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技能大赛(精选4篇)
药剂技能大赛 篇1
2010年, 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一届江苏省职业学校药物制剂压片技术技能大赛在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成功举办, 自此, 该项目每年举办一次, 至笔者发稿, 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药物制剂压片项目是《药剂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该比赛举办的三年中, 恰逢我校《药剂学》精品课程课题申请成功并开始建设, 技能大赛的适时举办为本课题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 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院校开展技能大赛需要学校的相关教学保持与企业的要求、规范的一致, 为此, 在参加完第一届技能大赛之后, 药学教研室各成员在专业带头人和教务处的组织下进行了多次会议讨论, 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多项相关的修改意见, 比较成功的改动有之前中职组学生参赛时为第六学期初, 而那时参赛学生尚未学过《药剂学》课程, 导致学生只能靠比赛前突击学习来完成比赛的理论部分, 现将原来第六学期的《药剂学》课程分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两个学期上课, 这样既符合专业进度, 也能让参赛同学都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更利于赛出好成绩, 此外, 很多校企合作的改动也被纳入人才培养计划[2]。同时我们将技能大赛的要求和标准融入课程教学, 修改了课程标准, 体现了精品课程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特点。
2 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药物制剂压片项目大赛中, 是按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技能项目, 以完成工作岗位的任务来确定比赛项目和规则。在《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我们借鉴技能大赛的做法, 将课程内容设计为若干项目, 项目化教学的引入使得学生达到系统学习完整项目工作过程的目的[3]。
此外在第三届技能大赛中, 主办方首次引入了仿真操作考试, 学生可先通过软件熟悉各项操作, 然后进行实际练习, 大大提高的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种方式也被我们引入精品课程的常规教学中。
3 技能大赛促进考核方式改革
技能大赛还促进了考核模式的改革, 在第一年教学计划的考核体系中, 考核方式为:实验报告、平时成绩、见习报告、小测验、操作考核和期末考试;而在2012年教学计划的考核体系中, 我们在考核方式中增加了仿真考核和上机理论考核, 仿真考试软件和理论考试软件的引入为老师能更好地检验学生动手能力提供了较公平的考核方式。
4 促进了专职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
从2010年技能大赛开始, 每次比赛都是师生同台竞技, 每个学校每年都会派出两位老师参加教师组比赛, 同时还有专职指导老师, 可以说“赛的是学生, 比的是老师”, 为了打造优秀的技能大赛教师队伍, 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 我们有计划地将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按照专业特点和进修意向分批次送到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企业实践, 同时我们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和技能大赛的培训教师, 并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最终打造一支既能满足技能大赛需要, 又能从事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符合精品课程需要的师资队伍[4]。
5 技能大赛促进了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通过三年的药物制剂压片项目技能大赛, 我们发现参加过技能大赛的选手, 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 故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 尝试开展系级的药物制剂压片技能比赛, 比赛的前两名作为省赛选手参加第二年上半年的省大赛, 选拔出来的选手在省赛中表现不俗, 在2012年获得了一金二银三铜的好成绩, 因此学校和系部决定, 将技能大赛纳入教学常规工作, 为师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掌握一技之长的平台。
同时在比赛中, 发现了很多对药剂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 我们将这部分同学组建了药剂学兴趣小组, 由专业老师指导提高实践技能, 这样不仅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和氛围, 而且实现了“以赛促练, 以练促学”的培养目标,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系技能大赛的设置和药剂学兴趣小组的建立作为药剂学精品课程的一大创新之处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最后, 通过举办技能大赛, 展示了职业院校学生训练有素的操作、精湛的技艺, 能吃苦、敢拼搏、善于合作的精神面貌, 使职业院校真正实现“进来的是学生, 走出的是能手”, 这些对我们的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师资建设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职业技能大赛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促进剂, 而精品课程的建设的展开也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二者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这样才能使得我们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摘要:本文结合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药物制剂压片项目的准备及比赛情况, 针对大赛对《药剂学》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药剂,精品课程,技能大赛
参考文献
[1]惠志东.念好技能大赛这本“经”[J].教育与职业, 2011 (28) :91.
[2]王桂莲, 于万成.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J].职业, 2011 (33) :35-36.
[3]鲍群.也谈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发展[J].文教资料, 2009 (26) :231-232.
[4]孟宪辉, 刘四妹.浅议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29) :113-114.
药剂技能大赛 篇2
1 贴近行业需求, 改革评价模式
我们根据职业教育“素质本位、能力核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注重思想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原则, 提出“面向企业、基于岗位、重在能力、兼顾创新”的改革思想, 经过探索和研究, 我们认为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实践技能评价应由普通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三大模块构成。评价内容既要注重实践操作水平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要兼顾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普通能力是指适应药学工作最基本的技能, 如语言文字和英语以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核心能力主要指必备的专业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核心能力评价项目通过专业调研, 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拓展能力包括知识的汲取能力、专业工具书的使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也可说是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再生能力。
2 构建评价体系, 确保评价质量
到目前为止, 中职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体系基本上走过了3个阶段, 即单一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典型实验操作→理论考试+典型实验操作+学习态度, 在现行评价机制中, 虽然改变了过去“一考定乾坤”的考试模式, 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多为主课教师的“一言堂”, 难免存在偏颇;中职学校多数没有严格执行学分制, 即使采用了学分制, 也只是单科评价, 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与岗位需求脱离。在传统办学理念的指导下, 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难以得到重视, 教学评价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4]。我们认为, 构建药学专业毕业生实践技能评价体系, 应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以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 坚持导向性、诊断性和激励性原则, 确立评价目标, 统一评价标准, 突出核心能力, 确保评价质量。
3 规范评价过程, 建立监督机制
为确保评价质量, 首先应规范评价过程, 建立统一的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 实行有效评价管理。在考评过程中, 应遵循考评的导向性、真实性、公平性、可比性、可行性原则, 一定要克服考评目的的盲目性、考评标准的主观随意性、考评方法的落后性。我们认为, 规范评价过程, 应建立监督机制, 如成立考评小组, 小组由学科主任、主课教师、行业专家组成, 负责制订考评方案, 规定考评方法、步骤和评价标准以及考评过程的监督检查, 考评过程的监督检查应有学生代表参加。考评内容应基于工作岗位需求, 结合国家药学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各科考评由主课教师先提出设想, 并制订初步方案, 交考评小组审定、通过后, 再付诸实施。
4 多元评价主体, 量化评价指标
学生的实践技能体现在多个方面, 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主体应是多元化的, 不能只由专业教师说了算, 还应涉及到普通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以及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等。根据药学专业岗位工作, 结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我们建立了药学专业实践技能评价指标体系 (见图1) ,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了药学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表 (见表1) 。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总评一般在毕业实习结束前进行。在考评过程中, 除考评小组学生代表成员外, 还应有班级学生代表参加。考评结果可作为推荐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参考。
5 小结
实践证明, 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正确的评价, 不仅为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重要依据, 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还在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教育教学革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 建立中职药剂专业实践技能评价体系, 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 对促进药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中职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 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难题, 我们认为, 只要针对中职教育培养目标, 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贴近行业需求, 改革评价模式, 规范评价过程, 建立多元化、多层面的评价体系, 制订量化的实践能力标准, 抓好管理与监督工作, 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正确地评价是可能的。
蒉
关键词:药剂专业,实践技能,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叶桂存, 蒙利华.中职药剂专业实践技能标准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6) :119.
[2]蒙利华, 段继华.中专药剂学实践技能结构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 :107.
[3]叶桂存, 李学靖.中职药剂专业实践性教学资源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7) :106.
药剂技能大赛 篇3
关键词:中职,药剂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教学
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并体现全面素质教育, 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导下, 中等职业教育掀起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热潮。中等职业教育的岗位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 即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岗位工作能力。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除了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外, 重点在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评价模式。特别是专业课教学, 更应淡化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性, 突出知识的必需性和实用性, 注重实践教学满足相应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1 改革课程的确定
专业实践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中职药剂专业的药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少缺陷: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较难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各专业实验教学分开进行, 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岗位工作能力;现行药剂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实践教学内容、有关项目操作流程未能对接工作岗位需求, 实验实训的传统组织形式容易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脱节, 这些都不利于引导学生将已有的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
现行2011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试行) 中的课程设置虽然按药剂不同专业方向设置医院药剂综合技能训练、药品分析综合技能训练及药品营销综合技能训练等课程, 但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 这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 我校药剂专业的课程改革就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开始。
2 课程改革的实践
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流派有工作任务说、工作过程 (适应/设计) 说及项目课程。在我校药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织下, 药剂专业主干课程教师与医院、企业的工作骨干合作, 共同研究药剂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相应岗位工作内容, 最终确定采用“项目课程”来编写校本《医院药剂综合技能训练》、《药品分析综合技能训练》及《药品营销综合技能训练》等理实一体化工作页。
2.1 改革思路
本工作页实践项目是根据岗位工作内容, 通过校企 (院) 合作共同制订的, 各实践项目均包括实验前准备、学习目标、实训任务、原始记录与实验报告及实验评价5部分。遵循理论知识“够用、实用”, 技能“必需、规范”原则, 充分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 体现“项目为载体、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思路, 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及针对性, 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动手、思考及解决问题等能力。
2.2 改革教学方法, 体现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 交由学生自己处理的教学方法。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到最终评价, 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1]。现以两项实训模块为例来介绍本课程的项目教学过程。
模块一: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的制备与质量分析。该项目模块可分为4项工作任务:学会制备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从4种待检片粉中鉴别出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检查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的崩解时限及溶出度;采用双波长法测定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中磺胺甲恶唑的含量。模块二:口服补液盐散 (Ⅱ) 的制备与质量分析。该项目模块分成3项工作任务:对纯化水进行质量分析;制备口服补液盐散 (Ⅱ) , 并进行装量差异检查;对口服补液盐散 (Ⅱ) 进行质量分析。
每一项工作任务又可进一步设计成若干子任务, 如“模块一的第二项任务”可设计成4个子任务:通过抽签, 各组按抽签结果自选仪器, 配制相应化学试剂, 供6组学生使用;每组发放4种检品, 包括甲氧苄啶片粉、磺胺嘧啶片粉、磺胺甲恶唑片粉及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粉, 从中鉴别出哪一份检品是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粉;各组展开竞赛, 看哪个组能最快鉴别出对方组给出的检品;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 并完成评价表。
本课程还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分组工作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3 改革教学内容, 体现综合性
(1) 综合药剂专业主干课程。综合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等主干课程的重点知识与主要操作技能, 包括药物的结构与性质、药物制剂的生产、药品的临床应用、药品的质量分析等知识。
(2) 综合各剂型的生产方法。在本课程的各项实训模块中融入药品不同剂型的生产及质量分析内容, 包括口服液、散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注射液、粉针剂等剂型。
(3) 综合各种分析方法。除了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 如滴定分析法外, 还在各项目模块中融入旋光法、折光法、电位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现代仪器分析法。
(4) 综合各种分析对象。除了常见的原料药及药物制剂的分析外, 本课程还加入实验用水 (如纯化水、注射用水) , 常用溶剂 (如乙醇、乙醚) 及常用辅料 (如淀粉、硬脂酸镁) 等的质量分析。
(5) 综合各种生产设备及分析仪器的使用。以上两项实训模块为例, 包括电子天平、恒温鼓风干燥器、旋转式压片机、片剂崩解仪、智能溶出试验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旋光仪、酸度计等仪器的使用。
2.4 改善教学环境, 体现校企合作
项目教学的实施必须以理实一体化教室作为硬件支撑。我校作为市卫生职教集团的龙头单位, 与职教集团其他成员单位 (医院、医药企业) 紧密合作, 共同建设药剂专业校内 (外) 实训基地, 在校内已建成模拟药房、模拟药检室、模拟药物制剂室及一批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室, 为本专业开展项目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除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外, 我们还与相关医院、企业协商, 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操作规程、生产过程记录表、检验原始记录表及药品检验报告书等为蓝本, 修改完成相应实训项目的实验报告, 使实践教学内容、有关项目操作流程更好地与工作岗位需求对接, 以利于学生将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
2.5 改革教学形式, 突显个人自主性
实训分小班教学, 将每班学生再分成6个小组, 每次的组员均不同, 由不同的学生担任组长。用扑克牌随机抽牌的方式分组。以每组5人为例, 洗牌后在课堂结束前抽牌, 抽取两副不同扑克牌中的数字1~6各5张, 抽到同样数字扑克牌的学生为一组, 再由教师确定组长, 例如指定由抽到红桃的学生做组长, 而当5人中有两张红桃时, 再确定由哪一副扑克牌的红桃做组长, 而组长应在下次课上课前按实验要求组织本组学生分工完成准备工作, 还要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前对该次实验进行总结, 向其他组介绍实验成功的方法与技巧, 或者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每一次实训都尽量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操作过程, 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实训过程中可以确定每组的某位学生 (如抽到黑桃的学生) 为观察员, 观察邻组学生的操作, 最后由该学生对其操作进行点评;课堂上的问题回答也可由教师随机确定, 如由每一组抽到方块的学生回答。
2.6 改革评价模式, 体现评价多样化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包括教师课间评价、组内成员互评、实验报告及操作技能考核4项内容。其中操作技能考核的评分标准是由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 考核时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评价,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进而完善评分标准。笔者认为, 考核评价不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及综合实践能力, 重点还在于通过考核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提高动手能力。
以模块一的任务“从4种待检片粉中鉴别出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为例来介绍评价模式的实施。第一项实训任务要求各组按抽签结果列举出完成该项任务 (如配制稀硫酸300 ml, 分装, 供6组使用) 所需的实验用品 (试剂及仪器) , 然后凭清单向教师领取相应物品, 若在实验过程中才发现少了部分实验用品, 可以申请补领, 但是补领得越多扣分越多, 同时完成任务用时最短的小组该项分数最高。这种评价方式以比赛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列举实验用品需要全面思考, 细致到胶头滴管、药勺、称量纸、标签及玻璃棒等) 。第二项鉴别任务如何完成, 各组可以自由发挥, 对鉴别方法的选择及操作顺序、实验现象的判断由各组讨论决定, 同样最快鉴别出待检样品的小组该项分数最高。经过一系列鉴别操作, 各组得出结论后开始第三项任务, 由第一组挑选本组一份检品给第二组, 以此类推, 每组得到一份检品后, 就开始比赛哪个组最快鉴别出该检品是何种片粉, 同样根据鉴别速度依次给出分数。然后由最快的小组派代表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技巧, 教师只进行适当点评。这样, 既反馈了学生对本次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理念及“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最后由教师填写小组课间评价表, 学生填写组内成员相互评价表。
3 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
综合实训课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将各专业主干课程的重点知识及主要技能以工作引领、项目教学的形式融会贯通, 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关系, 又能体现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 切实培养了岗位工作能力。在综合实训课程中, 学生参与实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更贴近用人单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药剂技能大赛 篇4
关键词:高职,技能大赛,意义
0 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开办较晚,且多数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专或技校转型而来,教学中仍然沿用中专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学中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与企业的沟通,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诸多不适应。举办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为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展示高职教育的成果,增强全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高职教育不能很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技能大赛的开展,成为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可以有效的缩短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对于深化校企合作、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革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技能大赛能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分析我国开展技能大赛以来每年的赛事,从大赛组织机构来看,有教育管理机构和高职院校,也有企业、行业;从大赛命题和裁判构成来看,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专家,也有企业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分析大赛人员构成,从教育机构出发,为了能了解企业对目前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了解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需求,邀请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参与大赛题目的设计,担任大赛裁判。从企业角度出发,为了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为企业寻求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机构,行业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出资赞助技能大赛,以物流技能大赛为例,先后有多家企业出自赞助。陕西省历届物流技能大赛,均邀请陕西省物流协会和陕西相关物流公司参与大赛活动,负责命题和担任裁判。在大赛中,通过校企双方交流,校方了解了企业用人要求,企业了解了人才培养状况,能及时发现企业所需的人才,在我省技能大赛中,就有企业在比赛现场招聘参赛学生为其员工的案例。
2 技能大赛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借鉴
在技能大赛中,各参赛院校通过交流和竞赛,能深刻体会到人才培养相互之间的差距,也能体会到与用人单位要求的距离。就以物流技能大赛而言,首先要求高职学生要有一定的工作规划和设计的能力,其次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对高职学生管理、设计、规划能力的检验,也是对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更是对高职学生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检验。
从先后担任省级高职和中职物流技能大赛评委,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在于除了要体现“技能型”,具备一定实际操作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设计与规划能力;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在于具备适当管理、设计、规划能力的基础上,有着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上与本科教育存在有一定的距离,但技能方面要优于本科生。因此,在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界定清楚高职专业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本科教育有什么区别?与中职、技校教育有什么区别?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切实达到高职办学的目的,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技能大赛能有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文件)》明确提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要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师资队伍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达到教学对“双师”素质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本科院校,且很少有企业锻炼的经历,即使有些学校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企业考虑到安全和效益问题,使得多数挂职锻炼都流于形式,尤其是涉及特殊行业的师资,多数教师理论经验丰富,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从我参加的几届技能大赛来看,在设施设备操作上,确实有些指导教师能力欠缺,为参加比赛,多数学校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实际操作指导教师。在比赛的准备、训练及竞赛中,可以使专任教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给学生指导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4 技能大赛能促使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多数学校专业设置大而全,但由于办学资金有限,这就造成了教学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日常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即使有实训条件,也非常简陋,如果不走出去参加技能大赛,这些学校一味的闭门造车,看不到培养的人才的不足。通过技能大赛的参加,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凡是企业给予很高评价、比赛结果理想的学校,实践条件相对较好。
对此,我有深刻体会,我们首次参加省内技能大赛,由于我们实践条件简陋,平常教学中学生没有机会动手操作,所以比赛中我们明显感到我们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其他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当然比赛成绩就很不理想。对此,企业也为我们提出很多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回校后,我们在校内实训条件受限制的基础上,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在企业专家参与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加强了校外实习环节,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学院举办讲座,一起探讨专业技能教学方面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逐步由单一能力训练型转向综合能力训练型。
5 技能大赛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技能大赛中,同样的比赛内容,不同的院校操作的进度、质量、比赛的结果不尽相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各高职院校相同专业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但在具体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和选取不尽相同。以物流专业仓储学习领域为例,不同院校在教学中所设定的任务不同,学生对于任务的理解导致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不同。加之目前高职的教学内容仍然摆脱不了学科体系的影子,造成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而必须的教学内容要么学时不够,要么知识不全。
我认为,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完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从不同岗位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人才的培养首先建立在单项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然后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在课程设置上,不应分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否则,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再学专业课程,造成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对接上的断层,即使单项操作操作能力很强,但综合技能就不敢保证了。
以我所从事的铁道专业教学为例,教学内容上与学科体系相比虽然有所突破,但仍然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类别设置教学内容,专业基础课中有设施设备,主要学习设施设备的构成、原理、操作,例如车辆的构成、参数等,在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程中,要用到设施设备使用的相关知识,例如货物运输中要设计装车方案,必然要用到车辆的知识,而车辆的知识又学习的较早,到了该用的时候,老师认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不再讲解,而学生又忘记的差不多了,尤其是对于车辆的相关知识不能和实际装车问题相结合综合应用,这就完全暴露了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问题。
参考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几乎所有专业都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当然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改革,任务量大,工作复杂,需要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由于各高职院校在改革方面的步伐不同,使得培养的人才质量就有了差别。
6 技能大赛可以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学校为主,而培养的人才又是为企业所用,这样究竟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下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就很难保证了。其次,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评价任然停留在理论考试层面,即使有操作能力考核,但很难在整个考核分数中占主要成分。第三,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停留在最终培养结果的评价上,忽视了对培养过程的评价。
从高职技能大赛来看,竞赛的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考核,也凸显团队合作能力的检验。各参赛院校均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学习的尖子生参赛,但比赛的结果完全不同,其原因就是各院校对参赛选手的评价体系不同,致使比赛中出现种种不足。
所以,我认为,要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需求,在整个评价体系上,要充分考虑企业或行业的参与,在具体的考核中,要注重学生单项操作能力、综合操作能力的考核,重视对于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考核,把理论考核作为辅助考核内容,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考核为主,适当考虑团队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的考核,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攀登,迫切需要造就大批的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技能大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对高职教育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陈炳和.以四个合一六个合一理念构建化工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J].中国职业教育,2006,(30).