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剂(共11篇)
化学药剂 篇1
氮气气调储粮技术, 有显著的保鲜及虫霉防治效果和良好社会效益, 中储粮总公司研发和推广的这项技术于2014年1月荣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低温和气调是国际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是从空气中分离氮气, 制氮过程对环境无污染, 也不会对操作人员健康造成危害。氮气气调储粮改变了储粮害虫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的传统模式, 实现了储粮化学药剂的“零使用、零排放”, 避免了微生物生长可能产生的真菌毒素, 防止了仓储保管人员接触化学药剂可能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风险。
然而, 氮气气调规模化应用国际上没有先例。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逐步开展了相关研究和试验, 但因害虫防治、保鲜等关键技术未取得明显突破。2004年, 技术人员针对氮气储粮技术, 多次立项开展研究, 从储粮专用制氮设备、粮仓气密性改造、气调充气及氮氧高效置换工艺、氮气浓度长期保持及作业智能控制等方面, 全面掌握了各项核心技术和工艺设备。
例如在氮气分离设备方面, 首次研发并不断升级的储粮专用制氮设备与其它行业常规制氮机相比, 可节约能耗30%~50%, 因此其也带动了制氮行业的技术进步。
如何维持粮仓内的氮气浓度是实现氮气气调储粮的另一难题。之前, 国内外均未解决。自然状态下, 将高浓度氮气充入粮堆后, 因存在压差, 氮气会迅速向仓外扩散, 粮堆内氮气浓度迅速降低。为了破解这个难题, 他们在粮面敷设的塑料薄膜内充入98%以上浓度的氮气, 在粮面上形成氮气气囊, 利用气囊体积的自然变化使气囊内维持微正压, 从而长时间保持粮仓内氮气高浓度。实验表明, 98%的氮气浓度维持时间28天以上, 可完全防治甲虫、蛾类、螨类等储粮害虫的成虫、幼虫、卵等各种虫态;长期维持95%氮气浓度, 可抑制害虫种群繁殖, 直至种群消失;98%以上氮气浓度可抑制储粮真菌生长, 预防粮食发热生霉。目前, 中储粮的技术可使粮堆内氮气浓度达到98%, 而主要储粮害虫成虫在这样的气体中活不过5天。
在经济成本方面, 相对低温储粮, 氮气成本较低。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 针对体积数千立方米到一万立方米的大粮仓, 如何用氮气高效置换粮堆内的氧气, 中储粮总公司开展了大量充气工艺优化研发, 形成了包括稀释法、环流法、置换法、尾气利用、抽气强排法等多种工艺。目前, 通过设备创新升级、充气工艺优化及仓房气密性改造技术革新, 氮气气调储粮技术的运行成本已与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相当。
迄今该公司已开展气调储粮建设库点150多个, 建设规模超过1000万吨。推广应用区域由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逐渐向中部地区扩展, 储藏品种由稻谷逐渐扩展到大豆、玉米、小麦, 使我国的气调储粮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化的应用实践表明, 氮气气调储粮技术是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经济可行的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保鲜储粮技术, 与传统储粮技术相比, 其优势明显。
化学药剂 篇2
药剂专业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
A.1.005B.2.1000C.1.00D.1.10502、重量分析法所用到的最重要的仪器是()。
A.滴定管B.量瓶C.分析天平D.移液管
4、铬黑T是常用的一种酸碱指示剂。()
5、色谱分析法简称色谱法,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方法。()
6、变色硅胶从蓝色变为红色时即为失效,应及时倒掉。()
7、氧化性溶液应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8、吸附指示剂法属于沉淀滴定法。()
9、溶液呈现的颜色是它所吸收光的颜色。()
10、定量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
四、简答题(10分)
1、配位滴定法中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有什么特点?
五、计算题(20分)
1、准确称取0.1500g基准碳酸钠,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水溶解后,加入甲基橙指示剂2滴,用待
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至橙色停止滴定,消耗HCl滴定液25.00ml,求HCl滴定液的浓度。
3、TNaOH = 0.004000g/ml表示()。
A.每0.004000ml NaOH滴定液中含有NaOH的质量为1gB.每毫升HCl滴定液中含有HCl的质量为0.004000g
C.每毫升NaOH滴定液相当于HCl的质量为0.004000gD.每毫升NaOH滴定液中含有NaOH的质量为0.004000g4、当滴定剂与被测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两者的物质的量正好符合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
系。此时称为()。
A.滴定终点B.化学计量点C.滴定中点D.滴定起点
5、下列关于指示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B.指示剂的用量应适当C.只能用混合指示剂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恰好在突跃范围内
6、AgNO3滴定液应贮存于()。
A.白色容量瓶B.棕色试剂瓶C.白色试剂瓶D.棕色量瓶
7、Fe3+在弱酸性溶液中加入()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A.Na2SB.HNO3C.HAcD.KSCN8、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的颜色是()。
A.红色B.蓝色C.酒红色D.无色
9、分光光度法主要是利用了物质对光的()现象。
A.反射B.散射C.折射D.选择性吸收
10、下列哪种物质时最常用的吸附剂之一()?
A.碳酸钙B.硅胶C.纤维素D.硅藻土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的,测定有关组分的,以及确定物质的。
4、郎伯-比尔定律成立的两个条件分别是和。
5、纸色谱法是以作为载体的色谱法。
6、变色硅胶干燥时呈色,吸水后变成色,已吸水的硅胶在干燥箱中,加热到105~110℃时使水
分挥发,变成色后仍可继续使用。
7、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溶质B的浓度。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题目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打“√”,错误请打“×”)(每题1分,共20分)
1、可以通过校准仪器来减小测量中的偶然误差。()
2、酸碱指示剂的酸式结构和碱式结构具有不同的颜色。()
3、高锰酸钾法应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调节酸度以硝酸为宜。()
化学药剂 篇3
摘 要:为了研究不同化学引发剂对黄秋葵种子的引发效果,以黄秋葵品种“五福”种子为试材,进行不同化学试剂、不同浓度和不同引发时间的引发处理试验, 筛选出适宜的引发试剂及其引发浓度和引发时间。结果表明:适宜浓度和适宜引发时间的KNO3、MgCl2和CaCl2溶液对黄秋葵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而Ca(NO3)2溶液对黄秋葵种子的萌发无促进作用。在提高种子发芽率效果上, 0.05% KNO3溶液浸泡24 h、0.05% MgCl2溶液浸种15 h发芽率均达到了100%;0.05% MgCl2溶液浸种24 h、0.15% KNO3溶液浸泡24 h,以及0.15% CaCl2引发15 h的发芽率均超过了90%,显著高于对照。
关键词:硝酸钾;氯化钙;氯化镁;硝酸钙;溶液引发;发芽特性
中图分类号:Q945.3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1.025
Abstract: Seed priming was a method which was potentially able to promote rapid and more uniform seed germination. In this study the presowing effects of seed priming treatments on seed germination,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vigor and vigor index of okra were investigated. Seeds were subjected to four hydropriming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and priming duration comprising a total of 24 treatments of different priming combinations along with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iming with 0.05% KNO3 solution for 24 h,0.05% MgCl2 solution for 15 h (100%);0.05% MgCl2 solution for 24 h, 0.15% KNO3 solution for 24 h, and 0.15%CaCl2 solution for 15 h (>90%) accelerated seed germination to the largest extent and improved the uniformity of germination.
Key words: KNO3;CaCl2;MgCl2;Ca(NO3)2;hydropriming;germination
黃秋葵(Abelmoschusesculentus L. Moench),别名秋葵、羊角豆、补肾菜等,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它原产于西非和南亚地区,在我国为一年生植物。其幼嫩蒴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作为蔬菜在全世界范围广泛栽培。此外,其种子可榨油或磨粉后食用,也可作咖啡的添加剂或代用品。其株型优美且耐瘠薄,兼具食用与观赏价值。近年来,黄秋葵在我国南北各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黄秋葵种壳较厚又很硬实,直播栽培发芽迟缓,易造成出苗不整齐,成为栽培黄秋葵的限制因素之一[1]。种子引发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发芽速率和整齐度,对一些不易萌发的种子具有较好的效果。种子引发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蔬菜或其他作物种子[2]。国内外也有将引发技术应用于黄秋葵种子的报道[3],但种子引发的效果与引发剂的种类、引发的时间、方法及作物品种有很大关系[4]。本研究利用几种盐溶液对黄秋葵种子进行引发处理,以探讨不同盐溶液引发处理对黄秋葵种子萌发的效果,为黄秋葵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黄秋葵种子为市售黄秋葵品种“五福”,2012年春夏栽培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生产试验基地,2012年8月采种,干燥常温保存。在处理前剔除有虫伤、霉变的种子,选择饱满、大小均一的种子进行试验。引发剂分别为0.5%,1.0%和1.5%的KNO3溶液、MgCl2溶液、Ca(NO3)2溶液和CaCl2溶液。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引发处理 根据黄秋葵种子吸水曲线图[1],将种子放于纱网袋中,分别在上述配制好的溶液中浸泡6,15,24 h,浸泡种子时,搅拌种子使之均匀浸泡。浸泡结束后将种子取出,在流水中冲洗干净,吸干水分备用。
1.2.2 发芽试验 配制蛭石∶珍珠岩∶泥炭土为1∶1∶1的基质,装入50孔穴盘,浇透水后放置1 d。将处理后的黄秋葵种子点播在穴盘中。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50粒。将穴盘放置于塑料大棚内,加盖小拱棚保温保湿。每天统计发芽率。发芽标准为子叶露出土面。发芽试验期间根据土壤湿度及出苗情况适当浇水,并及时去除杂草。
1.2.3 数据统计分析 统计每天种子的发芽总数,测定每个重复黄秋葵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浓度的不同盐溶液在不同时间处理后黄秋葵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的形态,筛选出合适的盐溶液及其浓度和处理时间。测定黄秋葵幼苗的苗高和茎粗,烘干后称取苗干质量。
初期统计天数(用于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种子发芽势=初期发芽种子数/50×100%(4次重复取平均值,计算发芽势,计算天数为播种后第10天)。
种子发芽率 =终期发芽种子数/50×100%(4次重复取平均值,计算的天数为播种后第20天)。
发芽指数GI=Σ(Gt/Dt), 活力指数VI=Σ(Gt/Dt)×S,其中Gt为不同发芽天数的发芽种子数,Dt为相应发芽天数,S为苗高。
对统计所得的试验数据利用Excel进行处理,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统计分析,采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KNO3溶液处理对黄秋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KNO3溶液的处理对黄秋葵种子发芽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存在浓度和时间的互作效应,而浓度对黄秋葵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不显著。KNO3溶液引发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黄秋葵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由表1可以看出,0.05%的KNO3溶液引发24 h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其次是0.15%的KNO3溶液引发24 h。KNO3溶液处理的种子的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对照,0.05%的KNO3溶液引发24 h种子的发芽势最高,其次是0.15%的KNO3溶液引发24 h。1.0%KNO3溶液浸种24 h,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數最高。
2.2 MgCl2溶液处理对黄秋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MgCl2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黄秋葵种子发芽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存在浓度和时间的互作效应。由表2可以看出,0.05% MgCl2溶液引发15 h,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其次是0.05% MgCl2溶液引发24 h,0.10% MgCl2溶液引发15 h,这些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这表明MgCl2引发处理对黄秋葵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随溶液浓度提高,引发效果下降。0.15%的MgCl2溶液引发的黄秋葵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2.3 Ca(NO3)2溶液处理对黄秋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Ca(NO3)2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黄秋葵种子发芽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存在浓度和时间的互作效应。由表3可以看出,0.1%和0.15%Ca(NO3)2引发处理的发芽势、发芽率显著低于对照,并存在互作效应,而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这表明Ca(NO3)2溶液引发对黄秋葵种子有抑制作用。而Ca(NO3)2溶液引发的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2.4 CaCl2溶液引发对黄秋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CaCl2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黄秋葵种子发芽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存在浓度和时间的互作效应。处理时间对黄秋葵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存在浓度和时间的互作效应。由表4可以看出,0.05% CaCl2引发6 h的发芽率最高,其次为0.15%CaCl2引发15 h,0.05% CaCl2引发15 h和0.1% CaCl2引发6 h,各引发处理(除0.05%溶液引发的种子发芽势)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而活力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0.1% CaCl2溶液引发15 h,24 h和0.15% CaCl2溶液引发24 h的发芽率显著低于对照,而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这些处理对黄秋葵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种子、甚至同一品种不同批次的种子对引发剂、引发渗透压、引发温度及时间的要求都具有很大的差异,种子引发的最佳条件复杂,且没有规律可循[4]。
本研究表明: 0.05%KNO3溶液引发24 h黄秋葵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而张菊平等[5-6]的研究表明,辣椒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的KNO3最佳引发条件为浓度0.2%~0.3%,引发时间为12~24 h。武占会等[7]研究指出,硝酸钾引发茄子种子进行最佳条件为浓度3.643%~3.985%,时间21.655~22.954 h。丁全林等[8]研究表明,硝酸钾溶液对西瓜进行浸种引发效果以0.1%的硝酸钾浸种6 h发芽率最高,而0.05%、0.2%、0.3%浸种引发效果不显著。本研究表明,0.05% KNO3溶液对黄秋葵种子的引发效果最好,而较高浓度的KNO3溶液的引发效果下降,24 h引发时间的引发效果最好,且随时间缩短而降低。
刘才宇等[9]的研究结果表明:Ca(NO3)2溶液对番茄种子的引发效果随着Ca(NO3)2溶液浓度的增加,相对发芽率呈下降趋势, 而在盐浓度为0.2%时高于对照;随着Ca(NO3)2溶液浓度的增加,相对发芽势、相对活力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低浓度的硝酸钙对某些品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存在品种间的差异。邢燕等[10]用Ca(NO3)2引发西瓜种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Ca(NO3)2引发均能明显提高西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同一浓度下发芽势、发芽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在同一浓度下,随着引发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逐渐降低,72 h即产生抑制作用;以20 mmol·L-1引发24 h对种子活力的效果最佳,其次是10 mmol·L-1引发48 h;生理生化指标上30 mmol·L-1引发24 h效果最好。本研究表明:Ca(NO3)2引发对黄秋葵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甚至会抑制黄秋葵种子的萌发。
韩芸等[11]用CaCl2溶液引发玉米种子,结果表明浓度为10 mmol·L-1和20 mmol·L-1时能提高玉米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而2.5,40 mmol·L-1CaCl2溶液引发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张莹等[12]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引发香根草种子,其中浓度为5,7.5,12.5 mmol·L-1的引发对种子发芽率有提高作用,且浓度为5 mmol·L-1的引发效果最好,而10 mmol·L-1引发效果不显著;李石开等[13]采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处理辣椒种子,结果表明随CaCl2溶液浓度增加,辣椒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发芽势显著降低,以30 mmol·L-1浓度CaCl2溶液浸种效果最好。方丽等[14]用浓度分别为0.1%,0.3%,0.5%的CaCl2,引发时间分别为12,24,36 h,引发辣椒种子,结果表明,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其中,用0.3%的CaCl2引发36 h获得较好的效果。徐金金等[15]比较了氯离子、磷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化学引发剂的效果,指出:氯离子盐溶液和硝酸根离子盐溶液具有类似引发效果,均比磷酸根离子盐溶液的引发效果好;氯离子盐溶液中,CaCl2引发效果较好。本研究表明:CaCl2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黄秋葵种子发芽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对黄秋葵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而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对黄秋葵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MgCl2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黄秋葵种子发芽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较低浓度和较长时间的MgCl2溶液引发对黄秋葵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0.05%MgCl2溶液引发15 h效果最好,其次为0.05%MgCl2溶液引发24 h。从发芽率上看,MgCl2溶液对黄秋葵的引发效果优于CaCl2溶液。
综合比较不同引发剂对黄秋葵种子发芽特性指标的影响, 适宜浓度和适宜引发时间的KNO3、MgCl2和CaCl2对黄秋葵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而Ca(NO3)2溶液引发对黄秋葵种子的萌发无促进作用,甚至会抑制其萌发。0.05%的KNO3溶液浸泡24 h、0.05% MgCl2溶液浸种15 h发芽率均达到了100%,0.05% MgCl2溶液浸种24 h、 0.15%的KNO3溶液浸泡24 h以及0.15% CaCl2引发15 h的发芽率均超过了90%,显著高于对照。以上引發处理的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因此,这些处理可用于黄秋葵种子的播前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学好,刘振东.黄秋葵种子快速萌发试验研究[J].种子,1999 (4):63-63.
[2]张静,胡立勇.农作物种子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31(2):258-264.
[3]SHARMA A D, RATHORE S V S, SRINIVASAN K, et al.Comparison of various seed priming methods for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vigour and fruit yield in okra (Abelmoschus esculentus L. Moench)[J].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4,165(3): 75-81.
[4]王冬梅,黄上志. 种子渗透调节的机制及最佳渗调条件的选择[J]. 种子,1996(5):7-9.
[5]张菊平,张艳敏,康业斌,等.硝酸钾处理对不同贮藏年限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J].种子,2005,24(4):28-30.
[6]张兴志.KNO3引发对不同贮藏年限辣椒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7] 武占会, 高志奎, 魏新燕,等. 硝酸钾渗调对茄子种子发芽特性影响[J]. 北方园艺, 2001(6): 9-10.
[8]丁全林,党选民,詹园凤.硝酸钾和赤霉素浸种处理对小型西瓜种子发芽的影响[J].热带生物学报,2007,13(4):14-16.
[9]刘才宇,朱培蕾,赵贵云,等.硝酸钙对不同品系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4):683-687.
[10]邢燕,王吉庆,菅广宇,等.不同引发剂处理对西瓜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133-136.
[11]韩芸,杜锦,向春阳.硫酸锌、氯化钙溶液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20(4):31-34.
[12]张莹,刘金祥,蓝敏嫦,等.粤西香根草种子发芽动态及不同浸种处理对其发芽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93-96.
[13]李石开,陶婧,桂敏,等.氯化钙和多效唑浸种对干制辣椒种子发芽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 2012, 25(5):1786-1789.
[14]方丽,王吉庆.不同渗透调节剂对辣椒种子发芽与活力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7):809-814.
化学药剂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小湖苗圃基地, 地处黄灌区与北部沙漠交接的地区, 日照充足, 干旱少雨, 蒸腾作用强烈, 气温年极差和日极差都较大, 年平均气温8.4℃, 年平均降水量185.9 mm, 年平均蒸发量1 958 mm, 约为降水量的10.5倍。试验地土壤为风沙土, 松散沙土层厚度>30 cm, 土壤通透性好, 地势平坦, 肥力较低, 局部地段地下水位较高, 有盐渍化现象。主要杂草有稗草、苣荬菜、灰绿藜、马齿苋等。
1.2 试验材料
仲丁灵、20%百草枯水剂、农富757 (75.7%草甘膦可溶性粒剂) 、玉农乐悬浮剂、2甲4氯—百草枯水剂。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将所选药剂按照一定浓度喷洒于试验地, 3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666.67 m2。试验布置后的管理水平保持一致。
1.3.1 芽前除草试验。
设2个处理, 即喷仲丁灵75倍液 (A) 、以不喷药人工除草作对照 (CK1) 。
1.3.2 苗期除草试验。
设5个处理, 即喷20%百草枯水剂150倍液 (B1) 、农富757 200倍液 (B2) 、玉农乐300倍液 (B3) 、2甲4氯—百草枯水剂150倍液 (B4) , 以不喷药人工除草作对照 (CK2) 。
1.4 试验方法
苗圃化学除草主要有2个时期:一是在插穗萌芽前喷药, 即芽前除草;二是在插穗萌芽后且苗高达到30 cm时喷药, 即苗期除草[4,5]。
1.4.1 芽前除草处理。
3月底至4月初, 在耙地之前将仲丁灵75倍液直接喷洒在地表, 然后再耙地, 目的是对土壤中的杂草种子进行封闭处理。
1.4.2 苗期除草处理。
6月中下旬待苗高达到30 cm时, 分别将20%百草枯水剂150倍液、农富757 200倍液、玉农乐300倍液、2甲4氯—百草枯水剂150倍液均匀喷洒于树苗行间。
1.4.3 大面积示范。
将苗前处理和苗期处理的小区试验结果在6.67 hm2上进行大面积示范, 并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分别于芽前处理后1个月、苗期处理后15 d对试验地进行调查, 随机抽取3块小样地调查, 然后取其平均值。苗期处理中经济效益的分析以处理B2为例。
2 结果与分析
2.1 芽前处理调查结果
芽前处理后15 d调查时均无杂草生长。1个月后调查时, 处理A的苗圃地杂草明显少于CK1, 尤以禾本科杂草数量减少的最为明显。由表1可知, 处理A对禾本科杂草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使得禾本科杂草的出草率降低了近6.5倍, 而对阔叶类杂草效果不大。
(株/m2)
2.2 苗期处理调查结果
喷药后15 d调查时发现, 处理B4的苗地杂草上部干枯, 但下部和根部均活着, 不但不能彻底杀死杂草, 而且持效期短, 又有新的杂草生长;处理B3对禾本科杂草效果非常明显, 除草率也达到了100.0%, 但对阔叶类杂草无明显效果;处理B2的苗地杂草全部枯黄死亡, 对禾本科和阔叶类的杂草除草效果都达到了100.0%;处理B1对阔叶类杂草有效果, 但不如处理B2的效果明显。因此, 苗期除草以处理B2的效果最为明显。
(%)
2.3 大面积示范调查结果
2.3.1 芽前处理。
CK1:1个人每天可除草333.33 m2, 日工资为35元, 6.67 hm2 20个人除草则需要10 d, 共需花费7 000元。处理A:1个人每天用背负式喷雾器喷药能喷0.47 hm2, 喷药的人工费用为90元/hm2, 仲丁灵用量为6 000 g/hm2 (400g/瓶) , 售价15元/瓶。因此, 6.67 hm2喷药需要人工工资600元, 农药费1 500元。第1次除草由于草量少, 一个人平均每天除草0.06 hm2, 6.67 hm220个人除草则需要5.6 d, 共需花费3 920元。因此, 芽前处理的地块第1次除草总费用为6 020元, 比未使用除草剂的除草费用减少了980元。使用芽前除草剂不但能节省整体费用, 而且更主要的是能大大缓解农忙时期用工紧张的困难。
2.3.2 苗期处理。
CK2总投入同芽前处理, 为7 000元。使用除草剂处理1个人每天用背负式喷雾器喷药能喷0.47 hm2, 喷药的人工费用为90元/hm2, 农富757用量2 250 g/hm2 (50 g/袋) , 售价5元/袋。因此, 6.67 hm2地喷药需要人工工资600元, 农药费1 500元。由于怕药物伤苗, 苗间杂草需要人工除草, 一个人1 d能除草0.067 hm2, 6.67 hm220人除草则需要总费用3 500元。使用农富757处理除草1次所需总费用为5 600元, 这样第2次除草就能节省1 400元, 而且除草剂的药效持效期比人工除草的持效期较长。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芽前除草使用化学除草剂可节省147元/hm2, 苗期除草使用化学除草剂可节省210元/hm2, 而且用除草剂除草还会节省除草时间, 大大缓解农忙时节用工紧张的困难[6]。芽前处理中, 仲丁灵对禾本科的杂草效果明显, 对阔叶类杂草效果不明显。而在苗期处理中以农富757的除草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曹长余, 肖俊中, 庞淑萍.玉米田施用化学药剂除草药害产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5 (12) :39-40.
[2]王友富, 铁万祝.蔗田中后期药剂除草效果及对甘蔗的影响[J].甘蔗, 2002 (3) :30-32.
[3]张盛文, 潘世强, 王景利, 等.秋季机械化药剂除草技术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3) :102-103, 116.
[4]李福源, 孙静, 代荣理.化学除草药剂“氟乐灵”在苗圃扦插育苗中的试验初探[J].青海农林科技, 2000 (3) :3-4.
[5]路兴涛.泰安市红叶小檗苗圃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7.
化学药剂 篇5
为了认真执行储粮剧毒化学药品“五双”管理制度的实施,做好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规定:
1、从事剧毒药品仓库管理的人员必须具有储粮化学药剂的基本知识和安全知识,并经过专业的培训。
2、凡购进的储粮剧毒化学药剂入库,必须由负责该库的两位保管员同时到场(双收)负责照单验收入库。
3、储粮剧毒化学药剂的进出仓记录,保管人员必须建立二套帐本(双帐),分别由货仓保管员和仓储业务经理,对进、出库药剂凭总经理或粮权单位审批的熏蒸审请表、采购单进行登记。
4、储存储粮剧毒化学药剂的仓库进出库房必须配备两把锁(双锁),保管人员各人持一把。双方保管员同时到达仓库方可开启、关闭仓库门。
5、储粮剧毒化学药剂采购时,从采购地点到储存仓库必须双人押运。
6、储粮剧毒化学药剂领用时,负责该库的两位保管员同时到场凭总经理或粮权单位审批的熏蒸审请表由两位领用人员同时到达才能提取。
化学药剂 篇6
关键词:保护地;番茄;晚疫病;药剂
中图分类号:S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56-2
番茄葉霉病又称番茄疫病、黑秆病,是露地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持续发展,为病原菌周年循环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保护地番茄晚疫病有逐年加重趋势,逐渐成为鞍山地区保护地番茄一种主要病害。番茄晚疫病除侵染叶片、茎秆外,还可为害果实,使果实变硬,失去食用价值。通常年份减产10-20%,大发生年份损失可达30%,甚至50%以上。为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有效控制晚疫病流行,特进行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根据鞍山地区用药习惯和特点,选择以下5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80%疫病杀星可湿性粉剂(河北冠农农药有限公司);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广州市中龙化工有限公司);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染化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神星农药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1.2.1 试验地点 中小镇三星生态农业安全控害示范基地。
1.2.2 试验方案 前茬作物为西芹,供试番茄品种为西粉3号,6月20日育苗,7月25日定植,常规栽培管理。晚疫病发病率为20%,全棚发病均匀。试验小区设置如下:①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倍;②80%疫病杀星可湿性粉剂800倍;③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④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⑤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⑥清水处理对照(CK),重复3次。l8个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面积均为20㎡。使用山东卫士牌背负式喷雾器按上述设计将药剂对水后对番茄叶面喷雾,药液量以顺茎秆下流但不滴在地上为宜。共施药三次,分别于9月1日、9月8日、9月15日进行。在第一次施药前调查发病基数,第1次施药后7d、第2次喷药后7d和第3次喷药后10d分别调查病情,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并对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1.3 调查方法
施药前病情调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株,并做标记,以每株各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见表1),计算药前病情指数。第1次施药后7d、第2次喷药后7d和第3次喷药后10d分别调查施药前标记过的叶片病情,计算药后病情指数,计算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并对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同时,观察药剂对番茄生长的安全性。
1.4 防效计算
计算方法: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2 试验结果
表2 不同药刘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注:表内各处理数据均为3次重复平均值;表中防效之间的差异采用新复极差法检验;大小写字母分别代表差异达到1%极显著水平和5%显著水平。
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对番茄晚疫病防效较好的药剂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疫病杀星可湿性粉剂。而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不理想,这是由于生产中长期使用两种杀菌剂,使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80%大生M-4S可湿性粉剂的药效也有降低的趋势。整个试验过程未发现药害及其他异常现象。
3 小结
通过几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的药效试验表明,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和80%疫病杀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番茄晚疫病防效较好,在生产上可推广使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有较好的防效,但其防效已明显降低,可以适当间隔使用。用药次数以2次为宜。建议在生产上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免造成病菌产生抗性。此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已不宜用于番茄晚疫病的防治。
化学药剂 篇7
地下水中含有过量的锰,可能诱发某些地方病[1]。人体长期摄入过量的锰,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现震颤性麻痹,有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的精神障碍和帕金森病样锥体外系统症候群,最终可导致成为永久性残废[2]。因此,世界各国对水中锰含量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世界卫生组织对生活饮用水中锰的理想标准值为0.05mg/L,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为0.1mg/L。
硅碳素(ANJ.SiC)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除锰滤料,是具有类似架状结构的硅酸盐,发达的孔隙和许多宽阔的空穴和空道,对于去除水中的锰离子有很好的效果,吸附容量高达6.954mg/g[3]。本试验针对饱和硅碳素的再生方法进行研究,以选取最佳的再生剂。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仪器和药品
硅碳素:来自于香港安能洁实业公司,试验中选用粒径为16~20目的硅碳素。
仪器:721分光光度计;振荡培养箱,型号ZDP-150,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低速台式离心机,型号TDL-5-A,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自动电位测定仪,型号ZD-2,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药品:药品及型号如表1所示。
1.2 试验方法
步骤1:取5g新鲜硅碳素,放入装有100ml含锰(浓度C0)水样的锥形瓶中,在25℃、150r/min条件下振荡3h后,取上清液离心,测定其饱和浓度为C1,取出硅碳素,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在烘箱中105℃下烘干;
步骤2:将饱和硅碳素各取5g分别置入装有100ml不同再生剂的锥形瓶中再生,振荡1h[4]后,洗净烘干;
步骤3:各取不同再生剂再生后的硅碳素5g,重复步骤1,终点时测得水中锰浓度为C2。
硅碳素再生率η=[(C0-C2)/(C0-C1)]×100%。
1.3 检测方法
主要检测方法如表2所示[5]。
2 结果与讨论
采用酸、碱、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物等几种不同化学药剂对饱和硅碳素进行再生,通过试验结果对比,筛选出再生率较高的再生剂。
2.1 酸、碱再生硅碳素对水中Mn2+的去除效果
酸、碱再生剂浓度均选用0.5mol/L,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酸、碱再生剂对水中锰的去除率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在相同条件下,采用HCl、HNO3、CH3COOH、NaOH和KOH再生剂对饱和硅碳素进行再生,再生率分别为48.43%、43.79%、43.28%、114.92%和66.03%。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酸再生剂对饱和硅碳素的再生效果较差,再生后达不到新鲜硅碳素的除锰能力,不适于用作再生剂;两种碱再生剂的再生效果相差较大,NaOH的再生效果明显好于KOH,且再生后硅碳素的除锰能力比新鲜硅碳素有所提高,是比较理想的再生剂。
2.2 盐再生硅碳素对水中Mn2+的去除效果
盐再生剂浓度均选用0.5mol/L,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盐再生剂对水中锰的去除率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相同条件下,采用NaCl、CaCl2、NH4Cl、FeCl3、Al2(SO4)3、MgSO4再生剂对饱和硅碳素进行再生,再生率分别为115.04%、97.40%、100.43%、49.60%、34.68%和92.75%。结果表明,FeCl3、Al2(SO4)3再生剂对饱和硅碳素的再生效果较差,再生后达不到新鲜硅碳素的除锰能力,不适于用作再生剂;NaCl的再生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几种,且再生后硅碳素的除锰能力比新鲜硅碳素有所提高,是比较理想的再生剂。
2.3 表面活性剂和乙醇再生硅碳素对水中Mn2+的去除效果
乙醇再生剂浓度选用0.5mol/L,表面活性剂浓度选用0.01mol/L,在相同条件下,两种再生剂对水中锰的去除率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相同条件下,采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胺(HDTMA)和乙醇再生剂对饱和硅碳素进行再生,再生率分别为67.68%和106.00%。结果表明,HDTMA再生剂对饱和硅碳素的再生效果较差,再生后达不到新鲜硅碳素的除锰能力;经乙醇再生后,饱和硅碳素恢复到新鲜硅碳素的再生能力,两者都不是理想的再生剂。
2.4 不同钠盐再生硅碳素对水中Mn2+的去除效果
通过对比以上几种再生剂的再生效果,可以得出:酸性物质和一些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化学药剂都不适合作再生剂,可以选用NaCl和NaOH对硅碳素进行再生。二者进行再生的同时,也对其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改性,使饱和硅碳素的除锰能力大大提高。
为了进一步验证硅碳素的再生机理,本试验又采用不同的钠盐进行再生,并与NaCl、NaOH进行对比。再生剂浓度均选用0.5mol/L,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钠盐再生剂对水中锰的去除率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在相同条件下,采用NaCl、NaClO3、Na2CO3、NaHCO3、Na2SO4、NaH2PO3和NaOH再生剂对饱和硅碳素进行再生,再生率分别为115.04%、114.85%、114.67%、114.92%、114.73%、114.67%和114.92%。结果表明,含Na+化合物再生剂对饱和硅碳素的再生效果较好,再生率均在114%以上,是较理想的再生药剂。
2.5 饱和硅碳素再生机理研究
对不同再生剂再生后的硅碳素进行电镜扫描SEM,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药剂再生后硅碳素表面特征以及结构变化的不同(见图5~10,均放大5000倍)。
从图5、图6可以看出,新鲜硅碳素表面有许多细小的晶体颗粒,表面粗糙,空隙率较大;吸附Mn2+饱和的硅碳素表面晶体被Mn2+覆盖,呈棉絮状,颗粒尺寸增大。孔径被杂质堵塞,空隙率减小,失去除锰能力。
由图7、图8可知,硅碳素经HCl、HDTMA再生后,多处出现坍塌,表面被许多絮状物质覆盖,微孔减少,空隙率明显下降,可以吸附和离子交换的位置明显下降,不利于恢复其对锰的去除能力。
由图9、图10可知,硅碳素经含Na+化合物(以NaCl、NaOH为例)再生后,孔径分布均匀,孔内无杂质堵塞,空隙率增大。同时对硅碳素进行表面改性,增加了其表面的可交换基团,有助于硅碳素对Mn2+的吸附。
3 结论
1)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化学药剂再生吸附Mn2+硅碳素均有一定的效果。酸性物质和大分子物质的再生效果较差,NaCl和NaOH的再生效果较好,再生率均在115%左右。
2)经含Na+化合物再生吸附Mn2+硅碳素后,硅碳素表面孔径得到明显改善,其表面结构和表面特征均优于其他几种药剂再生后的硅碳素,再生率高,是理想的再生剂。
3)含Na+化合物的再生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Na+和饱和硅碳素中的Mn2+进行离子交换作用,去除饱和硅碳素内的晶体颗粒杂质,打开部分微孔,形成比较发达的空隙结构,恢复其除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圭白,刘超.地下水除铁除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国际水协第五届世界水大会筹备委员会,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生物固锰除锰机理与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张吉库,宋鑫,姜阳,等.硅碳素对地下水中Mn2+的吸附研究[J].给水排水,2010,(S1):18-21.
[4]张吉库,宋鑫,姜阳.Experiment Study on ANJ.SiC Re-generation in Mn Adsorbing[C].第一届建筑、环境与交通国际会议(CET2010),2010.
化学药剂 篇8
1改变传统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教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开阔思路。这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和实际知识,除了主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外,教师的引导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减少了死记硬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从典型药物的分析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和分析,可以在课堂讨论中指定一些结构相近的药物,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自行拟定分析方法,这样可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教好、教透。同时教师要多给予引导,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去主动学习知识与加强能力锻炼,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学习。另外,要教学生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要求学生学会查阅文献,选读参考书籍,以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主动思考等,这些都是在继承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和学习研究的方法。加强各类型药物的共性教学并介绍各种药物的个性,然后纵横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纵横交错以加强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提高其趣味性,且注意课堂形式的灵活变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持久。
3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3.1优化实验结构,将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药物常用法定方法及规范化操作技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根据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要求,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例如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已从过去的先进技术变成目前的常规分析方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在验证性实验中,增加色谱分析内容,让每名学生都有亲自动手进行色谱操作的机会,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色谱定性、定量和有关物质检查的分析方法以及常规的仪器操作。
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模拟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分析操作技能和运用药物分析化学理论及有关基础与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独立完成从资料查阅、实验设计、试剂配制到写出分析报告全过程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如何根据药物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同时,学生在查阅资料、书籍的过程中达到综合复习已学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使设计性实验占实验总学时数的20%左右。通过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准备和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改善等措施,保证实验改革的顺利进行。
3.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验教学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点拨,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年来,实验课一直采取的是在实验前由实验教师做好所需仪器的校准、试剂的配制和标定等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指导教师从理论、操作到注意事项一一讲述,结果造成学生依赖思想严重,不愿自己动脑想问题。多数学生实验课课前不预习,照单抓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发挥,普遍存在不重视实验的倾向。为此,对于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就应该对实验目的、原理、注意事项及实验过程的安排等做好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上实验课时由教师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得做实验。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当场完成实验报告,并联系所学知识,对实验的结果做出书面讨论,包括实验成败的原因、实验方法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则由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题目,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文献资料的查阅,写出综述性文章,在此基础上组织课堂讨论,每名学生必须报告所查阅文献的结果,介绍其中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分析方法或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做出评论,同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提问。然后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和学时数指定几个分析方法,学生随机抽取一个方法,再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记录实验操作方法、必要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魏继文,杨建宏,邓雪松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000)
摘要: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学生实践教学面临越来越困难的局面。现就如何加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探索高职高专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面临越来越困难的局面,尤其是妇产科实践教学。如何加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医学院校管理者和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总结二十多年妇产科教学与临床工作经验,结合我校改革措施,提出一些思考,探索高职高专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积极推进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如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条件普遍较差、临床教学资源紧缺、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及医疗工作的高风险等[1~2],积极推进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已刻不容缓。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临床医学专业如何进行工学结合?可考虑实行弹性学制,理论教学1年半,临床实习1年半。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减少基础理论课学时,延长临床实践时间。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避免了学习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与不便
的试剂配制、标定和实验器材的准备等,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样品的测定,并写出分析报告。为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每次实验前教师做好预实验,并由主讲教师组织课前讨论,对实验结果、内容提问、实验时间安排、仪器设备调配、学生易出现的操作错误等情况进行讨论,并对上次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分析、总结,以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使实验指导工作不断得到完善。
4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目前是各学校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多数学科都面临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课时却不断减少的局面。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更多的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是适应这一局面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多媒体技术是综合处理文本、图
文章编号:1671-1246(2008)16-0078-02
于记忆的不足。
2理论学习阶段强化实践教学2.1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为了解决目前学生临床见习存在的问题,学校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意青年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跟踪听课与考核,到附属医院轮岗,安排进修学习等;加快校内、校外临床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实训设施设备,增建多媒体教室等,很好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
2.2理论教学注重技能知识点的讲授
按教学大纲要求,以集体备课的形式,明确各章节应掌握、熟悉的技能知识点,理论教学时注重强调技能知识点及理论知识的应用。如怎样及时诊治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哪些处理不当有关;各种妇科检查的注意事项,怎样检查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获取客观的征象;人流术的注意事项,怎样预防及诊治其并发症等。学生普遍反映重点突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具体,易于接受,同时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2.3合理应用影像、多媒体教学
影像、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由单纯的语言、文字、挂图等扩展到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能把许多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无疑
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它具有声、文、图并茂和集视、听于一体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感官上的刺激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大脑在极度活跃和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优秀教学课件中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件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变抽象化为直观化、复杂化为简单化,静态为动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教学方法的改进,目的在于把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
化学药剂 篇9
1 正确定位, 树立为药剂专业服务的思想
1.1 有机化学在药剂专业教学中的位置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将来从事药剂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为将来的就业和可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机化学在学生药剂专业课程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直接影响着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质量。从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践的角度来看, 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所必备的知识和素养, 这就决定有机化学是一门服务性课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有的教师认为, 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的是药品营销工作, 只要能说会道、认得药名就行, 学不学有机化学无所谓, 学好专业知识就行, 对有机化学的教学持消极态度, 照本宣科, 学生学不学、懂不懂都无所谓。缺少了教师的正确引导, 导致有的学生轻视有机化学学习, 对有机化学不感兴趣, 严重影响了专业课学习。我们组织任课教师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使有机化学任课教师明确有机化学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 从而使任课教师明确职责, 在教学中密切联系专业, 将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1.2 教师要具有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意识
作为中职学校的有机化学教师, 首先要树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意识, 一切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 在不违背有机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 从药剂专业需要出发, 从学生就业方向出发, 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有机整合, 充分体现有机化学知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切实做到为专业课服务。
1.3 教师要使学生具有为专业课程学习的意识
职业学校的学生专业意识较强, 使得他们用实用的眼光来看待知识的学习, 学习具有选择性, 往往急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对学习基础课不够重视。因此, 教师要抓好第一次课的教学, 必须对有机化学课程做一个整体介绍, 主要是找出一些实例, 讲清该门课是怎样一门课, 都有哪些内容,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1]。通过各种实例, 讲清有机化学与药剂专业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后续课程的学习需要有机化学知识;药物的制备、鉴定、保存等需要有机化学知识;学好有机化学不但会给专业课的学习带来方便, 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发挥指导作用。
2 在教学内容中凸显专业特色
目前, 我校药剂专业所用的有机化学教材是全国统编供中职卫校药剂和检验专业共同使用的教材, 教材的系统性强, 难度适中, 包括了两个专业所需的有机化学知识和技能, 造成了教学内容的专业特色不够明显, 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因此, 教师应在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 多讲、讲透专业应用中常用的知识, 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知识点以够用为标准, 少讲或不讲, 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专业性。例如, 在有机物的结构教学中, 将重点放在有机物中的化学键与结合方式上, 而对于学生很难理解且专业性不强的杂化轨道理论, 则弃去不讲。
3 在教学形式上体现专业特色
在教学形式上应体现专业特色, 教学中尽量实现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融合, 体现专业特色[2]。把枯燥无味的有机化学知识转变成实际专业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问题, 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酚”这一节时, 以肾上腺素为例, 让学生寻找官能团, 分析它的结构, 从而推导出肾上腺素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 易被氧化而变质失效。
4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专业特色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堂教学活动, 同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药剂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回忆、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和技能, 学会应用有机化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羧酸的酸性”这节内容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并且给每个小组发了甘利欣 (化学名:甘草酸二铵) 胶囊的药盒, 让学生阅读药品说明书, 分析药物的结构, 并进行讨论:说明甘草酸和甘草酸二铵盐的水溶性有无区别, 为什么?含羧基的有机药物如何增大其水溶性?由于讨论的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内容, 学生兴趣很高, 大家聚在一起查找相关理论, 进行实验验证, 最终顺利解决问题。
5 在学生实验中体现专业特色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 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 实验能验证化学知识的正确性, 消除学生对知识的怀疑, 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以酯的水解实验为例:取阿司匹林一片, 研碎, 加水10 m L煮沸, 放冷, 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 观察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知道有酚类化合物生成, 结合阿司匹林的结构进行分析, 得出阿司匹林含有酯键, 易水解, 生成酚而使三氯化铁显色。
6 在课程评价上体现专业特色
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有机化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 药剂专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 不仅要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与药物有关的问题。所以, 在课程评价上也应体现专业特色, 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考试题:下列哪种物质具有润滑作用, 临床上用作泻药?A酒精;B苯酚;C甘油;D醋酸。如何增大含氮碱性有机药物的水溶性?为什么青霉素类药物宜在临用前溶解配制?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形成了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为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摘要:有机化学是药剂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任课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有机化学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位置, 教学应从专业角度出发, 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实验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凸显药剂专业特色,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药剂专业特色,有机化学,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莫愿斌.凸显计算机专业特色的离散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 (14) :111-113.
化学药剂 篇10
1 小麦生产中化学药剂的的使用现状
1.1 现代小麦生产方式及生产要素发生变化, 对化学药剂存在依赖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 农村劳动力急剧短缺, 农村土地流转正在有序进行, 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有研究[1]表明,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 适度的种植规模能够使种粮农户的收益达到最大化, 并且此规模远大于当前的种植规模, 表明我国农村耕地还需要适度集中。在实地调研发现, 部分通过流转土地开展较大规模粮食种植的农户的确实现了较大收益, 除了来自产量增长, 还因为规模经营会减少单位土地面积劳动投入、降低农资费用, 享有更多的政府农业补贴;适度规模的粮食种植更能充分利用土地, 便于机械操作管理。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便应运而生, 有调查[2]显示种粮大户由于经营土地成一定规模, 均较多地拥有耕作机械, 以机械化代替人工劳作, 提高生产效率, 应对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 如果不使用农药, 病虫害的危害将导致全世界小麦产量减产超过20%, 使得全球性粮食危机更加恶化。但是使用农药的同时也要防止农药残留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3]。随着农业部在全国大力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就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 主要用农药来控制病虫草害的耕作技术。病虫草害因未腐熟秸秆的存在而逐渐增加, 而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就变得不可避免。为保证小麦的安全生产, 合理使用药剂, 既消除病虫草害的危害, 又不降低小麦籽粒品质, 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 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现代小麦生产中化学药剂主要类型
1.2.1 杀虫剂。
关中小麦产区主要虫害包括麦蚜虫、吸浆虫和地下害虫等。该文主要针对关中地区探讨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
麦蚜为害小麦叶、茎、穗, 在小麦抽穗灌浆时集中为害穗部, 在为害植株的同时, 传播小麦病毒病 (以小麦黄矮病为代表) 。麦蚜防治应采取“挑治苗蚜、主治穗蚜”的策略。当田间蚜量达防治指标时, 用25%蚜螨清乳油750 m L/hm2或吡虫啉1 500~2 000倍液, 或25%抗蚜威3 000倍液喷雾防治。有研究显示[4]吡虫啉价格便宜, 是防治小麦蚜虫的理想药剂, 吡虫啉较阿维菌素和氧化乐果药效释放缓慢, 防治小麦蚜虫时, 要适当提早用药时间。麦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产生抗药性的麦区可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 通常防治分土壤处理和成虫期防治, 由于当前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 当前吸浆虫化学防治主要以成虫期防治为主[5], 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 用48%毒死蜱乳油2 250 m L/hm2拌细土375 kg/hm2隔行撒堆, 此法残效期长, 防治效果好 (可达到78%以上) , 而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48%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 抽穗70%时喷施, 喷施效果也可以达到80%左右。
地下害虫防治主要结合拌种, 条件允许可以深松耕, 曝晒土壤, 减少虫卵的成活机会, 重发地块可针对性选用药剂处理土壤。
1.2.2 杀菌剂。
关中小麦产区主要病害包括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和纹枯病等。
赤霉病: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 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 影响最严重是穗腐。穗部受害严重时可能导致小麦严重减产甚或绝收。主要药剂防治方法是结合种衣剂的应用, 用增产菌拌种。用固体菌剂1 500~2 250g/hm2或液体菌剂750 m L/hm2对水喷洒种子拌匀, 晾干后播种。重点在小麦扬花期预防穗腐发生, 在始花期喷洒, 要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 (扬花株率5%~10%) 用药。药剂防治应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 防治赤霉病新型农药包括烯唑醇、咪酰胺、克百菌、戊唑醇 (立克秀) 、氰烯菌酯、苏锐克、速保利等。大田常用防治方法如下: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3 000 m L/hm2, 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0~375 m L/hm2, 或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1 425 g/hm2, 对水450~675 kg/hm2细雾喷施。视天气情况、品种特性和生育期早晚再隔7 d左右喷第2次药, 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防治赤霉病的时间正好也是防治吸浆虫、蚜虫、白粉病、锈病的时间, 杀菌剂、杀虫剂、腐植酸微肥、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 实现一喷多防。像小麦生长的中后期赤霉病、麦蚜、粘虫混发区, 用40%毒死蜱450 m L/hm2或10%抗蚜威150 g/hm2+40%禾枯灵1 500 g/hm2或60%防霉宝1 050 g/hm2+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或尿素、丰产素等, 防效优异。
白粉病:潮湿环境下易发生, 主要侵害小麦叶子, 严重的可以蔓延到地上所有部位, 整个植株变白, 严重影响光合速率。化学防治首先考虑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0.03% (有效成分) 的25%三唑酮 (粉锈宁) 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白粉病, 并防条锈病、根腐病等。大田防治主要是病情指数达到防治要求时, 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 也可杀虫杀菌剂混配用药, 兼治小麦多种病虫害。如小麦生长中后期, 条锈病、白粉病、穗蚜混发时, 可以用粉锈宁+抗蚜威+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洒, 一次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穗蚜混发区, 可用多菌灵+粉锈宁+抗蚜威+磷酸二氢钾混合施用。
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 严重时可波及到小麦的叶鞘、茎秆和穗子。常见化防药剂是三唑酮 (粉锈宁) 和特谱唑 (速保利) 等。首先考虑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0.03% (有效成分) 的三唑酮拌种, 可防治条锈病的发生。大田防治方法如下:小麦拔节至孕穗期以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 (烯唑醇、速保利) 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施, 也可用25%敌力脱 (丙环唑) 乳油2 000倍液喷施, 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 于发病初期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300~525 g/hm2, 对水750~1 200 L/hm2喷施效果优异, 既防锈病, 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在田间湿度大, 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 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 常产生白色霉状物。严重的导致整株变白死亡, 穗子失水完不成灌浆过程, 导致小麦大面积减产。化学防治主要包括种子处理和大田防治2种, 播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 (三唑酮加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 (羟锈宁) 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 (粉锈宁) 可湿性粉剂或0.012 5%的12.5%烯唑醇 (速保利) 可湿性粉剂拌种。大田防治主要是在小麦拔节期, 用5%井冈霉素水剂112.5 g/hm2 (对水1 500 kg/hm2) 、15%三唑醇粉剂120 g/hm2 (对水900 kg/hm2) 、20%三唑酮乳油120~150 g/hm2 (对水900kg/hm2)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87.5 g/hm2 (对水1 500kg/hm2) 或50%利克菌3 kg/hm2 (对水1 500 kg/hm2) 喷雾。
1.2.3 除草剂。
除草剂是应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田间杂草, 它被植物吸收后, 通过破坏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干扰植物激素作用和植物核酸、蛋白质与脂肪合成, 最后将杂草杀死。根据作用方式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可根据人为选择, 只除杂草不伤庄稼, 而灭生性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毒性, 只要接触绿色部分, 会受害或被杀死, 小麦大田生产中不提倡应用。
由于麦田化学除草效果好、省时、省力而逐渐受到重视, 化除面积逐年扩大, 除草技术得到快速普及和推广。但除草剂使用不当, 不仅造成当季作物减产, 还对下茬作物造成危害, 因此安全有效地使用除草剂是关键[6]。
冬小麦田间杂草防治关键时期是冬前, 春季除草立足于补防冬前。冬前化除应在小麦四叶期至分蘖末期, 此时麦田双子叶杂草部分已出苗。叶片展开, 杂草苗高一般不超过5~10 cm, 植株幼嫩, 容易受药致死;而麦苗已有一定的抗药性, 不易引起药害。常用药剂主要有磺隆类药剂和异丙隆、唑草酯及吡草醚等。
1.2.4 种衣剂。
种衣剂包括能有效地防治各种病虫随种子传播、蔓延的农药型种衣剂, 通过加入微量元素调治农作物缺素症的微肥型种衣剂, 及增加种子的吸水能力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蓄水抗旱种衣剂。
常用小麦种衣剂通常药肥复混合, 除了含有防病治虫的药剂外, 还含有微肥和激素等化学物质,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种衣剂经过雾化均匀喷洒到种子颗粒上能立即在种子周围固化形成一层保护屏障, 用以防止土传病菌的侵袭。种衣在土壤中遇水只能吸胀而几乎不被溶解, 种子发芽后, 药剂和肥粒缓慢释放, 被植株吸收, 延长有效时间, 较好地起到防治病虫的作用。其中的种肥等物质则起到刺激根系生长和植株生长发育的作用, 既省药省工省肥, 又可提高作物产量。同时, 种衣剂的使用, 变开放式喷雾施药为封闭式包埋, 既保证药效期长, 又减少了大气污染, 具有很好的生态效应。
2 不同化学药剂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使用化学药剂的目的是防止小麦遭受病虫草害的危害, 提高产量, 且化学药剂确实拥有使用便捷、经济高效的优点, 但不恰当用药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如造成植物药害、人畜中毒、微生物损伤及病原物的抗药性等, 甚或造成环境污染。
农药残留首先归因于农药本身的特性和农作物的生长机制, 但是农药残留也是可控的, 有研究表明[7], 在现有的条件下, 农业工作者对于农药残留的认知和农药施用方法方式是控制农药残留的关键因素。尤其在中国, 据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农药使用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位, 且长期以来, 单位面积用药量一直居高不下[8]。农户对农药乱施滥用、高毒农药屡禁不止均带有普遍性的中国特色。
有研究表明[9], 实验室条件下, 有机磷浓度大于1.0 mg/L时, 就可以对小麦幼苗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当浓度达到3.31 mg/L时, 小麦幼苗有5成苗死亡, 当浓度为3.97 mg/L时, 幼苗超过9成死亡。
3 小麦安全生产的防范措施及控制
随着保护性耕作制度的推广, 小麦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成为主要措施, 甚至在个别条件下是唯一措施, 这就需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化学防治措施的优点而避免不良危害。首先, 要注意药剂种类和剂型的选择;其次, 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最后, 合理施用。
杀虫剂和杀菌剂:小麦生长关键时期病虫害经常同时发生, 需要农民统筹兼顾, 一次性防治多种病虫害;同时考虑到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尤其需要发展和好好应用一喷多防, 多种药物混合施用需要喷药者首先注意药剂能否一起应用, 譬如酸性和碱性药剂要分开使用;其次, 要注意药剂用量, 多种混合单独核算最佳;最主要的还是要在最佳防治时期用药而达到最佳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病虫害的防治关键在于抓住时机+足量用药+足量用水+二次补防。用水量不低于225 kg/hm2, 喷片选用小孔喷片, 提高雾化效果和单位面积雾滴数, 提高穗部着药均匀度。用直喷头或如果无风、风小, 喷头离开穗顶0.33 m左右, 利于雾滴飘移降落, 增加穗部着药机会和数量。
除草剂:麦类除草剂的品种较多, 由于其具有不同的作用原理和部位, 产生的药害也各不相同, 可伤害植株地上地下部分或内外部分。内吸性的除草剂 (譬如扑草净、绿麦隆、西玛津等) 当用药不合适时会抑制小麦光合作用而使小麦表现出典型的“缺绿病”, 导致植株缺养分死亡;而如果在小麦幼穗发育进入雌雄蕊分化阶段施用百草敌, 会导致小麦不结穗, 导致严重减产。主要的补救措施就是稀释中和除草剂的药性:土壤和根部中毒, 可以进行田间灌水排毒, 排掉含毒的水, 连续用新鲜水冲灌, 也可以结合排水施入石灰以中和田里的酸性除草剂, 减轻药害;对植株上部的药害, 可喷灌或喷雾冲洗掉部分药剂减轻药害。然后加强受害田块的田间管理:追施有机肥, 使除草剂丧失部分活性;也可以喷施一定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而刺激小麦发育, 减轻药害。
种衣剂:由于多数种衣剂药肥同体, 更需要注意[10], 首先根据当地麦田病虫草发生情况, 合理配置种衣剂成分, 确保有的放矢, 同时还要严控各种药剂的用量, 譬如部分杀菌剂在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则易发生药害, 这时就需要生长调节剂来调剂, 譬如适量添加赤霉素, 就可克服部分杀菌剂的药害。
摘要:从小麦生产方式转变入手, 说明小麦生产对于化学药剂的依赖性, 对小麦生产中常用药剂的使用进行了梳理, 同时提出了安全用药保证小麦可持续生产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小麦生产,化学药剂,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张丽丽, 张丹, 朱俊峰.中国小麦主产区农地经营规模与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问卷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17) :85-89.
[2]姚俐, 徐峰, 何静.丹徒区粮食种植大户调研报告[J].农业装备技术, 2013, 39 (4) :30-31.
[3]DUVEILLER E M, SHARMA R C.Genetic Improvement and Crop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Minimize Yield Losses in Warm Non—traditional Wheat Growing Areas due to Spot Blotch Pathogen Cochliobolus sativus[J].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09, 157 (9) :521-534.
[4]尹立红, 刘桂英, 刘桂芹.防治小麦蚜虫的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J].河北农业科学, 2007, 11 (2) :39-40.
[5]武予清, 苗进, 段云, 等.麦红吸浆虫的研究与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6]李平芳.小麦草害及化除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5 (1) :18.
[7]ROTHER H A.Risk perception, risk communic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esticide labels in eommunicating hazards to south African farmworkers[D].A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UM I, 2005.
[8]李克勤.菲律宾水宾水稻生产的考察启示[EB/OL]. (2005-06-29) [2014-08-23].http://www.hn.xinhuanet.com/gov/2005-06/29/content-4538829.htm.
[9]朱丽, 王念文, 崔红兰.有机磷农药对小麦幼苗的影响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0, 15 (1) :94-97.
化学药剂 篇11
关键词:瘿绵蚜,高压树干注射器
1 引言
瘿绵蚜是一种主要寄生在阔叶灌木、乔木的害虫。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华东, 波及范围广危害十分严重。常规防治采用喷撒化学药剂的方法, 防治效率低且对防治区环境污染大, 为了减少防治瘿绵蚜的环境污染, 此处介绍一种高压树干注射的防治方法。
2 防治过程
以我国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市区行道树为调查对象, 按照瘿绵蚜危害等级, 测算出该区域的虫情指数, 针对虫情指数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
2.1 虫情调查
2.1.1 分级标准
由于瘿绵蚜主要寄生在宿主的树干, 我们以株为单位, 以虫体覆盖树干范围为标准, 将其危害分为5级。
2.1.2 虫情指数
以受调查街道行道树做虫情指数测算, 以反映该区域虫害情况。
虫情指数 (%) =【∑ (级数×株数) /Ⅳ×总株数】×100%
2.2 防治药剂
防治药剂:40%速蚧克乳油, 40%增效氧化乐果, 50%辛硫磷乳油。
2.3 施药方法
先用电钻沿树干45°角向下均匀打孔, 根据树干胸径确定打孔数量。胸径8㎝以下打1孔, 9-15㎝打2孔, 15㎝以上打3孔, 孔打在树干离地面20-30㎝处, 然后用高压树干注射器把药剂压入树干内。
2.4 施药剂量
采用原液和1:1的稀释液两种。分别施50ml和30ml, 并用清水液对照。
2.5 施药时间
某年4月3日-8月24日。
2.6 防治株数
3 防治结果分析
施药后5天开始检查药效, 每5天检查记录1次。每重复固定5株样株, 每次调查的死亡率为累计死亡率 (见表四) 。
由于瘿绵蚜在防治时间还在繁殖, 且在5月份为繁殖高峰期, 瘿绵蚜在防治时期内平均增加13%, 为此, 需要对死亡率进行校正, 校正死亡率采用下列公式:
防治效果 (%) = (Pe±Pck) / (100+Pck) ×100%
式中:Pe—防治前后防治区的死亡百分率
Pck—防治前后对照区种群增减百分率
±—对照区种群增加时用“+”, 种群减少时用“-”。
根据表五可以看出:用原液50ml注射防治效果最佳, 防治率达到92%以上, 30ml次之防治率达到89.4%以上。因此在采用树干注射器防治瘿棉蚜时, 最好采用内吸性强的速蚧克和氧化乐果原液进行防治, 防治时期在树萌动后和雨水到来时最好。
采用高压树干注射化学药剂的防治方法, 施药剂量可控, 施药位置准确, 防治效果好, 环境污染少。
参考文献
[1]忻介六.《农业螨类学》.农业出版社, 1988.
【化学药剂】推荐阅读:
油田化学药剂简介10-18
药剂士(中药药剂士)职责10-14
药剂科药剂人员调查表11-21
药剂处理10-18
临床药剂05-22
药剂制度06-05
试验药剂06-07
药剂技能大赛05-13
药剂学07-23
不同药剂组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