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药剂

2024-06-07

试验药剂(共12篇)

试验药剂 篇1

近几年来,在辽宁省花生主产区,花生连作重茬造成花生减产严重,严重的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重茬一年减产约20%,重茬2年减产达30%,连作的年限越长,减产的幅度就越大。解决花生重茬减产最理想的措施是轮作换茬,即花生与其它禾谷类作物实行3~5年的轮作,但这在花生主产区很难实现,针对花生重茬在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开展了花生抗重茬药剂的筛选试验,这一试验的完成为花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一、试验与方法

1. 试验药剂

(1)重茬1号(许博士);(2)重茬旺旺(吉林嘉蒙);(3)重茬2008(禾苗公司);(4)禾苗8号;(5)空白对照。

2. 试验处理

(1)重茬1号每亩2千克沟施;(2)重茬旺旺每亩5千克沟施;(3)重茬2008每亩333克沟施,花前喷附加药品(4)禾苗8号花前喷雾;(5)空白对照。

3. 试验方法及要求

在辽西地区5个花生主产乡镇各设立一个试验点,试验田采用大区对比顺序排列,不设重复,大区面积333.4平方米,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4月末5月初播种,播种密度及田间管理措施按当地习惯进行。

试验地要求重茬2年以上,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同期播种保证质量,力争一播全苗,随播种沟施特丁硫磷防地下害虫,做到田间管理一致,生育期间不得使用植物调节剂。

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1. 不同处理的生育进程

从表1可以看出,相同的品种不同处理的生育期都有着差异,对照(不施重茬剂)成熟期在9月8日;重茬旺旺的成熟期是9月11日;重茬2008的成熟期是9月13日;重茬1号的成熟期是9月16日;禾苗8号的成熟期是9月20日,说明施用重茬剂以后,花生直到成熟期仍能保持叶片不衰,确保了营养物质对荚果的供给。

2. 不同处理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施用重茬剂的地块,花生的长势、结果数、单株生产力都要好于对照。

3. 不同处理在不同地区的产量结果

从表3可知,施重茬剂的地块花生产量普遍要高于不施重茬剂的地块,但各处理间产量还存在着差异,禾苗8号>重茬1号>重茬旺旺>重茬2008,而禾苗8号的效果是最好的,其次是重茬1号。

三、结论

从2011年重茬药剂筛选试验花生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结果看,施重茬药剂的花生产量普遍要好于对照,表现最好的是禾苗8号,其次是重茬旺旺。重茬药剂的合理使用,可以缓解花生主产区连作减产的问题,提高花生的品质和产量。

试验药剂 篇2

作者采用4种防治药剂对美洲斑潜蝇防治药荆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防效达到89.8%;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 400倍液防效达到87.3%,这两种农药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都较为理想,且都属于低毒环保型农药,可做为美洲斑潜蝇的轮换用药.

作 者:王海旺 李恩萍 李秀文 王书凤 赵宝福  作者单位:王海旺,李恩萍,李秀文,王书凤(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天津,300061)

赵宝福(天津市农业环保站,天津,300061)

刊 名:天津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IANJ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年,卷(期): “”(2) 分类号:S435.112+.9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   防治   药剂   筛选  

水稻纹枯病药剂筛选试验 篇3

摘要:根据防病效果、安全性、产量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筛选出两种防病药剂:苯甲·丙环唑对纹枯病的防效达到61.4%,实脱产量提高47.5公斤/亩,增产7.8%;己唑·嘧菌酯对纹枯病的防效达到61.4%,实脱产量提高41.2公斤/亩,增产6.8%。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111.4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32

水稻纹枯病近些年来在高产地区发生日趋严重,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倒伏枯死,矮秆品种受害更重,由于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其所致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好、高效、提质增产的药剂,做了水稻纹枯病药剂筛选试验,从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

供试品种:龙粳26。

供试药剂:见表1。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小区设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兴凯湖分公司科技园区,地理位置:东经132°47′48.25″~132°47′59.72″,北纬45°15′16.60″~45°15′26.96″,土壤为沼泽草甸土,地势平坦,供试土壤肥力状况为:有机质含量5.71毫克/公斤,速效氮240毫克/公斤,速效钾235毫克/公斤,速效磷62.7毫克/公斤,pH值6.27。试验区前茬为水稻,秋翻,春整地。取小兴凯湖水自流灌溉,排水至松阿察河。2014年无霜期159天,≥10℃活动积温为2769.8℃。

1.3 试验设计

采用大区试验,设9个处理,不设重复(见表2)。

1.4 栽培管理

种子处理统一浸种催芽,4月10日育秧播种,插秧时期3.5秧龄,插秧规格9厘米×13.2厘米。本田管理按三化一管要求进行田间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病害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对防治水稻纹枯病、褐变病和鞘腐病均有效,其中苯甲·丙环唑对纹枯病、鞘腐病的防效达到61.4%、61.9%;己唑·嘧菌酯对纹枯病、褐变病的防效达到61.4%、71 0%。

2.2 不同处理室内考种调查

从表4可以看出:8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均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其中效果最好的(道立锋)丙环唑·咪酰胺,与清水对照相比,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多9 2%和1.13克,实脱产量提高48 9公斤/亩,增产8%;其次是苯甲·丙环唑,与对照相比,结实率和千粒重多5.4%和O.96g,实脱产量提高47.5公斤/亩,增产7.8%。

3 结论

安全性分析:施药后一周内通过目测观察,各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较,植株生长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

防治水稻病害药剂筛选试验 篇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在江滨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进行, 前茬作物为水稻, 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土壤理化指标:有机质含量32.8g/kg、碱解氮135.7mg/kg、速效钾158.9mg/kg、速效磷34.2mg/kg、pH值6.12。供试水稻品种:龙粳31, 本地主栽品种。

1.2 供试药剂

植物抗逆增产剂、拿敌稳、爱可、道立锋、禾技。

1.3 试验设计

采取大区对比法, 每处理300m2, 对照200m2, 随机排列。试验设6个处理, 处理1为植物抗逆增产剂1500mL/hm2;处理2为拿敌稳270g/hm2;处理3为爱可525mL/hm2;处理4为道立锋525mL/hm2;处理5为禾技150g/hm2;处理6为清水对照。2次施药, 第1次破口期 (7月11日) , 隔10d后喷施第2次。

1.4 试验调查

水稻生育进程调查。水稻病害调查, 水稻褐变穗的分级标准, 0级:无病;1级:感病稻粒数少于5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6%以下) ;3级:感病稻粒数6~10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7%~13%) ;5级:感病稻粒数11~30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14%~38%) ;7级:感病稻粒数30~50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39%~63%) ;9级:感病稻粒数50个以上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64%以上) 。水稻成熟后考种, 实脱面积10m2测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分析

2014年水稻生长阶段3~9 月份降雨量499.7mm, 较历年多36.6mm;平均气温13.9℃, 较历年高1.6℃;日照时数1447.6h, 较历年多255.6h;≥10℃积温2776.2℃, 较2013年多149.5℃;无霜期160d, 较2013年多16d。7月份降雨量173.8mm, 较历年多60.6mm。水稻播种后高温, 水稻出苗提前1~3d, 出苗后天气晴好, 水稻秧苗素质好, 插秧时叶龄足, 插秧后上花达水护苗, 水稻返青快, 水稻结实期温度高, 增加了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2014年水稻产量高于往年。

2.2 水稻生育进程调查

各处理水稻生育进程没有差别。5月10日插秧, 抽穗期7月15日, 成熟期8月27日。

2.3 防病效果调查

2014年试验地块没有发生稻瘟病和纹枯病, 只发生褐变穗, 所以只对褐变穗做具体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 5种药剂对水稻褐变穗均有防效, 应用植物抗逆增产剂效果最好, 其次是拿敌稳, 再次是禾技, 说明喷施杀菌剂防治水稻病害的作用是显著的。

2.4 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各处理平方米穗数差别不大, 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对照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产量结果表明, 植物抗逆增产剂产量最高, 比清水对照增产6.3%;其次为拿敌稳, 比清水对照增产5.0%;再次为禾技, 比清水对照增产4.4%。

3 小结

几种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效试验 篇5

几种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效试验

使用几种药剂进行花生叶斑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花生叶斑病大流行时,保护性杀菌剂大生加治疗性杀菌剂信生防治效果良好,推荐使用剂量为大生750.0g/hm2+信生75.0g/hm2对水喷雾.

作 者:庞振凤 作者单位:河南省正阳县植保植检站,河南正阳,463600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14)分类号:S481.+9关键词:药剂 花生叶斑病 防效

魔芋软腐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篇6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供试魔芋为本地花魔芋。试验药剂及其使用方法、浓度:处理1为40%甲醛(分析纯)+高锰酸钾熏蒸24小时;处理2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石家庄曙光制药厂生产)500倍液喷雾消毒;处理3为20%噻唑锌(碧生)悬浮剂(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0倍液喷雾消毒;处理4为52%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0倍液喷雾消毒;处理5为85%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可溶性粉剂(天津百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0倍液喷雾消毒;处理6为53.8%氢氧化铜(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500倍液喷雾消毒;处理7不处理为对照。

2.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7.5米×1.6米。畦栽,1畦两行,株行距18.8厘米×80厘米,每小区播种80窝并种植1行玉米遮阴,玉米与魔芋套作。

3. 试验调查内容 出苗期调查出苗率,发病期定期调查发病情况,倒苗期进行最后一次调查,计算防治效果。

4. 试验作务管理 试验安排在勉县长沟河镇白云寺村李建安承包地内,海拔710米,面积1.2亩,为新栽地,砂壤土,地力中等,pH值为6.5,地势平坦,冬前翻耕整平,拾净杂草、石块等杂物。播种时底肥亩沟施生态有机肥(有机质16%、腐殖酸16%、活性添加剂10%)40千克、“撒必富”复混肥(N∶P2O5∶K2O=16∶10∶24)40千克。3月28日播种,7月10日亩追施“撒必富”复混肥10千克,畦面撒施、盖土。整个生育期不喷施任何农药,及时进行人工除草、清沟排湿等田间管理。

二、结果与分析

1. 试验结果

表1 种芋处理防治魔芋软腐病试验结果

2. 试验结果分析 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倒苗期防效方差分析表

经新复极差法检验:处理1、处理2、处理3与处理4、处理5、处理6之间防效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4、处理5、处理6之间防效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1与处理2之间防效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处理3之间防效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见表3)。

表3 新复极差检验标准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供试药剂40%甲醛(分析纯)+高锰酸钾熏蒸24小时、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和20%噻唑锌500倍液喷雾消毒法进行种芋处理后种植,对魔芋软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0%以上,高于其他药剂,尤其是40%甲醛(分析纯)+高锰酸钾熏蒸24小时效果最好,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如能结合茎叶喷药、土壤消毒、开沟排湿等措施进行,防治效果将更好。

防治杨树腐烂病药剂筛选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外药剂防治试验

1.1.1 试验材料与时间。

供试药剂为双效灵、石硫合剂、10%碳酸钠、843康复剂4种药剂;供试工具为背负式喷雾机;供试树种为青杨;试验时间为2006年5月25日至2006年6月5日。

1.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设在湟中县多巴苗圃地, 面积0.67hm2, 七年生, 树势中等, 管理水平一般, 2001~2004年由于天气干旱发病严重。试验共设9个处理, 分别为:10%碳酸钠750倍液 (A1) 、1 000倍液 (A2) ;双效灵750倍液 (B1) 、1 000倍液 (B2) ;石硫合剂750倍液 (C1) 、1 000倍液 (C2) ;843康复剂750倍液 (D1) 、1 000倍液 (D2) ;以喷清水为对照 (CK1、CK2) 。不设重复, 小区间相互分隔, 按编号次序以常规喷雾方法对整株进行树冠、树枝条喷雾, 喷药时要均匀, 并以枝枝全湿为宜。CK小区以清水喷湿即可。

1.1.3 防效调查。

施药前在已划分的每个小区中分别抽去样树5株, 分别编号, 作好标记。并进行调查统计, 记录病株数。喷药后第6天对所有样树 (共40株) 进行观察, 查看其防治效果。而后, 每隔3d调查1次, 直到施药后20d调查结束。

1.2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1.2.1 试验材料与时间。

供试药剂同室外试验一致;供试工具为容量1kg的喷壶;供试材料为60枝带腐烂病的青杨枝条;供试时间为2004年5月31日至2005年6月3日。

1.2.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0个处理, 分别为:10%碳酸钠750倍液 (A1) 、1 000倍液 (A2) 、1 500倍液 (A3) 、2 000倍液 (A4) ;双效灵750倍液 (B1) 、1 000倍液 (B2) 、1 500倍液 (B3) 、2 000倍液 (B4) ;石硫合剂750倍液 (C1) 、1 000倍液 (C2) 、1 500倍液 (C3) 、2 000倍液 (C4) ;843康复剂750倍液 (D1) 、1 000倍液 (D2) 、1 500倍液 (D3) 、2 000倍液 (D4) ;喷清水对照 (CK1、CK2、CK3、CK4) 。不设重复。将从病树上采来的60枝青杨的样枝以3枝为1组, 插入已清洗干净的20个等容积的烧瓶中, 用清水浸泡。再将不同浓度的4种试验药品和清水分别依次对相应的病枝进行喷药, 施药时以枝全湿润为准。

1.2.3 防效调查。

施药前统计每个瓶中枝条的总枝数和病枝数, 6d以后进行观察, 查看病枝治愈率, 可知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和表2可知:双效灵750倍液及1 000倍液比较经济有效, 有效率均在85%以上;石硫合剂对防治该病效果也很有效, 从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的结果看, 其防治率达到70%以上;而10%碳酸钠防效不佳, 各批次浓度的防效均未超过52%;843康复剂750倍液防效为80%以上, 防治效果也十分理想。

3 结论与讨论

杨树腐烂病发病程度与树种所处的立地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树木自身的抗病能力较弱, 如果集中栽植, 其个体间间距小, 1株发病, 其相邻的个体也极容易感病。因此, 防治杨树腐烂病, 首先应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进行灌水和施肥, 以增强树势和提高抗病能力。此外, 造林苗木应加强检疫, 禁止带病苗木上山。筛选出对杨树腐烂病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双效灵、石硫合剂和843康复剂。在发病期可用这3种药剂轮换进行化学防治以克服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曾大鹏, 杨鹤安, 王晰, 等.苗圃白杨锈病、叶枯病防治技术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 1986 (3) :4-8.

药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试验 篇8

1. 材料方法试验地点选在东港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场。供试药剂及用量:48%乐斯本乳油100毫升/亩;5%丁烯氟虫腈水分散剂4克/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亩;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克/亩;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亩;48%乐斯本乳油50毫升/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克/亩;48%乐斯本乳油50毫升/+80%敌敌畏乳油25毫升/亩;空白对照。试验水稻品种为中辽9052, 6月3日插秧。试验处理设1次重复共打药3次:苗期放风时打1次;插秧后7天打1次;插秧后20天打1次。6月下旬开始监测, 调查病穴数, 计算病穴率。

2. 结果分析试验田水稻在施药

后25天内未发现病株穴, 空白对照发现病株穴15穴;30天后喷乐斯本、噻嗪酮及乐斯本加吡虫啉混配的仍无发病株;40天后所有小区内都发现病株穴, 各药剂处理以丁烯氟虫腈、噻嗪酮、乐斯本+吡虫啉的防治效果最好, 在80%~90%。8月4日最后一次调查, 空白对照区病穴率达22.62%, 防治效果最差的敌敌畏小区病穴率1.84%, 乐斯本+吡虫啉、乐斯本+敌敌畏防效显著, 病穴率仅0.26%, 防治效果达到98%。试验结果表明, 混配剂效果优于单剂, 防治效果最好的是乐斯本与敌敌畏或吡虫啉混配药剂, 防效接近99%, 表明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搭配能起到增效作用。持效剂优于速效剂, 敌敌畏是速效性药剂, 效果最差, 其他均为持效性药剂, 效果好。原因是敌敌畏在使用初期迅速起效, 但后劲不足, 失效过快。灰飞虱具有较强的迁飞能力, 用药时迁飞以后又很快会回到田间进行危害传毒。

3. 讨论水稻条纹叶枯病完全可

苹果褐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篇9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处理1∶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 施用浓度600倍,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

处理2∶70%美邦甲托可湿性粉剂, 施用浓度1 000倍, 西安美邦药业公司生产。

处理3∶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施用浓度800倍, 吉林延边农药厂生产。

处理4∶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施用浓度800倍, 吉林延边农药厂生产。

处理5∶25%溴菌晴可湿性粉剂, 施用浓度1 500倍, 江苏托球集团生产。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地安排在宝鸡市陈仓区潘溪镇双基堡村, 8年生果园, 果园管理粗放, 常年病虫害发生较重。试验地为砂壤土, 肥力中等。果树栽植密度4m×3m。

1.3 供试作物与靶标

试验苹果树品种为红富士;试验靶标:苹果褐斑病。

1.4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每小区选择结果树5棵, 另设清水喷施作对照, 每个处理重复三次, 四周设保护行, 其它管理措施同大田。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 》, 于7月12日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喷药, 药后间隔3天 (7月15日) 、间隔5天 (7月17日) 、间隔10天 (7月2 2日) 各调查一次病指消长率。

1.5 调查方法

喷药前 (7月12日) 调查1次病情基数, 药后3天、5天、10天各调查1次防效, 共计调查4次。每小区5棵果树均调查, 每株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固定2个新梢 (春梢和秋梢) , 调查其全部叶片, 记录总叶数及各级病叶数 (详见表1) , 计算防治效果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供试药剂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70%美邦甲托可湿性粉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5%溴菌睛可湿性粉剂, 药后10天的调查平均防效依次分别为70.28%、74.68%、62.27%、81.07%、60.50%。方差分析结果 (表2) 在0.05水平上, 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70%美邦甲托可湿性粉荆、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与其它药剂相比较防效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在0.01水平上, 除70%美邦甲托可湿性粉剂的处理和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的处理, 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的处理与25%溴菌晴可湿性粉剂的处理防效差异不显著外, 其余各处理间互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与其它四种药剂比较, 防效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3 结论

试验药剂 篇10

一、供试作物

1. 材料与方法

辣椒, 品种为甜椒, 红帅GSS-01。

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4%嘧啶核苷水剂、2%武夷菌素水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8.75%银法利悬浮剂。

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四川省西昌市黄联关镇鹿马村大棚蔬菜基地, 试验地面积为737.7m2, 辣椒疫病历年发生严重, 辣椒品种为红帅GSS-01, 于2011年9月22日定植, 2012年6月15号收获结束。试验地土质为红壤土, pH值5.5, 田间土壤肥力均一致, 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

4. 试验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 (1) 杀毒矾64%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 银法利68.75%悬浮剂600倍液。 (3) 武夷菌素2%水剂600倍液。 (4) 4%嘧啶核苷水剂600倍液。 (5) 清水对照。每处理采用3次重复, 共15个小区, 随机区组排列, 每小区面积约30m2 (共有辣椒160株左右) 。

5. 试验方法

第一次施药时辣椒为初花期 (11月17日) , 田间尚未出现病株时。试验共施药5次, 每次间隔l0天, 历时50天。施药方法采用电动喷雾器喷淋法。按100L/亩将药液均匀喷布叶片正反两面及果实上, 空白对照喷清水。试验期间天气正常, 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条件。

6. 药效调查

5次施药后30天进行药效调查, 调查采用全区调查法进行, 即调查各小区全部辣椒植株, 记载调查总株数和按严重度分级的病株数, 依此计算各小区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统计各小区辣椒分次采摘数量作实产记载入表,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受害植株分级标准如下:

(1) 0健康无症。

(2) 1地上部仅叶、果有病斑。

(3) 3地上茎、枝有褐腐斑。

(4) 5茎基部有褐腐斑;

(5) 7地上茎、枝与茎基部均有褐腐斑, 并且部分枝条枯死;

(6) 9全株枯死。

6. 数据处理

利用DP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并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进行结果检验。

二、试验结果

供试4种药剂对大棚辣椒疫病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见表1, 4种药剂中2种是生物药剂, 分别是4%嘧啶核苷水剂600倍液和2%武夷菌素水剂600倍液;2种是化学药剂 (其中,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作为当地防治疫病的传统农药, 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为新一代防治疫病的高效农药) 。采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600倍液、4%嘧啶核苷水剂600倍液药剂第五次药后30天对大棚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均良好, 达70%以上。防治效果最高是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 为80.3%, 其次是4%嘧啶核苷水剂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600倍液, 分别为73.7%、72.5%, 最低是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为63.6%。经过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 2个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传统化学农药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而极显著低于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 4%嘧啶核苷水剂600倍液的防治效果略高于2%武夷菌素水剂600倍液。

从产量上可以看出, 施用4%嘧啶核苷水剂600倍液防治辣椒疫病的增产率最高, 小区产量为243.2kg, 比对照增产了106.5%;其次是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600倍液, 小区产量分为242.5kg、241.7kg, 分别比对照增产了105.9%、105.2%, 三者之间增产幅度差异不大,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增产量最低, 小区产量为167.1kg, 比对照仅增产了41.9%。

三、小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促进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大棚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造成辣椒疫病严重发生, 为了做好防治建议辣椒疫病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实行轮作倒茬, 避免与瓜类、茄果类蔬菜连作等, 在辣椒疫病发生前或初期, 连续施药3~5次, 间隔期为7~10天, 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交替喷施, 以避免辣椒疫病对药剂产生抗药性, 喷施从辣椒茎基部向上均匀喷雾。生物农药能提高作物的生长势, 有效抵御病害, 增加产量。

本研究也表明, 4%嘧啶核苷水剂600倍液, 尽管防治效果低于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 但小区产量比对照增产最高, 是防治辣椒疫病良好的高效、低毒生物药剂。

试验药剂 篇11

关键词:阜新地区;花生;地下害虫;药剂筛选

中图分类号: S435.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3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10%噻唑膦颗粒剂,河北智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8克/升阿维菌素,安徽美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40%甲基异柳磷乳油,青岛双收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辛硫磷颗粒剂,山东瑞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毒死蜱颗粒剂,河北好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试验作物为花生,品种为阜花12,防治对象为花生地下害虫。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在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民主村,该地块地势比较低洼,多年种植花生,且地下害虫发生严重。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pH值为7.0,土壤有机质含量1.3% 。花生栽培采用露地栽培方式,2014年5月1日播种。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1)10%噻唑膦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000克);(2)10%噻唑膦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500克)+5%毒死蜱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25克);(3)18克/升阿維菌素(每667平方米用量500毫升)+ 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667平方米用量150毫升);(4)3%辛硫磷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500克);(5)空白对照。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0平方米,总面积750平方米。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各药剂处理拌成毒土,方法是药剂与适量水混匀,然后对上细沙土20公斤/667平方米混合均匀制成毒土,于成虫出现期(花生开花初期),在花生垄侧旁开沟施药。

1.5 调查方法

收获之前,每小区按照“Z”字型5点取样法,调查样点内花生总株数和被害株数,总果数、被害果数,计算被害株率和虫蛀果减退率。挖土取样调查,还是按照“Z”字型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米×1米×30厘米土内幼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并测量每小区的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引起的被害株率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各处理被害株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被害株率最低的是处理2,被害株率为2.24%,比对照下降了63.4%。另外,处理4的被害株率也比对照下降了59.5%,效果明显。

2.2各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引起的被害果率及虫蛀果减退率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未经过药剂处理的对照被害果率达到24.24%,而各药剂处理后被害果率明显下降,为7.2%~11.29%,其中处理2和处理4的被害果率最低,分别为7.2%和7.67%。各处理虫蛀果减退率分别为53.42%、70.3%、55.28%和68.36%,其中处理2的虫蛀果减退率最高,防治地下害虫的效果最好。

2.3 各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虫口减退率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药剂处理区地下害虫的虫口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其中处理2的幼虫数量最低,为0.87头/平方米,虫口减退率达到了80.7%,处理4的幼虫数量为1.02头/平方米,虫口减退率为77.3%,而处理1和处理4的虫口减退率也都达到了60%。

2.4 各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区花生产量显著提高,其中处理2 花生亩产最高,达到182.2公斤,比对照增产20.74%,其次为处理4,亩产达到174.8公斤,比对照增产15.84%。处理1的增产幅度较小,仅有6.3%。

3 结论

试验中筛选出10%噻唑膦颗粒剂+5%毒死蜱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这2种药剂处理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效果最好。这2种药剂处理使地下害虫造成的虫蛀果率及虫口数量都显著低于对照,虫蛀果减退率、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0.3%、80.7%和68.36%、77.3%,且使用这2种药剂使花生产量大幅增加,增产率分别为20.74%和15.84%。推荐用量为:10%噻唑膦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500克)+5%毒死蜱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25克);3%辛硫磷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500克。

另外,考虑地下害虫不同的发生程度会对试验的结果产生影响,为了增加试验效果的准确度,该试验应在地下害虫发生的不同年份及不同作物上继续进行2~3年试验。

参考文献

[1]李正武,余小清.花生地下害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湖北植保,2010,(04).

[2]朱世宏,王红旗,范永山.浅谈地下害虫的防治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8(04):25-26.

试验药剂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地设在三江县丹洲镇江荷村6组杨延汉的水稻田, 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沙壤土。供试水稻品种为中浙优1号。试验田主要草种为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 (L) Beauv][3]、碎米莎草 (Cyperus iria L.) [3]、鸭舌草[Monochoria uaginalis (Burrm.f) Preslex Kunth][3]、千金子 (Leplochlos chinensis) [4]、水花生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4]、节节菜 (Rotala indica (Willd.) Koehne) 、牛毛毡[Eleoc-haris yokoscnsis (Franch et Sav.) Tang et wang]等。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有效成分含量10%, 天津市绿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农药登记证号:LS2007-0823) ;苄·乙·甲可湿性粉剂 (野老, 总有效成分含量18%, 其中苄嘧磺隆1.1%, 乙草胺16.7%, 甲磺隆0.2%, 浙江天丰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农药登记证号:LS95400) ;苄·乙可湿性粉剂 (禾美, 总有效成分含量18%, 其中乙草胺14%, 苄嘧磺隆4%, 江苏禾业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农药登记证号:LS20053202) 。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 分别为: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0g/hm2 (A) ;苄·乙·甲可湿性粉剂450 g/hm2 (B) ;苄·乙可湿性粉剂600 g/hm2 (C) ;不施药剂为空白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每小区面积为20 m2。小区间筑田埂相隔, 各小区间留40 cm宽的进、出排水沟, 以防各区间水串灌。各处理的用药量与细土混合后均匀撒施, 空白对照不施任何药剂。

1.4 试验过程

2009年6月19日插秧, 秧龄40 d, 叶龄5.5叶, 插后20 d (7月9日) 施药, 各处理用药量与细土混合后均匀撒施, 施药时田间水深3 cm, 施药后保持3 cm左右水层7 d。施药后20 d中降雨日为8 d, 其他时间的天气为晴到多云, 平均温度22.9~30.1℃, 天气对药效没有影响。

1.5 调查方法

1.5.1 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每3 d对各小区水稻禾苗株型、叶片进行观察, 观察是否发生药害症状及水稻的生长情况, 并做好记录。

1.5.2 防除效果调查。

施药前 (当天) 进行杂草调查, 施药后20、30 d各调查1次杂草情况。每小区采用对角斜线5点取样[4], 每个点间距为90 cm, 进行人工除草, 记录杂草株数, 用湘仪天平仪器厂生产的TP5000电子称称鲜草重。用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杂草鲜重对比计算防除效果, 并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计算方法如下[5]:

2 结果与分析

2.1 株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 药后20 d株防效: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为90.36%, 苄·乙·甲可湿性粉剂为85.23%, 苄·乙可湿性粉剂为83.77%, 以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最高, 各处理与对照差距均达极显著水平, 3种不同药剂处理之间株防效差异也达极显著。药后30 d株防效: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为91.26%, 苄·乙·甲可湿性粉剂为85.46%, 苄·乙可湿性粉剂为85.45%。以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最高, 各处理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3种不同药剂处理之间株防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与苄·乙·甲可湿性粉剂、苄·乙可湿性粉剂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苄·乙·甲可湿性粉剂与苄·乙可湿性粉剂差异不显著。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同列中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下表同。

2.2 鲜重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 药后20 d杂草鲜重防效: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为90.05%, 苄·乙·甲可湿性粉剂为86.64%, 苄·乙可湿性粉剂为85.68%, 杂草鲜重防效以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最高, 各处理杂草鲜草防效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种不同药物处理间杂草鲜草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药后30d杂草鲜重防效: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为93.18%, 苄·乙·甲可湿性粉剂为91.75%, 苄·乙可湿性粉剂为91.25%, 以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最高, 各处理杂草鲜重防效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种不同药物处理之间杂草鲜重防效效果经方差分析:吡嘧磺隆与苄·乙·甲可湿性粉剂、苄·乙可湿性粉剂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苄·乙·甲可湿性粉剂与苄·乙可湿性粉剂差异不显著。

2.3 安全性

药后观察, 3种除草剂施用后对水稻生长过程没有出现明显的药害, 对产量没有影响, 表明3种试验的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2.4 经济投入

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药物投入为28.5元/hm2;苄·乙·甲可湿性粉剂投入28.5元/hm2;苄·乙可湿性粉剂投入37.5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苄·乙·甲可湿性粉剂、苄·乙可湿性粉剂能很好地防除稻田的稗草、碎米莎草、千金子、鸭舌草、水花生、节节菜、牛毛毡等多种杂草, 对稻田的禾苗不产生药害和抑制作用, 安全性能好, 在生产上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从经济成本、防除效果综合考虑, 建议在生产上使用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0 g/hm2, 采用拌细土或细沙150 kg/hm2毒土法均匀撒施, 施药后保持3~5 cm的浅水层5~7 d, 即可达到较好的防除效果。

摘要:进行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等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药剂试验, 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苄.乙.甲可湿性粉剂、苄.乙可湿性粉剂对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且对水稻生产安全性能好, 从经济成本、防除效果综合考虑, 建议生产上使用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0g/hm2, 拌细土或细沙150 kg/hm2毒土法均匀撒施, 施药后保持3~5 cm的浅水层6~7 d, 即可达到较好的防除效果。

关键词:除草剂,稻田杂草,防效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现代化与科学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332-336.

[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绿色植保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373-375.

[3]江凌云, 周永旺.25%苄.丁粉剂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药剂试验[J].广西植保, 2008, 21 (4) :7-8.

[4]刘玉萍, 邓铁军, 王凯学.柳州市区草坪种类调查初报[J].广西植保, 2009, 22 (2) :18-19.

上一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下一篇:面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