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

2024-07-27

数据库课程(通用12篇)

数据库课程 篇1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到现在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无论是企业、组织的管理还是电子商务等大型因特网应用系统的管理,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

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为基础的跨平台的大型关系数据库[1],它集理论与技术于一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广泛用于电信、公安、邮政、金融、电力及工业生产领域,大大促进了这些领域的信息管理和生产管理。由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庞大和复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众多疑或,难以把握其知识要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的完备性,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在长期的Oracle教学活动中日渐力不从心,不能适应用型本科教育为目标的教学要求。

1 教学的几点建议

笔者根据这几年对该课程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加以改进。

1.1 应当首先向学生阐明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了解相关课程的前后关联,为学生理清课程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本门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加深对课程群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课程教学的先期工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职场的角度说,学习该课程主要有助于从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作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程序员,主要是在软件公司开发各种行业的MIS系统。二是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主要做为大型企业或组织机构的DBA。要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还必须至少掌握一种前台开发工具(例如.NET或JSP),同时应了解软件系统架构B/S和C/S模式。教师应当列举一些具有典型代表且学生易于理解的基于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如电子校务系统、网上购物系统。同时应当说明开发这些应用学生应该掌握的课程在课程群中的联系,图1是我校计算机专业与数据库应用的开发相关的课程体系。可以在第一节课首先介绍大型网络数据库与就业的直接关系,现场通过求职网站展示人才市场对掌握本门实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现场访问职业培训网站展示本门课程高昂的培训费用,从而让学生自觉珍惜在学校廉价学习大型关系数据库的难得机会。

1.2 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对Oracle数据库的体系框架感到陌生和畏惧。Oracle的体系很庞大,需要学习它,首先要了解Oracle的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概念[2]:

(1)物理结构(由控制文件、数据文件、重做日志文件、参数文件、归档文件、密码文件组成),2.逻辑结构(表空间、段、区、块),内存分配(SGA和PGA)

(2)后台进程(数据写进程、日志写进程、系统监控、进程监控、检查点进程、归档进程、服务进程、用户进程)。

(3)系统改变号SCN

(4)数据库例程Instance。

初学者难以做到对这些概念的深刻理解,但必须指出的是了解这些概念将对Oracle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高屋建瓴的作用。学习的过程是使一个问题由模糊到清晰,再由清晰到模糊的过程。而每次的改变都代表着你又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也是从点到线,从线到网,从网到面的过程。

1.3 完善和优化案例教学。现有的教材各章节内容联系不紧密、不重视系统设计的思想,很少全面地介绍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现有的Oracle课程教学章节包括:Oracle 10g简介、数据库和表的创建、数据库的操作、数据库的查询和视图、PL/SQL语言介绍、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库备份和恢复、闪回操作和Undo表空间、其他概念(事物、锁、快照、序列)[2,3,4]。教材缺乏对一个完整的、针对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与讲解,所列举的案例多为一些针对各个知识点的、孤立的,没有针对实际问题的案例,缺乏整体性和实用性;这种小而离散的案例不利于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并且只注重解的过程而没有解的原因。学生通过这些章节内容的学习,往往只掌握了简单孤立的操作,难以真正理解其各知识点的应用场合,很难建立起系统的概念,更谈不上系统的设计,从而导致学生不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系统开发的能力。因此必须改进和优化案例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

2 优化案例教学

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单纯的案例教学不足等缺点,采用案例解析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选择一个典型的、知识内容丰富、提炼程度高、综合性强的网络数据库应用案例融汇和贯通课程授课内容。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或工程的概念,同时促进对其它相关课程的融会理解,并培养其将基础知识应用于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最好的解答学生所学知识点是用来干什么的问题。从案例的设置、案例解析、案例的具体实现及案例模型建立等步骤出发,层层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实践教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为最终目标。

但是如何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和提高案例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因为既要讲解分析案例内容,又不能脱离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案例素材是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适合的案例编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大部分学生接触实践比较少,开发经验不足。因此,选择学生较熟悉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素材显得较为困难。案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典型案例能集中反映同类问题的共同本质和特点,有助于学生把握解答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应用技巧,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就能触类旁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MIS系统中都具备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而数据库中的查询(select)、增 (insert) 、删 (delete) 、改 (update) 操作都通常是MIS系统中相关业务的映射。

3 优化实践教学

课程实训环节涉及到课程群的其它相关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动手能力有强有弱,在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设计上我们将采层次的案例来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要求,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将案例安排给学生进行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在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设计上我们分了三个层次。

3.1 有完善的需求说明和分析文档,包括E-R图,详细的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流图,UML图,源程序只实现了需求说明的部分功能并且可以运行,留有其它一些需求功能给学生完成。学生根据已实现的业务功能的程序源代码,可以较容易实现其它类似功能。

3.2 有完善的需求说明和分析文档,包括E-R图,详细的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流图,UML图。学生需根据详细设计写出数据库的建库角本和编写全部的程序代码实现需求分析。

3.3 仅有完整的需求说明,学生需要写出详细的分析文档,包括E-R图,详细的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流图,UML图、全部的程序代码。

课程设计指导书不仅可以作为学生训练学习之用,且其完善的文档对其掌握软件工程与文档写作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在不同的类别层次里选择,层次级别与考试分数系数挂购。课程设计的考试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考核方式可以灵活一些,可以通过平时的实验、具体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任务等阶段进行。为了避免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可采用抽查个人的方法对整个小组进行成绩评定,促进组内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互助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借助互联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数据库产品的版本更新换代非常快,而课程的教材更新相对滞后。学好大型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另外一个捷径是多交流特别是和互联网交流。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的技术人员在遇到技术问题时也经常会采取这种方式向互联网技术论坛发布求助信息,问题通常都能得以解决。一般鼓励学生在自己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一段时间而不得求解时,可以与周围人员交流,或到专业的BBS上发布问题或搜索答案。有效的交流也可以锻炼学生准确表达技术问题以及描述解决问题思路及过程的能力。借助互联网可以方便的和专业人士交流,并能快速的得到帮助。可以在有影响力的专业论坛中去发布自已的问题,网国内著名的Oracle讨论群www.itpub.net网站上活跃着一些资深的Oracle数据库技术人员,而CSDN技术论坛上是全球最大的中文IT技术社区[5],它包含了各种数据库开发工具的论坛。

5 总结

系统的案例教学和层次化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在数据库设计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所以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案例教学结合层次化的课程设计能够较好地完成大型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课程群体系的理解,使学生达到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设计的要求。对于案例教学模式在大型网络数据库课程中的应用,我们将继续探讨和研究,继续在大型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上开展新的工作,在大型网络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上继续新的探索,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好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Scott Urman.Oracle8PL/SQL程序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2]郑阿奇.Oracle实用教程 (第2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1-21.

[3]蒋秀凤, 何凤英.Oracle9i数据库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贾素玲, 王强.Oracle数据库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02-225.

[5]http://community.csdn.net/.

数据库课程 篇2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阶段:指导教师按班级填写《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选题,并汇总选题及分组清单。

第二阶段:组织学生撰写需求分析报告,并组织学生自述。

第三阶段:指导学生编写代码,并调试、试运行。

第四阶段:指导学生填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第五阶段:组织学生演示系统。

第六阶段:收集本学期课程设计资料,以班级为单位填写《课程设计总结与成绩统计分析报告》。

收集的资料要求包括:

1、《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每个班级一份

2、学生选题分组一览表,每个班级一份

3、学生的需求分析报告、程序代码(提交源代码到教师指定的文件夹)、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在期末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排序,将相关资料刻成光盘。

4、《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每个班级一份

注:⑴《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均采用统一的标准表格填写,用A4纸打印。

⑵《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由教师填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由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每人填写一份。

⑶打印文档规范:1)统一用A4纸打印;

2)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

3)若文档或表格多于1页,请标注页码。

附表1:《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表2:《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

附表3:《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附表4:《数据库课程设计选题与分组一览表》

附表5:07-08上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一览表

附表6:《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样例

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 核心课程 建设研究

前言:

數据库原理核心课程是计算专业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它与各知识的联系性都非常强,并在许多领域都有着一定的适用性。为了能够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与技术发展不相符以及理念落后等情况。我们要以课程建设体系的基本内容为主,体现教学群组之间的联系性。

一、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构建的基本原则

第一,科学性。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的构建体现的是整体性。在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要将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还要通过相应模块的划分加强组织的优化性。核心课程中的内容不能是比较突兀的,应该体现递进性,将知识按照相关顺序传递给学生,以便他们更好的理解。第二,创新性。为了能够使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的内容更加新颖,并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应该对知识点进行纵向延伸,体现学习内容的新意。第三,实践性。课程建设中更多体现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的内容中应该多加入一些操作演练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可控性。课程的教学状态应该相对透明,教学环节与任务也要具有突出性。这样教师才能够对整个课堂进行把控,体现技术方法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

(一)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在数据库核心课程的构建中,应该注重分配方式的合理性,体现集中应用性。学时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以保障学习效率的提升。一般来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应该是相统一的。理论的学时要略高于上机操作实践。改革后,将原有的实践学时从45增加到60。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外,在内容改革方面,要突出设计的整体性。简单来说,实践与理论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操作阶段将理论知识灌输进去,体现理解的广泛性[1]。

(二)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体现一定的广泛性。对学生的普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及时调整教材中的内容。以《数据库系统教材》为主讲,对其他学校的教材内容进行调查,延伸知识点,丰富其内容。第二,要配置专门的习题,将试题库与教学大纲相结合,任课教师可以参照多方面资料,对其中比较重点的部分进行编写,以讲义的方式分发到每位学生的手中。并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扩展学生的视野,扩宽知识面[2]。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科学性

(一)教学方法

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的构建还体现在新的教学方式上。第一,对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改进。除了要对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剖析外,还要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教师要注重核心结构的应用性,让更多的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在上课时尽可能的多列举一些实例,将完整的数据原理核心课程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使设计方式更加集中的表达出来。达到用“原理”指导“实践”,用“实践”强化原理的作用[3]。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它不仅能够使零散的教学课堂变的比较系统化,还能够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以“你听我讲”的方式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太多的互动,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改进,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实际性场景,以一个典型的案例为主,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在多方面为学生展示出解决的主要途径。首先,设计问题,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开端。其次,操作的演示。教师演示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同时,教师使学生们开动脑筋,进行小组的组内研究。教师提出一个比较相似的案例,令同学们自行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呈现到课堂之中。在案例选择时,学生不必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他们可以在课题对比的基础上选择出一个最感兴趣的内容,对实现知识的深化。第二,实验课题目的科学设计。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进行分析,如: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以“图书管理借阅体系的建立”为主,而程度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授课的一般模式,体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内容被制定,学生也能够对数据原理核心课程有一个基础性把握,知道自己应该了解的方向[4]。

2开放实验环境,实现多媒体教学

第一,教师应该将上机的次数增加,安排学生进行集体上机。在核心课程的构建基础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对自己所不熟悉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对练习结果进行总结,将问题重新统计出来,对多数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对少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第二,利用多媒体构建现代化课程。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用“Flash”动画方式进行操作步骤的演示,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5]。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从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构建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构建的主要方式。从而得出:除了在教材的改革方面,教师还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在方法改进的基础上提升专业性,促进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雪忠. “数据库系统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04-105.

[2]杨鸿雁,耿新青.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6:73-75.

[3]左国才,刘群,符开耀. 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精品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42-44.

[4]蒋永国,洪锋,董军宇. 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核心课程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5,21:3-6.

数据库课程 篇4

自2012年以来,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简称MOOC) 日益受到瞩目。MOOC让全球高等教育掀起阵阵涟漪。有人把MOOC称为“高等教育陷入了互联网狂热中”, 虽然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但MOOC在课程数量和注册人数上正在疯狂增长。

在国外, “微课程” (Microlecture) 的概念, 最早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的。微课程 , 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 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在国内, “微课程”概念是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来的, 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2 数据库原理 Web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 涉及计算机类语言的语法和实践软件平台的操作, 对于知识的预习和落实, 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的有限时间。对于大学数据库原理的学习, 应该促进数据库课程微型化, 增加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手段以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学模式由两部分组成:视频教学片段内容重组及教学质量控制与解析。其中视频教学片段内容重组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首先将主题视频内容剪辑成片断并转换成流媒体格式, 然后将其中的多个难点和疑点分解出来, 并以多种客观题型制作成能够自动给出结果与反馈的在线测验, 最后通过情境设计出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视频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质量控制与解析模块中, 将微型视频课程的教学目标分解并明晰只设定需要创新的小目标。对于微型课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则通过讲解的方式来完成, 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6.0来制作微课, 并在视频中用断点提问的方式进行交互教学, 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3 数据库原理 Web 微课程的模块设计

微课程 (Microlecture) 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 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 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 讲授的知识点, 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 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 微课不仅适合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 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微课程是介于5到15分钟的课程, 以视频为主, 具有内容精、终端载体多样化的特点。在数据库原理的Web微课程的模块设计过程中, 使用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 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6.0制作一个10分钟的教学视频, 其中教学目标、教学案例、教学展示PPT占用60% 的时长, 断点在线测试占用30%, 教学总结占用10%, 形成一个“短小精悍”的教学过程。

4 MOOC环境下制作微课程的要点

2013年被称为“MOOC年”, 这也充分说明了移动在线学习被大众所接受, 高等教育也逐渐走出象牙塔, 面向普通大众。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 还需要增加移动在线学习的方式, 这也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微课程案例使用Web微课程的原因。使用Web微课程可以更好地适应MOOC的需要。

要想制作一个精良的微课程, 还需要注意时刻谨记微课程的用户是学生, 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 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 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开始时, 要介绍主讲教师的情况, 让学生了解教师。注意研究借鉴类似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 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 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5 结语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数字化资源铺天盖地而来, 为学生注入科技的力量, 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基础, 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学是为了创造”的教学理念。

摘要:近年来,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MOOC发展的大环境下, 本文结合微课程的特点讲解了计算机数据库原理教学中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6.0开发Web微课程的实例和开发微课程应该遵循的原则, 使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关键词:Web微课程,CamtasiaStudio6.0,数据库原理MOOC

参考文献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 篇5

课程名称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题目个人CD盘管理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设计起止日期

学院计算机学院

系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近2个月的设计,CD盘管理系统基本开发完成,该系统是一个简单的关于数据库与现实相结合的管理系统,它集各种功能用于一身,在系统的各个模块中体现了它的功能,针对音乐爱好者的需求方面进行设计的,方便了用户的一些信息操作,为音乐爱好者节省了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该系统的界面简单大方,非常方便用户的操作,同时,也为以后系统的扩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在此次设计中后台主要采用了servlet和JavaBean技术,数据库则加入了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控制。我进一步理解了servlet和JavaBean的工作机制和所提供的便利,也感受到了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所带来的方便。

servlet具有以下的优势:方便Servlet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工具例程,例如自动地解析和解码HTML表单数据、读取和设置HTTP头、处理Cookie、跟踪会话状态等。* 功能强大在Servlet中,许多使用传统CGI程序很难完成的任务都可以轻松地完成。例如,Servlet能够直接和Web服务器交互,而普通的CGI程序不能。Servlet还能够在各个程序之间共享数据,使得数据库连接池之类的功能很容易实现。

2可移植性好Servlet用Java编写,Servlet API具有完善的标准。因此,为IPlanet

Enterprise Server写的Servlet无需任何实质上的改动即可移植到Apache、Microsoft IIS或者WebStar。几乎所有的主流服务器都直接或通过插件支持Servlet。3 节省投资不仅有许多廉价甚至免费的Web服务器可供个人或小规模网站使用,而且对于现有的服务器,如果它不支持Servlet的话,要加上这部分功能也往往是免费的(或只需要极少的投资)。

JavaBean具有以下特点:

用户可以使用JavaBean将功能、处理、值、数据库访问和其他任何可以用java代码创造的对象进行打包,并且其他的开发者可以通过内部的JSP页面、Servlet、其他JavaBean、applet程序或者应用来使用这些对象。用户可以认为JavaBean提供了一种随时随地的复制和粘贴的功能,而不用关心任何改变。JavaBean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的JavaBean;还有一种是没有用户界面,主要负责处理事务(如数据运算,操纵数据库)的JavaBean。JSP通常访问的是后一种JavaBean。

存储过程的能力大大增强了SQL语言的功能和灵活性。存储过程可以用流控制语

句编写,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完成复杂的判断和较复杂的运算。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过存储过程可以使没有权限的用户在控制之下间接地存取数据库,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通过存储过程可以使相关的动作在一起发生,从而可以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在运行存储过程前,数据库已对其进行了语法和句法分析,并给出了优化执行方案。这种已经编译好的过程可极大地改善SQL语句的性能。由于执行SQL语句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所以存储过程能以极快的速度执行。可以降低网络的通信量。使体现企业规则的运算程序放入数据库服务器中,以便集中控制。当企业规则发生变化时在服务器中改变存储过程即可,无须修改任何应用程序。企业规则的特点是要经常变化,如果把体现企业规则的运算程序放入应用程序中,则当企业规则发生变化时,就需要修改应用程序工作量非常之大(修改、发行和安装应用程序)。如果把体现企业规则的运算放入存储过程中,则当企业规则发生变化时,只要修改存储过程就可以了,应用程序无须任何变化。

触发器可通过数据库中的相关表实现级联更改;不过,通过级联引用完整性约束可以更有效地执行这些更改。触发器可以强制比用 CHECK 约束定义的约束更为复杂的约束。与 CHECK 约束不同,触发器可以引用其它表中的列。例如,触发器可以使用另一个表中的 SELECT 比较插入或更新的数据,以及执行其它操作,如修改数据或显示用户定义错误信息。触发器也可以评估数据修改前后的表状态,并根据其差异采取对策。一个表中的多个同类触发器(INSERT、UPDATE 或 DELETE)允许采取多个不同的对策以响应同一个修改语句。

对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考 篇6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课程;高职院校;教学思考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分析的技术。数据库技术管理中庞大的数据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数据库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操性都较强的课程,它与网页制作、ASP开发、C#、VB、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紧密相关。笔者结合几年的数据库技术教学实践,对数据库技术课程作如下教学思考。

一、课程开设情况

本课程是笔者所在学校针对计算机专业中专和大专班级学生在第二学年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仅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学完数据库技术课程后,计算机中专和大专班还要开设网页设计、VB、C#、JAVA等与数据库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

由于中专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弱,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动手能力相对强等特点,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中专专业开设的是ACCESS课程。(3+4)班级属于分段培养,在笔者所在学校上三年后到本科类院校再上4年,这些学生入校分数高,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较快,自觉性高,学习注意力集中,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强,考虑到学生大学还要学习SQL SERVER或其他数据库课程。所以笔者所在学校仍然开设ACCESS课程。高职五年制大专班级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自觉性较高,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强,考虑到后续课程的衔接,学校直接开设SQL Server课程。

二、课程教材的选取

对于高职类学校,教材的选取相当重要,这直接决定了教学内容重点的取向:如果所选教材偏重理论,教师往往以理论讲解为主,以教学实践为辅;如果所选教材是注重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会加大实践操作的教学比例。为此,如果要上好这门课,教师必须把握好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比例,必须选对教材。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选择适合高职教学模式的数据库技术教材,选择原则为尽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能掌握数据库的实用技术。对于数据库这类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师一般遵循“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思想,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建议大家选择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项目化教程,并且最好在每章节后附实训操作题的数据库技术相关教程,将数据库知识融入任务中讲解。这样学生在完成相应任务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相关数据库知识的建构。由于市面上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方便和更好地教学,教师在选取教材时还应该注意教材的配套资源是否完善,如是否附上课后习题答案,是否给出完整的数据库案例中所涉及的源数据和数据字典等。使用具有完善资源的教材上课,将大大减轻教师的备课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定

笔者根据几年的ACCESS和SQL Server课程教学实践,现以SQL Server课程为例。教学内容的设定一般依据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后续课程的衔接,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实用性等。

本校开设SQL Server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设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并能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为此笔者所在学校的SQL Server课程教学内容为,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數据库应用系统项目为主,同时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表及各种对象的建立,数据库的管理,重点讲解数据库的查询操作,并穿插ASP连接数据库及ASP中操纵和查询数据的内容,使学生提前学会使用ADO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的技能,从而为后续编程类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数据库的创建、数据表的创建这部分知识内容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熟悉图形界面化操作实现数据库、数据表、约束的创建后,再用SQL语句实现以上操作。有些教师认为可以省去图形界面化的操作直接讲语句代码,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强烈建议先讲图形界面化操作后再讲语句代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为准确、透彻地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整合

1.教学方法。SQL Server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教学时可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于各个学校情况不一样,部分职校机房硬件资源配备不足,无法做到让数据库技术课程完全在机房进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数据库技术课程最理想的还是尽量选择在机房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同时进行,教学效果更佳。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工作过程的思想,整个一学期围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在教学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的安排要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传授知识时应紧密结合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

2.教学整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要将一个复杂、难懂的知识点讲得浅显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备课。在教学时,教师不能仅满足于给学生讲解教材上的实例和理论知识,更应该对课本知识进行提炼和升华,对教材中的章节或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整合和调整,即把一些在后面才出现的知识点提到前面讲解。比如,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方法可提到讲解数据的录入知识点时进行同步讲解和使用;数据库的分离和附加方法可提到知识点“创建数据库”处讲解和应用;数据库数据查询的分析过程可提到关系代数式知识点处进行重点分析讲解等。在平时的教学中可打破教材的局限性,根据教学环节自行调整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以前没有过多接触数据库技术课程,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门难学、枯燥的理论课,从而对这门课程有所抵触,所以教师第一次课相当重要。教师在第一堂课要向学生传达这是一门实践性、动手性很强的课程,简单易学,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知道这门课对后续课程和以后工作有什么用,这门课学习后可以做出什么看得见的成果。因此,第一堂上课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且与日常生活学习相关的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告知学生接下来一学期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可以先入为主,对所做所学的任务能做到心中有数,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信心,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五、课程考核

实操性课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应该从多方面入手。笔者对所授数据库技术课程的考核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平时考勤考核、平时完成任务考核、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考试考核。期末成绩=平时考勤(10%)+平时作业(10%)+平时任务(20%)+期末考试(60%),在平时授课时要着重对平时任务进行考核,每次上机下达任务后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比如,笔者将每次完成任务计1分,最后将平时任务的分值进行累计,数据库技术课程期末考试的试卷最好由理论知识和项目操作两部分组成,并在教学一开始就应该告知学生课程考核的标准。

高职院校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建立一种适合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的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紧跟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在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孙焕志.探析高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9):210—211.

浅议数据库应用课程改革 篇7

1 课程改革的设计

1.1 课程总体设计

首先明确课程的专业地位, 了解数据库应用所需要的前导和后续课程是那些, , 避免知识和任务的重复教学, 有侧重的分配课程任务, 工作情境。做到前导讲授不重复, 本身课程有注重, 后续课程能扩充。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 与企业共同设计出本课程对应的行动领域, 再从教学的角度进行再加工, 把行动领域转换成适合学习的学习领域, 课程目标注重对学生行动能力的培养, 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目标。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建立和管理数据库及数据库的常用对象, 熟练查询和更新数据, 学会应用存储过程, 而且能够对数据库的安全和规范化进行管理。在设计过程中, 对学习领域、任务设计与划分, 学生反馈信息表格, 作业、任务完成情况, 就形成了新的教学教材。从实际摸索, 到应用, 到总结就是数据库应用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循环流程。

1.2 具体设计过程设计

总体设计完成之后, 要对不同的章节, 不同的任务模块进行设计。这一般包括几个重要的要素, 要设计出每个模块重点针对的是那部分的工作过程, 是针对哪项实际工作, 实际操作进行的。同时要具备学习要点, 设计出教学所需要的学时, 完成任务模块的教学总体目标是什么, 从而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 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建议。教师不再是填鸭式教学, 而是给学生布置任务, 启发同学来完成。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变得轻松了, 工作量减少了。相反的, 教师应该做好课前所有准备, 设计任务, 布置任务, 对任务的完成方法进行熟悉, 反复操作。课后要及时对课程完成情况作出总结, 为学生的课堂成绩和任务成绩作出评估。

1.3 任务模块举例

选取部分任务模块进行说明。比如索引的创建与使用任务。首先总体设计知识点, 根据任务难度学时设计为2到4学时, 灵活掌握, 如和视图任务共同进行, 可设计为共计6学时。

根据学习情境, 罗列本部分需要完成的任务操作.如:使用create index语句在制定的数

据库表中创建名为“某名称”的聚集、唯一、复合索引, 该索引基于制定字段列创建,

同时填写具有意义的信;查看索引信息操作;使用系统存储过程将索引进行改名;使用索引

向导, 在制定数据库表中建立索引, 设置排序, 然后再删除设置的索引。教师为学生提供的

除了教材之外还要有丰富的其他资源, 如电子大纲、电子版本参考数目、学习论坛和学习网

站等等。同时分配给学生的任务不是简单让学生看教材, 是要根据任务, 找出如何使用知识点, 如何完成任务。分解为:认真阅读任务所描述的过程, 掌握所需完成的任务;然后根据“资讯引导”, 通过查找资料、网络搜索、观看教师课件的方式认真完成资讯;再让每名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制定计划, 由组长组织讨论, 做出决策并实施;实施结束后按要求填写检查单, 评价单;考核时注重学生的表现, 出勤、动手、团队沟通、动手操作, 完成实验报告等都成为成绩的衡量标准。

2 结束语

根据数据库应用课程的特点, 适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任务模块设计的教学改革方式, 改革是整体进行, 从总体设计到具体实施。从内容上的学习领域, 情境的设计, 到现实中需要的教材创新, 校企合作, 资源整合。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课程改革的成效显著。

摘要:数据库应用是在计算机专业、信息工程专业甚至通信工程等专业都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属于专业必修类课程。以往的数据库应用课程, 常常是照本宣科, 或者辅以几个简单的实验, 学生多数属于接受理论, 应试获取高分, 完成在校学习的目标。这样的过程, 容易让学生轻视、淡视、乃至漠视实际技能的掌握, 无法对数据库进行熟练的使用。为了纠正这些错误做法, 面向工作岗位, 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度。本文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新课程改革方向的探索, 提出了在数据库应用课程中, 模拟工作过程, 采用任务式教学手段, 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对课程进行了初步改革。

关键词:课程改革,技能,任务式,面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郭晓明.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3 (02)

[2]辛继湘.新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 (04)

[3]孙显元.论“以人为本”[J].安徽大学学报.2003 (01)

[4]杨启亮.方法: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J].教育探索.2003 (01)

[5]杨莉君.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兼论新课程的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2 (06)

[6]高文, 裴新宁.试论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2 (11)

[7]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 (10)

数据库课程 篇8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它介于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之间, 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的。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不仅能熟练地掌握数据库理论知识, 而且还能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数据库建模方法的使用等实用技术, 成为当前独立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 因此独立学院在教学中不能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 即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而要另辟蹊径, 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充分体现其应用性、实用性的办学特色。

1 数据库原理教学现状分析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国内的所有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该课程, 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大体相同, 然而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 学习目的不明确, 碰到实际应用仍无法动手解决等。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 分析我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现状, 笔者认为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传统教材主要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中心, 其中的基本原理介绍占据了教材的大部分章节, 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数据库的设计等大量理论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深入理解数据库中的一些重要操作技术, 更无法得知如何应用到实际系统的开发中去。

此外, 传统教材由于编写时间相对较早, 没有和当前网络技术、面向对象技术、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紧密联系起来, 所以难于满足网络技术, 特别是Internet发展的需要。为此如何在讲授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同时辅之以网络技术、面向对象技术、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 使它们相互渗透并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网上大、中型应用系统的分析建模能力和开发能力, 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

1.2 教学过程和教材组织结构有待调整

目前许多教材的编排都是遵照先理论后实践或者偏理论的现象来介绍的, 且教材中涉及的实例前后连贯性不强, 原理与应用章节并没有很好的衔接, 致使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前后脱节。因而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 无法融会贯通。并且, 学生首先接触到抽象难懂、逻辑性强的概念理论, 因此很难建立起数据库系统结构的概念。

虽然该课程一般都配有一定课时量的上机实验, 但是大多数学生上机实验时只是能依照课本建立数据库, 把课本中的有关命令、程序录入运行, 然后得出与课本一样的结果后即认为完成了实验任务, 完全是“依葫芦画瓢”。对某些知识点, 如面向对象设计、程序设计等内容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学生只能体会到其局部功能, 无法深刻体会各个知识点在整个数据库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再加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合理的时间安排, 使大部分学生对目前所学的理论还未实现融会贯通就需要进行下一环节的理论学习, 导致多数学生的学习出现“停滞不前、无学习热情”的情况, 学生根本不能通过实践教学的训练来达到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巩固, 更谈不上培养使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3 课程评价方式存在弊端

目前普遍采用的课程考试为学期末的闭卷笔试方式, 试题理论性知识偏多, 学生需按照书本上的标准答案完成题目, 这样就将学生发挥个人才能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同时该类型考核方式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70%, 这就导致学生需要把握复习重点, 了解考试范围, 更需大量记忆去应付考试。对于偏重于理论学习的学生有利, 而对于偏重实际应用的学生, 则难以有效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有失公平性和科学性。

2 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以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数据库课程有一个感性认识, 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 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可以在开学初期通过演示典型案例的运行效果, 让学生看到这些案例的具体应用,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后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寻找答案, 从而使理论教学变得生动而具体,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学习数据库课程的兴趣。

2.2 项目驱动方法

传统教学中, 整个实验环节过程中实验内容孤立、零散, 且缺乏延续性和整体性;学生上机实践目的性不强、任务不明确、效果不好, 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制约了学生设计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增强,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课堂实践中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方法教学。项目驱动方法比较适合于SQL语言开发以及数据库设计部分。教师针对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典型案例, 从问题的提出、分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到最终问题的解决, 在给学生介绍数据库系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同时, 也展示出一个数据库设计的全面的、完整的过程, 并利用正/反案例进行技术比较, 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注意的是在项目驱动方法中, 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达到既要让学生理解实例以及其中的知识点, 又要节省实例的操作时间, 对于复杂的实例或者说操作过程需要花费时间的实例, 可以只给学生讲解, 而不用详细地进行操作演示。

然后, 教师再提出相似的案例, 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 即建立简单的数据库和数据表, 结合实例要达到的效果, 根据自己的数据库和数据表编写命令实现案例的效果, 去验证知识点。同时数据表简单了, 在数据表上验证知识点更容易理解了。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又锻炼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避免了学生照抄课本不加思考的做法。在选择案例时, 要注意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联系、学生感兴趣的案例, 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 例如可选择学生经常接触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进行上机实践, 使得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触类旁通, 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也加深了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上机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 个别问题单独辅导, 共性问题统一讲解。

2.3 课程设计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实践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实践环节的突出特点在于加大了实践的力度, 在原有上机实践课程的基础上, 在数据库原理课程结束之后开设该课程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完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之后的一个直接实践环节, 主要由教师给出设计题目, 学生围绕一个设计题目来设计, 独立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并提交实际系统。通过运用已学过的数据库系统原理中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设计任务, 初步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整个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一周, 课程设计的程序要求能运行通过, 并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源代码列表等内容。课程设计作为一门数据库原理的附属的独立课程, 成绩单独评定。评定分为优、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是:是否实现了所有功能, 是否实现了完整性约束, 是否考虑了优化等, 同时对每个学生所实现的系统提出3-4个问题或给出2-3组测试数据, 根据问题的回答情况以及数据的测试情况等信息进行综合给分。

3 考试改革

目前课程考试中存在难以有效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问题。笔者结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特点, 将该门课程的考核从立体化的角度进行分解, 分为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两个部分, 各占总成绩的60%和40%, 实现理论与实际兼顾的考试模式。

3.1 期末考核的构成

期末考核划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 各占80%和20%。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 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会什么, 会到什么程度”。试卷主要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四种题型。其中简答题题目可采用如下方式:“请举例说明是否所有视图都可以更新?”通过这种方式, 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 也可以通过举例的过程检验出学生是否真的能理解并应用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的考核采用上机的方式, 对于班上每个学生给出随机的题目, 由学生即时进行操作, 主要查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由教师评分。这种理论和操作兼顾的评分方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的兴趣。

3.2 平时考核的构成

为了能在教学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调整, 将平时考核划分成如下的比例:平时成绩占50%, 实验成绩占50%。平时成绩主要用于检验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最近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每学期的授课过程中会对每个学生进行课堂提问, 提问以引导式为主, 同时记录提问成绩。或者用课堂练习考查一段时间的教学情况, 即每学习完一个完整的知识块后, 进行一次课堂练习。练习中需要学生对于同一个题目给出能想到的所有可能的实现方法, 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根据测验结果提示教师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实验成绩属于课内实验的考核部分, 将实验分为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三种。在每一次上机课教学中观察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 并认真批改每一次实验报告, 从中了解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根据上机情况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予以综合评分。

这样有规律划分的评分方式, 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也有利于改善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恶习, 让学生在平时就开始学会累积自己的学习成果。

4 总结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开展数据库教学, 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第二个学期的课程设计的实施保证了实践环节。同时公平合理的评分体系, 也能真正地把课程考试变成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深入思考, 开拓创新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是, 要提高数据库课程教学质量,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教师还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实验环节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深化教学改革和实践。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达到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提出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和多类型的考试改革的方法, 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促进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据库,项目驱动,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蒋学英.从数据库课程改革实践谈多元化考试方式[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 .

[2]赵芳枝.以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 (S1) .

[3]李环, 欧阳骥, 何文斌.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改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 (15) .

[4]刘炜, 周卫东, 陈涤.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导刊, 2007 (4) .

[5]任菊香.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07 (5) .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9

1 课程特点

数据库原理是集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库技术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特点有:

(1)专业性。数据库原理课程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等方面内容[2],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对数据库领域的各种知识会有全方位的了解。

(2)实践性。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多进行上机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而且需要后续有数据库课程设计,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3)知识更新。由于数据库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把握高新技术的时代脉搏,不断学习数据库相关知识,熟悉新的数据库开发工具,把最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

2 教学存在问题

从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本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多,一般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认为内容枯燥。教师讲课的信息量较大,学生课后必须经常复习和上机实践才能掌握课程内容,学好本门课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学方法单一。现在,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大多数高等院校普遍采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减轻了教师板书的负担,增加了传授的信息量。但是,教师在授课时过分依靠课件也带来了教学质量上的一些问题,如当学生长时间注视投影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由于使用课件进行教学时,加快了演示的节奏,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交互,学生的思维难以与之同步,而使教学质量下降[3]。上课形式单一,没有新鲜感,内容陈旧,使学生对上课失去了兴趣。

(3)和实际应用脱节。有些高校教学重点偏向理论教学,具体的数据库实践内容安排的较少或者不合理,而且有些教材很少涉及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理解了表面概念,很难深入理解数据库中的一些重要技术,更谈不上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造成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企业对数据库应用人才的需要。

3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数据库概念,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需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些方法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手段和课外延伸学习等等。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据库技术真正产生兴趣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兴趣越高,学习的劲头越足。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一个实际的案例,从问题的提出、分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全面了解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4]。如学习数据库设计时,选择餐厅点餐管理系统为例开展案例教学。首先,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餐厅点餐的主要业务流程,从而确定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将需求分析阶段的需求分析方法等知识点融入其中。接着,引导学生分析系统中有哪些实体,实体间的联系,以此为切入点画出系统的E-R图,进行概念结构设计。然后,让学生们初步设计数据库结构,引入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的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所设计的表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会引起数据冗余、更新异常等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前面章节的规范化理论对模式进行规范化处理。在数据库的物理设计阶段,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索引、聚簇等知识点对数据库中的每个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转变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你教我学”的被动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主题教学和问题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较为有效的授课模式,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若干个教学主题或问题,同时也有选择地接受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将其作为新的讨论主题,围绕对主题或问题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另外,鼓励学生就某些主题进行课堂讲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组织现场的点评和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与其说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如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积极有效的参与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3.3 改变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可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如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模拟课程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例如:在讲模式、并发控制中的活锁和死锁时,利用生动的动画场景,学生很快就能理解[4]。上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现场演示如何用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开发一个完整的系统,使学生更生动直观地理解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机房里上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师可以边对照实例边讲解,学生可以现场操作,有问题及时请教师解决。

3.4 课外延伸学习

除了上课之外,还有多种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要鼓励学生自己多动手,利用Internet获取当今最新科技信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建立课程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系统,平台的教学资源可由教师上传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实验演示等,满足学生的在线学习。教学平台能够解决上课的信息量大,部分学生思维不同步的问题,也为师生间、学生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介绍数据库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可以将ORACLE、SQL Server、DB2、Sybase等主流系统的网站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和学习课程之外的内容。通过课程学习网站或邮件和教师进行沟通,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对数据库系统有一个广泛的认识,为学生开拓崭新的、广阔的学习空间。

4 结束语

数据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教师应该遵循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规律,跟踪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专业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为高校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兰彬,张燕.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及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175-177.

[2]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吴琪.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初探[J].电脑学习,2009,12:95-97.

数据库课程中的实例教学 篇10

用数据库设计的6个阶段理论作为指导, 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实例, 详述怎样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数据库开发能力。

1 数据库系统设计简介

数据库系统的规范设计方法分为6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阶段、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前4个阶段是设计数据库 (通常叫做后台) 、后两个阶段是设计应用系统 (通常叫做前台) , 一般称为管理信息系统 (MIS) , 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就像河两岸, 要互通有无, 需要在两岸搭建一座连接的桥梁, 通常有OD-BC、OLEDB、JDBC等连接方式, 这时, 前台、”桥梁”、后台组成的系统就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 如图1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系统, 后台数据库就是全体学生信息, 前台应用系统就是用VB开发的MIS系统、“桥梁”用ODBC字符串连接方式搭建。

当然, 在进行数据库系统开发前, 要做一些基础工作首先搭建软硬件开发平台即进行电脑硬件配置, 安装操作系统, 选择DBMS软件、前台开发工具。使用SQLSERVER 2000、VB 6.0中文版进行开发。但要注意, VB本身并不具备数据库编程能力, 需调用底层控件对其扩充, 即在VB“工程”菜单下选择“引用”子菜单,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icrosoftActiveX DataObject 2.6, 即ADO控件, 也可选更高版本, 添加好后, 即可在VB中进行系统开发。

2 数据库设计

2.1 需求分析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是某所学校的全体学生, 学生除了自身的属性外, 还要学习、住宿、看书等, 这样一来, 学生就和课程、宿舍、图书这些个体发生了联系, 联系又会衍生出一些新属性, 如, 学生选课后, 会有考试成绩;借书后会有结书日期、还书日期等。

只考虑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别、照片这6个基本属性, 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 如新生进校后, 管理人员可用这个系统熟悉每位学生。设计了一个简易系统, 而如果要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 原理是相似的。

2.2 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其实就是根据需求分析得出E-R图 (实体联系图) , 如图2所示。

2.3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E-R图转换成一种数据模型, 选择转换成关系模型, 得到数据结构student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系别, 照片) , 并设置属性的数据类型;查询和更新操作通过应用系统设计实现;学号为主码, 将照片的路径存储到数据库, 要注意照片的大小最好提前处理, 这样不会给前台开发带来麻烦, 将学生照片处理为高180像素、宽120像素的小照片。

2.4 物理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取决于所用的DBMS软件, SQL SERVER 2000一般以文件形式存储数据库。最后, 得到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stu info, 库中只有一张表student。结构如图3所示。

3 数据库与应用系统的连接

VB中已经引用了ADO控件, 该控件有两个主要的对象:连接对象connection和记录集对象recordset, connection用于连接数据库, recordset用于存放查询结果。

使用一个通用模块实现连接, 减少代码的重复。程序如下:

这个函数每调用一次, 就会连接一次数据库, 同时返回一个由参数sqls语句执行后得到的记录集, 存放在函数名connsub中。

4 应用系统设计

4.1 主窗体设计

在主窗体中, 用菜单实现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功能, 窗体上添加一个刷新数据的按钮、一个Datagrid控件, 该控件通过“工程”菜单“部件”子菜单添加, 显示数据库中的所有信息。显示功能的实现有两处:一是在窗体加载事件中;另一处是在单击刷新按钮之后。关键代码如下:

4.2 查询窗体设计

查询窗体设计时, 要考虑根据什么查询, 根据学号查询, 所以, 必须先知道用户想查询几号学生, 因此, 查询分成两步:第一步, 先询问用户想查询谁;第二步, 显示查询结果。

4.2.1 查询询问窗体设计

查询询问窗体要注意对用户输入的学号进行判断, 如果该学生存在, 就显示查询结果, 如果不存在, 则进行友好提示, 请用户重新输入, 查询按钮的单击事件代码如下:

4.2.2 查询结果显示窗体

该窗体加载后就要显示上一个窗体查询的学生信息, 所以, 代码写在窗体的加载事件中, 用Image控件显示图片, 代码如下:

4.3 添加窗体设计

添加学生信息窗体的设计中, 要尽可能让用户通过选择输入信息, 使输入变得快捷而准确, 所以, 性别的输入用两个单选按钮, 系别的输入用下拉列表, 而且窗体加载时就要存好数据库中已有的系别, 添加学生照片通过CommonDialog控件, 由用户随意选择学生照片, 并迅速显示在Image控件中。CommonDialog控件需通过“工程“菜单“部件”子菜单添加, 该控件运行时不可见, 所以添加一个按钮, 触发该控件。主要代码如下:

4.4 修改学生信息

修改学生信息的设计思路与查询学生信息的设计思路相似, 先询问修改谁, 再显示该同学的详细信息, 修改关键代码如:sqls="updatestudentset姓名=`"&xm.Text&"`where学号=`"&xh.Text&"`"。

4.5 删除学生信息

删除学生信息的设计思路与查询学生信息的设计思路相似。对有参照关系的数据库, 删除一张表的信息时, 要考虑是否删除所参照的另一张表中的信息, 这一点即可在SQLSERVER 2000中选择级联删除, 也可在应用系统中用代码实现, 否则会造成数据不一致, 例如, 张三学生已经从学生表中被删除了, 那么他在选课表中的选课记录也应该被删除。

删除关键代码:sqls="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学号=`"&Text1.Text&"`"。

5 总结

应用系统设计完成后, 日常使用和维护就变成了数据库系统最频繁的操作, 随着环境的变迁, 一个数据库系统也要随之变化, 当系统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时, 就要开始新一轮的系统开发。

结合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理论, 开发了一个简易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让学生掌握了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原理, 掌握了用VB开发小系统的技巧, 在教学中, 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实践题目, 锻炼学生自主开发数据库系统的能力,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笔者在数据库教学中体会到,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数据库设计的6个阶段为指导, 用SQL SERVER 2000管理数据库, VB开发一个简易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并讲解了VB的一些开发技巧。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萨师煊,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谈高职多媒体数据库课程教学创新 篇11

关键词 多媒体数据库课堂 高职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对大学生求职者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生,如何真正做到“零距离”上岗,这是一个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而关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特别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求职中要在众多的本科生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和扎实过硬的操作能力,而这些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创新.而且要真正做到创新。在此我提出以下几条培养途径,供大家参考。

一、构建合理的多媒体数据库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一套合理的、紧跟时代的教学体系是保证学生就业率的前提条件。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也在于建立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课程开设要紧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行业的需求,力求保持在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然而,目前多数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使用的教材都比较陈旧.完全跟不上高速发展的IT行业,甚至有些课程所使用的工具还是十年前的产品。如此学生真可谓是“还未上岗就已下岗”。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多媒体数据库课程体系呢?

(一)找准培养目标的定位,构建合理的多媒体数据库专业课程群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上要追求自己的特色,以特色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因此,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首先要抓住院校办学的定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的特色高职院校.其办学定位是为旅游、商贸行业培养符合条件的人才。课程的开设始终保持与行业前沿同步,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时具备了多媒体数据库和旅游行业两方面的知识.而其专业是旅游方向。正因为我院的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针对性强,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把竞赛作为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催化剂

传统的多媒体数据库学习只强调从理论上对知识进行理解,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另外,多数学生对于软件程序的编写兴趣明显不足,课堂上只凭老师的讲授往往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这些现象最终造成学生编程能力差 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出现许多“高分低能”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何种措施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呢?将竞赛融人到课程体系中是一条解决途径。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为手段,以练促学,以赛促学。此外,多媒体数据库专业課程的实训计划采用三级竞赛机制:第一级是基础课程学习,老师带领学生广泛参加。定期举行课程学习比赛,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强化学生参加竞赛的意识,让大多数学生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第二级是定期在学院范围内举行多媒体数据库程序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动画设计大赛等各类型的竞赛,加大各项赛事宣传力度,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并对取得佳绩的学生予以重奖,比如给予一定的学分、减修部分课程、奖学金评定给予学习单项奖或学习优秀奖等。健全的竞赛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参赛也极具诱惑力;第三级从学院竞赛中挑选出部分优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组队训练,为省级、国家级多媒体数据库大赛做准备。另外,也可经常和其他兄弟院校的学生展开竞赛,相互交流学习。

(三)改革考试模式.加强学生实际编写测试程序的能力

目前,大多数院校仍然采用笔试作为测试学生多媒体数据库能力水平的依据。显然,这种方法不仅不能真实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解疑能力的锻炼。而采用网络化考试,学生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不仅能及时发现错误予以修正,而且能充分锻炼学生遇到问题及时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网络化考试不仅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来展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从考试的结果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千篇一律,却也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实现了创新。

二、教师要具备创新观念,改变授课的内容和方法

(一) 导入的创新

新授课方式的导入有“教师导语导入法”“复习式导入法”等。导入多媒体数据库课程方法很多,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来决定。如教师第一次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一般喜欢用多媒体影像播放导入。这种导入方法的影像设计很直观。好的导入,特别是第一次和新生接触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因为良好的开端,就会让学生喜欢上老师的课。

(二)内容的创新

授课内容的创新是指教师的讲授多媒体数据库课程不要照本宣科,要讲透本教材德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要脱离现行数据库教材;教师要善于对数据库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整合、提炼和加工,不能照搬教材。

(三)以案例、竞赛驱动教学,重视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要求教学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藉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中应尽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讲授一些经典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兴趣。此外,竞赛驱动教学也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三级竞赛机制,以完成竞赛为目标,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系统开发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参加竞赛若能完成系统的开发,无疑将极大地增强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当今社会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数据库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润芹.在多媒体数据库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

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初探 篇12

关键词:数据库(Database),课程实践(Course Practice Teaching),项目思想(Project Thought)

数据库技术和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数据库系统课程早已被规定为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基于其在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加强数据库系统的教学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其实践性应用教学。由于笔者有在软件行业工作过的经验,加上近几年从事数据库系统的教学经验,将软件行业开发的流程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以“项目”的思想引领数据库系统教学的实践环节,提出对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套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凸显数据库实践在数据库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1 加强对数据库课程实践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库课程实践资料,作为该课程实践应用的源泉,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现状情况下,数据库实践教材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这就需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集中大家的智慧,利用各种资源,从我校教研方向出发,引用或自编出适合学生的实践课题。实践课题的整理按照难易度作为纵向,知识点的覆盖作为横向的原则,并注重体现数据库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面向不同专业学生,设置相应实践课题,例如,一般情况下,计算机专业学生设置难度高些的,非计算机专业则设置难度稍低些的,而设置的实践课题,需要跟生活中数据库的实际应用,有紧密的联系,这样学生们在进行实践时,容易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多角度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在某课题被作为正式应用型课题之前,经过对学生的抽样实践教学,验证其理论根据的重点,总结其实际实验效果,然后再定性该课题。经过这样筛选通过的课题,最后会对其编号入案,整理成实践资料库。实践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个持续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力争做到覆盖知识面广,适合不同专业学生,课题的难易度等级和实践意义鲜明。

2 坚持学生自由选题,兴趣带动学习

兴趣是学习一切的源动力。很多情况下,我们老师仅仅喜欢布置实践课题,而忽略了学生对此的接受意愿度,很多学生在被迫接受的时候,不愿意动手,也不愿意提问,久而久之反而养成了学生们的惰性,实践效果也大打折扣。本着对学生教学负责的出发点,鼓励学生自由选题,选择的过程或许就是学生选择自己想法的过程,从而有意愿去实现想法,提高学习效果。针对当前教学完成的理论知识点,从实践资料库中挑选一定量的对应实践课题,供学生选择。学校和教师则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如硬件设施支持和理论支持,为实践课程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让学生的精力注重在实践课程上,帮助学生完成实践课题。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允许学生选择实践资料库之外的课题,当然,这些课题必须经过老师的验证,确定其在数据库理论和实践实施条件的允许范围内。

3 项目思想融入实践过程

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行将实践课题作为“项目”,以项目的思想贯穿实践课程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体会到项目的实现过程。通过实践课程这种微型化项目,提早接触到项目的概念,并逐渐熟悉项目的过程,找到自己在项目中擅长的角色,为早日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作铺垫。

3.1 课题角色分工

项目开发过程中,团队或小组角色分工很重要,每人各尽其职,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相互协作,共同成功实现项目目标。在学生自由选择课题之后,将选择了同一课题的学生,划分到一个课题小组,让学生们推荐出小组组长,该小组组长即担任“项目经理”角色。组长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全面理解该小组课题,划分课题任务,制定课题任务完成的计划进度和人员担当,定期组织讨论小组存在的问题,整合组员任务完成物,并作为小组和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对老师负责。小组其它组员,接受组长为其分配的课题子任务,按照进度计划实施,定期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并提交完成物,在遇到自身不能解决的难点时,向组长汇报,组员共同讨论,完成并解决问题。通过课题小组内的角色分工,让学生了解每个岗位和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并发现自己擅长从事的工作,从而逐步建立起解决该方面问题的自信心。理想情况下,学生们能通过自身思考,小组团队协作,完成实践课题,老师只是作为实践课程背后的支持角色。

3.2 课题进度计划

课题进度计划由课题小组组长,经过与组员的协商,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完成实践课程的各项任务。进度计划在任务性质上,一般有数据库结构概念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系统编码,以及测试,任务完成物提交等子任务。进度计划由小组组长制定后交由老师审批,老师为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为该小组设置检查点,为检查点设置检查指标。在实践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进度计划既是标尺也是约束力,每个阶段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目标,每个组员按照进度督促自己完成实践任务,逐渐地能形成完成任务的时间观念。小组组长要定期通过讨论会等形式,按时进行进度验收,让小组组员对相互之间的完成情况,有相互理解,也能充分把握对有关联任务间的合理安排。同时小组组长在规定时间,将进度信息及时汇报老师并听取指导意见。

3.3 课题完成物测试

每个在课程实践组的学生,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往往容易陷入自己的惯性思维,对自己所完成物的质量难以把握,很多问题点从自身思维出发,难以被发现。在组员阶段性子任务完成,并通过自身的初步测试后,安排相互间对完成物的交叉测试,其作用得以体现,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了解整个实践课程及测试流程,并同时提高完成物的质量。测试既能相互理解组员的工作,也能发现更多问题点,大家相互讨论,共同提高。这也符合项目的特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测试能力,因为测试是项目的质量保证,是对设计和实施效果的检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测试学科,在信息系统项目中也变得越来被重视,并被广泛研究。

3.4 课题验收

这个阶段是老师对学生实践课程完成质量的检验,老师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接受学生实践课程完成物,按照实践课题验收的标准,验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为学生提出缺陷的形式,要求学生对完成物加以改进,并再此验收,通常这样的反复修改持续1至2次。对学生实践课程来说,这个修改次数,已足以让学生们改进自身能够的问题。整个验收完成之后,老师负责解释每个实践课题跟理论的联系,以及其与日常生活中的紧密联系性。对出色完成实践课程的学生,在期末测评时,以提高平时分作为奖励措施。

4 结束语

项目概念融入到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是个非常繁复的工作,学生和老师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切入到课程实践的每个阶段点,及时总结和改进。或许有时,实践课程的课时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转化为自身的动力。以项目的眼光,看待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及早接触到数据库项目开发的流程,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1]刘艳霞.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计算机,2008(2).

[2]李荣芳.钱亚文.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2008(1):20.

上一篇:葡聚糖硫酸钠下一篇:城域网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