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户协会(精选9篇)
用水户协会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加之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 农村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农村和农业用水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建设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全社会参与, 需要政府行为作为引导, 实施经济手段、规范法律, 给予政策支持、舆论引导, 多管齐下。
众所周知,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 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漫灌用水方式, 水量耗费大, 有效利用率低, 效益不高, 节水潜力大。加之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 农村用水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 不少地方连续出现用水荒, 水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必然, 而节水的重点是农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节水离不开农民的参与, 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自然顺理成章。作为新生事物,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事关农村水利的发展, 事关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事关农民用水户的切身利益, 事关新农村建设。
1 建立健全用水节水规章制度
有规可依, 有章可循, 遵章办事。这是做好用水、节水的关键所在。基层水利主管部门要做好引导和指导职能, 积极引导农民用水户认识到节水的意义, 积极开展水权制度改革, 进一步明晰水权, 建立总量控制下的新型用水模式, 组建用水者协会, 形成用水户参与下的水资源高效利用运行机制,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利主管部门因地制宜, 做好试点, 引导协助试点村用水户广泛讨论, 集思广益, 制定出《用水户协会章程》、《机井管理制度》、《用水奖惩制度》、《水权交易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并且成立协会组织机构, 确定会长、会员职责和义务, 制定水价, 收缴水费, 落实对水利设施的维修和管理, 分配水量, 协调处理用水矛盾。
2 做好计量, 合理收费
水利主管部门引导和指导用水户要遵循国家农田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农田灌溉实行节约用水、定额管理, 逐步推行超定额用水累计加价制度, 指导农民用水协会为水利设施安装计量设施, 根据本村实际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实行浮动定额奖惩的竞争节水制度, 按照每轮次同等作物实际灌溉总亩数和作物灌水总量, 计算平均数实行奖惩, 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灌溉机井上安装水表, 浇地按计量收费, 生活用水一户一表;实行考核结算制, 定额用水不加价, 超额用水加价收费, 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
3 控制总量, 调整结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对水资源消耗实施管控, 确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此, 水利主管部门要严格遵循, 在试点村每户发放《水权证》, 明确每户用水总量, 使用水户清楚定额, 清楚超用要加价收费, 使他们珍惜自己的水权, 更合理地调配用水、少用水多浇地、更加注重经济效益, 改变单一种植结构, 增加耗水少、收效好的作物种植;用水户可以把节约的水, 在协会登记交易, 价格由协会监督转让, 增加经济收入, 从而调动更多群众调整种植结构。
4 问题与思考
实施节水管理, 建立节水型农业, 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 也要看到, 这并非靠单一的一个村集体和一个用水协会所能解决的, 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能力薄弱。应当看到, 现在的农民还不富裕, 村集体经济薄弱, 以至于农民投资进行工程改造的能力不足, 直接结果就是田间工程配套差、破损难以得到及时修复, 计量设施缺乏, 直接制约协会的发展;协会本身缺乏正常的运行经费, 运转困难;协会管理人员素质还不高, 协会运行有待规范;协会缺乏有一定经济能力与无私奉献的带头人;用水户协会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撑, 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力不强。要想真正实现节水型农业, 实现农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就必须认真对待上述问题, 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协会, 采取有效措施, 立足长远, 做好以下工作:为民着想, 提高农民认识。坚持农民利益为主,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调动农民积极性, 扩大生产规模, 加大投入, 提高节水技术, 政府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协会组织, 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规范运作。严格按照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办事,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本着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 坚持群众自治;确保农民收入。要以农民增收增效为目的, 极为农民提供灌溉技术指导, 做好墒情预报和灌溉预报, 为农民提供生产管理中的技术。
建设节水型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基层水利主管部门要认真遵守国家相关政策, 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民用水协会, 为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提供保障, 使他们在用水、节水工作中能够会管理、善经营, 从而确保我国农村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农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建设节水型农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文章认为, 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势在必行, 不仅事关农村水利的发展, 事关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更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事关农民用水户的切身利益, 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用水户,协会,机制
用水户协会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用水户参与式管理,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实行工程的经济自立和良性运行与持续发展,成立本协会。
第二条 协会名称:岚皋县三湾村农民用水户协会。第三条 协会的性质:本协会是由全体用水户通过民主方式组织起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具有法人地位。
第四条 协会的宗旨:以用水户为核心,“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为宗旨”。在水务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指导、协调下,依法开展业务范围内的工程建设、用水管理和经营活动;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改善用水条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提高水利用率,降低用水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全心全意提供有效的农业用水服务,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和节水高效。
第五条 协会严格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接受政府相关部门或机构的监管和业务指导,切实做好业务工作。
第六条 协会地址:岚皋县石门镇三湾村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本协会业务范围:
(一)全面负责协会辖区内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维护、供水和更新改造。
(二)负责向用水户供水,并按政府核定批准的水价收取水费,用水户向供水单位(公司)缴纳水费。为用水户提供与水利及灌溉有关的技术。
第八条 协会以渠系(支、斗渠)水文边界为基础组建,在此范围内的灌溉用水户为本协议的用水户。
第九条 申请加入协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水渠系范围内的用水户;
(二)有加入协会的意愿;
(三)拥护协会的章程。第十条 会员的入会程序
(一)用水户(个人)提交入会申请;
(二)协会执行委员会或筹委会(以下简称执委会)审查通过;
(三)协会执委会给发会员证书。第十一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工程的用水权;
(二)推荐或选举本协会会员代表。
(三)通过本协会会员代表反映意见或建议。第十二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用水量交纳水费;
(二)执行协会各项决议,遵守协会各项规章制度;
(三)维修和保护灌溉工程设施,同损坏灌溉设施的行为作斗争;
(四)节约用水。
第十三条 会员退会,应向本会提出申请并交回会员证。
第十四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执委会讨论予以除名,其享有的部分权利及义务同时终止。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的产生。会员通过民主推荐或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会员代表,组成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的名额按各受益区的人数、户数等条件确定,原则上以组为单 位,每组可产生5名会员代表,协会前任执委会主任,公开招考人员自然确定为会员代表。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的资格经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审查后方为有效。会员代表原则上要求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热心水利事业,办事公道,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全心全意为用水户服务。
第十七条 会员代表的职责及其它
(一)参加协会代表大会,行使代表权利;
(二)向本协会会员用水户宣传有关法规及协会的决策、制度;
(三)协调本协会用水户的用水;
(四)会员代表不在协会领取酬金;
(五)其他职责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八条
会员代表(用水者)大会是本协会最高权力机构,其职权是:
(一)选举和罢免执行会成员;
(二)审查、通过执委会的各项工作计划、用水计划和各项管理制度;
(三)审查执委会的财务预、决算;
(四)审议、通过或修订协会章程;
(五)对本协会其他重大事项作出决议;
(六)划分协会用水小组;
(七)负责制定用水小组的运行规划。
第十九条 会员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1-2次(年初年末各一次),执委会有权决定临时召开代表大会或有2/3以上的正式会员代表执委会提出召开代表大会时也可临时召开。代表大会必须有3/4以上的正式代表出席。协会代表大会决议,应由全体出席会议的正式会员代表表决,获得半数以上赞同方为有效。
第二十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2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经报业务主管单位和民政部门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是须召开特别会议
(一)执委会临时决定;
(二)有二分之一以上的会员代表提议;
(三)其他需要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第二十二条 会员代表大会进行表决时,每一个会员代表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第二十三条
执委会的职责: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
(二)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三)聘用协议工作人员;
(四)制定与监督执行协会的各项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五)制定用水计划、工程维修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及其他工作计划,提交会员代表大会审批后执行;
(六)全面负责本协会范围内的灌溉管理工作,并承担资产的保值责任;
(七)负责协调本协会内外部关系;
(八)负责调解和处理灌溉中的水事纠纷;
(九)决定其他重大项。
第二十四条 执委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4名,共7人组成。执委员成员通过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主任、副主任、委员候选人,由换届领导小组在用水户中广泛考察的基础上,征求乡政府意见审查确定后选举领导小组向代表大会建议,主任实行等额选举,副主任、委员实行差额选举。
第二十五条 执委会实行主任负责制,可连选连任,执委会副主任、委员协助主任工作,执委会主任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可授权副主任或其它委员负责。
第二十六条 执委会每届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执委会成员在任期内的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执委会成员辞职,要向执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会员代表大会审议后方为有效,在审议期间必须履行其工作职责。
第二十七条
执委会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至少有三分之二委员出席方为有效,执委会主任认为有必要或有半数以上委员提名,可召集执委会临时会议。执委会会议召开前,必须报乡镇主管部门,领导同意,乡主管部门必须派人参加,参加同执委会委员有同样的权力,会后要将结果报乡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八条 执委会议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度和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决议出席委员过半数通过即为有效,当赞成与反对票数相等时,执委会有权多投一票,在表决与某委员利益有关的事项该委员不投票。
第二十九条 执委会成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政治素质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具有初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一定的社会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具备一定的农业灌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3、热心灌溉事业,作风正派,公正廉洁,勤奋敬业,群众威信高,全心全意为用水者服务;
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5、具有完成民事行为的能力。
第三十条 执委会成员通过用水者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采用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办法。协会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由副主席兼任,也可由主席聘任。
第四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一条 本协会经费来源:
(一)会员交纳的水费;
(二)用户筹资;
(三)政府资助;
(四)其他合法收入,如:多种经营。
第五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二条 协会会员代表二分之一提出解散协会组织时,执委会应交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同时报乡级主管部门和社团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十三条 执委会提出和终止协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三十四条
本协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清理后应及时向资产监管部门输资产和档案移交手续,进行资产移交。
第三十五条 本协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终止。
第三十六条 本协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协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经2010年4月30日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生效,同时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十八条 本协会章程由协会执委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条
本协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履行财务职责,如实反映财务状况,接受主管财务机关的检查、监督。
第二条
本协会按照良性运行原则,建立盈亏平衡成本核算体制。
第三条 本协会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会议和出纳),并保持稳定性,在财务人员变动时,应事先办好审计和财务交接手续。
第四条
本协会的现金支出凭证除需要有经办人签字外,还必须有财务负责人(执委会成员兼任)或其授权人签字。严格控制开支,紧缩管理费支出。
第五条
水费收入和其他收入,以开出的财务收据留存联作为入账凭证及入账。
第六条 本协会按照财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盈亏、毁损的净收入或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内收入。
浅议如何促进用水户协会建设 篇3
1.1 灌区概况
冶河灌区位于石家庄市西部山区与平原结合部,是一个具有防洪排涝、直接灌溉、配水灌溉和为沿线水库及坑塘输水,以及回灌补充石家庄市西南部地下水、优化省会生态环境等多项功能的跨河流域调水灌溉工程。骨干工程-引岗渠全长102km,以岗南水库和冶河为水源,多年平均引水六千多万立方米,渠首设计引水能力22m3/s,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9万亩,支、干斗渠372条471.2km,干渠以上建筑物813座。覆盖平山、鹿泉、元氏三县(市)27个乡镇145个自然村,受益人口47.4万,是对当地国民经济起命脉作用的市属唯一大型灌区。
1.2 充分认识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重要性
在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中,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承担直接受益的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责任,可以解决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集体管水组织主体“缺位”问题;解决大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的斗渠以下田间工程有人用、没人管,老化破损严重等问题;适应农村取消“两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新形势,建立农村水利建设运行新机制的需要;是巩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成果,保证灌区工程设施充分发挥效益的需要。
1.3 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通过加强、培育和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解决多年来农村水利管理“主体”缺位,责任、权利、义务界定不清,效率和效益发挥不理想的问题,依靠互助合作集体的力量,自主兴办和管理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提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灌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 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概况
石家庄市冶河灌区引岗管理处于1998年在土门、韩庄以地域、渠系及灌溉面积结合的方式,经民主选举组建了用水户协会,制定并通过了用水户协会章程及管理办法,初步实施对支斗渠的灌溉管理。在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工程建设中,用水户协会以积极踊跃的态度,在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经验总结,2007年1月23日依法成立了鹿泉市铜冶镇用水户协会、鹿泉市上寨乡用水户协会、鹿泉市山尹村乡用水户协会。协会共涉及三个乡镇、12个自然村,协会组建原则为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宗旨是以用水户为核心,以服务协会内农户为己任。
1.5 用水户协会建设概况
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组织投工投劳,是工程建设的主体。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施工,并参加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检查验收,负责末级渠系的运行管理。在以后实际运行中,工程的日常维护、管养由用水户协会自行负责,切实发挥用水户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严格按照协会章程,加强协会工作正常有序运行,确保工程发挥更高效益,保证各用水户的利益。
工程完工后,每年春灌用水前,各用水户协会召开用水户大会,认真分析讨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标准,按照测算上报的用水计划,考虑一些超计划用水因素,计算出全年的水费总量,主要采用“以亩计水,以水计量”,并根据各用水户的作物种植结构和面积,将费用分摊到各用水户,由协会按用水量到各用水户收取水费。用水户协会在征收水费时,向各用水户统一开据农业水费专用发票,并对各用水户提供收费依据。
2 自灌区用水户协会成立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绩效
2.1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用水户协会负责末级渠系的灌溉管理后,各项费用支出定期张榜公布,接受各用水户监督,从而减少了收费中间环节,避免了过去灌溉用水水费收缴层次多。收费不规范、搭车、代收、克扣等现象。农民用上了“明白水”,交上“放心钱”,农民负担大大减轻。
2.2 推动了农业节约用水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出现更加明确了灌溉供用水之间的关系,农民更加珍惜用钱买到的水商品,精心管好、用好水,从而增强了农民的节水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节约用水,节水潜力大。
2.3 增强了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这一桥梁,使农民群众对农村灌溉供水享有了高度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权利与义务对等,农民群众有了“当家作主”的地位,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用水户协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加大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宣传力度
积极宣传有利于广大用水户了解和认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使农民认识到用水户协会是为用水户服务的,是用水户自我管理的组织。
3.2 加强培训,促进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运作
为切实发挥用水户协会的积极作用,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使用水户协会所有事务公开透明,接受广大用水户、当地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加强对农民用水户协会中骨干力量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协会整体的工作能力和协会工作效率,保证协会的有序、合理的用水管理,提高协会的管理水平。
3.3 改善灌区工程状况灌溉工程的配套完善对于水量的计量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水量、水费的精确计量和水费收支的透明。
3.4 加大扶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各级政府要对农民用水户协会大力扶持,正确引导,要从法规上完善有关政策,承认协会的合法地位,推动农村水管体制的改革,同时要把协会的建设作为水行政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上予以扶持。
3.5 营造环境,实现农民用水户协会可持续发展
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协会营造良好的创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行成本,促进协会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摘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和加强用水户协会建设的重要性,分析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成效,总结协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促进用水户协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4
农民用水户协会是以XX灌溉区域为范围,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实行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农村用水合作组织,属于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一种,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非营利性的群众性社团组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通过协会的有效管理,对实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和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和运行的基本情况
XXX市在利用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48个,涉及XX、XX、XX、XX4个县;安排XX县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12个。合计近几年来,我市共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28个,涉及12个乡镇,46个村,1.5万户农户,6.8万农业人口,控制灌溉面积8.6万亩。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行管理,使灌溉用水在时间上、空间上有更合理的分配,既满足农作物生产的需要,又能节约灌溉用水量。在组建和运行管理中我市坚持自愿参加,民主管理;依照水系,划分辖区;计量供水,按方结算;合理收费,财务公开;水源充足,供水可靠的五项基本原则,实行“一把锄头”放水,“一把尺子”量水,“一张票据”收费,“一支队伍”管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农民用水户协会成效
1、规范了用水管理。农民用水协会成立后,统一灌溉用水管理,用水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水量分配,统一安排上下游用水时间,实行“一把锄头”管水,用水户对灌溉管理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对各项水事活动进行民主管理、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真正实现了农民在水权上的当家作主。由于灌溉用水管理公正、民主、透明,用水秩序规范,解决了过去用水过程中的许多矛盾和纠纷,不仅农民满意,而且政府和水管部门也非常满意,灌区内出现了“无水事纠纷、无干旱死角、无人为破坏灌溉设施”的良好局面。
2、提高了节水意识。长期以来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通过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为农民节水搭建了一个平台,促进了用水观念转变,农民多用水就得多交钱。协会实行“一把尺子”量水,推行“输水到户、收费到户、水价公开、灌溉面积和实用水量公开、协会账目公开”的“两到户、三公开”制度,水价由用水户代表大会确定,用水户知道用多少水,交多少钱,节水意识明显提高。
3、减轻了农民负担。协会实行“一张票据”收费,统一用水计量和水费收取标准,建立了透明的水费收取制度,避免了过去水费收取层次多、搭车、代收、克扣等收缴不规范现象,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农民用上了“明白水”,交了“放心钱”,减轻了农民负担。为了增强协会水费、工程和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协会每年年初召开一次用水户代表大会,讨论全年财务预算报告、工程维修计划、水费收取标
准等,年终又召开一次用水户代表大会,审议全年财务决算报告,检查工程维修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财务决算报告,重新确定来年水费收取标准。据统计,成立用水户协会合,农民每年水费支出降低了15-20%;亩均增产粮食115斤左右。
4、解决了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问题。实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明确了政府、灌区和农户的责权利,落实了分级办水利的原则,地方政府主要责任是落实支渠以上的建设投入和水资源管理,灌区主体任务是加强内部运行管理和骨干工程建设管理,用水户则负责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整治维护和管理。
三、主要工作及做法
我市在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过程中,我们着重搞好五个“一”,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帮助组建一套班子。协会能否成功组建运行,关键看是否有一套强有力的班子,我们十分注重协会班子的组建和带头人的推选工作,各项目县都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成立用水户协会,所建协会都满足五项原则。
二是完善一个办公场所。在所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中,我们都为协会选好一个较为方便的办公场所,主要是以与泵站建设相结合或租赁的形式,妥善解决协会办公场所,并购置必备的办公设施,以方便协会正常开展工作。
三是培训一整套农民用水户协会知识。我们主要分组建培训和运行培训两个方面。在协会组建培训上,主要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基本概念,组建方法、制度、章程、协会划分、民主管理等对所有会员进行广泛培训,平均每个协会培训达到6次以上。在宣传培训的方法上,灵活多样,有直接组织农民以会议的形式集中培训,有组织协会会员代表的座谈会的方式,畅谈对协会的理解,有以散发传单、挂历等手段,宣传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小知识等等。通过广泛宣传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会员对协会的认知度,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在协会运行培训上,主要开展工程运行维护、水资源调配(用水)、水费成本核算等方面培训,增加协会成员的检查维修知识,提高参与意识,为协会的组建与正常运行奠定基础,项目办管理人员不定期的深入项目区村组田间、地头、农户,利用参与式方法,耐心宣传,精心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响水县发挥妇女在协会中的作用,加强对她们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妇女参与协会的管理与决策工作的能力。
四是设计一套量水方法。计量收费是协会正式运行的一个关键步骤,我们要求每个协会都要设计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量水方法。
五是制定一套完整的运行手册。按照用水户协会运行的方法,我们重点是做好工程管护、水费收取和灌溉管理运行工作。将建成后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范围内的所有工程交由协会管理,制定了一套工程检查和维修执行细则,确保工程能正常运行;计量用水,按方收费,项目区已运行的协会水费收取率达98%以上,水费主要用于电费、管水
人员工资、维护费用(渠道、设备、土方维修等)、协会运转费用。响水县六套乡新河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程管护管理制度,灌区内灌溉工程实行三级管护方法,即电站及电站上一级主供水渠道管护由协会执委负责,经费在会费中开支或申请水利、开发资金帮助支持;供水渠道及配套设施由协会小组组长负责,经费在会费中开支;小沟及田间配套工程由协会成员负责,主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愿集资等形式解决。由于分工到人,各负其责,所有工程设施都能及时修复维护,工程使用率、完好率大大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无法落实
农民用水户协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其自身发展和壮大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然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资金问题是决定性因素。农民用水户协会是非营利性的群众性社团组织,没有经济利益,这样的组织在目前广大农村很难可持续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好比一个机体组织,通过项目扶持,已完成了基本框架的构建,但没有盈利机制就象缺少“心脏”,没有资金就象缺少“血液”一样,没有活力和生命力。因此,政府部门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农民用水户协会提供资金扶持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随着世
行三期项目的竣工,如何筹措、落实经费,以保证政府部门对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及正常运转,将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量水技术难以解决
计量供水,按方收费是保证农民用水户协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目前,实用的量水设备类型较少,有些设备计量准确度不高,从而影响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推广。
3、农户参与意识不强
用水户协会 篇5
1 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法
1.1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灰色系统理论是1982年由邓聚龙教授[4]创立的,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灰色层次分析法是灰色系统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讲就是在层次分析法中,不同决策“权”的数值是按照灰色系统理论计算的[5]。
1.2 农民用水户协会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1.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影响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因素很多,因此对用水户协会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从多层次、多角度层面考虑[6,7,8]。笔者综合考虑了用水户协会在组建和运行中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2.2 确定评价指标ui,uij的权重
应用层次分析法[9]确定评价指标ui,uij的权重向量A和Ai。设评价指标ui(i=1,2,…,4)权重向量为 A=(a1,a2,…,a4),评价指标u1j(j=1,2,…,6),u2j(j=1,2,…,7),u3j(j=1,2,…,5),u4j(j=1,2,3)权重向量分别为A1=(a11,a12,…,a16),A2=(a21,a22,…, a27),A3=(a31,a32,…,a35),A4=(a41,a42,a43)。
1.2.3 确定评价标准
把第二层评价因素uij划分为优、良、中、差、很差5个等级,对其进行无量纲归一化处理。各等级分别赋分为9,7,5,3,1分,若在两相邻等级之间则其评分为8,6,4,2分。
1.2.4 确定评价样本矩阵
由p位专家组成一个评分团,每位专家对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上述的等级标准对uij评分,将所评的分组成一个评价样本矩阵D。
1.2.5 求出评价系数、评价权和灰色评价矩阵
a. 将灰类分为优、良、中、差、很差5个等级。设优等级的白话函数为f1(x),良等级的白话函数为f2(x),中等级的白话函数为f3(x),差等级的白话函数为f4(x),很差等级的白话函数为f5(x)。
b. 确定灰类评价系数
c. 设rijc=xijc/xij为属于第c个灰类评价指标uij的评价权。uij对于各个灰类的评价权向量为rij=(rij1,rij2,…,rij5),就可以得到ui(i=1,2,…,4) 所属指标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矩阵R1,R2,R3,R4。
1.2.6 对U和ui作综合评判
a. 对ui作综合评价,其结果为Bi=AiRi=(bi1,bi2,…,bi5),得总灰色评价权矩阵R。
b. 对U及农民用水户协会作综合评价,结果为B=AR=(b1,b2,…,b5)。
c. 将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得各评价灰类等级值化向量C=(9,7,5,3,1),然后按公式Z=BCT计算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综合评价值Z。根据Z值大小和已确定的灰类等级,可以评判U。
2 实例分析
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利用本文的评价方法对肥西县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综合评价。
2.1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采用层次分析法算出ui及uij(i=1,2,…,4)的权重向量:经计算ui的权重向量A=(0.052 6,0.221 8,0.112 7,0.612 9);u1j,u2j,u3j,u4j的权重向量分别为A1=(0.131 2,0.057 9,0.091 0,0.057 9,0.244 6,0.417 7);A2=(0.073 7,0.042 8,0.047 2,0.180 3,0.203 5,0.052 5,0.400 0);A3=(0.090 8,0.461 4,0.058 5,0.194 6,0.194 6);A4=(0.637 0,0.258 3,0.104 7)。
2.2 对农民用水户协会各指标评分
由5位专家对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上述的等级标准对uij评分,将所评的分组成一个评价样本矩阵D。
2.3 对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综合评价
2.3.1 计算灰类评价系数、权向量和灰色评价矩阵
把5位专家对某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打分代入各白化函计算相应的白化值。评价指标uij第c(c=1,2,…,5)个评价灰类的评价系数为xijc,将评价指标uij的各个评价灰类的评价系数相加,得uij的总灰类评价数
2.3.2 确定综合评价结果
由公式Bi=AiRi算出Bi(i=1,2,…,4),从而可得某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总灰色评价矩阵R。
对U即某农民用水户协会作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结果B=AR=(0.442 9,0.451 8,0.098 7,0.002 8,0)。按公式Z=BCT计算Z值。Z=(0.442 9,0.451 8,0.098 7,0.002 8,0)(9,7,5,3,1)T=7.650 6。
由评价结果可知,肥西县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综合评价为良好。
3 结 语
本文以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法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评价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综合评价模型,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来对用水户协会进行评价,使得到的评价结果更精确,更具指导性和说服力。该方法对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必须指出的是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评价指标是不一样的,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评价指标和各指标的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准确。
摘要:以灰色系统理论与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定性指标,综合考虑协会组建状况、协会运行状况、渠系工程状况和协会带来效益等因素,对用水户协会进行综合评价。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应用该方法对肥西县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良好。
关键词:用水户协会,灰色系统理论,层次分析法,肥西县
参考文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民用水户协会理论与实践[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2]张自伟,张启敏.基于AHP的青铜峡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WUA)项目后评价[J].农业科技研究,2009(3):5-8.
[3]王建鹏,崔远来,张笑天,等.基于灰色关联法的灌区用水户协会绩效综合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41(5):40-48.
[4]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余育青.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实训资源配置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8.
[6]张庆华,姜文岱.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7]张庆华,徐学东,王艳艳,等.政府在农民用水协会建设与运行中的资金支持[J].水利经济,2008,26(2):4-6.
[8]叶义成,柯丽华,黄德育.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用水户协会 篇6
为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保障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特对会宁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及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一、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现状
会宁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试点阶段, 始于2003年, 当时协会只有21家, 会长21人, 副会长42人, 协会成员90人, 用水户协会代表4956人, 受益23385人, 控制灌溉面积4.14万亩。第二阶段是发展壮大阶段, 截至2011年已发展协会39家, 会长39人, 副会长78人, 协会成员183人, 用水户协会代表10995人, 受益人口59200人, 控制灌溉面积8.63万亩。
农民用水户协会按行政边界划分, 村社干部、乡镇水利员为主要负责人, 其管辖规模为小型灌区。协会自成立以来, 运行状况良好, 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灌区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有人用没人管、水费收缴难、水资源浪费严重、工程设施破损严重等问题。
二、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历程
会宁县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成立, 大致经过四个阶段, 一是成立协会筹备组, 摸清协会管理区域的基本情况。协会筹备组成员应包括当地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灌区管理单位人员、农民用水户代表。筹备组应熟悉所辖区域的人口、土地、经济状况和用水现状, 并对用水户造册登记。二是明确规章制度。协会筹备组通过民主讨论, 负责制定协会相应章程及供水管理、工程维护、水费收缴、财务管理的制度及办法。三是成立执委会和监事会, 明确分工, 维护用水户自身的利益。四是通过对协会中骨干力量的培训, 提高其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社会地位, 扩大影响。
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过程中, 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制度;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 做好信息交流、技术指导、资金补助等方面的服务, 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总结经验, 发现典型, 以点带面, 全面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㈠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动机和定位分析
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水利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农民用水户协会以适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应运而生。通过协会组建、制度建设、规范运行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与探索。实践证明, 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村用水合作组织参与灌溉管理, 既是完善管理体制的最佳模式, 又是规范灌区用水管理的最优途径。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成立, 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用水需求, 为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村稳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 也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过去争机、争水纠纷不断, 现在水费、水价、用水量公开, 用水及时方便, 同时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节约了大量劳力, 从而增加了家庭收入。
㈡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环境条件分析
目前, 会宁县已成立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够按照协会章程及制度进行运作, 加强了对末级水利工程的管理, 巩固和完善了供水到户工作, 形成了“水管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户”的灌区管理体制, 取得了明显成效, 也探索出了很多好的经验。
㈢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推动模式分析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民政部门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相互配合, 加强领导, 结合本地实际, 加大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培育力度, 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发展工作。按照边发展、边规范、边登记的原则, 做到成熟一个, 登记一个, 规范一个。对组织健全、活动规范、作用明显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要广泛宣传, 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健康有序地发展。积极培育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 探索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 适应了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需要, 取得了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成效, 受到了广大农民用水户的普遍欢迎。同时, 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在规范用水秩序、减少用水纠纷、营造和谐氛围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 从而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良性发展。
四、协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协会在组建、运作及自身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运行管理人员均为当地村社农民, 文化程度低, 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再加上经费紧缺, 在一定程度上给管理和运行带来了困难, 近几年虽然对会宁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维修改造, 但有些斗、农渠仍然存在投资主体不明、管理责任不清、设备老化失修等问题, 用水户承担渠道维修的费用负担重, 组建用水户协会比较困难。二是部分乡镇、村、组对灌区的改革工作认识不到位, 存在被动应付思想, 严重影响着协会的组建和正常运行。三是经费紧缺, 协会办公场所简易, 办公设施不完善, 给协会的运作带来诸多不便。
五、推进协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㈠多方协作, 为全面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成立创造条件
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灌区管理单位要总结经验, 进一步做好组建农民协会的准备工作。一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水利管理机构要强化督促、检查、协调、指导工作。二是进行清产核资, 由物价部门、水利部门进行供水生产成本认定和水价审批, 确定合理的水价。三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水利管理单位应及时搞好业务和技术的指导工作, 使其具备解决一些灌溉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对协会的执委会成员进行培训, 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工程管理工作。四是灌区管理单位要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 宣传好用水户协会的成功经验, 引导管道群众积极参与。五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年度岁修工作中给予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的倾斜, 创造较好的设施运行条件, 促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件和管理顺利进行。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节水灌溉, 为协会的良好运行创造条件。
㈡规范程序, 做好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工作
一是合理确定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区域, 为便于用水合理调配, 统一组织工程维护,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方便用水户与协会之间的互助合作, 力求低成本高效益。二是成立协会筹备组, 摸清协会管理区域的基本情况。协会筹备组成员应包括当地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灌区管理单位人员、农民用水户代表。筹备组应熟悉所辖区域的人口、土地、经济状况和用水现状, 并对用水户造册登记。三是明确规章制度。协会筹备组通过民主讨论, 负责制定协会相应章程及供水管理、工程维护、水费收缴、财务管理的制度及办法。四是成立执委会和监事会, 明确分工, 维护用水户自身的利益。
㈢强化监督, 引导农民用水户协会健康运行
协会必须坚持管理规范化、决策民主化、事物公开化的原则, 严格按照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规范运行, 守法经营。乡镇政府和灌区专管机构要给予协会政策上和技术上的扶持, 为协会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监督部门要向用水户公开水费标准、用水量、水费的收支情况。
㈣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农民用水户协会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专门成立由水利、发改、民政、财政、物价、农牧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农民用水户协会领导小组,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确保农村水利基层群管组织体制改革工作按期有序进行。二是落实工作任务。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 深入调查研究, 总结经验, 推广典型, 做好信息交流、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工作。按照边扶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 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规范一个, 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健康发展。三是多方投资促进协会发展。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任务, 工作量大、时间紧、制约因素多, 加强财政投入, 多方筹措资金, 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和发展。
用水户协会 篇7
1 南方四省(区)协会发展现状
1.1 四省(区)协会的整体情况
本次调研于2011年10月、11月间进行,主要对象是四省(区)不同运行历时、灌域面积、管理模式的21个协会,调查方式包括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四省(区)在我国南方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湖北省的协会建设起步最早,江西省农民自主参与灌溉管理历史悠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小型水利工程,四川省大型灌区的群管水利有良好基础。截至2011年11月,四省(区)共建有协会17 710个,其中大型灌区内3 760个,中型灌区内2 828个,小型灌区内11 032个,管理灌溉面积约803万hm2,占四省(区)灌溉总面积的40.4%,参与农户959.6万户,涉及3 837万人,见表1。
1.2 具体调研对象的运行情况
这21个协会在四省(区)的分布情况是:江西省6个,湖北省5个,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四川省4个。从运行时间看,既有成立于清同治时期运行140年的协会,也有新近成立的协会。从灌区规模看,有灌溉面积达1 330 hm2的协会,也有灌溉面积仅20 hm2的协会。从发起背景看,有依托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央财政小农水项目带动的协会,也有受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和英国发展署资助建立的协会。调查内容力求体现协会组织运作、工程管护状况、经费来源于财务状况、能力建设、地方政府部门与协会关系、公共财政对协会支持等信息,调研表部分内容见表2。
1.3 总体运行效果
通过多年的建设,四省(区)协会建设取得了明显起色,发挥了多方面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提升了灌溉用水效率。以绵阳市武引灌区协会和都江堰龙泉灌区协会为例,其单位农田灌溉用水量分别比协会组建前分别节约了30%和28%。②逐渐填补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空白。凡是协会管辖的工程,即使没有获得公共财政的支持,其维护状况也得到了改观。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以湖北省为例,近年来恢复和改善的灌溉面积超过26万hm2,其中1/3来自协会的贡献。④有效规范了灌溉用水秩序。以四川省为例,近3年来全省农业水费平均收取率从协会大面积推广前的76.71%提高到85.56%,大型灌区收取率由53.71%提高到70.83%。⑤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纽带作用。参与调查的21个协会中,有9个协会兼管了农村供水。以永福镇江西屯协会为例,该协会不但兼管人饮工程,而且修建了76个沼气池,改厕65个,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
2 协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协会所管工程完好率低急需更新改造
四省(区)多数农村水利工程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受经济技术条件制约,质量先天不足,加之运行几十年,大多数破烂不堪,与水利现代化、灌溉现代化的要求相距甚远,影响粮食安全。本次实地调查的协会,一般被认为运行条件相对较好,但渠道完好率在80%以上的仅有7个,50%~80%的有9个,另外有5个协会在50%以下。近年来虽然财政加大了投入,但相对庞杂浩大灌排网络来说,工程改造仍较滞后,调研对象中所管工程基本没有改造的(只对引水渠极少部分进行了衬砌)占38%,比如四川都江堰龙泉灌区的大汶山协会,管理灌溉面积约1 020 hm2,建于20世纪70年代并经地震摧残渠道40余公里,但至今没有得到改造。
2.2 工程管护及日常运行经费缺口大
从经费来源看,在20家有数据的协会中,完全依靠水费或水费提成收入的有14家,完全依赖村集体筹集的1家,兼有管理费收入的3家,有养鱼等经营性收入的仅有2家。从年收入看,在19家有数据的协会中,有6家低于1万元,9家在1~4万元之间,仅有4家高于4万元。从单位灌溉面积水费标准看,有10家低于500元/hm2。从日常办公条件看,有13个协会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其中多数是借用或与村委会共用,有的则在协会主席家里开会。
2.3 自身的管理经验与水平欠缺
在这21家协会中多数协会组建程序简单、管理机构负责人产生不民主、规章制度笼统照搬范本缺乏可操作性、管理人员缺乏财务或业务知识;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看,有10家负责人为普通农民,有8家由村支书兼任,有3家由原水管站职工、乡水利站长或电灌站职工担任。在调查中,不少协会负责人反映,由于协会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经验,在管理中只能边运行边探索。
2.4 多数协会没有获得工程产权
在21家协会中,除江西鲤陂、湖北黄林支渠和东风三干渠等少数协会外,其他18家协会均没有水利工程产权证书或固定资产转让证件。关于工程产权,另一类极端现象是直接越过协会,将产权切割破碎,完全交给农户个人,比如江西省高安市给杨圩镇梨塘村每户颁发了农村水利设施权属证书,全村共颁发产权证236份,抽掉了本该由梨塘村协会承担的工程管护主体地位,造成协会管理协调工作困难。
3 影响协会建设运行的归因分析
3.1 管理部门重视与政策引导不够
管理部门对协会作用了解太少,导致重视与政策扶持不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基层管理部门对小型农田水利资产的形成因素和持续运行的管护责任认识不清,或怀疑农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导致迟迟不肯将工程产权交给协会;②在制订水价过程中,认为调整水价是增加农民负担,没有按照补偿成本的原则将末级渠系的工程维护和灌溉管理发生的费用进入成制定终端水价,直接影响协会收入来源;③管理部门与协会之间利益主体关系模糊,有的乡(镇)水利站职工仍在吃水费,这样的协会不是用水户的利益相关者,无法代表用水户的共同利益。
3.2 公共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较弱
协会在建设运行起步阶段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支持。近年来,公共财政投入主要以项目的形式,预算中没有列支协会机构建设与能力建设的经费预算。究其原因,一是政府重建轻管的思想仍然没有根除,有的文件虽然明确协会建设费用由地方配套,但实际执行或虚报夸大,或全为空头支票;二是当地财政确实困难,协会自身没有经费来源。
3.3 协会缺乏业务上的指导
能力建设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协会运行质量和工程效益的发挥。目前,缺乏对协会执委会成员和用水户进行持续、有效的培训,特别是缺乏对协会主席、会计、出纳、工程员等执委会成员业务技能和思想政策方面的能力(包括民主决策能力、内部协调能力、社会沟通能力、工程管理能力、灌溉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等)的培训和指导。
3.4 外边界形式确定不够合理
在这21家协会中,按行政边界组建的协会占多数,有12家,只有9家按水文边界组建。例如江西和广西,协会普遍以村行政建制为单元组建,造成两方面具体问题:一是灌溉规模太小,收入少,而单位面积管理成本较高,造成运行维护费用不足,在21家协会中,有4个协会的灌溉面积小于67 hm2的,有的甚至只有20 hm2;二是工程管护责任难以落实,灌溉用水仍存矛盾,同一支渠(或水源)工程以下几个行政村,各自组建协会,成为若干个独立体,工程的共同部分维护责任难以落实,上游置之不理,下游相互推诿,造成“公地悲剧”。
4 推动协会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建议
4.1 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培育和发展协会的重要作用
协会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大方向。我国历史上利用民间力量自治管水的做法和许多国家实行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成功经验,都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目前协会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应当以积极的态度研究解决问题,协会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半途而废,不能把协会的功能局限于方便水费的收缴和用水户的投工投劳,应当把加强协会建设,培育协会管理能力作为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和大中型灌区工程良性运行的战略措施。
4.2 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中央末级渠系水价改革政策
《关于加强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管理的通知》(发改价格[2005]2769号)明确农业末级渠系水价应“按照补偿农业末级渠系运行和维修养护费用的原则核定”。维修养护费用指协会执委会成员和管水员的误工补贴和办公费用,这一部分是协会成员应得的劳动报酬,多数用水户是能接受的,全国已有很多达到收支平衡的协会,如江西万载县的鲤陂协会、湖北当阳市黄林支渠协会、和东风渠三干渠协会等。同时建议地方政府给予协会自行造血的功能,将协会管辖范围内的小型水库、堰塘或荒山、以及人畜引水工程等转交或承包给协会管理经营,扩大协会的经营范围,增加协会的财务收入,用以满足协会为用水户提供服务的需要。
4.3 建议国家出台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相关办法
目前,全国已有一些省份(如湖南、湖北、新疆、四川)以水利厅名义发文,出台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暂行办法》。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法律专家,着手起草全国性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相关办法,确定协会的性质、权利、义务、责任和地位,规范协会机构建设、能力建设的程序和办法,协会内部、外部的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等,特别是协会与各利益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有效保障协会的权益,同时规范地方政府对协会组建、发展的职责及对所管辖的小型水利工程更新改造资金投入的责任和资金来源等。
4.4 对协会水利工程更新改造予以财政倾斜
建议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将涉农水工程建设资金向协会倾斜,加快、加大协会所管辖的水利工程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县一级的地方政府,应当在全县农田水利工程统一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整合国家相关涉农项目的资金(如小农水、末级渠系改造、重点节水示范县、以及大、中型灌区节水与更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从水源工程、骨干渠系工程、再到末级田间工程,全盘考虑,一次投入到位,使得配套齐全,以及时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尽快夯实改善协会的水利工程的基础条件。
4.5 从工程投资管理上落实协会机构能力建设的专项经费
可参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做法,在农业综合开发的经费中提留7%的新技术开发的经费,用于协会组建的培训费。建议在与协会有关的水利项目经费管理的开支类别中增设一定比例的(如总额5%~7%)用于协会机构建设与能力建设的专项经费,在中央投资中列支,不作为地方配套,实行专款专用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同时,要寻求协会后续培训的经费来源,用以提高协会执委会等管理层面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4.6 妥善落实协会所管辖的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问题
各级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协会所辖的末级渠系工程或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转交问题,使用水户在拥有产权基础上承担管护责任。各级地方政府、乡(镇)水利站,特别是灌区水管单位,要协助和指导协会在做好所管辖更新改造规划的基础上,做好所辖工程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和办理工程产权转交的工作。工程产权移交给协会后,协会应与其他形式的管理主体同等享受财政的补贴和维修改造支持。
4.7 培育示范性样板协会,带动协会规模化建设
针对当前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普遍存在规模小、能力不强、组建运行不够规范等问题,国家、省(市)、灌区要抓好一批较大规模的示范性样板协会建设。在抓样板协会培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推动和农民自主参与的关系。在协会规模设计上,要以合理、可行、必要为原则,不要把必要的整合变为强行的凑合。建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和信息网络,加强对协会的指导、监测、调查、评估。
摘要:根据对广西、江西、湖北、四川等南方四省(区)21家典型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调查,对其建设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归因等有了进一步认识。调查表明,协会在承担工程管护责任、提升灌溉用水效率、规范用水秩序、参与新农村建设等事务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但仍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工程底子薄欠账多,工程管护及日常运行经费缺口大,自身管理经验欠缺,无法拥有工程产权等。提出了推动协会发展的具体建议:国家出台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条例或管理办法,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中央末级渠系水价改革政策等。
用水户协会 篇8
一、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情况
2007年永昌灌区抓住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这一良好机遇, 对末级渠系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 着力解决田间配水和维护、发挥其整体效益, 实现良性运行的问题, 探索提出了“灌区管理单位+用水户协会”的新型灌溉管理模式。2006年4月, 第一个农民用水户协会--洪祥镇果园村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成立并投入运行。截止2009年底, 永昌灌区已先后成立了53个农民用水户协会, 涉及灌溉面积达1.58万公顷, 涉及53个行政组, 527个组, 27908户农户, 有协会代表739人。这些协会执委会成员都是农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地地道道的农民, 协会代表由部分村民小组组长参加。另外, 考虑到机电井智能化计量设施的维护管理和灌溉调度, 灌区管理单位派一名职员包村参与协会的技术管理与协调工作。通过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设, 使灌区的水管体制改革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㈠减负增收效应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运行以后,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做到水量、灌水时间、灌水面积三公开, 配水到户, 收费到户, 供需见面, 减少水费收缴的中间环节, 杜绝了水费搭车现象, 减轻了群众负担。农民用水户协会通过有秩序的供水管理, 坚守水权, 农户守水劳力减轻, 协会积极争取项目对渠系工程进行建设配套后, 每眼机电井每轮水缩短供水时间1天~3天, 平均每公顷约节水1455立方米, 协会自主管理, 实现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提高了灌溉效益。
㈡主动投入效应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全年的用水计划, 配水到户, 平衡供求关系, 科学调度配水量, 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后, 促使农民不间断地维修配套田间渠系工程, 提高输水能力和水利用系数, 缩短用水周期, 从而有效解决了农民用水渠系渗漏严重、电费过高和工程管理维护难的问题。2008年~2010年, 永昌灌区按照石羊河规划实施渠灌0.48万公顷, 管灌0.27万公顷, 温室滴灌0.16万公顷, 大田滴灌0.158万公顷, 各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积极争取项目, 组织各用水户投工投劳协调工程的实施。
㈢民主管理效应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产生, 既是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势, 又是基层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通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 农民以主人翁身份参与管水用水, 按章自我约束, 让用水户用明白水, 缴明白费, 灌溉秩序井然, 以往违章放水、偷水、抢水、破坏智能计量设施和渠系建筑物事件急剧下降, 灌溉管理走向良性运行。同时, 协会工作人员在灌溉管理、工程维修和水费缴纳上事事带头, 做到了“水权面积公开、配水量公开、供水时间公开、用水定额公开”自觉接受用水户的监督。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后, 因用水和水费问题上访事件大大减少, 维护了农村稳定。
㈣节约用水效应协会运行后, 明晰了各用水户的用水指标, 建立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约归己、允许交易的水商品流转机制, 实行水票制供水, 配水到户的配水制度。灌前召开灌区委员会大会, 对灌溉定额、灌水轮次、种植比例、配水计划进行民主议事、民主决策, 用水户既是管理者, 又是受益者, 激发了用水户“要我节水”向“我要节水”的思想转变, 极大的提高了用水户的水商品观念和节约用水的意识。过去永昌灌区水费计收是按亩收费, 对于农民来说, 水费与水量关联度不大, 因而大水漫灌, 工程疏于管护, 跑冒滴漏严重, 浪费了水资源, 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组建协会后, 进行了水权配置和安装了智能化计量设施, 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永昌灌区梧桐村农民用水协会在2008年灌溉中, 通过协会组织用水户投工投劳, 清淤、新修渠道12.86公里, 配套涵桥22处, 配置分水闸234套, 安装智能计量设施13套, 有效的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 规范了取用水秩序。
㈤优化服务效应农民用水户协会是水管单位与灌区用水户联系的桥梁纽带, 并充分发挥了协会的作用。永昌灌区53个协会灌溉管理辖永昌镇、双城镇、四坝镇洪祥镇53个村民委员会, 527个村民小组和1.58万公顷耕地, 2008年永昌灌区在遭遇了50年一遇的春旱情况下, 各协会一边深入农户了解旱情, 维护水事秩序, 做到灌溉到村, 供水到田, 服务到户。并及时在水价宣传栏公示“水量、水价、水费”, 让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 放明白水, 交明白钱, 干明白事, 阳光操作让群众放心。
二、主要做法
农民用水户协会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 需要一个了解、认识、接受的过程, 特别是工程设施状况差、用水效率低等老大难问题的影响, 显露出协会运行不规范、协会运行经费困难、工程设施状况亟待改善等问题, 对此, 我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㈠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行管理要求, 还需要有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为了使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行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地方政府也相应的颁布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办法。2007年7月, 凉州区政府出台了《凉州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暂行办法》、《用水户协会的奖惩办法》、《凉州区机电井地下水智能化取水计量设施使用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灌区积极举办协会人员培训班学习协会的作用与地位、协会的组建方法与程序、协会运行管理的内容与章程以及水管单位的职责等, 用于指导各级组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 用水户权益有了保障, 用水管理更加民主。
㈡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用水户协会是一个非盈利的社会团体, 没有经济实力解决工程基础差的问题。我们除力争当地政府支持外, 还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整治渠道及建筑物配套等。如洪祥镇果园村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初期, 灌区管理单位争取中英项目投资20余万元为其衬砌渠道5公里、配套涵闸12处, 整治渠堤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协会运行费用主要分两部分, 一是管理费用, 二是工程维护费用。为了解决协会的运行费用问题, 除政府补贴外, 按亩收取0.80元~1.00元的协会运行费用, 还要积极为协会呼吁, 寻求政策支持, 统一管理, 建立专帐, 实行专款专用。做到供水、计量、收费、开票到户, 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制度, 严禁乱加量、乱加价、乱收费, 切实减轻农民水费负担, 违者将严肃查处。
㈢服务于农民用水户协会由于受专业知识、协会执委会人员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 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 灌区管理单位为了加强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跟踪服务与指导, 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协会运行管理, 帮助协调处理有关矛盾问题。
㈣坚持以水定产, 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层层配置水权, 核发水权证, 明晰了各用水户的用水指标, 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运行机制, 是用水户意识到只有种植高效节水作物才能保证灌溉, 转变了盲目种植高耗水作物的观念, 激励了“用好自己的水, 算好发展的账”的自律行为, 促进了种植结构的调整。
㈤积极引入交易机制, 初步培育了水市场协会运行后, 水权明晰、配水到户, 使水资源与用水户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一些用水户采取调整种植结构和有关节水措施, 水量有了节余, 而有的农户由于节水措施不到位, 水量不足。用水户之间的水权交易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对此, 协会因势利导,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培育水市场, 努力使节约的水量转化为经济效益, 从而激励了节约用水, 实现经济发展和用水效益的最大化。
三、存在的问题
用水户协会 篇9
本文以杨凌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 通过对协会社会资本进行分类, 研究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如何促进协会集体行动, 以及对协会运行绩效的影响, 并提出协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资本维度与集体行动
1.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本维度
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 对社会资本的定义形成了各自的认识。布迪厄 (Bourdieu, 1985) 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总和, 这些资源透过或多或少制度化相互熟识与认可关系, 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网络, 能给予个体或集体以支持。[2]Adler&Kwon (2000) 将其定义为集体行动者稳定的内部链接所形成的个人和集体资源, 这一定义强调社会资本可以促使集体行动者达到共同的目标。林南 (Lin, 2001) 将社会资本定义为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在国内, 边燕杰、丘海雄 (2000) 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及通过这种联系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以上研究都认为, 社会资本是公共资源, 它可被集体成员享用, 但不属于个人所有。据以上理论, 本文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建立在个人和集体层次上的被集体成员共享并可借用来为个人获益的社会资源。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 学者们对社会资本进行不同的分类。林南 (Lin, 2001) 、布迪厄 (1986) 和科尔曼 (1988, 1990) 分别从个体和群体层次上对社会资本进行分类, 托马斯·福特·布朗 (Brown, 1999) 和乔纳森·H.特纳 (Turner, 1999) 等把社会资本的分析层次归纳为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三种。Woolcock和 Sweetser (2002) 遵循普特南的理念, 将社会资本类型界定为内聚型社会资本 (bonding social capital) 、桥接型社会资本 (bridging social capital) 和连接型社会资本 (linking social capital) 。内聚型社会资本是指具有“强连接”关系的同质性个人之间所形成的较强、紧密接触的社会连接, 如家人、亲朋好友或邻居。桥接型社会资本是指具有“弱连接”关系的异质性个人之间所形成的较弱、较疏远的横断面社会连接, 例如同事或社区之内的组织或其他群体。连接型社会资本指人们或组织跨越既有的界限、地位所形成的与社区个体、社区、市场或公共组织之间的垂直连接。本文结合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特点以及研究的需要采用Woolcock和 Sweetser的分类方法, 分析农民用水户协会社会资本对协会集体行动的影响。
2.社会资本与农民用水户协会集体行动
社会资本具有社会关系的功能和形式, 必然要嵌入一定的空间和区位环境。农民用水户协会是社会资本的一种表现形态, 是用水户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 基于利益的一致性, 每个成员都生活在一种稳定的相互依赖关系之中。[3]首先, 从农民用水户协会存在的空间来看, 它是以支渠或斗渠为空间边界成立的一个自治组织, 有明确的区域划分, 成员具有社会和经济的同质性, 灌溉者之间容易形成以信任为基础的关系网络, 为了达到共同的灌溉目标而达成集体行动;其次, 从运行规范上看, 协会成员人数、支付能力、共同遵守的准则都有明确的界定, 并且建立一套惩罚机制来制止灌溉中的搭便车行为, 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最后, 从功能上看, 它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 在促进协会成员参与协会管理, 调动内部和外部社会资源, 提高灌溉系统效率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之, 农民用水户协会在空间、社会以及功能上的特点使其社会资本易于测量, 也使社会资本成为分析其存在和运行绩效的重要研究工具。
二、杨凌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历程
杨凌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位于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五泉镇巨家村, 地处关中腹地, 宝鸡峡灌区塬上总干渠二支渠中游, 属于半干旱农业区, 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 农业设施较为齐全。塬上总二支渠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 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模式, 管理运行基本通过各级政府和集体下达计划进行。20世纪80年代,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瓦解, 分散的农户已经很难组织起来进行管理, 集体行动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加上政府水利投入幅度的减少, 致使渠系老化失修, 灌溉面积萎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 但是由于没有用水户的参与, 导致产权不清, 工程责任主体不明, 经常出现农民不仅不参与渠系维护, 而且还人为地破坏斗渠和毛渠的情况, 导致灌溉效益下降。2002年, 在世界银行关中灌区改造项目的支持下, 二支渠92户村民联合起来, 于同年5月建立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 并成立了用水户代表大会, 组建执委会、监督委员会, 通过选举产生协会主席一名、副主席两名。通过将近十年的发展, 目前协会辖16个行政村, 拥有会员将近1000人, 管理支渠6.2km, 斗渠18条, 总长36.8km, 毛渠128条, 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 是宝鸡峡灌区的用水大户和粮食作物产量大户。
协会成立以后, 按照协会章程, 建立了工程、灌溉、财务水费征收办法等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 运行效果良好。浇地无人组织、田间渠道运行不畅、群众用水难等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协会灌溉面积扩大580余亩, 用水量增加10万m3。在走访调查的协会成员中, 92%的成员认为协会的组建对作物产量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 对渠系完好度的满意率在80%以上。
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成功, 可归因于较高水平的内聚型社会资本、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接型社会资本及利益相关者在共同目标下的集体行动。
三、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社会资本维度与集体行动分析
1.内聚型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
如前所述, 农民用水户协会内聚型社会资本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由传统的宗族和户组关系所形成的内部行为准则和规范;二是农民用水户在参与灌溉用水管理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与亲戚、朋友以及邻里之间基于信任基础上的社会网络关系;三是协会负责人的个人权威地位以及社会网络关系。
(1) 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在五泉协会, 除了协会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外, 由历史延续下来的村庄结构成为维系协会发展的内聚力。在协会所辖的46个自然村中, 以巨姓、张姓、曹姓、刘姓和王姓为主, 基本上是一种大聚居小杂居的局面。虽然传统的宗族和家族治理模式已经不复存在, 但是人们的宗族观念、宗族意识仍然存在, 并使户族和宗族成为一个功能性组织。协会用水户代表90%都是由族内有威望的人担任, 每逢冬灌和春灌, 基本上是由用水户代表动员和组织本村的村民进行渠系维护和浇灌工作。对偷水户的惩罚, 除了协会制定的惩罚措施外, 更多的是依靠村庄舆论来抑制灌溉中的偷水行为。这种在传统的村庄结构中所形成的村庄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对村庄人起着制约作用, 并成为协会发展可以借用的一种组织资源。
(2) 农民用水户参与。
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始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维护以及农业发展和农民用水户自身的需要。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流动性产权特征, 决定了在灌溉水资源自我治理、与水利主管部门展开用水量以及水价谈判、与工业和城镇部门争夺水资源等活动中, 依靠单个农民主体无法实现目标, 需要用水户积极参与, 通过用水户集体行动才能实现目标, 达成成效, 而通过单个农民主体是无法实现的。同时, 通过用水户参与, 可以降低内部成员的交易成本以及政治参与成本, 改善协会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 促进协会可持续发展。
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通过召开用水户代表大会、科技培训、节水灌溉培训及一事一议等方式, 能有效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 促进灌溉中的集体行动及成员间的信任和合作。在平时, 协会主要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渠道维护所需的资金和人力, 基本解决了有人用水无人管渠的困境。在每个灌溉季节, 则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通过民主协商, 由会员代表大会决定毛渠维护责任、灌溉用水定额以及配水次序。由于灌溉决策中有了用水户的参与, 所以, 自协会成立以来, 再没出现过村庄间、上下游间为争水而发生的群体及个体冲突事件。为促进用水户更好地参与协会的活动, 协会通过电影下乡、印制、发放表明协会性质和作用的宣传材料等方式, 大大提高了用水户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走访的村民中, 有95%的村民知道农民用水户协会这样一个组织并经常参与协会的各项活动。建立在用水户参与基础上的较高水平的内聚型社会资本成为促进协会成员集体行动、保障协会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协会负责人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
发展农民组织需要重视农民组织中精英人物的作用, 他们有组织能力, 能够发现这些公共产品缺乏的空档, 从而楔入进行制度创造, 发展成农民组织。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的良好运作和发展, 除了用水户的积极参与外, 还得益于协会骨干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协会主席、副主席和执委会负责人都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以前也都担任过乡镇干部或者村干部, 在村中拥有较高的威望。从家庭背景来看, 他们都有家庭成员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 因此他们在协会的管理中时常或明或暗、自觉或不自觉动用这些资源, 为协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本。
内聚型社会资本虽体现了用水户间密切的人际关系, 但相对封闭, 延伸圈子小, 若不能扩大受益半径, 则会彰显出负的外部性, 使社会资本在协会发展中的作用变得不显著。为此, 五泉协会建立了一系列用水户参与集体决策的规章制度, 例如用水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奖惩制度, 从而保证了协会各项决策的公平和公正, 使所有会员都能公平地享受灌溉水资源的收益并承担相应成本。
2.桥接型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
桥接型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信任与合作基础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依托杨凌示范区的优势, 积极与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机构合作, 先后得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63课题组、村委会以及兄弟协会的参与和支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对协会领导骨干进行过多次管理和节水技术培训, 并提供上网服务。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主管的《农业科技报》也利用协会办公场所开展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 使用水户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农业生产, 拓宽致富门路, 支持新农村建设。反过来, 协会每年订阅《农业科技报》, 赠阅或者销售给用水户和附近村庄的村民, 推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的种苗以及农药等, 在信任和合作基础上实现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和双赢。五泉协会的健康发展受到中央和省市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 并对其进行宣传和报道, 协会以此为媒介, 加强了和全国其他兄弟协会的联系, 先后与关中和漳河灌区等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相互交流管理经验, 促进共同发展。
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村委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在协会成立以前, 灌溉水管工作由村委会负责, 协会的成立实际上取消了村委会的管理权, 因此, 协会成立之初受到村委会的反对。为了促使村委会集体行动, 协会将每个行政村的会员代表选举权交给村委会, 由村委会组织选举会员代表参加会员代表大会, 在多数行政村里, 会员代表也是村级管水员, 从而解决了协会和村委会的冲突, 保证了二者利益的一致性。
社会资本理论指出, 依靠信任网络可实现集团合作。五泉协会通过制度安排和激励机制设计, 形成普遍互惠的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 使利益相关者依赖社会资本, 达成自愿性合作, 减少了行动中的不确定性, 为灌溉水资源管理及其他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合作模式, 并促使协会不断发展壮大。
3.连接型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
连接型社会资本是指协会与具有政治或经济影响的个人以及政府等正规部门之间的垂直网络关系。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非官方组织, 要通过依托或挂靠这些实体寻求庇护和支持, 同时, 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外力推动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能激发引导农民用水户协会走上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道路。
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在世界银行关中灌区改造计划中, 按照世行以及陕西省水利厅的要求组建起来的。当时, 世界银行给协会拨款十万元, 用于协会的组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了协会启动经费不足的问题。水利部以及陕西省水利厅也给协会提供渠系修建和维护方面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目前的支渠和斗渠基本上是水利部门在修筑好以后交给协会管理, 大大降低了协会用于渠系维护的成本, 减轻了协会的财务负担。协会与地方政府部门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为了促进协会的组建, 陕西省民政厅、杨凌区民政局给协会简化登记程序, 取消筹备环节, 为协会注册提供便利条件。五泉协会也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 每年进行年审, 确保了协会的良好运作和发展。
连接型社会资本是协会发展的外部动力, 但是, 外部强大势力往往对协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侵蚀协会独立发展的空间和自我治理的能力, 产生路径依赖。据协会主席讲, 水利部2008年给协会拨款12万元, 但经过财政层层下拨, 由协会实际管理的款项大大减少, 其中一有部分是拨给了村委会, 由村委会来负责部分渠系改造工程, 从而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从我国已建立的用水户协会的实践来看, 许多协会在政府和世行退出后, 都出现了负债过高、运行困难的情况, 有的地方甚至收回协会的管理权, 重新回归科层化管理模式。
4.三个维度社会资本共同促进集体行动
内聚型社会资本、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接型社会资本相互联系, 促进集体行动的产生, 推动协会发展。首先, 建立在宗族关系、信任、规范和惩罚机制上较高水平的内聚型社会资本是协会存在和发展的源动力, 起着关键作用。内聚型社会资本虽然体现了用水户间密切的人际关系, 但相对封闭, 延伸圈子小, 若不能扩大受益半径, 则会出现负的外部性, 产生排外现象, 使桥接型和连接型社会资本在发展中的作用变得不显著 (图1中虚线所示) 。其次, 建立在合作、互惠、信任与合作基础上的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接型社会资本是协会发展的外部推动力, 通过参与协会的运行, 可提高协会的内聚型社会资本水平 (图1中实线所示) , 对协会的发展及运行起到外部监督作用。但是外部干预过多, 往往会破坏协会内部的成员关系, 使协会过多依赖外部援助而不是依赖协会会员, 缺乏对会员的服务动力, [4]降低内聚型社会资本水平。以上三个维度社会资本的相互关系及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影响机制可用图1表示:
四、结论
本文通过杨凌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案例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可以促使利益相关者集体行动, 达到参与以及推动协会发展的目标
建立在宗族、血缘以及信任基础上的内聚型社会资本是协会内部集体行动的源动力, 是协会成功运行的主要因素;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接型社会资本体现了协会和外部各类组织之间的信任合作关系, 在目前农村集体组织松散、灌区农民民主意识不强的局面下, 政府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鼓励和扶持是协会成功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 对协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进一步促成协会内聚型社会资本的产生, 使协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也会对协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较高水平的内聚型社会资本会使协会出现内部小利益集团, 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 可能会产生用水冲突问题, 导致集体行动的失败, 因此, 协会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的规章制度, 来避免和约束小团体的行动;较高水平的桥接型和连接型社会资本往往会侵蚀协会独立发展的空间和自我治理的能力, 使协会产生对外部组织的依赖。政府部门以及外部组织在协会的发展中应更多地体现在合作、互惠基础上的参与, 避免强势干预, 以保证农民用水户协会发挥灌溉水资源管理的主要作用。
3.社会资本的引入为研究农民用水协会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第三部门”, 是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主要途径和形式, 在灌区灌溉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过去关心其发展的研究者大都着重于经营管理而忽略其对社会层面的影响。社会资本概念的引入, 可以帮助研究者以及管理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以及发展的内在机制, 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互惠基础上的信任合作关系, 促进灌区水资源管理的集体行动, 使农民用水户协会成为真正的自治组织, 承担起灌区灌溉管理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
摘要:本文引入“社会资本”这一社会学概念, 以杨凌五泉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 从微观角度研究了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如何促进集体行动的产生, 并深入探讨了社会资本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 较高水平的社会资本是促进利益相关者集体行动、保证协会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社会资本在协会的发展中往往会彰显出负的外部性, 影响集体行动以及协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民用水户协会,社会资本维度,集体行动
参考文献
(1) Ostrom E, Ahn TK.The meaning of social capitaland its link to collective action[J].Handbook of socialcapital:the troika of sociology, political science andeconomics, 2008, (17) .
(2) Bourdieu P.The Forms of Capital, Chapter9inRichardson JG (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Connecticut[Z].GreenwoodPress, 1985.
(3) 燕继荣.社区治理与社会资本投资——中国社区治理创新的理论解释[J].天津社会科学, 2010, (03) .
【用水户协会】推荐阅读:
农民用水户协会章程和制度10-16
用水户参与12-31
中国房地产协会-协会章程10-05
中国建筑技术培训协会简介及协会章程01-16
卫生协会06-05
慈善协会06-08
农机协会07-08
法律协会07-26
读者协会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