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建设(共12篇)
《数据库》课程建设 篇1
1 引言
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系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东软信息学院自建院以来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本课程不仅重视理论教学,更重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开发、数据库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重要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据库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资源,学生也能够进行课下学习、测试,与老师在线交流。
2 课程建设目标
将该门课程建设成为全国级的精品课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我们一直在努力将本门课程建设成为符合我院培养和发展目标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文件齐全,教学方法先进、有效,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效果良好的优秀课程。下面几项是课程建设的几个主要方面:
1)建设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保持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2)改变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网络资源,结合课程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教与学关系模式。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
4)加强教材建设,让学生实时掌握数据库的最新技术。
5)结合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程建设实施
3.1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的教学模式
经过几年的教学,我们构建了课程的长期建设方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有机整合所有的教学环节,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紧密配合、协同动作、相辅相成,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1)课堂讲解,课件演示,课堂实践,案例讨论:
在单调乏味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一味的讲或学生练习可能刺激性不够。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启发、提问,对学生循循善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在实施过程中,针对课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应用虚拟平台和各种电子资源,进行实践、实训、案例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不断改善教学效果;研制一批具有特色的CAI课件,积极组织开发和评选优秀CAI课件活动,开发高水平的教学软件。
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技能培养。在课堂上,我们充分发挥笔记本电脑的优势,学生边学边练,这样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入,更迅速。每次课都安排有相应的实践题目,授课老师进行现场指导,以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教学改革:
(1)系统、全面、高效、多元化地采用现代教育和信息技术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大规模地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大屏幕投影、计算机操作等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手段,是我们课程教学的特点和优点,也是我们的课程受到学生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2)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建设网络课程
借助我院良好的网络教学条件,我们通过专门的内部网站发布各种教学资源。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件、案例、题库、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已上网并开放,根据教学进展情况随时更新网上教学资源。我们开通网上互动答疑和讨论功能也即在线BBS,使师生可以全方位地交流。同时我们也实现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网上备课、网上复习、练习、自测、拓展等平台,实现交互式学习。
为实现网络广播教学,我们课程拥有一整套流媒体课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在线学习,犹如再一次亲临教师的讲课现场。
(3)建设了丰富的科技专题教学资源库
经过几年的教学与积累,我们广泛搜集、下载、采录、整理准备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了一个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数据库的资料、文件、案例库等,组织归纳和整理了数据库的习题库和试题库,以便学生在课后的时间练习和参考。
在目前已经收集的试题基础上,建设试题库和考测平台,达到学生能够进行在线测试练习等功能,为上机考试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强化实践教学
在数据库的整体教学中,我们采取实验教学、案例教学。采用合理的讲授+实验的综合教学方法,并贯穿于所有的教学环节。使数据库课程教学实现了现代化和信息化。
实践学期是我院的一大特色,学生可以在实践学期充分利用网络、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及开发。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我们主要培养学生数据库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对大型数据库应用项目的分析、设计及开发能力,并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库学习在IT世界中的重要性。
3.3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其他建设
1)逐步改革考试形式,注重动手能力:数据库原理部分和SQL语言部分采用上机考试形式考核,数据库设计部分可以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不仅实现了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也减轻了教师期末考试命题及批卷的压力。
2)尝试进行双语教学:在强化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同时,对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提高。我们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外语角等加强外语学习,学习总结其它院校的双语教学经验,准备双语教学资源,在试点班级中尝试利用现有师资进行双语教学。
3)结合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从一些科研题目中选择有实用价值的题目在课程中进行实验。
3.4 系列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
目前,数据库拥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本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础(专科)、Oracle数据库开发(高级)、DB2数据库(高级选修)、数据库技能实习(实践学期)。
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可以任选一种高级数据库进行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我院每一学年结束都有一个实践学期,学生利用实践学期可以进一步强化数据库的实践操作和高级管理。
一整套课程体系打造了数据库的专项人才。同时为了配合我们学生的特点,体现出笔记本电脑大学的优势。我们还全面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多层次的课程教材,编写并出版了教材、配套的实验指导书等。目前我们已经根据本院学生实际情况编写了四本数据库教材,一本适用于本科层次的理论教学,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一本适用于专科层次的理论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一本适用于实践学期技能实习教学,东软电子出版社的《数据库技能实训教程》,一本适用于数据库的高级开发教学,电子工业出版社的《Oracle数据库基础教程》。还有两本与本专科教学配套的实验指导书。清晰易懂的理论体系、完善的案例分析、加大的实践力度体现了教材的特点,学生和社会反馈效果良好。
3.5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学院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以提高课堂教学为中心,结合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从学生和教师多个层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强化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
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可以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并作为员工360度考评的依据。
课程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会议记录均会以电子文档做永久保存。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不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监督、把握统一授课进度,同时还可以为今后的教学留下宝贵的集体财富。
2)360度教学评价,全方位指导教师提高
教师可以在内部网站上查看360度考评结果,并看到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360度全方位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做个人的下一步教学规划。
3)教学检查随时掌握教学状况
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各种文档材料及应用状况,有文档化的固定的检查流程。教学检查可以保持正规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学中的经验,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包括:教案检查、学生作业检查、教学手册检查。
4 结束语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一所IT应用型大学,在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数据库教学团队充分利用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网络资源,借鉴其他高校良好的教学模式,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了适应于我校学生自身特点的数据库教学方法,并完善了该课程的教学资源。打造了一个精品的团队,精品的课程。
摘要:该文以数据库课程的实际教学出发,结合学院丰富的网路环境及计算机资源,阐述了东软信息学院数据库课程建设的各个重要方面。强调了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现代化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雷红艳,邹汉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06):1766-1768.
[2]董玮.引入实训体系,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3):10-11.
[3]任建军.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探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1):13-14.
[4]陈树平,侯贤良.《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5):1445-1453.
《数据库》课程建设 篇2
—以贵州省黔南地区为例
陈剑虹 蔺剑锋
[关键词]三线建设;贵州黔南;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
[摘要]三线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影响并推动了广大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对三线建设重点省份之一的贵州黔南地区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分析,提出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面对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重视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尤其是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大力推动下,自2007年来以江西、福建等为代表的图书馆已经完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库》、《江西陶瓷文化多媒体资源库》、以及“福建文化记忆”多媒体资源库群集的建设思路。这些优秀的特色文化资源不仅使得珍贵的地方文化遗存得到抢救性的保护,也俨然成为图书馆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
贵州虽处于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却是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民族民间文化、屯堡文化、红色文化、夜郎文化、三线文化[1]等已经成为贵州文化的名片。贵州三线文化作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2013年度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已立项。黔南州图书馆是该项目的第一个实施主体,面临着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压力,希望以此为契机,探索出一条不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如何建设建好特色资源数据库的新路子。
1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自1964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建设,我们称为三线建设。它是中国经济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时期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重要助推器[2]。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
* 本文为2012年贵州省社科联理论创新课题项目《三线建设对贵州文化的影响》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zskl-2012-09)Email:cjh3262@sohu.com 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1对研究和发扬西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 “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资源建设,实质上是把对三线建设的研究上升到文化价值的层面上来,从更加深刻的意义上,更广阔的空间上来认识三线建设,理解三线建设。在客观上、无形中也促进了对西部地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三线建设、三线经济、三线人已经成为西部开发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三线建设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是西部地区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针对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能够梳理西部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也是丰富和完善西部地区文化多样性、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十分显著。1.2真实再现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线建设是基于战备需要而实施的,事实上作为中国建设史上第一次西部大开发,其开发落后地区的意义明显大过其军事上的成就。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大批干部、专家、科技骨干从全国各地进入西部荒蛮之地铺路架桥建厂房开展科研教学。每个迁入的企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在确保生产的同时还必须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几乎所有的三线企业都建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食堂、医院、学校、图书资料室、养殖场等。学校招收驻地儿童,医院为附近群众看病,放电影时周围几十里的村民都聚集观看,形成了一个设施相对完善的小社会。这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所在地社会的发展,尤其对周边封闭落后的农村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些改变体现的不仅仅是在生产生活上,而且在思想观念上也由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可以说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农业经济、社会文化、地域文化等都可以基于数据库建设而得到广泛、完整的留存下来,有利于研究和借鉴。1.3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刻不容缓
贵州处于三线腹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利于备战,又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成为了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3]。中央在贵州黔南、黔东南两个少数民族地区建起了三十几个企事业单位、研究所、学校,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军工电子工业基地(〇八三基地)。然而由于对现代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不足,在近几年旧城改造中甚至没有加以考虑,大部分遗留下来的三线企业厂房被拆除、工业物品被遗弃。如黔南拆掉083基地新建公园;中国工程院士预警机之父王小模工作过的1038雷达研究所被化工厂占用遭到破坏;还有州境内贵定、龙里曾经是总后勤军需军备生产储备重要基地,是湘黔铁路建设的主战场;贵定3326雷达生产厂遗留下的空厂房尽管破旧,因是军工厂房,仍十分坚固牢实,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领袖像依旧清晰。这些丰厚而又特色分明的三线文化遗址却一直徘徊在各级文物保护的门外得不到重视利用。再有三线厂珍贵的文献资料、照片、产品样品被当成废品处理。一些功勋显赫的建设者们,大都年事已高,有的已经过世,他们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有意义的经历也随之埋没。不仅现实中的三线建设遗址遗迹岌岌可危,就连三线建设者扎根贵州为国家建设事业“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4]也未得到有效的宣传。
2、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
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以下问题。
2.1.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许多人认为文物古迹、少数民族文化才是各地文化品牌打造的重点对象,而对离我们较近的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工业遗址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物品的未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抢救保护工作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2.2 资源分布广 采集难度大
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分布广泛不仅采集难度大而且由于各地文化差异、习惯和理解不同势必会在资源收集、整理、加工、描述等方面出现各式各样的状况,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资源描述和评价体系。
2.3经费不足 人才缺乏
资源建设需要资金、人才作保障。但从实际情况看,图书馆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存在经费不足现象,还有就是人才素质普遍不高,缺少即能够承担资源收集又会数字化资源加工的复合型人才。
2.4软硬件差 建库能力弱
建库需要配备专门的数据库软件、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采集加工的软硬件系统[5],大多数图书馆现有的基础比较薄弱,与建库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建库的需要。
2.5 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
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应是一个多媒体数据仓库,内容涵盖书籍、报刊、口述、图片、视频、音像以及数字化文献等资源,在数据著录时容易出现不规范、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如字段定义混乱、资源描述不够详细等。3 对策及建议
3.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从储存量来讲贵州的三线工业文化遗产相当丰富,面积规模庞大。一个个厂房、一件件工业物品都记载着贵州现代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城市不可缺少的记忆,必须加以宣传在全省形成重视和加强对三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建设的共识,尤其是三线建设涉及到的贵阳、遵义、安顺、黔南、黔东南、六盘水等的地各级图书馆更是应该积极加入到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队伍里。
3.2团结协作共建共享
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浩大的工程,单靠图书馆业界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坚决走协作共建共享的道路,打破单位或行业的界限,与当地宣传部、档案馆、博物馆以及大专院校等进行合作,实现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优势互补,联合建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收益[6]。3.3规范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体系
三线建设涉及到全国十三个省市,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差异以及地域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有各个图书馆的技术实力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有个组织机构就资源建设的方法、标准规范体系、加工管理模式等进行统一指导。3.3.1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自2004年开始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有了完备的组织机构、实力强大的技术人员队伍,特别是在社会已经有了很高的知晓度,已经被广大的社会群众和图书馆认同。在国家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凡是涉及到的省市地区应该成立各自的组织机构。
3.3.2设计内容丰富、特色分明的资源体系
由于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体量庞大、种类繁多。内容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关系到一个数据库优劣评判的标准。在保障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的同时,应该抓住各自特色。像黔南大多数比较闭塞的农村,在三线建设之前是几乎没有和外界有接触,还有就是地处是少数民族地区,我们的建设重点就将从这些方面入手挖掘其中有意义和价值的地方。3.4.1数据库搭建思路:
因为“三线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很多资料一时间无法收集全,再受限于成本、时间、以及配套系统等因素的制约。在设计系统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数据库的可扩展性,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从体系、设备、拓扑、功能等各个方面对系统的可扩展性加以设计。按照本设计思路,系统随着应用的逐步完善和入网用户的逐渐增加能不断地进行扩展。整个系统可以平滑地过渡到升级后的新系统中。系统具有良好的跨平台设计,具有良好的移植性、扩展性,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保证将来能够在统一的标准平台之上的扩展、移植和整合。系统采用和厂商无关的协议规范,符合国际标准,同时所选的产品要具有很强的与其他主流产品互连的能力。协议支持:XML,RSS,HTML,DHTML,SOAP,COM+,SSL,LDAP,RDF等协议,系统应能满足现有应用系统的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能根据单位的需要方便的增加应用。
3.4.2 信息平台的功能设计:
数字化技术存储拥有的更大优势体现在于:更加方便快捷的检索、能够从图文影音的多媒体全方位的效果展示、更体现和读者的交流互动上。根据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需求,我们对其设计构想如下:
(1)功能上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支持windows32/64位等主流操作系统;多个版本的浏览器的兼容;可支持SQL SERVER、Oracle等大型的主流数据库;支持http直接访问。
(2)安全性:系统设置不同级别的安全权限,除可开放数据外,需要保护的数据,使用系统安全保护,以防数据库被非法访问、修改、拷贝,以保护本项目中某些项目的传承人、传承群体的利益。
(3)敏感词的替换和人性化的信息过滤:事先设置好一些敏感词和过滤词,并将他们的状态设置为启用。在信息导入和保存,就会对这些词进行替换和过滤,避免了手工寻找并替换词语的过程。
(4)发布信息的审核: 需要审核的信息,在没有审核前只保存在数据库中,在通过审核后,经过审核人的审核、发布,才能在终端浏览。
(5)数据库管理权限:根据不同角色的机构、职务,分配其所有的角色权限。在权限设置中对其所在IP的地址、网段设置其相对应的权限,最大限度的达到安全管理。
(6)全文检索:在最短的时间内可检索完整个系统中的数据,能指定搜索的项目,如书刊名、内容、责任人、出版时间,配合已有的资料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搜索速度。
(7)静态发布:采用http方式访问,使用分布式的发布,支持多线程生成静态页面。
(8)可扩展性:为本数据库能长期使用,更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使得三线的文字、影像资料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用本系统,上传、浏览,使得资源能最大化的使用,我们在设计时候采用多版本的并发读写与控制,以最大化的保持“三线”数据库的可扩展性。
(9)容灾备份:有完备的容灾备份方案,安全第一,万无一失。
综上所述,在对“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的建成和使用过程中,我们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系统且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和人文精神的里程碑式的文化来建设。
【参考文献】
[1] 黔发改规划【2011】3022号:《贵州省“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09-03,33 [2]朱定军.军民产业成功融合的典范-西京电气总公司改革创新跨越式发展纪实[J].现代企业,2012(04):27 [3] 杨宗贵.“三线”建设迁移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J].贵州商专学报, 1993(10):2 [4] 史小波.三线建设在遵义[N].遵义日报, 2013-10-18(3)
[5][6]黎炳明.高校图书馆非物资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1(06):119 作者简介
陈剑虹 女,1968—,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都匀 55800 蔺剑锋 男,1980—,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技术部,助理馆员。都匀 55800
【Reference documentation】
[1] development and reform Plan of The qiannan【2011】No.3022:《“12th Five-Year Plan”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the guizhou》, 2011-09-03,33 [2]zhu ding jun.Tokyo Electric Company and industry model-the successful fusion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across thedevelopment of documentary style[j] The modern enterprise,2012(04): 27 [3]yang zonggui.” the Third Front” effect of migration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zhou[J].Journal of Guizhou College of business,1993(10):2 [4]shi xiaobo.the Third Front in zunyi[N].Zunyi daily, 2013-10-18(6)
国产数据库的品牌建设 篇3
目前,国产数据库在市场推广上正面临着两大难题。
品牌知名度低。销售人员在进行推广的时候,遇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啊,还有国产的数据库啊”!许多用户压根就不知道国产数据库的存在。国产数据库厂家多是高校背景,常年是“养在闺中人未识”,长期是“以评代用”、“以测代用”,在国外主流数据库厂家的高压市场冲击下,国产的数据库基本上是“默默无闻”的。
品牌美誉度差。一方面,缘自国产数据库“以评代用”、“以测代用”的恶果,导致国产数据库没有市场应用,不能按用户需求及时发现系统本身的缺陷、问题。一旦在新应用中出现了BUG,马上就被用户一棒子打死:“国产数据库就那个样,哄哄钱还可以,用是万万不能的!”另一方面,也是国内部分用户在基础软件上崇洋媚外,完全不信任国产数据库:“什么,数据库还有国产的啊,不行吧,万一出了问题,谁负责啊,还是用国外的吧”!
面临这样的困境,国内数据库厂家,究竟应该如何突围,如何发现自己的蓝海,我们作出如下策略。
抓住国家提倡自主创新的机遇,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契机,获取国家的支持。
长期以来,国家对国产数据库的支持,一直就是体现在资金上,每年通过各种项目,为国产数据库厂家提供研发资金。这个“研发资金”,从某种角度上理解,就是国产数据库厂家的“生存资金”。现在,政府和国产数据库厂家必须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资金不如给市场。在不妨碍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对于国家一些软件建设项目,如“十三金工程”、地方电子政务建设上,留一点“自留地”给国产的基础软件。资金跟着项目走,既可以降低这些工程的费用(一般国产软件肯定是比国外的大牌软件要便宜得多的),又可以让国产数据库厂家有合理的利润,更可以让国产数据库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提升产品质量。对于像中西部这样的地区,既有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又缺乏充足的资金,并且电子政务系统的业务需求不是非常高,国产数据库的出现,是非常有必要的。国产数据库厂家也要抓住这个机遇,要资金,更要市场,多向国家申报市场,才能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资金只能管现在,市场才是可以管一辈子的。我们也欣慰的看到,在湖北掇刀区的地方电子政务的建设中,达梦数据库就为其设计了从硬件到软件,从底层OS到最上层的OA的全国产的解决方案,既满足了用户了实际需求,又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成本,并且建立了一个“全国产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模式,使得这种模式存在推广和普及的可能。
同时,要因势指导用户树立“用国产软件为荣”的“荣耻观”,特别是对政府用户。在上述湖北省掇刀区项目中,达梦数据库厂家为这个项目做了很多宣传,并且让中央部委司局级以上领导两次亲临现场,多次在各种场合下面公开表扬当地政府和当地领导。当这个数据库厂家的业务人员拿着国家级报纸的宣传,省级电视台录制的电视节目到掇刀区的时候,当地领导也是为在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中使用了国产软件、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支持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在一些敏感部门的软件系统建设中,国产数据库也要紧紧抓住“信息安全”大做文章。这是国外数据库厂家所不具备的条件。达梦数据库刚刚获得一种安全模式“三权分立”的专利初审,也取得了公安部安全资质认证和军方的安全认证,这都是国外的竞争者不能达到的“门槛”。
借助渠道,借力发挥。“渠道工程”,简单而言,就是和其他的ISV(独立软件供应商)、IHV(独立硬件供应商)、SI(系统集成商)先进行产品的兼容测试,然后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享市场信息,相互捆绑销售。
事实上,对于合作伙伴,政府和企业本身都是非常密切关注的,CSIP(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和长风联盟,都是作为政府的角度,为企业打造一个标准开放的平台,从而促进国产软件的捆绑,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整体的优势参与与国外产品的竞争。众所周知,我们长期都是以一个产品,与国外的一个产业在进行竞争,国产的ISV们唯有捆绑在一起,发挥群体优势,才有资本与国外强势品牌竞争。而在整个产业链中,面对成熟的SI,操作系统,OFFICE等,或者其他应用软件,数据库无疑是基础比较差的。通过和他们捆绑在一起,就使得自己马上站在了另外一个高度。可以借助对方成熟的市场运作和销售渠道,完善自身的不足,这当中的关键是:对方对于数据库有需求,而且没有竞争,在产业链是互补的关系。这是合作的可能。围绕着合作,如何让数据库厂家的受益最大化呢,换句话说,如何让对方把自己绑得更紧呢?对方可以选择国外的数据库,即使在一些项目中,制定了必须使用国产数据库的政策,但是国产的数据库就有五大家,凭什么让人家就一定要用你的呢。市场经验告诉我们,光说自己产品好,是没有用的,在商言商,要让对方也看到利益,得到利益,这样才是合作的基础,这样才能找到永远的朋友。在实际操作中,以下四点是非常重要的,也需要企业的老总拿出魄力来,“舍得舍得”,先“舍”,才能“得”!要么永远发展不大,或者很缓慢的发展壮大,要么就与人家一起发展,早日壮大——抢在竞争对手前壮大。
《数据库》课程建设 篇4
高职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作为教学理念, 从其字面意义可知, 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技能培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限性, 如教学用例缺少连贯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实践有悖工程化原则等问题, 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适应高职高专“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的要求, 以我院楼宇智能化专业开设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 分别就如何创新教学内容、增加科学的教学技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做了深入探讨。
1 基于工作过程, 整合教学内容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门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最基本的数据库应用技能,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数据库管理工作者, 基于这一教学目标,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做到有的放矢, 紧密结合实际应用,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深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识。
本门课程的知识结构以SQL Server 2005的应用为主线, 介绍了SQL Server 2005的技术和使用方法, 同时有选择地将Visual Basic 6.0引入本课程, 引导学生开发系统客户端的应用程序, 更好地培养学生对SQL Server 2005的应用能力。全课程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设计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及授课顺序 (如图1) 。每次授课以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开展教学, 在专门构建的教学工作情境中, 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 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 培养学生的职业从业能力。
2 教学方法多样性、教学手段多元化
2.1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
课程宏观上采用项目引领, 用项目带动知识点, 即把知识点的讲授贯穿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过程之中, 将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分成数据库安装与环境配置、数据库与表的创建、学生信息查询、数据库与VB前台语言的接口技术等10个子项目;微观上采用任务驱动, 将每个子项目知识点的归纳分解成多个任务 (如将数据表的创建划分成表结构的创建、表记录的添加、表间联系的设置等6个任务) , 通过完成每个任务推动子项目的完成, 最终将若干个子项目集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 就是学习数据库应用技术的过程, 就是数据库应用能力递进的提升。
2.2 引入典型案例分析教学法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 应恰当的引入紧密贴合学生专业的数据库案例, 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引用门禁系统指纹识别数据库系统案例, 楼宇智能专业的学生熟悉门禁系统, 选择此类案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增加其实际操作能力。
2.3 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即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 将其与任务教学法结合使用, 把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实践经验为中心的模式, 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发挥素质教育的能效性。在进行课程设计时, 结合教学内容, 成立项目开发小组, 按照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角色分配, 任务实施细化到每个人。学生围绕项目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组织小组研讨、技术交流等, 使之相互合作和激励, 让每一位学生溶入项目设计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4 丰富教学手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的课程,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可视化教学方法将深奥的理论用软件演示来进行解释, 能直观形象地表述抽象的理论, 增加教与学的友好交互, 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教学同步;采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调研报告等多种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提高主动参与意识, 而不是灌输式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 针对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分成次教学, 因材施教。
3 重视实践环节, 培养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分为附属式实践、跟随式实践、开放性课程设计等三种类型:附属式实践是指将实践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 理论知识结束后集中安排上机课时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附属式实践时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 并对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以致掌握, 也可将其作为阶段性知识考核的方式。跟随式实践是紧随理论课的教学进度, 始终围绕应用项目进行。开放性课程设计是利用学期末的2周, 集中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设计, 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全面应用, 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课程设计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 侧重检查项目完成情况, 并适时为学生进行归纳, 总结开发技巧和语法知识, 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
4 科学化考核方式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行立体化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建立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 强调过程考核。课程的考核将平时考核、阶段项目考核, 综合项目设计考核相结合。
平时考核30%:包括考勤5%、提问5%、平时实践操作占20%。在课程进度计划中设计安排多个上机操作实践, 教师随机抽取5次实验 (实践) 成果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阶段项目考核占30%:每学完一个教学模块的内容, 教师针对该模块知识点设置阶段性考试 (理论考试或上机实践) , 给出阶段项目考试成绩。综合项目测试占40%: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 利用SQL Server 2005和VB6.0应用程序开发环境, 针对具体项目, 实现一个可在特定环境下正常运行、规模较小但较为完整的反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的系统。综合项目测试分组进行, 每4-5人一组, 划分具体任务到每个人, 教师按照学生的任务阐述、组员互评、学生自我评价、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获得个人分数。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宗旨, 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 形成面向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构建科学、实用、特色鲜明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志妩.基于VB和SQL的数据库编程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邹琼.数据库应用开放性实验的实践和思考[J].福建电脑, 2007 (11) .
[3]朱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据库课程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32) .
[4]胡珊珊, 徐琦.SQL Server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 2011 (16) .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 篇5
校友通讯录
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工程
(2010~2011 第二学期)
2011.6.25
目 录
一、设计需求说明··············3
二、总体设计分析··············
三、部分模块设计分析············
四、程序源代码···············
五、运行结果及截图·············
六、心得体会················
七、参考文献················4 10 18 23 23
一、设计需求说明
1、设计题目及要求
◆
建立校友通讯录信息,信息至少包含编号、姓名、年龄、电话、通讯地址、电子邮箱等;
◆ 能够提供注册、登录和修改个人信息等的功能; ◆ 校友之间能进行相互通信;
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注册,找回密码(无法登陆该系统); 2).登陆;
3).更改个人资料;
4).查看并浏览校友所有的公开性信息; 5).申请私人互动,进一步获取校友私有信息: ①发送申请消息; ②拒绝;
③通过,开放私人信息; 6).删除已在列表中的对象; 7).账号注销。
二、总体设计分析
系统功能模块图:
校友通讯录要实现的需求功能主要有注册,找回密码;登录;修改个人资料;浏览校友信息;查找校友;修改密码;删除校友;账号注销。(1)注册:如果是新用户,用户可注册加入,填写详细的注册信息表。验证通过,如果注册成功,则进入校友通讯录主界面。
(2)找回密码:用户忘记了登陆密码,可通过找回密码功能找回密码,进入找回密码界面,填写邮箱号,可以修改密码。
(3)登录:输入正确的账号,密码,登陆成功,如果登陆次数超过5次,提示错误信息。
(4)修改个人资料:进入个人信息页面,填写要修改的内容,如果修改成功,系统更新并记录信息。
(5)浏览校友信息:查看已在校友列表的校友的信息。(6)查找校友:输入姓名、学院、专业等查找信息,查找成功。
(7)删除校友: 在已有的可互动的联系人中找寻并选择要删除的对象,如果删除成功则用户的私密信息不再对已删除对象开放。
(8)帐户注销:用户提出注销请求,如果退出校友通讯录系统,则系统注销退出者的个人信息。
三、部分模块设计分析
1.通讯录:
2.工作顺序图:
(1)注册:申请账号
注册注册数据 : <未指定>真实性检查错误真实加入班级记录,分配帐号
②找回密码:找回用户丢失的密码
找回密码已登陆用户进入更改密码界面已注册未登记用户申请找回密码键入新密码输入帐号系统发送密码通过电子邮件确认否记录
(3)登录:已注册的用户利用系统已分配的账号登录
已注册用户或管理员登录键入密码帐号验证密码帐号是否正确通过验证未通过验证验证是否为管理员拒绝进入普通用户管理员进入个人主页进入管理员界面系统维护8
4)修改个人资料:修改个人中心的资料
更改个人资料进入更改个人资料页面已登陆用户输入要更改的个人资料确定取消记录9((5)浏览校友信息:查看校友的信息
已登陆用户 查看搜索校友公开信息进入搜索界面键入搜索信息精确搜索模糊搜索显示符合条件校友名单显示选中校友公开信息10
(6)查找校友:查找用户感兴趣的校友
通信许可权发送许可权申请收到许可权申请已登陆用户拒绝许可权申请同意许可权申请记录,加入联系人列表删除许可权浏览联系人私人信息
(7)删除校友:删除用户的好友
已登陆用户
删除通信权进入已获通信权列表选中要删除的联系人取消删除确定要删除移出,记录12
四、源程序代码
五、运行结果及截图 1.显示主菜单界面
2.添加界面
3.显示界面
4.删除界面
删除后,通讯录里的显示记录:
5.查询界面
以姓名查询方式为例:
6.修改界面
修改后,通讯记录的显示记录:
7.保存界面
六、心得体会
李兰利: 李竹村: 姚莉 : 李叶婷: 毛蓓:
梁娟:这次课程设计我觉得我做的事情比较少,尽的力不够,但在组员的辅助下,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如:如何做原型设计、需求分析的应该做些什么,以及界面设计,数据库那边了解甚少。我觉得那句话话说得很对,团结就是力量。要做一件事,你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大家可以一同进步,一同努力,困难一起克服。在这个团队中,我看到了他们钻研的精神,令我很敬佩;看到大家分工明确一起努力地画面。只是一次不错经验。
七、参考文献
术语数据库建设之我见 篇6
关键词:术语,术语数据库,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N04;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5-0057-04
引 言
术语是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内表达一个特定科学概念的语词形式,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也是科技信息交流传播的载体。对各学科术语进行审定规范并整理出版,以供使用者查用,是十分重要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代表国家进行术语审定工作,截至2014年底,共审定了近40万条术语,出版了百余本名词书。
40万条术语需要精心管理。从本质来看,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载体,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等特点。术语出版物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专科词典,具有辞书的性质,其编写者需要有辞书学的知识[1]。因此,辞书传播之规律,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术语传播所借鉴。
中国是辞书古国,也是辞书大国,但不是辞书强国。在辞书编纂手段、观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距离[2]。发达国家的重要出版集团如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从工具书到重要科技成果的出版,基本上完成了数字化,绝大部分是通过数字化形式来展现的[3]。
鉴于此,全国科技名词委开发了术语数据库。2014年7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官网改版上线,整体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然而,从用户查询结果来看,术语数据库数据不够优化。本文从中国现存术语语料库现状、语料优化等角度进行论述,以期为术语的数字化传播献计献策。
一 全国科技名词委术语数据库介绍
全国科技名词委现有的数据库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审定公布名词数据库”,一个是“海峡两岸名词对照数据库”,二者的学科体系划分如图1所示。
“审定公布名词数据库”主要是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历年审定公布的科学名词制作,合计词目25(38)万余条,包括中文规范名、英文名和所属学科,部分词目附有异名及释义。“海峡两岸名词对照数据库”以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为基础,合计4(15)万余条,包括大陆名、台湾名、英文名和所属学科。
图1 全国科技名词委术语数据库学科体系
现有的数据库查询方式主要包括官网(http://www.cnctst.cn)查询、微信(cnctst)查询、光碟(第三版更新中)查询,三种方式都是向用户免费开放的。
此外,考虑到学科的发展会不断产生新的术语,全国科技名词委在新版网站中加入了“新词征集”版块,希望借助受众的力量来搜集新词,以保证及时收取新术语。
尽管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其术语词条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术语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精益求精的工作,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尚存一些问题,比如名词书出版与数据库更新不同步,行业新术语收录不及时,数据库内容亟待优化,术语衍生服务开发不足等。
这些虽然不属于核心问题,但若不尽早解决,小则丧失数据库用户,大则影响规范术语的推广普及。因此,笔者根据个人思考,对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术语库提出几点优化措施。
二 术语数据库建设的若干建议
1优化数据录入流程
学科交叉现象的客观存在,导致交叉领域的术语为两个甚至多个学科所共有,这就出现了同形异义或者同义异形的情况;同一学科不同版本之间,也存在词条的变更不够明确、不同版本术语冲突的现象,类似的问题亟待解决。
笔者认为,造成数据库存在上述问题的源头在于审定环节,这是极其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做讨论。至于如何解决目前数据库中的问题,笔者建议先清空所有数据,然后制定严密的数据录入流程(比如同一学科版本变更应该配以详尽的词条变更说明),引入质量评价体系,最后逐个学科录入术语词条。既然数据库中现有的术语数据问题很多,一一解决需要很多人力物力,不如采取这种录入方式,虽然简单,但行之有效。
2从免费赠阅到免费查阅的意识转变
全国科技名词委代表国家进行各学科术语审定工作,审定公布的规范术语具有公益性质,可以免费供受众查阅使用。但是,“免费”也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对于全国科技名词委提供的规范术语查询服务,受众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但是,针对术语词条开发的产品,是不应该免费提供的,比如出版的名词书、开发的术语光碟、开发的应用软件等。根据消费心理学,对于免费提供的产品,在消费者心里形成了免费的印象之后,一旦改为有偿获取,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接受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在中国,由于数字版权意识整体薄弱,受众对于付费内容基本上是不“感冒”的。
因此,笔者不提倡免费赠阅名词出版物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培养社会整体使用规范术语的氛围,通过有效的传播活动,宣传全国科技名词委品牌,提升全民使用规范术语的意识,建设术语生态圈。现有的针对编辑出版行业的规范使用科技术语培训活动,在这方面就有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应该致力于将此培训打造成行业内的品牌。
3围绕术语词条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挖掘
语言与知识的关系决定了数据库不仅是语言的集合,同时也是知识的集合,语料库不仅可用来研究语言,而且也可用来挖掘知识[2]。
术语层面的知识挖掘,可以围绕规范术语词条建设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上下位词等词语之间的关联,帮助梳理“词际关系”。术语数据库对于词目选定、词语关联、词语释义、例句选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拥有高品质的术语库,就等于拥有了高品质的术语知识资源建设基础。endprint
全国科技名词委应该尽快在这个思路下,开发术语知识应用产品。在更好地服务受众的同时,也推进了规范术语的普及。
4建立社会新词快速审定发布流程
对于社会热点术语的处理能力,直接决定了受众的体验度。据笔者所知,国外在这方面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比如《不列颠百科全书》目前已经能够做到将最新学科的最新名词,在36小时内完成同行评审和相关鉴定,并立刻发布到网上,以便用户查阅。背后体现出来的是整个机构处理社会热点术语的应变能力。
全国科技名词委应该尽早建立社会热点词审定发布流程。笔者尝试提出图2所示流程:
科技新词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专家、媒体和科技出版物编辑人员,全都提交至全国科技名词委术语审定平台,经过专业人员初步审阅分类,按学科发给各学科审定编辑,经过各学科审定编辑审读后再提交各学科专家,经过专家审定,入库发布。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范围地收集科技新词来源,即收全;同时又能保证对每一条科技新词都实现三审制,即收准。
图2 全国科技名词委热点名词审定发布平台流程图
三 结 语
术语作为概念的载体和科学发展的基础,已经得到了出版界的充分重视。
1990年,国家科委(现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教委(现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文〔(90)科发字0698号〕,要求各编辑出版单位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的标准之一[4]。
2015年1月29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批准发布19项行业标准的通知,科学技术名词作为学术出版规范纳入其中,标准号为:CY/T 119—2015 《学术出版规范 科学技术名词》。
在新近召开的《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审订会上获悉,新版教材将增加《科技名词及其规范》,作为一个独立章节。
中国要建设文化强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术语作为概念的载体,必须统一和规范。探索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处理术语词条,充分利用数据库,开发为受众服务的软件系统,是术语工作未来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章宜华.《辞书研究》与新时期词典学理论和编纂方法的创新[J].辞书研究,2010(1):57-69.
[2] 李宇明.关于辞书现代化的思考[J].语文研究,2006(3):6-11.
[3] 邬书林.提高辞书出版水平,建设辞书出版强国[J].辞书研究,2011(1):1-9.
《数据库》课程建设 篇7
本课程是高职信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库管理的性质, 能熟知数据库的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学生能基本了解数据库在实际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了解信息管理中数据库的建立、维护、数据备份、统计等基本知识, 了解数据库的新技术发展。使学生能了解数据库管理的基本特征, 为学生科学设计与正确使用各类软件, 协助相关部门的信息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必备知识。
本课程需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网络技术、网站规划与网页制作为基础, 也是进一步学习信息管理类专用管理软件的设计与二次开发等相关课程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2.1该课程是依据信息管理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表中第一项目系统管理和第八项目软件开放以及第十一项项目技术支持中相关的工作任务设置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所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重点介绍数据库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主要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与数据管理的基本知识, 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成,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的安装与维护, 关系数据库SQL语言,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的管理与应用 (如数据库备份、还原等操作, 数据导入导出, 数据查询, 索引与视图, 存储过程, 数据库完整性, 数据库安全, 事物与锁等) , 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开发技术。教学过程中,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问题情景设置、项目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评价:注重教学过程评价, 采用项目设计、数据库上机操作、问题分析等多种考核方法, 侧重对学生运用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考核方式: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书面与讨论相结合。
2.2《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总学时为4学分, 理论和实训约为1:1的比例。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 使学生基本了解数据库管理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帮助学生熟知信息管理类专业在数据库方面的建立、备份、修改、查询、等操作, 为学生管理日常大量数据, 进行信息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该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有:能说出数据库管理和开发的基本理论;会SQL Server数据库、表和索引的创建和维护操作;会视图、索引、触发器、游标和存储过程的使用方法;会SQL Server的数据类型、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会应用约束、默认和规则进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方法;会SQL Server安全性控制的方法;会SQL Server中数据的导入/导出、备份/恢复和分离/附加的方法;会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会使用SQL Server的管理和开发工具的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能力;会使用T-SQL语句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能力;具备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具备自学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
4.课程实施建议
4.1教材使用或编写建议。4.1.1根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表所列出的相关工作任务, 确定本课程课程标准。4.1.2对照课程标准, 选用合适的教材, 教材基本能体现项目任务式教学, 建议有丰富的项目实例以利于教学。4.1.3建议结合具体专业的特点, 编写专业特色的项目实训指导书。
4.2教学建议。4.2.1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 可采用问题导入、主题研讨的方式组织教学。4.2.2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注重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 重点学会对知识的应用。4.2.3每章节学习结束后, 教师可有目的地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强调数据库管理的数据库建立、查询、优化、备份等, 强化信息管理意识, 强调数据库管理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地位。4.2.4结合章节内容特点, 可采用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要点的同时, 提高学习能力。
4.3教学评价。4.3.1每个单元知识的评价采用实践报告的方式, 引导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复习与巩固, 通过综合实训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方式:课堂提问、课内外作业、班级讨论、上机作业等形式。4.3.2课程标准实施一个周期后, 召集相关教师集中反馈课程标准实施时出现的问题, 召集学生代表对该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讨论, 最终确定课程标准改进方案, 滚动修订。4.3.3教学效果评价:可通过学生自评, 考核测评, 教师自评三方面进行。学生自评可结合教学知识点与教师复习题进行自测, 考核测评通过阶段性考查与课程结束考核进行评价, 教师自评可对照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中是否得到贯彻落实。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该课程除正常的教学参考书外,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学习, 如网络、图书文献等, 扩充知识量。也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加入行业应用案例到教学中来,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总之, 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是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加强课程标准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必备的工作。
摘要:数据库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基础, 高职信息管理类专业都会有数据库及应用类课程, 该课程如何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 本文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信息管理类专业,《数据库及应用》课程,课程标准建设
参考文献
[1]岳昆, 张骥先, 周小兵, 蒋慕蓉.“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面向“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 2015 (02) .
[2]樊重俊, 杨云鹏, 张青磊.面向应用型人才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电子商务, 2014 (09) .
《数据库》课程建设 篇8
1《SQL SERVER数据库》SPOC课程特点
在建设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SPOC课程过程中,研究了大量有关SPOC课程的案例,通过不断汲取案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SQL SERVER数据库》SPOC课程的特点。
1.1 满足多样化学习要求的视频单元
将教学内容按照“爱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及整合,对课程中的所有知识点按照章、节、知识点划分为三级结构,将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拆分录制成若干个小的视频单元,每个单元5-10分钟,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选择适合的单元进行,满足个性化要求。
1.2 在线交流与及时互动反馈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当学习者遇到问题时,能通过在线交流等方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方式及时获取学习情况,将学习情况录入系统,并反复穿插学习者薄弱环节从而改善学习效果。
1.3 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评价体系
通过平台上的资源以及与学生在平台上的测试和交流情况等,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及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发展[3,4,5]。
2 课程建设内容
由于SPOC中广泛应用微视频、测试和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需要重构新的教学模式。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课程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2.1 知识体系的重新设计与划分
SPOC课程的学生群体庞大,每位学习者的专业水平、理解能力、学习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知识体系的设计与划分时也需要考虑多样化的需求,首先将知识点分为小的单元,再将每个单元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提高和深化。其中“基础”层次主要介绍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提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可弱化概念的讲解;“提高”层次通过示例加深概念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可在课堂以与教师交流、答疑和讨论的方式呈现;“深化”层次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通常这部分内容较难掌握,学生可以课后观看视频,以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实践的方式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通过知识点新的设计与划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2 视频设计思路
对于每一个视频单元,录制前先设计视频思路,规划讲解路线。大致为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引出知识点,通过实例强化知识点的理解;最后通过实践环节熟练掌握知识点。
2.3 设计在线练习题与测试题
新的知识体系已罗列完成,还需要重新安排对应的练习题和测试题。测试题中以实践题为主,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每个章节中的练习题主要包含选择、编程、简答及综合题,题目分为容易、中等、难三个级别,以供学生考察自己掌握的程度。每章配有测试题,以考察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也分为容易、中等、难三个级别,练习题与测试题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对基础知识进行扩展与补充,难题用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加强。
2.4 编写并上传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
按照新的教学体系,重新制作符合新体系的课件,由于一些知识点的安排转移到课后学习,因此,课件中需要加强动画环节的展示。教学视频需结合新课件进行详细讲解。最终将以上资料传到爱课程平台供学生预习、复习工作。
2.5 组织学生在线学习、练习和测试
将在线学习活动安排在课程之外,课堂检查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同时利用爱课程平台对学生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和测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对知识盲区加强学习。
2.6 学生互动
通过爱课程平台、QQ、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学习互动,通过线上及线下方式,帮助学生更好获得课程知识。
2.7 重新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学习视频情况,在线习题,测试、答疑、交流等数据进行汇总,从多个方面考核学生。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
3 SPOC课程实施
本节按照课程建设内容,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进行了该课程的建设与具体实施,并对最终产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实施方式如下:
SPOC模式下《SQL SERVER数据库》知识体系:经过对整个知识体系的重新梳理,我们将该门课程拆分成57个知识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单元视频,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及经验,每个视频录制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里以第八章事务与并发为例,表1描述了该章节对应的知识点与视频资料。
SPOC模式下《SQL SERVER数据库》视频设计思路:在视频教学中,应以简洁的语言、尽量多的抛出问题引入学生思考,即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专注度,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讲解事务概念时,首先以现实生活中的银行转账为示例,引出转账过程分为2个步骤执行,先A账户减去金额,再B账户加上金额。提问学生这样的操作方式是否会带来问题,使得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获得了事务的概念,表1中视频20描述了这样的内容,我们称为“基础”层次。在学生有了基础概念之后,可以通过示例执行COMMIT与ROLLBACK命令加深事务的理解,表1中视频21称为“提高”层次。最后通过“锁机制”示例演示事务带来的并发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办法,表1种视频22、23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演示,这两个视频被称为“深化”层次。通过视频单元多元化、多层次的划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互动与在线学习:这一环节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具备的特点,在爱课程平台上传了每个单元的练习题与测试题,学生需要在课后花1-2小时完成,题型分为选择、编程、简答及综合题。评分分为两种形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其中选择题与简答题较为客观性的题目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而编程题和综合题体现技巧的题型由教师进行评价,所有成绩都记录在系统中,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同时,提供了讨论区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发帖的方式提问,其余学生与教师均可参与回答,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互相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选择每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网上办公,实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SPOC模式下《SQL SERVER数据库》评价体系: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已不再适合SPOC模式下的课程评价方式,评价的模式应采取多元化、阶段性的评价方式。多元化指评价不能仅仅参照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性的评价,而应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观看视频情况、在线考试与作业、在线交流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全面。阶段性评价指评价周期可以采用以周为单位,每周进行测评,给出成绩,同时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将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给出建议及意见,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周期产生多次评价信息,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本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评价,充分利用了“爱课程”平台积累的观看视频、作业、测试、交流等数据,在Hadoop大数据平台下,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及时给出建议,指导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通过班级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及自身之间的纵向比较,SPOC教学确实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SPOC网络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的学习可以在任何场所、任何时刻自主的学习。同时,SPOC根本性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以教为辅的新模式[6],结果表明,SPOC模式下的教学,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简艳英,周爱霞.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7(26):155-156.
[2]韩锡斌,程璐楠,程建钢.MOOCs的教育学视觉分析与设计[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4(249):45-51.
[3]武法提,牟智佳.电子书包中基于大数据的学生个性化分析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63-69.
[4]王艳芳.支持个性化学习的e-learning系统研究[J].中国电化教,2008(3):102-107.
[5]费龙,马元丽.发展个性化学习.促进教育公平——英国个性化学习基本理论及实践经验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0(8):42-46.
《数据库》课程建设 篇9
关键词:资源库,网络数据库课程,高职
0 引言
信息时代的来临, 使得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之中, 教育领域中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伴随着高职院校大力开展示范性建设工作, 各高校开始积极的探索高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工作。因此, 建立一套包含课程各类资源并集管理与共享、日常教学活动支持、展示与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 将详细探讨高职院校“网络数据库”课程的资源库建设流程, 让资源库建设成果满足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需求, 有助于促进教学过程更直观、生动的开展, 同时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1 资源库的开发的基本思路
本门课程的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课程教学资源的整理。在进行资源库建设时, 始终遵循工学结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本思想, 使得整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始终与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相连, 要与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建立起比较顺畅的资源收集渠道和开发整理基地, 做到建设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科学准确、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平台建设做到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方便操作和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统筹策划, 逐步推进, 保持教学资源的长期稳定和不断更新与维护。
1.1 市场调研
《网络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市场调研需要整个专业为出发点来进行, 再从中筛选出本门课程相关的部分进行研究, 我们应从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的网络数据库课程和企业对数据库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两个角度进行。这个过程需要摸清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专业背景, 该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行业信息, 在涉及本专业的各行业中他们的人才需求, 职业岗位从业要求, 职业资格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专业定位, 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备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够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能力;就业领域, 网络系统集成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络中心、信息产业部分、金融部门;服务面向, 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1.2 校企合作
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 不仅要联合兄弟院校来共同研究, 更需要加强和行业间的联系, 把握当今企业的职业需求。经过我院的积极探索和努力, 现已与多家企业建立起校企合作关系, 并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 这对课程的资源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合作过程中, 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课程资源的建设之中, 他们与校内专任教师构成开发团队, 进行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分析, 提出企业方对实际岗位所需能力的基本要求, 形成专业的标准化文件, 并提供相关的企业化资源。校企合作是探索并实践资源库建设的重要举措, 将企业的生产链融入到学科资源库中, 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具体方式如图1所示。
2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2.1 资源库的建设平台
在国家示范性建设期间, 为了圆满的完成建设任务,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进行改善, 同时大刀阔斧的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这些举措都大大提高了学院的综合能力, 并为资源库的建设做好了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准备。
在硬件方面:迁入新校区之后, 我院分步骤的进行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如今已形成了以千兆以太网多层交换技术和国内高端网络产品为支撑, 集防火墙、入侵检测、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系统为一体的校园网系统。同时, 图书馆及各个系部相继建立了专业网络机房, 使得校园网络能够覆盖了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各个行政及教学单位, 为将来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快捷、安全的硬件平台。
在软件方面:我院在示范项目建设期间积极推动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各个系部都建立了多门国家级、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涵盖了与一门课程相关的丰富教学资源, 能够显著的提高教师授课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并且能够为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部分之一。本文的研究基础“网络数据库”课程就属于院级精品课程。
2.2 资源库的教学资源集合
课程资源库开发最核心的部份是对资源内容的开发, 本门课程的设计的出发点在于设立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贯穿一门课程教学的始末, 这个学习任务可以是完成一项工程, 做出一个设备, 或者完成一篇论文等, 学生能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各项能力。这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要求以实现学习领域课程目标为设计依据, 将学习领域课程的全部内容具体化, 以项目为载体, 而非一般的实验和实训, 同时, 具有综合性、可扩展性, 给学生以足够的发挥空间, 建立起以行动体系为主导的课程。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对各种资源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分析和归纳, 建立起高水准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具体内容结构如图2所示:
1) 教学标准:教学标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即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主要阐述了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与其它课程间的关系、课程的教育目标、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的基本条件、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中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 并包含了专家对本门课程的评价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评价。
3) 校企合作:本部分包含了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列表, 校企合作的相关文件和协议, 校企合作的相关资源等内容。
4) 教学指南:教学指南分为两个部分, 即教师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指南。教师教学指南中包含了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组织设计、课程标准简表、学习情境设计等内容。学生学习指南包括了学习要求、学习指南、助学教材等内容。
5)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含了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多媒体素材以及习题库。
6) 实训基地:主要包括了根据本门课程需要在校内外建设的实训基地的相关资料。
3 资源库建设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网络数据库”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资源库的建设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课程改革的过程, 通过和企业方专家的交流合作和对课程本身的积极探索, 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手段和教学水平都的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加快了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速度。
通过本次建设, 在原有资源中深度融合的企业项目资源、企业岗位技能、企业生产要素、企业管理模式等新内容, 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全面、详实的展现给大家。形成了操作性强的高品质资源。使得学校更够培养出更具备更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与素质的高质量学生。S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标准及规范汇编[G].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标准文献平台”数据库建设 篇10
近年来,国内外技术标准文献的品种与数量越来越多,如何让用户有效地利用庞大的标准信息资源,快速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2 技术标准传统检索方法的特点与局限
伴随着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人们开发建立了标准文献题录数据库,并通过互联网提供检索服务,使检索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但是随着标准文献资源的增多,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涉及产品质量的突发事件不断发生,这种传统的检索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以标准题录数据库为基础的传统检索方式对技术标准的有效使用产生了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无法实现对技术标准内容的精确标引与检索
传统的数据库检索方式是通过分类、标题、摘要及叙词等手段对标准文献整体进行题录数据加工,来实现对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的检索。而技术指标往往分散在多个不同的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之中。目前的标准文献题录数据库还不能具有提供面向产品的技术规范及技术指标检索功能,只能通过题录数据库检索到相关标准,逐一阅读技术标准内容。这样既浪费时间,也难以保证查全率。
2.2 对特定产品无体系支撑,无法实现与产品相关的标准体系的检索
对特定产品的技术指标的要求和规定,往往不是通过一个标准来体现的,大多数分散在一系列相关标准中。要想查全体系相关的标准,用户必须十分了解产品体系和标准化原理。在检索中,按照潜在标准体系进行反复推论,检索与借阅大量标准文献。这样,在检索过程中常常会遗漏与产品相关的标准,致使揭示指标检索过程中,既耗时又耗力,从而导致检索结果不全面。
2.3 无法同时检索一系列标准中的技术指标,无法实现不同标准中同一技术指标的比对
由于标准分级的特点,同一个产品可能同时存在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不同的标准中。因此,应用中需要将这些标准配套使用。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和质量监管的需要,用户需要对比查询国内外标准对同一产品的技术指标,这些都是传统检索手段难以满足的。
3 当前检索方法的一些新进展
3.1 全文检索
存贮功能的加强,数据识别技术的发展,使文献全文查询成为可能。全文检索方式是建立在识别准确性和语词匹配的基础上的。这是因为,一旦用户的查询请求用词同全文中某些字符形式一致,查询匹配就会成功。这种检索方法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它的人工投入比较小。
3.2 关联检索
通过分析和建立元数据之间的关系模型,将有益于对数据进行有效重组。不仅如此,通过揭示元数据所反映出来的文献内容、作者和引文等潜在的关联关系,还会帮助用户有效地进行关联检索。
3.3 概念检索
利用本体技术对文献篇目主题进行标引,揭示出文献主题所反映的事物本体类别与属性关系和关联关系,从而有效地组织文献,精确地表示文献所论述的对象与属性。
3.4 数值检索
为了满足对产品技术指标的检索需求,建立了以产品技术指标为基础的数据库。例如,在产品钢号手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钢铁产品指标检索光盘等。
这些检索方法的尝试,按照其对文献内容信息的揭示层次,可分为以全文数据为检索对象的全文检索方法,以文献篇目主题为检索对象的检索方法,以及以单一产品技术指标为检索对象的检索方法。第一类方法会导致查询结果中,有大量无关信息。第二类方法是针对文献篇目概念或元数据多重关联的深化检索尝试,但实质上还是对文献篇目的检索。第三类方法是针对特定产品的指标数据库,该方法难以实现对标准规范条文的有效检索。此外,由于此种方法依赖于特定专业、特定产品的数据格式,所以难以扩展到其他专业。
因此,现有的检索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在技术标准检索中对技术指标的精确对照检索,以及对标准指标系统的体系检索。
4 标准内容揭示数据库建设
人们在技术标准检索过程当中,通常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针对某一产品与标准化对象,或某一类产品与标准化对象的特定技术指标与技术要求;
·针对某一产品与标准化对象,或某一类产品与标准化对象的所有技术指标与技术要求;
·针对某一产品与标准化对象,或某一类产品与标准化对象,在不同层级和不同行业的标准(如国标、行标)的相关技术指标与技术要求;
.针对某一产品与标准化对象,或某一类产品与标准化对象的不同标准化方面的相关技术指标与技术要求;
·针对某一产品与标准化对象,或某一类产品与标准化对象的标准体系,所反映的相关技术指标与技术要求;
·针对某一产品与标准化对象,或某一类产品与标准化对象的技术指标数值和法规条款规定;
·针对某一产品,或某类产品国内外标准的相关技术指标与技术要求的对比分析。
如果想全面与灵活地实现以上检索目标,利用现有的检索技术是难以达到的。按照现有检索技术,需要在相关检索后,通过阅读大量标准文献内容和人工汇集相关技术指标,这不仅工作量大,且难以查全。因此,必须创立全新的技术方法。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为开展标准文献技术指标与法规条款内容揭示基础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可能。标准文献内容揭示数据库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开发一整套适用于国内外技术标准,并围绕特定产品或标准化对象的技术指标与法规信息体系的检索,同时技术指标对比检索的标准内容信息揭示与检索方法,将对建立标准文献技术指标体系与技术法规信息检索数据库提供帮助。
经研究发现,实现技术指标检索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构建标准内容揭示系统需要构建结构化的揭示模型;二是如何对所揭示的复杂技术指标与法规条款进行灵活的定向检索、对比检索、体系检索和全面检索,并有效地组织与展示。
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道,项目组创新性地构建了以体例元数据为基础的标准文献内容揭示模型,及以专业本体与属性描述为技术手段的技术指标重组检索与展示模型,实现了标准技术指标的分析揭示与组合检索。
5 标准文献内容揭示数据库的服务功能
标准文献内容揭示系统是以标准化理论和标准化实务为重要依据建立起来的概念本体,通过以标准结构化特征和属性指标作为对象属性揭示手段,构建了体系化的、组合化的、可灵活进行概念框架展示与定向组配检索的高效检索系统。其检索功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指标检索
可以实现技术标准对特定产品和标准化对象的特定或全部技术指标的检索(见表1)。表1中所反映的技术指标,可以为加工、生产及销售提供依据。同时,可以快速获取产品技术指标,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市场监管及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撑。
5.2 对比检索
实现国内外技术标准对特定产品技术指标的对比查询(见表2),为应对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问题提供参考信息。如遇突发事件,可以实现技术指标的快速查找和比对,为提出应急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5.3 聚类检索
实现对某类产品技术指标的检索。例如:检索乳制品,可以通过系统的下位登录功能将酸乳、灭菌乳、冰淇淋和干酪等乳制品的相关技术规定检索出来(见表3)。
5.4 体系检索
实现对特定产品技术指标体系的检索,满足人们对特定产品全套技术规范的检索需求。
5.4.1 可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技术要求的检索。
例如,从水果种植到销售各个环节中,对铅残留量的限量要求(见表4)。
5.4.2 当特定产品无专门技术指标时,可以通过上位登录,实现其上层标准中技术指标的检索,执行
注:因篇幅有限,未能列出所有的检索结果。
注:因篇幅有限,未能列出所有的检索结果。
上层标准。例如:检索“婴儿配方乳粉I”中“溴氰菊酯”限量指标,发现并没有专门的规定,通过上位登录功能,检索到“婴儿配方乳粉”中“溴氰菊酯”限量指标有相关规定(见表5)。
5.4.3当检索产品标准时,可以通过上位登录实现基础标准中技术参数的检索。在执行产品标准的同时,亦执行相关基础标准。例如:检索硬质干酪,结果硬质干酪的产品标准中没有详细表述标签要求。通过上位登录,检索到食品标签的详细内容(见表6)。
5.5条款检索
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规划与建设 篇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小金教工程是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具有基础性地位,包括“建立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国家级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三项建设内容。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是其中的基础和重点。
二、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思路
1.指导思想
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以提升教育监管能力与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为依据,根据教育事业管理业务的需求,整合教育基础信息数据资源,构建统一的基础数据环境,健全教育基础信息管理与运行机制,为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与规范化,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建设目标
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学校、学生、教职工为对象整合分散在国家、省、学校等各级教育机构的教育基础信息数据资源,统一规划内容、统一设计结构、统一制定技术架构,建立健全教育基础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业务上:形成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概念模型,确定覆盖业务范围、内容组成、层次结构,以及与关联信息系统的关系。
技术上:设计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的逻辑架构和部署架构,提出海量数据存储、并发访问等关键技术解决方案。
管理上:建立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工作体系,形成管理、业务和技术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以及相应的管理流程和规范。
三、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内容规划
1.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组成
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信息,按照教育服务和监管业务的三个对象:学校、教职工、学生为线索进行组织。
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除对教职工统筹管理外,对学校、学生的管理在学前、中小学、中职、高校四个教育层次中各有特点。因此,形成学前教育学校、学生,中小学教育学校、学生,中职教育学校、学生,高等教育学校、学生以及教职工九个教育基础信息主题数据库。同时,基于教育事业管理业务的需要,还有若干业务管理主题数据库。图1描述了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的逻辑架构。
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各主题数据库通过统一的学校编码、教职工编码、学生编码建立联系。纵向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层次形成全局集成的学校、教职工、学生基础信息数据库;横向打通学校、教职工、学生关系形成全面整合的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形成的若干逻辑数据库如图1虚线所示。
2.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内容
在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学校、教职工、学生三个管理对象的基本信息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关联、业务衔接和数据分析、挖掘的基础。因此,重点对这三类信息进行了详细设计。
(1)学校基础信息数据库
学校基础信息数据库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经费信息、教学信息、科研信息、资产信息等,不同教育阶段内容依据管理特点有所侧重。具体如表1所示。
(2)教职工基础信息数据库
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四个教育阶段的教职工基础信息数据库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资质信息、任职信息、异动信息等,不同教育阶段内容依据管理特点有所侧重。具体如表2所示。
(3)学生基础信息数据库
学生基础信息数据库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学籍信息、结业信息等,不同教育阶段内容依据管理特点有所侧重。具体如表3所示。
3.与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关联关系
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其数据来源还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因此需要明确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关联结构。重点解决数据由谁生成、由谁维护、由谁管理、由谁使用等问题,满足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
表4采用C-U矩阵描述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与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四、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技术架构
1.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架构
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架构要考虑数据构成、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等内容,如图2所示。
(1)数据维护按照“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数据只能在一处进行维护,必须保证提供唯一的数据管理和访问接口。
(2)数据采集支持开放的、标准化的文件格式,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汇总。
(3)数据交换时充分考虑海量数据交换的方式和效率,尽量在数据库层直接进行传输;在不能实现数据库访问的情况下可通过服务层进行交换。
2.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部署架构
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基础信息,数据量较大、数据交换频繁,在实际部署上,采用“物理集中、逻辑独立”为主的方式:结构化数据集中在国家(教育部)、省(只含本省数据)两级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服务器平台集中物理部署,非结构化数据由内容管理软件统一管理。即形成国家级、省级两级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其中国家级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实际物理部署,省级可以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单独部署。图3描述了国家、省两级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的部署架构。
3.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关键技术
目前全国有70万左右的教育机构,每年在校学生3亿多,毕业生超过3000万,数据量比较庞大。在部、省两级的部署模式下,在建设中需要考虑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共享交换、海量数据存储和并发访问控制等问题。
其中,针对海量数据采用“化大为小、活跃分级”的基本思想。将数据分成一个个小的单元,并对数据活跃度进行分级,然后根据不同的策略处理。在此基础上,充分应用并行计算、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同时配套高性能的硬件基础设施做保障。
五、结束语
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成将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然而,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规划完成的基础上,还需要落实、遵循规划指导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机制对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持续、有效的管理。
本文是作者根据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规划与建设实际工作总结提炼的粗浅认识,怎样做好这项工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任务,希望同行专家不吝指正。?
《数据库》课程建设 篇12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以课程为中心, 以专业为单位进行, 规范专业教学理念, 为学生自主学习、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终身学习提供平台。选择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数据库专业课程, 整合成“数据库类”课程体系进行建设, 使“数据库类”课程逐渐形成一个集整体性和包容性于一体的“课程包”, 形成更大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共享平台课程。这个共享平台课程将是适用于多元化应用需求的、融多种软件技术教学平台为一体的系统的课程体系, 形成开放式的教学资源环境, 最大程度地满足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
我校数据库类课程有《Access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Oracle数据库应用和开发》, 开设数据库类课程的专业有软件技术、会计、地铁AFC巡检等专业。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数据库课程, 每门课程的侧重点不同, 分别有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标准, 但都需要以项目驱动来开展教学。目前每门课程各自为政, 齐头并进, 课程之间缺乏联系。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先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 再学习《Oracle数据库应用和开发》, 数据库设计的学习过程应是由易到难, 数据库管理的学习过程应由简单到复杂, 是有延续性的。要求学生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获得解决后续课程中项目开发的数据库设计问题的能力。实际情况因选用教材、软件版本、任课教师、专业的不同, 很难达到上述目标,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有数据库教学资源库, 里面有梯度的教学规范、循序渐进地案例, 化解了学习难度, 提高了课程的有效性。数据库教学资源库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将使得数据库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数据库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 促进教学改革, 丰富教学方法。数据库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带动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引领的课程改革, 并将改革的成果应用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 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和方法, 服务教学。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 利用教学资源库里的项目库等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教学资源库里丰富的学习材料, 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提供了在专业知识海洋遨游的条件, 培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2) 深化校企合作, 互惠互利。高职各专业数据库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合作交流, 课程的内容紧随行业的发展而变化。通过技术交流、共建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 使得教学资源库中的项目库能源自于企业的实际项目,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
3) 加强校际交流,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高职各专业数据库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推广数据库专业共享平台课程, 为广大高职院校提供教学改革经验。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进步,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共享型数据库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体系架构
共享型数据库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首先是要服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能覆盖各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整合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采用符合职业技能培养特点的内容结构, 满足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需求, 并提供多种共享模式。
共享型数据库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资源内容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方面, 其中资源内容建设是核心。从专业人材培养方案出发, 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学习评价等多方面论证分析, 共享型数据库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应该包括课程标准、课件、教学案例或项目库、试题库、网络课程、文献资料等项目。共享型数据库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平台依托学校的校园网。
1) 课程教学标准。是组织教学的依据。结合各专业培养目标, 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成绩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数据库类课程标准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设置, 相互衔接呼应。
2)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件的使用, 又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 承载更多的信息。
3) 项目库。这是数据库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将针对不同数据库课程, 设计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的项目, 同时注重与各专业数据库后续课程的融合, 使得项目案例可以在后续课程中继续使用, 体现数据库学习的延续性和数据库在应用软件开发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4) 题库。数据库基础知识, 也是软件专业学生在求职笔试中必考的知识点。以题库的建设为契机, 在题库中融入企业笔试题目, 让题库更贴合软件企业用人考查的实际情况。同时给合软件专业考证, 将考证中的数据库模块的题目纳入题库中, 也是题库建设的另一重要举措。数据库类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 试题库建设采用组合方式, 理论、实践分别单独组卷,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题库的建设也有助于更科学地评估学科教学质量, 客观地反映教学水平, 指导教学改革。
共享型数据库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 使得教学资源库得以被充分利用, 体现创建的价值所在。老师和学生通过这个平台, 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 实现教学过程多样化。教学资源库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料, 具有友好的界面设计,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示, 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教学服务。师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互动, 体现了数字化教学开放性、共享性、实时性和大容量等特性, 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分层次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舞台。
4 结束语
数据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离不开各专业教师协同合作, 参与数据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老师从各专业教学的特点出发, 结合行业企业特点, 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需求, 构建资源库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 分工建设, 共用共享。共享型数据库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技术在不断发展, 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 教学资源库也将不断充实更新, 后期的推广使用和维护将是一个长期行为。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和专业目录管理跟踪研究课题组,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管理与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情况报告[J].职业与技术教育, 2010, 10:37-38.
[2]周训斌, 翁兴旺.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11 (9) :178-179.
[3]吴学敏.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J].高职教育在线, 2010 (21) :53-54.
【《数据库》课程建设】推荐阅读:
数据库课程07-27
数据库建设10-22
网络数据库课程09-09
试题数据库的建设07-15
MySQL数据库课程06-28
大数据库建设方案09-14
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10-24
数据库技术类课程10-31
数据库原理课程论文07-27
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