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对策

2024-06-29

微观对策(精选11篇)

微观对策 篇1

摘要:收入差距是学者和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收入差距明显拉大的背景下, 本文详细剖析了新型经济环境中可能引起收入差距的各种宏微观因素, 并深入分析其引发收入差距的作用原理, 以期为提出更有效的收入差距调节政策做以参考。

关键词:收入差距,机遇性因素,灰色收入

近年调查机构公布的地区或城市平均工资水平引来舆论哗然, 其水平之高与公众感观相去甚远。非统计性调查显示公众普遍认为收入差距仍然很大, 甚至有渐趋扩大的趋势。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既源于历史因素引起的宏观经济制度运行环境的不合理、也包括伴随着经济发展、改革涌现出的资源不平衡、体制不完善、垄断等方面的微观原因, 本文将逐次可能因此收入差距的微观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一、收入差距形成微观因素分析

1. 机遇性因素造成劳动供给低效形成收入差距

市场进行初次分配的依据是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 根据居民所拥有的要素数量, 要素在经济中发挥的力量进行分配, 分配结果会使居民收入差别化, 要素所得可以刺激要素的产能, 提高效率, 其本质是社会发展的本源动力。市场运行中又不可避免的存在另一种所得, 来自于机遇要素。机遇要素可以分为两类, 其中重要的一种是由社会制度缺陷、政府政策倾斜、法制漏洞、资源分布等因素造成的非生产要素投入产生的收入。机遇性所得无助于效率的提高, 反而会形成两极分化的收入格局, 危害社会发展的公平性, 影响社会稳定。

机遇所得使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劳动供给低效, 长期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本的投资,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以下做一个劳动供给对工资率变化的局部均衡分析, 由于在短期内居民不能快速获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或者从劳动实践中获得干中学经验, 但是这在长期中可以实现, 因此分析从长短期的角度分别进行。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有A、B两个劳动者, 具备同样的劳动效率, A获得辛劳所得, B获得辛劳所得之外, 还获得机遇所得, W为工资, H为闲暇时间, 、为A、B的收入, 机遇所得伴随着B劳动时间增加而增加, 增长速度大于工资增长速度, 对A来说其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应该是大于收入效应的, 对B来说工资上涨, 机遇所得上涨的速度更快, 总收入增加的速率更高, 因此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工资上涨使得B更愿意以闲暇代替劳动, 减少劳动供给, 如图:

B的收入方程:;

由A、B工作与闲暇的配置可以推导出A、B分别的劳动供给线, A对工资变动的弹性明显大于B。市场平衡时的劳动供给由A、B组成, 当工资上涨时, B因为收入增加的更快以闲暇替代劳动愿意提供的劳动减少, 而A不得不在相同辛劳所得基础上提供更多劳动, 形成新的均衡, 短期来说, 对A提供劳动的积极性有所打击, 长期情况下使得A、B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都丧失兴趣, 最终连累经济发展, 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隐性、灰色收入削减经济效率的运行方式和机遇性所得几乎一样, 不同之处是人们并不知道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长期发展中的信息不对称, 可能将迫使优秀劳动力退出市场, 促成劣质劳动力驱逐优良劳动要素的情况, 阻滞劳动市场的良性竞争。资源配置低效和收入长期与劳动付出不匹配, 导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这样的市场失灵问题, 只有政府出面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干预, 在再分配领域实施调节才能从长远角度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局面。目前我国收入差距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由机遇要素解释, 特别是沿海和西部地区鲜明的政策性机遇收入差距。机遇性差距最大的缺陷就是不仅不能推动效率, 反而会挫伤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扰乱市场经济的秩序。在当前经济改革, 发展方式转变的局面下, 通过税收来调节收入差距只是过渡手段, 真正消除机遇性因素对市场经济的扭曲影响只有通过长期的政治造词、经济制度改革才能完成。

2. 垄断造成公众福利损失、市场运行效率低下形成不同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差距

一方面, 垄断行业和企业所造成的无谓损失是对社会福利的浪费, 另一方面高额的超额利润在企业内部小部分人群中分配, 还可以获得非报酬性的物质福利, 例如优越的办公环境, 分配住房或住房补贴, 免费使用的交通工具, 最终的结果是形成高收入, 高优越感的极端人群, 这将在社会伦理中受到公众非议, 引发极端不公平的感受。寻租行为, 在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混淆不清的经济条件下, 实际上间接等同于政府对政策、经济、自然、土地等资源的行政垄断, 从垄断的角度看, 这也是对社会福利的消耗和促使部分人群收入畸高的重要原因, 也是贪污腐败滋生的土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而言是竞争性经济, 但也不乏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垄断。我国的资源供给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交通运输行业、通信、电力、金融等都是高垄断行业。垄断形成的原因不一而论:有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通过规模效应, 提高同行企业进入门槛, 形成的自然垄断, 诸如水、电供应;还有对资源进行控制所形成的垄断, 迫使竞争企业自动退出, 例如采煤行业;以及通过政府所赋予的特许权, 形成某一产品、资源的唯一供给者, 比如邮政、广播电视, 直接使行业竞争者出局, 它们虽然在定价上受到政府的干预和管理, 但仍然造成无谓的福利损失, 并很大程度上形成少数垄断行业、企业从业人员收入, 包括显性收入, 隐性福利的异常高企。这种垄断形成的高收入群体, 不仅导致资源配置低效, 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长期的改善以外, 使得整个社会居民收入分配明显缺乏公平性, 形成鲜明的收入差距。

3. 教育资源失衡导致的人力资本差异形成收入差距

全国总工会2012年公布了一个数据, 指出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连续下降22年。在目前劳动力完全是买方市场的环境下, 这并不令人惊讶。除此以外这种劳动报酬持续快速递减的局面, 也由多种原因造成, 我国普通劳动者的保护制度缺失, 工会力量不能充分代表普通劳动者的利益, 与雇佣方进行集合竞价, 以保证充足的就业数量或者保证稳定的薪酬水平;资本市场回报率高, 资本供给短缺;劳动力平均人力资本含量低, 外企时常抱怨在中国不能招聘到称职的雇员等等因素, 使得劳动力要素价值一方面长期被资本要素挤占。另一方面, 财政教育资源非均衡性配置方式形成了我国教育资源失衡三大特点:首先, 城乡配置差距, 农村中小学平均教育经费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8年全国农村初中和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 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82.08%和87.06%。其次, 区域间教育投入差距悬殊, 据《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河南普通小学生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是1393元, 比上海的11499元少10106元;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910元, 比上海的13123元少11213元。再次, 同地区教育投入等级化明显。财政性投入偏向非义务教育阶段, 全国高等教育占教育投入的22%;县级财政向高中教育阶段倾斜。重点学校制度形成的重点高中, 优势阶层的优势学生群体长期居于地方教育投入的首位。从义务教育直至职业教育的资源失衡促使劳动力人力资源的积累水平不一, 差距拉大。除此以外, 大学教育体制不规范, 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长期脱节的机制下, 各个级别的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高素质, 高技能劳动力缺乏, 也在部分行业形成供需结构不匹配的局面。尽管也存在部分高素质科技、管理经营、工程建设、金融人才获得巨额报酬的现象, 但还不普遍, 这也是市场开始对教育投资、干中学累计的人力资本的认可, 是对推进市场运行的效率, 促进发展方式向集约、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必经之路, 是未来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劳动报酬水平低、保障差、不能通过稳定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获得稳定的增长是普通劳动者收入不能获得大幅提高的重要原因。

4. 隐性、灰色收入形成法制外的收入差距

所谓隐性、灰色收入是指各种经济主体在经济制度不完善, 法律制度不健全的环境下进行寻租活动, 得以获得的经济租。经济学界中对寻租定义有重要影响的戈登∕塔罗克在《寻租:定义的问题》中提出“寻租是指这样一种情形, 其中所含的任何一种指向都有一种负的社会作用”。通俗来讲是指利益体追逐既得的社会经济利益。我国在经济转型期, 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常常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与政府的调控职能混淆不清, 阻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损害个别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使部分利益群体受益;地方政府保护主义政策, 通过行政手段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 或者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政府在法制不健全、经济制度不完善、监管不严密的条件下极易产生政治创租和抽租行为, 迫使私人企业与之分享利润, 一方面鼓励市场参与者从非正当竞争中获利, 另一方面又会削减优秀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严重扭曲市场经济的效率和公平。扭曲的政策之所以可以延续下去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该政策造成的扭曲已经相当严重, 从而形成了一个积极维护这项政策的利益团体;二是该政策造成的租应当集中在少数寻租着手中轻易不会消散。从这两个条件来看,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资源开采业等行业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这些利益主体在寻租过程中, 获得隐性、灰色, 甚至非法的收入加剧扩大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 从道德角度讲也是广大民众最不能接受的。

二、构建具有公平公正功能的税收制度体系是调节收入差距的最终手段

现阶段政府积极的运用各种财税政策调节收入差距, 笔者通过前文分析总结出收入差距形成的各种微观因素得出结论, 虽然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是调节贫富差距的直接有效手段, 但个人所得税的局限性限制其最大限度发挥收入分配调节作用, 因此倚重个人所得税单一税种的做法不具有发展意义, 只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构建起公平、公正, 覆盖个人收入全过程的税收制度体系, 以在个人收入取得环节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线, 辅之以个人收入使用阶段的消费税、个人收入积累环节的财产税和不动产税, 以及个人收入转让阶段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构建立体式全阶段的税制系统, 才能从发展的意义上根本解决收入差距的矛盾, 才是形成中等收入人群居多的橄榄型收入社会的最终手段。具体操作有一些阶段。

1. 从短期操作实践来说, 改进个人所得税的重点应该放在税收征管体制完善上。很多学者主张综合所得税制, 或者综合所得税制与分类所得税制并行的混合所得税制, 短期的条件准备应着重于建立全民个人收入资料库, 可效仿美国建立统一的纳税人身份识别制, 采用高技术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以沟通税务、银行、社会保障、司法等多个部分之间的纳税人收入信息, 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设个人信用制度, 使之与纳税人身份识别系统联合使用, 形成社会监督机制, 加大偷逃税的成本与风险。公民纳税意识的培养也是个人所得税在现阶段发挥其功能不可或缺的条件, 税务部门应加大税法普及力度, 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 同时完善自我监督, 自我形象的提升, 从两方面增强公民的纳税自觉性。

我国目前采取的七级税率, 税额计算复杂, 级别多使用效率低, 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存的类双元税制结构, 有悖公平原则。逐步完善推进分类与综合所得税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条件, 保留现行税制中成功之处, 对工资薪金和财产转让、股利、利息等资本所得分类采取二元的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继续执行。综合所得税制更好的反映了税负的公平原则, 而且对于我国来说, 个人所得税作为税收来源之一, 尤其是地方的主要税收来源, 影响也很小, 易于进行管理。

2.从长期发展来看, 构建多种税收制度, 完善税收体系才是最终手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判断合适的时机开征相应的税种, 以完善调节收入分配体系才是长期调节收入分配的最终手段。下面通过分解个人收入全过程详细分析应该开征的税种:

(1) 在收入取得环节, 开征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是为转移支付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 转移支付作为调节再分配收入的手段, 比税收更直接和有效。目前我国尚未开征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性支出的资金缺乏, 数额有限, 来源主要包括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开征社会保障税,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既可以实现全社会不同收入阶层之间收入的垂直转移分配, 又能对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起到补充、辅助作用。因此, 政府应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 构建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2) 在收入积累环节, 应该开征财产税、不动产税以及证券交易所得税等, 以便抑制个人财富的过快积聚, 缓解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

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实际上是公众价值取向问题, 公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众公共选择的结果判断的, 在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 经历了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允许部分人先富为指导思想的的发展阶段, 人们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 但是必须建立在要素禀赋合理, 合法占有的平台之上, 只有灰色收入, 垄断收入, 非法收入的滋生土壤得到清理, 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才能发挥出来, 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才能产生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从发展的全局上来讲, 只有构建多种税收制度, 形成完善的调节分配体系才是改善我国收入差距不平衡现状的最终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卫东.论缩小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 (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05

[2]收入分配差距与税收政策研究. (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05

[3]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研究. (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03

[4]赖德胜.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的新进展—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Ⅲ》. (J) .经济研究.2008.12.p145-149

[5]刘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财政政策取向. (J) .社会科学家.2007.11

宏观把握 微观推敲 篇2

独坐夕阳里

郭 枫

薄暮时分,独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在空旷静寂之中,我感觉今天的黄昏极美。

天气新晴,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凤凰树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和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操场,黄澄澄、亮晶晶,像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上云霞更美,空气的每一个粒子,都染上了颜色,跳跃着,流动着,分秒之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华丽的金、鲜明的橙、酡醉的红、神秘的紫……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外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可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的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大地,整个天空,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夕阳真美!美得多么令人心悸。

安谧的校园,被暮色浸透了。细柳、扁柏、小池、曲径……一切都蒙上了凄迷的调子,带着些凉薄的意味。独有一圃大理菊却盛放着,蓊蓊郁郁地开出一片花海。在沉沉的夕阳影里,鲜明极了。那些硕大的花朵,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逼近去凝视,火球中含蕴着生命的烈焰,让人有灼热的感觉。花朵的颜色缤纷:粉白色的那种固然娇媚,深紫色的那种固然艳丽,不过,有一种橙红色的更让我喜爱。这种花,也不知道每一朵是由多少花瓣组成的,但见一圈一圈的花瓣,密密地排列着;中心是耀眼的赤红,向外层展开去,花瓣渐渐变大,颜色渐渐变淡,最外一层,乃变成明亮的橙黄了。花瓣,毛茸茸的,闪着丝绒般的亮芒,却又透明得像玻璃似的流转着夺目的晶莹。

这一圃大理菊,怎会开得如此茂美呢?也许,这就是春花对于生命的讴歌吧!散步在花径上的女孩是谁呢?十七八岁吧,还正是白色小马般的年龄,春云初展般的面容,却偏爱拢起一缕闲愁,轻锁在眉峰上。她有时低头寻思,有时向天边凝视,是在想什么,还是在期待什么?是要一个多彩的梦,还是要一个灿烂的明天?她的眼睛闪动着光芒,小小的唇紧闭着,倔强而高傲,绛色的夕阳映照着她红润的面庞,夸耀着一个蓬勃的生命。晚风轻拂,飘动着她的头发也飘动着她的衣裳,她轻盈地散步在花径间,好像踏着无声的旋律在舞蹈!

她是谁?这不必追问,她是青春的形象。

太阳沉得更低了,已敛尽了光芒,红通通的,像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它被淡蓝的暮云烘托着,庄严而祥和地步向沉静的世界。

白昼即将尽了。

大理菊仍热情地燃烧着。

女孩还流连在晚霞中。

独坐在夕阳里,在朦胧的光影中,我的灵智却被眼前的这三件事物——落日、花朵和青春——启发得清朗了。我的心灵好像一湖清波,澄明地映出了生命的过去和未来。

你没觉察到吗?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伟大如太阳,冉冉初升时何等辉煌!日当正午时何其壮烈!可是,当它散尽了热力,失去了光芒之后,仍将归于平淡。渺小如花草,当其默默地钻出地面,平凡的样子,虽不能邀得人们一顾,但在生命展开的一刻,却灿烂得令人目眩!而后便萎落飘零了。人,谁没拥有过可傲的青春呢?可是谁也不能扭转那自然的大手,终将走上衰老的归宿。然而,我们又何必遗憾?不见那落下去的夕阳,是多么和平静美么?不见那怒放的春花,是多么热烈、疯狂吗?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开自己的爱情,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

独坐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我感到昼的光明也感到夜的阴暗,感到时间的短促也感到生命的无限。恍然间,我已不是我。我,和那些花草,那些树木,那流荡的云,那吹拂的风:是同样的存在。紫色的雾升起了,包笼了所有的形象。一切,渐渐地,模糊,渐渐地,不见。

一、 宏观感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枝节都受到整体的制约,每一道小题中的答案都与整体有关。做题前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将有利于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1.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现代文阅读首先得有阅读,只有认真阅读理清文脉结构,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哲理散文往往通过一两件生活中的小事、生活中的一景一物来表达深刻的哲理。阅读时,应先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阐述人生哲理;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郭枫的《独坐夕阳里》一文,在开头一节就点出“独坐夕阳里”这个题目,同时也是全文的总写,创造了贯穿作品的冥冥觅觅的抒情气氛。接着依次描写落日、花朵、青春三件事物的“美”,含蓄地揭示了“美”的内涵——真。三幅画面,各臻其妙。第一,是夕阳的美。因为新晴、薄暮、春寒,因为光线“没有了热和力”,所以夕阳充满了“梦幻的色彩”,而使作者感到迷迷离离。第二,是花朵的美。大理菊一圃盛放,夕阳下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含蕴着生命的烈焰”,或娇媚或艳丽或晶莹,它们使作者感到“灼热”。第三,是少女的美。眼睛闪着光芒,唇紧闭着显得倔强而高傲,红润的面庞,夸耀着一个蓬勃的生命,使作者感到生命的青春在舞动。然后作者总提一笔,以抒情性的议论画龙点睛,抒写“真”的感悟,升华了伟大与渺小、青春与衰老、有限与无限的哲理思索。结尾时又描绘“物我同一”的境界,归结“真”、“美”一体的意趣,并与开头的抒情气氛相融合。可见文章的起承转合,波澜迭起,形散意圆。

另外,理清文章思路,还要注意文章的线索,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一般来说,散文总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哲理散文也不例外。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错,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

找准文章线索的办法是抓文章的关键词句。作者写作时,往往会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词语或句子。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如《独坐夕阳里》一文就是以“独坐夕阳”为线索,由物及人,从所见写到所感,思路清晰合理。

2. 细读文本,把握主旨。概括文章的主旨,就是把握全文的核心。大体来讲,散文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形象和情感、感悟、哲理。当然散文的形象是广义的,包括人、事、物、景等,一切客观存在都属于形象。哲理散文就是用优美的语言塑造出特定的形象以寄托自己的感悟。这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写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要写。从初读感知过程中,我们基本上明确文章写了什么,但是我们更要知道的是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独坐夕阳里》写三幅画面,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由此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哲理散文一般采用卒章显志的结构方式,所以,如果我们认真研读结尾部分,大多能发现文章的主旨。如《独坐夕阳里》文尾两段,就可归纳出文章的主旨来。“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开自己的爱情,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这一句就是本文的主旨。

nlc202309031241

当然有时文章的主旨是散落在行文中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读文本,找出文中的关键句、重要句、主旨句。

二、 微观推敲,鉴赏意境,分析语义

散文阅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后,还要进一步从微观上推敲玩味文章的意蕴和语言特色,通过对画面图景、语言艺术的品读,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1. 品读画面,体会意境。余光中先生曾说:“生活中体会到的感性若要奔赴笔端,散文家还得善于捕捉意象,安排音调。”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主观思想的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和启发。

《独坐夕阳里》一文中作者描绘了三幅画面——奇幻瑰丽的夕阳图、热情奔放的菊花图和漫步花径的少女图。每幅画都各具色调和情采。“落日”的画面,突出了夕阳变幻的色彩;“花朵”的画面,突出了灼热的自我感觉;“青春”的画面,则渲染了娇丽妩媚的魅力。前两幅分明是“静”态画面,但作者进行了抒情性的点化,使之具有了“动”的情韵,获得了化“静”为“动”的艺术效果。而关于少女的描写与前两幅画面的实写则迥然不同。作者采用虚虚实实的笔法,把推测其内心活动与实写其外貌情态结合起来,凸显了她的生命活力和青春的美。总之,三幅画面都具有“动”的色调与气势,内中蕴含着作者奔涌的情思与澎湃的诗情。于是,景与情水乳交融,形成了这篇哲理散文那诗一般清芬浮动、韵致淡雅的意境。

2. 揣摩语言,体会特色。所谓揣摩语言,就是通过对语言的辨别、比较、思索,正确把握语句的含义。许多考查评价鉴赏技巧的题目需要揣摩语言。

任何好的作品,从表达角度来说,作者只有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工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才能完美地表情达意;从阅读角度来说,读者只有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要认真揣摩品味作者用词的妙处,品味该词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朱自清的《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从而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既要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又要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对于重要词语的含义,要注意词语的联想意义、情感意义。对于重要句子的含意,要注重其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和双关意义,对于哲理性散文更要理解其哲理义。如:“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这句话就是含义比较深刻,富有哲理。我们要理解这句话,就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它是说人生只要认真地过,努力地活,真诚地爱,只要“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此生就无悔了。

散文语句优美,我们要学会加以欣赏,从中体味作者精妙的艺术手法和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哲理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如“独坐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独坐夕阳中在昼和夜交替时的独特感受,饱含深情地讴歌了大自然的情怀。

3. 研读探究,发掘意蕴。《考试说明》要求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学会对哲理性散文进行解读,从画面中读出情愫感悟,从所写的事物中产生哲思玄想。

《独坐夕阳里》一文中,作者花大量笔墨描写了他所感悟到的“美”,由“美”的画面升华到了“真”的哲理,从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荣与衰、生与死,推及人生的伟大与渺小、青春与衰老,思考了关于人“短暂”的生命旅程与“无限”的生命价值之间的辩证法则。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从“物我同一”的唯物论出发,阐述了“献出自己的热力”、“展开自己的爱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画面中的每个画面进行深思玄想,尤其结合文尾两段,可以得出许多哲理性的东西。作者感悟到,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都经历了一个新生初现、充分展示生命力、走向平淡衰亡的过程,太阳、花草、人,无不如此。作者认识到,如果人在生活中曾像骄阳一样献出过自己的热力,像春花一样展现过自己的热爱,那么,他就可以欣然地、毫无遗恨地面对自己的一生。作者还感受到,人的一生是整个自然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整个宇宙(大自然)同在。作者更感悟到了,生活中的人们要学会坦然面对自己的晚年,接受晚年的沉静和平淡。

微观对策 篇3

所谓微观对策, 是指从企业角度采取的对策。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 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最终结果之一, 必然表现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而人才流动是双向的, 所以, 如何在最低成本下组建本企业最合理的人才结构就成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难题。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 外部市场需求大幅减弱, 对制造业影响首当其冲。在全球金融危机下, 制造业企业不应过多抱怨外部环境, 而更需要“积极自救”的思维模式。面对危机积极反思企业问题, 迅速做出战略调整;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同时,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 获得拓展发展新空间。

一、讲解形势, 稳定情绪, 激励员工

金融危机会给员工带来恐惧。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 首先要给员工讲解形势, 稳定情绪。作为领导者要临危不惧, 一切照旧, 继续保持以往的工作习惯, 以避免引起恐慌。与员工保持沟通。及时并经常向下面的人通报公司的最新情况, 是制服谣言的利器。给员工留出时间, 让他们通过与身边的人的交流, 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期待员工们还能做到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 但可以强调保持生产效率的必要性。邀请专家来做演讲, 提醒员工公司会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

做好激励工作。企业首先要对员工进行激励。尽管针对危机调整公司薪酬结构方案能有效降低成本, 但并不是对所有企业都适用, 因为需要考虑员工情绪等更多的因素。所以企业也可以采取激励行动, 设计和实行更能体现以绩效为导向的奖金分配方法。即通过增加变动奖金收入的比例, 调整固定现金的比例, 从而实现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 把企业经营业绩受危机影响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点。同时, 企业还可以选择减少奖金预算总额的方式, 削减奖金总额规模。有些企业通过增加绩效考核周期的频度, 全面加强业绩监控,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除了有短期激励外, 还要有长期激励计划。企业为激励和留住人才可以提供干股, 岗位股, 贡献股或者知识股。将个体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 在公司内构建“利益共同体”, 增强人才的责任心, 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留才、减薪、裁员、猎才并举

世界上有个著名的2/8原理, 是说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 80%的人占有20%的财富。相应地,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有个著名的2/8原理, 是说企业80%的财富是由20%的人创造的, 而企业80%的人只创造了20%的财富。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而这20%的人就是企业的精英。在严峻的金融危机形势下, 企业要千方百计留住精英。企业的财富归根结底是人创造的, 而且绝大多数是精英们创造的。如何保留骨干人才、关键人才, 以便保存、提升企业至关重要的持续竞争能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有效留住优秀员工, 不仅有利于企业度过困难时期, 更将有利于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构建竞争优势。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 将企业未来发展愿景同个人的目标相结合, 用事业留人。加强与优秀员工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和谐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相对与裁员, 对大多数员工而言, 减薪的办法不错。经济形势不好, 企业效益不好, 减薪也容易理解和接受。

裁员是下策, 只能针对极少数员工。大规模裁员等情况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企业应该尽量避免采取大规模裁员等激烈措施应对目前的经济危机。随着经济形势的突然逆转, 市场经济更需依赖诚信才能运行;作为财富、机会和更高生活水平的创造者, 企业应该对他们的道德地位显示出更高的自信, 并且应积极主动地建立他们与整个社会之间的互信。

同时,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 眼下正是企业将精英招入麾下、洗牌换血、重建团队的大好时机。对于国内许多处于高速发展的高技术、高风险的新型企业来说, 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一直是它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国际金融机构普遍受挫, 海外巨头普遍忙于裁员, 但却无形中为国内一些有实力和远见的企业及机构提供了争夺高端人才的绝好机会。现在国内部分企业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通过猎头寻求自己心仪的人才。雇佣这样的人才不仅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及知识, 也能从他们身上吸取世界一流企业失败的珍贵教训, 调整企业文化、战略等。这次的金融危机, 可以说又是一次资源重新分配、制度优化的时机。经过这一时期的调整, 许多行业可以获得更健康、良好的发展。

三、学习劳动相关法律法规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 近年颁布了几个与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劳动关系管理中, 劳动合同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大量的劳动争议是因订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引起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中“员工关系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员工关系管理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关于劳动合同管理。近日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对《劳动合同法》中的很多条款作了明确化的规定, 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劳务派遣、经济补偿金、服务期、新旧法律过渡等诸多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与此同时,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 以及《社会保险法》、《企业工资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 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全新的冲击。调整或变革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提升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知识和技能, 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四、进行人力资源量化管理, 推行精益管理

金融危机时期要压缩成本, 而压缩成本最好的方法是量化。应企业管理精细化发展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度量化成为企业越来越迫切和现实的需求。如何科学评估员工的产出和人力资源部自身的工作效率, 成为人力资源从业者操作层面最大的管理诉求。而人力资源管理度量化, 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这一管理难题。所谓人力资源度量化, 就是从工作中抽取关键指标并建立数学分析模型, 从数量化的角度对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估。比如工作方面的利润完成率、客户投诉次数、废品率等, 内部管控上的员工满意度、能力测评等,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次数、培训效益、招聘成本、薪资成本、员工结构分析等。人力资源度量化要求每项工作都能抓住最核心的指标, 并设计可操作性强、准确率高的数学分析模型, 通过客观的数学分析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当然, 人力资源度量化未必能涵盖工作和人员的所有方面, 某些指标如果实在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学分析模型, 或者如果采用度量化会加大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时, 可以考虑采用德尔菲法或者其它工具。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好的企业不断创新生产研发, 提升管理模式, 增加人才储备, 竞争优势就会充分体现, 而只靠低成本扩张的企业很快就被淘汰掉, 这样合理的有序的经济秩序才能建立。因此, 企业需要练好内功, 才能更加适应环境变化。当前这种大的危机形势下, 推行精益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第一精益管理是自救的思维模式。当年丰田摆脱危机主要靠自救的思维方式, 具体表现流程优化, 避免浪费, 极大程度上提高效率, 创造价值, 当市场萎缩后采取内部挖潜, 避免浪费增加利润提高效益, 对所有企业不论制造业和服务业都非常必要。金融危机实际上对有些制造业企业影响很小, 这些企业最大的特点是拥有核心技术。即使欧美中国市场有所变化, 但增值的核心技术是不可取代的, 因此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生命力就强。目前, 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 但在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 研发投入总体不足, 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 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 亟待提升。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而且与新兴市场国家也有一定差距。

五、迅速调整战略, 调整市场和产品, 整合人才

微观经济论文 篇4

专案组调查,驾车的人名叫药家鑫,现年21岁,家住西安市新城区公园南路二十街坊,系西安某高校大三学生,而该车行驶证显示,该车车主也正是药家鑫。

10月22日,专案组将犯罪嫌疑人药家鑫抓获。专案组民警透露,经审讯,药家鑫起初没有供述自己撞伤人持刀杀人的犯罪事实。直到10月23日,当其父母再次带他到专案组后,经进一步审查,药家鑫这才交待了自己于10月20日晚将受害人张妙撞倒后又杀害的犯罪事实。

据疑犯药家鑫供述:案发当晚11时许,自己驾驶枣红色自家的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前往事发地附近的某高校看望女友。在自己返回途中,到翰林路中段时将正在骑电动车同向行驶的女子撞倒。“我担心受害人记住我的车牌号码。”药家鑫向警方称,自己遂下车用携带的一把单刃切肉刀

又连捅受害人8刀致其死亡,后驾车逃跑。

11月23日晚,疑犯药家鑫被长安警方依法刑事拘留。11月25日,经长安检察机关批准,因涉嫌故意杀人罪,疑犯药家鑫被依法逮捕。案件介绍

2010年10月20日22时30分许,药家鑫驾驶陕A419N0号红色雪弗兰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返回市区途中,将前方在非机动车道上骑电动车同方向行驶的被害人张妙撞倒。药家鑫恐张妙记住车牌号找其麻烦,即持尖刀在张妙胸、腹、背等处捅刺数刀,将张妙杀死。逃跑途中又撞伤二人。同月22日,公安机关找其询问被害人张妙被害案是否系其所为,药家鑫矢口否认。同月23日,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1]

2细节阐述

药家鑫说,当日他开车行至事发地时,正在给车里的音响换碟,不清楚车是否

药家鑫

在走直线,突然听见“嗵”地一声,感觉出事了便下车察看。结果发现车后有一个女的侧躺在地上,发出呻吟声。“天太黑,我不清楚她伤的程度,心里特别害怕、恐慌,害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找我看病、索赔。”于是,两三秒后,“一念之差”下,药家鑫从随身带的包里取出一把单刃刀,向张妙连捅数刀,然后驾车逃跑。

开出一段路后,因为“心里发慌,手打颤、脚也不听使唤”,药家鑫又撞上两名行人。这次,他没能跑掉,被赶来的村里人堵住了。之后,肇事车辆被交警大队暂扣,药家鑫和父母赶往医院处理后来的两名伤者治疗事宜。在经历了警方的两次询问后,2010年10月23日,药家鑫向父母说出实情,并向警方投案。

3一审宣判

开庭

2011年3月23日上午9点多,可容纳500人的西安市中院大法庭里座无虚席,被告药家鑫的亲属、受害人张妙的家人以及近400名在校大学生有序落座,静待开庭。其中,张妙的父亲张平选和她的丈夫王辉,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身份出现在法庭。另两位原告人——张妙的母亲及两岁的儿子未出庭。据悉,迫于外界压力,药家鑫的父母也没有在庭审现场出现。受害人张妙的家人提起了附带民事赔偿请求,请求法庭从重追究药家鑫刑事责任,并判令赔偿受害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等共计53万余元。

面对公诉人的指控,药家鑫表示对罪名与事实均“没有异议”,并在公诉人宣读完起诉书时,向受害人家属下跪表达歉意,同时称“愿和父母尽最大努力赔偿受害人”。

当庭,各方对案发日的事实基本没有争议。药家鑫辩护律师称他的行为应为“激情杀人”,请法庭酌情量刑。庭审现场,公诉方当庭出示了多组证据,包括捅刺张妙的作案刀具、带血的裤子等。庭审还首次证实,经法医鉴定,药家鑫共捅了张妙6刀,而非之前所传的8刀。“药家鑫自首情节是否应该被认定”、“即便认定有自首情节,是否足以影响量刑”成为庭审焦点。对此,控方、民事原告方、辩护方意见并不一致,有待法庭查明。此外,药家鑫的辩护人还向法庭递交了一组证据,包括药家鑫从小获得各种奖励13份,同学等联名书写的请愿书,希望证明药家鑫平日表现良好。但受害人家属对此不予认可,公诉人亦认为与案情无关。23日中午12点50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庭审,法官宣布休庭,待合议庭合议后择日宣判。[2]

悔过

在一审最后陈述时,药家鑫边哭边说:“我知道我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两个家庭,我和我的家人将会尽最大的努力赔偿张妙的家人,希望张妙的家人、父母还有孩子能好过一些。”说到这里,药家鑫的声音颤抖不停:“我会怀抱着一颗忏悔的心、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给我的机会,向受害人的家属赎罪。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愿意给张妙的父母养老,给他们当牛做马,请求他们的宽恕……我对不起他们……”最后,药家鑫向法庭递交了悔过书,以表达自己的忏悔之意。[2]

宣判

2011年4月22日上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药家鑫开车将被害人张妙撞倒后,为逃避责任而杀

央视截屏

人灭口,持尖刀捅刺被害人胸、腹、背等处数刀,将被害人杀死,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药家鑫在公安机关未对其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的情况下,由父母陪同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属于自首。药家鑫交通肇事后杀人灭口,不属于激情杀人。药家鑫开车将被害人张妙撞倒后,不予施救,反而杀人灭口,犯罪动机极其卑劣,主观恶性极深,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属罪行极其严重,应依法惩处。其虽有自首情节,仍不足以从轻处罚,遂依法作出前述判决。[1]

4提起上诉

2011年4月28日药家鑫提出上诉。上诉状显示,药家鑫上诉理由具体为:

第一,原判决对“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认为定性不当。原因是“案发在车辆少和行人少的郊区路上;路灯暗,光线不如白天的好,药家鑫高度近视眼神不好;不确定捅伤张妙的部位,药本人也不知道捅了多少刀,致命仅有一刀,是激情和瞬间作案;是由平时的抑郁和压力所致。

第二,西安中院认可了药家鑫的自首情节,却未按自首减轻判罚。第三,药家鑫是初犯、偶犯,父母又进行积极地赔偿。第四,根据国家目前针对死刑的慎重态度,认为中院量刑过重。此案已于5月5日立案。[3] 5二审宣判

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依法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认定药家鑫故意杀人犯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药家鑫开车撞倒被害人张妙后,为逃避责任将张妙杀死,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药家鑫在作案后第四天由其父母带领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构成自首,但药家鑫开车将被害人撞倒后,为逃避责任杀人灭口,持尖刀朝被害人胸、腹、背部等处连续捅刺,将被害人当场杀死,其犯罪动机极其卑劣,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属罪行极其严重,虽系初犯、偶犯,并有自首情节,亦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对其上诉理由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的意见正确,予以采纳。原审判决定罪准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故裁定驳回药家鑫的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4]

6执行死刑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故意杀人罪犯药家鑫于2011年6月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被依法执行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故依法作出核准死刑的裁定。[5]

7遗赠之争

张家起诉

2012年2月8日,张药双方因为索款事件发生肢体冲突,索款无果而终。张妙家属正式向法院起诉药家,要求兑现药家鑫“遗赠”的20万元。西安新城区法院已于2012年2月27日正式受理此案。

对于打这个官司的原因,张平选说,药庆卫一方面在微博中大肆宣扬愿意向张家捐款;另一方面,在他们去取这笔钱时,不仅不给钱,甚至连面都不见。在直接取钱受阻后,他们只得向法院起诉,要回这20万元。

列举证据

张家的起诉状上详细列举了药庆卫所发的数条微博。其中,2011年5月31日,药庆卫在微博中写道:“二审结束后,药家鑫留下两条遗愿:一是让我们看望一下张妙的父母,二是让我们看望一下张妙的孩子。2011年5月26日,在律师的陪同下,我们看望了张平选夫妇及张妙的孩子,并给张平选留下20万元现金,做为他们养老之用。” 2011年6月5日,药庆卫再发微博:“现在这20万也被你父母不知出于何故退回来了,我们也会把这20万用专门的账户存着留待你的父母和孩子将来确实需要的时候再来拿,因为这是药家鑫最后的愿望,做父母的一定会去完成。张妙,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你的父母和孩子,愿你早日安息,落土为安!”

否认遗赠

针对张家的起诉,药庆卫夫妇已全权委托其代理律师兰和处理此事。

“此次起诉理由我们认为并不成立。”兰和说,药庆卫微博中提到药家鑫的两条遗愿,没有提到钱的事。因此,张家起诉的所谓药家鑫“遗赠”,实际上也是药庆卫在药家鑫遗愿之外,自己的主张。其性质也是药庆卫的赠与行为,与药家鑫“遗赠”无关。其次,药家鑫作为一个学生,并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名下也没有财产,根本没有能力向张家“遗赠”20万元。同时,即便是药家鑫“遗赠”,根据我国法律,必须在知道受“遗赠”2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的表示,如果到期没有明确表示,即视为放弃。现在2个月时间早已过去,张家实际已放弃了受“遗赠”的权利。“张家这次起诉实际只是上次‘索款门’事件的延续。”兰和说。

专家观点

“其实整个事件中,张家和药家都是受害者。”四川省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黄泽勇说,自药家鑫案开始,张家和药家就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中,两家人都被频繁地曝光、评论甚至是谩骂,已经严重影响了两家人的生活。从药家鑫案发生后,舆论对药家的一片谩骂,再到现在对张家的指责,两家人在舆论面前都伤得不轻。

探访微观世界 篇5

微观世界,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子所“居住”的地方。顾名思义,它是微乎其微的,也是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但是要知道,正是这个微观世界与人类息息相关,没有了它,我们生活的宏观世界就不复存在啊!

走进微观世界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里面“居住”着许许多多微小粒子。瞧,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多样,位置也不同。它们是什么?噢,是原子。

要把目前已经发现的原子一一看完,可真够累的,总共有100多种呢!那好,我就根据“外貌”和“体重”的不同,挑几个给你看吧。喏,这身子胖乎乎的,好像是个“重量级运动员”,它叫铀原子,是目前发现的原子中分量最重的一个。再看,那个像豆芽菜的,是氢原子,是啊,它正是所有原子中分量最轻的一个……

咦,这儿怎么仿佛空荡荡的?别忙,再细细看看。啊,看出来了,这儿有许多更微小的粒子,正围着一个中心在旋转,那情景好比行星围着太阳在转一样。原来那微小的粒子叫电子,还带负电哩;而被围的中心,是原子核,带正电,电荷总量与电子相等,所以原子是电中性的。

哦,小心!那边发生了什么?那是一个亮点射进原子内,打中了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像导弹似地飞了过来。好险哪!幸好没打中咱们。不过你不用害怕,那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科学家称它是光电效应:一个光子射入,将自己的能量交给一个电子,然后这个电子摆脱原子核成为自由电子,这才横冲直撞起来,通常“光变电”就是这样完成的。

虚惊已过去,咱们继续旅行。奇怪,这原子核体积竟这么小。可不是么,如果把一个原子放大成一座可容纳千人以上的大礼堂,那么,里面的原子核有一粒芝麻那么大。难怪乍一看原子内部是空荡荡的。不过原子核体积虽小,分量倒挺重的。一个原子核的分量几乎等于这个原子核所在的原子的总量。那么,这么重的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请再往里走,索性跨进原子核的“门”去看看。

这儿“居住”着两类“居民”:质子和中子。它们的质量都大得很,而且结合得非常紧密。

旅行到这儿,你能悟出什么道理来吗?对,微观世界中的“居民”并不是“独门独户”地“分居”各处的,而是一个“套”一个的,是“团结”在一起的,相互间关系很密切。

微观对策 篇6

一、幼儿园教育微观公平的现状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年龄主要集中在三到六岁。学龄前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整个教育生涯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个阶段的教育是每个人进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铺垫阶段。在这个阶段将幼儿的智力和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到以后的教育阶段中。从目前幼儿园教育微观公平现状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资源配置不公平。由于有些孩子天生接受问题比较快, 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耐心教导才能够理解问题。一些幼儿园为了突出表现这些好差班政策,把幼儿分层次来进行教学,表面上说是为了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本质上却是为了让一些幼儿在考试中有更优秀的成绩。这主要表现为:把一些接收能力较快、反应能力较快的幼儿单独划分在一起,给这些儿童配置优质的教学设备与师资力量。这种设置不仅忽视了国家制定的政策,也会给幼儿的心理上造成一些压力与阴影,影响幼儿的成长。

(2)管理制度不公平。有些幼儿园在管理制度的制订上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例如,在对幼儿的评价、奖励以及分配等制度上,都没有制订科学、合理、严格的监督机制,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整,就会影响教师的落实工作。导致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任人唯亲、小团体优先等现象,这对大多数幼儿来说都属于不公平现象。

(3)课堂教学不公平。从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的现实情况看, 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出现在学校本身的导向上,也出现在教师自身及师德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过度地理论学习占据了幼儿大部分的精力与基础课程的学习机会,影响基础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进而影响幼儿知识结构的形成。第二,在班级的管理上只凸显了班主任教师的作用,却忽视了其他任课教师对于幼儿整体的管理和在班级文化构建上的作用,使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从而造成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第三,课堂参与机会分配不公平,有些教师在安排座位时会出现根据自己的情感倾向或者因“财”施教的现象。例如,有些幼儿教师就会对接受问题快、成绩较好的幼儿更加注意,对他们的态度更加温和。体现了微观教育的不公平,影响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幼儿园教育微观公平的对策

幼儿园的领导与教师应该积极采取一些对策,使更多适龄儿童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1)优化资源配置。幼儿园不应该把学生按层次划分,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甚至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接受能力较慢的幼儿身上。幼儿教师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只有帮助儿童打好基础,才能够使儿童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在进行教学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分配以及课程的设置上,都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接受能力较慢的幼儿,更应该耐心教导,使每位幼儿都能够获得相同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完善管理制度。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也能影响教育公平,因此,幼儿园应该尽快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教师的评价工作、奖励工作,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对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使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更加和谐、健康、向上, 让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促进教育微观公平的实现。

(3)改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树立起正确、公平的教育管理意识,保证每位儿童都能够健康与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进行课堂活动分组或者幼儿游戏分组时,结合儿童的具体特点平均分组,把善于表达与内向的幼儿分为一组,提高内向幼儿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幼儿表现突出时应该不吝啬表扬,提高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打开幼儿的心扉,增加积极的体验。同时,教师应该运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所有儿童的性格特点。

微观对策 篇7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影响因素,教学效果

一、引言

案例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具体来说, 案例教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由例到理, 即借助于案例,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寻找知识, 发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推理和辩证思考的能力;二是由理到例, 即借助于案例,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发散思维, 以理释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有关专家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相比, 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善学生思考方式, 锻炼学生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效果要大大优于传统讲授。《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繁杂的图形和公式, 抽象难懂。该课程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案例教学, 才能让复杂的内容生动呈现, 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据了解, 目前国内各经管类院校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来帮助实现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但是, 如大家所见, 并不是所有的案例教学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效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

与微观经济学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 案例教学的难度很大。从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实践来看, 其教学效果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 案例的质量

案例的质量是保证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

1. 案例内容应贴近现实生活。

一个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与热情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因此微观经济学课堂中选用的案例最好能够紧扣时代脉搏, 案例涉及的内容最好是社会生活中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探讨案例的热情和兴趣。比如在讲授资源稀缺性时, 许多老师直接使用教科书上“大炮”与“黄油”的案例, “大炮”与“黄油”这两种商品离我们学生的生活较远, 学生对这两种商品很陌生, 这种案例无法调动学生分析案例和研究案例的兴趣。又比如, 在讲授“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 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出国留学热”,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机会成本的概念分析当前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这样的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 具有时效性, 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当人生面临选择时应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 才能做出明智选择的道理, 从而改善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

2. 案例内容应具备问题性。

要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所选用的案例本身要隐含着问题。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这里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 当不能脱离案例。教师设计的问题常有两类:一类是结构良好的问题, 也就是有求解方法, 有统一的正确答案的问题;另一类是劣构问题, 也就是有多个解决方案, 需要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案例设计的问题不仅要有结构良好的问题, 更需要有劣构问题。劣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学生能从多个方面, 多个角度进行探究辩论, 从而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确保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设计的问题均为结构良好的问题, 自然无法形成激烈的讨论场面, 讨论时也有可能出现冷面, 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 学生自主参与的程度

与传统的教授法相比,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为前提。再好的案例教学活动, 如果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 就不可能在教学中有所收获。学生自主参与的程度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 在微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学生的参与程度实际上很低, 在课堂的集中讨论中, 部分同学始终不发言或者随便发言, 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总是那部分相对固定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 有些同学也是无所事事, 只是观望与等待, 从案例研读到分析到总结与陈述观点常由小组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完成, 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学生参与程度如此之低, 严重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

(三) 教师的能力与责任心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模式所提倡的现实性、互动性和开放性要求任课教师具备相当的能力和责任心。同时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既能够时刻关注社会现实的经济问题, 掌握最新的经济学动态, 又能够了解学生日常生活所思所想, 具备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进行量体裁衣地整理案例的能力;要求教师能够研究透教材中的理论、原理, 具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又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 这样才能流畅地驾驭课堂。由此可见, 要活的案例教学的成功, 教师必须做大量的工作, 付出几倍于传统教学的精力。因此教师的能力和责任心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 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编写微观经济学案例集

我们的师资队伍中有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深受学生喜欢的案例;有些教师具有企业的实践经验, 而且承担了相关的课题, 对问题的分析很深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运用集体的智慧来编写案例集。来自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案例不仅能够快速地激起学生探究案例的兴趣而且为制定有效的案例教学方案奠定了基础。因为教师熟悉案例的背景, 能够有效地引导案例的讨论, 能够自信地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 更能够由浅入深地进行案例的总结。

(二)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践中要选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案例本身和课堂教学要实现的目标, 灵活采用案例穿插、集中讨论和分组讨论的组织形式, 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对于蕴含了单个概念的案例可以采用穿插式加深学生对单个概念的理解;对于与单个经济学原理密切结合的案例, 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不仅掌握相关的原理, 而且能应用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通常采用课堂集中讨论的形式。在经济学原理讲授之前由教师引入相关的案例,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进而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合案例本身总结出其中的重要的原理。对于涉及到众多章节内容的综合性案例, 则采取课堂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通常将学生分为若干组, 要求各小组成员人人参与, 团结合作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参加相关的讨论, 了解讨论的全貌, 引导讨论的进程, 然后又各小组的代表陈述评论结果, 最后由教师总结各小组代表的观点并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 微观经济学成绩的评定方式和考试内容应进行改革

微观经济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在微观经济学最终成绩的评定上, 应该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 适当增加平时案例讨论的成绩的比重。同样在期末考试试卷中不能只考理论知识, 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案例分析应该作为试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微观经济学傲视试卷中需引入大量的案例分析题。成绩评定方式和考试内容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有助于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 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总之, 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需要精选合适的案例, 运用恰当的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 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和考试内容才能真正有效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冬梅, 吴佳佳.我国案例教学法在MBA教育中适用性探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 (04) .

[2]吕文慧.浅论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01) .

[3]李静.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 (02) .

[4]谭赛, 罗登辉.“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12) .

微观对策 篇8

尽管中国纺织服装业界正饱受危机“寒流”的冲击, 但从纺织服装出口额, 国际市场占有率的等统计指标分析总能得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依然强大”的乐观结论。Dilek ⎣ukul (2008) [1]将中国与土耳其进行比较, 发现价格低廉仍然是中国纺织服装产品最大的竞争优势, 中国纺织工人工资不到土耳其的1/4。从中、短期看, 土耳其在国际纺织服装市场还难以与中国抗衡;G.Tyng, J.X.Yang, C.Michael (2009) [2]等以《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HS) 》第61章中纺织品为例, 比较了中国和越南在日本纺织品市场的竞争力状况, 通过计算两国在日本纺织品市场相对份额的变化, 发现尽管越南在市场份额的增长上快于中国, 但就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的绝对值来看, 短期越南尚无法撼动中国的优势地位;余文娟 (2008) [3]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RCA、TC等指标, 对中国和印度的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得出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价格方面更有优势, 但在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方面不及印度;彭羽 (2009) [4]从市场竞争力、要素竞争力以及可持续竞争力3个层面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纺织原料、劳动力成本以及产业链等竞争优势要素决定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上述研究的共性问题是将“国家”作为评价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载体”。谭力文 (2008) [5]认为由于国际分工从产业间水平分工向价值链的垂直分工的转变使得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以“国家”为载体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正在逐渐失效。有鉴于此, 本文尝试从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入手, 以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为切入点, 通过基于DEA的Malmqusist生产率指数法, 测算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技术进步效率、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 进而从微观层面“把脉”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走势及其规律。最后就如何改进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效率, 提升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出具体对策。

2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效率测算及分解

Fare[6]等 (1994) 最先建立了用于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TFP) 的Malmquist指数化方法, 并应用Shephard距离函数将企业效率变动从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率变动等维度进行分解, 从而将经营决策、要素配置活动产生的效率变化与技术创新活动产生的效率变化进行有效区分, 更全面反映企业效率值的动态发展及其规律。随后该方法在效率评价方面被广泛应用。下面本文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化方法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

2.1 Malmquist指数测算

假设以s期技术Ts为参照, 基于投入角度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

Mundefined (qs, qt, xs, xt) =dundefined (qt, xt) /dundefined (qs, xs) (1)

其中, dundefined (qt, xt) 、dundefined (qs, xs) 分别表示t期和s期基于投入的距离函数, 反映样本企业在t期和s期各自的效率值。上式的Malmquist指数表示在技术Ts条件下, 从s到t的技术效率的变化。

同理, 如果以t期技术Tt为参照, 基于投入角度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

Mundefined (qs, qt, xs, xt) =dundefined (qt, xt) /dundefined (qs, xs) (2)

(2) 式表示在技术Tt条件下, 样本企业从s到t的技术效率的变化。

显然, 分别参照Ts期和Tt期技术前沿面计算的样本企业效率变化值存在差异, Caves等仿照Fisher理想指数的构造方法, 将两者的几何平均值作为从s期到t期决策单元效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

undefined (3)

(3) 式中, 当Mundefined (qs, qt, xs, xt) >1, 表示t期样本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s期上升;反之, 则表示下降。在 (3) 式基础上, 还可以将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 (effch) 和技术进步变化 (techch) , 而技术效率变化 (effch) 被进一步认为是规模效率变化 (sech) 和纯技术效率变化 (pech) 的综合结果。具体变换如下:

undefined

一般认为, 技术效率变化 (effch) 一定程度上描述了样本企业在t期相对于s期对生产前沿面的追赶效应。若effch值大于1, 则表明样本企业在t期相对于s期更贴近生产前沿面, 意味着样本企业在t期由于管理方法和决策得当改善了效率;反之, 则表明管理和决策失误导致效率损失;技术进步效率变化 (techch) 描述了从s期到t期生产前沿面的移动——“前沿面移动效应”, 这种效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同样, 当techch值大于1, 表示样本企业因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效率;反之, 则表示技术进步乏力阻碍了效率提高。

2.2 纺织服装上市企业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取及统计性描述

2.2.1 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取

运用DEA方法测算纺织服装企业效率需要输入企业投入和产出数据。因此, 合理设定投入和产出指标, 是正确运用该方法的关键。一般而言, 投入和产出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能够客观反映评价对象的竞争力水平; (2) 投入和产出指标内部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能够反映DEA基于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的系统综合评价的特点; (3) 管理的可控性; (4) 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基于上述4点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 本文选取主营业务收入 (y1) 、利润总额 (y2) 作为产出指标;选取固定资产净值 (x1) 、流动资金 (x2) 、员工人数 (x3) 作为投入指标。鉴于纺织服装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特征, 为了更好的评价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效率水平, 本文首先通过广发证券行情分析系统检索出所有纺织服装类的上市公司, 再结合企业财务报表将非纺织服装营业收入占企业总收入比重较高的公司从样本企业中剔除, 最后得到31家符合条件的样本公司。为便于比较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效率的变化, 本文所有数据样本期间为2006~2009年, 投入、产出指标全部数据来源于CCER数据库, 广发证券行情分析系统以及《和讯网》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2.2.2 投入和产出指标的统计性描述

通过对我国31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y1) 、利润总额 (y2) 、固定资产净值 (x1) 、流动资金 (x2) 员工人数 (x3) 等投入产出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① (见表1) , 不难发现,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确产生了严重冲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投入、产出各项指标自危机爆发以后, 增速开始放缓, 企业利润总额和员工人数指标增幅甚至出现下降。2008年, 31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均值为9950万元, 较上年的2.57亿元下降了61.3%!员工人数均值5454人, 较上年的5842人下降了6.6%, 另外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金等指标均值较上年增长幅度明显放缓, 分别为8.4%、8.1%、16.6%, 相对于危机前的2007年, 增幅分别下降了11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和28.6个百分点; (2) 从细分行业来看, 纺织企业比服装企业遭受的冲击更为严重。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 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样本均值为16.5亿元, 高于服装企业近14个百分点。危机爆发以后, 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基本停滞, 甚至出现小幅萎缩, 而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2008年8家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样本均值为20.4亿元, 相比上年增长了40.6%, 增速比危机爆发前一年大幅提高了近23个百分点, 并且也首次超过了纺织企业16.28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均值。但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 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净额的增长却伴随利润总额的大幅下降, 只能说明危机爆发以后, 服装企业是通过大幅降低产品价格实现销售增长的; (3) 纺织服装企业在危机期间的市场风险加大, 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分化。2008年31家纺织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流动资金等指标的样本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分别为1.07、4.63、2.42, 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9.9%, 85.5%、30.2%, 表明纺织服装企业在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等方面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以盈利状况最好的雅戈尔 (600177) 为例, 2008年, 雅戈尔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107.8亿元、23.8亿元, 占所有31家上市公司上述指标比重分别高达20%和77%。实际上, 如果剔出盈利状况最好的前3家公司, 剩余的28家企业总体处于亏损状态。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历年31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统计。

3 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Malmquist指数效率评价结果

3.1 我国纺织服装上市企业总体效率的动态波动 (2006~2009年)

利用DEAP2.1软件, 可以得到2006~2009年期间, 我国23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总体各年度生产效率平均值的变动情况 (见表2) 。根据表2的测算结果, 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后的效率变动及其原因总结如下: (1) 2006~2007年度, 23家样本企业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降低了1.3个百分点, 其中, 技术进步率上升贡献了2.3个百分点, 技术效率下降贡献-3.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从侧面反映出,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 在经济增长过热, 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依然盲目扩大规模投资。该期间企业效率值下降主要是企业管理和决策出现失误所致; (2) 2007~2008年度,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动相对于上年降低了11.4个百分点。其中, 技术效率下降贡献了-3.9个百分点, 技术进步率下降贡献了-7.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 由于危机爆发之前的产能扩张效应与危机之后的需求萎缩效应产生共振,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产能过剩的矛盾空前突出。在市场恐慌情绪影响下, 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损失甚至不计成本以低价倾销的方式消化过量库存。以002034 (美欣达) 为例, 2008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12.6亿元, 比上年的10.7亿元增长了17.8%, 但企业盈利却由上年的2613万元净利润变为4572万的净亏损!在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更无力拿出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创新, 技术进步率下降进一步阻碍产品升级的步伐, 极有可能陷入产能过剩——低价——亏损——产品品质下降——低价的恶性循环; (3) 2008~2009年度,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相对于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 技术效率上升贡献1.1个百分点, 技术进步率上升贡献了0.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复苏中举步维艰, 特别是技术改造和升级的压力加大, 这很可能意味着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完成产业升级颇有难度,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融资难、工资成本上涨、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后危机时代, 我国政府对纺织服装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尤为紧迫。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DEAP2.1软件进行整理得到。

3.2 危机期间样本企业效率值变动的比较分析

在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2006~2009年期间总体效率波动特征及原因基础上, 本文以2007~2008年度为剖面, 进一步针对各样本企业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效率变动进行动态分析。各企业效率值波动情况如下 (见表3) 。根据表3中的计算结果可知, (1) 总体来看, 全体样本企业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上年降低了11.4个百分点。其中, 技术进步率下降了7.5个百分点, 对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贡献比重为65.8%, 技术效率下降3.9个百分点, 对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贡献比重为34.2%; (2) 从单个企业来看,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公司有16家。纺织类企业10家, 分别是002127 (新民科技) 、002064 (华峰氨纶) 、600527 (江南高纤) 、002206 (海利得) 、600233 (大杨创世) 、002193 (山东如意) 、600063 (皖维高新) 、002003 (伟星股份) 、000850 (华茂股份) 、000158 (常山股份) ;服装类企业6家, 分别是600177 (雅戈尔) 、002029 (七匹狼) 、002154 (报喜鸟) 、600107 (美尔雅) 、600398 (凯诺科技) 、002036 (宜科科技)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只有7家。纺织类企业6家, 分别是002070 (众和股份) 、000810 (华润锦华) 、002083 (孚日股份) 、000726 (鲁泰A) 、002087 (新野纺织) 、600987 (航民股份) ;服装类企业1家, 为002044 (江苏三友) 。

进一步分析发现, 在所有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16家公司中, 有13家公司技术进步率是下降的, 而所有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7家公司中, 有6家公司技术进步率也一起上升。另外, 有6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全部源于技术进步率的变动 (见表3) , 由此可以判断, 技术进步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效率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4 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效率的对策

后危机时代, 考虑到纺织服装产业在拉动国内需求、扩大就业以及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重塑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具体建议如下:

4.1 加快技术创新, 提升产品档次, 避免陷入国际分工的技术陷阱

从企业层面, (1) 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纺织服装技术, 增强在主要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部分高端产品领域的研发能力; (2) 努力提高产品品质, 通过设备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产品创新树立“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从政府层面, 要对纺织服装企业在研发信息、技术引进、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降低企业技术研发风险, 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

4.2 加快产业升级, 推动企业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从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历程看, 纺织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产业链的两端——面料生产与销售终端。面料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品质, 终端渠道控制了利润的源泉。尽管发达国家将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环节大量外包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但价值链两端部分仍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欲摆脱“贫困化增长”, 必须下大力气补齐我们在价值链环节的“短板”。

4.3 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内部整合, 提高行业集中度, 避免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

要抓住次贷危机带来的行业调整机会, 鼓励龙头企业对濒临破产倒闭的中小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政府部门应针对企业兼并重组制定合理的政策, 在财政、金融、税收、法律等方面给予支持, 为企业并购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4 通过产业转移实现纺织服装企业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

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带”内的企业须尽快完成向中西部地区的“垂直转移”, 即将产品设计、研发以及品牌推广等高附加值的环节仍保留在东部地区, 而将生产基地向成本更为低廉的中西部地区进行整体迁移。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首先要理顺东部和中西部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 通过政府间的战略协作, 在生产、流通、税收等环节给予转移企业更优惠的政策, 充分调动集群内企业实施产业转移的积极性;其次, 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 通过“以点带面”实现外围配套企业跟随龙头企业整体转移, 充分发挥集群内部上、下游产业链的规模优势。

4.5 继续深化国际合作, 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引进来”就是要鼓励高技术水平的国外纺织服装企业来华投资, 积极培育以外资为“轴心”的产业群, 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外溢效应加快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走出去”就是要推动有实力的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品牌、技术、管理以及营销渠道等战略资源, 与此同时, 积极向发展中国家进军, 通过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在发达市场享有的优惠贸易待遇, 缓解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贸易保护压力。

4.6 树立品牌意识, 努力打造纺织服装国际知名品牌

创立中国纺织服装的国际品牌, (1) 必须在产品品质和做工方面下功夫, 这是消费者购买最重要的因素; (2) 要积极引进国际顶尖的纺织服装设计师, 通过创意设计, 将国际纺织服装时尚潮流与中国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相结合, 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 争取国际同行和全球消费者的品牌认同; (3)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品牌发展体系, 在面料品质、设计创意、工艺水平、生产管理、营销手段以及文化底蕴等各个环节炼足内功, 彻底改变国产纺织服装产品“质低价廉”的品牌形象; (4) 要鼓励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到主流市场设立品牌专卖店, 向全球消费者转递“中国制造”的设计风格和品牌理念, 通过展示中国品牌的文化魅力, 提升民族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参考文献

[1].Dilek C ukul.Competitive Aspects of Turkish and Ch-inese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ies[J].8th Global Conferenceon Business&Economics, 2008, 3 (11) :28~39

[2].G.Tyng, J.X.Yang, C.Michael.China ManufacturingCost Competitiveness[J].Research completed for Global In-sight, 2009, (1) :25~43

[3].于文娟.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 (1) :23~27

[4].彭羽.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09, (11) :64~68

[5].谭力文, 马海燕, 刘林青.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深层透视[J].中国工业经济, 2008, (10) :65~73

微观·世界 篇9

——近日, 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对照表, 并就此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在拟修订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 首次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 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为农村孩子提供教育公平

——“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 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的发明都伟大得多。”为农村孩子提供完整教育链条上的公平, 不仅可以为广大农村学生带来更多的成长红利, 也有利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发展。因为, 每一个农村孩子的背后, 都系着一个渴望脱贫奔小康的家庭, 系着一方广袤的土地, 系着乡土中国的未来。

教师资格证终身制打破

——教育部近日透露, 2016年将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教师资格终身制就此打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自2011年启动以来, 已有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 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

英国顶尖前十所高校全球排名公布

——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夸夸雷利-西蒙兹咨询公司 (QS) 2015/16年全球大学排行榜出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保持第一排名。英国顶尖前10所高校全球排名也已经公布, 相比2014年都有些浮动, 分别为:10.华威大学, 世界排名第48名;9.布里斯托大学, 世界排名第37名;8.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 , 世界排名第35名;7.曼彻斯特大学, 世界排名第33名;6.爱丁堡大学, 世界排名第21名;5.伦敦国王学院, 世界排名第19名;4.伦敦帝国学院, 世界排名第8名;3.伦敦大学学院 (UCL) , 世界排名第7名;2.牛津大学, 世界排名第6名;1.剑桥大学, 世界排名第3名。

一块钱奖学金

微观与精致 篇10

这是继2003年“微观与精致——首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后,全国工笔画界的义一次学术盛会。展览的作品征集工作于2008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得到了全国工笔画家的积极响应,由19位专家和学者组成的艺术评审委员会,从作品的继承、创新和个性表现等几个方面,对所有的参选作品进行了认真的评审,经过初评和复评共评选出入选作品215件,其中50件作品荣获展览的唯一奖项丹青奖,此次共有包括特邀作品在内的260件艺术作品参加了展出。其中既有名家名作,也有许多来自各大院校的中青年作者的最新力作。作品题材广泛、新颖、绘制精美、手法多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工笔画艺术家们在关注、体验和表现时代生活上投入的极大热情及沉稳、严谨的治学态度。展览格局除传统的工笔人物、工笔花鸟和工笔山水外,特别加入门具有探索性的当代新工笔作品,为本届展览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探讨空间。

本届展览的举办旨在以小幅工笔画为主线,从历史的角度对工笔画艺术的传承脉络及当前工笔画艺术各创作表现形式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以便共同发现和探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所存在各项问题,共建立一个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多元化创作格局。为此,展览组委会特别挑选了25件包括唐、宋、元、明、清历代小幅工笔画绘画精品与所有参展作品并置展出,以供学术研究和探讨,在工笔画的各类展览中尚属首次,北京圣彩虹文化艺术发展公司特为展览提供了高品质的历代绘画高仿制品,达到了良好的学术效果,很好的体现了本届展览的学术价值。

微观战略研究必须重视 篇11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型CI是一种工具论,日本型CIS是一种文化论,中国型CIS是一种战略论。意思是说,在创建中国特色CIS战略中,对企业发展战略(即微观战略)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已摆到我们的面前。从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状况分析,加强我国企业微观战略研究,对企业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不论企业家、理论工作者、还是从事企业形象策划设计的专业性公司,对这个问题都不能等闲视之、轻视或回避。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一般来说,人们对宏观战略的研究都是比较重视的。就国家而言,已形成强大的阵容和庞大的机构,具有相当规模,而对微观战略的研究却重视不够。原因何在?

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几十年。在那个年代,企业本身不需要研究什么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规划、目标,以及方针政策,全部由国家负责制定、实施,企业只要抓好安全生产和搞好管理就可以了。企业的资金由国家调拨,企业的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一切由国家大包大揽,企业只是一个生产单位,既无决策自主权,又无经营自主权。在人的积极性受到制约、生产滞后的情况下,市场供应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所以企业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就不愁销不出去,形成了人们常说的“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在那个时候,我国经济是封闭式的,市场没有竞争,企业也不需参加竞争,因此发展缓慢。即使有少量产品出口,由于质量较差,牌子不亮,大多成了国外市场上的廉价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而后又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把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在这个陌生的市场中拼搏、抗争,以谋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席空间。

一些成功的企业经验和无数失败的企业教训告诫我们,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企业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即使其他方面搞得再好,也只是昙花一现,注定要失败的。这也是我们把企业微观发展战略,作为中国特色CIS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原由。

由此而见,微观战略的研究与实施,对我国企业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荣辱和生死存亡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致胜的问题,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一句话,企业的微观战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和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全局。俗话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下棋如此,企业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企业,不管其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战略指导,即使形象良好,也终将因决策失误而遭衰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这方面的惨痛教训,有增无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当然,企业在研究和制定战略时,必须要与企业的经营理念相结合,否则,企业形象就缺乏整体和统一,而且企业的发展、形象的完美,都是以企业战略正确为前提的。

纵观世界范围内一切企业,无不重视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美国的一些企业,已研究制定了30年、50年,甚至100年以后的发展战略,可见他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当然,我们也时常看到,一个好端端的企业,由于领导人目光短视,胸无大志,短期行为严重,视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儿戏,不思考,不研究,一旦企业发展受阻,则一蹶不振,毫无回天之力,使企业遭灭顶之灾。而受损失的不仅是他自己,更是国家和广大职工。

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竞争的特点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形象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而形象竞争的核心是战略竞争,战略竞争的关键是市场。所以,作为企业,必须面对市场,了解和熟悉市场,把握市场竞争的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竞争存在,就有一个研究竞争全局的问题。国际大市场可以是竞争的全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市场,也是竞争的全局,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也是竞争的一个全局。因此,研究带全局性竞争指导规律的问题,是战略学研究的课题。

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要求企业家和从事企业形象策划设计的人,了解某种程度的战略规律,还要了解并懂得全局性的东西,如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政策,只有了解和懂得了全局的东西,才能更好地使用局部的东西。因为局部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东西的。全局性的东西也不可能脱离局部的东西而独立,因为全局是由一切局部的东西构成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往往有这种情况,有时候局部失败了或者垮了,对全局可以不受重大影响,就是因为这些局部对全局而言,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反之,如果全局决策失误,就会形成致命的一击,造成上面所说的“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惨痛局面。

作为一个企业,不管其规模大小,对国家和某个行业来说,则是一个局部。所以,在所有CIS形象策划设计中,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精心策划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也然。特别是企业家或主要领导,如不能志存高远,居安思危,企业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会危机四伏,后果不堪设想。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企业重组后某些方面的不足和机制等问题,尤其在国有制企业中,一些企业领导患得患失,短期行为十分严重,对企业发展心中无数,缺乏构想,也没有信心,整天忙于日常事务,甚至连看书看报的时间也没有,更不用说对企业的微观发展战略有何安排与研究了。

可见,要把握全局的指导规律,首先要注重学习,就像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他的经典巨著《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学习型组织。为什么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愈来愈受重视?答案是“由于外在环境变化实在太剧烈而混沌,人们眼看许多世界级的顶尖企业转瞬间由盛而衰,甚至颓然倒下。在传统的典范动摇之际,人们开始转而寻求新的典范。”而这些新的典范,就是对于传统组织中许多不合理、不满意、或深感困惑的现象开始反思。当代世界范围成功的大企业集团老总,绝大多数都是学习型的。可见学习对研究和制定企业战略多么重要。第二要用心思考才能得其要领。因为这些全局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只有用心思去想才能懂得其中的奥秘。不用心思去想,就不会懂得。但对有局部经验的人来说,如肯花时间用心思去想一想,就能领会和明白那些更高一级的东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研究或制定企业微观发展战略问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竞争双方的关系,照顾到各个相关的环节,特别是对企业发展全局有关联或者有决定意义的某些部分,关照全盘情况中的特点与变化,照顾到企业的现在和将来等等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这些都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但只要用心思去想,也都不难了解和解决。总而言之,要把市场竞争中一切与企业发展有关联的重复问题,都能提高到原则性问题上去解决。这就是微观战略所要研究的问题。

这里要强调说明的是,商战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市场瞬息万变。所以,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完全符合的情况是很少的。因为参与竞争的双方,是由人组成的极富动态的群体,加之竞争双方信息的相互保密、封锁,因而要求企业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发展或变化了的情况,及时加以调整、修正,才能使自己的战略比较符合实际,赢得竞争的胜利。

为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使制定的企业微观发展战略尽量符合实际或接近实际,一定要重视制定战略前的市场调查。

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消费者和顾客的需求,企业就是在这种不断满足消费者或顾客的需求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为实现这一目标,争取最好的回报,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对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使用这些规律于竞争之中。

当然,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使用就更加不容易。关键在哪里呢?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就是要了解竞争双方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实践,把主观与客观之间统一起来。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仅存在于企业制定战略计划之前,而且存在于实施战略计划的过程中,这是又一个认识过程。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变化了的情况,需要不断的重新加以检查。如果我们制定的战略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要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对已定的战略计划加以改变,使它更适合于新的或变化了的情况。有些企业领导不动脑筋,或怕麻烦,或主观随意,不知改变和不愿改变,完全照原订计划办事,结果非失败不可。

【微观对策】推荐阅读:

微观基础07-21

微观价值01-18

微观分析01-20

微观教学05-12

微观科学05-18

微观参数05-30

微观力学07-28

微观原因08-01

微观影响08-14

微观角度08-20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下一篇:煤炭环境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