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现状(共11篇)
股市现状 篇1
摘要:股市是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窗口, 股市的兴衰直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快慢, 因此, 从根本上说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决定着股票市场的发展。本文就我国股市现状与投资策略做了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宏观经济,新兴市场,牛皮市,趋势投资
一、中国经济的现状: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M2指标与上证指数呈现杠杆效应。外贸进出口的三分之二来自美国、日本, 美日经济的衰退直接影响我国外贸总值, 从这一指标考察, 上证指数将是悲观的预期。
随着股市运作的逐步规范, 上证综指必将反映国民经济的总量变化, 2008年上半年股市变化已经有了反映国民经济变化的端倪, 即国民经济处于一个大的下降通道中。
大小非解禁限制、违规资金的查处、平准基金、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对股市的变化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作为一种政策或是一种工具, 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根本在于国民经济的走向,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提高。
由此中国经济的现状决定了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新兴市场的特征, 证券融资的制度安排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情况下强制执行的, 由于经验的缺乏和中国国企的传统背景的原因, 这种制度不可避免的与完全市场下的融资行为产生摩擦, 其表现为:
1、上市公司股权失衡
与发达国家成熟证券市场相比, 我国证券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股票市场内部结构的非均衡性, 股票市场被严重分割, 市场结构不健全, 缺乏有效、统一的市场体系。股票市场结构缺陷首先表现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严重分割。国有股一股独大, 且这些代表国家所有的股权又不能上市流通, 这种股权结构被严重分割的状况, 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也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占67%的国家股、法人股主体代表的缺位, 使得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企业效益已经没有匹配的效应。股票价格并不能有效反映市场信息, 而信息失真和市场参与各方信息之间的不对称, 使得投资者不得不为之付出额外成本, 尽管国家的政策导向一直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以战略投资者、封闭式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就股票市场本身的发展要求相比, 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3、上市公司缺乏投资价值
从纵向比较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历年的业绩呈整体改善的趋势, 但始终无法使股东获得稳定的分红回报, 甚至于从不分红, 导致A股市场以投机者居多, 缺乏长期的战略投资资金。通过对不同年度上市公司的考察, 发现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越长, 其效益越差。MM理论中的股权融资的成本高于债权融资的理论完全失效, 关键在于董事会、经理层对股东的回报没有制约, 总认为二级市场圈的钱是没有成本的美餐。不怕股东用脚投票。毕竟大股东代表国家利益, 与个人利益没有直接关系。有的上市公司为了在现行的制度下保住其融资的资格, 不惜弄虚作假, 愚弄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证券市场股份制改制的功能缺陷, 致使公司的发展动力不足, 缺乏应有的投资价值。
4、证券市场行政化监督对市场运行的扭曲
市场经济的精髓是依靠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其内在运行规律, 而不是以行政命令来达到市场均衡。目前, 尽管《证券法》已经出台与实施, 监管部门也力图以市场的手段来管理证券市场, 但是监管机构有效的规制市场仍没有形成, 政府制定证券市场发展及监管政策的观念相对滞后。提高证券市场效率, 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才能保证上市公司全面、准确、及时的披露信息。在这一基本前提下, 股票市场价格才能有效反映信息, 投资者根据市场信息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 而不是依靠政府的管制性均衡, 通过过多的非市场手段, 从不完善制度安基于效用理论之上的传统投资决策理论, 假定投资者是风险的回避者, 投资者根据未来的收益风险状况并从整个投资组合的角度作出投资决定, 并且总是作出一致, 准确和无偏的理性预期。投资者的行为是理性的, 不会受到主观心理及行为因素的左右。
二、鉴于A股现状的投资策略分析
趋势投资符合A股市场特征:趋势投资理念是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认为股票的价格趋势或企业成长的趋势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延续, 股价对这些趋势反应不足。海外趋势投资主要采用两种趋势指标, 即企业盈利增长趋势和股票价格趋势。
趋势这个名词往往让市场将其与技术分析联系在一起, 其实并非如此。价值投资也可以理解为主要根据企业基本面情况、遵循“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思路来投资股票, 从这点上说趋势投资理念毫无疑问也属于价值投资。只不过股票的估值永远无法做到很准确, 股票的估值与股价的变动具有反射性关系, 两者会相互影响, 借助趋势信号结合估值分析才能更好地选股和投资。
中国A股市场的参与者绝大多数不是成熟的投资者, 他们没有能力对证券市场和证券投资的价值认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于是经常导致股市大幅波动, 暴涨暴跌, 趋势投资能帮助投资者避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市场价值几何的判断上, 而只需掌握趋势特征进行投资决策便能在上升行情中获取可观的收益, 在下跌过程中避免应过分持股而损失惨重, 正所谓顺势而为, 无势则不为, 没有明确的趋势, 宁可袖手旁观。
投资是一门艺术, 既然是艺术那就不可能是按步旧搬的, 但有一些共同点是我们可以掌握的, 首先要有了解自我的能力, 无论是机构投资者, 还是个人投资者, 都要作好风险与回报的平衡, 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态。其次针对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我们只考虑在上升趋势和牛皮市中进行操作, 其余时间则应回避, 而且在牛皮市中要进行仓位控制。其三, 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 一旦确定投资策略决不轻易更改。其四, 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 要见好就收, 杜绝贪婪,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与大家共勉。
股市现状 篇2
昨晚,三大交易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证监会也连夜回应,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那么在世界上其他国家,股市有没有实施熔断机制?具体如何操作?它对调节金融市场的积极意义应该如何体现呢?
美国
美国股市是世界上交易最为活跃的股票市场之一,这里实施的熔断机制分为三个等级,达到第三个级别,也就是下跌20%时,将全天停盘,第二天再恢复交易。
说到中国市场的熔断机制,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美国观察员庞哲引述专家观点认为,目前中国需要的是更适合散户市场、情绪化市场状态的监管机制来调整市场方向。而美国金融市场上熔断机制的历史作用是稳定市场交易,给投资人一个重新调整投资策略、资金组合的机会,以期重新稳定市场秩序、扭转市场方向。
在美国有三个级别,一级是下跌7%、二级是下跌13%,三级是下跌20%,如果是一级和二级的机制启动,市场停止交易15分钟之后再恢复交易。如果第三级就要全天停盘,第二天再恢复交易。
目前专家也认为,在中国市场上实行熔断机制可能略微有些水土不服,因此中国证监会决定停止暂时实施熔断机制。中国市场目前仍然是以散户为主的情绪化市场,熔断机制的功能无法被合理使用,所以在目前,可能在有待成熟的中国股市上,仍然需要最适合散户市场,情绪化市场为特性的中国特色监管机制来调整市场方向。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股市也有触发熔断的限制,但由于这里的股市交易并不活跃,熔断机制也仅仅只是一种机制而已,熔断的状况几乎从未出现。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事实上,澳大利亚持有股票的人一部分是由养老金公司代为投资运作,一部分是从家族继承下来的股票,长期持有等待分红,亲自炒股的人比例非常少。
澳大利亚平均每天综合指数的涨跌只是在百分之零点几,超过1%以上就算是股市的剧烈变动了,
比如在本周二,受周一中国股市熔断的影响,澳股大幅收跌,澳大利亚综合指数的跌幅达到1.57%,这已经在澳大利亚属于非常大的跌幅了。虽然澳大利亚有43.5%的人拥有股票,但是绝大多数的持股人的股票往往是从上一代传下来,或者是自己的养老金公司代为投资的,真正亲自炒股的人的比例非常的少,很多不活跃的股票,一天的成交量甚至只有几十元,所以在澳大利亚很多的股票被人戏称为是僵尸股。
另外由于澳大利亚股票的派息率非常的高,很多人持有股票不在于短期的投机,而在于长期的分红投资,因此一些持股人持有股票动辄几年,甚至几十年,这都导致澳大利亚的股票虽然有熔断机制,但是却实际上很难真正运用得到,甚至在数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当中,这种熔断机制也没有派上用场。
德国
德国股市也会有较大幅度的起落,但是通常只限于个股,很少出现整个股市跳水似的大起大落,也没有实施熔断机制。
与澳大利亚的情况类似,德国的散户股民比较少。经历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股市大忽悠和之后的几次股灾之后,德国普通民众彻底失去了对炒股的兴趣,认识到股市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地方,基本是“十个炒股九个赔,还是踏踏实实工作来得安稳”。
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相对来说,德国股市比较健全,透明度比较高,更加的规范和专业,人为操控的空间比较少,最近几年,受中国股市暴跌以及世界经济疲软等因素的影响,德国股市也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不过没有熔断机制。
德国股市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炒股票的小股民比较少,普通德国人对炒股不太感冒,尤其在经历了二十世纪末21世纪初的股市大忽悠和随后的几次股灾之后,德国人是彻底失去了对炒股的兴趣,当时德国电视上一些名人出来做广告,忽悠民众去买股票,开始这支股票确实是以火箭的速度飙升了十几几十倍,很多人一看,“呦!赚钱这么容易!”于是就拿出了大把积蓄买了股票,结果在随后而来的股灾中损失惨重,很多人甚至是一生的积蓄血本全无。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炒股问题上德国人这里主要指的是普通民众还是很长教训的。
还有一点就是普通德国人一般也没有那么多的闲钱来投资或者是投机,所以对于股市的跌宕起伏,普通德国人基本上是不关心,最多也是以看客的心态来观望。
股市还是那个股市 篇3
我们曾经说过没有政策,市场就没有底。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的确存在四年循环规律,但不难发现,四年规律的催化剂就是政策。我们可以理解为每一个四年,行业的兴衰就会达到一个极限,倒逼政策出现救市或者打压措施。如果没有政策,市场就会往更极端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崩溃。A股21年历史,其实并没有产生可靠的规律,投资理念更不成型,基本上是各领风骚三两年。唯一可靠的规律是在每一个政策顶部和底部,都有政策的身影,政策面对市场运行起到主导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并不知道股市真正的运行规律是什么?如果有高人指点,请予以明示,此乃中国股民之幸!
市场和政策的博弈,才有所谓倒逼政策的说法,行情在绝望当中产生,不如说股市到了不得不救的时候才产生行情,但殊不知维护市场的稳定本身就是监管层的责任。市场信心危机的出现,根本上是对政策没有信心。看空者千万别单纯拿经济说事,即使今年GDP跌到8%,在全球也名列前茅,“熊冠全球”的美名说明,股市和经济并不存在紧密正相关性。也千万别拿欧债危机说事,去年我们只比政府已经破产的希腊股市好些。其实,信心危机的重要表现是盲目看空一切,并将不确定因素无限放大。
现在最流行的词恐怕是防御,但君不见就连市盈率5、6倍的银行股也有人看空,这就是信心危机的可怕之处。对于A股而言,指望价值对市场产生支撑,这种观点是靠不住的,估值是个伪命题,因为大小非的成本与二级市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再有价值的股票,都会被大小非卖的一塌糊涂。很多人认为找到了创业板暴跌的原因,创业本指数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接近腰斩,市盈率37倍,但如果大家都认为现在创业板还有巨大泡沫,制度建设存在很不成熟的地方,我们不禁要问:当初为什么要设立创业板?为什么以平均60倍的市盈率发行?所以,问题的根源还在政策,发审制度不改革,IPO必须停止。
政策面出台了鼓励大股东增持的细则措施,但这并非是治本之策,所以基本上对市场根本不起作用,我们缺乏有效控制大小非减持的约束机制,新股发行的节奏保持高速,我们还在制造着新的大小非,显然是一个恶性循环状态。大小非套现后会回流二级市场增持股票吗?让大小非们自己回答吧!今年的大小非减持规模高达1.22万亿,解禁股数1556亿股,缺乏约束的大小非会继续把二级市场做为他们的“套现场”和“造富场”,解决问题的手段依然要靠政策,新上市的公司大小非解禁的条件必须更加苛刻。目前大小非已经成为市场绝对的主导力量,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已经被边缘化,由于成本和信息的巨大差距,大小非正在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进行粗暴地掠夺,政策面必须立即制止这种掠夺。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有信心其实根本不缺钱,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超过15万亿,哪怕10%能够流向股市,股市的资金面根本不是问题,但结果很令人遗憾,这就是信心危机的影响。市场越跌风险越大!场外资金更是买涨不买跌的右侧交易者,大小非成本极低,他们在市场处在主导地位,对公司的了解远胜于任何监管、研究机构,套现冲动之强不言自明,套现约束形同摆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政策能找到底吗?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场信心危机的严重性,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现在的整个产业链是一个以圈钱为中心、权贵资本掠夺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产业链。数据统计,2011年A股市场发布了1264个高管离职公告,比上年大幅增长了68.09%。其中,仅2011年12月1日至12月22日的20多天时间内,沪深两市公司中,共披露了约80份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的公告,平均每天都有近4名高管辞职。高管辞职的目的就是为了减持,IPO巨大的财富效应,让不少拟上市企业只以追求上市,而后套现离场为目的。其他资本也看中了上市的大蛋糕,放弃产业投资,转向回报率更快、更高的PE市场。实业投资的空洞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来说是巨大隐患,改革已经不容迟缓。政策面应该看到所有二级市场投资者对这种生存环境的无奈和愤怒。必须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核心。一旦解决不好,将引发全行业的生存危机,这是很麻烦的。周五三新股上市齐齐破发,说明二级市场对这个“产业链”已开始说“不”了。
本周公布了12月PMI数据,总体上好于预期,达到50.3%,较上个月回升了1.3个百分点,重新站上荣枯分界线。12月的CPI马上揭晓,预计将继续走低。PMI回升,CPI回落,这是经济面很好的发展态势。虽然今年整体经济面还会有所反复,但我们依然认为存在超预期的可能,研究机构的看法确实有些过度悲观。政策面以稳为基调,本身就说明决策层对于经济软着陆的信心。同时,为期两年的紧缩,受伤害的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它们的资金需求仍然会得到优先满足。而大型企业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的总利润占比是绝对“垄断的”,如果从整体法来衡量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超预期也许是必然的。
从过去十年春节行情的表现看,上涨概率达到七成,特别是在严重超跌的背景下,我们预计短期也许存在多方喘息的机会。全国金融会议和证券监管会议能否传出利好,值得高度关注,周五的上涨存在博利好的成分。而如果没有利好,只有指望年度经济数据公布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了。春节前只剩下两个交易周,马上出现大级别行情似乎不太现实,场内被困机构节前有可能发动战术性反击,但对趋势并没有帮助。对趋势有帮助的是政策,而且需要实质性的组合利好。
中国企业股市融资现状浅析 篇4
一个国家的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该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实力。同时也决定着该国家的综合国力, 因为国民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旺, 社会各界都应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政府更有责任关心、帮助、扶持和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设立、成长、发展和壮大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需要具备许多相关要素的, 并要求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相关要素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和整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到生存和不断发展壮大。我认为企业必备条件概况起来有如下几点:
(1) 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设备———“物”;
(2) 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财”;
(3) 拥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土地” (车间和厂房) ;
(4) 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工人和管理者———“人”;
(5) 拥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技术”;
(6) 拥有所从事的社会商品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产品”;
(7)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依法成立-“法人资格”。
在以上诸条件中资金是企业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先决条件。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是企业所具备的其他各要素有机结合的桥梁和纽带, 是企业各项资源有效配置的润滑剂。同时, 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数量和质量是企业规模和实力的主要标志。
资金所具有的重要性决定了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就必须要获得足够的优质资金。而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归纳起来有两个: (1) 自有投资。 (2) 融资。
自有投资资金是企业自主拥有并投入企业经营运作的资金。自有投资资金对企业设立和发展十分重要。然而, 企业要在短时间内得到迅猛发展和壮大就必须依赖融资获得足够的资金。实践证明, 企业的规模性扩张和发展都离不开融资的支持和帮助。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在此不一一列举。
何为融资?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 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 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 采用一定的方式, 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 组织资金的供应, 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要的理财行为。
那么企业的融资方式如何呢?融资方式, 即企业融资的渠道。它可以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 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 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权益性融资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 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有权获得企业的红利, 但无权撤退资金。股票融资就是典型的权益性融资。股票筹资中的股票具有永久性, 无到期日, 不需归还, 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等特点, 因而股票筹资风险较小。股票筹资的场所是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不但帮助企业融资而且还具有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功能。股票市场使得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此外, 股票市场为企业资产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企业通过股市运作可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对资源的整合能力。
股市融资所具有的融资直接性、筹措资金风险小、股票交易方便和股权转移灵活等诸多特点, 决定了它必然成为企业融资的首选渠道。
严格意义上来讲, 企业与股市之间的协调关系应该表现为:企业获得上市资格通过股市发行股票, 在证券市场上获得自己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优越的条件。证券市场为企业服务, 帮助企业实现融资, 发挥自身所具有的金融功能。从而引导、监督和支持企业规范发展。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融资后要充分用运好股东的投资, 选好项目、找准市场、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来回报投资者, 回报证券市场, 回报社会。肩负起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 完成繁荣国民经济的历史任务。这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良性循环条件下企业与股市之间正常的经济关系。企业与证券市场之间的辨证发展关系应该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企业根据自身条件自由选择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严格审核准入企业, 扶持优秀企业、淘汰劣质企业。通过全面、系统、严密、规范的经济法规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去伪存真, 繁荣市场, 发展经济。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2月9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1年7月3日。中国股市虽然经历的时间较短, 但它也具有上述股市共有的特点和其所具有的强大的融资功能。目前中国股市所具有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中国股市成立时间较晚、管理者的管理经验不足、规范股市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公司上市审核程序不严密等情况的存在。这些特点更加加大了中国股市对公司的吸引力。凡是有可能性的中国企业都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争取上市, 梦想一日上市一夜暴富。企业普遍存在着进入股市“圈钱”动因。
中国股市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我国的股市成立时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正处于转轨变型时期, 企业处于经营模式转制过程。由公有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制而成的企业股权结构不科学合理。股权行使监督机制不健全。同时转制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责、权、利”三者之间划分不明确、关系不对称现象。此外转制企业在转制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的上市公司多少带有“感冒”、“发烧”等不健康症状。这就客观存在着公司上市的动因是为了治病呢?还是为了发展壮大?
从我国股市发展过程来看, 我国的上市公司上市后治病的多于强身发展壮大的。这点从企业上市之后的表现足以证明。
我国上市公司通过股市发行股票, 融到了足够多的发展资金, 按道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用好资金、发展企业, 为投资者负责、为投资者创利, 回报广大的爱心的投资者。然而我们的上市公司是怎么做的呢?第一年上市业绩优良, 分红少送股多。第二年业绩中, 不分红送股少。第三年业绩差, 不分红不送股。第四年业绩亏, 不分红不送股, 戴着特别处理的帽子、冒着退市的风险过日子。中国的投资者通过股市投资获得的分红回报几乎没有, 他们怀揣股票整天提心吊胆, 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投机发财。
企业经营管理的短期行为、股票市场的政策行为、投资者的投机行为, 必然导致中国企业进入股市融资的动因是“圈钱”。也造就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必然是盲目扩张再“圈钱”, 盲目投资乱花钱。
中国股市还需要成熟。中国的企业还需要发展, 我们不可否认我国的企业走的都很艰难。近20年来我国的股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世人瞩目的, 是不可磨灭的。希望我们的股市将来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我们的企业进入股市融资的动因会逐步科学严谨, 我们的企业管理会更加科学规范, 这必将带来中国国民经济真正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燕平.国际融资学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1, 1.
[2]张昌彩.中国融资方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 7.
你玩股市,还是股市耍你? 篇5
Step 1: 请合上书进行泛听;
Step 2: 翻开书边听边阅读;
Step 3: 结合Glossary和Tips开口说说自己的看法。
中国股市很热,关于股市的报道也随之升温。纵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证券营业厅,有人愁眉苦脸,也有人满面春风。在这丰收的季节里,你在股市中也有所收获吗?对于中国股市,你的看法是怎样的?Come and join our discussion.
注:broke是个俚语,意为“破了产的”,常用词组go broke(破产),而go for broke有“孤注一掷、全力以赴”之意,注意区分开来。
October Topic
Never in the brief history of China’s stock market has there been a 1)boom like this, and small-time investors are 2)grabbing the bull by the horns. Among them, Zhu Shuliang, he’s been following his small 3)portfolio every day for the past 12 years at this Beijing 4)brokerage. “Every month,” he says, “more and more are joining him on the hard-wooden benches, watching the electronic numbers tick by.”
“Most come here for one reason,” he told me, “they win some and then they lose some, and then they have to win it back.”
China’s individual investors have few 5)options. So it’s standing room only inside this Shanghai brokerage house where they line up to buy and sell. These are just a few of the 90,000 new trading accounts opened each and every day in China in this bull market, 35% more than just last year. And as our Cheng Lei of CNBC Asia explains the state government is worried.
“For China’s 80 million 6)retail investors, trading in stocks is one of the few investment options they have. What the government doesn’t want is for them to lose their hard-earned savings in a market 7)bubble.”
Despite bubble fears and the market’s ups and downs, retail investors, for the most part, continue trading 8)unfazed. But until Chinese investors can also invest overseas, the long lines like this at brokerage houses are likely to continue.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urrent investment in stock market? Should we spend our savings in the bull stock market?
10月话题
在中国短暂的股票投资史上从未有过如此繁盛的场面,小投资者纷纷抓住牛市这个大好时机进行投资。朱蜀良(音译)就是其中一个例子―12年来,他每天都在北京这所证券公司跟进其持有的少量股票。“每个月,”他说,“越来越多新股民加入,和他一起坐在那些硬木长椅上观看电子荧幕的数字变化。”
“大部分人来这里只为了一个原因,”他告诉记者说,“他们赚到了钱,接着亏掉了,于是他们一定要把赔了的赚回来。”
中国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极少。因此在上海这所证券公司里人流熙攘,只有站立的空间,人们都排着队去买卖股票。这些人只不过是中国股票牛市里每天9万个新股民中的小部分,比去年多了35%。正如我们CNBC亚洲频道的成蕾(音译)解释道,中国政府对此忧心忡忡。
“对于中国8千万的散户来说,投资股票市场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投资选择之一。而中国政府不希望他们把自己辛苦挣来的存款损失在市场泡沫中。”
尽管对泡沫经济有所忧虑,而且股票市场变化无常,大部分的散户仍然毫不畏惧地进行投资交易。但是在中国投资者可以投资海外市场之前,像这样在证券所“排长龙”的景象很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你对当前投资股市的看法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把存款都投资在飙升的股票牛市中吗?
PRO 正方
Kitty Wu: Yes, why not? As China’s booming economy goes on, we should have faith in the stock market. Many of my relatives and friends have made a fortune out of it [stock market]. Investing in the stock market is a full-time job. I think it’s a good way to make my savings 9)profitable as I have good sources about which companies I should 10)invest in.
股市现状 篇6
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香港的经济与中国内地密切相关。而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香港股市与上海、深圳的A、B股市某种程度上也是互动的。
国内学者对两地市场的联动关系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朱宏泉等 (2001) 借助Granger因果关系的思想, 从收益率和波动性两方面研究了香港、上海和深圳三大股市间的相互联系与互动性, 发现沪深股市相关性强, 但均受香港股市影响很小。王洪亮等 (2003) 利用TGARCH和EGARCH对回归前后香港和内地股市波动传导的实证研究显示, 香港和内地股市之间的波动传导非常的微弱。陈守东等 (2003) 应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沪深股市指数和香港指数的分析表明, 前者与后者并不存在协整关系, 也即两地股市并不存在长期共同趋势。佟孟华等 (2007) 采用GMM估计, 通过考察我国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上市前后股票流动性和价格波动的改变来检验两地股市的整合问题, 发现香港股市和内地股市并不是整合的。
以上研究均认为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关联性较小或无关联, 但是其均未考虑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市逐渐摆脱“政策市”的阴影, 而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因而,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开始时间为分界点, 将2002年底我国引进QFII到2008年8月底这一期间分为两个阶段以此考察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的协整关系。
本文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后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存在着一定的长期共同趋势, 理由如下:
(1) 两地经济密切联系。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 2005年中港贸易占香港整体贸易总值的45%;内地也是香港转口货物的最主要来源地兼最大市场, 香港有约90%的转口货物是来自内地或以内地为目的地的;香港公司是内地最大的外来投资者, 累积投资额超过2600亿美元, 占内地外来直接投资总值约五成 。特别是2003年签订2004年1月开始实施的CEPA, 给与了港资较大的税收优惠, 更加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往来。
(2) 20世纪以来我国不断的金融改革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内地股市能更好地反应实体经济, 并与国际市场接轨。2002年11月5日, 我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 国家引进了QFll制度, 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购买A股。2005年5月9日, 我国开始了划时代的股权分置改革。而在这之前, 内地股市具有高度投机性, 成为非流通大股东“圈钱”的地方。改革之后, 解决了内地股票部分流通部分不流通, “同股不同价”的问题, 重构了市场制度, 完善了价格形成基础, 同时对国际信息反应也更加灵敏迅速。比如,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不久后, 内地股市也深受影响, 多日下跌。
(3) 香港的红筹股、H股与内地密切相关。红筹股与H股都是“中资概念股”, 其企业发展主要依托于内地经济, 所不同的是红筹股在境外注册、管理, 而H股在内地注册、管理。据香港交易所统计资料, 截至2008年8月底, 香港市场有红筹股上市公司93家, H股上市公司151家。中国H股市价总值占香港主板总市值的26.42%, 红筹股则占24.97%, 合计已超过香港主板市场的一半的市值。成交量上, H股的成交量接近总成交量的一半, 而H股与红筹股的成交量则高达总成交量的66.35%。
2 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
2.1 样本选择和阶段划分
本文选取香港恒生指数 (HIS) ,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 (SHI) , 深圳成分股指数 (SZI) , 采用的样本为各种指数的日收盘数据, 时间跨度为2002年11月5日到2008年8月31日。所有数据来源于雅虎财经网站。
由于协整关系是在一段时期内的各变量时间序列之间的均衡关系, 这种关系并不稳定, 很容易受到外界冲击的干扰, 因而本文中考虑了2005年5月9日开始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从而将研究区间划分为两个阶段:股权分置改革前 (2002年11月5日到2005年5月6日) 和股权分置改革后 (2005年5月9日到2008年7月31日) 。
2.2 数据处理
为克服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 本文对以上所有指数进行对数处理, 分别记为LNHI, LNSH, LNSZ。此外, 由于香港和内地节假日不大一样而导致两地股市开市日期不完全一致, 本文借鉴Chen等 (2002) , 吴世农等 (2004) 的调整方法, 当价格时间出现差异时, 没有交易的股指用前一天的交易数据代理。经过整理, 最后得到1494个样本数据, 其中第1阶段的样本数据639个, 第2阶段的样本数据为855个。
2.3 数据描述
三大指数的对数时间序列图见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2005年5月之前, 恒生指数与内地主要指数的走势大不相同, 前者震荡上升, 而后两者震荡下降。但在那之后, 三大指数都是震荡上升, 并在2007年中期开始下降。显然, 股改之后, 两地股市联系更加密切了。
3 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
3.1 平稳性检验
对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及协整检验时需要先检验变量的平稳性, 也即检验变量是否含有单位根。常见的单位根检验为Dickey等 (1979, 1981) 提出的ADF检验。
ADF检验的回归方程为:
undefined (1)
其中, xt为第t日LNHS, LNSH, LNSZ等指数的水平值;xt-1为第t-1日各指数的水平值;Δxt为第t日各指数的一阶差分值;α0为截距项;w为趋势项t的估计系数;ξ为残差项。
ADF的原假设为H0:β=0, 备则假设为H1;β≠0。如果原假设成立, 则意味着序列含有单位根, 为非平稳的;如果被拒绝, 则不含有单位根, 序列是平稳的。利用Eviews5.0对上述变量进行的ADF检验结果见表1:
注:1.单位根检验滞后项的选择根据斯瓦兹信息准则 (Schwarz Info Criterion) 。2.所有指数的检验均包含截距项, 而不包含趋势项。3.﹡﹡﹡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记者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变量是平稳的。
由表1可知, 无论是第1阶段还是第2阶段, 恒生指数, 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水平值都在显著性水平为1%时接受原假设, 而其一阶差分值则拒绝原假设, 据此, 可认为它们都包含一个单位根, 为非平稳序列。
3.2 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可用来检验一个股票市场的变化能否引起另一股票市场的变动。具体的, 如果一个市场是另一市场的Granger成因, 那么可以认为这个市场先行于另一市场;如果两个市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则认为这两个市场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关系;如果两个市场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则可认为两个市场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格兰杰因果性检验式如下:
undefined (2)
其中, yt可表示t时期恒生指数, 上证综指及深证成指的任何一种, 而xt-i则表示t-i期除yt所对应指数以外的两种指数的任一种, 其中字母与方程式 (1) 所表示的一样。
Granger因果检验的原假设是H0:β1=β2=…=βk=0, 即xt不是yt的Granger成因, xt对yt并没有先导作用, 加上xt的滞后变量对yt的预测精度不存在显著性改善。
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模型中变量所取的滞后长短期较为敏感, 采用最终预测误差 (Final Prediction Error, FPE) 准则选择最佳滞后阶数。对三大指数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见表2:
注:以上检验置信水平为5%。
由表2可见, 股改前三大指数均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相关性低, 不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这是由于股改前我国股市较为封闭, 投机性强, 不注重价值投资, 且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 因而外围的股市对其影响微弱。第2阶段股改后, 内地两股市均对香港市场有先导作用, 其涨跌带动着内地股市的变化。这其中反应出股改后我国股市人为控制因素大大减弱, 其涨落反应着大量与价值投资相关的信息, 由于香港经济与内地紧密相关, 其上市公司也较多内地公司, 因而对内地股市的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原计划推出的港股直通车, 更让两地股市紧密相联。
3.3 协整关系检验
当两非平稳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为平稳时, 也即两非平稳序列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即认为此种长期均衡关系为协整关系。关于协整关系的检验有很多方法, 本文采用Johansen于1988年提出的“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检验。令Yt表示t时期恒生指数, 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组成的 (3*1) 向量, 其k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 表达式为
Yt=∏1Yt-1+∏2Yt-2+…∏kYt-k+Ut (3)
其中Yt~I (1) , Ut~IID (0, Ω) 。
通过重新整理和变换参数, VAR模型 (3) 可表示为,
ΔYt=Γ1ΔYt-1+Γ2ΔYt-2+…+Γk-1ΔYt-k+1+∏Yt-k+Ut (4)
Johansen协整检验就是在上述的VAR模型 (4) 下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变量的协整关系, 利用这一方法可以对系统中所有独立的协整关系作整体分析, 并且不用事先假定系统中协整关系的个数。其原假设为H0:最多有r各协整关系;备则假设为H1:有n个协整关系。
对恒生指数, 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
注:1.﹡﹡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2.根据AIC信息准则, 第1阶段协整关系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 第2阶段协整关系的最优滞后阶数为3。
表3的结果表明, 在第1阶段, 恒生指数, 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在5%的置信水平下不存在任何协整向量;在第2阶段, 三指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存在着1个协整向量。该检验结果表明股改前恒生指数, 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相关性弱;股改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 它们的线性组合有向均衡收敛的趋势。
当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时, 我们能够对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ECM) 。该模型既能反映不同时间序列的长期均衡关系, 又能反映短期动态偏离长期均衡修正机制。本文估计出的VECM中的协积关系向量为V=[ 1 14.85 -12.71 ], 其估计的三个模型见文章附录。三个方程的拟合度分别为0.019, 0.026, 0.042, 其拟合度偏低, 说明两地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虽然经过股改, 内地股市离理性的成熟市场尚有较大距离, 而且QFII和QDII额度有限, 我国市场仍较为封闭, 未能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 从而内地与香港之间资本市场的联动仍较为有限。
4 结语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了我国股改前后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间联系加强, 并出现内地股市先行于香港股市的现象。
具体的, 股改前, 不仅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处于相关性非常弱, 内地的上海跟深圳两地市场也不存在着Granger因果关系, 即两者之间的波动联系并不紧密, 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股改后, 内地两股票市场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联系密切。同时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出现一个协整关系, 并表现为内地股市单向引导着香港股市, 笔者认为这是由于香港实体经济及资本市场都与祖国大陆有密切的联系及目前我国股市的良性发展所致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该看到, 两地市场的协整关系并不显著, 我国开放资本市场, 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道路仍任重道远。
摘要: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及协整关系考察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的联动关系。考虑到协整关系容易受外界冲击的干扰, 将考察期间分为两个阶段:股改前和股改后。结果表明股改前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相互独立, 股改后表现为内地股市单向引导着香港股市, 但是这种协整关系较为微弱。
关键词: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ECM)
参考文献
[1]陈守东, 韩广哲, 荆伟.主要股票市场指数与我国股票市场指数间的协整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5) .
[2]佟孟华, 田秀杰.香港与内地股市整合的实证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7, (2) .
[3]杨莉, 吴虹生.中国股票价格指数关联性的VAR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 (4) .
[4]吴世农, 潘越.香港红筹股、H股与内地股市的协整关系和引导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 2005, (3) .
[5]王洪亮, 徐霞.回归前后香港和内地股市波动传导的实证研究[J].CCER学刊, 2003, 3-1.
[6]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 (2000版)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股市现状 篇7
中国股市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 已踏入第18个年头,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涅磐重生, 使当今中国股市步入“新兴加转轨”的特殊阶段, 更加快了其国际化发展的脚步, 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效应日趋明显。在此轮牛市中, 上证综指从2006年1月4日的1163点起步, 此后随着全球牛市的热火朝天节节攀升, 一度在2007年10月16日达到6124点的历史最高位, 其中2007年“2·27”、“5·30”的全球股市暴跌, 更是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联动的明显征兆。但随着2007年第三季度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各国股市均处在金融风暴漩涡中, 中国股市根本无法独善其身, 上证综指在经历6124点的巅峰一瞬后, 4个月内狂泻3000多点, A股市值缩水近1/2, 10万多亿元市值灰飞烟灭。广大中国投资者在经历了这样的惨痛教训后, 深知在股市的跌宕起伏中联动效应的重要性, 即使是新股民也早已习惯性地在每日开盘前先关注美、欧等主要国际股市的隔夜表现, 进而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联动效应, 是资本市场形成以来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的影响远远高于各市场基本面因素所能解释的程度。研究联动效应所得到的市场彼此的长期关联性和股价波动的短期相关性, 不仅能体现各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引导全球资金的跨国流动和资源配置, 更对市场的融资功能、投资策略、监管机制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股市的联动效应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如Becker、Finnerty和Gupta (1990) 研究了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间的跨期关联, 得出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 利用基于美国股市的指引而得到的对日本股市的预期, 可成功地在日本股市获得超额收益, 从而揭示国际股市联动的重要经济意义。King和Wadhwani (1990) 基于对1987年10月全球股市暴跌的研究而对联动现象提出了一种解释:市场传染。对伦敦、纽约和东京三大股市的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不完全披露均衡会导致传染效应, 还显示传染效应会随着国外股价波动幅度的增大而增大, 从而反映出波动本身会自我加强和持续的特性, 这也是市场传递机制的最大特点。Hamao、Masulis和Ng (1990) 提出了波动溢出效应模型, 并发现纽约、伦敦和东京三大股市间存在收益波动溢出。Karolyi和Stulz (1996) 发现市场间收益的相关性会随着市场波动的增加而增加, 他们将此解释为支持经济传染假说的证据。当然, 不仅仅是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和德国等成熟股市间存在联动效应, Roca、Selvanathan和Shepherd (1998) 还研究了东南亚各新兴股市间的关联性, 结论是除印度尼西亚以外, 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和菲律宾等股市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短期联动效应。Connolly和Wang (2003) 基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股票指数收益以及14种宏观经济信息公告, 建立了以国外信息的波动为条件, 以股市收益为应变量的线性和非线性信息模型, 并对当日收益和隔夜收益的残差项建立不对称GARCH模型, 用以模拟现实中不对称的波动集群效应。研究结果确认了国际股市间强有力的联动效应, 特别是美英日3国的国外当日收益与国内隔夜收益间的同期关联性, 并且得出大多数可观测的国际股市联动现象, 都无法归因于公共信息等基本面因素, 而国外收益的变化中显然包含着不同于基本面的有价值信息。因此, 对未来国际股市联动原因的探索, 不应围绕公共信息等基本面, 而应重点鉴别是源于经济传染还是源于私募信息交易。刘金全、崔畅 (2002) 运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和ARCH类模型等方法发现中国沪深股市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和相异的短期波动模式。吴世农、潘越 (2005) 证实红筹股、H股和内地股市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这一均衡关系在B股开放之后进一步增强。邹功达、陈浪南 (2002) 运用CAPM模型, 同样证实我国A、B股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体化的。黄永兴 (2005) 进一步证明, 自B股市场向境内居民的开放后, 我国A、B股市场的传染性更为明显, 且大致说来, 两市场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在2~4个交易日内即可达到最大值。
国内研究股市联动的绝大多数文献, 主要局限于中国沪深股市和香港股市, 即使考虑了与国际主要股市间的联动性, 也很少考虑市场间的交易时间差和地理位置远近所带来的影响。本文通过运用ARCH类模型与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 对中国沪深股市与香港、日本、英国和美国等主要国际股市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从股指价格和收益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股市和国际股市间的联动效应, 并将收益分为隔夜收益序列和当日收益序列两类, 从而在考虑了市场间的交易时间差和地理位置远近的基础上, 探讨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波动的相关性和溢出效应, 进而分析新生扰动在股市间的传播和蔓延。
1 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
1.1 样本选择
采用来自雅虎财经的1995年1月3日至2007年12月28日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恒生指数、S&P500、FTSE 100和Nikkei 225的日数据作为样本, 并截掉了各个市场未同时开市的数据, 故样本容量为2788。
令Pi, t表示市场i在第t日的收盘指数的对数, 令R
当日收益R
隔夜收益R
1.2 数据处理
本文所采用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具有平稳性, 直接影响到实证部分各个检验结果的有效性。例如, 协整检验要求各序列非平稳且为同阶单整, 否则很有可能为谬误回归;VAR模型则要求各序列平稳或各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以保证VAR模型是稳定的系统。因此, 应首先做单位根检验以探明各序列的平稳性。对各序列做ADF检验的结果显示, 各市场的Pi序列的水平值均是非平稳的, 而其一阶差分序列均是平稳的, 即Pi~I (1) 收益序列R
此外, 大量经验研究表明, 金融时间序列 (尤其是收益率序列) 的分布多数呈现宽尾特性, 作为风险度量的方差或协方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且经常呈现波动集聚性, 这一特性对金融资产的定价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故本文采用ARCH类模型以拟合各收益序列的波动特性。
由自相关检验中显著的Q值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知, 各R
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括号中为Z统计量的值。
从表1中的估计结果看出, 除了R
(1) 波动集群性。表1中所有的α估值均为正, 表明所有股市的当日收益和隔夜收益都呈现集群现象, 即过去收益的波动扰动对自身市场未来收益的波动有着正向而减缓的影响, 大幅波动和小幅波动分别集中于不同的时段。
(2) 波动持续性。所有EGARCH (1, 1) 模型中β的估值都非常接近于1, 对H0∶β=1进行Wald检验的结果表明:除了英国当日收益R
(3) 杠杆效应。所有EGARCH (1, 1) 中γ的估值除了中国上证和深证当日收益R
2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2.1 中国沪深股市与主要国际股市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
从检验结果表2可看出, 6个市场的股指价格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即协积秩r=1。由此可以估计出如下的具有标准化系数的协整方程:
其中, 残差
注: (1) 根据SC准则, 确定滞后阶数p=2, 并选择无确定趋势但存在截距项的协整方程 (CE) 形式; (2) *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协整方程 (2) 说明中国上证、深证股市与中国香港、日本、英国和美国股市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1995~2007年之间, 上证与深证、香港和英国的同期股指变动率呈正相关, 而与日本和美国的同期股指变动率呈负相关。对此结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与各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各个股票市场的市值规模和成熟程度有关。1995年以来, 美国和日本一直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强国, 两者强大的经济实力也为它们长期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3年间这6个股市市值分别占全球总市值的比重来看, 美国占40%左右, 毫无疑问雄踞世界第一, 日本占15%左右列第二, 英国占不到10%列第三, 而除日本以外的亚洲股市 (包括香港和中国内地股市) 只占5%左右。由此可见, 美国和日本股市的总市值超过了全球的一半, 而英国、香港、上证、深证这4个市场的总市值还不到全球的15%, 如此悬殊的市场规模同时也体现出这两个股市阵营的融资能力、资本配置效率、信息传导与甄别能力、监督管理制度的规范健全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因而, 反应在同期股指的变动率上, 上证与深证、香港和英国呈正相关, 而与日本和美国这两大世界最成熟的股市有一定的背离。此外, 该协整方程还表明, 虽然各国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股市规模和运作环境更是大相径庭, 但是各国股指的动态变化却受共同随机项ut影响, 从而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整体。
根据上步中确定的滞后阶数p=2, 建立如下的VAR (2) 模型:
Yt=m+A1Yt-1+A2Yt-2+εt (3)
其中Yt=[PCSH, t, PCSZ, t, PCHK, t, PJP, t, PUK, t, PUS, t]′, Ai是6×6系数矩阵, m是6×1常数向量, εt=[ε1, t, ε2, t, ε3, t, ε4, t, ε5, t, ε6, t]′为白噪声向量。式 (3) 经参数重组后形成如下的误差纠正模型:
ΔYt=m-A2ΔYt-1-ΠYt-1+εt (4)
其中Π=I-A1-A2=αβ′, 特别地, 令β′为标准化协积向量, 则误差纠正项ECMt-1=β′Yt-1, 它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在t-1期的短期随机变化。式 (4) 估计结果如下:
注:*表示该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异于零。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误差纠正项ECMt-1分别对香港恒生、日经225以及英国FTSE100指数影响显著, 而对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以及美国S&P500的影响不显著。也就是说, 当六大市场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受到干扰时, 会引起香港恒生、日经225以及英国FTSE100指数的短期波动, 需对3个市场的偏差进行短期调整。其中, 日本股市的校正系数为-0.0016, 说明成熟股市具有对短期偏差进行迅速回调的能力;而香港和英国的校正系数为正, 说明在短期内, 偏差仍会有小幅加强的惯性持续, 回调有所滞后, 这也表现出香港和英国股市对于信息干扰的甄别能力弱于日本。
此外, 中国上证和深证股市短期内与其他4个市场的关联性较弱, 两个市场的短期波动主要受制于它们自身滞后一期的股指波动率之间地相互影响。如滞后一期的上证股指波动率和深证股指波动率对当期上证股指波动率的影响分别为0.0939和-0.0851, 深证股指波动率仅仅受制于前一期上证股指波动率的影响, 其影响系数为0.0847,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上证市场在中国内地的主导作用, 其实在2000年以前, 上证与深证相对趋同, 但2000年之后的4年里, 深证停止了新股发行, 2004年深证才开始发行中小企业的股票, 到目前为止, 深证的总市值还不到上证的1/3, 因而影响力更是小于上证的主板市场。
香港、日本和英国股市的短期波动相互影响显著, 美国市场对它们的短期影响也显著, 但上证和深证股指短期波动对它们的影响不显著。美国股市的短期波动只会单向显著影响其他各股市 (上证除外) , 却不受其他各股市的影响, 这一点与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密不可分。长期以来, 美国的经济总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导地位, 2007年其GDP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4, 是排名第二的日本GDP的2.6倍, 并且超过日本、中国、德国这紧随其后的3个国家GDP总和, 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奠定了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因此, 美国股票市场在全球资本配置上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它的短期波动在当今的信息技术发达社会中会迅速波及全球, 对无资本流动限制的较成熟股市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 作为全球最大的成熟股市, 美国也能对其他国家的短期干扰迅速甄别和消化。而中国内地股市则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资本流动的管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界波动对内地股市的干扰。
2.2 中国沪深股市与主要国际股市之间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溢出效应检验
由于时差等因素, 6个股市每天的交易时段不同, 有的交叉重叠, 有的先后错开, 只有上证和深证的交易时段完全相同。例如就开市时间与中国内地股市相比, 日本提前1个半小时, 香港晚半小时, 英国晚6小时 (夏时令) , 美国晚整整半天12个小时 (夏时令) ;而就闭市时间与中国内地股市相比, 日本提前1小时, 香港晚1小时, 英国和美国则一个在北京时间深夜一个在北京时间凌晨, 与中国内地第二天的开市时间更临近。大量经验研究表明, 这种交易时间上的交错, 使得各国股市的联动性表现最明显的地方, 不是在同期股指变动率上, 而是在国外股市滞后一期的隔夜收益和当日收益对交易时间临近股市当期的隔夜收益和当日收益的影响上。例如, 美国等股市在北京时间前一天深夜的交易状况, 很有可能对中国内地股市第二天早晨开盘甚至全天的交易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根据数据处理部分中所揭示的各个R
数据处理部分的结果显示, 除了R
σ
其中, u
注:表中*表示该系数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异于零。
从系数δ的估计结果表3可看出, 中国沪深股市间存在双向的收益波动溢出效应, 香港、日本、英国、美国4个成熟股市彼此间也存在双向的收益波动溢出效应, 4个成熟股市对中国沪深股市大多表现为单向溢出。特别地, 上证当日收益的短期波动对除香港隔夜收益外的所有成熟股市的当日和隔夜收益的波动均存在溢出效应, 且英美股市对上证的溢出效应明显比香港、日本对上证的溢出效应强, 说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 作为中国内地股市主板市场的上证, 和国际接轨的程度越来越强, 当然, 其中所渗透的投机性也颇为明显, 香港、日本市场和上证的交易时间大部分重叠, 波动的溢出效应较小可能是因为信息传递的时间有限, 降低了波动的敏感性。而英美股市的交易时间正好处在上证隔夜收益的发生期中, 故上证投资者在开盘前已对英美股市收益波动中所传达的信息了解得较为充分, 投机性的投资者会更为灵活地将此运用到投资策略中, 从而影响上证开盘及随后全天当日收益的波动。
2.3 中国沪深股市以及主要国际股市收益率序列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对6个股市的当日收益R
根据AIC、SC、HQ、FPE等准则, 确定出滞后阶数p=1, 建立6个股市的当日收益R
注:*表示该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异于零。
2.3.1 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 是VAR模型中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新生 (冲击) 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
如图1所示, 中国上证综指隔夜收益R
类似图1, 还可以分别得到其他11个收益序列R
从对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知, 各个收益序列 (深证除外) 都对自身冲击最为敏感, 在当期即产生较大反应, 但随后反应减弱, 第3个交易日以后反应几乎消失。特别地, 深证隔夜收益对上证隔夜收益冲击的反应, 以及深证当日收益对上证当日收益冲击的反应都比自身冲击的反应还强烈, 这再次证实了前面VEC模型中的结论:上证市场在中国内地股市中起主导作用。在股指收益的短期波动中, 美股的新生扰动对其他股市影响显著且持续时间较长, 这充分说明在全球股市中, 美国股市的领头羊地位, 其新生扰动波及全球主要股市。同为成熟股市的香港、日本、英国间新生冲击的短期相互影响明显但持续时间不长, 说明对一个冲击而言, 各股市都能在短期内将其迅速消化, 体现了成熟股市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而中国内地股市毕竟是一个新兴市场, 上证、深证和香港股市间新生冲击的互相影响较为明显, 而美国、日本、英国的冲击对中国沪深股市的影响较小 (其中对美国冲击的反应略强) , 这一方面限制了全球股市的坏消息在中国内地股市的蔓延, 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国内地股市的信息传导和定价机制不完善, 国际化程度差, 离成熟股市还有很远的距离。
2.3.2 方差分解
如表5所示, 上证综指隔夜收益R
类似表5, 还可以分别得到其他5个股市即深圳、香港、日本、英国、美国股市的当日和隔夜收益序列的方差分解表, 并依次得到如下结果:
对于深证成指隔夜收益R
对于恒生指数隔夜收益 的预测误差方差的70.3%由自身的新生冲击解释, 16.5%由R
日经225指数隔夜收益R
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隔夜收益R
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隔夜收益R
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 长期中对各股市收益的变动而言, 贡献率最高的通常还是自身的新生扰动 (深证除外) , 其次是同期中地理位置较近的股市, 再其次就是一个股市的隔夜 (当日) 收益对交易时间相隔最近的另一股市当日 (隔夜) 收益的影响。其中, 香港、日本、英国、美国等成熟股市间的新生扰动对收益变动的贡献颇高, 尤其是美国的新生扰动, 这进一步证明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 引领国际资本的跨国配置, 在全球股市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在中国, 国际股市的新生冲击对上证和深证收益变动的贡献率较为微弱, 特别地, 上证扰动对深证的影响比深证自身扰动的影响还要重要, 这说明在中国境内, 上证股市是风向标, 对整个中国股市起着支配性作用。
3 结 论
本文采用1995年1月3日至2007年12月28日的上证综指、深证成指、香港恒生、日经225、英国FTSE 100和美国S&P500的日数据作为样本, 经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 研究各股市隔夜和当日收益波动模式的结果表明, 除美国和日本的隔夜市场外, 美、日当日收益和其他各股指收益均表现为显著的波动集群性和短期持续性, 特别地, 英国当日收益的波动存在长期持久性。此外, 杠杆效应, 即“坏消息”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大于“好消息”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的现象, 显著存在于中国内地股市的隔夜市场, 美国和日本的当日市场, 以及香港、英国的隔夜和当日市场中。
(2) 六大股指间显著存在协整关系, 这意味着中国股市和国际股市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但当这种长期均衡在短期内受到干扰时, 会迅速显著影响香港、日本和英国股市的短期波动, 却对中国内地和美国股市在短期内不会产生多少影响。此外, 中国上证和深证股市间的短期波动相互影响显著, 香港、日本和英国股市间的短期波动也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影响。然而美国股市的短期波动只会单向地显著影响其他各股市 (上证除外) , 却不受其他各股市的影响。
(3) 各市场当日和隔夜收益的波动溢出效应显示, 中国沪深股市间存在双向的收益波动溢出效应, 香港、日本、英国、美国4个成熟股市彼此间也存在双向的收益波动溢出效应, 4个成熟股市对中国沪深股市多表现为短期单向溢出。特别地, 上证当日收益的短期波动对除香港隔夜收益外的所有成熟股市的当日和隔夜收益的波动均存在溢出效应, 且英美股市对上证的溢出效应明显比香港、日本对上证的溢出效应强, 说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 作为中国内地股市主板市场的上证, 和国际接轨的程度越来越强, 但其中所渗透的投机性也颇为明显。
(4) 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结论表明, 长期中对各股市收益的变动而言, 贡献率最高的通常是自身的新生扰动 (深证除外) , 其次是同期中地理位置较近的股市, 再其次就是一个股市的隔夜 (当日) 收益对交易时间相隔最近的另一股市当日 (隔夜) 收益的影响。特别地, 上证扰动对深证的影响比深证自身扰动的影响还要重要, 这说明在中国境内, 上证股市是风向标, 对整个中国股市起着支配性作用。而成熟股市间, 香港、日本、英国、美国间新生冲击的连锁反应一般只会持续两期, 这体现了成熟股市具有对外界新生冲击的迅速消化能力和对信息的甄别能力。
综上所述, 中国股市和国际股市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动效应, 在股指价格上也和成熟股市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但在价格短期波动和收益变动率上, 还主要局限于上证、深证和香港之间。而中国香港和日本、英国、美国等世界主要股市相互间的联动效应非常明显, 表现出成熟股市共有的特征, 其中美股处于明显的领头羊地位。这一切说明目前中国内地股市毕竟还属于新兴股市, 和国际股市接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对世界股市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即使有也是极其短暂的。所以说, 中国股市的国际化发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股市现状 篇8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我国内地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香港作为整个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连接内地和世界其他市场担任着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中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 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A股和H股的联动性增强。2014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提出在6个月之内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 即“沪港通”, 标志着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
两地股市一体化趋势及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A股、H股的联动性研究对于推进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进程, 对企业在两市投、融资, 对投资者更好地把握两地市场特点, 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益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阶段划分对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的联动性问题展开研究, 以期对这一问题能有新的发现, 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提供依据, 也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2.1 样本选择和阶段划分
本文选取上证指数 (SZZS) 和香港恒生指数 (HSI) 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 数据样本是各指数每日收盘价的对数值, 样本区间为2000年1月4日到2013年12月31日, 数据来源于巨灵财经数据库, 数据的检验均用EVIEWS软件处理。
由于协整是一段时间内各变量之间的均衡, 并不是静态不变的, 这种均衡很容易被外界巨大的冲击打破, 因此在研究不同市场之间的协整关系时, 必须考虑重大事件对其的影响。本文选择2003年7月9日我国大陆QFII第一单做成、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及2007年7月10日次贷危机开始爆发这三个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作为标志, 将样本区间划分为四个阶段, 来研究和分析我国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的联动性。第一阶段为2000年初至QFII成功交易前, 即2000年1月4日到2003年7月8日;第二阶段为QFII第一单完成至股权分置启动前, 即2003年7月9日到2005年4月28日;第三阶段为股权改革后至次贷危机爆发前, 即2005年4月29日到2007年7月9日;第四阶段则是2007年金融危机后时代, 及2007年7月10日到2013年12月31日。
2.2 数据处理
虽然大陆和香港没有时差, 且交易日期均为周一至周五, 但是由于两地的法定节假日不一样, 比如大陆有春节、国庆等, 香港有复活节等, 造成了两市的交易日数据不能完全匹配。根据Hamao, Masulis and Ng (1990) 的研究, 在研究不同股市之间相关性时, 可以删除非共同交易日数据, 只保留共同交易日的数据, 不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通过这种处理方式, 最后一共得到了3301个样本数据, 其中第一阶段的样本数据为808个, 第二阶段的样本数据为438个, 第三阶段的样本数据为518个, 第四阶段的样本数据为1537个。
3 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
3.1 单位根检验
由于协整关系要求各个时间序列都是同阶平稳序列, 因此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 必须先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了常用的ADF单位根检验法,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1.*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著。
从以上检验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各个阶段两市指数的对数序列均不平稳, 而一阶差分序列中, 各阶段检验的P值均小于5%的显著水平, 拒绝不平稳的原假设。因此, 可以认为各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之后均达到平稳, 即ln (SZZS) , ln (HSI) 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3.2 协整检验
由于ln (SZZS) , ln (HSI) 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即ln (SZZS) ~I (1) , ln (HSI) ~I (1) , 故可以对各阶段的对数序列做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on协整检验-迹统计量检验法来检验各个阶段的对数值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 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注:1.滞后期的确定采取每个阶段AIC和SC值最小原则;2.*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著。
迹统计量协整检验结果表明, 在第一阶段, 接受二者不协整的原假设, 即在第一阶段两地股市没有共同的发展趋势。而后三个阶段, 均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不存在协整向量的假设, 接受5%显著水平下至多有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 因此认为在后三个阶段上证综指和恒生指数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大致呈现一致化的趋势, 这种关系在次贷危机发生后更加趋于稳定。
3.3 Granger因果检验
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 在第二阶段, 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说明两者的关联度很低, 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第三阶段, 我们拒绝HSI不是SZZS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 同时接受SZZS不是HSI的Granger原因, 即恒生指数是上证指数的Granger原因, 这说明香港股市的涨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内地股市的变化。在第四阶段, 我们拒绝SZZS不是HSI的Granger原因, 同时接受HSI不是SZZS的Granger原因, 即上证指数是恒生指数的Granger原因, 说明此时内地股市已先行于香港股市,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香港股市。
注:1.滞后期的确定采取每个阶段AIC和SC值最小原则;2.*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著。
4 结论与启示
随着我国内地股市开放程度增强, A股与H股的联系越加紧密, 两者呈现长期的协整关系。在股改之后次贷危机爆发前, 香港股市对内地市场有着先行作用, 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内地股市开始引导香港股市, 信息流从内地市场流向港市, 并对港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市场监管者而言, 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提高监管效率。监管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及风险传递效应, 提高对金融监管的效率, 防止香港市场的风险可能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造成的不利影响。
对于投资者而言, 应具有谨慎的投资思维。通过认识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之间的互动关系, 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当前的股市行情及走势, 选择合理的投资策略, 做出谨慎的投资行为。
摘要:以QFII、股改和次贷危机三个事件为转折, 将2000年1月4日到2013年12月31日划分为四个阶段, 运用Johanso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的联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股改和次贷危机后, 两地股市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呈现更加显著的一体化趋势。
关键词:上证指数,恒生指数,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
参考文献
2016股市四大猜想 篇9
一、注册制会很快施行吗?
今年3月份, 注册制有了法律的实施基础。但是, 由于今年年初大盘的暴跌, 市场对注册制产生了新的恐慌。 肖钢在证券期货工作会议当中也指出:“今年的注册制工作将是准备阶段。 ” 市场于是在跌破2 8 5 0 之后企稳, 甚至年前的新股发行也开始有了计划, 市场对此并不买账。普遍认为不应该在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况下, 急急忙忙地提出新股上市的计划, 尽管这个计划是采取了市值配售的方案。 可能管理层认为低价位的发行股票在二级市场上出现了新股爆炒的情况, 有利于整个市场的活跃, 有利于拉动二级市场上的存量股票的活跃。 如果这种发行方式持续到年中或者年底的话, 那么注册制的实行将是2017年的事了。 我们认为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问题是今年的发行新股的数量有多少? 市场上的承接能力有多大? 比如说有6 0 0 家在排队上市的公司在今年都能完成新股发行上市的工作吗? 显然不能。 市场上需要一个明确的预期。 也就是说, 今年到底要发行多少新股的数量, 一旦明确数量以及新股发行的方法, 市场就有了一个明确的预期。 比如说, 今年发行2 0 0 家, 一个月发行15家左右, 可能已经是市场上最大的承接能力了。 不能把所有的发行问题都推到二级市场。 我们这个市场是不能够接受这样一个融资能力的。 即使是注册制的事情, 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明。 是完全意义上的注册制? 还是一个有监管的、 交易所管理的、 有指导意义的注册制?证监会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说明我们的监管水平还是处在一个低层次水平当中。 注册制的事情也必须有一个总量管理的计划, 不要采取那种一哄而上的大跃进思路。 就是今年在大盘有所反弹的活跃市场当中, 也不能就认为可以大规模的发行新股, 来破坏市场出现的牛市苗头。 毕竟我们的国家队还有万亿规模的资金在二级市场上, 还有我们的险资, 以及大量的公募私募基金, 都有一定的操作规范。 我们的散户都缺乏专业操作技巧, 而且数量庞大, 必须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的管制而不是任其放开。
二、2850是婴儿底吗?
关于2 8 5 0 是不是婴儿底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实际上2850已经被击穿。我们的上证指数和我们的原油一样都已经进入了2时代。这也是宏观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 数年以前有人提出钻石底的概念。把2319说成了钻石底, 结果2319不堪一击。大盘在2319点以下运行了很长时间, 最低1984。很多个股在2319点以下甚至出现了腰斩的行情。事实说明, 在股市行情已经走熊的情况下, 不要妄自言底, 就好像在牛市的时候, 不要妄自测顶一样。否则我们的分析师对股市专业化预测, 就成了娱乐话题了。至于今年的底部到底在哪里?实际上我们谁也不知道!底是在行情完之后才知道底在哪里,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 我们今年的底部一定会在2000点以上。因为经济总是往前增长的, 我们去年完成了6.9%的GDP增长, 而且货币发行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改革的力量还在不断的增长。因此我们下限是有底线的。就是在不容许发生大规模金融风险的基础上, 我们的股市是会有具体点位的, 顺势而为吧,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他不可能和市场对抗。即使一个机构, 甚至一个国家, 都不能对抗市场, 而只能是顺应市场。只能做锦上添花, 或者雪中送炭的事情。
三、创业板、中小板行情还有辉煌吗?
去年的创业板、中小板行情非常的火爆, 出现了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升幅, 远高于主板的升幅。在今年年初的暴跌当中, 尽管创业板中小板的跌幅也非常之大, 但在随后的反弹当中其力度也是高于主板的。市场的信心所在首先也是处于创业板的率先反弹, 在反弹行情当中创业板领先于其他各板, 中小板也紧跟其后, 并带动主板的其他个股行情。我们认为, 在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 主板行情走大牛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也就是说主板今年回到5000点以上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但在整个全年的行情当中, 创业板、中小板的行情会走出结构性的牛市行情。有人说猴年的股市上蹿下跳, 有点道理。上蹿下跳的主题应该就是创业板和中小板, 以及主板当中盘子小的一些股票。在我们看来, 2016年的机会是跌出来的机会, 有的个股在今年年初, 短时间内就跌到50%, 加上去年下半年的跌幅, 有些个股从顶部下跌到目前的底部, 达到了七成左右的跌幅, 于是机会来了。道理和前两年炒作创业板、 中小板的道理是一样的, 因为不需要很巨量的资金就可以完成整个板块的炒作, 这和银行股、券商股以及钢铁股、煤炭股的市值来说, 差距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扶持, 以及新股当中很多的类似的公司上市, 都给某些中小板、创业板的个股提供了机会。因此对中小创的个股, 我们拭目以待吧!
四、钢铁煤炭股会有大行情吗?
股市现状 篇10
摘 要 中国股市在经历去年一年的糟糕表现,目前面临着新的突破方向,东北证券在前段时间抛出万点论,引发市场的热议。然而在东北证券万点论抛出以后,市场并未走出凌厉的攻势。本文将借日本、中国台湾股市的发展进程给中国大陆股市未来的走势提出一些预测。中国与日本、台湾省有着类似的经济发展以及转型的态势。也同时面临着本币升值、热钱涌入、房地产价格狂飙的情形。对于中国大陆的股市未来走势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日本 台湾省 股市 中国股市
一、中国股市与日本、台湾省股市的异同
中国股市近年来曾经历经多个牛市和熊市,然而对比邻国日本,日本股市似乎已经长期得走入了死寂期。日本东京日经225指数自从1989年12月29日达到38957的历史高点以来,至今仍然未能达到最高峰的三分之一。距离最新的收盘指数为10254点。中国台湾省台股加权指数自从1990年2月1日达到13608点的历史高位以来,也未有机会突破前期高点。
尽管两地股市仍然未有机会突破前期高点。然而台湾股市仍然和日本股市有著不小的区别。台股在1997年、2000年、2007年都曾突破10000点甚至有突破1990年高点的可能。而日股自从1989年下跌以来,走势是一个标准的缓慢下降通道,多方的反击很微弱。而对比两国经济就可以看出截然不同的两地股市走势端倪。台湾人均GDP由1990年的8132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6855美元。而日本的人均GDP由1990年的30000美元缓慢攀升到2007年的34000万美元。
2007年市场的空头派谢国忠依照日本和台湾省的股市预测中国的股市自从6000点后将成为A股未来很难企及的高点。然而谢国忠只看到中国大陆和台湾省以及日本相同的情形。确未能注意到以下:
1.中国人均GDP所处的阶段、中国2007年人均GDP还未能达到3000美金。而1990年日本和台湾省的GDP已经分别达到8000美元和30000美元。中国企业盈利状况完全可以再依靠技术改善、管理改善、人员素质改善得以提高。在忽略此前提下预测中国大陆股市是不科学的。
2.1990年台湾省和日本股市崩盘与中国大陆2007年崩盘原因截然不同。台湾省和日本股市与中国大陆崩盘相同原因来自于前期经过大幅上涨、乐观情绪弥漫、本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流入等等。而最大不同的原因是台湾省和日本自身的经济已经无法再支撑快速的增长。在外部的导火线下,股价大幅下挫。而中国股市的本轮大幅下挫更像是收到外围经济波动而出现的技术调整。经济的内在动力仍然存在。
然而,台湾省和日本对中国大陆股市的启示也是值得深思的。笔者认为有几点特别值得提醒:
1.泡沫是一定会破灭的,无论是出于新兴经济的大陆和中国台湾、日本。崩盘前股市都已经累积了相当的泡沫。依照中国大陆而言,2007年中国大陆的平均市盈率已经突破60倍。
2.中国长期以来出口加工型经济可能也面临着与日本、台湾省出口经济转型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危机。一方面,中国当前对于房地产采取了严厉的调控措施。另一方面、中国2月份贸易出现逆差。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位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中国一直提出促消费的概念,然而依照台湾的经历。1990年后台湾的“后工业时代”使得岛内的服务业比重由86年的47.3%上升到60.1%。台湾在人均收入仅及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一半的情况下,提前步入后工业化社会。这种产业结构的急剧转变,虽然成为台湾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但以岛内需求为依托、占GDP比重六成以上的服务业,由于过度扩张和缺乏国际竞争力,其进一步发展已受到岛内市场狭小的严重制约,越来越难以担当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作用。中国当前仍然缺乏一批具有国际经济力的大企业。而国内的一些学者仍然认为“促消费”是一个可以保证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增长的动力。这点事尤其值得注意的。
二、中国股市的预测
东北证券近日高调抛出万点论。再次引起市场震动。中信证券徐刚,国泰君安李迅雷等都表达了赞成意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A股的市盈率来看,WIND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当前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36.66倍。同时中国经济的调低GDP的增速为7%。很多唱多派只看到了经济转型可能带来的经济成长,忽视了这其中所面临的风险以及目前的估值水平。股市的涨跌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必须回到公司的盈利。经济转型的前景是美好的,却也是不可确定的。
股市现状 篇11
本文按照Gibson和Mougeot (2004) 的基本框架, 直接建立二元均值GARCH—Diagonal BEKK模型, 利用沪深300十大行业指数数据, 按市场态势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动态进行实证研究。
一、模型建立、数据说明及变量选取
(一) 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理论模型
按照Chen等 (1986) 的思路, 我们假定股票收益服从预先设定的两因子模型, 假定两因子分别是市场因子和系统流动性因子, 检验下列等式 (1) 刻画的股票市场预期超额收益是否满足。
其中, rM, t表示股票市场超额收益, σ2M, t是股票市场超额收益的方差, σML, t是市场超额收益和市场流动性的时变协方差。λM, t是市场风险溢价, 而λML, t是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
按照在Gibson和Mougeot (2004) 实证检验中得到证实的结论, 假设σML, t是正的, 因此, 我们可以推断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λML, t的符号应该是负的。这意味着投资者如果重视将来交易的即时性, 应该提高那些与市场流动性协同变化程度高的证券和组合的现价, 这样, 在未来可以给投资者提供改善的投资机会集 (因为高收益带来高现金流) 。
(二) 二元均值Garch (1, 1) —Diagonal BEKK模型的建立
按照Gibson和Mougeot (2004) 的基本框架, 我们假定超额市场收益rM, t和市场流动性rL, t服从二元均值GARCH模型:
其中, Hi为市场超额收益率和市场流动性的方差—协方差矩阵。A, B和Ω为对称的常数矩阵。rM, t为股票的市场超额收益, σ2M, t是股票的市场超额收益的方差, σML, t是市场超额收益和市场流动性的协方差;rL, t为市场流动性变量。为了考虑市场是非理想的, 方程中常常包括常数项μM, λM是市场风险溢价, λML是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
(三) 数据说明及变量选取
1. 数据说明
由于沪深300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 因此, 本文选取沪深300十大行业指数的周度收益率和成交量序列作为样本, 样本区间为2006年1月14日至2010年6月30日, 共计224个数据 (除去节假日) 。
2. 变量选取
(1) 超额市场收益率。超额市场收益率定义为沪深300指数 (或沪深300行业指数) 的周度收益与周度无风险收益的差。收益率采用对数收益率, 其表达式为
其中, pM, t, pM, t-1分别为沪深300指数 (或沪深300行业指数) 第t周和第t-1周的收盘价, rf, t是沪深300指数 (或沪深300行业指数) 第t周无风险收益率。
(2) 市场流动性。选取沪深300指数 (或沪深300行业指数) 周度成交量对数的一阶差分作为总的市场流动性变量, 其表达式为
其中, Trdvolt, Trdvolt-1分别为沪深300指数 (或沪深300行业指数) 第t周和第t-1周的成交量。
(3) 超额市场收益的时变方差 (σ2M, t) 和超额市场收益与市场流动性的时变协方差 (σML, t) 超额市场收益的方差 (σ2M, t) 和超额市场收益与市场流动性的协方差 (σML, t) 的时变值通过在联立方程中建立均值方程只具有常数项的回归方程, 即市场超额收益和市场流动性收益的二元GARCH模型, 得到σ2M, t和σML, t。
二、基于行业指数数据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实证研究
(一) 十行业指数超额收益与市场流动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我们给出沪深300的十大行业指数的超额收益和流动性变量的基本描述性统计量的分析结果, 分别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可知, 各个行业指数平均超额收益都为正。从标准差来看, 十个行业的市场超额收益的波动性相差不是很大, 其中金融和信息两个行业的波动相对来说要大一点;从偏度和峰度看出各行业超额收益都不服从正态分布。 (***) 表示各个序列在1%水平时都是平稳的。
从表2可以看出, 各行业流动性的均值都大于零, 电信业务波动性最大, 而原材料指数、工业指数、可选指数三行业的波动性较小;主要消费指数、电信业务指数峰度远远大于正态分布的峰度值3, 并且J-B统计量都很大, 具有典型的“尖峰性”。其中 (***) 表示各行业流动性序列在显著性水平为1%时是平稳序列。
总之, 本文基于沪深300指数数据, 建立了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存在性成因的检验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 我国股市的流动性溢价来自交易频率而不是交易成本, 股票资产定价的重要因子为换手率等流动性成本。我国股市的流动性溢价来自交易频率的结论, 印证了我国股市中小投资者数量大, 频繁交易是引起股市波动的主要原因, 该结论对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定价, 特别是制定投资策略具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摘要:流动性与资产定价是当前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流动性与资产定价以及流动性风险与资产定价的关系是当前国内研究资产定价的主要内容。本文将通过沪深股市的实证数据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的问题。针对流动性溢价问题, 本文将基于沪深股市数据, 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 按照Gibson和Mougeot的基本框架, 直接建立二元均值GARCH——Diagonal BEKK模型, 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动态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 本文得出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 但随着样本期的选取、样本的选取以及不同流动性指标的选取的不同, 其显著性是也不同的, 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对对市场的超额收益是有影响的, 而且这种影响是动态波动的, 从长期看, 这种波动持续性的存在会使投资者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
关键词:流动性溢价,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资产定价
参考文献
[1]李一红, 吴世龙.中国股市流动性溢价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 2003, (11) .
[2]吴云峰, 宋逢明.流动性风险与股票收益率[J].运筹与管理, 2007, (4) .
[3]朱微亮, 刘海龙, 史青青.基于调整成本的产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09, 23 (4) .
[4]吴世龙, 许年行.资产的理性定价模型和非理性定价模型的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 2002 (10) .
[5]Amihud, Yakov and Mendelson, Haim, 1986, “Asset Pricing and the Bid-Ask Spread”[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17, pp.23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