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量镍离子测定

2024-09-21

痕量镍离子测定(精选4篇)

痕量镍离子测定 篇1

镍(Ni)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当丰富,一般以+2价稳定存在,被广泛应用于军工制造业、民用工业、化工产业和原子能工业等领域[1]。金属镍单质几乎没有毒性,接触或摄入过量的镍盐,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镍盐对动物或人具有明显的发育毒性[2]和生殖毒性[3]。它能抑制胚胎的发育,同时会引起胎儿的流产。镍元素的开发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但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多的危害。因此,对镍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目前已报道的测定镍含量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4]、分光光度法[5]、电化学分析方法[6]、流动注射法[7]、高效液相色谱法[8]、荧光法[9]等。在这些方法中,分光光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利用小分子双水相体系与分光光度法相结合,以丁二酮肟为显色剂,碘为氧化剂,对痕量镍进行测定。它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能有效地降低检测成本,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马弗炉。

镍(Ⅱ)标准贮备液(1000μg·mL-1)的配制:将硫酸镍在120℃条件下烘2h。准确称量2.6384g硫酸镍,用少量的超纯水使其溶解,转入1000m 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摇匀,作为储备液,用时稀释制得10μg·mL-1的标准溶液。

丁二酮肟(5g·L-1)的配制:称取丁二酮肟0.5g,加入50mL氨水溶解,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

碘溶液(12.7g·L-1)的配制:称取单质碘12.7g溶于含有25g碘化钾的少量水中,并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

1.2 实验方法

在10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一定浓度的Ni2+标准溶液2m L,12.7g·L-1碘溶液0.5mL,5g·L-1丁二酮肟溶液0.6m L和分析纯的丙酮溶液4.5m L。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mL。分别向比色管中加入1.1g固体盐硫酸铵,振荡3~4min,使固体盐完全溶解。吸取上层相溶液,以空白试剂作为参比,在449nm处测定其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无机盐的成相能力

无机盐与小分子有机溶剂的成相原理:盐相与有机相对水分子的缔合竞争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对于组分固定的双水相体系,体系的一些参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可以通过固定有机相来考察不同盐的成相能力的差别[10]。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硫酸铵加入双水相体系中的效果最佳。因此本实验选择硫酸铵为无机盐。

2.2 吸收曲线

根据实验方法配制参比溶液和待测溶液,使用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Ni2+与丁二酮肟显色后的吸收曲线,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Ni2+与丁二酮肟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9nm。因此,本实验选用449nm作为测定波长。

2.3 固体盐的使用量的影响

在选定硫酸铵作为双水相体系的无机盐的条件下,按照1.2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固体盐硫酸铵在0.4~1.4g内,吸光度A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盐的加入量对双水相萃取效果影响较大。当盐的质量小于0.5g时体系无法实现分相;当质量大于0.5g时吸光度明显提高。当盐质量达到1.1g时,吸光度达到最大,萃取效果最佳。当盐质量超过1.1g时,吸光度逐渐减小,并逐渐出现没有溶解的硫酸铵固体盐。综合考虑,盐的使用量为1.1g。

2.4 丙酮用量的影响

按照1.2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丙酮体积在3.9~5.4mL范围内,丙酮对双水相体系的影响,实验的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3.9~4.8mL范围内,随着丙酮的体积增大,吸光度也逐渐增加,在丙酮的体积为4.5mL时,吸光度出现了最大值。接下来随着丙酮体积的增加,它的富集效果却降低了,因而吸光度逐渐减小。故选择丙酮的最佳用量为4.5mL。

2.5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按照1.2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测定,实验结果如图4。结果表明,随着显色剂用量的增加,体系的吸光度也随之增加;当显色剂体积增加到0.6mL时,体系的吸光度达到最大,萃取效果最好。因此显色剂的使用量应该选择0.6mL。

2.6 碘的加入量的影响

碘溶液在本实验中作为镍的氧化剂,将镍从+2价氧化到+4价,再与丁二酮肟发生显色反应。此时生成的红色配合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便于实验中的检测。按照1.2的实验方法,研究碘溶液用量在0.2~0.7mL范围内,对吸光度的影响。实验的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实验范围内,随着碘溶液用量的增大,吸光度也逐渐增加。当用量达到0.4mL时吸光度达到最大。而随着碘溶液体积的增加,吸光度的变化不大。综上所述,碘溶液用量在0.4mL时最佳。

2.7 酸度的影响

按照1.2的实验方法,研究pH值在8~12范围内,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和体系对配合物萃取能力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pH值在8~12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当pH值为10时,被萃取到丙酮相中的配合物的吸光度最大。因此,本体系选择pH值为10。

2.8 标准曲线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取10μg·mL-1的镍标准液配成一系列工作溶液,测其吸光度。镍的质量浓度在0.5~3.5μg·(10m L)-1的范围内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2233ρ(Ni2+)+0.0201,其相关系数R2=0.9996。

2.9 共存离子的影响

以相对误差≤5%为限,实验发现大量的Cl-、NO3-、Na+、K+、Mg2+、Pb3+、Ba2+、Cr6+对镍(Ⅱ)的测定基本无干扰,500倍的Al3+,50倍的Zn2+、Mn2+不干扰测定。当1倍以上的Cu2+存在时,需要加入硫脲作为铜(Ⅱ)离子的掩蔽剂[11]。在比色管中加入2.50g·L-1的硫脲溶液1mL,可以将铜离子的干扰倍数提高到10倍,从而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2.10 分析特性

在0.50~25μg·(10mL)-1范围内对其进行标准曲线的测定。镍(Ⅱ)的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为:A=0.2233ρ(Ni2+)+0.0201(R2=0.9996)。

平行测定11次空白溶液,求得其标准偏差为0.21%,按CL=3S/k求得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28μg·(10mL)-1。以0.5μg·(10mL)-1的镍标液为低浓度,3.5μg·(10mL)-1为高浓度,分别平行测定6次,测得该方法的精密度为2.1%~3.0%。

2.11 样品中镍(Ⅱ)的检测

2.11.1 样品预处理

准确称取干燥的铁观音和绿茶各5g于2个干燥的坩埚中,在马弗炉中800~900℃下灼烧,灰化1.5h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各加入6mol·L-1的硝酸19mL,用电炉加热煮沸至近干,再加入6mol·L-1硝酸19mL。将溶解液分别转移至2个50m L的容量瓶中,用二次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待用[12]。

准确称取2种大豆、玉米粉各9g于3个坩埚中,在电炉上低温碳化至无烟,移入马弗炉中550℃下灼烧,灰化完全。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滴加1∶1的HNO3 10mL,置于电炉上加热,使之溶解。移入5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待用[13]。

2.11.2 样品的检验

在2支比色管中,分别加入5g·L-1的丁二酮肟0.6mL,分析纯的丙酮溶液4.5mL和碘溶液0.4mL。其中1支比色管中加入1.00mL样品,并加入1.00mL硫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并充分振荡。分别向比色管中加入1.1g固体盐(NH4)2SO4摇匀,pH控制在10左右。用胶头滴管吸取上层相溶液移入比色管中,以空白试剂作为参比,在449nm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表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铁观音样品镍含量为0.44μg·g-1,加标后回收率为93.1%~102.4%;绿茶样品镍含量为0.41μg·g-1,加标后回收率为91.4%~100.3%;大豆样品镍含量为0.33μg·g-1,加标后回收率为92.6%~96.7%;玉米粉样品镍含量为0.24μg·g-1,加标后回收率为92.0%~103.1%。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摘要:利用双水相的分相原理对痕量镍(Ⅱ)进行分相萃取,建立了丙酮-硫酸铵的新型小分子双水相体系,同时选取丁二酮肟作为镍的显色剂,建立了测定痕量镍(Ⅱ)的新方法。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分析条件,在0.53.5μg.(10mL)-1范围内,镍(Ⅱ)的浓度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2233ρ(Ni2+)+0.0201,相关系数R2=0.9996,检出限为0.0281μg.(10m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3.0%。将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镍(Ⅱ)离子的测定,同时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实验的回收率为91.1%103.1%,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痕量镍(Ⅱ),双水相萃取,分光光度法,丁二酮肟

痕量镍离子测定 篇2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中的镍量的化学分析 (GB/T5121.5-2008) 中方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2], 对痕量镍的分析采用电解后原子吸收法, 存在电解时间长, 电解中可能有杂质析出包裹于铜中, 分析重复性差等状况。GB/T 5121.5-2008中方法四——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3]存在下列不足:丁二酮肟甲烷溶液 (10g·L-1) 不易配制;各类铜及铜合金中的基体铜量有差别, 用三氯甲烷萃取丁二酮肟镍使之与基体铜分离时, 附着铜不一致引起测定误差;特别是测量痕量镍, 从25m L锥形瓶中直接将显色液移入比色皿中, 可能带入无水硫酸钠或者凡士林引起误差;以三氯甲烷为显色试剂受温度的影响大。本方法用丁二酮肟络合镍后, 以三氯甲烷萃取, 再用盐酸反萃取镍[4], 在碱性介质下, 形成稳定的丁二酮肟-镍红色络合物, 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5]。

1试验部分

1.1仪器

PH5-3B型精密p H计, SPectrumlabs22PC型分光光度计。

1.2试剂

12.7 g·L-1碘溶液:6.35g纯碘加15g碘化钾, 稀释至500m L。

10 g·L-1丁二酮肟溶液:1g丁二酮肟加8g氢氧化钠, 稀释至100m L。

100μg·m L-1镍:称取0.1000g纯镍 (质量分数大于99.95%) 置于200m L高型烧杯中, 加入40m L硝酸 (ρ=1.42 g·m L-1) , 盖上表面皿, 加热完全溶解, 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 冷却。移入1000m L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此溶液1m L含100μg镍。

10μg·m L-1镍:移取100μg·m L-1镍标准溶液10.00m L置于100m 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此溶液1m L含10μg镍。

400 g·L-1乙酸钠 (用乙酸或氨水调节p H=6.5) , 密度约为1.05 g·m L-1的乙酸, 10 g·L-1丁二酮肟无水乙醇溶液, 盐酸 (1+23) , 1.42 g·m L-1硝酸, 硝酸 (1+1) , 0.9 g·m L-1氨水, 500 g·L-1酒石酸钾钠, 50 g·L-1盐酸羟胺, 500 g·L-1硫代硫酸钠, 三氯甲烷, 氨水 (1+49) , 盐酸 (1+11) , 250 g·L-1碳酸钠溶液。

1.3试验部分

1.3.1试验方法

称取5.000g (质量分数大于0.005%时, 称取2.500g) 试样, 置于250m L烧杯中, 加入40m L硝酸 (1+1) , 盖上表面皿, 加热至试样完全溶解, 煮沸除去氧化氮, 取下稍冷, 用水洗涤杯壁及表面皿, 将溶液移入100m 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混匀。

移取10.00m L溶液于100m L的烧杯中, 加氨水至沉淀产生并过量1m L, 滴加乙酸刚好溶解, 加2m L酒石酸钾钠、5m L乙酸钠和1m L盐酸羟胺, 用氨水或乙酸调节溶液p H=6.0~7.0, 加22m L硫代硫酸钠, 再调溶液p H=6.0~7.0, 加4m L丁二酮肟无水乙醇溶液充分搅匀, 放置5min。

将溶液移入125m L的分液漏斗中, 加入10m L三氯甲烷振荡1min, 静置5min, 将有机相移入另一分液漏斗中, 原水相中再加入10m L三氯甲烷萃取1次, 将有机相合并, 弃去水相。

向有机相中加40m L氨水 (1+49) , 重复洗涤1次, 弃去水相。

向有机相中加10m L盐酸 (1+23) , 振荡1min, 反萃取2次, 合并水相于50m L烧杯中。

在电热板上低温加热溶液至近干, 冷却, 加5m L硝酸, 加热蒸干, 冷却, 加5m L盐酸 (1+11) 溶解盐类, 冷却。将溶液移入25m L容量瓶中, 加2.0m L碘溶液、6m L碳酸钠溶液和2.0m L丁二酮肟溶液, 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放置10min。

在分光光度计上480nm处, 用2cm吸收皿, 以随同试样空白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用拟合曲线方程求出镍的质量。

1.3.2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1.3.3拟合曲线方程的制作

分别移取10μg·m L-1镍标准溶液0、1.00、2.00、3.00、4.00、5.00m L分别置于一组50m L的烧杯中, 加水至体积约10m L, 加2m L酒石酸钾钠, 然后按上述分析步骤进行操作, 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其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因变量, 镍的质量为变量, 求出拟合曲线方程。1.3.4计算

式中:ω (Ni) 为镍的质量分数, %;x为从拟合曲线方程中求出的镍的质量, μg;m为试样质量, g;y为试样显色液所测吸光度;b、k为拟合曲线方程中系数, b为截距, k为斜率。

2结果与讨论

2.1吸收波长的确立

吸收波长见图1。由图1可见, 本方法的丁二酮肟镍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80nm[6], 但丁二酮肟镍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一般位于530nm, 偏移了50nm, 原因有待研究。

2.2三氯甲烷萃取用量

称取相同的铜合金试样, 用本方法取不同量的三氯甲烷萃取, 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加入5m L三氯甲烷时, 所测吸光度偏低。每次三氯甲烷萃取的加入量须大于10m L, 量少可能萃取不完全, 过多不必要, 方法中确定加入10m L, 三氯甲烷萃取丁二酮肟镍完全。

2.3丁二酮肟溶液的配制

配制10 g·L-1丁二酮肟甲醇溶液及10 g·L-1丁二酮肟乙醇溶液, 按试验方法测试铜合金中痕量镍, 所测结果无大区别, 本方法选用10 g·L-1二酮肟乙醇溶液作显色剂。

2.4丁二酮肟-镍络合的p H范围

试验表明, 丁二酮肟与镍形成络合物的最佳p H=6.5, 考虑试验的可操作性, 在p H=6.0~7.0内试验, 测试结果满足要求, 故本方法确定p H=6.0~7.0。2.5方法线性范围、重复性试验和回收率

在镍浓度0.20~2.0μg·m L-1范围内, 配制一系列标准镍溶液, 用1.3.3方法试验制作拟合曲线, 吸光度 (y) 与镍量 (x)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求得回归方程为:y=0.013 x+0.004, 相关系数r=0.9990。试验结果表明在上述浓度范围内两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用同一标准样品重复测定及加标试验结果见表2及表3。由表2、表3可知, 方法的精密度为3.3%,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7%。

参考文献

[1]贾耀卿.常用金属材料手册 (下)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39-41.

[2]GB/T 5121.5-2008,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方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S].

[3]GB/T 5121.5-2008,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方法四: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S].

[4]符斌.有色冶金分析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版社, 2004:517.

[5]GB/T 223.23-200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 镍量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S].

痕量镍离子测定 篇3

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过量的镍会损害人体的健康。目前,检测镍离子的方法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ICP -AES法等,这些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Cd Te量子点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以此作荧光探针,采用猝灭法测定水中Co,Cu,Mn,Ag等金属离子的相关报道较多,但对有关电镀废水中痕量镍( Ⅱ) 的分析却鲜有报道。

本工作以巯基乙酸( TGA) 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TGA修饰的Cd Te量子点; 基于镍离子在p H值为10. 0 的Na2B4O7-Na OH缓冲溶液中对Cd Te量子点的荧光具有显著的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电镀废水中痕量镍的Cd 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的新方法; 结合2 -羟基-4 -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磺化煤油萃取分离,将镍离子与对测定有干扰的金属离子进行有效地分离,使该法对痕量镍的测定较为准确。

1试验

1. 1TGA修饰Cd Te量子点的制备与纯化

按文献[1]方法制备以TGA修饰的Cd Te量子点。将TGA修饰的Cd Te量子点溶液用乙醇沉淀、渗析,以除去包括TGA在内的未反应物; 用VCY-750 超声波分散仪,750 W超声处理10 min,分散于水中,得到纯化后TGA修饰的Cd Te量子点,其浓度以溶液中的Cd2 +浓度进行计算。

1. 2 测试液的配制

Ni2+标准溶液:将0.012 1 g硝酸镍用水溶解并定容于100 m L容量瓶,摇匀; 使用时以水稀释至Ni2 +含量为1. 0 mmol / L。用水稀释成含0 ~ 75 μmol / L Ni2 +的工作溶液。Na2B4O7-Na OH缓冲溶液: 以0. 1 mol / L Na2B4O7,0. 1 mol / L Na OH配制,用PHS -3C酸度计调p H值至4. 1 ~ 12. 0。25% ( 体积分数) 2 -羟基-4 -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磺化煤油溶液。硝酸镍,硼氢化钠,巯基乙酸( TGA) ,碲粉,乙醇,1. 25 ×10- 3mol / L Cd Cl2·2. 5H2O。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

1. 3 Ni2 +的测定

将0.5 m L,3.5×10-4mol/L纯化的TGA修饰的Cd Te量子点溶液置于一系列5 m 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 5 m L不同浓度Ni2 +的工作溶液; 用不同p H值的Na2B4O7-Na OH缓冲溶液定容,室温下反应10 min; 采用RF -5301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1 cm荧光皿,以激发波长402 nm,发射波长610 nm测定体系的荧光强度F; 按同样的方法测定空白试剂的荧光强度F0,计算相对荧光强度 ΔF = F0/ F。激发和发射狭缝宽度均为10 nm。

2结果与讨论

2. 1 Cd Te量子点的光谱

图1 为TGA修饰的Cd Te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由图1 可知: Cd Te量子点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02 nm; 在402 nm激发波长下荧光发射波长为610 nm; Cd Te量子点的激发光谱连续,具有很宽的荧光激发波长范围; 荧光发射峰峰形对称,半峰宽较窄,荧光强度高。这说明合成的Cd Te量子点光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2]。

2. 2 Ni2 +浓度对Cd Te量子点荧光猝灭的影响

图2 为室温下在Cd Te量子点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Ni2 +工作溶液时Cd Te量子点的荧光强度。由图2可知: 随着Ni2 +浓度的不断增大,Cd Te荧光强度逐渐下降,说明加入Ni2 +后体系发生了变化,导致荧光猝灭。这是因为Cd Te量子点表面大量的羧基和巯基官能团与Ni2 +形成了复杂的化合物,覆盖在Cd Te量子点的表面,并与Cd Te量子点发生了电子转移,产生了更多的非辐射中心,导致了Cd 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

2. 3 Na2B4O7-Na OH p H值的影响

当Na2B4O7-Na OH缓冲溶液的p H值不同时,Cd Te量子点荧光光谱的峰位并不发生位移,但其荧光强度发生了变化: p H值为4. 1 ~ 12. 0 时,Cd Te量子点荧光强度经过一个由低到高再减弱的过程,p H值为10. 0时,荧光强度出现最大值。因此,将Na2B4O7-Na OH缓冲溶液的p H值定为10. 0。

2. 4反应时间的影响

未加Ni2 +时,Cd Te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加入Ni2 +后,猝灭作用非常迅速,Cd Te量子点溶液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不够稳定,在10 min后,趋于稳定,并可保持在2 h以上,故反应时间选择为10 min。

2. 5 Cd Te量子点浓度与用量的影响

Cd Te量子点浓度与用量太低时荧光猝灭作用不明显,且线性范围窄; Cd Te量子点浓度太高时,分析灵敏度低; Cd Te量子点的浓度为( 2. 0 ~ 5. 0) × 10- 4mol / L时,荧光猝灭程度达到最大,因而将其浓度定为3. 5 × 10- 4mol / L。随着Cd Te量子点体积的增加,与Ni2 +的作用增强,荧光强度的猝灭值随Cd Te量子点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由于Cd Te量子点的体积达到0. 5 m L时,荧光猝灭程度趋于平缓且达到最大值,所以当Cd Te量子点浓度为3. 5 ×10- 4mol / L时,其用量定为0. 5 m L。

2. 6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在最佳条件下,以Ni2 +浓度为横坐标、ΔF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结果表明: Ni2 +在2. 0 × 10- 7~ 7. 9 ×10- 5mol / L内与Cd Te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呈现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ΔF = 1. 009 1 + 0. 030 9 × 10- 6c( mol/L) ,r = 0. 998 5。进行11 次空白试验,按3δ/k计算( δ 为11 次空白溶液的标准偏差,k为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 ,检出限为1. 4 × 10- 7mol / L。平行配制11 组Cd Te量子点,加入5. 0 × 10- 6mol / L Ni2 +溶液,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 6% 。

2. 7 共存离子的影响

在最佳条件下,对含有45 μmol/L Ni2 +的溶液进行干扰测试,当相对误差控制在 ± 5% 内时,以下倍量的共存离子对测试不产生干扰: Na+,K+,Cl-,Br-,NO3-,I-( 500) ; Mg2 +,Ca2 +,Ba2 +,F-,CO32-,SO42-( 300 ) ;Pd2 +,Al3 +,Cr( Ⅲ) ( 150) ; Hg2 +,Cd2 +,Ag+,As( Ⅲ) ,Bi( Ⅲ) ,Mn2 +,Pb2 +( 100) ; Zn2 +,Fe3 +,Co2 +,Cu2 +( 60) 。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3实测效果

将某电镀厂20. 0 m L电镀废水置于150 m L烧杯中,加入4. 0 m L浓HNO3,在电炉上加热消解,取下冷却; 加入30 m L H2O溶解析出物,煮沸10 min,冷却。用快速滤纸过滤,将滤液收集于100 m L容量瓶中,用H2O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20. 0 m L溶液用25% 的2-羟基-4-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磺化煤油溶液进行萃取分离,将反萃液转入50 m L烧杯中,用1. 0 mol/L Na OH溶液调p H值至10. 0,转入50 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3]。将2.0 m L电镀废水加入到5 m L比色管中,6 次测定Ni2 +的平均值为1.53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 采用ICP -AES法[4]对Ni2 +的测定结果为1. 57 mg/L,与本法结果相近; 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8.8% ~104.6%。

实用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测试电镀废水中的痕量镍,灵敏度较高,准确度较好,分析元素的检出限较低,结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梁佳然,钟文英,于俊生.高质量CdT e量子点的水相快速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30(1):14~18.

[2]周华健,曹立新,高荣杰,等.水溶性CdT e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表征及应用[J].发光学报,2013,34(7):829~835.

[3]罗道成,易平贵,刘俊峰,等.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镍(Ⅱ)[J].分析化学,2002,30(8):987~989.

痕量镍离子测定 篇4

1实验部分

1. 1主要仪器和试剂

试剂: 南药槟榔晒干切片,松原市久千草药业有限公司;铅标准液; 浓硝酸; 30% 过氧化氢; 氯仿; 碘化钾; 硫酸铵均为优级纯; 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一水合物; 二次蒸馏水。

仪器: TAS-990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Pb空心阴极灯; 烧杯等玻璃容器数套; 消化罐; 电热炉; 烘箱; 样品粉碎机; 超纯水机; 分析天平。

1. 2样品处理[5]

1. 2. 1槟郎样品预处理

将筛选好的槟榔样品均匀分为两份,使用分别自来水冲洗6 ~ 10次,洗去表面粘附的泥块、沙粒等杂志,使用一次蒸馏水冲洗2 ~ 3次,再使用超纯水冲洗2 ~ 3次,置于阴凉处晾干, 使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裹,置于烘箱内,调节温度至65 ℃ ,烘至恒重,取出破碎机,对其中一份粉碎成粉末,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1. 2. 2中药槟榔水煎液的制备

取保存中药槟榔切片10. 0 g,置于500 m L烧杯中,加入100 m L的超纯水,浸泡60 min,开电炉加热,小火进行煎煮, 保持微沸状态50 min,得到头煎液,加入100 m L超纯水,滴入2 ~ 3滴氯仿,开始第二次煎煮,微沸50 min后得到第二次煎液, 加超纯水100 m L,微沸50 min得到第三次煎液,混合三次所得煎液,用超纯水定容煎液到100 m L,密封保存。重复以上步骤, 平行再做两组实验。将药渣取出,烘干,粉碎,称重,得三组实验药渣粉末分别为8. 3663 g、8. 5954 g、8. 5408 g,保存备用。

1. 2. 3中药槟榔消解液的制备

称取槟榔粉末0. 50 g于PTFE消化罐内胆中,加入5. 0 m L HNO3预消化过夜,次日,向PTFE内胆中加入3. 0 m L H2O2, 将组装好的高压密封消化罐置于烘箱中于150 ℃ 下消化4 h, 自然冷却后。用5% HNO3定容至100 m L,摇匀,即得待测液。 重复上述步骤重复实验两组,贴标签原料1、原料2、原料3备用。取0. 5 g药渣粉末以同样方法处理得到药渣1,药渣2,药渣3以备用。采用五点取样法,上层取2 m L,中层取6 m L,下层取2 m L,移取中药水煎液10 m L于PTFE消化罐内胆中,加入3 m L硝酸,密封,组装好高温消化罐,放入150 ℃ 烘箱里消化2 h,自然冷却后,取出消化液,用5% 硝酸定容至25 m L, 贴上标签煎液1、煎液2、煎液3备用。其中,不加槟榔的药品消化液为原药空白,同理,不加槟榔的药品煎液为煎液空白。

1. 3仪器的测定条件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标准系列溶液( 浓度由低到高) ,仪器自动处理数据,并显示标准曲线。确认后,按顺序进行空白和样品溶液的测定,重复测定3次,计算机将自动给出样品溶液中Pb的测定结果,所读取的数值为样品的浓度值,如表1。

1. 4铅离子( Pb2+) 的测定

1. 4. 1铅离子标准曲线的测定

1. 4. 2样品中铅离子的测定

1. 4. 3铅的离子分离富集及测定

取10 m L待分离富集样品放入烧杯,准确称取0. 01 g KI, 再加入0. 01 g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一水合物做表面活性剂,最后加入0. 05 g硫酸铵,震荡搅拌,调节p H = 4,转入分液漏斗取上层悬浮液,即得铅的分离浮选后产物用0. 5% 硝酸定容到1 m L,保存备用。

根据表4中数据,溶出率为2. 86% 。

1. 4. 4富集倍数与富集率的分析

(1)富集倍数

( 2) 富集率

根据表5、表6中数据富集倍数达到9. 10倍,平均富集率达到91. 33% 。

1. 4. 5检出限及最低检出浓度

1. 4. 6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为体现考察方法的可靠性,用槟榔的水煎液作了加标回收率试验。取两份5 m L水煎液,其中一份加入0. 1 m L的1 μg / m L的铅的标准溶液,另一份不加,再用0. 5% 硝酸定容到25 m L。依据最佳条件,通过A = a C+b确定离子浓度值。结果列于表8。

从实验结果可见,槟榔水煎液中所考察的微量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0% ~ 110% 之间,样品测量次数( n = 3) 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 。

1. 4. 7检测结果

2结论

通过对槟榔煎液及消化液的铅元素的测定,从数据分析:

( 1) 药用槟榔含有的此种微量元素量并不多,远低于食品法对浓度的规定。

( 2) 对于槟榔,元素富集前与富集后溶出率相差不大, Pb2+在富集下富集倍数达到9. 10,富集率达到,90. 91% ,表明铅可以得到很好的富集。

( 3) 该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检测仪器设备较常见,检测手续简便、快速,便于推广应用。

( 4) 用该分离富集方法可以更好地测量出铅离子的浓度及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摘要:为测定中药槟榔饮片中铅含量,本实验运用较为便捷的离子浮选法分离富集及灵敏度较高的火焰原子吸光光度法对该样品中痕量铅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分析测定数据探讨该方法对富集铅的有效性,发现实验所采用的硫酸铵-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法对铅的分离富集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同时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测定待测物质中痕量铅含量提供一条可靠便捷的测定途径。

上一篇:开启中国外交新征程下一篇:铁路信号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