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理解(通用11篇)
命题理解 篇1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目虽然是重难点, 但也是有技巧可寻。如果不讲究技巧和策略, 即使你具备坚实的语言功底, 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 要想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阅读理解任务, 也是有很大难度的。
一、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
(1) 命题原则材料方面。阅读材料的选取一般遵循三个原则: (1) 题材广泛, 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 (2) 体裁多样, 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3) 阅读文章不少于三篇, 文章的语句结构难度与课文大体相当, 阅读量在1000个单词左右, 其中生词量不超过3%。
(2)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方面。要求学生能分析出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全文的文脉, 能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能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 结合学生应有的常识正确判断生词和短语的含义。要求学生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领会作者的观点、意图。作者的观点和意图通常通过语气、遣词造句及修辞技巧表现出来。阅读测试还要求学生运用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效率。比如说在相同时间内, 提高阅读量, 测试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3) 常见题型。总体说来, 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可分为五大类型: (1) 概括性问题, (2) 实据性问题或细节理解题, (3) 推理性问题, 亦称推断题, (4) 指代性问题, (5) 语境词义问题或难词理解题。
二、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1) 学会捕捉有效信息。有时候学生明明读懂了整篇文章, 做题时却无从下手, 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如何快速、准确地捕捉有效信息呢?常用的是“扫读法”。这种方法目的明确, 用时很短, 运用娴熟, 可大大节省答题时间。扫读的第一步, 就是快速扫描全文, 捕捉信息来源, 找出对解题有帮助的关键信息。 (1) 扫读数字、广告、列车、飞机、轮船时刻表、价目表等, 数字随处可见。一般的阅读文章中, 也包含一些重要的数字信息。 (2) 扫读提示词, 也叫信号词, 表明句子之间或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注意到这些词语, 有助于我们预见句子的大意, 判断作者的写作思路, 从而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 决定是详读还是略读, 是否跳过某一段内容直接往下读。学会扫读指示词, 对于提高阅读速度有很大帮助。提示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表示因果关系的词:so, because, as, since等。2) 表示意思转折的词语:though、although、but、however、yet等。3) 表示排列或发展顺序的词:first、second、third、last、then、next、before、after that、finally等。
(2) 看懂题目, 细心判断。利用扫读可以通读全文, 迅速地了解文章大意, 抓住主题。接下来, 可以结合选项, 利用查读, 抓住重点。如果是正误判断题, 要认真读懂每个句子后再作判断;如果是选择题, 则应将所有选项全部读完后再作选择。有时试题可能涉及文章的细节, 如果考生在阅读文章时没有记住这些细节, 那么就要回到文章用查读的方式定位关键信息。如果扫读和查读都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还可以利用细读, 逐一推敲, 逐个击破。而在细读时, 特别要对关键词和关键句仔细琢磨, 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 而且要通过推理判断, 弄清文章中“字里行间”潜在的意思, 切忌通过自己对某类知识的主观了解和认识做出想象判断。对于没有学过的生词, 可以根据上下文或自己的背景知识等来推测其含义;对难以看懂的长句, 可以借助语法手段, 对其加以分析, 以达到透彻理解。在猜测词义时, 一定要回到原文中, 因为没有上下文就没有词义。
(3) 注意不要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及模拟测试中, 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一旦走进考场, 就很紧张, 自乱阵脚, 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平时的阅读习惯。这时候学生要放平心态, 平时怎么练, 考试就怎么做。平时你是先看题目后看文章, 考试时你也先文后题, 临时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 往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
【例题】Two people sit down to play Go (棋) .One of the players is an old man.He is now 89 years old.He has spent all of his life playing this game.The other person is a young woman.She has been playing Go for only three years.Before this, the woman was an expert at playing computer games.Now She plays Go in the same way she played computer games:-by becoming a machine herself.
【问题】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Go games are played by:A.Two Go beginners、B.Two Go lovers、C.Father and daughter、D.husband and wife
【解析】本文通过两个人对围棋的不同看法, 来说明这两个人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由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话可知, 围棋是两个人玩的。所以抓住了首句, 也就确定了答案。因此, 答案为B。
总之, 掌握一些阅读技能可以提高速度, 增加答题的准确性。但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人来说, 英语阅读不仅是学习英语的目的, 而且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 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
参考文献
[1]汪福德.试论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理论界, 2010 (3) .
[2]秦秋华.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 .
[3]韦秋琳.学生如何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J].现代阅读, 2011 (12) .
命题理解 篇2
上学期的一天中午,我们正在食堂吃饭,生活老师王老师气冲冲地向我们走来,她说:“你和x有没有把五楼顶的晾衣杆扔到楼下?”我们俩被问得目瞪口呆。我解释说:“我们刚才只是去楼顶把晒的被子拿回宿舍,并没有扔铁杆。”她坚决地说:“刚才只有你们上去,肯定是你们!”中午,她到教导处把这事告诉了主任,主任把我们俩又叫了过去,同样的问题又问了一遍。冤枉啊!不是我们做的怎么好承认?就这样我们一直被追问了两个小时,无论我俩怎么解释她们就是不相信,当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么痛苦了。越想越窝火,就这样难受了一个下午。过了两天,直到另一个住校老师抓到正在扔铁杆同学,告诉生活老师,才帮我们洗清了冤情。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我的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憎恨,恨她们不问青红皂白就冤枉人。但是这学期开学的一节课,让我改变了想法。
那是在一节生活适应课上,老师例举了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个例子,让我们深受启发,由此产生了一个话题——“学会宽容”。老师例举了许多我们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例子,我明白了:如果一个人不会宽容别人而为鸡毛蒜皮的事发生矛盾或故障的话,就不会交到朋友。古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这节课,让我学会了忍耐。
以后,当我和同学发生矛盾,就算是他的错,我也继续和他友好,所以,我现在交的朋友很多,因为,我学会了怎样宽容别人。
中考阅读理解命题特点及解题技巧 篇3
阅读是语言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纵观近几来尤其是2008年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阅读理解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所以,做好阅读理解题,是获得英语中考高分的关键!而了解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掌握解题技巧是提高中考成绩的有效途径。
一、命题特点
1. 文体多样,题材各异,生活化,知识化。
所选短文涉及了论说文,记叙文,应用文等多种文体;选材包括日常生活、传说、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新闻、史地、科普、政治、经济等,语言地道纯正,原汁原味,具有鲜明的英语语言文化特点,有较丰富的文化蕴涵,重视社会的热点问题,追踪科技前沿,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及生活气息。剔除了有学科、性别、城乡等倾向的文章,遵循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2. 坚持把阅读技能作为考查目标。
中考阅读理解既考查考生对文章字面的理解能力,又考查考生对文章寓意的理解能力。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叙述的具体事实的理解能力(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及根据上下文对某些词义、句义的推断理解能力和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及考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3. 适当增加生词量,考查推断词义能力。
要求考生必须根据上下文或整篇文章才能做出推断,来检测他们利用构词法等知识及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进而在较高级的措辞中探察作者的隐含意思。
4. 试题考点设计合理,干扰项设置水平高。
试题设计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避免违背生活常识和语段本意的偏题、怪题;题干简洁明晰,既避免长句、难句,又避免生硬的套语;选项表意清楚,关系合理,答案唯一,避免模棱两可的选项设计。命题人员把握干扰项只有涉及到语篇的内容才有可能发挥干扰功能的特点,预测到领悟能力差的考生可能发生的失误点,在不少理解题的干扰项的设置上表现出很高的水平。
5. 设题的难度普遍加大。
原来经常出现的正误判断题越来越少,选择题则由过去设计的五个W(即what, when, where, why, who)的浅层次理解过渡到找出文章中的主旨,推理判断和理解深层次含义。主要考查:1)掌握所阅读村料的主旨大意和说明主旨大意的具体事实与细节。 2)不仅理解阅读材料的字面意思,也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含意。 3)理解阅读材料中句子、段落的含义,并能对文章全篇总的脉络进行推理与判断。
6. 语言体现当代英语特点,在“深层”上处理得当。
阅读语段体现出当代英语的特点:用词浅显简练,生动活泼,语句富于变化,避免冗长沉重。常用词的深层或引申意义处理得当。
总之,各地在命题中始终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定中求发展” 的命题指导思想,难度稳中求升,信度好,效度高,区分度强。所选文章语言地道,注重内容的时代气息和文化背景,测试点的语言层次及问题的设置继续向语篇深层转移,适当平衡了语言能力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反映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中考的最新命题趋向。
二、解题技巧
在了解近年中考阅读理解命题特点的基础上,同学们还要掌握阅读理解题的一些解题技巧。阅读短文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阅读文章。可采用速读、细读和复读的三步法找到最佳答案。
1. 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弄清提问指向。了解问题是针对一句话设计的,还是针对一段话所陈述的事实设计的,还是要求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给文章确定标题,判断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根据不同的提问指向,确定不同的阅读范围,提取信息或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接着,要分清问题的类型。分清是表层信息题还是深层理解题。表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深层理解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
最后,猜读理解题干及选项包含的信息。注意题干的主语、疑问词及重要的谓语,留意问句中的五个Wh-和How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整合、甄别、分析、对比,筛选、提炼,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有根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的方法,能加强阅读的针对性,提高做题的准确率,节省宝贵的时间。这种方法适于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选择恰当标题及事件发生的顺序等问题,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解题。
2. 速读全文,了解大意和主题。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更谈不上运用英语。近几年的中考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30个词左右。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寻找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间、空间顺序,明了情节、人物、观点,从而了解文章大意,明确文章主题。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通常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主题句往往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
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议论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如:that is to say, above all, especially, mainly等,从而理顺文章思路与脉络。
3. 详读细节,掌握细节内容。
这次应为细品,不可一晃而过。可边读边用铅笔做些标记,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即五个W:who, what, when, where, why)划出来。如:每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经过这样处理,对文章的内容和细节便清楚无误了。
4.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推论,推断),suggest(提出,暗示),indicate(表明)等。
5. 猜词悟义,扫除阅读拦路虎。
阅读理解测试中也常常有考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能力的问题。这类题目要求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上下文的理解,运用构词法等知识来推断词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推测词义的方法:
1)借助构词知识法
Tom disagreed with the captain about this.
前缀dis-表示否定,据此disagree 意为“不同意”。
2)通过定义法
A century is a hundred years.
a hundred years 解释了century 的意思是“百年”或“世纪”。
3)通过同位法
Bananas, oranges, coconuts and some other kinds of fruit grow in warm areas.
这里coconuts 是生词,我们可以从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它的大致意思。从句中不难看出coconuts和bananas及oranges 是同位关系,同属fruit 一类,因此它是水果,准确地说它是椰子。
4)通过因果关系法
The little girl was the only grandchild in the family. She was the apple of her grandparent’s eye.
从句中可以得知这个女孩是家中唯一的孙女,因而是祖父母的“掌上明珠”。
5)通过同义或反义法
He had been getting better, but during the night his condition deteriorated.
句义“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可是夜间却又……”句中but提示我们deteriorated 多半是get better的反义,因此可以大致确定它的意思是“恶化”。
6)通过上下文提供信息法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The market is good now, don’t miss the chance.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的字面意思是“趁天气好赶快晒草”,通过下文所给的信息,现在的销路好,不要错过机会,可以得知它比喻的是“抓住时机”。
当然,推测并非万能,许多词只能推测出大概的意思,虽然如此,却有助于理解原文。
6. 巧用排除法答题,注意检验答案。
排除以下选项:1)与文中陈述的事实相反的选项;2)文中完全没有提到的内容的选项;3)与全文内容或句子意义不沾边的选项;4)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5)表示间接或次要因素的选项。
在速读、细读和复读中,复读检查尤为重要,一定要趁热打铁,及时复查,通过复读来审视、推敲答案,发现错误、遗漏,及时补充,以确保选取项无漏、无疑、无误,提高答题命中率。
第二部分:真题解析(2008南京市)
A
Science fiction is a popular kind of writing, and many people think of Jules Verne as 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He was born in France in 1828. His father wanted him to become a lawyer, but from his early twenties Verne decided to become a writer. At first he wrote plays for the theater. Then, in 1863, he wrote a story called Five Weeks in a Balloon. The success of this book encouraged him to write more stories such as A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1864) and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1865).
In the 19th century, many people were interested in science and inventions. Jules Verne wrote about scientific subjects in his stories and, as a result, they were very popular. Verne’s writing included many predictions(预言) for the 20th century and many of them came true. He described space flight, movies, and air conditioning, a long time before they appeared. These books were very successful and they made Verne rich.
Jules Verne’s books have been the subjects for many movies.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was a successful movie for Walt Disney. It was the first Disney movie to use real actors instead of cartoon drawings.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is another famous movie based on one of Verne’s books. The main character is an Englishman called Phileas Fogg. For him,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be always on time!
1. What does the phrase “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mean? ____.
A. The father who has several children
B. The man who loves science and inventions
C. The writer whose father wrote science fiction
D. The man who first started writing science fiction successfully
2. What encouraged Jules Verne to write more stories? ____.
A. The plays he wrote for the theater
B. The encouragement from his father
C. The success of Five Weeks in a Balloon
D. The scientific subjects in his stories
3. Why were Jules Verne’s books very popular in the 19th century? ____.
A. Because his books made him rich and famous
B. Because he wrote many plays for the theater at that time
C. Because his books have been the subjects for many movies
D. Because many people were interested in science and inventions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has the main character called Phileas Fogg? ____.
A. Five Weeks in a Balloon
B.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C. A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D.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____.
A. Jules Verne only wrote plays in the 19th century
B. Many of the predictions in Verne’s stories came true
C. The main characters in Verne’s books are always on time
D. The space flight Verne described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s
命题理解 篇4
关键词:阅读理解,命题规律,应试策略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规律
阅读理解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保留下来的题型之一。它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快速阅读和仔细阅读。考生被要求在1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篇1 500个单词左右的文章并回答10个问题, 其中7个问题是选择题, 3个问题是填空题, 占试卷总分值的10%, 平均阅读的速度要超过110WPM。仔细阅读主要有两篇短文, 四级考试短文阅读的长度平均为300-350字, 六级考试短文阅读的长度平均为350-400字, 总阅读量都超过了1 000字, 阅读的平均速度大致为70WPM。每篇文章给出5道多项选择题, 占试卷总分值的20%。阅读理解虽说对考生要求较高, 但深入研究历届四、六级阅读理解真题, 发现阅读理解的命题考点和测试题型均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1. 题材广泛。
四、六级考试的阅读理解文章选材范围广泛, 多是由英美国家的文章改编而来, 它包括了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日常知识和科普常识, 但一般的考试题材都集中于科普知识、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三个方面。
2. 体裁多样。
它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但四、六级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主要集中于议论文和说明文两种。
3. 题型灵活。
题型的多样性更多地出现在阅读中。它主要有主旨题、推理题、细节题、常识题、是非题、推测词义题和作者语气、态度及观点题等。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1. 快速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四、六级考试的阅读理解略读和寻读 (skimming和scanning) 是快速阅读主要采用的两种方法, 考生必须掌握并熟练地使用。
(1) skimming在牛津词典当中的解释是:“read quickly, noting only the chief points”。在韦氏词典里的解释是“to read, study, or examine superficially and rapidly;especially:to glance through (as a book) for the chief ideas or the plot”。从解释不难看出, skimming主要是用来抓住文章的要点的 (chief points) , 或找一篇文章的主要论点或情节 (the chief ideas or the plot) 。实际上, 这就是一种整体阅读的方法。
因此, 考生们便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使用这种方法来找寻文章的主旨大意。说具体点, 也就是通过抓住每一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或中心句来判断一篇文章的大意。在阅读时, 不管后面的题目里有没有考查主旨大意或要求选最佳标题, 考生都必须通过抓住每段的中心意思从而掌握整篇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因为文章里的每个单词、句子、段落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 无论是考查细节理解或是推断或作者态度, 都离不开这个中心思想。
(2) scanning在牛津词典当中的解释是“glace at quickly but not very thoroughly”。在韦氏词典当中的解释是:“to glance from point to point, often hastily, casually, or in search of a particular item”。其实, scan的意思是“扫描”, scanning就是为了寻找某一特定信息而大致快速地浏览。
这种阅读方法尤其适合于广告类题目, 因为广告类题目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信息对比题———大家先看题目, 找出定位词, 然后再到文章里找相关信息, 最后进行对比;这个过程其实就是scanning, 换句话说, 我们没有必要把一篇文章从头到尾地、逐字逐句地阅读, 只要找准定位词, 快速地在文章内“扫描”出定位词,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适合这种方法的不仅仅是广告题材中的信息对比题, 很多考查细节理解类的题目也大多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如词义推测、数字计算等。当然, 其他文体的阅读在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 千万不要忘了联系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作者的态度观点。
在此, 建议考生们在做题时按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看文章后的题目, 分析定位词, 并用笔标出以加深印象;重点关注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和每段的首句或未句, 基本上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
第二步:阅读文章, 从头到尾把文章通读一遍, 注意每段中心句或中心思想, 留心题目当中标出的信息;阅读的中途不要停顿下来去考虑单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 不管是否懂, 一律跳过。
第三步:先做细节题, 注意对比题目和文章当中相应信息在表述方式上的不同, 要特别注意两者在用词上的区别———考的往往就是这个词。
第四步:在做完细节题并对于文章内容有了更深理解的基础之上完成主旨大意题、最佳标题题。
2. 仔细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阅读理解的文章都是从浩如烟海的英美报刊、网站或杂志上节选而来, 所以采取题海战术一定行不通。因此, 考生只有从历年真题中找到规律, 掌握高效科学的阅读方法, 最终才能高效地答题。
(1) 快速浏览全文, 把握文章主旨划出重点。在这一过程中, 考生们所要做的就是首先弄清楚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即是采用“综合信息”策略。
(2) 用笔在试卷上面标记出可能的考点。这是处理阅读理解题型的“预测”和“综合信息”策略。
(3) 精读文章首末段和每段的首末句和每段第一次出现的结论句, 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体裁。这种策略叫做“辨认文章结构和体裁”。
(4) 精读关键词定位的地方。题目大部分都是相应原文的变形 (如同义改写、词性转换等) 。这类体型的处理策略是“综合分析”。
(5) 精读重要考点。重要考点主要包括强调句、转折句、比较句、主题句、因果句、独立成段句、长难句乃至特殊标点符号等。处理这类题需用“语法分析”策略。
(6) 在回答关于作者的意图和态度的问题时, 考生要采用“评价”策略。
考生在做仔细阅读时, 要调动已有的相关图式, 猜测出题者的意图,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体裁, 分析考点的句子结构和构词法来达到更好的考试效果。在备战时, 考生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 匠心独具合理编排, 按照题型各个击破, 巧妙地应用适当的招数扫清阅读理解障碍。
招数一:提前多做真题, 关注一些如教育和经济类等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话题, 通过集中练习那些高频话题的文章, 来了解这类话题的文章背景知识、熟悉高频话题的词汇。这样, 在考场上便可以节省宝贵的做题时间, 保证做题效率, 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招数二:第一遍快速阅读短文时, 敏锐地捕捉到考点并能预测可能会出的题型。用笔在这些可能会出题的考点轻轻划上记号, 等看完短文开始做题时, 针对题干的提问, 迅速找到做记号的考点, 再仔细分析、答题。这样, 考生就能节省不少时间, 从而避免开始做题时又要通阅全文盲目找考点。
招数三:熟悉题型的规律, 如:主旨题、细节题、推断题、观点态度题及语义题。根据“二八法则”可知, 阅读中80%的差错率多集中在阅读理解题的某些个别题型上, 因而找准自己的“短板”, 进行集中的练习, 运用20%的努力, 在短时间提高得分的可能性。
招数四:遇到长难句或生词特别多的句子对解题造成障碍时, 不要慌张。结合上下文, 细心分析句子结构, 从语境中揣摩句子意思。学会猜词悟意的技巧, 不要依赖词典, 要结合上下文与构词法, 从理解文章整个意思的角度出发, 尽可能推测得合理些。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形容词、副词、功能词以及人名、地名和机构名称等, 可以“跳过去”不予理踩。有关文章主旨、作者观点的题目可留在最后做。
总之, 英语阅读理解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 读者要善于利用各种各样的阅读策略。广大考生则需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通过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研究和相应策略的正确应用, 力争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ROST M.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J].Pearson Education Press, 2002.
[2]王长喜.阅读与简答[Z].北京:学苑出版社, 2010.
命题理解 篇5
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版),考研英语阅读题型没有任何变化。阅读对于考生来说,几乎直接决定考试成败,也是历年考试的难点。下面就给大家对大纲要求做一个深度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复习建议。
一、大纲要求及对应题型
根据20考研英语大纲:大纲要求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具体内容及对应的题型如下:
1) 理解主旨要义――→主旨大意题
2) 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事实细节题
3) 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推理判断题
4) 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推理判断题
5) 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词汇短语题
6) 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单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推理判断题
7)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观点态度题
8) 区分论点和论据――→主旨大意题
当然,以上分类只是一个粗线划分,不排除很多题型兼而有之,如有些细节题离不开推断,主旨题也需要对细节的兼顾等。
二、命题总体原则
(一)文章总体分析
从文章题材方面看,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医学、社会学、科学方法论、社会、环境、人口、科普,以及其他社会热点问题,偏向社会和人文科学,也有自然科学类文章。题材主要突现当年或前一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尤其主要是西方国家如美、英、加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和热点问题。但对考生来说,一般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带有普及性的社会生活类、科普类以及商业经济类的文章。
从试题结构看,阅读A部分文章自开始从五篇文章改为四篇,每篇由4~6个段落构成(偶尔有例外情况)。每篇文章由400~500个单词构成(因为,考纲对四篇文章的总词汇量要求在1600个左右,而实际情况是,每篇文章词汇量低于400则篇幅较小,词汇量高于500则篇幅过大,这就决定了每篇文章词汇量分布比较均匀,实际词汇量一般在1700~1800之间)。
关于命题员选取阅读文章的`标准问题,这里提醒考生,那种带有很强专业性的、生僻的话题、娱乐类话题、敏感话题(如政党政治、宗教、种族冲突等)绝对不会被选取,因为作为一种国内最高级别统考形式的考试,它要兼顾到各个背景层次的考生,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正面导向性。所以,考生毋庸担心遇到完全陌生的题材,更没有必要为提高阅读应试能力而刻意地大量阅读一些英文报纸杂志的社会、教育、经济、科技等专栏文章(当然,时间富余的考生可用它来培养一下英语学习兴趣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对于应试来说,在休闲时间阅读一点相关内容的中文杂志期刊可能更有效率)。
对于文章从哪里选取、选取什么样的体裁这两个问题,对于考生来说,实在没有太多了解的必要,徒增一些心里负担,能奇迹般地遇上一篇自己读过的文章的概率在万分之一,考生不可能为这万分之一的概率去把所有的杂志读一遍。考生需要牢记,阅读理解的文章是按语法规则连接词汇而成的。也就是说,不论什么题材或体裁的文章都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只要词汇都认识,又能理解基本的语句结构,那么任何普及性题材或者体裁的文章都能理解(但理解的程度则会由于各自学习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题目命制基本原则
1),试题应该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命题,即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评价目标和试卷结构进行命题。命题内容不超过大纲的评价目标,题型和题量也严格按照大纲的规定命制。在选取A部分的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选材范围和难度,力图让考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同时要使试题具有适当的难度和较高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以实现考试目标。
2),试题指向性必须清楚、准确、周密,易于理解,不出偏题怪题(比如需要借助文章内容以外信息解答的试题,或者说文章包含的信息不足以完成题目的解答)。试题应避免科学性错误,还应避免不健康的、带有各种偏见的语言材料。答案要求明确、合理、唯一。
3),文章、题目安排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方便考生逐步进入答题状态,消除因试题安排不合理导致对考生评价的偏差。(因此,考生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应尽量依照试题的顺序进行答题,对于确实有疑问的试题可以暂时跳过,作上记号,等完成其他题目以后待有富余时间重新作答。)
4),题目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迷惑性,但答案必须唯一,不能有模棱两可的答案,只要学生寻着正确的逻辑思维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5),试题中无科学性错误。语言正确、地道、得体、简洁;指令清楚、准确、周密,易于理解。题目设计应基本上涉及到整篇文章的各个段落。题目设置顺序应与文章内容顺序对应。
三、复习方法
命题理解 篇6
因此,了解中考散文阅读命题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和解题策略很有必要。散文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规律。
一、选文重视“人文”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引文同此)散文阅读题的材料人文内涵丰富,主题积极向上,语言生动活泼,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人生。选文一般来自两类:一是名家经典作品,如,丰子恺、余秋雨、毕淑敏、林清玄、张晓风、席慕容等;二是优美时文,如,丁立梅、查一路、莫小米、乔叶等。选文多与课内文章紧密关联,课内课外衔接自然。
二、命题重视“文本”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命题者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题目一般围绕着行文线索、构思立意、结构布局、词句运用等设计。
三、探究重视“拓展”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既要理解文本,又要联系个人生活体验和社会生活展开联想和反思。此类题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真题展示】
阅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一文,完成18~21 题。(泰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
(1)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2)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3)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4)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5)莫非懵懵懂懂中,睡意蒙眬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6)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7)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8)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9)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10)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11)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12)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13)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8.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请说出你对第(4)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
简要说说第(10)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0.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
21.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背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试题分析】
第18题是整体感知题。回答这道题,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不但要在文本中筛选出儿子生理上的“长大”,还要分析出他心理上的“长大”。
整体感知一般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文章线索,概括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第19题属于局部赏析题。局部赏析一般从细节问题切入,主要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19题两小题要求结合具体语境,所以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加以理解。
第(1)题对“受宠若惊”的理解,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受宠若惊”的本义是“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联系上文中儿子和他拉大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有一天“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以及下文中“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这一句,可以想象得出“我”该是怎样的“激动”与“惊喜”!
第(2)题是句子鉴赏题目,是散文阅读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题。“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散文语言大多比较形象生动,常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品味散文的语言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1.用词之美——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和成语等。
2.修辞之美——文中的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
3.句式之美——文中的骈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第20题也属于局部赏析题,是对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赏析。这类题目一般先要指出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再指出其内容上的作用,最后指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21题是一道颇有创意的拓展探究题。在拓展探究题中,链接材料大多选自课外,目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而这道题的链接材料却来自课内。选文来自课外,链接来自课内,其导向非常明显,这就是提醒语文老师和学生,要抓纲扣本,认真教好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千万不可舍本逐末。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拓展探究类题目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本词句的启示或感悟。2.对某种态度的评价。3.文本内外材料的比较。解答拓展探究题,特别要重视材料之间的比较,分辨出材料间的异同,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大纲,把握住散文阅读考查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语文成绩。
附:参考答案
18.(1)躲着换内裤,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2)开始长胡须,出现了喉结;(3)与父母欲近还远的青春期心理。(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19.(1)一是指儿子不期而至的亲昵行为带给“我”的惊喜(1分);二是指“我”对儿子短暂易逝的亲昵行为的珍惜(1分)。
(2)①以比喻(“儿子”像“小鸟”蹦上枝头)来表现此前儿子的纯真、可爱、调皮和父子亲昵的温馨情景(2分);②表现了对儿子因为长大而不再与“我”亲昵的惋惜、怅惘的心理(2分)。
20. ①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而紧凑;②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③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21.示例一: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本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丰子恺先生的做法则过于简单粗暴。
示例二:我不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没有能照顾到儿子身心独立的需要。本文中的父亲,忙碌之余而不忘亲近儿子;丰子恺先生在伤害孩子心灵之后,能善于自省与自责。
(做出欣赏或不欣赏的判断并陈述理由,得2分;在比较中陈述对另外两位父亲的看法,各得2分)
命题理解 篇7
关键词:全国卷,细节理解,综合理解
本文通过对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新课标三份试卷中的阅读理解第一节 (选择最佳选项) 进行分析, 并针对全国卷的命题特点提出相应的解题技巧。
首先, 从文章的体裁来看, 体裁较多样: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在新课标全国I卷中, 记叙文占了3篇, A、B、C三篇均为记叙文, D篇为说明文;新课标全国II卷中, B、C、D三篇都是记叙文, A篇为广告类的应用文;新课标全国III卷中, 应用文体2篇、记叙文、说明文、各1篇。总体来说记叙文占多数, 其他各种体裁均有涉及, 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熟悉各种体裁的文章并且要归纳总结各种体裁的解题方法。
其次,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 细节题占得比例很高, 主旨大意、推理判断、作者意图以及猜词比例较小。比如新课标全国I卷中, 在15道选择题中, 考查细节理解占了10题, 其余5道题考查点分别为:推理判断2题, 猜测词义1题, 主旨理解1题, 标题1题。新课标全国II卷中, 细节理解一样占了10题, 其余的猜测词义1题, 划线词指代1题, 目的意图2题, 主旨大意1题。相对而言, 在新课标全国III卷中, 推理判断题所占比例有了较大的提升考查了4道题分别为27、29、31和33小题;猜测词义以及划线指代各1题, 主旨大意1题;而细节理解题8题。所以纵观三份试卷, 学生能够做好细节题就能够做好阅读理解。
另外, 题目的设置来说, 全国卷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许多题目都是采用与文章同义词或同义句的形式来设置问题, 而许多选项也采用这样的形式。我们以新课标全国I卷A篇阅读理解为例说明这一点:其中22题问题为“O’Connor被法律公司拒绝的原因是什么?”文章有关这个问题的来源在第四段“she could not find work at a law firm because she was a woman.”原句说她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她是个女人。而C的选项“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对女性的歧视) ”就是原句的同义转换, 所以答案选C。”
针对上文所列出的全国卷的命题特点:体裁丰富多样, 细节理解题比例大, 答案绝大多数以同义词或同义句的形式出现。笔者提出相应的解题技巧:
第一, 做题时根据不同体裁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广告类、调查报告类的文章可以先浏览题目, 根据题目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从中确定答案。比如新课标全国卷II卷A篇为广告类的文章, 我们可以直接看题干找到答案。对于记叙文、说明文体, 我们往往先快速浏览文章, 然后再来看题目, 从题目的问题回归出处, 从中找到答案。比如全国卷I的A篇文章四道题中三道题目都可以直接从题干的关键词眼回归原文相应的段落马上确定答案:比如21题看到题干中关键词眼人名Jane Addams就马上找到第二段确定答案。
第二, 根据考查的内容而采取相应的方法。首先要判断题目是细节理解还是综合理解。比如对于细节理解题, 一定要回到原文找到出处, 注意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 有些看似一样, 实则已被“偷梁换柱”, 命题人员往往要求考生阅读文章已获得特定的信息。所以只要认真阅读, 答案都可以在原文找到。而针对综合理解题, 要从全文的理解来推理判断答案。比如主旨大意题, 一定要理解文章的内容, 有时文章的主旨大意在第一个段落, 有些在第一句, 有些在最后一个段落, 少数的一些甚至要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 这一类的题目难度较大, 有时需要反复推敲。考生特别害怕的一类就是猜测词义或划线指代题, 这种题目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去判断, 特别所给的词是熟悉的词汇时, 更要小心谨慎, 因为它考查的词义往往不是所熟悉的那个意思, 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完全等同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 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而对于那些从未见过的词汇, 更要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生词的含义。而至于其他的推理判断、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题都属于综合理解能力题, 都要求考生一定要从文章的总体内容去考虑。
第三, 做题时一定要有同义词、同义句的概念。上文我们说到全国卷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题干和选项很多都采用与原文同义的形式出现。这样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多关注同义词、同义句的转换。在考试过程中要随时联想到选项与原句的关系。
命题理解 篇8
关键词:语境理论,高考阅读理解,词义推测题,设计
高中英语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在高考英语考试中占的分值最多,此部分中的词义推测是每年必考题型,因此对此题型设计问题的研究不仅能够说明此部分考题的有效性,而且有助于未来试题设计的改进。
1. 语境理论
Brown&Yule (1983)指出话语的一且活动都是在语境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进行话语分析就不能避开语境来谈。本文主要是用上下文和扩展语境理论分析阅读理解中考查推测词义能力题目的设计。上下文指在话语中位于某个单项词前的语音、词和短语。它在理解文本信息上很有帮助,即使原本的言语中没有时间和地点的信息、没有说者/写者及其对象,我们也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至少可以得到部分这方面的信息上下文信息越多,越容易正确理解。而有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特别是时间和地点副词,如果没有足够的语境知识,就很难断定它们的确切含义,这里就需要扩展的语境知识。
2. 多项选择题目的设计原则
目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考试形式基本还是多项选择题型,多项选择题目是客观测试,使用和评分容易,但设计困难。设计时要注意四个基本原则(刘润清,1991):1)每个题目只许有一个正确答案,除非说明让学生选择“最佳”答案;2)每道题只测一个语言现象。学生能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3)每个选择项放到提干中时应该是符合语法的(当然个别语法测试除外);4)题目语言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至少不难于题项。高考英语中的推测词义考查的是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作出推断,确定词义,因此设计的试题只有考查了这一能力才说明此试题有效。
3. 题项分析
3.1 设计的有效性
分析可知有九道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地考查了考生通过对上下文及篇章的理解通过推理确定词义的能力。因此这九道题的设计是有效的,而且都符合前边提到的试题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如:
1) The underlined word“daunting”in Paragraph 1 most probably means%%%%.(2007,山东,65)
A.discouraging C.creative
B.interesting D.unbearable
上下文:“When Andrea Peterson landed her first teaching job, she faced the daunting task of creating a music program with almost no money for equipment or supplies in a climate where standards-based learning was the focus and music just provided a break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with后边的限定成分“no moneyfor...”说明这是一个不令人愉快的任务,这样看来A、D选项都有对的可能,然而结合整篇的语境和个人经历及对世界的理解仔细推敲就会选出最佳答案应该是A。本篇讲的是一位音乐老师如何把她的音乐带到条件差观念落后的学校并受到好评的故事,她初到一个地方,差的条件让她感到沮丧才是理所当然的感情流露。D选项还是具有一定的干扰性的。
2) The words“hooked on teaching”underlined in Paragraph 2probably mean%%%%.(2007,全国卷Ⅰ,69)
A.attracted to teaching B.tired of teaching
C.satisfied with teaching D.unhappy about teaching
上下文:“Born in Chicago in 1902, brought up and schooled in Nebraska, the 19-year-old college graduate Ralph Tyler became hooked on teaching while teaching as a science teacher in South Dakota and changed his major from medicine to education.”由此段的最后一行的“changed his major from medicine to edu-cation”可以很容易排除B、D两项,但据此还不能把C排除掉,C好像能说得通。但结合实际生活就知道,生活中让我们满意的事情很多,对一件事情满意不大会引起专业方向的改变,兴趣才是主要因素。C项也具有一定的干扰。
同时发现个别题目的题项设计因没有考虑语境因素而出现了没有正确选项的情况,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猜测作答现象,好学生可能选错,而差学生可能选对,就大大地降低了考试的效度。
3) The underlined phrase“with finality”probably means%%%%(2007,四川,73)
A.firmly B.clearly C.proudly D.pleasantly
上下文:“One day I came across a newspaper article about an English professor at a nearby state college.The article had a list of the hundred most important book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More than anything else in my life,’the professor told the reporter with finality,‘these books have made me all that I am.’”与“with finali-ty”的相关信息只有此段,从此段看,很难判断教授说话的口气,这样A、C、D都是正确的。因此这道题违背了答案唯一性原则,同时其设计违背此题型的考查目的,词义推断题考查的是根据上下文的理解推测词义,而这道题根据上下文,即使结合文化语境也无法作出选择。
还有个别题目题项的设计因没有结合语境理论而出现不读阅读材料即能选出正确答案的情况,这就无法考查到阅读能力,而且会误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
4) The underlined phrase“act as a deterrent to a thief”means%%%%.(2007,江苏,57)
A.help you recognize your bike
B.help the police find your bicycle
C.stop someone stealing your bicycle
D.stop you worrying about your bike
上下文:“Security marking your bike can act a deterrent to a thief.It can also help the police find your bicycle.It should be clearly written and include your postcode and your house or flat number.This will provide a simple way to identify your bicycle.”此篇文章主要讲如何防止自行车被偷。“act as a deterrent to a thief”的宾语是a thief,选项A、B、D的宾语是自行车所有者或警察,C选项的宾语很明显就是小偷,即使不看这篇文章也能选对答案。阅读理解考查的是考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此题影响了整个试卷的效度。
3.2 设计中语境层次的把握
对语境层次的分析发现,这些词义推断题目涉及的语境层次有句内、段内、篇章及篇章外的文化语境。其中有一道题语境层次为句内,三道题是段内,四道题是通过段内再加上一定的篇章外知识,一道题考查了对整个语篇的理解。从这些题目可以看出试题的设计较重视对篇章外知识的考查,这正符合高考改革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增强文化意识的要求,这是词义推测题设计非常合理的方面。试题设计中出现根据上下文和文化语境都很难以选出正确答案的试题,正是因为试题设计者没有对语境层次的正确把握,因此,此类试题在设计时就要有语境的概念。一方面可以避免题项设计出现无正确答案和不读文章即可选出答案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不同层次语境层次的把握来平衡试题的难度,因为对不同语境层次的考试也是影响试题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4. 结论
本文应用话语分析的语境理论对语言测试题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分析从两方面进行。设计的合理性和设计中语境层次的把握。从设计合理性的分析发现,此类题目的设计基本都是符合试题设计要求的,个别存在一定问题,如文章能够理解也不能确定所考查词的词义,不看文章就能选出正确答案,这两个问题正是此类题型的大忌。如果试题设计者能够把握好篇章理解的语境层次,就可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同时这也是试题设计过程中平衡试题难度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Brown, G.&Yule, G.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3]王玉洁.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看英语能力测试[J].大学英语, 2006, (3) .
命题理解 篇9
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英语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 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要做到:
(1) 理解主旨大意; (2) 理解文中具体的细节信息; (3) 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词义; (4) 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分析对比近五年宁夏英语高考试题, 我们发现阅读理解的命题有以下几个趋势:
(1) 体裁广泛, 题材多样。从题材和题材上看, 近5年宁夏卷阅读理解题所选文章覆盖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广告、人物介绍等应用类文章, 题材广泛, 词汇量适中;阅读材料原汁原味, 文化含量加大, 文章的风格更具英语语言的特点。选材丰富, 时代气息浓郁, 涉及了社会、动植物、人生观与日常生活等领域。
(2) 重点突出, 考查全面。所考查题型涉及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及推理判断题。考查的重点是细节理解能力及推理判断能力, 辅以主旨大意及词义猜测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从设问方式上看, 细节信息题居多, 但是经数据统计, 发现07年的细节信息题多为信息获取型问题 (58、61、62、70) , 例如:
58.How did people get to know the couple’s problem?
A.From radio broadcasts. B.From a newspaper.
C.From TV news D.From a stranger.
对于这样的信息获取型细节题, 学生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出详细的细节, 在2007年的第一篇阅读中可以找到:I was so sad that someone would steal our bike that I wrote to the newspaper and told them our story. Shortly after that, several people in our area offered to help. One wonderful stranger even bought a bike, then called my husband to pick it up.因此, 该题的选项就显而易见了。2008年试题:
56.Why did the author feel bitter about her father when she was a young adult?
A.He was silent most of the time.
B.He was too proud of himself.
C.He did not love his children.
D.He expected too much of her.
57.When the author went out with her father on weekends, she would feel ______.
A.nervous B.sorry C.tired D.safe
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细节后, 还要进一步进行推理判断, 但是总体来说, 还是要紧抓细节。而2009年试题除了两道释义题之外, 全部为信息判断和推理题, 之后的两年也是如此。如2010年主旨大意题2个, 词义猜测题1个, 细节理解题3个, 推测判断题9个。2011年宁夏卷主旨大意题1个, 词义猜测题1个, 细节理解题6个, 推测判断题 7个。阅读理解的这一特点体现了考查考生整体把握文章要义、深层理解文章内涵、准确理解看似简单的词、句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以及上下文的语义关联等能力。命题思路和试题特点的改变使阅读理解的难度增大, 但这种变化是符合语言学习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要求的, 所以, 其对教学的向导作用是积极的。
(3) 题型稳定, 难易适中。在近5年宁夏的5套英语高考题中, 题目数目, 分值及参考作答时间每年都完全相同, 基本上每年都是4篇阅读理解题和一篇“七选五”阅读。绝大多数题属中等难度题, 难题比例不大, 这一点与考纲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对于“7选5”阅读, 近几年来该题型在选材上保持了体裁上的一致 (说明文) , 题材均与教育教学相关, 篇幅都在280字左右, 其主旨是在考查学生对于文章意思的疏通能力, 要求每一位学生能都读懂文章的主旨大意, 概括总结出文章的的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并且能够判断出上下文的语义关系, 了解篇章结构。在难度上也是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要求学生能在6分钟左右的时间迅速完成题目的选择。
二、阅读理解解题方法的建议
了解了近几年宁夏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趋势之后, 对于阅读理解, 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这不仅能节省时间, 而且还能提高阅读效率。然而, 阅读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 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 带着问题阅读并解决问题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 也就是倒序法。倒序法又称逆向阅读。指在做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 从文章后的设题入手, 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先读文章后的问题, 弄清其要点, 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的放矢地阅读文章, 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 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 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 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 选出正确答案。这样做有利于尽快地理解文章, 捕捉信息, 从而有助于解题。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细节题, 尤其是快速寻找信息题 (特别适用于功能性阅读, 如图形表格类、广告类, 查字典等) 。
三、学会基本的理解技巧
首先, 要学会抓大意。寻找主题句这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通常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 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 即从概述开始, 随之辅以细说。这时, 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主题句多数情况下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 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 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 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对于主题句的掌握, 能够解决很多主旨大意题和概括文章主旨的题目。
其次, 要学会理结构。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 有脉可循。如叙述文多以人物为中心, 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 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 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 详读细节, 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 找出关键词语, 运用“画图列表法”, 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之后,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 每位同学要摒弃坏的阅读习惯, 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 养成默读习惯, 使注意力集中在文字符号上, 纠正唇读, 心读, 喉读等做法, 以免分散精力, 影响阅读速度。
(2) 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 因为这样容易使理解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 使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要善于抓住句子中的核心词, 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 进行连贯性理解, 对文章整体理解。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 要养成每天阅读英语的习惯,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精泛结合, 广泛猎取。宁夏新课改之后几年的高考试题虽有新增题型, 但是对于阅读理解的考查仍然处于稳定状态。因此, 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紧抓阅读理解, 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并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锻炼应试能力, 提高英语成绩。
摘要:新课标下的宁夏高考英语试题中, 阅读理解仍然占了很大的分值。通过分析对比近几年宁夏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要点和趋势, 教师才能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探索出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其掌握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命题理解 篇10
学生逆向思维意识的树立和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要依赖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和练习。在日常教学中, 我常跟学生说, 假如我就是你们的高考命题老师, 你们一定要时刻猜测我的命题和考查意图, 而不是一拿到试卷就从头看到尾。下面, 就举例说明我的做法:
第一步是调查学生原来做英语阅读理解的习惯。
常规做法是:老师利用自习或辅导时间, 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或进行访谈的方式去收集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的习惯, (为了提高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老师最好选择英语基础在及格以上的学生群体。同时设计好实验组和对照组, 调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在拿到试卷后, 是先阅读文章内容还是先阅读题目?
2.在阅读题目时, 要不要阅读四个选项?
3.是先阅读题干还是先阅读选项?
4.要不要在阅读文章前看选项?
第二步就是反复的逆向思维技巧训练。常见方法有及其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教材 (必修1-5, 如果基础好, 则选修教材更具有挑战性) , 让学生进行小组命题比赛。老师事先指定某单元的某篇文章或某些段落作为材料。
2.利用网络或英文报刊杂志获取一些新的素材, 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同时又高于他们的基础 (这一做法的原理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因其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 但在成人的帮助下, 在集体活动中, 通过模仿, 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 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 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在讲评试卷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于部分典型的错题进行试题分析, 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去做。如题干的设置、选项的设置以及措辞的严谨等。
第三步就是总结和测试检验。
经过上述的三个过程, 我们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去自己注意和发现语言,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复习方法,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高考阅读理解等试题的文章都选自最近的英文报刊或网络, 与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相比较, 语言显得更加繁杂, 更原汁原味。他们的应对能力往往取决于他们观察这些“繁杂语言”的准备程度, 以及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如何构成的。因此, 在高考复习中, 老师更要多提供学生语言分析和发现的训练机会, 使他们具备面对“真实语言”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 可以让学生举行阅读理解题型的命制工作:在同学之间相互测试, 交流命题的意图和感受。通过“模拟命题”, 摸索到解题思路, 知道先了解命题意图后, 才能领悟“顺藤摸瓜”在解题中的重要性, 这个“藤”就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那个语境, 即:设题的陷阱。只有通过“模拟命题”, 学生才会看穿阅读理解中干扰项的庐山真面目, 才会揭穿干扰项设置小伎俩不外乎于张冠李戴、夸大或缩小事实、无中生有、东拉西扯;才会感觉到正确选项如同一个深藏不露的“地下党员”, 要想在人群中找到他, 必须掌握“接头暗号”。
学会“逆向思维”, 其实就是教会学生“跳出盒子想问题”。因为在阅读理解中, 学生经常会犯“自以为是”以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文章作者身上”的错误。但通过一段时间的逆向思维训练后, 他们大部分可以融入作品中去, 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主人公, 进行“角色思维”, 去思考问题;也可以把自己换成文章的作者, 进行“作者思维”去推理判断;最重要的是可以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审视题干及选项。总而言之, 就是让学生学会了利用逆向思维。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张巨文.从上而下——成人外语学习之路[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3.
命题理解 篇11
从2011年各地中考英语试题中的阅读分量来看,每份试题中阅读理解都有3~5篇,分值在30~40分,这还不包括与阅读能力紧密相关的完形填空题。总的来说北京中考英语命题还是比较稳定的,2014年的阅读理解的易中难比例仍会保持在6:2:2,试题难度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能否在阅读理解上取得高分直接关系着中考英语的成败。
那么,如何积极备战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呢?
一、要尽早熟悉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趋向
未雨绸缪,尽早熟悉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趋向,无疑是广大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备战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起点。 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阅读的命题趋势。阅读理解的内容:科普类文章增多,略少于故事类文章;关注时事热点的新闻类文章增多;阅读材料的篇幅加长;阅读体裁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常有一篇图表类文章。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语言技能,话题覆盖面广
阅读试题题材面广、信息量大、可读性强。语言材料知识性强,生动幽默,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人文趣事、学校生活、娱乐运动、日常生活、疾病健康、创业励志、交通运输等。试卷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能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发挥正常水平,体现语言的文化性和语言学习与时俱进的特色。
例如:
【2013年温州市中考英语】阅读A篇介绍了英国的海德公园、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加拿大的班夫公园和英国的伦敦国家大剧院。阅读B篇讲述的是发明橡胶雨衣的故事,告诉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阅读D是一篇小科普文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光伏发电,列举了其好处以及有待克服的困难。
2. 语言地道,接轨育人
试卷的语言地道新颖。试题设计均从学生理解的角度出发,逻辑性强。语言材料知识性强,生动幽默,又不乏教育意义,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试卷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体现语言的文化性和语言学习与时俱进的特色。
例如:
【2013年宁波市中考英语】阅读视野无极限,试卷选材注重价值引导,兄弟情谊、对往事的回顾、智慧的真谛、励志语录等主题都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如阅读A篇未选用常见的信息搜索类应用文,而选用了一首主题为“祖母讲述老照片的故事”的儿童叙事诗,为阅读板块增添了强烈的文学气息;B篇中的智慧故事发人深省;C篇的环保话题借作者的个人视角,通过火烈鸟的迁徙托物言志。
3. 原汁原味,考点科学
例如:
【2013年上海市中考英语】阅读语篇均选自英语原版材料,语言自然,题材丰富,题裁多样。有交流学生的海外经历,有关于梦想的励志故事,有介绍与室友的相处之道,有对摆脱网瘾的建议。既注重对语段与语篇整体理解的考核,也注重考核学生对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并表达观点的能力。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基于对文本的理解自拟标题,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多元表达。“词汇选择”以讲述英国学生假期活动的语篇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在语篇中理解和应用词汇的能力,体现了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渗透。
二、要在训练中及时总结并灵活运用阅读理解的答题策略
在全面了解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趋向后,考生要有的放矢,在平时的阅读理解训练中及时总结并灵活运用阅读理解的答题策略。下面简单的说一下常用的有效的答题策略。
1. 心理战术
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阅读时要摒除杂念,心绪要安定,精神要专一,要形成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切不可一遇到几个生词难句,就心烦意乱,失去自控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恐慌或过分紧张的情绪都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妨碍大脑的正常思维功能。因此,遇到困难一定要从容不迫,心无旁骛。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
2. 阅读速度
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是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正确率。因此,阅读理解的功夫应下在平时。多分析题型,多了解考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命中率。
要提高视读的速度,考阅读理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考的是考试速度。因此做阅读理解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习惯。切不可在个别难懂的词句上磨蹭,只要全篇理解了,个别难懂的词句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去猜测,去推断。对文章的评价分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按你自己的意愿去想当然。切记:一想当然,就会出错。
3. 避难就易
要注意试题难易,应暂时绕开那些少数较难的题目,先做最有把握、最熟悉的题目,也就是可以直接或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的题目。而对于那些要通过对文章归纳判断、逻辑推理的题目,需要再对全文快速阅读,仔细分析思考,反复比较、推敲选出正确答案。若文章短可先读短文,后看文后题目;如果文章太长,你可以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看一遍,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样可以帮助你摒除杂念,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的正确性。要善于找关键句,特别要注意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头一句话,这些往往就是关键句,可以帮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题。此外,还应该细读文章,因为有的试题是考细节。可以边读边用铅笔做标记,把有关的地方画出来。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主要采取大量阅读和限时阅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每天读四篇题材各样的小短文。最好是限时阅读,在阅读中,要注意抓住中心思想(main idea),以及文中出现的who、where、when、what及why等关键词。
语言技能是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对阅读理解,看似抽象的考察,需要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多听,多读,多写。听和阅读理解中的阅读是输入的过程,阅读理解中的理解和写作表达是输出的过程,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需要全面把握。阅读理解的功夫应下在平时。多分析题型,多了解考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命中率。
【命题理解】推荐阅读:
语文阅读理解的命题05-22
我理解了半命题作文09-08
PETS四级阅读理解的命题思路与解题技巧08-18
命题与其逆命题01-06
高中命题作文经典命题09-11
如何给半命题作文命题10-23
命题形式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