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产业论文

2024-08-29

水电产业论文(精选5篇)

水电产业论文 篇1

1引言

云南省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水力资源可发电蕴藏量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云南全力开拓电力市场,是我国 “西电东送”南线的主要输出省。同时,云南电力已将电力输送到毗邻的东南亚,逐步实现了 “云电外送”。但是,在云南水电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首先运用钻石模型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云南省水电产业竞争优势,最后针对云南省水电开发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为云南省水电产业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2云南省水电产业的钻石模型分析

2. 1生产要素

2. 1. 1初级生产要素

云南省河流湖泊众多,每年雨量充沛,水能资源82. 5% 蕴藏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3大水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437万千瓦,占全国总蕴藏量的15. 3% ,居全国第3位。全省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979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 5亿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20. 5% ,居全国第2位。云南省的江河水能资源在开发上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据调查,全省可建设25万千瓦以上水电站的地点有30多处,可供装机6190万千瓦。且水能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开发目标单一,开发方式选择性强。但水能资源大都集中在高山深谷,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建设电站和架设输电线路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2. 1. 2高级生产要素

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云南省经常面临资金短缺、投融资困难的问题,制约了项目建设的发展。同时,云南省现代通信和信息业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制约了云南省水电产业的发展。高级专门人才缺失也是云南省水电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 2需求条件

2. 2. 1国内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作为清洁能源的电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中国对电力的需求将会呈加速增长趋势。从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和运输成本来考虑,云南省电力的国内市场主要是华南、华中和华东。华东3省1市中,电力稀缺,其他4个省份虽然也有水能资源,但是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华南市场主要是广东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广东省电力需求旺盛,但目前省内资源难以满足其经济发展所需。华中的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4省及华东的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3省1市也将是未来发展中电力紧缺的地区。

2. 2. 2泰国等国外市场需求

云南省同东南亚很多国家接壤,而这些国家河流大都发源于云南省,水能资源开发潜力比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价格的上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未来对电力的需求将很大。因此,大部分国家已经跟我国签订购买电力的协议,比如泰国政府同我国签订协议,云南省到2017年向泰国送电309万千瓦。除向泰国送电外,云南省电网还同周边的老挝、越南、缅甸通过220千伏及以下的电网进行小规模的电力交流。所以,从地理位置和战略角度看,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是云南省电力产业潜在的目标市场。

2. 3相关支持性产业

2. 3. 1水电设备制造业

中国水电设备制造业目前已形成约800万千瓦的年生产能力。其中,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在三峡工程的拉动下,年生产能力合计已达到600万千瓦,其他中小水电设备制造厂的能力约为200万千瓦。我国已形成以哈电、东电为主体,以上海、天津、 杭州等地的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全国各地的一批中小企业为辅的,基本构成比较完整的、居世界前列的水电设备制造体系。

2. 3. 2电力输送业

我国电网规划建设的滞后,造成我国电网比较薄弱。 随着各地电力产业的发展,输配电网建设滞后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凸现,加大力度进行电网建设和改造优化势在必行。2007年以来我国电网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西电东送、 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新阶段,对电网优化方法的研究也在深入开展。云南省内正在加快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的送出工程的前期工作、重视抽水蓄能等调频调峰电源的建设、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等措施。

2. 4产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云南省水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集中资金,加快建设澜沧江、金沙江、怒江三大水电产业,发展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云南省水电产业目前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外来水电工程公司包括国外水电公司的加入,因其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到时云南省水电产业的竞争对手将越来越多。

3云南省水电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 1云南省水电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1. 1电源结构不合理

云南省电源结构以水电为主,且全省装机中调节能力差,导致丰水期电力电量富余,枯水期发电不足,使电网运行困难。随着用电量的加大,在丰水期由于水电站没有调节能力,不得不弃水调峰。而在枯水期,又需要火电机组参与调峰,导致对水能资源的利用率低。

3. 1. 2电网建设存在滞后

云南省的电网自20世纪80年代建设以来,其步伐一直滞后,导致云南省电网的结构薄弱,没有将高压箱电网络覆盖到全省使得云南省难以形成统一的电力市场,制约了在全省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影响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及供电质量,影响了水电产业的发展。同时,电网建设的滞后还制约着云电外送。所以,云南省水电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完善电网建设。

3. 1. 3资金缺乏,投融资效率低

云南省地处西部,是我国贫困大省,因此投资到水电产业的资金有限。加上云南省资本市场发展较落后,外商投资总量较少,投融资渠道偏窄,直接融资比例低,融资成本高。省内投融资的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电产业的发展。因此,要解决资金问题,需要开拓创新融资方式,扩宽筹资渠道。

3. 1. 4人才短缺

与国外相比,云南省水电管理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国有水电企业相关专业的人才缺乏,管理人才匮乏,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管理不科学,人均经济效益创造能力差,这些都制约了水电项目的发展。

3. 2云南省水电发展的对策建议

3. 2. 1把水电开发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云南省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条件,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具有发展前景和开发效益巨大的 “三江”水电开发。政府还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为水电产业的发展筹集资金。同时政府应该合理提高 “西电东输”的价格,为水电基地提留水电建设基金。为保证西部水电基地的输电通道畅通,政府应该加强协调 “西电东送”中通道和南通道的规划、科研设计和建设。

3. 2. 2加快云电外送电网建设工作

目前,云南省电网建设的滞后严重地制约了云电外送。所以随着市场上对云电需求量的加大,云南省应积极推进骨干网架建设,使水电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满足大型水电基地、大型煤电基地的电力送出,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电源的集约化开发,从根本上解决输电能力不足的问题。

3. 2. 3扩宽融资渠道

大规模的电力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 在云南省电力建设中,要充分借助中央电力企业的资金, 吸引省外资金甚至国外资金参与到云南省水电建设中来。 扩宽融资渠道,利用外资、民营资本、证券、债券、信托等市场化融资方式。还可以参考外省的做法,将省级水电资源打包,利用清洁发展机制( CDM) 交易引入国际资金,促进项目的发展。

3. 2. 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省人才留在云南,同时立足于省内,在各大高校培育水电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在培育人才时,不但要培育专业技术人才,还要培育管理人才。并且还要在施工中建设一支训练有素、技能较高、品德较好的劳动者队伍,它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水电产业论文 篇2

摘要:水电资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但由于历史及政策的双重原因,开发步伐相对缓慢,开发投资主体比较单一,资源优势没有形成产业优势。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水电资源分布特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电力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水电产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促进水电产业健康发展的宏观环境必将改善;水电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头戏;调峰水电是东部水电开发的新要求;水电产业投资主体及资金来源增多;流域性或区域性的水电公司逐步形成壮大。关键词:水电 产业 发展趋势水电作为清洁与可再生能源,运行调度灵活,具有综合开发利用效益,各发达国家都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水电资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但由于历史及政策的双重原因,开发步伐相对缓慢,开发投资主体比较单一,资源优势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电力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可以预期,我国水电产业新的发展时期已经来临,水电产业大有可为。1 水电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径流丰沛,地势起伏变化大,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据1977~1980年进行的全国水能资源普查结果(不包括台湾省),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76亿千瓦,折合年发电量5.92亿千瓦时,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亿千瓦时。不论是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我国在世界上均居第一位。其分布有如下特点: 1.1 总量十分丰富,人均资源量不高按我国国土面积平均计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6.2千瓦/平方公里,高于世界平均数16.3千瓦/平方公里;而按人口平均为0.37千瓦/人,低于世界平均数0.48千瓦/人水平。以电量计算,中国约占世界水电总量的15%,而我国人口却占了世界的21%,因此人均资源量并不富裕。按照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按人均装机1千瓦计算,全国电力总装机应达到15至16亿千瓦。至此,即使常规水电全部开发出来,加上抽水蓄能电站,水电比例也只占到30%左右。所以,我国的水电资源虽然总量非常可观,但都为国家建设所需要,十分珍贵。大部分水电资源点的开发都将成为电力产业发展、国土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上新台阶的重要组成部分。1.2 时空分布不均衡,与市场要求不协调从空间分布上看,全国水电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三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区,其中云、川、藏三省(自治区)就占60%。其次是中南和西北地区,分别占15.5%和9.9%。而经济发达、用电负荷集中的我国东部的华东、华北、东北三大地区,包括辽、吉、黑、京、津、冀、鲁、苏、浙、皖、沪、粤、闽等13个省(直辖市)仅占7%左右,而且开发程度较高。所以,水电东送是水电资源分布特性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共同要求。从时间分布上看,我国大陆多属季风气候区,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分布不均,丰枯季节、丰枯时段流量相差悬殊,自然调节能力不好,稳定性差,因此,要满足电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必须重视具有调节性能的水库电站开发,发挥流域梯级水电站及区域水电站群的联合调度优势,发挥大区域水电站之间的相互补偿优势。

1.3 局部河段或区域资源集中,可形成规模化的水电基地根据河流特性、水系分布与开发条件等自然情况,我国水电科技工作者规划出十二大水电基地,这就是金沙江水电基地、雅砻江水电基地、大渡河水电基地、乌江水电基地、长江上游水电基地、南盘江红水河水电基地、澜沧江干流水电基地、黄河上游水电基地、黄河中游水电基地、湘西水电基地、闽浙赣水电基地与东北水电基地。十二大水电基地规划的总装机规模2.1亿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亿千瓦时。这十二大水电基地是我国的水电资源富矿,或河段集中,或区域集中,各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相对优越,便于集中开发,集中管理,集中外送,便于梯级与区域的补偿调节与优化调度,可形成规模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2 发展现状按2000年4月统计,全国水电装机已达7297万千瓦,1999发电量2340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二位。但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然很低,按装机容量统计,开发程度为19.3%,远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50%~100%的开发水平,位居世界第83位,排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越南、泰国、巴西、埃及等之后,与中国是世界水电资源第一大国及世界发展中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我国水电资源的开发程度也不平衡。东部地区,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率很高,除国际界河外,60%以上的水电资源已得到开发,优秀的水电工程点已经基本开发完毕。而西部地区的水电资源开发才拉开壮观的序幕,现状开发率仅为7.5%。西部地区的河流落差大,河谷下切深,资

源集中,淹没损失小,水电站的技术经济指标普遍优于东部,一大批优秀的水电工程点及规模化的水电基地等待开发与建设,西部地区的水电事业大有可为。经过建国五十多年来的建设实践,我国的水电技术已具国际水平。目前全国已修建了5万多座水电站,其中大中型水电站230多座,建成发电的百万千瓦级以上的水电站有近20座。以长江干流第一坝——271.5万千瓦装机规模的葛洲坝水电站,和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240米高双曲拱坝——330万千瓦装机规模的二滩水电站,以及在建的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1840万千瓦装机规模的三峡水电站等为代表的大型水电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我国的水电技术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电投资与建设管理体制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投融体制改革方面,由过去单一的中央政府拨款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企业、个人、外商等多种主体或主体组合的筹资形式,同时利用银行贷款、设备信贷、BOT、发行股票与建设债券等多种融资手段与融资组合手段进行项目开发建设。在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全面实施以项目法人为主体的业主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项目的整个运作程序基本走上了市场体制轨道,从一定程度上理顺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并为水电产业领域向更深层次改革与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前提与基础。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开始探索水电滚动开发机制,组建大型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这些公司以已建或在建的水电项目为母体,实行流域梯级滚动开发,基本原则和运作模式大都是“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如清江公司、乌江公司、五凌公司、桂冠公司、大渡河公司、澜沧江公司、黄河上游公司等。目前,大部分流域公司均按计划实施着自己的开发目标,并通过前期投入占领着流域项目资源,即按照“一边运行着、一边建设着、一边准备着”的发展轨迹朝着规模化方向扩张,实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强。个别公司已成功上市,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水电开发虽然成绩斐然,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阻碍着水电产业的发展进程。3.1 市场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是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换阶段的畸形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十分复杂,真正的市场机制没有形成。一方面,作为电力产品供给整体的发、输、供三个环节,过去统一由政府电力部门投资建设与控制运行。改革开放后,为改变电力供给紧张局面,国家放开发电市场,走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集资办电之路,但实行的是还本付息电价,因此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办电者是眼前第一,什么快来什么,单位投资高、建设周期长的水电,虽长远效益好,也不为投资者所重视。另一方面,国家所控制的电网,售电时目前只执行生活、生产及行业区别电价,没有执行分时电价或峰谷电价,相应的也不分入网电力产品质量,一律执行国家的审批电价,被动吸纳价格与价值背离的各种电力产品,水电站的容量价值不能体现,直接影响了有调蓄能力的优质水电资源点的开发。同时,由于全国性的大规模输电网络或跨大区域的输电网络没有形成,远水解不了近渴,加上局部经济利益驱使,使国家的电力资源不能很好地实现大区域范围上的优化配置,西部的水电资源开发因此受到市场空间的制约。3.2 政策问题国家的宏观政策不利于水电产业的发展。一是税收政策,水电税赋过高。其他行业税改前后的税赋水平基本不变,而水电税赋成倍提高。如增值税部分,税改前电力行业约为10%,税改后火电抵扣燃料后约为8%,而大中型水电由于上游无抵扣则全额缴纳17%。又如国家为发展核电,对国内不能生产的核电机组免征进口税,而对国内也不能生产的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却要全额征收进口税。二是价格政策,价格与价值脱节。我国的电力产品价格由国家控制审批,价格体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还没有实行《电力法》规定的“同网同质同价”,市场价格与价值不对应,水电站的容量价值不能体现,水电的电量价格也相对偏低,出现“以水补火”现象。据原电力部财务核算统计,1980至1996共17年间,水电的售电量仅占总售电量的16.3%,而创造的实际利润却占总利润的64.9%。显然,水电的价值被“大锅电”平摊。三是金融政策,贷款偿还期太短。国家金融机构没有针对水电产业特性制定相应政策,大中型水电项目的还贷期同其他基础项目一样,这与水电项目一次性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运行年限长的实际情况不适应,造成水电项目还贷期电价过高,影响项目决策与入网。四是淹没赔偿政策,不利于水电发展。新《土地法》、《林业法》颁布实施后,土地及林地补偿政策没有体现水电项目占用土地、林地的特性,而与其他占地“一视同仁”,造成水电项目所处偏远位置的土地价值高估,而其对国土开发的积极意义没有体现。同时,只考虑到水库淹没的林地损失,而没有考虑到水库形成后对自然生态补偿效应。结果提高了水电项目的建设成本,降低了水电的竞争力。五是环境政策,国家没有对

清洁能源采取鼓励措施,对火电的烟尘排放限制不到位,水电的环保优势显示不出来。3.3 认识问题对水电认识不到位。一方面,由于水电要拦河筑坝,要泄洪消能,要兼顾防洪、灌溉、城市供水、航运、养殖等综合利用任务,所以前期工作相对复杂,一次性投资大,工期较长,人们往往只看到这些难处,而对水电项目建成后的长期效益却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不少人对水电技术的认识只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没有看到经过广大水电工作者的不断实践,近些年我国水电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组织、建设管理及设备制造水平都有长足的发展,水电项目的建设效率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一些业内人士,受“靠水电项目自身滚动开发”的传统经济理念影响较深,缺乏资本运营意识,对资本市场作用与利用认识不够,资本扩张的手段与方式单一,因此不能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 水电产业发展趋势水电产业和其他基础产业一样,其发展趋势和国家的宏观发展方向与要求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水电产业必将面对一个较为规范的电力市场,其发展必然要遵循这个市场规则,通过竞争与创新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达到消费者、企业、国家、社会都因此受益的目的。可以肯定,未来的水电产业发展将紧跟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总体趋势是: 4.1 促进水电产业健康发展的宏观环境正在改善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努力,目前,我国的电力供需矛盾已得到暂时缓和,国家电力系统一方面加快电网建设,扩大输配电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优化和调整电力结构。即由过去重点建设电源转为重点发展电网;由过去重点建设火电转为重点开发水电;由过去重点建设见效快的径流水电站转为重点建设调蓄性能好的大型龙头水电站。同时,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核心内容的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将出台,竞价上网的原则就是“同网同质同价”与“优质优价”,这就为水电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确定了水电产业发展的市场导向。由于水电的优势越来越为人们所共同认识,优先发展水电已成为国家的电力建设方针,相关政策一定会陆续到位。在税收政策上,降低水电增值税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关方面正在积极研究与协调,对水电的不公平待遇有望很快得到解决,有理由相信,促进水电发展的这一合理要求将变为现实,预计未来水电增值税在8%左右;在金融政策上,针对大型水电项目建设周期长,运营年限长,工程投资高,运营成本低,收入稳定可靠等特点,随着改革的深入,金融机构一定会改变现行的将水电等同于一般基础产业项目的作法,延长贷款年限,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甚至给予财政贴息政策等。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将大型水电项目的贷款偿还期限延长至25~30年,预计有能力的各大商业银行也会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在环保政策上,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全球的呼声,一些发达国家规定电力产品消费中的清洁能源必须占有一定比重,中国有保护大气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一些有识之士正呼吁我国尽快制定电力市场水电配额制,与此相应的环保立法标准及监督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使水电的主要竞争对手煤电成本大幅度提高,优先发展水电的政策将落到实处,这正是水电产业发展的利好趋势。4.2 水电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头戏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二是解决国家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三是解决包括江河之源保护在内的生态与生存环境问题,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水电在西部大开发都有着独特的地位。水电“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性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的指针。国家电网的大区域联网布局正是这一必然要求的体现。根据电网发展规划,我国近期将形成由华北、东北、西北、加山东电网连成的北部电网;由川渝、华中、华东、加福建电网连成的中部电网;由云南、贵州、两广、加港澳电网连成的南部电网。这三大电网实际上就是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一方面,东部的发展需要充足的电力,从全国发展的平衡要求看,东部有义务将电力市场空间尽可能留给西部,充分认识到,东部人口集中,环境容量有限,接受西部清洁能源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西部的发展需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经济增长点与经济支柱,水电是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水电开发的移民少,调节性能好,单位造价低,产品具有价格优势,竞争力强。实际上,水电开发投资本身就是拉动西部经济发展及改善西部生态与生存环境的直接因素。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开发水电就是开发西部,水电开发必然要摆到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位置。目前,大规模的西部水电开发已经起步,筹划多年的龙滩水电站(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小湾水电站(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公伯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50万千瓦)、三板溪水电站(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洪家渡水电站(装机容量54万千瓦)已经或即将开工;以糯扎渡水电站(装机容量550万千瓦)、构皮滩水电站(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拉西瓦水电站(装机容量372万千瓦)、瀑布沟水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景屏一、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溪落渡水电站(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型水电工程点的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红水河、澜沧江、川西、黄河上游东送的水电基地雏形已经形成。4.3 东部地区的水电开发呈现新的特点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很快,一方面用电量连年大幅度增长,年均增值8%以上;另一方面用电峰谷差越来越大,峰谷差的增加幅度快于用电量的增长幅度。调峰与备用容量不足一直困扰着东部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从经济角度看,东送的西电又解决不了这一矛盾。市场的现实需求给东部地区的水电开发指明了新的方向,即东部急需调峰电源,调峰水电是东部水电开发的新要求。由于东部地区常规的优秀水电资源点大多已得到开发,未开发的有一定规模的水电资源点多数淹没损失大,因此,东部调峰水电的开发出现三大趋势: 一是抽水蓄能电站进入大发展时期。抽水蓄能是一个储存电能以灵活运用的过程,通过电能的转换与再转换,在电网中调峰填谷,从而确保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抽水蓄能电站虽不能增加电能供应,相反还要损耗电能,即通常所说的“四度电换三度电”,但其增加的是有效电能的供应,将低价值的电能转换为高价值的电能,提高的是整个电网的运营效率。抽水蓄能电站越来越为电网运营者所重视。抽水蓄能电站主导东部地区现在和未来的水电开发,是市场与资源两项因素所共同决定的。东部地区目前已建成运行了潘家口(装机容量21万千瓦)、十三陵(装机容量80万千瓦)、天荒坪(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溪口(装机容量8万千瓦)、广州(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等抽水蓄能电站;在建或筹建的有西龙池(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泰安(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琅琊山(装机容量60万千瓦)、宜兴(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桐柏(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等抽水蓄能电站;另外还有荒沟(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蒲石河(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张河湾(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响水涧(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板桥峪(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等一大批尚在勘测设计的抽水蓄能电站。如按电网中抽水蓄能电站10%左右的经济合理比重计算,东部地区必然迎来抽水蓄能电站的大发展时期。

二是新建的常规水电站均充分考虑其调峰作用。在东部,未开发的有一定规模的常规水电资源屈指可数。东北地区除国际界河外,仅剩第二松花江上游梯级(装机容量约50多万千瓦)和嫩江上游梯级(装机容量80万千瓦左右);华北地区仅剩东西结合部、多数项目开发条件较差的黄河北干流水电梯级(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左右);华中地区剩下的水电资源点也在东西结合部鄂西与湘西地区,包括在建的水布垭水电站(装机容量160万千瓦)在内共剩余装机300万千瓦左右;华东地区剩有的资源点子主要在浙南和闽东两地,浙南有滩坑(装机容量60万千瓦)和大钧(装机容量30万千瓦),闽东有穆阳溪、霍童溪、交溪梯级(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加上闽中街面(装机容量30万千瓦)等共有装机300万千瓦左右;广东仅剩乐昌峡(装机容量15万千瓦)、京山(装机容量22.5万千瓦)和东江梯级(装机容量20多万千瓦)。这些资源点多数开发条件差、淹没损失大,但在东部地区显得十分珍贵,满足电网的调峰与备用要求是其开发的首要任务。一般情况下,在东部地区,有一定调节能力的电站,设计的年利用小时数都很低,有的甚至不到2000小时,如滩坑电站年利用小时1600,大钧年利用小时1350,松江河梯级年利用小时1700,街面年利用小时1200 等,这些电站在电网中都要顶尖峰运行。为减少淹没损失,充分发挥梯级电站的联合调度与补偿调节作用,采用“一库带一串”的建设模式是东部地区水电开发的有效手段。这就是通过修建调节性能好的龙头大库,充分调节径流,以下分级低水头开发,减少淹没损失,从而以龙头大库为主体,实施整个梯级的联合调度与补偿调节,共同满足电网的调峰与备用要求。如吉林的松江河梯级,浙江的紧水滩、石塘、玉溪梯级,福建的芹山、周宁、闽东梯级,福建的街面、板面、水东、汶潭、雍口梯级等。三是通过已建水电站的扩机增容提高调峰能力东部地区的已建成的水电站,特别是大型水电站多在国家电力、电量都紧缺的时期建设的,其年利用小时一般在3000小时以上,如白山、丰满、新安江、湖南镇、柘林、新丰江、枫树坝等,这些电站都有高坝大库,调节性能好,具有年调节或多年调节能力。为充分发挥这些水电站的调节作用,满足电网的调峰与备用要求,对这些电站进行扩机增容甚至安装抽水蓄能机组是必要和经济的。对常规水电站进行扩机增容,能增加的发电量很少,但增加了市场需要的电力。就其经济性来说,扩机增容利用现有的水库,只需增加引水发电系统,一般不需征地和移民,所以单位容量造价都很低,不到新建常规水电站水平的一半,比新建抽水蓄能电站的单位容量造价也要低,所以比较经济,有竞争力。如东北电网相继进行了水丰扩机(原装机容量63/2万千瓦,扩机13.5万千瓦)、白山二期(原

装机容量90万千瓦,二期增加60万千瓦)、丰满二期、三期两次扩机(原装机容量55.4万千瓦,两期分别扩机17万千瓦和28万千瓦)。为充分发挥白山高坝的作用,东北电网最近又在研究增设白山抽水蓄能大泵经济意义;安徽电网为改变水电调峰容量不足的矛盾,在响洪甸电站(装机容量4万千瓦)增建抽水蓄能机组(装机容量8万千瓦);华东电网正在筹备新安江扩机,扩机规模80万千瓦,是原装机66.25万千瓦规模的120%;华中电网进行了柘林扩机(原装机容量18万千瓦,扩机20万千瓦)。另外,一些早期建成的水电站还通过机组机型的技术改造,提高机组效率,提高电站出力,从而达到增容的目的。应该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比照的老电站扩机与技术改造增容同样是水电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4.4 水电产业投资主体增多目前,我国水电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程度甚至比火电还高,但是非政府投资主体的投资总量比重较小。原因是:水电项目的大小分布连续,档次、类型齐全,大到成百上千万千瓦装机,项目在大江大河流域开发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总投资以百亿、千亿元计,只能由国家“包办”;小到几

十、几百千瓦,投资几

十、几百万元就能建成发电,使得那些身在水电之乡对水电产业有好感的先富起来的人们,以及通过“内引外联”衔接上的各色商家都能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同时水电又是一个专业性较强、投资回报相对缓慢的冷门行业,加上国家相关政策不到位,一段时期内,国内那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老板都争相追逐商业大潮中投资热点去了。这就形成了现实中的水电投资主体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真正的水电投资热潮并没有形成。从当前的局势来看,经过商海的大浪淘沙,那些已站稳脚跟,在高风险、高回报的创业时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而自己也折腾的身心疲惫需要稳定一回的实业家们;那些手握巨资,很难找到更好的商业投资机会的战略投资家们;那些原本开发水电,但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较深,只会产业经营,不谙资本运作的“行家们”,一旦他们都将水电产业基础的运作规律与资本运营的积极意义研究透彻,为国家产业政策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支持与倡导、回报稳定且长久的水电产业很容易成为他们的驻足与发展之地。而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很可能大规模进入水电产业。可以预期,新投资主体不断加入水电产业领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既是水电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资本增值的选择,一个新的水电投资热潮正在形成。4.5 流域性或区域性的水电公司逐步形成壮大在国家电力体制为厂网一体时期,电厂只是电力企业(电管局)的一个车间,是成本控制中心。独立发电商的出现及厂网分开后,电厂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是利润中心,电网成为电厂的用户,发电端的市场竞争随之出现,赢得竞争优势是电厂的共同追求。电力产品的竞争优势无非三个方面:即价格、质量与市场占有率。在价格方面,虽然我国目前执行的是电价审批制度,但电网本身也是独立核算的企业,提高电网运营效率与降低销售电价是电网经营管理者的追求,所以吸收低价位电力产品入网是电网的利益所在。在质量方面,虽然电力产品的质量高低是客观存在的,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价值衡量标准,只有电网管理当局最清楚哪一家电厂的产品更符合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灵活调度的需要,从而对电力产品质量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对于市场占有率优势,应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市场占有率高表明企业的市场地位高,对于产供销一次完成的电力这一特殊商品来说,较高的市场份额甚至意味着对市场的主导与控制;另一方面,市场占有率高意味着企业内部互补优势强,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调剂,合理安排市场所需产品的发电机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益。成立流域或区域性的水电公司,发挥水电的梯级联合调度优势与区域补偿优势正是水电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的共同与必然要求。目前,独立发电的水电公司都在觉醒,不少企业一改过去单一求大的扩张思路,朝着既大又强、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方向迈进,流域性或区域性的水电公司(集团)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这些水电企业,虽不少有行政拼凑的成分,大小、层次不一,加上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总体效益不一定有直接的提高,但其潜藏的能力较大,对未来市场的适应性增强。而一些以现有大型水电企业为母体组建起来的超大规模的流域性公司,正努力实现着几代水电人的大流域开发梦想,显示出我国水电产业领域将出现强手如林的局面。如以乌江渡、东风两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63万千瓦和51万千瓦)为依托的乌江水电公司,潜在装机规模800万千瓦以上;以隔河岩电站(装机容量121.2万千瓦)为依托的清江水电公司,潜在装机规模400万千瓦以上;以漫湾电站(装机容量125万千瓦)为依托的澜沧江水电公司,潜在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以上;以龙羊峡、李家峡两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128万千瓦和200万千瓦)为依托的黄河上游水电公司,潜在装机规模1500万千瓦以上;以龚嘴、铜街子两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70万千瓦和60万千瓦)为依托的大渡河水电公司,潜在装机规

亟待开发的塔吉克斯坦水电产业 篇3

塔吉克斯坦素有“山地之国”之称, 全国93%的面积为高山所覆盖, 且将近一半的国土海拔在3000米以上。众山环绕中亚径流量最大、跨度最长的两条国际河流——阿姆河、锡尔河都流经塔吉克斯坦, 且塔吉克斯坦地处河流上游, 水力资源较为丰富, 塔吉克斯坦水利资源位居世界第八位, 人均拥有量居世界第一位, 占整个中亚的一半左右, 但开发量不足实际的10%, 水电资源达6400万千瓦。20世纪60—80年代, 相继建立了几座大型水电站, 如卡拉库姆水电站 (装机容量12.5万千瓦) , 戈洛夫纳亚水电站 (装机容量21万千瓦) 及努列克水电站 (装机容量270万千瓦) 。80年代中期又开始修建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的罗贡水电站 (中亚最大水电站) 和60万千瓦的拜帕津水电站, 到苏联解体前的1989年塔吉克斯坦总发电量为188.4亿度, 比1951年增长了100倍。塔吉克斯坦丰富的水电资源成为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也成为其特色优势产业。

二、塔吉克斯坦发展水电业的紧迫性与优势

1.油气资源匮乏, 工业及居民用电基本依赖水电

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油气资源在中亚五国中最为匮乏, 哈萨克斯坦原油探明储量为48亿~59亿吨, 远景储量为120亿~170亿吨, 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5万亿立方米, 远景储量6万亿~8万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石油和天然气的远景储量为68亿吨和22.8万亿立方米,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储量分别为2.13亿吨和2.7万亿立方米, 居世界前列。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已探明储量为5.84亿吨, 天然气已探明储量为2.06万亿立方米。塔吉克斯坦油气资源储量为石油1.13亿吨, 天然气8630亿立方米, 但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可见, 塔吉克斯坦不能像除吉尔吉斯斯坦之外的中亚三国靠出口油气资源来振兴经济, 塔吉克斯坦应通过大力开发丰富的水电资源来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

2.国际油价高位震荡, 环保呼声日益高涨

近年来由于世界局势动荡及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 导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同时由于环保观念的增强, 虽在短时间内石油不会被完全替代, 但价格低廉又环保的水电备受亲睐且必将在今后发挥重大作用。加大水电开发力度对于塔吉克斯坦既是造福于国人又是维护自身利益的两全之策, 因而, 塔吉克斯坦应化被动为主动, 变挑战为机遇, 大力推动本国水电产业发展。

3.政府重视发展水电, 并大力吸引外资投资水电业

由于塔吉克斯坦油气资源严重短缺, 且开发难度较大, 因而需要向乌兹别克斯坦等邻国大量进口油气, 2009年2月因塔吉克斯坦拖欠支付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款项, 乌兹别克斯坦则将向塔吉克斯坦供应的天然气数量削减一半, 同年5月出于同样的原因, 乌兹别克斯坦再次削减输往塔吉克斯坦的天然气供应, 日供气量仅为40万立方米。9月乌兹别克斯坦因塔吉克斯坦拖欠1800万美元债务而中断了对其天然气的供应, 直到双方达成妥协之后, 才恢复正常2.5万立方米/小时的供应。为了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 塔吉克斯坦政府提出了“水电兴国”和“交通兴国”战略, 谋求以加强开发本国富足的水电资源取代对于天然气进口严重依赖。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延续了苏联时期重视发展水电业的举措, 尤为重视小型水电站建设, 1997年该国组建了小型水电协会, 主要面向小水电开展调研、设计及勘察工作, 以促进小水电站的建设。塔吉克斯坦能源与工业部新闻局对外宣布, 自2009年开始, 塔吉克斯坦已修建了249座小型水电站, 其装机容量保持在20~500千瓦左右, 公报指出, 2009—2020年塔吉克斯坦还将建设189座小型水电站, 总投资规模将达1.23亿美元, 预计年发电量1亿千瓦时。

塔吉克斯坦还注重引导外资投向本国的水电建设, 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峰会期间, 中塔经贸合作成果显著, 其中包括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签署的220千伏输电线项目和550千伏南北高压输电线项目。据报道, 由塔吉克斯坦和伊朗共建的桑格图德2号水电站1号机组5日正式投产, 桑格图德2号水电站的投入运营将使塔吉克斯坦的年发电量增加至10亿千瓦/时。此外, 俄罗斯等国也参与了塔吉克斯坦水电项目的建设。塔吉克斯坦还获得了来自亚洲开发银行 (ADB) 的贷款, 用于修复国内遭受战乱及老化的水电设施。

三、亟需解决的问题与不足

1.建设资金匮乏, 水电设备老化

塔吉克斯坦境内不少水电站多为苏联时期修建的, 如凯拉库姆水电站、努列克水电站、中心水电站、戈洛夫纳亚水电站等都是苏联于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 至今已经历四五十年, 由于塔吉克斯坦经济不景气, 资金短缺, 水电设备大多年久失修, 因而塔吉克斯坦政府除积极引进外资新建水电站外, 也注重修复国内老化的水电设施。亚洲开发银行参与努列克水电站改造项目, 工程造价大约为3亿美元。2010年已开始修建塔吉克斯坦国内最大的罗贡水电站, 罗贡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360万千瓦, 水坝高度335米, 预计耗资22亿美元, 但除塔吉克斯坦预算划拨的3.5亿美元外, 其他资金无法到位。因此, 目前重大的资金缺口是水电站改造的最大障碍。

2.投资环境较差, 外资吸引力较弱

塔吉克斯坦自1991年独立后, 便陷入了长达八年的内战, 直到2000年政府军与民族和解委员会达成和平协定后, 国家才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政局动荡导致塔吉克斯坦投资环境恶化, 难以有效吸引外资, 尤其是本国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塔吉克斯坦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 铁路、内河运输及航空运输不发达, 现有公路总长3万公里, 但几乎全部建于苏联时期, 很多道路年久失修, 达标率不到1%。在塔吉克斯坦, 总统拉赫蒙家族控制着国内的重要企业, 其家族成员也担任政府要职, 不少地方官员也存在敲诈勒索、贪污受贿等行为, 外国企业到塔吉克斯坦投资, 通常需要上下打点。塔吉克斯坦在“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列第154位, 被定为“极端腐败国家”。国内基础设施滞后再加上腐败横行, 使得塔吉克斯坦在招商引资方面举步维艰。

3.与下游国家争夺水资源纷争不断

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位于锡尔河和阿姆河的上游, 垄断着中亚的水资源, 在苏联时期, 五国就因争夺水资源纷争不断, 独立后摩擦更是与日俱增。因而塔吉克斯坦的一举一动都会触动其他国家的敏感神经, 尤其是修建水电站更是刺激了中亚其他国家, 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誉为“白金之国”, 种植棉花需要大量的水源, 而乌兹别克斯坦处于下游地区, 为保证本国棉花的正常生长, 极力反对塔吉克斯坦修建罗贡水电站, 两国因此经常发生摩擦。不久前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举行的研讨会上, 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学者还就修建罗贡水电站问题展开激烈交锋。

4.受河流季节性影响大, 导致发电量不稳定

由于受季节性降水差异的影响, 塔吉克斯坦内的水电站发电量极不稳定, 每年的3、4月份, 由于降水较少, 河流径流量不足, 导致国内的水电站发电量严重不足, 政府常因此出台限电措施。据《亚洲快讯》报道, 由于塔吉克斯坦最主要河流瓦赫什河水流量急剧下降, 导致塔吉克斯坦最大的努列克水电站无法正常发电, 杜尚别市政府于2011年3月25日宣布, 从26日起该市开始正式实行限电措施, 限电时间为晚十一时至凌晨五时。首都杜尚别市限电措施从3月24日开始, 到4月15日结束, 限电夜间为23点到凌晨5点;而在地方3月初就已经开始了限电, 到4月17日才结束, 每天供电的时间只有2小时左右。鉴于这种情况频频发生, 塔吉克斯坦电力部门必须制订专门的供电机制, 合理分配、节约用电, 以应对电量不足的窘境。

5.电费定价机制不合理, 国内电价过低

2011年1月塔吉克斯坦共出口电力2500万千瓦·时, 总价值41万美元;进口电力1800万千瓦·时, 总价值85万美元, 进口价格为出口价格的2倍。塔吉克斯坦反垄断机关在2010年年底审议了“塔电力”提出的把电价提高20%~25%的建议, 但只建议提高5%~10%。因为电价过低, 使得塔吉克斯坦的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营, 一些电力集团不得不靠向银行举债维持日常开支。电价过低已成为塔吉克斯坦水电业发展的瓶颈, 提高电价的阻力主要源于在塔吉克斯坦投资的外国独资或合资企业以及国内的采矿冶金行业耗电大户, 一旦政府上调电价, 会增加外商投资成本, 减少利润。但出于长远利益考虑, 塔吉克斯坦政府必须协调国内的电力部门, 制定出一个各方认可的合理电价, 以利于国内水电行业的发展。

四、塔吉克斯坦水电行业的发展前景

塔吉克斯坦日益好转的经济形势为本国水电产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目前, 塔吉克斯坦“水电兴国”战略正在稳步推进, 2010年耗资1.26亿美元修建中亚最大的罗贡水电站, 伊朗出资1.8亿美元帮助塔吉克斯坦建立了桑克图德-2号水电站, 加拿大公司有意与塔在建造“努拉巴德-1号”水电站项目展开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参与努列克水电站改造项目问题, 中国政府帮助塔吉克斯坦修建500千伏南北输电项目和“罗拉扎尔—哈特隆”220千伏输变电项目, 俄罗斯“RAOUES”电力公司也对塔吉克斯坦水电项目亲睐有加, 而且塔吉克斯坦于2002年制订《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外资企业注册程序》、2004年制订《塔吉克斯坦外国投资企业的相关法律保障》及2007年制订《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投资法》, 以全力保障在塔吉克斯坦投资的企业、个人的合法权益并给予其免税、减税等多项优惠措施。相信在塔吉克斯坦政府和在塔企业以及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 塔吉克斯坦的水电产业定能取得长足发展, 真正实现本国电力自给并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摘要:塔吉克斯坦水利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 大力开发水电资源, 是发挥特色优势产业、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塔吉克斯坦,水电

参考文献

[1]赵常庆.中亚五国概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 1999.

[2]王沛.中亚五国概况[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3][美]玛莎.布瑞尔.中亚的第二次机会[M].李维建译.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7.

[4]朱成虎.十字路口中亚走向何方[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7.

[5]杨恕.转型的中亚和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6]吴恩远.俄罗斯东欧国家发展报告 (2010)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7]吴艳晖.亟待开发的塔吉克斯坦市场[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4 (9) .

[8]塔吉克斯坦驻中国大使馆高级外交官诺吉力.胡斯拉弗.中塔投资合作的主要方向[J].大陆桥视野, 2006 (11) .

水电产业论文 篇4

云南建工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施工壹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大型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总承包壹级。此外,公司还拥有:钢结构甲级设计资质、中型压力钢管、中型拦污栅、中型平面定型闸门的生产许可证。公司注册资本金1.505亿元,现有职工2200人,拥有各类专业管理人员480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工230人;企业资产总额4.76亿元,拥有各类大型机械设备800余台套,总功率23406千瓦。企业年经营规模和施工生产能力达20亿元以上。在行业内首批通过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目前云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水利水电专业化施工企业。

云南建工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是云南水利水电建设的骨干力量,先后承担了云南的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任务,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公司先后承建了:开远小龙谭电厂、阳宗海电厂、昆明三聚磷酸钠厂、昆明市松华坝水库、张家坝水库、新平平甸河水库、龙陵岔河水库、文山暮底河水库、楚雄牟定龙虎水库、昭通洪石岩电站、楚雄万马河红石岩水电站、丽江五郎河二级水电站、富源新堡水电站、禄劝铁索桥水电站、楚雄麻嘎河水电站、大理漾洱水电站、勐乃河水电站、昭通油房沟水电站、西双版纳流沙河一级水电站、陇川麻栗坝水库工程、双江南等水库工程、楚雄青山嘴水库工程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200余项,为云南的水利水电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所建的多项工程获得了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发的“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国家质量工程银质奖”、“省优质工程一等奖”、“省级样板工程一等奖”、“双优工程奖”、“春城杯奖”等多项荣誉。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企业”,连续十五年荣获“重信用、守合同”荣誉称号,获省级“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4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荣誉称号。

水电产业论文 篇5

西藏拥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水电能源的大力开发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并将为西藏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1 西藏产业结构和水电能源概况

1.1 产业结构调整概况

产业结构, 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即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 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旨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 其中能否合理利用资源是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西藏经济的发展, 基本上是一个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传统走向现代, 由不发达走向发达, 由第一产业为主导走向第二、三产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演进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 西藏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 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条件, 对本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了3次重大调整, 其三次产业的比重走势如图1所示。

根据1979~2008年国家经济的宏观政策以及西藏自治区的发展战略, 并结合西藏三次产业比重走势分析可知, 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

a. 西藏原先的产业结构是以农牧业生产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为主, 到了20世纪80年代,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西藏第二产业开始萎缩, 取而代之的是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 产业结构第一次从“一、二、三”型转变为“一、三、二”型。

b. 1994年7月,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在中央政策的正确指导之下, 西藏第三产业呈现高速上升势头。截至1997年, 第三产业比重为40.1%, 以超出第一产业2.2个百分点的优势, 占据“三产”之首, 西藏产业结构成功过渡到“三、一、二”模式。

c. 21世纪初期, 中央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大力开展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西藏特色经济的发展, 继而不断地吸引外来投资, 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 极大地增强了第二产业的活力, 最终第二产业比重成功超越第一产业, 形成了“三、二、一”产业格局。

目前我国整体产业比重仍是以第二产业 (尤其是工业) 为主, 而当前西藏第二产业发展势头明显较第三产业薄弱, 三次产业比重严重失衡, 为了实现西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同时与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保持一致, 西藏首先应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实现由“三、二、一” 产业格局向“二、三、一”的平稳过渡。西藏每一次产业结构的大调整都是基于对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深刻认识, 是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必经过程。

1.2 水电能源开发现状

西藏自治区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降水丰沛, 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 西藏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0 136万kW, 占全国总量的29%左右, 居全国首位;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11 000万kW, 占全国的20.3%, 仅次于四川省, 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区技术可开发量中, 大型水电站67座, 装机容量9 710万kW, 发电量5 080亿kW·h (占88%) ;中型水电站89座, 装机容量1 172万kW, 年发电量620亿kW·h (占11%) 。截至2008年, 西藏装机容量仅为71.6万kW, 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为200万kW左右, 只占资源总量的1%, 开发潜力巨大[2,3]。

西藏自治区的水能资源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藏南和藏东, 即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干流, 其技术可开发装机总量为9 860万kW, 占全区的89%以上, 可开发水电站主要以大型为主, 非常便于集中开发和集中外送, 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

2 水电能源开发促进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

2.1 西藏未来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劳动力的转移过程, 即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然后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国际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可知, 产业结构的调整应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保持一致, 大致经历3个阶段: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一产业份额比重将会逐渐降低, 同时第二产业开始发展, 并呈迅猛上升趋势;② 随着国民经济的继续发展, 第一产业份额比重继续降低, 第二产业仍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第三产业则基本保持稳定;③ 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第二产业份额比重上升趋势减缓, 随后趋于平稳并开始回落,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份额比重大幅增加, 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自此, 产业结构调整正式完成[4]。

根据国家最新统计数据, 目前中国产业结构大体上处于“二、三、一”形式, 即国际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第二阶段, 第二产业 (尤其是工业) 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其份额比重位居三次产业首位。纵观西藏现阶段产业结构形式, 与中国整体的“二、三、一”产业布局严重脱节, 不符合其长远发展要求:

a. 虽然西藏GDP数据显示, 西藏已经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尾声 (即第三阶段) , 但西藏经济发展滞后, 劳动力科技素质水平偏低, 大量的从业人员仍积聚于第一产业, 而第二产业由于报酬低、利润薄等原因无法有效地吸引足够的劳动力, 致使流入第三产业, 即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不合理, 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不相适应, 违背了国际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b. 由西藏三次产业比重走势可知, 其第二产业比重远低于第三产业, 直接造成三次产业发展水平的严重失衡, 同时, 西藏国民经济发展迟缓, 人民收入水平较低, 远未达到“三、二、一”产业格局所要求的经济发展水平。

c. 根据西藏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转移状况, 应该增加第二产业的投入, 这不仅能够合理分配各产业的劳动力, 还能有效地提高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 使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更加趋于合理化。

综上分析, 当前西藏的“三、二、一”产业结构不适合西藏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因此西藏应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加大第二产业的调整力度, 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与我国“二、三、一”经济结构接轨。

2.2 水电开发加快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就是要求合理利用资源。西藏由于受地理、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工业发展迟缓, 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属于欠发达地区;另一方面, 西藏缺油少煤,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周边省份的供给, 加上交通运输业不发达, 导致煤、油等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 严重挫伤了工业发展的积极性。西藏水电能源的开发是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 水资源在整个区域能源中占有绝对比例, 针对全区能源供应短缺的问题, 西藏应该大力开发水电能源, 并将其作为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的支柱行业, 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完全契合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

水电能源开发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势必会覆盖全区, 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① 水电能源开发阶段, 由于材料、机械、运输、电气等多方面的需求, 必将刺激周边地区冶金、化工、交通等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② 随着工业的发展, 在水电能源投资运营阶段, 将加大区域城镇化建设, 特别是增加第三产业 (包括教育、医疗、服务、旅游、金融等) 的开发力度, 增加就业机会;③ 虽然水电能源开发前期投资额巨大, 但其后期所产生的电力效益, 将成为区域最可靠的财政收入, 必将促进整个西藏的经济社会迈上新台阶;④ 水电工程开发过程所投入的大量移民资金, 将全面改善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 提高生存质量[5]。以胡佛大坝为例, 美国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的漩涡中心, 而大坝的修建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经济, 缓解了就业压力和国内矛盾, 建成后对工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西藏水电能源的开发也是符合全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当前, 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 产业结构总体表现为“二、三、一”模式, 经济发展主要以第二产业 (主要是工业) 为主导, 能源消耗仍以化石燃料为主,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必将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瓶颈。根据“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 西藏水电能源的合理开发将有利于缓解国内的能源压力, 平衡国内能源结构。

2.3 水电开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 西藏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是依靠国家对当地的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另一方面主要依赖于区域矿产行业的兴旺, 以及藏医药、传统手工艺和特色资源产品的开发。总体上来说, 西藏第二产业结构存在行业品种单一、稳定性差、市场竞争力弱等缺陷, 因此西藏应该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发挥区域优势, 大力开发当地资源, 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保持区域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 兴建矿业将会给全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未来西藏自治区的工业将得到巨大发展, 鉴于西藏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和加工规模将急剧膨胀。

电力是工业发展的血液。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三次产业及城乡居民用电量呈跳跃式增加趋势, 其中第二产业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西藏以矿产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的发展正是以大量电力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 根据全区缺油少煤、交通运输不发达、水资源蕴藏量丰富的特点, 西藏水电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 势必将会促进其产业结构的升级。

2.4 水电开发引导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在发展经济、开发资源的同时, 又要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西藏产业结构模式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阶段, 故应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产业结构调整之中。针对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出现的全区煤、油化石能源短缺、消耗量大、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西藏应突出区域优势, 大力开发绿色能源, 即水能、风能和太阳能。

鉴于开发成本过高等原因, 目前西藏地区风能和太阳能尚不能够进行大规模开发;西藏拥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开发潜力巨大, 相对其他可再生能源而言, 西藏水电能源的开发拥有绝对成熟的技术优势, 三峡水利枢纽、二滩水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的成功建设和运营, 标志着中国水电开发运行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基于上述原因, 水电作为可再生新能源的最佳选择, 其开发将在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扮演关键角色。

水电能源的开发将不可避免地提出移民、生态等问题, 经国内相关水利、地质专家分析鉴定, 西藏多数河流两岸人口、耕地分散, 水电站建设带来的淹没损失少, 开发目标单一, 因此西藏水电能源开发完全符合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5]。

3 结论和建议

西藏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而西藏水电能源的成功开发又是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保障, 因此西藏水电能源的开发将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之必然趋势。现就西藏水电的成功开发提出如下建议:

a. 结合西藏的经济条件, 借鉴全国其他地区水电开发的成功经验, 西藏水电开发应是国家、地方和外来投资相结合的方式, 在开发水电的同时, 又成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b. 加强水电能源开发的宣传普及。西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势必会增加城镇居民的人口比例, 极大地提高能源需求量, 所以西藏应加强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c. 健全水利人才的教育体制, 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机制。西藏应该加强水利知识基础教育培训, 提高水利人员的综合素质, 合理调配水利管理专业人才, 加强水利工程的运营管理。

d. 重点落实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西藏应加大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 减少一次能源生产的开采, 同时, 重点落实区域生态的修复工作, 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马继洋.浅谈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关系[J].西藏科技, 2009 (11) :24-27.

[2]王民浩, 郭晓峰, 郭建欣.西藏自治区水电与经济发展研究[J].水力发电, 2006, 32 (12) :1-19.

[3]彭松涛, 王宇亮.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西藏水电开发的若干思考[J].四川水利, 2011 (1) :17-19.

[4]谢长进.西藏现阶段产业结构的特征、成因及调整路径选择[D].拉萨:西藏民族学院, 2007.

上一篇:红松的造林技术下一篇:电厂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