郭成芳 (2006) [9];周颂波, 顾晔, 郭亚莉 (2008) [10];张萍 (2010) [11]) 的阅读分析, 我们发现, 目前词汇量的调查主要用于衡量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 属阅读词汇量或消极词汇量 (passive vocabulary) 。在现实教学中, 有许多学生反映说:老师, 我的词汇量有5000, 为什么英语还那么差?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学生掌握的许多的词汇量是被动式词汇, 即那些只有在阅读中遇到才被唤起意义的词汇。而那些在听时、说时、写时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主动式词汇, 学生们的词汇量并不大。而尤其像那些有多重意义和多种用法的万金油词汇, 例如do、get、make、take等, 学生虽然认得, 但运用能力却很差。因此, 调查者要明确对学生词汇量的测试应包含主动式加被动式词汇的量。在测试词汇量时应重视对主动式词汇的测试。同时要注重词频———即加强对高频词进行测试。

2 英语学习者词汇能力的深度测试与评估

2.1 音

Nation[12]在其多维度词汇知识框架中也提到了单词的发音, 指出了解“该词发音是什么样的?该词如何发音?”是词汇知识的基本要素之一。声音是一门语言的灵魂。如果我们不掌握一门语言的语音语调, 我们就无法用这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们就丢掉了这门语言最生命、最灵魂的东西, 我们就无法和这门语言建立感情, 也就无法对这门语言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们许多学生为什么英语学不好因为他们每天输入的都是文字, 而不是语言的灵魂:声音。他们背单词也是背单词的字母顺序, 而不是记单词的声音。所以他们的阅读是最好的, 听力和口语总是最差的。在他们的脑海里装满了重重的文字, 没有声音, 所以他们在听说时只有先调动文字, 再把文字通过音标这门工具转变成声音, 您想他们的英语能好吗?英语的听力不行, 要口语好, 是绝无可能。语感的形成, 要靠我们对声音的敏感。

在课堂上, 让学生起来读单词, 不少学生看着音标不会念单词。很多学生不能根据老师的读音把一个单词拼写下来。因此, 测试学生的“音”是测试其词汇能力的重要方面。对单词的语音测试, 可以了解一个学生对基本的语音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由单词组成的句子或段落的朗读或叙述, 可以了解他的听力能力水平, 可以了解他对语言口头表达以及英语学习的自信程度。语音语调就象一个人的外表, 语音语调好的人就很自信, 而语音语调不好的人因为自卑, 往往很早放弃对英语的探索。对单词的音的测试有两种方式:看单词发音, 看单词音标发音;根据读音把单词拼写出来。

2.2 形

主要是对学生词性变化能力的测试。包括名词单复数, 动词各种时态对应词形变化, 副词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形式, 形容词向副词转化, 前后缀、词根辨认分析等。通过测试, 可以评估了解学生基本的语法知识, 造词能力以及词汇拓展等能力。

2.3 义

包括测试学生对词的一词多义性的掌握。如spring, 很多学生知道它是春天, 但测试他们对其它选项如做名词还有旺盛时期、青春年少时期[U]、跳跃[C]、弹簧[C]、弹力、活力[U][S]、泉等意义, 做动词有跳、跃、反弹弹开、突然出现, 涌现[ (+up) ]等意义时, 学生却知之甚少。

2.4 比

主要是测试学生对近义词, 形近词的辨析能力 (如词性与词义的相同与差异之处) 。例如可以区分dawn, lawn, prawn, spawn, yawn, parm等形近词的意义;dift, tide, current, trend等近义词的含义。

2.5 用

用所掌握的词汇来表达意思的能力和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词汇的次数。语言中, 只有句子才能完成表情达义的目的。所以“用”体现了学生的句法知识和遣词造句的能力。对“用”的测试可以通过看词造句的方式进行。同时可以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学生词汇实际运用情况: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词汇, 有没有用写日记, 有没有跟人用英语交流等等。

3 英语学习者词汇能力的纬度测试与评估

我们把英语学习者词汇能力的纬度定义为词汇音、形、意之间的关联能力和词串能力。词串是有联系的单词的组合。词串能力包括词串辨别能力, 词串记忆能力和词串运用能力。英语学习者词汇能力的纬度可以反映学习者语言理解能力和词汇提取能力的灵敏度。

任何一个词汇都有3样东西:音、形、意。其中音和意的连接又比形和意的连接要重要得多。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听力不行?因为我们每听到英美人士讲英语的时候, 我们听到的每一个单词的反映都做不到条件反射, 都有一个滞后的过程。假如我们对每一个英语单词滞后0.1秒, 当老外讲到20个单词时, 我们已经滞后2秒, 当老外讲了几句话之后, 我们已经滞后好几秒, 我们的思路根本跟不上老外了。结果全乱了套, 不知老外讲了些什么。词汇里, 语音和语意的条件反射连接能力是核心, 而中国学生的词形到词意的条件反射能力比语音到词意的条件反射能力要强很多。这也就是很多学生为什么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尚可, 而听力口语能力很差的原因所在。

我自己的一次无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一次词汇联想测试是在在一次语音室课上。我让学生听了一个四级 (2008年6月) 短对话里的第一个对话, 给他们听了10遍, 让他们把听后所能理解的听写下来, 问学生, 听到了什么词, 很多学生听不出来, 把ancle听成了uncle, 大概意思听不出来。问题是不知道ancle什么意思。而有些学生听懂了ancle, 也大概听出了对话的意思, 这就可以比较一下学生的音、意之间的关联能力。对词串能力也可运用词汇联系测试。给学生写几个词, 让他们说出或写出这些词跟其他词的一些联想组合, 测评者判断是不是词串。

4 结束语

对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的测试与评估对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 对教师英语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对教学质量的评估, 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其评测都具有深远意义。词汇联想模式是了解学习者词汇能力一种重要途径, 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 把对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看做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 它包含了词汇能力的深度、广度和纬度, 同时还要关注词汇能力与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的关联以及词汇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内在联系等等。因此, 对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的研究还有很多的课题等待着我们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Laufer, Nation.A Vocabulary Size Test of Controlled Productive Ability[J].Language Testing, 1999 (16) :36-45.

[2]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词汇量调查[M]//公共外语教学研究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3]桂诗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量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外语, 1985 (1) .

[4]桂诗春.词汇测试中猜测问题新探[M]//陆国强.现代英语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

[5]刘英凯.学生英语词汇量的现状及扩大词汇量的语音手段[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 (1) .

[6]邓昭春, 曾中平.本科生英语词汇量调查与教学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10) .

[7]周大军, 文渤燕, 陈莉, 李春荣.大学英语学生4级阶段词汇量状况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12) .

[8]周大军, 文渤燕.理工科学生英语词汇量状况全程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5) .

[9]郭成芳.大学新生词汇量及词汇运用能力调查探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

[10]周颂波, 顾晔, 郭亚莉.词汇量测试述评[J].外语界, 2008 (1) .

[11]Nation 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 bridge:CUP, 2001.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下一篇:系统可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