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防护

2024-06-04

公路边坡防护(精选11篇)

公路边坡防护 篇1

0 引言

公路建设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大,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公路沿线地质破坏,如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如何有效地将受破坏后的路段边坡进行适当的生态恢复,达到对公路沿线环境的最大保护和恢复,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对因人为干扰而产生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人工设计或采取生态恢复措施,以减轻对公路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通过相应的设计和恢复措施,减轻对沿线生态植被的影响,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将受干扰与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成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良性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良性的自然状态。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存质量的今天,生态防护已成为了公路边坡防护的一种趋势,代表着边坡防护的发展方向。

1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

公路开挖修建过程中对沿线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在设计时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护,不破坏现有的自然环境,恢复公路沿线的生态系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主要是靠植物根茎与土壤间的附着力及根茎间的互相缠绕达到加固边坡、提高边坡地表抗冲刷的能力,保护公路路基边坡不因降雨及地表径流而受到冲刷影响。生态防护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还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及保证行车安全。生态防护具有保护生态环境与改善景观等优点[2]。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主要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1.1 边坡生态防护设计

采用生态防护的边坡可减弱公路对环境景观的影响,使公路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根据不同边坡的坡度、地形地貌、岩质、岩石的风化程度,利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与植被类型,进行边坡景观生态设计。尽可能减少工程防护的工程量,顺坡就势进行边坡地形改造,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管理粗放的植被进行栽种。通过对防护树种的科学搭配与植被材料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花、草、树木特有的功能,减少噪声的影响,达到吸尘、吸附有害气体、减轻空气污染的目的,可形成最佳的运输生态环境和绿色环保屏障;可在不同的地段,选择多种植被营造出不同氛围,体现植被的多样性、层次性与季节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景观效果。对其自然景观的恢复建设,自然生态是由多种自然因素(气候,水土,植被等)和非自然因素(人文,民俗等)构成,在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建设的过程中,以人工的生态恢复手段为辅,作为一种引导,使建设完成后的公路不仅保持了原有的自然风景面貌,同时有利于生态的后续积极发展。

1.2 选线应考虑环境要素

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构造物等设计要素,要尽可能与公路沿线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开挖要尽量减少,同时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如小溪、河流、沼泽地、森林及村落等建筑群体,要避免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若无法避免,也应在设计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占地面积、公路线形与横断面造型,还应考虑施工时的侧向取土坑、废料堆场以及公路两侧的水工结构物等景观造型要相互协调,注意保护公路沿线的自然风貌,边坡花草种植与其他协调措施应符合通视、导向、协调与绿化四项景观的基本要求。以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带、路域环境为风景线,采用“点、线、面”多层次、多方位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自然和谐、韵律突出、景观别致的生态边坡绿色景观[1]。

1.3 再建自然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可以改善环境条件,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以自然植物恢复为主,植物群落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自然力进行的,人工过多干涉将会影响植物群落的自然恢复,人工应该考虑采用合理的方式为边坡生态恢复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促使植物稳定自然生长;丰富生态群落,根据边坡和植物群落空间的现状可适当引进不同植物品种,驯化使其适宜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起到丰富植物种群,稳定边坡生态群落的作用;再建植被要尊重自然规律,再建跟自然环境协调的植物群落,必须要尊重植物对养分需求、植物自然变迁、生态进化等规律,即植物在长期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秩序[2]。

2 生态防护的功能

公路沿线生态的恢复,尽量采用快速建植等新技术,对边坡实现绿色防护,最大限度地恢复公路建设过程中遭到破坏的生态植被。1)固坡作用。开挖后公路边坡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稳定边坡是生态防护的功能之一。合理的边坡生态防护可有效防止公路边坡坡面失稳、水土流失、塌陷或滑坡等病害。植被根系的锚固与加筋作用可加强边坡的稳定,植被茎叶可截留一部分降雨量、削弱溅蚀、减少坡面的侵蚀和水土流失,从而达到稳固路基,保护边坡的作用。2)改善行车条件。因受条件限制,某些路段从某点看上去有时扭曲或出现不连续现象,可通过绿化手段弥补景观缺陷,可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公路边坡植被生态防护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拦截、抬升部分气流,可以降低风速,防止风沙危害[4],提高行车安全系数。3)美化环境、恢复生态。根据沿线地质、地貌、人文、地理环境选用不同植被护坡,将植被有机地融入到公路边坡环境中,降低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创建良好的景观效果。采用与自然景观协调的多样性植物配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水土保持措施。植被的存在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多种动物与微生物提供有利环境条件,并与周围环境一起组建成完整的生物链,达到恢复公路边坡生态环境的目的。4)诱导视线。公路边坡绿化是驾驶员与游客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整齐亮丽的树木花草,可以给人优美、舒适的享受,还可以提示公路路线线形的变化,引导驾驶员安全的操作,使车辆行驶更安全。

3 结语

公路建设中的边坡开挖是地表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区域,因此对边坡进行有效的加固与防护成为关键。公路边坡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恢复生态环境、保障行车安全、改善视觉效果、增强地域特征,所以公路边坡景观是公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行驶过程的愉悦性、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应,重视自然生态系统,重视乡土植物与建材的使用,营造自然植物群落,尽量减少高填深挖,能绕避的采用绕避措施,确保公路边坡安全,以提高公路安全的运营效率。

摘要:对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公路选线应考虑环境要素,并根据边坡和植物群落空间的现状引进不同植物品种,再建自然植物群落,同时分析了生态防护的功能,指出公路边坡植物景观的生态防护已成为边坡防护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舒安平.北京生态公路水土保持景观格局特色与启示[J].北京水务,2009(S2):17-20.

[2]王海银.西北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研究——以宝天高速公路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王静丽.传统边坡防护与综合生态防护技术结合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38(36):175-176.

[4]谷慧敏.基于滇西生态文化走廊建设的二级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与措施 篇2

关键词: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措施

前言

路基边坡防护是保证道路安全和畅通的重要方法,要想做好路基防护关键是要做好路基边坡的防护。由于我国地形较为复杂,地质情况特殊,修建道路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挖方、填方及半填半挖路基边坡,这些路基边坡长期暴露在外,受到降雨、风沙、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的影响,会引起变形松动等问题,破坏路基边坡的稳定,久而久之会使道路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我们在做好基本的排水工作之外,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以此来保证道路的通畅和安全。

一、边坡的破坏形式

边坡滑塌是路基边坡问题的常见形式,根据边坡的情况不同,可以将破坏形式分为以下四种:溜方、滑坡、剥落以及碎落、崩塌。溜方是由于少量土体沿着土质边坡向下滑动形成的,也就是边坡上稍薄的土不断向下流动,这主要是因为经常降雨以及施工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滑坡则是说部分土由于重力的原因,沿着边坡下滑,主要是指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边坡的某一滑面滑动。剥落和碎落指的是边坡表面被风化严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从坡上剥落下来。崩塌通常是说比较大的岩石脱离边坡沿着边坡滑落的情况。这些情况对于公路的建设是很不利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整治。

二、路基边坡防护设计原则

(一)路基边坡防护的基本原则是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多层防护相结合、以保施工顺利进行、路基正常使用。

(二)在进行路基边坡防护的时候,一定要把设计、施工与防护相结合起来,多进行调查,多了解当地的环境气候以及地质状况等,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工程方法来进行施工,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安全。

(三)路基边坡应选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简便的成熟技术,便于维护、管理。

(四)路基边坡应尽可能与道路建设相结合,美化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三、公路路基边坡的通常防护措施

(一)植被防护

1、种草防护。它适用于边坡较稳定,坡面冲刷程度比较轻,而且它的土质宜于草类植物生长,以此来防止表面水土流失,增加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如果是经常有水的边坡,不利于草类生长,不适合采用这种防护措施。在进行种草防护的时候要注意选用的草类植物要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要易于植物生长,发育茂盛,叶茎比较低矮,最常见的有毛鸭嘴、鼠尾草和小冠等,最好的办法是多种草混合种植,有效覆盖,在播种时,草籽最好与土粒混合,这样比较容易传播均匀,播种时间最好是比较温暖的时候,最好是有雨,空气湿度较大。

2、铺草皮防护。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需要快速绿化的风化比较严重的软质岩石边坡,草皮应该选用根部比较发达,耐旱的草类。铺草皮防护施工比较简单,需要先培育好草皮,然后铺在坡面上就行了,所以施工速度相对较快,但是一定要注意质量,培育的草皮也要非常耐用,有些时候在铺草皮的时候需要加一些土层,让草皮能够成活。

3、种树防护。植树应该在比较缓的坡上,或是在边坡的河岸等地方。树的种子要选用生命力顽强、能够迅速生长,而且根部比较浓密,低矮的灌木类植物最好。种植树木是对公路进行防护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实际施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树种类型。

4、自然形成植被防护。在边坡的自然植被没有长成之前,必须采取措施加强路基边坡的防护。当边坡土出现问题时,可以在边坡上培育腐植土,促进植物的生长。当植物长成后,要对植物进行维护和保养,避免杂草影响植物的生长,影响道路。在边坡防护时,要注意自然植被的天然作用,并且加以利用,注意改善坡面土质,加强维护保养,促进植物的发展,形成有力的防护作用。

(二)工程防护

1、干砌护坡。干砌片石和干砌块石是干砌护坡最为常见的形式。根据实际的不同需要可以砌成单层或者双层的,单层的厚度不能少于25厘米。用干砌片石进行防护的时候可以采用碎石和砂砾,厚度最好是介于10到15厘米之间,它的基础可以选用比较大的石块。

2、浆砌护坡。用浆砌片石进行护坡,一般采用截面相等的石块,它的厚度要根据边坡的高度和坡度来决定,一般大约在0.25到0.5米之间,石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公路行业的要求,施工的时候要避免坡面下沉造成坡面破坏。根据实际需要在每隔2至3米的地方交错位置,在土质边坡上的设置泄水孔。

3、护面墙防护。护面墙的厚度与墙的高度息息相关,墙体的基础应该设在坚实可靠的地面上。为了使墙更加稳定,可以采用分级布置的方式,分级之间可以设置一个平台,墙背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个耳墙。墙顶应该封闭起来,以防地表面的水进入墙背,影响墙体发挥作用。窗孔式护面墙的窗孔大多为半圆拱式的,拱圈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适当的调节。

4、锚杆挂网喷浆(混凝土)防护。这种方法适用于表面比较坚硬且结构呈现碎裂式的坡面,在进行防护时,锚杆应该嵌入到稳固的基岩内部,锚固的深度应该按照岩体的特性来确定。

5、挡土墙、抗滑桩等支挡结构防护。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公路路基边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但对正在活动的滑坡打桩阻滑需要慎重,以免因震动而引起滑动。抗滑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桩前滑体达到稳定状态。根据滑体的厚薄、推力大小、防水要求及施工条件等选用木桩、钢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桩。支挡结构的类型较多,如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桩等。这些支挡结构既有防护作用,又有加固坡体的作用。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公路事业也呈现出不一样的变化,公路越来越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方便。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公路的实际情况和自然地理条件,综合各种因素,采取适当的方法,搞好公路路基边坡的防护工作,保证公路的安全和畅通,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

公路路基边坡防护分析 篇3

1通过对一系列的公路路基边坡防护原则的应用, 可以满足当下边坡综合防护设计的应用需要。比如进行整体设计观念的应用, 确保预防体系的健全, 确保施工模块的正常开展, 从而满足当下边坡综合防护设计的工作需要, 进行设计模块、施工模块及其养护模块的协调, 要根据当地的建设气候、应用材料及其工程地质情况展开优化, 保证因地制宜模式的应用, 进行合适的工程类型的选择, 保证综合性的措施的应用, 实现路面的整体稳固性的优化, 避免不必要的防护工作措施的应用, 进行养护工作量的控制。

在现实工作模块中, 受到边坡坡面及其坡脚冲刷状况的影响, 公路路基的边坡经常得不到有效的优化, 影响了边坡破坏修补工作的正常开展, 不利于路面的优化, 不利于行车安全性的控制。这就需要展开公路路基边坡防护工作的开展, 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边坡破坏还与路基填料的性质, 路基高度, 路基压实度有关。一般来说, 砂性土路基边坡较粘性土边坡易于遭受冲刷而破坏;较高的路基边坡比较低的路墓边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冲刷;压实度较好的边坡比压实度差的边坡更耐冲刷。

2通过对冲刷破坏工作模块的优化, 可以满足当下边坡工作的应用需要, 这主要是因为大气降水及其风化作用的影响, 导致其坡面径流的水冲沟的出现, 如果后期工作不注意养护或者维护, 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冲刷破坏病害。造成坡脚湿软, 路基强度降低, 上部土体失去支撑, 最终发生破坏。同时, 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截起的雨雪水, 也会冲刷坡脚。因此, 对土质路基来说, 边坡坡脚是边坡的最薄弱环节, 应加强养护。

二、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体系的健全

1为了满足当下工作的开展, 展开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模块的优化是必要的。比如展开种草防护模块的开展, 实现边坡的稳定性的控制, 保证其坡面冲刷的预防。该模块的开展, 需要进行路堑边坡及其土质路堤的优化, 从而避免其表面水土的流失, 保证其表土的固结, 以此提升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还有一种形态的路堤边坡是不适合植被正常生长的, 比如经常浸水的边坡。在种草养护模块中, 进行相关原则的遵守是必要的。选用草籽应注意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通常应以容易生长、根部发达、叶茎低矮、枝叶茂密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为宜, 常用的有白茅草、毛鸭嘴、鱼肩草、果圆、雀稗、鼠尾草和小冠。最好采用几种草籽混合播种, 使之生成一个良好的覆盖层。其次, 种植时草籽宜掺砂或与土粒拌和, 使之播种均匀, 播种时间以气候温暖、湿度较大的季节为宜。

在快速绿化模块中, 进行草皮的铺设是必要的, 这需要节能型边坡的坡率的优化, 进行软质岩石边坡的控制, 进行根系发达, 应用性良好的耐旱草种的应用。在坡面防护过程中, 要进行防护工程的优化, 进行草皮的预先培育, 保证施工速度的控制, 从而满足路基边坡的工作需要。在种树防护环节中, 进行边坡率的控制是必要的。植树应在边坡率1:1.5或更缓的边坡上, 或在边坡以外的河岸及漫滩外。树种应选用能迅速生长且根深枝密的低矮灌木类。种植树木对公路边坡防护, 公路绿化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树木的品种和种植位置及宽度的选择, 应根据防护的要求并且结合当地自然情况来确定。

2在边坡并没形成自然植被的时候, 进行路基的养护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一系列的边坡土质低劣的区域, 进行植土模块的开展, 一定程度提升了草类植被的生产率。在植被养护过程中, 为了提升路面的观赏性, 进行自然植被的重视是必要的, 这需要积极进行天然防护利用模块的开展, 保证其积极的设计及其施工, 通过对旧路的控制, 进行边坡坡度的优化。改善坡面土质, 加强前期养护, 促进植物生长, 形成防护。植物防护的优缺点。由于植物防护的技术方法简单, 造价便宜, 效果明显, 植物防护在短期内能防止边坡的冲刷和恢复公路沿线的绿色景观, 能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的相对稳定、缓和地表水的冲刷、减少坡面径流和降低流速, 减少水土流失。

3在干砌护坡模块中, 通过对不同模块的石头材料的应用, 可以保证现实效益。比如进行干砌块石及其干砌片石的应用, 进行不同层次的石块石及其片石的应用, 保证其单层厚度的控制, 从而满足当下片石工作的需要, 实现其厚度的优化。在此应用基础上, 进行较大石块的应用是必要的。在干砌防护环节中, 进行块石及其片石的质量控制是必要的。一般来说,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展开材料的具体应用。

浆砌片石护坡, 一般采用等截面, 其厚度视边坡高度与坡度而定, 一般为0.25至0.5米;石料质量应符合公路行业砌筑要求;施工时清刷坡面松动土层、冲沟, 坑洼处应分层填实避免被面沉落而引起护坡破坏;伸缩缝每隔10米设一道, 缝宽2厘米, 缝内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泄水孔根据需要每隔2至3米上下左右交错位置, 孔径0.1米。

在护面墙防护过程中, 要进行墙高与护面墙厚度的优化, 保证在其地基的应用基础上, 进行墙面稳定性的控制, 保证护面墙的分级布置模块的开展, 保证平台、墙背等的控制优化, 保证地表水的优化控制。高2.5至3.5米, 宽2至3米, 半径为1米至1.5米。拱式护面墙的拱圈, 当拱跨较小时, 可用10号砂浆砌块石;当拱跨较大时, 可采用水泥混凝土拱圈, 做好锚杆挂网喷浆防护。

结语

通过对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方案的应用, 可以有效提升边坡防护工作的应用效益, 满足了当下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其综合效益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葛新, 葛自强, 杨威.风积沙特性及筑路施工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 (03) .

[2]符亚儒, 等.榆靖沙漠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06) .

浅谈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方案 篇4

2.1路基边坡的破坏。路基边坡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边坡坡面及坡脚的冲刷。坡面冲刷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对边坡的直接冲刷和坡面径流的冲刷,使路基边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形成冲沟,冲沟不断发展最终导致边坡破坏,进一步造成路面塌陷,直接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沿河路堤及修筑在河滩上滞洪区内的路堤,还要受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表现为直接冲毁路堤坡脚,导致边坡破坏。边坡破坏还与路基填料的性质,路基高度,路基压实度有关。一般来说,砂性土路基边坡较粘性土边坡易于遭受冲刷而破坏;较高的路基边坡比较低的路墓边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冲刷;压实度较好的边坡比压实度差的边坡更耐冲刷。冲刷破坏一般发生在较缓的土质边坡上,如砂型土边坡、亚粘性土边坡,黄土边坡等。在日常大气降水和风化作用下,沿坡面径流方向形成许多水冲沟,如平常不注意养护或养护不到位,日积月累,逐年扩大。加上冬季积雪,造成坡脚湿软,路基强度降低,上部土体失去支撑,最终发生破坏。同时,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截起的雨雪水,也会冲刷坡脚。因此,对土质路基来说,边坡坡脚是边坡的最薄弱环节,应加强养护。

2.2路基边坡的破坏和防护需注意的问题。(1)边坡稳定。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的整体稳定性。(2)环境保护。使工程对环境的扰乱程度减少到最小,并谋求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3)综合效应。综合防光,防眩,防烟,诱导司机视线,改善景观等目的进行边坡绿化防护,充分发挥防护工程的综合效益。

农村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探讨 篇5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21-0112-02

路基,特别是农村公路的路基,在水、风、冰冻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经常发生变形和破坏,例如,边坡的表土剥落,形成冲沟已经滑塌等。文章结合对目前农村公路的路基边坡防护情况的调查,探析了几种适合在农村地区实行的边坡防护技术。

1农村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情况

1.1实际调查后发现的问题

为了调查各个地区的农村公路边坡防护的情况,通过与相关单位的领导、技术人员座谈和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如下问题:①农村公路路基基本不作防护,部分山岭区和浸水路段有少量工程防护设施,如浆砌仰斜式路堤墙、浆砌片石护坡等。②农村公路绝大多数依靠天然植被的防护作用,在边坡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条件下,基本没有防护。③从农村公路的施工图设计资料来看,对路基防护考虑得不多,只是要求路肩土适合植物生长。④农村公路缺少专业的养护队伍。⑤有许多村、镇路段,结合村镇建设,公路两侧进行了绿化,采取了一些植物防护措施,如种草、铺草皮等。对绿化的植物种类的选择,当地养护部门已有一定的成功经验,一般路段路肩上种植三角梅、水腊、四季锦带、黄心菊、串红等,沿溪线种植杨树、柳树等,并形成林带。

1.2调查资料

根据广西各县反馈的资料和进行的实地调查,

2农村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技术推荐

从各地的实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村公路,尤其是低等级以及存在受限路段的公路,路基防护技术简单,防护设施数量少,类型单一;我们知道,现有的路基防护技术不仅从理论上或是实践中,都是丰富多样的。考虑各地的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建设现状以及气候植被特点,本着技术可靠、结构简单、经济合理、尽量利用当地材料的原则,在填方高度大于6 m(含6 m)的一般路堤、高路堤(土质填方高度大于18 m,石质填方高度大于20 m)浸水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部应设置防护设施。

2.1一般要求

(1)路基防护应按照设计、施工与养护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工程地质和材料等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当的工程类型或采取综合措施,以保证路基的稳固。不要轻易取消或减少必要的防护工程措施,而给养护管理遗留繁重的工作量。

(2)对水流、风力、降水及其他因素可能引起路基破坏的,均应设置防护工程。在冲刷防护设计中,要综合考虑,使防护工程收到更好的效果。

(3)在不良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下,对粉砂、细砂与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以及黄土和黄土类边坡,均宜在土石方施工完成后及时防护。路堑边坡应根据边坡岩层组成及坡面弱点分布情况考虑全面防护或局部防护。

(4)坡面防护一般不考虑边坡地层的侧压力,故要求防护的边坡有足够的稳定性。但护面墙可用于极限稳定边坡。

(5)对高而陡的防护构造物,设计时要考虑设置便于维修检查的安全设施。

2.2植物防护技术

2.2.1种草

使用条件:种草防护适用于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且宜于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堤与路堑边坡,用以防止表面水土流失,固结表土,增强路基的稳定性。经常浸水或长期浸水的路堤边坡,种草不宜生长,不宜采用此种防护。边坡上已扎根的种草防护,可容许缓慢流水(0.4~0.6 m/s)短时冲刷。

注意事项:首先,选用草籽应注意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通常应以容易生长、根部发达、叶茎低矮、枝叶茂密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为宜,常用的有白茅草、毛鸭嘴、鱼肩草、果圆、雀稗、鼠尾草和小冠。最好采用几种草籽混合播种,使之生成一个良好的覆盖层。其次,种植时草籽宜掺砂或与土粒拌和,使之播种均匀,播种时间以气候温暖、湿度较大的季节为宜。

2.2.2铺草皮

使用条件:路基坡面上铺草皮防护,其作用与种草防护相同,前者使用时要求当地有足供挖取使用的草皮地段,但在边坡较高陡和坡面冲刷较严重的地方,铺草皮较种草防护收效快。

块状草皮的尺寸:一般为20 cm×25 cm、25 cm×40 cm及30 cm×50 cm几种;带状草皮一般宽25 cm,长200~300 cm;草皮厚度根据草根的深度而定,一般为6~10 cm,干旱和炎热地区可增加到15 cm,挖草皮时,草皮两端斜切(横切面为平行四边形)。

铺草皮的常用方法:第一种是平铺草皮,在整个坡面上平铺草皮;第二种是平铺叠置草皮;第三种是方格式草皮;第四种是片石方格草皮。

注意事项:草皮应选用根系发达、茎矮叶茂的耐旱草种,如白茅草、假俭草等,干枯、腐朽及喜水草种不宜采用,泥沼地区的草皮禁用;铺草皮前应将边坡表面挖松整平,如有地下水露头,应做好排水设施;铺草皮前应在春季或初夏,干燥地区在雨季进行,不宜在冻冻或解冻时期施工;路堑边坡铺草皮时,应铺过路堑顶部1 m或铺至截水沟边。

2.2.3植树

在路基边坡上合理地植树,对加固路基有良好的效果。也可以和种草、铺草皮配合采用,使坡面形成良好的防护层。植树适用于土质边坡及严重风化的岩石坡和裂隙黏土边坡。但对经常浸水及经常干旱的边坡及粉质土边坡不适宜采用。

植树的作用:植树可以加强路基的稳定性;降低流速,防止和减少水流对路基的冲刷;还能防风、防沙,同时也可以美化路容、调节气候,并可获得部分木材,增加收益。

植树的形式和间距:植树的形式,可以是带状或条形,也可以栽成连续式,也就是栽满防护的全部区域。

注意事项:植树最好选在1∶1.5或更缓的边坡上;树种适合选用在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能迅速生长、根系发达、枝叶茂密的树种。植树后在树木未生长前,应防止流速大于3 m/s的水流侵害。当植树地带可能受到流水冲击时,应在前方设置障碍物,加以保护。

2.3工程防护技术

2.3.1干砌护坡

干砌护坡的常见形式为干砌片石和干砌块石,可按需要砌单层或双层,单层厚度不小于25 cm干砌片石护坡垫层可采用碎石及砂砾,其厚度为10~15 cm;基础选用较大石块砌筑,其埋深至侧沟底。

干砌防护中的石料应选择未风化、质地坚硬的片石或块石。其他地区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坚硬耐久的块状工业废料、建筑用砖等干砌护坡。

2.3.2浆砌护坡防护

浆砌片石护坡,一般采用等截面,其厚度视边坡高度与坡度而定,一般为0.25~0.5 m;石料质量应符合公路行业砌筑要求;施工时清刷坡面松动土层、冲沟,坑洼处应分层填实避免被面沉落而引起护坡破坏;伸缩缝每隔10 m设一道,缝宽2 cm,缝内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泄水孔根据需要每隔2~3 m上下左右交错位置,孔径0.1 m,对土质边坡上的泄水孔,应在一面0.5 m范围内设置反滤层,以防淤塞。

2.3.3抹面、捶面

抹面材料可采用石灰炉渣灰浆、石灰炉渣三台土或水泥石灰砂浆,表层可涂软化点稍高于当地气温的沥青保护层。抹面厚度为3~7 mm,由2~3层组捶面材料可采用水泥炉渣混合土、石灰炉渣三合土或四合土。捶面厚度为10~15 mm。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其稳定性,在实际的施工防护中,除了采用以上的防护施工技术外,也可以采用综合防护技术,使两种防护共同发挥作用,不仅防护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对公路环境的美化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洪举等.山区填方路基的地下水渗流防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

2 祝海燕.路基边坡典型防护型式及图库开发研究[J].长安大学,2002

Embankment Slope Protection of Rural Roads

He Rongjin

Abstrac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rural road embankment slope protection Survey, Analysis of several implemented in rural areas for slope protection technology.

浅谈公路边坡防护 篇6

1. 边坡破坏形式

1.1 滑坡。

斜坡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 部分岩 (土) 体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带) , 缓慢地, 整体地向下移动。滑坡一般具有蠕动变形, 滑动破坏和渐趋稳定三个阶段。有时也具有高速急剧移动现象。因下伏岩层压缩, 斜坡沿岩 (土) 体内较陡的结构面发生整体下坐 (错) 位移, 成为坐 (错) 落。组成斜坡的岩 (土) , 常不发展连续的滑动面, 而顺斜坡方向发生塑性变形称为倾倒。

1.2 崩塌。

整体岩 (土) 块脱落母体, 突然从较陡的斜坡上崩落下来, 并顺斜坡猛烈翻转, 跳跃, 最后堆落在坡脚, 规模巨大时称为山崩, 小时称为塌方, 悬崖陡坡上的个别岩块突然下落, 称为坠落的岩块 (或危石) 。

1.3 剥落。

斜坡表层岩 (土) , 长期遭受风化, 在冲刷和重力作用下, 岩 (土) 屑 (块) 不断沿斜坡滚落, 堆积在坡脚。

2. 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2.1 地质条件。

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决定了边坡失稳的方式。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以崩塌和结构面控制失稳为主;软弱岩石边坡失稳以应力控制型失稳为主。对其他因素给定的边坡, 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越优良, 边坡的稳定性越高。就地质构造而言, 其结构面的发育程度, 规模, 连通性, 充填程度及充填物成分和结构面的产出状态都对边坡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2.2 水文地质条件。

边坡失稳往往与地下水地活动有密切关系。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赋存, 补给, 径流, 排泄条件。

2.3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往往引起边坡形态, 产生状态及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改变而导致边坡失稳, 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地震对边坡稳定性的议影响极大, 地震往往伴有大量的边坡失稳。地震作用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主要是由于地震作用产生水平地震附加力, 当水平地震附加力的作用方向不利时, 边坡的下滑力增大, 滑动面的抗滑力减小。另外, 在地震作用时, 岩土中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和沿途径体强度降低, 也对斜坡的稳定不利。

2.4 地貌因素。

边坡的形态和规模等地貌因素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时显而易见的, 不利形态和规模的边坡往往在坡顶产生张应力, 并引起坡顶出现胀裂缝;在坡脚产生强烈的剪应力, 出现剪切破坏带, 这些作用极大地降低边坡地稳定性。

2.5 气候因素。

大气降水时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气候类型不同, 大气降雨量也不同, 因此, 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大气降雨量不同, 即使其他条件相同, 边坡的稳定性也不相同。暴雨或长期降雨以及融雪过后, 往往可以见到边坡失稳增多的现象, 这说明大气降雨等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2.6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使岩土的抗剪强度减弱。裂隙增加, 扩大, 影响斜坡的形状和坡度;透水性增加, 使地面水易于浸入, 改变地下水的动态等, 沿裂隙风化时, 可使岩土体脱落或沿斜坡崩塌, 堆积, 滑移等。

2.7 人类的工程活动因素。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规模的日益扩大, 它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不当的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边坡失稳事故频繁发生, 使得人们不得不重视人类工程活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边坡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的人类活动如不当削坡、坡顶加载、地下开挖等。

3. 边坡防护与加固的方法和措施

边坡防护分为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两类。

3.1 坡面防护

3.1.1 种草。

种草防护适用于边坡稳定, 坡面冲刷轻微, 且易于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堤与路堑边坡, 用以防止表面水土流失, 固结表土, 增强路基的稳定性。选用草种应注意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通常以容易生长, 根部发达, 叶茎低矮, 枝叶茂密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为宜, 常用的有白茅草, 毛鸭嘴, 鱼肩草等, 最好采用几种混合播种, 使之生成一个良好的覆盖层。种植时草籽宜掺沙或与土粒拌和, 使之播种均匀, 播种时间以气候温暖, 湿度较大的季节为宜。

3.1.2 铺草皮。

路基坡面上铺草皮防护, 其作用与种草防护相同, 前者使用时要求当地有足够的供挖取使用的草皮地段, 但在边坡较高陡和坡面冲刷较严重的地方, 铺草皮比种草防护收效快。草皮的种类可以分为平铺草皮、平铺叠置草皮、方格式草皮、卵 (片) 石方格草皮等形式。草皮应选用根系发达, 茎矮叶茂的耐旱草种, 干枯腐朽及喜水草种不宜采用, 泥沼地区的草皮禁用。铺草前应将边坡表面挖松整平, 如有地下水露头, 应做好排水设施。铺草皮应在春季或初夏, 干燥地区在雨季进行, 不宜在冻冻或解冻时期施工。路堑边坡铺草皮时, 应铺过路堑顶部1 m或铺至截水沟边。

3.1.3 植树。

在路基边坡上合理的植树, 对于加固路基有良好的效果。也可以和种草, 铺草皮配合采用, 使坡面形成良好的防护层。植树适用于土质边坡及严重风化的岩石边坡和裂隙黏土边坡, 对于盐渍土, 经常浸水及经常干旱的边坡及粉质土边坡不宜采用。

3.1.4 抹面与捶面。

易于风化的岩石, 如页岩, 泥岩, 泥灰岩, 千枚岩等软质岩层的路堑边坡保护, 可用混合材料抹面。对易受冲刷的边坡和易风化岩石坡防护可用混合材料捶面。抹面或捶面的边坡不受坡度的限制, 但不能担负荷载, 亦不能承受土压力, 所以要求边坡是稳定的, 坡面应该平整干燥。常用的抹面混合料有石灰炉渣混合灰浆, 石灰炉渣三合, 四合土及水泥石灰砂浆;常用的捶面混合料有水泥炉渣混合土, 石灰炉渣三合, 四合土。

3.1.5 喷锚及锚杆钢筋网喷锚防护。

喷锚是采用喷浆 (或喷射混凝土) 的方法来防止岩质路堑边坡的风化剥落。其施工简便、造价低、养护维修工作量小;凡适用于喷浆 (或喷射混凝土) 防护的岩质边坡, 当岩层风化破碎严重, 节理发育, 在破碎岩层较厚的情况下, 如果继续风化, 或导致坠石或小型崩塌, 从而影响到整个边坡的稳定性, 对于这种病害的整治, 必须兼顾防护及加固的双重作用, 而锚杆钢筋网喷锚防护乃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有效措施。

3.1.6 主动S N S防护。

利用钢丝 (绳) 作为主要构成部分来防护崩塌落石危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

3.2 冲刷防护

3.2.1 护面墙。

护面墙多用于易风化的云母片岩, 绿泥片岩, 千枚岩及其他风化严重的软质岩石和较破碎的岩石地段, 以防止继续风化。护面墙除自重外, 不担负其他荷载, 亦不承受墙后的压力, 因此护面墙所防护的挖方边坡陡度应符合极限稳定边坡的要求。护面墙有实体护面墙, 孔窗式护面墙, 拱式护面墙及肋式护面墙等。实体护面墙用于一般土质极破碎岩石边坡;孔窗式用于坡度缓于1:0.75的边坡, 孔窗内可采用捶面 (坡面干燥时) 或干砌片石;拱形护面墙用于边坡下部岩层较完整而需要防护上部边坡者或通过个别软弱地段是;边坡岩层较完整且坡度较陡时可采用肋式护墙。

3.2.2 干砌片石防护。

用于防护沿河路基受到水流冲刷等有害影响的部位, 被防护的边坡坡度, 应符合路基边坡的稳定要求, 一般为1:1.5~1:2。单层干砌片石护坡厚度为0.15~0.25m, 双层铺砌护坡的上层为0.25~0.35m, 下层为0.15~0.25m。铺砌层的底面应设垫层, 垫层材料一般用碎, 砾石或沙砾混合物等。干砌片石防护工程不宜用于水流流速较大的边坡。

3.2.3 浆砌片石防护。

路基边坡缓于1:1的土质或岩边坡的坡面防护采用干砌片不适宜或效果不好时, 可用浆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防护与浸水挡墙或护面墙综合使用, 以防护不同岩层和不同位置的边坡, 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严重潮湿或严重冻害的土质边坡, 在未采取排水措施以前, 不宜采用浆砌护坡。

3.2.4 混凝土预制块防护。

在选择设计冲刷防护类型时, 有些地区缺乏块, 片石材料, 常采用混凝土预制块防护路基边坡, 它比浆砌片石护坡能抵抗较大的流速和波浪的冲击, 其容许流速在4~8 m以上。必须设置砂砾和碎石垫层。

3.2.5 土工织物防护。

土工织物是由高分子合成纤维制成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它应用于土木工程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4. 结语

公路边坡结构病害防护处理 篇7

公路是交通工程规划的主要对象, 兴建公路对地区交通事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形成了更大范围的交通服务体系。新时期国内公路项目涉及范围更广, 以大范围运输为主的公路设施得到推广应用。边坡工程是现代公路构造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整个公路结构形成了综合性的保护面, 大大降低了路面层构造的危害性。

1 公路边坡的重要性

公路是交通工程规划的主要对象, 兴建公路对地区交通事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形成了更大范围的交通服务体系。新时期国内公路项目涉及范围更广, 以大范围运输为主的公路设施得到推广应用。边坡工程是现代公路构造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整个公路结构形成了综合性的保护面, 大大降低了路面层构造的危害性。从实际应用情况看, 边坡主要是对路基稳定性进行保护, 从路基两侧形成相对合理的坡度, 进而实现了坡面构造的完整性。

2公路边坡结构病害相关问题分析

随着公路项目改造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边坡工程在交通设施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公路边坡在使用期间发挥着多方面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 区域交通线路改扩建范围不断增大, 道路工程承载的风险性更高, 与边坡相关的结构性病害更加明显。为了更加详细地掌握边坡结构病害情况, 笔者从病害形式、成因、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形式

根据调查发现, 我国公路边坡均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病害, 主要是由于年代久远、工作荷载、自然环境等条件变化, 影响到边坡结构性能的正常发挥。当前, 路堤边坡的常见病害是路堤边坡坍塌、边坡冲沟、防护体滑落、防护剥蚀、急流槽悬空等。随着公路交通运行的扩大化发展, 边坡病害形式更加多样化, 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工程单位对公路边坡实施病害防治是不可缺少的。

成因

(1) 设计因素。设计是公路项目规划的初始阶段, 设计方案不合理直接导致路基边坡稳定性不足, 难以抵抗外界因素对边坡项目产生的危害性。比如, 路基构造缺少防护层面, 设计人员未考虑外在环境产生的冲刷力, 使边坡具有的抗害能力减弱。

(2) 施工因素。路基基层在施工阶段缺少加固层, 尤其是软土路基摊铺结构不均衡, 影响了整个路基的承载力。软土层摊铺厚度不均衡, 直接影响了构造的牢固性, 施工人员换填土操作时清淤不干净, 这也是会引起路基边坡黏合性减弱等问题。

(3) 养护因素。公路长期应用于交通项目改造, 为地方车辆行驶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边坡工程是公路构造的防护体系, 缺少养护措施必然影响到边坡的应用功能。养护期间, 未及时处理边坡结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 则会产生大范围内的边坡病害。

影响

从公路建设实况分析, 边坡工程在公路设施中占有重要地位, 路基坡面对道路设施起到了关键性的防护作用。相反, 若公路坡面出现损坏现象, 其必然会对公路性能产生危害性。结合上述提到的几种病害, 边坡结构受损必然影响到公路设施的安全性、实用性、稳定性。例如, 边坡滑坡、坍塌等病害, 瞬间性破坏了公路结构, 影响路面交通正常运行。

3 边坡结构病害处理对策分析

边坡结构病害处理具有针对性特点, 必须根据公路结构实况拟定处理方案,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坡工程问题。通常, 边坡结构病害防护要采取相应的施工处理方案, 减载、锚索、抗滑桩、锚杆、灌浆等均是常用的方法。据此, 公路边坡结构病害防护处理方案:

1) 减载。按照公路等级适当地控制边坡荷载, 可以实现边坡防护效果的最优化, 增强边坡抗灾抗害能力。一般高陡坡的加固工程浩大, 为减小加固工程, 取得合理的经济效果, 多考虑稳固坡脚、减低分级平台高度、加宽平台宽度、放缓边坡坡率等刷方减载措施, 这些都是保障边坡性能的关键。

2) 锚索。边坡是公路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其采用锚索加固可以起到良好的抗害效果。一般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处理, 选择合适的承载构件进行强化, 实现边坡构造加固的稳定性, 确保基层工程达到预定的状态, 从而达到使加固体稳定和限制其变形的目的。锚索本质上增加了地基的牢固性, 达到路基、路面结构稳固化状态, 避免边坡病害率上升。

3) 抗滑桩。根据调查显示, 滑坡是影响公路两旁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边坡滑落破坏了路面层的完整性, 并且扰乱原有的路面层。采用抗滑桩能够起到很好的抗滑效果, 增强边坡结构耐久性能。通常, 施工单位选用抗滑桩作为基础部分, 逐渐向公路施加预应力构造, 形成相对固化的混凝土构造。施工人员要根据公路状态, 执行科学的抗滑桩施工方案。

4) 锚杆。随着公路施工技术快速发展, 锚杆加固在边坡处理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并且可以根据公路实况选择不同的锚杆方式。主要有机械锚固、黏结锚固、摩擦式锚固等, 这些要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及工程材料情况, 才能选择最佳锚杆方式参与施工。随着公路机械化施工发展, 机械锚固技术减小了人工防护边坡的难度, 实现了结构层次的稳定性。

5) 灌浆。水泥灌浆具有很强的凝固性, 增强了路基就边坡面的凝固能力, 抵制外界条件变化造成的病害风险。施工人员需从开挖、灌浆、养护等方面进行操作。开挖是边坡灌浆的基本流程之一, 正式开挖前要做好地质勘探工作, 及时发现可能存在软土路基的路段, 避免后期对边坡结构产生不利的损坏。

6) 排水。定期排水对公路结构具有安全防护作用, 避免水流蓄积对路基层产生破坏。边坡病害处理中排水措施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两个层面, 按照现场施工方案执行相关的操作。比如, 地表水防护可采用分流措施, 将地表面水资源引流到不同区域, 减小地表面水域的集中度。

4 公路边坡病害预防措施

总体来说, 公路边坡防护不是简单的施工处理, 而是由一整套整改方案构建的加固方式, 有助于提升公路边坡层的安全防护效果。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案, 还要采取其它可利用防护对策, 延续公路边坡结构的使用寿命。一方面, 增强公路边坡的日常监测, 及时发现病害, 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另一方面, 种植绿色植物形成防护层, 提高公路边坡的抗害能力。

5 小结

基于交通工程快速发展趋势下, 边坡工程在公路设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公路结构具有防护、抗灾等利用价值。针对边坡结构常见病害问题, 必须要做好边坡防护与治理工作, 从减载、锚索、抗滑桩、锚杆、灌浆等方面优化施工, 综合提升公路结构的性能指标。竣工后期, 应安排专业人员对边坡实施养护, 及时发现潜在病害问题, 提前做好防护处理工作。

简述山区公路边坡防护问题 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治理

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交通运输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建设内容, 尤其是山区的交通网络建设, 对于山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若不能做好山区公路的边坡防护工作, 很容易引发边坡破碎、山体不稳等一些严重事故, 为山区公路的运行安全埋下隐患。

1 山区公路边坡破坏的原因

山区公路运行过程中, 导致其边坡破坏的因素众多, 常见的有:压实密度、填料性质、边坡高度等, 若公路的压实密度比较低, 就很容易使其遭到水流的冲刷;一些高边坡受到水流冲刷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相对于粘性土体, 砂型土体的边坡受到水流冲刷的概率也比较大。

1.1 公路上边坡的破坏因素

①冲刷破坏:在一些土质为黄土、砂性土的边坡, 其发生冲刷破坏的概率比较大, 尤其是对于一些坡度比较缓的边坡, 降水时会导致其坡面径流的方向形成很多细长的冲沟, 出现这种现象之后, 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长此以往, 降水对于边坡所造成的损害会越来越大;而在冬季, 降雪同样会对边坡坡脚的黏性产生影响, 使其刚性明显减弱, 黏性明显增大, 时间长了会导致土体架空, 严重时会导致其由于支撑不足造成破坏;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破坏作用就是汽车快速行驶的过程中, 会导致道路上的雨雪水飞溅, 飞溅的雨雪水会对边坡的坡脚产生冲刷作用。所以说, 在开展公路边坡防护工作的过程中, 坡脚是冲刷破坏防护的重要部位;②崩塌破坏:流动性崩塌、落石型崩塌、滑坡型崩塌是常见的集中边坡崩塌类型, 在实际的边坡崩塌案例中, 有时会出现一种崩塌, 有时会同时出现三种形式的崩塌。

1.2 公路的下边坡的破坏因素

下边坡通常是填土的路堤, 其比较常见的破坏形式有坡脚的破坏与坡面的破坏, 坡面的破坏最为常见的就是冲刷破坏, 降水对会坡面产生直接的冲刷作用, 另一方面, 坡面还会受到径流冲刷, 这会导致路基坡面依据流水的方向形成水沟, 随着水沟的加深, 路基的破坏会逐渐加重;并且处于带洪区内及沿路河堤也会造成洪水的破坏, 长此以往, 就会对道路的路基边坡产生破坏作用。

1.3 人为的破坏因素

不管是开展何种建筑物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都需要人直接参与其中, 其对于建筑物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最为明显的人为因素就是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 这些工作的好坏, 会对公路边坡受损坏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

2 山区公路边坡的防护策略

2.1 防护设计

山区公路修建的特点, 常常需要大量地开挖与填筑路基, 所以人工边坡较多, 人工边坡的内部的应力状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加上长年的冲刷和风化, 导致边坡损坏的机率很高。边坡的施工设计应遵循“安全绿色、水土保持、恢复自然”的原则。①护面墙的设计:护面墙常用于那种风化比较严重、软质岩或坡面容易遭到侵蚀的土质边坡, 此种防护方法对于加强边坡的稳定性十分有效, (a) 实体护面墙的设计:采用浆砌片和块石结构在设计坡面上所增设的防护, 背坡比为1∶0.25~1∶0.75, 胸坡取1:0.1~1∶0.75; (b) 窗口式护面墙与拱式护面墙:适用的坡比为1∶0.5~1∶1.5, 通常采用的坡比为1∶0.75~1∶1.25, 采用混凝土、浆砌片块石等作为框架, 格内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措施, 这种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冲沟的形成;②护坡的设计:容易受到流水侵蚀的边坡, 通常采用浆砌片石来防护边坡, 浆砌片石采用厚度为30 cm的等截面, 砂浆的强度应为M7.5。

2.2 施工管理

①清理坡面时,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边坡坡面的平整性, 对于基材的混合物必须要将其填平, 并要保证其压实度, 防止出现反坡破坏现象;②开展钻孔操作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 对孔位进行合理布置, 并要保证孔眼与坡面之间的垂直度;③在安装锚杆的过程中, 要保证将孔眼填满, 并要将其予以捣实处理;④在铺设钢丝的过程中, 必须要将钢丝网拉紧, 并要保证其铺设宽度能够超过5 m;⑤对基材混合物的拌合比例予以合理控制, 并要保证其有不小于一分钟的搅拌时间;⑥喷射基材物料时, 须进行正面喷射, 切忌仰喷, 第一, 凹凸部位、死角须特别注意;第二, 不可分为两次喷射。

2.3 养护管理

做好公路边坡防护的生态养护管理工作非常的必要, 针对公路边坡防护的实际特点, 为其采用工程性、综合性的防护措施, 以便于其不仅能够很好的满足安全性防护需求, 同时还能有利于生态保护。这就需要在开展边坡防护养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对其生态性及经济性予以综合的考虑, 采用综合性的防护技术, 开展公路边坡防护工作, 这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 与其它防护方式相比, 其防护投资成本也大大降低, 还能够促使公路两旁的环境得到美化。一些司机在长期驾驶的过程中, 容易产生疲劳, 而道路两旁丰富的视觉景观, 有利于缓解驾驶员的疲劳。

3 崩塌防护综合治理方式

3.1 抗滑桩

对于一级边坡, 在开展其防护工作的过程中, 通常需要通过增加抗滑桩的方式实现, 抗滑段与锚固段是抗滑桩的两个组成部分,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抗滑段起着一个承担滑坡土体下滑力的作用;而锚固段自身的桩体就具备一定的稳定性, 抗滑桩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滑坡体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运行, 从而产生一定的剪切位移, 严重时会导致整个坡体向斜坡下方移动, 非常的危险,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升滑坡体的稳定性, 从而起到良好的加固滑坡整治的作用;该段落增加抗滑桩共计9根, 间距6 m, 桩径2.4 m×1.8 m, 桩长15 m。抗滑桩施工主要工序为:放样—开挖—钢筋绑扎—灌桩。在实际的施工操作的过程中, 还需要注意下列几方面的问题:①在抗滑桩孔开挖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做好跳桩开挖;②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尤其是在开展护壁施工的过程中, 应该结合实际的地质条件来开展防护施工, 尤其是在开展爆破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是要由专业的人员来开展;③对于桩身的钢筋采用就地加工绑扎的方式, 若是进行竖向固定钢筋的绑扎, 可以应用电焊与主筋进行焊接的方式, 但是开展该项操作的过程中, 要注意做好主筋的防护工作, 并要注意焊接过程中的用电安全;④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措施。

3.2 锚杆框架梁

在二级边坡的防护工作中, 通常是通过设置锚杆框架梁的方式实现, 其在开展边坡坡面防护工作的过程中, 主要是应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的方式来实现, 这样有利于边坡在锚杆所提供的锚固力的作用下保持在稳定状态, 从而发挥良好的防护效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若要应用锚杆框架梁开展边坡防护工作, 就需要先对整个崩塌的段落进行处理, 将其塌落的图示予以清除, 并要注意设置好锚索的长度, 通常情况下, 可以将其锚固段的长度设置为15 m, 孔径150 mm、倾角20°;为了保证其美观性, 可以应用锚杆框架地梁来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 应用自下而上的方式, 将六排长度值为8 m的锚固段进行排列, 锚杆主筋采用32螺纹钢, 地梁截面有所减小;施工完成后在框架内填土种植柠条。通过应用框架梁, 边坡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 再加上设置一定的植被, 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美观性。

4 结语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 篇9

1 生态防护作用机理

1.1 土工材料固坡作用

生态防护可以单独使用植物防护也可以是结合有植物与土工材料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两种形式, 结合土工材料的在生态防护形式可以利用土工材料与黄土边坡的结合来实现对原有边坡的加固, 这有利于提高边坡在修建初期植物防护还未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时边坡的稳定性, 提高边坡土体的抗滑能力。

1.2 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

生态护坡所采用的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根系, 根系中的垂直主根可以深入土层, 而侧根系则在边坡表层土中形成交互缠绕的根系网, 与土体形成了一个新的复合体, 由于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大于结构松散的黄土的抗拉强度, 从而大大加强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这里植物主根系和侧根系实际上起到了锚杆和三维加筋材料的作用。

1.3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粘聚作用

植物在边坡土层中生长, 根系会分泌很多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土质, 使边坡表层土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体系。这时土层中的的微生物活动也会增多, 这些生命体分泌的有机质具有胶凝作用, 能够使土壤颗粒结合起来, 提高土层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1.4 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

植物覆盖土层可以对降落的雨水形成缓冲, 减小雨滴落地时的动量, 从而消弱了雨滴的溅蚀作用。雨水在坡面上形成的径流会带走被雨滴溅起的土粒, 植被可以减缓雨水形成径流的流速, 从而减少了边坡表层土的流失。另外, 植物发达的根系也起到了蓄水作用, 有利于保持边坡土层的生态平衡。

2 黄土地区公路边坡实施生态防护的必要性

黄土的特点是孔隙比大、含水量低、粘聚力高, 部分黄土具有湿陷性。湿陷性黄土结构松散, 抗冲刷能力很差。当黄土边坡坡面受到雨水冲刷时水土流失严重, 有发生滑塌的可能。这些黄土自身带有的缺陷决定了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防护的必要性。然而黄土地区千沟万壑, 地势起伏变化很大, 导致黄土地区的公路高填深挖很多, 如果全部采用工程防护工程量非常大, 而且本区圬工资源不足, 需要大量外运, 这也增大了工程成本。加之黄土地区土壤瘠薄, 生态脆弱, 破坏后不容易恢复, 因此单纯的圬工防护并不利于当地生态的恢复。而生态防护的优点可以弥补单纯圬工防护的不足, 既可以减少圬工用量, 又有利于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3 边坡生态防护的作用和意义

3.1 护坡固土

生态防护最基本的作用是对边坡的保护, 提高边坡的整体结构强度, 防止发生滑坡等边坡病害。另外, 生态防护对于黄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其保水固土的功能对于本区域来说意义重大。

3.2 恢复生态

黄土地区生态脆弱, 这给生态防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生态防护对于恢复生态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边坡上植被的种植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土质, 吸收车辆排放的尾气, 净化空气, 调节区域内的小气候。

3.3 改善路容

通过生态防护可以提高边坡的复绿率, 改善道路的整体景观效果, 造就“绿色通道”。这样的景观效果也可以缓解是司乘人员的疲劳, 提高行车安全性。

3.4 降低成本

边坡生态防护相对于纯圬工的防护形式大大减少了圬工材料的用量, 这就减少了很多的成本。而且生态防护的施工速度更快, 环境效益更高。

4 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采用的形式

4.1 铺贴草皮

铺贴草皮防护是一种人工在坡面上铺设天然草皮的防护方法, 它的优点是施工简单。但是由于黄土地区土壤养分少、雨水不足等问题使这种养护方式后期的管理比较困难, 草皮成活率不高, 达不到令人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且仅适用于草皮资源丰富的地区, 使得在草皮匮乏的黄土地区应用受到限制。

4.2 边坡喷播防护

边坡喷播防护是以水为载体, 借助喷播机将含有植物种子、营养剂、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等材料的混合物均匀喷涂于边坡坡面上的一种防护技术。边坡喷播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覆盖坡面的植被层, 达到固坡和恢复生态的效果。喷播技术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对边坡要求并不严格, 特别适合坡面不够平整的边坡。而且因为添加覆盖料和土壤稳定剂的缘故, 喷播的种子并不容易被雨水冲刷, 绿化效果比较好。

4.3 骨架植物防护

骨架植物防护是在修整好的边坡坡面上用混凝土、浆砌块 (片) 等做骨架形成框格, 在框格内撒铺种植土并栽草或者种草的一种防护措施。这种防护形式具有施工简单、外观整洁的特点。由于土工骨架形成的框格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 这就大大提高了草皮的成活率, 使边坡充分绿化。而且土工骨架本身也能起到加固边坡的作用, 弥补了单纯植物防护强度不高的缺陷, 是当前生态防护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形式。

4.4 三维网植草防护

三维网植草护坡技术是一种集坡面加固和植物防护与一体的生态防护形式。这种技术是在边坡坡面上固定特殊的三围立体网并用喷播技术进行播种, 通过三维网来固土并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土壤和养料。这种方法适用于边坡自身比较稳定, 坡率小于1∶1的缓坡。三维网植草护坡技术具有良好的固土效果, 三维网的存在可以减少雨水对边坡的冲蚀, 而且三维植被网垫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5 对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建议

(1) 黄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提高对生态防护技术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生态防护的调查研究, 探索更加适合黄土地区的生态防护技术。 (2) 加强对黄土地区适生植物的研究, 提高植物选择的科学性、植物搭配的合理性和植物的成活率。 (3) 加强对生态防护边坡的管理, 在植被还未完全与周围环境融合、达到自然持续生长以前, 要坚持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尽量避免或减少大填、大挖的破坏式建设, 坚持进行生态恢复, 尽量减少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防护的作用机理, 分析了黄土地区公路边坡实施生态防护的必要性和意义, 总结了目前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常用的形式, 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黄土地区,边坡,生态防护

参考文献

公路工程边坡防护设计新理念 篇10

关键字:防护设计;设计原则;安全;和谐;生态人文

2004年9月,全国公路勘察设计会议提出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二是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四是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五是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六是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其核心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采用灵活设计和创新设计,实现"安全、环境优美、节约资源、质量可靠、系统最优"的目标。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公路工程是几何线型与自然结合的细节艺术,必须注重公路景观的建设。

1、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刚性防护和柔性防护相结合。

在自然环境中,高大的圬工混凝土或浆砌工程尤显突兀,应尽量避免。在岩土结构稳定,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以选择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相结合,多层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边坡治理最优。

1.1、工程防护

工程防护,目前常采用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有护面墙、护坡、喷浆防护、锚杆挂网喷浆防护等。工程结构防护应侧重考虑结构的尺度、比例、材质、选择合适的结构防护形式。防护工程的尺度、比例、材质对公路景观具有很大的影响。总结以前工程实践,喷浆防护盒锚杆挂网喷浆防护对环境破坏最大。近年来,主动防护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边坡防护,以防止边坡岩体的局部碎落。经过若干年的自然恢复,裸露的边坡将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中。挡墙和桩既起加固作用,也起防护作用,在景观设计中应和边坡的其他防护措施一并考虑,也因考虑尺度、比例、材质、色彩等因素对景观的影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比如形式多样的矮、隐挡墙和桩,挡墙(护面墙)墙顶线条可处理成一系列水平台阶,或一系列连续的曲线和直线尽可能与路面纵断面协调,台阶设计成长条形,避免形成顶线层次不齐或成锯齿形的外观等等。不同的材质和色彩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国外往往通过在墙面上贴各种材质的饰面材料,或构筑不同形式面板的加筋土挡墙来改善墙体的视觉质量。上边坡切忌采用高挡墙、护面墙进行大段落防护。路基防护应以边坡稳定为前提,主要稳定,有利于生态植被绿化,都应尽量绿化防护。在防护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到边坡岩土性质,环境气候条件,排水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

1.2生态防护

人类从自然中来,在人门的潜意识中,始终存在着"返璞归真"的愿望,人们厌恶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注重景观设计生态型防护是今后公路边坡设计发展的必然,一是因为人类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开始减少因为人为的施工项目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重视公路施工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生态型的防护坡,还可以保护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软弱岩土表面的破坏速度,保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目前常采用的植被防护措施有直接喷播绿化防护、挖沟绿化防护、三维网喷播绿化防护、厚层有机材喷播绿化防护、植生袋绿化防护、土工格室绿化防护等。

1.3、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刚柔兼顾。

工程防護与植被防护结合,可达到加固与防护兼顾、刚柔并济的效果。实现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结合,工程防护本身的稳定是前提。刚性防护结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通用性和实用性。柔性结构主要包含植草植树等。一方面对环境起到了有利保护, 另一方面为公路的美观性提供了优势。在边坡防护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既不能忽视刚性结构的稳固作用,也不可抛弃柔性结构的美观和环保作用,需充分结合刚柔并进的设计理念,提高边坡防护设计的经济实用性,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类需求的边坡防护方案。其形式主要有:植被混凝土防护、骨架植被防护等。

2、发展生态性防护,注入景观人文气息

随着公路施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公路的审美开始逐渐关注起来,在现代的公路设计中,公路的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整个公路设计蓝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地区的公路景观成了地区标志性的风景,成为地区文化内涵的承载体。因此,对公路边坡的防护设计而言,加强对边坡的美化,是边坡防护设计中重要的环节。

2.1景观理念

在公路工程边坡防护中,经常伴有大量的开挖土石方,而这些土石方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边坡,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失衡。这些工程所形成的边坡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复生态平衡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基本无法恢复。因而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对边坡进行工程防护与生态绿化处理,以防止边坡破坏、水土流失,并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减少生态灾害,保护环境的需要。边坡绿化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土质、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并结合本地区草木的生长情况以及边坡的坡度、坡面的岩石性质等情况确定边坡绿化的施工工艺,从而达到在设计上景观理念的创新。从环保景观协调方面考虑,边坡防护要考虑到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等构成的美丽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公路工程的边坡防护作为一种构造物,在设计上既要满足保障车辆通行安全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能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2 人文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被赋予的很多附属功能,已不仅仅要满足交通功能,还成为一个展现当地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窗口。在边坡工程防护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域因素和人文因素,在注重安全的基础上,体现出人文关怀和人文理念。一条宽阔通达的公路,在确保交通诱导、行车防眩、边坡防护和环境保护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防护绿化边坡上的绿化和保护,实现坡面柔化平顺、棱角弧化,贴近自然,可以进一步改善道路行车条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噪音和尾气污染,减轻驾驶疲劳,这些都体现了人文关怀。

3、结束语

边坡是公路工程中最常见的形式,对边坡防护的设计是整个公路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公路边坡防护设计的重视就是对整个公路建设的重视。在边坡的防护设计上,要求讲究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边坡的防护是安全,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护坡设计的过程中,对表面雨水冲刷的破坏性与预防性做出合理评估,有效融入绿色环保的概念,充分发挥各类环保材料和工具的作用,减少成本的浪费,提高公路的经济性和远期应用价值。注重公路工程的人文景观设计,公路建设在硬朗的外表下更增添生机和艺术感。能够创造出经济性、实用性、美观性为一体的现代公路,是公路行业工程师们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 [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1

[2]王毅.多极小平台防护技术在黄土公路边坡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1(08)

[3]黄仁麟.山区公路边坡防护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公路.2005(23)

[4]王亚利.公路边坡养护中生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的结合应用[J].民营科技.2011(08)

公路路基边坡的防护问题浅析 篇11

1 影响公路路基边坡稳定的因素

当边坡成型后, 多会受到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的影响, 导致边坡稳定性减低, 造成崩塌破坏。边坡失稳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潜在影响因子和诱发影响因子两类。

1.1 潜在影响因子

1) 地形因素。现今地形的呈现多是由自然或人为因素所造成, 在地形的表现上包括坡高、坡宽、坡度及坡向等;

2) 地质材料。边坡主要由单一或多种地质材料所组成, 材料特性的优劣, 将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地质材料的组成成分包括矿物的种类、组织、胶结状况、成岩时间等, 其外在的表现则为岩性、土壤种类、力学强度及抗风化能力;

3)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影响边坡稳定性最主要的因子之一。当岩体中存在不连续结构面如层面、节理、劈理、片理、剪裂带及断层等, 会使岩体成为不连续或破碎的岩石, 降低岩体强度或提高受风化的影响, 而此不连续结构面的存在也轻易发展成破坏滑动面, 提高边坡的不稳定性。

1.2 诱发影响因子

1) 环境。由于环境因子涵盖范围较广, 下面主要针对降雨、地下水、风化与侵蚀作用及地震等对边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逐一加以介绍。降雨, 水是造成边坡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降雨后易使地表材料软化降低强度, 并增加孔隙水压, 降低边坡稳定。有学者指出对自然边坡最不利的环境因素是持续性的暴雨, 易造成坡面侵蚀与坍塌。同时, 雨水通过渗透作用会促使地下水位升高, 导致边坡失稳。地下水, 地下水对边坡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水压作用于垂直裂缝, 产生水平推力, 使得岩坡或土坡被推向下方;浮力作用于潜在滑动面之上, 使得有效正应力减小, 降低该面的摩擦力;对页状矿物, 尤其是黏土矿物, 产生润滑作用, 使的抗滑动的能力降低;改变物理及化学性质, 使得岩质、土质变坏, 降低强度, 使得边坡失稳。风化及侵蚀作用:边坡岩石风化后, 强度大幅降低, 易使护坡作用降低, 导致侵蚀量增加, 然后新鲜的岩层再次暴露, 进一步被风化与侵蚀。地震, 地震产生的地表加速度会使边坡下滑力增加, 反抗力减小, 同时地震释放的水平震波易使缺乏反抗横向剪力作用的边坡发生破坏。

2) 人为。因人为活动造成边坡失稳的影响因素称为人为因子, 如道路开挖、山坡地开发、爆破、采矿及开垦等。山坡地不当开发, 不当加载, 坡脚不当开挖, 边坡防护不当都将会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2 边坡失稳防护形式

2.1 植物防护

采用植物防护, 增加植被面积, 减少地表径流, 可从根本上减少路基的水土流失。植物覆盖对于地表径流和水土冲刷有极大的减缓作用。枝叶繁茂的树冠能够截留一部分降水量, 庞大的根系能直接吸收和涵蓄一部分水分, 还可稳定地表土层。而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方, 降水量全部落在地表面, 形成径流, 造成水土侵蚀和冲刷。植被的根系能与土层密切地结合, 根系与根系的盘根错节, 使地表层土壤形成不同深度的、牢固的稳定层, 从而有效地稳定土层, 固定沟坡, 阻挡冲刷和塌陷, 有机械的防护作用。

2.2 框格防护

框格防护多用于路基下边坡, 是一种辅助性的防护措施, 除具有对路基边坡的一定防护作用外, 还有对路容的美化效果, 尤其在互通立交范围内边坡应用最多,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重视路容美化, 因此往往采用这种防护形式。

2.3 护坡

在稳定的边坡上铺砌 (浆砌或干砌) 片石、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材料以防止地表径流或坡面水流对边坡的冲刷称之为护坡。铺砌方式一般采用浆砌, 冲刷轻微时, 可采用干砌。

位于河滩或滞洪区内的路基, 往往处于洪水的直接威胁之下, 因此必须采用护坡防护措施, 防护高度应至少在路基设计洪水位加浪高、壅水高及0.5m安全值以上。另外, 当路基沿溪, 路基边坡侵占河道时, 也要采取护坡防护措施。

2.4 封面

在施工喷射混凝土防护前, 坡面不应有风化碎渣、风化土层, 全风化岩石不宜采用喷射混凝土防护措施, 为防止喷射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裂缝或剥落, 加设防裂金属网或高强聚合物土工格栅是必要的。当岩体具有沿倾向路面的岩层顺层滑动的潜在危险时还应采取加抗剪锚杆的锚固措施。

2.5 护面墙

在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的防护设施中, 护面墙是上边坡采用较多的防护形式, 而且多是实体护面墙, 一般根据边坡的高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及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采取半防护或全防护措施。在半防护措施中, 有时采用坡脚护面墙, 由于路堑的开挖, 改变了空气的流向, 在路堑内形成旋转气流, 雨雪天气, 该气流携带着雨雪对坡脚的冲刷破坏能力最大, 同时汽车高速行驶溅起的雨雪水也直接冲刷坡脚。自然降水自坡顶沿坡面向下流, 流至坡脚时, 速度最大, 冲刷最严重, 因此在坡脚处设置矮墙是最起码的防护措施。从另一方面讲, 在坡脚设置护面墙还起到诱导行车视线的作用。对于土质边坡, 技术、经济条件允许时, 还可以搞绿化, 种植一些藤本植物, 美化环境。

3 结论

随着公路建设不断发展, 由于道路边坡失稳影响行车安全, 甚至掩埋道路, 中断交通, 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加强道路边坡防护至关重要, 根据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 所采取的边坡防护相应措施也不同, 还有待探索研究。

摘要:公路路基边坡的防护在保持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减少公路路基病害的发生, 确保行车安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影响公路路基边坡稳定的因素, 并对公路路基边坡防护形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路路基,边坡,防护问题

参考文献

[1]董晓轩.公路路基边坡的综合防护措施[J].山西交通科技, 2005, 6.

[2]赵志鑫.植物边坡防护初探[J].山西建筑, 2009 (28) .

上一篇:英语完型填空下一篇:调整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