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型链球菌病

2024-06-09

败血型链球菌病(精选7篇)

败血型链球菌病 篇1

猪链球菌病在近几年来养猪生产中经常发生, 其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常表现为化脓性淋巴结炎、败血症、脑膜炎及关节炎。2011年秋季通过对辽宁省锦州黑山地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观察, 初步确定本地区主要是以败血型链球菌病为主, 现将败血型猪链球菌病诊治进行报道。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总计调查30家曾发此病猪场, 种猪3001头, 后备母猪和商品育肥猪4500头, 存栏仔猪7150头, 于2011年8~10月期间发生败血型链球菌病共2973只, 发病率为20.3%。

(1) 后备母猪和商品育肥猪发病严重, 表现突然性发作, 出现症状后经6~8小时即死亡, 临床症状大多表现皮肤苍白, 站立困难, 蜷伏在角落, 食欲废绝, 精神萎顿, 叫声无力, 呼吸略快, 体温骤升41℃以上, 死亡前身体腹下皮肤、背部、面颊出现密集的暗紫色出血斑块, 严重时出现弥漫性暗紫色, 一经出现明显症状后很快死亡;

(2) 种母猪症状稍有缓和, 发病初期症状轻微, 食欲消失, 不爱走动, 体温上升至39℃左右, 病程稍长, 经治疗很快好转, 康复过程中往往在身体两侧和面颊出现钱币大小的紫黑色出血斑块;

(3) 仔猪发病66头, 表现出明显的衰竭, 卧地不起, 个别出现神经症状, 角弓反张, 四肢呈泳状运动, 咬肌痉挛, 结膜充血, 偶尔有腹泻和呼吸困难, 治愈率低。

2 病理剖检变化

对死亡的病猪进行病理剖检, 病理变化汇总为:

(1) 后备母猪和育肥猪皮下组织出血, 形成弥散性的暗红色, 特别是皮下脂肪比较明显;

(2) 剖检切开时血凝不良, 全身淋巴结肿大, 切面出血呈大理石样外观, 特别是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尤为明显;

(3) 胸水略多, 肺高度淤血, 并且间质增宽, 出现明显的间质性肺炎, 切开时气管和支气管中存有大量的泡沫, 心包液增多, 心肌扩张;

(4) 腹水量增多, 多数病死猪肝脏和肾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区域, 脾脏肿大变软, 有弥漫性的出血, 肠管内外膜均表现出弥漫性的出血, 呈紫红色;

(5) 仔猪症状和育肥猪相似, 对出现神经症状的剖检大脑, 剖检可见脑膜高度充血和脑室积水, 混浊。

3 实验室诊断

3.1 微生物培养

3.1.1 细菌培养

无菌操作用玻璃环勾取病死猪的心血、淋巴结、脾等病料划线接种于鲜血营养琼脂表面, 恒温箱中37℃培养24小时, 结果长出表面光滑、隆起的灰绿色小菌落, 产生明显的β溶血。

3.1.2 显微镜检查

分别用病料触片和培养物菌片染色, 置油镜下观察, 镜下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呈双球或短链状排列的球菌。

3.1.3 生化试验

将病料培养出的细菌作生化试验, 结果该菌能利用蔗糖、葡萄糖、甘露醇、蕈糖、乳糖、菊糖、水杨苷产酸产气, 不能发酵山梨醇、棉实糖和马尿酸钠。该菌的培养特点和形态染色及生化试验符合链球菌的特征。

注:抑菌直径小于10毫米为低敏, 大于等于10毫米而小于15毫米为中敏, 大于等于15毫米为高敏。

3.2 药敏试验

用涂布法将病料分离的链球菌均匀接种于鲜血营养琼脂表面, 粘贴药敏纸片, 每片间隔15毫米以上, 药敏纸片稍加按压, 盖上平皿, 置温箱中37℃培养16~18小时, 结果如附表。

3.3 病理切片

取出现神经症状的剖检大脑组织作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镜下观察, 可见到有多量的嗜中性白细胞浸润, 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 证明是由细菌引起的脑实质炎症。

4 综合防治措施

(1) 全场使用1:200复合醛溶液带畜喷雾消毒, 同时用1:500络合碘溶液浸泡洗刷生产用具, 并禁止饲养人员相互窜舍;

(2) 隔离病猪, 单独治疗观察,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复合型磺胺制剂对发病猪进行治疗, 具体用药复方链弓王 (每10毫升: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克、磺胺嘧啶钠2克、磺胺对甲氧嘧啶钠2克、甲氧苄啶0.4克) , 按说明剂量的2倍量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用3天;

(3) 对健康的生猪全群紧急倍量接种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菌。同时全群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粉拌料预防, 剂量:250克/吨, 连用1周。

经上述措施后, 疫情很快控制转入正常生产。

5 讨论

(1)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所以, 在防治时首先隔离发病猪, 减少链球菌传染的机会;

(2) 在细菌性传染病治疗时用药时, 一定要先作药敏试验, 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使用高敏药物进行治疗。引起本次发病的病原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而呈低敏性, 按理论上的敏感药物治疗, 会延误病情, 引起疫情进一步传播扩大, 带来更大的损失;

(3) 药敏试验中链球菌对多种磺胺药和多西环素呈高度敏感, 因此, 在防治本病时采用复方磺胺药制剂, 取得良好的效果;

(4) 本次疫情为急性败血型链球菌, 生长猪表现明显症状, 成年猪发病症状轻微;

(5) 链球菌是近年来养猪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疫病而不可忽视, 在养猪生产中, 要定期注射猪链球菌疫苗, 提高生猪的保护率。

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诊治报告 篇2

关键词:猪败血型链球菌,药敏试验,实验诊断,药物治疗,报告

1 前言

猪链球菌病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是世界各地常见病, 在我国流行多年。近期某猪场发生了猪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初步诊断为猪链球菌病。无菌采取病死猪的淋巴结、脾脏和肺脏, 通过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 证实病原为猪链球菌。经过综合防治, 病情得到控制, 现介绍如下:

2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11年3月, 广西某县某猪场爆发了严重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发病猪多为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病猪表现精神沉郁, 体温41℃左右, 呈稽留热, 减食或少食, 眼结膜潮红, 流泪, 有浆液性鼻液, 呼吸困难。少数病猪在发病后期, 四肢下端、耳尖、腹部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性红斑, 跛行, 病程2~4天。

3 病理变化

皮下有出血点, 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淋巴结充血、出血且肿大。心包液增多, 气管有大量粘液, 四肢关节剖开后有淡黄色液体, 脾呈暗红, 脾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着。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猪链球菌病。为进一步确诊, 进行实验室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病料:无菌采集急性死亡病猪的淋巴结、肝脏、脾脏、肺脏等病料。

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鲜血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血清营养肉汤。

实验动物:健康家兔1.5~2.0kg只, 健康小白鼠15~20g/只。

试验药物: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头孢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氟苯尼考、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六甲氧嘧啶。

4.3 方法

4.3.1 涂片镜检

将无菌采集的淋巴结、肝脏、脾脏等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触片, 干燥、火焰固定, 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4.3.2 细菌的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的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板, 37℃培养24~48小时, 观察细菌形态特征, 然后选取符合特征菌落, 接种于血清营养肉汤培养基和鲜血营养琼脂板。

4.3.3 动物试验

取血清营养肉汤纯培养物, 接种4只健康家兔, 0.5ml/只;接种8只健康小白鼠, 0.2ml/只;每天观察其发病和死亡情况, 观察至96小时。

4.3.4 生化试验

取在鲜血营养琼脂板上生长良好的单个菌落, 分别接种于各种生化培养基, 37℃培养24~48小时, 观察其生化反应特性。

4.3.5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 按常规方法进行。37℃培养36小时, 观察其结果。

5 结果

5.1 涂片镜检

用病料直接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 呈对或短链排列, 同时有由80~100个球菌组成的长链存在, 确认为链球菌。

5.2 分离培养

将分离出的病菌分别接种于鲜血营养琼脂板, 37℃培养24~48小时, 出现针尖大小圆形半透明菌落, 菌落周围有透明的溶血圈。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阳性球菌, 成对或短链存在, 少数呈现长链。血清营养肉汤纯培养物染色镜检, 见较多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呈短链或长链存在。

5.3 动物试验

4只健康家兔接种培养物后, 均在36~72小时死亡, 8只健康小白鼠接种后, 2只在68小时死亡, 另4只表现为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观察至98小时未死亡。剖检死亡家兔和小白鼠, 发现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出血, 胸腔积液。无菌采取死亡的家兔和小白鼠的脏器及胸腔积液, 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涂片镜检、生化试验等, 发现有与原培养物相同的细菌, 成对、短链或长链存在。

5.4 生化试验

经生化试验证, 见表1, 该菌为链球菌。

5.5 药敏试验

抑菌圈直径小于10mm为耐药, 10~15mm中度敏感, 大于15mm为高度敏感。从表2可知, 对头孢霉素、氟哌酸和氟苯尼考等3种药物敏感, 对土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磺胺六甲氧嘧啶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 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 见表2。

6 综合防治

6.1 治疗

(1)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高敏药物治疗。

(2) 每千克体重用环丙沙星2.5~10.0mg, 每12小时注射1次, 连用3天, 能迅速改善症状, 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

(3) 全群口服抗生素, 每吨饲料加入500克土霉素, 连用7天, 以防继发感染。

6.2 预防

6.2.1 清除传染源

病猪隔离治疗, 淘汰带菌母猪。用3%来苏儿或1:300的菌毒敌消毒污染的用具和场地及四周。急宰或宰后发现可疑病猪屠体, 高温处理后方可食用。

6.2.2 消除感染因素

清除猪圈和饲槽上的尖锐物体。新生的仔猪、阉割注射等应注意消毒, 防止感染。

6.2.3 免疫接种疫苗

每头肌注2~3头份链球菌苗, 4周后加强1次。

6.2.4 药物预防

猪场发生此病后, 如果买不到菌苗, 可用药物预防, 控制此病的发生。每吨饲料加入土霉素400g或四环素125g, 连喂20天。

7 分析与讨论

(1) 未确诊前用青霉素治疗, 效果不理想, 可能是青霉素的敏感性不高或用量不是大剂量及用药较晚。此外, 病猪体温下降, 食欲恢复正常后立即停药所致。

(2) 此病易与大肠杆菌引起的猪水肿病相似, 应注意区别。

(3) 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 严重影响养猪业, 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败血型链球菌病 篇3

链球菌的种类繁多,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多数为非致病菌, 致病性链球菌由于其种类不同而引起人畜不同的疾病。链球菌单个呈圆形球状细菌, 单个、成对或数个呈短链或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呈串珠状的长链。其中与猪败血型链球菌病有关的是C群链球菌。链球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致病性链球菌对营养要求高, 在加有葡萄糖、血清或血液营养基上才能生长良好, 形成透明、发亮、光滑圆形、边缘整齐细小菌落。

2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猪易感, 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均有易感性, 其中以架子猪、仔猪和怀孕母猪的发病率高。病猪和病愈后带菌猪为自然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病猪的鼻液、唾液、尿、血液、脓肿的脓汁等, 未经严格处理的尸体、内脏、肉类及废弃物, 是散布本病的主要原因。本病是经呼吸道或伤口及经口、咽喉等途径感染发病, 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3 临床症状

在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的病例, 往往当晚未见任何症状, 翌晨已死亡或突然减食或不食, 体温41.5~42.0℃, 精神萎顿, 腹下有紫红斑, 死亡率高, 易与败血型猪丹毒混淆。急性的病程2~4 d, 体温40.5~41.5℃, 有时达到42℃, 呈稽留热, 精神沉郁, 低头、喜卧。个别病例一肢或四肢疼痛, 站立时悬蹄, 跛行或后肢不全麻痹, 有时出现神经症状, 尤以15 kg左右小猪多见, 颈部强直, 偏头或呈一个方向打转划是跳跃。

4 病理变化

最急性的肉尸外表多正常, 气管和支气管充血, 腔内充满白色或淡红色泡沫, 肺门淋巴结水肿, 其余没有特异变化。急性型胸、腹及四肢下端呈紫红色或有斑点状出血, 有的背臀部成片出血, 血液凝固不良, 会厌软骨点状出血, 胃底黏膜有片状出血, 大小肠各部多见充血、出血。

5 实验室检验

镜检采病猪的肝、脾、肺、血液、淋巴结、关节液、胸腹腔积液等, 均可作涂片、染色, 见到革兰氏阳性, 单个或成对, 短链或行链状, 就可以确认为猪败血型链球菌病。分离培养取上述少许病料接种于琼脂夹板上进行分离培养同37℃培养24~48 h, 形成大头针帽大小、湿润、粘稠、隆起、半透明的露珠磁菌落, 菌落周围有完全透明的B溶血环, 少数菌落呈现草绿色溶血环, 可进一步涂片镜检。分别将死亡仔猪、兔子、小鼠的肝脏抹片染色镜检, 发现大量与原组织中相同的病原菌。生化反应能发酵葡萄糖、蔗糖、乳糖、七叶苷、水杨苷、山梨醇。

6 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一般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比较复杂, 容易与败血性猪丹毒、急性猪瘟等一些败血型疾病混淆, 最好进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认。败血性猪丹毒采取脾、肝、淋巴结、肾、血液涂片, 染色镜检, 可见到菌体平直或稍弯的, 成对或小丛状的纤细小杆菌。

7 综合防治

采取结合性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圈舍清洁干净, 建立定期卫生消毒制度, 交叉使用消毒剂, 防止产生耐药性。尽量做到自繁自养, 不从有病的猪群引猪。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对预防和控制本病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研制出用于预防猪链球菌的灭活菌和弱毒疫苗。如猪链球菌病二价灭活菌疫苗, 免疫广谱, 可同时预防发病率高的猪链球菌C群和猪链球菌2型;猪败血性链球菌苗, 是用于健康猪群的免疫接种, 弱猪及初生仔猪不应使用。可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25 g/t或金霉素400 g/t和恩诺沙星200 g/t, 或加入多效氟苯黄芪500 g/t, 连续饲喂1周左右。本病具有来势猛, 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用具、运动场、地面、圈舍要进行彻底消毒, 一般常用3%臭药水或来苏水、0.3%过氧乙酸、5%~10%石灰乳、1%~2%火碱和0.1%新洁尔等消毒;粪便污物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死猪, 深埋或焚烧。应用药物时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大剂量原则, 氨苄青霉素由原来0.03g/ (kg体重) 增加至0.06 g/ (kg体重) ;二是增加用药次数, 用药由原来的1~2次/d增加至2~3次/d;三是坚持连续3 d用药, 由原来的1~2 d增加至2~3 d。同时, 也可口服电解质、多维。

8 体会

猪链球菌呈世界分布, 荷兰和英国最早报道猪链球菌感染猪。此后, 猪链球菌病在养猪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发生。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 在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诱导下会诱发动物和人发病。一些诱因如气候的变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多雨和潮湿、长途运输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在规模化猪场, 猪链球菌病已成为一种常见和多发病, 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等的继发病。

建议治疗早期可采用2~3种药物试验性治疗, 最好在药敏试验的基础合理用药。2005年6月底在四川某地暴发了一场来势凶猛的猪链球菌疫病, 造成人和猪的死亡, 病人多为病猪屠宰和加工的工人。猪链球菌病虽然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但对该病已有比较有效的防治技术, 可通过免疫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同时对疑似发病的动物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只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养殖场 (户) 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搞好环境卫生, 猪链球菌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摘要:猪败血型链球菌病是由C群链球菌引起, 文章介绍了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及诊断方法, 总结了其防治措施, 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羊败血性链球菌病的防控 篇4

1 流行新特点和发病原因

本病绵羊比山羊发病率高;新疫区呈地方流行,老疫区呈地方流行或散发,多在冬春季节发生;无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壮肥绵羊发病率较高,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排出细菌造成新的传染,本病传入后,往往在羊群中陆续地出现传播缓慢,加之耐药菌株存在而使常规抗生素使用常规剂量很难发挥作用,不易完全治愈,造成羊场连绵不断的发生。特别是环境应激因素如:圈舍密闭,通风不良或潮湿,阴冷,粪便堆积,消毒不严等,饲养管理差更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多见于新疫区,最急性病例在24h内死亡,往往看不到任何症状;急性病例可见体温升高达41~41.5℃,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腹部肿胀,呆立不动。呼吸困难,口流出泡沫样涎液;流泪、结膜充血或出血;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颌下淋巴结肿胀,病期2~3d窒息而死。

2.2 亚急性型

病羊体温升高,咳嗽,张口呼吸,流出脓性鼻液,拉稀有的带血,眼睑肿胀,严重者失眠,卧地不起,病程1~2周。

2.3 慢性型

病羊体温正常,消瘦,声音嘶哑,脖颈伸长,关节肿胀,蹄部发炎,哺乳母羊产乳量减少或停止,怀孕羊阴门红肿,在预产期2周左右流产,治愈后复发者症状加剧,出现磨牙、抽搐、惊厥,窒息死亡。

3 病理变化

全身性的败血症变化,特别是大网膜,肠系膜最为严重,颌下淋巴结出血、化脓、坏死,切面呈大理石状或豆腐样;咽、气管出血、坏死;胸腹腔内有多量胶冻状纤维素物,肺脏与胸膜粘连,肺水肿或气肿,肺尖叶呈肉变,肝肿胀表面被覆有纤维素性物质;胆囊肿大,胆汁充盁;肾肿大,皮软,表面有散在性坏死灶;肠粘膜出血,关节和蹄部肿胀,并有核桃大或蚕豆大结节破后有脓汁。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本病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和病变很相似,因此,确诊应进行实验室病原分离培养。可采取脾、肝脏器和关节及蹄部脓汁均能分离到本菌。

5 治疗

患羊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泰乐菌素或链球康肌注3~5天,全群羊可投服阿莫西林和磺胺嘧啶片剂,连用5~7天。蹄部和关节部脓肿,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后,用0.85%生理盐水和3%双氧水冲洗后,涂以碘甘油。但目前临床上的用药混乱,且多数不考虑穿梭用药,该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高。因此,建议临床上用药前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选择对本场(户)敏感性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6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和完善以消毒卫生工作为核心的羊场安全制度。死羊及粪便等污染物质集中深埋无害化处理,对圈舍、场地和用具用10%石灰乳或漂白粉进行严格消毒,并按时除粪及定期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和干燥,避免拥挤;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及提供青绿饲料或添加多种维生素,以增强抗病力。

科学的饲养管理,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羊群,不从疫区引种或购回产品,严禁病羊与健康羊群混养和混牧;严把产地和流通环节的检疫、检验关,发现患羊立即隔离治疗。

猪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治 篇5

1 临床症状

病猪多突然发病, 不食或少食, 体温升高到41~42℃, 卧地不起, 呼吸稍快, 多见一至二顿不食后突然死亡。急性病例病程稍长一些的, 常可见体温升至42~43℃, 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头低垂, 眼结膜充血潮红, 流泪, 呼吸急促, 临死前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 如共济失调、麻痹、四肢做划水样动作, 颈部强直、角弓反张, 震颤, 全身有出血点。急性不死耐过的猪逐渐转为慢性, 病猪呈现一肢或四肢关节炎, 关节肿胀, 触之有明显的疼痛感, 站立困难。

2 病例

2009年11月18日南崴子乡安家村六屯庞某家一圈30 kg的仔猪发病求诊。主诉:17日下午个别仔猪不愿意吃食, 腿疼痛, 晚上继而倒地, 四肢来回划动, 很快就死亡两头。临床所见:仔猪精神委顿, 体温41.5℃, 病猪呈现昏睡、空嚼、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耳胸及腹下皮肤出现红斑及紫斑。治疗:采用林可霉素 (林可与庆大混合剂) 5 m L。副嗜弓链康 (磺胺对甲嘧啶与磺胺嘧啶合剂) 2.5 m L分别两侧注射。全群同时注射。19日复诊有一头死亡, 另外三头发病, 有神经症状的仔猪可以站立, 食欲恢复, 其余仔猪无新发病例, 继而注射2 d后病猪康复, 无新发病例。

2009年8月16日公主岭环岭乡石人村六屯魏某饲养的20头15 kg仔猪发病。主诉:该猪后腿不好使, 继而抽搐, 已死亡3头, 经某兽医按狂犬病治疗1 d无效求诊。临床所见:病仔猪体温升高至42℃, 呼吸促迫, 倒地不能站立, 四肢呈划船状, 眼结膜潮红充血, 皮肤有出血点, 耳朵发绀, 治疗用林可霉素3 m L加副嗜弓链康1.5 m L, 同群未发病的仔猪同时注射, 17日病猪康复, 继而注射3 d, 同群再无仔猪发病。

3 小结

3.1 猪链球菌病发病急、传染速度快, 一头发病殃及全群, 而且仔猪死亡率极高, 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 治疗时必须全群同时注射治疗药物, 在未发病处在潜伏期未出现临床症状之前, 通过药物治疗使其康复, 而不出现临床症状。全群宜及早用药, 否则死亡率很高。

3.2 林可霉素和副嗜弓链康都对链球菌较敏感。两者合用可迅速退烧和杀死病原菌, 消除临床症状, 减少死亡, 降低养殖户损失。

浅谈猪败血性链球菌病防制 篇6

对我县一部分猪养殖场猪发生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断及防制情况收集整理。现就诊断治疗和防制措施总结如下:

1 流行特点及概况

通过调查发现, 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经呼吸道和伤口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以6~7月多见, 冬春较少。在临床症状上, 开始有的猪突然发病, 未见症状即死亡;发病猪表现精神萎顿、停食、便秘或粪便干燥, 一部分在胸部、下颌、颈部极少数四肢出现脓肿。特别是随着气温持续增高, 猪群表现热应激反应, 部分猪死亡。

2 临床诊断

最急性型无任何前兆症状, 突然发病于次日早晨或中午死亡, 或倒地不起, 口鼻流白沫, 触摸时惊叫, 全身皮肤蓝紫色, 体温升高42℃以上, 多在10~22 h内死亡。急性型突然发病,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或废绝, 体温升高40.5~42.6℃, 多集中在41.7~41.5℃间, 稽留热结膜潮红, 鼻盘微红但仍湿润, 有泪痕, 流鼻液, 便秘, 粪球圆小硬结, 象羊粪便, 有的表面上附有粘膜。被毛乍紧无光泽, 全身发抖, 数小时内可见后躯软弱, 后肢交叉成劈叉型或并在一起支撑, 难以站立, 甚至后躯麻痺, 四肢运动不协调, 呈跛行。人为躯赶或触诊时尖叫。颈、背部皮肤明显潮红, 两耳、鼻筒、四肢内侧、整个下腹部皮肤呈紫色, 极个别后躯麻痺, 呈犬状, 可听到喘息声, 从口角流出少量粘液。

3 剖检病理变化

鼻腔有粘液和泡沫, 气管充血, 胸腔浆膜有弥散性出血斑点, 肺轻度水肿, 充血, 出血, 心包内有淡黄色积液, 心包膜有出血点, 在心脏冠状沟, 心冠基部有成片出血, 心内膜和心肌出血严重呈条索状, 块片状, 有的胆囊壁水肿增厚约3倍, 脾不同程度肿大, 在其边缘和脏面有多处芝麻大红色圆形突起。有的在心包膜、胸腔、腹腔有纤维素渗出物, 脾肿大, 胆囊充盈, 呈深黄色, 脾淡紫色, 肾肿胀, 在皮质, 髓质交界处有几处黑红色出血点, 胃底部出血, 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有弥散性, 粟粒大的出血, 全身淋把结肿大, 充血、出血发黑, 脑膜充血。

4 实验室检验

笔者将采集的病料在本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检验诊断。

4.1 无菌采取病猪的心血、肝、脾、淋巴结涂片, 革兰氏染色及美蓝色显微镜检查, 可见少量单位或2~3个并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4.2 用上述病料接种于血液球脂平板、普通球脂平板, 置36℃下培养24h后, 可见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形成圆形透明露珠状小菌落, 菌落周围有2~3 mm宽, 界线分明, 无色透明的溶血环, 而在普通球脂平板上生长不良, 挑取培养物的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典型败血性链球菌, 单个或2~5个排列。该菌纯培养后接种于血清肉汤中, 置36℃培养24 h, 肉汤轻微混浊, 轻轻摇动, 在管底形成粘稠沉淀, 48 h后上部澄清, 不形成菌膜, 再涂片染色镜检, 可见7~10个链状的球菌。综合上述情况确诊为猪败血性链菌病。

5 防控措施

5.1 封锁疫区, 隔离病猪群, 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 彻底消毒, 再及时打扫圈舍环境卫生且将其污物、排泄物消毒后, 再用消毒液全面进行清扫消毒圈舍, 用具每天2次, 连续消毒3~7 d。

5.2 假定健康群和健康群在每天消毒的同时, 紧急接种猪链球菌弱毒冻干苗。

5.3 病猪采用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头胞氨苄、安乃近、地塞咪松、磺胺类药物进行肌注治疗。用药剂量第一次用青霉素7万U/kg、链霉素7万U/kg、安乃近30 m L、地塞咪松10 m L、磺胺嘧啶钠含量10%20毫升。第二次用青霉素7万U/kg、链霉素7万U/kg、安乃近20 m L、地塞咪松5 m L、磺胺嘧啶钠含量20%20 m L进行治疗效果更佳。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对尚有食欲的投予多汁青发饲料并且在饲料中加喂增效磺胺嘧啶钠片, 首次大剂量之后, 剂量减半, 连用4 d左右。经治疗, 多数当气温下降, 精神好转, 第二天能恢复食欲, 通过有效防治5 d后未见发病, 逐渐恢复正常, 很快控制该病流行。

6 小结

6.1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多发于高热季节, 预防为主显得尤为重要。

6.2 发生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后, 首先是认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其流行特征和发病季节, 得出初步判断, 再采取其它方法进一步去确诊。

6.3 根据病猪临床症状、解剖病理分析、结合实验室检验, 能够确诊, 并制定全面的治疗和防制方案。

败血型链球菌病 篇7

1 发病猪场情况

该猪场共存栏生2 450头, 其中能繁母猪514头, 育肥猪1 451头。本次发病猪主要是3月龄左右的架子猪, 体重约为40 kg左右。全部按标准进行过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疫苗免疫。其中3栋育肥舍, 610头, 3 d内全部发病, 死亡8头。

2 临床症状

育肥猪突然发病, 不愿活动, 体温为40.6~42.5℃, 眼结膜潮红, 部分猪鼻流清涕, 触摸两后肢关节处感觉灵敏, 起立困难, 步履蹒跚。个别猪只呼吸急促, 抽搐, 倒地, 半个小时内即死亡。

3 病理解剖变化

剖解2头病猪, 见血凝不良, 皮下、黏膜、浆膜出血, 鼻腔、气管和支气管充血, 心脏外观无异常, 心内膜出血明显。肝脏肿大, 有明显的坏死灶。肾脏有出血斑点。回盲瓣、膀胱无变性。胃底有出血, 胃黏膜脱落, 溃疡面大。

4 预防和治疗措施

结合发病猪场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观察, 初步诊断为猪急性链球菌感染, 提出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增强猪只抵抗力, 对症治疗和预防用药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4.1 对养殖场采用600∶1的福尔马林、过氧乙酸进行消毒, 3次/d, 同时严格控制人员进出病猪舍。

4.2 对病猪注射强效阿莫西林3~4支、地塞米松2支、磺胺嘧啶2支, 每天肌肉注射3针, 连用3 d。症状较轻者当天即可站立, 较严重的3 d内可痊愈。4.3在饲料中紧急添加保健药品, 配方:西普四号100 g/t, 并可清1 000 g/t, 新附优特乐1 000 g/t, 万特肺灵800 g t, 霉菌净2 000 g/t, 连续饲喂7 d后。再用西普四号100 g/t, 并可清1 000 g/t, 连续饲喂7 d料进行综合预防, 效果极佳。

5 防制体会

链球菌易感性较高, 在任何猪场都存在, 当猪只出现应激免疫力下降时是该病的主要诱因。

5.1 养殖场要加强生猪的营养水平, 增加生猪抵抗力, 严禁投喂霉变饲料或霉菌毒素过高的饲料。许多育肥猪饲养者认为育肥猪抵抗力强, 为了降低饲料成本, 使用一些品质较差的原料, 例如霉变较多的玉米。

5.2 防止生猪出现应急反应, 特别季节变化, 防止温差悬殊过大。

5.3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加强环境消毒, 控制人员进出, 防止外源性感染。

5.4采取免疫措施。由于链球菌的血清型很多, 疫苗防疫一般效果不太理想, 有条件的猪场注射猪链球菌蜂胶苗4~5 m L, 免疫时间为30~35日龄, 注射后7 d产生免疫力, 14 d后产生坚强的保护力, 免疫期为4~6个月。

上一篇:小微外贸企业下一篇: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