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势因素

2024-06-07

劣势因素(共7篇)

劣势因素 篇1

一、神秘因素在先锋小说中产生的原因

一直以来, 神秘都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文学逐渐担负起了救国救民的革命角色,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被广泛使用, 以其直白的煽动性的叙述特点更好的为现实社会服务, 神秘主义因素也渐渐地被抛弃了。寻根派作家已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因素引入到了文学创作之中。这无疑为先锋作家的创作打开了一条门路, 神秘因素的引入为先锋作家提供了写作素材的同时也拓宽了其精神领域的空间。先锋派作家所吸收的后现代思潮中的那种对传统的颠覆以及虚无的情感、不确定的叙述语言、潜意识的梦境均是文本带上一种朦朦胧胧的神秘色彩, 似乎通过神秘莫测这一创作理念更能实现先锋作家的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结构和颠覆。经过长时间的话语束缚, 在八十年代开放的历史语境中, 神秘因素在先锋小说中得到了空前的展示。

先锋作家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 被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着成长起来的, 就算是经历着残酷的文化禁锢, 加之神秘文化自身引人注目的气质, 先锋作家必然会受到这种神秘思维的影响, 结合着自身的亲身经历, 潜移默化的在作品中变现出来。八十年代初,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传入中国, 并在中国作家中产生了暴风骤雨般的影响, 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神奇、魔幻、神秘使中国先锋作家耳目一新, 并瞬时形成了一股模仿热潮, 使得这一时期的多数作品都沾染上了魔幻色彩。

二、具体的作品分析

马原说过:“神秘不是一种氛围, 不是由人制造或渲染的某种东西。神秘是抽象的也是结实的存在, 是人类理念之外的实体。”余华也说过:“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 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 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 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余华所追求这种人类生存意义上的真实, 其实也就是马原所说的人类理念之外的实体——“神秘”。

余华的《世事如烟》中人物在一种神秘的宿命中挣扎, 笼罩在人物头顶上的是预感。是采阴补阳的算命先生的谶语, 是没有脚的鬼类的阴间人物, 时时笼罩在一片神秘的烟雾中, 丛生着必然性和命定的色彩, 平常人无法看清。余华借助这样一个怪异的故事告诉我们:世事运行, 大体也是这样非逻辑和神秘的。很遗憾的是, 由于过于追求这种理念化, 神秘性的写作, 余华的小说人物动作僵硬, 缺少主体性, 现实中的人所具有的思想、意志、情感, 生活的丰盈和多彩, 大都被作者屏蔽掉了。

马原小说中有许多故事, 但这些故事往往是片断的、互不相关的, 马原把这些故事任意拼合组装, 使无关联事件之间若即若离、似有隐秘联系, 而这就很容易造成其中藏有什么秘密的神秘感。《叠纸鹞的三种方法》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作品。小说写了三个老太太的故事, 一个是可能杀了人的早年身世不详的老太太, 一个是卖私酒的老太太, 还有一个是已死了几年的曾养了二十多只狗的老太婆。叙述人总是在讲这个老太太的故事时联想到另一个老太太, 并把故事穿插交错起来讲, 还特别注意到藏族两姊妹中的姐姐在听养狗老太婆之事时悄悄扭过脸抹眼泪, 加上“姐姐怎么了?也许……”这样故弄玄虚的文字, 使读者心中不自觉地对她们产生一种神秘感。

在人类文明史曲折绵延的长河中, 文学与神秘始终有着紧密的关联, 这是一种人类对神祇、对未知世界的崇拜性表述, 它将神秘引入到另一个全新的领域进行重新梳理, 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文艺也由此加深了人类对神秘性的确证和认同。

三、神秘因素的过度参与而产生的局限

1、过分追求神奇现实、以致走向猎奇、志怪

追求神奇现实增强先锋小说神秘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百年孤独》中充满了大量的不可思议的神奇现实。小说中有很多地方, 打破了了生与死的界限。生者与死者可以毫不费力的对话, 人死后, 灵魂常常造访人间。大量的预感、先兆、启示充斥着小说, 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神秘气息, 弥漫在整部小说里, 浸入了每一行文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神奇现实, 是根植于拉美文化深处的, 因此其神秘性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但中国的某些先锋作家热衷于呈现神奇现实, 使得其作品逐步走向了猎奇、志怪的偏狭路径。从扎西达娃的创作来看, 他的创作为了达到神秘的效果, 愈来愈奇观化, 追求离奇的人物和情节。

2、神秘性脱离现实性的表达走向了对生活意义的消解

对意义的明晰性与终极性的表达困难, 意味着先锋作家失去了判断意义的绝对性立场, 因此无法洞悉生存意义的全部奥秘。先锋作家对意义表达的沉默演变成了回避。当作品的意旨无从用力的时候, 便只剩下语言可以作为写作者肆意妄为的领地。这种由作品内在意义向符号代码系统的撤退, 几乎成了一些先锋作家共同的写作原则。他们取消了作品的意义指向, 把小说的意义改写成在语言的自我愉悦。罗兰·巴特尔将这称之为“文本的欢娱”, 它也是先锋小说中最极端的一种游戏主义精神。不可否认, 神秘因素的参与的确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但这种失去了情感判断的作品失去了感动人的力量, 其非小说的形态正在使小说的面貌变得陌生起来——小说丧失了抒情的功能。

四、对上述现象的反思和突破

先锋文学作为对未来文学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 往往并不能即刻显示出其自身重要的审美价值, 也不能敏感的察觉出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这时候就需要众多思维敏捷的批评家对它进行及时的分析和阐释、理解和判断, 从而在与作家进行对话的过程中, 进一步激活作家的唱作思维, 拓宽种种新的创作模式, 纠偏制衡, 及时的引导作家从迷失的歧途中回归, 引导作家们走向更有意义的审美探索。批评对于先锋文学和任何其他文学流派来说都是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尤其在一个文学自身缺乏独创能力和实验激情的时代, 这种批评的力量更是显得不可低估。

在目前中国社会两极分化加剧、迫切需要关注弱势群体、需要有良知的底层写作的今天, 神秘性回避掉的, 恰恰是我们最缺乏的部分。怎样面对神秘之重和生活之轻, 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我们的作家要追求神秘性、魔幻性, 更需要直面当下的勇气。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 需要我们关注的真是太多了:我们脚下荒芜的土地, 我们身后疯长的楼群, 我们贫瘠的富有, 我们空洞的灵魂, 我们眼前脚手架上的农民工, 我们痛心疾首的污染的河流和天空, 我们有话语权和没有话语权的种种。一句话, 关注我们丰富的生活和丰富的痛苦。我们的时代太需要有直面生存、并能反抗生存危机的文学了。

摘要:先锋小说中被设置了许多神秘因素, 这是与先锋小说家们对叙事方式的探索紧密相连的, 并传达出者独特的创作观念, 成为先锋小说的一个重要层面。神秘因素在先锋小说中呈现出多种表现形态, 增添了先锋小说的叙事魅力。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把握其分寸, 掌握其度量, 叙述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实现审美价值, 否则有过犹不及的弊端。

关键词:先锋小说,神秘因素

参考文献

[1]陈黎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新时期小说[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7.

[2]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3.

[3]唐·库比特.后现代神秘主义[M].王志成, 郑斌,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5]余华.世事如烟[A].二十世纪作家文库:余华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

劣势因素 篇2

公摊面积小。高层住宅由于有电梯、电梯候梯间、地下室等公建部分,需分摊的公用面积比多层更多,实际得房率相对较低。按常规比例,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一般为总面积的8%-10%,而高层住宅达到了15%-25%。

通风采光好。由于多层住宅一般为板式建筑,从房型构造格局上看,多层住宅要好于高层住宅。由于构造结构上的原因,一般多层住宅坐北朝南,室内使用面积多,房型合理,大开间容易隔开装修。物管费便宜。从物业管理收费看,由于高层住宅设有电梯、垃圾通道、高位水箱等设置,多层住宅每个月的物业管理费一般要比高层低40%至50%,而且还不必担心十几年后电梯的寿命问题,从维修资金上又无形中省了一大笔。

有助身体健康。除了少数高档多层设有电梯之外,一般多层住宅的出入都需要居者亲力而为,每天近百步的上下楼梯无形中也给了“出门就坐车、上班乘电梯、办公坐一天”的现代人珍贵的锻炼机会。更自由、更安全。由于电梯的存在,高层住宅或多或少的存在电梯故障、突然停电、久候不来的无奈,而住在多层,这些烦恼纷纷与君无干。

产品稀缺性。多层以后政府不会在批,属于稀缺产品。一般中大型城市多层普遍比小高层卖价高。

居住密度低。同样地块内所居住的人口数相对较少,更安静,更舒适,私密性更强。

小高层优势:

建筑质量。一般情况下,小高层的建造标准、建造质量要高于多层。普通多层住宅一般为砖混结构,而高层住宅由于它为钢筋混凝现浇,地基深而结实,墙体厚实,不渗水,抗震性能好于多层,整幢大楼不会下沉变形;而且折旧年限长。

视野开阔。空气质量较好,噪音小;自然风大,有的房间不需装空调可节约电费;采光好,日照时间长,有的朝向太阳照射达到七八个小时之久。

电梯方便。小高层上下楼有电梯可代步,出入方便,老人、孕妇和儿童可以免去爬楼登高之苦;而且电梯的维修保养是国家强制的每年一次,基本杜绝了安全隐患。

便于装修。框架结构有利于开发建造和室内装修。与多层住宅砖混结构相比,小高层多采用框架结构,室内承重墙少,便于重新布局装修室内空间。

边户优势:

通风采光性。同样的户型和楼层,边户必然比中户多一个边窗,保证了新鲜空气的循环流通,提高环境的清洁程度和干燥程度,对业主健康非常有利。同样也增加了一个采光面,提高了采光效果。

布局合理。边户多出来一个采光面,可以把客厅放在侧向,把光照更充足的南向采光面分配给卧室。同理也可以在侧向的卫生间留出通风用的边窗,使生活更加舒适。

中户优势:

保温隔音。相对于边户少了一面外墙,接触外界噪音的面积减少。避免了西晒和东晒对居住的影响。而且房屋的恒温性更强,采暖效果更好同时夏天的空调费用也明显降低。

价格合理。同样面积和楼层,中户的价格更加经济,合理。

一层优势:

出入相对方便,特别是对于家有老人跟小孩的业主,省去了爬楼梯的麻烦。水压问题永远不用担心,楼层越低水压越是充足。而且我们小区的车库层高2.4米,一层相当于一层半的高度,私密性和安静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从价格的角度上说也比二三楼更加的经济实惠。

二、三层优势:

所谓“金三银四”,现在的二、三楼加上车库就相当于三、四楼的位置,是居家置业的首选位置。无论从采光,通风,观景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最适于居住生活的楼层。

四层优势:

比三层仅仅高出一层,价格却便宜很多。而且没有一楼的噪音,五楼的顶晒、漏雨烦恼。采光性跟通风性大大好于二、三楼,属于既经济实惠又舒适安逸的楼层。

五层优势:

数字出版优劣势分析 篇3

随着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出版行业的日益繁荣, 数字出版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战略产业发展势头逐渐高涨, 手机阅读、电子报纸、网络小说、电子图书等各种数字出版产品日益增多。特别是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 数字出版产业突飞猛进, 发展势头逐渐强劲, 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数字出版的现实优势

与传统的媒介和出版行业相比, 数字出版的繁荣发展呈现出了不可比拟的现实优势, 电子阅读器日新月异, 手机出版风生水起, 网络小说异军突起, 不断迎合着大众的阅读习惯和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 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方便快捷成为首选原因

中国社科院曾在“2008年文化蓝皮书”中指出, 预计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 将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终端阅读电子书报。其中由图书干等专业机构阅读用户采购的电子书报的数量将达到十亿, 同时网民、手机用户等受众将进一步带动电子书报内容的销售和广告收入, 预计将达到五十亿。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成就了电子阅读和数字出版, 更多的人选择在上下班乘坐公交车时阅读相关电子书目。显而易见, 数字出版物方便快捷的优势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和书目, 并且无需借助复杂的工具和厚重的纸质介质, 备受亲睐便显得毋庸置疑。

2.海量信息成就广阔市场

2010年3月13日, 由汉王科技创办的第一家电子书旗舰店在上海诞生, 标志着数字出版物正式进入出版市场。随后, 索尼公司、亚马逊公司等开始陆续出品各种电子阅读器产品, 并热销国内外, 受到诸多热捧。百度、华为、中国出版集团、盛大等公司也纷纷瞄准数字出版这块广阔的市场, 也预示着数字出版产业的繁荣兴起。

3.灵活多变的内容形式弱化传统出版

“目前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中, 数字出版技术可以让任何一个具备基本计算机知识和上网条件的人在理论上都可以成为出版者,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作为数字出版的优势直接导致了传统出版行业的边缘化。”颂文华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长期从事传媒研究, 公司副总张白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对于数字出版行业的观点。

一般情况下, 传统出版运作中, 出版社基本掌握了从选题到销售整个出版生产的流程。而在数字出版运作的过程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 将着重强调作者在图书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将更多的权利从出版社的手中转移到了作者的手中。

4.价格低廉备受网民亲睐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普及, 与传统出版物相比, 数字出版物主要依靠网络检索的方式将更具优势。不仅获取手段方便, 而且价格低廉, 易于内容更新, 可以使阅读时间更灵活、阅读成本更低廉, 阅读内容更丰富。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市场和领域, 例如:新闻报刊、工具图书, 数字出版物的这种优势显得更为突出。

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

数字出版产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众多数字出版物的产生和发行不仅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而且改变了大众的阅读习惯, 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便利了国民的信息获取途径。然而, 正如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 数字出版毕竟是一个新的产业模式, 在看到数字出版带来的各种优势的同时, 也应该深思其存在的各种问题。

1.阅读体验导致视觉疲劳

与传统阅读方式不同, 数字出版物需要借助手机、电脑等介质进行阅读。无论是借助网络和电子阅读器直接进行阅读, 还是通过网络下载采用手机终端阅读, 在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上与纸质图书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2.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

诚然, 数字出版业造就了海量信息。但是, 随着目前数字出版物的增多, 一些质量不高、可读性不强的作品也横空出世, 由于缺少一定的审查制度, 同时给与作者的操作性过于自由, 导致数字出版物的门槛越来越低, 使得大量数字出版物成为“垃圾”读物。

因此, 若想保证数字出版业的长期繁荣与发展就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 制定相应的审查制度, 从根本上杜绝电子“垃圾”读物。

3.繁荣背后隐藏版权争端

由于数字出版业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为了支持和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例如: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等等, 为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与动力, 极大的促进了数字出版业的繁荣。

繁荣的背后也不尽是辉煌, 版权现已成为数字出版业发展的“瓶颈”, 数字出版的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海量信息, 但是也意味着数字出版机构必须在短时期内获得众多作者的授权, 能不能解决版权问题便成为了数字出版产业能否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结语

个人优劣势分析 篇4

其实真正全面地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况且人与其他事务一样,也是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对于一名人力资源顾问或是机构来说,所谓对人的了解,是指相对独立的一个时间段。他的工作性质就要求,必须短时间内对所需人员迅速做出判断,并准确给予结论。

那怎样去了解一个人呢?怎样做到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一个人以结论?这主要靠经验的积累,需要长时间实践中的揣摩和总结,其方法不外乎三个字:观、闻、品。

1、观,这里主要讲的是对其外表的观察。

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机构对一个人的了解和考察首先是从其外表开始的。也就是说,当被考察者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肯定要对其从头到脚地打量一番。此时如果你是一个阅历较深、经验丰富的考官,或许就是这上下的几眼,可能就会对此人有了一个八九不离十的印象。什么叫一见如故?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那“观”都观些什么呢?

一是着装。着装是“死物”,是没有生命的,可不同的人在对着装的选择和穿着上却是大有说道的。

喜欢深颜色服装的人,往往性格比较沉稳;喜欢浅颜色服装的人,可能做事比较前卫;喜欢艳丽一点或是花色服饰的人,往往比较新潮,或许还有突出自己的习性。

透过着装的条理性可以看出一个人做事的条理性;着装的严谨程度能看出一个人做事的认真程度;着装的整洁度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工作作风怎样,服饰色调的搭配,往往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维缜密程度及创新意识如何。

二是看面色。面色怎样往往是一个人健康状态的最好标志。

三是看眼神。我们常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经验丰富的人,透过眼睛往往就能看到对方的心底。善良与邪恶、诚实狡诈、聪明与愚笨,往往都写在一个人的眼睛上。同时,眼神还会告诉你这个人的精神状态怎样。

四是看表情。表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自信,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成熟度,同时也能反映出一个人性格的热情与冷漠。

2、闻,闻就是听了,听是对一个人的进一步了解和考察。所谓听其言,知其行。语言能看出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语言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做事能力,语言还能看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同时语言也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性格及执行能力等等。

3、品,品是对一个人结论的过程,也是“观”与“闻”的归纳。对于一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来说,这个过程的时限很短,而且这还是对一个人考察的最关键环节。这个环节更需要经验,同时需要对所需岗位的比对,所以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与劣势 篇5

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网络舆论监督的高度关注, 《现代快报》的一篇评论《猥亵女童门网络监督既廉价又高效》指出:“说林书记栽于众网民之手, 其实是个抽象说法。具象点说, 林书记栽于网上‘公民表达’———公民舆论监督。这件事再次让百姓也让官方看到了网络民主监督的力量, 再次提醒官方借助网络扩大民主监督的可行、快捷、有效以及监督成本低廉, 很值得大力推进继而形成制度。”

除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外, 最牛“钉子户”事件、“黑砖窑”事件这些热门事件都是最先通过网络快速地传播开来并造成强烈反响的。尽管人们对网络舆论监督褒贬不一, 但不得不承认, 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新生力量。

传统的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方面取得过骄人的成绩,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因其鲜明的舆论监督特色在上世纪90年代几乎成为一个妇孺皆知的栏目。但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有它一定的局限性:时效性差, 交互性弱, 监督主体偏移, 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 而在民众心目中媒体成为监督主体。

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则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监督主体的广泛性。互联网是“上帝赐给平民百姓最好的礼物”, 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人是记者”成为可能。在网络的海洋里,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敲击键盘, 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都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评价, 不仅参与人多, 而且面广, 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评论都能得到集中反馈。

2008年11月16日, 杭州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 当时在地下作业的施工人员共有60人, 目击网友在网易论坛不断以发帖、跟帖的形式滚动报道现场情况。

社会上还出现了一批所谓的独立调查人以及民间舆论监督网站。如李新德的“中国舆论监督网”, 徐祥的“中国名记在线”等。这些个人或者民间组织自办的网站, 试图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事情的本来面貌, 并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发布, 以期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这些民间独立调查人声音的存在对打击腐败现象、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意见表达的真实性。传统的媒介对民情、民意总有个加工、筛选, 而网络传播无需第三者, 可以实现网上的无中介传播。如果把传统媒介比喻为“记名投票”的话, 那么互联网就是“无记名投票”。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便于人们无拘束地发言, 真实表现自己。

信息传递的快捷性。新闻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通过互联网, 图文并茂地发布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也不会发生传统媒介的那些昂贵费用。

良好的交互性。在网络传媒时代, 借助电子邮件、BBS等信息交互工具, 使网民结合内容讨论、参与媒体建设的热情极为高涨。

网络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载体, 把平民百姓参与舆论监督变成了可能,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可能, 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相关问题, 这使得互联网新闻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网络舆论监督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尽管网络的特性赋予了它许多的优势, 但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比较而言, 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

首先, 网络要真正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还是不现实的。按照美国学者确定的标准, 只有某一种媒介的普及人口达到了全国人口的20%, 即达到大众传媒的最低数量级, 才能称为大众传播媒介。显然, 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离此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由于网络可利用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在实践中监督的广度和力度都要大打折扣。

其次, 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响力远不及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一方面是因为网络舆论监督带有自发性, 网民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极为常见, 有时会因此而分成不同的派别。平民化立场以及由此带来的多元思维, 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舆论的力度, 而导致舆论监督缺乏影响力。另一方面, 网络的可信度低是降低其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据2007年CNNIC发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 5.7%的网民非常信任, 32.3%的网民比较信任, 54.6%的网民感觉一般, 5.7%的网民不太信任, 1.7%的网民很不信任。 (1) 这说明依然有将近一半的人对互联网持怀疑态度。真实的信息对舆论监督的生存至关重要, 可信度低, 必然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力造成严重的打击。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各有所长, 如何扬长避短, 发挥舆论合力, 共同完成舆论监督的合唱, 这是我们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的说法。他认为, 社会上存在两个舆论场, 一个是传统媒体的官方舆论场, 一个是网络舆论场。只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 才能使这两个舆论场出现重合的可能, 否则, 两个舆论场就会各唱各调, 无法形成合力, 实现舆论监督的合唱。

参考文献

浅析消费金融公司优势与劣势 篇6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 在我国境内设立的, 不吸收公众存款, 以小额、分散为原则, 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最先试点选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经银监会批准, 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分别为北京银行、中国银行、百联集团和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成都银行和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以及捷克PPF公司。目前, 北京和成都两家消费金融公司已经正式进入运营阶段, 上海和天津尚在筹备阶段。

消费金融公司的出现目的在于促进消费, 贷款针对性强。即消费金融公司旨在为消费者提供用于购买个人耐用消费品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的贷款。所谓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经销商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约定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的贷款。

2 消费金融公司及消费金融信贷与已有金融机构及信贷比较

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贷款方便快捷, 无须抵押担保——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单笔授信额度小, 因此审批速度非常快, 通常在1小时内审批完成, 只要客户的信用状况良好, 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贷款。而向银行申请贷款则需申请人具备稳定的工作、提供个人收入证明等。同时消费金融公司无须抵押担保。

额度不超过月薪5倍——消费金融公司为客户提供贷款的额度上限为贷款申请者月薪的5倍, 即如果某客户月薪3000元, 则其最多能申请15000元消费信贷。而其他信贷方式, 如信用卡的授信额度就更为灵活, 也相对更高, 很多银行为客户发放的金卡、白金卡、钻石卡, 授信额度从几万、几十万到上百万, 有的银行还为贵宾客户发放无限卡。

利率不超过央行同期利率4倍——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审批速度十分快, 风险也相对较高, 因此会收取较高的利息。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的贷款利息从贷款发放开始计算, 利息按照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定, 不得超过央行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而其他信贷方式, 比如信用卡, 消费超过免息期后, 每天收取万分之五的利息。即如果按照4倍于央行同期贷款利率收取利息, 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利息比银行信用卡要高。但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的利息是根据贷款人的信用而定的, 所以只要贷款人的信用良好, 也可以以较低利息获得贷款。

不可用于购房及购车——中国目前消费信贷市场80%以上是房贷和车贷, 留下的20%, 用于如教育、旅游、婚庆等。一般的商业银行也提供相关服务, 不少银行发放的信用卡都有分期付款功能。因此不仅消费信贷公司无法涉足贷款市场80%的份额, 连剩余的20%也已经被分去了一杯羹。

公司风险大——根据《办法》规定, 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亿元, 资产不低于600亿元。同时还规定, 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吸收社会存款, 其资金可来源于境内同业拆借, 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 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 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 代理销售与消费与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等。但尽管如此, 依然无法摆脱消费金融公司自身风险大、融资难的困境。

3 结 论

综上分析可知, 首先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优势为能方便快捷的为客户提供消费信贷且无须担保。但其所提供的贷款针对性强, 由于不能涉足占信贷市场80%的房贷和车贷市场, 使其丧失了数量巨大的客户。另外, 由于已有金融机构均一定程度涉足消费信贷, 致使消费金融公司只能在所剩的20%的信贷市场中分一杯羹。

其次, 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向社会吸收存款, 只能从自有资产及少数经营活动获取资金, 尽管其自有资产至少为600亿元, 但融资渠道的匮乏使其经营活动存在较大风险。

女性创业优势、劣势分析与对策 篇7

一、女性创业为促进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经济理论和世界发展的实践都表明, 在一般情况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又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配状况为:第一产业逐渐减少, 第二产业先增加后减少, 第三产业逐渐增加, 这就是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按照这一规律, 第三产业将是增加就业的主要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活动总量中, 第三产业已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和, 取代了物质生产部门地位, 成为最强大、最广泛的经济部门。中国的就业现状也基本符合这一产业演化的一般趋势[3]。

中国女性创业虽然涉及各行各业, 但相对集中于第三产业。全球创业观察 (GEM) 2003《中国报告》指出, 中国女性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往往是在零售业和服务行业, 而在建筑业和采矿业男性创业者的人数则是相对较多[4]。

二、女性创业的优势与劣势

(一) 女性创业的优势

1. 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 为女性创业者提供了广阔天地。

中国的第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增加值比重 (按当年价计算) 从1980年的21.4%上升到1990年的31.3%, 上升了9.9个百分点[4]。2008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经济普查结果表明, 2007年第三产业GDP的比重升至40.1%, 这个数字依然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也低于或接近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而在中国第三产业中, 总体技术水平落后, 服务效率和附加值不高, 造成中国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较少。通过国际比较也能清楚地看到, 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水平明显偏低。2007年, 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32.4%, 还不到当年全社会就业人口总数的1/3, 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以上, 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0%, 这意味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主渠道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尚有相当大的就业空间[5]。

2. 女性创业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适合在第三产业创业。

女性创业之所以在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 主要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致。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生理特点, 决定了女性在第三产业可以大显身手。

在美国, 荣获1981年度医学、生物学奖的斯佩里博士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斯佩里博士切断患者的位于左右脑连接部的脑梁, 然后挡住其左视野, 在其右视野放上画或图形给患者看, 患者可以使用语言说明图形或画上的东西是什么。可是, 如果在左视野显示数字、文字、实物, 哪怕是读法很简单, 他也不能用语言说出它们的名称。通过实验, 人的左右脑分工情景越来越清楚了。左脑有理解语言的语言中枢, 而右脑有与之对应的接受音乐的音乐中枢。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脑, 所以左脑主要完成语言的、逻辑的、分析的、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而右脑则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图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男性和女性的大脑结构与功能存在差异:女性的右脑比男性发达。所以女性观察细致、做事认真负责;感情细腻、富有同情心;富于幻想、想象力发达。所以, 女性在创业时的优势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思维缜密, 考虑周到。二是比较有亲和力。三是稳妥, 不冒进。四是坚持信用原则。这就决定了女性在如下行业里进行创业容易取得比男性更大的成就:一是流通部门, 包括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包括居民服务业 (如服装造型设计、广告、音乐创作、摄影、花卉艺术、礼品包装、手工编结、美容、美发、丝网花编织、服饰店、金饰珠宝店、居家用品店、美容护肤店、花店等) 、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 (幼儿园、居家照护、老人安养服务、家事服务) 等。

(二) 女性创业的劣势

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和一分为二的, 女性的右脑比男性发达形成了女性在第三产业创业的诸多优势, 但是女性洞察力强、感情细腻、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也决定了女性敏感、多疑、脆弱、烦躁、容易生气、唠叨、追求完美、不敢冒险、依赖性强、缺少竞争欲望等心理弱势, 这些弱点对女性创业是不利的。

1. 女性感情细腻的心理特征, 导致女性在创业时缺乏战略思考。

在进行创业时, 要想做大做强, 选对方向、选好项目是一个首要的问题, 所谓“财富是看出来的不是干出来的”即是此意。中国加入WTO之后,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 要想选对方向和项目, 就必须对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消费趋向等宏观形势进行必要的分析, 从中发现商机, 顺势而为, 才能大有作为, 兵法上也说“谋时不如趁势”。但是, 由于女性感性细腻的特点, 她们读书、看电视的兴趣点, 往往在言情而不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题材。这就决定了女性缺乏战略性思考, 导致中国女性创业层次比较低, 大企业少, 中小企业多;以简单劳动居多, 复杂劳动较少;科技含量高的少, 科技含量低的多;小打小闹的多, 独霸一方的企业商业巨子少。

2. 女性的依赖心理, 导致了婚姻家庭的不稳定。

在中国, 党和政府历来主张男女平等。早在1955年, 毛泽东就指出:“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 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 具有极大意义。在生产中, 必须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真正的男女平等, 只有在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才能实现。”[6]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妇女为主体, 全面保障妇女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的的基本法。

但是在社会现实中, 女性往往不把自己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来看待。比如女性在征婚中对伴侣的要求常常自觉遵守如下潜规则:男性的学历不能低于自己、男性的年龄不能小于自己。婚后, 如果自己在能力、学历上超越了丈夫, 心里就会产生一些不平衡。如果在创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丈夫仍为“庶民”, 就很可能对丈夫冷嘲热讽, 日积月累, 丈夫往往经受不住如此的“羞辱”, 便离家出走。这又会影响到女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 传统文化中对“贤妻良母”诉求, 造成女性创业者的角色冲突。

在“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丛林时代, 竞争的激烈程度日趋加强, 男性创业者尚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常常是“两眼一睁, 忙道熄灯”, 很难做到“事业家庭两全其美”, 何况女性创业者?由于女性创业者要与男性创业者同台竞技, 她们所面临的压力更大。

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 在女企业家的自我意识中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 这首先表现在她们的家庭和事业的双赢理想。她们想成为一个好企业家, 同时也想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为数不少的女企业家以“孩子有出息”和“家庭和睦”为自己最大的心愿。

三、对策与建议

鉴于女性在第三产业创业的独特优势和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方面的巨大贡献, 考虑到女性创业所面临的较男性创业更大的压力和所遇到的矛盾, 全社会对女性创业都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 推动女性创业的发展。

1.着力构建促进女性创业的政策体系。经验表明,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求政府有长期、系统的政策支持, 女性企业尤其如此。除了在信贷优惠、税收减免等方面为女性创业者开绿灯之外, 还要针对女性在创业过程中相对缺乏战略眼光的现实, 当女性的创业团队发展到一定规模, 政府有义务为其提供智囊服务。政府应组建由行业专家、优秀女企业家组成的女性创业智囊团, 对第三产业进行宏观研究, 为女性企业家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充分发挥政府的外脑作用, 作为建立“小政府, 大社会”的重要举措。

2.为女性创业者提供公共关系支持。创业是一个极具艰辛、风险极大而又复杂的过程, 涉及项目选择、选择供应商、营销管理、员工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公关服务等数不清的琐碎事务, 可谓是“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创立并管理一家公司需要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要想做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 难度可想而知。比如女性长时间工作或出差对家庭的影响, 疏于对家庭和孩子的照顾就可能会被问责, 而男性通常不会在这些问题上被问责。由于女性存在着“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身份, 而且由于性别和心理因素的局限, 女性的社交活动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 女性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势必要比男性多得多, 对于女性的创业我们必须给予更多于男性的关注和支持。可否由各级妇联牵头, 组建一个隶属于妇联的女性创业公共关系部, 当女性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来自工商、税务等部门的阻力时, 给予必要的公关支持, 为女性创业提供优质的后续服务。

3.构建针对性强的女性创业培训教育体系。在培训体系构建上, 除了目前进行的技能培训之外, 还要针对女性的心理特点, 开发专项培训项目。因为家庭生活的和谐是众多女性追求的理想, 所以妇联要对女性创业者提供这方面的系列培训。一是帮助女性创业者树立正确的男女平等观念。由于建国之后一味强调男女平等, 忽略了女性对公公、婆婆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的教育, 不少女性婚后在处理与公婆的关系上, 常常显得专横和霸道, 伤了丈夫的心, 这在黄河以北地区表现得比较突出。所以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同时, 还要对女性创业者传授如何处理与公公、婆婆相处的道德与智慧;二是帮助女性创业者了解男性的心理特点。因为男性天生具有攻击性, 控制欲和权力欲都远较女性为强, 其外在表现就是爱面子,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妻子斥责他“没本事”, 所以作为女强人的妻子在丈夫的父母、家人、同事面前, 尤其要关照到丈夫的这种心理;三是对女性创业者进行如何教育子女的专项培训。在金钱至上、道德失衡、应试教育突出、孩子压力空前加大的今天, 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 是经营美满家庭的关键一环。政府要拨出专款, 由各级妇联借助社会力量, 对女性创业者及其家人进行教育子女的专项培训, 为她们解除后顾之忧。

4.加大宣传力度, 逐步改变以男性为主导的两性文化。创业女性应如何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 能否两全其美?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发展部部长朱永祥说:“两全其美非常难。这样要求女性太苛刻, 也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许多男性创业者把家务全扔给了女人, 创业也未必都成功。那么对一个女性, 既要求她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或优秀的企业家, 又要求她相夫教子, 是温柔贤惠的妻子、合格的母亲和儿媳妇, 她能承受如此之重负吗?在现实生活中会有这样的女性, 但不具有普遍性。从创业女性家庭夫妻关系看, 矛盾比较普遍和突出, 大多数关系是失衡的。我们调查和分析过, 在100位创业女性中, 有60%以上是离婚和家庭不幸福的。在我们每年举办的论坛上, 有的女性企业家说到家庭, 就痛哭流涕。”[6]

朱永祥所讲的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的, 使人感到很遗憾和无奈, 这不是出台一项政策和一个举措所能解决的。因为这里有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以及心理因素。我们在对“大男子主义”说“不”, 对以男性为主导的两性文化说“不”, 解放思想, 重构以男女平等为基本点的新型两性文化的同时, 女性创业者也要扩大自己的视野, 不要事必躬亲, 要学会“用人”, 掌握“垂首而天下治”的本领。

参考文献

[1]高建, 姜彦福, 李习保, 等.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基于2005年数据的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田明.河南:每年为女农民工提供2亿元~3亿元巾帼创业贷款[N].河南日报, 2009-02-20.

[3]石原.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对建议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8:5.

[4]姜彦福, 高建, 程源.全球创业观察2003中国及全球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刘晶晶.中国第三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9, (6) .

[6]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毛泽东主席论妇女[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8.

上一篇:塑料成型工业下一篇:基于时间项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