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写教研论文(共12篇)
教师如何写教研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 而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学习研究, 使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善于总结, 更要有成果意识, 将自己的思考、研究整理成文章。那么, 教师如何写教研论文, 怎样才能写好教研论文呢?
一、教师撰写教研论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1. 选题不当, 文不对题。
选题就是指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写。不恰当的选题, 写起来会力不从心, 不易把握。比如, 过时的内容, 与自己教学实践无关的内容, 理论性很强的内容, 题目很大的内容, 等等。过时的选题早已被他人谈论过, 很难再写出新意;与自己教学实践相去甚远的选题, 因为没有深刻的理解, 写出的论文大多肤浅, 难以体现出应有的深度;理论性很强的选题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 由于自身的教育理论基础不深厚而难以把握;题目过大的选题容易出现有想法却难以下笔的困境。
题目与内容相符是一篇论文的基本要求。但是, 有的教师写论文, 由于思路不够清晰, 逻辑不够严密, 造成论文的题目与内容不相符。比如, 有的教师选择了一个主题, 却论述了与其不相关的许多内容, 或者选择多个主题, 而用一个内容去论述;有的题目起得很大, 内容却是教学中的细小问题等等, 这些情况都属于文不对题。
2. 导言过长, 内容空散。
有的教师写教研论文不够精练, 开篇导言冗长, 说了一大段空话才到正题。杂志的篇幅都是有限的, 大多数稿件投到编辑部, 经过编辑的审查, 大段空话都会被删去。而且, 空话废话连篇的导言, 也会给编辑留下稿件言之无物的感觉, 有遭淘汰之虞。通常, 中小学教师撰写的论文大多是教学中的反思、感想、体会, 所以, 一篇论文的字数不宜太多, 大约在2500~3000字比较合适。有的教师撰写论文, 总怕别人不明白, 这也想写, 那也想说, 洋洋洒洒写了许多, 却没有多少值得别人借鉴的东西。一篇论文内容过多, 不仅显得篇幅冗长, 容易超出杂志对文章字数的要求, 而且内容也太散, 谈论的问题不集中, 对问题说不透, 不如一篇论文就谈论一两个问题, 把问题谈深、说透。
3. 脱离实际, 缺乏案例。
中小学教师的优势是教学经验丰富, 但对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不是很深。所以, 教研论文大多是教学经验型的。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写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经验, 本来是一件扬长避短的事, 但是, 有的教师偏偏喜欢写一些满篇理论的论文, 误认为这才称得上是论文。教研论文如果含有教学案例, 不仅会带给其他教师直观的现场感觉, 而且也使自己论文中的观点有了实际教学作印证。有的教师写的论文内容虽然与实际教学相关, 但是论文中满篇是自己提出的观点和空洞的说教, 缺乏实际教学案例作支撑, 无法让人产生共鸣, 获得裨益, 也无法获得他人的真正认可。
二、怎样才能写好教研论文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 写教研论文并不是长项, 但这不表明中小学教师写不出好的教研论文。关键是要了解教研论文的特点, 把握写作技巧。好的教研论文大多抓热点、有新意、有前瞻性。
1. 紧抓热点, 热中取冷。
教研论文是给他人看的, 是把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写出来, 让读者从中受益。撰写教研论文时, 一定要抓住目前教育教学中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别人已经谈论过的话题一定要写出新意来, 写出与他人不同的思考和观点, 这样的教研论文才能让别人受益, 别人才愿意阅读。所以, 教师在平时就要关注教育教学的热点, 对热点问题要多了解、多思考。同时, 教师还应该具有批判意识, 对大家探讨的热点问题, 不人云亦云, 要独立思考, 要有自己冷静的思考和判断。例如, 课程改革倡导研究性学习, 很多人都在探讨其作用、方法, 有一位教师写了一篇观点为“研究性学习并不适合所有学科”的文章, 在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片赞美声中, 提出了自己冷静的思考。
2. 有前瞻性, 关注发展。
教师写教研论文不但可以抓热点、求新意, 还可以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前瞻性思考和研究。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写成教研论文, 供他人作进一步的研究或成为学术争鸣的基石, 这样的教研论文也是非常好的。教师要关注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敏锐地把握教学中的问题, 作出前瞻性思考和研究。例如, 新课程改革初期, 许多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还不到位, 在教学中过于关注形式, 而忽视教学实效, 这时, 有的教师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现象, 提出了课堂教学还是要注重实效的观点, 引起了广大教师的争鸣和探讨。
3. 着眼细微, 勤于动笔。
中小学教师写教研论文不同于大学教授和专业研究人员, 大多都是对自己教学经验和得失的总结归纳。因此, 中小学教师写教研论文时应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平时的思考, 从教学的细微处着手, 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归纳总结。许多优秀的教研论文都是从教学的细微处入手, 进而作深入研究的。
写教研论文需要教师平时勤于动笔。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在博客中写自己的教学体会、感悟等。虽然博客中的文章不一定能达到发表的水准, 但是经常写, 写作的水平肯定会提高。而且, 他人对自己博文的评论也会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把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写下来, 久而久之, 将积累在博客中的文章整理加工, 再反复推敲, 便是一篇好的教研论文。
4. 及时反思, 善于思考。
新课程改革提出“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校本教研思路。自我反思, 就是教师对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以及从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 感觉自己备课很扎实, 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理想;自己认为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却错误很多;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却回答得很好;自己对学生的错误谆谆教导而学生却听者藐藐, 等等。这时候作为教师, 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对问题的解决上, 而应该作更深入的思考, 并及时把自己的思考记下来。这些思考就是反思。自我反思最重要的是课后反思, 通过课后反思将课堂教学中精妙的引导、学生的奇思妙想记下来;将教学效果与自己备课时的设想之间的差异记下来等等。同样的问题和困惑其他教师肯定也会遇到, 而自己对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思考, 对别的教师的教学肯定有帮助。将这些教学反思经过加工, 便是一篇好的教研论文。
5. 多作研究, 写出特点。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教研论文, 仅仅有思考还不够, 还需要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 深入地进行研究。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 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 需要了解他人对相同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设计严密、科学的方案, 并实施研究。这是将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有效方式, 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在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和所为, 都是独一无二的, 经过加工、整理、提炼, 就可以成为一篇很好的让他人受益的教研论文。
教师如何写教研论文 篇2
什么叫语文教研论文?语文教研论文是语文教育研究论文或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的简称。语文教研论文是对语文教学领域中的现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反映出来的论文。它是学术论文的一种。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为了搞好教学工作,必须进行教学研究,因为不研究不总结就不能提高,不上升到理论就不能产生第二次飞跃,只能单调重复,盲目实践,只能事倍功半。同时,未来的教育需要一大批学者型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探索最优化地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的方法、途径,以便高水平、高规格、高速度地造就大批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青年教师清醒地认识这一发展驱势,明确写论文的真正目的,自觉地掌握这一项基本功。现就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明确写作的目的
有些青年教师初次撰写论文,常常有勇气和信心不足的问题,他们或是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或是为了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或是为了评定职称等等。这种“奉命作文”不少是公式化、程式化的论文,大多是“观点加事例”,以叙代议,博引名言、警句,东抄西凑泛泛而谈。久而久之,形成了不正的文风,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谁会抄不会抄。”而自己从事的教学研究或教育科研的感受、思考和成果,自己的真知灼见,却不能有机地溶入其中,这样写的论文,很难达到上述的“提高、完善,产生第二次飞跃”的目的。所以要想写好论文,首先要真正明确写论文的目的。我们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素质而写,是为了更好搞好自己的工作而写。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就能知难而上,始终兴致很高地自觉练写。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事实正是这样,认识的提高必然产生想写的欲望,导致试写的行动。试写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再写的兴趣,就会越写越愿写,越写越会写。有时还会入迷,搞得昼思夜想,夜不能寐。青年朋友能达到这种境界,是你们学会写论文的.一个标志。
二、夯实写作的功底
“功夫在文外”古人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另外,更重要的是,言为心声,我们写的论文实际是我们的思想、情操、品格的反映,也是我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平时积累等的综合反映。所以,要写好论文,光有想写的愿望和兴趣是不行的,还要通过不断地刻苦学习,培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广泛的积累,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文字、能力素质,以形成一定的功底。
(一)学、说、做和写相结合
国外一位学者说,做学问,不光要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更要说、做、写,这样才能进步得快。我们教研员的不少稿子,都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先到下面去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发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思考、研究写成文章,再说给老师们听,虚心征求意见,再学习、修改,然后寄出发表。“书到用时方恨少,下笔才知腹中空。”后一句是我杜撰的,是我多年写稿的深切体会。实写不光使我们原来想的、说的更周密、准确,还发现许多问题不明白、不清楚,有些事例未掌握,有些道理没弄懂,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收集和思考。
(二)做卡片和随手记相结合
叶圣陶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从胸中拿出来的,虽然与他人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取;倘若并非他们积蓄,而从依样葫芦,临时剽窃提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叶老这两段话深刻地指出“积累”地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积累”一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二是勤于阅读善于阅读。三是勤于记,善于记。而做卡片和随手摘记不仅是观察和阅读常用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留存的常用方法。卡片内容包括诗词、格言、谚语和一些著名学者的精辟论述等。卡片要经常梳理,有条件还可以输入电脑,用时调出,随手摘记是传统的方法,历史上有许多佳话趣事流传至今。俗语说,好记性赶不上烂笔头,另外 ,有些由于争辩、遐想、游览联想和浅层次睡眠触发的灵感,往往稍纵即逝,这就要随时把它记下来。我有时夜半爬起来记或马上补记,坚持多年受益不浅。随手记还可分类,如,闪光思想、闪光语言、灵感和可写的题目等。其中的题目随手记,如经常练习还可以解决上述没题目可写的问题,只要随时仔细观察、思考,题目可纷纷涌向笔端,可谓“天涯处处有芳草,遍地处处有题目”长此以往,还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准确性、周密性等思维品质,提高自己的捕捉、筛选、提炼和分析概括能力,这对增强写论文的功底是很有好处的。随手记的内容可以做成卡片,这样经常性的资料卡片和临时随手摘记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读专著与带问题学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经验主张先实验后总结,没有在科学理论指导、论证下、在实验方案的引导下进行,故而事倍功半,也可以说近似盲目地实验。没有先进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盲目的实践是微效而短命的实践。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旦上升到理论或用理论来运用这些经验,就如同如虎添翼。这不仅对写论文,对其他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横下一条心有计划地持之有恒地认真读几本与自己的知识结构急需的专著,带着工作或写论文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有关的理论。由于 急用,学起来兴趣浓,劲头大,效益高。还能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模仿写与创新写相结合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茅盾先生也说:“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我们学写论文也必然要经历从仿到创这一过程。但是,模仿仅仅是创造的起点,仿是为了不仿,仿是为了学创。我们应从模仿开始起步,力争仿中有创,创中有仿,仿创有机结合。一开始可以:
1、仿其旨。即模仿好的论文如何立意,也就是如何筛选素材,提炼中心论点。
2、仿其“路”。即文章的思路、篇章结构。思路就是思想的途径、线索。文章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线索。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思路清晰是写好论文的起码要求,它是作者思维条理性的反映,是论文结构完整、严密的前提。所以是我们要着重模仿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先编写范文的结构提纲,再根据自己论文的实践,采取“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等创造技法仿中有创地编出自己的提纲。
3、仿其法。就是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思维方法、观察方法和说理方法。特别是论证、说理方法。论文重在议论,我们不少教师喜欢以事例代替论证,形议实叙。在提高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我们要着重学习范文如何有针对性地、周密性地、独创性地说理的方法。
4、仿其文。就是模仿范文的名言佳句。论文是靠逻辑推理来阐明事理和观点的,它的
如何指导学生写政治小论文 篇3
一、了解几种题型
1.材料式。试题中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围绕材料内容撰写一篇政治小论文,题目通常为自拟。
例:材料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青年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去奋斗。青年一代要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就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自拟题目,撰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政治小论文。
2.漫画式。试题中给出一幅或多幅漫画,要求根据漫画的寓意撰写一篇政治小论文,题目一般也应自拟。
3.命题式。试题中直接给出政治小论文的题目,要求按照题目的要求撰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二、明确特点
政治小论文不同于语文作文中的议论文。但它又与语文作文中的议论文有共同的特点,即要做到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统一。政治小论文要求我们运用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抓住论点、论据、论证三个基本要素,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某一现实问题,它具有自己独到的特色,要求观点正确,旗帜鲜明,政治性强,要求做到论点突出,论证有力,说服力强,同时,行文要求短小精悍,结构完整,符合要求。
三、掌握一般步骤
试题中较经常出现的是材料式或漫画式的政治小论文,以此为例,撰写政治小论文的一般步骤有:
1.确定标题。对材料或漫画,我们要认真研读和领会材料的中心思想或漫画的寓意,找出其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从中提炼出符合题意的标题。
2.提出论点。针对背景材料或漫画的寓意,开门见山,三言两语,亮明中心论点。论点是小论文的灵魂,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在确定论点时,必经回归教材,找出教材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观点。
3.分析论证。针对中心论点进行有理有据、深入本质的分析,要善于运用论据充分论证自己提出的观点。论证过程要严密,论据要充分、有力。一般说来,论据主要有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来源于所学的知识,要把课本中讲述的理论知识与材料密切结合起来。
4.解决问题。针对中心论点,联系实际,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办法。提出的主张或措施,要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或法律法规,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应紧扣文章内容的要求,不要千篇一律。
四、熟练掌握小论文的格式及大致字数安排
一般来说,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小论文至少應有三段,字数400字左右。第一段,提出问题,50字左右;第二段,分析问题,200字左右;第三段,解决问题,150字左右。
如何指导学生写议论文 篇4
一、情感点拨。
写作需要激情,写议论文也是一样。作为教师,首先是如何给学生一个启示,触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兴趣。即通过教师的点拨,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信息贮存,唤起他们的有效记忆。为此,教师就应该创设必要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和欲望;或者突破陈规老套,在命题上下一番功夫。比如,不能老写《谈理想》、《向雷锋学习》之类,学生腻烦了的大而全的题目,而应该结合教学、生活实际,巧妙地出一些诸如《鸿鹄与燕雀》、《三月之后的遐想》等题目,从而使学生见题入境,因境动情,情不自禁,跃跃欲试。
二、范文点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学生写作文无从下手,教师应引导他们回忆学过的同类课文,朗读报刊上的有关范文,甚至宣读自己的“下水”作文,因文激情,温故知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调动写作灵感。让学生弄清这类文章的写法一般都是先摆出对方的荒谬论点,作为批驳的靶子,然后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予以批驳。以文引文,学生写作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
三、题目点拨。
文章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关键部位所在。议论文题目,通常可分为论点型、范围型、寓意型、材料型、驳论型五种。在命题作文中,对于议论文题目的潜心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中心议题,明确限定条件,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清线索,从而更好地谋篇布局。首先,像《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类论点型题目,题目本身就是需要证明的论点。对于这类题型,只要直接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就行了。其次,对《我对语文教改的看法》一类范围型题目,第一先要确立论点,然后再按论点题目处理。再次,对于像《毁树容易栽树难》之类的寓意型题目,要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进而引出论点,不能就事论事。第四,对于《从鲁迅“弃医学文”谈起》之类材料型题目,一般要求就材料发议论,关键要弄清材料所包含的意义,从中提炼出观点。第五,对于《“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一类驳论型题目,则要按驳论的一般结构和批驳方法对错误论点进行驳斥。
四、立意点拨。
近年来高考作文往往采取提供材料、限定条件的形式,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考题所提供的材料往往包含多个思想侧面和丰富复杂的内容,考生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角度确立论点。这里就存在一个中心优化的问题,也就是要在准确把握材料寓意的基础上,选出一个最佳论点。比如,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高考作文题———《读〈画蛋〉有感》,根据材料可提出以下几个中心, (1) 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成就事业。 (2) 应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3) 学贵有恒,决不能凭一时的兴趣。 (4)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源于扎实的基础。不难看出,这些论点中, (1) 和 (3) 之所以不准确,都是缩小了论题的内涵,而扩大了它的外延。 (2) 没有把握住材料本身的寓意,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只有 (4) 才准确地把握住了原材料的内涵。
五、材料点拨。
写议论文,一定要把握好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观点统率材料,材料证明观点,材料为观点服务。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材料必须真实可靠,精炼典型,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对于材料,除了平时要广泛收集、分类整理贮备外,写作时要根据观点的需要,审慎地加以选择,力求观点和材料的高度统一。任何材料,即便是最典型、最突出的材料,如果不能紧紧围绕所要论述的观点,不是紧扣这个观点,也要忍痛割爱,弃之不用。如写《学,然后知不足》一题,如果引用“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无纸,母亲用荻画地,教他写字”这个例子,显然不妥,因为它属于勤奋成才方面的典型事例,却不能成为论证本文论点的材料。
六、论证点拨。
所谓论证方法,就是论述和证明论点的方法。论证的方法主要包括引证法、例证法、类比法、喻证法、引申法、对比法,等等。文章不同,论证方法也各有侧重;如“论点型”、“范围型”题目,多用引证法、例证法;“寓意型”、“材料型”题目,多用“喻证法”、“类比法”,而“驳论型”题目,则多用对比法和引申法。如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题,首先要把握好它的寓意 (事情的成功是由小而大、逐步积累的) ,其次在确定中心论点的基础上,着重运用类比法展开联想引申,或者联想学习,或者联想品德修养,或者联想事业,……突出重点;深入论证,必能写出较为满意的文章。
七、框架点拨。
“框架”,即文章的结构。古人说:“文无定法”。但也有人说;“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可见,写文章要不要模式,自古以来就有争议。我以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比没有好。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可分为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不同类型的文章又有更为具体的模式:如读后感的写作公式一般可归结为:引 (引析原文) →议 (点明论点) →联 (联系实际) →结 (总结全文) 。这种模式与我国文章的传统写法———起、承、转、合不谋而合,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可用于诸如观后感、影评,剧评、书评、心得、体会、杂感和各类评论等文体,对习作者来说是不无好处的。
八、语言点拨。
议论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富有概括性。所谓准确,就是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理。同时,还要求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而现在许多学生写议论文,要么疙疙瘩瘩,辞不达意;要么观点不清,模棱两可;要么陈词老调,枯燥无味。要纠正上述毛病,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听广播,多看报纸,了解当前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活的语言,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以古文中一些语言淳美的议论文、以毛泽东、鲁迅的有关文章为范例,细心体味议论文语言的基本特色,自觉地净化和美化语言。
教师如何写教研论文 篇5
关键词:课程论文;综合能力;素质;教学模式
课程论文是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或结束后,要求学生以本课程所属学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或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所写的论文,通常也被称为“小论文”。让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既是强化学习并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自己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安排和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谈一点体会。
一、写前引导
1.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撰写课程论文的重要意义。撰写课程论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主要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珍惜这种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才会主动、认真地去做,才能有效防止敷衍、抄袭等现象的发生。
2.让学生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方法。这包括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分析资料、如何调查研究,以及论文的加工修改和论文的写作格式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3. 引导学生在平时注意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社会现状,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
4.将课程论文考核与其他考核方式相结合。宜将课程论文的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但不宜将其作为惟一的考核方式。这样做既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完成课程论文,又可防止有些学生只顾论文写作而忽视对课程知识的全面学习掌握。
二、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论文
(一)选题指导
大学生写论文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论题,一提起论文似乎就给人一种“深奥”、“高深莫测”的感觉。很明显,这是学生的误解。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常常告诫后辈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关键是要勤于观察生活,敏于观察生活。课程论文的选题不必理论性太强,最好选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题目,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指导学生选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尽量选择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所研究问题的题目要具体,不要空洞。对《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所选的题目要明确究竟是要对理论做验证,还是要对现实经济活动做实证分析,这是进行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前提。
2.要明确研究的范围。研究范围可以是宏观经济领域,例如国民经济的运行、经济政策的传导评价等;也可以是微观方面的,例如对某企业的管理、财务分析,或对一所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
3.所选题目的大小要适中。应当充分考虑研究的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包括理论把握的程度、数据获得的难易、计量分析方法的所需条件、完成项目研究的人力和时间条件等等。作为课程论文,特别是要考虑完成实证项目的时间约束。题目不能选得太大或过于综合,否则工作量太大,在半个学期的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
4.要充分考虑数据来源的可能性。没有变量数据来源的模型是不可能进行具体计量研究的。
为帮助学生选题,应向学生提供选题指南,让同学们从中选择感兴趣的题目。
(二)文献查阅和综述指导
在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除了自己深入研究以外,要充分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图书、期刊等文献,也包括网络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文献和互联网提供的信息,可以避免重复做别人已经完成的工作,也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可能的创新之处。
大多数学生已非常熟悉利用网络进行查询,通过键入关键词、主题等来查询相关文献资料,也比较熟悉对纸质文献资料的查询,但利用网上数据库查询则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加强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文献资源。
当前各种文献都比较丰富,查找也比较容易,关键的问题是指导学生如何对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并写出能涵盖主要研究成果和主要学术观点的文献综述。应要求将文献综述作为课程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以此来促使学生认真搜集整理资料,打牢论文写作的基础。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指导
收集数据一定要考虑来源的可靠性、权威性。如经济数据应主要取自各种统计年鉴、统计报告、重要报刊,以及权威部门的官方网站。同时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数据,不能不加分析地拿来就用,应认真分析这些数据的内涵、数据包含的范围、数据的计算方法、数据所说明的问题、与其他数据的关系等。如果数据与模型中的变量要求不一致,则应当对数据做必要的加工或调整,或者重新寻求符合模型要求的数据。在实际使用数据估计模型之前,需要对数据做预处理,对数据进行一些初步检查和分析,初步把握样本数据的一些统计特征,包括描述性统计、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等。
(四)指导学生修改课程论文
学生完成论文初稿后,教师须认真审阅,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详细、明确的修改意见,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完善。
三、课程论文成绩的评定
对学生课程论文的成绩通常由任课教师根据论文的质量直接评定,不进行答辩,但为了避免写作时作弊,任课教师可增加课程论文答辩环节,并请所有学生担任答辩委员。增加答辩环节,一是因为答辩过程更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深度,这会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习;二是从答辩情况一般可以看出论文是不是学生自己精心阅读整理材料经过反复思考后写出来的;三是其他学生当答辩委员可起到增进交流、互相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考:如何写好记叙文和议论文 篇6
【关键词】高考 文体特征 记叙文 议论文
根据高考命题大纲要求,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分三类:一是话题作文;二是材料作文;三是命题作文。这三类作文虽然范围要求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文体不限(除诗歌外)。而考生绝大多数都写的是记叙文或议论文。又从近几年高考学生作文来看,很多考生写出的文章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更不是其他题材的文章,是记叙文与议论文平分笔墨的杂糅。文体特征极不明显,严重影响作文的得分。所以,我在这里针对我们的学生,对怎样写好一篇文体特征鲜明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它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总体特征应是具体生动。而议论只是在叙事基础上发几句,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写好一篇记叙文:要交代清楚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要有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要有典型的环境、细节描写。要达到字里行间有情感,叙事结束主题凸显的效果。切忌全篇作者一言到底的叙事,没有场景、情景描寫;或者大篇幅枯燥说教,空泛议论。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堪称记叙文的典范之作。下面我们赏析以下这篇文章,希望同学们学习到一些使记叙文具体生动的方法。
《背影》表现的是父子深情,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但全篇没有一句着深情、思念之词,只是着力对往事的记叙描写上。从具体生动的叙事中我们的情感也随作者的感情波动,感受到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其次,文章对父亲的语言、动作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第一次语言描写,是在我看到满院狼藉,又想起已故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对“我”劝阻、安慰。第二次语言描写,下午我上车北去,父亲本已托好茶坊陪我去,但在我动身时,他却要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表现父亲怕脚夫对孩子照顾不周。第三次语言描写,我一坐上车让爸爸回去,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表现父亲对孩子不放心,在分别之际想为孩子做点什么的关爱。第四次语言描写,父亲为我买了橘子,离开时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现对孩子一路的担心、挂念。第五次语言描写,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表现父亲担心“我”不细心丢了东西而路上吃亏。从这五次语言描写使我们读者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但还不足以凸显主题,作者还在文中进行了生动的动作描写。父亲穿铁道爬月台的动作描写,用了“探、攀、缩、放、爬”等动词把这一过程写得形象生动。使父亲这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爬月台的瞬间背影,在“我”脑海中变成了永恒的形象。照应了题目,凸显了主题。
文章还描写了我四次流泪,其中后三次都是由于看到父亲的背影而情不自禁的留下来的。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我”感情的波动,由不理解到深深地爱与思念之情,体现了主题的另一面。
另外,文章还有对“我”的心理描写,父亲的肖像描写等,这些都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总之,《背影》就是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细节的描写,使文章具体生动,从而凸显主题。议论只是在具体叙事之后,最后一段阐发了几句,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所以,我们要写好记叙文,笔墨主要放在对事件具体叙写上;要有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场景、细节描写。字里行间渗透感情,通过具体事件凸显主题。点睛之议论应在事件叙述具体基础之上。切忌枯燥说教,空泛议论。
二、议论文
议论文是阐明自己观点、主张的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文是考生最青睐的文章。在给定作文范围的情况下,议论文较记叙文更容易写。那么,如何才能写一篇特征鲜明的议论文呢?
俗说“文无定法”。但我认为一个初写议论文的人,一定要有可以效仿的一个固定思维结构模式,这样才能感受到议论文的结构特征。通过感受、模仿写渐渐地才会写出特征鲜明的议论文来。议论文的一般模式应为:提出论点——分析论点——论证论点(举例、引用)——得出结论(中心论点)——号召(联系实际)。
有了行文思维模式,但要写一篇特征鲜明的议论文,还需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拟好标题。议论文的标题要醒目、凝练(十字以内为宜), 而且一定要隐含中心,甚至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如:谈“恒心”,“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第二、观点提出要鲜明,并且一个中心论点要贯穿始终。
第三、体现文体特征:语言论证性,逻辑的严密性。
这一特征的体现,苏洵的《六国论》是很好的范例。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分析了原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再接着从反面提出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观点,也进一步论证了“弊在赂秦”的观点。第二段总述因赂秦使秦国不断强大,而诸侯各国相对不断弱小。第三段,照应开头从正面论证“赂秦”诸侯国为得“一夕安寝”的短见,但却增大了秦国的欲望,使其不战而亡的结局。段末引用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进一步论证了“赂秦”的危害。第四段也照应开头,从反面论证“不赂秦”的诸侯国灭亡的原因。主要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第五段总述,作者感叹,六国灭亡都是因“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以亡”的实质;接着进行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讽今。第六段,作者总结了历史教训,希望当今执政者引以为戒。是文章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价值。
从全文来看,文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一泻而下,逻辑极其严密。议论的表达方式,论证性的语气,即使是摆事实的内容也是论述性的语言。这就是论证性极强的议论文。
第四、论证过程要举例(2——3个)和引用。
事实论据最具说服力。但举例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1、典型,即名人名事,与中心论点要一致;2、概括,找准切入点,用极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能证明论点的内容,其它一概不要。3、概括事例的语言尽量是论述性的语言。4、事例顺序应为:古-今-中-外。5、每一事例后面要进行分析论证把事实和观点糅合起来,做到有理有据、浑然天成。
教师如何写好板书 篇7
我当教师”活动。教师提前一周时间将装配图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学生通过自学,整理出教案交给老师批改,上课时,随机抽学生上讲台讲课。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二、培养学生读图和手工绘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既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绘图能力。读图主要是能够看懂机械图样所标注的内容,明白设计者的设计思想。而绘图尽管对职业中学学生要求不高,而且目前有计算机辅助绘图,但手工绘图作为学生一种基本能力训练还是必不可少。
如何培养学生读图和手工绘图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总体把握,巧作安排。一是提前多准备一些现成图样。可以是教学挂图,也可以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反复研读典型机械图样,事先设置好有关问题,让学生读图后回答,教师再进行点评。经过多次练习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二是精心挑选部分图形和零件实物,让学生进行抄图练习和实物测绘画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讲解中注意边讲边画,做好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教师应明确练习内容,提出目标,并不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手工绘画能力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尤其重要。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不仅对学生看图有益,而且对学生绘图也非常重要。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相似内容来提高其观察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各视图所反映的方位关系,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图样,还可以通过一些补视图、补漏线、纠错、看图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从制图投影基本理论知识入手,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空间的概念和模型,然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逐步养成由物思图、由图想物的良好习惯,不断联系实际,明确图和物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经过反复练习可不断拓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四、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
现代社会是人主宰的社会,现代社会的关系是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在这个社会中,任何人都应该学会人际沟通,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中构建新型的合作关系。
当前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是否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作为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中职校,必须加强在校生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既是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内
板书是指教师写在黑板上的文字,又称微型教案,它对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好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板书还应体现学法指导,让学生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教师的板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好的板书对学生是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容,同时也应该在各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如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把一个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个课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最后共同完成作业。如布置某小组设计一台虎钳任务,台虎钳由若干个零件组成,小组负责人进行总体分工,每人完成相关零件设计工作,最后组合成一台完整的虎钳。在设计过程中相关零件有关尺寸是关联的,小组内成员需要互相讨论、互相沟通、互相协调,才能共同确定。通过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团结友爱、互相依赖,最终可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
五、培养学生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育是人类的永恒的主题,它的目的在于求真、求善,也在于求美。而最求美的教育意境则是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缘的。”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只不过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乏欣赏和审美的能力。
机械制图以图样为核心,本身就与美存在着重要联系,只要我们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不断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机械制图课程就会变得不再枯燥和抽象。欣赏和审美能力是现代社会文明人应有的基本能力。职校生作为审美主体,应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能正确辨别美与丑,学会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东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和审美能力。如在开始讲授图线时要求图线不仅画正确,而且要“黑”、“圆润”、“明亮”,线条有质感。字体和数字要合乎规范,具有美感。在讲授画物体的正等测图时,可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常见的美学规律,如立体美、整体美、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等,使学生大脑中想象出该正等测图的图形,进而可让学生去发现美,而后愉快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在后面的零件图样教学中,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所有画好的图样不仅是一张图纸,同时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逐步增强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总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同时更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以上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琴.谈专业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职教通讯,
[2]吴勤保,张户芳.在制图课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9):51.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写板书时的字形、笔顺、习惯动作与语言等,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影响深远。书写好板书是门艺术。
要写好板书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练习基本功
好板书,不是一两天能练好的,平时要多临摹字帖,常用的有楷书、隶书、行书。多练钢笔字,从正楷字开始,书写要认真,注意笔画和字的间架结构。拿粉笔时主要用前三个手指,笔头稍偏上方,粉笔与黑板保持大约45度角;捏笔要松紧适度,太紧,字迹生硬,粉笔易折;太松,笔轻字嫩,不容易看清。粉笔垂直,笔头刮黑板,发出刺耳的声音,或者难于控制,跳成虚线。笔身过斜,则笔画粗浮,字迹不均。板书着笔,贵在轻重适度。偏重,字成鸡肋,笔折粉落;偏轻,字如缕烟,模糊莫辨。也不能起笔用力,收笔随便带过,则头重脚轻,畸形不稳;起笔过软,收笔猛然有力,则气急功亏,笔败字残。用粉笔写板书,运笔要均匀。
二、书写姿势
板书的书写姿势一般采用侧身书写的姿势。有的教师只顾板书,面朝黑板背对学生,既挡住了学生视线,影响了传授知识,又与学生没有目光、思想、心灵交流。我认为应以这样的姿势板书:师左侧朝学生,右侧面朝黑板,教师的目光既能看到黑板,又能随时观察到学生表情,避免挡住学生观看的视线。
三、字体的大小
板书字体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板面效果。字体太大,写不了几个字,影响板面的利用率;太小,学生看不清,失去板书的作用,一般认为,字体的大小以后排学生能看清为标准。
四、板书行列
板书最常见的毛病是字行写不直,不是偏上,就是偏下,或者是曲曲弯弯,很不整齐,很不美观,既影响学生观察,也不便于板面的充分利用。
1. 行列不直的原因。
行列不直的原因大体上有三个方面:一是意识的错位,主要表现是意识范围狭窄和意识分散;二是习惯动作的偏差;三是视区的狭小。
2. 如何才能使行列写直。
一是让自主意识参与调节;二是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三是不断调整和正确使用最佳书写区。
需要说明的是,最佳书写区的宽度只能在视平线上最大,距视平线越远,其宽度愈窄,书写时,在视平线上每行最多只能写8个字,超过8个字就应当移动脚步,移动时两脚距离仍然保持不变。在视平线之外两行,每写6个字就要换一次;以此类推,视平线之外三行,则每写4个字就要换步一次……。有经验的教师在板书时,很注意时时换步,使自己始终在最佳书写区内书写,动作准确合理,有条不紊。初期练习,可在书写完毕后,走到最后一排观察整体布局,哪里歪了,下次多注意一下,慢慢就规整了。
五、板位设计
板位就像装修房子一样,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不能胡乱地堆放在黑板上。优秀的板书应当字迹美观、图文并茂、重点﹙醒目﹚突出、疏密有致,布局均衡,不仅给学生树立摹仿的榜样,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否则,随心所欲,不严于律己,将带给学生消极的影响。
板位安排的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
充分利用黑板的有效面积,主要应做到三点:一是四周空间适当;二是分片书写;三是字距适当。
板书布局是指如何利用板面问题,常见的板书布局有:(1)中心板:以黑板中心为主板,两侧留有少许板面,以供辅助板书用;(2)两分板:板面一分为二,左侧为主板,右侧供辅助板书用;(3)三分板:以黑板左侧为主体,中间部分为副板,右侧则为机动;(4)四分或五分板。
2.板书的形式要多样。
相应内容多样化。(1)提纲式: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板书的字、词、句、章节、段落内容的概括,有代表性,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且必须正确,按教学顺序依次书写;(2)表解式:把所授内容,按归属关系,用大、中、小括号相应囊括,使其层层展开;(3)图示式:采用边讲边书的形式,内联外延,形象直观易于学生掌握;(4)表格式:把应比较的项目列于一侧,比较内容由学生填答。如复习课则可用此类,较系统、有联系。通常位于左侧上边,字写得比较庄重、醒目。推演区因内容较多,又要随写随擦,所以应单辟一区,以左右之中为宜。绘图区不一定太死,可根据图的多少和难易而定。备写区是处理临时情况用的,通常靠右,以免干扰其它区。
3. 主次分明。
在板位安排上,不可主次不分,平面直推。应准确地把板书内容的主次在板位安排上体现出来,才能使学生明确重点,便于理解和记录。需要分层次时,应正确使用层次序号。
六、板书设计的要求
1. 要有鲜明的目的性。
一是每节课的板书在设计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不是为了板书而板书,在设计板书时,重点突出哪些问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心中有数;二是要充分体现教学目的,每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都要认真考虑,并要在板书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来。
2. 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板书的设计一是要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如语文课的论说文教学,在设计板书时就要尽量体现其论证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而文学作品的教学,在板书设计时则要尽量体现出作品的形象性和艺术性。数学课中的几何内容的教学,在设计板书时就要考虑图形的安排;而代数内容的教学,在设计板书时则要考虑算式的排列。二是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对象,板书设计也不能完全一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多带一些形象性的特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突出逻辑性的特点等。
3. 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板书必须简明、醒目、凝练、集中,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求对教材内容要进行高度的概括,用字用词一定要仔细斟酌,要尽量精练,哪怕是一个字,也尽量不要多写,这样既能清晰醒目,又节省了书写的时间。
4. 要有清晰的条理性。
板书的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内容,因此板书一定要做到眉目清楚,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次序井然,尽可能使学生通过板书就能对教材内容一目了然。
5. 要有周密的计划性。
在设计板书时,一是要考虑对板书的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安排,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具有条理,如何形成整体等等;二是要对黑板的板面加以计划,如课题的位置、基本板书的位置、辅助板书的位置如何安排等等;三是对整个板书的内容在课堂上呈现的时间和步骤也要进行计划,以便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
6. 要有适当的灵活性。
一是说每节课的板书虽然都要精心设计,但是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不能一成不变,特别是有些概括性的词语或提法,可尽量采用学生自己使用的词语或提法,以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和时间的不同,也要适当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学生往往对写得一手漂亮板书的老师比较有好感。只要教师长期坚持练习,相信你的板书会越写越好。
摘要:记得初当教师的时候,也很怕写板书,虽然在课下经过精心设计,写出来的板书还是横不直,竖不齐,面对学生总有些尴尬。经过多年经验,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关键词:板书,业务水平,方法
参考文献
[1]葛香兰.如何发挥板书的作用.
如何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 篇8
一、深入课文学习,把握议论文体
初中第六册教材前三个单元安排的都是议论文的篇目,安排如此多的篇目进行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议论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以课文为范文,引导学生提炼观点,分析论据,掌握论证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很快读懂议论文文章,解决相关问题,为后面议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关注广播、电视、报纸等相关评论报道
笔者每天布置学生回家听广播、看报纸;观看电视评论报道,并利用晨读时间把自己看过的内容进行评议。学生刚开始评议时不能切中要害,只是泛泛而谈。经过多次指导,长时间训练,学生对社会生活及周围一切开始留心关注,部分学生针对相关报道能发表深刻的见解。这项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交流,共同话题也逐渐多起来,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开展讲演会、辩论会,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关注社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笔者又趁热打铁,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生熟悉的校园现象、社会现象开展讲演会、辩论会。如“树立正气”“谈节约”“开卷是否有益”等活动,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搜集资料,积累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议论文的写作离不开大量的材料,缺乏材料,文章就会空洞无物,显得苍白无力。那么,材料从哪来呢?需要积累。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笔者布置学生每天从课本、课外书以及网上相关资料中搜集名人故事、名言警句进行评议写出感悟。经过训练,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逐渐加强,认识水平逐步提高。
五、指导写作,加强训练
训练必须经过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逐步提高。笔者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小事入题,指导学生提炼观点,如“小议抄作业现象”“如何对待早恋现象”“谈上网的认识”等等。学生能很快提炼出观点并引用资料进行说理。在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理,观点正确的情况下,笔者又进一步从学生的行为养成,社会规范等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如训练学生写作“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做人要诚实”等着重培养学生从某一个角度立意,引用名人典型材料进行说理。在此基础上,又结合材料作文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经过不同层次的训练,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上不但入了门,而且出现了许多好作品。
体育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篇9
一、当前教学反思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许多学校都认识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并把它作为教学五认真检查的重要环节。我通过调研,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要求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反思, 再看教师的备课笔记, 教师每节课后总能写教后感。但深入剖析会发现这些有许多是流于形式。从形式上看, 教学反思写得扎扎实实, 但从实效性上来说, 其实质依然是流于形式, 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 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教学反思可有可无。
自2001年课改以来, 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但一些体育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账一样, 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感受, 缺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深层次思考, 因而成效并不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受旧教学模式的影响, 观念落后, 对教学反思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排斥, 在教学上凭“老经验”吃老本。其给自己旧得发黄的备课笔记如前面所提及的, 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平时疏于或懒得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或仅仅为了应付检查而在备课笔记上随意写上几句, 这样的反思只是形式上的反思, 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2. 认为教学反思就是简单思过。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同时也是自我再学习的过程。但我通过对一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调研, 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给自己的课堂教学找不足。思不足固然重要, 但教学反思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 而且要总结自己的教学成功之处, 并对成功的教学作深层次的研究, 以形成理论,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的保障。
3. 错误的认为反思是个人的行为。
反思绝非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省, 它应该是面向其他教师、面向学生、面向教材的, 同样需要互动和交流。因此,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 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同时在必要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从而对老师的教学作反馈。
4. 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有些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是一门副科, 没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主观上产生认识偏差, 客观上囿于课务较重等因素, 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不重视。还有些教师对教学的一些体验和感悟, 仅仅在于对本节课作反省, 没有对相同或相近的运动项目、动作形成系统的总结, 结果是过雁无痕, 昙花一现。
二、体育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体育教师要写好教学反思必须遵循这样的程序:了解概念———明确方法———理解内容———确定切入点。对于体育教师来说, 进行教学反思要做到多写反思日记, 必要时还要做好课堂教学录像, 做好与同事间的互评与交流,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做好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1. 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主要是对写的教案进行反思, 反思通过教学要教给学生哪些动作概念;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定性正确合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是否适度;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本教材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等。
2. 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不可预测的情况的发生、教学前反思没有想到, 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情况所进行的反思, 还有在进行师生互动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 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教学中反思实际是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的体现, 只有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反思的教师才会处理好。所以说教学中反思是教学反思不可或缺的因素。
3. 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是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的, 它既是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的总结, 更重要的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是否做到最优化、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又怎样的反思。即既要总结不足, 更要注意成功经验的总结。
体育教师要写好教学反思, 需要做到客观分析, 实话实说, 对教学过程中自己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的合理性,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有效性等要实话实说, 并进行认真思考, 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场地器材的合理运用等进行认真反思, 反思这些成功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特别是在教学中进行的有效调整要认真总结。还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何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 从今天的教学中吸取教学经验,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的供给。同时也要反思教学机智。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化”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 若不及时利用反思去捕捉, 便会时过镜迁而烟消云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把学生“创新的火花”看成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它可以帮助教师拓宽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结束后要对教案进行再设计, 对教学过程中突破重难点有什么创新;组织教学有什么新招;如何使学练到位进行必要的整理, 精益求精。强化师生的互动反思, 教学效果好不好, 不能简单地说“学生有没有配合好”。要学会从教师自身找原因、求对策, 反思是否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及他们对于相关内容学习的经验和学力基础, 寻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从而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浅谈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篇10
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和设计, 而往往忽视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 也就是忽视写“教后记”。殊不知作为教师,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回顾教学得失并记录于册的“教后记”,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思之不缜, 行而失当”, 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 “反求诸己, 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很难见到“教后记”的踪影, 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学反思意识的萌芽, “教后记”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教案中, 成为许多学校规定的教案的组成部分。笔者想就“教后记”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教后记”不应是教案的一部分。教案, 顾名思义, 即为教学方案, 应是预设性的, 而“教后记”应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反思, 不属于超前的范畴, 不应屈居于教案一隅, 应是与教案处于平等的位置。尽管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写“教后记”, 但也只是敷衍了事, 有的语焉不详, 有的互相抄袭, 未能真正进行教学反思, 这使得“教后记”的作用大大削弱。“教后记”应是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是教学反思的捷径。
那么, 到底什么是教学反思?毋庸置疑, 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学反思应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教案中的预设和课堂上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其中, “自我觉察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教师从教多年, 教学水平一直没达到最佳状态, 这与“自我觉察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笔者认为, 作为教师, 专业知识与授课能力固然重要, 但是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意识与行为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从一个客观的、建设性的角度审视自身。它是具体地对于某一教学环节、某一个讨论回合甚至某一教学语言展开“回头式”的思考。在反思中, 某种更先进、更实效的思想在抽穗、在拔节、在生长。这其中, 有对自己教学思路的衡量, 有对课文构成的评判, 有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教学关怀。
那么教学反思到底应写些什么呢?该怎样写呢?
1.记教学中的“得”。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 (如将形象贴切的比喻, 巧妙的新课导入, 留有悬念的结束语, 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或授课过程中“灵感”顿生等) 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 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还可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 写入“教后记”,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 经过不断积累、归类整理, 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都将大有裨益。
2.记教学中的“失”。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 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性因素估计不足等情况。对此, 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 并分析其原因, 研究弥补措施, 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3.记教学中的“智”。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 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 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 则难以令学生信服, 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 诱导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结论, 学生就会迷途知返。
4.记教学中的“疑”。即记教学过程中和备课过程中的疑惑、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 这些往往能反映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 要在今后教学中予以特别注意, 应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5.记“再教设计”。教师上完课后, 静下心来, 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 根据这堂课的教学体会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写“再教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改进方案, 可以扬长避短,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课堂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大大提高。
须注意的是, 写“教后记”一要及时准确, 在教学情感还没有在头脑中消退之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二要重内容、求实效, 要以实用为原则, 不必拘泥于形式, 可写一孔之见、点滴疏漏, 也可以就某一问题作专题分析;三要持之以恒。正如布鲁克菲尔德在《批判反思型教师ABC》的前言中所说:“ (教后记) 让我认识到我的教学不一定就是糟糕的和有害的, 但是却是存在着问题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当年执教《记一辆纺车》的“教后记”就是很好的一个范例。于老师当时想凭借学生对该文喜欢的情感导入, 结果学生的回答“不喜欢该文”出乎了于老师以及听课教师的意料, 也使课堂出现了短暂的停顿, 后来于老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说“不喜欢”的理由, 继续了课堂。针对这一意外, 于老师在“教后记”中反思道:“备课时考虑欠周密, 原以为学生喜欢散文, 想由此激发兴趣, 导入课文, 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幸亏能当即因势利导, 先听取学生的意见, 强调了叙事散文的特点,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实际应做充分的了解和估计, 不可再犯闭着眼睛捉麻雀的毛病, 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难发现, 于老师的“教后记”针对这一课堂意外进行了以下反思:一是反思备课, 认为自己考虑欠周到, 是闭着眼睛捉麻雀;二是反思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 认为自己能因势利导, 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继续该课, 进而希望能继续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这样的“教后记”既有经验, 又有经验的总结;既有对过去的诊断, 又有对未来的希冀。如果说课堂上的灵活机动使于老师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话, 那么课后的反思与顿悟也许正是促使于老师的教学不断成功的原因所在吧。这样的“教后记”也不是偶尔为之的, 是时时存在于一位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它总是能使教师少走弯路。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写寒假生活作文 篇11
关键词:仔细观察;触景生情;持之以恒;妙笔生辉
快乐的寒假,又时逢春节,是学生喜庆、欢乐、旅游、玩耍的好时机。学生除了在春节快乐旅游、玩耍,还要从社会上、学校里、家庭中去寻找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丰富多彩的寒假、春节的生活内容呢?
一、开展各种活动,寻找寒假生活素材
1.走街串巷,看新气象
引导学生到大街小巷去走一走、逛一逛,有的买年货,有的贴春联,有的挂红灯,到处是迎新春,喜气洋洋的新气象。到超市、农贸市场去走一走,到处是琳琅满目、堆积如山的商品、蔬菜,买年货的人络绎不绝。收集起来,就是新年新气象的好素材。
2.走亲访友,看新变化
寒假、春节期间是走亲访友的好机会。通过观看街道、社区、农村道路的变化,房屋搬迁,生活的改善,说明了人们朝着小康生活迈进,生活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体现了城市、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献爱心,送春联,做好事
我们可以到敬老院、孤寡老人家里去做好事。例如,到敬老院、孤寡老人家去扫地、擦玻璃、清理卫生、送慰问品、贴春联、唱歌、跳舞、表演节目,体现了尊老敬老的新风尚。这些有益的活动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4.游山玩水,增长知识
在寒假、春节期间,学生可能跟随父母去游山玩水,游览名胜古迹。要注意“下马观花”,仔细观察,用慧眼去拍摄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学生每到一个旅游风景区,身边要带上笔和笔记本,把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记下来,并按照观察的顺序,把景点、名人题词写下来。特别要记下导游关于名胜古迹的介绍;然后在景区购买一些风景区的介绍书籍和图片来看一看。这样“胸有成竹”,写游记、日记才能得心应手,妙笔生花。
5.开展有益的活动,开心玩耍
寒假、春节期间,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多彩。有观看的活动:看舞龙灯、看花灯、看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有玩的活动:打雪仗、敲锣打鼓、放烟花、猜谜语;有动手的活动:做花灯、做灯笼、做塑料玩具、做风筝;有演出的活动:唱歌跳舞、演小品、演相声、演课本剧等。总之,引导学生把开展的活动内容有重点地记下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幸福。
6.多读有益书,受益匪浅
寒假是读书的好机会,学生可以读科技书、小说、童话故事等书籍。多读好书,增长知识,为自己充电;然后,再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7.多听新闻、故事,长见识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寒假、春节期间,除了多观察、多游山玩水外,还要多看电视新闻,多听广播,扩大视野,了解祖国、家乡的变化,为自己增长知识;另外,还要多听听社区、邻居的知识渊博的人讲新闻趣事,收集有意义、有趣的故事,为自己增添写作素材。例如,清代的著名作家蒲松齡,他过去穷困潦倒,在一个山村教私塾,利用课余时间,在村头摆设茶点,让过路的人,边喝茶边讲民间发生的故事,他晚上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聊斋志异》这本短篇小说集,用谈狐说鬼来讽刺抨击黑暗的旧社会。由此可见,多听新闻趣事,受益匪浅。
二、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在寒假、春节期间,看到的、听到的、玩耍的,遇到的人、事、景物比比皆是,学生不能走马看花,而是要“下马观花”,仔细观察。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文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由此可见,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把观察到的人、事、景、物用笔记本记下来,成为“素材储蓄库”,用时就可以从“储蓄库”里提取出来。这样就能让“巧媳妇有米可炊”了。
三、触景生情写作文,持之以恒写日记
寒假、春节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不要只顾玩、只顾吃,而是要把观察的内容写进作文和日记。例如,看放烟花、舞龙灯、走钢丝、耍猴子等这些触景生情的有趣、有意义的素材,学生不妨马上动笔写作文、写日记。又如,跟父母游山玩水,游览名胜古迹。在旅游途中可能好几天,如果等回来再写作文、写日记就容易忘了。所以,每天回到宾馆后,一有空就要拿起笔来坚持写。因为这样看到的景物记忆犹新,写起来得心应手。如果写旅游日记,范围很广,看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可以写。写旅游日记,首先要把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接着按照游览的线路,把游览的经过写具体;最后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收获。写游览日记不要面面俱到,要把一两个印象最深的景物写具体。这样写出的旅游日记就有血有肉,才能打动读者。
四、围绕题目,确定中心,认真选材,妙笔生辉
1.写事
可以写一件感人的事,一件难忘的事,一件有趣的事。例如,在大街上看见卖春联、卖灯笼,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在家庭里进行猜谜语竞赛等事。
2.写人
写人可以写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还可以写难忘的陌生人等。
3.写景
可以写过春节、闹元宵的场面、除夕放烟花的情景、旅游的一处景物、公园的一处景物、山川的美景、农家小院等。
4.状物
写植物(花草、树木)、动物(野生动物、家禽家畜、昆虫)、学习用品(书包、笔盒、铅笔、钢笔)、电器(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
5.写新闻、趣事
把看到、听到的新闻,春节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或有趣的事写到作文中,与别人分享。
五、按照顺序,重点突出,写清经过
在寒假和春节中,无论是写人、写事、写景、状物,都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例如,写人要通过写事来体现助人为乐,或孝敬老人,或新事新办的高尚美德。事情总有来龙去脉,起因、经过、结果,“经过”是文章的核心,是重点,要写具体。同时要把事情“经过”的情节、场面写得生动、细腻。例如,一位学生写《孙悟空舞草龙》一文,小作者选材新颖,按照“做草龙—舞草龙—比舞”的顺序,重点写了舞草龙的过程。采用“点面”结合,既写了孙悟空带领众猴舞草龙,又写了观众的动作、神态。同时,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的手法来描写,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字里行间充满意了童真童趣。
六、观看变化,巧用修辞,抒发感情
在春节中,观看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看到祖国、家乡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环境美丽,怎么能不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呢?因此,在习作中,要巧用修辞,巧妙地抒发真实的思想感情。只有把感情融入文章中,才能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
总之,学生在寒假、春节期间,要认真读好课外活动的无字天书,遨游大自然,关注人生,关心祖国以及家乡的变化,才能妙笔生辉,下笔如有神。
(作者单位 福建省浦城县富岭中心小学)
语文教师如何写好下水作文 篇12
一、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首先,做一个喜欢写作的语文教师,才能为了写作而去读更多的书,更细致地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增加作文的品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2]通过勤奋的学习, 培养扎实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应该经常动笔写写文章,写作本就不是什么苦差事,而应该是一种表达的延伸,是一种述说的快乐。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学生写作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把自己在写作中的快乐和对于自己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分享给学生。
其次,要有目的性、计划性,避免盲目、随意下水。有充分的计划,方可临危不乱,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计划安排。 强烈的目的性、计划性是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具备的因素。下水作文必须和教学计划密切联系,应该属于教学计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应按照教育教学的要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 切不可一蹴而就,盲无目的。
再次,归类“下水”,有舍有得。要知道该不该“下水”。我们都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适合游泳,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适合游泳,都是要注意的。写下水作文也是一样,哪些题目该“下水”, 哪些题目不该“下水”,也应该有讲究。有的是整篇“下水”,写出一篇相对完整的文章,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文章和老师的文章做一个全面的对比,重新审视作文整体的要求以及写作思路,以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跨越式提高。有的是局部“下水”,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教师便可局部下水,为学生提供示范,让学生改善作文,提高水平。还可以是评改“下水”, 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在清楚了解学生作文的基础上,边评改边下水作文,以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让他们扬长避短,明白怎样写好作文。
二、写作过程中要以指导学生为重点
首先,写作应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真情实感,富有教育意义。 教师写下水作文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写作,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写下水作文,这样一来可以引导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也要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人生的喜与悲并从中发现真实情感的流露,揭露和发现社会的各方面现象,记录人生中感动的时刻,在不断的积累观察中逐渐培养自身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使自身的观察力和评价能力在观察和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 教师在下水作文中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健康科学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创新合作精神。教师下水作文的教育意义是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生心理的“向师性”潜在地指引学生不断向教师学习,发挥教师下水作文的教育性功能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其次,作文主题应深刻,富有哲理性,并且运用发散思维,力图创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写出更有哲理性、积极向上的文章。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要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 就必须教会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当然这也需要老师身先士卒,只有教师本人是创新型的,他才会发现、重视并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再次,选材丰富多彩,并在写作中注重文字功底,行文流畅。 “要解决作文材料来源问题,就必须学会观察。观察是认识的基础, 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3]语文教师在下水作文时就应该充分挖掘生活素材,选取一些学生平时常见常接触却不敢、不会用的材料,合理加工运用。只要平时多观察多积累材料,在作文写作时只要符合作文主旨,尽可大胆地去用,即使是错误的,老师指导以后及时改正,这都是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的。行文流畅,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遣词造句信手拈来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始终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是知识的化身。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能写一手洋洋洒洒的文章,是获得学生尊敬的好方法。这就可能感染学生, 会让学生无形中以自己为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努力进取。
三、写作后对待下水作文的态度要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
首先,切忌把“下水文”当做学生的“摹写”样品。很多学生和语文教师都认为老师所写的下水文就是让学生去模仿的。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对很多教师而言,学生只要模仿出好的文章,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就算完成任务,功得圆满了。教师的下水作文一定要遵循指导性原则。在下水作文之后,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去写,避免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成为“下水文”的仿写文。教师要力图开拓学生思路,争取让学生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上探索出新的写作模式。
其次,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切忌引导学生评析下水文时教师 “一览无余”。《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评析语文教师下水文时,应当坚持民主性原则,师生互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来评析下水文。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一次彻底的学习,明白老师的文章好在哪里,从而明白自己的文章不好在那里,让学生汲取教师文章中的精华,为己所用。当然,人无完人,如果学生指出老师文章中的不足,老师不应摆出一副我是权威的姿态,高高在上, 而应对学生加以表扬,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下水作文评析时,切忌教师一人滔滔不绝的讲,什么开头结尾, 内容用例而完全脱离实际,置学生于不顾。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这样,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必将让下水作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得到极大的提高。
【教师如何写教研论文】推荐阅读:
教师该如何写教学反思08-25
教师如何写教学设计10-19
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11-23
教师如何写辞职信怎么写12-20
基层教师如何写好教案06-12
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08-29
如何写教师节倡议书09-07
最美教师演讲稿如何写5分钟01-07
教师如何做校本教研08-21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教师如何撰写教育论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