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试验

2024-08-24

运动试验(精选10篇)

运动试验 篇1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CG exercise test)是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常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一种检查方法。

心电图运动试验(exercise testing)是一种简便、经济和相对安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价。本文拟对心电图运动试验的概况、ACC/AHA指南以及进展作一介绍。

1932年Goldhammer等提出心电图运动试验有助于诊断心肌供血不足,40年代Master提出二级梯运动试验,70年代Bruce提出个体目标心率概念,此后,心电图运动试验得到广泛应用。1986年ACC/AHA制定了首个运动试验指南,几次修订,于2002年公布了最新指南。

运动试验是负荷试验(stress test,还包括药物负荷、起搏负荷等)的一种,符合生理;加之心电图记录操作简单(其他检测方法有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显像等),因而心电图运动试验独具其优越性。

ACC/AHA关于运动试验的最新指南中与前次有部分改动,亦有增加的新内容,我们将部分新概念、新进展的内容摘译出来,限于篇幅的原因,其它较常知的内容未做摘译,整理成文报道如下:

1 禁忌症[1]

*ACC/AHA关于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如运动试验的益处超出它的危险性亦可在相对禁忌症时进行运动试验。++缺少明确的证据,委员会建议标准为SBP>200mm Hg和/或DBP>110mm Hg。运动试验应由一组受过良好培训的内科医师监督操作。

2 运动试验结果分析

运动试验结果分析应当包括运动量,临床表现,血液动力学以及心电图反应。

3 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

.*缺少明确的依据,委员会建议S B P>2 5 0 m m H g和/或DBP>115mm Hg。

4 诊断冠心病

4.1 ST段解释事项

(1)静息ST段压低

静息ST段压低被认为是已知或未知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一个标志[2,3,4,5,6]。在这些患者中,以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2mm或恢复期下斜型ST段压低大于或等于1mm做为诊断终点,是诊断任何冠脉疾病都非常有用的标志(敏感性67%;特异性80%)[7,8,9]。

(2)导联选择

单独的V5导联总是优于下壁导联及V5与II导联的联合应用,因为II导联假阳性率很高。在那些无心梗病史及静息心电图正常患者,胸导联本身是可靠的冠心病标志,下肢导联监测仅提供极少的附加诊断信息。在静息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局限于下壁导联的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对于确认冠心病意义不大[10]。

(3)右侧胸导联

委员会不推荐在临床进行运动试验时使用右胸导联[11]。

(4)上斜型ST段压低

下斜型ST段压低比水平型ST段压低更有力地预测冠心病,两者都比上斜型ST段压低预测性好。然而,在ST段缓慢上斜型压低的患者,例如,当上斜斜率少于1mm/s时,冠心病患病概率可能增加。如果缓慢的上斜型ST段压低被作为心电图异常的标准,则运动试验的敏感性提高,但特异性下降(出现更多的假阳性结果)。委员会倾向于采用更普遍使用的阳性试验定义:水平型或下斜型ST段压低1mm(目测斜率为0或负数)[12,13]。

(5)ST段抬高

在典型运动试验室中仅可在1/1000的患者见到无Q波的导联上ST段抬高。正常心电图上ST段抬高(除外a VR或V1导联)代表透壁性缺血(由冠脉痉挛或严重病变引起),发生率低(临床试验室中仅占0.1%)。与ST段压低相比,ST段抬高更容易导致心律失常[14,15,16,17,18,19,20],并且更易定位缺血区域。V2-V4导联的ST段抬高,提示左前降支病变;侧壁导联ST段抬高,提示左回旋支和对角支病变;II、III、a 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提示右冠脉病变。

(6)R波的变化

很多因素影响运动时R波振幅反应[21],但R波的变化不具诊断意义[22,23]。

典型的R波振幅改变是由静息时逐渐增大至亚极量运动,可能在130次/min的心率,然后振幅在最大运动时降至最小[24],如患者由客观体征或主观症状停止运动,R波的振幅改变也就由静息时增至该运动终点。这些患者的R波反应是正常的,但因为亚极量运动被划分为异常。运动诱发的R波振幅改变并无独立的预测意义,但是因为这些患者常常是亚极量运动而与冠心病相关,并且R波降低也常出现于极限量运动中。以R波波幅来校正ST段压低的程度并未显示出能恒定地提高运动诱发ST段压低的诊断价值。

(7)ST/心率校正

目前已提出几种心率校正的方法以提高运动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可以由人工或计算机计算出相对于心率的ST段最大斜率[25,26]。

另一项技术,称为ST/HR指数,通过运动诱发的心率增加来区分峰值运动时ST段压低水平的不同[27,28]。研究未发现ST/HR指数比单纯的ST段测量能更准确地提示诊断[29,30]。尽管ST/HR校正在一些无症状个体试验中显示出额外的预后价值,这此数据并不直接地适用于有症状患者的诊断。但是,我们可认为ST/HR方法,在有症状患者中,至少具有同标准方法相等的精确性。尽管还未得到证实,某些情况下使用ST/HR方法可能是有用的,包括在出现临界或模棱两可的ST段反应,如ST段压低常伴发快的运动心率时进行判断。(8)计算机处理

尽管运动心电图的计算机处理有很大帮助,但它可引起假阳性的ST段压低[31]。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应当给内科医生提供原始的心电图记录,未处理过的心电图数据,以对比由运动试验检测器产生的任何均数。最好在任何均数后均给出原始心电图数据。增益度以及预处理程度应和心电图记录一起提供给内科医生,并且与AHA的推荐相比较(0~100Hz)。最好以AHA标准做为默认设置。所有均数都必须认真地标测并给予解释,特别是那些模拟原始数据,应当避免以平均数据模拟原始数据。应在平均心电图波群中插入明显的间隔,检查标记并确定PR等电位线和ST段测量点。还没有任何的计算机评分或标准被充分证明值得广泛应用。至少有一项列举了这些缺点的研究显示,计算机测量与目测法具有可比性,并且当与评分法联合时,它们可提供更高的试验性能[32]。

4.2 其它

(1)地高辛

地高辛可引起运动时的异常ST段反应。这种异常的ST段压低在所研究的健康人群的发生率为25%~40%,并与年龄呈直接相关。减轻它对复极模式的影响,需要2周时间[33,34]。

(2)左室肥厚并左束支传导阻滞异常复极

这种心电图异常使运动试验特异性下降,而敏感性不受影响。因此,标准运动试验仍是首选试验,仅对那些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另外的检查。

动诱发的ST段压低常常伴发左束支传导阻滞,但与缺血无关。即使在健康的正常人都可以出现ST段压低1mm,在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还没有确定具有诊断意义的ST段压低水平。

(3)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常常在前胸导联(V1-V3)出现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与缺血无关[35]。然而,左胸导联(V5、V6)或下侧壁导联(II、av F)的试验特征与正常静息心电图性质相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并不降低负荷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或预测价值。(4)服用β-受体阻滞剂

因为不充分的心率反应,运动试验对接受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诊断或预后价值有所下降。

但在一组进行试验以评估冠心病可能的连续男性患者中,发现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不影响试验结果[36]。

在常规运动试验中,当患者表现可能的缺血症状或有高血压时,内科医生无需冒风险让患者停用β-受体阻滞剂。然而,必须依据个体差异来决定是否需要为做运动试验而停止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并且在停药时十分谨慎以避免潜在的血流动力学反弹现象,因其可引起心绞痛或高血压恶化。

(5)其他药物

很多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物、血管扩张剂都可以通过改变血压的血流动力反应影响试验结果。紧急应用硝酸酯类可以减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和ST段压低。氟卡尼与运动试验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相关[37,38]。(6)心房复极

心房复极波在方向上与P波相反,并且可以延伸到ST段和T波。运动试验中扩大的心房复极波可以引起非缺血性、下斜型的ST段压低。基于此表现为假阳性结果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峰值运动心率,无运动诱发的胸痛,并且在下壁导联出现显著下斜型PR段[39,40]。

5 运动试验危险度

(1)早期阳性运动试验结果[41](在Bruce方案的前两个阶段中出现ST段压低大于或等于1mm)提示高危险度。而可以进入第四阶段的患者,无论ST段反应如何,危险度均较低[42]。

(2)以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0.1mv以及不能完成Bruce方案的第一阶段为基础,为高危险度人群。这些患者平均年死亡率为59%。那些至少可以运动至Bruce方案第三阶段,而无ST段改变的患者(34%)构成了低危险度患者(评估的年死亡率<1%)。

(3)预后评分量表。使用COX回归分析,Mark和其同事[43],应用从2842例已知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性血管造影之前的运动试验数据,创立了Duke平板评分。纳入研究的患者无一例进行过血运重建或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

平板计分的计算方法为:

平板计分:运动时间—5×(ST段偏移水平mm)一4×运动心绞痛指数(无运动诱发心绞痛计分为0,出现运动诱发心绞痛计分为1,因运动诱发心绞痛且终止运动计分为2)。

*注意ST段偏移水平可以在J点之后60-80ms测得,如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少于1mm,则计算中ST偏移水平计分为0,运动时间以标准Bruce方案为准)

这一评分系统定义的高危险度患者(得分少于或等于-11,占13%),年平均心血管死亡率大于或等于5%。低危险度患者得分高于或等于+5(占34%),年平均心血管死亡率为0.5%。

(4)对老年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以代谢当量来表示的运动负荷是唯一与全因死亡率相关的平板变量(以临床预后变量作校正)。然而运动负荷和运动诱发的心绞痛在两组患者中都提示心脏事件(死亡及心肌梗死)。

(5)预后评分系统。这个评分系统包括两个和Du Ke平板计分相同的变量(运动时间或代谢当量等效变量和ST段变化mm)以及两个不同的变量(运动时收缩压下降低于静息水平、充血性心衰病史以及服用地高辛)[44]。评分的计算方法为:5×(充血性心衰/地高辛)[是为1,否为0]+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mm+收缩压变化值一代谢当量,在这里收缩压升高超过40mm Hg为0,升高31~40mm Hg为1,升高21~30mm Hg为2,升高0~11mm Hg为4,低于试验前站立时收缩压为5。应用该评分系统,77%的Long Beach退伍军人医院的患者被评定为低危险度(年平均死亡率<2%),18%的患者被评定为中危险度(年均死亡率为7%),6%的患者为高危险度(年均死亡率为15%)。

6 心肌梗死后的运动试验

6.1 心肌梗死后的运动试验意义:

(1)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2)出院后运动量的心功能储备,包括家务及工作量评估,以及作为综合地减少心脏危险度及心脏康复期的运动锻炼的评估;(3)评估药物治疗是否充分,以及是否需要应用其它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6.2 运动方案可选用亚极量运动试验或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亚极量运动试验有预定的终点,常定义为120次/min的峰值心率或70%的预测最大心率或峰代谢当量为5[53]。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是患者持续进行运动,直至出现必须终止运动的症状或体征(例如心绞痛、疲劳、ST段≥2mm压低、室性心律失常、收缩压比静息时低10mm Hg或更多等)[54]。

6.3 安全性

心梗后进行运动试验看起来是安全的。

致死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包括致死性心梗和心脏破裂为0.03%,非致死性心梗以及成功抢救的心跳骤停发生率为0.09%,复杂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发生率为1.4%。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事件发生率为亚极量运动试验的1.9倍[53,54]。

6.4 危险分层与预后

(1)运动不能

大规模的溶栓试验数据证实[55,56,57,58],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最高。

(2)运动诱发的缺血

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运动诱发的缺血型ST段压低是心脏死亡的一个很重要的预测指标[59,60,61]。

出现症状性(而非无症状性)、缺血型ST段压低≥1mm,是心脏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56]。但根据以前的标准,这些患者的绝对死亡率还是很低(1.7%)。其它一些研究显示[62],只有ST段压低>2mm,较低运动水平出现ST段压低、或已得到控制的心衰患者出现ST段压低才是死亡或非致死性心梗的独立预测指标[63~65]。

(3)运动能力

运动试验中所能达到的代谢当量水平,或运动持续时间,是心梗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一个很重要的预测指标。平板运动试验中未能达到5个代谢当量的运动量提示预后不良[56,66,67,68,69,70,71,72,73]。

(4)血压

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未能升高10~30mm Hg,被认为是心梗后发生不良心脏结局的独立预测指标[56,68,74,75,76]。

在有Q波的心梗患者,收缩压未能超过110mm Hg提示预后不良,而在无Q波的心梗患者中则否。研究报告,在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运动试验中峰值心率(次/min)与血压(mm Hg)的乘积少于21700,是心梗后6个月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相对危险1.71)[77]。

(5)其它的变量

一些研究显示[78,79,80,81,82,83,84],运动诱发的缺血在有Q波的心梗患者和非Q波心梗患者中的发生率相近。研究表明,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在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中比在Q波心肌梗死患者中提示更高的心脏死亡率[85]。

6.5 心梗后运动建议

心梗后运动试验对于建议患者及其家庭进行出院后安全的家务、娱乐以及职业活动是有用的。运动试验中以代谢当量表现的功能储备,可被用来评估具体活动的耐受力。

7 女性患者心电图分析的准确性

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在女性患者不如男性患者敏感[86]。这反映女性患者中严重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以及很多女患者不能运动至最大氧储备。ST段反应在女性患者中也认为是不够准确的[87]。

运动试验的标准方法包括,将ST段反应分类为阳性或阴性[88,89]。在女性患者注意ST段压低的特征(临床表现),而不是单纯的ST段压低绝对值,可以提高运动试验的准确性。ST/HR比值已证明具有价值,但目前还未广泛应用。避免在下壁导联判断ST段压低[90,91]。

平板运动试验中女性和男性心绞痛发生率相似,但是女性患者中的劳力型心绞痛较少提示冠脉病变[92,93]。

综合ACC/AHA关于运动试验的最新指南,我们认为,平板运动试验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检查项目,但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如一过性Q波出现的意义、R波降低的意义等,有待于国内外同仁的进一步努力。

摘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一种检查方法。ACC/AHA关于运动试验的最新指南中与前次有部分改动,亦有增加的新内容,包括禁忌症、运动试验结果分析、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诊断冠心病ST段解释事项、运动试验危险度、心肌梗死后的运动试验、女性患者心电图分析的准确性,综合ACC/AHA关于运动试验的最新指南认为,平板运动试验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检查项目,但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运动试验结果分析,运动试验危险度,心肌梗死后的运动试验,早期阳性运动试验结果

运动试验 篇2

【关键词】 运动平板;全程观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70-01

运动平板试验是指通过分级运动,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并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出来。主要用于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评价冠心病病人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判定及预后判定、医疗及心功能评价等[1]。指导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评价预后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运动平板试验是一项无创检查,但也潜在一定的风险性。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09年8月 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93例运动平板试验患者,男59例, 女34例,年龄最长者76岁,最年青者25岁。

1.2 方法:采用美国X-SCRBEⅡ运动平板,选择Bruce方案亚极量进行,以(220-年龄)×80%为目标心率,按每3分钟间隔增加2%的坡度和一级功量,让受试者在带有自动调节坡度及转速的平板仪上行走,在运动试验过程中连续心电及血压监测,直至到达预期设定的运动量。

2结果

93例受试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检查

3护理体会

3.1试验前的准备

3.1.1 急救药品的配备及抢救设备的完好使用率,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硝酸甘油、氧气、除颤仪等。

3.1.2 详尽采集病史如试验的目的为诊断之用,应考虑停用某些药物,(尤其是B一受体阻滞剂),以免影响检查结果,试验前测平卧位及立位血压,描记平卧位及立位12导联静息心电图,便于运动中以及运动后的心电图相比较。

3.1.3告诉受试者在运动试验前12小时内不做特殊运动,试验前2小时内禁食、禁烟酒、可饮水,并穿舒适合体的运动服,

3.1.4皮肤准备:皮肤表层准备的彻底可明显减少皮肤阻抗,降低信噪化。使用75%酒精清洁皮肤后再用细纱纸轻轻打磨表皮,使皮肤阻抗降至最低过程。

3.1.5向患者解释平板试验的目的及实验过程,并将双手放在平板仪两旁的扶手上,以免发生意外,对极少数运动协调能力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可示范或预先让受试者适应平板仪,或征求将要运动者的同意,观看此项运动试验的过程,使他们在感性上有所认识,并以轻松的心情确保运动试验能顺利完成。

3.2 试验中的观察及护理

3.2.1 严密观察血压、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在每3分钟间隔即将增加一级工量之前,提前告诉患者:坡度将会增高,速度将会加快,请做好准备 。

3.2.2严格掌握终止试验指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立即终止试验:① 受试者要求终止者 ② 出现进行性心绞痛;③运动中负荷增加收缩压较基础血压下降>10mmHG、 ④ 心律失常同时伴有ST段下斜型下移≥2mm, 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跳骤停。⑤ 运动失调等,应立即停止运动,给予吸氧及平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紧急处理。

3.3试验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运动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及时擦干汗液,冬季应保暖,以免着凉,适量饮水,以补充水分,继续观察心率、心律、血压,擦拭电极片痕迹,询问检查者有无不适, 20 分钟后如无不适,告知检查结果,待心电图及血压恢复到与检查前想当时方可离去。

4讨论

当前,运动平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及康复的依据。由于运动过程中逐渐的人为增加了心脏的负荷,要求操作者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敏捷地观察能力及娴熟的抢救技术,才能保证运动平板试验安全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如何应对运动试验阴性的患者 篇3

关键词: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平板运动试验是广泛、安全又易于操作的一项无创检查。被推荐用于疑诊冠心患者首选的诊断性试验[1],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它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冠状动脉造影目前仍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因为本身存在一定的病死率(1∶1400),且并不是所有医院均可进行此项检查,另外按指南要求只能对高危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因此,不可能对所有胸痛患者进行这种有创检查。目前已有多个关于联合使用无创及有创检查的研究表明:增加使用无创检查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高危患者更能从心导管检查中获益[3]。目前已有多个诊断流程用于评价胸痛患者,对于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进一步处理措施是明确的,那么,对于运动试验阴性的患者,如何处理才是恰当的?本文将入选运动试验阴性患者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进一步讨论这类患者的处理流程。

1.2 方法

1.2.1 本研究入选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部分因胸痛就诊而运动试验

阴性的患者,排出既往有明确冠心病、有心肌梗死病史、曾经做过冠状动脉介入或搭桥手术的患者、瓣膜手术患者;因持续胸痛发作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需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不能耐受运动试验者。

1.2.2 搜集的资料包括:

患者基本特点、临床危险因素、症状特点、运动试验结果、冠状动脉CT结果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1.2.3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标准为左主干狭窄≥50%,其他主要血管或直径>2.0mm的分支血管狭窄≥70%。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狭窄程度由有经验的术者根据病变部位的直径与病变近端的正常血管直径对照判断。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卡方检验对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及阳性结果的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危险因素、胸痛特点的区别,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了解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的因素。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

入选胸痛待查患者,排除有明确冠心病、有心肌梗死病史、曾经做过冠状动脉介入或搭桥手术的患者,入选运动试验阴性同时入院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共102例。

在这些人群中,有31.4%检出存在阻塞型冠心病,其中31.3%患者存在多支病变,在所有入选人群中,1%存在左主干病变,3.9%存在三支病变。如果按广义的冠心病即包括任一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冠心病比例上升到56.9%。其中43.1%的人群没有冠状动脉狭窄(所有冠状动脉血管狭窄<20%)。

2.2 基本特征

患者基本特征见表1。总而言之,存在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比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年龄更大(平均年龄,64比59),更可能患有糖尿病(43.8%比14.2%)、高血压(75%比45.7%)、或高脂血症(81.3比31.4%)(所有项目比较P<0.01),有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更可能存在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

2.3 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预测因子

男性、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传统的临床危险因素在本实验中仍有明显预测意义。尤其典型的胸痛症状与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明显相关。

3 讨论

3.1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广泛、安全(病死率1∶10000)且易行的一项无创检查,是疑诊冠心患者的一线诊断性试验[1]。其局限性表现为既存在假阳性又存在假阴性,假阳性结果尤其在女性患者多见。这样的患者往往很受临床医师重视,会尽快安排影像学检查排除冠心病诊断,考虑微血管病变等,患者一般几年内没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假阴性结果的患者容易漏诊,在运动试验阴性的患者中,有相当的比例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甚至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以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为阳性标准,有报道[4]提示:无创检查阴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在28.3%,本文入选运动试验阴性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率在31.4%,1~3.9%患者存在左主干及三支病变。

3.2 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解剖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是进行冠状动脉重建之前必要的检查,作为冠状动脉检查的金标准目前尚不能用于冠心病的普查。原因有如下几点:(1)仍存在一定的病死率(1∶1400);(2)不是所有医院可以开展的检查;(3)费用;(4)患者不接受,这其中包含多种因素:包括恐惧、年老不愿意积极治疗、对医学新进展了解少等[5]。

3.3 本文中将常见的危险因素结合起来与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阳性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仍似乎冠心病强烈预测因子。同时如果将典型症状加入预测模式中,会增加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预测准确度[6]。

胸痛的负担远大于心绞痛,来自瑞典的一项调查显示:一般的健康咨询中有1.5%是关于胸痛的。但其中只有70%与确切的或疑似的心绞痛有关[7]。患者最早就诊的医疗机构起到对胸痛进行过滤的作用,其有效性是后续患者能否得到成功的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8]。

心电图运动试验与心电图监测联合应用或结合超声心动图、核素扫描以及药物负荷试验作为临床诊断的诊断工具[9]。如果选择适当,无创检查通常能够提供可靠的诊断及预后信息[10]。

4 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要求的条件相对高,需要结合危险因素评估及无创检查的结果等,而对于症状典型的患者,尤其合并多重危险因素的,即使运动试验阴性,也应积极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免漏诊。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比例数偏少,入选的临床指标、危险因素偏少等,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规模,获得更有说服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Fox K,Garcia MA,Ardissino D,et al.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executive summary:the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Heart J,2006,27(11):1341-1381.

[2]Gibbons RJ,Abrams J,Chatterjee K,et al.ACC/AHA 2002 guideline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summary articl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J].Circulation,2003,107(1):149-158.

[3]Lucas FL,Delorenzo MA,Siewers AE,et al.Temporal trends in the utilization of diagnostic testing and treatments for cardiovascular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1993-2001[J].Circulation,2006,113(3):374-379.

[4]Manesh R,Patel MD,Eric D,et al.Low diagnostic yield of 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J].N Engl J Med,2010,362(10):886-895.

[5]Bowling A,Bond M,Mckee D,et al.Equity in access to exercise tolerance testing,coronary angiography,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by age,sex and clinical indications[J].Heart,2001,85(6):680-686.

[6]Chaitman BR,Bourassa MG,Davis K,et al.Angiographic prevalenceof high risk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 subsets(CASS)[J].Circulation,1981,64(2):4360-4367.

[7]Nisson S,Scheike M,Engblom D,et al.Chest pain and ischaemic disease in primary care[J].Br J Gen Pract,2003,53(490):378-382.

[8]Grant C,Nicholas R,Moore L,et al.An observational study comparing quality of care in walk-in centres with general practice and NHS Direct 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J].BMJ,2002,324(7353):1556-1559.

[9]Shavelle DM,Budoff MJ,Lamont DH,et al.Exercise testing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 Am Coll Cardiol,2000,36(1):32-38.

运动试验 篇4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常用的手段,特别适用于临床怀疑有冠心病而心电图常规检查完全正常的病人。运动试验之中最常用的是二级梯运动试验,和活动平板及踏车试验。

运动试验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帮助,但特异性不高。国外有人对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发现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二级梯运动试验为60~70%,活动平板试验或踏车试验最高达80%。但假阳性也相当多见,尤其是活动平板试验及踏车试验,可达10~20%。假阳性在中年妇女最为多见。妇女之所以易出现假阳性,可能与妇女平时活动量较小,试验时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有关。除了冠心病外,其它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缺氧,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严重贫血,缺钾,高原地区缺氧等也可出现运动后心电图发生缺血性变化。所以,运动试验并非冠心病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判断结果应结合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于无症状的中,老年人不宜采用运动试验普查,否则会使许多正常健滕人因试验阳性而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运动试验除作为冠心病诊断手段外,国外还用于对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决定是否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客观评价,以及对心肌梗塞后病人的劳动力的评价。由于有抢救设备及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在场,可以应付任何紧急情况,所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运动试验也是安全的。对心肌梗塞后病人、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在住院时作运动激发试验后无异常变化,可以保证病人出院后安全。对于有异常的病人,则出院后要加强注意。国外近年来还有结合同位素铊检查,再作运动试验,可使运动试验敏感性升高达85~90%。

蛋鸭生态雨篷运动场效果对比试验 篇5

1 试验设计

生态雨篷运动场700 m2, 运动场采用网床结构, 上方则采用钢管、钢丝绳搭架。在4-10月份种植丝瓜, 靠丝瓜藤叶遮荫, 饲养5 000羽蛋鸭, 作为试验组;另外, 200 m2运动场不搭建雨篷, 饲养蛋鸭1 500羽, 为对照组。试验时间从2014年7月15日开始, 至2014年8月14日结束, 对比观察了新型生态雨篷运动场与露天运动场的温度、采食量和产蛋等因子。

2 试验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降温效果、日均采食量、产蛋量见表1。

从表1可见, 在运动场架设生态雨篷能够降低运动场网床平均最高温度9.5℃, 相应地降低了人工小水池的水体温度, 促进了蛋鸭采食, 增加了产蛋量, 饲料转化效率提升3.4%。

3 讨论与分析

3.1 生态雨篷运动场有效地降低了运动场的温度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生产实际观察, 蛋鸭产蛋期对夏季高温十分敏感, 平均气温超过32℃将显现应激, 能够引起采食量和产蛋率下降。试验期间, 运动场网床丝网部分平均最高温从48.6℃下降到39.1℃;日均采食量从151.6 g增加到164.5 g;日均产蛋绝对数量从52.3 g增加到58.8 g;料蛋比从2.90∶1下降到了2.80∶1, 饲料转化效率提升3.4%。

3.2 生态雨篷运动场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

对比试验2个月期间, 饲料转化率提升3.4%, 每羽蛋鸭2个月折合节约饲料0.34 kg, 以配合饲料单价2.6元/kg计算, 每羽蛋鸭提高经济效益0.88元, 5 000羽蛋鸭试验期间直接提高经济效益4 420元。此外, 栽培丝瓜还能增加丝瓜销售收入7 500元。

综合上述分析, 蛋鸭饲养场的运动场应当搭建丝瓜架, 种植丝瓜, 既可以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又能够提高鸭场副产品的收益, 应当全面推广该技术。

摘要:经典的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运动场为露天结构, 受高温天气影响较大, 进而影响了产蛋性能的发挥。通过搭建生态雨篷, 有效降低运动场丝网温度9.5℃, 饲料转化率提升3.4%, 提高经济效益0.88元/羽。

运动鞋减震性能试验方法的研究 篇6

避震系统是运动鞋中最重要的部分。运动时,人体会不停地承受很大重力。脚落地时,还会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力。而对人体影响更大的则是脚落地后从地面上传来的反冲力。一双具备避震功能的鞋子可以防止运动伤害,尤其防止胫骨痛、骨折及关节痛;减轻疲倦感,即相对地提高运动表现;迅速恢复体力,不易造成双脚酸痛。随着鞋类生产品种的多样化、高档化、鞋用材料的日益更新,以及制鞋技术的不断进步,鞋类的性能指标越来越多。我国目前还没有运动鞋减震性能项目试验的方法标准,只有GB 12623-90《防护鞋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中的鞋后跟缓冲性和LD 3-91《防振鞋一般技术条件》标准中的减震值测定。

鞋后跟缓冲性试验方法是在静压情况下检测后跟的缓冲性,而减振值试验方法是检测鞋底在振动环境下的共振性,跟运动鞋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瞬间冲击存在一定的差别,不能很好地反应出运动鞋在运动过程中的减震性能。国外有ISO20865-2002《Footwear-Test methods for outsole-Compression energy》标准中的压缩能的测定,该项目与国标中鞋后跟缓冲性基本一致,只有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 F1976:99《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ushioning Properties of Athletic Shoes Using an Impact Test》中规定了用冲击试验运动鞋减震性的试验方法,但目前在国内没有得到推广,且标准中的一些参数跟国内的实际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大的鞋类贸易商内部制定了简单的测试方法,如ADIDAS只是简单地检测每个单一鞋底材料的弹性回能,由于运动鞋的减震性能跟整个鞋底的结构也有一定的关系,单一材料弹性回能性能的好坏也只是一个初步的判定。

运动鞋减震性能项目试验方法客观有效地反映出运动鞋的减震性能好坏,有助于国内鞋成品及鞋材厂家尽早发现其产品的该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及时找出原因并进行生产工艺上的转变或更换材料,把问题解决在生产过程之中,提升品牌知名度,也有助于完善我国标准化体系及技术法规体系,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及监督检验机制,更好地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把好关,促进我国鞋类产业的提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增强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方法

本方法规定了采用下落式重力冲击法测试运动鞋减震性能的试验方法。试验部位是在具有完整减震系统运动鞋的鞋跟或前掌区域,运动鞋减震系统是指穿用者脚底和地面之间的所有材料层,这些材料层都是鞋子的一部分,可能包含以下组合形式:外底或其它耐磨层;中底或其它减震层;内底、内底板或中底上面的其它材料层;部分鞋帮和延伸到脚下的鞋跟补强件以及鞋垫或鞋子内的其它减震层。试样固定在一个坚硬的底板上,通过下落的物块迅速施加压力,压力由直径为45 mm的圆形平面冲击头来提供,压力和位移传感器连续测量整个加载和卸载压缩循环,或者可通过压力记录计算出位移的变化。施加在试样上的最大压缩能量必须在标准参考值的±10%以内,典型的参考能量值5 J或7 J,但也可根据鞋子的型号和试验部位(鞋跟或前掌)的不同而变化;如果在报告中备注,其它的冲击能量值也可使用。本方法是采用指定物快自由下落的方式来提供压力,冲击速度取决于下落的高度,最大的压力和位移取决于鞋子的减震性能,施加的最大能量取决于下落的高度和鞋子的减震性能。

1.2 仪器

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用于固定,二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试样提供最大的能量和负载时间(如采用液压、气压、机械或重力驱动),见图1。通过一指定的物块从一特定的高度下落给试样提供最大的能量。由坚硬的平坦的没有弹性的表面构成固定平台装置,用于在冲击过程中固定样品。样品支撑物必须对着力提供的方向,具有一平面以提供跟样品底部的完全接触,直径至少要76 mm。这个支撑物的中心必须正对冲击头。固定平台装置的质量起码是下落物块质量的20倍以上,且至少要170 kg。可采用具有弹性的绳子或带子将试样固定在样品支撑物上。冲击头为直径(45±0.1)mm平坦的圆柱体,见图1和图2。冲击头的边缘是圆的,半径为(1.0±0.25)mm,避免试样被边缘刮破。冲击头的平面必须在冲击装置的中心位置,其中心与冲击装置物块的中心和固定平台装置物块的重心连线在同一条线上,见图2。试验仪器应能够循环地对试样进行压缩(加载和卸载当作一个循环)。

通过一指定的物块从特定的高度下落来获取最大的冲击能量(5±0.5)J。物块的质量为(8.5±0.1) kg,落下高度为(50±2.5) mm。物块的质量包括了冲击头的质量,且冲击头的质量不得超过0.2 kg,施加的最大能量取决于试样的形变,形变随着试样的厚度而变化,受运动鞋主要材料系统的影响,本试验方法中试样的最大位移变化范围在5~15 mm之间。该台仪器必须能够对试样进行每间隔(2±1)s时间的冲击循环(加载到卸载为一个循环)。数据的获得和显示由所采用的仪器测量在完整冲击循环(加载和卸载)中的力和位移的系统构成,这个系统也产生了力和位移的相对关系。

力的传感器,具有十分高的频率,一般与校准系统同时使用于调节力的灵敏性。这个感应器应固定牢固,以便能在冲击装置中心轴线的±2.5 mm内测出力值。力传感器应至少能够测量压力值到3.5 kN,力的峰值取决于试样的厚度和材料的性质。要求的最小频率为500 Hz,将冲击头缚在力传感器上可减少共振频率。因此,该正常的频率要求是应用于冲击头与力传感器上,而不是用于固定平台装置的平台上。该正常频率的要求可应用于从力传感器直到信号的记录和显示的使用仪器的一系列连接在一起的工具上。最小的力或加速度的采样频率为1000 Hz(测量辨析率为1 ms)。

位移感应系统是一个用于在加载和卸载冲击时监控移动装置位移的手段。可通过将传感器或电位计直接缚在系统上实现该要求,摄影系统或光学系统也可用于测量位移。试样厚度为5~30 mm时其位移值范围在5~15 mm之间。要求的最小可接受的频率为500 Hz,该正常频率的要求可应用于从位移传感器直到信号的记录和显示的使用仪器的一系列连接在一起的工具上。最小的可接受的位移的采样频率为1000 Hz(测量辨析率为1ms)。

图3中各符号为:首次压缩循环至1/2时,TM(时间);FM(负荷);UM(能量);DM(偏差);循环完成时,TT(时间);UF(能量);DU(偏差)。

记录和显示仪器——采用合适的手段将数据从力和位移感应系统上记录和显示出来,要预防由于感应特征引起的使显示的数据有极小的失真。

1.3 试样

冲击试验样品沿着鞋帮切开从鞋子上分离开,鞋帮上较低的那一部分(减震系统上表面上方(10±5)mm部分)除非会干扰物块的下落,否则不能被去除。在试验四周边缘的鞋帮材料,在帮面的切除过程中能防止对减震系统的干扰,应保留鞋底和鞋帮之间的粘合(会影响减震性能),且可当作对减震系统中任何粘合松动部件的固定装置,减震系统一般都位于鞋子的内部(例如底垫)。

减震系统试验部位的表面应平整,且大致为圆形,直径最少为(65±2)mm,这个平面的中心应对着冲击头的中心,这样当冲击头与试样接触时,冲击头边缘与试样边缘之间在四周都有不小于(10±1)mm的间距。

在试验机上摆放试样的标准方法如下:

(A)和前掌试验部位 (B)的鞋底样品摆放示意图

试验鞋跟部位的减震性能时,应按图4所示摆放,冲击头的中心与鞋子上表面上的一点相一致,该点在距后跟距离为试样上表面内部长度的12%±2 mm处,该点与试样两侧边的距离相等。

试验前掌部位的减震性能时,应按图4所示摆放,冲击头的中心与鞋子上表面上的一点相一致,该点在距后跟距离为试样上表面内部长度的75%±2 mm处,该点与试样两侧边的距离相等。

1.4 试样的调节

依据材料的规格或有利害关系的部位的要求进行调节测试样品。在温湿度调节过程中不能将样品堆放。标准调节温湿度环境如下:

实验室温度为(23±2)℃,除非有特殊指出,如果发生争执,公差应为±1 ℃。样品试验前应放置在描述的标准温湿度环境中至少4 h,或试样本身达到描述的温度。测试样品从调节环境中移出,在另一环境下要在10 s内进行负载循环。将试样摆放在试验机上。施加在试样上的最大能量必须在参考值的±10%之内,对于正常穿用过程中经受中等冲击的鞋子施加5 J的能量,经受强冲击的鞋子施加7 J的能量,如果选用不同于5 J或7 J的能量,要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备注。冲击试验的目的是模拟鞋子在正常穿用过程中减震系统经受的能量、压力和负载速度等参数,对于一般用途的运动鞋,5 J的参考能量是较为适合的;然而参考能量值也可能随着待测鞋子的型号以及被测部位(鞋跟或前掌)的不同而改变;鞋子在正常穿用过程中减震系统经受中等冲击的,推荐参考能量值为5 J,包括跑步鞋(鞋跟)和多用途保健鞋(鞋跟和前掌);对于经受强等冲击的,推荐参考能量值为7 J,包括篮球鞋、网球鞋和排球鞋等。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在正常穿用过程中不经受中等冲击或强冲击的鞋子,这类鞋子包括训练走路和有氧运动的。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计算

峰值的计算:用冲击过程中下落物快冲击头的峰值加速度来计算,以重力单位来表示:

峰值G=A/g

A-峰值加速度;g-重力加速度。

当使用力传感器时,峰值加速度可依据下式计算:A=-F/M,式中A-峰值加速度;F-力传感器记录的峰值;M-冲击块的质量。并备注施加的最大参考能量值;一组五次冲击数据的平均值(第26~第30个冲击循环)及下列每个特性的标准偏差。

2.2 试验方法的重现性

采用同台仪器对同一型号样品(鞋跟部位)不同时段的多次测试,试验数据见表1。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方法实验室内检测数据的偏差很小,说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

2.3 试验方法的验证

不同检测机构对同一型号样品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检测,试验数据见表2。

1)国家鞋类检测中心莆田实验室;2)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方法实验室间的检测数据偏差很小,试验方法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2.4 意义和用途

本试验方法可应用于运动鞋生产商和其它部门,可作为提高运动鞋减震性能的工具和试验运动鞋一般减震性能的方法,严格执行本方法中的要求和建议,各实验室提供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通过这些程序获得的数据表征了运动鞋减震系统在选定的特殊条件下的减震性能。本方法提供的在以一定负载速度的原来单轴压缩条件下的运动鞋减震系统的力——位移数据,与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鞋跟和前掌部位所受的冲击是相似的。力、压力、位移和应力的峰值或最大值取决于施加在样品上的最大能量,将这些数值规格化,这样对样品施加5 J或7 J的最大参考能量所获得的结果就具有可比性。减震性能主要取决于样品的尺寸和优先施加的力值,因此只有相同鞋子尺寸和优先冲击条件的样品试验结果才有可比性,还没有普遍可接受的技术对不同厚度样品的试验结果进行规格化。采用本试验方法测得的运动鞋减震性能与可能与个人穿用鞋子过程中经受的力没有相关性。没有研究表明通过本试验方法测得的结果与特殊运动鞋产品穿用者可能受到伤害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方法不适用于童鞋减震性能的试验。样品的型号、尺码、规格和厚度,以及所施加的最大参考能量限定了通过本方法所获得的试验结果。本方法要求的样品厚度为10~60 mm,鞋子的试验部位必须是近似圆形的,冲击的平面直径最少要65mm。本方法中施加的最大参考能量值的标准值为5 J,这个值是中等冲击;而7.0 J是强冲击,如果在报告中备注,其它的冲击能量值也可使用。本方法不适用于在正常使用中未受中等冲击或强冲击鞋子的减震性能试验。

3 结 论

该试验方法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能够很准确地检测出运动鞋前掌和鞋跟部位的减震性能,是检测运动鞋减震性能较好的试验方法。

摘要:减震系统是运动鞋中最重要的部分。脚落地时,会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力。而对人体影响更大的则是脚落地后从地面上会传来反冲力。减震性能试验是将试样固定在一个坚硬的底板上,通过下落的物块迅速施加压力,压力和位移传感器连续测量整个加载和卸载压缩循环,通过压力记录计算出位移的变化。物块的冲击速度取决于下落的高度,最大的压力和位移取决于鞋子的减震性能,施加的最大能量取决于下落的高度和鞋子的减震性能。

关键词:运动鞋,减震性能,冲击

参考文献

[1]ASTM F1976-2006《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Impact At-tenuation Properties of Athletic Shoes Using an ImpactTest》

[2]ASTM F 1614-1999《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ock At-tenuating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Systems for AthleticFootwear》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晕厥的原因分析 篇7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晕厥,原因

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test TET)是通过分级运动试验增加心肌耗氧量,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测方法,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安全、无创,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检查手段。[1]本文就我院2003年1月~2010年7月共完成TET 8725例,其中发生晕厥9例,均为运动后出现。现就晕厥时的临床症状、血压、心电图表现分析晕厥原因,旨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9例患者中门诊2例,住院7例均因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申请运动试验,试验前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除外TET禁忌症。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50±10)岁。既往均无晕厥发生史。

1.2检测方法

全部入选病例分为2组,第一组:2003~2007年共完成4982例TET,采用台湾产ECGLAB TM心电工作站活动平板系统。选用北医三院方案实施检查。计算目标心率的方法:极量目标心率=210-年龄,次极量目标心率=190-年龄。第二组:2008年~2010年7月共完成3743例TET,采用北京美高仪ECGLAB2.0心电工作站蓝牙式心电运动负荷系统,选用Modified Bruce方案。计算目标心率的方法:目标心率=(220-年龄)×85%。试验前常规备好急救物品,询问病史、症状、有无冠心病易患因素。试验时同步监测12导联心电图,记录存储运动前心电图和运动恢复期1、3、5分钟心电图。每个运动级别测量右上肢肱动脉血压一次,运动中严密观察并询问患者的反应。严格掌握终止运动试验的标准。[2]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9例晕厥患者中,均发生于北医三院方案。Modified Bruce方案均未发生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TET期间主观感觉良好,2例达次极量目标心率,因体力不支终止运动试验,7例达极量目标心率。运动时间均在15~21分之间。运动试验阴性6例,阳性3例。晕厥均发生于运动后48秒至5分26秒。

2.2其中1例女性,55岁,运动中未诉明显不适症状,运动总时间15分27秒,达次极量目标心率,因体力不支终止运动试验。运动终止后43秒出现心率减慢,室早二联律,48秒时出现长达7秒的停搏,患者出现阿斯症状。立即将患者平卧,行心肺复苏,阿托品lmg静推后,患者恢复缓慢窦律,测血压140/80mmHg,神志清楚后诉恶心。运动后1分至5分心电图可见ST II III AVF导联缺血型压低,运动试验阳性。后经冠脉造影示右冠近端狭窄85%。其余2例女性患者与6例男性患者运动中未诉胸痛,血压和心率反应正常,未见缺血型ST-T改变。运动后突然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冷汗,不能站立,与停止即刻的心率相比下降至56~76次/分,血压90~70/70~50mmHg。发现上述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后,立即将患者平卧,建立液路。5例平卧后症状自行缓解,另3例经静推阿托品lmg后症状缓解。心率、血压在2~10分钟恢复正常症状逐渐缓解。2例男性患者出现运动后缺血型ST压低改变,运动试验阳性,冠脉造影阴性。

3讨论

3.1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发生晕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2种。①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占多数,一般预后良好。本组8例晕厥患者,年龄在50岁左右,运动时间长,出汗较多。晕厥均符合VVS。运动试验并发VVS,原因可能为由于运动时心脏处于负荷状态,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及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升高,刺激心脏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和血管收缩,左心室处于高收缩状态,刺激左室内的压力感受器,过强的刺激信号传至延髓的心血管调节中枢,一旦运动终止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迷走神经活性增强,继而出现晕厥。[3]②心源性晕厥,预后差,多为严重心律失常所致。本组病例发生晕厥前,窦性心动过缓并室早二联律,心电图示:下壁心肌缺血,提示以右冠状动脉缺血为主,而致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缺血所致。剧烈运动终止时由于心脏负荷最重,加之严重心律失常出现,心排出量急剧减少,致急性脑缺血引起晕厥发生。心源性晕厥发作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者,本例患者经冠脉造影为右冠脉病变,确诊冠心病。

3.2运动负荷量分为极量和次极量。近年研究表明:无论何种运动方案,达到最大耗氧值的最佳运动时间为8~12min,延长运动时间并不能增加诊断准确性,强调运动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受检者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定。[4]我院采用北医三院方案实施检查时,患者运动达次极量后,观察其一般情况良好,体力允许,心电图未见缺血型压低,均嘱其达到极量。运动时间较长,一般在15~21分钟,诱发晕厥多见。而采用Modified Bruce方案后,我们掌握达目标心率后即终止运动试验,运动时间较前缩短,一般在13分钟左右。晕厥发生率明显减少。

3.3为了尽量减少TET中晕厥的发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必要的。鉴于上述分析晕厥出现的原因,我们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在运动终止即刻及恢复期阶段,更要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心率骤降(R-R间期突然延长)即嘱患者剧烈咳嗽,活动四肢(如握拳、蹬脚)的方法使心率逐渐恢复正常范围防止晕厥发生。实践证明取得良好效果,这可能与活动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观察严密,反应迅速,处理果断,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杜绝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3

[2]心电学技术编委会.心电学技术[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1

[3]关怀敏,王显,周晓莉12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9;13(1):29-31

平板运动试验与冠心病诊断的关系 篇8

关键词:运动试验,冠心病,诊断

近年来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术已在许多医院开展,但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作为一种成熟而无创、经济的检查技术在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甄别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筛选上仍是首选检查项目[1]。本文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0例运动试验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运动试验阳性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60例。其中,男96例,女64例;年龄36~78岁,平均(58.6±9.8)岁。

1.2 纳入标准

(1)既往无心脏病史的成年患者;(2)患者本人可提供完整病史资料;(3)血脂水平正常、无高血压病、过去未发现血糖升高等;(4)有(3)条中表现者未进行任何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的一、二级预防措施;(5)运动试验阳性者。

1.3 排除标准

既往有过心梗病史;曾行心脏PCI、植入支架及搭桥术;

1.4 研究方法

按上述标准纳入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108例,排除冠心病42例。其中,男59例,女49例;其中98例患者有典型胸痛或肩背部放射痛表现;其余仅有活动后胸闷、心悸等不典型表现。

运动试验阳性者纳入研究。其阳性诊断标准:(1)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2)运动中或即刻心电图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 V,或原有ST段下降者;运动后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0.1 m V,并持续2 min以上方逐渐恢复正常。(3)运动中血压下降。

所有患者行心脏彩超、心肌酶谱、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尿素氮、肌酐、血脂及血糖水平等相关检查;监测并控制血压水平。

冠状动脉造影术阳性标准为采用Judkin法选择性多体位左右CAG,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的横断面积狭窄程度≥50.0%,正常或狭窄<50.0%为CAG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四格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1。

2 结果

160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中,冠脉造影阳性108例,占67.5%。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伴胸痛98例中,冠脉造影阳性85例(86.7%),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不伴典型胸痛症状62例,冠脉造影阳性23例(37.1%)。两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之间的关系,见附表。

注:†与胸痛组相比,P<0.01

3 讨论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能反映冠状动脉供血的储备,运动试验阳性、有胸痛史等是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相关因素。ST段是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ST段的偏移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窦性心动过速、心室肥大、各种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缺血、预激综合征等[2]。国内有研究表明心电图的ST段压低冠脉造影阳性率80.8%;通过运动负荷试验及超声心动图(ESE)检查阳性患者经冠脉造影阳性总敏感性84.0%[3]。无论是何种方法对冠心病诊断及预后是受性别、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运动试验阳性并不表示冠状动脉的狭窄[4]。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胸痛并运动试验阳性者在冠状动脉造影中阳性检出率为86.7%,明显高于无胸痛并运动试验阳性者(37.1%),可见前者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所以即使患者有症状并运动试验阳性也不一定会存在冠状动脉病变,不能依此诊断冠心病。对平板运动试验的部分假阳性,在女性考虑与心脏植物神经功能调节紊乱有关,女性运动时一般释放更多的儿茶酚胺,导致冠脉收缩加强和异常运动心电图发生率高,尤其是经期、排卵期及更年期女性;在高血压时由于对心内膜下心肌的灌注有干扰从而诱发ST段压低;X综合征时也可有心前区不适感,平板运动为阳性或可疑阳性;心率增快:约1/5的受检者运动时心率反常的增高,其出现ST-T改变并非缺血所致;部分女性因肥胖或皮肤松弛在运动中震动大,导致ST段基线不稳,影响了结果判定。

综上所述,有典型胸痛并运动试验阳性在冠心病诊断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重视;不典型胸痛者,即使运动试验阳性,其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低,诊断须慎重;由于对运动试验结果的干扰因素多,为提高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符合率,有必要认真选择检查对象,如年老体弱、高血压等因运动量不足而易造成假象的患者应避免做运动试验。此外对受检者的体形特征、身体状况、试验前的饮食、用药等都应有详细的了解,紧密结合病史,综合分析判断运动试验结果。临床医生需结合临床及检验、检查结果来评判患者心血管受累情况。

参考文献

[1]XU GP,CHE HN,WANG ML,et al.Comparison between 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diagnosis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6,16(18):2842-2844.Chinese

[2]CHATRATH P,SCOTT IS,MORRIS LS,et al.Aberrant expres-sion of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2and Ki67in la-ryngeal squum ous epithelial lesions[J].Br J Cancer,2003,89(6):1048-1054.

[3]周国丽,李青莉,王洁琳,等.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5):911-912.[3]ZHOU GL,LI QL,WANG JL,et al.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J].Clinic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2005,12(5):911-912.Chinese

运动试验 篇9

【关键词】健康中年人;运动负荷试验;功能能力

1前言

《2000年国民体质研究报告》指出,随年龄的增长,成年人心肺功能和体能均呈下降的趋势;而我国成年人群和老年人群中,从20-65岁,每周参加一次体育锻炼的人群呈现“U型”的分布特点,老年人群的良好健身意识要明显高于成年人〔1〕。中年人群的体质处于成年人中相对较差的层面。

为此,为中年人建立合理的运动处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运动处方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运动强度的制定〔2〕。本研究即为确定中年人运动强度找寻合理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97名健康中年人。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过前一轮的医学检查,符合本试验受试者的要求。在进行正式试验之前,试验人员向受试者说明试验的目的和方法,经受试者同意并签署试验同意书后开始正式试验。

2.2研究方法

2.2.1试验法

采用功率车试验和跑台试验。所有受试者均参加了功率自行车试验和跑台试验。跑台试验在功率自行车试验的次日进行。

2.2.1.1功率车试验

采用递增负荷试验法。起始功率男子30瓦(W),女子25W,每3分钟增加一级负荷,男子和女子递增负荷分别为30W和25W,蹬车频率60转/分,直至力竭或出现症状限制时停止试验。最终负荷计算公式:MET=负荷功率(Kg·m/min)×2/〔35×体重(Kg)〕+1,1W=612Kg·m/min。

2.2.1.2跑台试验

采用递增负荷试验法Balke(标准)跑台试验方案。运动速度固定为48千米/小时,坡度每级递增25%,每级负荷持续2分钟。受试者双臂自然摆动,不扶护栏,直至力竭或出现症状限制为止。

两种试验中,全程及运动后恢复期均采用动态心电监护仪(一次性电极粘贴于左右锁骨下窝和胸导V5处)进行监护,在每级负荷末描记心电图并记录心率值。在每级负荷的第二分钟内测量血压并记录,并在每级负荷末期询问和记录受试者的主观疲劳感觉等级(RPE)。运动后令受试者平卧,继续心电监护并测量血压,直至基本恢复至安静水平。

试验所采用功率自行车为瑞典产Monark机械阻力功率车,试验跑台采用美国产TrackmasterbyJas;心电监护仪为日本产Mac1200,血压计使用上海医疗设备厂产立式血压计;蹬车节拍由国产机械摆动式节拍器控制记录。

2.2.2数理统计法

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方差分析(TukeyHSD和LSD)和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取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取P<001。

3结果与分析

3.1中年人功能能力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中,功率车试验和跑台试验均是直接测得的受试者的FC,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不论功率车试验还是跑台试验,测得的FC均存在性别差异。

人体的生理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从出生到青年大约到25岁左右,身体的各项机能发育完全,运动能力达到巅峰。而随后则开始衰退,唯一不同的是,对于不同性别、身体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人来说,其衰退速度不同。人体生理机能在性别间的差异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从出生到发育完全成熟,男女之间有两次生长发育的交叉,也因此,男女之间的机能差异被逐渐拉大。一般来说,性成熟后的青年女性的功能能力(或最大摄氧量)为同龄男性的70-75%,且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人体成熟后的稳定状态〔3〕。而当人体机能开始衰退时,两者的差距又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Colvez〔4〕等认为这是因为女性身体机能衰退(尤其是有氧工作能力和肌肉力量等方面)的速度要比男性衰退的速度慢一些。TanakaH〔5〕等对国家级自由泳运动员进行了5年跟踪研究,发现最大摄氧量在35-40岁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呈直线状态下降,持续至70-80岁。

本研究中,不论功率车试验还是跑台试验中,测得的功能能力都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的值要明显高于女性的值。这些结果证明了男女随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差距缩小这一事实。提示,在给中年人制定运动处方时,一定要考虑到功能能力之间的性别差异。

3.2跑台试验与功率车试验对比

3.2.1跑台与功率车递增负荷试验结果的差异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两种试验中测得功能能力不论男女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功率车的实测值明显低于跑台的实测值。

从两种试验的运动方式来看,跑台试验相对需要更多的肌肉群参与运动,而功率车试验则主要是依靠受试者的下肢力量。一般说来,运动中调动的肌肉群越多,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率的值也就越高,也就说明跑台试验的结果相对功率车试验的结果要准确。但限于本试验研究的样本量及跑台试验受试者特点(主要是功率车试验中获得较高FC的人),还不能确定所有中年人这两种试验间差异值的准确性。

nlc20230903191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试验造成的功能能力的差值,男性要小于女性,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下肢力量相对男性要差,因此在进行功率车试验时,比男性更难发挥本身的最大运动能力,因此也无法测得真正的FC,而且值偏低更多。中年人虽然身体机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为确保运动的安全有效性,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中年人制定运动处方时要采用跑台递增负荷试验确定运动强度。

3.2.2功率车试验修正公式

功率车试验对场地、设备、操作人员和受试者各方面的要求都较跑台低,因此这是一个安全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的试验方式。而跑台造价较高且对场地要求较高,且受试者试验中的监测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在对功率车试验与跑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本研究为功率车试验结果进行了修正:

FC(男)=2240+0763X

FC(女)=6664+0527X(X是功率车试验测得FC)

但本研究数量较少,今后还需进行大数据群的验证,以期为中年人功能能力的测定找到最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4结论

1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试验和跑台递增负荷试验结果均显示,健康中年人的功能能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且男性高于女性。

2跑台递增负荷试验测试所得的功能能力,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明显高于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试验测试的结果,说明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试验不能准确反映健康中年人的功能能力。

3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试验和跑台递增负荷试验结果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利用公式对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试验所测得的健康中年人功能能力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科群体司2000年国民体质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5

〔2〕杨静宜,徐峻华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10

〔3〕浦钧宗,高崇玄,冯炜权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98

〔4〕Colvez A, Blanchet M.Potential gains in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disability: A tool for health planning〔J〕Int J Epidemiol,1983,12(2):224-229.

〔5〕Tanaka H,Seals DR.Age and gender interactions 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al capacity:insight from swimming performance〔J〕J Appl Physiol,1997 ,82(3):846-851.

(责任编辑:陈 祎)

运动试验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2 年1 月~2013 年1 月这一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疑似冠心病的患者60 例,在这60 例患者当中男39 例,女21 例,年龄在39~7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6)岁。其中有10 例为不典型心绞痛者,有49 例为不典型胸闷气短者,还有26例行心电图检查示ST-T改变但是无症状者。本研究对象均采用排除标准进行排除,具体标准为: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排除,心脏瓣膜病患者排除,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排除,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炎以及心内膜炎和心衰患者排除,对严重心率失常患者进行排除,对运动平板试验禁忌症患者排除。

1.2 方法

1.2.1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法经股动脉选择作用冠状动脉进行造影,将造影剂注射后,经过X线的辅助下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中进行连续的心电监护。检查结果的诊断主要通过观察冠脉左主干和左前降支以及回旋支和右冠脉的狭窄程度,任何一支管腔内狭窄小于50%为阳性,阴性为管腔内经狭窄大于50%。

1.2.2 运动平板试验方法采用的运动平板试验仪为美国MORTARA X-SCRIBE II无线平板运动试验系统。运动量的方案采用Bruce方案,患者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和洋地黄类药物的停用时间规定为为运动前3d,并且均在餐前或者餐后2h进行运动。首先将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血压和心率以及12 导联心电图等情况进行记录。随后让患者在运动平板上开始运动,并同步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以及12 导联心电图进行监测,并将患者的症状进行记录。平板运动的分级主要为7 级[3],首先从第一级开始,每级3min,运动终止的指标主要有6点分别为:(1) 心率达到目标心率85%以上,(2)患者出现典型的心绞痛,(3)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表现,(4)在1min内心率减少20 次,(5)心电图的显示结果为阳性,(6)患者的体力不支,无法继续坚持运动。运动平板试验的阳性诊断标准参照国际中的统一标准进行诊断,主要为:(1)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典型的心绞痛症状;(2)在运动中或者是运动后心电图的ST段水平下移≥0.1mv,并且持续时间≥2min[4];(3)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4)患者的血压过高或者血压过低;(5)患者出现头晕和步态不稳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6) 患者心电图显示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mv。

1.3 评估值的计算方法

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敏感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阳性)/总例数×100%=预测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的分析采用的是SPSS16.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 时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造影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

经过对患者进行平板试验和动脉造影结果得出,在60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经运动平板试验显示为阳性,其中冠状动脉造影为阳性的患者有22例,其余7例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31例患者经运动平板试验显示为阴性,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患者有3例,其余28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阴性。将运动评判试验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得出,运动平板试验检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8%(22/25),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为80%(28/35),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为83.3%[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2)+冠状动脉造影阴性(28)/合计总例数)],详见表1。

2.2运动平板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变的血管数目比较

在25 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患者中,有16 例为单支血管病变患者,其余9 例为多支血管并变患者。在经过运动平板试验后,单支阳性率为81.3%,双支阳性率为83.3%,三支阳性率为100%,单支与多支血管病变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血管与多支血管运动平板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当中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主要为冠状动脉造影和运动平板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将冠状动脉内的解剖结构清楚的显示出来,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是有创检查,所以在临床中未得到广泛的应用[5]。运动平板试验则是无创的检查方法,它主要是让患者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从而诱发心肌缺血,随后观察心肌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该方法有效的弥补了冠心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无明显表现这一问题,并且该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所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为了观察运动平板试验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本文选取60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并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从研究结果中得出,运动平板试验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别为83.3%、88%、80%。同时运动平板试验的血管阳性率会随着血管病变数目而提高,从本次实验结过中得出,单支阳性率为81.3%,双支阳性率为83.3%,三支阳性率为100%,单支与多支血管病变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血管与多支血管运动平板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运动平板试验在诊断冠心病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医生在临床中诊断病情做出了有效的帮助,在诊断冠心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在临床中继续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吕强,王志坚,杜日映等.平板运动试验对冠脉钙化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23(5):357-359.

[2]朱建中,谷惠敏.运动平板Duke评分诊断冠心病的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4):551-553.

[3]巢为农,吴晶晶,王炳银等.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相关因素的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5,24(1):27-30.

[4]苏海霞,宋涛,胡美瑛等.平板运动试验时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23(5):348-350.

上一篇: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分析下一篇:中高年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