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共8篇)
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篇1
1 概述
近年来, 科学技术的水平在不断提高, 这样也使得通信设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设备, 而且, 其应用非常广泛, 这些先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国对过电压的要求越来越高。通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雷电对电源线、信号线以及馈线等进行危害的情况, 因此, 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保护非常必要, 同时, 对过电流对传输线路、通信设备以及人员的危害也能降低。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其在出现的时候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非常大, 雷电灾害对电子设备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 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护非常必要。雷击、感应雷击以及瞬间的过电压对电子设备的破坏非常大, 对很多的通信设备雷击事件进行分析, 发现雷电感应对通信设备的损坏最大, 同时, 也是对通信设备进行损坏的主要原因。对雷电感应的形成过程进行掌握, 能够更好的采取必要的措施, 同时, 也能降低雷电带来的损失。对气象资料进行研究发现, 在地球上每秒都会发生很多的雷击事件, 因此, 在进行通信房屋建设的时候, 一定要安装避雷针和避雷网, 采取联合接地的方式, 能够更好的具备防雷和抗电磁干扰。通信设备经常会受到过电压情况影响出现损坏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雷击出现的时候, 带电的云层会对通信设施的天线进行入侵, 一旦出现天线和通信线缆之间的线路不畅情况, 这样就会出现电压过大的情况, 导致通信设施出现严重损坏的情况, 对操作人员的安全也有很大影响。
2 通信设施的防雷措施
为了避免建筑物和设备出现受到雷击的情况, 对相关的防雷措施进行分析非常必要, 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通信设施的使用状态。在防护措施中, 云层中的电荷利用引线进行疏导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这样能够更好的将电荷输送到大地, 避免出现雷击情况, 对建筑物或者是通信设备进行破坏,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防雷击措施。将雷电产生的过电压和被保护的建筑或者线路进行隔离, 能够避免出现雷击情况, 也可以将馈线、设备工作地以及建筑的中的公共放置在等电位上, 这样能够对出现的雷击危害进行中和, 也可以对云层中出现的电荷进行中和, 这样能够避免雷电的出现。对防雷措施进行分析, 能够更好的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同时, 对通信工程也能进行更好的保护。
2.1 外部防护措施
外部防护措施主要可以采用避雷针、避雷网以及避雷线和接地装置来进行必要的防护。在进行防护的时候, 主要的原理是当雷电云层在放电以后接近地面的时候, 会导致地面的电场出现变化的情况, 这样在避雷针等装置的影响下会出现雷电发展方向变化的情况, 因此, 导致雷电被引入大地的情况。避雷装置的作用就是保证建筑物或者是通信设备不会受到雷击影响, 同时,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得出这种防护措施的效果非常好。对云层的放电方式以及出现的情况进行防护, 同时, 对范围以及通电量进行掌握, 能够更好的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避雷装置是一种提前放电的主动式防雷装置, 因此, 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不同角度的考虑, 这样能够更好的做到对雷击情况进行防护。对建筑物中存在的金属构件要和防雷装置进行很好的连接, 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设备不会受到雷电影响。
2.1.1 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
避雷针在进行安装的时候, 要和天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 这样能够防止因为避雷针的出现导致天线的辐射范围受到影响, 同时, 可以将避雷针作为天线塔体的主杆, 天线和避雷装置之间的距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接地线要控制在一定长度内, 同时, 在材料选择方面要进行很好的分析, 不同的材料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同时对通信设备的影响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不同的接地材料对电流的泄放效果也不同, 因此, 对其要进行很好的分析, 保证设备不会受到影响。为了增大地表层的过电压的泄放面积, 可采用埋设有一定间隔的多根接地体, 且相互焊接。如在建筑物的四周以1至2米的间隔埋上10根左右的铜管, 并把它们焊接起来。
2.1.2 防感应雷击的方法
除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装置的同时, 还要注意消除感应雷击, 其常用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 (SPD) 。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SPD的接地端必须与地连接可靠, 一般要求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 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Ω, 不然将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二是因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 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并且还要注意驻波比, 一般要求天馈系统的驻波比不大于1.5。三是安装通信天线时, 天线的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 连接电阻等于零。对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 除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外, 还要注意供电系统的防雷, 常见做法是在变压器和配电房安装避雷装置。
2.2 内部防护
首先是电源部分的防护, 因为线路是雷电侵入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于高压部分, 供电部门有专用的高压避雷装置, 而线对线的过压则无法控制。用分流 (限流) 技术将雷电过电压 (脉冲) 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分流 (限流) 技术中采用的防护器的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防护的效果, 因此应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装置。接地处理, 接地系统把雷电流引入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一般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地网、电源地、逻辑地和防雷地等。通信设备要求交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必须独立时, 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因此, 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 应尽可能使它们连接在一起, 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 可通过地电位连接, 从而保证各类接地点的基准电位是惟一值。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后或春、秋检修时应定期用精密地阻仪检测地阻值, 以确保地阻值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结束语
通信设备的防雷接地对设备的使用非常重要, 同时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接地系统的正确性对通信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对通信建筑以及通信设施都要采取必要的防护, 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其使用安全性。在防雷装置方面要保证其尽量很短, 这样在出现雷击的情况, 才能更好的将接地线的抗阻进行影响, 接地线的抗阻受到接地线的电感影响。接地线要计量粗, 而且, 要避免出现弯曲和迂回的情况, 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防雷效果。在雷雨季节, 要对避雷元件的情况进行检查, 同时, 要对其动作电压和额定电压情况进行重视, 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其参数变化情况进行掌握,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将其换掉, 这样能够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篇2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雷电过电压;防护措施;接地装置
随着工业微机自动化和通信技术和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强大的微机计算控制技术和先进的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该设备系统本质是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设备。由于工作电压较低(通常芯片工作电源是直流24V),对电磁脉冲特别敏感,抗雷电过电压的能力脆弱。雷电过电压干扰是强电磁干扰,峰值电流高达几百安培,上升时间仅数个微秒。它可以经过各种途经进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轻者产生影响其准确工作效果的噪声干扰,引起系统误动作或拒动;严重的可使系统局部损坏或整体瘫痪。因此,预防雷电过电压,已成为变电站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的组成部分。
1.变电站干扰源、雷电入侵的途径及强度分析
1.1干扰源分析
变电站电磁干扰源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为干扰源。包括电力系统的隔离开关、断路器等产生的过电压,高频辐射的电磁干扰,以及来自通信网络的干扰等;另一类是自然干扰源。包括雷电放电,及其它天体和气象活动干扰。其中雷电过电压对变电站的危害极大,是主要干扰源。变电站遭受的雷电灾害主要有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损害。其中直击雷击中变电站的概率极小,通常可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网的保护方式;而雷击电磁脉冲对变电站的损害概率较大,需采用综合防护措施。
1.2雷电入侵途径分析
1.2.1变电站的组成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由微机保护装置、直流屏、电度表屏、消弧线圈控制装置、GPRS、通信口、微机五防装置和主控微机等组成。主控微机即监控系统是用来接收报文、数据等与调度远方的传送,在变电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2.2雷电侵入的途径
雷电电磁干扰主要通过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方式传送到变电站,使其失效或损坏。一般来讲,雷电入侵变电站的可能途径有4条,分别为电源线、主控微机之间的通道及网络通信线路,以及地电位的反击电压。其中以从电源线入侵的概率最大。
(1)电源线入侵。
变电站的电源由低压线输入室内。雷电可沿配电线以行波的方式侵入电源,使电力线路失效或损坏。其中直击雷击中高压线产生的过电压经过变压器耦合后,到次级沿110V线路入侵室内电源设备。另外,直击雷也可能击中变压器到室内的低压线路,从而产生过电压。同时,雷击电磁脉冲也可能在110V的低压线路上耦合产生过电压,对变电站内设备造成严重损害。
(2)通信线入侵。
当变电站周围直击雷防护不力时,地面突出物或高层建筑物遭雷击,雷电过电压将地面土壤击穿,可能击穿网络线和数据采集器到主控微机之间的电缆线的绝缘层,使暂态过电压沿通信线直接入侵。若通信线路遭雷击电磁脉冲袭击时,会在线路上感应出数千伏的过电压入侵,导致数据系统整体的报废。
(3)地电位反击通过接地体入侵。
根据变电站建筑物防雷规范,把信息系统所在建筑物按需要保护的空间,由外到内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如:IPZOA、LPZOB、LPZl、……LPZn,变电站应置于LPZOB区或更高级别防雷区内。当避雷针接闪、系统与引下线绝缘距离不够时,强大的雷电泄流放大,会对变电站产生反击,反击电压最高可达数万伏。该反击电压沿着接地引下线到达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地接口时,其衰减剩余幅值足以对系统产生破坏。
1.3雷电入侵强度分析
雷电从各途径入侵变电站的强度,是变电站防雷保护的基本参数,决定了雷电防护的设计。目前,根据防雷设计使用的各种电漏保护器的防护水平(Up),均要满足或配合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当无法准确获取被保护设备耐压水平值时,可参照下列实际经验值进行设计:220/380V三相系统中,电源处的设备为6kV,配电线路和最后分支线路的设备为4kV,用电设备为25kV,特殊需要保护的设备为15kV,通讯设备预期耐压模冲击过电压值为10kV。
2.变电站防护雷电的措施
2.1接地
接地是防雷的基础。接地可分为:微机保护装置交流电源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以及防雷接地。经分析发现,对变电站而言,从降低反击电压来看,应建立联合的共地运行方式。在正常情况下,电源接地、通信线接地、数据采集通道接地以及保护接地,可采用统一的单点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分开,以防止低频杂散电流的干扰。雷电期间,在建筑物底层丽接地系统中,应通过低压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相连,以防止闪络对变电站反击的发生。对于户外连接站内的传输电缆,宜采用全屏蔽线,并采用多点接地。为了加强保护,可在电缆上方约30cm处铺设2根与电缆平行的接地金属导体。
2.2防护系统
对于变电站来说,除须采取统一的接地措施以外,还必须针对供电电源、通信线路等进行具体的保护。
2.2.1低压电源的保护
(1)单级保护。
为了防止110V的低压线被雷击,或雷击电磁脉冲所产生的过电压对电源系统的破坏,一般在用户进线侧加装低压电漏保护器或放电器。根据雷电入侵电线的强度,选择通流量为3~5kA,最多10kA,冲击放电电压低于电源的绝缘冲击电压的电漏保护器。
(2)多级保护。
单级保护简单,但可靠性相对差些,因此可采取更有效的多级保护电源措施:第一级采用气体放电管,将幅值大的雷电流限制在后级可忍受的范围内。第二级压敏电阻、三级雪崩二极管将输出电压钳制在规定范围内,Ll、L2对高频的过电压具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这样导线虽受雷击,但经过多级保护,电源及其后续主控微机等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当然也可通过加装MOA及削平电容器,将雷电过电压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2.2.2通信线的保护
在变电站内,监控机和微机保护上都需装设保护器,如:防雷通道保护器,以及每一传输线路提供对地有效保护。根据传输线路上可能出现的感应过电压幅值,以及采集装置的峰值冲击电压耐量,考虑对Rs-232接口的兼容性,可选择瞬态功率为600W、工作电压为l8V的双向TVS作为保护器件。对PSTN线路终端的保护,考虑到网络上可能出现的感应过电压幅值,可采用非破坏通流量达5kA以上的气体放电管,作大电流限幅保护器件,并以瞬态功率达1.5W的TVS器件作为快速箝位之用。这种模式也是国际上比较标准的保护方式,可为线路终端设备提供较为可靠的防雷击电磁脉冲保护。
3.结语
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篇3
有地线线路的感应过电压计算可分为三个程序,首先是采用偶极子电流元法以及通过表面电阻法的计算,得到雷电回击时电磁场变化的相关数据 ;
其次采用Agrawal多导体的传输线模型描述感应线路平行多导体和雷电电磁场之间的感应耦合 ;
最后采用FDTD方法,对Agrawal
多导体传输线模型在电杆处分段,引用地线接地支路建立KCL方程式,进行离散求解。在建立KCL方程式的时候,在电杆的节点处设立线路平行多导体系统的散射电压 :(g代表的是地线,下角标注1,2,3表示三相导线 ),节点左侧线段a、节点右侧线段b的感应过电压数据是
可得 :
采用FDTD离散格式对方程做出变化 :
式中ia·1/2和ib·1/2为线段a、b距离电杆节点△x/2上的感应电流。
耦合地线的计算方式 :首先假设耦合导线是不接地的,耦合导线和相导线上感
应出电压U1和U2 ,架空配电线路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和导线高呈现正比例关系,那么得出U1和U2的关系 :U1=H1/H2*U2
实际中耦合导线接地,而且电位呈现数据位0,给耦合地线叠加了一个(-U1)的电压,这个叠加的电压(-U1)在相导线上会产生一个耦合电压(-k U1),k是耦合地线和相导线的耦合系数。实际产生的感应过电压
得出雷击点与线路间不同距离情况下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计算公式 :
s>65m 时
UI=25*Ihc/s(1-hg/hc*k0) (k V)I: 雷电流幅值,k A ;hg:耦合地线对地高度的平均值,m ;k0:耦合地线与导线之间的耦合系数,m。
2 地线对导线感应过电压的限制
2.1 接地电阻产生的限制
在实际试验中,电杆采用的是自然接地的形式,产生的接地电阻随着电阻率变高还会向上增长。在地线对感应过电压防护时,首先要关注的重点是电杆设施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降阻措施,文章中对无线线路以及有线线路两者之间产生的不同的感应过电压进行比较。
无线线路的感应过电压计算条件是线路三相导线的的对地高度设置不同,其中中相导线为11m,边相导线为10m,两者之间水平方向上间隔一米,导线截面积为185mm2,线路的总长度为3.2km,接地之前两端实行电阻匹配 ;雷击点的位置控制在整条线路的垂直平分线上,雷电通道与线路中相之间的距离为50m,雷电流幅值设为30k A ;大地电阻率选取为100Ω·m。计算得出的数据表示有地线线路与无地线线路在三相导线中出现最大感应过电压的位置都在线路的中点,感应过电压的波形如图1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因为地线对感应过电压产生限制,无地线线路中三相导线的感应过电压高于有地线线路的感应过电压。由于电杆接地会有阻抗产生,感应过电压在有地线线路中出现,它的幅值仅仅为相导线感应过电压的16% 左右。无地线线路当中,感应过电压最高的属A相,而在有地线线路中,感应过电压最高的属B相,是因为在有地线线路中地线的架设位置靠近A相,对A相的感应过电压起到了最大的限制作用,其他两相的效果就没有A相明显。其中无地线线路A、有地线线路B两相的感应过电压幅值分别为178、117k V, 相差61k V。值得研究的是,决定绝缘子闪络的并不是导线的对地电压,而是它所承受的过电压,所以比较导线的对地电压没有比较过电压的的意义重大。
对于无地线线路,感应电流没有经过杆塔然后流入大地的过程,电杆顶部的电位与大地基本相同,绝缘子所承受的过电压就是导线的对地电压。但是有地线线路绝缘子承受的过电压与导线的对地电压会产生差距,两者并不相同。通过图一当中的有地线和无地线情况中绝缘子承受电压数据电压相比较,发现有地线线路中绝缘子能承受的最高电压比无地线线路承受的幅值低约46.6%。
2.2 地线对感应过电压闪络率的影响
对闪络率的计算需要采用相关的参数 :地闪密度Ng的参数采 用40个雷暴日,约2.77次 /(km2·a) ;绝缘闪络采 用100k V、150k V两个数值 ;大地电阻率 的取值为50、100、500、1000、1500Ω·m。
当大地电阻率取不同值,绝缘子闪络电压值为100k V时,可以得出感应过电压随着大地电阻率的增加而增加,不管是在有地线或者是无地线的条件下。两者之间的闪络率比值为18.6%。其原因是因为大地电阻率增加导致雷击磁场和传输线的阻抗改变,感应过电压随之上升,由于电杆接地电阻的同时增加,有地线线路绝缘子承受的感应过电压降低。
将闪络电压增加到150k V,大地电阻率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感应过电压的闪络率随着大地电阻的增加而降低,有地线线路和无地线线路的感应过电压闪络率比值降到15.9%。
3 结束语
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篇4
关键词:雷电危害,浪涌,雷电防护
1 概况
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 它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几个世纪来, 人类通过对雷击破坏性的研究、探索, 对雷电的危害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 有效地降低了雷害。
近年来,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使用越来越广, 人们在受益于微电子的极大方便的同时, 也受到其一旦损坏就损失巨大的困扰。实际中, 在增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候, 往往对自动控制系统的防雷未加考虑或考虑不够的情况较多, 一旦有雷电波侵入, 设备损坏一般是巨大的, 有的甚至使整个系统瘫痪, 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仅2007年6月到2009年8月一年多的时间里, 黑龙江省防雷中心可查的由于雷击发生的弱电设备损坏就有四次之多。香坊变电站线路落雷, 造成主控地与设备之间的电位差而损坏大量的用电设备;金家收费站的通讯线路落雷, 由于感应过电压而造成大量的通讯、控制设备损坏;道外一居民区落雷, 由于地电位差造成大量的家用设备损坏;松北变电站线路落雷, 造成大量的保护、通讯设备损坏。
分析这几次故障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发生雷击后在弱电设备线路上造成的浪涌超过了设备承受的能力而损坏设备的, 浪涌的主要形式是电源浪涌、信号浪涌。而这种浪涌在新建或扩建设备时又往往不被重视, 所以本文在介绍常用的弱电防雷的同时, 重点探讨了浪涌对弱电设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 弱电设备雷电危害的主要原因分析
雷电会导致多种不同形式的危害, 没有任何一种办法可以全面防止雷电的危害, 但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可将雷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在多年的实际中人们对直击雷、球形雷的认识比较高, 防护也相对完善, 但对雷电浪涌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相对比较薄弱, 以上所列的四次典型的雷击弱电设备的情况就是对弱电防雷考虑不够造成的。主要的雷电形式及雷害情况有以下几种情况:
2.1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动
植物上, 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
2.2 雷电感应是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
放电时, 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 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雷电感应虽然没有直击雷猛烈, 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
2.3 雷电浪涌是近年来由于微电子的不断使
用引起人们极大重视的一种雷电危害形式, 同时其防护方式也在不断完善。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击引起的, 而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在电源和通讯线路中感应的电流浪涌引起的。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 (VLSI芯片) , 从而造成设备耐过电压压、耐过电流的水平下降, 对雷电 (包括雷电感应及操作过电压浪涌) 的承受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 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侵入。浪涌电压可以从电源线或信号线等途径窜入电脑设备。美国GE公司统计的一般家庭、饭店、公寓等低压配电线 (110V) 在10000h (约一年零两个月) 内在线间发生的超出原工作电压一倍以上的浪涌电压次数达到800余次, 其中超过1000V的就有300余次。这样的浪涌电压完全有可能一次性将电子设备损坏。信号系统浪涌电压的主要来源是雷电感应、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静电干扰。金属物体 (如电话线) 受到这些干扰信号的影响, 会使传输中的数据产生误码, 影响传输的准确性和传输速率, 排除这些干扰将会改善网络的传输状况。
3 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
按照防护范围可将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分为两类, 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外部防护是指对安装弱电设备的建筑物本体的安全防护, 可采用避雷针、分流、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等措施, 这种防护措施人们比较重视、比较常见, 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内部防护是指在建筑物内部弱电设备对过电压 (雷电或电源系统内部过电压) 的防护, 其措施有:等电位联结、屏蔽、保护隔离、合理布线和设置过电压保护器 (SPD) 等措施, 这种措施相对来说是比较新的办法, 也不够完善, 下边对弱电设备防雷进行探讨, 主要对雷电浪涌及地电位差的防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3.1 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
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首先是使用建筑物的避雷针将主要的雷电流引入大地;其次是在将雷电流引入大地的时候尽量将雷电流分流, 避免造成过电压危害设备;第三是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属部件以及钢筋可以作为不规则的法拉第笼, 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 如果建筑物中的设备是低压电子逻辑系统、遥控、小功率信号电路的电器, 则需要加装专门的屏蔽网, 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5m×5m, 6m×4m的网格, 所有均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第四是建筑物各点的电位均衡 (等电位) , 避免由于电位差危害设备;第五是保障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 降低雷击建筑物时接点电位损坏设备。
3.2 弱电设备的内部保护
从EMC (电磁兼容) 的观点来看, 防雷保护由外到内应划分为多级保护区。最外层为LPZ0级, 是直接雷击区域, 危险性最高, 主要是由外部 (建筑) 防雷系统保护, 越往里则危险程度越低。保护区的界面划分主要通过防雷系统、钢筋混凝土及金属管道等构成的屏蔽层而形成, 从0级保护区到最内层保护区, 必须实行分层多级保护, 从而将过电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一般而言, 雷电流经传统避雷装置后约有50%是直接泄入大地, 还有50%将平均流入各电气通道 (如电源线, 信号线和金属管道等) 。
随着电脑通信设备的大规模使用, 雷电以及操作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以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电脑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应从单纯的一维防护转为三维防护, 包括:防直击雷, 防感应雷电波侵入, 防雷电电磁感应, 防地电位反击以及操作瞬间过电压影响等多方面作系统综合考虑。
多级分级 (类) 保护原则:即根据电气、微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及不同受保护程序和所属保护层确定保护要点作分类保护;根据雷电和操作瞬间过电压危害的可能通道从电源线到数据通信线路都应做多级层保护。
3.2.1 电源部分防护
弱电设备的电源雷电侵害主要是通过线路侵入。高压部分有专用高压避雷装置, 电力传输线把对地的电压限制到小于6000V (1EEEEC62.41) , 而线对线则无法控制。所以, 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 按国家规范应有三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二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间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一级保护;在二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至二次低压设备的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 (限幅) 技术即采用高吸收能量的分流设备 (避雷器) 将雷电过电压 (脉冲) 能量分流泄入大地, 达到保护目的, 所以, 分流 (限幅) 技术中采用防护器的品质、性能的好坏是直接关系网络保护的关键, 因此, 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器至关重要。
3.2.2 信号部分保护
对于信息系统, 应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粗保护量级根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确定, 精细保护要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进行确定。
3.2.3 接地处理
一定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 因所有防雷系统都需要通过接地系统把雷电流泄入大地, 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如果机房接地系统做得不好, 不但会引起设备故障, 烧坏元器件, 严重的还将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还有防干扰的屏蔽问题, 防静电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来解决。
4 结论
弱电设备的防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尤其是弱电设备的雷电浪涌防护还重视不够, 也常常由其而引起设备的损坏, 所以在完善弱电设备外部防护的同时, 要加强弱电设备的内部防护, 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首先要完善弱电外部雷电防护, 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接闪引入地下泄散。
4.2 其次要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
4.3 第三限制钳位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压过流幅值在设备可承受的范围内。
这三道防线, 相互配合, 各行其责, 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篇5
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充分认识到雷电的巨大危害性,从恐怖的直接雷击到电磁脉冲的猛烈释放,都极易造成巨额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而防雷措施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有效降低雷电危害的重要途径。当前雷电防护的主要措施包括通过使用避雷针、避雷线、构建避雷网等方式引导雷电泄入土地之中,或改变、分流、调整各类建筑物的内部电磁环境,确保建筑物有效避雷。现代雷电防护措施注重一体化防雷技术的推行,在充分考虑经济成本的同时,提倡多角度、全方位预防雷电冲击,安装合理的防雷装置,布置雷电防护的系统工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雷击风险,在雷电防护措施推进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雷电防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防雷措施的规范化创新发展将成为雷电防护工作的必由之路。
2当前我国雷电防护措施的不足
2.1雷电防护的意识薄弱
作为一种恐怖、神秘、壮观的自然现象,人类对雷电的惧怕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当前人们已经对雷电有了科学的认识,不再完全迷信雷电的神秘威力。但是事实上,很多人面对雷暴天气缺乏清醒的认识,在雷雨天气到来时,往往无意识的选择大树下、凉亭中等危险场所避雨避雷,增加了雷击的风险,雷电防护知识与雷电防护意识的欠缺已成为急需重视的防雷关键问题。另外,还有人对雷暴天气不以为然,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部分部门、单位也忽略了雷电可能带来的危害,未能及时应对雷电灾害。最令人痛心的是,在部分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出于成本考虑或抱有侥幸心理,建筑方认为被雷电击中的可能性很小,未能做好防雷措施,造成建筑物雷电防护指数低,增加了雷击风险,在雷雨天气极容易发生悲剧。
2.2雷电防护的基本措施不到位
众所周知,使用避雷针、避雷线、构建避雷网等方式避雷或改变、分流、调整各类建筑物的内部电磁环境避雷是普遍采用的雷电防护的基本措施。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国家已经加大雷电防护力度,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避免雷电危害,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些雷电防护的基本设施并不完备, 没有合理的防雷装置,更缺乏有效的雷电防护系统工程的布置,从而使这些地区成为雷电防护的薄弱地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用电器等电力、通信设备已成为家庭生活中的必备品,但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等现代化设施的雷电防护设施非常缺乏,更不用说很多家庭在自家屋顶架设的电视信号接收天线,都已成为当前带来雷电危害的潜在源头。因此,雷电防护中基本措施的不到位已成为雷击事故频频出现的重要原因。
2.3雷电防护的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
当前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报地区气象情况,气象部门可以根据气象观测的数据推断本地可能出现的雷暴天气,据此做好雷电防护的检测预警工作。但实际上,城市的雷电防护监测与预警工作相对及时全面,市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天气信息;但在农村地区,因居民居住分散,房屋之间距离较远,很多偏僻的乡村仍处于通信比较闭塞的落后状态,雷电防护的监测预警就无法发挥其基本作用,从而致使群众没有提前预防、未能及时应对雷暴天气可能带来的危害。
2.4对雷电防护措施的监管缺失
雷电防护措施的实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外部避雷装置经过天长日久的使用极易造成老化与损坏。但是,因为人手有限,有关部门并未充分发挥对雷电防护措施检测与监管的重要职能;对防雷设施的必要检测也流于形式,部分单位、家庭、个人也没有对雷电防护措施的使用情况多加关注,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很多群众并不了解雷电防护措施的要求,私自在房顶架设电线、安装广告牌或热水器,这些设施在未进行防雷处理的情况下,也很容易造成雷电事故发生的严重后果。
3我国雷电防护措施的创新与发展
3.1 加强雷电防护措施的宣传力度
充分的宣传与政策知识的宣讲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群众的雷电防护水平与防护意识。当前,要做好雷电防护措施的创新与发展,采取多种手段、加大防雷宣传力度势在必行。很多城市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创新性的防雷宣传活动。如杭州市将6月23日定为全市的防雷宣传日,在这一时间段组织全市各个社区、乡村开展发放宣传材料、举行防雷知识讲座、进行防雷模拟演练等多种宣传活动,迅速有效普及雷电防护的相关知识,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另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当前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的宣传作用,重点突破农村等宣传工作比较薄弱的地方,推进雷电防护措施与防护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以此全面提高居民群众的安全意识,避免雷电事故的发生。
3.2雷电防护监测预警系统的推行
对雷电灾害的防护、监测、预警也应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应制定切实适合本地气象情况的雷电灾害防护制度,在充分了解本地历年来雷电灾情的基础上,调查、收集、归纳、总结、评估当地雷电灾害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推行雷电防护监测预警系统。其次, 充分发挥气象监测与预报的作用,确保能够至少提前6小时对可能出现的雷暴天气进行监测与预警,使居民知晓强对流天气的来临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创新现有雷电防护检测预警的技术,开发闪电定位仪,及时监测、掌握闪电可能发生的时间、强度以及发生地点区域,以便做出准确的、有针对性的预警。最后,利用当前较为便利的通信手段,以短信、即时通讯以及电视、网络播报的方式,将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情况传递给居民,提醒居民做好防雷避灾准备,将雷暴天气可能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
3.3创新雷电防护工程的跟踪检测机制
跟踪检测雷电防护工程的具体运转情况是推进防雷减灾的重要步骤,当前,对雷电防护措施的跟踪检测工作始终推行不力,流于形式,要做到切实防患于未然,降低雷电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创新雷电防护工程的跟踪检测机制,走雷电防护的规范化发展之路。一方面,有权进行跟踪检测的部门应完全掌握本地区、本单位或部门的雷电防护基本情况,建立雷电防护工程数据库,以便及时关注相关动态;另一方面, 在跟踪检测的过程中,应全面掌握检测对象的雷电防护措施,了解与检测对象有关的雷电防护资料、避雷设计图纸等等重要材料;在确保跟踪检测仪器正常使用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流程完成跟踪检测,并对其防雷工作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将重要检测材料存档,责任人签名确认,以形成规范化的雷电防护工程的跟踪检测机制。
3.4应用信息化技术推进雷电防护措施的创新发展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取得日新月异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创新发展雷电防护措施,在雷电防护工作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基于信息化发展的雷电防护系统模式,是当今时代防雷减灾工作革新的必由之路。从雷电防护措施的总体框架角度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贯穿雷电防护的全过程,从防雷业务应用到数据存储、技术更新,构建标准化的防雷体系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 从雷电防护的日常运用维护角度看,凭借信息化技术构建的防雷自检巡查系统、雷电防护设施的运转维护体系、依靠信息化管理实现的雷电防护远程监控与预警机制,不仅能有效降低雷电灾害发生的几率,而且还能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完整记录防雷检测的具体情况,对雷电防护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 确保工作人员实现规范化的技术操作。这些措施无疑推动了雷电防护措施的创新发展,为防雷减灾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4结语
雷电防护工作无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要实现雷电防护措施的创新与发展,还需要政府、 群众的关注与重视,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只有实现了整体化、系统化、信息化的雷电防护措施的多层管理与全面设防,才能切实降低雷电灾害发生的几率,雷电防护的规范化发展必将指日可待。
摘要:文章从雷电及雷电防护的基本现状出发,在考察当前我国雷电防护措施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探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创新与发展雷电防护措施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提高我国雷电防护水平提供理论思路与借鉴。
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篇6
雷电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一般会对中波发射设备造成巨大危害的主要有两种:直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只有雷击率的10%左右, 危害范围一般较小, 可使用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网络来防护。但感应雷的危害却可能极其严重, 每当遇见因感应雷而出现的故障, 轻则烧毁保险丝等元件重则直接损毁集成电路。我台在每年的5-10月的雷雨季节里, 经常发生发射机调制、功放电路受损, 反射过荷、电流过荷、高频激励等保护动作, 严重影响了广播的安全优质播出。
设备的防雷措施
通常情况下, 设备遭雷击受损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直接遭受雷击而损坏;二是雷电脉冲沿着与设备相连的信号线、电源线或其它金属管线侵入使设备受损;三是设备接地体在雷击时产生瞬间高电位形成地电位“反击”而损坏;四是设备安装的方法或安装位置不当, 受雷击在空间分布的电场、磁场影响而损坏。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使中波发射设备受到影响, 以至于停播, 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加以防雷措施以预防各种阴雷击而造成的中波发射设备损害情况
避雷措施
1.加装避雷器可有效的防止中波发射设备受到雷击伤。以防感应雷击为例:防感应雷击的通常做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避雷器。安装避雷器的作用是使信号顺利通过, 而万一出现雷电造成异常高电压时, 其内部的放大管立即起作用, 在短时间内释放电路上因感应雷击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到安全地线上, 从而保护机房内外的广播电视设备。
在天馈系统中安装避雷器时则要要注意以下问题:
(1) 避雷器的接地端必须与地可靠连接, 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 否则将影响防雷效果。
(2) 因避雷器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 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还要注意驻波比的变化。
(3) 安装广播电视天线时, 天线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 连接电阻等于零。馈线应从铁塔内部垂下, 并每隔一段距离用抱箍与铁塔固定。
对于中波转播台来说, 因传播的信号是通过卫星接收机接收的卫星信号。卫星接收天线一般位于室外的空地上, 容易遭受雷击, 卫星天线绝对不能利用卫星天线本身作避雷器。这是因为, 如果雷电直接击中天线, 雷电流达几百千安, 则天线上产生的直击雷过电压会高达上千千伏, 对高频头、卫星接收机等会造成损坏, 因此在安装卫星天线时, 可以在距离卫星天线5米左右的地方安装一支独立的避雷针。避雷针的引下线直接引到接地体, 卫星天线也单独作引下线和接地体连接, 以确保天线和卫星接收机的安全。另外, 卫星接收机的高频输入线在进入机房前使用高频信号避雷器, 将感应在高频头和引线上的雷电滤掉, 以保证卫星接收机的安全。
2.在天调网络防雷电采用的方法
(1) 用石墨放电柱装置, 将雷电涌流放掉。石墨放电柱的间距在10毫米左右, 这种石墨放电装置有很好的放电特性, 其放电电压的变化是随着放电的增加而减少的。
(2) 用电感泄放线圈, 将雷电的低频能量泄放掉。雷电的大部分能量 (处于低频端) 和天线感应的静电电荷都可通过该线圈泄放掉。 (3) 用隔直流电容C, 就雷电的低频能量阻隔住, 避免通过的馈线进入发射机。
在中波频段上, 它不会产生太大的压降, 但它的伏安量要选择的大一些, 而且发射机的输出功率越大, 电容C的功率容量也应越大。
地网维护协助防雷
农业行为, 工业行为, 包括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施工活动, 都有可能无意中破坏地网稳定。当地网稳定环境被破坏后, 有可能会因为底部阻抗不稳定而导致发射机的参数数值发生改变, 造成地网电阻值增加, 从而不能很好的将电流导出。因此, 日常要经常关注地网情况, 进行维护检查, 一旦出现问题, 就及时补救。这样有助于中波放射设备的防雷措施保护。
结语
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篇7
雷电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一般会对中波发射设备造成巨大危害的主要有两种:直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只有雷击率的10%左右,危害范围一般较小,可使用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网络来防护。但感应雷的危害却可能极其严重,每当遇见因感应雷而出现的故障,轻则烧毁保险丝等元件重则直接损毁集成电路。我台在每年的5-10月的雷雨季节里,经常发生发射机调制、功放电路受损,反射过荷、电流过荷、高频激励等保护动作,严重影响了广播的安全优质播出。
设备的防雷措施
通常情况下,设备遭雷击受损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直接遭受雷击而损坏;二是雷电脉冲沿着与设备相连的信号线、电源线或其它金属管线侵入使设备受损;三是设备接地体在雷击时产生瞬间高电位形成地电位“反击”而损坏;四是设备安装的方法或安装位置不当,受雷击在空间分布的电场、磁场影响而损坏。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使中波发射设备受到影响,以至于停播,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加以防雷措施以预防各种阴雷击而造成的中波发射设备损害情况
避雷措施
1.加装避雷器可有效的防止中波发射设备受到雷击伤。以防感应雷击为例:防感应雷击的通常做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避雷器。安装避雷器的作用是使信号顺利通过,而万一出现雷电造成异常高电压时,其内部的放大管立即起作用,在短时间内释放电路上因感应雷击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到安全地线上,从而保护机房内外的广播电视设备。
在天馈系统中安装避雷器时则要要注意以下问题:
(1)避雷器的接地端必须与地可靠连接,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否则将影响防雷效果。
(2)因避雷器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还要注意驻波比的变化。
(3)安装广播电视天线时,天线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连接电阻等于零。馈线应从铁塔内部垂下,并每隔一段距离用抱箍与铁塔固定。
对于中波转播台来说,因传播的信号是通过卫星接收机接收的卫星信号。卫星接收天线一般位于室外的空地上,容易遭受雷击,卫星天线绝对不能利用卫星天线本身作避雷器。这是因为,如果雷电直接击中天线,雷电流达几百千安,则天线上产生的直击雷过电压会高达上千千伏,对高频头、卫星接收机等会造成损坏,因此在安装卫星天线时,可以在距离卫星天线5米左右的地方安装一支独立的避雷针。避雷针的引下线直接引到接地体,卫星天线也单独作引下线和接地体连接,以确保天线和卫星接收机的安全。另外,卫星接收机的高频输入线在进入机房前使用高频信号避雷器,将感应在高频头和引线上的雷电滤掉,以保证卫星接收机的安全。
2.在天调网络防雷电采用的方法
(1)用石墨放电柱装置,将雷电涌流放掉。石墨放电柱的间距在10毫米左右,这种石墨放电装置有很好的放电特性,其放电电压的变化是随着放电的增加而减少的。
(2)用电感泄放线圈,将雷电的低频能量泄放掉。雷电的大部分能量(处于低频端)和天线感应的静电电荷都可通过该线圈泄放掉。(3)用隔直流电容C,就雷电的低频能量阻隔住,避免通过的馈线进入发射机。
在中波频段上,它不会产生太大的压降,但它的伏安量要选择的大一些,而且发射机的输出功率越大,电容C的功率容量也应越大。
地网维护协助防雷
农业行为,工业行为,包括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施工活动,都有可能无意中破坏地网稳定。当地网稳定环境被破坏后,有可能会因为底部阻抗不稳定而导致发射机的参数数值发生改变,造成地网电阻值增加,从而不能很好的将电流导出。因此,日常要经常关注地网情况,进行维护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就及时补救。这样有助于中波放射设备的防雷措施保护。
结语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篇8
根据历史资料可以得出, 荣成市成山头气象站每年有115.4d被大风所侵袭, 风速大的时候可以达到42.6m/s。每年平均大雾的天气也达到了79.2d, 大雾持续最长的时候可以达到29d。
1 农村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 雷电灾害在农村发生的几率大约占据当地总雷电灾害的3/4, 而雷电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有4/5都是发生在农村。这主要是因为以下2个方面:
1.1 防雷意识不足
在农村, 农民防雷意识严重不足, 缺乏防雷方面的知识, 在进行房屋建设的过程中, 很少会考虑到防雷装置的安装。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逐步发展, 农村的经济也有了很大改善, 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家庭都在屋顶上放置了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以及电视电线、卫星雷达等等相关的金属物。但是, 对于这些金属物品大部分都没有做好接地处理方面的工作, 导致这些金属物品成为了雷雨天气雷电放电的对象, 隐藏着大量的雷击隐患。
1.2 地理环境的原因分析
成头山地区地势偏僻, 气候十分恶劣。在农村, 农民的日常工作都是在田间或空旷的海面进行的, 这里的田地一部分在山坡或者是湖泊附近水比较多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通常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地。田间一般十分空旷, 没有一个躲避雷雨的去处。在下雨的时候, 通常情况下都是去大树底下避雨, 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受到雷击的可能性。所以, 在农村, 大部分的雷击事故都是发生在田间农民耕作或进行渔业作业的时候。
1.3 防雷的基础设施比较差
在农村, 大部分的房屋都是自己建造的, 没有经过合理的建筑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缺乏对防雷措施方面的考虑, 也就不会在建筑物施工的时候加入防雷装置。此外, 在农村, 电力以及相关的通讯设备安装的时候随意架设引入到房屋里面, 雷电发生的时候就会经过这些架设的线路窜进屋内, 这样就会造成室内家电损坏, 严重的情况下, 还有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此外, 幼儿园以及中小学的学校防雷装置也严重不足, 部分学校甚至没有安装防雷设施, 而且学生都是未成年人, 对于雷电灾害的防护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严重不足, 一旦出现雷击现象, 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 雷电灾害的防护措施分析
雷电灾害每年都会给该地造成严重程度不一的损坏, 因此, 要加强对雷电灾害防护措施的研究。下面对总结出几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加强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
农村之所以是雷电灾害多发的地区, 主要是因为农民缺乏防雷意识, 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没有考虑到防雷这个问题。因此, 加强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 提高防雷意识是农村防雷工作的关键, 雷电防护知识宣传工作效率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农村雷电防护工作的成败。所以, 只有不断的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意识, 增强农民在建筑房屋以及学校的时候, 有自觉安装防雷装置的意识, 才可以很好地开展农村的防雷工作。对于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方式有很多, 主要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或者是专家去农村开展讲座, 宣传一些雷电防护的知识以及培训一些新的雷电防护技术;印发一些防雷的小册子或者是宣传画以及相关的公益图片, 来使人们普遍接触到防雷知识;通过手机、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 来进行防雷知识的宣传和雷电灾害的预报。
2.2 农村建筑物防雷具体措施分析
农村的建筑, 大部分是平房, 对于平房的屋顶, 根据屋顶的面积可以在屋盖的角上面安装2处或者是2处以上的避雷针, 并引下线接地。如果在楼顶安装有电视天线以及太阳能等设施的时候, 就要注意避雷针的连接。可以将太阳能金属底座或者是金属天线来支撑接地, 并且在距离1m的地方, 安装避雷针对其进行保护。对于单户的建筑来说, 可以用2根引下线和上面所说的装置进行连接, 每一个引下线下用3根2.5m长的垂直桩, 如果打的有3m深的话, 要保证相互的距离在3m以上, 采用圆钢或者是扁钢将其连接在一起, 并且和引下线相连, 要注意桩位和住宅墙的距离应该保持在3m以外。如果周围环境允许的话, 还可以采用水平接地线, 可以用圆钢或者是扁钢沿着建筑物的四周埋在0.5m的深度, 环绕一周。在人员出入的地方, 要埋在1m以上的位置。
对于室内的设备, 不能够使用没有安装防雷装置的电器设备,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要在电源入户的地方安装电源避雷器, 并且还要在电视天线以及电话线、网线、电脑modem调制解调器的入口处以及卫星电视电缆的接口处, 安装避雷器。在安装的过程中, 要对设备进行很好的接地, 接地的时候, 要保证室内开灯, 并且禁止站在灯头线下面。在出现雷雨天气时, 要拔掉外接的天线, 尽量不要使用家用电脑等电子设备。对电子设备的接地装置必须要低于10Ω, 要保护易燃物或者是电气设备, 最好低于4Ω。
2.3 加大农村建筑物防雷装置安装的监管
要及时对农村的企业以及个人还有学校等新建的建筑物进行检查, 在其刚开始设计的时候, 就应该多加关注, 充分考虑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安装。此外, 还要定期对农村建筑物上面的防雷装置的性能进行检测, 要从根部减少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给农村避雷设施的建设加大投入与支持, 减少农民们的负担, 最终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3 结束语
农村雷电灾害的防护工作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 所以, 要求社会各界对其高度的重视, 只有将每个人都动员起来, 采取多种措施, 多管齐下, 形成一股凝聚的力量, 加大雷电知识宣传的力度, 把对雷电灾害的预防作为出发点, 排除可能造成雷电灾害的隐患, 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头农村雷电灾害的类型分析, 对农村雷电灾害发生的现状以及造成灾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雷电灾害防护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推荐阅读:
雷电危害与防护措施06-07
雷电电磁防护系统11-12
农村雷电灾害防范措施11-06
中低压电网内部过电压治理措施研究10-22
低电压治理措施09-26
雷电的作文06-28
农村雷电多发的原因11-12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10-03
雷电灾害的发生与防御06-12
雷电冲击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