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链球菌

2024-09-13

血链球菌(共6篇)

血链球菌 篇1

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流行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是人类重点防治疾病之一。老年人由于口腔组织器官的增龄变化, 饮食习惯的改变, 龋病发病率增高更为突出[1]。细菌是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对龋病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 与窝沟龋的发生有关;而变形链球菌是最重要的致龋菌, 与人类龋病密切相关。细菌的致龋性除与其对牙面的黏附能力和产酸性有关外, 还与其耐酸性密切相关。耐酸性是细菌在低pH环境下继续产酸并行使功能的能力, 被认为是致龋菌在牙的生物膜上生存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2]。目前耐酸相关基因ffh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 该基因编码产物为一生物活性蛋白, 是真核细胞中参与蛋白质易位的信号识别颗粒54kDa亚单位同系物[3]。本研究拟对血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耐酸相关基因ffh同源性进行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菌:

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34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九院微生物教研室提供。

1.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GENESYS

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德国) , 凝胶电泳成像分析系统 (美国基因公司) , Biometra基因扩增仪 (德国) , SORVALL Biofuge stratos离心机;各种限制性内切酶 (Takara) , Vitagene 小量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 (意大利) , DNA片段快速纯化/回收试剂盒 (鼎国公司) 。

1.2 方法

1.2.1 致龋菌的培养:

采用连续的厌氧菌培养技术, 将复苏48 h经鉴定为纯培养的血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接种于LBs液体培养基, 37 ℃厌氧培养18 h。

1.2.2 细菌基因组的获得:

上述细菌培养18 h后, 离心收集, 用碱裂解法提取细菌基因组, 为进一步聚合酶链反应 (PCR) 获得目的基因做准备。

1.2.3 耐酸相关基因ffh片段的获得:

根据GenBank发表的各种属ffh基因序列, 按照引物设计原则从最保守区设计一对PCR引物;设计上游引物:5′GATCATGATGGTCGGT3′, 下游引物:5′GCCGCATTTTTTCAGC3′。反应条件:变性94 ℃ 60 s, 退火50 ℃ 50 s, 72 ℃ 90 s, 反应进行30个循环后, 72 ℃延伸10 min。

2 结果

ffh基因目的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结果条带大小与预期的结果一致, 为665 bp, 见图1。

1. DL2000分子量标准;2.血链球菌PCR产物;3.变形链球菌PCR产物

3 讨论

对龋病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提示变形链球菌是最重要的致龋菌, 可引起成人或婴幼儿光滑面龋和窝沟龋, 对根面龋的发生起协同作用。人类口腔牙齿龋损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到变形链球菌。定菌动物研究证明它可以产生并加重实验性龋, 其毒力为它能利用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蔗糖产酸。而无论遗传背景和食用饲料如何, 无菌饲养的动物是不会产生龋病的。血链球菌可在牙表面或黏膜表面黏附定居, 利用碳水化合物产酸并对酸性环境具有耐受性[4]。细菌的致龋性除与其对牙面的黏附能力和产酸性有关外, 还与其耐酸性密切相关。耐酸性被认为是致龋菌在牙的生物膜上生存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是细菌在低pH环境下继续产酸并行使功能的能力, 它包括两个方面:基本耐酸性和耐酸反应性[5]。

国外学者对变形链球菌耐酸相关基因ffh已有一定研究。在突变株AS17中, ffh突变并没有使细胞失去活力, 但却严重影响细胞对酸的耐受性[2]。同样, AS17不能发酵山梨糖醇, 尽管其能在葡萄糖和许多其他蔗糖底物中生长。这些发现说明ffh可能在变形链球菌适应变化的环境中, 与维持细胞功能性膜蛋白质组成有关。Gutierrez等[6]发现除了H+/ATPase和膜结构维持细胞内中性pH外, 变形链球菌基本生理的其他方面对酸耐受性也起重要作用[5]。本文作者曾对干酪乳杆菌中耐酸相关基因ffh进行了检测和克隆, 有高度同源性[7], 但对血链球菌中是否存在耐酸相关基因ffh, 以及其与变形链球菌的同源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实验以血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为研究对象, 根据GenBank发表的各种属ffh基因序列, 采用引物设计原则, 从最保守区设计一对PCR引物, 进行PCR, 发现在以血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基因组为模板的PCR中, 所获得的特异性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 片段大小为665 bp, 此研究表明血链球菌中存在耐酸相关基因ffh, 并与变形链球菌同源性高。但由于时间限制, 未对其进行测序, 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根据耐酸相关基因ffh同源性高的特点, 检测血链球菌中是否存在耐酸相关基因ffh, 并对血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的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厌氧培养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 碱裂解法提取细菌基因组, 根据GenBank基因库上发表的各种属ffh基因序列, 从最保守区设计一对聚合酶链反应 (PCR) 引物, 钓取基因, 进行PCR。结果在以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基因组为模板的PCR中, 所获得的特异性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血链球菌中存在耐酸相关基因ffh, 且血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耐酸相关基因ffh同源性高。

关键词:耐酸相关基因,ffh,同源性,聚合酶链反应

参考文献

[1]周学东, 胡涛.我国老年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6, 16 (4) :249-251.

[2]Nyvad B, Kilian M.Comparison of the initial streptococcalmicroflora dental enamel in caries-active and in caries-inac-tive individuals[J].Caries Res, 1990, 24 (4) :267-272.

[3]Kremer BH, van der KraanM, Growley PJ,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at operon in Streptococcus mutans:evidencefor a role offfhin acid tolerance[J].J Bacterial, 2001, 183 (8) :2543-2552.

[4]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3-47.

[5]朱敏, 张志民.耐酸相关基因ffh的研究进展[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4, 14 (4) :225-228.

[6]Gutierrez JA, Crowley PJ, Cvitkovitch DG, et al.Insertionalmutagenesis and recovery of interrupted genes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by using transposon Tn917: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mutans displaying acid sensitivity and nutritionalrequirementa[J].J Bacterial, 1996, 178 (14) :4166-4175.

[7]朱敏, 张志民, 张家颖.干酪乳杆菌中耐酸相关基因ffh的检测及克隆[J].口腔医学研究, 2004, 20 (4) :395-397.

血链球菌 篇2

关键词: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特性,培养条件优化

猪Ⅱ型链球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可导致猪关节炎、脑膜炎、败血症及支气管炎等, 还可引起人类发生胸膜炎、败血症等, 甚至死亡[1]。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 规模化猪场增多, 种猪的运输和交易日趋频繁, 从而导致猪链球菌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猪Ⅱ型链球菌病作为集约化猪群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受到养猪业者的高度重视[3]。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4,5]。目前, 国内生产猪Ⅱ型链球菌灭活疫苗一般使用传统培养基, 如缓冲肉汤或缓冲马丁汤, 并需要加入动物全血或血清, 这种生产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能源, 并存在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 造成疫苗各批次之间质量差距大, 容易引起变态反应, 使免疫效果大幅降低[6,7]。本研究旨在利用标准化的原材料合理搭配, 研制适合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无血培养基, 探讨培养基的p H值、葡萄糖含量、酵母含量、硫酸亚铁浓度等因素对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寻求猪Ⅱ型链球菌培养基的最佳组方, 为猪Ⅱ型链球菌疫苗的制备与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1 材料

猪Ⅱ型链球菌菌种,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馈赠;蛋白胨, 购自Sigma公司;酵母粉, 购自OXOID公司;胎牛血清、葡萄糖、牛肉膏、硫酸亚铁、磷酸二氢钾、氯化钠, 均为国产试剂。

2 方法

2.1 猪Ⅱ型链球菌菌种母液的制备

取-80℃甘油保存的菌种, 迅速解冻后接种到血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 (自制) 中, 于37℃生化培养箱恒温倒置培养24 h, 连续转接2次 (以活化菌种) 。挑取一定量菌落接种于适量的马丁汤-血清液体培养基 (自制) 中, 37℃条件下振荡 (150 r/min) 培养24 h。

2.2 菌体密度的检测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法和梯度稀释计数法检测菌体密度。前者用吸光度表示菌体密度, 以空白培养基为对照, 所得600 nm处吸光度值作为菌体产量指标。

2.3 猪Ⅱ型链球菌生长最适p H值的确定

配制猪Ⅱ型链球菌无血液体培养基, 分别用HCl或Na OH调节培养基p H值为5, 6, 7, 8, 9, 每个p H值做3次重复, 灭菌后, 分别取等量猪链球菌Ⅱ型菌液加入相应p H值的液体培养基中, 在恒温振荡培养箱中于37℃、150 r/min培养24 h后测定OD600值, 另设不加细菌的培养基为对照。

2.4 猪Ⅱ型链球菌生长最适温度的确定

取1 m L猪Ⅱ型链球菌菌液加入10 m L灭菌的猪Ⅱ型链球菌无血液体培养基, 分别于15, 20, 25, 30, 37, 40℃, 以150 r/min振荡培养24 h, 测定OD600值, 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 另设不加菌为对照。

2.5 葡萄糖对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取等量菌液加入含有6, 8, 10 mg/m L葡萄糖的猪Ⅱ型链球菌无血液体培养基中, 于37℃、15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24 h, 测定OD600值, 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 另设不加菌的培养基为对照。

2.6 酵母粉对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取等量菌液加入含3, 4, 5 mg/m L酵母粉的猪Ⅱ型链球菌无血液体培养基中, 其余操作同2.5。

2.7 胰蛋白胨对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取等量菌液加入含10, 20, 30 mg/m L胰蛋白胨的猪Ⅱ型链球菌无血液体培养基中, 其余操作同2.5。

2.8 硫酸亚铁对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取等量菌液加入含10, 30, 60 mg/L硫酸亚铁的猪Ⅱ型链球菌无血液体培养基中, 其余操作同2.5。

2.9 优化培养的猪Ⅱ型链球菌生长曲线

取1 m L猪Ⅱ型链球菌菌液加入50 m L灭菌的优化后的猪Ⅱ型链球菌无血液体培养基中, 设3个重复组, 以不加细菌的培养基作对照, 菌株于37℃、150 r/min条件下培养, 每隔2 h测定OD600值, 以时间为横坐标, OD600值为纵坐标制作该菌的生长曲线。

2.1 0 马丁汤培养的猪Ⅱ型链球菌生长曲线

取1 m L猪Ⅱ型链球菌菌液加入50 m L灭菌的含血马丁汤液体培养基中, 其余操作同2.9。

2.1 1 数据分析

利用SPSS13.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试验数据以平均值表示。

3 结果

3.1 培养基p H值对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培养基初始p H值对猪Ⅱ型链球菌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猪Ⅱ型链球菌的菌体密度随p H值的增大而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猪Ⅱ型链球菌在p H值小于6及大于9的环境下基本不能生长;因此, 认为猪Ⅱ型链球菌最适生长p H值范围为7~8。

3.2 培养温度对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猪Ⅱ型链球菌在温度为15~40℃之间均可生长。15~37℃时, 菌液OD600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7℃时达最大值;但培养温度大于37℃时, 其OD600值逐渐降低, 40℃时基本不生长。因此, 猪Ⅱ型链球菌在25~37℃之间均可生长良好, 本试验采用37℃的培养温度。

3.3 葡萄糖对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当葡萄糖添加量小于10 mg/m L时, 菌体密度高于对照组;葡萄糖添加量为8 mg/m L时菌体密度达最高值;但高葡萄糖添加量组 (大于10 mg/m L组) 的菌体密度却低于对照组。故本试验选择葡萄糖添加量为8 mg/m L。

3.4 酵母粉对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出, 不同酵母粉添加量组的菌体密度均高于对照组, 而不同酵母粉添加量组之间, 随着酵母粉添加量的增加, 菌体密度呈一定程度的升高趋势, 但随着酵母粉添加量的增加菌体密度升高不明显, 故选择酵母粉的添加量为3 mg/m L。

3.5 胰蛋白胨对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见图5)

由图5可以看出, 不同胰蛋白胨添加量组的菌体密度高于对照组, 而不同浓度胰蛋白胨添加量组之间, 随着胰蛋白胨添加量的增加, 菌体密度呈一定程度的升高趋势, 但胰蛋白胨添加量大于20 mg/m L后菌体密度升高不明显, 故选择胰蛋白胨的添加量为20 mg/m L。

3.6 硫酸亚铁对猪Ⅱ型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见图6)

由图6可以看出, 不同硫酸亚铁添加量组的菌体密度高于对照组, 随着硫酸亚铁添加量的增加, 菌体密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硫酸亚铁添加量为30 mg/L时菌体密度出现最大值, 随后菌体密度开始下降, 故选择硫酸亚铁的添加量为30 mg/m L。

3.7 猪Ⅱ型链球菌在优化后的无血培养基和马丁汤培养基培养的生长曲线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 采用含有20 mg/m L胰蛋白胨, 3 mg/m L酵母粉, 8 mg/m L葡萄糖, 5 mg/m L氯化钠, 1 mg/m L磷酸二氢钾, 30 mg/L硫酸亚铁的无血培养基, 调p H值为7.1, 于37℃条件下对猪Ⅱ型链球菌进行振荡培养, 结果见图7。

由图7可见, 0~4 h为猪Ⅱ型链球菌生长延迟期, 4 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 4~24 h为对数生长期, 而24~30 h为稳定期, 30 h后则进入衰亡期。猪Ⅱ型链球菌在优化后的无血培养基中与含血马丁汤培养基中生长无显著差异。

4 讨论

4.1 猪Ⅱ型链球菌无血培养基的优化

猪链球菌首次正式报道于1966年, 是一种革兰阳性、溶血、兼性厌氧的球菌, 其在血平板上的菌落很小, 直径为1~2 mm, 呈浅灰色或透明, 稍微带黏液样, 常呈单个或成对出现, 很少形成短链[7]。猪Ⅱ型链球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 人感染后会导致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疾病。科研工作者为研制出稳定性强、免疫效果好的猪Ⅱ型链球菌疫苗, 开展了猪Ⅱ型链球菌纯培养方法的研究。因猪Ⅱ型链球菌结构的特殊性, 在普通培养基中很难生长, 国内有人应用血清肉汤对猪Ⅱ型链球菌进行了纯培养, 结果表明, 猪Ⅱ型链球菌在血清肉汤中呈均匀浑浊生长, 未形成菌膜, 48 h后底部出现沉淀[8]。

本试验以酵母粉、葡萄糖、胰蛋白胨、氯化钠、磷酸二氢钾为基础培养基, 辅助添加硫酸亚铁对培养基进行优化, 通过单因素筛选与正交试验初步得出培养基的最佳配方, 即胰蛋白胨20 mg/m L, 酵母粉3 mg/m L, 葡萄糖8 mg/m L, 氯化钠5 mg/m L (未优化) , 磷酸二氢钾1 mg/m L (未优化) , 硫酸亚铁30 mg/L, 可以在猪Ⅱ型链球菌对数生长期获得最大细菌量, 为深入研究猪Ⅱ型链球菌病疫苗提供良好基础。

4.2 猪Ⅱ型链球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试验对猪Ⅱ型链球菌体外培养条件进行研究, 即通过调节培养基p H值、培养温度了解对其细菌生长情况的影响, 结果表明, 培养基的p H值对猪Ⅱ型链球菌的生长有较大影响, 最佳的生长p H值为7~8, 这一条件与B群链球菌培养的最适p H值结果相近[9], 原因是链球菌在生长过程中分解了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而产酸, 而酸性环境和过碱性环境中链球菌不适合生长, 菌体极易老化。培养温度对猪Ⅱ型链球菌的生长也有较大影响, 最佳的培养温度范围为25~37℃。因振荡可使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及其他物质及时扩散, 避免代谢产物的积累, 抑制猪Ⅱ型链球菌的生长, 因此应用振荡法培养猪Ⅱ型链球菌生长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MAZOKOPAKIS E E, KOFTERICLIS D P, PAPADAKIS J A, et al.First case report of Streptoeoccus suis septicaemia and meningitis from Greece[J].Eur J Neurol, 2005, 12 (6) :487-489.

[2]王淑杰, 雷连成, 徐敏, 等.东北地区猪群链球菌分离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 2009, 7 (29) :877-882.

[3]兰信海, 冯永胜, 王彬, 等.青岛地区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山东畜牧兽医, 2008, 29 (1) :26-27.

[4]何伟.2006年猪“无名高热”病因分析与防控策略[J].中国兽医杂志, 2007, 43 (5) :76-77.

[5]马增军, 李东红, 芮萍, 等.冀东地区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9 (4) :84-88.

[6]谭芳芸.广西猪链球菌2型流行病学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08.

[7]HIGGINS R, GOTTSCHALK M, BOUDREAU M, et al.Description of six new capsular types (29~34) of Streptococcus suis[J].Vet Invest, 1995 (7) :405-406.

[8]徐引弟, 王治方, 朱文豪, 等.河南省规模化猪场猪链球菌2型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 2010, 37 (1) :155-157.

血链球菌 篇3

1 流行情况

大连市某规模猪场, 共饲养母猪185头, 哺乳仔猪833头, 保育仔猪516头, 育肥猪463头。2013年3月初开始, 陆续发病, 首先从保育舍的仔猪开始, 1周后开始出现死亡, 20天内保育舍发病91头, 死亡54头, 并蔓延至哺乳仔猪, 发病136头, 死亡67头, 仔猪的发病率为16.83%, 病死率为53.3%。同时有7头母猪发生流产。应用氨苄青霉素及磺胺嘧啶和TMP等药物治疗, 但效果不佳。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达41~42℃, 精神沉郁, 反应迟钝, 被毛粗乱, 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 全身暗红色, 喜卧有水的地方, 有的病猪耳尖、颈部、腹下、四肢内侧呈广泛性充血、潮红或紫斑。排黄褐色或灰褐色稀便, 眼结膜及皮肤苍白, 咳嗽, 呼吸困难, 腹式呼吸, 心跳加快, 腹围增大, 眼脸皮下水肿, 部分病猪出现流鼻液, 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 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 腕关节, 跗关节肿大。抽搐、空嚼、昏睡和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7头怀孕母猪流产。

3 病理变化

对送检的5头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 哺乳仔猪体表有大面积的淤血和淤斑, 剖开后见皮下结缔组织广泛出血, 会咽软骨充血, 气管黏膜色红, 并充满大量淡红色泡沫, 颌下、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 心肌松软, 心冠脂肪呈胶冻样水肿, 心包液增多、色淡黄, 心外膜有纤维蛋白析出, 形成一层纤维素性假膜, 心内膜有少量出血点。胸膜、腹膜、心包膜、肺脏出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病灶, 腹腔脏器与腹壁、心脏和肺脏与胸壁发生粘连。肝门淋巴结肿大, 胆囊充盈、胆囊壁呈胶冻样水肿, 膀胱内尿液浑浊、黏膜充血。

4 实验室检验与诊断

4.1 涂片染色镜检

无菌采集死亡病猪的心血、肝进行触片, 染色镜检。结果:心血涂片中可见较纯的单个、成对或3~4个菌体排列成短链状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球菌, 但以成对排列较多, 并且革兰氏染色呈兰紫色 (革兰氏阳性菌) 。

4.2 细菌分离培养

将采集的病料, 用划线法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在37℃条件下, 经24h恒温培养, 在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表面形成生长良好、细小、灰白色半透明、圆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的菌落, 其周围有透明溶血环。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阳性球菌, 多数成单球或双球状, 少数呈短链状。

将分离菌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于37℃条件下, 经24h恒温培养, 该菌生长良好。

生化鉴定, 细菌纯化培养后, 分别接种系列生化培养基, 结果表明, 能发酵葡萄糖、蔗糖、乳糖、蕈糖、七叶苷、水扬苷、山梨醇。不发酵碳水化合物, M.R.、V-P、醋酸铅试验呈阴性反应, 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4.3 PCR检测

应用北京柏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检测猪链球菌病、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PCR检测试剂盒对病猪血液进行检测, 两项结果均为阳性。

4.4 诊断

根据以上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PCR检测, 确诊该场病猪为猪链球菌病与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5 药敏试验

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 将分离到的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 分别均匀涂布于鲜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夹取头孢哌酮、头孢氨苄、丁胺卡那、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16种药敏纸片贴于培养基表面, 置37℃培养24h, 用直尺测定抑菌圈直径。药敏试验结果16种药物只有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两种药对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都高度敏感。

6 治疗

全场的猪舍清扫干净, 用百毒杀消毒500倍稀释喷洒消毒, 保证消毒的地方消毒药水湿度达到5min以上, 2次/d。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病猪用头孢哌酮注射液+环丙沙星, 3次/d, 再配合清开灵分点注射, 连用4d;重症病猪又配合维生素C、地塞米松、镇静药物等注射治疗。在饲料中加喂氟苯尼考粉、葡萄糖粉、金维他, 全群投服连用6d, 病猪治疗后痊愈, 猪群不再继续发病。

7 讨论

7.1 在一般猪场, 特别是基层兽医工作人员, 对猪瘟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都十分重视, 均按严格的免疫程序操作, 而对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认识不足, 有些疫苗受血清型的局限性而保护率不高, 即使接种疫苗后也有发病情况, 所以各猪场应选用适合本地区血清型的疫苗或做自家苗, 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注射。

7.2 由于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的广泛存在, 治疗时需要通过药敏试验来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药物。除选用敏感药物外, 应掌握早用药、药量足、疗程够的原则, 以及对受威胁猪群或可疑病猪尽早进行预防性投药。可缩短治疗时间并能减少经济损失。

血链球菌 篇4

袁州区张某猪场于3月初从外地购进15~25kg重的三元仔猪62头, 由于气候变化, 1周后突然有3头仔猪发病, 表现后肢软弱, 站立不稳, 甚至后躯麻痹, 跛行, 腕关节、跗关节肿大, 共济失调, 后期有的呈犬坐姿势, 有的出现抽搐、昏睡及神经症状。体温达40℃~42℃, 呈稽留热, 精神沉郁, 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 呼吸困难, 腹式呼吸, 并伴有咳嗽。眼结膜潮红, 颈下、腹下、四肢的末端和耳尖发紫, 并有出血点, 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几天后, 又有5头仔猪发病, 最后衰竭而死。

2 剖检病变

经剖检两头病死猪, 可见血凝固不良, 胸腔、腹腔、关节腔内有淡黄色液体, 皮下结缔组织有出血点, 心包液增多、色淡黄, 可见浆液性或化脓性胸膜炎、心肌炎、腹膜炎、心包炎, 脾脏肿大质脆, 结构模糊。

3 实验室检验

3.1 无菌取病猪肝、脾、心血等直接涂片, 染色镜检, 结果可见呈单个、双个或短链排列长短不一的球形菌体, 并且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为链球菌。

3.2 无菌取病猪腹腔积液、心包液、关节液等直接涂片镜检, 可见细长、丝状、球杆性的菌体, 并且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为副嗜血杆菌。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 确诊为猪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4 预防与治疗

4.1 隔离病猪, 做好猪舍环境消毒工作

使用菌毒灭等药物对猪舍环境进行喷雾消毒, 发病期间1次/d, 以后每周1次。

4.2 对症治疗

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磺胺对甲嘧啶钠、氟苯尼考按10mg/kg体重肌注, 1次/d, 连用3d。头孢噻呋钠、板蓝根肌注, 1次/d, 连用3d。为了提高疗效, 促进食欲, 可辅助VC、复合VB等药物。

4.3 药物预防

对未发病的猪进行大群预防, 使用中药煎水和饲料添加抗菌药物等。 (1) 中药预防:板蓝根、金钱草、沙舌草煎水, 大群饮水预防, 连用2周。 (2) 添加药物: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进行大群拌料预防, 连用1周。

5 小结与体会

5.1 本次发病的猪场在饮水中用中药煎水饮用及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后, 从第3 d开始未出现新的病例, 1周后控制了继发感染, 提高了猪群的抵抗力, 2周后, 猪场基本恢复正常。

5.2 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 在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污浊、气候变化、转群或长途运输后多发, 应加强猪群饲养管理, 减少应缴, 做好猪舍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 杀灭病原。

5.3 须重视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性, 在一般猪场, 对猪瘟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都十分重视, 均按严格的免疫程序操作, 而对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认识不足, 忽视了防疫。

血链球菌 篇5

1 发病情况

2012年3月8日, 平西县养殖户让某从外地养殖场购买一批15 kg大小的仔猪100多头, 引进的第3d有3头猪发病, 第4 d有8头猪发病, 第7 d开始有死亡。从发病开始就用安乃近、磺胺类药物等药物进行治疗, 均无明显效果。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为40.8℃~41.3℃, 精神沉郁, 消瘦, 眼角有泪斑, 食欲减退或废绝, 不愿运动, 跛行, 呼吸困难, 尿液呈茶色, 皮肤苍白, 眼结膜潮红, 流鼻涕, 有轻微咳嗽, 步态不稳。便秘, 尿黄, 有的猪呕吐, 个别严重的耳部、胸部和四肢内侧部位发红、发紫。腹股沟淋巴结可见明显肿大。

3 病理剖检

剖检可见鼻腔和口腔有淡红色血液流出, 心脏增厚, 心包广泛粘连。全身淋巴结肿大, 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为原来的3~4倍, 出血。胸腔积液, 肺部出血、坏死, 肺表面有纤维蛋白覆盖。肾轻度肿大, 充血, 出血。肝脏肿大, 柔软易碎, 边缘有黑色梗死。胃黏膜出血。后肢关节轻度肿胀, 切片呈胶冻状浸润, 关节腔内有大量黄色透明液体。

4 实验室检验

4.1 血清学检验

取病猪的血液10份, 分离血清, 分别检测猪瘟、蓝耳、伪狂犬抗体水平, 3种抗体均合格, 由于都是在规模场购进的仔猪, 猪瘟、蓝耳、伪狂犬都免疫过, 通过检测可以排除猪瘟、蓝耳病和伪狂犬病。

4.2 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病猪心血、肝脏、脾脏、肺、淋巴结、关节囊液, 接种于血液琼脂平皿, 37℃, 厌氧培养24 h, 长出2种不同颜色的菌落。一种是扁平、透明的菌落, 革兰氏染色, 镜下呈阴性小球杆菌, 一种是带有溶血带呈圆环小露珠状的菌落, 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有阳性单个、成双或短链状的球菌。

4.3 药敏试验

对头孢噻呋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高敏, 对卡那霉素、强力霉素等中敏。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嗜血杆菌、链球菌混合感染。

6 综合防治措施及效果

6.1 加强消毒

做好隔离、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工作, 将病猪移至隔离舍。猪舍内环境采用百菌消, 每天消毒一次, 猪舍外环境用火碱每天全方位消毒一次

6.2 治疗

发病猪用恩诺沙星注射液0.15 mL/kg, 1次/d, 连用4d。头孢噻呋钠配合黄芪多糖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4d, 同时用多西环素粉剂按1g/5kg拌料, 饲喂5 d, 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6.3 防制

全场健康猪和病情较轻猪只紧急接种2头份猪链球菌苗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 同时用多西环素粉剂按1g/10kg拌料, 饲喂一周。

血链球菌 篇6

1 发病情况

重庆大足龙水某猪场, 经产母猪150头, 后备母猪30头, 存栏1000余头。15~50千克的猪出现皮肤表面长黄豆大小红色丘疹, 但采食正常, 未引起场长和兽医的重视。几天后波及全群, 并出现关节肿胀、走路摇摆、咳嗽气喘、流黄色鼻涕, 个别病猪出现皮肤变红、发紫现象, 按流感和链球菌感染治疗无效。发病10天后, 已死亡20多头, 遂向笔者求诊。

2 临床症状

发病集中在断奶到50千克左右的猪, 且日龄越大发病越严重。仔猪在哺乳期一切正常, 断奶后5天左右开始发病, 开始在皮肤表面出现黄豆或绿豆大小的丘疹, 后躯最为明显, 边缘呈紫红色, 逐步向周边蔓延, 少数小猪乳头呈淡蓝色, 部分出现关节肿胀, 鼻塞, 咳嗽, 气喘, 流清样或黄色脓样鼻涕, 眼睑水肿, 眼下有“半月湾”泪痕, 部分猪卧地不起 (前腿跪地而卧) , 耳尖增厚发紫, 四肢末梢变红个别发紫。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5头, 见全身淋巴结肿大、苍白, 有的腹股沟淋巴结高度肿大至5~8倍 (图1) ;皮下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 (3/5) ;病死猪胸腔有大量黄色浑浊积液, 肺间质增宽, 表面呈灰褐色斑驳状外观;肺表面有沙粒样渗出物, 肺同胸壁黏连 (2/5) ;出物, 大肠外壁有出血点 (2/5) ;肾脏土黄, 有米粒大小白色坏死灶 (4/5) (图3) ;肝脏肿大, 有白色坏死点或坏死灶 (3/5) , 肝脏上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包裹 (1/5) ;脾头肿大 (2/5) , 脾脏肿大3倍呈暗红色, 软而易碎 (2/5) ;关节囊出现黄色积液或乳白色纤维渗出 (图4) 。

4 诊断

无菌采取病死猪心血, 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鉴定。同时取脾脏、肝脏、肺脏、肾脏、腹股沟淋巴结及血清, 进行猪瘟、圆环病毒Ⅱ型感染、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等实验室检测, 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 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和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5 综合防治措施

本次疫病是由猪圆环病毒与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其病情严重, 死亡率高, 应根据病猪的患病情况程度, 迅速采取抗病毒中药与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 并对全群采取药物预防的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及消毒。降低猪之间的接触感染, 心包有多量黄色至黄红色积液, 心表面有多量沙粒样或奶酪样渗出物 (图2) , 均呈右心柔软, 个别心冠状沟胶冻样水肿;心外膜有点状出血, 心室内积有黑色血块。腹水增多, 腹腔有少量纤维素丝状渗减少发病和死亡。

5.1 病猪及时隔离, 每天用方通无迪 (主要成分:

癸甲溴铵溶液) 、消毒王 (主要成分:癸甲溴铵-戊二醛溶液) 等消毒药水彻底消毒1次。

5.2 采用方通诸乐注射液 (主要成分:

金银花、黄芩、芍药等中药) 0.2毫升/千克体重, 稀释方通头孢噻呋钠冻干粉针20毫克/千克体重, 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续3天。

5.3 瘸跛严重者下午用双抗混悬注射液 (主要成分:

普鲁卡因青霉素、双氢链霉素等) 0.1毫升/千克体重, 连续3天。

5.4 有呼吸道症状的下午用红皮烂肺康注射液 (主要成分:

氟苯尼考等) 0.1毫升/千克体重, 连续3天。

5.5 身上有红斑的猪下午用干扰素+抗坏血酸 (主要成分:

维生素C等) +维生素B1+低温心肺康 (主要成分:樟脑磺酸钠等) 混合肌肉注射。

5.6 全群饲料中添加阿莫新 (主要成分: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100克、奇独康 (主要成分:黄芩、虎杖、白头翁、苦参、板蓝根、绵马贯众、大青叶、金银花、连翘等) 100克、力克舒 (主要成分: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等) 100克拌料100千克, 连续饲喂7天, 停药10天, 再饲喂7天, 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粉, 同时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 增加青菜、胡萝卜、西瓜等青绿多汁饲料。

经过以上方案治疗, 3天后, 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保育猪停止死亡, 无新增病猪出现, 猪群趋于稳定, 15天后猪群恢复正常!

6 小结和讨论

由于圆环病毒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 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支原体多发, 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 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笔者发现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 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上升, 给猪场造成严重损失。

6.1 实践中, 预防本病暴发是上策

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效果不理想, 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已出现, 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对发病猪进行注射治疗, 同时应对全群进行预防。在国内外副猪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报道中以及实际应用效果反应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蒽诺沙星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该病常伴有圆环病毒、链球菌的混合感染, 在饲料中应添加对圆环病毒、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有特效的药物组合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如在饲料中添加强免败毒王、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效果较好。

6.2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减少并发和继发感染

可选用圆环病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新生仔猪:2~3周龄首免, 间隔3周加强免疫一次, 1毫升头;后备母猪:配种前做基础免疫二次, 间隔3周, 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2毫升/头;经产母猪跟胎免疫, 产前1个月接种一次, 2毫升/头;其他成年猪实施普免, 做基础免疫为二次, 间隔3周, 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 2毫升/头;能很好的预防圆环病毒病的发生。

6.3 感染严重的猪场进行免疫

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严重的猪场, 可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母猪:初娩猪产前40天一免, 产前20天二免。经产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30日龄内进行, 每次1毫升, 间隔15天后重复免疫一次。

6.4 建立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严防易感动物接近猪场, 做好检疫消毒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 切断传播途径, 消除诱因。

6.5 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猪舍饲养密度要适中, 合理分群, 防止不同产地来源、不同日龄的生猪混养。圈舍保持清洁卫生, 干燥及通风良好, 降低氨气浓度, 保持合适的温度, 减少应激因素的刺激。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可暂不混群, 把病弱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 这样也可减少PRRS、PCV-2在猪群中的传播。

6.6 合理调整饲料配方, 防止饲料霉变

患猪病程长、食欲下降、抵抗力降低、脾胃虚弱等原因会导致胃肠炎症, 应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 多饲喂优质易消化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 必要时补充电解质或电解多维;仔猪可饲喂湿料和粥料, 保证充足的饮水, 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饲料中长期添加方通高效脱霉剂和护肝解毒散可有效防止霉菌素中毒;断奶、转群、混群、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电解多维等, 同时在料中添加以上推荐药物组合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哲理故事

乌鸦站在树上, 整天无所事事, 兔子看见乌鸦, 就问:我能像你一样, 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当然, 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 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 忽然, 一只狐狸出现了, 它跳起来抓住兔子, 把它吞了下去。

上一篇:工矿自动化下一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