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及其工作(精选7篇)
兽医及其工作 篇1
兽医分成两种:一个是官方兽医, 代表政府从事兽医行政, 执法。动物及动物产品能不能上市, 能不能流通, 由官方兽医进行判断和执法。另一个是职业兽医, 从事兽医职能的, 有兽医资质这样的兽医。最常见的是宠物医院的兽医, 给犬猫看病, 做手术。另外像牛的医生、猪的医生, 以兽医为职业的这样的兽医。官方兽医属于公务员队伍, 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 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执业兽医, 是指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 主要由兽医协会管理和规范。
1 兽医现状
中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 也是个畜牧业大国, 但是兽医发展却相对滞后。中国的养猪量占世界的一半, 家禽饲养量占世界的30%以上, 禽蛋产量也在世界上占40%以上的份额。应该说兽医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 中国畜禽饲养是家庭饲养和规模化饲养并存, 这样给防疫工作带来了难度。所以, 政府抓的最多的工作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也就是官方兽医的组织管理工作。基层乡镇都有政府组织的兽医机构, 工作的关键是对传染病进行防控。我国官方兽医机构在世界上规模是最大的, 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防止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但是职业兽医服务发展滞后, 因为现在动物饲养的周期越来越短, 对于治疗的重视越来越不够, 所以职业兽医在乡村里一般没有受到系统的规范性的训练, 没有取得一定资质。
2 兽医工作同公共卫生关系
兽医是的一个职业, 它不像畜牧业是一个产业, 它是一个行业, 兽医行业, 它是为畜牧业发展服务, 为人类服务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TO) 的资料, 近十几年来, 全世界70%人的疾病是从动物传过来的, 所以对于动物疾病的防控, 对人来说是直接相关的。职业兽医给宠物治病、防病, 做这个工作, 宠物跟人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很多人都喜欢抱着猫睡觉, 狗天天跟人接触, 如果这些宠物的防疫工作没有搞好, 很有可能就把疫病传染给人类。所以说, 兽医是人的公共卫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如果把兽医工作做好了, 人就会安全得多。兽医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给动物看病, 很重要的一个它是跟公共卫生密切相关。一是传染病, 很多病是由动物传染的, 所以要搞好防范就要从动物开始。另一方面是动物源性食品带有病毒、病菌, 很可能引起公共卫生事件, 就要通过官方兽医的检疫检验, 通过职业兽医的防范。这都跟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3 兽医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在发达国家, 兽医的地位非常高, 大家认识到兽医跟普通老百姓的关系很密切, 同时兽医教育也非常重要, 兽医在大学教育里的学制是最长的。成为一个兽医后社会地位高, 工资也非常的高。而在中国, 由于长期的比较封闭的农业发展过程中, 兽医不被人重视。很多文章、影视作品里把犯罪的、变态的说成是“兽医”, 人们觉得是一个幽默, 是一个讽刺。但实际上把最坏的人冠以“兽医”的名字, 说明对兽医不理解。
所以应该给兽医一个合理的社会地位, 发挥其正常作用, 让广大民众了解兽医, 了解兽医事业, 支持兽医事业。以前政府多关注于官方兽医, 对职业兽医应该说关注度不够。
4 国内外兽医差距及未来展望
兽医队伍的水平, 特别是职业兽医的水平, 跟国外相比差距最大的是兽医教育。现在, 一般大学的兽医教育是四年, 实习基地少, 学制短。兽医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 经常看病、做手术, 在实践中摸索。特别是职业兽医一定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 积累经验。从这方面来说, 教育是第一位的。在国际上, 一般的兽医教育要七年, 在欧洲是两年预科, 然后五年的专业, 录取率非常低, 一般百分之十左右, 多数人是考不上的, 考上的都是些精英。所以, 国际上兽医教育是个精英教育。学成以后, 在西方国家兽医的地位非常高, 律师、会计师、兽医师是一样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畜牧业的发展需要, 人们开始意识到兽医的重要性了。今后不但要发展官方兽医, 还要发展职业兽医, 使职业兽医能够作为兽医队伍的中坚力量, 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兽医及其工作 篇2
关键词:台湾大学,师资,课程体系,临床实习,环境保护教育,职业安全教育
1 台湾大学兽医本科教育特点
1. 1 师资特点
国立台湾大学兽医专业学院现有37 名专任教师,其中36 名为知名大学博士,海外博士比例约占64% ,本土博士比例约占36% 。而本土博士多具有2年以上海外博士后学习经历或跨国研究与合作经验。台湾大学兽医专业学院的教师不仅具有雄厚的专业基础和精湛的技术,而且拥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和重要的国际交流资源,更容易给学生带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高质量并具备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兽医专业人才。另外教师的工资较优厚且固定: 教授月收入约为10 万新台币( 1 新台币≈0. 18 ~ 0. 19 元人民币) ; 副教授月收入约为8 万新台币; 助理教授月收入约6 万新台币;讲师月收入约4 万新台币[1]。优厚而固定的工资有利于稳定师资力量,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教师因工资较低到校外兼职赚钱而忽略自己本职工作的机会。
1. 2 课程体系特点
台湾大学兽医学系的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两大区块,一块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 另一块则以身心健康、文化素养、公民意识、服务意识、社会责任以及国际意识为主要教育目标。学院负责专业区块,总共约开设100 门课程,36 门为专业必修,其余为选修。这种课程设置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更能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修完必修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意向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课程以进一步提高特定的专业知识。例如对马病学有兴趣则可选择马病学进一步学习。学生如对某些研究领域感兴趣,可在课余时间进入该领域教师的实验室,了解相关教师的研究方向,练习基本操作,培养研究素养。为适应“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的发展趋势,学院还增设了动物关怀、动物福利、兽医专业领导与管理等课程。
通识教育包括共同必修和通识教育两部分。共同必修强调语言的学习,同时考虑了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和服务意识的培养。通识教育包括文学与历史、历史思维、世界文明、哲学与道德思考、公民意识与社会分析五大类课程,每类又有近30 门课程可供选修。
1. 3 临床实践教学特点
重视临床实践教学。一方面设备完善的动物医院为临床教学实践提供了保障。台湾大学拥有台湾最大与最完善的动物医院,动物医院设有小动物内科、小动物外科、大动物及经济动物疾病科、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住院部、药剂科、肿瘤医学中心及检验中心,同时各科室配备有相应的现代化设备。另一方面学院按照人医临床实践模式制订了严格的执行方案和细则。实习前学生必须完成大学前四年的必修科目( 合格) 且完成最少1 个月由系上安排与认可的暑期校外实习后方能修习大五的诊疗实习、临床讨论、尸体解剖课程。实习期间,学生只能修习大五的必修及系内选修课程,以保证实习的时间和轮班。实习共有6 个区段,前5 个区段为必修科目,包括小动物内科、小动物外科、临床病理/影像诊断、经济动物诊疗/住院动物医护、尸体病理解剖; 第6 个区段为选修科目,可以从小动物内科、小动物外科、临床病理等13 项实习科目中任选一科。实习期间严格考勤,不因任何考试及假日原因中断排班,迟到和早退达到该排班时数1 /24 或以上,按旷班处理,旷班时数达到该科目班次总时数1 /15 或以上,则该科目成绩以0 分计算。除了实习排班,学生必须完成各科要求的各项实习报告。例如在内科实习过程中,至少完成6 例病例的持续追踪,上交3 例不同类型疾病的书面跟诊报告。值班期间,每周需要手写2 份病例讨论报告( 不能与跟诊病例及其他同学病例讨论或跟诊病例报告雷同) 。每周一门诊结束时,进行内科综合会议,并进行口头报告; 报告结束后,由当日参会医师立即评分,提出建议和指导,然后整理为简要文档,并于内科区段实习结束后2 周内交给总兽医师; 总兽医师再根据整理内容对口头报告成绩进行加分或减分; 最后内科根据学生临床表现( 50% ) 、病例讨论报告( 25% ) 、口头报告( 25% ) 以及出、缺席记录与志愿加班加减分。其他区块的实习内容虽然不同,但要求几乎一致。实习医师严格要求每位学生,不会因为就业而压缩训练时间,也不会因为撰写报告而应付临床实践训练。学生通过各个科室的严格培训和定向训练,毕业后基本都能独立操作,有的甚至已可自己开设动物医院。不过大多数毕业生均会于毕业后,到本校或其他动物医院研习2 ~ 5 年或更长时间后再进行创业。
1. 4 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教育特点
学院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及职业安全教育,力图使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意识日常化。除了实验室按照学校实验场所的设置要求和作业要求进行设置和运作外,所有实验人员均需要根据实验内容参加环境保护及职业安全卫生中心的教育训练及考试,考试合格得到合格证书后,方能进入实验场所开展实验和研究。实验室所用的化学及毒性物质,必须具备安全资料表供使用者参考,毒性化学物质的使用,必须每天登记使用量,并按月呈报使用总量。除此以外,学院还对学生进行校园安全,例如用电安全、自行车骑乘安全以及资源回收等进行教育训练,引导学生注重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
1. 5 社会服务教育特点
重视社会服务教育。学院的老师除了承担教学及科研任务外,每年也会承担向公众进行兽医公共卫生知识的宣导工作。同时学院还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社团服务活动,例如举办兽医夏令营。学生根据夏令营主题,利用自己所学设计针对性较强的宣导课程和实践活动,让营队队员了解日常生活中兽医学与大众的关联、兽医工作的重要性、饲养动物的乐趣和风险、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树立尊重兽医职业、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的理念。
2 借鉴与启示
2. 1 完善兽医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视野开放的师资队伍
未来的兽医教育目标,不但要注重兽医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动物健康保障体系的管理知识以及对国际、区域组织的了解和国际标准的认识等[2]。国家和国家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兽医教育的互认是必然的趋势。台湾大学兽医专业学院的长远教育目标是培养得到国际认可的兽医专业人才。目前,台湾大学的兽医师( DVM) 学位证已得到香港、澳门( 1998年) 政府和马来西亚兽医协会( 2011) 的认可,他们的毕业生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直接注册执业。适应世界兽医教育的发展形势,借鉴台湾大学兽医教育目标,完善兽医人才培养目标将是必然的趋势。当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专业基础雄厚、技术精湛、视野开放的师资队伍。因此,根据现有条件,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通过引进一部分、培养一部分、影响一部分,逐渐形成既具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又兼具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以适应兽医教育的世界形势,促进兽医教育事业的转型和进一步发展。
2. 2 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的理念正在成为引领兽医事业发展的主流思想,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养殖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已经成为新时期兽医工作的首要任务。简单地在教室和实验室培养学生已经不够,教育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成功地与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者交流的能力,适应这些变化,以培养新时期的新兽医为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是必然的趋势。借鉴台湾大学兽医专业学院的课程体系,一方面通过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将专业实践作为重点,制订详细的实践计划和细则,完善相应的实践条件,保证专业实践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增加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具有人文情怀、人格品行、历史文化、使命和责任意识的“全人”。同时针对目前的热点问题,例如就业问题,开设就业训练课程; 针对将要创业的学生开设经营管理以及成本会计等课程。
2. 3 强化临床实践教学
兽医属于“医”的范畴,它和农业系统的其他学科有很大区别,从教学上来讲应该向“医”靠拢。因此,兽医的临床实践教学也应体现“医”的特点,除了完善的临床教学医院和设备外,严格的临床实践教学程序和教学标准也是培养合格兽医专业人员的前提条件。
2. 4 加强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教育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学习和借鉴台湾大学环保教育经验,引入环保教育课程,通过教育渗透,促进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将所学环保知识融合到专业学习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另外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兽医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一些涉及公共安全和职业安全的病原微生物、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因此,职业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应在兽医教育体系中加入职业安全,尤其生物安全教育,以促进学生养成自我防护意识和职业安全意识。
2. 5 加强人文、服务及社会责任的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项战略性举措。现代职业兽医工作范畴和工作任务的变化对高等兽医教育和高等兽医人才培养,不论从专业规格还是人文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学校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调整教育理念,将素质结构课程,例如动物关怀、动物福利、文学、历史思维、世界文明、哲学与道德思考、社会服务、写作等纳入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应加强与世界其他兽医专业学院学生的交流,以开拓视野,提高兽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饶家辉,张乃生.中国台湾地区兽医教育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1上):172-175.
兽医及其工作 篇3
1 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1.1 机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之一表现为兽医防疫管理机构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机构内部人员职责不够清晰。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然后按照一定的流程和制度办事[1]。但是, 就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机构设置的情况来看, 兽医防疫管理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编制性质以及单位的管辖范围等均存在混乱不清的情况, 这给我国兽医防疫管理机构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导致工作人员根本不清楚自己单位和岗位的定位, 对自己的职责不甚清晰, 最终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制约了行政能力的发挥。
1.2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但是从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立的详细情况来看, 经费不足是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弊端, 也是影响防疫进度和效果的重要问题。由于动物疫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特征, 不少部门对于动物疫病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在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投入的经费较少, 有时甚至会截留用于兽医防疫管理[2]。因此, 整体上来说, 兽医防疫管理的经费是严重不足的, 而用于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立的各项基础设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兽医防疫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较为落后, 计算机设备等老化现象严重, 其他经费也较往年更少, 极大地制约了兽医防疫管理部门职能的发挥。
1.3 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实施, 需要依靠技术支持体系的帮助。疫情监测体系是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重要技术支持体系, 其通过对动物疫情的监测来达到预防和及时治理的作用。但是, 就我国兽医防疫的疫情监测体系而言, 财力的限制和地方主义的阻碍均导致了技术支持体系还有待完善[3]。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的技术支持中偶尔会出现虚假疫情或者知情不报的情况, 导致贻误最佳防治的时机。而不少地区也在发现紧急疫情时没有及时向上级报告, 导致决策不及时或者决策错误, 这些都对疫情的防治不利, 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2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2.1 改革兽医防疫管理制度
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革。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如对兽医防疫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符合当代动物疫情防治的需求。因此, 相关管理人员应进行积极的制度改革, 保证畜牧品种的安全和健康。此外, 各地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 因此各地制定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也应有所区别。要求各兽医防疫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建立科学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
2.2 加大兽医防疫管理的投入
要做好兽医防疫管理工作, 加强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设, 需要政府加大对兽医防疫管理的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首先, 就财力的投入来说, 政府要适当增加兽医防疫管理的经费投入。这部分经费需要用于兽医防疫的管理项目和实验项目, 当然也需要对兽医防疫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进行适当的提高。兽医防疫管理项目投资是为了保证提高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而提高人员薪资待遇则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作用[4]。其次, 政府要加强对兽医防疫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增加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形式来提高兽医防疫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设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 为兽医防疫管理制度建设和工作实施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3 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的发生,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或者治理。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 如研究实验室、疫苗生产实验室等。实验室需要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实验室性质的不同进行分门别类, 然后按照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合理的分配, 加上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才算是真正完成[5]。当然, 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同样需要考虑到实际问题, 各地区养殖行业发展模式和环境等均存在差异, 对其进行技术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 结语
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现状为机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因此, 要加强兽医防疫管理体制改革, 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完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 加大兽医防疫管理的投入, 并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洁.中国农村畜牧业发展策略与兽医防疫对策[J].中兽医学杂志, 201 (511) :124.
[2]陈明和.浅谈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困境与创新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 (23) :46-49.
[3]郑红娥, 李小云, 汪力斌.禽流感疫情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一项基于家禽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 (53) :24-33.
[4]董建美, 张娜西.边境地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畜牧, 201 (46) :80-82.
兽医及其工作 篇4
关键词:马齿苋,特性,功效,临床应用
马齿苋为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就其颜值来说, 马齿苋夏季开花, 叶片绿肥多肉, 花期长, 花色多, 红黄白粉, 姹紫嫣红, 近年来已成为不少家庭的阳台花卉品种之一。事实上马齿苋还是一种很实用的中草药, 其易种植、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功效广、起效快等特点, 已使其成为畜牧养殖行业常用的中草药。
1马齿苋的植物学特性
马齿苋原产于南亚, 中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 适应性强, 对土地要求不高。一般分布在草地、田野、河岸边、沟渠旁及住宅附近, 几乎随处可见。它的抗旱能力、抗病毒能力都很强, 适合大面积推广。
马齿苋全株光滑, 叶片呈翠绿色, 肥厚对生, 倒卵状, 似马齿, 花两性, 目前莆田可见有黄色、白色、粉色、紫色等多色, 簇生于枝端叶腋, 雄蕊10朵, 雌蕊1朵。花期5~9月, 果期6~10月, 一般在夏秋两季可进行采收。
2马齿苋的营养特性
马齿苋营养丰富, 经研究每100 g马齿苋鲜嫩苋茎叶含蛋白质2.3 g、脂肪0.5 g、糖类3 g、粗纤维0.7 g、钙85 mg、磷56 mg、胡萝卜素2.23 mg、铁1.5 mg、维生素B10.03 mg、维生素E 0.11 mg、维生素P0.7 mg, 维生素C 23 mg。此外, 马齿苋还含有大量钾盐、去甲肾上腺素、氨基酸、柠檬酸、苹果酸、生物碱等成分, 这些物质对促进动物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3马齿苋的药用功效
马齿苋味酸性寒, 全草入药, 无毒副作用, 入大肠经、肝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菌止痢的功效, 主治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百日咳、肺结核、子宫出血等, 还有兴奋平滑肌和利尿的作用。《唐本草》、《食疗本草》、《本草拾遗》等十几本医术均对马齿苋的功效有记载, 可见马齿苋的疗效是自古就受到推崇的。兽医临床上常用于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白痢、猪胃肠炎等猪病防治, 及鸡、牛、羊等畜禽疫病防治。
4马齿苋的采集及给药方式
马齿苋的采摘应在每年春夏季, 采摘鲜嫩、翠绿、肉质厚、无污染、长短粗细均匀的植株, 连根拔出, 应尽量做到当日采摘, 当日处理。用流动水清洗, 去泥沙杂质, 沥去水分, 阴干备用。
常见的马齿苋给药方式有鲜草喂食、捣碎取汁2种。鲜草喂食即直接投喂清洗处理过的鲜草进猪栏, 供猪自由采食, 是最直接、传统的给药方式, 一般适用于小规模养殖或试验性给药。捣碎取汁是使用专用捣汁机, 对采集到的鲜草进行捣碎取汁, 鲜草需求量比较大, 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各地养猪户或养殖场可因地制宜选用。
5马齿苋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马齿苋在养猪业兽医临床上的使用较为广泛,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猪病, 常见的配方有 (1) 马齿苋30 g、大青叶30 g、紫花地丁18 g、半边莲25 g, 采用捣碎取汁的方式, 每头灌服10~30 m L, 每天2~3次, 连服5 d, 治疗猪肺疫。 (2) 马齿苋60 g、鲜枫叶60 g、鲜松针30 g, 取一半水煎, 一半加水捣汁, 两液混合, 每天喂服2~3次, 连喂3~4 d, 仔猪副伤寒治愈率超过80%。 (3) 将鲜马齿苋全草抛入猪栏内, 让患病仔猪自由采食, 治疗仔猪白痢。笔者之前工作过的莆田某生猪养殖厂就曾使用该方式治疗过仔猪白痢, 具体用量为每日投喂500~1 000 g, 试验了300头患病仔猪, 投喂马齿苋5 d后, 有288头仔猪白痢症状减弱或消失, 防治有效率达96%, 效果相当显著。 (4) 鲜马齿苋150 g、鲜大蓟150 g, 捣为细泥状, 去掉纤维加水, 大猪每日1次内服, 连服数日, 小猪酌减喂服, 可治疗猪胃肠炎。 (5) 马齿苋120 g、胡萝卜200 g, 晒干, 粉碎, 拌料喂猪, 1 d内喂完。或用马齿苋1 000 g、神曲500 g, 研成细粉, 拌于100 kg饲料中喂食, 治疗僵猪。
马齿苋还广泛应用于养殖业的其他各个领域, 如在养鸡业中能够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 促进肉仔鸡生长, 治疗鸡白痢、鸡球虫病等;在养兔业方面, 能够提高肉兔养殖的饲料利用率, 提高肉兔日增重, 肉兔表现喜食、排粪正常等。
6马齿苋在兽医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6.1加工工艺粗糙目前绝大多数时候是采用直接饲喂鲜草或者煎服的方式, 精致型不多, 制作过程较为粗糙, 加工工艺需改进。
6.2作用机理研究不透彻马齿苋作为一种中药, 成分复杂, 主要作用成分无法精确提炼, 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需要加大作用机理的研究。
6.3配伍禁忌的研究中药之间的配伍禁忌比较多, 需要谨慎对待, 方能研制成具有不同功用的复方添加剂, 逐步形成产品系列化。
6.4难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目前真正种植和生产马齿苋的厂家不多, 各个厂家生产过程还存在随意改动配方组成和用药剂量、人为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难以实现马齿苋用药的产业化、规模化。
7结语
兽医及其工作 篇5
1 样品采集概述
所谓的样品采集也就是一种样品取样的方式。通常情况下, 在实验研究工作中常见的样品采集方法主要包含有检样、原始样品以及平均样品三种。其中检样主要指的是从整平等待测量药品中各个部分所采取的商量样品;是目前试验工作开展的第一环节;原始样品是将质量相同样品综合在一起进行检验;平均样品是将原始样品经过处理之后在抽取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检测和应用。在兽医学科领域的研究中, 目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提升使得对于各种样品的选用越来越广泛, 与此同时对于样品种类、数量的提取也愈来愈严格。无论是在世界发达国家还是国内进行分析, 收益学研究中样品的采集方法都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关注重点。
样品采集可谓是一个代表性的环节, 它的采集、运输、保存是否正确都对日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着严重的影响。但是就目前国内的样品采集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 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国内现代化国情、采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水平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 在目前的样品采集工作中我们要深入的展开研究, 针对采集工作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进行全面分析, 以保证采集工作的顺利、正常、持续进行。
2 不同研究领域的样品采集
近年来,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兽医学研究工作内容也越来越繁杂, 其中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含了免疫学研究、病原学研究等。
2.1 免疫学研究中的样品采集
2.1.1 血清
在免疫学研究领域中, 通常都是采用免疫学原理来对血清的抵抗作用来进行研究的, 因此常常都需要采取动物的血液来进行检查和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动物、不同部位、不同数量的血清提取技术也不尽相同。如, 牛羊等动物血清提取的过程中都是以颈静脉采血技术来进行血清提取的, 对于猪是通过前腔静脉采血技术进行的, 对于禽类则是利用翅静脉才学的, 上述这些动物的血清提取中都是以静脉采血为主的, 而对于猫、狗在采血的时候则是通过后肢外侧静脉或者是前肢背侧动脉来进行采血的。在采血的过程中, 如果是以静脉采血的, 那么在采血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实验, 应当先从远离心房的地方来开始, 以免发生栓塞而影响到整条静脉的流动。在血清提取之后则需要采用自然静置的方式来进行离析, 并且进行提取。在常规方法进行采血的时候, 其或大或小的都会对动物本身造成伤害, 影响到其生长, 尤其是对那些价值较高的动物更是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 一般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是以猪血为主进行研究的。在猪血提取的时候, 除了使用前腔静脉采血之外, 还可以采用真空管耳缘静脉才学方法, 这种方法只是适用于体型较大的猪。在采血的过程中, 需要保持站立姿势, 用手或者是橡皮筋来捏压静脉的近心端, 采用酒精棉花进行反复擦洗, 并轻弹进行血液提取。经过研究结果表示, 血液拭子的检测率要远远高于结果显示, 血液拭子与血清的检测率均能达到口拭子的检测效率。可见在样品采集工作中耳脉采血技术的优势, 它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 还有效的减少采血对动物本身造成的影响。
2.1.2 单抗单克隆抗体
单抗单克隆抗体在免疫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检验实验室的诊断试剂, 单克隆抗体以其特异性强、纯度高、均一性好等优点。
2.2 病原学研究
病原学检测诊断包括病原检测、抗原一抗体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需要的样品有组织、血液、分泌液、肠内容物或粪便、气溶胶等。
2.2.1 病原检测诊断
包括检测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作细菌检验的样品应新鲜无污染, 将发病典型的或刚刚死亡的整个动物送实验室检验为最好。在采集体内实质组织时, 体腔需要用消毒的器械剥开, 剖开腹腔后, 注意不要损坏肠道, 所需病料按无菌操作取得。
2.2.2 抗原-抗体和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
抗原-抗体检测诊断是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原理, 提取抗原, 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则是采集含有病原的病料, 提取基因组作为模板, 再用特定的引物扩增出目的基因, 从而进行鉴定。
3 样品收装、保存和处理方法及其进展
3.1 收装方法
根据不同性状的样品 (组织样品、液体样品、气体样品) 及检验目的, 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和容器收集。容器材料可以是玻璃的或塑料的, 形状可以是瓶式、试管式或袋式。供研究试验样品用的容器, 必须是清洁干净的, 并进行消毒灭菌。容器装量不能太多, 尤其液态样品不可超过容器容量的80%, 之后将口固封。如用塑料袋, 则应用两层袋, 分别用线结扎袋口, 以防外泄。
3.2 保存方法
样品的保存条件直接会影响到样品质量, 从而影响到试验的结果。大多数样品都怕热、怕光, 有的还怕冻。一般来说, 温度愈高, 保存时问愈短。因此, 采集的样品最适宜的保存条件是2~10℃干暗处。在试验结束后, 若需要留样的样品, 应放-20℃保存, 无需留样的则进行无害化处理。
4 结论
综上所述, 针对不同的研究, 需要采用最有效的采样方法。常规的采样方法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后证明其切实可行的, 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也能满足绝大多数的研究和检测任务。
参考文献
[1]樊福好.血液样品采集方法的改进[J].今日养猪业, 2010 (4) .[1]樊福好.血液样品采集方法的改进[J].今日养猪业, 2010 (4) .
兽医及其工作 篇6
1 黄芪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1.1 黄芪多糖对免疫器官的促进作用
黄芪多糖对动物机体免疫器官的促进作用, 主要体现在对动物胸腺、脾脏和法氏囊质量的增加及对创伤动物免疫器官质量减轻的颉颃作用。对肠系膜淋巴结重量也有一定的增加作用, 黄芪多糖能够影响动物免疫器官的发育, 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
1.2 黄芪多糖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促进作用
黄芪多糖 (APS) 可提高雏鸡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加速细胞免疫功能的发育与完善, 促进浆细胞增生和抗体合成。郝钰等 (2000) 证实, APS可通过增强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而促进淋巴细胞再循环, 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的接触机会, 从而扩大免疫反应,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程志斌等 (2002报道, 黄芪多糖能使脾内浆细胞增生, 促进抗体的合成, 增强体液免疫。
1.2.1 对T细胞的影响:
无论体内和体外, APS均可降低脾脏T细胞对伴刀豆球蛋白 (Con A) 和PHA的应答反应, 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加强, 这说明APS对T细胞的功能有抑制作用。APS对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明显促进作用, 但对PHA诱导的体外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的影响。兔外周血体外培养实验表明, APS有弱的致有丝分裂作用, 此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 同时抑制淋巴细胞对PHA的应答反应其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
1.2.2 对B细胞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认为多糖作为药用主要是提高细胞免疫作用。但毛小娟等从黄芪中提取得到的红芪多糖 (RHPS) 和黄芪多糖 (APS) 均可明显对抗PDS抑制血清凝集素、溶血素抗体的产生。其他人做的动物试验也表明, APS还可纠正Cy对抗体形成细胞的抑制作用, 并且在体外有抑制T细胞反应, 促进B细胞功能的作用。黄芪多糖能使小鼠脾脏增大, 脾内浆细胞增生, 促进抗体合成, 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吴沛竹, 1989) 。
1.2.3 对自然杀伤细胞 (NF) 的影响:
APS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明显促进小鼠NK细胞活性。唐雪明等人的相关研究表明, 以不同途径给予APS, 均能显著增强雏鸡外周血中NK细胞的活性, 其中注射效果优于口服。另外, 翁玲等 (2003a、2003b) 通过研究黄芪多糖粉针剂 (APS-P) 对正常及化疗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 APS-P能够有效地促进化疗后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 增进对Sl80荷瘤小鼠NK细胞的杀伤能力。
1.2.4 对腹腔巨嗜细胞的影响:
马兴铭和赵进昌 (2003) 研究发现, 黄芪多糖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 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 从而增强体液免疫。许多研究还发现, 黄芪多糖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提高NF细胞的活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能非特异性地吞噬侵入畜禽体内的病原体和有害异物, 能将抗原提呈给T、B淋巴细胞从而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2.5 对体液因子的影响:
(1) 对干扰素 (IFN) 产生的影响:路景涛等 (2004) 研究了黄芪多糖对细菌脂多糖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a (TNF-a) 、白细胞介素-1 (IL-1及一氧化氮 (NO) 的影响。许杜娟和陈敏珠 (2003) 也发现, 黄芪多糖对脾细胞干扰素-γ和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有显著促进作用, 显著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2)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体外应用APS发现其可促进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 (IL-1) , 抑制前列环素 (PCE2) 合成, 体内应用可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 促进已受抑的IL-2的产生及IL-2R的表达, 进而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 (3) 对补体的影响:关玉峰的研究表明, APS、人参多糖均有促进补体恢复的作用。用眼镜蛇蛇毒因子 (CVF) 造成豚鼠低补体状态, 给药8 d后用电镜观察, 可见中性白细胞颗粒已明显减少, 白细胞、吞噬功能均已正常, 补体活力恢复。徐红微 (1992) 研究黄芪具有恢复机体补体水平和功能的作用。
1.3 黄芪多糖对肿瘤和病毒的作用
复方APS能对多种病毒产生干扰、吞噬和结合等作用以杀灭病毒。其适用于禽流感和马立克氏病等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对家禽产蛋率和蛋壳质量的恢复效果明显 (张靖飞, 2003) 。APS用于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效果显著, 对防治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感染也有一定作用 (郭晓清, 2005) 。谢麟等 (2002) 报道, APS能使动物体诱生内源性干扰素, 作用于细胞后产生抗病毒蛋白, 以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从而产生抗病毒感染作用。研究发现, 黄芪多糖可增强鸡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功能, 降低过氧化脂质 (LPO含量, 减少活性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从而降低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 有关黄芪多糖抗肿瘤免疫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多, 陈光等 (2002研究发现, 黄芪多糖在一定程度上有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但凋亡的数目并不占绝对优势, 说明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是黄芪多糖抗肿瘤的一条途径, 但不是主要途径。黄芪多糖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发挥抗肿瘤作用。黄芪作为一种补益类中药, 并无细胞毒作用, 而是通过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某些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1.4 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
梁华平等人的研究表明, 小鼠闭合性创伤后, 血浆、巨嗜细胞和不同来源 (脾脏、胸腺、肠系膜淋巴结) 的淋巴细胞在静息状态与活化情况下, 其c AMP含量增加, c GMP含量下降, 导致c AMP/c GMP的比值升高。而APS、GS体内应用对这一变化具有明显的恢复效应。APS、GS对创伤小鼠的治疗作用也可能同其抗应激反应有关。APS可调节创伤后T细胞内c AMP/c GMP的比例平衡, 促进T细胞内磷脂酰机醇代谢, 减少淋巴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并提高淋巴细胞膜的流动性。
1.5 抗氧化和衰老
丁利君和吴倩萍 (2OO3) 研究发现, 黄芪多糖对OH-和O2-自由基有清除作用, 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与剂量呈正相关性。吴勇等 (2002) 研究发现, 黄芪多糖可以提高SOD及总抗氧化活力, 说明黄芪多糖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黄芪多糖抗氧化和衰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综上所述, APS可从多个层面发挥免疫增强作用。它既可直接影响细胞内物质的代谢, 又可诱导机体细胞产生有关的体液因子, 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它细胞的活性;既可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又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既可增强正常机体的免疫功能, 又可调节机体异常的免疫功能。另外, 不同剂量的APS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差异很大。
2 黄芪多糖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2.1 黄芪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上的应用
张德刚等采用以黄芪为主并以其它中草药为辅组方原则制成的增蛋宝1号和2号, 使蛋鸡产蛋率分别提高了7.14%和14.39%, 饲料报酬提高了15.05%和28.76%。在1周龄雏鸡饲料中添加1% (w/w) 黄芪干粉饲喂, 雏鸡食欲旺盛, 消化力增强, 抗病力提高, 成活率达100%。有人用含黄芪的复合中草药制剂在夏季蛋鸡日粮中添加, 发现产蛋率、蛋质量和饲料报酬均有提高, 蛋品质大为改观。李立顺等报道, 用柴胡和黄芪为主的8味中草药制成的中草药添加剂“柴芪散”, 以0.3% (w/w) 的剂量添加在蛋鸡日粮中可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降低料蛋比和死亡率, 并能提高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生产性能。据黄一帆等报道, 用中药黄芪、何首乌、麦芽等组方, 按1% (w/w) 比例添加于AA肉鸡与艾维茵肉鸡饲料中, 结果发现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分别提高5.37%和6.09%, 试验组比对照组饲料转化率提高9.0%和10.1%。据报道黄芪和首乌等中草药组方粉碎后以0.4%~0.6% (w/w) 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 发现对感冒和肠炎等普通病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发病率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50%多。王树华等报道, 用含黄芪的八味中草药配方测仔猪的体质重量增加效果, 结果发现黄芪对仔猪生长有促进作用。
2.2 黄芪作为动物免疫增强剂应用
据董发明用黄芪多糖与NDII系冻干苗同时使用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鸡只NDHI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且维持时间延长。另外, 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试验阳性率呈现与HI抗体效价相应的消长趋势, 从而认为黄芪多糖具有提高其免疫效价、延长免疫期的功能。康懋琴等用黄芪多糖观察对雏鸡增重及抗IBV攻击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 雏鸡在低日龄配合饮用适量的黄芪多糖, 对雏鸡有明显的增重效应, 也能明显提高雏鸡成活率, 并能对雏鸡产生较强的抗IBV的能力。李宏全等应用黄芪多糖分别与NDI系苗、NDIV系苗、ND油乳剂苗和IBD冻干苗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点眼、滴鼻不同方式配合使用, 试验结果表明, 均可使血清ND和IBD抗体效价在相同日龄、不同日龄、不同黄芪多糖用量3种情况下明显高于未使用黄芪多糖组, 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现代免疫学认为“扶本固正”类中草药如黄芪所含的多糖类物质能激活免疫细胞, 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研究表明黄芪、刺五加和大蒜等可作为免疫增强剂, 黄芪多糖能促进机体抗体生成, 可使抗体形成细胞数和溶血测定值显著提高, 使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和Ig M水平以及T、B淋巴细胞活性增高。
2.3 黄芪多糖抗病毒性疾病的应用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胡元亮、宋大鲁等用黄芪多糖对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鸡胚细胞上研究试验, 初步取得了理想的结果。陆纲等报道黄芪多糖注射液对患有鸡新城疫的肉鸡和蛋鸡进行了治疗性试验, 结果黄芪多糖对自然感染鸡新城疫的治愈率达到88.54%, 比空白对照组高40%, 差异极显著, 优于鸡新城疫Ⅳ系疫苗紧急接种。
2.4 黄芪多糖抗肿瘤病的应用
黄芪多糖对病毒引起的动物肿瘤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据谢麟等报道黄芪多糖对人工感染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有一定的作用。李庆章等实验表明黄芪多糖可使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下降。刘永杰等的报道黄芪多糖对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强毒的雏鸡能降低发病率。李繁等研究报道黄芪多糖能增强马立克氏病疫苗的血清抗体效价, 对疫苗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3 黄芪多糖在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应用前景
黄芪多糖成本低, 作用广, 来源丰富, 虽然在提高乳腺的自身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还未见文献报道, 但从乳腺自身免疫机理、乳房炎发病机理及从上述的文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 黄芪多糖在防控奶牛乳房炎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钟凯等人的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乳头管灌注一定剂量的黄芪多糖能够调节乳腺免疫细胞的活性, 增强乳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为乳腺炎的防治提供了新文献依据。
参考文献
[1]高慧, 韩森, 叶凤兰, 等.黄芪多糖的免疫学研究进展.饲料研究, 2007 (6) :35~36
[2]孔祥峰, 胡元亮, 宋大鲁, 等.黄芪多糖的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中兽医学杂志, 2003 (3) :34~37
[3]贺生中, 王涛, 周建强, 等.黄芪多糖的免疫作用及其兽医临床应用.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 (7) :39~41
[4]单体中, 汪以真.黄芪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中国饲料, 2006 (1) :22~24
[5]钟凯, 杨国宇, 刘仪, 等.黄芪多糖对实验性乳腺炎山羊血清及乳中生化指标的影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 :353~356
[6]郭小清, 唐莉苹, 杜海, 等.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畜禽保健中的应用.中国动物保健, 2004 (3) 45~47
[7]赵兴绪主编.奶牛乳房炎防治.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7
兽医及其工作 篇7
1 蝇蛆蛋白对畜禽肠道病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蝇蛆蛋白能使机体菌群平衡, 可以用于畜禽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用3%蝇蛆粉代替蛋鸡料中的部分蛋白饲料饲喂蛋鸡, 有利于夏季蛋鸡盲肠优势菌群的增殖和保持动态平衡, 特别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有益菌群对病原菌具有颉颃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根据竞争性排斥理论, 肠道中的有益微生物可竞争性地占据肠道黏膜的可结合位点, 从而减少沙门杆菌等有害菌的定植位点。肠道中的有益乳酸杆菌还可通过营养竞争抑制其他细菌在消化道的繁殖;乳酸杆菌还可产生抗菌物质———乳酸等, 降低肠道pH值, 抑制革兰阴性致病菌和革兰阳性致病菌的生长。许多研究表明, 双歧杆菌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有颉颃作用。同时, 双歧杆菌在体内同样对鼠伤寒沙门杆菌有颉颃作用, 并且能预防和减少鼠伤寒沙门杆菌感染的发生。综上所述可知, 蝇蛆粉可提高蛋鸡肠道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 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及抑制沙门杆菌的生长。有益菌通过对有害菌的颉颃或杀灭作用以及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动态平衡, 从而预防和治疗很多细菌病的发生。
可以利用蝇蛆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作用预防和治疗畜禽肠道病长期以来鸡的腹泻病如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沙门杆菌病等常见多发病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正常情况下, 畜禽消化道内的菌群保持着良好的平衡, 维持畜禽的正常生长和生产。当畜禽受到某些疾病或应激因素而发生腹泻时,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下降, 菌群平衡失调, 造成机体消化机能紊乱。目前, 我国多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畜禽肠道病, 但抗生素的残留不仅影响肉、蛋的品质, 而且还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长期使用抗生素可杀死畜禽肠道有益菌群或导致正常菌群失调, 引起消化不良, 影响饲料的吸收利用, 造成浪费。
蝇蛆蛋白可以平衡畜禽体内的正常菌群。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代谢产物乳酸、乙酸可提高日粮养分的利用率, 防止腹泻;有益菌代谢产生的植酸酶、蛋白酶等可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 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有益菌还可分泌杀菌物质, 如能产生过氧化氢, 对机体潜在的病原微生物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因此, 蝇蛆粉在兽医学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2 蝇蛆对畜禽免疫力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用蝇蛆作为饲料喂养畜禽和水产动物, 不仅营养价值高, 同时还有提高动物抗病力的功效。王娓等初步研究了蝇蛆提高对虾抗杆状病毒感染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蝇蛆可以显著提高对虾抗杆状病毒感染的能力, 激活对虾的酚氧化酶系统。郎书源等[1]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人工繁育的蝇蛆对罗曼褐壳蛋鸡有免疫调节功能。从营养和免疫的角度来看, 许多研究证实营养对机体免疫机能有重要影响。蝇蛆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 不仅蛋白质含量高, 而且氨基酸组成模式也好, 是一种较完全的蛋白质。在蝇蛆粉中还含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如铁、铜、锌、锰、磷等;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占多数, 必需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维生素以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为主, B族维生素以维生素B2、维生素B12为主。矿物质、维生素等可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并可减少应激造成的免疫反应下降。
3 蝇蛆抗菌肽在兽医学上的研究进展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细菌耐药性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994年, 世界卫生组织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表明,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现有抗生素正逐渐失去原有的疗效。寻求新型抗菌药物是解决目前日趋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唯一途径。抗菌肽是宿主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阳离子肽类生物活性物质, 广泛存在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 特别是在蝇蛆中含量较高。抗菌肽除可以非特异性地抗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外, 还有抗肿瘤细胞的作用, 因此又称为生物抗菌肽或肽抗生素。抗菌肽最早是由瑞典科学家从惜古比天蚕蛹中分离出来的, 被称为天蚕素, 后来研究者们又陆续发现天蚕素A、B、C、D等亚型。生物抗菌肽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均具有杀伤力, 对肠道杆菌和植物病原菌也有较强的杀伤力, 还能参与上皮组织和黏膜的抗感染防御过程。
3.1 抗菌肽的广谱抗菌活性研究
传统抗生素通常只对细菌有效, 对真菌、病毒等病原体无效, 来自昆虫、猪、蛙、人等的抗菌肽抗菌谱较传统抗生素宽, 既有抗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的作用, 又有抗真菌、病毒的作用。抗菌肽不仅自身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而且不同抗菌肽与传统抗生素联用还可提高抗菌肽和传统抗生素的药物疗效, 甚至拓宽传统抗生素的抗菌谱, 这也是近年来对抗菌肽研究的一个新发现。黄自然等开发的蚕抗菌肽-AD对畜禽病原菌 (如猪水肿病及肠炎沙门杆菌病、鸡及鸭大肠杆菌病等) 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还有研究发现, 抗菌肽synerporinS-10和synerporinLSB-1与替卡西林联用能明显提高替卡西林的抗菌活性, 使替卡西林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降低。多肽抗生素还具有抗细菌内毒素的活性, 更具吸引力的是多肽抗生素不会诱导产生细菌的抗性突变株, 这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细菌对传统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 寻找新的有效杀灭致病菌、控制感染的药物。
抗菌肽主要通过穿透细胞膜达到抗菌的作用, 即以物理的方式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 使细胞膜穿孔, 细胞质外溢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这主要是由于抗菌肽均具有疏水和亲水的两亲性特征, 带正电荷的分子与带负电荷的分子静电吸附并结合在细胞的磷脂膜上, 随后抗菌肽分子的疏水端插入细菌细胞膜的质膜中, 进而牵引整个分子进入质膜, 扰乱质膜上蛋白质和脂质原有的排列秩序, 再通过抗菌肽分子间的相互位移而聚合形成跨膜离子通道, 细胞质外流, 细胞内离子大量丢失, 细胞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胞内渗透压而死亡抗菌肽能在内穿过细胞膜, 并不引起细胞膜的溶解, 与胞内DNA/RNA紧密结合抑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最终起到对细菌的杀伤作用。具有两亲性α-螺旋结构的mgainins能穿过细胞膜进一步引起细胞内部的变化, 刺激一些水解酶产生活性, 干扰细菌DNA或蛋白质的稳定性, 阻止DNA合成, 破坏细菌生长。抗菌肽对原核生物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溶菌活性, 对最低等的真核生物如真菌及某些植物的原生质体、某些肿瘤细胞等也有一定的杀伤力, 而对人体正常的细胞则无损伤作用。这种特性的原因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尤其是膜结构的不同, 真核细胞质膜含有丰富的膜蛋白和胆固醇, 特别是后者的存在, 使细胞膜趋于稳定, 而且在哺动物细胞中还存在高度发达的细胞骨架系统, 其中的微丝、微管与质膜内层有许多结合位点, 这种结构是细胞维持特殊形态和渗透压的首要因素, 它的存在抵抗了抗菌肽的溶菌作用。用细胞松弛素 (cytochalasin) 将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骨架结构去除后, 此细胞对抗菌肽的溶菌作用很敏感。
3.2 抗菌肽的抗病毒活性研究
抗菌肽还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宫霞等[2]从蝇蛆经沸水热变性过程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抗菌肽MDL-1, 并对其抗大肠杆菌的活性与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发现MDL-1不仅具有抗热性, 还有很强的抗菌性能及抗病毒活性。研究发现, 烟芽夜蛾幼虫的血液淋巴细胞对多种DNA、RNA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使病毒的感染力降低。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1对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 WachingerM的研究结果表明, 蜂毒素和天蚕素可以在亚毒性浓度下抑制爱滋病病毒HIV-1基因的表达, 降低其增殖。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有价值的课题。同时, 抗菌肽还能抑制感冒、疱疹及某些家蚕病毒的增殖。因此, 抗菌肽有望用于防治畜禽的多种病毒病, 解决当前很多畜禽病毒病都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的问题。
3.3 抗菌肽的抗寄生虫活性
抗菌肽具有一定的杀灭寄生虫的活性。抗菌肽能杀死疟原虫、痢疾阿米巴和锥虫等, 并且不会破坏机体的正常细胞。
4 小结
综上所述, 蝇蛆蛋白营养丰富, 可以提高畜禽对疾病的抵抗力, 平衡肠道菌群, 可用于对畜禽营养代谢病、腹泻等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正是由于天然抗菌肽具有强效广谱的抗细菌、真菌、病毒和肿瘤细胞的功效, 而且不破坏人体正常细胞, 使之有望广泛应用于兽医领域。昆虫抗菌肽的广谱抗菌性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使之成为可以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抗菌类药物, 并有望成为环保型抗菌肽添加剂代替抗生素添加剂解决细菌的耐药性及抗生素添加剂在动物体内残留影响畜产品品质和人类健康的问题。因此, 抗菌肽有望替代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和抗生素添加剂而广泛应用于兽医学上
摘要:蝇蛆蛋白营养丰富, 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抗菌肽等物质。文章从蝇蛆蛋白防治畜禽肠道病、增强机体免疫力, 以及其抗菌肽的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和抗肿瘤活性方面综述了蝇蛆蛋白和蝇蛆抗菌肽在兽医学上的应用和进展。
关键词:蝇蛆蛋白,抗菌肽,兽医学
参考文献
[1]郎书源, 国果, 洪牧.人工繁育蝇蛆对鸡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4, 29 (4) :287-289.
【兽医及其工作】推荐阅读:
兽医工作07-20
兽医防疫工作07-16
兽医工作要点07-30
兽医动物防疫工作07-06
基层兽医工作努力方向11-28
兽医系统共商宣传工作12-17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总结07-23
乡镇兽医站工作职能09-27
年畜牧兽医个人工作总结06-19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