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构思

2024-07-21

写作构思(共11篇)

写作构思 篇1

摘要:本文从“非构思写作”概念提出的哲学背景出发, 探讨了这一概念的写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意义, 通过提出“非构思写作”的效率公式试图说明这一理论对写作创作的有效性意义。

关键词:非构思写作,写作实践,写作动机,情绪状态

20世纪末, 随着西方哲学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在当今信息条件下, 如何开拓新的写作理论研究思路。马正平教授运用解构主义思维, 敏锐地发现了构思论写作学理论体系的这一等级结构及其带来的各种弊病, 提出了“非构思写作”及“非构思写作学”的概念。

一、“非构思写作”概念的提出

构思论写作学的哲学基础是20世纪盛行的“结构主义”思潮, 其方法论强调整体性与共时性。结构主义方法的本质和首要原则在于研究联结和结合构成整体各要素关系的复杂网络, 而不是研究整体要素。在这一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 构思论写作学理论体系强调从“构思”到“表达”的过程研究, 更关注“构思”研究, 而对“表达”的研究很少关注, 构建了“构思—表达”、“构思”优于“表达”的等级结构。中国当代文学概论、文学创作论的基本框架就是如此。因此, 马正平教授运用解构主义思维, 敏锐地发现构思论写作学理论体系的这一等级结构及其带来的诸如写作兴趣减弱、写作思维僵化、写作质量降低等弊病, 在原有的写作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非构思写作”及“非构思写作学”的概念。他认为:“非构思写作就是指运用一整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来控制生成文章立意、文章结构、文章材料、文章语言的自觉化写作生长过程。非构思写作学就是关于这些写作行为活动规律的研究。” (1) 马正平教授的这一理论是在借鉴了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观念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 对构思论整体进行解构, 其本质意义是对发达的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回归与超越。连山教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理论发展完善, 提出“写作动力”和“自由思维可控”的观点, 认为:“只有在作者强烈的情绪状态下产生的强烈的写作动机才会激发出思维的灵活性和联想的丰富性。而那种‘强烈的写作情绪状态’既可以用理性 (逻辑) 分形得到, 亦可以用淡化显意识、降低显意识阈势能值的方法得到。非构思写作是在大脑进入了‘非平衡态自组织工作模式’的状态下进行的, 随着写作思维的调整, 吸附、凝聚潜意识中的文章材料, 实现其自组织, 是‘无中生有’。而这种大脑的‘非平衡态自组织工作’要受到序参量控制的, 这里的序参量就是写作前的‘立意’的主观意识。” (2) 从这些理论可以发现, “非构思”写作才应是写作过程的原貌, 是写作的高级阶段和写作的本质体现。可以说构思写作蕴涵着非构思写作的因子, 但非构思写作超越了构思因素的局限, 两者是“物”与“质”的关系, 即写作的本质应该是追求人类理性自由的最大化。

二、“非构思写作”效率假设与试析

“非构思”写作对现实的写作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以看出它必然是产生写作成果的效率远远高于传统教学中的“构思”写作。笔者在这里提出“非构思写作”效率参考公式为:F=G2·M′/M (F代表“非构思写作”效率;G代表“构思写作”效率, 即传统构思写作中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有效写作成果;M′为“非构思”状态下单位时间产生的写作语言数量;M为正常状态下单位时间写作语言数量;且M′>M)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 “非构思”状态的写作效率和“构思”状态下的写作效率是平方倍数的关系, 产生的有效信息量呈指数增长态势;且“非构思”状态的语言速度大于“构思”状态下的语言速度, 即由M′>M得出M′/M>1。从这里可以看出, “非构思”写作是“在作者强烈的情绪状态下产生的强烈的写作动机才会激发出思维的灵活性和联想的丰富性” (3) , “非平衡态自组织工作模式”的状态下进行的写作活动, 这一过程是调整、吸附、凝聚潜意识中的文章材料, 实现其自组织, “无中生有”的过程是隐性知识显性化且产生大量有效信息的膨胀过程。但是, 从“F=G2·M′/M”的公式中可以看出, 一旦G呈不断缩小趋势, G2缩小的速度更快, 即F呈指数缩小关系, 达到G<1中的一个临界点时, 得出F

三、“非构思写作”对传统写作理论和教学研究的促进

二十世纪的中国写作学研究, 由于受西方的语法、修辞学等只流于在场文本和表面技法描述的写作学理论影响, 国人对中国传统的写作方法、写作理论进行舍弃, 一味追求国外的写作思想。这使得我们在解决写作研究中的问题时步履维艰, 使我国大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马正平教授提出“非构思写作”理论, 点到了我国写作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死穴”, 因为它崇尚现代写作与传统写作的交融并举, 最大限度地提高写作效率, 因而必将成为我国写作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一个焦点和亮点。

1.“非构思写作”理论的提出, 无疑是对结构主义的构思论写作研究提出挑战, 使得我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不再拘泥于写作过程的专注与无谓分解。它使写作理论研究跳出了固定僵化的模式化研究框架, 从一个新的视角和理念重新对写作学理论体系进行解构分析。

2.“非构思写作”理论对现实的写作实践教学有重大的深远的影响。目前, 许多学校写作教学观念依然是知识型静态教学观, 即写作教学就是教文章知识, 教文章写作,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构思论的写作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对文章只作静态的分析和研究, 所谓的写作八大块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切写作教材的理论框架, 构思变成了聚材取事、命题炼意、谋局布篇、定体选材。在这种教学形态下, 学生学习呆板, 缺乏热情, 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马正平教授“非构思写作理论”的提出, 就是要打破这种低效率呆板的教学方法, 崇尚学生写作自由状态, 吸取传统写作精华, 运用于现代写作教学实践。

最后, “非构思写作”理论是洋溢着后现代哲学精神的伟大理论, 它没有仅仅局限于纯理论的研究论述, 而是更多地涉及了知识生产和写作实践活动, 这一理论不但具有哲学的高度, 而且富有写作实践意义, 在中国本土上达到了写作自由秩序之境。

参考文献

[1]马正平.非构思写作学宣言——后现代主义写作学观念、原理与方法 (上) [J].海口: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3) .

[2]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叶浪英.论高校写作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

[4]马正平.写作学:中国学者献给世界的一门学科[J].

[5]赵光武.后现代主义哲学述评[M].西苑出版社, 2000.

写作构思 篇2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主旨也就是立意,必须是正确高雅,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但它又不能超越题目的制约。对于作文的评判,思想标准是第一位,如没有正确主题或没有积极意义的不能算好文章。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先要“循规蹈矩”,做到:准确、正确、明确。所谓准确,也就是扣题准确,在立意时首先要做到合乎题意,对于有要求的作文,就必须紧扣作文的要求去写。正确,则是正确积极。要想立意正确,首先必须考虑主题是否符合科学性,没有根据的片面性的东西不能作为立

意根据;其次要考虑是否符合学校纪律及国家法令政策。最后就是明确表达。作文时确立主题要非常明确,下笔前应有明确不含糊的立意,文章反映的是什么,心中一定要有数,作文时将其明确地贯注于全文表达出来。如《选择》(原文略),就是一篇处处紧扣题目,且符合立意三个基本要求(准确、正确、明确)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紧扣主题在写。作者叙述了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自己态度坚决,毅然做出回国学习的决定的事,可见立意是正确积极的。

2、着意求新

要使立意新颖,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古今中外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列宁曾称列夫o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鲁迅先生的多数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只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主题,才容易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也才能使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才是“新”的,也只有这种富有新意的主题才是有意义的主题。如《独闯世界的孩子》(原文略),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文中的“他”正是当代一部分中学生的缩影。作者对“外面世界”的诠释新颖深刻,文章的立意能扣住社会脉搏。

3、逆向求异

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如《狗拿耗子,精神可嘉》,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没有附和前人看法,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耗子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当把它消灭干净,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灭鼠器,或者是用其他什么方法。狗拿耗子有又什么错呢?猫可以捉耗子,狗为什么就不能呢?”由此展开议论,从而得出迥异于前人的新见解:“‘狗拿耗子’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管‘闲事’,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正事。相反,见到‘耗子’不拿,见到坏事不管,只会害人害己,以至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4、深入开掘

所谓“深入开掘”,就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作者要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出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这就是一个提炼、深化主题的问题。

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一定的生活材料只能提炼出相应的一定的主题。对事物认识不深,主题就肤浅;认识上“拔高”、“牵强附会”,主题就脱离实际。作者的主观认识必须做到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达到主题思想与全部生活材料相一致的要求。有时,材料所显示的思想意义可能不止一点,当然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但开掘得深,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思想意义的主题,是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的。

主题思想提炼深化,是作者对题材的社会意义进行反复研究,深入认识的结果。著名歌剧《白毛女》主题的提炼对我们是不无教益的。这一剧作取材于一九四零年晋察冀边区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起初有的人认为这个传说不过是一个“神怪的故事”,可以利用来宣传破除迷信;也有人可以把“反迷信”和“反封建”结合起来处理。但经过剧作者们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才选择和提炼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主题。这一主题恰切的反映了事物本质上的思想意义,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如《我和陈早阳》一文,作者记叙的是同学间的一段交往。她没有把这写成歌颂同学之间的相互友情之类,也没把这写成赞扬同学身上的某种精神、某种美德之类。记叙这段交往,展示的却是两种社会制度下两个少女的不同思想性格,不同精神境界,写出了自己的自强心、祖国情,以及肩上的责任。这样的立意可以说深刻而有意义。

5、咏物意蕴

借助想象的作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描写,去表现生疏的、精神的、抽象的、社会性的东西,书写个人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况味,这便是咏物意蕴的立意方法。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这类“借物寄怀”、“托物言志”的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岗翠竹》。这些作品都有一个表层的作为媒介的象征性的形象,在这形象的里层蕴藏着一个高尚美好的“意”,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这类文章中的“意”一般都有社会性的内涵,或是人的某种崇高的品质,或是某种可贵的感情,或是某种人生的哲理,它们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这个“意”附丽于想象而存在。

首先,要选好象征物。这象征物应是大家所熟悉的,形象鲜明的,是美好的。同时,这象征物应与象征义有联系的,而且联系越贴切、越新奇,文章的立意就显得越自然、越新颖。其次,要充分显示“意蕴”的审美属性,处理好文章中的“点睛”之笔,使“意”自然的、巧妙地升华起来。

6、画龙点睛

在一篇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句或几句话点明要旨,即称为“点睛”之笔。显而易见,它是文章的眼睛,运用得好,能使文章生动传神,大放异彩。有了点睛之笔,就可揭全文之旨,使主题突出,内容深化,思想生辉。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先用大量篇幅写景记事,写文人墨客的“悲”和“喜”,最后笔锋一转,归结到“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与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最后这两句将作者的本意予以点明,成了千古绝唱,至今脍炙人口。这是古人作品中将“画龙点睛”法用得最好的例子之一。

运用点睛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作者要独具慧眼,善于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的哲理,然后在行文的关键处不失时机地运用浓缩精练、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加以点化。二是点睛的语言要尽可能生动形象、含义深刻,令人警醒,要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力量。

例一: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结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景总时有发生;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靠的是坚忍不拔,靠的是踏实肯干,靠的是勤奋学习,靠的是团结合作,靠的是……

请以“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但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导思:这道文题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同学们注意:

1、有良好的思想导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背景下,引导考生想一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结果为什么靠不住”,“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到底靠什么”等问题。这实在是有利益考生的心灵净化。考题要求考生把自己的经历体验,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接受写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双重体验。

2、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每天都在做事情,干大事,做小事,靠的是什么,每位考生都有经验和教训,都有丰富的素材;一部分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者还会想到名人成功“靠”什么的警句,如:“快乐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罗曼·罗兰)“学习知识要靠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如此等等。这些源于生活的“靠”的秘诀,都会启发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

3、有多样的切入角度。将话题化大为小,并找准自己擅长的文体角度切入进来,这是写作能够出奇制胜的关键。或者从叙述一次依“靠”而成事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如《小痘痘》《自信》;或写成书信,如《给自己的一封信》;或写成日记等。总之,口子开小,内容写实,开掘求深,就一定能够出奇制胜,获得高分。

4、有适当的限制性。文题中要求“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命题者特别在“你的”下面加上横线,这就是从内容、范围上,对考生加以适当的约束。因为话题强调了“你的”,所以也不能空发议论,应联系自己的体验来说理。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了考生的宿构、仿作、套作。

例二:当今社会,“时间即是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着的阅读;大部头中外名着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熟读“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只须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文化快餐”现象的?可就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议论、说理,也可以选取某一生活片段,形象含蓄地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自拟一个有特色的标题,文章600字以上。

导思:这道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拟题:

1、就“文化快餐”现象评说是非,如“文化快餐利大于弊”“‘文化快餐’弊大于利”“‘文化快餐’亦喜亦忧”“‘文化快餐’≠肤浅媚俗”“给‘文化快餐’一席之地”“‘文化快餐’缺乏营养”“‘文化快餐’浅而俗”“去掉‘文化快餐’中的渣滓”等等。只是这样的立意,略嫌一般化。

2、如果深入一步,立意新一点,则可以如此:“雅与俗互相包容,相辅相成”“‘文化快餐’赏心悦目”“一种娱乐休闲的好方式”“娱乐消遣也是文化”“我为‘文化快餐’喝彩”“不必担心‘戏说’”“‘文化快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莫把‘快餐’当正餐”“要吃饱,更要吃好”“对‘文化快餐’实行‘拿来主义’”“当心消化不良”“别吃坏了胃口”“还历史以真实”“文化重在一个‘品’字”“‘文化快餐’远离了文化”“品味‘文化快餐’,弘扬民族精神”“倾注毕身心血,探求中华文化之真谛”“缩写,缩掉了精华”“想吃啥就吃啥”“细细品味中华文化的钟灵与深邃”“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写作教学中“构思”能力的培养 篇3

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围绕自己拥有的材料和思考所得,确定写作的目的及其材料。“课标”的字里行间诸如“独特感受”“有创意地表达”等表述,还是重视学生这些能力培养的。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项最具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而忽略了“独特感受”和“有创意地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就无从谈起,学生的灵感也可能受到抑制。

其次,要构思写作材料的安排组合,思考文中的结构方式,那么,怎样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具体明确呢?

一是清晰有序。比如叙事性的文章要按照时间或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当然,清晰有序并不是恪守绝对的一成不变的顺序,例如叙事性文章根据写作效果的需要,就可以安排插叙和倒叙。

二是详略得当。学生习作时,在确定了写作材料之后,往往都是想着赶快将这个材料“一股脑儿”地讲下去,却忽视了文章的详略处理问题,使得文章拖泥带水,主次不分。其实写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作者能否做到疏密得当,具有能强力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然后要像花一样浓墨重彩,极尽渲染;反之,则要像“叶”一样处理,略写,这样就可以做到“绿叶配红花”。比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为了突出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文明,不畏强权,甘愿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作者重点写了他盗火和受罚两个故事。而盗火前人类无火的“困苦”,盗火后人类有火的幸福和发展,仅是略写。详写活化、凸显了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略写说明了普罗米修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普罗米修斯的形象。这样,详略得当,相得益彰。

三是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琢磨文本的构思,使他们明白平铺直叙,会把好的题材写得一般化;而一波三折,却能将一般的题材写得波澜起伏,甚至引人人胜。例如《掌声》通过主人公小英在掌声响起前、响起时和响起后的行为、心理变化描写,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对小英命运的同情和关心。再如《爱之链》一文,作者通过文章主人公乔依在工厂倒闭的困境中,自强不息找工作、无偿修车乐助人的故事,写出了“老妇人”由对乔依害怕“紧张”,转变为“满脸感激”,继而学习乔依,无私帮助孕妇,传递真爱。最后巧妙地点明了孕妇——乔依的妻子对乔依的关爱和宽慰。在叙事的过程中制造矛盾,环环紧扣,人物依次出场,不断生发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牢牢地吸引着读者,使文章产生一种悬念迭出波三折的艺术效果。

再次,要构思表达手法。对于学生习作来说,构思表达方法就是选择并组合巧妙的表现手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写作目的。构思表达方法,就是构思如何命题?如何开头?中间如何结构?段落之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如何措辞语言?如何创意表达?比如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修辞的选用,结构的铺排,线索的安排等等。构思表达方法往往与编列写作提纲结合起来,通过提纲的编列,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行文的思路,可以细化表达方法,甚至还可以把构思时随着灵感进发出的新鲜词汇、个性化的语言固化下来,以避免起草时的遗忘。

试论新闻导语的构思与写作 篇4

一、新闻导语的构思与写作

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 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 揭示消息的主题, 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 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

1. 导语有高度的概括性

导语就是对新闻主要事实的最简单的概括。通常情况下, 人们在看报纸和阅读新闻的时候大多是先进行筛选, 选择自己最喜爱或需要的内容去看, 可以说, 导语就是为读者设置的一个快速解读新闻内容的平台, 为此, 新闻导语必须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美国小学枪击案至少28死嫌犯母亲在该小学任教”中的“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14日发生枪击案, 造成至少28名人员丧生的重大伤亡, 其中大多数是5到10岁的儿童。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校园枪击案之一。”整个新闻导语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全面的概括。

2. 导语要突出新闻真实性

在构思导语的过程中, 需要专业人员培养训练新闻敏感性, 除了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要懂得新闻价值、勤于思考之外, 还有增强社会责任感,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接触实际, 注重实际, 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除了要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外, 还要坚持深入实际, 坚持从实际出发, 尊重事实, 遵纪守法, 坚持原则。

3. 注重新闻的核心和内容

以政治新闻为例, 新闻导语必须要突出其政治因素, 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强化群众观点, 贯彻群众路线, 与此同时, 还要新闻记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新闻敏感度和新闻功底, 明确新闻的思路, 做好新闻的准备工作, 了解新闻对象, 从而构思出有意义的新闻导语。如“中方:抗议日本出动军机侵犯钓鱼岛中国领空”中的“中新网12月14日电据外交部网站消息,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4日就日本军机侵犯中国领空答记者问时表示, 中国外交部已就日方出动军机侵犯钓鱼岛中国领空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这个导语揭示了中日之间的问题, 表述了整个事件的核心内容。

4. 突出新闻的最新内容与时间性

正如我们所知, 新闻导语, 就是新闻的开头, 但是, 与普通文章开头相比, 其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新闻导语中, 包含着新闻事实中最精彩以及最为重要的内容。比如林肯总统遇刺时, 美国报纸刊发的报道的导语是“总统今晚在剧院遇刺重伤”。其干净利索、简洁明快, 被认为是经典之作, 观众在阅读时, 可以感受到新闻的时间性以及新闻的最新内容, 从而使得文章更加具有吸引力。如中新社洛杉矶12月14日电 (记者毛建军) 据美国地质勘查局报告, 当地时间12月14日凌晨2点36分, 美国南加州海域发生里氏6.3级地震, 地震没有给沿岸居民带来明显感觉, 亦无伤亡报告。

5. 要引导观众阅读新闻其他部分

在构思新闻导语时, 不仅要找准关键点, 而且还要引导和吸引观众去阅读新闻的其他部分, 为此, 需要在构思导语时, 还要兼顾到新闻后面的内容。因此, 需要抓住新闻的主题, 问题的报道指导性要强、社会影响大;导语要有利于上下结合, 运用正确的新闻导语构思与写作处理好导语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另外, 在新闻作品中导语起主导作用, 贯穿全文、支配写作, 并成为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需要在构思导语的过程中, 融合多种语言成分, 形成相对独立的新闻语言, 把所写人物、事件或问题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去展示和描绘, 提高新闻的思想深度。如“湖北荆门一所小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39人住院”中的“中新网荆门12月15日电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数十名学生住院治疗。14日晚间, 记者从东宝区委宣传部获悉, 食物中毒原因为青椒豆皮炒肉片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所致。”, 读者在阅读导语时, 就一定会想要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身。

二、新闻导语的构思与写作注意事项

1. 明确新闻视角

对于不同类型的新闻, 对新闻角度的定位也不相同。在实际的工作中, 要根据现场, 从政治需要、主观意图、历史精神、社会事实等各个方面入手, 增强新闻导语的主题性, 做到据事析理, 讲求客观, 在叙事表意上, 正确处理消息主体与导语的关系。

2. 创新导语构思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英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强调。要突出新闻的新意, 就必须要把握导语的新颖性, 以此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为此, 要知道“新”在哪里, 简单来讲, 就是事件能吸引人的地方, 对事件有个大致了解, 用一半甚至更多时间琢磨导语, 先声夺人, 抢占先声, 抓住人的眼球, 促使读者读下去, 尽量给读者呈现事件的全貌和特点撰稿, 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有一个全面的阐述。

3. 明确事件背景

要把握新闻的背景, 把最新最能吸引读者的内容放在导语里面, 这也是当下电视新闻特有的撰稿方式, 不仅要有主体性, 把事件的主要内容记录清楚, 同时, 还要带有个人色彩, 用公正的语言描绘出事件的真实性。第三, 需要对新闻事件发生后的影响进行一下具体分析, 进一步提升新闻的深度。此外, 要保证新闻稿的生动性, 记者还可以提出问题, 设置疑点, 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进一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同时, 导语也可以通过制造悬疑来吸引读者。

总结:

总而言之, 在新闻写作中, 要想将新闻事实在第一时间报道出去, 导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因此, 必须要掌握新闻导语构思的技巧和方法, 提升新闻的新意和价值, 激发起读者读完整个新闻事件的兴趣。■

摘要:在新闻写作中, 导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此, 本文主要针对新闻导语的构思与写作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闻导语,构思,写作

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的写作构思 篇5

(一)谋篇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 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

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正如法国的画家米勒( Millet )所说:“所谓构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可见这一条十分重要。

2) 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论.文.客.服.QQ,81995535,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有时,构思出现几种写作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化,写作思路又会经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千头万绪到形成一条明确线索的过程,此时,应适时抓住顿悟之机,按照古人之去“应机立断,须定一途”的精神,确定一种较好方案。

3) 要作读者分析

撰写并发表任何一篇科技文章,其最终目的.是让别人读的,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一般说来,读者可分为专业读者、非专业读者、主管领导或科技工作主管机构负责人等,人们对科技文章的要求与评估标准各异。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其读者对象为同行专业读者,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论文的重点。如果一篇论文包含有重要性不同的几个论题,作者应分清主次,考虑如何由次要论题向主要论题的过渡,以能引起专业读者的兴趣。

(二)如何提高构思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会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在正式撰写学术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据资料报导,世界上先拟制定作提纲,然后按提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数的 95% 。

写作提纲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 写作提纲,类似一张建设蓝图,可以帮助作者自己勾划出全篇论文的框架或轮廓,体现自己经过对材料的消化与进行逻辑思维后形成的初步设想,可计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后如何表述一致,重点又放在哪里,哪里需要进行一些注释或解说。按此计划写作,可使论文层次清晰,前后照应,内容连贯,表达严密。

2) 拟制写作提纲,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是词与词组加以提示,把材料单元与相应的论点有机组织编成顺序号,工作量并不大,也容易办到。当提纲写成后,再从总体上来。这很像转动万花筒,只要稍稍转动一个角度,便会出现新的图案。提纲的调整也是如此。应该说,高速提纲要比无提纲写好人文后再调整要轻松得多。

提纲中用以提示写作的句子,有时即可用来做论文段落的标题。由此可见论.文.客.服.QQ,81995535,通过写作提纲的拟制,可以确定论文的结构,使论文全篇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

写作构思 篇6

关键词:写作构思;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应用

在当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还是学生都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写作构思的重要性。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其无暇顾及学生的写作构思训练,一些教师干脆绝口不提。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认为构思费时费脑,不如直接下笔。可见,构思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现状并不乐观,故教师要重视初中英语写作构思。

一、重视语篇阅读,以范文示例探“语篇构思”

阅读与写作,本就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构思训练中,要重视语篇阅读,通过具体的文章来探究“语篇构思”,进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写作构思的能力。这里提到的阅读,不是基于“词汇与语法”的阅读,而是基于“构思分析与谋篇布局”的阅读。也就是说,在写作教學中,教师布置了写作任务之后,可以先拿出同类型、同主题的优秀范文来指导学生阅读,并进行构思分析。

例如,在“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示范一篇优秀的范文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构思分析”指导:(1)范文是什么体裁,共有几段,每一段中心词语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篇章的主旨是什么。(2)范文的结构是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请正确理出范文的篇章脉络和框架。(3)范文是如何围绕主题进行选材、选词,连词成句、谋篇布局的。(4)范文中那些重点词汇、句式、语法对表现主旨起到重要作用,它们是如何被衔接起来的。诚然,英语范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对范文进行“构思分析”式的阅读,这对学生独立完成写作构思大有裨益。

二、重视写作讨论,以小组合作形式明晰构思

写作讨论是初中英语写作构思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写作构思顺利完成的重要推动力,写作构思训练,离不开写作讨论。写作讨论又叫构思讨论,是学生在真正作文构思前所进行的一种针对性讨论。更具体一点就是,教师可以给定写作话题,明确写作任务与写作要求,继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写作话题进行构思探讨。探讨过后,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点评,继而指导学生草拟写作提纲,完成英语写作整体构思。

例如,“Love for My English Teacher”的写作要求如下:根据所给定的写作题目,写一篇关于“师爱”的英语文章,文章中可以通过写作教师所做的一件或者两件事,表达英语老师对自己的爱。给出写作话题与要求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展开写作构思讨论:(1)仔细阅读,认真审题,明确体裁,对写作的整体结构又一个大致认识。(2)思考作文的开头、中间与结尾之处如何一气呵成,重视构思顺序和整体结构。(3)小组讨论写作中要用到的中心词、短语、语法等,并尽可能多地列出这些短语、词语、句式与语法,以充实写作内容。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进行有效的点评指导,继而鼓励学生编写提纲,并帮助其修改。

三、重视授之以渔,授予学生科学的构思方法

“教学有法”固然重要,但教师应在教学方法的指引下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作文构思方法,以便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构思,提高写作构思质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构思能力是每一个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故教师应对学生的构思方法进行指导与传授,以激励学生创新运用。一般来说,有效的英语写作构思方法有“五个W”方法、“戏剧法”和“魔方六边法”等三种。

首先,要重视“五个W”法。要想科学实用“五个W”法指导写作构思,必须要明白这“五个W”到底是什么,即Who,What,When,Where,Why。这是新闻里的必备六要素,故这一方法又叫“新闻公式法”。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构思时,学生要明白“什么人、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原因、在什么地方、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方法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质疑与探究,继而开拓思路,完成构思。其次,戏剧法。即学生要从戏剧五要素中的“行动、行动者、环境、动机、方法”等完成对写作要求的研究,继而创造性地完成写作构思。最后,魔方六边法。具体来说,主要是描述法、比较法、联想法、分析法、运用法、论辩法,即找准写作主题,从以上六个角度选择一两个进行写作构思,完成写作任务。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英语作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写作构思训练作为一种能全面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形式,理应受到重视。初中英语教师应善于采用科学构思模式引导学生高效构思,为高质量英语作文奠定基础。具体来说,“阅读—讨论—构思”的模式值得教师借鉴与使用,教师应通过范文示例阅读、写作讨论、运用方法巧构思等途径践行以上模式,为构建初中英语高效作文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锋.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3.

[2]彭霞.写作构思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徐锦嫦.写作构思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中学生英语,2014(26):25.

试论学生写作构思过程的教学干预 篇7

一、对写作任务的教学干预——强化与激活

写作任务指明写作的题目和范围、读者对象,它是一个作者写作活动的外部氛围。这种写作氛围(或背景)尤为重要。倘若写作任务交代不清楚,易造成作者较差的或不完整的目标表征,导致写作质量低下或者完成的作品与读者对象不匹配。

命题往往规定了学生的写作任务,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这一导向功能对学生构思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要写《我的爱好》这篇文章,学生在明确了题目的意思后,头脑中就能够浮现出那些与题目相似的记忆,譬如集邮、下棋、打篮球、听音乐等。而那些与“爱好”没有相似性,或相似性较弱的记忆则很难被激活。由于命题中的词语往往是一个边缘的、不很清晰的、开放的一般概念,所以最初被命题激活的记忆往往是朦胧的、多元的。

一个人可以接触许多事件、情物,这些东西都能够完好无损地存入大脑。写作时之所以回忆不起来,并不是因为那些事情没有传入脑海,也不是因为记忆的痕迹随着时间推移而消退,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少相似的外部环境把它们激活而已。

习作的命题只要与学生头脑中贮存的写作素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些贮存于大脑内的原本沉睡的记忆就会自动复活。教师可以提供素材环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进行教学干预。可以根据写作目的,人为制造某种环境,让学生以此为素材,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相似记忆。比如教师在发《语文报》时故意将一张《语文报》撕破,问这张撕坏的报纸应该给谁,请述说理由,学生目睹了场景,经历了内心的考验,写起来就会下笔如有神了。

一番讨论必然有一番思考,辩论和思考往往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他们自然就会有一吐为快,不吐不快的冲动。

二、对外部存储的教学干预——选择与意化

外部存储包括已写出的内容及可供作者使用的外部资源,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察日记,以及报纸的剪辑等方式积累。但是有很多外部存储是不能成为作文材料的,必须对外部存储进行选择和意化,使作者的陈述性长时记忆不断发生变化,这才能为写作提供充裕的内部资源。

赋予内涵这是写作构思很重要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因为没有经过大脑处理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自己记忆和选用的东西。赋予内涵主要是对材料进行情感的投射,使生活的物象上升为写作的意象。比如从老师新添的几根白头发上细细地读出无私奉献的感动,从妈妈清晨起床的蹑手蹑脚上细细地读出体贴关爱的柔情;从傲霜斗雪的盛开的红梅身上细细读出坚毅不屈的傲骨;从乌鸦反哺的场景上细细地读出回报父母的孝心……其效果就十分明显。

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相对于发散思维而言的。与发散思维不同,它以逻辑思维为基础,是指从发散思维中所获得的众多设想中,依据目标的需要去进行评价和筛选以寻求一个最佳答案。主要包括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两种方法。聚合思维对确立中心、理清思路、进行有效写作有着很大的作用。

有这样一则材料:一个骑车的妇女被人撞到,肇事者跑了。身后一位好心的中年人帮她扶起了自行车。不料,这位妇女一口咬定是中年人撞了她。经旁人解释,事情才算了结。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生活中极为普通的现象,学生分析后认为立论的角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从这件事的总体出发,所拟题目有《论世道》、《撞车风波》、《小议理解》;一个是从做好事者的角度去议论,所拟题目有《这个忙该不该帮》、《好心人的困惑》、《助人为乐与引火烧身》、《好心与好报》、《好人真的做不得吗》、《好心人的困惑》、《但愿不是农夫与蛇的故事》、《提倡做一个受冤的好人》;一个是从被撞者的角度去议论,所拟题目有《是与非》、《分清好坏善恶》、《学会辨别是非》、《不分“青红皂白者”戒》。

上述题目看来与材料都相吻合,但在分析基础上综合,最能形象地揭示本质的题目应该是《但愿不是农夫与蛇的故事》,这表明审题要在多角度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然后在综合的指导下分析多组题目,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和主张。

反弹琵琶作文时对某一事件的认识若能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别有洞天,使文章独出新意,也会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反弹琵琶,往往会使人思维深刻,可赋予材料以新的内涵,继而构思出深刻独到的文章。

赞扬老师的文章很多,而有篇习作以《我的老师记性坏》为题,通篇用指责,埋怨的口吻来写老师的缺点:不是老师忘了学生的劝告——给“万人烦”来个下马威,就是忘了母亲的嘱咐——买白面或者老是忘了吃饭,总之,老师是个“健忘者”。但实际上,文章正是试图通过老师的这些缺点,从反面来突出其优点,即他们为教育事业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如果《我的老师记性坏》也像魏巍的《我的老师》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那样,采用从正面描写,那就有可能流于平庸,或许毫无新意可言。这里,作者虚晃一枪,声东击西,采用明抑暗扬反弹琵琶的表扬手法来写,令人刮目相看。

三、对写作内资源的教学干预——调用与重组

写作内资源是保持在长时记忆中的关于题目、读者信息、写作形式等方面的贮存知识。写作内资源是作者实施写作的工作平台,是写作由意象形式走向文学作品、科学论文等形式的基础;它是以大脑的长时记忆信息储存系统为生理基础,是以语义形式编码为主的。

作文命题往往是开放灵活的,面对作文题目,在学生的相似记忆得到激活的情况下,写作的内资源也往往是浅表的,甚至是散乱的,这就必须要进行调用和重组,以提炼出更深刻的主题,形成更优化的思路。

很多开放的作文题都可以从“历史”、“现实”、“人生”、“心灵”等方面对写作的内资源进行调用和重组。

试以“倾听”为话题,作具体干预示例。“倾听历史”:谁,在汩罗河畔低吟“世人皆醉我独醒”;谁,仰天长笑出门去;谁,誓言立志复中原;谁,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由此展现出一份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凝重深沉、亘古不息的历史脉动。“倾听现实”:你可以听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重新崛起的惊天长长啸啸,,也也能能听听到到伊伊拉拉克克那那片片苦苦难难土土地地上上人人民民的的痛痛苦苦呻呻吟吟,,还还能听到发生在美国校园内令人震惊的枪击声……其间所勾起的情怀、引发的深思,不仅切中时代脉搏,也能使文章主题深刻。“倾听人生”:可以倾听不甘平庸的心声、矢志不渝的誓言、淡泊宁静的独抒……呈现的是积极健康而又异彩纷呈的人生取向。“倾听心灵”:倾听的对象可以是内心的那份寂寞、骚动不已的幻想,可以是体味久远的感动;倾听街头修鞋老人对过日子的精辟看法;倾听重病患者坦然面对生命的表白;倾听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感人情节……

此外,面对这一特定话题,我们或许还可以作更大幅度的延展:倾听自然,倾听音乐,倾听文学……就这样,“倾听”被虚化、升华,思路被无限开启,思维将驰骋无疆。文章铺展开后,便能幻化无边。作者可以在记忆的宝库里随意选取材料,随意调遣,可以依据自己所长择其“一维”,也可“几维”交叉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四、对写作图式的教学干预——迁移与优化

写作的过程是语言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接受一个作文命题时,他能否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有没有足以表达这一命题的谋篇布局的能力以及和主题相关的信息。这些内容都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就像网络一样相互缠绕、包含、嵌入。

在写作的过程中,面对作文题目,作者要同时激活和启动大脑中已建立起来的各个层面的知识图式。篇章和主题知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是构成写作能力的几个主要的部分,在写作过程中无论哪个组成部分不完善,即图式不完整,都会严重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质量,反之就能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

对学生的写作图式的教学干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通过阅读、理解、消化,建立起文章范本的心理映像。如写《春天》,教师可以安排朱自清的《春》让学生们感受其结构“咏春”、“绘春”、“赞春”,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形式图式。

其次,强化“范本图式”。通过一系列主题、内容、形式、语言风格等相似的范本,进一步强化该“范本图式”,弥补作文困难学生在组织结构、表达运用等方面的不足,促进“成品作文”的完成;为进一步强化范本图式,可采用多次仿写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对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语言风格的一系列范本多次模仿性写作,进一步稳定作文困难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不稳定心理映像,形成稳定的写作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摭谈散文写作中的构思艺术 篇8

一、重视文眼, 牵掣全篇

散文贵在有文眼。“画龙点睛, 卒意显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写法。刘熙载《艺概》中曾有“文眼”之说。所谓“眼”, 实际上就是散文意境的焦点和脉络, 它把分散的材料编织起来, 成有为机的整体, 揭示“全文之旨”。散文作者所拥有的材料广阔丰厚, 词藻的敷设与段落层次的安排, 在布局谋篇时总要围绕着“文眼”而展开, 写出自己最深切的某一点感受和认识, 在结构上起着牵动全篇、制约整体的艺术作用。因而在文章的篇首、篇中、篇末, 作者常运用最精彩传神的一两句话, 或者一两个字画龙点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开篇即直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所以“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生出乘此月夜一游荷塘的意兴来。离家去荷塘, 发端于心里的“不宁静”, 游荷塘, 赏月色, 也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宁静”。虽作者沉醉于眼前的景物, 但那是暂时的忘怀世虑。所以结尾一句“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道出了文章真正的情结, 正是“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的源头, 才是本文的主旨中心句。

二、平淡入奇, 出奇致胜

散文构思如同音乐一样, 有曲折的变化。朱熹说过:“文须错综见意, 曲折生态。”散文在构思写作时, 使结构曲折变化是表现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由叙事人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 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 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 自然引出议论, 将文势推向高潮, 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使对“古仁人”充满了向往和激赏之情, 给人留下了回味和深思的广阔余地。文中起笔平中见奇, 从而引出洞庭湖的不同景物和迁客骚人的不同感情, 正是为末段的正面议论作铺作铺论垫和烘托, 这就使文章即自然又有波折。

三、铺设主线, 形散神聚

散文小巧灵便, 艺术形式极为灵活自由, 没有一定的程式和格局, 一切从内容出发。谋篇布局可以事件、人物为线索, 也可以景物或认识为线索。它写人、记事、状物、写景, 不受任何限制。正因这样, 散文表面看来似乎是很散乱的, 但内容却又十分集中, 总有一根中心主线贯穿全文。这条中心主线, 有时是几种不同的景、人、事、物的某个共同特征, 有时是感情发展的脉络, 但大多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在结构上有着形散神聚的特点。文章中作者一唱三叹, 反复歌咏不平凡的白杨树, 并围绕这条线索从三个方面叙写白杨生长环境不平凡, 外部形态不平凡, 内在气质不平凡, 这样使景、形、神三美合一。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对抗日军民的赞美和崇敬。先拟定主题线索, 然后把纷繁无绪的材料组接在一起, 该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基本体现出来了。写作实践中, 面对复杂的材料, 我们要学会精心选用一种独特的构思, 使分散的材料组成缜密的有机整体, 进而形成精美的结构。

写作构思 篇9

关键词:梦境,想象,段落式,片段式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初中和高中选修部分都引入了描写梦境的文章,分别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杨朔的《荔枝蜜》。这两个文本描写的梦境虚幻而真实,还可作为写作的样板。

一、真实的想象:作者自我意识的现实观照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梦境的描写,必然是通过作者自己的加工,所以一定存在作者的主观感受。

《梦游天姥吟留别》主要记录诗人的梦境,对诗人自我意识进行良好体现。所谓的自我意识指的是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状态在社会之中的地位的认识。这种认识一般情况下包含三个层次:认识自己以及状态;认识自己的肢体活动在社会的状态;认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在社会的状态。李白在描写的过程中,是按照第三层次的自我意识在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诗人对其周围环境关系的非常明确的认识与理解。

公元727年,李白为自己立志为“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是,现实并没有让李白如意,42岁时李白才入京,当时他大喜过望。然而,到了京城之后,皇上只给了他一个很小的官位,他无法发挥其才华。由于翰林院有人进献谗言,导致李白回乡,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凌云之志。

然而,由于此时的李白身心疲惫,尤其是空有豪情和才华,却报国无门,由此将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接着就有了“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壮美景象,静悟山中“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清幽意境。知道李白的到来,金银台的云朵全部纷纷下来欢迎,霓裳广带,车水马龙,各路仙人全部到齐,虎鼓凤车。在梦中,诗人从主观上对山水进行描写,将所有的热情全部放在了山水之中,身心愉悦,而且此间的欢愉更是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的场景。这就是李白本立志做出一番大事业却郁郁不得志的自我意识的反应。

再以《荔枝蜜》为例,作者杨朔由老梁的介绍改变了对蜜蜂的陈见,进而认识到蜜蜂乃至像蜜蜂一样的人,如老梁、在水田里分秧插秧的农民,品格高尚:为了利己利人酿造蜂蜜。长期以来,杨朔与农民、工人、士兵等基层人民生活在一起,写下了许多杰出篇章。他的心已与农民的心连接在一起,农民的可贵品质早已流淌在他的血液和意识里。杨朔对其辛劳进行感慨,在他看来,蜜蜂已然成为了农民,所以就出现了他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是蜜蜂的描写。正是借助这种自然而独特的想象,杨朔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艺术性的呈现。

二、奇妙的构思:文学性记叙文写作的样板

1. 段落式的梦境及启示

《梦游天姥吟留别》具有相当清晰的写作思路,以梦开始,叙写梦中奇遇,然后抒发梦醒之后的悲凉,三个部分,环环相扣。

在如梦缘由这部分中,李白首先写下了“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诗句,这主要是为了在梦中遇到天姥山而做出的铺垫,并且诗人给出了自己寻仙的向往。自古以来,瀛洲为仙岛,但是无处可求,不过天姥山却能够在梦中见到,其气势宏伟。在梦境之中,诗人所见到的世界非常精彩。皎洁的月光洒下来,湖面平静,诗人飞向山顶的倒影可见。到剡溪后,绿水荡漾,猿啼回荡山谷。此时李白虽然没有见到仙人,其描写的环境却犹如仙境。诗人满心盼望,一路直上。在途中,奇花异草遍布两旁。此时听到了泉水的流动,其声音犹如“熊咆龙吟”响彻山谷。一步一步走着,诗人发现,在一座山之中,各处的气候都不一样,云层已经低暗,雷声接踵而至,闪电不断。原来诗人是到了洞天仙府。打开石门才发现,金银台上早有各路仙班恭候大驾。此情此景在现实中无法出现,所以诗人仰天长叹。诗人对于梦境中的美好过于留恋,所以有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对于权贵李白给出了相应的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尊为诗仙的李白,其才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自然难以企及这一高度,但是犹有不少可效仿之处。例如在写梦的结构方式方面,学生可学习李白想而不可得的方式,重点写理想或某一念想在梦中实现,然后再回归现实,抒发不可得的感慨。当然也可将这种结构方式进行调整,直接写梦境,然后再回归现实,将现实与梦境对立起来写。在梦境中,李白对声、色、光、影的细腻描写也大有可借鉴之处。长期以来,学生的习作缺少生机活力,多层次、多角度描写的欠缺是其重要原因。习作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为一棵树着色、添声。高中生写作一般能抓住主干,但是缺少对枝叶的着色,可提醒学生将色、光、影的元素融入其中,画好静态图,为主体事件的展开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渲染氛围,烘托意境。当然,这种方法只是一种概括性的演示,还须学生在实践中结合各自的生活经历开展写作。

2. 片段式的梦境及启示

《荔枝蜜》的梦境比较简洁,只是在结尾部分用了一句话“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实际上,这种片段式的梦境描写往往被学生一读而过,能够用心体悟其妙处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习作中的甚是寥寥。

《荔枝蜜》的梦境结尾实际上是杨朔对个人愿望的一种艺术化处理,他不直接表明对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的人们的赞美之情,而是通过自己变成蜜蜂的梦想表达这种情感。这种间接而富有浪漫色彩的结尾方式形象生动,更具艺术感染力,也易被广大中学生接受。

在一篇反映老师对学生误解的习作中,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母亲的去世失去了倾诉的对象,老师不了解这个隐情,粗暴地批评他。原来的结尾是学生躺在床上无言地哭泣,经过点拨,学生将结尾改成:“夜里,韩天做了个梦,慈爱的妈妈抚摸着他满是泪痕的脸庞,耐心地倾听他无尽的心语。”

梦境美妙,却也少不了相应的想象,同时也是作者对现实感受的反应。《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荔枝蜜》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梦境,而且也给学生带来了文学性记叙文写作的样板。在教学过程中希望老师善于发现,结合文本,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写作。

参考文献

[1]苏风贵.《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4,(9).

[2]牟秀英.瑰丽莫测、恍惚离奇的神仙境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读[J].中学教学参考,2011,(6).

写作构思 篇10

以《送你一轮明月》为例,我主要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指导学生如何由表及里、虚实相生地对比喻性作文进行写作,对这堂课本身,笔者力求“虚实相生”,如一篇文章一般。 因此,上课伊始,播放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这首歌导入课堂: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它美好、温暖,充满真挚的爱。 有的人选择把它藏起来,有的人选择把它大大方方地送出去。 如冬至的时候班主任煮汤圆给全班同学吃, 那是班主任送你们的一轮明月,老师喉咙沙哑的时候,同学们贴心地送上一片润喉嗓子片,那是同学们送给老师的一轮明月。 班主任送给你们的明月和你们送给老师的明月指什么? 借此让学生大概了解“明月”其实有它的寓意,进而让学生明白这样的标题就是近几年中考频频出现的比喻性命题作文。 接着出示近十年来各地与之相关的中考作文标题, 明确这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一种趋势,让学生懂得学习这类作文写作技巧的必要性。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虚实相生”: 所以这节课老师要送你们一轮明月,教大家用心写明月般的爱和感动。

然后出示作文标题:

人生在世,难免有失意、挫折、逆境等人生不如意的时候, 每当此时,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 扶持……将显得尤其珍贵。 在你的人生旅程中,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呢?

请以“送你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一、审题:将诗意的题目直观化,把哲理的题目通俗化

像这种比喻性文题往往富有哲理性或者诗意性, 既抽象又含蓄,看起来形象,实则模糊,给人“雾里看花”之感。 这类命题一般都语义双关。 教学生审题时,尽可能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即化虚为实。 只有巧妙地挖掘题眼的比喻义,丰富题眼的含义,才能做到立意和选材的准确与新颖。 学生经过点拨后找到了题眼“明月”,思考后明确了“明月” 的喻体是“皎洁的月亮”,本体是“温暖、理解、帮助等某种情谊或行为”,“送你一轮明月”其实就是“给予的帮助”。 有此认知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作文进行立意了。

二、立意:由表及里,发散思维

由表及里:应该说,有些比喻性文题就其本义立意,文章也能深刻。 但一般在将主题直观化、通俗化的同时,努力挖掘它的比喻义,方能使文章有新意、有深度。 因此,笔者教学生用追问法发散思维,即通过追问“谁干什么”、“谁在哪里干什么”、“谁为什么干”、“谁怎样干”等想象内容,打开思路。这里的“谁”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植物。 即便是人,也可以从他的职业、身份、年龄、心理、身体健康状 况等角度 进行发散。

再结合这次标题,笔者设置下列表格,让学生根据提示的问题对“送你一轮明月”进行立意。

这时,我又把“明月”渗透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中,使课堂充满“虚实相生”。

“立意之前老师先送大家一轮明月 (抛出例子)。 ”

“大家现在把自己的明月展示出来 。 ”(学生交流)

期间个别 同学的立 意较精彩 , 同学们报 以热烈的 掌声———这就是同学们送你的一轮明月; 若立意不对就请同学帮他修改———哪位同学不吝馈赠他一轮明月呢?

学生的立意我选取了几个:

学生甲: 小陈→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方向→老师同学的帮助→迷途知返→→歌颂师生间的友爱。

学生乙:孕妇→坐在公交车一损坏的车窗下,雨水渗透进来→车上人轮流为她撑伞挡雨→→爱的传递。

学生丙: 我→救助路边的乞丐→乞丐看到汶川的捐款箱把自己的所得全捐了→→小爱和大爱。

学生丁: 我爬山→路遇受伤的狗, 帮其疗伤→我下山迷路→→狗为我带路→→爱与感恩。

三、构思:虚实相生,灵活转换

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后,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立意不再千篇一律,而且各有特色,主题不仅丰富而且深刻,但是我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学生展示的这些立意无一不把“明月”给丢了, 有的学生即使有点题也只是到结尾才把明月主题揭示出来。 这时我告诉学生,把题目通俗化,是为了让大家更容易写, 但是“送你一轮明月”不完全等同于“给予的帮助 ”, 它更诗意,写作时决不能把明月丢了,所以构思时要学会如何把明月和确立的中心巧妙转换,也就是虚实相生。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写前构思训练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写作前构思  英语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68-01

一、写前构思训练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大影响

高中英语的写作前构思训练,即是指教师对学生英文开始写作之前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包含:确定英文写作主题、构建英文写作整体大纲、思考关键字词、所用到的单词等等方面的引导。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前构思训练,一方面教师能更好的培养和引导学生英语思维,养成使用英语的习惯,对学生英语能力提升很有帮助;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实际课本教材进行情境引导,比如:教材中的故事情节、故事描绘所用到的英文单词、故事表述时,句与句之间衔接与过渡等都能成为引导学生英文写作的参考,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英文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目前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现状

如今,中国的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性都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以汉语思维来使用英文进行写作

以汉语思维来使用英文进行写作,这就造成在句子表达时,有一股汉语式英语的味道。这样表述的句子,我们中国人是读得懂,但是外教就不之所云了,且这样的句子是不符合英语逻辑思维的。

(二)没有养成写前构思习惯

在英语写作前没有养成写前构思习惯,往往写出来的英语文章比较凌乱,观点描述也不明确,抓不住文章的重心。

所以,要想解决上述的高中学生英文写作存在的问题,教师加强对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写前构思引导及训练是必须的。

三、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前构思训练的措施与方法

为了改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思维习惯和提升英语写作水平,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英语写作课程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英语写作前的构思行为习惯。下面,笔者就立足于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举例阐述教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前构思行为习惯。

(一)围绕课程内容,抛砖引玉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uit3 Travel Journey,这一单元主要是讲有关于旅游方面的内容。课文中讲述了主人公王坤骑自行车沿着湄公河顺流而下,以旅游日志的形式记录着所见所闻的人文风情。教师可以通过这一个课程,引导学生写英文旅游日志。

1.教师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旅游地点进行引入,如:Do you like the travel? Where you been travel? What fun things met in travel?等等问题,让学生踊跃发言,谈谈自己曾经去过的旅游景点所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认识的人等等。这样的情景引入,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印象。

2.教师把重点转为到课本知识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内容。如:what was Wang Kun and Wang Weis idea of a good trip? Where is the source of the Mekong and which sea does it enter?一方面让学生对湄公河有所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气息,另一方面可以学习王坤是如何制定旅游计划,让学习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旅游日志写作的是如何构思的,它的整体框架是怎样的,又应该包含哪些旅游内容等等,并让学生记住其所运用的英语单词、语法、句式、句子表述、句与句间的衔接等等。这样,对于学生往后写旅游日志或者文章时,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框架进行构思,也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英语思维。

3.从对书本学习中拓展有关旅游资源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对海洋的描述、山川的描述等知识,这就为学生英语写作打下基础,储备知识。同时,让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进行一次外景旅游,旅游结束时,让学生应用课文中的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构思一篇旅游写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写作的构思的认识和应用了。

(二)组织英语写作前构思主题活动,增强学习对英文写作前构思训练

从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uit3 Travel Journey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对英文写作的写前构思,同时让学生摸索出写旅游英文日志的套路,之后,英语教师可以拓展写作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方面英语写作构思框架。

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各种影音课件,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英文写作的风格,从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同类型英文写作的思路,然后在课后,逐一的布置作业,让学生把当天所学到的英语写作思路真用的应用。比如,周一可以布置学生用英文写一篇关于运动的文章,周二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记录生活趣事的文章等等,所布置的英文写作,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罗列好文章的大体框架、以及用到的关键字词,然后再进行写作,写作前的构思也作为作业要求的一部分上交,这就让学生形成英语写作前构思思维,形成英语思维。

组织英文写作前构思主题活动,设置有效的奖惩制度,调动学生对写作激情。比如,英语教师可以分小组进行,给每一个小组一篇英文文章,让学生写出文章中的整体构思,看谁写的又正确、速度又快。或者英语教师给出一个主题,比如旅游,让学生进行写前构思并完成英文写作。这些课堂活动,都很好的培养学生养成英语思维,让学生养成英语写作前构思习惯。

上一篇:乌司他丁/治疗应用下一篇:心血管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